我国保险市场发展论文

2022-04-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收稿日期]2009-05-22[摘要]保险界一致认为,责任保险是保险业发展的第三阶段,也是最高阶段。我国发展责任保险具有重大意义,在此基础上,本文深入分析我国目前责任保险市场情况,从中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国保险市场发展论文 (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我国保险市场发展论文 篇1:

我国责任保险市场发展现状研究

摘 要:文章以《中国统计年鉴2012》为资料来源,通过相关性分析剖析了责任保险和财产保险的关系,并以实际数据为证,阐述了我国责任保险的发展现状:责任保险发展迅速,但程度较低;地区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不断发展责任保险,应加大宣传力度;因地制宜发展责任保险;提高赔付比率;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开发新品种。

关键词:责任保险;现状;问题;对策

一、责任保险概述

责任保险是指承保致害人(被保险人)对受害人(第三者)依法应承担的损害赔偿责任,也就是说,当被保险人依照法律需要对第三者负损害赔偿责任时,由保险人代其赔偿责任损失的一类保险。

我国的责任保险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当时的险种主要是汽车公众责任保险业务,几年后停止,现阶段的责任保险是从1979年逐步发展起来的。我国《保险法》第五十五条第二款对责任保险做了如下定义:“责任保险是指以被保险人为第三者依法应负的赔偿责任为保险物的保险。”意即企业、团体、家庭或个人,在进行生产行为时对他人造成的损害,依据法律或契约对受害人承担的经济赔偿责任,在投保责任保险之后,由保险公司赔偿损失。现阶段,我国的责任保险的险种主要有公众责任保险、产品责任保险、雇主责任保险、职业责任保险以及其他责任保险。

二、我国责任保险市场发展情况分析

(一)我国责任保险与财产保险的相关性分析。(1)责任保险保费收入与财产保险保费收入的存在较强的相关性。表1显示了从2000年至2011年我国财产保险和责任保险保费收入的变化情况,两者一直呈现不断增长的态势,为了研究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本文将对两者进行相关性分析,探讨他们之间存在的联系。以《中国统计年鉴2012》为数据来源,本文对财产保险保费收入和责任保险保费收入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其中

CCX表示财产保险保费收入,ZRX表示责任保险保费收入

表1 我国历年财产保险和责任保险保费收入情况

(1)相关性检验。通过对2000年至2011年责任保险和财产保险的保费收入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如下所示:责任保险保费收入和财产保险保费收入的相关性系数为0.992843,相关性极强。

图1 财产保险保费收入和责任保险保费收入相关性散点图

从散点图可以看出,这些点大致分布在一条直线的附近,变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做是线性的,即责任保险保费收入的增长与财产保险保费收入的增长之间存在线性相关关系。但这些点与直线存在一定的偏离,说明责任保险保费收入的增减影响着财产保险保费收入的增减,但不是唯一的影响因素。

(2)回归性分析。从回归分析中可以得出我国责任保险保费收入与财产保险保费收入模型的公式为:

■= 33.57232*ZRX -239.8491 t=(26.28937)(-2.549954)

R2=0.985737 =0.984311 F=691.1308 S.E=116.3542

DW=2.068505

这个估计结果表明,责任保险保费收入每增长1亿元,财产保险保费收入增长33.57232亿元,这意味着责任保险的发展对财产保险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责任保险保费收入持续增长,但所占比重低。近年来,我国财产保险发展迅速,财产保费收入增长较快,平均每年增长16.6%。相应的,责任保险发展也较快,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16.3%。2011年我国的财险保费收入达到4610.9亿元,与上年度同期相比增长15.5%,责任保险保费收入达到148.0亿元,同比增长21.7%,但责任保险保费收入占财产保险保费收入为3.2%,相比发达国家比重仍然偏低。

表2 2000-2010年我国责任保险和财产保险收入情况

从表中还可以看出,我国责任保险是在波动中不断发展的,保费收入在03、04年有所下降,但整体呈上升趋势,并在2010年首次突破100亿元。突然下降的原因是由于意外伤害险的推出,加之社会工伤保险制度的推广,雇主责任险的需求有所下降,导致雇主责任险保费收入下降,05年政府大力发展责任保险,使其保费收入迅速增长。但是历年来责任险比重从未超过5%,处于较低水平,并且波动比较大, 00年为3.2%, 02年上升到最高值4.7%,然后又急速下降,04年跌到谷底,接着缓慢上升,期间仍有波动,但幅度不大,从折线的走向可知责任险比重在09年微弱下降后持缓慢上升趋势。

三、责任保险相比其他财产保险业务发展较慢

从2011年财产保险各业务的保费收入情况中可以看出责任保险在财产保险整个业务中的比重仅高于信用保险,所占份额非常小,仅为3%,远远低于机动车辆保险,甚至低于农业保险。责任保险比重是指责任保险保费收入占财产保险保费收入的比重,能够反映责任保险在财产保险整个业务中的地位以及贡献程度,世界平均水平为15%,一般发达国家该比重达到30%左右,而美国在40%~50%之间,相比之下,我国的责任保险发展相对滞后,责任险比重偏低。

(二)我国责任保险的市场分割现状。(1)责任保险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我国责任保险的发展存在地区性的差异,总体性的特征是东部发达地区发展较快,所占市场份额大,而中西部地区发展较慢,所占市场份额较小,产品也比较单一。2009年北京市责任保险保费收入为615.83百万元;南部沿海省份广东高达1164.59百万元;上海为1081.64百万元。而在湖南湖北中部省份,其分别为255.77百万元和244.74百万元,西部省份宁夏为24.89万元,青海在和西藏为 39.68百万元和26.42百万元。仔细比较不难发现地区之间的差异跟人口密度没有必然联系,但跟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2)主要财产保险公司占据大部分市场。2011年,按照“政府推动、政策引导、市场运作、立法强制”的原则,推动行业在环境责任保险、医疗责任保险、旅游责任保险、安全生产责任保险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和突破。截至2011年末,我国财产保险行业共有公司59家,其中中资财险公司38家,外资财险公司21家,财产保险公司共有分支机构30861家。从经营范围来看,有专业保险公司6家,其中农险公司4家,汽车保险公司1家,责任保险公司1家。

但是各财产保险公司市场份额悬殊,主要财产保险公司占领大部分市场,但从单个财产公司来说,责任险业务保费收入少、比重低。在市场份额占比中,2011年,人保财险为44%,占据市场份额的一般以上,太保产险和平安产险分别为13%和12%,美亚占到2%,中资财产保险公司以绝对的优势占据大部分市场。但外资公司责任保险发展的程度之高不容忽视,值得中资财产保险公司借鉴。

2011年,人保财险责任保险保费收入达64.4亿元,排名第一,远远超过其他公司,太保产险和平安产险分别以19.6亿元和17.9亿元分居第二、第三,在我国责任保险保费收入排名前10的公司中只有一家外资公司——美亚财产保险有限公司,其责任保险保费收入为3.3亿元,位居第七位,相比07年的第四名有所下降,但是外资公司只在少数大中城市开展业务,可见其发展程度之高。在责任险占比中,中资财产保险公司的比率低于4%,而美亚高达31.1%,由此可见,我国财产保险公司的责任保险业务发展比较落后,在整个公司业务中的占比很小,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四、不断推动我国责任保险的发展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责任保险总体上来说得到了不断发展,保费收入不断增加,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在财产保险中所占的比重偏低;在区域上,也呈现出较大的差异,经济发达地区发展程度大大高于经济相对滞后的区域;与其他国家相比存在比重低、赔付率低,从业人员学历较低等问题。鉴于责任保险在财产保险中的重要地位以及重要作用,应该采取多种措施不断发展责任保险。扩大保险宣传,普及保险知识;因地制宜发展责任保险;提高赔付比率,刺激购买需求;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不断开发新险种。

参考文献:

[1]郑功成,许飞琼《财产保险》[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0第四版

[2] 张洪涛. 责任保险理论、实务与案例[M ].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3] 孙成聚. 大力发展责任保险,服务构建和谐社会[ J ]. 中国保险,2007 (12) .

[4]张洋.我国责任保险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5(6)

[5]中国保险年鉴2012.资料来源:http://ishare.iask.sina.com.cn/f/34669025.html

作者:郑海燕

我国保险市场发展论文 篇2:

我国责任保险市场发展现状研究

[收稿日期] 2009-05-22

[摘 要] 保险界一致认为,责任保险是保险业发展的第三阶段,也是最高阶段。我国发展责任保险具有重大意义,在此基础上,本文深入分析我国目前责任保险市场情况,从中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 保险市场;责任保险;发展现状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09.18.022

[文献标识码] A

一、责任保险概述

保险理论界一致认为,保险业的发展可以划分为3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是传统的海上保险和火灾保险(后来扩展到一切财产保险);第二阶段是人寿保险;第三阶段是责任保险。

责任保险 (Liability Insurance)是一种以被保险人的民事损害赔偿责任作为保险对象的保险。不论企业、团体、家庭或个人,在进行各项生产业务活动或在日常生活中,由于疏忽、过失等行为造成对他人的损害,根据法律或契约对受害人承担的经济赔偿责任,都可以在投保有关责任保险之后,由保险公司负责赔偿。我国《保险法》第五十五条第二款对责任保险的定义是:“责任保险是指以被保险人为第三者依法应负的赔偿责任为保险物的保险。”

二、我国责任保险市场发展情况分析

目前我国责任保险发展比较落后。自20世纪80年代恢复国内保险业务以来,我国责任保险得到了一定发展。

(一)责任保险保费收入情况

近年来,我国财产保险业发展迅速,财产保险保费平均每年增长16%。至2007年末,全国共有产险经营主体42家,其中中资公司27家,外资公司15家。目前,我国保险市场上的责任保险险种450个,附加险1 100个。开办的险种有:产品责任险、公众责任险、雇主责任险、职业责任险以及附加在其他险种上的责任险(如车辆险第三者责任险、工程险附加第三者责任险、承运人责任险等)。2007年我国财险保费收入2 087亿元,与前一年同期相比增长32%,我国责任保险业务的收入为666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89%,责任保险保费占全国财产保险总保费收入32%。

图1描绘了我国责任保险市场2000-2007年责任保险保费收入情况,从中可以看出,我国责任保险发展不平稳,虽然总体上发展较快,但2003、2004年出现了负增长。2003、2004年出现下滑的主要原因是意外伤害险的推出,取代了以往部分通过雇主责任险承保的业务,社会工伤保险制度的推广,也减少了客户投保雇主责任险的需求,导致占责任保险比重较大的雇主责任险保费收入下降。2005年政府大力推动责任保险的发展,采取了许多措施,成效明显,使得责任保险保费收入在2005年后快速增长。

我国责任保险保费收入占财险收入的比重,可以反映出责任保险对财险收入增长的贡献程度,并能够反映出责任保险业务在整个财险业务中的地位。我国责任险占财险收入比重一直不高,最高的年份是2002年的47%,也没有超过5%,这一比重的平均值为36%,说明我国保险机构还未能重视责任保险市场的发展,责任保险市场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然而,国外保险市场的发展表明,目前责任保险业务在整个财险业务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世界平均水平为15%,一般发达国家的这一比重在30%左右,美国这一比重甚至高达40%~50%。

(二)责任保险的费率情况

从表2中可以看出,2000年以后责任保险市场费率有了较大幅度的下调。费率下调的原因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一是责任保险的赔付率一直低于车险等其他险种,加上保险公司对风险的管理控制措施的加强,整体上责任保险的赔付率不高,责任保险的承保成本也不高,因此市场费率有下落的空间;二是市场规律的作用,市场竞争的加剧使各保险公司采取“降价”政策,尤其是外资保险公司的大量进入,外资保险公司重视责任保险的发展,加上自身雄厚的实力及开展责任保险成熟的经验,使得中资保险公司不得不降低费率;三是管理措施的完善,业务质量控制力度的加强使保险公司承保的相对利润空间增大,有能力通过降低费率进一步开拓市场。

(三)责任保险市场分割情况

我国2007年各财险公司责任保险市场份额如图3所示,从中可以看到,人保财险在我国的责任保险市场领域里占据着绝对的优势,责任保险保费收入排名第一,占据了责任保险市场53%的份额。其后分别是平安、太保、美亚、中华联合。总体上,中资保险公司占据了责任保险市场91%的份额,我国责任保险市场中资保险公司还是占据着绝对优势,但是我们也不要忽视外资保险公司的发展。在我国责任保险保费收入排名(见表3)前十名中,虽然只有一家外资公司——美亚财产保险有限公司,其排名位列第四,但是我们要看到的是,在外资公司的业务主要针对我国几大主要城市、还没有形成全国布局的情况下,美亚财险的责任保险保费收入能够排名第四,这足应引起我国中资保险公司的高度关注。中资保险公司应该重视责任保险的发展,否则,等外资公司在责任保险领域发展起来,我国中资保险公司再想抢占这一市场势必非常困难。

(四)中资、外资责任保险发展情况对比

从表4中,我们可以看到在我国责任保险市场,责任保险保费收入占财险比重前十名的保险机构均是外资企业,外资企业的责任险占比平均为2218%,美国联邦和美亚这一比例分别高达6394%和4108%。而中资企业这一比例最高的是中银财险为409%,其次是人保财险的408%,中资保险机构的这一比例平均为286%。

在责任险赔付率上,中资保险公司也是不占优势。表5中,2007年责任险赔付率前十名中只有1家是外资公司——美国利宝赔付率4911%,其余9家都是中资公司,华农和华安赔付率更是高达42703%和11144%,赔付率如此之高的原因,可以归为以下几点:一是新成立的公司在责任保险的业务上,由于没有集合足够的风险集,使得在赔付率方面不稳定;二是保险公司对于责任保险的风险管理水平不高,对于责任保险的风险认识不够,承保了大量高风险劣质业务,同时没有做好责任保险的再保险。但是,即使除去特殊年份责任保险赔付率不稳定的影响,中资保险公司的赔付率也都在40%左右,而外资保险公司的赔付率却能够控制得很好,一般能控制在10%左右。责任保险是一项涉及法律法规内容较多、涉及相关领域专业技术知识较多的业务,不仅要求保险公司配备一定的精算人才,同时还要求配备一定的法律专业人才和相关领域的技术人员。而目前我国保险公司缺乏相关的高级专业性人才,通过表3、表6我们可以看到,虽然中资保险公司的人员储备与外资相比具有绝对优势,但是中资保险公司具有高级学历的人才占比与外资相比还是具有一定的差距。

综上,在目前的责任保险市场上,虽然中资保险公司占据市场份额的绝对优势,但是其责任保险业务赔付率高,不是优质业务,没能有效地分散风险,责任保险专业人才缺乏;外资保险公司虽然业务量不大,但凭借自身丰富的管理经验及人才等优势,在责任保险的发展上还是具有相对的优势,承保的业务优质,赔付率低。

下面我们再从财险公司的业务结构上分析中资、外资的差别。

从图4中可以看出,国内各财险公司的保费收入过于集中,车险、企财险和货运险是中资产险公司的主要业务来源,而其他险种业务量小,保费收入少。在我国,车险业务是财险的主导业务,其对财险业务的贡献超过了60%,有些公司这一比例更高,甚至超过80%。这就有可能因为某个险种效益滑坡而影响整个公司的整体效益。比如目前的机动车辆保险市场竞争激烈,各家财险公司通过降低费率竞价的方式争夺市场,使得车险这一业务的赔付率高而效益率低,直接影响了保险公司的整体效益及其良性发展。这也说明我国中资财险公司对车险业务的过分依赖。因此调整业务结构,分散经营风险对我国中资财险公司的稳定发展显得尤为重要。进入我国保险市场的外资公司,不会在市场已经成熟、竞争十分激烈的机动车保险市场与中国保险公司争夺,而是直接进入高端市场——责任保险市场。

从2007年我国保险市场上的外资财险公司业务结构(见图5)中可以看到,外资财险公司避开了中资保险公司竞争比较激烈的车险业务,企业财产保险、 货物运输保险、责任保险在其整个财险业务中所占比重比较大。优化的业务结构及正确的发展策略使得外资保险公司在我国的保险市场上取得了良性的较快的发展。

据有关资料显示,外资保险公司在责任险市场中竞争优势明显,凭借境外母公司有力的技术支持、完善的全球核保理赔服务网络和风险控制能力,在我国保险市场上取得了很多骄人的成绩。比如,上海外资财险公司的责任保险发展优势比较明显。

上海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也是保险业发展最成熟的地区,外资保险机构最多的城市。因此,有必要对上海的责任保险市场发展情况加以分析。

上海外资财险公司财险保费收入为1748亿元,占整个上海财险保费收入的14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责任险保费规模已经占据了上海责任保险市场将近半壁江山,2007年这一数据为471%。在责任险保费收入数据上,美亚财险居第一位,超过人保财险责任保险收入1/3左右,上海的这一数据跟全国的数据相比差别很大,中资财险公司已经失去了保费收入的绝对优势。其次,责任保险占财产险业务比重也远高于中资保险公司,大部分超过10%,其中美国联邦、美亚更是高达6394%和4366%。而在中资保险公司中只有华泰财险公司超过10%,平安财险为8%,而其他中资财险公司这一比例基本不到5%。

上海是我国保险业竞争最为激烈的地方,在责任保险市场这一领域,中资财险公司已经远远落后于外资财险公司的发展速度。据有关资料显示,外资公司在产品责任险和董事高管责任保险上优势相当明显。2007年,美亚保险占据了3639%的上海产品责任保险市场份额,美亚和丘博合计占据7813%的上海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市场份额,而中资公司保费收入居前的校方和医疗机构责任保险都是靠政府推动。此外,外资保险公司的产品开发能力也明显强于中资保险公司,外资财险公司的主要责任保险产品一般比较完整,涵盖的项目也比较多,基本能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上海责任保险市场的发展情况应该引起我国中资财险公司的高度重视,随着经济的发展,外资保险机构的深入及其在全国范围内业务的展开,如果中资财险公司还不能重视责任保险业务的发展,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我国的中资财险公司将会失去更多的市场份额。

三、我国责任保险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我国责任保险市场的产品需求不足,投保意识不高

从责任保险自身的特性来说,它是一种具有正外部性的商品。正外部性指一个经济主体活动给他人带来的利益大于自己所获得的利益,即社会收益大于私人收益。责任险的特征决定了它的正外部性。对正外部性产品来说,如果由市场价格来决定责任保险产品的需求量,那么这个需求量肯定低于社会所必要的需求量,导致责任保险产品需求不足。责任保险的正外部性在第三者责任险、雇主责任险、产品责任险和公众责任险等险种表现得更为显著。

(二)我国责任保险市场的产品供给不足,重视程度不够

当前我国财产保险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但是相对于车险、企财险等险种而言,责任保险的市场竞争激烈程度要低得多。

首先,大部分保险公司对责任保险的研发力度不够,由于责任保险险种的设计需要更高的专业技术,创新责任保险需要更高的投入,许多保险公司因此不重视产品的开发及创新;其次,很多保险公司对责任保险业务重视不足,特别是基层保险公司,往往把重点放在车险、企财险等险种上,责任险业务也只是涉及比较传统的雇主责任保险。以上两点造成我国责任保险的供给相对不足,责任保险在大多数保险公司中仍从属于传统业务,与其他险种相比发展相对滞后。

(三)我国责任保险市场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

责任保险的发展与一国法律制度的完善程度密切相关。法制环境不健全是制约责任保险的重要原因之一。法制的完善是责任保险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如果没有法律的规定和约束,责任保险所承保的法律责任就无从谈起。目前我国的法律法规不够细化,造成实际生活中许多损害责任认定不清,导致许多责任保险的开展尚不具备必要的法律环境。

四、加快我国责任保险市场发展的对策分析

(一)扩大责任保险有效需求,加大责任保险宣传力度

政府可以对部分险种实施强制保险,并对购买责任保险采取相关税费优惠政策。由于责任保险具有正外部性,采取上述措施扩大其需求,可以解决其需求不足的问题,满足社会利益。如将公众责任保险、医疗责任保险、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等逐步纳入强制责任保险体系,充分发挥其经济补偿和社会管理功能,维护保险双方当事人的权益,维持社会稳定。

随着经济活动的广泛深入和人们维权意识的逐步提高,造成第三者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而应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事故不断增加,责任风险所带来的潜在损失逐步被人们所认识,并日益受到重视。保险有关机构应抓住有利时机,加强与有关部门和行业的合作与交流,通过多种方式向社会宣传责任保险知识,提高全社会对责任保险的认知度和理解度。

(二)加大责任保险有效供给,提高责任保险发展重视程度

财产保险机构在产品开发方面,依据市场需求开发创新责任保险产品。比如设计开发个人责任保险,随着我国法律的健全,个人在经济社会活动中承担的法律责任在不断增多,开发个人责任保险将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针对不同行业或企业设计相应的责任保险产品,将责任保险产品细化,满足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需要,即产品的差异化发展;注重责任保险相关人才的引进与培养,为责任保险的长远发展打下基础。

在营销管理方面,财险公司应该从总公司到基层都重视起来,加大基层责任保险业务队伍的建设,形成专门的责任保险管理团队。

(三)建立健全与责任保险相关的法律法规

国家立法机关和有关政府部门应尽快对保护社会公众利益的法律予以细化,建立和完善民事责任赔偿机制,尤其应建立健全保护民事责任受害人合法权益的相关法律制度,明确民事赔偿责任的法律界定,加大责任方的侵权过失成本,保护受害者的合法权益,为责任保险的发展奠定基础。

主要参考文献

[1] 张洪涛,郑功成.保险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2] 张洪涛.责任保险理论、实务与案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3] 吴定富.大力发展责任保险,努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J].中国金融,2004(12).

[4] 池小萍.论我国责任保险市场的发展与规范[J].经济学研究,2004(9).

[5] 孙成聚.大力发展责任保险,服务构建和谐社会[J].中国保险,2007(12).

作者:闫观博

我国保险市场发展论文 篇3:

我国农村小额人身保险市场发展问题探析

摘要:农村小额人身保险主要承保低收入者可能面临的死亡或与身体相关的风险。发展农村小额人身保险,对于有效服务“三农”、满足广大低收入农民保险保障需求、扩大保险覆盖面,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农村小额人身保险市场的需求入手,分析中国农村小额人身保险市场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并提出发展中国农村小额人身保险市场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小额人身保险需求分析制约要素对策建议

小额保险主要是指面向中低收入人群,按照风险事件的发生概率及其成本,按比例定期收取一定的小额保费。旨在帮助中低收入群体规避某些风险的保险。小额人身保险是小额保险的一种,主要承保低收入者可能面临的死亡或与身体相关的风险。其特点是保险金额较低,保单条款通常比较简单,承保风险责任较单一,保费收取的频率较频繁,险种设计灵活,保险销售通常涉及到多方主体等。发展小额人身保险,对于有效服务“三农”、满足广大低收入农民保险保障需求、扩大保险覆盖面,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农村小额人身保险市场发展现状及需求分析

(一)我国农村小额人身保险的市场现状

2008年6月,中国保监会在山西等9个省(自治区)开展农村小额人身保险试点工作。一年来试点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截至2009年6月底,农村小额人身保险试点已扩展到19个省(自治区),共承保超过610万农民,保费收入超过1.4亿元,为农民共计提供超过810亿元的风险保障。

(二)我国农村小额人身市场的需求分析

1 我国农村小额人身保险市场的发展具备收入基础

2008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761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已远远超出中国人身保险起步阶段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我国1982年开始试办简易人身保险、团体人身保险、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业务,在1982-1992起步的10年,人身保险业务主要在城镇展开,而同期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并没有超过2100元,远低于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水平。

2 我国农村小额人身保险市场的发展有现实的需求

(1)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医疗、养老保险有极强的需求。目前,我国乡村人口的老龄化程度比城镇更严重。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05年全国60岁以上人口为1,57亿,占总人口的比重已达到11%,而且我国的老年人每年还在以3%的速度增加。世界经验表明。农村人口老龄化使得政府只能在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发挥有限的作用。农村人口老龄化为商业养老、医疗保险在农村的开展留下广阔空间。

(2)农村家庭结构小型化增加了对养老保险的需求。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结构的变迁,中国农村家庭结构小型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户常住人口,从2000年的4.2降为2002年的4.13。并进一步降为2003年的4.1。农村家庭结构小型化改变了人们“养儿防老”的观念,为农村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提供了需求空间。

(3)特殊农民群体的人身保险需求。首先是失地农民的人身保险需求。城市化使得大量农民离开相依为命的土地。在农村传统体制下,农民失去了土地也就丧失了最基本的保障。因此。失去土地后的农民对养老保险提出了高质量要求:希望既能解决当前人口的养老。又能惠及后代人。也就是要为有限土地补偿费用寻找一个资金经营者,它可保证资金高效运行,能实现本金的保值和增值。其次是农民工的保障需求。我国现在大约有1,4亿民工,他们既不能享受国家社会保障中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及失业保险。也极少有人为自己和家人购买必需的商业人身保险、医疗保险等。现阶段实行的农民工养老保险基金区域统筹政策,与农民工跨省区流动存在着尖锐的矛盾。农民工即使参保也很难享受老有所养的待遇。这是他们消极对待养老保险的主要原因。

二、我国农村小额人身保险市场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一)大部分寿险公司缺乏开发农村市场的积极性

除中国人寿等少数在农村具有网点优势和先发优势的公司之外,大部分寿险公司对农村市场持观望态度。原因在于:第一,城市市场依然有利可图。在对农村市场缺乏了解的情况下,大部分寿险公司不愿将有限资源分散到农村。第二,大部分寿险公司在县域市场没有网点。开发县域市场需要重新铺设机构、发展队伍、培育市场,前期投入较大,而实现利润的周期较城市长。

(二)提供给农村市场的保险产品不适合农民的需求

首先。产品未充分考虑城乡差异,同质化现象严重。由于我国保险业的快速恢复和发展是在城市进行的,因而所开发的产品也都是针对城市居民不断提高的收入水平、购买能力、保障需求而设计的。目前,在与城市收入水平相差悬殊的农村地区。销售的是同样的保险产品。这些产品的保费、保险金额及保险的范围并不适合农民的实际情况,不能切实满足农民的实际需求。其次,保险产品价格相对较高,产品保障的范围广,保额较高,缴费额和缴费期限都超出了农民能够承受的水平。目前,许多在农村地区销售的人身保险产品。都不是针对当地农民的具体情况而设计出来的,而是城市低端保险产品的延用。这会降低农民的投保意愿,浪费农村潜在的保险资源,错失农村人身保险市场发展的良机。其三,农村人身保险产品结构单一,产品数量较少。由于我国农村小额人身保险发展的较为晚,农民可选择的保险产品非常有限。保险公司在县域特别是农村提供的保险品种和规模远远不能满足农民对于防老、防病、防灾的迫切需求。

(三)营销体系建设与组织形式创新等方面的工作亟需加强

人身保险的营销渠道通常包括个人代理渠道、团体销售渠道及中介代理渠道。目前,我国农村保险的营销渠道主要是以个人代理渠道为主的农村营销服务部体系。自2002年以来,保监会特别重视县域保险的发展,各省的保险监管机构为支持拓展县域业务,鼓励商业寿险公司加快县域网点建设,开辟了网点审批绿色通道,并鼓励各家公司对达到一定要求的农村营销服务部升格为县级支公司或营业部。但是,总体来看,农村营销网络的构筑远未成型,完整、有效的营销渠道体系的建立尚需时日。

三、我国农村小额人身保险市场发展的对策建议

发展农村小额人身保险保险应坚持可持续的原则:一是“愿意买”,就是小额人身保险产品一定要能满足低收入群体的真实保险需求:二是“买得起”,就是保费水平和支付结构应与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和收入来源相匹配,经营模式要能有效降低销售成本。三是“买得到”,就是经营模式和服务网络要能渗透到低收入群体,让农民群众能够方便快捷的购买产品和接受服务。四是“买得值”,保险公司应能赔尽赔,做好保险服务,使低收入群体感到购买保险物有所值。在保险实务经营上有以下具体建议:

(一)重视险种设计

农村小额人身保险在险种设计时,应重点考虑以下方面因素:第一,符合低收入者的特点。低收入者通常文化水平不高,对保险的认识不多,因此保单语言要简单明了,尽

量少用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要让所有的投保人都能读懂保单:承保风险要在保单中明确列出,尽量简化承保风险,立足于单一责任,减少除外责任,避免出现营销人员很难向低收入者解释清楚的条款:险种以短期产品为主,避免长期险所需要缴纳的昂贵保费,使产品的灵活选择权掌握在投保人手中。第二,承保程序尽量简化。在承保小额人身保险时,保险公司可以取消体检要求,因为对保险公司来说,通过汇集大量的风险单位,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风险,降低了风险发生的概率。第三,兼顾农民工的流动性问题。由于农民工具有很强的流动性,因此向这部分群体销售小额保险时,要确保他们在更换工作地点或城市时,还能享受到保险保障。

(二)销售渠道创新

根据我国农村发展的特点以下几种销售模式值得借鉴:第一,由商业银行代理销售。小额保险在开始推行的初期通常都是与银行小额贷款联系在一起的,利用银行已经建立的客户资源和服务网络,能够更方便地销售小额保险。在我国,相对于保险业的发展而言,银行业的发展更加成熟。银行的营业网点多,分布广泛,与客户的联系密切。如果保险公司能够与银行合作销售小额保险将更多地接触到低收入人群,更容易使他们信任保险、接受保险保障。第二,开展地域关联销售。比如,在农民工生活工作聚集的地区可以委托一些小商店、小超市帮助宣传小额保险。这样更能够引起农民工群体的注意,更贴近他们的生活。同时注重农民工群体的特殊性,利用他们之间的老乡关系等进行口口相传,扩大小额保险的宣传面,鼓励更多的农民工购买保险。第三,由发放救济金的社会保障部门代理销售。保险公司可以与发放救济金的社会保障部门合作,在这些部门设置销售员或销售网点,一方面可以增加销售量,另一方面也使低收入者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小额保险。第四,利用社区居委会、工会组织和一些非政府组织协助销售。一些发展中国家都以工会组织、非政府组织作为小额保险的主要销售渠道,我国在这方面的组织建设还不是很完善,现在还不具备通过这些机构销售保险的条件。但是可以利用他们进行小额保险的宣传和推广,让更多的低收入者了解保险。

(三)注重理赔效率

理赔环节是衡量保险公司服务质量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也是小额保险购买者实现投保价值的真实体现。首先保险公司要简化理赔程序。对于小额保险来说,由于其保险金额较低,投保人的知识、精力有限,更要简化理赔程序,减少理赔所需要的文件,最大限度地减少理赔环节可能给低收入者带来的成本。否则很可能出现低收入者由于害怕理赔而排斥保险的现象,或者出现低收入者买了保险不敢理赔的情况,这些都将极大地损害低收入者的利益。影响保险公司的声誉。其次,保险公司要加快理赔速度,提高理赔质量。为低收入者提供小额保险理赔服务,关键要做到两个字一“快”和“准”。“快”是指迅速受理客户理赔申请,对于能在营销服务部门解决的索赔,要尽量在当时解决。“准”是指公司理赔人员需要对引起保险事故的原因做出准确的判断和认定,并正确计算给付金额,对于可以给付的,要以最快速度向客户给付保险金,对于因除外责任和非保险责任范围不能给付的,一定要坚持原则。不能把低收入保户视作扶贫对象,“滥赔”或“通融赔付”,但同时一定要对客户做详细耐心的解释和说明。尽最大努力消除客户的误会或疑惑。

作者:辛桂华

上一篇:纪检工作个人总结优选3篇下一篇:实习月总结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