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绿色保险发展论文

2022-04-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为了从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中突围,绿色发展理念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题,绿色金融迅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作为绿色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保险在环境风险管理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虽然绿色保险在我国已有20多年的发展历史,但实际发展缓慢,甚至一度停滞。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我国绿色保险发展论文 (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我国绿色保险发展论文 篇1:

促进我国绿色保险发展的几点思考

【摘要】环境污染事故发生后,如果企业应承担的赔偿和恢复环境的责任不能落实,受害者不能及时得到相应赔偿,就会引发社会矛盾。受害者的赔偿,污染环境的有效治理,仅靠企业来解决是远远不够的,利用绿色保险这种风险社会化的方法来分担这部分环境损失责任是最佳的选择。本文重点剖析了我国绿色保险制度建设实践中所存在的如经营技术不成熟、经营成本过高、法律不完善以及政府政策支持力度不够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我国绿色保险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环境污染 绿色保险 风险社会化

绿色保险是将责任保险应用于环境事故领域的创新型险种。在各国因应用的领域不同名称上也有所差别,美国称之为环境损害责任保险,英国被称为环境损害和属地清除责任保险。尽管名称不同,但本质无区别,本文把绿色保险定义为以被保险人因污染环境而需承担的损害赔偿与治理责任为保险标的的责任保险。

十八大报告把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能源节约、发展可再生能源、水、大气、土壤污染治理等一系列事项统一为“生态文明”的概念,“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的提法也首次出现在报告中。从十四大报告“加强环境保护”短短一句话,到十八大报告专门成为一个独立部分,国家对环保相关领域的重视提升到了空前的高度,加强绿色保险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绿色保险在我国的发展

(一)我国绿色保险制度建立的迫切性——环境污染及其后果越来越严重

目前我国每年发生的环境风险事故少则四、五百起,多则上千起,环境污染的后果严重,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巨大(见表1),仅2010年福建紫金矿业铜酸水渗漏事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就达3187.71万元人民币。但由于环境风险防范机制的缺陷,环境行政赔偿案件得到解决的十分有限,环境污染的经济损失绝大部分由受害者和政府、社会来承担。环境污染治理的投资数额巨大(见表2),其中绝大部分由政府出资,排污费收入仅占其中很小的比例,间接经济损失巨大,面对高风险的环境状态和环境事故导致的严重后果,发展绿色保险是必然的选择。

(二)我国绿色保险的实践

1.国家层面的制度建设

2006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23号),提出了“采取市场运作、政策引导、政府推动、立法强制等方式,发展安全生产责任、建筑工程责任、产品责任、公众责任、执业责任、董事责任、环境污染责任等保险业务”。 2013年环境保护部与中国保监会联合颁布了《关于开展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环发(2013)10号),指导各地涉重金属企业和石油化工等高环境风险行业推进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试点。

2.我国绿色保险的主要实践

1991年10月,大连开始实施环境损害责任保险,至1994年10月,累计投保企业15家,保费累计220万元。四年间,保险公司只有一次赔偿,金额为12. 5万元,赔付率为5. 7%。沈阳市从1993年9月—1995年9月开展该项保险业务,累计共有1家企业投保环境损害责任保险,保险费收入95万元,在三年保险期间,该投保企业未发生保险事故,赔付率为零。长春市于1992年6月实施环境损害责任保险,只有1家企业投保,保险费为0.5万元,在保险期内,投保企业未发生保险事故,第二年发生了环境事故,但由于未续保,故没能获得经济补偿。吉林市从1995年10月起,由太平洋保险公司承保环境损害责任保险,但到1996年上半年还无企业投保,此后进入停滞期。

2005年美亚保险推出了污染责任保险,是国内第一家推出此类险种的保险公司。2007年华泰保险推出了“场所污染责任保险”及“场所污染责任保险(突发及意外保障)”两款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产品,成为国内首家推出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内资保险公司。大连和沈阳等一些城市也先后开展了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试点工作,但环境责任保险制度在我国实施的状况并不乐观。

2008年以来,江苏省推出了船舶污染责任保险,由交通、环保、保监等部门推动,由人保、平安、太平洋和永安4家保险公司组成共保体,承保2008—2009年度江苏省船舶污染责任保险项目。宁波市有4家保险公司开展了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业务,在危险品运输、化工园区开展试点。2009年3月,上海启动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工作,设想将上海化学工业区、黄浦江水域注册船舶和危险品码头、重点环境风险源企业及放射源相关单位等列入承保范围。

2012年浙江嘉兴制定了扶持绿色保险的政府支持政策,对参保的企业给与一定的保费补助,并由政府协调金融机构对参保企业的贷款增加授信额度,对不出险的参保企业续保给与保费优惠。

二、我国绿色保险在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绿色保险推出的时间短,在实践中不可避免地会存在许多急待解决的问题。

(一)保险经营技术不成熟

环境责任风险研究滞后,数据积累缺乏,导致风险识别能力弱,进而使得保险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存在许多隐患,风险无法得到有效地控制。绿色保险涉及的行业及其广泛、技术非常复杂,保险公司在产品设计、业务营销、核保理赔等方面聚集很大的经营风险。此外,在核保理赔方面,由于缺少相应的理赔标准,赔付尺度很难把握,相应的工作也难以顺利进行。

(二)保险人的经营成本较高

由于风险识别和量化的技术难度大,每一个企业的生产地点、生产流程各不相同,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可能性和污染程度都不一样;而且环境污染事故对人和自然造成的危害通常具有潜伏性和累积性,这就要求保险公司在承保时,有专门通晓环保技术和知识的业务人员对不同标的进行实地勘察和评估。此外,环境污染致害的因素众多,赔付时进行责任认定所付出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远高于其他险种,而这些额外费用支出依照保险法的规定应由保险公司承担。这些问题不仅加大了保险人的经营风险,而且也造成了经营成本过高,这对绿色保险业务的扩展非常不利。

(三)配套法律缺失

欧美绿色保险发达的国家都制定有完备的《产品责任法》、《资源保护和赔偿法》等侵权责任的法律体系。我国现有的20多部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虽部分体现了绿色保险的相关规定,但针对绿色保险的相关问题尚缺乏系统的规定。另外,国家对公民的基本权利保护不够,如环境权、隐私权、知情权等,这都不利于国民风险意识的增强,使得绿色保险的需求受到影响。

(四)企业缺少投保积极性

绿色保险是通过众多的企业参保形成的保险基金来化解少数企业的高额赔偿问题,但目前我国企业参保少,绿色保险规模还很小,环境风险的分散和损失的分摊都比较困难。污染企业无足够的动力投保绿色保险。环保总局的调研也表明一些国有大中型化工企业对投保国内绿色保险还存在着疑问,对于绿色保险的具体操作过程还不太清楚,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投保积极性。

(五)政府支持缺乏

由于绿色保险赔付金额巨大,承保范围又窄,经营管理方式又不是很成熟,导致此类保险的风险远高于其他商业保险,因此政府的扶持对绿色保险的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另外,绿色保险具有较强的公益性,理论上讲它的开展也离不开政府的扶持。一些保险业发达的国家通常向保险公司收取很低的营业税,如日本、新加坡等国,每张保单仅仅收取1美元的营业税。但是目前我国保险业的营业税率高于交通、建筑等行业,虽与银行业同样执行5%的税率,但银行的计税基础为利息收入,保险业则为保费收入,而保费收入大部分是要以赔款形式返还给投保人的,这种按保费收入5%收取营业税的做法,会影响保险公司的自我积累能力,成为绿色保险发展的障碍。

三、促进我国绿色保险发展的几点设想

针对我国绿色保险实践中的问题,应从制度体系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

(一)加强绿色保险的法律制度建设

首先要对现有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修订和完善,如在《民法通则》、《侵权责任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中进一步增加绿色保险方面的条款;其次要尽快出台与绿色保险相关的实施细则;再次要抓制定与我国实际相符合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承保名录,指导绿色保险产品的研发。

(二)实施“强制保险与任意保险相结合”的保险模式

目前,实施强制性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国家通常是以制定名录的方式实现强制管理,这已经成为一种主流趋势。如美国的环境损害责任保险制度对有毒物质和废弃物的处理所可能引发的损害赔偿责任实行的是强制保险制度。但是鉴于我国绿色保险处于开展初期,不宜采取过激的做法,因此,目前宜采用强制保险与任意保险相结合的保险模式。

我国保监会应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出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承保名录。在承保目录中,对于那些不可逆的或虽可逆但破坏性影响长远的污染风险,应明确规定其必须参加绿色保险;对于可逆的且破坏性影响短暂但污染损失严重的污染风险,也应规定必须参加;可逆的、破坏性影响短暂、污染损失不大且有污染处理措施保障的污染风险,可采取自愿投保方式。

(三)健全绿色保险的引导机制

目前我国的绿色信贷以及税收和贸易等政策与绿色保险的相关政策各自独立,还没有形成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制度体系,难以发挥对污染企业参加绿色保险的引导作用。如把参加绿色保险作为污染企业贷款额度确定、享受税收优惠等的前提条件,将会起到有效的引导作用。

(四)政府应多方面加大对绿色保险的支持

为促进绿色保险的稳步发展,各国通常建立专门的绿色保险机构,政府部门提供政策支持和财政补贴。我国绿色保险的持续发展也离不开政府的支持。首先,对于积极开展绿色保险服务的保险企业,要在税收优惠、规费、政府服务、资金等方面予以支持鼓励,以降低保险人的经营成本,提高其开办绿色保险业务的积极性;其次,对于参保企业,可以在保费方面提供一定的补贴,此外,对其缴纳的保险费可以允许其进行税收抵扣,以此鼓励更多的高环境风险企业参保。

(五)设立环境污染风险补偿基金

为解决污染损害超过保险赔偿上限且投保人无力赔付的问题,一些国家相继建立了环境救济基金。例如,印度,其不但建立了环境救济基金,而且从法律上对基金用途、基金的介入时间、基金的来源等方面都做了明确规定,这种做法非常值得我们借鉴。保险费率高、赔付率低是我国绿色保险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因此,在绿色保险发展过程中,借鉴国外经验,设立绿色保险巨灾损失补偿基金势在必行,其资金来源应为污染企业出大头,政府从排污费中拿出一定的比例进行补充。

参考文献

[1]冯庆水.加强我国绿色保险制度的对策思考[J].华东经济管理,2011(05).

[2]任辉.循环经济与我国绿色保险体系的构建[J].保险与金融,2010(08).

[3]游春.绿色保险制度建设的国际经验与启示[J].海南金融,2009(03).

[4]严湘桃.对构建我国绿色保险制度的探究[J].保险研究, 2009(10).

[5]周云涛.我国绿色保险停滞的经济学研究[J].经济研究,2010(05).

[6]吴晓敬.发展绿色保险实现保险转型[J].理论研究,2011(07).

[7]何燕.绿色保险实施中的障碍与对策[J].环境经济,2010(10).

[8]别涛.如何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绿色保险制度[N].中国环境报,2008(02).

作者简介:呼应(1969-) ,女,汉族,辽宁省沈阳市人,硕士,沈阳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研究方向:农村财政金融问题。

(编辑:陈岑)

作者:呼应

我国绿色保险发展论文 篇2:

对我国绿色保险发展的研究分析

摘 要:为了从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中突围,绿色发展理念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题,绿色金融迅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作为绿色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保险在环境风险管理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虽然绿色保险在我国已有20多年的发展历史,但实际发展缓慢,甚至一度停滞。因此,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之上,从绿色金融这一上位概念的角度对绿色保险内涵作出分析,以浙江省湖州市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区以来绿色保险产品的创新发展为例,重点分析了湖州市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发展及其他绿色保险产品的创新,分析了我国绿色保险发展困境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展望。

关键词:湖州市;绿色保险;创新发展

在新常态发展背景下,环境污染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成为了社会进步的最大约束。《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确立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顶层设计方案,因此,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色金融”是我国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要路径,并对构建绿色金融体系作出了全方位的解读。保险业作为金融领域最精巧的社会稳定器,保险业的绿色发展是绿色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保险对推动绿色经济建设和把控环境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但遗憾的是,我国绿色保险一直面临“叫好不叫座”的困境。

一、绿色保险内涵分析

我国长期以来对绿色保险的认知仅局限于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即环责险),其根本原因在于后工业化时期对绿色金融的定义不明确。要想对绿色保险内涵作出合理而深入的分析,首先必须对其上位概念——绿色金融进行阐述。目前虽然对绿色保险和绿色金融还未形成正式的法律概念,但从一些学者论述和政策文件中可以对绿色金融的内涵从两个层面理解,首先是环境权益交易的金融化,其次是传统金融业务的绿色化。而金融业务的绿色化即将绿色标准导入到信贷、证券和保险等传统金融业务中,“绿色保险”就属于这一概念范畴。本文尝试从这一视角探析目前我国保险业的绿色化问题。

关于绿色保险的界定,2010年“绿色保险与可持续发展”曹妃甸论坛上,绿色保险被定义为可持续类保险,认为绿色保险是保险产品绿色化创新的具体表现,同时也是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保险业的具体体现。王顺庆(2013)将绿色保险等同于生态保险,认为绿色保险属于责任保险范畴,并将其分为环境污染责任险、生态责任险和食品安全责任险。王国军和庹国柱(2016)认为,绿色保险具有三层内涵,第一是直接与环境保护相关的保险产品和业务,第二是绿色保险在绿色发展中起到防灾防损和节约资源的作用,第三是绿色保险意味着保险行业绿色化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是金融业可持续发展理念在保险业的具体体现。其他关于绿色保险的认识还有很多,例如,安联保险认为,绿色保险不仅局限于相关保险产品,还将绿色保险上升到根据环境组织原则的核心要素为客户提供绿色解决方案的战略层面。还有部分学者认为,保险资金的绿色运用和绿色运营也可以攘括到绿色保险之中。

通过对目前相关文献的梳理可以看出,对绿色保险的内涵分析已经走出了长期以来狭隘的视角,但又呈现出一种过于拓宽绿色保险内涵的趋势。绿色保险虽然不仅限于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但也不宜过于宽泛,例如,保险公司的绿色运营(如无纸化办公)与其他行业并未有明显的差异,如果将绿色运营等全部纳入绿色保险的范畴内,则必然导致保险业的绿色化丧失独特性。因此,本文根据已有的文献,认为绿色保险同样可以从两个层面进行定义。从狭义上说,绿色保险是指保险业中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的产品和服务的绿色化转型升级,在保险产品和服务的创新中具体体现绿色发展理念;广义上而言,绿色保险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理念在保险业的发展,通过将绿色化融入到保险经营管理和投资决策之中,利用保险的独特优势引导企业绿色化发展方向,使得保险业在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中发挥作用。本文通过对浙江省湖州市绿色保险的创新发展进行详细分析,从而找到我国绿色保险发展困境的原因。

二、绿色保险的创新发展——以浙江省湖州市为例

绿色保险不仅是一种绿色发展理念,更是以具体的产品和服务推动经济绿色发展。我国绿色保险的发展起步较晚,在近几年绿色金融发展的热潮中,社会各界将目光投向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而忽略了绿色保险。事实上,保险作为一种环境风险管理机制,具有专业化、市场化、社会化的特征,能够有效补齐环境污染治理体制的短板。2017年6月14日,李克强总理在政治局常务会上指出,發展绿色保险是推进绿色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选择,必须加快改革和创新试验区建设,加快相关绿色保险产品和服务创新。本文以浙江省湖州市绿色保险创新发展情况为例,从多角度分析我国绿色保险发展困境的主要原因。

(一)湖州市环境污染责任险发展状况分析

我国最具代表性的绿色保险就是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它是实践时间最长的绿色保险产品。2017年6月14日湖州市和衢州市被列为绿色金融改革和创新试验区,6月23日七部委下发《浙江省湖州市、衢州市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总体方案》。为了贯彻绿色金融发展理念,湖州市先后出台了《湖州市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和《湖州市建设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构建绿色保险体系,并设立绿色金改专项资金制度,鼓励和支持保险机构开展绿色保险服务,力争2020年环境污染责任险覆盖率超过90%,保险深度超过4%;2021年提供绿色保险产品和服务的经营主体超过12家,并在环境高风险产业建立成熟的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制度,投保企业超过50家。

环责险是国际上通行的环境风险管理市场化手段之一。2018年1月,湖州市出台了《湖州市人民政府关于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工作的实施意见》,确立“保险+服务+监管+信贷”相结合的“湖州模式”,并开发了“边体检边承保”的创新推动方式,将保险监督、环保监管和信贷联惩相结合,培育企业的环保意识和环境风险防范、管控能力。2018年4月9日,湖州市召开了环境污染责任险动员大会,标志着湖州市新一代环责险工作正式启动。截至2018年,174家试点企业的体检率和承保率为100%,签单保费达到628.58万元,共计提供保障费用2.97亿元。环境污染责任险成为了湖州市绿色金融发展的一个亮点工作。

在标准体系建设方面,制定第一个绿色保险产品市级地方评估标准——《环境污染责任保险风险评估技术规范》,明确环境风险指标可分为静态风险指标和动态风险指标,前者表示客观因素而引起的企业各种环境风险的程度,包含环境风险物质方面;后者表示管理水平而引起的企业环境风险的程度,包含环境保护基础管理方面。而且两类指标均被细分,静态风险指标有80项,主要是危险物质规模和生产工艺等方面;动态风险指标有90项,主要是包含管理机构和项目管理等方面。在明确的标准条件下,企业的环境风险状况按等级分为低风险、一般风险、中等风险、较高风险、高风险。

在这一精准的评估标准背景下,通过10类“5+5”风险指标,对电镀、化工、纺织印染、制革等6类产业进行环境风险等级评估,并将风险等级与保费和政府补贴相挂钩,而且为企业推出了“环保管家”服务,并匹配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服务机制。从2019年湖州市环境污染责任险保费和政府补助情况来看,吴兴区、南浔区和南太湖新区三个区域的环责险发展情况存在明显的差异,相对于南太湖新区而言,吴兴区和南浔区的污染情况更为严重,环境污染造成的风险等级也更高。

湖州市建立了规范化、市场化和标准化的环境体检制度。财险公司根据“环境体检”所得的环境风险等级决定其保费,即将风险等级与环责险的保费相挂钩。一般风险和中等风险的企业是财险公司的优质客户,是每个保险经营主体争取的客户,而政府也将风险等级与财政补贴相挂钩,财政补贴额与环境风险等级呈现反向相关关系。湖州市环境污染责任险的推广呈现出“政府引导”的特色。2017年湖州市政府明确规定试点期间给予参保环责险的企业保费20%—50%的财政补助。从表1可知湖州市截至2019年12月三个区域的环境污染责任险保费共计245.26万元,政府的财政补贴额为98.31万元,总体而言,在保费收入中政府补贴占比高达40.08%。按风险等级不同可知,2019年一般风险等级财政补贴占保费比率为45%,中等风险等级财政补贴占比为40%,而较高风险等级财政补贴占比为35%。从实际数据分析结果可以看出,目前湖州市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推行的区域获得的政府补贴是与政府政策规定相一致的。例如,湖州繁华绢纺有限公司投保了环责险,体检风险评估报告显示,其环境风险等级为中等,保费总额为3.7万元,其中财政补贴1.48万元(40%),公司只需缴纳保费2.22万元(60%)。

从三个区域的投保企业数量来看,南浔区投保企业截至2019年12月共42家,吴兴区共20家,而南太湖新区只有4家,如图1。南太湖新区投保环责险的企业数量远远低于其他两个区域要归因于区域内产业发展特点。南太湖新区属于新兴开发区,相对而言,产业发展以旅游业、互联网行业等高科技新兴产业为主;从具体的风险等级而言,无论是吴兴区、南浔区还是南太湖新区都是以中等环境风险为主。仅在南浔区有两家较高风险等级的企业参与了投保,说明目前湖州市高环境污染的企业的环责险参保率比较低,参保率大约仅为3.03%左右。湖州市环责险的未来发展方向必须进

一步推动高污染企业参与投保,这也与其“十三五”规划中逐渐在高污染行业内实施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的方向一致。事实上,对于存在较高污染风险的企业,投保环责险能有效转移风险责任,降低甚至避免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同时,运用费率的杠杆作用能有效提高企业环境风险管控能力。

从参保企业的具体类别来看(如图2),湖州市目前参保环责险的企业主要是印染纺织行业,共有42家企业,占所有参保企业的63.64%左右。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其工业生产的发展方向,其生产制造主打产业主要以服饰生产为主,尤其是婴幼儿服饰和丝绸的生产基地。

(二)德清县环责险“六维”发展模式分析

湖州市在推进环境污染责任险的过程中没有用“一刀切”的定式发展模式,而是鼓励每一个区域单位自主选择符合当地实情的发展方式,重视地域特色的发展。接下来对德清县的环责险发展模式进行具体分析。

2017年,德清县率先推出环境污染责任险,并制定了“政府引导、协会推广、保险保障、专家防患、环保督查、企业整改”的六维发展模式,从环境污染的源头进行防控,最大限度降低环境风险。截至2017年1月16日,签订环境污染责任险协议的企业共有47家,其中25家企业已完成第三方专业机构的“环境体检”,14家企業已完成保费缴纳。下面具体分析德清县环责险实施方案。

1.精准定位,构建统筹机制

从地方经济发展情况出发,2017年德清县政府及时出台了可操作的《德清县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工作的实施意见》,确立了统一明确的环责险的协调运作体系,其中明确规定了保险对象、保险责任、投保程序、理赔程序和保障措施。

2.创新引领,打造多赢模式

县财政设立了环责险专项补助资金,补助标准与环境风险等级相挂钩,其中低风险、一般风险、中等风险、较高风险和高风险企业的补助分别为当年保费的50%、45%、40%、35%和30%。要求保险公司预提固定比例保费,主要用于聘请专业环保服务机构为投保企业开展环境体检和培训工作;而且为每一个投保企业制定专业化的绿色整改方案。环境体检按“同行业同标准”进行,根据体检所确定的环境风险等级和企业规模等因素确定保费,实施保费浮动机制。建立由水、气、土壤三个领域专家组成的“环保专家服务团”,不定期为有环保需求的企业开展免费环保服务和培训等工作。

3.先行先试,推动全域实施

德清县环责险发展采用“以点带线扩面”的方式,组织保险公司代表和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代表对47家拟投保企业进行了环境污染责任险培训,详细介绍环责险险种相关情况和投保工作流程,并对环责险体检方案和环保服务内容进行详细解读。采用分类推广方式,明确要求重金属排放和化工重污染等企业实施环境污染强制责任险,要求2021年环境污染强制责任险在环境高风险企业的覆盖率要达到95%以上,全面推进“保险+服务+监管+防范”的环境风险防范体系建设。

(三)湖州市绿色保险产品的其他创新

湖州市保险业积极探索符合当地可持续发展需求的绿色保险服务模式,创新升级种植养殖险等传统业务的服务能力,在全国首推各类绿色保险创新,推动保险业参与社会治理。

从养殖险而言,首创生猪保险的“龙游模式”发展机制,即将生猪保险与无害化处理相结合。保险补偿和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相结合,得以从根源上解决病死猪乱扔和流入餐桌的环境安全问题,促进了畜牧业的健康发展。目前,“生猪保险与无害化处理”联动的模式已经在浙江省全省进行复制推广。同时,推广湖羊养殖保险在湖州市实现全覆盖,并将这种联动机制推广到了鸡鸭、淡水鱼等保险品种。

从种植险而言,首创安吉白茶低温气象指数保险,将降雨量、温度等气象要素作为承保、风控和理赔的依据,通过气象资料的分析和运用,探索基于气象指数的履约、保证险及互联网保险产品,及时提供防灾防损气象信息服务等,推动气象技术与农业保险深入融合。目前该险种已在杨梅、水稻、杭白菊等其他作物保险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17年6月,台州市仙居杨梅种植产业因连续降雨损失巨大,人保财险浙江分公司杨梅采摘期降水气象指数保险累计赔偿农户2 400余万元。

三、我国绿色保险发展困境原因分析

作为绿色金融发展的重要工具之一,成熟的绿色保险产品不仅能够转嫁风险,而且能够引导社会资源投向可持续发展领域。从以上对湖州市绿色保险产品的分析可知,虽然我国绿色保险近几年发展较快,但与绿色信贷、绿色债券和绿色基金的发展水平相比,绿色保险总体发展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保险在绿色金融领域中应用也没有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叫好不叫座”的困境仍然存在。主要原因在于:首先,学术界和业界对绿色保险的认知和探讨仍然没有走出环境污染责任险的思维定式,使得各类推动绿色保险创新发展的要素之间呈现协调失灵、杂乱无章的状态。而且保险业在助推绿色金融转型的过程中仅停留在对污染事件的经济补偿层面,而保险的风险管理和资金融通方面的功能并没有真正成为绿色金融体系构建的强大助力。其次,支持环境保护和推动绿色保险的政策法规仍停留在建议性层面,缺乏现实的可操作性,而且由于对环境保护的主体和责任界定不清,使得环境成本呈现出明显的外部性特征,企业投保意愿不足,绿色保险在实际操作层面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再次,保险经营主体环保意识和环境风险管理能力严重缺乏,绝大部分保险公司并不具备深度开展绿色保险的能力,在产品开发、风险控制和理赔等环节上缺乏有效的技术支持。最后,保险市场内生发展动力缺乏。目前绿色保险的推广主要依赖于行政力量的干预,虽然在发展初期能迅速推动绿色保险的发展,但是会造成风险价格的严重扭曲。而且行政强制也造成绿色保险的创新力不足。目前,绿色保险产品及服务主要以企业环境污染治理的责任险为主,仅仅停留在补贴污染治理的程度,对于环境污染产生的复杂性问题缺乏系统性的解决方案。

在环境污染治理体系中,绿色保险通过专业化、市场化手段能有效降低环境风险,但是绿色保险的社会治理功能仅依靠政府部门和保险公司的推动是不可能发挥最大化功效的。绿色保险功能的提升必须要从立法保障、制定行业标准规章准则、相应制度机制改革、绿色保险产品开发、理念宣传带动等方面共同发力,在全社会建立社会联动、共同参与的多层次绿色保险体系,使绿色融入到社会个体之中,最终达到企业绿色转型、优化生活环境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刘畅.我国绿色保险发展研究[D].沈阳:辽宁大学,2019.

[2] 刘小逸.关于赣江新区绿色保险试点的案例分析[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2019.

[3] 刘艳.对我国发展绿色保险的相关研究——以浙江省水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为例[D].杭州:浙江工商大学,2017.

[4] 张春飞,罗翔.绿色保险服务浙江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的路径研究[C]//.浙江保险科研成果选编,2018.

[5] 邵传林,雒玉箫.动态博弈视角下绿色保险发展的背景、动因及政策支持研究[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2-103.

[6] 胡鹏.论我国绿色保险法律制度的完善[J].税务与经济,2018,(4):219.

[7] 郑晓.我国绿色保险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J].上海保险,2017,(7):52-54.

[8] 郭佳俊.生态保护视角下甘肃省绿色保险体系构建研究[D].兰州:兰州财经大学,2019.

[9] Lara Johannsdottir. Drives of proactive environmental actions of small, mediumand large Nordic non-life insurance companies and insurers as a driving force ofactions[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15.

[10] 2019年環境污染责任保险拟补助奖励名单公示[EB/OL].湖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http://jrw.huzhou.gov.cn/tzgg/20191206/i2563050.html.

Research and Analysis on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Insurance in China

— Take Huzhou in Zhejiang Province as an Example

YANG Gui-long

(School of Economics,Wuh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Wuhan 430056,China)

Key words: Huzhou; green insuranc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作者:杨桂龙

我国绿色保险发展论文 篇3:

我国绿色保险制度的立法选择

摘 要:绿色保险制度在我国尚停留在环境政策层面,相关法律法规缺失导致该制度可操作性不强。针对当前立法空白的现状,完善国家立法和地方性配套法规,实现承保范围、赔偿限额等主要内容的突破是我国绿色保险制度的立法选择。

关 键 词:绿色保险;绿色保险制度;环境责任保险制度

收稿日期:2010-12-28

作者简介:段琼(1986—),女,湖南安仁人,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专业硕士研究生。

以责任保险作为防范环境污染风险的法律技术手段,是经济制度与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特别法高度结合的产物。[1](p147)绿色保险,是随着责任保险应用于环境事故领域而产生的一个创新型险种。国外多称之为环境责任保险,而我国称之为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它是指以被保险人因污染环境而应当承担的环境侵权赔偿责任为标的的责任保险。绿色保险制度是为了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双赢,改变“企业赚钱、政府埋单、群众受害”的格局,根据环境保护法中“损害者付费,受益者补偿”的基本原则制定的,调整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法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目前我国绿色保险立法存在缺失与不足,具体工作的开展也举步维艰。因此,为了保障公众的环境权益、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完善相关立法是我国绿色保险制度的立法选择。

一、我国绿色保险制度的立法现状

全球性的环境危机,公民环境权理论和环境侵权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环境责任保险的繁荣与发展。在西方各国环境责任保险制度发展较为成熟的背景下,我国绿色保险制度也有了初步探索与尝试。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绿色保险试点工作逐渐开展起来。我国保险公司和当地环保部门合作推出环境污染责任保险,首先在大连试点,随后推广到沈阳、长春、吉林等城市。《关于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指导意见》发布之后,湖南、江苏、湖北、宁波等省市也相继开展了试点工作。2008年9月,湖南省出现了全国首例环境污染责任险案例。①作为受害者的120多户农民获得赔偿,成为绿色保险制度的受益者。虽然绿色保险取得了阶段性进展,但是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推广并没有想象中的顺利。截至目前,湖南省内仅七家企业投保绿色保险。

我国立法对我国环境污染责任做了笼统规定,主要针对船舶、石油钻井等造成的环境污染事件。《海洋环境保护法》第66条规定,国家完善并实施船舶油污损害民事赔偿责任制度;按照船舶油污损害赔偿责任由船东和货主共同承担风险的原则,建立船舶油污保险、油污损害赔偿基金制度。依照1983年《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第9条规定和2006年《防治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第27条规定,海洋油气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单位应当办理有关污染损害民事责任保险。我国对于海洋石油勘探与开发的企事业单位,实行环境责任强制保险。《国家道路交通安全条例》中要求车主对危险货物运输车辆发生污染事故造成的第三者责任进行投保,其中包括第三者直接财产和人身损失以及清污费用两大块。

在地方法规中,沈阳市率先将绿色保险写入地方立法。2009年1月1日实施的《沈阳市危险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中,第8条明确规定:“支持和鼓励保险企业设立危险废物污染损害责任险种;支持和鼓励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和处置危险废物的单位投保危险废物污染损害责任险种”。该条例最大亮点是设立了危险废物污染损害责任险种,沈阳市由此成为我国首个将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纳入到立法范畴的城市。[2]

近年来,为了积极推进我国绿色保险,我国出台了相关政策。《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中第5条提出,采取市场运作、政策引导、政府推动、立法强制等方式,发展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业务。《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明确指出,要“研究建立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2005年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后,环保总局下发《关于加强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要求在化工、石油、危险品运输等企业开展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利用市场手段和社会力量,强化企业环境风险管理。为了加快建立绿色保险制度,进一步健全我国环境污染风险管理制度,国家环保部和中国保监会于2008年2月联合发布《关于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指导意见》,正式确立建立绿色保险制度的路线图,在三大行业(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危险化学品企业,易发生污染事故的石油化工企业,危险废物处置企业)进行绿色保险的试点。

二、我国绿色保险制度立法存在的问题

绿色保险在我国是一个新生事物,正处于起步阶段,发展缓慢。绿色保险的立法较为分散,并不系统。尽管国家出台了相关政策推进绿色保险的建立,但是环境经济政策只是配角,绿色保险目前缺乏强有力的法律法规保障。绿色保险已经在我国开展起来,但成效不大,只局限于少数几个城市,且保险规模小,投保呈下降趋势,甚至处于停顿状态。总体来说,我国的环境责任保险业务的开展并不成功的主要问题在于我国的法律法规不健全,立法结构不完备,缺少环境污染赔偿方面的法律规定。

第一,保险法关于绿色保险的规定尚处于空白地带。绿色保险是责任保险的特殊形式,从属于责任保险。我国没有《责任保险法》。即使我国保险法对责任保险的专门规定,也仅限于两个条文,而对于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与民事责任制度的关系、责任保险与财产保险的本质区别、责任保险的适用范围及其标的限定、责任保险的第三人地位、责任保险人的给付责任、责任保险的第三人索赔的抗辩与和解等诸多问题的解决方案,在我国保险法上均难以找到令人满意的依据,需要进一步完善。责任保险立法的空白极大地阻碍了绿色保险的发展。

第二,环境保护专门法关于绿色保险的规定缺失。我国出台了环境保护基本法《环境保护法》、单行环境资源法律等环境方面的专项法律20多部,制定了近百部有关环境与资源保护方面的行政法规。但涉及环境污染赔偿方面的法律非常少,更没有关于建立绿色保险制度的法律法规。[3]《环境保护法》没有对绿色保险进行法律定位,更没有规定绿色保险中保险标的和损害赔偿的范围。《大气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等环境保护单行法规也没有明确规定污染责任者对清除污染费用、对第三方损害的经济赔偿责任等。而绿色保险制度的实施需要专门的法律加以保障与规范。

第三,地方性法规几乎空缺。尽管沈阳市率先在地方立法实现突破,《沈阳市危险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明确规定“危险废物污染损害责任险种”的设立与投保,但是地方性法规的效力仅局限于本辖区,其他地方性法规中并没有出现绿色保险的相关规定。无法可依的现状不能保障绿色保险在各地的有效运作。

由于绿色保险仍停留在政策阶段,没有相关法律法规保障,立法结构上的空白使得绿色保险的投保方式多为任意保险,缺乏刚性约束力。大多数企业心存侥幸且不愿投保,一旦企业发生污染事故,无辜受害者将得不到公平、及时、有效的赔偿。据权威部门估算,我国由于环境污染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每年达1200亿,而实际赔偿额却少的可怜,绝大部分损失由受害者、国家、社会来承担。[4]

三、完善我国绿色保险制度的立法路径

发达国家环境责任保险的发达与其健全的环境法律制度是分不开。基于我国绿色保险制度的立法空白,我国应当健全绿色保险制度的国家立法和地方配套法规。

第一,完善保险法关于责任保险的规定。制定《责任保险法》,并把绿色保险作为重要组成部分。责任保险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促进责任的社会化,极其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我国至今还没有关于责任保险的立法,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而责任保险立法的空白也极大地阻碍了环境责任保险的发展。因此,有必要制定一部《责任保险法》,明确责任保险与财产保险的本质区别、责任保险的适用范围及其标的限定、责任保险的第三人地位、责任保险人的给付责任、责任保险的第三人索赔的抗辩与和解等。同时把绿色保险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明确绿色保险制度的立法目的和基本原则,其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赔偿范围与责任认定等。

第二,修改环境保护专门法,增加绿色保险制度的规定。在环境保护基本法中明确规定绿色保险制度,即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环境保护法》是我国的环境保护基本法,属于我国环境法律体系中的综合性法律,它从全局出发,对有关环境保护的各项基本问题做出了原则性的规定。因此,在环境保护基本法中应明确规定对于环境损害赔偿实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增加“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条款,确定该制度的法律地位,同时细化绿色保险制度的具体内容。如,明确规定我国绿色保险应当采用以强制保险为主、任意保险为辅的投保方式,分等级列明必须投保的企业和可以投保的企业。

在各单行环境资源法律法规中,应根据其专门规定的某一环境要素的特点,具体确定对于何种环境污染损害、何种企业实行强制型或任意型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使环境保护基本法确认的环境责任保险制度有具体的可操作性。如修订《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明确水和大气污染责任者对清除污染费用、对第三方损害的经济赔偿责任,以及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的基本内容和要求等。

第三,出台地方配套法规。目前,在全国普遍推广绿色保险制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建立绿色保险制度应当鼓励重点区域(如长江流域)和有条件的地方率先开展立法工作,由省级、省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济特区结合本地区实际,制订配套的法规、政策和管理办法并开始试点工作。例如各级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有立法权的市可以在地方环保法规中增加绿色保险的相关条款,进一步细化承保范围、责任事故认定、赔偿限额等具体内容,为地方绿色保险的开展提供操作性更强的法律依据。

四、我国绿色保险制度主要内容的突破

目前,我国绿色保险制度还只是在三大行业中试点,多为任意绿色保险。基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环境问题的现状,我国绿色保险应当在以强制保险为主、任意保险为辅的投保方式的基础上,实现主要内容的突破。

第一,适当扩大承保范围。在强制型保险中扩大绿色保险制度的承保范围,由目前仅适用于突发性污染责任扩大到了渐发性污染责任,而对于自愿型保险则在政府的引导支持下努力创设新的险种以扩大环境责任保险的承保范围。从发达国家的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的发展来看,环境责任保险的承保范围都是从突发性环境责任领域开始逐渐延伸到渐发性环境责任领域,这是因为突发性环境风险一旦发生,受害人容易发现,损害容易认定,保险的索赔时效容易确定,渐发性环境风险的认定则需要较高的经济技术水平,需要完善和透明的配套法律制度。[5]

我国绿色保险制度尚处于起步阶段,贸然扩大承保范围,必将导致环境污染事故发生后,保险人无力清偿,受害人利益得不到保障,绿色保险的发展受阻碍。因此,在强制保险中适当引入渐发性环境责任,由保险公司进行联合承保,等条件成熟后再进行相应的立法规范。

第二,设定赔偿限额。为了加强被保险人的责任意识,可以设定绿色保险赔偿的最高限额和最低限额。财力相对雄厚的保险人也可能因遭遇巨额侵权索赔而破产,造成环境侵权受害者求助无门,极大地影响社会公众的利益。所以应当在绿色保险合同中约定每单绿色保险的最高限额,即保险人对受害者的给付仅以保险单约定的保险金额为限,受害人超过保险金额的损失,应由加害人即被保险人自行承担赔偿责任。同时,为了避免被保险人完全置身索赔诉讼之外,使被保险人正视自己的责任,还应当在绿色保险合同中约定最低限额,如约定索赔金额必须超过被保险人当年业务收入的20%,即被保险人的资金相对匮乏时保险人才介入索赔程序。[6]

第三,建立责任认定机构。环保部门与保险监管部门应当建立环境污染事故勘察、定损与责任认定机制。当环境事故发生后,企业应当及时通报相关承保的保险公司,允许保险公司对环境事故现场进行勘定,在环境事故勘察中,应当遵循国家有关法律和规定,保守国家机密和信息。发生污染事故的企业、相关保险公司、环保部门应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公开污染事故的有关信息。环保部门通过监测、执法等手段,为保险的责任认定工作提供支持。在条件完善时,要探索第三方进行责任认定的机制。[7]由保险公司委托国家认可的独立第三方机构对环境污染事故进行定损,并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对环境污染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进行认定。

第四,建立公共保险保障基金。公共保险保障基金,是指保险人为了有足够的能力应付可能发生的巨额赔款,从年终结余中专门提存的后备基金。因绿色保险具有公益性,设立公共保险保障基金成为国家扶持政策性保险机构的重要手段之一。国家可以以环境行政征收费用转移的方式,把排污费、环境罚款等在上缴国库时按一定比例转移到公共保险保障基金中。公共保险保障基金属于保险人的资本金,主要用于应付巨大污染事故的巨额赔款,只有在保险人业务收入和其他准备金不足时,保险公司才能动用此项基金。我国应当参照公司法的相关条款,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以立法的形式规定公共保险保障基金的提取、动用等具体事宜。

绿色保险制度是当今时代的大趋势和世界各国的共同需要。我国绿色保险还处于起步的阶段,作为一项复杂的综合性工程,构建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的绿色保险制度决非一蹴而就。尽管国家出台了相关政策建立绿色保险线路图,但是立法空白使得绿色保险制度在投保方式、承保范围、赔偿限额等方面缺乏可操作性。我国绿色保险制度需要法律加以规范和保障,以期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共赢,推动我国环保产业和循环经济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明远. 环境侵权法律救济制度[M].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

[2]沈阳首设“绿色环保险”[DB/OL].http://www.eprce.com/bantoucontect.asp?myid=5750,2009-4-12.

[3]苗昆,杨奕萍.绿色保险:行行重行行[J]. 环境经济,2008,(09):12-20.

[4]别涛,王彬.中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构想[J].环境保护,2006,(22):24-29.

[5]孟春阳.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研究[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7:1118-1123.

[6]王燕燕.我国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研究[D].福州大学,2006.

[7]关于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J].中国环保产业,2008,(03):16-18.

(责任编辑:徐 虹)

The Choice of Green Insurance System's Legislation

Duan Qiong

Abstract:Green Insurance System in China still stays in environmental policy aspect.Lacking specific laws and regulations,the system can not be strongly operated.In view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blank legislation,Perfecting the national and local legislation and breakthroughing the main contents of coverage and the indemnity are the choice of Green Insurance System's legislation.

Key words:green insurance;green insurance system;environmental liability insurance system

作者:段琼

上一篇:国税工作总结范文下一篇:购销水泥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