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发展论文

2022-04-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长期护理险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分析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发展的现状,找出我国长期护理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我国长期护理保险的发展提出合理的建议。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发展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发展论文 篇1:

我国长期护理保险的发展机遇

摘要: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带动社会的发展,经济也发生不断的调整,进入了新的发展模式,但是我国社会环境中老龄化的问题却越发明显,失能老人群体的出现已经成为经济发展中一项重要的社会风险,需要亟待解决,长期护理保险为此提供了重要的解决方式。

关键词:老龄化;失能老人;长期护理保险

一、基本理论

(一)概念

长期护理指的是因为自身年龄、精神、生理等问题,出现生活不能自理,甚至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在较长的一段时间甚至生命存续的时间段,需要其他人,或者相关医疗等服务机构提供帮助,最大程度的满足老年人的生活需求,保护他们享有的人格尊严。长期护理保险是发生长期护理的情形老年人需要接受住院治疗,或者需要医疗服务机构提供长期帮助,并对提供的帮助和服务支付各项费用的保险种类。

(二)我国建立长期护理保险的必要性

首先,老齡化问题是社会普遍性问题,建立统筹发展的模式也成为保障制度建设的重要任务。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结构发生重大的社会变革,像传统的居家养老模式已经不能再适应社会生活的变迁。长期护理保险作为社会保障制度的一种类型,在不久的将来居家护理将逐渐被长期护理保险或者新型护理模式所取代,由此导致的结果将影响人们行为方式,生活导向。其次,据统计,截至2015年,我国的老年人已经达到了2.2亿,老龄化问题已经成为社会普遍问题,对老年人护理问题的呼声日渐高涨,同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一样作为社会保障服务建设的一部分,应该兼具普遍性的特征,实现全面,全民覆盖的社会目标。长期护理保险作为社会保险还具有福利性的特征,需要国家的财政支持,实现社会财富的再分配,促进再分配公平。最后,长期护理保险针对的老年人群体,即因为身体与生理的健康状况发生不可逆转性需要长期依赖医疗护理机构,根据大多数国家对长期护理保险的规定,一般都在20年,有些甚至可以达到生命的终结。与传统的扶养制度不同,长期护理保险大多体现的是辅助性与服务性的帮助,满足的不仅是老年人生活上的需求,更多提供的是精神价值的追求,减轻老年人认为自己是子女负担的压力,实现生活真正自主性。长期护理保险作为社会保险的类型,也应具有强制性。有国家权力的介入不仅体现在上述对社会经济风险负担的规避,更体现的还是社会财富分配的公平公正,因此强制性成为了长期护理保险顺利实现的坚实后盾。

二、我国建立长期护理保险的发展机遇

(一)我国老龄化的趋势愈发紧迫

人口老龄化现在已经成为全世界面对的共同话题,国际上公认的人口老龄化是指社会中≥60岁的人口超过总人口的10%,而我国自2000年进入老龄化,预计到2033年,中国60岁以上的老人将达到4亿,从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公报中显示60岁以上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13.26%,在2015年年底,社会服务发展公报中显示中国60岁以上的人口达到了2.2亿人,占据总人口的16.1%,在2018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人达到了2.49亿人,可想而知,老年人的数量将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呈现突发性的增长。我国人口基础大,属于发展中国家,老龄化的人口以及速度早已经达到了发达国家的水平,但是目前我国的经济水平远远不及发达国家,又是唯一以低收入进入老年型人口社会大国,老龄化的速度加剧但又经济发展的水平不相适应,出现“已老未富”的社会现状。老年人数量的增加需要更多的人及相关服务机构提供帮扶,在各方面物质条件不能及时满足大量老年人的需求时,长期护理保险可以为这个难题提供出路,来照顾护理老人,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

(二)家庭结构的变化及市场需求的增加

我国从实施计划生育以来,人口的数量虽然得到了控制,但随之而来的就是家庭结构的变化,发展到现在,家庭人口大多是“四二一”或“四二二”的结构,但是也有大部分属于“八四二一”的结构,这样的改变以及家庭生活成本、医疗成本的增加给我们又提出了一个非常现实的社会问题,那就是老年人的生活和经济如何得到更好的保障。原有的家庭可能有多名子女轮流照顾父母,但是现在大多数中年人不仅要照顾四位父母,一到两个孩子,更有甚者还要照顾祖父母,外祖父母,使得他们夹在中间不得不承担更重的责任,而这样的现象在我国被称之为“上有老,下有小,工作事业离不了”,中年一代正在接受来自经济,生活,精神的挑战。家庭结构的变化已经不能满足老年人数量的急剧增加,传统的家庭护理也已经困难重重,更何况那些不属于“四二一”和“四二二”结构的家庭,试想一个失能的老人在没有人照顾的情况下如何安度自己的晚年,因此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可以为公民提供新的养老方式,减轻中年人来自各方面的压力。

如前文所述,老龄化的速度正在加快,老年人的数量也在逐年递增,相关数据统计,老年人慢性病的患病率达到了71.4%,再加上家庭结构的变化,有更多的老年人需要享受长期护理服务,那将导致社会需要建立完善的社会服务体系,加强对老年人群体的帮扶,缓解老龄化问题引发的社会矛盾,减轻中年人的生活压力。

(三)我国建立长期护理保险是完善社会保障的重要举措

我国医疗与养老保险实施的是低水平全面覆盖的发展模式,发展到现在已经演变成为养老与医疗的并轨式的发展。在养老和医疗保险中,同时兼具有长期护理保险的服务,但是长期护理保险仍旧没有向养老和医疗一样实现社会的全面覆盖,同时对老年人尤其是失能老人的护理还是我国社会保障建设的空白点,而且关于老年人护理相关的商业保险也非常少,商业保险的特性决定他的价格必将不能满足大量的老年人,尤其是没有收入经济水平低的失能老人。如果把长期护理保险像养老和医疗一样纳入到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再加上有国家政府的最低的保障,那么可以说长期护理保险从一个新的角度弥补了医疗和养老方面的不足,更加有利于对老人的全方位照料,对老年人保障措施的建立完善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四)实施长期护理保险是国家责任的重要体现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意味着国家对年老公民有保障他们基本生活需求的责任,在公民因为年老疾病丧失劳动力的情况下,无法满足维持自己的基本生活,可以向国家索取帮助的权利,而长期护理保险作为社会保险的组成部分具有满足老年人及失能老人的基本生活需要的特性,与国家责任共同实现、保障老年人的生存权,因此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建立也是国家责任的重要体现。中国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要探索老年人长期护理制度,在“十三五”规划中再次提到要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在2016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对15个城市进行长期护理保险试点。由此可见,长期护理已经成为全民讨论的话题,这样的提法使得长期护理保险成为了国家战略性高度的重要议题,建立完善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将是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趨势,国家对建立完善的老年人的保障服务体系势在必行,这不仅体现了我国在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重要责任,更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因素。

三、完善我国长期护理保险的建议

(一)强化政府责任

首先,政府可以通过税收优惠吸引大量的投资者建立与长期护理保险相关的产业,积极支持和鼓励更多的参与者投入到此行业,支持制度的建立,加快长护理保险行业的发展,也可以通过直接性的税收优惠把建设长期护理保险的相关产业转移到保险机构,福利产业等,也可以通过招投标的方式,让相关的产业承办长期护理保险。其次,政府的监管责任。可以通过成立专门的监管部门,严格落实好护理保险的监管责任,如:第一,政府在地市一级设立长期护理保险的管理机构,在每个机构内部可以设立监察办公室等。第二,可以借鉴美国对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实施过程中建立的监察员制度,专门监督护理保险的实施情况,定期不定期的对各省,各市的实施情况进行监察,对老年人,失能老人的诉求及时进行调查处理,全面保障老年人的权利。第三,建立专门的长期护理保险APP,定期对系统进行维护和升级,参保的老年人只需要输入身份证号码,或者长期护理保险的账号就可以登录查询相关的信息,随时随地掌握自己资金、缴费、服务等有关的动态情况。第四,提供可以建立信息网络监管,把与护理保险相关的数据及时上传,及时更新,确保信息的公平、公正、公开。

(二)明确我国长期护理保险的保障范围

试点城市对长期将护理保险的参保范围限于参加职工社会医疗保险或者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的人员,但是总是有一些特殊的群体,如:低保户老人,空巢老人等是无法享受长期护理保险的待遇,针对这样的问题建议将参加护理保险的人群扩大到城乡,普通的失能老人享受基本的护理保险,对重度或严重失能的特殊群体给予更加优厚的待遇,比如可以增加实物福利,或者提高对各项费用的报销比例等。其次就是享受护理保险的年龄界定,在国际上通常以60岁以上的来界定老龄化的标准,但是日本却并不是按照年龄的标准来确定老年人的护理服务,依据的是国民的身体健康状况,那我们国家可以借鉴国际上与身体健康素质的双重标准对我国长期护理保险的享受主体做出明确保障的范围。对于参保的年龄,韩国要求是20岁以上可以参加长期护理保险,我国老龄化的速度比较快,对参保年龄可以借鉴韩国甚至可以提前到3~4岁,对失业人员的参保年龄可以适当的提高,两者做出不同的规定主要是考虑到居民的收入问题。

(三)完善我国长期护理保险护理服务机构的职能,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

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的水平,建立专业培训机构,提高护理人员的福利待遇,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到护理服务行业。其次可以在大学或者中等职业院校开设相关的专业,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准,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落实做好人才储备。也可以通过提高护理专业的从业资格,或者从事此行业必须参加社会上选拔性的考试。最后还需要做好从业人员的考核制度,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及相关技能做出有效的更新,适应老龄化的变化趋势,有效应对护理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能,比如可以在服务机构内部建立人力资源办公室,财物办公室,护理等级审查办公室等,把责任再次进行细化,同时落实好每个职能部门承担的护理责任。

四、结语

长期护理保险的发展和实施是我国解决老龄化问题的重要途径,国际上很多国家也已经建立了完善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我国长期护理保险仍旧还是处于滞后的阶段,发展好,解决好长期护理保险将需要我们加强实践与理论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齐传钧.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需要厘清的几个问题[J].残疾人研究,2019(03):10-15.

[2]孙敬华.中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福利要素评析及优化策略[J].北京社会科学,2019(10):107-116.

[3]高玉芳,张学长,粘文君,杨琳琳,李正红.青岛长期护理保险实施现状与思考[J].中国护理管理,2018(05):581-586.

[4]刘玉方.思想政治教育的源与流[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3:38-39.

[5]靳梓誉.我国长期护理强制责任保险制度研究[D].天津:天津工业大学,2019.

[6]谢冰清.论中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中国家责任之定位[J].云南社会科学,2019(03):118-126.

[7]徐娟.中国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险法律制度研究[D].重庆:西南政法大学,2015.

(作者单位:昆明理工大学)

作者:刘金兰

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发展论文 篇2:

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发展分析

[摘 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长期护理险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分析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发展的现状,找出我国长期护理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我国长期护理保险的发展提出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长期护理保险; 现状; 问题; 对策

1 长期护理险概述

长期护理保险(LTCI)属于健康保险范畴,标的物为个体的身体健康状况,最早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长期护理险是为了被保险人在丧失日常生活能力、年老患病或身故时,可以获得一定的护理服务和经济补偿,由于长期护理的期限较长且所需的费用较大,所以长期护理险作为一种对护理费用的经济补偿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2 我国长期护理险发展现状

2.1 发展模式分析

2.1.1 政府主导的长期护理社会保险

政府主办的长期护理保险,是将其纳入国家的社会保障体系并负责管理运营,由于政府拥有充足的财政经费和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所以政府主办长期护理保险可以实现长期护理保障体系对老龄居民的全覆盖。

2.1.2 市场主导的商业性长期护理保险

以市场运营的方式发展长期护理险,由保险公司提供长期护理保险产品,可以满足居民多样化的长期护理保障需求,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释放长期护理保险市场的活力。

2.2 发展现状分析

2.2.1 我国长期护理社会保险制度试点先行

2012年,青岛在我国率先建立城镇长期医疗护理保险制度,2015年,其覆蓋范围扩大到农村地区,这是我国第一个对城乡参保人员实现医疗护理保障制度全覆盖的地区。2016年7月,通过综合考虑各地方政府意愿、财政支持力度以及医保基金是否有结余这三方面因素,人社局把北京市、上海市、长春市、青岛市等15个省市作为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先从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群开始,暂未覆盖城乡居民,现各地区已开始试点工作。

2.2.2 我国商业长期护理险存在巨大的市场空间

从经营主体看,由于长期护理保险属于长期健康险,经营主体主要为寿险公司及健康险公司,近几年来,我国的健康险业务发展迅速(图一)。从图中可以看出,2011年到2016年,我国健康险业务原保费收入在逐年增加,从692.72亿元增长到4042.5亿元,增长了将近6倍,而且增长率在不断上升,从2012年开始,基本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到2016年增长率达到了67.71%,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的健康险业务发展十分迅速。

在健康险业务快速发展的同时,在我国保险市场,健康险业务的原保费收入在我国保险业原保费收入中的占比很小,从2011年的4.82%上升至2016年的13.06%,占比虽有所上升,但相比产险和寿险而言,仍占据着很小的市场份额,这表明我国健康险市场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而长护险无疑在健康险未来的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2.2.3 人口老龄化为我国商业长期护理险的发展提供机遇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自2010年以来,我国65岁以上人口数量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到2015年这一比例达到了10.47%,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与医疗技术的改善,我国人口的预期寿命也在迅速上升,到2015年我国人口的平均预期已达到76.34岁,老年抚养比从11.9增加到14.3,这都表明目前我国面临着严重的养老压力,但仅靠财政难以承担越来越庞大人群的巨额经济支出,更无法满足不断增长的长期护理服务需求,这为我国商业长期护理险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3 我国长期护理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 政府占主导地位,商业性长期护理保险占比较少

目前,我国LTCI的发展主要以政府主导的长期护理社会保险为主,各地纷纷开始实施长期护理保险试点,而商业型LTCI却一直处于“叫好却不叫座”的境况,根据数据统计,截至2017年1月,我国70多家寿险公司中仅有16家开展了护理保险业务,商业性长期护理险有待发展。

3.2 我国商业性长期护理保险产品设计不合理

我国大部分LTCI产品的投保年龄是28天-60周岁,保障期限不合理,使得很多老年人在有护理需求时却无法投保,同时我国的商业性LTCI产品并不属于完全的LTCI产品,而是生死两全保险和护理保险的组合,支付方式采取每年固定支付的方式进行,并不与实际护理费用相挂钩,无法体现保险的补偿性的特征,更偏重于给付性。

3.3 我国长期护理保险的发展缺乏成熟的养护产业支撑

长期护理保险的发展需要成熟的基础产业支撑,目前在我国需要不同形式护理服务的老年人约有三千多万,但我国可以提供護理服务的机构数量却严重不足,养老机构中的护理床位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这极大的限制了我国长护险的发展。

4 促进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发展的对策

4.1 建立多层次的长期护理保险体系

为应对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政府要找准自己的位置,采取社会LTCI提供基础保障,商业LTCI提供高层次保障的多层次LTCI体系,在提供全覆盖的长期护理保险产品的同时满足人们多样化的护理保险需求。

4.2 确立统一的受护分级标准,鼓励商业性长期护理产品的创新

我国的商业性LTCI产品需求不足的原因很大程度是因为价格较高,而由于我国没有统一的长期护理保险受护标准,设立统一的受护分级标准,可以降低保险公司在产品定价方面存在的困难,有利于保险公司进行LTCI产品的创新。

4.3 积极发展我国的养护产业

积极发展养护产业,建立充足、优质的养护服务资源,为发展LTCI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是目前我国发展长护险的当务之急,我国在《“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中也指出,到2020年,我国养老产业中护理型床位占当地养老床位总数的比例不低于30%,这说明养护产业已逐渐引起了我国的重视。

参考文献:

[1]孙正成,兰虹.社商之争":我国长期护理保险的供需困境与出路[J].人口与社会,2016(1)第32卷第1期:83-93.

[2]盛和泰.我国长期护理保险体系建设的运营模式选择[J].保险研究,2012(9):46-50

[3]李长远.制度变迁视角下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发展瓶颈及破解之道[J].财政与金融,2015,NO.3:18-20

[4]向思南.我国老龄化背景下长期护理保险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5,5.

[5]曾令玉.我国商业长期护理保险发展现状分析——以中国人寿、人保健康、昆仑健康、和谐健康为例[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5,5.

[6]贾欣.我国长期护理保险研究——补充医疗保险发展战略[D].天津财经大学,2009.

[7]JR.BROWN,A FINKELSTEIN.Insuring Long—term Care in the United States[J].The Journal of EconomicPerspectives,2011(4):119—141.

作者简介:

刘思远(1994.03.14),女,汉,山西省长治市,在读研究生,单位天津财经大学。

作者:刘思远

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发展论文 篇3:

在现实推力下的我国长期护理保险的战略发展

【摘要】我国已正式步入老龄化社会,发展长期护理保险对缓解人口老龄化带给社会和家庭的压力,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增加社会就业岗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现实推力为出发点,结合日本长期护理制度的发展和实施效果,提出发展我国长期护理保险的战略建议。

【关键词】长期护理保险 老龄化 战略发展

长期护理保险是指为那些由于身体衰弱生活无法自理或者不能完全自理、需要他人帮辅日常生活的被保险人(基本是老年人),提供一份护理服务或经济保障的保险。

一、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现实推力

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是提升老年人、重大疾病和慢性病患者生命质量,弥补社会医疗保险保障不足的现实选择。

(一)人口老龄化,失能老人增多

截至 2011 年底,我国 65 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1.23 亿,占全国总人口的 9.12%,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伴随着我国人口高龄化发展的同时,失能老人规模也不断扩大,据调查预测,2010年末全国城乡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年人约3300万,占总体老年人口的19.0%,到2015年即“十二五”期末,我国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年人将达4000万人,比2010年增加700万人,占总体老年人口的19.5%,失能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重将进一步提高。庞大的老龄化人口和不断增多的失能老人,会导致对长期护理的需求越来越大,而构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现实选择。

(二)家庭小型化趋势,传统家庭功能弱化

我国传统的养老方式是家庭养老,家庭成员作为护理工作的主要承担者,但随着家庭结构变化,传统的家庭护理模式逐步向社会化方向转变。“四二二”、“四二一”甚至“八四二一”等倒金字塔型家庭结构的大量涌现取代了传统的家庭结构模式,而处于中间一层的“夹心夫妇”不但要照顾子女,赡养老人,还要外出工作养家糊口,日趋增大的家庭负担已使儿女对养老护理问题力不从心。另外随着家庭规模不断缩小和社会流动性的提高,子女外出工作现象频繁,独居的空巢老人越来越多:1983年,我国空巢家庭在有老人的家庭中所占比例只有16.7%,2003年上升到25.8%,2007年则达到27.9%。在这种情况下,构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是应对家庭小型化、空巢化,弥补传统家庭养老的不足的有效途径。

(三)长期护理费用高负担、快增长

在生活水平和医疗水平逐步提高的情况下,人们的预期寿命明显延长,据全国老龄办发布的《2009 年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在2009年,我国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超过73岁。但随着老年人年龄增长的同时,其患病率也随之增加。据预测,年龄每增长10岁,患慢性病的概率将增加50%以上。与此同时,在当今社会各重大疾病和慢性病的发病率也逐年提高,不仅直接治疗费用庞大,其后期的护理费、康复费等支出也相当巨大,而且随着人们健康需求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费用也快速增长,这些都给病患家庭造成了沉重负担。

二、日本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发展及实施效果

(一)日本长期护理保险发展概况

1997年12月日本《护理保险法》由会议通过,2000年4月 1日开始正式实施,政府作为管理主体。日本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是对老龄化社会中身体衰弱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提供公共护理的一种重要尝试,它属于社会保险范畴。日本长期护理保险将40岁以上人群均纳入长期护理保险范畴,并以65岁为界划分两类被保险人,采取强制保险方式,要求被保险人按照一定比例缴纳护理保险费。

表1 日本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二)日本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实施效果

日本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实施使个人、家庭和政府三方面都获得了一定的实惠,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首先,日本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建立,切实解决了老、病、残人士的护理问题,而保费的缴纳使护理费用有了较稳定的收入来源,有效缓解了需护者及其家人的经济负担,提升了需护者的生活质量。其次,长期护理保险的建立增加了社会就业岗位,推动了护理行业的发展。在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保障下,有护理需求的人越多,护理人员的规模也会随之越来越大。最后日本护理保险的实施减轻了政府的经济负担。实施该制度后,需护老年人从普遍的住院护理转移到了社区和家庭护理,降低了新建福利设施费用。同时“社会性入院”现象得到了有效缓解,避免了医疗保险基金支出金额的居高不下,中央政府财政支出也节省资金4 万亿日元,而且大部分保险对象都享受到了应有的护理保险。

三、我国战略发展长期护理保险的策略建议

(一)政府政策扶持和法律规范是长期护理保险发展的重要保证

长期护理保险不仅是一个社会问题,还是一个经济问题,它关系到老龄化社会可持续发展问题,也关系到一个国家的长治久安。长期护理保险发展离不开政府扶持和法律监督,因此我国应研究出台关于长期护理保险发展的相关法律和财税政策,通过法律规范和税收优惠政策来约束和鼓励个人和企业参加长期护理保险,发展护理行业。比如在法律规范方面,可通过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护理保险法》来明确长期护理的内容、长期护理保险承保范围、接受护理人员的基本权益以及各相关主体的权利与义务均予以法律形式的确认,从而对长期护理及长期护理保险的发展起到规范的作用;在税收优惠方面可将企业为雇员缴纳的长期护理保险费全部作为公司的经营费用而成为税收的扣除额;个人为自身或家庭成员购买长期护理保险所缴纳的保险费不算应税收入;应允许经营商业护理保险的保险机构享有利润免征所得税、保费收入免征营业税等税收优惠。这些优惠措施会直接促进长期护理保险的发展,同时会增加企业的竞争力,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缓解个人缴费能力欠缺的问题。

(二)因地制宜,建立多层次的长期护理体系

我国需要在立足于我国国情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构建多层次的长期护理体系。首先,我国专业护理机构数量有限,需要建立众多专门提供老年护理服务的护理机构。政府一方面可推行一些优惠政策来鼓励民间资本投资专业护理机构,从而提高机构经营管理质量,增加市场供给主体数量;另一方面政府还需采取措施鼓励促进护理行业专业化发展,如制定护理服务专业标准开办护理专业等级考试、增加护理专业在高考招生时的指标,培养高层次护理人才等。其次,构建家居护理体系和社区护理体系,使需护老人在家中、社区就可以享有良好的护理服务,这也比较迎合我国传统的家庭养老理念。

(三)采取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相结合的发展模式

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应以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相结合的保险模式发展,单一的商业长期护理保险只能满足部分老年人的需要,无法缓解多数中低收入老年人的长期护理需求,因此它需要结合社会保险。而鉴于我国目前的基本国情,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发展模式应分阶段进行:近期采取商业保险为主、社会保险为辅的发展模式,长期则以社会保险为主、商业保险为辅的发展模式发展长期护理保险。

我国是在经济并不发达的情形下步入老龄化社会的,我们既要面对发达国家曾经和正在经历的老龄化问题,又有可能面对发达国家不曾面临的特殊问题。因而长期护理不仅关系到每一个人切身利益,更涉及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面对人口老龄化,家庭小型化及医疗费用大幅上涨等现象,因此我们要借鉴日本等发达国家应对老龄化问题发展经验,从我国实际国情出发,构建有中国特色的长期护理保险,缓解人口老龄化给社会、家庭带来的压力,增进社会福利,促进社会公平和谐。

参考文献

[1]韩振燕,梁誉.关于构建我国老年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研究—必要性、经验、效应、设想[J]. 东南大学学报,2012(05) .

[2]李鸿儒.从供需角度分析我国长期护理保险的构建和发展[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1(05):152.

[3]徐高峰.发展长期护理保险解决老年人照料问题[J].中国国情国力,2010(07):12-13.

(编辑:刘影)

作者:生帆

上一篇:高一班主任工作计划下一篇:基层干部个人工作计划范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