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专业园林建筑论文

2022-04-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园林植物类课程”是一类理论性、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针对目前我校风景园林专业植物类课程存在着课程体系不完善、课程之间衔接不紧、部分课程内容重复、理论课时安排严重不足及实践教学体系不合理等问题。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风景园林专业园林建筑论文 (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风景园林专业园林建筑论文 篇1:

风景园林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途径的探索

【摘要】本文以安徽科技学院风景园林专业为例,以提高该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提出了在风景园林专业学生的培养途径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完善的导师制、强化校企合作模式、搭建自主学习交流平台等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风景园林专业 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途径

【课题来源】安徽省省级质量工程项目风景园林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16zjjh018),安徽科技学院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Xj201442),安徽科技学院校级重点学科(AKZDXK2015B01)。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的人居环境及其可持续发展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从而带动了风景园林事业的不断进步,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以后,社会对风景园林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同时社会对该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安徽科技学院作为一所应用型本科院校,风景园林专业开设时间较短,在人才培养质量方面还需要不断地完善与提高,这其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具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1.风景园林专业开展的情况

我国的多所院校开设有风景园林专业,但由于各高校背景不同,有以建筑专业为背景的院校;有以农林业为背景的院校,也有以艺术为背景的院校等,在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方向上也各有侧重[1]。安徽科技学院是一所省属本科院校,在2004年开设了园林专业的基础上,于2012年开设了风景园林本科专业。作为一所应用型本科院校,我校对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有着较高的要求。风景园林专业主要要求学生掌握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及景观工程施工与技术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因此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除了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教学课程体系外还需要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并且需要在培养途径上进行深入的探索。

2.加强风景园林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途径

2.1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风景园林专业作为一门综合性及应用性较强的学科专业,需要学生掌握诸如植物、生态、建筑、美术、文学、艺术、环境心理等多门学科的知识,因此在大部分院校的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了大量的相关课程,学生在大学四年中需要完成繁重的课程学习,自主学习难以得到时间上的保障。安徽科技学院作为一所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中制定了每学期的周学时一般不高于25学时的要求,虽然导致各门课程总学时数的压缩,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在风景园林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主要包括四大模块: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及个性拓展。在专业教育模块中各门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比重大多能达到50%左右,有些课程甚至100%为实践内容,如美术、设计初步等;在创新创业模块课程中对学生提出了可以通过主持或参加各级各类项目、撰写并发表研究论文、申请创业实体等方式认定学分,学生必须加强自主学习并取得实效才有可能获得相应的学分。在实习环节設置了较多的实践性教学,如建筑与风景写生、城市景观认知、景观表现技法、风景园林设计、风景园林建筑设计、风景园林工程等共计约40周的实习内容[2],学生在实践教学中通过与教师的互动交流,可以培养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在课余的时间里加强专业知识的自主学习。总之,在我校风景园林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通过各种措施保障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和学习动力来源,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2构建完善的导师制

传统的教学模式多为教师教授,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3]。学生在教学中难以产生主动参与意识及较浓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的激发也受到较大影响,目前部分高校进行了导师制的运行,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引导专业学习及团队意识等方面[4]。安徽科技学院也于2015年进行了导师制度的探索,主要在一二年级进行,选择具有较强专业素养和责任心的老师担任导师,导师可以通过面谈、QQ、电话、微信等方式与学生沟通,要求每学期导师必须深入学生宿舍两次以上。通过导师制的实施,学生的专业思想得到了较好的加强,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中自主学习意识也得到了提高,在导师循序渐进的引导下,很多同学利用课余、寒暑假等时间主动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与提高。当然在导师制的实施中还存在较多问题,如专业教师数量的不足,目前尚不能够将导师制延续到三四年级;部分专业教师在进入高校前由于实践经验不足,对学生的引导难以取得好的引导效果;另外风景园林专业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专业,要求学生在毕业时能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对专业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加强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

2.3强化校企合作模式

一直以来,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着脱节现象[5],校企合作模式对专业教师的实践及创新能力提出了新要求,为高校更好的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搭建了桥梁,也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提供了平台。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我校坚持在人才培养方案的不断完善中强化企业调研的重要性,并聘请企业相关技术人员参与具体课程的大纲编写工作,风景园林专业通过校院各级领导的努力已经与周边部分相关企事业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主要为合肥、蚌埠、滁州等地的风景园林相关部门及企业单位。在教学实施中通过聘请各单位主要技术人员参与教学或进行学术讲座的方式让学生拓宽知识面;在专业实习中派遣学生到各单位实习;为深化校企合作互动模式,在风景园林专业的人才培养中,正在探索企业冠名班的模式,将作为该专业学生实习的校外实训基地,也将加强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在企业中学生通过参与具体项目的方式增强对专业、职业的认同感,如在风景园林工程施工的前期准备、施工工序的逐步完善等方面需要团队协作、质量保证,任何一个环节的缺失或疏忽都将导致工程质量的下降甚至是重大失误,在项目中学生会感知自身在专业知识方面的欠缺以及团队协作的重要性,这些是学生在书本知识中难以切生体会到的,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因需学习。

2.4搭建自主学习交流平台

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每天都要接触大量网络信息,因此构建风景园林专业学生自主学习网站是十分必要的,在网站内容上可以分为网上课堂、公共信息、设计指导、在线答疑等板块[6]。在风景园林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中还需通过一定的途径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如鼓励学生申请大学生创新课题;参与教师纵横向科研课题[7];参加专业社会实践、各种创意大赛、设计竞赛等,学院可以利用节假日等空闲时间组织学生举办交流活动、专业知识讲座等,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同时利于学生实践技能的提升[8]。

3.结语

在风景园林专业学生的培养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安徽科技学院风景园林专业的发展起步较晚,需要不断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实践基地的建设及实践教学师资的培养、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自主学习交流平台等方面,只有这样才能为风景园林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提供更好的保障,为社会输送更多优质风景园林专业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余红兵.风景园林专业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福建建筑.2015(10):110-112

[2]王雪娟,孙得东,吴燕.应用型本科高校风景园林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途径的探讨——以安徽科技学院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16(13):72

[3]王洪.教学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研究与建设[J].中国教育技术与装备.2012(2):20—22

[4]贺坤,赵杨,张志国等.风景园林专业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平台构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9):184-187

[5]汪磊, 王志强.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28(6):113-114

[6]崔柳,安勇,师尧.构建风景园林专业学生学习网站的几点思考[J].科协论坛.2007(4下):178

[7]程袁华.园林类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提升与思考[J].科技视界.2015(28):24

[8]高祥斌,张秀省,黄勇.园林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途径研究[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6):47-48

作者:王雪娟 吴燕 连洪燕

风景园林专业园林建筑论文 篇2:

高等工科院校园林植物类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

摘 要:“园林植物类课程”是一类理论性、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针对目前我校风景园林专业植物类课程存在着课程体系不完善、课程之间衔接不紧、部分课程内容重复、理论课时安排严重不足及实践教学体系不合理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探讨了植物景观类课程体系优化的途径:首先,明确课程的定位和教学目标,完善风景园林植物设计专业学科结构;其次,改革教学内容和授课形式,强化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第三,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为目标、创新能力为核心,为人才培养打下坚实基础。以期通过完善优化植物景观类课程体系,推动学科教学改革的发展和深化,培养出具有扎实园林植物知识和技能、适应社会需要的风景园林专业人才。

关键词:风景园林;园林植物类课程;教学改革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态环境意识的增强,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建设越来越受到各界人士的重视,也使得风景园林专业教育事业蓬勃发展。风景园林专业(Landscape Architecture)自诞生以来就担任着“在人工环境和大自然之间找到平衡”的使命,而植物与山水、建筑共同构成了风景园林学科的主要内容。其中植物作为生态环境的调节器,在改善人居生态环境、降低噪音、增加空气湿度、涵养水源等方面更是发挥了重要生态效益作用。曾经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陈俊愉先生便指出:对于这一知识面极广的综合性学科,该学科最大的特色应该体现在园林植物方面。设计人员应该很好地掌握有关植物材料的知识,了解植物习性和其应用方式。近年来,国内在风景园林专业园林植物类课程的课程教学改革方面已取得较多成就。其中北京林业大学和浙江农林大学均对风景园林专业的人才培养,在园林植物类课程体系中,结合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也已形成不少好的经验,用以指导教学实践的开展。如包志毅等分析了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专业园林植物类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专业园林植物类课程改革的构想。郝培尧等以北京林业大学核心专业课程之一“园林植物景观规划”的教学改革为研究内容,提出了3种富有特点的教学方式并提出要加强提升实践教学内容。这两所高校均为具有农林背景的资深院校,植物类课程教学经验丰富,“园林植物设计”课程的学时也较多。

相较国内,国外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则更为完善。孔海燕在对美国部分高校“园林树木学”及相关课程的开设情况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指出从课程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法等方面均具有借鉴意义。再如,唐岱等通过对美国具有代表性的弗吉利亚理工大学园林树木学课程教学特点介绍和分析,探讨美国大学本科园林树木学在教学理念、课程体系、知识传授、成绩评价等方面的特点,试图可为我国园林树木学课程教学和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湖北工业大学的风景园林专业是依托土木工程、建筑学等工科背景开设的新专业。“园林植物设计”是该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该课程对学生学习景观设计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但作为工科背景的院校,湖北工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在园林植物类课程的教学经验方面稍显薄弱,急需借鉴国内外其他高校的经验进行教学改革。

1 园林植物类课程的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1.1 园林植物类课程现状

湖北工业大学土木建筑与环境学院2011年经教育部批准开设景观建筑设计专业,2013年,教育部正式将风景园林升级为一级学科,并确定学科名称为风景园林,我院也将景观建筑设计专业更名为风景园林。该转型体现了本专业在社会需求和学科发展方面的巨大潜能。对于学科发展委员会提出的风景园林学科的发展目标,即风景园林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学生掌握园林植物、生态学、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建筑、园林工程、园林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能从事风景区规划、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各类园林绿地规划、设计、施工与养护管理等工作。风景园林专业园林植物类课程主要包括:“园林树木学”,“花卉学”、“景观植物设计”。

1.2 园林植物类课程存在的问题

(1)现行的园林植物类课程教学存在课程体系不完善、课程之间衔接不紧、部分课程内容重复和理论课时安排严重不足等問题。有些课程内容偏重微观,尤其是在介绍一些植被的识别要点的时候,显然没有植物学背景的情况下增加了课程讲解的难度;如“园林树木学中”在讲解“松”、“杉”、“柏”科,裸子植物三大主要科的识别要点时,即种鳞与苞鳞是否合生,学生往往对于种鳞和苞鳞是什么表示很无知;另外由于课时限制,园林树木学、花卉学仅24课时,景观植物设计仅16课时,造成课程理论教学尚未能完成,使得园林植物规划设计未能有充足时间开展,使得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教学脱节,学生不能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体系,导致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下降。如“花卉学”重在介绍花卉的鉴定设别,对花卉在现代园林建设中应用、繁殖和生产栽培的知识涉及较少,学生对于科学合理运用植物材料进行花丛、花境、花坛、垂直绿化等花卉景观设计的表达能力薄弱。同时,有些课程之间理论内容过于重复,基于学生没有植物学基础知识,园林树木学及花卉学内容中均涉及到这方面的知识,导致理论教学中反复讲解。

(2)在实践教学中,具有代表性的课程实践调查场地缺乏,以至于不能更好地为后期的课程设计服务进行实地调查。实践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对不同场地类型以及不同空间尺度的植物景观有直观的认识,包括对植物景观设计手法、主题、空间、尺度等的理解,以便为后期的课程设计服务。而在实际的实地调查中,武汉市内的大多数调查场地的植物景观特点不突出,代表性不够,在植物的景观功能,植物的景观特色上强调的较弱,学生不能很好的进行现场调研分析比较。并且,现在的一些植物景观比较突出的大多集中在高档住宅区,而此类区域并非对于公众开放,这也是导致实践调研受阻的另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这就造成了课程调查与后期的课程设计联系不够紧密,不能更好地为后期的课程设计服务。另外,对于课程设计任务的安排,为学生提供何种类型、多大尺度的设计底图,是困扰教师的问题。由于课程课时较少,并且有些课程安排的阶段靠后,如“景观植物设计”,理论课时仅16个课时,实践安排一周,并且是安排在大四的上学期,这样导致教师讲不了什么内容就要安排课程设计作业,同时,学生在特殊的阶段出勤率不高,导致学生往往不能理解所学的理论和技能与将来所从事的职业之间的关系,从而难以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不利于学生自身综合能力的提高。

2 风景园林专业园林植物类课程改革构想

2.1 完善园林植物类课程设置

课程体系和课程设置是关系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问题。在湖北工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进行课程设置和课程体系建设时,制定的园林植物类课程教学存在课程体系不完善,课程之间衔接不紧和部分课程内容重复等问题,并且由于实践场地受限等因素,导致课程教学强调理论知识,忽略实践技能。针对目前的园林植物类课程存在的问题,在现有的课程数量和学时很难增加的情况下,可以根据风景园林专业的特点,充分利用短学期实践课程,有选择地设置必修课程、选修课程以及实践周实践课程,把“景观生态学”、“园林树木学”、“花卉学”、“植物学”、“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等课程设为必修课程,把“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园林苗圃学”、“盆景与插花”、“园林绿地管理”和“景观管理”设为选修课程或实践周实践课程,建立整体统一的课程教学内容。“园林植物类课程”总的教学目标应该与风景园林设计师必须掌握的园林植物知识一致,并要有量化的考核指标,因此相关课程的教学大纲、内容、方法、资源、考核体系的统筹调整非常重要。

2.2 强化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风景园林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以缩小学生“眼、手、脑”三者之间的差距为目标,强化实践教学,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不仅要明确每门园林植物类课程的实践教学目标和要求,还应该强化构建以规划设计为主要目标的课程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完善园林植物认知、园林植物生产和供应、园林植物景观规划与设计以及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等几类实践教学体系。

2.3 注重人才应用创新能力培养

结合湖北工业大学721人才培养计划的调整,面向70%左右的学生提供实践和动手能力的平台;针对20%左右的学生,激发植物景观规划与设计的能力,并引导其参与实际项目;针对10%左右的学生,强化其植物景观规划与设计的能力外,还应训练其作为风景园林植物设计师的职业素养,并引导其独立完成实际项目。

3 结论

风景园林学科自成立以来,便以其强大深远的知识背景著称,作为风景园林专业的教育工作者,应深刻理解风景园林专业的特征,明确专业的主要培养方向,掌握与本专业相关的多学科知识,强调专业素质的培养,是现代风景园林专业教育的基本导向。通过对现有湖北工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的园林植物类课程的逐步完善和教学方法的提升,笔者相信会培养出更加适应社会需要、具有扎实园林植物知识和技能的风景园林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陳弘志, 林广思. 美国风景园林专业教育的借鉴与启示[J]. 中国园林, 2006,(12): 5-8.

[2]包志毅, 邵锋, 宁惠娟. 风景园林专业园林植物类课程教学的思考——以浙江农林大学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12,(02): 58-60.

[3] 郝培尧, 李冠衡, 尹豪, 等.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植物景观规划”课程教学组织优化初探[J]. 中国林业教育, 2015,(01): 68-70.

[4]尹豪, 董丽, 郝培尧. 加强课程间衔接,注重实践中教学——“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探讨: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1年会[C].中国江苏南京, 2011

[5]王美仙, 董丽, 尹豪.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实践教学改革初探[J]. 中国林业教育, 2011,(02): 71-73.

[6]孔海燕. 美国高校“园林树木学”及相关课程教学的调查与借鉴[J]. 中国林业教育, 2016,(05):73-78.

[7]唐岱, Alex Niemiera, 张宝兰, 等. 弗吉利亚理工大学“园林树木学”教学特点分析[J]. 福建林业科技, 2011,(02): 151-155.

作者:冯晶红

风景园林专业园林建筑论文 篇3:

风景园林专业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方案与实施途径

摘要:风景园林专业作为园艺专业的核心内容,是现代高校重点发展的基本专业之一,校企合作的“订单式”人才培养发展模式是为了适应时代的变化而提出的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方案。本文以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为研究基础,对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的体制、方向、结构等问题进行了细致的探索,并提出了具体的建设方案和正确的实施途径。

关键词:风景园林专业;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问题与措施

一、风景园林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方案的兴起背景

风景园林专业是一个综合性与应用性较强的发展专业,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不断进步,相关的实践岗位越来越注重专业化应用型人才的建设与培养。但是,目前高校的风景园林专业依然固守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学习—实践”相分离的机械化学习模式,这种学习模式往往会出现两种发展方向:一种是理论性较强但缺乏具体实践能力的学科型人才;另一种是实践能力较强但缺乏理论指导的技术型人才,无法培养出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的“双向型”综合人才。

基于这种培养弊端,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注重将企业、学校、个人三者的要求与能力有效结合,充分考虑企业的人才建设需要,学校根据企业的发展要求制订专业化的培养方案,学生在学习理论课程的同时可以到企业中去进行具体的实践,实现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的完美融合。

二、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不断发展进步,高校相关的建设专业也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日益重视。由于我国风景园林专业的技术型人才缺乏,校企合作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便发挥了重要的建设作用。

1.充分实现了学校和企业的“双赢”发展。在校企合作建设方案的运行过程中,企业为学校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建设资源、资金支持、技术保障以及实习基地等。学校可以通过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建立企业与学校的长效发展机制。学校在享用企业支持的同时也要充分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根据企业的人才应用类型培养专业化的人才队伍。这一培养模式不仅解决了高校建设资源短缺、实习机会与实习基地不足的发展难题,也为企业发展提供了优秀的人力保障。

2.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毕业生的就业难题。随着国家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以及高等教育建设的深入演化,我国的大学生人数日益增加,“就业难、难就业”成为了当今大学生面临的主要就业问题。尤其对于风景园林专业这样的应用性专业而言,国家需要大量的园林人才,拥有多种多样的就业机会,但是本专业的高校毕业生大多存在专业能力不足、技术缺乏等发展缺陷。基于目前的种种发展问题,有必要采用校企合作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根据企业以及社会岗位的具体需要,高校组成学生发展队伍,与具体的建设岗位签订人才“订单”,实现一项或几项技术的专门化发展,不仅为企业建设输送了大批优秀的专业化人才,促进了学校专业的整体发展,一定程度上也解决了高校学生的就业难题。

三、风景园林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问题

1.根据现实需要制订未来发展计划。在进行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的时候要确定好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需要,为了避免有效的资源浪费,学校应该提前做好市场调研,对企业以及社会要做深入调查和研究,方式可以多种多样。例如问卷调查、校园招聘会、企业讲座等,主要是通过对企业岗位的要求进行充分的了解认识,在空缺人才以及专业化人才培养等方面加深合作力度。

2.专业化教师资源缺乏。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建设者和帮助者。目前,高校的教师多为高学历、高院校出身的优秀教师,拥有过硬的理论知识体系和活跃的教学思维,但是却缺乏具体的实践能力。对于风景园林专业而言,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常常会有教师带领学生到企业实习的情况,如果教师没有具体的实践经验,又不具备实际的操作技能,将会阻碍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的签订以及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有效学习。

3.开发实践教学基地,实行人才定向培养。学校人才培养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在社会中更好的实践,尽管人才的定向培养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培养性,但是定向性人才培养可以更快、更稳的促成和实现专业化人才的有效养成。风景园林专业一般都开设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和地区的高校,为学生的实践基地搭建了更加有力和广阔的平台。在实践基地建成之后,学校与企业可以指定人才培养计划,有针对性的培养技术人才,消除人才流失的困扰以及提高企业建设的积极性。

四、风景园林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实施途径

1.根据现实社会需要制定未来发展规划。社会需求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的变迁而变化的,风景园林专业是时代的产物,也是为了满足社会的需求,但是为了避免有效资源的过度浪费,学校首先要有充分的社会调研,可以利用“校园招聘会”、“企业讲座”、“调研报告”等,对企业的岗位要求进行充分了解,这样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培养出适合企业要求的专业化人才。例如,风景名胜区规划、园林建筑设计、景观生态学都是风景园林专业的热门发展方向,所以,学校可以针对具体的发展要求,与企业签订定向培养协议,培训优秀的毕业生可以直接为企业所用,投身于实际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

2.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增加具体实践机会。风景园林专业不同于一般的学校专业课学习,由于生态植被的生长存在季节性与周期性,所以学校与企业在合作的过程中要合理安排教学与实践的时间,争取在有效教学的基础上,增加更多的实践机会。学校可以实行“阶段性教学”模式,将不同的专业课按照课程种类分别安排不同的教学时间,在一门专业课结束之后,及时安排学生的具体实践操作,充分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将理论知识更好地应用于具体的实践过程中。由于春季是植被生长旺盛的季节,所以实践课可以集中安排在3—5月份进行,在三个月的时间里一次性完成实地考察、设计图制作以及具体规划建设过程。

3.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实行人才的“定向性”培养。虽然人才“定向性”培养目的性比较强,缺乏灵活性,但是“定向性”的人才培养可以加速实现专业化人才的养成。很多高校开设风景园林专业,高校所在区域都是经济发达的地区,可以利用经济区域的优势,与更多的优势对口企业合作建设实践教学基地,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又能有目的和有方向地培養企业和社会需要的人才,能有效的提高单位用人的成交率,学生顺利就业不但解决了就业问题,还能从心理上提高其自信心,使其能很快的适应社会。实践教学基地对学校和企业有重要的意义,有利于学校优化考核,及时制定利于就业的政策,企业也能降低招聘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4.培养“教、做”一体化的教师团队。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高校课程体系建设目标实现的重要保证。所谓“教、做”一体化的教师团队就是要求教师不但要有过硬的自身技术能力,充分掌握风景园林相关专业的专业课知识,并且要具备系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良好的教授表达能力。因此,要定期对教师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召开相关专业课程研讨会,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全国性的园林专业竞技大赛以及深入教学基地进行具体的实践与探索,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实践教学能力;完善教师的激励与奖惩机制,对实践教学能力较差的教师进行适当的物质惩罚,或者让其深入企业实践基地进行实地学习,不断增强教师的薄弱技能,为校企合作的“订单式”人才培养奠定良好的发展基础,开发稳定的后备建设资源。

五、结语

校企合作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当今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最终教学目标的基本保障。“订单式”人才建设体系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学校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落实情况。通过学校、企业、学生三者的不断完善与融合实现最终的发展目标是现代化园林业建设的必由之路。因此,我们要紧跟时代的发展潮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探索“订单式”人才培养的新理念、新方法,从而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专业化应用型园林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志强.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04):62-66.

[2]王万喜,贾德华.园林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优化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1):27-28.

作者:赵丽芳

上一篇:交警大队政治工作总结下一篇:水电公司物资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