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分化问题探索论文

2022-04-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本文从分化产生的客观原因是初、高中教学要求的梯度过大进行分析,并提出了防止由此客观原因导致高一学生学习物理分化的对策。关键词:梯度;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分化客观原因;防止对策每个物理教师刚接高一时都有自己美好的设想,希望每一个学生都能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能学好物理。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物理分化问题探索论文 (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物理分化问题探索论文 篇1:

为有源头活水来

摘 要:高中阶段是物理学习分化最明显的阶段,严重影响了高中阶段整体的学习效果和新课程目标的实现。本文较详细分析了高中阶段物理学习分化的原因,并提出了几点改善物理学习分化现状的策略措施。

关键词:高中物理 学习能力 两极分化 成因 策略

一、物理学习能力分化概述

物理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它对整个科学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物理学“在所有的现象中起着基本的作用”。高中阶段开设的物理课程,旨在使学生学习终身发展必备的物理基础知识和技能,认识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有可持续发展意识和全球观念。

二、物理学习能力分化的原因分析

1.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高要求导致分化

高中阶段是物理学习分化最明显的阶段。一个重要原因是高中阶段物理课程对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有了明显提高。具体来说,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在教学内容上经历了从直观到抽象、从单一到复杂、从标量到矢量、从浅显到严谨、从定性到定量的变化,难度提高了,同时知识内容的“量”上也急剧增加了,单位时间内接受知识信息的量与初中相比增加了许多,辅助练习、消化的课时相应地减少了。

2.学生的学习方法不能适应高中物理的学习

学习不单是学习知识内容本身,更是对学习方法的一种锻炼过程,而针对不同的知识内容,学习方法又会有许多变化。这就存在一种适应力的问题,有的同学适应力好,进入高中学习后,能够马上改变学习策略以适应高中物理的学习,然而还有许多同学进入高中后,还像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主动权。表现在不订计划,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没听出“门道”,没有真正理解所学内容。

3.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不及时造成分化

教师作为新课程标准的参与者、实践者与推动者,教师本人的素质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教师的教育理念在理论层面上比较容易转变,但在实践层面上更新与转变却有一个艰难的过程。教师需花很大的努力、较多时间去探索新东西,放弃自己原来非常熟悉的教学方式去另辟途径,费时费力不用说,是否能得到家长、学校和社会的承认不得而知,既是按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与要求进行教学,偶尔的一次考试不理想就会对自己、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全面否定,一朝回到了起点。

4.学习的动机兴趣对分化的影响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积极学习以满足学生需要的内部状态,是行为的直接原因和内部动力。学习动机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意义重大。兴趣是指个体积极探索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并对其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的一种心理倾向。学习兴趣在学生的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进步教育”学派的代表人杜威则提出了“兴趣中心论”,孔子也很重视学习兴趣,认为这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条件。他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三、防止物理学习两极分化的策略

1.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重要的主观原因。兴趣作为一种自觉的动机,是对所从事活动具有创造性态度的重要条件。兴趣具有追求探索的倾向。良好的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自觉动力。如:在讲动量一节时,教师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茶杯掉在水泥地上容易摔碎,而掉在泥地上不易碎,这是为什么呢?一片树叶落下时,人们不以为然,而一块砖头从高处落下时,人们会望而生畏,这又是为什么呢?这些现象学生并不陌生,但要解释却有一定困难,所以容易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动机,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2.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习能力

有意识地进行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练习,物理中有好多题目可用多种方法解决,一题多解练习可使人思维灵活、对问题的理解加深,巩固知识的效果更好;多题一解练习能使你能看清知识间的联系,学会对问题的分类、概括总结。经常进行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练习对学生的学习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一题多解

例:一辆汽车由A站出发,前5min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接着做匀减速直线运动,3min后到达C站,已知A、C两站相距2.4km,求汽车在这一路程中的最大速度。

方法一:用匀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

s1=v1t1=vmt1/2

s2=v2t2=vmt2/2

s1+s2=vm(t1+t2)/2

可解vm

方法二:用匀变速运动的基本公式

vm=a1t1=a2t2

s=at12/2+at22/2

可解vm

方法三:利用图象求解

s=vm(t1+t2)/2

可解vm

(2)多题一解

具有相同的受力分析图

3.明确高中物理学习特点与要求

初中物理研究的问题相对独立,高中物理则有一个知识体系。第一学期的第一章讲述运动的描述,为运动学做准备。第二章从运动学的角度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找出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规律——加速度。第三章相互作用,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则从力学的角度进一步阐述运动状态改变(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大家可以看出前三章是为第四章内容打基础的。又如摩擦力,高中仅其方向的判定就是一个难点,“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首先要分清是相对哪个面,其次要用运动学的知识来判断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然后才能找出力的方向,有一些问题中还要用物体平衡的知识能才得出结论。例如:在水平面上有一物体B,其上有一物体A,今用一水平力F拉B物体,它们刚好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求A和B之间的摩擦力。分析:A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受力平衡),在水平方向不受力的作用,故A和B之间的摩擦力为零。

初中物理注重定性分析,高中物体则注重定量分析。定量分析比定性的要难,当然也更精确。如对于摩擦力,初中只讲增大和减少摩擦的方法,好理解。高中则要分析和计算摩擦力的大小,且静摩擦力的大小一般要由物体的状态来决定。高中物理还强调:(1)注重物理过程的分析:就是要了解物理事件的发生过程,分清在这个过程中哪些物理量不变,哪些物理量发生了变化。(2)注意运用图像:图像法是一种分析问题的新方法,它的最大特点是直观,对我们处理问题有很好的帮助。但是容易混淆。如位移图像和速度图像就容易混淆,同学们常感到头痛,其实只要分清楚纵坐标的物理量,结合运动学的变化规律,就比较容易掌握。(3)注意实验能力和实验技能的培养:高中物理实验分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它对于我们学习知识和巩固知识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求同学们要认真观察演示实验,切实做好学生实验,加强动手能力的锻炼,注意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

4.充分发挥物理学科优势,转变教学理念

物理教师应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新课改,领悟其含义和要求,并应用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去。高中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践为基础的科学,物理课本上有许多知识就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现象,或者是一接触就觉得有趣的现象,有许多是在他们生活中经常遇到,又没有找到答案的问题。教师要充分发挥物理学科优势,调动学生持久的好奇心。

(1)一方面要按教材要求做好演示实验;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用学生都能找到的材料完成相同的实验,消除他们心目中对实验仪器及相关知识的陌生感、神秘感。

(2)指导学生收集一些废旧的小电动机之类的材料,指导学生开展小制作,注重“激励机制”的引入,可以授予在小制作方面成绩突出的学生奖励一些小制作的材料,并能在学校的各种平台上展出。

同时高中物理在研究复杂的物理现象时,为了使问题简单化,经常只考虑其主要因素,而忽略次要因素,建立物理现象的模型,使物理概念抽象化。学生进入高中学习,往往感到模型抽象,不可以想象。此时应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多做一些实验,多举一些实例,使学生能够通过具体的物理现象来建立物理概念,掌握物理概念,设法使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

参考文献:

[1]许国梁.中学物理教学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

[2]苏永峰.对新课标下学生物理成绩分化的几点思考.成才之路.2008年13期.

[3]姜金明.新课标高一物理教学中两极分化问题.林区教学.2008年第4期.

[4]吴志山.高一物理学习分化的原因及教学对策.物理教学探讨.2004年11期.

[5]苏军华.克服初中物理教学两极分化初探.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6期.

作者单位:浙江杭州萧山三中

作者:陈华荣

物理分化问题探索论文 篇2:

高一学生学习物理产生分化的客观原因和防止对策

摘 要:本文从分化产生的客观原因是初、高中教学要求的梯度过大进行分析,并提出了防止由此客观原因导致高一学生学习物理分化的对策。

关键词:梯度;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分化客观原因;防止对策

每个物理教师刚接高一时都有自己美好的设想,希望每一个学生都能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能学好物理。然而,不管教师如何努力,甚至费尽心机,不久就会发现,部分学生的物理成绩不尽如人意,“物理难学”,呼声四起,到高一结束时,便出现了严重的分化现象。造成高一物理难学和引起高一学生学习物理分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除学科本身的特点外,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分析总结,就其客观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止对策。

1 初、高中物理教学要求的梯度过大,是造成分化的客观原因

1.1 教材的梯度

初中教材编写形式主要是观察与思考、实验与思考、读读想想、想想议议,小实验、小制作、阅读材料与知识小结,学生容易阅读。高中物理教材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表述严谨简捷,对物理问题的分析、推理、论述科学、严密,学生阅读难度较大,不易读懂。

1.2 研究方法的梯度

初中物理教学是以观察、实验为基础,教材内容多是简单的物理现象和结论,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定义与解释简单粗略,研究的问题大多是单一对象、单一过程、静态的简单问题,学生易于接受。高中物理教学则是采用观察实验、抽象思维和数学方法相结合,对物理现象进行模型抽象和数学化描述,要求通过抽象概括、想象假说、逻辑推理来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和变化规律,研究解决的问题大多是涉及研究对象的多个状态、多个过程、动态的复杂问题,学生接受难度大。

1.3 运用数学知识的梯度

初中物理在数学上只需用到代数的四则运算和一元一次方程,高一物理的力学部分所用的数学知识,远比初中物理所用的四则运算复杂得多。力的分解与合成中的矢量运算;运动学中的二次方程以及根的合理性的判别;万有引力、人造卫星中的幂的运算、简单的极值运算等。

1.4 思维能力的梯度

初中物理学习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大多是“看得见”、“摸得着”,而且与日常生活现象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大多属于以生动的自然现象和直观实验为依据的具体的形象思维,较少要求应用科学概念和原理进行逻辑思维等抽象思维方式。高中物理研究的物理现象比较复杂,与日常生活现象的联系也不象初中那么紧密,分析问题时不仅要从实验出发,有时还要从建立物理模型出发,要从多方面、多层次来探索问题,在物理学习过程中抽象思维多于形象思维,动态思维多于静态思维,需要学生掌握归纳推理、类比和演绎推理方法,特别要具有科学想象能力,刚从初中升上高中的学生普遍感到不适应,学习上存在很大的思维障碍。

1.5 习题难度的梯度

初中物理的练习题,要求学生解说物理现象的多,一般都只需直观判断或只用一个公式求解,而且题型简单、转弯少、数字小、容易计算。高中物理习题,一般都是几个物理过程,解题需要通过发散分析,弄清物理过程,逻辑推理,才能建立方程组求解,而且题型花样翻新多、过程复杂、数字大、不易计算。

2 防止高一学生由于初、高中教学要求梯度过大这一客观原因造成学习物理分化的对策

2.1 研究教材,分析学生,因材(才)施教,把握教学深度,为防止分化降低“台阶”

高一物理教师要研究初中物理教材,了解初中物理教学方法和教材结构,了解学生当前的物理认知水平,知道初中学生学过哪些知识,掌握到什么水平以及获取这些知识的途径,在此基础上根据高中物理教材和学生状况、原有知识和思维水平,研究高一教学难点,设置合理的教学层次、注重初、高中物理知识的衔接和学生认识能力上的衔接,实施适当的教学方法,降低“台阶”。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把高一知识与初中知识相联系,通过比较分析,揭示新知识的物理意义,使学生能把旧知识和新知识有机地统一起来,从而掌握新知识。在会形成教学难点之处,把知识传递和能力培养过程延长,中间要增设驿站,使学生分步达到目标,把新知识有机地融入旧知识的框架中,从而突破原有的认知结构,构成新的知识体系。从而使难点得以缓解,保护学生物理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树立起学好物理的信心。

2.2 培养习惯,规范解题过程,是防止分化的关键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好高一物理的前提,高一开始就要培养学生课前预习、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勇跃回答问题、课后先复习后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和规范化解题的习惯。

2.3 注重指导学法,培养技能,为防止分化打好基础

学习方法的正确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能否学好物理。

正确分析物体的受力,画好受力分析图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基础;正确分析物理过程,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前提;熟练运用数学知识是解决力学问题的保证。因此教师要从第一堂课起,有意识地培养这三个方面的基本技能。如为帮助学生掌握正确受力分析方法,应使学生养成“重力——弹力——摩擦力——其它力”的分析顺序,并对每一个力都要有找到施力物体的习惯,找施力物体是为了防止添力,有序分析是为了防止漏力。引导学生抛弃初中那种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对高中的物理概念,公式,规律要理解记忆,知道它们的适用范围和条件,并结合相应的习题加以巩固。严格规范学生的解题步骤,使学生养成正规的解题步骤,加强学生的解题能力。教育学生要注重基础,少做难题、怪题。俗话说:熟能生巧,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打好了,就能灵活地处理各种类型的题目。

2.4 培养能力,重视思维的基本方法,为防止分化扫除障碍

学生学习的最大障碍也就是思维的障碍,平时我们向学生介绍某个物理量时,一般要介绍它的物理意义、定义和量值,即定义它的大小的公式、是标量还是矢量、单位及注意事项等等。其中以介绍物理意义为起点和重点,教给学生学会从物理现象中抽象出物理概念、理解其物理意义的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首先必须仔细挑选所要介绍的客观现象,使之能够从中明白地抽象出所要说明的物理概念。其次,所选取的对象必须形象、直观为学生所熟悉。再者,为引人同一概念所选取的对象必须具有相关性。

2.5 逐步进行理想化思想熏陶,为跨上台阶减缓梯度

初、高中物理在处理问题时的一个很大区别就是初中物理以客观事物为依据对其进行研究,而高中物理研究问题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理想化,即“理想化模型”和“理想化过程”的建立。高一学生接触到的质点、简谐运动、单摆等都是理想化模型;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度直线运动、匀速周运动、平抛运动、简谐运动等都是理想化过程。高一学生由于科学的抽象和概括能力差,使理想化模型和理想化过程的建立遇到了困难。为了使学生掌握这种科学抽象和概括的思维方法,第一应使学生明确建立概念和模型的事实根据及过程,知道它的适用范围、适用条件。如建立“质点”这个理想化模型,首先应使学生明确引入质点是为了突出物体具有质量这一特征,而忽略物体具有大小这一次要因素。其次要使学生明确什么情况下物体可看作质点(大小可忽略),什么情况下不能看作质点。第二,应使学生学会把实际的物体或过程与学过的模型或过程中的转化,这是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

总之,导致高一物理学习两极分化的因素很多,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研究高一学生学习物理中存在的困难及心理特点和认知特点,研究高一物理教学要求和方法特点,认真钻研教材,不断改进教法和指导方法,加强学习习惯和思维方法的培养,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是防止分化和搞好高一物理教学的关键,也为整个高中物理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吴增强:《学习心理辅导》P116,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8月.第一版.

[2]乔际平等:《物理学习心理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3]段金梅 武建树:《物理教学心理学》 北京师大出版社.1988年10月.

(栏目编辑黄懋恩)

作者:周剑梅

物理分化问题探索论文 篇3:

浅谈初中学生物理成绩的分化与对策

【摘 要】学生从初中开始学习物理,对新的学科有极大的好奇心,是学习的良好开端,但是随着内容的增加和难度的加大,部分学生成绩开始下滑,对物理学习产生了畏难情绪。教师在教学中要找到成绩分化原因和分化的章节,采取有效的措施消除学生的各种心理障碍,使他们的智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保证学生顺利完成初中和高中物理学科的学习。

【关键词】学习兴趣 好奇心 成绩分化 畏难情绪 师生角色

初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所读年级的增高,兴趣也逐渐的广泛。而初二年级是智力发展的新起点,从这时起,学生的思维从经验型向理智型发展,兴趣由单一型向多样型发展,但是初二学生随着学习课程内容的增加,能否对新开设的物理课程的学习兴趣保持长盛不衰,使全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同步发展,这将是我们每一位初中物理教师值得研究的课题,这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绝大多数的学生是带着浓厚的兴趣和极大的好奇心进入学习物理的“角色”,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物理的兴趣越来越浓厚,求知欲望越来越强,并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部分学生还能维持较好的兴趣与好奇心,然而很大一部分学生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学习兴趣衰退,学习成绩也渐渐下滑,有的甚至于出现了放弃学习想法,从而形成了物理成绩分化问题。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引起高度重视,老师要具有预见性与前瞻性。

一、引起学生物理成绩分化的原因

就其产生物理成绩分化原因来说,我们可以分为教师和学生两个层面来分析。

(一)学生方面的原因

1.由于学习基础不好引起的分化。虽然物理是起始学科但由于数学和语文不理想,而在学习中又不注意所学知识的补习,随着物理知识内容的加深难于理解,而又缺乏学好物理的信心而很快掉队。

2.由于学习方法而引起的分化。听课抓不住重点、学习中死记硬背概念和公式,一味做题不能举一反三,此类学生在学习中有内在的动力。

3.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由于缺乏毅力和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而引起的成绩分化。在学习中缺少刻苦学习的精神,知难而退,遇到不会做的题就不做了,不愿意去分析题目条件力争完成,这类学生近年越来越多。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听课不认真,不懂不问,只对实验课有兴趣,一次成绩不理想就对学习物理产生了畏难情绪。这类学生的基础较好,反应能力、接受能力较强,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4.在学习物理过程中没能引起足够的重视而引起的成绩分化。在开始学习物理的时候觉得物理好学、好玩,多数都是日常生活中所能接触到的现象与事例。认为物理不难学而不加以重视,但时间长了和同学们就有了一定的差距。

总之,由于学生的学习基础差,学习方法不恰当,具有畏难情绪,考试成绩不理想等,使其在学习中感到苦恼而无兴趣,自我放弃,缺乏毅力等,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厌学情绪和不良的学习习惯,造成恶性循环,使其在学习中出现物理成绩的严重分化,而且这样的分化现象会相伴于我们整个物理教学的全过程,我们老师责无旁贷。

(二)物理教师方面的原因

1.由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管理不严而引起的学生物理成绩分化。表现为:班级上课纪律不好教师视而不见;要求学生应理解的概念、定理和定义检查不到位;物理教师多数任课班级多批改作业不及时;对学生的缺点、错误,教师听之任之,缺少一个教师必备的管理能力。

2.由于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学生上课听不懂而引起的学生物理成绩分化。由于学生基础不太好,再加上老师授课内容太快,讲课时抓不做重点,使一些重要知识弄不懂,上课时不能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一言堂,不会因材施教,造成学生的反感和物理成绩的分化。

3.由于教师教育方法不当,对待学生不平等,挫伤学生的自信与自尊而引起的物理成绩分化。在教学中老师对学生的误解使学生对物理厌恶,有的老师总认为女生学习物理的能力比男生差,没有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学生败倒于物理学科之下,感觉物理学习枯燥无味,上课像听催眠曲,促使了学生物理成绩分化。

二、如何解决学生物理成绩的分化

1.端正教育思想,更新教学观念,在新课程改革与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过程中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实现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因此我们老师要有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质量观,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切实做好工作重心的转移,把以少数“尖子”生为主转移到以全面教学质量为主的轨道上来,做好师生角色的转变,经常与各层次的学生沟通思想,不任意加课,加难教学内容,减轻学生课余负担,不贪多求难照顾好中差学生的接受能力。

2.在教学过程中认真学习课程标准,钻研、领会、理解新教材的深度、广度,准确地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做到深入浅出,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物理成绩分化问题的研究,设计恰当的训练程序,引导学生顺利闯关。

3.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如适当地开展竞赛抢答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积极参与的有效手段。可以激发学生的斗志,调动学生的积极向上、克服困难,争取完成任务,获取优良成绩的有效途径。

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不断地满足和不断引起学习的需要和兴趣,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特点。在揭示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的过程中,领略到成功的喜悦,体会到知识的力量,把培养学生兴趣同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性格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他们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锻炼坚强的意志,培养优良的品格。

4.在教学中,教师不断的改革总结教法,实现教学方式的多样化,重视科学探究,采取情趣式教学法,不断地引起学生对学习物理的兴趣,我们知道新异事物可以引趣学生的探究,教学方法的不断更新变化,可以不断的引起学生新的探讨活动。

5.加强实验,激发兴趣。实验能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引起学生的兴趣,对知识加以巩固。教师要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及时捕捉重要的物理现象及其变化,以及稳定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物理问题好奇与探究的兴趣,这是学生们学习物理的直接动力。

6.加强教学中的辅助“工程”,即加强对中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查漏补缺及辅导工作。做好阶段性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补救,找到学生存在的薄弱环节,分化难点,因材施教,加强辅导工作,教师应具有奉献精神。

总之,只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主动地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克服学生对物理产生的畏难情绪及对学习物理种种不当的看法和做法等,切底消除各种心理障碍,使他们的智慧能够在学习中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这样完全能够减少或避免学生在物理学科起始学习阶段的成绩分化程度,保证学生顺利完成初中和高中物理学科的学习。部分学生还会在物理领域探索研究新的物理问题,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之中,他们也将会成为国家栋梁之材。

作者:李洪田

上一篇:摩擦力说课教案下一篇:虚与实的标志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