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实用能力管理论文

2022-04-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实用文在高校管理中的应用非常广泛。要写好实用文,使其在学习、生活、工作中发挥最大的效应,必须遵循实用文本身的特性,同时锤炼写作者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水平。本文从实用文的特点、功能、写作要素、写作中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实用文写作对写作者的素质要求等五个方面入手,对高校管理中实用文的写作进行探讨。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语文实用能力管理论文 (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语文实用能力管理论文 篇1:

中职语文实用性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摘要:中职语文实用性教学是中职教育的目标所决定的,因此在实际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体现实用性教学,加强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运用,增强语文知识的实用性。本文首先分析了中职语文实用性教学的重要性,然后提出了中职语文如何开展实用性教学的有效措施,旨在为人们提供一定的参考,提升中职语文教学的实用性。

关键词:中职;语文;实用性教学

一、引言

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培养的是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人才,因此中职语文教学也应该以中职教育目标的实现为导向来开展教学,完善学生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最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中等职业教育本身就是培养实用型的人才,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也应该注重实用性教学。

二、中职语文实用性教学的重要性

在中职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从职业教学的特点出发来展现教学活动,中等职业学校在加强学生高中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还需要从学生的职业岗位要求出发来实施职业技能教育和职业知识教育,使学生毕业之后能够适应社会对相关人才的需求。这就决定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仅要关注学生语文知识和语文素养的提升,同时还要从学生的职业岗位需求出发,不断提升语文教学的实用性,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可以多学到一些有用的知识和技能,为学生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非常明确,对于中等专业学校来说,主要是培养中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以及小学教师,而对于中级技工学校来说,主要是培养初级技术人员和中级技术人员。无论是培养哪一类型的人才,社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以及实践技能要求都比较高[1]。因此中职语文教师也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加强语文的实用性教学。

三、中职语文实用性教学的实践措施

1.加强学生的语文口语训练,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中职学生毕业之后一般会进入到实际的工作岗位中,虽然对于不同的专业来说以后进入的工作岗位不一样,但是无论是哪一个岗位,现阶段对人才的口语交际能力要求都越来越高。中职语文教学大纲中也提出,在中職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中职学生进入社会之后,口语表达能力对学生的发展和就业都影响非常大,如果学生具有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就可以在就业时为自己加分[2]。因此,在中职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教师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应该注重从教学的全过程中出发,从基层抓起,循序渐进,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督促学生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并且在语言表达和情感表达的过程中,一定要使用流利和清晰的语言,说话要有条理,语言的表达要文明得体。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发现学生的口语表达存在着一定的偏差或者误差,要及时纠正,并指导学生反复练习。在中职语文口语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口语教学氛围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语文本身就是一门语言教学,只有在具体的语言情境和语言环境中才能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组织各种口语教学,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其中,从而取得良好的口语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2.联系实际生活加强语文实用性教学

教师在实际的语文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联系实际生活来进行教学,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学习相关的语文知识,并将所学的语文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从而才能提升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让学生掌握有用的语文知识。语文本身就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教师一定要加强中职语文和实际生活的联系来开展教学活动,尤其是对于中职学生来说,更应该提升语文教学的生活化教学。教师在中职语文教学中,不仅仅要在固定的教室学习语文,还可以延伸教学场所的范围,将语文学习的场所延生到学生的家庭、学校、社会以及大自然等,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学到一些实用的知识。在实际的生活化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的日常事务着手,抓住机遇,指导学生提升自己的语文综合能力和素质[3]。例如,教师在每一个学期的刚开始,都可以要求学生制定这个学期的学习计划,让学生在制定学习计划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组织好语言。在母亲节来临的时候,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给自己的妈妈写一封信,在写信过程中强化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自己母亲的感情,沟通母子关系,使学生的家庭生活更为融洽和幸福。

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校园活动来加强语文教学,例如在学校的科技活动、文体活动和班会中开展相关的语文教学,或者通过学生参与的社会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写出一篇篇相关的文章,记录校园中的校运会等校园活动,抒发学生内心的情感。为了强化学生的实践写作能力,教师不应该将作文的形式固定在传统作文形式上,而是可以让学生接触多样化的题材,例如让学生针对学校的校运会设计活动海报,写关于宣传校园会的宣传语,让学生接触会议通知、班刊、简报、社会调查报告以及社团活动总结等,这些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都至关重要,对学生日后的工作和 发展也是非常有利的。

3.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来进行实践教学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还应该针对学生的不同专业来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以增强中职语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实践性。中等教育学校开设了各种服装设计、机械制造、机械加工、管理专业等,不同专业的学生进入到社会中从事不一样的工作,因此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进行语文的实用性教学时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专业来进行教学,将语文教学和专业学习结合在一起,只有这样才能符合中职语文教学的特点和特色[4]。

例如,在中职语文的实用问题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结合学生专业的实际需求,规划实用文体教学的侧重点,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掌握本专业工作需求的常用文体和写作技能等。例如对于文秘专业的学生来说,在实际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举要让学生多多学习和接触一些档案编号、公文和文书等;对于导游专业的学生来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多多接触散文,学习写旅游文化介绍、风景名胜介绍、导游词以及游记等,这些都是对导游专业的学生是有利的;对于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则应该指导学生多多写一些购销合同、产品广告等;对于制造专业的学生来说,教师可以让学生多多练习写各种设备和机械的操作规程、产品的说明书以及认证资料的编写等。只有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结合专业特色开展中职语文教学,才能真正提升语文教学的实用性,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掌握和专业相关的知识,为以后的就业和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结语

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加强实用性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为了体现语文教学的实用性,教师要加强学生的语文口语训练,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联系实际生活加强语文实用性教学,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来进行实践教学,引导学生在语文活动中获得一些实用的知识和信息,强化学生的基本技能训练,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满足学生的就业需求。

参考文献:

[1]艾孜孜江·艾孜不拉. 浅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实用性的思考[J]. 教育现代化(电子版), 2016,12(22):151-152.

[2]农凤娥. 中职语文实用性教学的实践与探究[J]. 广东教育:职教, 2014,21(1):112-113.

[3]史庆书. 关于中职语文教学实用性的探讨[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6,12(2):111-112.

[4]赵春梅. 探讨中职语文教学的专业性,实用性和实践性[J]. 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旬刊, 2012,17(12):377-378.

(作者单位:广西博白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537600)

作者:庞虹

语文实用能力管理论文 篇2:

论高校管理中实用文的写作

摘要:实用文在高校管理中的应用非常广泛。要写好实用文,使其在学习、生活、工作中发挥最大的效应,必须遵循实用文本身的特性,同时锤炼写作者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水平。本文从实用文的特点、功能、写作要素、写作中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实用文写作对写作者的素质要求等五个方面入手,对高校管理中实用文的写作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校管理 实用文 写作

实用文是以实用为目的而写作的应用型文章体裁,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乃至日常生活交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管理实践中,需要运用各种各样的实用文。要想写好实用文,使其在学习、生活、工作中发挥最大的效应,必须遵循实用文本身的特性,同时锤炼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水平。

1 实用文的特点

1.1 实用性。实用文是为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实现某种实际效用而写作的,目的鲜明,要求明确,旨在应用。因此,在写作时要以应用为出发点,突出其实用性和应用价值。而不能像文学作品一样,自由发挥创作的主动性。

1.2 受动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写作的动因具有受动性特点,很多时候是职务写作,是具有职业性质的公务活动而不是个人行为。二是其写作必须依赖于客观的事实,不可以虚构或随心所欲地创造。必须确有其人,确有其事,数据真实,推理判断符合实情。

1.3 群体性。从文稿的形成来看,一些重要文件或大型文件,往往需要多人参与文稿的策划、起草、讨论、修改,其撰稿人具有群体性的特点。从文稿的署名来看,其署的名往往不是撰稿人,而是一个团体、一级行政单位或具有一定权威的组织,或代表其履行公务的领导。

1.4 程式化。实用文的写作具有程式化的特点,在文种选用、结构安排、格式体例乃至办文过程中,都要遵守一定的规则。在实用文写作的长期实践中,人们逐渐总结出了各种文体最为有效、合理的写作模式,分别形成了大致相同的布局和大体统一的文面要求,而且得到了使用者的广泛认同。

1.5 时效性。这里所指的时效是强调实用文写作的时间观念及其执行时效。实用文是针对社会工作与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而写作的,写作时要求把握时机,争取主动,行文迅速、及时。否则将贻误时机,影响工作的进程,达不到预期的目的,甚至有可能造成重大的损失。

2 实用文的功能

2.1 传播功能。实用文是最有效的大众传播工具之一。其传播功能表现为运用书面语言和图标符号记录信息,使信息以书面的方式进行传播,从而发挥其指导实践、协调关系等作用,具有准确可靠、方便高效的突出优点。

2.2 记载功能。一是记载历史。实用写作产生的文本,日后可以成为事物某一段历史的见证;二是记载人类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成果。通过实用文保存并流传于世的人类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方面的成果,能使后人吸取经验教训,少走弯路,从而推动社会的科学发展。

2.3 管理功能。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单位,其管理中必不可少地要用到各种实用文。中央政府的各项政策、法令,都要写成文件颁布天下,作为各地执行的准绳;地方政府要向上级请示汇报工作,少不了书面材料;各种类型的实用文在高校管理中同样也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3 实用写作的要素

实用写作的要素一般由主旨、材料、结构、语言构成。

3.1 实用写作的主旨。实用写作的主旨,可分为思想型和信息型:前者具有明确的倾向性,体现作者的写作意图,对公务或私务活动的处理提出明确的观点和意见,提出具体的措施和做法。后者则更多地体现客观性,写作中只对写作对象作客观的说明,不需要表明观点或态度。

3.2 实用写作的材料。实用写作的材料包括写作前收集积累的原始材料和写作过程中选择提炼后写入文章的材料。诸如人物、情理、数据、例证等事实现象和理论依据。在实用写作中,要全面地、详细地占有材料,选择真实的、典型的、新颖的,最能体现主题的材料。

3.3 实用写作的结构。实用写作最常见的基本结构形式有三种类型:一是纵式结构,以时间的先后、事理的递进关系或认识的过程为依据安排层次;二是横式结构,以链环式的思维来安排结构形式,文章的内容横向展开,材料之间呈并列关系;三是综合二者写法的纵横结合式结构。

3.4 实用写作的语言。实用写作的语言具有直接和简约的特点。表达方式一般以叙述、说明、议论为主,较少描写、抒情,一般以概述性的语言说明事实,尽量避免运用形象化的语言来表现事务。遣词造句力求言简意赅,适当使用专门用语,有助于表达的简洁、庄重、严谨,富有文体感。

4 高校管理实用写作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

4.1 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不仅主张人是发展的根本目的,而且主张人是发展的根本动力。以人为本的管理,指在管理过程中以人为出发点和中心,围绕激发和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展开的,以实现人与组织共同发展的一系列管理活动。

在高校管理中,“人”是指广大的教职员工和学生。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以师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师生的根本利益出發谋发展、促发展。就是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把不断满足师生的全面需求、促进师生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根本出发点。

实用文作为高校管理的一个重要工具,在写作中同样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写作者要经常深入实践,积极开展调查研究,了解、掌握师生最关心关注的问题,在写作中充分体现尊重人的权利、满足人的需要、促进人的发展理念,充分激发和调动广大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4.2 坚持依法治校,体现法治精神。依法治校是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必然要求,是教育事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推进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依法治校中的“法”包括国家的基本法律,以及教育方面的行政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

高等学校要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治理学校,保障教育改革和发展。要加强制度建设,依法加强管理;推进民主建设,完善民主监督;加強法制教育,提高法律素质;严格教师管理,维护教师权益;完善学校保护机制,依法保护学生权益。这些都是写作中应该体现的。

因此,写作者要充分认识到法律素质的重要性,与时俱进地增强法律意识,提高法制观念,自觉、及时地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不断积累、更新法律知识。在写作中要坚持依法治校理念,体现法治精神。在制作规范性文件或撰写文稿时,要以法律法规为指导,避免和法律法规相抵触。

4.3 坚持相对稳定,体现政策制度的连续性。高校规章制度是高校办学理念和办学方针的具体化、成文化、制度化。从这个意义上讲,每一项具体的规章制度都需要保持相对的稳定性,才能够发挥持久的效力,约束并引导人们的行为,使之规范化。因此在制定制度时,要理性化设计,尽可能进行整体和长远的筹谋,使之在较长的时期里都能适应学校的实际情况。

但是,强调规章制度的稳定性,并不意味着拒绝对规章制度进行必要、及时的修订、完善和创新。学校的管理在不同时期会呈现不同的特点和要求,这就要求学校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地对规章制度进行必要的修改与完善,使之与时俱进地服从、服务于学校的教育教学任务。

制度的修改和完善要避免随意性,既不能变动频繁,更不可朝令夕改。修改创新制度时,要保持制度的相对稳定和继承发展,使整个制度体系保持连续性。要坚持在制度稳定运行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尽可能避免全盘否定原先的制度。同时,修改时要履行一定的程序,以维护制度的严肃性。

4.4 坚持防止和杜绝文牍主义,体现精简效能。文字材料在高校管理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过分依赖文字材料来处理公务,则容易陷入文牍主义。如用“文件”贯彻“文件”,用“讲话”落实“讲话”;过于频繁地开展考评,制定不适当的量化指标;多头报送内容重复、数量繁多的报表;年年套用满纸陈词滥调的工作总结、业绩报告等。

文牍主义对高校管理来说,其危害性显而易见。一是管理者浮于上层,满足于依赖文字材料来了解情况、处理问题、指导工作,容易滋生官僚主义。二是请示、报告、报表、简报等文字材料花样繁多却流于形式,解决的实际问题少,做了无用功,助长了形式主义,还会挫伤教职员工的积极性。三是在人力、物力、财力上造成极大的浪费。

高校管理中避免和克服文牍主义,要标本兼治。从领导者来说,要提高认识,下决心从文山会海中摆脱出来;要改变工作作风,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要改善管理机制,顺畅管理流程。从写作者来说,要努力提高思维和表达能力,写有情况有分析的文章;起草文稿要言简意赅,意尽言止;琐碎小事不向下要文字材料,不滥发文件、表格。

5 高校管理实用写作对作者的素质要求

俗话说:“人为事之本,事在人作为”。高校管理实用文写得如何,全在于作者的综合素质和写作水平。有以下几点必须把握:

5.1 努力学习,完善自我。打铁还需自身硬。要提升写作能力,首先要提升自身的政治素质和文化修养,因此,作为写作者,要学会学习,善于学习,养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要注意向书本学,多读多看多思考;注意向实践学,多练多写多见识;注意向他人学,多问多听多请教。只有坚持不断地蓄电充能,才能写出更好的作品,以适应高校管理不断发展变化的实践需要。

5.2 反复实践,勤于耕耘。文字写作不免枯燥而艰苦。但是,“不经一番寒彻骨,哪来梅花扑鼻香”。要想把书本和他人传授的写作理论知识与技巧内化于心,外行于笔,做到笔下生花,特别需要强调的是要反复实践。实践才能出真知。要深入基层,多接地气;要勤于笔耕,不厌其烦;要保持平常心,坚持观察和积累资料、知识,不断开拓视野。惟有在实践中不断锤炼,才能不断提高,不断进步。

5.3 锐意进取,勇于创新。创新是推动高校持续不断发展的动力。作为高校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实用写作必须体现新思路、新方法、新举措。这就要求写作者积极进取,勇于探索,勇于创新。要突破思维定式,创新思维和方法。同时,创新也是实用文写作自身的要求。写作模式相对固定的实用文也是经历了长期的创新变革发展到现在的,同时,仍然有着继续向前发展的要求。写作者要与时俱进,在不断的实践中丰富实用写作的外延和内涵。

参考文献:

[1]余国瑞,彭光芒主编.实用写作[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鄢明定.实用写作需要重视人文关怀[J].湖南社会科学,2007(06):173-176.

[3]王天佑.大学实用写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语文知识, 2008(03):72-74.

[4]李作俊.谈经济实用写作的语言特色[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01):95.

[5]陈文高.实用写作与文学写作文体思维之比较[J].九江师专学报,2002(04):29-33.

[6]曾玉宏.实用写作与文学创作差异性简论[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03):65-68.

[7]王天佑.当前大学实用写作中存在的问题[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8(09):18.

[8]黎德锐.实用写作如何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几点思考[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0(04):69-70.

[9]李作俊.谈经济实用写作的语言特色[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01):95.

[10]杜福磊.当代实用写作学理论体系建设之我见[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7(02):86-88.

作者简介:曾朝霞(1969-),女,湖南安化人,副研究员,研究方向:高校管理。

作者:曾朝霞

语文实用能力管理论文 篇3:

优化课程体系,培养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摘 要: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中职生也在所难免,因此加强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提升学生竞争力成为了中职学校一项重要的任务。本文针对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提出要优化原有的课程体系,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以此提升学生竞争力。

关键词:物流服务与管理 课程体系 综合职业能力

中职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是指中等职校学生适应社会不同需要而具备的一种综合适应能力,具体可包括:公共通用能力、个性特色能力、专业岗位群能力、自学转岗能力等。职校的毕业生将直接进入生产一线,对他们来说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尤其重要。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是现代学校教学中的首要任务。而课程体系建设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1 目前物流课程体系构建的现状

我国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起步都较晚,课程体系的改革进程缓慢,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课程体系单纯围绕专业设计,重视专业理论的教育,忽视人文素质和专业技能的培养,致使学生知识面窄,适应性差;二是课程设计生硬,教学内容与企业物流管理的实践脱节,传统的课程体系生硬地将实际相互关联的整体内容人为地分割切块,造成了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是零碎散乱,这样直接导致了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欠缺,远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企业物流管理的实践;三是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轻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课程设置上,专业理论课的开设越来越多,而传授应用性知识、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实践环节受到轻视和排挤。有些课程设置了实践环节,也仅仅流于形式。其结果是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越来越差,在人才市场的竞争力越来越弱。

2 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综合职业能力要求分析

现代物流系统中的从业人员既要承担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搬运等具体的物流活动,又要对系统中的人、财、物、设备、方法和信息等六大要素进行管理,并履行物流计划、质量控制、技术支持和经济管理等职能。因此,具备一定的技能对于从事物流工作的人员来说至关重要。这些基本技能如下所述。

2.1 公共通用能力

公共通用能力可概括为计算机技能、英语、法律等基本知识的运用与操作能力,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1)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据测算,现代物流主管使用计算机的时间占其办公总时间的30%左右。即便普通的物流管理或操作人員,各种文字处理软件、电子表格软件、网络通讯软件和数据库软件等都是必不可少的日常工具。

(2)文字表达能力。掌握一门外语,掌握日常物流业务中涉及的单证及物流文书的写作。完整精确地记录信息;将合适的语言、风格、组织和形式运用于物流企业文化等能力。

(3)交际能力。所谓交际能力是指从业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参与谈话的能力,即在参与讨论或小组陈述的过程中,能够用合适的表达方式传递给对方有效的信息。无论身处什么样的环境下,都能适应环境的变化,并能够礼貌、友好的与他人相处;对他人所说的和所做的保持兴趣。

(4)数学应用能力。对于物流从业人员来说,数学应用能力是指在工作中完成基本计算的能力。使用最基本的数字概念,比如在物流规划、物流设计和物流成本管理中的整体数字和比例;从许多数学方法中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理解事情的几率,并对事情作出预测等能力。

2.2 专业岗位群能力

(1)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这是指物流从业人员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时,能够灵活运用自己已有知识和能力创造性的去解决问题的能力。

(2)决策能力。评价和选择最好的选项的能力。

(3)学习能力。对于物流专业而言,需要物流从业人员有继续学习的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只有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才能立足于本专业生存、发展。

(4)相互协调能力。应对环境的复杂性、不可预测性以及严酷的竞争,如物流作业的多样化,要求选择灵活的方法(应变能力和管理能力)满足员工、客户和其他重要利益相关者的各种各样的需要。要学会与其他人员配合与协调的技能,比如学会与其他部门、同部门人员配合的技能。企业内部上下左右和企业之间的沟通、协调及公关能力。

2.3 个性特色能力

个人品质主要表现在责任心、自我管理能力和正直与诚实方面。

(1)责任心。通过努力工作,设立标准,注意细节,出色地完成任务。在处理和完成任务时表现出高标准的参与度,做到准时、热情、充满活力和乐观进取。

(2)自我管理。根据组织目标设立个人目标;通过目标实现来激励自己;展示自我控制能力,作出非情感的和非防御性的反馈;要求自己严格、自律性强,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遇事冷静沉着。

(3)努力工作,积极奉献。立足岗位,恪尽职守;不怕苦,不怕累;不斤斤计较个人的得失,积极为企业谋利益作贡献。

3 优化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针对目前课程体系构建的现状,结合学生应具备的综合职业能力,笔者认为,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优化原有的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优化后的课程体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促进学生的发展: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自学能力的增强、人格品质的塑造、学生个性的发展、实践能力的提高等。具体如以下几点。

3.1 按职业能力和职业技能设置课程群

建立由基础课程(语言、自然科学与数学基础、社会科学基础、工具类基础等课程)、专业基础课程(统计学、会计学、电子商务实务、现代物流基础、国际贸易实务等课程)、专业课程(物流单证、配送实务、仓储实务、运输实务、电子商务物流等专业课程)及选修课程(系统科学和人文科学领域相互的交叉学科等)组成的综合网络体系。

3.1.1 公共通用能力课程群的设置

公共能力课程群的设置应传授工具性知识和基础知识,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工具性技能和基础技能,在分拆、组合必修课(又称为通史课)的基础上,优化必修课,设置为价值能力课程群、信息处理能力课程群和交流沟通能力课程群。

将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增加到基础课程设置上。但需要说明的是,增加的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不能简单的理解为添加基础学科。传统教学中,职业教育由开设一年的语文、数学、英语这样的基础科学开始,这种课程设置显然已经不适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因此被一些职业院校所淘汰。为此,很多职业学校在学生一入学就确定了其职业方向,取消了很多基础学科,开设了专业课程,使学生明确自己的专业方向和将要掌握的专业技能。在这样的前提下,为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添加的课程单元就需要做出调整,一方面,要满足培养学生的要求;另一方面,要满足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为培养学生关键能力开设的课程,要分析所培养能力的特点,目的要明确,开课的内容要进行适当调整。例如,我校就把传统的《语文》改为《办公公文写作》,把《英语》调整为《英语口语》,同时开设了职业道德、心理健康等课程,这样的调整既保持了部分课程的本质,又体现了职业教育的特点。此外,开课方式要灵活多样,可以选修课的方式解决部分专业培养问题。比如,设置《商务礼仪》等选修课。通过这样的课程单元设置,可以“硬性”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3.1.2 专业岗位群能力课程群的设置

专业基础能力是实践能力、综合能力的前提和基础,培养学生的专业基本管理能力和基本素质,包括:逻辑分析能力、管理能力、经营能力和融投资能力,在此基础上,应优化专业必修课和平台课,将专业必修课和平台课优化为逻辑分析能力课程群、管理能力课程群、经营能力课程群和融投资能力课程群。

3.1.3 自学转岗能力课程群和个性特色能力课程群的设置

自学转岗能力是在专业基础能力优化和提高的基础上形成的有利于提高物流管理效率的能力,在课程优化时,要充分体现物流中心商贸流通加工及物流配送工程地方性、物流节点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将专业限选课程和任选课优化设置为企业内容物流管理课程群、第三方物流管理课程群。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与特长在专业方向课方面自主选择,自由发展,以提高学习的适应性和未来择业的竞争性。

3.2 增加实践性课程

在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对相关课程应安排较为充足的实践、实习学时,可以采用社会调查、听报告、参观、课程论文、课题研究等多种方式促使学生将课堂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着重提高其综合素质。大量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内容,如仓储管理实训(包括:系统信息、入库作业、出库作业、储位管理、盘点作业、不良品管理、库存管理等训练内容)、物流信息系统实训(包括:物流信息的收集、分析、处理、输出等处理过程的训练)、社会调查实训。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学校试验设备完成教学计划内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在必要时,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物流企业參观学习。借助校企合作和多种教育资源和环境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增加实践性课程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信息传递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如增设“物资编码与识别技术、商品养护技术、包装技术”等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在一般性讲述的基础上还需在校内实习基地、模拟实验室,或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实践性实习,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3 增加新兴交叉课程

现代物流是传统运输、仓储、包装等行业引入计算机信息技术,经过整合、再造、重组而形成的创新产业。在课程设置方面可增加许多新兴交叉课程。如开设“物流经济地理与信息技术、现代生产物流与仿真”等现代信息技术课程,以及“国际物流报关实务、进出口业务与国际结算”等针对物流国际化趋势的课程,努力使学生的知识结构符合经济发展现代化与国际化的要求。

3.4 减少统一要求,增加个性发展

积极进行学分制改革,减少统一要求,让学生自选课程、自选学习进度。其中专业选修课程提供了一些专业发展和专业参考方面的实用课程,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为学生毕业后多渠道择业提供方便。课程可按模块化进行组合,如国际物流方向、企业物流方向、第三方物流方向、物流信息技术方向等,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选择。此外,还应开设公共选修课程,提供人文社科方面的实用课程,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综合素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4 结语

总之,对学生进行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求知、学会自控、学会审美,学会发展。优化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 欧阳文霞.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初探[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4(6).

[2] 唐细语.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学术,2010(15).

[3] 王恩涛,邵清东.现代物流人才的知识结构及能力要求[J].物流技术,2003(10).

作者:韩月玲

上一篇:房屋买卖合同书范文下一篇:劳务派遣合同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