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理念管理论文

2022-04-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媒介环境在当下日益发展的科技和创意下处于不断变化中,央视新闻频道作为传统媒体的主要代表,如何在新的媒介环境下发挥传统媒体的优势,其节目定位,受众特点,新媒体的利用等都是要考虑的因素。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新闻频道理念管理论文 (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新闻频道理念管理论文 篇1:

新闻频道的奥运作为

奥运会期间,中央电视台推出多个频道报道奥运赛事,新闻频道在奥运期间定位为“奥运资讯频道”,对准目标受众群体,着力打造赛事资讯最快发布、奥运新闻集纳的第一平台,开辟出全新收视细分市场,在传播技术和内容上实现突破。

格局创新,强调“一起看”理念

央视新闻频道全天打通各新闻时段,播出持续19天、总时长超过450小时的奥运资讯直播特别节目《一起看奥运》。

做奥运赛事“遥控器”,与其他赛事频道形成优势互补。

从媒体奥运报道格局上来说,各大媒体的“报道战”奥运开幕之前就已拉开,奥运赛事是所有媒体的第一关注点。中央电视台开始有7个频道、后来增至9个频道转播奥运赛事。新闻频道在这一报道格局中,把频道功能定位为“遥控器”,与其他赛事频道形成优势互补,并形成自己的特色。通过选择和切换,观众在这里能够“兼得”同时开战的多个赛事,能够不遗漏每个金牌的产生和每个精彩的瞬间。在收看奥运比赛过程中,观众已经把新闻频道当成欣赏奥运赛事、获取奥运资讯的“首页”和“门户”,把新闻频道当作打开电视的“第一站”,转换频道的“中转站”,关机之前的“终点站”,他们如果在收看比赛前想预知全天所有赛事内容,在观看某场比赛后想了解所有赛事进程,如果要欣赏夺金时刻、精彩瞬间,从新闻频道就可以获得全部资讯。

做奥运时代的“广角镜”,全景展现与奥运相关的议题。

从媒体报道内容的微观格局上来说,奥运报道应该体现丰富的内容:赛事和非赛事、中国与世界、人类与自然,还有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方方面面的内容。新闻频道“一起看奥运”的理念确立,透露的就是这样的信息。有些非奥运的话题如政治、经济议题,和奥运的大背景也同样联系在一起。正是依托于这样丰富的题材,新闻频道才能够利用资源优势,搭建融合传统媒体、新媒体、观众互动参与的超级平台,反映更为深层次的奥运景观。

舆论领先,凸显独特影响力

奥运报道中,新闻频道承担重要时政新闻的报道任务,并且要保证与一套并机的“新闻联播”等新闻节目的播出。如何用电视语言体现中国前所未有的“大国外交”,如何把握好“新闻联播”节目和奥运时代的关系,这是新闻频道需要解决的课题。

时政新闻报道创新表达方式

新闻中心圆满完成近百场次党和国家领导人奥运会有关活动的新闻报道任务,得到各方面肯定和表扬。创新和丰富镜头语言的同时,导演组还对直播内容进行深入发掘,精心设计。奥运报道动车组的记者李小萌赶到首都机场,发回韩国总统李明博到达的最新消息,用叙述性的语言现场报道时政新闻;当天演播室请到原外交部副部长、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做嘉宾,谈北京“高规格迎接世界嘉宾”的话题。这些创新的报道手段和方式,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

“新闻联播”调整节目编排

从今年初开始,“新闻联播”就对节目编排进行了逐步的调整,强化编播平台功能,增加了评论内容,并开设“奥运来了”等多个版块,强化奥运报道。 在奥运期间,“新闻联播”首次打破了过去21:00重播的状态,实现了重播时以直播状态播出。8月10日,“新闻联播”在21点的重播时段则首次以“非重播”的样态推出,对19点联播播出的综合赛况进行了重组,将龙清泉20点45分夺得男子56公斤级举重冠军的最新赛况,以模块形式直接“安装”到综合赛况内容的最前面位置播出。由于提前设计“模块化”的播出新模式,确保了19点半到21点短短的一个多小时间隔内,实现“新闻联播”内容的快速更新,凸显了联播对时效的价值追求。

“新闻联播”强化评论版块,及时跟踪奥运最新赛况并发表评论,还在短评中引入图片,改变了以往节目短评只有口播样态的单一版式,强化了评论效果。

营造奥运氛围,体现信息透明

从7月20日开始,“东方时空”就播出近20期节目《2008奥运报告》,对相关部委和奥组委员相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进行采访,这其中包括民航、气象、核生化、交通、环保、食品安全等核心部门的负责人,立体检阅奥运准备情况。

8月4日,新疆喀什发生一起针对武警的暴力袭击事件,造成多人死伤。新闻频道及时播发相关报道,并在当晚“新闻1+1”栏目中邀请中国社科院新疆发展研究中心的专家,对这一事件做了深入分析,引导观众正确认识事件的原因、背景、事件对奥运安保可能带来的影响,体现了信息渠道的畅通和信息发布的公开透明,在第一时间取得舆论引导主动权。

网络时代,电视传播的手段与理念变革

打造全天报道平台,拓展奥运报道视野,离不开传播技术与传播内容的创新与突破。新闻频道在奥运报道设计中,对观众需求进行充分把握,吸纳先进传播理念,以网络时代的传播特点为突破口,对体育赛事特点进行深入研究,采用全新的技术手段和报道方式,使得奥运报道呈现出“科技+人文”的特征。

引入先进传播理念,开发频道新形态

从8月6日开始,新闻频道以全新屏幕包装“亮相”,推出综合信息屏,把原有屏幕划分为两大区域,主要窗口区域负责奥运直播节目的常规播出,另一区域分别呈现实时更新的重要信息、奖牌榜、天气预报、当日看点以及滚动新闻等内容。演播室还引入大型触摸屏,有效增加信息量。

充当奥运赛事“遥控器”,新闻频道包装形态不仅仅是一次技术上的创新,更是信息内容整合上一次质的变革。新的形态突破电视节目线性传播格局,把网络媒体的信息整合优势“移植”到电视,L型综合信息屏最多能提供7种最新信息,实现线性传播和非线性传播有机结合;新的形态还发挥网络媒体长项—交互性特征,设置媒体评论、观众互动等环节,丰富了电视报道层次。

在不同媒体报道内容有所重叠的态势下,新闻频道运用灵活、开放、立体的播出平台,为观众提供差异化信息服务,开拓了奥运报道新空间。中央电视台有45路赛事直播信号,在30个比赛场馆有单边报道点,在7个场馆里有单边综合制作,通过每天对所有这些信号的实时选择,“一起看奥运”直播节目把夺金瞬间、精彩时刻全部展现出来,与赛事转播频道形成优势互补。8月12日晚11点多,由中国两对选手分别参加的两场网球女子双打首轮比赛几乎同时举行,在央视开路赛事转播频道没有直播情况下,新闻频道以大小画框衔接方式交替直播报道了郑洁/晏紫抢7成功晋级第二轮;孙甜甜/彭帅抢7意外失利提前挥别奥运。

发掘深层次主题,张扬奥运精神

新闻频道以敏锐的视角,在比赛过程中利用记者采访的优势,对奥运精神的主题进行独家诠释。8月11日,新闻频道抓住射击运动员朱启南获得银牌后,观众报以热烈掌声的场景制作了新闻《不以“金牌”论英雄》。这些精彩报道不仅体现了奥运精神的深层次内涵,还具有极强的时效性和新闻性,体现了新闻频道的报道特点。

整合多方资源,构建奥运全景

新闻频道还积极整合多方面资源,实现信息全覆盖,通过全面的资源链接,使直播平台的“搜索引擎”功能更为强大。针对奥运报道注册记者少、采访范围受限以及奥运赛场散布全国多个城市等情况,新闻频道积极整合相关频道、驻外记者站、地方电视台、部队、平面媒体、网络媒体、国外媒体等不同性质的奥运报道资源,直播节目在赛事报道之外,围绕奥运开掘外围信息,关注与奥运相关的时政、经济、社会、突发事件和非奥运新闻。此外,专门在傍晚时间段开设大型互动节目《我的今日之最》,从观众的角度“看比赛、评奥运”,并通过与央视网合作征集的“2008手机观察员”,获得观众用彩信手机随时拍摄的与奥运相关的图片和视频。

重大时刻,优化组织架构和编播流程

新闻频道奥运直播的运作,有赖科学架构搭建和流程设计,有赖全程质量监控和细致的节目推广。要确保更有技术含量,确保能够看得更深更远,就需要科学统筹和管理作为前提。

优化架构和流程设计

新闻频道借鉴抗震救灾报道的成功模式,打破日常组织架构和部门界限,由中心领导和各部门主任组成奥运报道领导小组,建立规划统筹、时政报道、采编播一体化平台、公共服务、技术保障等五大系统,五大系统下设策划组、新闻编辑组、专题编辑组等20多个小组,并确立以后期为中枢的主编负责制。针对奥运赛事信号丰富、内容多,赛事切换效果容易乱的情况,播出系统要提前对每天所有赛事内容进行科学研究和编排,保证在直播当中能关注到各个项目的夺金点,保证赛事切换流畅、合理。

策划系统把握节目走向

在搭建操作系统的同时,频道还确立报道的策划工作流程。每天各节目小组的报题单在汇总后提交给早间、白天和晚间等时段主编,由他们进行节目整体设计,再由奥运报道领导小组值班领导审定确认。每天策划会上各环节还要提出各自亮点、问题进行商讨,确保节目操作环节和决策环节信息畅通。此外,频道的新闻监评小组还每天提供一份对境内外媒体报道的监测材料,并组织专家智囊团对节目提出专业评价和对策建议,以保证节目能够根据情况随时调整,这一做法强化了策划环节对节目的推动。

信息再传播放大影响力

为了让节目信息取得最大传播效益,新闻频道还积极对外推介奥运报道、进行信息再传播,在央视网、搜狐网首页推出“一起看奥运”的专题宣传网页,组织媒体采访相关节目制片人和主持人,并在多个网站播发频道奥运报道宣传片,大大提升了节目关注度和影响力。(作者单位:中央电视台)

作者:陶 郎

新闻频道理念管理论文 篇2:

新媒介环境下新闻频道的发展策略

【摘 要】媒介环境在当下日益发展的科技和创意下处于不断变化中,央视新闻频道作为传统媒体的主要代表,如何在新的媒介环境下发挥传统媒体的优势,其节目定位,受众特点,新媒体的利用等都是要考虑的因素。

【关键词】媒介环境 新闻频道 节目定位

一、新的媒介环境

所谓“媒介生态环境”是指大众传播机构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它主要由政策环境、资源环境、技术环境和竞争环境构成。其中政策环境对媒介生态环境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从传播学的控制分析的角度看,任何大众传播机构作为信息的传播者,都不能随心所欲的传播信息,它的传播行为总是受到社会特定的政治制度、政策法规、文化范式构成的潜网的深层控制。新闻媒介作为社会系统的一部分,与其他社会系统存在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的总称就叫做媒介生态环境。①

1、政策环境

中国目前还没有一部专门针对新闻或者舆论环境的专门法律,但新闻媒介作为党领导下的耳目喉舌,必须维护党和国家利益,坚持正面报道为主的方针。而良好的政策环境是新闻媒介良好有序运行的基础。

2、资源环境

新的媒介环境意味着资源环境发生了变化。当今信息的发布与传播速度不同于以往,尤其是在新媒体不停更迭的状态下,个人利用各种技术手段轻而易举地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传统媒体除了在时政类资源上仍保留着巨大优势外,在突发事件中的劣势凸显。但是,在海量的信息中,如何去辨别筛选真实以及有效的信息,过滤掉那些虚假不实的信息,传统媒体的优势显露出来。

3、技术环境

如今在三网融合日益被提上日程之后,技术的发展越来越给新闻媒介发展提供了动力。以跨媒体集成式的工作平台为纽带,可以有效融通新老媒体,创新传媒集团的业务组合与组织形态,打造适合全媒体的新闻制作流程。新闻团队将原先独立的电视、广播和网络新闻运营平台整合成一个跨平台多媒体新闻中心,它可以将某一新闻资源按照受众不同需求与传播途径的差异进行调整,使其适合在电视、广播、网络、手机、互动电视等多个平台上播发,节约了新闻成本。②

4、竞争环境

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是国内目前最具权威性的专业新闻频道,依托中央电视台强大的采编力量和优势,自成立以来在多次突发事件中发挥强大的影响力,在观众中逐渐形成了“大事看新闻频道”的心态,央视新闻频道在竞争上还是相当具有优势的,但也不能就此有一种无人能敌的心态。香港的凤凰卫视在美国“9·11”事件的报道中表现出来的专业素质使其在电视新闻领域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二、央视新闻频道的定位策略

2003年7月1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正式开播,它以“与世界同步”为宗旨,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为方针,以“第一时间,第一地点”为追求,在新闻的滚动播出、深度报道以及现场直播等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在抗击非典、三峡截流、伊拉克战争、神舟飞船发射等国内外一系列重大事件的报道中,彰显了国家级电视媒体的优势和实力,产生良好的收视效果。③央视新闻频道的建立,打破了中央电视台缺乏独立的新闻频道的局限,新闻立台的理念得以实现。

中央电视台作为国家级媒体,在发布信息、引导舆论等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当前中国电视市场环境中,娱乐节目充斥屏幕,收视率为唯一指标的时候,央视新闻频道的创立和发展带来了一线理性的曙光。就改版之后的情况来看,新闻立台这一点普遍为观众接受。新闻在电视节目中成为树立电视台权威性和公信力的有效突破点。此外,包装的统一有利于增强频道的一致性和频道形象的打造,能有效提升观众对频道的辨识度。但是在频道整体感统一的同时,各节目的风格特点却看不出明显的差异,包括片头曲,主持人的播报方式似乎在几个节目中都有大同小异之感。似乎每个点打开新闻频道,都是主持人在播报,不同点的内容播报也会有重复的新闻。虽说电视新闻的重复在所难免,但怎样从一样的新闻中找到不一样的点和深度是值得探究的。在注重频道整体形象的同时,在新的媒介环境下,需要突出各栏目的特色优势。除了午间12:00的《新闻30分》和晚间19:00的新闻联播是被观众所了解的,其他新闻栏目的定位好像不是那么明确。而上述的俩个节目之所以被大家了解熟悉,也是因为其开播较久和时间点的设置。

1、以日播节目《24小时》为例

时段是电视节目存在的物质载体,对时段有效运营是频道管理的主要体现。④《24 小时》的播出时段是在每晚的23:00

-23:55,算是一档深夜节目,这个时间点的观众群是比较难把握的。如何创造出这个时段的特色,《24 小时》构思了独特的模式,它没有延续其他时段节目“新闻资讯直播”的概念,而是重在延伸新闻主角和新闻事件的深度和广度,并力图有一个全局化的把握。而“主播关注”、“声音”、“今日面孔”、“图说今天”等板块的设立使得整档节目变得更加立体,除了主播口语化的主持风格,主持人之间看似轻松的交流也是其作为一档新闻节目的突破。而最值得一提的是在新媒体迅速发展的今天,它对网络声音的重视与回应成为了一个亮点。这也体现了传统媒体对新媒体的包容和接受。作为一档传统的电视新闻栏目,除了从常规渠道发现选题,还要留意网络上的热点议题,并由此来有效设置报道的准确性与深度。“声音”板块中来自网络的声音,使得网络中的热点与电视中的热点相结合,关注大多数人所关注的热点,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引导舆论。

2、以周播节目《新闻调查》为例

抓住事件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矛盾进行追问,是《新闻调查》栏目的一个经常性做法。正是通过这种方式,使得该节目对于事件报道达到了一定的深度。《新闻调查》栏目所遵循的“探寻事件真相”的宗旨是对新闻专业主义的坚守,纵然客观环境和大的社会背景对其有制约,但是《新闻调查》仍能够“带着镣铐起舞”关注国计民生和百姓疾苦,其魄力与执著可圈可点。⑤《新闻调查》最开始的定位是类似于美国《60分钟》的调查类节目,记者是引领着节目发展的主线。如2013年1月5日的节目《当孩子离去》,讲述的是一群失去了孩子的父母在经历了失去孩子之后怎样恢复创伤的故事。这一期节目与《60分钟》有一期讲述在“9·11”事件中留下来的遗孤以及他们的生活,在内容上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处。深度报道通常在纸质媒体中更为容易呈现,纸质媒体的受众相对而言会更关注新闻事件的深度。作为电视报道而言,电视语言的简单明了往往容易成为解释问题的绊脚石,而优势是画面的辅助,容易把问题用画面来说明,对人的视觉有更强的冲击力。《新闻调查》不同于新闻频道的其他节目,有自己独立的包装与栏目风格,因此有较好的辨识度。

三、新闻频道的新媒体利用

随着网络以及微博等新媒体平台的出现,电视新闻频道也拥有自己的主页,各栏目也有了自己的官方微博。但除了《共同关注》这个栏目的官方微博会有与观众的互动,其他栏目的官方微博还是以节目预告与回顾为主。在网络分流了受众的新媒介环境下,重新抓住观众的心,其实并不只是节目精不精彩的问题,而是人们习惯了新媒体平台。电视媒体只有利用好新媒体平台,才能重新发挥电视的魅力。

新传播格局中,肩负引导舆论重要职责的新闻媒体面临严峻挑战。但也可以看出,传统媒体应对新媒体的态度开始发生转变,从不屑到遭受威胁再到慢慢接受和包容,传统媒体的心态逐渐开放。事实上,我们已经看到,传统媒体已经把新媒体当成了一个新的平台,比如微博上,各节目都有官方微博,在新媒体的平台上获得新的观众。只有如此,在新的媒介生态环境下,新旧媒体才能形成良好的互动与共赢。

参考文献

①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2123011.htm

②王长潇,《传统电视与视听新媒体融合发展路径的选择与拓展》[J].《国际新闻界》,2011(12):12

③罗昶,《新版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编播特征分析》[J].《新闻界》,2009(6)

④吴宛雏,《专业频道的节目编排策略》[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3(7)

⑤陆晔,《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全新闻频道的理念与策略———兼议央视新闻频道改革》,《新闻记者》,2009(10)

(作者: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硕士研究生)

责编:姚少宝

作者:刘恒婧

新闻频道理念管理论文 篇3:

新的媒介生态环境下央视新闻频道的传播格局和改进策略

摘 要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新传媒技术的发展和国内外传媒理念的融合借鉴,使当今中国传媒领域媒介生态环境呈现出新的特征。而作为传媒领域领头羊的央视,在面对新媒介生态环境审时度势做出的自我调整,不仅是新尝试,对其他媒体也有借鉴和参考意义。

关键词 媒介生态环境;全媒体;自媒体;传播格局

中圖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1 新的媒介生态环境显著特点

媒介生态环境是指大众传播机构生存和发展的环境,主要由政策环境、资源环境、技术环境和竞争环境构成[1]。媒介的生存和发展受到经济政策和法律政策的制约,技术的创新和政策的革新为媒介生态环境的大变革提供了基础,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竞争与融合,信息资源渠道的多样化,受众结构的分化,这些都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媒介生态环境。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经济、法律、政治等方面的大环境不断发展下,我国媒介生态环境日渐焕发生机,全媒体和自媒体竞相发展。

1.1 全媒体整合

随着技术的发展,媒介融合带来了全媒体的高度整合。

首先,是内容的融合,文字、图像图画、音频、视频等内容有机结合,一种内容可以同时用不同的方式呈现,文字与图画的静态展现,音视频的动态展现,内容的融合为受众提供了视觉盛宴,抓住受众注意力的同时也提高了媒体的竞争意识,促进媒体继续创新内容和形式;其次,是业务的融合,广播、电视、出版、杂志、网站等媒体形成传媒集团,通过兼并与收购,媒介生态系统中,位于信息传播或媒介食物链相同位置的具备相同功能的个体传播要素的种群[2]界限已经模糊,例如默多克新闻集团,拥有哈珀柯林斯出版公司,《泰晤士报》《华尔街日报》等报纸,旗帜周刊,BskyB与星空传媒等卫星电视公司,福克斯制片公司和电视台,如此庞大的新闻集团以全球化作为发展战略,兼容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市场领域,成为业务融合的典型代表;再次,是终端的融合,电视、电脑与手机的“三屏合一”,受众可以随时随地接触信息,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特别是近年来手机iPhone、平板电脑iPad不断更新换代,加快了终端融合的趋势和速度。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报告,截至2016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31亿,相当于欧洲人口总量,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3.2%。中国互联网行业整体向规范化、价值化发展,同时,移动互联网推动消费模式共享化、设备智能化和场景多元化[3]。

然而全媒体整合也伴随着“竞争性复制”和媒体垄断,内容的融合带来丰富多彩的信息呈现方式,品牌和包装的革新掩盖了新闻多样性和内容独特性的逐渐衰退[4]119,过于追求视觉效果,相同内容复制成不同的表现形式,容易导致媒体忽略内容的独特性,受众可能看到千篇一律的新闻内容。独特和新鲜是新闻获得受众的关键要素,只有多样性、个性化的新闻内容才能为媒介生态环境注入新鲜的空气;业务的融合则会产生媒体的垄断,当媒体逐渐被收购合并,例如NBC被通用电气收购,ABC到了迪斯尼麾下,CBS投到维亚康姆的旗下,[4]101信息资源就被少数传媒集团垄断,利益取代新闻专业主义成为传媒垄断集团的追求目标,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垄断,扶植为公共利益服务的媒体机构,生态环境则会呈现大鱼吃小鱼的恶性循环。

全媒体整合使信息传播方式数字化、网络化,信息传播速度呈现几何式增长,信息传播内容包罗万象,受众结构也随之细分化,接受信息碎片化,根据内容和终端的不同,受众选择接触信息的方式和内容随之改变。全媒体是媒体和受众共同作用下为媒介生态环境的增添的新元素,技术的革新和传播理念的创新将继续促进全媒体传播时代的蓬勃发展。

1.2 自媒体发展

自媒体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本身的事实与新闻的途径[5]。自2003年谢因波曼与克里斯威理斯提出自媒体的含义后,自媒体时代迅速繁荣,微博成为自媒体的重要平台。自媒体首先体现在发布者的变化,由一变多,新闻媒体机构不再是唯一的新闻来源,每一位微博用户都可以成为消息来源,从本·拉登被击毙的消息来自twitter的一位用户到“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的信息来自新浪微博的一位用户,从郭美美事件到微博的68小时反腐揭露雷政富,从免费午餐到流行语元芳你怎么看,信息传播者成为独立的个人,每个微博用户都拥有发布信息、转发信息、评论信息的权利,个体的传播权利得到扩展,信息的种类变得多样化,媒介环境也因为这些多元的声音更加个性化。

其次,自媒体传播模式的变革带来了媒介环境的转变,从传统模式的由上及下,到现在自媒体产生的由下及上和平级流动的模式,媒介环境大大改变,政府机构开通微博及时发布信息、危机公关,官员开通微博发表意见,普通用户与认证名人微博互动,这种互动模式加强了信息的有效传播力。同时,在互相评论和发表意见的过程中,大众可以在虚拟空间接触名人、接触意见领袖、接触现实生活中无法遇见的人和事,增加了大众的参与感,全民参与形成新的舆论格局和舆论力量。自媒体的传播使话语模式去中心化,甚至去神化,自媒体的语言来源于大众,这样就形成了一种新的流行化、口语化、简洁化的语言表达形式,媒介生态语言更加贴近大众、贴近实际,逐渐远离官话、套话,自媒体语言也为媒介的语言表达提供了改革基础。

最后,自媒体因缺乏专业性和职业化,导致信息的模糊性。在这个人人都是记者的时代,不再需要专业的摄像机和随身携带纸笔,每个人用手机可以随时记录身边发生的事情,发表图片、文字、音频、视频等原创内容随时与大众分享,然而其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无法得到保证,没有编辑和新闻机构的职业把关,发布的消息内容从角度、表达、信息的选择都欠缺新闻的专业性,信息内容的模糊性和用户的匿名性容易形成谣言,特别是大众可以随时随地接受信息的时代,普通受众缺乏专业判断和新闻核实,假消息经过转发评论形成热门话题,比如日本大地震后的“谣盐”、2012世界末日的话题。这些都是没有经过科学验证的假消息,权威发布的缺失容易导致现实生活秩序的混乱,因此自媒体也需要相应的制度和政策来加以约束规范,这也是对自媒体本身的一种保护,保证信息的真实准确,促进自媒体的良性发展。

2 央视新闻频道在新媒介生态环境下的传播格局

媒介生态环境的发展对央视新闻频道产生了重要影响,作为传统媒体,央视新闻频道需要适时变革,从传播理念、节目制作与网络媒体三方面探究在新媒介环境中保持传播影响力的途径,成就央视的名牌频道。

2.1 与世界同步的传播理念

央视新闻频道从2003年5月1日開播到2009年7月进行了6次改版,但是它的频道理念一直是:与世界同步,与时代同步。它的频道口号: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第一需要[6]。新闻频道的频道理念和频道口号体现了两个特点:直播和国际传播。

首先,直播是新闻走进现场、记者走进现场、观众走进现场的重要形式,为观众呈现现场感和参与感是新闻直播的制胜点,时下媒介生态环境不断变化,信息技术加速更新,大众获取新闻的渠道多种多样,但是抓住时效性、抓住现场也就抓住了受众,即使全媒体和自媒体时代成为电视这一传统媒体的强力竞争对手,电视直播仍然能够通过同步现场和权威信息占据信息传播的至高点。央视新闻频道,即CCTV-13,共有24个节目,其中直播的就有12档节目,分别是午夜新闻、新闻联播、24小时、朝闻天下、国际时讯、新闻30分、东方时空、共同关注、新闻直播间、法治在线、新闻纪实、新闻1+1,可见直播对于新闻来说至关重要。这些直播节目运用了现场报道、进行式报道、现场评论等方式给观众带来一种现在进行时的感受。第一时间的口号体现了新闻频道对新闻时效性的追求,作为第一个新闻发布者把最新消息呈现个观众,第一现场则表现出对新闻真实性的追求,使记者深入现场提供全面真实的信息资源,展现同步画面满足观众的知情权,第一需要则是追求新闻价值的体现,观众需要的信息、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才是记者在现场直播中需要挖掘的信息。

其次,央视新闻频道与世界同步的口号也彰显其国际传播的力度,资讯节目中特别建立了国际时讯、世界周刊、环球记者连线来报道国际新闻事件,为国内观众了解世界打开了一扇窗,评论节目中设立环球视线,为观众展现各方观点,揭示国际新闻事件的本质,从资讯到评论的增加,体现了央视新闻频道对国际传播的重视。秉持新闻专业立场和多元化价值取向,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战火中声名鹊起的半岛电视台Al-Jazeera将“意见和异见”(opinion and other opinions)作为自己的宗旨[7]。半岛电视台是阿拉伯世界的CNN,它是阿拉伯国家与世界进行信息沟通的桥梁,也是国际新闻传播领域的模范代表。国际传播不仅体现一个国家传媒发展的水平,也是展示国家形象的一种重要方式,国际新闻的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第一需要同样重要,国际媒体之间的竞争更是以秒计算,传播真实全面的新闻信息是新闻媒体的本职,央视新闻频道作为实力雄厚的国家级媒体肩负着向华人传播世界、向世界传播中国的重大责任,在坚守媒体责任、社会责任的同时,把握新闻信息的时效性、真实性、全面性和准确性,纠正外媒对中国的新闻报道的偏见,才能在国际媒体中树立权威和影响力,逐步走向传媒大国,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

2.2 丰富多样的节目类型

在新媒体技术和内容日益更新的时代,受众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专业化、细分化、小众化的特点形成了电视观众分流的现象,把新媒体的受众“抢”过来、同时“稳住”即将离开电视转向新媒介渠道的观众、培养忠诚的电视观众成为电视节目制作的重中之重。在新的媒介生态环境中央视新闻频道节目类型不断求新求变,创新技术、内容和渠道的传播,节目种类多样,特点鲜明。

2.2.1 新闻频道节目分类

根据播出内容的不同,可以将央视新闻频道的节目分为资讯类、专题类、评论类、访谈类。

其中,在以上20个节目之间的附加栏目:《生活提示》《新闻地图》《全国主要城市天气预报》《真诚沟通》。

2.2.2 新闻频道节目的特点

1)经典节目综合频道与新闻频道并机播出,新闻资源频道共享。如《新闻联播》《新闻30分》《焦点访谈》。新闻频道在经典新闻节目的基础上,创建新节目,共同构成了新闻频道的节目组群,这三个节目的双频道播出方便观众收看,也说明节目的经久不衰。《新闻联播》自1978年播出以来,一直以宣传党和政府的声音,传播天下大事为宗旨,并且从1996年开始直播,体现新闻的实时特点。《焦点访谈》作为央视收视率最高的栏目之一,用事实说话的节目标语已经深入人心,也必然成为新闻频道播出的首选,而双频道更加扩大了节目的观众群体。《新闻30分》因其新颖灵活的播报方式得到了观众的好评和喜爱,成为央视品牌节目之一。这三个节目的双频道播出是新闻资源共享的体现,也为新闻节目制作提供了常青树的模范标本,节目的长盛不衰不仅仅体现在收视率上,更加需要内容本质的与时俱进。

2)节目播报形式多样化。除了资讯类节目的共同特点——直播,不同节目还体现了不同形式,例如《共同关注》节目中手语主播体现人文关怀,因其“关注弱势群体,搭建互助平台,讲述新闻故事,彰显和谐关怀”的栏目定位和“更多传播 更少障碍”的服务理念,表现出对聋哑人士的特别关怀。《新闻1+1》采用一位主持人和一位新闻观察员的双人谈话模式,这种固定的新闻节目形式兼具报道和评论的功能,为观众报道当天最新话题、解读新闻事件。《环球记者连线》则是以北京演播室为中心,主持人站播通过大型液晶屏幕与事件发生地的驻站记者或特派记者进行视频连线的播出形式,同时播放事件发生地现场画面和连线记者的画面。这些形式的创新与变化,为观众带来新的视觉感受,节目播报形式直接体现整个节目的风格,并且当新闻节目获得观众的吸引力时,播报形式就会成为节目的标志性特点,新闻节目仍然需要秉持严肃庄重的基调,但是在整体基调下可以不断寻求创新路径,探索新颖的形式,根据观众的意见和建议实时更新,才能保持自身的竞争力。

3)节目播出时长相对固定。不同节目类型所需节目时长也各有不同,一般资讯类节目时长为30分钟~60分钟不等,但是特别节目则超越时长限制,例如《新闻直播间》日常播出时间为1:00—5:00每逢整点播出20分钟,9:00—17:00每逢整点播出50分钟。该节目是2009年8月17日新闻频道推出一档以“大直播时段,焦点新闻播报”为口号的新栏目,在长达8小时的直播中,经常插播最新消息和突发新闻。时效性是直播新闻节目的核心特点,滚动消息、后续追踪、背景资料等及时编辑播出是对新闻工作者的考验和磨练,在长时间直播过程中新闻工作人员才能发现所需和所缺,不断提高直播节目的质量和技术。而《朝闻天下》则占据了早间新闻的绝对时长,从清晨6:00—9:00,新闻频道连续3小时播报国内和国际要闻,同时增加天气资讯,在整个早晨为观众带来清新明快的新闻服务。节目加长需要大量的新闻资料,减少新闻的无效重复体现新闻编辑的精益求精,同时,时长的延伸可以为观众带来全面充足的新闻信息,让观众获得最新最多的新闻资讯,了解国际国内的时政要闻,节目时长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新闻频道对新闻本质属性的追求。

4)节目主持人风格各异。新闻频道只有4档节目是由一位主播播报新闻,其余都是多位主持人合作共同播报新闻,这四档节目的主持人自身特点与自己主播的节目基调相互影响,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例如《新闻周刊》的主持人白岩松睿智和犀利的语言,他的主持风格沉稳而深邃,让观众感受到新闻人的踏实和可信,《新闻周刊》回顾一周新闻内容,白岩松对每条新闻进行点评和解读,他不再正襟危坐,而是以轻松的坐姿用朴实的语言和平和的语气为观众娓娓道来,他的主持风格塑造了《新闻周刊》深刻而不呆板的形象;《世界周刊》的主持人康辉则是站播,随意而放松的手势和富有朝气的面孔给节目带来一种活力,庄重的语言又增加了新闻的严肃性,语速不紧不慢,为观众停留思考时间,他标准的播音腔给节目增添了新闻的凝重和权威。白岩松重评论,康辉重解读,两位主持人的鲜明风格影响着自身节目的特色和基调。新闻节目的成功需要主持人的独具一格,节目和主持人是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一体。CBS新闻节目之所以能够在竞争激烈的电视市场上长久地成为其他电视网仿效和追赶的样板,就是因为CBS拥有一批鉴定、勇敢又有才华的记者、主持人和制片人[8]155。

5)节目播出采用全媒体高清演播室。全媒体高清演播室是对主演播室的技术创新,也是主持人播报形式创新的基础,在全媒体高清演播室内,主持人可站播、坐播、移动播报,演播室有新闻背景屏,可以直接與记者嘉宾视频连线对话。《东方时空》《环球记者连线》《每周质量报告》等都采用高清演播室,主持人轻松自如地在演播厅内播报新闻。1999年初,国务院批准设立“数字高清晰度电视研制开发及产业化专项”,2005年7月初央视招标了800平米7讯道高清演播室[9]231,随着政策支持和技术的发展,高清演播室已经成为新闻节目播出的重要形式,这不仅是技术的突破,更是节目特色、主持人风格、内容量的扩大和视觉效果的超前发展,观众看到了“屏中屏”,即电视屏幕里的新闻背景屏,主持人移动播报带来了新闻频道整体风格的转变。

6)节目内容种类多。新闻频道节目内容扩大了国际新闻节目,增加专业类新闻节目。国际新闻节目主要有《国际时讯》《世界周刊》《环球记者连线》《环球视线》,四大节目都是报道国际新闻,但是侧重有所不同,《国际时讯》侧重于世界人文方面的报道,突出知识性和趣味性,《世界周刊》侧重对国际事件的认识和理解,《环球记者连线》侧重发挥驻站记者的优势,选择地区性热点新闻,《环球视线》侧重评论分析具有影响力的国际新闻事件。在与世界同步的传播理念指导下,国际新闻节目遵循新闻传播规律,不断探索新的角度和主题,为观众带来世界各地的声音,同时提供理解和认识新闻事件的观点和意见,向世界展现中国声音。在专业节目方面,则涉及有关经济、法律、民生等专业性节目,如《每周质量报告》《法治在线》《共同关注》,《每周质量报告》以消费者为核心收视人群,传递最新的有关食品安全和产品质量领域的新闻,例如保险理财陷阱、白酒塑化剂、微整形乱象等热门话题,消费者眼中的王牌栏目促进了我国食品安全政策的不断完善,彰显了新闻节目的社会责任。《法治在线》则是关注法治进程和法治精神,《共同关注》则是关注百姓生活热点和难点,从第一代居民身份证的停用到冬至最低气温,从俄罗斯的泼水成雾到玛雅部落庆祝古历法周期更替①,这些新闻既体现百姓生活的焦点,又不失趣味性和知识性。国际新闻节目和专业节目的设立显现出新闻频道对于新闻专业的探求和满足观众对不同类新闻的诉求。

7)节目的杂志化倾向。随着CBS《60分钟》的成功,新闻节目杂志化成为编排结构的新趋向和吸引观众的新形式。《60分钟》以专业的新闻传统和理念成功影响了电视新闻报道:显示电视新闻的经济价值,记者成为新闻报道的主角,重视编辑和调查过程中的技术问题[8]191。央视新闻频道在发展杂志化新闻节目的过程,创办了明显杂志型节目特征的5档节目:东方时空、24小时、法治在线、新闻周刊、世界周刊。杂志化使节目分条缕析、时效快捷,《新闻周刊》甚至推出口号:一本售价为45分钟的电视杂志。电视杂志化体现的是不同媒体间的形式借鉴,在媒介融合的过程中,形式的融合与借鉴成为一种不断成熟的趋势。

从表2中可以看出,节目板块多、播出时间晚是央视新闻频道新闻杂志化的特点。杂志新闻节目由于时间较长,新闻内容较多,分成板块使内容表现灵活,综合深度报道和动态新闻,有助于观众分类理解认识新闻事件和人物,播出时间晚主要根据收视人群而定。这些杂志化新闻节目都秉持着新闻专业主义,追求实效、真实、准确等新闻核心要素,杂志化带来新闻节目风格轻松化,但是他们延续了《60分钟》对新闻价值和新闻理念的坚守,避免娱乐化。

虽然新闻频道的杂志型新闻节目形式、题材、编排比较灵活,但是欠缺杂志型节目的重要特点:深度和广度。《60分钟》是以记者调查为主,并且强调记者的调查技术,他们用纪实的方式讲故事,并且追求像好莱坞的电影一样吸引观众。新闻频道的杂志型节目具备了节目范围的广度和评论的深度,但是没有像《60分钟》一样,记者和主持人的身份合并,主持人既是调查记者又是该报道的主播,这样不仅能够体现主持人深入现场和深入事件的亲身体验感,还能提高主持人对新闻事件的认识和评论的高度。

2.3 网站与微博的互动传播

在新的媒介生态环境下,如何利用全媒体时代和自媒体时代的新技术提高新闻的有效传播力是电视新闻工作者需要面对的考验。央视新闻频道建立了官网和自己的微博,这种网络传播虽然内容上为了保证收视率比电视的时效性弱,但是形式上更加丰富多彩,网站布局清晰独特,在CCTV13-新闻频道官网上可以直播、点播,并且进入论坛和博客进行互动,还能从滚动条中获得即将播出的节目信息,最具特点的是网站滚动各节目主持人的图片,便于受众更深入了解主持人的个人信息和微博。

央视博客和央视论坛是两个互动的阵地,央视博客主要以主持人的博文为主,网友评论发表意见,多是表达对主持人的喜爱,通过央视博客,网友可以了解节目背后的故事和主持人在节目之外的信息,这种博客评论的方式对于节目的传播和打造主持人的影响力具有重要作用。央视论坛则是网友之间以新闻频道作为纽带的互动,他们提出对新闻频道节目或者主持人的意见和建议,自由发表言论的同时也为新闻频道节目的改进创造了群众基础。

3 央视新闻频道面对新媒介生态环境的改进策略

3.1 形成节目的标志性面孔

新闻频道节目主持人康辉参与主持《新闻联播》《新闻30分》《新闻直播间》《世界周刊》四档节目,一个优秀主持人集中出现在多个节目中,一方面给观众造成视觉疲劳、模糊了节目标志,主持人应该是一个节目的标志性面孔,这对节目的定位发展和主持人自身的发展都非常重要,著名广播记者和播音员爱德华·默罗因为广播节目《这里是伦敦》而一举成名,二战结束后创办《现在请看》,他都是以一个节目为核心,以主持人的声音或面孔为标志,吸引广大听众和观众,丹拉瑟、克朗凯特等著名主持人都是以一个节目而标称,无论是主持人、记者、播音员,成为节目的名牌才能促进节目的个性化发展。另一方面,老主持人主持多个节目,给新主持人提供的空间少,新闻频道有很多优秀的节目主持人,可以根据各自特点将他们“按需分配”,打造各个节目的特点,培养后起之秀,避免新老主持人的断层,让主持人成為节目的标志。

再者,需要增加不同类型的评论节目,从表一中可以看出,评论类节目较少,主持人的标志性面孔不只是增加曝光率,增加出镜的时间和次数,更重要的是发表评论和意见。主持人的声音把民声传递给政府,也把发展中的中国传递给世界,“名嘴”的称号需要主持人拥有自身的知识沉淀和广阔的视野,让新闻进入高度和深度。

标志性面孔也有助于频道品牌化的建设,作为专业的新闻频道,品牌不仅会增加节目的竞争优势,而且能够吸引忠诚的观众,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凤凰卫视通过伊拉克战争成功定位时事资讯频道,在对品牌形象的管理、维护和宣传上加大力度推出一系列名记者、名主持、名评论员的队伍[9]42。因此用标志性面孔打造品牌化是新闻频道在新的媒介生态环境下需要重点推进的策略。

3.2 占领微博高地扩大影响力

微博是自媒体时代的重要传播平台,虽然央视博客、论坛、微博的互动都限于网民之间,主持人与网民之间缺少互动,网站博客和论坛更新时间慢,这两点需要不断完善。另外,新闻频道60多位主持人开通央视微博的只有1/3,在官网之外开通微博的更是不到1/3,尤其是现在新浪微博作为民众舆论的主要阵地,新闻人应该及时获取一席之地,而央视新闻频道没有认证的新浪微博,这在自媒体传播时代等于放弃了频道发言权,失去了自媒体时代的网络受众。微博传播具有个性化、草根化、互动性和海量信息等特点,央视新闻频道需要及时改进传播策略,形成线上线下双向互动,在微博的平台上发挥自身信息资源丰富和权威的特点,运用自媒体的语言和独特形式,向过亿的网民第一时间、第一需要传送不同形式和内容的新闻,传播新闻事件背后的权威观点,传递新闻工作者的专业理念,在微博这块媒介环境中新的高地扩大自身影响力,建立品牌,塑造近民且权威的媒体形象。

注释

①共同关注.http://cctv.cntv.cn/lm/gongtongguanzhu/20121221.shtml.

参考文献

[1]杨皓晖.“限娱令”后电视媒介生态环境的危机与重建[J].当代传播,2012(2):49-51.

[2]邵培仁.媒介生态学[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82-83.

[3]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7-01-22].http://www.cnnic.cn/gywm/xwzx/rdxw/20172017/201701/t20170122_66448.htm.

[4]兰斯·班尼特,新闻:政治的幻象[M].杨晓红,王家全,译.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4:119,101.

[5]邓若伊.论自媒体传播与公共领域的变动[J].现代传播,2011(4):167-168.

[6]张龙.浅论央视新闻频道改版后的频道编排[J].中国电视,2010(6):30-33.

[7]陆晔.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全新闻频道的理念与策略——兼议央视新闻频道改版[J].新闻记者,2009(10):

62-65.

[8]周小普.广电传统的缔造者: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解读[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155,191.

[9]黎斌,国际电视前沿聚焦[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231,42.

作者:吕远鹏

上一篇:县妇幼医院总结下一篇:劳动保障局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