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选题说明(通用7篇)
2、请同学们仔细研读题目和文中所列知识点,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前序课程学习情况慎重选择自己的毕业设计题目。有任何不明问题请直接联系相关教师询问。
3、原则上不允许跨专业选题,特殊情况需报教研室主任。
4、将自己的选题编号填写在《自动化、测控10毕业设计选题统计.xls》表格中,由班长和学习委员统计后发电子版到gzfxg1980@163.com。
5、自动化、测控教研室根据预选情况,统一安排所有同学毕业设计题目和指导教师。
6、完成此次选题后,因工作需要需校外毕业实习或毕业设计的同学,应于本学期填写《江西理工大学应用科学学院校外毕业设计(实习)审批表.doc》报各部门审批,并提供盖有接收单位印章的《毕业实习接收函.doc》原件备查。(相关表格到教务网下载)
自动化教研室
关键词:新闻线索,发现,新闻选题,确立
一、新闻线索的发现与获取
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 要想保证新闻报道受到大众关注, 最重要的就是能够积极发现并获取有价值的新闻线索。那么应采用何种方式更及时全面地发现并获取新闻线索则成为当前新闻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以下是站在新闻工作者的角度, 经过长期实践所总结出的经验, 希望能够为更好地发现并获取新闻线索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第一, 在媒体新闻热线中寻找新闻。因为新闻热线主要是为媒体和读者相互交流所提供的平台, 所以可以当作获取新闻线索的主要途径。
第二, 在国家出台法律法规中寻找新闻。国家每年都会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或者是举措来保证民生与社会发展。所以, 新闻工作者应对其进行学习与思考, 不仅要不断提升自身思想, 同时还应在其中发现重要的新闻线索。[1]
第三, 在国际与国内大事中寻找新闻。无论任何国际或者是国内的大事, 必然会对政治与经济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 新闻记者应对其予以一定的关注与重视, 深入研究并分析, 最终发现其中存在的新闻线索, 进而策划出优秀的新闻报道。
第四, 在会议与领导活动中寻找新闻。大部分的会议或者是领导活动, 其程序与内容都是千篇一律的。所以, 新闻记者必须在领导与自身共同关注的内容上寻找新闻, 只要记者本身需要, 就一定可以根据内容策划新闻。
第五, 在新闻同行中寻找新闻。新闻记者在日常采访的过程中, 应积极与同行进行沟通与交流, 也可以在其他媒体中寻找新闻线索。通常情况下, 新闻网站或者是杂志报纸等都能够作为新闻记者寻找线索的资料库与重要的信息源头。
第六, 在季节变化与节假日中寻找新闻。我国的节假日以及纪念日的数量居多, 所以新闻记者可以将其作为新闻线索的源头。节日具有浓厚的人情味, 所以, 中国人都对其十分重视, 必然也会提高新闻界的关注度。因此, 新闻记者应把握好在节假日与季节变化中寻找新闻线索的机会, 进而策划出令人满意的新闻报道。
第七, 在联系人中寻找新闻。新闻记者自身的职业能力不仅表现在文字方面, 同时也表现在社会的交际能力方面。新闻记者结交的朋友也可以作为其寻找新闻线索的报料人, 为新闻记者采访提供便利条件。[2]
第八, 在市场中寻找新闻。在我国市场经济的背景下, 人们日常生活也同市场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 新闻记者可以在市场中寻找有价值的新闻线索。
第九, 在日常生活中寻找新闻。新闻记者在日常生活中应积极观察生活并体验生活, 进行深入的思考, 进而发现生活中有价值的新闻线索, 提取出来策划成新闻报道。因为更贴近于日常生活, 所以, 必然会引起较大的关注。
第十, 在部门中寻找新闻。在民政部门或者是环保卫生部门、教育部门等都能够获取到新闻线索, 其具体的政策或者是活动, 只要被大众关注, 并且有积极的作用, 就都能成为新闻线索。
二、新闻选题的确立
(1) 保证新闻要素全面。众所周知, 新闻构成的关键要素就是时间、地点、人物与原因。所以, 新闻记者在采写新闻的过程中, 一定要重视新闻要素是否齐全, 这可以算是策划新闻的重要基础。大部分初学者在新闻策划的过程中经常会缺少其中的关键要素, 导致新闻报道不吸引人, 不受关注。以时间要素为例进行分析, 目前都市类型的报纸与杂志, 需要新闻内容具有明显的时效性。但是, 在实际新闻报道内容中恰恰与其要求相反, 内容中明显出现了“前不久”的字样。虽然新闻质量优秀, 但是因为在时间要素方面概念比较模糊, 所以很容易被打入到另册中。由此看来, 在新闻选题的时候, 应重视新闻要素问题。[3]
(2) 明确事物变异程度。通常情况下, 事物变异的程度会直接决定新闻价值的变化。如果事物变异程度比较深, 那么新闻的价值就会变得很大, 相反就会变得很小。受灾或者是抗灾抢险等情况都能够当作新闻素材进行报道。除此之外, 车祸或者是传销与环境污染等社会现象与问题也同样可以当作新闻素材, 只有观察其自身变异的程度才能决定其最终采写的方式。其中, 正面报道的采写也应该采取这种方法, 只要事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就值得新闻记者进行深入的挖掘。
(3) 确保新闻出新。所谓新闻, 重视的就是其“新”, 其中主要包括时间、题材以及立意和角度与表现手法的新颖, 上述条件是不可或缺的。以角度新颖为例, 新闻内容的采写新意主要与新闻记者选取角度有关, 必须要保证角度的新颖, 才能使新闻内容更具有看点。
(4) 受大众关注。新闻实际的影响范围同样会对其价值产生直接的影响, 如果影响的范围越大, 其价值就会相应变大。因此, 在进行新闻采写之前, 应对事件的代表性进行分析, 必须要吸引读者目光, 是否会引起行业性或者是区域性的影响等等, 在全面衡量与考虑以后才可以决定是否采写并报道。[4]
(5) 新闻具有积极意义。新闻报道不管是正面报道还是问题报道, 不管是时政新闻或者是社会经济新闻, 新闻记者在采写过程中一定要重点掌握好其舆论的导向性。保证新闻报道内容能够积极促进社会与经济的进步和发展, 同时应正确引导人, 鼓励人与感召人。在此基础上, 新闻报道的内容还应该能够便于解决存在的问题, 维持社会稳定发展。若新闻内容比较低级或者是庸俗, 甚至是不真实, 就会对新闻读者造成不利影响, 对社会带来危害, 影响社会秩序, 进而造成严重的后果。
三、结束语
在当今媒体时代背景下, 要想在媒体行业的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 就一定要保证具备大量的新闻线索, 这是最基本的条件。与此同时, 还应该保证新闻的选题具有一定的特色或者是突破口, 能够受到大众的关注与重视,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新闻报道的价值所在。
参考文献
[1]姚成润.记者怎样找到好的新闻选题[J].声屏世界, 2013 (7) :52-53.
[2]唐庆余.善待每一条新闻线索[J].小雪花 (小学快乐作文) , 2012 (8) :91.
[3]高伟, 马雪梅.年轻记者如何获得新闻线索[J].新闻前哨, 2014 (8) :63-64.
关键词:电视新闻直播;直播选题;直播策划
中图分类号:G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2)10-0091-02
一、直播常态化选题存在的问题
电视新闻直播选题目前包含有仪式性的社会重大题材,如香港回归、三峡截流等重大社会事件;突发性的事件,如恶劣气候、重大交通事故等事件;媒体参与策划的社会活动等。这些选题在具体直播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一)非直播题材进入直播程序
直播常态化,让一些地方会议、过去的动态事件、一般化的静态新闻题材被纳入直播。而事实上,有些新闻用一般制作完全可以达到传递效果,动用直播不仅耗费人力、物力、财力,还让观众觉得小题大做。比如每年举办的地方“两会”,本身是当地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值得加大宣传力度,但一旦运用直播,冗长的会议、静止的画面,只会让观众感到沉闷[2]。对于已经过去的动态事件的直播,记者出个现场,画面仍然用过去包装好的新闻,给观众展示的只是穿上直播外衣的外在形式。另外一种直播形式就是对现场的平面化浅层次报道,比如农村频发的群众坠落机井事件,直播过程只是注重对现场营救过程的描述,缺乏对事件频发的深层次的追问和反思。这些非直播选题被强行拉入直播程序,纯粹地为直播而直播,不仅起不到直播效果,反而使新闻价值发生了扭曲变形。
(二)突发重大新闻不敢直播
中国媒体机制往往让传播者在报道新闻事件时缩手缩脚,一件突发重大新闻事件发生后,不是先从受众本位去判断它的新闻价值,而是先揣摩领导意思,领导同意不同意报道,报道后对地方形象有没有影响?这样做造成的结果是,受众本来极其渴望知晓的新闻信息被媒体自动过滤掉了。即使允许报道,也是发通稿,简单走下过场,不能满足受众的好奇心和知晓欲望。事实上,现代新媒体突飞猛进,一个地方发生的重特大突发事件,即使你电视报纸这些官方媒体不报道,受众也可以通过网络等传播方式获得。面对突发新闻,地方官方媒体的集体失语,带给受众的除了失望還是失望。它反映出我们社会的信息透明化程度还不够,对观众知情权的重视程度还不够。这种做法对树立电视媒体的新闻直播节目的威望是一种严重伤害。
(三)血腥暴力事件直播过度化
一个地方发生的极端血腥暴力事件,在刚刚发生的阶段,受众会由于好奇而强烈关注,如果媒体一味满足受众的好奇心,不加过滤地进行全方位的直播,其血腥暴力的现场不仅会给受众带来心理上的不适,还会引起社会的恐慌。这就牵扯到媒体的新闻自律性和新闻道德的规则问题[3]。比如校园暴力事件,对于这类事件,媒体应主动规避对新闻的详细描述,只做简单的一般性陈述。特别是直接的血腥、暴力画面应该主动避开。媒体之所以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是对受害学生家人的心理进行人道主义关怀;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到大众对此类恶性事件的情绪,不能推波助澜,火上浇油,要担负起到对社会情绪稳定、安抚的媒体责任,要抱着对观众负责的态度来处理这类新闻。
二、确定合适的常态化直播选题的方法
尽管电视新闻直播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观众的好奇心和主动参与的愿望,有效提升收视率,但是,在探索“常态化直播”选题时,还是要做到宁缺勿滥。从实践看,不是任何新闻题材都适合直播。有些意义不大、缺乏情节、过程拖沓、进展迟缓的事件不适宣直播。因此,直播决策者要做好直播选题的把关工作,精挑细选一段时间里新闻价值较高的题材进行直播,这样才能保证新闻直播的质量,有效提高电视直播新闻的收视率。
1.选题要有贴近性,以观众为本位。作为地方电视媒体,首先要搞清楚确立的直播选题受众会不会关注,感不感兴趣。只有那些“正在发生”的、与民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具有充分贴近性的题材才会进入常态性直播的视野,如对气象、交通等的现场直播报道已经成了美国地方电视台早新闻中的家常便饭[1]。面对突发性事件、灾难性事件,要以受众为中心,及时客观公正地报道新闻事实,充分满足受众的求知欲和知情权,在社会面临危机时,及时引导社会舆论,成为社会公器。同时,在选题选择上,要突出地域性特点,多报道本地新闻,减少对社会发展益处不大的、简单的正面的宣传直播报道。只有那些与民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具有充分贴近性的题材才更有直播价值。
2.选题要有重要的新闻价值。直播选题的贴近性并不意味着所有关系民生的事情都可以拿来直播。在题材的选择上一般要进行新闻价值判断,看其有没有重要的新闻价值。直播题材要具有未知性,电视现场直播最大的魅力就是它的不可预知性,让观众有所期待。从观众的收视需要这个角度出发,人们没有可能对芝麻绿豆并且是常规化的小事都花时间去关注的,只有那些突发性的,并且是影响范围广的事件才能唤起人们关注和欲知的心理。在进行直播选题确定上,既使是突发事件,也必须具有典型性。一般的车祸、火灾没有直播的必要,但特大事故,只要时间允许我们要尽量直播。当然,做地方电视新闻直播节目,突发新闻是可遇不可求的,这就要求我们要有拓展直播选题内容的思路,要跳出鸡毛蒜皮、邻里故事的小民生思维,对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民生新闻进行直播。
3.选题要有可供直播的现场。新闻现场直播则以新闻现场为主体,有新闻现场的直播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直播。因此,新闻直播其基本条件就是追求新闻第一现场,通过所有直播人员在新闻现场的劳动,完成信息生成、信息采集、信息传送、信息接受的同步进行,带给观众我在现场、同为一体的感受,产生电视媒体独有的视听冲击力。因此,适合直播的选题其新闻现场要具备以下特征:悬念性。越是不知道下一步要发生什么的新闻越有吸引力,受众对这样的直播兴趣会非常浓厚。历史性。共同见证一个历史时刻,对于观众来说也是有意义的。比如北京申奥成功现场,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因为其独具的历史意义,受众需要去亲历和见证。观赏性。如果没有悬念性、历史性,那就追求其观赏性。一场名人演唱会、一场体育赛事,都因其强烈的观赏性吸引人们欲罢不能。
三、新闻直播前期策划和现场操作的有机融合
一场新闻直播,不管其大或者小,都无异于一场战役。在确定直播选题后,参战人员要对选题进行前期謀划,做到心中有数,有备而战,否则再精良的直播队伍面对陌生的直播现场也难免会手忙脚乱,影响直播效果。
(一)打一场直播战役要师出有名
前期策划的第一步就是要确定这场直播活动的主题是什么,做到全面把握整个节目的总体构思。主题不明确,走题跑题。传播出去的信息将有相当一部分是错误的或无效的信息。因此,直播策划班子确定直播任务后,先明确本次直播的主题方向,然后要及时与相关人员沟通协调,吃透各项议程,做出一套详尽的策划方案,来指导现场信息采集中的各项活动,避免现场慌乱和无所适从。对于重大新闻直播,在策划框架完成后,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必要排练也是新闻直播必需的。通过前期演练,让主持人和现场记者对新闻事件的整体做一个最充分的了解,也有助于整场直播所有岗位人员了解直播进展的每个环节,避免信息掌握不充分而可能产生的差错。
(二)做好前期背景资料的挖掘整理
在许多常态化直播节目中,往往让现场记者作为直播的一个线索,既可以带出现场的信息,也可以穿插前期采集的相关素材缩编成的新闻片断。这样,直播节目在内容和时空的处理上就可以做到更加的自如,同时既能填补直播中的空白和盲点,又可以提高新闻直播的信息容量和深度。因此,直播人员对各种与媒介事件有关的“边界故事”,比如对事件人物的访谈,对事件前因的追述和后果的预测,对事件相关文化知识的介绍的搜集整理,也是前期策划工作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三)做好前期宣传策划
酒香还怕巷子深,对于事前策划好的直播活动,没有观众的关注和参与,只能是一场独角戏。因此直播前的策划要把观众参与度考虑进去,邀请观众参与到直播活动中来。在直播前一段时间内,电视台要进行直播预告,提醒和督促观众观看直播,预先公布事件的时间安排和重大环节,让观众形成直播收视期待,为即将展开的直播活动造势。当然,前期宣传策划也要讲求艺术性,不能将受众的收视胃口吊得很高,最后展示给受众的却是一个乏味的直播节目,这对提升直播新闻节目的影响力有百害而无一利。
(四)直播不停 策划不止
有了详尽的直播策划,并不意味着下一步的直播活动只要按部就班开展。能进行直播的新闻选题其根本特性就在于新闻本身的不确定性,因此,用一个现成的策划去指导一个鲜活的活动现场,显然是违背事物发展规律的。这就要求我们的直播参战人员在熟悉前期策划的基础上,时刻根据现场情况进行再策划,做到报道不止,策划不停。在直播过程中,导播要根据现场情况进行兴趣点的捕捉和典型现场的策划,捕捉亮点,凸显新闻价值。记者和主持人在新闻现场要结合前期策划,准确选择能说明问题,有内容可看,而且有故事可说的现场作为现场报道的背景。同时要选择最佳的现场时机,拍摄到最能说明现场情况的、最能打动人心的画面,而摈弃一些毫无目的,信息量低的镜头。力争从新闻本体和现场直播的特点出发,将真实的现场,最精彩的瞬间和最鲜活的细节展示给受众,达到直播的效果。
总之,新闻直播前充足的策划可以让参战人员做到心中有数,能有效拓展新闻的深度和广度, 直播中的策划则是前期策划的延伸,是直播活动中的随机应变和工作需要,两者相辅相成,有机结合,是完成一场成功直播的两个必备要素。
参考文献:
[1]朱永祥.将现场直播“常态化”——以美国地方台现场直播报道为例[J].新闻实践,2004(7).
[2]周静.电视直播新闻存在的问题[J].当代传播,2003(5).
1、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网络传播研究
2、邓拓的新闻思想和实践
3、论毛泽东的新闻思想
4、中外名记者的采访技巧研究
5、试论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
6、谈记者的新闻敏感
7、试论记者的采访艺术
8、试论新闻记者的全局意识
9、采访心理学研究
10、增强新闻可读性的业务手段探讨
11、浅析追求新闻价值与社会伦理的矛盾
12、浅谈现场短新闻的语言风格
13、关于灾难性报道的研究
14、谈新闻导语的技巧
15、谈新闻背景及写作
16、论新时期的人物报道
17、“民生新闻"报道研究
18、试论新闻事业的社会功能
19、新闻编辑与受众心理 20、电视隐性采访的是与非
21、近代新闻思想研究
22、知识经济时代的传媒角色
23、论网络传播的信息可信度
24、晚报、都市报的贴近性分析
25、当代经济新闻报道的弊端及对策
26、媒介素养教育理论研究
27、评析新闻娱乐化现象
28、新闻时评热现象透视
29、突发性事件与新闻传播机制研究
30、新闻发言人制度与新闻传播机制研究
31、新闻监督与媒介审判
32、中国电视传播观念的历史演进
33、全球化与中国当代电视的发展策略
34、浅析电视直播现象
35、试论电视专题节目的采编与主持
36、分析谈话节目的语言特点
37、电视生活类节目的人文内涵
38、电视新闻的深度报道初探
39、论方言电视节目的兴起 40、新闻评论的语言特色
41、新闻评论的标题特色
42、广播电视评论专题研究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65、66、67、68、69、70、71、72、73、74、75、76、77、78、79、80、81、82、83、84、85、86、87、媒体的议程设置与舆论引导 试论报刊的舆论监督
高科技的风险---谈新闻摄影真实性问题 论新闻侵权
网络时代的传媒生存状态
网络新闻传播与中国政治民主进程 网络传播对传统媒介的影响 网络新闻标题特色研究
网络新闻目前发展中的瓶颈及对策 新闻公众关系的世俗与理想 手机短信的传播学分析
当代娱乐新闻报道的弊端及对策
我国当前违背新闻职业道德的表现和症结所在 新闻类博客研究
试论广播电视与新媒体的融合趋势及特点 论当代大众传播媒体的社会功能 电视新闻报道中非语言符号的运用
消费时代大众传媒的消费主义倾向研究 中国当代电视新闻传播观念的沿革 电视暴力及媒介教育探究
网络舆论与公共政策互动研究 新时期农村电视功能提升研究 闽台地方报人研究(选择个案)网络评论监管研究
网络舆论与群体性事件传播研究 博客传播研究
新闻媒介素养研究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中国化研究 网络电视研究
论财经新闻的专业性与通俗性
跨媒体传播语境下的阅读方式变革
由大学生的阅读习惯看网络出版对传统出版的影响
某一新闻人物(如王韬、邵飘萍、范长江、邹韬奋等)个案研究 某一新闻报刊个案研究 古典文学修养与新闻语言 微博与舆论监督 微博传播效果研究
我国幼儿电视节目的发展现状与品牌建设研究 浅谈纪录片的声音录制 浅谈纪录片中的画面语言 * * 类电视节目策划与制作
电影中 “隐性广告”的利弊解析 电视广告的表现手法分析 地方电视台的特色研究 中国电视评论栏目研究 88、89、90、91、92、93、94、95、96、97、98、99、100、10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报纸评论版研究 新闻摄影研究
公交移动电视的传播效果研究 电影宣传中新闻点的选择研究
试论党报在突发性灾难事件中的舆论引导及影响 试析新闻报道中的大学生媒介形象 论新闻报道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作用 新媒体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养 福建精神下的地域品牌传播研究
“海峡西岸经济区”概念的传播效果研究 归真堂”事件的公关原罪研究
福建晋江运动品牌的公关现状实证研究 从“窃听门”看新闻自由 新媒体时代受众角色变迁
“培养分析”理论与媒介责任 大众传媒的公共性
突发公共事件与网络舆论引导研究 浅析网络暴力 网络实名制探讨
黄远生在中国新闻史上的特殊意义 论《新华日报》舆论监督特点 三十年我国新闻舆论监督的发展
十年新闻事业市场化的利弊(1992至2002)新时期中国电视新闻改革的利弊得失
信息公开理念在新时期新闻报道中的实践 我国报刊与青少年受众 电视深度报道研究
开展“走转改”活动对新闻报道的推动作用研究 中西方新闻佳作比较 新闻人文的困境
新闻公关的现状与不足
一、参考题目一:
1、浅析企业报办报人员的素质
2、试论电台健康节目中主持人的形象定位
3、加入WTO我们如何经营报刊传媒企业的发展方向研究
4、数字化时代的大众传播
5、初拟《浅谈新闻摄影》
6、有关我国新闻传媒业发展情况
7、新闻传播对出版销售的影响
8、论政法类报道中如何体现新闻特性
9、从《实话实说》看中国谈话类节目的发展 10、21世纪传统新闻传媒改革初探
11、广播电视频道制后的资源开发和利用
12、当代大众传媒与受众的互动性研究
13、世界新闻摄影的现状历史和发展趋势之评析
14、消费者维权与商家侵权
15、报纸副刊的舆论导向作用研究
16、制造舆论:新闻媒介的议题设置作用——报纸、电视、网络的对比分析研究
17、谈构建具有现代意识的报纸版面形式
18、从“东周刊事件”看媒体承担的社会责任
19、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互补 20、谈论新闻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21、试论新闻的教育功能
22、论名人新闻与新闻名人
23、论大众传播在个人社会化过程的功能
24、报业发行初探
25、现代电视媒介的座会功能
26、中国报业发展历史和趋势
27、中国媒体业的思索与奋起
28、WTO与中国媒体产业的发展
29、当前新闻舆论监督作用的发展和存在弊端 30、中国报业发展趋势
31、网络传播与网络出版的现状及其发展
32、对党报体育报道趋势的思考
33、关于企业报从业者的新闻意识
34、关于企业的思想宣传工作与企业经济效益的相互关系
35、舆论监督与法治
36、从舆论监督谈媒体独立和言论自由权
37、报业竞争与集团化建设
38、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热点新闻选题与报道特色比较
39、数码摄影对新闻报道的影响
40、利用网络优势,传统媒体新走向
41、电视案件报道的正负效应比较
42、对农村新闻报道的现状及对策
43、中国网络新闻媒体的模式与本质
44、浅析中国新闻业存在的职业道德问题及问题的解决
45、党报如何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分析《解放日报》近年的几次重大报道举措
46、“狗仔”现象子我见
47、谈“造势新闻”
48、图文并茂,可以传神
49、新闻的真实性与写作的文学化倾向 50、新闻业的竞争机制 51入世后的新闻走向
52、浅谈因特网技术对新闻传播的作用
53、书业报刊的市场化
54、媒体产业化的研究
55、多媒体时代的广告
56、新闻宣传在反邪教斗争中的作用
57、电信帐单媒体的崛起
58、发挥媒体在化解人民内部矛盾中的积极作用
59、高科技手段对图片新闻真实性的背叛 60、现代报刊中的图片新闻 61、采访特点初探
62、试论强势网络媒体如何成为强势广告载体 63、“9.11”新闻报道比较东西方新闻观 64、网络传播探索
65、论主持人个性与节目风格 66、新闻媒体的发展趋势
67、新经济形势下传统媒介经营方略初探 68、21世纪世界新闻传播的变化趋势
69、隐性采访如何避免知情权和隐私权的冲突 70、热点报道应注意遵守“防线” 71、中亚新闻问题的视点差异
72、社会学的调查方法在新闻领域的作用和具体运用 73、从湖南卫视晚间新闻节目谈新闻报道栏目的创新 74、对媒体秘密拍摄正当性和合法性的探讨 75、浅析家庭与婚姻现状
76、浅论新闻舆论监督在我国体制改革过程中的作用
77、从新闻和文学的“合流”现象看报纸文字新闻的深度报道 78、从新旧媒体的比较,看中国网络媒体的发展 79、报业进入经营时代的思考
80、制播分离——中国电视媒体市场化的必由之路 81、从“申博”成功看媒体所发挥社会功能 82、加入WTO后平面媒体如何迎接挑战 83、新闻监督与媒介发行 84、媒体互动与网络
85、数码影像时代新闻摄影的挑战与对策 86、当前新闻摄影记者工作状况调查与研究 87、新闻摄影记者职业特点研究 88、新闻摄影的内容与形式研究
89、当代政治新闻报道的弊端及对策 90、当代经济新闻报道的弊端及对策 91、当代体育新闻报道的弊端及对策 92、当代文化新闻报道的弊端及对策 93、当代娱乐新闻报道的弊端及对策 94、当代教育新闻报道的弊端及对策 95、试析报纸发行量的信息不对称性
96、浅论报纸发行定价与发行量的辨证关系 97、对《环球时报》经营模式的一些思考 98、地市级党报的广告经营初探 99、试论电视新闻的传播符号 100、网络新闻传播中的图片 101、论新闻传播者的现代意识 102、高校新闻传播教育发展探析
103、我国数字电视发展的盈利模式探析 104、我国动画产业发展思路探析 105、中国媒介购买公司发展历程探究 106、电视公益广告的创意分析 107“民生新闻“的价值取向分析
108、直接引语在新闻写作中的作用分析 109、细节对导语写作的重要性探析
110、我国党报生存策略分析
111、梁启超新闻思想对当今传媒的启示 112、中外讣闻报道的对比分析
113、从”超级女声“看我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定位 114、从”制播分离“看电视媒体的经营策略 115、我国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116、梁启超(或其他名报人)办报思想研究 117、网络新闻目前发展中的瓶颈及对策 118、试论时评的发展脉络及趋势 119、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改革研究 120、中国电脑游戏产业运营前景探析 121、博客现象研究
122、中国网络知识产权现象及前景分析 123、网络新闻编辑与报纸编辑比较分析 124、网络作品版权保护问题研究 125、中国网络电视的现状及前景分析 126、网络流媒体技术发展研究 127、报纸媒体受众心理研究 128、电视媒体受众心理研究 129、网络媒体受众心理研究 130、媒体受众心理的比较研究
131、针对受众的不同性别,年龄,职业等个人特征的传播效果研究 132、论我国农村文化市场的构建与培育 133、对新闻娱乐化的辩证批判
134、专业频道细分化与反细分化的竞争对策研究 135、论我国传媒集团的产业与发展对策 136、新闻娱乐化现象探析 137、论方言电视节目的兴起
138、报纸经济报道的可读性研究
139、科技报道中存在的非科学现象研究 140、《南方都市报》时评版研究 141、论网络传播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142、新时期典型报道发展研究
143、国内报纸新闻报道中的女性歧视问题研究 144、党报营销的问题与对策
145、专业期刊营销的问题与对策 146、电视栏目营销的问题与对策 147、”超级女声“营销得失论
148、试析经济新闻的”物化“与”人化“ 149、谈新闻采写中的人本理念 150、试析解读新闻中的”解“ 151、论工作通讯的”研究性“趋势 152、新闻发现与综合新闻 153、工作报道与时政新闻
154、电视新闻评论的媒介特征与体裁特征 155、试析生活服务类报纸的”看点"与品位 156、谈文学期刊的时尚趋势 157、论后发都市报竞争战略
158、传媒发展与媒介经营管理人才 159、大众化报刊的定价策略分析 160、频道品牌战略与电视发展
161、网上消费群体和购买行为分析
162、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优势互补与整合 163、论采访的技巧
164、评析新闻娱乐化现象 165、新闻标题中的语言艺术 166、新时期新闻评论的文风
二、参考题目二: 001 记者社会责任论 002 评“用事实说话” 003 当前经济报道得与失 004 论报刊的市场化 005 谈报纸的批评报道 006 试论新闻的真实性 007 论新闻的指导性 008 试论报纸的服务功能 009 舆论引导之我见 010 试论报刊的舆论监督 011 新闻传播效果论 012 马恩新闻思想研究 013 毛泽东新闻思想研究 014 刘少奇新闻思想研究 015近代新闻思想研究 016 晚报与日报比较谈
017 论当前我国新闻记者的素质 018 中外新闻思想之比较 019 论新闻客观性
020 新闻传播技术和新闻报道 021 《都市快报》之我见 022 无产阶级党报的优良传统 023 邵飘萍研究 024 韬奋研究 025 范长江研究
026 旧中国的百科全书??《申报》研究 027 浙江新闻史研究
028 建国以来新闻史专题研究 029 中国古代新闻传播活动研究 030 邸报、京报、小报的研究 031近代外报研究 032 维新报刊研究 033近代新闻业务研究 034 五四“四大副刊”研究 035 五四时期新闻业务研究 036 《申报》、《新闻报》、《大公报》研究 037 鲁迅、邹韬奋、范长江、斯诺现象研究 038 中共各个时期新闻事业研究 039 国民党各个时期新闻政策研究 040 略论资产阶级新闻自由的深远意义 041 大众化报纸研究
042 十九世纪廉价报纸成功的原因 043 美国著名报人和报纸研究
044 客观报道、新新闻主义和精确新闻学评析 045 西方著名新闻媒介研究 046 略论西方报刊自由主义理论 047 简评社会责任理论 048 《纽约时报》(《泰晤士报》)的走向 049 西方报纸商业化(或垄断化)之我见 050 试析鲁珀特.默多克的经营特点 051 竞争中的美联社(或路透社)052 报纸与网络
053 新闻记者的调查研究
054 新闻采访与一般调查研究异同论 055 记者的新闻敏感 056 试论记者的观察 057 记者的道德修养 058 记者的知识结构 059 采访心理学研究 060 试论记者工作的任务 061 采访技术初探 062 略谈采访如何深化 063 记者的资料积累 064 名记者采写经验探讨 065 略论新闻导语 066 新闻背景初探 067 新闻结构探讨
068 新闻是用事实说话的艺术 069 略论人物通讯
070 工作通讯写作与创新 071 浅谈通讯中的情节和细节
072 试论人物通讯中的情节与细节 073 试论新闻特写
074 调查报告的特点和写作研究 075 信息与新闻写作 076 试论新闻语言
077 略论通讯的特征及表现手法 078 新闻报告方式演进分析 079 科技新闻与人文关怀 080 通讯写作新样式初探 081 批评性事件浅议
082 试论“倒金字塔”结构在当今新闻写作中重要作用及改进思路 083 重视自身规律,把握社会对信息需求的丰富性??对短新闻报道方式改革的一点思考
084 试探阐释性报道中动态信息的契机作用和强化方式 085 发挥栏目优势,“短、精、快”写述评新思路初探之一 086 专业知识、思辩能力、人情味??试论体育新闻的深度报道 087 科技报道主体的受众意识对传播效果的重要影响 088 对新闻背景的哲学思考及背景材料运用方式初探 089 试论访谈式报道之“观点与材料结合”的独特性 090 不同专业报道之背景材料运用原则比较谈 091 复合型人才、专业化文笔??对首届“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重要成功点之理解
092 专栏记者的哲学修养和政治品位??由李普曼想到“政治家办报” 093 穆青“时代典型采写思路”给今日记者的思考和启示 094 访谈式专题报道发展前景及隐忧 095 试论评论的选题
096 评论写作的情理与文采 097 谈小言论的特点与写作 098 报纸短评初探
099 报刊署名评论特色小论 100 试论评论语言的形象化 101 评论写作论证的技法 102 略论杂文的形象性 103 王韬政论的特色
梁启超的“时务体”风格刍议 105 试论新闻评论的历史沿革 106 广播电视评论专题研究 107 新闻编辑的功能
近几年报纸版面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109 新闻编辑与受众心理 110 集纳专栏研究 111 试论编辑技巧
新闻标题制作的原则与艺术 113 编辑与作者关系研究
新形势下新闻编辑素质的嬗变 115 网络传播对新闻编辑的影响 116 编辑策划研究
编辑与受众关系研究
略论广播新闻的优势和弱点 119 试论广播新闻的语言
采编播合一是广播新闻改革的趋势 121 电视新闻如何扬长避短发挥优势 122 电视新闻的深度报道初探
试谈电视节目主持人和主持人节目 124 电视新闻的声画合一与解说词写作 125 广播电视舆论作用初探 126 广播电视新闻现状与趋势
电视对社会文化与心理的影响 128 分析谈话节目的语言特点 129 电视隐性采访的是与非 130 电视评论节目的特点
论“焦点访谈”的权利与权力 132 广播电视受众观念变化之我见 133 网络传播对传统媒介的影响 134 电视该如何加强节目的互动性 135 电视谈话节目的人际性问题
形象性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作用 137 电视评论节目的主客观兼容性问题 138 广播电视新闻导语写作特点研究 139 爱德华.默罗与现场直播
BBC的体制改革对公共广播电视的意义 141 CNN对我们的启迪 142 广告学原理研究 143 广告传播研究 144 广告运动研究 145 广告策划与创意 146 广告心理学研究 147 广告文案写作 148 广播电视广告制作 149 广告管理与广告法规 150 消费行为学研究 151 市场营销与广告 152 广告效果调查与测定 153 公共关系学专题研究 154 名牌战略研究 155 电视广告语言研究
156 中国广告市场法要素关系现状分析研究 157 21中国广告发展趋势研究 158 老年消费市场研究
159 广告管理与广告法制建设 160 公共汽车上的平面广告研究 161 广告中商品文化的传承研究
162 从“不买的消费者”一说看广告产品的定位 163 广告内容的编排与人们的认知规则 164 阈下广告的原理与应用 165 消费者的决策研究
166 广告人的情感体验与广告作品的情感诉求 167 广告效果测量方法之我见 168 自我意识与人际交往
169 群体压力与采访报道之方法 170 从众心理与逆向思维 171 媒介公共关系研究 172 媒介受众调查研究 173 公益广告研究 174 媒介全员公共关系 175 新闻媒介形象的传达 176 媒介形象的确立与塑造 177 报业经济发展现状研究 178 广播电视业经济现状研究 179 传媒集团化研究 180 传媒组织管理研究 181 人力资源配置研究 182 传媒领导人类型研究 183 我国媒体经营特色研究 184 西方传媒集团发展历史研究 185 中西媒体经营理念研究 186 媒体的垄断与竞争 187 发行研究
188 媒体整合营销战略研究 189 传媒现代化研究
190 中国传媒大扩版、改版机制分析 191 产业化研究
192 媒介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机制 193 媒介定位与细分市场
三、参考题目三: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何坚持新闻的党性原则
2、如何从根本上保证新闻真实
3、试论新闻敏感与新闻工作责任感的关系
4、漫谈记者修养的现实意义
5、采访对象访前心理分析
6、深入采访中如何抓特点
7、浅谈新闻导语写作
8、重视新闻背景的交待
9、消息中的现场描写
10、典型报导--舆论的风向标
11、短新闻是信息时代的主角
12、穆青人物通讯特色研究
13、浅谈工作通讯的指导性
14、新闻标题特色研究
15、现场短新闻的现场感
16、新闻评论的社会作用
17、无产阶级新闻评论的特点
18、短评的特点和写作
19、浅说中国广播事业的发展及影响
20、国际广播和国际电视对当今全球的影响
21、著名女记者节目主持人法拉奇成功奥秘探析
22、编辑思想与报纸版面
23、编辑的自身建设和修养
24、谈谈稿件修改的基本功
25、版面的语言与受众心理
26、地方企业报的发展趋势
27、论突发性新闻照片的社会价值
28、摄影记者的业务素质
29、新闻照片的社会功能
30、四个媒介的广告特性比较研究
31、广播电视受众的视听心理分析
32、电视记者的创作思维
33、谈广播节目设置
34、关于广播语言特色的探讨
35、广播节目编排艺术
36、论广播(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的素质
四、参考题目四:
1.试论体育营销中的媒介选择策略, , 2.手机短信广告现状及未来走势分析, , 3.探视企业危机公关策略, , 4.如何有效进行事件营销, , 5.再谈“不同于奥美的声音”——论跨国广告公司的本土化 6.明星代言对品牌建设的价值研究, , 7.论广告的社会道德伦理责任 , , 8.案例:中国期刊媒体广告发展分析
, 9.频道专业化背景下的电视广告经营, , 10.成都本土广告业发展态势研究 , , 11.《物权法》对户外广告经营的影响, , 12.对媒介娱乐化的价值批判, , 13.某品牌的(某次)推广策划方案分析 , 14.以某案例分析体验营销, , 15.广告作品与文学文本之比较——广告文案的修辞手法研究 16.“读图时代”的广告文案价值研究, , 17.网络广告活动的规范化研究, , 18.细分永远有效吗?——论广告如何实践市场细分理论 19.广告经营活动规范与监管, , 20.亚洲地区广告业发展研究, , 21.某品牌成长历程研究——论广告对品牌的长程投资价值
第二部分(1~~100)
1、论传媒消费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2、论大学生(或中学生)传媒素养的培养
3、新闻监督与建设和谐社会
4、论广播电视报的生存之道
5、新华网地方分频道建设的喜与忧
6、建好地方政府新闻网站的思考
7、党报与所办都市报(晚报)如何错位经营
8、二级城市电视台如何提高收视率
9、地市级电视台的发展前景
10、媒体报道的“洪战辉现象”
11、论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原则
12、论平衡原则在报业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13、论转型期新闻媒介的角色定位
14、手机报研究
15、手机短信(第五媒体)研究
16、互动式电视节目研究
17、论后网络时代新闻舆论引导的偏差
18、电视新闻传播类节目的故事化倾向与人文关怀
19、论电视新闻细节及其采编 20、论公共新闻的现状与未来
21、新闻娱乐化与现象探论
22、论者的认知偏差对新闻报道的负面影响
23、受众认知偏差现象研究
24、人文关怀:当代新闻传播的精神底蕴
25、报纸如何培养学生读者
26、论新的传播条件下的媒介素养
27、论数字化信息时代的新闻舆论引导不足
28、论网络新闻编辑规律——兼析网络新闻受众的多元需求
29、守护社会良知——东西方新闻自律比较研究 30、论专业新闻机构在网络传播环境中的舆论功能
31、网络新闻道德失范与建设问题研究
32、社会新闻生态研究
33、论格式塔心理学在新闻摄影传播中的运用
34、试论人物报道的“平民化”视角
35、论当前报纸新闻标题的口语化现象
36、关于“弱势群体”报道的多元思考
37、论新闻舆论对政府行为的监督
38、乐山晚报市场定位与营销组合策略研究
39、论转型期的新闻舆论监督40、紫金网成功模式探析——兼论我国新闻传播专业网站的发展方向
41、中国新闻网站的首页分析
42、媒介形象再现与社会真实建构:国内主要报纸对农民形象的再现研究
43、《南方周末》“三农”报道研究
44、中国汽车产业报道研究
45、记者社会责任论
46、评“用事实说话”
47、舆论引导之我见
48、电视对社会文化与心理的影响
49、分析谈话节目的语言特点 50、电视隐性采访的是与非
51、电视评论节目的特点
52、论“焦点访谈”的权利与权力
53、试谈电视节目主持人和主持人节目
54、电视该如何加强节目的互动性
55、电视谈话节目的人际性问题
56、形象性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作用
57、电视评论节目的主客观兼容性问题
58、CNN(或半岛电视台)对我们的启迪
59、从众心理与逆向思维 60、漫谈记者修养的现实意义 61、典型报导--舆论的风向标 62、县级媒体研究 63、论突发性新闻照片的社会研
究64、65.数码影像时代新闻摄影的挑战与对策 65、当前新闻摄影记者工作状况调查与研究 66、新闻摄影记者职业特点研究 67、试论电视新闻的传播符号 68、“民生新闻“的价值取向分析 69、中国网络电视的现状及前景分析 70、网络媒体受众心理研究 71、媒体受众心理的比较研究 72、论方言电视节目的兴起 73、新时期新闻评论的文风 74、电视新闻的表叙特性 75、电视新闻中的声画关系 76、电视新闻中的蒙太奇 77、电视专题片的创意与写作 78、电视新闻采摄中的同步意识与现场意识 79、论舆论与宣传的关系 80、论舆论的特性 81、论舆论与新闻舆论的关系 82、大众媒介与舆论导向 83、新闻舆论功能84、中美电视制度比较研究 85、直播与电视参与 86、新闻摄影与形象思维 87、经济新闻在新闻摄影中的表现 88、新闻摄影中美感心理的产生 89、新闻照片的信息涵量 90、体育摄影的特色与规律 91、图片编辑艺术 92、电视栏目个案研究 93、试论电视谈话节目的特征 94、“真人秀”节目研究 95、电视现场直播研究 96、频道专业化问题研究 87、凤凰卫视研究 98“电视湘军”现象研究 99、论电视“包装” 100、听觉语言与画面语言的关系
第三部分(101~~178)
101、数字技术对广播电视传播方式的影响 102、电视效果理论研究 103、电视受众理论研究 104、DV现象初探 105、中国当代DV运动中青年人的角色 106、电视舆论节目的文本分析 107、怎样看待广播电视的“负面效果” 108、电视益智类和竞猜类节目分析 109、“日流”和“韩潮”现象分析
110、“哈韩”、“哈日”族的收视行为分析 111、影响网络新闻媒体公信力的因素分析 112、动漫:网络媒体盈利的新增长点 113、三大门户网站新闻内容建设之比较 114、如何正确看待“三客”技术对大众传播的影响 ——维客、博客、播客技术 115、从“实话实说”的现状看我国电视谈话节目的发展趋势 116、大众传播与消费主义文化研究 117、网络语言的特色研究 118、电视媒体与网络媒体的融合 119、传统媒体的网络化 120、平面媒体的网络化 121、地方报业的生存策略 122、地方电视台的生存策略 123、地方广播电台的生存策略 124、经济报道的发展趋势 125、证券报道的发展趋势 126、论媒体在市场经济中的社会责任127、论媒体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责任 128、媒体该如何关注新农村建设 129、网络媒体的盈利模式研究 130、地市级报纸标题与视觉效果 132、地市级报纸版面艺术研究(电视栏目)133、地市级报纸(电视台)的生存与发展研究 134、某报的编辑艺术 135、某报的受众类型研究 136、虚假广告与报纸品牌 137、某报受众消费观念与新闻价值取向 138、西部记者的素质分析 139、近几年报纸版面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分析(或电视栏目)140、”超女" 现象与受众新闻价值观的嬗变 145、广告与消费者 146、广告与文化 147、中外广告比较 148、广告语言艺术 149、广告与整合营销传播 150、广告与品牌 151、广告与消费心理 152、明星广告策略 153、广告与媒体 154、乐山电视台新闻节目内容分析 155、新闻深度报道的文学化倾向 156、网络对青年人社会化的影响 157、谈我国目前娱乐新闻报道现状 158、隐性采访中的司法规避 159、霍桑效应在采访中的运用 160、免费报纸研究 161、浅析报纸网络版的角色定位 162、浅析网络杂志的形态与趋势;163、全媒体时代地市级报纸的发展趋势初探 164、报纸版面的视觉传播力的再认识 165、微博研究 166、全媒体时代对编辑业务能力的挑战 167、地市级报纸网站如何提高人气指数 168、报纸与新媒体研究 169、微博的传播特征与发展前景探析 170、微电影的网络传播机制探析 171、少数民族地区农民的媒介使用现状调查研究 172、少数民族学生的媒介使用及其城市认同探析 173、《新闻联播》话语中的负面新闻分析——以国内新闻为例 174、被消费的经典:经典电视剧的翻拍现象分析 175、网络新闻传播中的消费主义倾向研究 176、三网融合背景下电视媒体的优势与发展前景探析 177、网络恶搞的传播机制与传播心理分析 178、央视纪录片频道的频道定位与传播策略探析
第四部分(1~~82)
1、数码影像时代新闻摄影的挑战与对策
2、新闻摄影的内容与形式研究
3、当代政治新闻报道的弊端及对策
4、当代经济新闻报道的弊端及对策
5、当代体育新闻报道的弊端及对策
6、当代娱乐新闻报道的弊端及对策
15、试论电视新闻的传播符号
16、网络新闻传播中的图片
17、论新闻传播者的现代意识
22、电视公益广告的创意分析
23、“民生新闻”的价值取向分析
24、直接引语在新闻写作中的作用分析
25、细节对导语写作的重要性探析
29、从“超级女声”看我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定位30、从“制播分离”看电视媒体的经营策略
33、网络新闻目前发展中的瓶颈及对策
34、试论时评的发展脉络及趋势
37、“博客”现象研究
39、网络新闻编辑与报纸编辑比较分析
41、中国网络电视的现状及前景分析
42、网络媒体技术发展研究
43、报纸媒体受众心理研究
44、电视媒体受众心理研究
45、网络媒体受众心理研究
46、媒体受众心理的比较研究
47、针对受众的不同性别,年龄,职业等个人特征的传播效果研究
49、对新闻娱乐化的辩证批判50、专业频道细分化与反细分化的竞争对策研究
51、论我国传媒集团的产生与发展对策
52、新闻娱乐化现象探析
53、论方言电视节目的兴起
54、报纸经济报道的可读性研究
55、科技报道中存在的非科学现象研究
56、《中国青年报》时评研究
57、网络传播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58、新时期典型报道发展研究60、党报营销的问题与对策6
1专业期刊营销的问题与对策62、电视栏目营销的问题与对策64、试析经济新闻的“物化”与“人化”65、谈新闻采写中的人本理念67、论工作通讯的“研究性”趋势70、电视新闻评论的媒介特征与体裁特征71、试析生活服务类报纸的“看点”与品位73、后发都市报竞争战略74、传媒发展与媒介经营管理人才75、大众化报刊的定价策略分析76、频道品牌战略与电视发展78、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优势互补与整合79、论采访的技巧80、评析新闻娱乐化现象81、新闻标题中的语言艺术82、新时期新闻评论的文风
第五部分(1~~131)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何坚持新闻的党性原则
2、如何从根本上保证新闻真实
3、试论新闻敏感与新闻工作责任感的关系
4、漫谈记者修养的现实意义
5、采访对象访前心理分析
6、深入采访中如何抓特点
7、浅谈新闻导语写作
8、重视新闻背景的交待
9、消息中的现场描写
10、典型报导——舆论的风向标
11、短新闻是信息时代的主角
12、穆青人物通讯特色研究
13、浅谈工作通讯的指导性
14、新闻标题特色研究
15、现场短新闻的现场感
16、新闻评论的社会作用
17、无产阶级新闻评论的特点
18、短评的特点和写作
19、浅说中国广播事业的发展及影响20、国际广播和国际电视对当今全球的影响
21、著名女记者节目主持人法拉奇成功奥秘探析
22、编辑思想与报纸版面
23、编辑的自身建设和修养
24、谈谈稿件修改的基本功
25、版面的语言与受众心理
26、地方企业报的发展趋势
27、论突发性新闻照片的社会价值
28、摄影记者的业务素质
29、新闻照片的社会功能30、四个媒介的广告特性比较研究
31、广播电视受众的视听心理分析
32、电视记者的创作思维
33、谈广播节目设置
34、关于广播语言特色的探讨
35、广播节目编排艺术
36、论广播(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的素质37.记者社会责任论38.评“用事实说话”39.当前经济报道得与失40.论报刊的市场化41.谈报纸的批评报道42.试论新闻的真实性43.论新闻的指导性44.试论报纸的服务功能45.舆论引导之我见46.试论报刊的舆论监督47.新闻传播效果论48.晚报与日报比较谈49.论当前我国新闻记者的素质50.中外新闻思想之比较51.论新闻客观性52.新闻传播技术和新闻报道53.简评社会责任理论54.报纸与网络55.新闻记者的调查研究56.新闻采访与一般调查研究异同论57.记者的新闻敏感58.试论记者的观察59.记者的道德修养60.记者的知识结构61.采访心理学研究62.试论记者工作的任务63.采访技术初探64.略谈采访如何深化65.记者的资料积累66.名记者采写经验探讨67.略论新闻导语68.新闻背景初探69.新闻结构探讨70.新闻是用事实说话的艺术71.略论人物通讯72.工作通讯写作与创新73.浅谈通讯中的情节和细节74.试论人物通讯中的情节与细节 75.试论新闻特写76.调查报告的特点和写作研究77.信息与新闻写作77.试论新闻语言78.略论通讯的特征及表现手法79.新闻报告方式演进分析80.科技新闻与人文关怀81.通讯写作新样式初探82.批评性事件浅议83.试论“倒金字塔”结构在当今新闻写作中重要作用及改进思路84.对短新闻报道方式改革的一点思考85.发挥栏目优势——“短、精、快”写述评新思路初探86.对新闻背景的哲学思考及背景材料运用方式初探87.试论访谈式报道之“观点与材料结合”的独特性88.不同专业报道之背景材料运用原则比较谈89.访谈式专题报道发展前景及隐忧90.评论写作的情理与文采91.谈小言论的特点与写作92.报纸短评初探93.试论新闻评论的历史沿革94.近几年报纸版面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分析95.新闻编辑与受众心理96.试论编辑技巧97.新闻标题制作的原则与艺术98.编辑与作者关系研究99.新形势下新闻编辑素质的嬗变100.网络传播对新闻编辑的影响101.编辑策划研究102.编辑与受众关系研究103.略论广播新闻的优势和弱点104.试论广播新闻的语言105.采编播合——广播新闻改革的趋势106.电视新闻如何扬长避短发挥优势107.电视新闻的深度报道初探108.试谈电视节目主持人和主持人节目109.电视新闻的声画合—与解说词写作 110.广播电视舆论作用初探111.广播电视新闻现状与趋势112.电视对社会文化与心理的影响 113.分析谈话节目的语言特点114.电视隐性采访的是与非115.电视评论节目的特点116.广播电视受众观念变化之我见117.网络传播对传统媒介的影响118.电视该如何加强节目的互动性119.电视谈话节目的人际性问题120.形象性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作用121.电视评论节目的主客观兼容性问题122.广播电视新闻导语写作特点研究123CNN对我们的启迪124.群体压力与采访报道之方法125.从众心理与逆向思维126.媒介公共关系研究127媒介受众调查研究128.新闻媒介形象的传达129.媒介形象的确立与塑造130广播电视业经济现状研究131传媒集团化研究
二.报纸方向
1.报纸新闻的语言要求 2.新闻标题 3.晚报“早”出现象 4.都市类报纸的娱乐化倾向 5.都市类报纸的“价格战” 6.都市新闻的叙事 7.报纸的扩版 8.版面编排 9.新闻策划 10.深度报道 11.经济新闻 12.法制新闻 13.新闻时评 14.报纸广告 15.记者的职业道德 16.媒体的社会责任 17.报纸的新闻舆论监督 18.隐性采访 19.新闻摄影 20.虚假新闻 21.有偿新闻 22.娱乐新闻 23.炒作新闻 24.新闻故事化 25.典型报道 26.漫画新闻 27.厚报与薄报 28.新闻自由 29.独家新闻与独家报道 30.报纸新闻的“同质化”
三.电视方向
1.电视新闻语言 2.说新闻与播新闻 3.电视民生新闻 4.电视方言播报 5.电视娱乐节目的生存之道 6.主持人的风格 7.电视画面 8.同期声 9.摄像10.电视广告 11.隐性采访 12.媒体的社会责任 13.虚假新闻 14.有偿新闻 15.娱乐新闻 16.炒作新闻 17.电视专题片 18.电视媒体竞争 19.“新闻电视剧” 20.电视专业化频道 21.移动电视 22.电视传媒与公共空间 23.电视新闻现场直播 24.电视批评报道 25.电视节目的互动意识 26.电视产业化 27.电视节目的品牌化运作 28.电视人的职业精神 29.电视体育新闻报道 30.新闻频道 31.电视调查栏目 32.湖南卫视的新闻与经营 33.安徽卫视的电视剧与经营
四.网络方向
1.网站分析2.网络新闻特性3.网络新闻的真实性4.网络新闻的标题制作5.网络新闻写作技巧6.网络新闻现状及发展趋势7.网络电视8.网络电台9.网络侵权10.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11.博客、播客12.网络直播13.网14
闻的采写权14.网络广告15.虚假新闻16.有偿新闻17.娱乐新闻18.炒作新闻19.网络伦理20.网络新闻的变革21.网络媒体的可持续性发展22.网络环境的受众分化23.商业网站的网络新闻运作24.网络媒体的新闻核心竞争力25.网络杂志26.网络游戏27.网络传播与我们的生活28.网络新闻专题29.网络传播中的人际关系
.广播方向
1.广播媒体的优劣势2.广播的发展趋向3.广播新闻的采写特点4.广播中的广告5.交通广播的生存空间 6.从“传统广播”到“播客广播”7.广播热线8.广播新闻的互动
六.传播理论
1.1 有利于实现电视民生新闻的传播价值
电视媒体的新闻传播,主要责任是新闻舆论监督与引导。在电视民生新闻的报导中,科学进行新闻选材,带有新闻事实的根本性与特征性;在记者的报导中,对部分热点和关联群众社会利益的新闻事实进行传播,发挥了新闻对群众舆论的指引作用。
1.2 有利于突出民生新闻传播的差异化
电视民生新闻带有一定程度的地域性质,主要反映特定地区民众的生活内容。但随着民生新闻席卷荧幕,同一地域的很多媒体都开放了电视民生新闻,这就使新闻彼此之间产生了难以避免的同质化现象,事实同质化,报导同质化,久而久之会导致媒体资源浪费,降低新闻本身的市场竞争力。在这样的背景下,科学进行新闻选题,能够有效避免民生新闻内容同质化,突出民生新闻的差异化特点,从而使电视民生新闻的传播职能得以充分发挥。
1.3 有利于选择优质的新闻选题
新闻选题是优质还是劣质直接影响新闻整体的品质与水平。电视民生新闻要做到结合实际,关注民生,倘若新闻选题不合适,就会导致虚假新闻产生。想要去除最初电视新闻中的短板,要从新闻内在逻辑和性质出发,选题时走向基层。
2 电视民生新闻选题中出现的问题
2.1 不了解所选新闻标题的真实状况
部分工作者在选新闻题材时,并未认真、适时地与政府有关单位部门进行交流,因而报导标准模糊,报道内容浅显,不具备吸引力。有时,甚至会因为与相关部门信息沟通不顺利,导致新闻报道内容失实,这些问题都导致新闻报道质量不高。
2.2 对选题的跟踪力度不够
对部分不违背法律但违背社会道德的新闻题材,节目组对选题的探索深度还不够,尤其是对一些广大民众比较关注的聚焦性问题,在选题角度和形式上都缺乏深层次探索。长期以往,新闻报道报导的只是部分情况,不进行后续跟踪,导致报导缺乏完整性与连贯性。
3 优化电视民生新闻选题的建议
3.1 实地考察,挖掘民生新闻选题
在中央强调的新闻记者走基层报导中,要求新闻记者和基层民众一同生活。把走基层的号召推行到民生新闻选材上,这也是民生新闻记者得到选题的重要方式,对提升民生新闻选题的价值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在观察社会民生时,记者走的基层路线不能单单停留在表面,而要深入民众生活,了解他们特别关心的问题,同时,还要结合基层民众生活的特点寻找有价值的民生新闻题材,从而呈现媒体民生新闻传播的现场感。在进行民生新闻选题创新时,民生新闻记者的选材视角既要全面又要新颖,不仅要熟悉群众的生活情况,还要想民众之所想,在进行新闻报道时传达最真实的民意。
3.2 以人为本,丰富民生新闻选题
电视民生新闻涉及民生现状,集中反映大众关心的社会话题,所以,在民生新闻报导中,融入人文情怀意识,坚持以人为本,不仅对民生新闻选题创新大有助益,而且能够加强电视民生新闻的人文性。因此,在进行民生新闻选题时,要多关注平凡人的故事,我们的社会大家庭正是由每个平凡人组成的,不是只有轰轰烈烈的人物故事才值得新闻报导,对于民生新闻来说,更关注的是生活中的每一个平凡人,叙述的是发生在人民群众身边的真实故事,这样的民生新闻才更具有感染力,才能让民生新闻的选题更加丰富。
3.3 着眼生活,拓展民生新闻选题
党中央与人民政府一直强调要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走基层群众路线,解决群众最关心的实际生活问题,将有效解决民生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因此,新闻工作者要着眼生活,拓展民生新闻选题,选题时侧重民众的基本生存权力和生活质量,关注民众生活状态。这要求新闻工作人员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善于发觉有价值的新闻内容,让民生新闻的选材触及民生问题的本质,从而真实反映民意,为切实解决人民困难服务。
摘要:民生新闻作为反映民众真实生活状态的新闻类型,要根据自身特性建设合理的发展制度,制定有效的选题策略,进而有效提升民生新闻的收视率。本文以电视民生新闻的选题策略为论述内容,从选题策略对民生新闻传播的意义入手,分析了做好电视民生新闻传播选题的基本方法。
关键词:电视,民生新闻,选题策略
参考文献
[1]邱广宏.二级城市电视民生新闻的选题创新[J].新闻界,2012(3).
[2]李奇夫.电视民生新闻的选题取向[J].新闻爱好者,2011(5).
[3]王丽娜.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趋势[J].青年记者,2012(11).
[4]周运诗.民生新闻“以人为本”传播理念研究[J].当代电视,2014(3).
[5]李凤霞.浅议民生新闻健康发展之策略[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