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会计》教学措施论文

2022-04-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为了提高建筑企业职工的职业素养,在分析高职院校面向企业职工培训现状的基础上,对学分制课程体系的构建、学分制课程体系建立、学分制课程体系应用展望等方面做了初步探索;提出把公共平台课程(组)、专业群平台课程(组)、专业课程(组)等三个模块化课组作为必修课学习,把任意选修专业方向(或专门化)课程(组)和任意选修个性化素质课程(组)作为选修课。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基础会计》教学措施论文 (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基础会计》教学措施论文 篇1:

有关《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摘 要】《基础会计》是经济类专业以及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程,会计课程作为一门学科,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和实践性。《基础会计》是一门极其重要的基础课,旨在让学生进行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加强实践能力。本文分析了当今《基础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措施,希望能帮到师生的教与学。

【关键词】基础会计 教学观念 教学改革 实践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传统的《基础会计》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兼顾理论与实践并重、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育目标。为了加快教育模式与方法的创新,应当对《基础会计》这门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使其适应现代化的发展,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有用人才。

一、《基础会计》教学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基础会计》这门学科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基本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锻炼其实际操作能力,以为其今后其他学科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正是由于这门学科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实践性,对学生而言,要完全掌握好是有些困难的。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这门课程的顺利进行。比如我们经常见到:

(一)教材内容陈旧

有些院校在《基础会计》教学时,采用的教材大部分都是依据大学里相同或相似专业编写而来,因此这些教材在知识体系、理论框架上会有很大的相似性。各个院校的发展目标与教育目标是有区别的,同质化的教材给众多院校进行特色化的教育带来难题。此外,当今时代的信息技术发展迅速,传统的《基础会计》教材内容大大落后于信息时代的要求,教材内容更新速度缓慢,给学生学习会计理论与实践带来很大的不利。

(二)教学方法单一

在《基础会计》教学时,传统的教学模式一般都是采用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教学方法过于单一,缺乏创新理念。许多现代化的教学方法也具有同样的缺陷。目前许多院校进行《基础会计》教学时,采用的手段太少,没有很好的结合案例或者运用多媒体形式进行教学,只是单方面地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理论与实践不相结合

原来的《基础会计》教学往往会把教材上的理论知识作为教学的重点,忽略了理论之外的实践性。由于《基础会计》本身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技术性,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越来越适应不了当今社会的教学要求。许多用工企业在人员招聘时,都优先考虑动手能力强和有实践经验的人,故学校在进行《基础会计》教学时要理论与实践并重。

二、《基础会计》教学改革的具体实践

对《基础会计》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就是要求教学理念的改变和有创新意识。从目前许多院校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最后取得的成效看,对《基础会计》进行教学改革是势在必行。为了提高学生对《基础会计》这门课程的理论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同时完善《基础会计》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革与实践:

(一)针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

对《基础会计》的传统教学方法进行理论创新,丰富其教学方法。在进行《基础会计》教学时,教师应当要充分考虑到《基础会计》这门课程的特点,通过搜集更多的教学资料,以及借鉴现代化的教学手法,使得《基础会计》教学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现代化的教育目标强调的是要以学科的实用性为主,应当要全面地采用具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生在《基础会计》这门课程教、学中的能动性。

1. 采用双五的新式教学方法

双五教学法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五个为主”和“五个注重”的教学方法。在《基础会计》教学过程当中要确立好学生的主体地位;教材教学要以自学为主,教师对《基础会计》的教材内容做讲解时要少而精,对内容进行突出重点和难点,而不能依葫芦画瓢,照本宣科;在进行课程教学时,为了防止《基础会计》课堂中会出现“一言堂”的现象,应当以讨论为主,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在给学生布置的作业中,应当坚持以案例教学为主,重点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将学生的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在对学生进行成绩考核时,应当要以其能力为主,采用多种方式对学生已经掌握的《基础会计》知识和实际运用能力进行考核评价。

通过对《基础会计》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不仅能提高会计课程的课堂教学质量,使学生学到更多会计知识,还能够加强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以此更好地适应社会和企业的需要。

2.采用案例教学方法

与《基础会计》课堂上的抽象理论知识教学相比较,案例教学具有更加生动形象和易理解的特点。案例教学能够便于学生改变传统的思维方法和习惯,打破传统的学习观念,加强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在《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中,应当要对案例教学法进行大力推广和采用。例如在讲“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这节内容时,就可以采用案例法进行教学。教师首先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动手去查找和搜集相关资料,然后进行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在完成作业的基础上,对会计的相关知识更加清晰明了。

3.加强《基础会计》的实践性教学

教师在进行《基础会计》教学时,应当要注重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对不同层次和形式的会计教学内容进行实践性教学,在注重理论性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比如,可以为学生申请实习资格,要求学生下到企业中去,进行相关专业工作的实际考察与学习;去实训室多做模拟手工账和模拟电脑账。通过实际操作和模拟实际操作,增强学生对会计知识与会计工作的感性认识。

4.引入网络资源和信息技术

网络与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传统的《基础会计》教学模式。教学改革要求应当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因此,完全可以将网络资源和信息技术引入到《基础会计》的教学过程之中。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不仅丰富了教学形式,促进教学方法实现多样化,还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基础会计》教学的教学质量。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将会计基础知识以直观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将难以理解的理论重点形象化和简单化,易于学生接受。此外,通过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可以将教学情景进行模拟。通过情景模拟,让学生来扮演经办、出纳、会计、主管等不同的角色,完成不同岗位的任务,以此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与完善,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二)针对教学理念和教学体系进行改革

1.在《基础会计》教学中,应当树立起新的教育理念,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在对学生进行能力的培养时,教师要转变那种急功近利的培养理念,以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为教学目标,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此外,教师还应注意自身理论知识的更新,加强自己在信息化时代的新的课程知识的理解和学习。

2.建立健全良好的会计教育教学体系,加强评价机制的完善与成熟,不仅能够有效促进《基础会计》教学的改革进程,还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教师要采用新的教学理念来指导学生学习会计知识,还要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成绩进行评价,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总结

在对学生进行《基础会计》的教学过程中,要对其教学方法和教学机制进行全方面的改革与实践,从书本知识转向实务学习,从理论转向实践,加强《基础会计》的实践性教学,促使学生真正掌握好《基础会计》知识。不仅要结合会计教学改革目标,还要充分考虑学生学习的方方面面,在加强其综合能力培训的过程中,努力促进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1]彭学明.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探讨[J]. 网络财富,2008(09).

[2]任秀云.基础会计教学的集体备课与教研[J]. 商场现代化,2008(06).

[3]袁良荣.独立学院《基础会计》课程实践性教学改革探索[J]. 财会通讯,2011(10).

[4]王辉,王国平.浅谈基础会计教学改革[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03).

[5]梁蕾,刘国华.关于基础会计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J]. 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 2009(03).

[6]秦国华,杨西平,李爱琴,张黎,刘强,任富强.基础会计学课程建设及教学改革的探索[J]. 高等农业教育, 2008(05).

作者:徐宏洋

《基础会计》教学措施论文 篇2:

高职院校面向建筑企业职工培训的学分制课程体系构建

摘要:为了提高建筑企业职工的职业素养,在分析高职院校面向企业职工培训现状的基础上,对学分制课程体系的构建、学分制课程体系建立、学分制课程体系应用展望等方面做了初步探索;提出把公共平台课程(组)、专业群平台课程(组)、专业课程(组)等三个模块化课组作为必修课学习,把任意选修专业方向(或专门化)课程(组)和任意选修个性化素质课程(组)作为选修课。

关键词:高职院校;企业职工培训;学分制;课程体系

在高职教育培训体系中,办好行业职工的继续教育培训,成为高职院校响应党的号召,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从而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一提到“建筑业”,我们就会联想到“农民工”。这个概念源于20世纪80年代,是“乡下人进城打工”的代名词,给人的印象是没文化、低收入的劳动力,冒着生命危险建设城市、居无定所等。随着城市发展,中国的建筑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知识储备和技术创新已成为建筑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而建筑企业的职工培训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着企业的兴衰存亡。

本文结合内蒙古自治区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中高职院校面向施工企业职工培训的体制机制研究的相关调研材料,在分析高职院校面向企业职工培训现状基础上,对学分制课程体系的构建、学分制课程体系建立、学分制课程体系应用展望等方面做了初步探索。

一、高职院校面向建筑企业职工培训的现状

通过对本市近5年的建筑企业职工培训调研,发现培训现状有以下发展趋势:(1)培训时间由每年冬期停工集中培训季向全年分阶段培训转化;(2)培训内容由单一的“建筑行业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岗位证书十一大员培训”向“建筑技能工种证”、“建筑三类人员继续教育”、“企业专项工程主题研讨”拓展;(3)培训理念由理论教学向实践教学转化;(4)培训形式由单一的面授向网络信息化转化;(5)培训意识由企业强制员工培训向员工主动争取培训机会转化;(6)培训规模由分散培训到系统培训。

总结以往培训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课程内容时效性较弱、课程体系设置不够合理、企业特色不够鲜明等质量缺陷。为了改善高职院校在本市企业职工培训中的这些质量缺陷,以建筑行业为例,通过分析提出改进措施:第一要明确建筑行业的职工培训目标;第二要将相关培训课程与行业发展动态相统一;第三要将优秀企业文化与职工思想意识相融合[1]。

二、学分制课程改革体系的构建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是鄂尔多斯职业学院开办时间较长的高职专业,它是我院建筑工程系成立以来,最早申报的专业,为鄂尔多斯城市的发展与延伸,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随着社会和经济建设的实际需要,信息技术的不断渗透,内涵也在逐步调整和充实。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已在2017年成功转入学分制考核体系,专业课程也根据培养目标将教学课程分解为若干模块,以实现不同的分目标。早在20世纪70年代,国际劳工组织就提出了以现场教学为主,技能培训为核心的模块化教学法,这种方法经过半个世纪的继承与拓展,伴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研究的深入,已被多种专业和课程所采用。

通過对本市的建筑行政主管部门、建筑企业近5年的职工培训调研,寻找彼此的利益共同点,将高职院校面向建筑企业职工培训的课程体系定位到学分制课程体系,依据建筑行业的职工培训目标,将建筑行业动态和职工意识形态有机结合,企业课程体系分解为五大模块即公共平台课程(组)、专业群平台课程(组)、专业课程(组)、任意选修专业方向(或专门化)课程(组)、任意选修个性化素质课程(组)。

结合现在的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和课程体系的发展,针对建筑企业职工培训,建议采用职工学分制课程改革体系。

三、建筑企业职工培训学分制课程体系的建立

针对鄂尔多斯地区经济的发展,我院师生愿意为建筑企业开设或开发学分制与模块化课程体系。一方面帮助企业提升职工职业素养,另一方面帮助企业提高经济效益,从而为鄂尔多斯的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职工可以从入职时起,每年根据建筑行业的发展和企业的升级,把公共平台课程(组)、专业群平台课程(组)、专业课程(组)等三个模块化课组作为必修课学习;把任意选修专业方向(或专门化)课程(组)和任意选修个性化素质课程(组)作为选修课学习,企业根据自身规模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细化奖惩措施。给定职工每年学习总学分,设定合格标准。

(一)公共平台课程(组)

公共平台课程即素质教育课程,它是职工必备的基本素质,是在遵循人的自身发展、客观规律和人与社会需求之间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展开的教育活动。课程体系设置中注重各工种的职业道德培养[2]。以往的人才培养方案,强调专业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没有将建筑工种岗位的职业道德教育列入重点教育学科。导致职工的流动性较大,法律意识淡薄,责任担当不够。要知道任何一个建筑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时间的保证和技术的衔接。在实际工作中遇到职业冲突时,做出顾大局选择的职业道德亟待加强。为了培养具有鲜明企业特色、遵守职业道德和行业规范的合格职工,开设此课程组,课程组成包括《企业文化》、《职业道德标准》、《企业制度学习》、《企业公文写作》、《企业报账流程》、《企业宣传制作》等,各课程可以设为1—2学分。

(二)专业群平台课程(组)

该课程组是为建筑施工企业的不同岗位必备的基本职业素养开设的课程,供职工交流与合作。课程组成包括《建设法规》、《建筑审图》、《建筑材料采购》等,各课程可以设为1—2学分。

(三)专业课程(组)

该课程按照建筑行业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的要求来设置,体现建筑工程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群共性需要。基于企业职工有本专业中专及以上学历或从事本工作1年以上,熟悉建筑行业的工作流程,因此,该课程组采用现代学徒制的教育模式,以现场实践教学为主,辅以理论总结提升,深化校企合作内容,使课程体系设置更完善、更合理。课程组成包括四个课组:课组一建筑施工企业三类人员(《建筑施工企业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课组二建筑行业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岗位证书(《施工员》、《材料员》、《质量员》、《标准员》、《机械员》、《资料员》、《安全员》、《测量员》、《试验员》、《劳务员》、《监理员》);课组三建筑技能工种证(《建筑电工》、《建筑焊工》、《架子工》、《塔吊司机》、《塔吊装拆工》、《施工升降机司机》、《施工升降机装拆工》、《物料提升机司机》);课组四企业专项工程主题研讨(《企业在建项目研讨》、《质量事故分析与处理》)等,各课程可以设为3—4学分。

(四)任意选修专业方向(或专门化)课程(组)

该课程组包括:若干非本专业群的专业交叉课程组、若干跨专业类的专业复合课程组、非专业要求的职业资格证书课组、若干企业订单培养课程组和专业创新实务课程组,用以增强课程内容的时效性。课程组成包括五个课组:课组一(《道路勘测施工》、《园林绿化》、《建筑雕塑》);课组二若干跨专业类的专业复合课程组若干非本专业群的专业交叉课程组(《施工企业会计》、《建筑机械检测与维修》);课组三非专业要求的职业资格证书课组(《建筑行业执业资格证培训》);课组四若干企业订單培养课程组(《投标策划培训》、《BIM软件应用与管理》、《客户关系维护与拓展》);课组五专业创新实务课程组(《奖项申报》、《课题研发》)等,各课程可以设为1—2学分。

(五)任意选修个性化素质课程(组)

根据建筑企业职工的需要,我院可为企业开设若干组以满足职工个性化和综合素质提升需要的任意选修课程,职工可以跨组自主选修。丰富职工学习内容,强健体魄,陶冶情操,完善职工培训课程体系。课程组成包括八个课组:课组一身体素质类课(《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武术》、《健身操》);课组二创新创业类课(《创新工程实践》、《设计创意生活》、《创客来了》、《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方法》);课组三人文修养类课(《中国传统文化》、《现代社交与礼仪》);课组四艺术欣赏类课(《视觉与艺术》、《时装文化与流行鉴赏》、《影视广告赏析》);课组五生命健康类课(《艾滋病、性病与健康》、《关爱生命——急救与自救》、《食品安全》、《健康导航与科学用药》);课组六个人能力类课(《演讲与口才》、《图说人际关系心理》、《形象设计》、《建筑摄影》);课组七职业发展类课(《职场沟通》、《职业素质养成》);课组八社会科学类课(《职工劳动就业法律问题》、《保险与生活》)等,各课程可以设为1—2学分。

四、结语

学分制教学是新时期下创新型教学体系。在社会信息化环境下,建筑工程专业主动适应社会发展,与市场需求无缝对接[3],真正体现出高职院校适应新时期、新时代、新形势下的改革目标。结合地区人才需求,遵循教育规律,深化教学改革,坚持在改革中发展,在发展中完善,突出课程体系的实践性、实用性、针对性和先进性,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职工培训体系,从而全面提高建筑行业产品质量,增强建筑企业职工的岗位适应性和市场竞争力,实现人才培养的可持续性。希望本文能够为建筑企业职工培训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付雪洁.高职院校面向行业继续教育的实践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

[2]刘琴.对接工作岗位背景下中职会计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探索——以中小企业为例[J].好家长,2017,(30):23.

[3]全胜跃.在企业信息化背景下经济信息管理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改革思考[J].劳动保障世界,2017,(32):75.

作者:杨红楼 梁兴文 崔俊强

《基础会计》教学措施论文 篇3:

《基础会计》教学探讨

《基础会计》是我国会计专业以及相关的经济类专业教学体系中的基础性课程所在。只有掌握好《基础会计》的知识内容,才能够拥有深入探究会计专业、经济专业的能力。所以提高《基础会计》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是会计以及相关经济类学科教学的重点所在。但是通过教学实践可知,当前各个专业的《基础会计》教学活动形式并不容乐观,学科教学中创新性不高,学生的学习应用能力不强等等都是重要的制约因素,因此实现对《基础会计》教学的探讨成为当务之急。

《基础会计》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专业学科的后续学习效果。具体来说《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涵概了会计的基础性概念、会计要素、账户以及会计凭证、计算机辅助会计系统等内容,这些都能够拓展展开深入研究,如计算机辅助会计系统而言,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当前会计电算化发展实现了创新发展,其数据处理的速度和效率都得到了提升,而企业中的会计从业人员必须能够基于基础会计中所展开的会计电算化基础知识展开开拓创新。因此说《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是会计专业以及相关经济专业实现创新发展的基础,必须能够正视《基础会计》教学的现状,提出优化措施。

一、《基础会计》教学的现状

(一)《基础会计》教学的现状

《基础会计》是会计专业以及相关经济专业中的必学科目,其主要是安排在大一阶段展开,在教学安排中,主要是采用学分制的组织模式。在教学考核评价中,教师会要求学生完成对账户的制作,对会计要素、原始凭证等的完整性的整理。总的来说,是一门理论性较强,实践操作偏少的学科。

(二)《基础会计》教学存在的短板

事实上,《基础会计》是一门要求学生具有实践应用能力的学科,如学生能够展开账户的手工制作、展开对计算机下的会计软件的应用,并且能够初步完成对某一个行业企业的经济发展财务会计情况的分析。但是事实上,当前《基础会计》教学中,教师忽视了对于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多地强调学生记诵会计要素内容,展开企业主要经济活动的核算流程的把握,而未能够让学生从真正的企业经济活动的会计核算工作入手。因此整体上学生在完成《基础会计》之后,其进入到企业工作中的实际能力不高。更因为在课堂中不重视对《基础会计》实践应用能力的教学引导,使得整个课堂教学氛围低迷,教学的模式僵化,学生的创新探究能力发展不足。总之当前《基础会计》教学活动呈现出教学质量的低谷期。

二、《基础会计》教学的改革创新

(一)合理安排《基础会计》课堂教学内容

第一是由于在我国的中等职业院校之后,学生的自主学习占据着整个教育活动的较大的比重,而有展开《基础会计》的教学活动中,整个学科的课时安排是有限的,教师必须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展开会计基础知识体系的教育引导,这就要求教师能够提取其中探究性较强的知识内容展开重点的教学引导,其余的类似于会计要素等理论性较强的内容,则要求学生发挥自己的主体性作用,展开自主学习。因此教师必须具有专业的知识水平,通过参照丰富的教学经验,根据学生的学习习惯以及学习基础,展开《基础会计》的内容删减优化教学。第二是要求能够实现《基础会计》专业教学内容的实践应用化发展,即不仅仅是对于教材中的各种会计数据的处理,更要求能够导入一个具体的企业经济数据情况,由学生来展开对该企业的会计基础情况的总结应用。

(二)创新使用《基础会计》课堂教学模式

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根本目标在于能够激发起学生学习《基础会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能够展开对会计信息的深度探究实践应用。第一是要求能够导入计算机技术完成对学生的会计电算化计算的教学实践引导;第二是要求能够采用案例演示、校企合作等方式,讓学生能重视会计基础知识,运用会计基础知识并且能够完成会计基础知识的开拓创新。

三、结语

综上所述,《基础会计》教学中能够赋予学生会计相关知识,使其掌握会计专业的规范化以及会计应用的广泛性,还可以培育学生形成会计信息与时俱进发展的意识,从而确保从业人员能够随着企业发展需求、社会发展要求展开对会计信息的优化处置。在掌握《基础会计》所带来的积极作用的同时,还需要注意到当前在《基础会计》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着教学短板。如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学生对于《基础会计》学科知识的探究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最终对症下药展开创新教学活动。即实现《基础会计》教学的合理设计,在课时安排上,尽可能的能够发挥教师引导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确保学生对会计基础信息形成自己的观念体系,从而能够展开对其对优化使用;同时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创新,确保提高教学的活力,让学生能够真正投入到教学活动中。(作者单位:昆明电机技工学校)

作者:张黎蓉

上一篇:无线电建设工作计划下一篇:关于科技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