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论述摘编心得体会

2023-03-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时间的流逝过程中,我们不断接触各种事物,这些事物会带给我们一定的启发,对于这些心得体会,我们应当记录下来。如何让自己的心得体会更具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扶贫论述摘编心得体会》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第1篇:扶贫论述摘编心得体会

党校教师学习《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心得体会(扶贫论述摘编辅导培训稿)

学习《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心得体会

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最艰巨的任务。《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生动记录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深刻总结了我国脱贫攻坚积累的宝贵经验,系统展现了习近平同志关于扶贫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认真学习这些重要论述后,我们对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促进人类减贫事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一、充分认识脱贫攻坚的重大意义

2020年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在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发展上将是首次整体消除绝对贫困现象,这是一项对中华民族、对整个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伟业。打赢这场硬仗,我通过学习《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后认为,首先必须统一思想,提高我们对脱贫攻坚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做好脱贫攻坚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真真正正把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当作是我们每一个共产党人的重要使命。现在我们真正要帮助的,还是低收入群众。到我们党成立一百年时,如果还没有解决贫困人口脱贫问题,那就不能体现我们党的宗旨,习总书记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如果贫困地区长期贫困,面貌长期得不到改变,群众生活长期得不到明显提高,那就没有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那也不是社会主义。我们到双田开展扶贫工作后,我们一定带着深厚感情和温度去做好扶贫开发工作,把扶贫工作抓紧抓紧再抓紧、做实做实再做实,确保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

二、坚持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扎实做好脱贫攻坚各项工作

在《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中,总书记深刻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扶贫开发“六个坚持”的宝贵经验,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摘编》第二至七部分收入了总书记的相关论述。

让我们感觉到越是进行脱贫攻坚战,越是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发挥社会主义制度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坚持精准方略,提高脱贫实效,须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等“六个精准”,不搞大水漫灌,不搞手榴弹炸跳蚤,因村因户因人施策,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扶贫扶到点上扶到根上。

同时,我们要依靠人民群众,充分调动贫困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坚持扶贫和扶志、扶智相结合,正确处理外部帮扶和贫困群众自身努力关系,培育贫困群众依靠自力更生实现脱贫致富意识,培养贫困群众发展生产和务工经商技能,组织、引导、支持贫困群众用自己辛勤劳动实现脱贫致富,用人民群众的内生动力支撑脱贫攻坚。

幸福不会从天降,好日子是干出来的。一个健康向上的民族,就应该鼓励劳动、鼓励就业、鼓励靠自己的努力养活家庭,服务社会,贡献国家。激励和引导他们靠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引导他们树立“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观念,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能把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变成了养懒人的政策。治贫先治愚,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三、携手消除贫困,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消除贫困,大家一起发展才是真发展,可持续发展才是好发展,党的十九大把精准脱贫明确为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吹响了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现在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只剩下不到三年时间,时间紧、任务重,必须真抓实干、埋头苦干。我们要通过深入学习《摘编》,深刻领会习近平同志关于扶贫的重要论述和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奋力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

第2篇:学习《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心得

在研读《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过程中,结合中央专项巡视安徽反馈意见整改工作和“严纪律、强监督、转作风”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专项行动,我有了更深层次的感触和提升。下面结合工作实际,谈几点个人粗浅的认识。

一、精准扶贫是脱贫攻坚工作的重中之重。

《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第三章“坚持精准方略,提高脱贫实效”中指出,开对了“药方子”,才能拔掉“穷根子”,要按照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具体情况,实施“五个一批”工程;坚持“六个精准”,不搞大水漫灌,不搞手榴弹炸跳蚤,因村因户因人施策,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扶贫扶到点上扶到根上。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人民的庄严承诺。精准脱贫被十九大列为三大攻坚战之一。毛泽东同志曾说过:“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脱贫攻坚首先就要做好精准扶贫工作。精准扶贫思想实际就是我们党近年提出的要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和提高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的具体体现。作为纪检监察干部,一定要坚持学习脱贫攻坚工作新政策新要求,不断更新我们开展监督和帮扶工作的观念和认识,努力克服经验主义和马虎主义问题。去年在迎仙镇开展脱贫攻坚专项巡察工作中,我们就发现了许多扶贫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其中有一个典型问题,就是贫困村认定不精准的问题。就像总书记说的,识贫要精准,否则扶的对象不对,从头就错了,第一颗扣子就扣错了。这就给以后的工作带来很大的被动和反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的效能。中央专项巡视安徽反馈意见指出的临泉县城区“破四旧立四新”大型广告牌存在形式主义问题,就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扶贫工作中的具体体现,说明我县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政治站位不高、宗旨意识不强、工作作风不实、工作方式方法单一等问题。社会宣传工作也存在过多过滥过度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不切实际盲目追求高大上,只求形式不讲效果,本质上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弱化,政绩观存在偏差,社会宣传思想观念滞后,对过度宣传的危害性认识不清。

二、精准监督是脱贫攻坚工作的纪律保障。

扶贫需要精准,监督也需要精准,尤其是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更需要精准监督,精准问责。总书记曾说过“共产党就是为人民谋幸福的,人民群众什么方面感觉不幸福、不快乐、不满意,我们就在哪方面下功夫。”扶贫工作做得怎么样,是否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群众满不满意”应该是非常重要的评判标准,这也为我们开展的精准监督工作指明了方向。问责,对党员干部来说就是一把“戒尺”,是让他们能够明白自己的职责在哪里,自己的责任在哪里,自己的身份在哪里,自己的使命在哪里,对于干部来说既有惩处的意思,也有警示的作用。然而,由于对党内法规学习不透彻、领会不深刻,追责方向跑偏、问责用力过度的现象也时有发生。有的搞起“凑数”式问责,把问责泛化、扩大化;有的“看人下菜碟”,上宽下严,追下不追上,问小不问大;还有的不分青红皂白、不论具体是非、眉毛胡子一把抓……如此问责,再严厉也无益于问题的解决,只会让被问责干部内心有结,更让其他党员干部感到不公,削弱了党纪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无益于作风建设,也不利于基层治理。例如,全椒县“副局长晚间洗澡未接巡视组电话被处分”的舆情事件,对于纪检监察机关教训是深刻的。

三、常管长严是脱贫攻坚工作的长效机制。

通过监督执纪不断纠正脱贫攻坚工作中一些问题,定期总结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再通过机制和制度建设持续巩固扶贫工作成果,使扶贫工作逐步走上健康持久的道路。定期或不定期开展的巡视巡察就是一种很好且有效的监督形式,能够发现一些自身不能发现的问题,能够解决一些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巡视巡察整改就是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举一反三,标本兼治,做好后半篇文章,需要全面整改、彻底整改,严格对账销号,致力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由短及长。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整改工作要运用“直击点、追到面”的监督模式,通过点上的问题整改,追到面上的制度缺陷,树立标本兼治、长期坚持的理念,以问题整改促工作规范,通过建章立制将巡视整改的措施制度化、长效化,从体制机制上堵塞问题发生的漏洞;要发扬钉钉子精神,针对存在的问题,扭住不放、一抓到底、久久为功,防止反弹回潮,持续跟踪深化。要将巡视整改与“严纪律、强监督、转作风”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专项行动结合起来,与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结合起来,以巡视整改为契机,用巡视整改推进脱贫攻坚,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切实保障脱贫攻坚工作在常管长严的轨道上持续健康发展。

第3篇:学《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心得

今年,正是我县脱贫摘帽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的及时发行,补充了我们全县人民精神之“钙”,提升了我们如期脱贫奔小康的信心。我县扶贫事业正如火如荼推进,广大扶贫干部在基层一线大展身手,迈开步子、甩开膀子,为扶贫事业挥洒着汗水。虽然在帮扶过程中可能会受委屈,如不能很好地照顾家庭,不能尽好为人父母或子女的家庭职责,也可能会遇到很多挑战或困难,但是在决胜脱贫摘帽的大局面前,大家始终坚定政治立场,为扶贫事业贡献出自己的全部能量。所以,在学习品读完《摘编》之后,结合生活及工作实际,我有了以下三点深刻体会:

一、坚定信心,勇于担当。

习总书记说过,要把脱贫的职责扛肩上,脱贫的任务抓手中。作为脱贫攻坚这一伟大事业的见证者、参与人,我们应该感到自豪。要赶走一切“拦路虎”,始终牢记住自己的使命,坚定信心,不怕困难,勇于担当。第一书记胡学发的先进事迹曾深深地感动着我们,他是我们每一位扶贫干部都应该学习的榜样。我们要有他那种强烈的责任感和敬业奉献精神,在担当实干中实现人生价值。

二、心无旁骛,聚精会神。

我县将每周六确定为扶贫工作日,全县扶贫干部都会对结对帮扶贫困户进行走访慰问,找出实际困难,解决燃眉之急。在走访帮扶过程中,同志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一心一意想把帮扶工作给做好,但我们年轻干部由于帮扶经验不是很充足,想好办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从而走访日达到的预期效果不够明显。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在我们的日常工作当中,特别是在脱贫攻坚工作,要始终做到“想办法、出实招、见真效”,静下心来,聚精会神的专注于工作,工作才会见真效。

三、**,沉下身子。

前阵子在《乐安发布》上看到了一篇快讯,大致内容是招携镇东炉村“连心”小分队队员刘平平在县人民医院无微不至地照顾所帮扶贫困户徐毛生,被医生护士认为是徐毛生的孙子。我认为他的事迹,正是我们千千万万帮扶干部的缩影,既然做了扶贫工作,就应该沉下自己的身子,扎根

于基层,扎根于群众。始终以贫困百姓能顺利脱贫为己任。

在脱贫攻坚中绽放党员光芒

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最艰巨的任务。习近平主席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渐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党员干部应牢记时代赋予的责任,勇于担当,在脱贫攻坚攻城拔寨之时,尽己所能,发挥所长,实实在在为群众谋福祉,谋幸福。

党员干部应勇担当,做表率。由于地域发展不均衡,城乡差距拉大等方面因素,年轻一代不断涌入城区,农村留下的都是年纪偏大的群体。这部分农村“留守群体”受教育程度较低,思想较为陈旧,往往难以接受一些先进理念和部分政策。这时,党员扶贫干部就应积极行动起来,勇于担当,争做国家政策的宣讲者、践行者,以实际行动告诉贫困群众国家扶贫政策有效性、科学性、可行性,积极引导群众依靠政策转变观念,早日实现脱贫致富。

党员干部应扬所长,当先锋。在脱贫攻坚中,每名党员扶贫干部应充分发扬自己专长,当先锋,做示范,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有的是养殖能人,可以以“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方式,壮大自己养殖规模,在实现经济效益增大的同时,带动贫困户就业;有的是种植大户,在完成自己种植任务的同时,将自己的种植经验和销售渠道资源分享给贫困群众;有些是乡村医生,可以通过健康扶贫的方式,关注因病致贫的贫困户身体健康情况,为脱贫攻坚贡献自己的力量。每个党员所处的行业不同,自己所长不同,但只要全心全意为贫困群众做实事,都可以在脱贫攻坚中贡献力量。

党员干部应转作风,筑基石。在做好扶贫工作过程中,党员干部应不急躁,不蛮干、不消极、不拖延,形成真抓实干、脚踏实地的良好作风。每名党员都代表着党的形象,能不能向广大群众传递正能量,很大关键在于党员作风好不好、能不能树立公道正派的形象。党员干部要在信念上有坚守、行动上有落实,切实做到为民服务、务实清廉,筑牢干群关系的基石

三尺讲台上助力脱贫攻坚

近期,我阅读了《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这本书后,深受启发,也备受鼓舞。在书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党和国家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决心,也深深感动于习总书记对全国人民尤其是广大贫困群众的关心和牵挂。作为一名党员教师,要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的扶贫工作新思想、新观点,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为祖国下一代健康成长作出自己的贡献。

要学习一种情怀——一心为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党领导广大农民‘脱贫困、奔小康’,就是要让广大农民过上好日子”、“我最牵挂的还是困难群众,他们吃得怎么样、住得怎么样”……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突出位置,多次在重大会议和活动中作出脱贫攻坚的指示,一句句庄严的承诺,一声声平实感人的牵挂,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务实行为、亲民作为,生动诠释了“一切为了人民”的情怀,为我们全党同志树立了良好的学习榜样。作为青年党员,我们要学习习总书记这种“一心为民”的情怀,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将个人的前途命运同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振兴紧密联系起来,在三尺讲台上发光发热。

要牢记一份责任——脱贫攻坚。习总书记强调,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之策。人民教师作为教育扶贫的重要执行者,积极行动起来,打赢扶贫攻坚战,乃义不容辞之己任。教育扶贫工作启动以来,我通过家访、结对帮扶、慰问等形式,在贫困学生“扶志、扶智、扶生活”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贫困学子偏远的家庭、艰难的生活、复杂的情况,在深深感受到脱贫攻坚任务艰巨的同时,也让我深刻体会到了贫困家庭对孩子和美好未来的无限期望,自己能做、要做的太多太多。今年是乐安县决胜脱贫摘帽关键之年,我将继续牢记自己的职责,扎实做好教育扶贫各项分内工作,不让任何一个贫困学子在小康路上掉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助力脱贫攻坚。

要提高一种本领——教书育人。古人有“家贫子读书”的传统。把贫困地区孩子培养出来,这才是根本的扶贫之策。习总书记强调,教师重要,就在于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基层教师承担着让贫困地区的孩子掌握知识、改变命运、造福家庭的重大使命,一个好老师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我们要在提高自身本领上下功夫。作为一名党员教师,要坚定理想信念,时刻牢记初心和使命,下定埋头苦干的信念和决心,在平凡的岗位上努力奉献;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强化专业技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要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以身立教,为人师表;要常怀仁爱之心,呵护学生、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满怀欣喜地期待学生健康成长。

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

——学习《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心得体会

4月16日,习近平在重庆主持召开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时强调,脱贫攻坚战进入决胜的关键阶段,各地区各部门务必高度重视,统一思想,抓好落实,一鼓作气,顽强作战,越战越勇,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扎实做好今明两年脱贫攻坚工作。

其实,早在2012年12月,习近平在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便指出,按照扶贫十年规划,深入推进扶贫开发,帮助困难群众特别是革命老区、贫困山区困难群众早日脱贫致富,到2020年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是中央确定的目标。

《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多次针对如何确保“两不愁三保障”,如何完善扶贫开发长效机制,增强内生动力,促使扶贫开发工作目标的顺利实现,提出了具有实际操作性的办法。比如,要把脱贫攻坚重点放在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上,着重加强农田水利、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和技术培训、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建设,特别是要解决好入村入户等“最后一公里”问题。又比如,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必须下大气力抓好。贫穷并不可怕,怕的是智力不足、头脑空空,怕的是知识匮乏、精神委顿。脱贫致富不仅要注意“富口袋”,更要注意“富脑袋”。

党的政策对老百姓好,才是真正的好。多年来,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是涉及老百姓的切身利益,表明中央就是始终把关注的重点放在农村农民和农业问题上,放在老百姓的身上。假如连老百姓的“温饱”问题都没有解决,又谈何摆脱贫困,谈何一同奔小康?汉代桓宽在《盐铁论》中提到:“赋省而民富足,温食饱衣,藏陈出新”。放到如今社会来理解,就是国家要出台优惠政策,为困难百姓解忧,动员和促使老百姓勤劳致富,确保“丰衣足食”。“温饱”问题是解决贫困问题的第一步,也是体现共产党好和社会主义制度好的最基本问题。这个问

题解决的好不好,老百姓直接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举网以纲,千目皆张。”现实生活中,导致贫困的原因五花八门,而解决“两不愁”问题并不难,但是我们不能把贫困简单地理解为缺吃少穿的“温饱”问题,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的“三保障”才是脱贫攻坚的重点。如果仅仅局限于一时的表面上脱贫,却忽略了“因学”“因病”问题,很容易使脱贫户再次返贫。高昂的教育支出和繁重的医疗负担,才是真正压在贫困群众心坎上的石头,解决好这两个问题,才是解决贫困的“症结”所在。所以,解决“两不愁三保障”问题,主要的目的在于要想方设法帮助贫困群众脱离困苦的环境,寻找脱贫的途径,给他们提供更多能力和机会,尤其是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身体素质和教育水平,变“输血”为“造血”,帮助他们创造条件,改变思维,主动寻找有效而持久的致富路子。

国家在脱贫攻坚中倾注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尤其是“两不愁三保障”的各种惠民项目和资金越来越多。如何精准把握,具体落实,真正将“两不愁三保障”相关政策兑现到位,确保相关项目资金安全、规范、高效运行,切切实实的将每一分钱用到贫困户身上,才是重中之重。如,在“两不愁三保障”相关项目实施、资金发放过程中还容易发生不平衡情况、不廉洁情况,有的把项目资金发放作为“人情”优亲厚友,作为“筹码”搞利益输送,有的擅自扩大资金使用范围,重点不突出、损失浪费,有的热衷于搞形象工程、不切实际,劳民伤财,有的甚至还有挪用、私分、侵占项目资金现象。上述问题的存在,主要是相关职能部门监管机制不健全、不完善、制度之间关联性不强,一味地重审批、轻监管。“纸上谈兵不如下马服务”,在“两不愁三保障”工作上,职能部门责任重大,要有担当和负责的态度,来不得半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保障“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实现,就要聚焦突出问题,拿出过硬举措,就要干部群众齐动员、真用心、勤奋斗,就要端正态度、转变作风、改进方法,就要加强督导检查,严肃追责问责,把惠民政策和“两不愁三保障”项目资金不折不扣的落实好、落实到老百姓身上。“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两不愁三保障”这个问题解决了,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和社会文明。

为民造福是最大的幸福

——学习《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心得体会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是唐朝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里的名句。这首诗是诗人由当时自身遭遇联想到天下百姓的苦难,感慨万千,推己及人而作的诗。这种忧国忧民、推己及人的仁者襟怀,令人景仰。

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党和国家扶贫政策的落实,我国的贫困人口不断减少,人民群众的住房条件不断改善。特别是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到2020年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是中央确定的目标。习总书记多次提出:“十三五”的最后一年是2020年,是我们确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节点。“十三五”规划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规划。党和国家在脱贫攻坚中“五个一批”政策,决定要在2020年前,让全中国无房的群众住有所居。这充分体现了党对人民群众的关心、关爱,体现了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这是白居易六十岁时因新缝制绫袄想到农民劳作的艰辛而作的诗句。当领导的要了解真实情况,心里想着群众,倾听群众呼声。不论何时何地,为民着想是从政者义不容辞的职责与使命。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努力践行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心里要时刻想着群众,注意倾听群众呼声,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李纲这首诗《病牛》,充满了强烈的恤民情感,表现了一种身体病弱却力耕负重、死而后已的精神。是那种“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奉献精神。

读《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让我想起那些心系百姓,倾听百姓心声、关心百姓疾苦的古人以及他们所作的反映为百姓做实事的诗句。让人欣慰的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国人民的努力下,真正做到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扶贫工作是一项具有针对性、方向性、普惠性的惠民政策,是要普惠广大贫困偏远地区的群众,促长贫困偏远地区人口的内生动力,解放贫困偏远地区的生产力,要让贫困偏远地区的群众在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扶贫就是要让偏远贫困地区的群众在新时代赶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步伐,跟得上、不掉队,同样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作出自己的一份努力。

扶贫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的任务是在2020年全国贫困地区实现脱贫摘帽。“致富不致富,关键看干部。”在脱贫攻坚战场上,各级干部都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基层干部在宣讲政策、整合扶贫资源、分配扶贫资金、推动扶贫项目落实等方面具有关键作用。领导干部对人民群众要有深厚的感情,这是为人民服务的基础。在扶贫战线上有无数个默默奉献,牺牲个人,为脱贫攻坚事业鞠躬尽瘁的干部,他们是把人民群众当父母,时刻想着群众、关心群众,全身心地为人民服务。这些干部正是如习总书记说的“无我”的精神,这种感情不是简单的恻隐之心,而是政治责任和价值取向。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下定了决心,必须在

2020年实现全国贫困地区脱贫摘帽,这种就是“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政治责任和价值取向。

中国共产党在带领全国人民奔小康过程中的核心领导地位,必须体现人民公仆的根本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是不变的硬道理,脱贫工作最终的落脚点还是看偏远贫困地区群众的实际评价和生活现状。政策层层部署,精神层层传达,责任层层压实,压力层层传导,最终的目标任务还是要靠干部抓落实、抓效果。脱贫攻坚关键在人,关键在党员以身作则,干部以人民为中心,在以此前提下富有创造性的开展工作,不断提升帮扶干部的业务、专业、素质等综合能力,才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什么是幸福?农民说丰收是幸福;学者说学术研究有新突破是幸福;教师说学生快乐地学习成长是幸福;领导说团队上下一心工作有成效是幸福。读《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不仅是指导如何在脱贫攻坚战上开展好各项工作,更重要的是扶自身头脑政治理论、宗旨意识的“贫”,真正拓宽视野,俯下身子做人民群众的“孺子牛”。党员干部要将人民的幸福作为根本,在扶贫济困活动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用爱心点燃希望,用行动播洒阳光,撸起袖子加油干,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心系群众,为民造福,才是最大的幸福!

第4篇:学习《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心得

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最艰巨的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和安排,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取得了决定性进展,显著改善了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历史新篇章。《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以下简称《摘编》),生动记录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深刻总结了我国脱贫攻坚积累的宝贵经验,系统展现了习近平同志关于扶贫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认真学习这些重要论述,对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促进人类减贫事业,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充分认识脱贫攻坚的重大意义

2020年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在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发展上将是首次整体消除绝对贫困现象,这是一项对中华民族、对整个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伟业。打赢这场硬仗,首先必须统一思想,提高全党全社会对脱贫攻坚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做好脱贫攻坚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在《摘编》第一部分,习近平同志深刻阐述了脱贫攻坚的重大意义。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我们搞社会主义,就是希望全国人民都过上好日子。我们中国共产党人从党成立之日起就确立了为天下劳苦人民谋幸福的目标。这就是我们的初心。现在,我国大部分群众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出现了中等收入群体,也出现了高收入群体,但还存在大量低收入群众。真正要帮助的,还是低收入群众。到我们党成立一百年时,如果还没有解决贫困人口脱贫问题,那党的宗旨怎么体现、我们的承诺怎么兑现呢?习近平同志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如果贫困地区长期贫困,面貌长期得不到改变,群众生活长期得不到明显提高,那就没有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那也不是社会主义。习近平同志先后在中国县、市、省、中央工作,扶贫始终是他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花的精力最多。担任党的总书记后,他第二次到地方调研,就到河北阜平县,深入考察扶贫开发工作,而且把这项工作放在党和国家全局的突出位置来抓。

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习近平同志强调:发展为了人民,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我们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全党全社会要继续关心和帮助贫困人口和有困难的群众,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多到农村去,多到贫困地区去,带着深厚感情做好扶贫开发工作,把扶贫开发工作抓紧抓紧再抓紧、做实做实再做实,确保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

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关键一步。全面小康,覆盖的人口和地域必须全面。从现在情况看,城市这一头尽管也存在一些难点,但总体上不成问题。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大的“短板”。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出发,明确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五中全会把扶贫攻坚改成脱贫攻坚,就是说到2020年这一时间节点,我们一定要兑现脱贫的承诺。

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底线任务,是一个标志性指标。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这是我们的目标,也是我们的庄严承诺,是国内外皆知的庄严承诺。一诺千金,我们一定要如期兑现承诺,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

我国脱贫攻坚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面临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截至2017年底,全国农村贫困人口还有3046万人,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平均每年需要减少贫困人口1000多万人,越往后脱贫成本越高、难度越大。习近平同志强调:我们要清醒认识和把握打赢脱贫攻坚战面临任务的艰巨性,以更大决心、更精准思路、更有力措施,采取超常举措,实施脱贫攻坚工程,确保到2020年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脱贫攻坚事关党的执政安危和人心向背。“民为邦本,未有本摇而枝叶不动者。”习近平同志深刻指出:反贫困是古今中外治国理政的一件大事。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执政就是要为民造福,而只有做到为民造福,我们党的执政基础才能坚如磐石。得民心者得天下。从政治上说,我们党领导人民开展大规模的反贫困工作,巩固了我们党的执政基础,巩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国际风云激烈变幻的过程中,我们党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岿然不动,就是因为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给亿万人民带来了好处。“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他强调:民生是最大的政治。我们要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让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在广大人民现实生活中更加充分地展示出来。

“治天下也,必先公,公则天下平矣。”加大对困难群众的帮扶力度,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是落实共享发展理念,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的重要措施。我国经济发展的蛋糕不断做大,但在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上,无论是实际情况还是制度设计,都还有不完善的地方。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绝不能出现“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的现象。

二、坚持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扎实做好脱贫攻坚各项工作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近四十年的努力,我们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使七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成功脱贫,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习近平同志深刻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扶贫开发“六个坚持”的宝贵经验,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摘编》第二至七部分收入了习近平同志的相关论述。

坚持党的领导,强化组织保证。脱贫攻坚,加强领导是根本。必须坚持发挥各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落实脱贫攻坚一把手负责制,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一起抓,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习近平同志强调:越是进行脱贫攻坚战,越是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发挥社会主义制度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这是我们的最大政治优势。要强化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强化县级党委作为全县脱贫攻坚总指挥部的关键作用。中央要抓好统筹,做好政策制定、项目规划、资金筹备、考核评价、总体运筹等工作。省级要负起总责,做好目标确定、项目下达、资金投放、组织动员、检查指导等工作。市(地)县要抓好落实,做好进度安排、项目落地、资金使用、人力调配、推进实施等工作。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各级党政干部特别是一把手,必须增强政治担当和责任担当,立下军令状,以高度的历史使命感亲力亲为抓。

“帮钱帮物,不如帮助建个好支部”。抓好党建促脱贫攻坚,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经验。习近平同志指出:要抓好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选好配强村级领导班子,鼓励和选派思想好、作风正、能力强、愿意为群众服务的优秀年轻干部、退伍军人、高校毕业生到贫困村工作,落实好向贫困地区村党组织选派第一书记举措,真正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打攻坚战的关键是人,打赢脱贫攻坚战,各级干部特别是基层一线干部十分重要。要充实一线扶贫工作队伍,在实战中培养锻炼干部。要保护好干部积极性,对以各种方式到西部地区工作的干部,对驻村帮扶干部、第一书记、农村基层干部包括大学生村官,要多关心他们,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坚持精准方略,提高脱贫实效。脱贫攻坚,精准是要义。必须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等“六个精准”,不搞大水漫灌,不搞手榴弹炸跳蚤,因村因户因人施策,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扶贫扶到点上扶到根上。

关于怎样实施精准扶贫,习近平同志强调要解决好四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是要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这是精准施策的前提。要通过做实做细建档立卡工作,把真正的贫困人口弄清楚,把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等搞清楚,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扶贫措施精准到户到人。二是要解决好“谁来扶”的问题。推进脱贫攻坚,关键是责任落实到人。要强化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任务到人、考核到位,既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又协调运转、协同发力。三是要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要按照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具体情况,实施“五个一批”工程。即: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四是要解决好“如何退”的问题。要加快建立反映客观实际的贫困县、贫困户退出机制,努力做到精准脱贫。

坚持加大投入,强化资金支持。脱贫攻坚,资金投入是保障。必须坚持发挥政府投入主体和主导作用,增加金融资金对脱贫攻坚的投放,发挥资本市场支持贫困地区发展作用,吸引社会资金广泛参与脱贫攻坚,形成脱贫攻坚资金多渠道、多样化投入。

习近平同志指出:扶贫开发投入力度,要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要求相匹配。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中央基建投资用于扶贫的资金等,增长幅度要体现加大脱贫攻坚力度的要求。中央财政一般性转移支付、各类涉及民生的专项转移支付,要进一步向贫困地区倾斜。省级财政、对口扶贫的东部地区也要按照这个原则,相应增加扶贫资金投入。国家在贫困地区安排的公益性建设项目,要取消县一级配套资金。要做好金融扶贫这篇文章,加快农村金融改革创新步伐,提高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金融服务水平。资本市场要注意对深度贫困地区的上市企业安排,保险机构要适当降低对深度贫困地区的保费收取标准,要增加建设用地对深度贫困地区支持力度。要加强资金整合,理顺涉农资金管理体系,确保整合资金围绕脱贫攻坚项目精准使用,提高使用效率和效益。

针对一些地方在扶贫资金使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习近平同志强调:要强化监管,做到阳光扶贫、廉洁扶贫。扶贫资金是贫困群众的“救命钱”,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更容不得动手脚、玩猫腻!要加强扶贫资金阳光化管理,加强审计监管,集中整治和查处扶贫领域的职务犯罪,对挤占挪用、层层截留、虚报冒领、挥霍浪费扶贫资金的,要从严惩处!

坚持社会动员,凝聚各方力量。脱贫攻坚,各方参与是合力。必须坚持充分发挥政府和社会两方面力量作用,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互为补充的大扶贫格局,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引领市场、社会协同发力,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脱贫攻坚格局。

“人心齐,泰山移。”脱贫致富不仅仅是贫困地区的事,也是全社会的事。习近平同志强调:要更加广泛、更加有效地动员和凝聚各方面力量,共同向贫困宣战。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的大战略,是加强区域合作、优化产业布局、拓展对内对外开放新空间的大布局,是实现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大举措,必须长期坚持下去。东部地区不仅要帮钱帮物,更要推动产业层面合作,推动东部地区人才、资金、技术向贫困地区流动,实现双方共赢。党政军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定点扶贫,是中国特色扶贫开发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的重要体现。要坚持发挥单位、行业优势与立足贫困地区实际相结合,健全工作机制,创新帮扶举措,提高扶贫成效,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承担定点扶贫任务的中央企业,要把帮扶作为政治责任,不能有丝毫含糊。要研究借鉴其他国家成功做法,创新我国慈善事业制度,动员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扶贫事业,鼓励支持各类企业、社会组织、个人参与脱贫攻坚。

坚持从严要求,促进真抓实干。脱贫攻坚,从严从实是要领。必须坚持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贯穿脱贫攻坚工作全过程和各环节,实施经常性的督查巡查和最严格的考核评估,确保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使脱贫攻坚成效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

抓工作,要有雄心壮志,更要有科学态度。习近平同志指出:打赢脱贫攻坚战不是搞运动、一阵风,要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攻坚战就要用攻坚战的办法打,关键在准、实两个字。只有打得准,发出的力才能到位;只有干得实,打得准才能有力有效。一是领导工作要实,做到谋划实、推进实、作风实,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二是任务责任要实,做到分工实、责任实、追责实,分工明确,责任明确,履责激励,失责追究。三是资金保障要实,做到投入实、资金实、到位实,精打细算,用活用好,用在关键,用出效益。四是督查验收要实,做到制度实、规则实、监督实,加强检查,严格验收,既不拖延,也不虚报。

习近平同志还特别强调了一个问题,就是脱贫攻坚要坚持实事求是,不能层层加码,提不切实际的目标。扶贫标准不能随意降低,决不能搞数字脱贫、虚假脱贫。脱贫计划不能脱离实际随意提前,要量力而行、真实可靠、保证质量,不要勉为其难、层层加码,要防止急躁症,警惕“大跃进”,确保脱贫质量。要实施最严格的考核评估,开展督查巡查,对不严不实、弄虚作假的,要严肃问责。

坚持群众主体,激发内生动力。脱贫攻坚,群众动力是基础。必须坚持依靠人民群众,充分调动贫困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坚持扶贫和扶志、扶智相结合,正确处理外部帮扶和贫困群众自身努力关系,培育贫困群众依靠自力更生实现脱贫致富意识,培养贫困群众发展生产和务工经商技能,组织、引导、支持贫困群众用自己辛勤劳动实现脱贫致富,用人民群众的内生动力支撑脱贫攻坚。

幸福不会从天降,好日子是干出来的。一个健康向上的民族,就应该鼓励劳动、鼓励就业、鼓励靠自己的努力养活家庭,服务社会,贡献国家。习近平同志强调:贫困群众是扶贫攻坚的对象,更是脱贫致富的主体。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穷固然可怕,但靠穷吃穷更可怕。没有脱贫志向,再多扶贫资金也只能管一时、不能管长久。要尊重扶贫对象主体地位,激励和引导他们靠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引导他们树立“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观念,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能把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变成了养懒人的政策。

治贫先治愚,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习近平同志强调:要改进帮扶方式,多采取以工代赈、生产奖补、劳务补助等方式,组织动员贫困群众参与帮扶项目实施,提倡多劳多得,不要包办代替和简单发钱发物。要帮助贫困地区群众提高身体素质、文化素质、就业能力,努力阻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打开孩子们通过学习成长、青壮年通过多渠道就业改变命运的扎实通道,坚决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

三、携手消除贫困,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消除贫困是人类的共同使命。大家一起发展才是真发展,可持续发展才是好发展。在《摘编》第八部分,习近平同志对于建设一个远离贫困、共同繁荣的世界,共同营造人人免于匮乏、获得发展、享有尊严的光明前景作了深刻阐述。

消除贫困依然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大全球性挑战。消除贫困,自古以来就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理想,是各国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基本权利。为促进全球减贫事业,()2000年联合国制定了千年发展目标,2015年联合国发展峰会制定了2015后发展议程。但环顾全球,实现全球减贫目标依然任重道远。当今世界仍然有七亿多人口生活在极端贫困之中。每年近六百万孩子在五岁前夭折,近六千万儿童未能接受教育。贫困及其衍生出来的饥饿、疾病、社会冲突等一系列难题依然困扰着许多发展中国家。对很多家庭而言,拥有温暖住房、充足食物、稳定工作还是一种奢望。

习近平同志指出:对各国人民而言,发展寄托着生存和希望,象征着尊严和权利。唯有发展,才能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唯有发展,才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唯有发展,才能消除冲突的根源。他呼吁国际社会积极关注广大发展中国家民众的生存权和发展权,携起手来,为共建一个没有贫困、共同发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而不懈奋斗!

中国坚定不移支持发展中国家消除贫困。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一直是世界减贫事业的积极倡导者和有力推动者。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使七亿多人摆脱贫困,占全球减贫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以上,为世界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人民历来富有正义感和同情心,历来把自己的前途命运同各国人民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在致力于自身消除贫困的同时,始终积极开展南南合作,力所能及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的援助,支持和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消除贫困。在2015年召开的联合国系列峰会上,习近平同志代表中国政府提出了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一系列新举措,包括中国将设立“南南合作援助基金”,首期提供二十亿美元;继续增加对最不发达国家投资,力争2030年达到一百二十亿美元;免除对有关最不发达国家、内陆发展中国家、小岛屿发展中国家截至2015年底到期未还的政府间无息贷款债务等。

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减贫交流合作关系,是消除贫困的重要保障。习近平同志强调: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和国际机构在减贫领域的交流合作,是我国对外开放大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倡导和践行多边主义,积极参与多边事务,支持联合国、世界银行等继续在国际减贫事业中发挥重要作用;将同各方一道优化全球发展伙伴关系,推进南北合作,加强南南合作,为全球减贫事业提供充足资源和强劲动力;将落实好《中国与非洲联盟加强减贫合作纲要》、《东亚减贫合作倡议》,更加注重让发展成果惠及当地民众。中国将发挥好中国国际扶贫中心等国际减贫交流平台作用,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更加有效地促进广大发展中国家交流分享减贫经验。

坚持公平包容,打造平衡普惠的发展模式。今天的世界,物质技术水平已经发展到古人难以想象的地步,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普遍存在,南北发展差距依然巨大,贫困和饥饿依然严重,新的数字鸿沟正在形成。全球最富有的百分之一人口拥有的财富量超过其余百分之九十九人口财富的总和,收入分配不平等、发展空间不平衡令人担忧。习近平同志指出:世界长期发展不可能建立在一批国家越来越富裕而另一批国家却长期贫穷落后的基础之上。只有各国共同发展了,世界才能更好发展。如果奉行你输我赢、赢者通吃的老一套逻辑,如果采取尔虞我诈、以邻为壑的老一套办法,结果必然是封上了别人的门,也堵上了自己的路,侵蚀的是自己发展的根基,损害的是全人类的未来。

维护和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建设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国际经济金融体系,为发展中国家发展营造良好外部环境,是消除贫困的重要条件。中国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设立丝路基金,就是要支持发展中国家开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帮助他们增强自身发展能力,更好融入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为国际减贫事业注入新活力。习近平同志强调:我们应该坚持你好我好大家好的理念,推进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着力加快全球减贫进程,着力加强减贫发展合作,着力实现多元自主可持续发展,着力改善国际发展环境,创造全人类共同发展的良好条件,共同推动世界各国发展繁荣,共同消除许多国家民众依然面临的贫穷落后,共同为全球的孩子们营造衣食无忧的生活,让发展成果惠及世界各国,让人人享有富足安康。

党的十九大把精准脱贫明确为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吹响了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现在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只剩下不到三年时间,时间紧、任务重,必须真抓实干、埋头苦干。我们要通过深入学习《摘编》,深刻领会习近平同志关于扶贫的重要论述和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奋力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

第5篇:学习《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心得

【篇一】

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不断深入、加强,是我对扶贫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理解更加深刻,尤其是经过系统深入学习《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一系列文章,使我如拨云见日,更加明白了扶贫的真谛,掌握了一些扶贫工作的方法和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的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的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理论又是实践方法,使我们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我们只有把握好这个认识,才能在学习实践运用中把扶贫工作做好,搞出成效。

脱贫的任务目标、时限要求越来越近,我们作为扶贫一线的攻坚力量,要做到学用结合,在学习中应用,在应用中学习。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杜绝形式主义,以务实的作风,扎实的态度,真正做到急贫困群众之所急,保质保量、按时按点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扶贫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建功的,也不能一劳永逸,这就要我们把扶志扶智放在头等重要的大事来抓,坚决克服贫困户等、靠、要的懒汉思想,帮助他们建立脱贫致富的坚定思想,通过自己的双手,努力实现小康生活,过上美好生活。

【篇二】

脱贫攻坚是当前全党乃至全国的中心任务,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为组织派驻到脱贫攻坚第一线的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将脱贫攻坚各项举措落到实处,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一书,摘自习总书记2012年11月15日至2018年6月期间的讲话、报告、演讲、指示、批示等60多篇重要文献,共242段论述,分为8个专题。

在第一个专题“决胜脱贫攻坚,共享全面小康”中,习总书记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是要把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尽快补上,否则就会贻误全局。最艰巨的任务是脱贫攻坚,最突出的短板在于农村还有七千多万贫困人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一个标志性指标。所以新时期脱贫攻坚的目标,就是到2020年实现“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确保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的两个确保。

在第二个专题“坚持党的领导,强化组织保证”中,习总书记提出要把脱贫攻坚实绩作为考核重点,把贫困地区作为培养干部的重要基地,抓好党建促脱贫攻坚,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经验,打赢脱贫攻坚战,组织领导是保证。

在第三个专题“坚持精准方略,提高脱贫实效”中,习总书记提出要注重“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的六个精准,确保各项政策落到贫困群众身上,也要坚持分类施策,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易地搬迁安置一批,通过生态保护脱贫一批,通过教育扶贫脱贫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

在第四个专题“坚持加大投入,强化资金支持”中,习总书记提出做好金融扶贫的根本在于改革,要加快农村金融改革创新步伐,提高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金融服务水平。同时要发挥政府投入的主体和主导作用,发挥金融资金的引导和协同作用。

在第五个专题“坚持社会动员,凝聚各方力量”中,习总书记提出要切实强化社会合力,调动各方力量,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有机结合,加快形成全社会参与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

在第六个专题“坚持从严要求,促进真抓实干”中,习总书记提出要坚持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贯穿脱贫攻坚工作全过程和各环节,实施经常性的督察巡查和最严格的考核评估,确保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使脱贫攻坚成效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

在第七个专题“坚持群众主体,激发内生动力”中,习总书记提出贫困群众是扶贫攻坚对象,是脱贫致富的主体,要加大教育扶贫力度,重视扶志扶智工作,激发内生动力,调动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积极性。组织贫困群众参与进来,自力更生,发挥贫困群众的主动性。

在最后一个专题“携手消除贫困,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习总书记提出消除贫困是人类的共同使命,着眼世界,消除贫困依然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大全球性挑战,要着力加快全球减贫进程,着力加强减贫发展合作,着力实现多元自主可持续发展,着力改善国际发展环境,携手共建没有贫困、共同发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生动记录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深刻总结了我国脱贫攻坚积累的宝贵经验,系统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我们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根本动力,也是我们必须始终牢牢把握的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

【篇三】

一要坚持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的重要论述,坚定不移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要坚持实事求是”的重要论述,坚定不移解决扶贫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突出问题。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把自己摆进去”的重要论述,坚定不移扛起重大政治责任,全力以赴做好脱贫攻坚工作。

二要切实抓好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要突出政治站位抓整改,聚焦树牢“四个意识”,着力解决政治站位不够高、正确政绩观树得不够牢的问题;

聚焦党中央关于脱贫攻坚决策部署,着力解决贯彻落实不精准、不到位、不深入的问题。要突出立行立改抓整改,当前要在真改彻改上下功夫,重点抓好各类巡视巡察和督查检查发现问题的整改,认真组织开展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专项治理,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要突出压实责任抓整改,整改工作领导小组要做好组织协调、整体推进和督促落实等工作,确保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各项整改任务。

三要确保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进一步完善目标思路,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要进一步提高脱贫质量,坚持把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增强发展能力作为根本举措,持续强化产业和就业扶持,建立健全稳定脱贫的长效机制。要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把作风建设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把“三严三实”要求落实到脱贫攻坚工作各方面,坚决纠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成果,一鼓作气攻城拔寨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篇四】

《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分8个专题,摘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十八大以来关于扶贫工作的242段重要论述。《摘编》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为民情怀,是我们做好脱贫攻坚工作的行动指南,财政部门要切实学习好贯彻好《摘编》,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好脱贫攻坚工作。我的体会主要有三点:

1.加大投入是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增加投入是保障,坚持政府投入的主体和主导作用,增加金融资金对脱贫攻坚的主,吸引社会资金参与脱贫攻坚。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业财政部门,我们要切实加大扶贫资金整合力度,形成“多个渠道引水,一个龙头放水”的扶贫资金投入新格局。一是制度建设到位。今年制定出台了《2018年袁州区统筹整合财政涉农扶贫资金实施方案》和《2018袁州区统筹整合财政涉农扶贫资金管理办法》。二是资金整合到位,紧盯年度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按照“应整尽整、按需而整”的要求,将上级明确需要纳入整合的资金做到应整尽整;

对没有要求纳入整合的资金,我区根据脱贫攻坚资金的需求,在综合考虑上级部门对项目资金的使用要求后做到按需而整。按照应整尽整的原则,全部整合到位,2018年1—9月份全区已整合涉农扶贫资金12640.2万元。三是强化资金监管。建立健全扶贫资金动态监控系统,全程监控扶贫资金的运行情况,对扶贫资金做到专账处理,独立核算,并建立健全了扶贫资金台账。

2.贯彻精准是方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精准是要义。必须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等“六个精准”。这六个精准,很好地回答了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的问题。作为财政部门,首先要做到资金使用精准,明确两个重点,重点向18个省级贫困村和3个市级贫困村倾斜,重点向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村庄整治、生态保护、社会保障、健康、教育、就业、危旧房改造等各大扶贫工程领域倾斜。其次要做到因村派人精准,我局在洪塘镇共帮扶10个村,在帮扶干部上,我们采取一个班子成员带一个队的方法,局机关90多名干部每人平均结对帮扶3户贫困户。第三是措施精准。因村施策、因户施策,如洪塘石门村,帮扶干部帮助发展南瓜产业,对贫困户,通过采取安居扶贫、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等措施,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3.落实责任是关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实现贫困人口如期脱贫,是我们党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责任重于泰山。10月17日,在全国扶贫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行百里者半九十,越到紧要关头,越要坚定必胜的信念,越要有一鼓作气攻城拔寨的决心。只要各地区各部门切实担起责任、真抓实干,只要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继续奋发进取、埋头苦干,只要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咬定目标加油干,就一定能如期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作为财政部门,一要落实党组主体责任,将脱贫攻坚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经常研究部署,抓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工作重要论述的学习领会。二是落实帮扶责任,形成班子成员分村、干部挂户,第一书记驻村的工作机制,转发上级关于第一书记、帮扶干部的相关职责,使大家知责、明责、守责。三是落实监管责任,强化财政资金拨付,强化财政资金监管,确保各项扶贫资金真正落实到位。四是落实宣传责任。认真学习脱贫攻坚先进典型事迹,认真宣传本局扶贫攻坚工作动态,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营造浓厚氛围、凝聚强大合力。

【篇五】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中国共产党自党成立之日起就确立了为天下劳苦人民谋幸福的目标,这就是我们的初心。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为了人民,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我们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

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努力,我们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使七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成功脱贫,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越是进行脱贫攻坚战,越是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发挥社会主义制度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这是我们的最大政治优势。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各级党政干部特别是一把手,必须增强政治担当和责任担当,立下军令状,以高度的历史使命感亲力亲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使七亿多人摆脱贫困,占全球减贫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以上,为世界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各国人民而言,发展寄托着生存和希望,象征着尊严和权利。唯有发展,才能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唯有发展,才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唯有发展,才能消除冲突的根源。他呼吁国际社会积极关注广大发展中国家民众的生存权和发展权,携起手来,为共建一个没有贫困、共同发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而不懈奋斗!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了治国理政突出位置,也是为了能在2020年为国家实现全面小康,而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和安排,脱贫攻坚目前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中央对于脱贫攻坚的力度以及规模,是前所未有的。《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是理论思想,还是实践效果,都得到了良好的体现。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扶贫的论述,对于我们在扶贫一线的基层选派干部来说,是我们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根本遵循方针和实践行动的指南。

习近平关于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的理论指导价值体现在建构综合性扶贫治理、内生型反贫困理论等方面。总书记强调,要将条件差、基础弱、贫困程度深的深度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作为扶贫开发的重点,分类施策,实施“五个一批”扶贫开发路径,要因地制宜,因人因户因村施策。这就要求在深刻认识贫困问题复杂性的基础上,既要注重分析致贫的共性要素,以共性要素为依据,因地制宜探索多层次扶贫脱贫路径;

又要考虑贫困个体致贫的具体因素,开展多层次、精细化的针对性帮扶。总书记指出,防止返贫和继续攻坚同样重要,已经摘帽的贫困县、贫困村、贫困户,要继续巩固,增强“造血”功能,建立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要加强基层基础工作。要加强贫困村两委建设,深入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选好配强村两委班子,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促进乡村本土人才回流,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贫困人口实现自我发展是扶贫的根本,要把扶贫与扶志、扶贫与扶智相结合,激发内生动力,建立长效脱贫机制。这就要求扶贫理论创新要将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内生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探讨培育贫困群众内源发展的治理机制,为实现贫困人口自我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作为基层组工干部,我们要切实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扶贫重要论述,把思想武装贯穿始终,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确保抓党建促脱贫工作务实、过程扎实、结果真实。我们必须要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聚焦三个工作重点打赢打好攻坚战。

一是聚焦基层组织建设,提升创业带富能力。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的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贯彻落实党的扶贫开发工作部署的战斗堡垒。通过选优配强贫困村党组织书记、开展后进村党组织整顿提升、选派村干部外出挂职锻炼和实地培训等工作,才能进一步提升村干部创业带富、脱贫攻坚能力。

二是聚焦深度贫困地区,推动帮扶力量下沉。深度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多、位置偏远、资源匮乏,是脱贫攻坚的硬骨头。只有进一步推动各级帮扶工作力量下沉,扩大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才能充分组织发动群众,更加广泛地调动各方面力量参与农村脱贫攻坚,帮助贫困户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三是聚焦扶贫产业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推进扶贫开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首先要有一个好的思路、好的路子。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理清思路、完善规划、找准突破口。产业抚贫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才能实现脱贫效果的可持续性。

【篇六】

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最艰巨的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和安排,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取得了决定性进展,显著改善了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历史新篇章。

近期,我单位组织党员干部集中学习《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以下简称《摘编》),并结合我单位牵头的就业扶贫工程开展情况,理论联系实际,让我受益匪浅。

《摘篇》生动记录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深刻总结了我国脱贫攻坚积累的宝贵经验,系统展现了习近平同志关于扶贫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认真学习这些重要论述,对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促进人类减贫事业,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摘篇》的内容高屋建瓴,涵盖广阔。总结起来,主要让我学习到以下几点。一是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二是做好扶贫工作必须做好六个坚持:坚持党的领导,强化组织保证。坚持精准方略,提高脱贫实效。坚持加大投入,强化资金支持。坚持社会动员,凝聚各方力量。坚持从严要求,促进真抓实干。坚持群众主体,激发内生动力;

三是携手消除贫困,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党的十九大把精准脱贫明确为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吹响了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我们要通过深入学习《摘编》,深刻领会习近平同志关于扶贫的重要论述和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奋力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

第6篇:学习《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心得体会

树立必胜信心 努力实现脱贫攻坚新作为

学习《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心得体会

最近,我学习了《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一书(以下简称《摘编》)。通过学习,我认为《摘编》有这么几个鲜明特点:一是体现了总书记高超的政治智慧和非凡战略眼光。习总书记扶贫重要论述从四个方面阐述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伟大意义:从历史维度看,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将在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发展中首次整体消除绝对贫困现象;从政治维度看,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从发展维度看,打赢脱贫攻坚战是我国发展必须完成的底线任务;从治理维度看,在脱贫攻坚战中不断完善中国特色脱贫攻坚制度体系成为贫困治理的中国方案。这些论述充分彰显了习总书记高超政治智慧和非凡的战略眼光,具有鲜明的创新性、科学性和指导性。二是体现了总书记心系群众、一心为民的领袖情怀。 《摘编》一书中字里行间流露出习总书记对人民的热爱,特别是对贫困群众的牵挂。习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在贫困的老乡能不能脱贫;贫困群众既是脱贫攻坚的对象,更是托平攻坚的主体;脱贫致富终究是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这些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为了谁、依靠谁、成果由谁共享的根本问题。据2017年十九大召开之际统计,总书记先后17次主持召开了扶贫会议,前后 25次开展了扶贫调研。2018年也多次主持召开了扶贫会议并深入贫困地区调研,与群众打成一片,倾听群众心声,为民解忧。这些都体现了习总书记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践行了我党“牢记使命、不忘初心”的承诺。三是体现了总书记科学的领导方法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摘编》第二至第七部分系统总结了我国新时代扶贫开发的宝贵经验,其中的核心要义在于精准,具体来说就是必须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等六个“精准”,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的问题。总书记将精准扶贫比作“绣花功夫”,“不同的地方、不同的贫困户有不同的扶法”,必须“因人因户施策,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扶贫扶到点上扶到根上”,这反映了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工作作风。习总书记强调,抓工作要有雄心壮志,更要有科学态度,扶贫攻坚战关键在于“准、实”两字,指出“只有打得准,发出的力才能到位;只有干的实,打的准,才能有力有效”。

总书记关于扶贫的重要论述,既是理论之基,又管实践之用,是我们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上犹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脱贫攻坚任务繁重艰巨。县XXX挂点在xx村和XX村,两个村都属于偏远山村,基础设施差,贫困人口多,村集体经济薄弱。通过三年多来的帮扶,XXX村的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2017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扶贫工作先进单位”。但我们也看到,xxx村的扶贫工作和XX的挂点帮扶工作,离脱贫摘帽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下一步,我们将以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树立必胜信心,保持工作激情,在脱贫攻坚的历史决战中实现粮食流通部门的新作为。

1.尽锐出战,“一边倒”推进精准扶贫。一是选好配强第一书记和工作队长。中心精心选派了能力强、表现出色、负责任敢担当的后备干部两名,分别挂任XX村第一书记和XX工作队长。两位干部到任后扎实工作,开拓创新,多次受到县乡领导的肯定和认可,也得到了村民的一致好评,XX村第一书记XX还荣获“优秀第一书记”光荣称号。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强驻村工作队管理,更好发挥作用。二是帮扶干部“一边倒”推进精准扶贫。要求扶贫日期间无特殊情况,所有帮扶干部必须到岗到位。以精准扶贫统领各项工作,凡遇到业务工作或者其他工作在时间上与扶贫工作有冲突时,一律让位于扶贫工作;在“人、财、物”等各方面优先保障精准扶贫工作,鼓励干职工身心都下沉到扶贫工作中。三是加强帮扶工作调度。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对单位所有的联系户进行走访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建立问题清单和销号制度。

2.聚焦重点,下足“绣花”功夫做好精准扶贫。一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精准扶贫工作有关文件和会议要求。强化责任担当,因人因户施策,结合各户各人实际,有的放矢帮扶,确保工作有效开展。二是下一番“绣花”功夫。利用扶贫日之机,广泛组织全体帮扶干部开展好结对帮扶各项工作。如积极宣传教育、医疗、就业、健康、金融、安居等扶贫政策,确保贫困户政策应享尽享;积极宣传乡风文明,提升文明水平;协助乡村开展开展好环境整治、空心房拆除工作;扶持乡村发展特色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扎实推进村项目建设,完善村硬件和软件;监督和指导好挂点村党建工作。每项扶贫工作都要求精准和务实,坚决防止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

3.立足长远,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高质量做好精准扶贫。一是扶持和培育好村蔬菜基地、食用菌基地,壮大壮实村集体经济,以产业帮扶提高扶贫质量,并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完善村基础设施建设。组织建设乡村公路、入户路、余坪硬化、内外墙粉刷、土坯房改造和拆除、水管改造等基础设施,美化乡村。三是挖掘新产业,开拓新的致富门路。因地制宜,创新村产业种类,如充分利用正卿第、摩崖石刻、毛泽东旧居等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优势,尝试发展旅游,增加收入。四是扎实搞好党组织建设,多形式开展“党建+X”活动,提升村级党组织战斗力。如:培育新党员、开展“党建1+1”模式等等。通过指导、形成“党建+”多种模式,以党建带动村建、综治、产业等各项工作全面发展。

4.主动作为,发挥XX行业优势,助力脱贫攻坚。我们采取“XX公司+合作社+贫困户”、“XX公司+贫困户”和“XX+基地+贫困户”的方式链接贫困户,不断提高贫困户收入水平。

上一篇:300字周记下一篇:职场感悟以及潜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