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工作会议讲话心得

2024-09-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扶贫工作会议讲话心得(共8篇)

扶贫工作会议讲话心得 篇1

从成局长的讲话中,我深深体会到四种观念的重要性。

一是朴素的教育观。我们要认清教育的本质,教育是为培养对社会有用的99.9%的广谱人才的,而不是着重培养那0.1%的精英人才的。教育不能求全责备,而是要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学精“一点”。

二是明智的教师观。教师自身不是“完人”,也不是“全才”,教师应是引导学生如何去学习,把主角让给学生,把话语权还给学生,而不是什么都大包大揽。

三是大度的学生观。学生是教育服务的主体,课堂的主角。尊重学生的个性,允许学生的差异,针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

四是科学的评价观。不能仅仅以学生的学习成绩来评价一个学生的好坏,也不能以学生的成绩来评价一个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应是多元的,比如学生的组织能力,动手能力,创造能力等。

扶贫工作会议讲话心得 篇2

同志们:

刚才, 战书同志作了重要讲话。讲话站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战略的高度, 对我省农业农村工作面临的形势进行了科学分析, 对“十二五”时期农业农村工作发展思路进行了系统阐述, 对做好今年的农业农村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各地各部门要深刻学习领会, 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今年的农业农村工作有三个重点:一是要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战略部署。二是要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 抓住机遇, 加快解决我省工程性缺水问题。三是要贯彻落实三个“重中之重”的要求, 扎实抓好新形势下全省扶贫脱贫攻坚工程。下面, 我讲三点意见。

一、“十一五”时期农业农村工作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为全省经济社会较快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十一五”时期, 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族群众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三农”工作的一系列部署, 齐心协力、顽强拼搏, 努力克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困难, 经受住了百年不遇的雪凝灾害和严重干旱的重大考验, 克服了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 农村各项改革稳步推进, 农业农村工作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为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提供了重要支撑。

一是农业生产取得新成绩。“十一五”时期, 全省财政投入支农预算资金730.62亿元, 是“十五”时期的2.62倍。农业生产能力不断增强, 五年粮食总产量累计达到5577万吨, 比“十五”时期增加37万吨, 2009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168.27万吨, 创历史新高。草地生态畜牧业快速发展, 畜牧业增加值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逐年提高。2010年, 全省农业增加值达到630.33亿元, 年均增长4.7%。烟叶产业稳定发展, 全国第二大烟叶产区的地位更加牢固。茶园面积突破300万亩, 绿茶生产排名全国第二。蔬菜、精品水果发展加快。

二是扶贫开发取得新成效。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2010年达到3472元, 比2005年增加1595.04元, 年均实际增长8.3%。“十一五”时期, 全省共投入财政扶贫专项资金111.06亿元, 减少农村贫困人口272.4万人。50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5年的1641元增加到2010年的3105元, 年均增长13.6%。大扶贫格局基本形成。

三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黔中水利枢纽一期、“滋黔”一期等大中型水利工程全部开工建设, 五年共新增解决106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全省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793万亩, 其中烟水配套工程受益面积达463万亩, 农村人口人均有效灌溉面积提高到0.64亩。全省建成通乡 (镇) 油路10403公里, 96.9%的乡镇通油 (水泥) 路, 建成通村公路74493公里, 96.7%的建制村通公路。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680万千瓦。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石漠化综合治理等重点生态建设成效显著, 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40.5%, 年均提高一个百分点以上。

四是农村公益事业取得新进步。农村九年免费义务教育全面普及, 五年共安排农村义务教育保障经费167亿元, 其中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89亿元。全面实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年人均保障标准达到1186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现全覆盖。有27个县开展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全省五年改扩建乡镇卫生院1043个, 村级卫生室12997所。全省财政投入68.31亿元, 完成60.2万户农村危房改造。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 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全省农业农村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一是我省农民人均收入水平低, 农村贫困人口比重大, 按照中央要求, 要在2020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任务艰巨。二是我省农业农村基础设施落后、欠账多, 要改善、解决好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任务艰巨。三是农业结构调整进展不快, 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水平低, 推进“三化同步”任务艰巨。对于这些问题, 我们要在下步工作中认真研究, 切实加以解决。

二、认真做好2011年农业农村各项工作, 努力为“+二五”发展开好头、起好步

今年, 全省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届十次全会和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精神, 牢固树立三个“重中之重”思想, 按照“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和实施工业强省、城镇化带动战略的要求, 以工业化致富农民, 以城镇化带动农村, 以产业化提升农业, 加快“三化同步”进程, 紧紧围绕改善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增收, 全面做好农业农村各项工作, 努力实现“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

主要目标是:农业增加值增长5%;粮食总产量1150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10%以上;全年减少贫困人口55万人;新增解决30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完成营造林任务350万亩, 全省森林覆盖率提高一个百分点。

围绕上述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 着力增加“三农”投入, 加快完善强农惠农政策。一是加大财政对“三农”的投入。今年, 省级财政支农资金预算46.89亿元, 比2010年年初预算增加8.04亿元, 增长20.98%。各地要认真落实好中央和省关于“三农”的投入政策, 充分体现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的要求, 做到“三个重点、三个确保”, 即:财政支出重点向农业农村倾斜, 确保用于农业农村的总量、增量、增幅、比重均有所提高;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重点用于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确保总量和比重进一步提高;土地出让收益重点向农业土地开发、农田水利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倾斜, 确保足额提取、定向使用。切实落实好综合直补、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和退耕还林政策补助等各项农业补贴政策。需要特别强调的是, 今年各级要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大水利投入的政策要求。二是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切实加强金融对“三农”的服务, 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 发挥财政资金激励作用, 引导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等金融机构加大涉农信贷投放力度, 确保全省涉农贷款增量占比不低于2010年, 涉农贷款增速不低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支持边远贫困地区新设金融机构, 综合运用各种优惠政策支持填补金融空白乡镇的网点实现可持续发展, 把金融服务向村组延伸。三是建立支农投资、信息沟通工作机制和资金融合平台。加大省、市级支农资金融合力度, 积极探索“政府出资、市场运作”的新型资金运作模式, 采用补贴、贴息、以奖代补、以物折资、先建后补、购买服务和信用担保等支持政策, 激发社会资金更多的投向“三农”。

第二, 着力抓好农业生产, 加快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粮食生产。针对近几个月北方持续发展的旱情, 温家宝总理两次实地调研, 并先后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及全国进一步促进粮食生产电视电话会议, 安排部署抗旱救灾和促进粮食生产工作, 国务院出台了扶持粮食生产的十条政策措施, 这对于促进今年粮食生产, 保障农产品供给, 稳定物价水平, 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至关重要。各地要认真抓好粮食等农产品生产, 努力提高农产品供给能力。一是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我省的粮食总产尽管多年来保持在1100万吨以上, 但是粮食生产仍处于“农村粮食基本自给, 丰年有余”的较低水平, 每年需从省外调进100万吨左右的粮食, 才能实现全省供需基本平衡。今年北方麦区发生的严重干旱, 很快引起粮食市场预期发生变化, 国际国内粮油期货价格已经全面上涨, 这再一次警醒我们, 我省作为经济欠发达的粮食基本自给省, 在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生产供给上, 任何时候都放松不得、大意不得。今年, 全省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4500万亩左右, 其中, 杂交水稻种植面积1000万亩以上, 继续推进“粮增”工程和“高产创建”工程, 确保粮食产量恢复到1150万吨左右。健全地方粮食风险基金制度, 完善粮食储备体系。省发改、财政、农委等部门要抓紧与国家相关部委的衔接沟通, 积极争取对我省粮食生产的倾斜和支持。二是突出抓好“菜篮子”产品生产。强化“菜篮子”市长负责制, 大力实施新一轮“菜篮子”工程, 突出抓好优势产区生产基地建设。推进园艺产品、养殖产品标准化创建和规模化种养, 提高大中城市农副产品自给能力。三是加强和改进农产品流通和市场调控。下大力气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 加快形成流通成本低、运行效率高的农产品营销网络。强化农产品市场监管, 严厉查处发布虚假信息、制假售假、恶意炒作、哄抬物价等不法行为。运用多种调控手段, 努力稳定农产品市场, 保持价格合理水平, 防止价格大起大落。加快“三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强化食品安全监管综合协调, 实施农产品质量全程监管。

自去年12月底以来, 我省大部分地区出现了来势猛、起伏大、时间长、范围广的冰冻雨雪天气, 全省各地平均气温、最低气温均突破历史记录, 灾害达特重等级, 农作物受灾面积达到932.5万亩, 农业直接经济损失达25亿元。灾害发生后, 各级各部门按照“抗凝冻、保民生、保生产、保稳定”的要求, 采取有力措施, 保证了交通运输、电力通讯正常, 受灾地区群众生命安全、生产生活稳定, 灾害损失降到了最低。当前, 正值全省夏收作物田间管理的关键时期, 即将进入春耕备耕大忙季节,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加强组织领导和宣传发动, 牢固树立“救小季、保大季”的思想, 扎实抓好灾后农业生产恢复工作。要根据当前作物的苗情长势和气候变化, 抓好夏收作物田间管理, 力争夏季粮油取得好收成。受灾较重的地区要及时改种、补种马铃薯和蔬菜。要加快养殖业补栏补苗, 确保畜牧水产养殖业稳定发展。要抓好春耕备耕工作, 切实加强农用物资的储备和供应。

第三, 着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优化农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 既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又是提升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各地要按照“三化同步”的要求, 积极探索适合我省特点的农业现代化之路。当前要突出抓好农业结构调整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一是加快发展生态畜牧业。稳定生猪生产, 加快牛羊养殖业发展。新增种草面积80万亩, 新增牛、羊存栏24万头和80万只, 逐步实现从种粮养畜向种草养畜转变。加快畜禽品种改良推广步伐, 加强动物疫病防控, 促进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 提高畜牧业整体效益。二是加快发展马铃薯、蔬菜、烟叶、茶叶、精品水果、中药材等特色优势产业。实现马铃薯种植面积1000万亩, 蔬菜面积1200万亩, 新建茶园50万亩, 新增水果面积20万亩, 扩大天麻、金银花等药材基地。三是加快发展林业经济。加快油茶、核桃、竹子等基地建设, 以木浆、竹浆加工为重点, 争取开工建设一批大的林业产业项目。四是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各地要结合资源禀赋, 围绕重点产业, 大力引进、培育龙头企业, 支持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加强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 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建设农产品冷链物流, 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 促进农产品流通。

第四, 着力推进水利改革发展, 加快破解工程性缺水难题。今年, 中央1号文件对加快水利改革发展进行专题部署, 目的是要集中力量解决关系“三农”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突出问题, 这为我省解决工程性缺水难题、推动水利跨越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的意见稿已印发本次会议讨论, 请大家认真提出修改意见。我们一定要紧密结合贵州当前发展的现实需要, 不断推动水利事业发展改革取得新突破, 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一是统筹推进水源工程建设。结合我省水资源分布和地形地貌特点, 综合考虑水资源承载能力、生态环境适应能力, 围绕民生需求和产业发展, 合理规划和布局水源工程, 全力推进黔中水利枢纽工程建设, 加快“滋黔”一期工程建设。按克强副总理的要求, 一边争取《贵州省水利建设生态建设石漠化治理综合规划》尽早报经国务院审批, 一边要按照《三位一体规划》确定的项目, 抓紧启动实施一批重大项目。今年要确保20个、力争32个中型骨干水源工程开工建设。抓好夹岩水利枢纽、黄家湾水库、五噶冲水库、马岭水库等大型水利工程前期工作。二是抓好民生水利工程建设。新增解决30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完成275座病险水库治理。实施烟水配套工程110万亩, 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30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00平方公里。完成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示范项目建设工作, 加快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中小河流治理、坡耕地整治工作, 力争早日建成农村人均半亩口粮田。三是积极推进水利体制机制改革。稳步推行水务一体化改革, 理顺水资源管理体制, 加快建立权威、高效、协调的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按照国家、集体、社会投入相结合和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 积极推进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 建立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水利投融资机制, 搭建省级水利投融资平台。四是强化科学管水和依法治水。围绕保障水资源安全加强各项管理制度建设, 认真落实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确立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加强水利法制建设, 完善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的规章制度, 健全完善水政监察执法体系, 推进水利建设科学化、规范化。坚持建管结合, 加强水利设施的维护与管理。

第五, 着力深化农村改革, 加快增强“三农”发展活力。农村改革正在向多领域扩展、向深层次推进, 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系统性更加凸显。一是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严格落实农村土地承包政策, 进一步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经营制度。探索山区发展集体经济特别是村级经济的有效途径。二是有序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做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等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 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鼓励农村集体和农户以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入股参与当地资源开发。深化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 推进林权、水权交易等试点工作。三是搞好农村金融改革。调整农村金融资本结构, 拓宽农业资金渠道, 建立健全金融对农业生产的支持体系。加大政策性银行对农村改革发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积极发展小额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 加快发展村镇银行, 大力培育农村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组织, 引导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村。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和农房用地制度改革抵押贷款试点。建立农业巨灾风险分担机制, 积极推进能繁母猪保险、奶牛保险、森林保险等工作。四是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深化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推行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 大幅度增加奖补资金规模。

三、大力实施扶贫脱贫攻坚工程, 向绝对贫困发起“总攻”

今年, 省委、省政府决定把扶贫开发作为第一民生工程来抓, 全方位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全年减少农村贫困人口55万人, 培训转移贫困人口10万人以上, 完成50个乡、500个村的整乡、整村推进工作。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深化认识, 切实加大对贫困地区和贫困农户的扶持力度, 着力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为我省2020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打下基础。

第一, 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不动摇。开发式扶贫是指导我省新阶段扶贫攻坚的工作方针, 必须长期坚持。一是启动实施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扶贫攻坚试点。省里将在武陵山区、乌蒙山区、苗岭山区和大娄山区等连片特困地区各选择1至2个试点县, 按照规划, 集中实施教育、卫生、文化、就业、社会保障等民生工程, 培育特色优势产业, 取得经验后逐步推开, 努力实现黔中经济区与少数民族地区同步协调发展。全面推进集团化帮扶, 广泛动员全社会各种力量向绝对贫困发起总攻, 实现集团化帮扶对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全覆盖。继续支持毕节、威宁等试验区先行先试。二是完善扶贫开发激励机制。采取“摘帽不摘政策”的办法措施, 鼓励扶贫开发重点县和非重点县的各类贫困乡加快脱贫步伐。三是大力推进产业扶贫。进一步扩大产业扶贫资金规模, 培育壮大草地畜牧业等优势产业, 加快形成扶贫产业格局。对符合扶贫产业发展规划, 经营机制好、生产效益好、市场前景好的产业项目, 加大支持力度, 确保项目建设成功、长久发挥效益。加快山地农业扶贫开发, 大力实施“三个一细胞工程”, 继续实施异地扶贫搬迁。四是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实施“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培训”、“阳光工程”和“雨露计划”等项目, 大力开展农业适用技术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 引导农民运用农业科学技术, 提高农业科技含量, 增强农村劳动力非农技能, 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渠道, 鼓励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就业, 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

第二, 抓好改善民生的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下大力气改变全省农村特别是贫困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问题。一是大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新增50个乡镇通油路、555个建制村通公路, 行政村电网完全改造率超过90%, 新建农村通信光缆2.6万公里、移动通信基站3200个。二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编制和实施乡 (镇) 建设总体规划和村庄整治规划, 建设乡 (镇) 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 完成100个村庄整治和80个农村清洁工程示范点建设任务, 建成农村沼气池15万户。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 完成石漠化治理面积1000平方公里。启动新一轮天然林保护等重点生态工程, 完成营造林面积350万亩。抓好城镇绿化、公路绿化和重点村寨绿化, 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和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三是积极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新建或改扩建300所乡镇幼儿园, 提高农村学前入园率。四是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建成333个农民文化家园、3654个农家书屋、500个数字农家书屋。建成40个乡 (镇) 、100个村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

第三, 进一步做好贫困地区人口计生工作。紧紧围绕“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主题, 探索贫困地区人口计生工作的科学发展路子。一是进一步稳定和降低生育水平。积极应对第四次生育高峰人口结构性回升压力, 确保今年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3‰以内,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3%o以内。完善利益导向机制, 促进农村义务教育、养老保障、医疗保障等公共惠民政策与人口计生利益导向政策的有机兼容。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二是大力提高人口素质。建立出生缺陷防治体系, 大力实施出生缺陷干预工程, 全面落实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政策, 努力降低出生人口缺陷发生率, 确保常住人口计划怀孕妇女预防出生缺陷覆盖率达80%以上。三是积极改善人口结构。强化出生人口性别结构综合治理, 依法严肃查处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行为, 着力遏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势头。

第四, 建立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 加大财政对低收入群体的转移支付力度, 着力把保基本的安全网打牢, 确保解决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问题, 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同步推进。一是认真解决农村低保对象季节性缺粮问题。解决部分农村低保人口季节性缺粮问题, 是对已建立的农村低保制度的完善和补充。省民政厅正在认真调查研究, 完善制度设计, 拟定实施方案, 省委、省政府研究确定后,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认真抓好落实, 确保定期供应到户。二是建立失地农民和水库移民生活保障制度, 有效保障失地农民和水库移民生活。请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牵头调查研究, 抓紧制定符合我省实际, 指导性和操作性强的办法措施。三是扎实抓好农村社会养老工作。扩大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范围, 继续积极向国家反映, 争取年内将更多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纳入试点范围。将临时救助资金、农村五保供养资金和农村五保供养机构建设资金纳入地方各级财政预算并同比有所提高。加强养老基础设施建设, 新建或改造乡镇敬老院180所。四是加强公共卫生事业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均政府筹资标准达到200元。实施14所县级医院和10所中心乡镇卫生院改扩建工程, 实现村卫生室全覆盖。新建或改扩建500个村级计生服务室。对7600名乡村医生进行三年全日制普通中专学历教育。加大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投入, 提高人均标准。五是加快农村危旧房改造。新增改造40万户农村危房, 加上正在改造的7万户, 总量达到47万户。抓好30个农村危房改造示范村建设。做好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学校和农房搬迁工作。六是抓好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的有效衔接, 切实做到“应保尽保、应扶尽扶”。省民政厅与省扶贫办要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 认真搞好配合, 确保工作不留“死角”。

高峰在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3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推进教育事业发展的一次重要会议。刚才,田欣同志作了重要讲话,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

下面,我讲两点意见。

一、团结奋斗,教育事业稳步推进

刚刚过去的2008年,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程中很不平凡的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各族人民团结拼搏,积极应对国际国内多方面严峻挑战,实现了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全省教育事业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重大部署,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狠抓工作落实,不断加大改革创新力度,不断拓展事业发展空间,不断增强工作实效,教育事业发展迈出了新的步伐。

一是改革创新取得新突破。以校长公选、教师全员聘任和绩效分配为核心的“三制改革”不断深化,充分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创立了“以县为主,州市统筹,定期拆除,分期拨款,先拆后补,奖励先进”的危房改造新机制,通过试点以点带面,全省各地排危积极性高涨,排危面积达到100万平方米以上。开展了教师周转房建设试点,在4个州市共计安排20万平方米建设面积,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教师住房不足问题。组建了5个省级、4个州市级职业教育集团,推动职业教育向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化方向发展。不断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出台了《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的决定》,提高了高校生均经费标准,加大了呈贡高校新校区财政投入力度,高等教育办学条件得到较大改善。

二是事业发展取得新成绩。新增5个“普九”县,全省“普九”县已达126个,“普九”人口覆盖率达到94.7%。全部免除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602万名学生享受免费教科书,210万名寄宿学生得到生活补助。中等职业在校生总数达到41.39万人,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比例达到1∶0.83。普通高校在校生规模达到36.78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6.17%。部分在昆高校呈贡新校区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累计竣工115万平方米,累计完成投资52.5亿元,先期开工建设的4所高校已入住学生1.7万名。

三是稳定局面得到有效维护。切实加强在招生、收费等环节上的管理,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行为得到进一步规范。加大了学校及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力度,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社会环境得到较大改善。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对贫困家庭大学生发放临时生活补助,有效缓解了因物价上涨给学生带来的生活压力。及时采取措施,做好思想疏导、政策宣传和解释说服工作,教师罢教事件、大学生聚集家乐福抵制法货事件都得到了妥善解决。全省教育系统的稳定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总之,大家付出的辛勤劳动得到了收获,大家流下的汗水结出了硕果。

二、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教育事业新突破

当前,我省的教育事业已进入到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成效如何,决定着教育事业能不能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更大发展。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我们必须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紧紧围绕发展什么样的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及如何培养这两个基本问题,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与时俱进,促进教育事业不断迈出新步伐、开创新局面。

刚才,田欣同志已对今年的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作了全面系统的部署,各地、各部门一定要按照田欣同志提出的目标和任务,抓好落实。对做好2009年工作,我再提四点要求。

一是保稳定。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是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挑战的关键之年,保持教育系统安定局面,对促进全省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至关重要。一要确保教师稳定。要落实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政策。2009年元旦收假第一天,光荣省长就主持召开会议对此问题作了专题研究部署。目前,省里已在制订实施方案。各地、各部门一定要把好事办好。要加强政策宣传,做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改革的组织实施工作,并做好非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的解释、说服工作,保持教师队伍稳定。同时,要切实加强对各级各类学校的管理,坚决防止因要提高教师待遇而出现乱收费、乱摊派、乱招生等现象。二要确保大中专毕业生顺利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更是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直接关系社会和谐和稳定。2008年的最后一天,光荣省长工作调研的问题就是就业工作,2009年省政府印发的第一个文件就是关于鼓励创业、促进就业的20项措施。今年,我省高校毕业生人数近9万人,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达到15万人,据估计,历届未就业的毕业生还有近4万多人,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各地、各部门、各学校一定要用足现有政策,用好新出台的政策,盘活存量、扩大增量,做好服务。要积极挖掘潜力,扩大容量,积极引导和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到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就业。要积极制定毕业生继续升学攻读研究生和双学位、实施“准就业”制度、鼓励高校等事业单位扩大招聘数量、扩大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项目等措施,进一步加强中等职业学校订单培养、顶岗实习工作力度,最大限度缓解毕业生就业压力,实现今年毕业生就业率不低于去年水平的目标。三要确保学校安全。要切实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疏导,提高师生思想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加强学校内部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防止发生恶性事件;加强学校食品、饮用水安全工作,防止发生中毒事件;加强校园安全和交通安全工作,防止发生校舍倒塌和交通安全事故。

二是推改革。要破解教育发展中的矛盾和难题,最根本的是要坚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化教育改革。一要推进素质教育。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对实施素质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省素质教育虽然已抓了很多年,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应试教育仍然占据上风。现在不少中小学生是“身体越来越胖,体质越来越差;书包越来越重,视力越来越差;压力越来越大,快乐越来越少”,实在令人担忧。去年以来,我省积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切实采取措施,制定了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措施。各地、各部门、各学校一定要认真抓好落实。“减负”工作要注意:减负要适度,不能矫枉过正,放松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减负”不减质,不能因“减负”而降低教学质量,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提高学习效率。“减负”要配套,要制定相关配套措施,使课程改革、考试制度改革、考评制度改革等相互配套。“减负”要统筹,全省上下要“一盘棋”,要“一刀切”,防止相互攀比,对不同类型的学校,“减负”工作既要区别对待,但又要统筹协调。“减负”工作必须科学合理,努力做到让学生舒心,让家长放心,让教师安心,让社会满意。二要深化职业教育改革。要贯彻落实《云南省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行动计划》,要实现到2010年,高中阶段教育的毛入学率达到55%以上,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规模达到60万人以上的目标,今年就必须进一步扩大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我省发展职业教育的策略一是扶优扶强,让一部分有规模、质量好、就业率高的学校不断发展壮大,以此带动全省职业教育的发展;二是整合资源,充分发挥企业行业的作用,组建职业教育集团,以企业的发展带动职业学校专业发展,实现产学研的互动,并通过专业发展带动企业发展,为企业寻求新的利益增长点。按照“东帮西、城帮乡、强帮弱”的方式,积极推动联合招生和合作办学,促进职业教育均衡发展。三要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省委、省政府如此高度重视高等教育的发展,为高等院校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校一定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的决定》,按照今天会上签订的《建设目标管理责任书》的要求,进一步深化办学体制、管理体制、教育教学和后勤社会化改革,加强基础设施、重点学科、科研平台和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推进教育国际化,全面提升高等教育水平,不辜负省委、省政府的期望。四要深化学校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的校长负责制和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深化投融资体制和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积极鼓励多渠道筹措办学经费,扩大优质教育资源。

三是促发展。一要抢抓机遇,争取项目。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紧紧抓住国家制定中长期教育规划的契机,坚持从实际出发,着眼长远,积极破解我省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难题,努力实现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要抓住国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大投入,扩内需、调结构、促改革、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机遇,按照光荣省长“危中寻机,危中转机”的要求,及早做好项目规划方案,积极向国家有关部委反映我省实际,争取得到更大的项目、资金支持。同时,抓住原材料价格下滑的时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二要大力发展民办教育。当前,我省招商引资是红红火火,可招商办教却冷冷清清,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一是吸引力不够,现有鼓励政策措施没有完全落实到位,新的优惠措施又十分缺乏。二是“一视同仁”难以落实。各地、各部门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好现有鼓励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研究制定出台更加优惠的政策,支持民办学校做大做强,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兴办民办学校,促进我省民办教育加快发展,扩大民办教育在全省教育中的比重。同时,要针对当前民办学校存在的问题,制定有效的管理办法,切实加强对民办学校办学行为的监管。三要提高质量,突出特色。学校办学不能“千校一面,千篇一律”,必须办出特色、办出质量、办出风格。要向改革要质量,向创新要特色。要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评价机制,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中等职业学校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根据生产第一线的岗位需求开设课程和确定教学内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实现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的零距离对接。高等学校要牢固树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加大对教学工作的投入,强化教学管理,鼓励名师、教授上讲台,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一定要从严管理,从严治校,从严治学,以质量促发展。

四是抓重点。一要抓好“两基”攻坚。按照规划,今年是我省“两基”攻坚的最后一年,一定要确保3个未“普九”县完成攻坚任务,全面完成“两基”攻坚的目标。已完成“普九”的县,要继续下大力气做好巩固提高工作。二要抓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办人民满意的教育,首先要办人民放心的教育。当前,在我省640万平方米中小学危房中,在地震断裂带上的就有近300万平方米。危房不除,教育不稳;危房不消,政府不安。从今年起,省委、省政府已决定用3到5年的时间,全面排除现有中小学D级危房。省里已成立了以田欣同志为组长、我和建方同志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深入推进危房改造工作。各地也要尽快成立相应机构,落实责任,不能把教育优先发展停留在口头上、文件里,要进一步加大投入,用“真金白银”来优先发展教育。各地要结合实际,认真研究如何在资金、项目有限的情况下,通过创新机制、用足政策,实现全面排除中小学危房目标的措施和方法。同时,省级有关部门要加强与国家有关部委沟通联系,积极反映我省解决中小学危房的思路和拟采取的措施,争取国家的理解和支持。三要抓好部分在昆高校呈贡新校区建设。今年是新校区建设至关重要的一年,按照目标,要新开工面积300万平方米,竣工面积达到150万平方米,完成投资达到50亿元。各高校一方面要加大多渠道融资力度,加快老校区资产的处置进度。省级有关部门和昆明市要按照资产处置收益最大化的原则,争取在今年3月前完成第一批老校区资产处置交易,并在今年上半年完成第二批老校区资产收储工作。另一方面要紧紧抓住原材料价格下降的有利时机,加快工程进度。工程建设一定要确保质量、确保安全、确保建设过程在阳光下运行。四要抓好经费管理。当前,国家和省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用于教育的资金数量逐年增长,去年,仅中央和省安排的危房改造专项资金以及农村初中工程、寄宿制学校工程等建设资金就达10多亿元,若再加上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专项资金,总量可达到数十亿。要确保各项经费落到实处,就必须建立健全教育经费的使用、管理和监督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使用效益。同时,要进一步规范各级各类学校的收费行为,坚决治理教育乱收费、乱摊派,切实减轻老百姓的教育负担,让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党和国家各项教育惠民政策的阳光。

同志们,今年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十分艰巨。让我们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更强的责任感、更大的勇气和魄力,更多的辛勤和汗水,去迎接挑战,破解难题,收获成功,用实际行动迎接建国60周年的到来,为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开放、和谐的云南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扶贫工作会议讲话心得 篇4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意义重大,影响深远。通过近期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我深受触动、感染、鼓舞和教育,更加坚定了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

第一,增强责任意识,深刻理解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时代使命。教育强则国家强。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阐明了这样一个明晰的思想脉络。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需要高等教育提供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支持;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源源产出需要不断改进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因此,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过分,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责任之神圣、使命之崇高是不言而喻的。万涓成水,众志成城,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责任都尽到了,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最终成为现实。

第二,增强角色意识,积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总书记强调,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这一重要论断指出了高校的根本任务,指明了我们奋斗的方向。作为高校工作者,应当不断地强化角色意识,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贯穿于工作实践、人生实践,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要增强“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的角色意识。这一问题在顶层设计上已经有明确的定位,即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需要站在实践的层面上积极回应,结合学校的办学传统和办学特色,进一步凝练人才培养目标。我们所培养的人,应当具有“实现中国梦 我的责任”的责任担当,应当具有“居一隅而胸怀天下”的宏大气魄,应当具有“国家之栋梁、社会之表率”的示范效应,应当具有“自强不息、独树一帜”的精神气质。要增强“育人先育己、立德先立人”的角色意识。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思想政治工作者理应成为工作对象的表率,培养崇高的人生理想、积极的人生态度、完善的人格魅力。第三,增强能力意识,努力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学习会议精神,加深了自我“知识恐慌”与“本领恐慌”的危机感。比如,是否真正掌握了“思想政治工作、教书育人、学生成长”的规律特点,是否真正遵循了“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的工作目标,是否真正创设了“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环境氛围,是否真正实现了“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方法创新。为此,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会议精神,个人至少应在以下三个方面不断努力。一是学习提高。做好本职工作,需要学习提高的方面很多。时下,最重要的是学习好、理解透会议精神;日常,应当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完善知识结构,提升能力水平。二是研究总结。做好本职工作,需要研究工作对象的特点和需求,需要研究工作内容的定位和规律,需要研究工作创新的方法和举措,更需要做学习型研究型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示范和引领。三是创新实践。做好本职工作,需要在理念思路、体制机制、方法手段不断地创新,把思想融入工作实践、让育人活动充满智慧,不断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学习组织工作会议讲话心得体会三 篇5

学习组织工作会议讲话心得体会三

在7月3日至4日召开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鲜明提出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对党的组织工作作出新部署、提出新要求,即: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着力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着力集聚爱国奉献的各方面优秀人才,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坚强组织保证。97年的风雨,97年的浪,97年的征程闪金光。刚刚过完建党九十七周年纪念日,总结起来,我们国家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由一个胜利转向另一个胜利。我们虽然在各领域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但仍然不能掉以轻心,仍要时刻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一个成熟的政党,在创造辉煌成就的同时,必须勇于进行自我革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持我们党肌体健康的自净工程,更是关乎国家昌盛、人民幸福的安邦工程。坚定不移惩治腐败,是我们党有力量的表现,也是全党和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始终坚持零容忍的态度不变、猛药去疴的决心不减、刮骨疗毒的勇气不泄、严厉惩处的尺度不松,反腐利剑高悬,铲除“政治毒瘤”,形成强大震慑,凝聚了党心民心,开启了全面从严治党新征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积蓄了强大的信心、希望和力量。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想成就一番事业、干出一番业绩,必须有能干事、干实事、干成事的真能力、真本事、真本领。再美的蓝图、再好的规划,如果没有能力付诸实践、没有能力落实到位,也终将是虚无缥缈。如今,新形势、新使命、新任务无时不在检验着党员干部的实干精神和实干能力。我们作为国家最基层的社区工作者,时刻要保持清醒头脑,忠诚于党、服务人民、造福社会,时刻加强自身思想政治建设,不断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时刻追求进步,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提高工作创新意识和服务水平,提高社区居民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扶贫工作会议讲话心得 篇6

第一

学习董事长“半年工作会议”的讲话心得

xx年8月16日在总公司会议室和人大培训中心召开了2016年上半年工作总结会议。会议中我们认真的听取和学习了总公司刘xx董事长的“半年工作会议”的讲话,并结合我们各自项目进行了认真广泛的讨论,使我受益扉浅,感觉没有白往返几千公里参加这样的会议。

听取和学习讨论总公司xx董事长的半年工作会议的讲话,报告中提到,我们公司保持了稳定发展的良好势头。截止2016年7月,承揽产值3.6亿元,完成产值5.23亿元,并且接连获得了“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企业”、“辽宁省建筑业优秀企业”、辽宁省优秀市政企业“、”辽宁省百佳建筑企业“等荣誉称号,看到这些成果我真是备受鼓舞,从这些成绩中也看到了我们公司竞争力的提高和发展的动力。

在刘董的报告中看到,我感觉到了我们公司加大推行了标准化管理的力度,项目管理实现“四个统一”,即统一岗位职责、统一管理标准、统一工作流程、统一考核评比,确保了我们项目的工程质量,确保了项目合理布局,确保项目合同履约,实现了项目管理的科学化、系统化和专业化。建立健全各部门岗位职责,个人职责清单化,使我们看到了完善规章制度好处,使工程管理更加顺畅,更加高效,完善工程管理的业务流程,强化管理控制,规范管理程序和标准,固化了管理机制。

今年5月份,总公司进行了“五比五创”加强绩效考核检查,对我的感触很深,使我彻底我明白了其他直接费得管理制度,明确了其他直接费的责任主体、资金使用审批等流程,也明白了甲供材管理和结算台账建立的巨大作用。

在刘董报告中还提到总公司在经营和管理方面面临的十个方面突出矛盾和问题。在这些矛盾和问题中:“工程部门消耗计划下达不及时,施工进度计划操作性差,项目资金使用计划申报不及时、依据不充分,合同管理不规范”等几方面问题和我们工程科有直接关系,这些问题也确实讲到了我们的软肋,讲到了我们痛处,我们也真正意识到了这些问题。

学到刘董报告中关于下半年重点工作安排,我看到了报告的可操作性强,有明确的提法干法,告诉我们如何去干,在哪方面干,要注意哪些问题,为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点亮了明灯。特别是分包合同“八坚持八不许”更是为我们在今后在进行分包管理,结算管理等方面工作作出了明确的指导,我们xx项目是管理型项目,更突显了合同的重要性,因此我们在工作中更要严格的要求自己,熟悉合同中承包工程的内容,严格按合同办事,合同中有的一点也不少给,合同中没有的一丝一毫也不多给,并依据合同为外委施工队做到最好的服务工作,做到项目和施工队的双赢。为企业赢得更大的利益。

在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 篇7

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与会同志的共同努力下, 新世纪第一次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大家一致认为, 这次会议时机关键, 意义重大, 影响深远。昨天下午, 王珉书记、陈政高省长、陈小娅副部长发表了重要讲话, 为未来十年辽宁教育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 明确了近期教育工作重点;会议安排了分组学习讨论, 进行了表态和交流发言, 各市、各高校还提交了书面材料;会议印发了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辽宁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两个重要文件。为深入学习领会王珉书记、陈政高省长的重要讲话精神, 贯彻落实好这次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 我讲三点意见:

一、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和部署上来

编制《规划纲要》, 制定《若干意见》, 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王珉书记在讲话中强调, 要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切实把教育作为强省富民的根基和先导, 尽快提高全省教育现代化水平。要全力推进教育事业改革, 把育人为本作为根本要求, 把改革创新作为强大动力, 把促进公平作为基本政策, 把提高质量作为核心任务, 把服务振兴作为重要着力点, 突出内涵发展和结构优化, 办好人民满意的各级各类教育。到2020年, 辽宁要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 构建起规模适当、结构合理、质量和效益高、人民满意的现代教育体系。要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 强化责任意识, 健全领导体制和决策机制, 党政主要领导同志要当好推动教育优先发展的第一责任人。

陈政高省长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辽宁教育改革和发展所取得的成就, 让我们看到了教育大省的面貌, 坚定了建设教育强省的信心。政高省长要求, 要抓住重点, 实现教育改革和发展新突破, 推动学前教育连锁发展, 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推进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 增强职业教育发展活力, 加快高等教育率先发展, 让辽宁教育走在全国前列。要用战略眼光和对未来负责的精神抓好教育, 切实肩负起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历史责任和重大使命。两位领导的讲话内涵丰富, 重点突出, 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各地、各部门、各高校要深入学习领会, 认真贯彻落实。

二、认真领会两个重要文件精神

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十年来, 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 在全省人民的大力支持下, 经过全省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全省加快实施《教育为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服务行动计划》等一系列重大措施, 大大地提升了教育服务能力, 教育事业发展为全省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教育已成为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坚强支撑力量。

2008年10月, 辽宁被国家确定为与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制定同步起草省级规划纲要的9个试点省区之一, 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对辽宁的巨大信任, 是对全省教育改革发展成绩及对全国教育影响力的充分肯定。省委、省政府对《规划纲要》编制工作极为重视, 主要领导同志多次作出重要指示, 提出要高标准定位、高起点编制规划纲要、制定若干意见, 突出服从、服务于国家战略的目标定位, 突出辽宁区域特色。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和国家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后, 王珉书记两次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议, 明确编制《规划纲要》的要求, 研究审定《规划纲要》和《若干意见》。从2009年12月以来, 陈政高省长亲自主持召开了全省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座谈会、全省教育改革和发展座谈会, 多次听取教育规划纲要和若干意见制定情况的汇报, 深入研究、进一步明确全省教育改革发展的思路及对策。省人大、省政协认真审议了《规划纲要》, 各地、各部门、各高校和社会各界对《规划纲要》和《若干意见》制定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 省教育厅做了大量专题调研、文件起草和征求意见等基础工作。《规划纲要》和《若干意见》的制订过程, 充分体现了领导高度重视、部门通力配合和广聚民智的科学决策特点, 这是对人民、对历史负责的高度体现。

《若干意见》确定了到2015年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总体要求, 明确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方面的具体安排, 强调了加强领导、依法治教、加强教师和校长队伍建设、提高投入水平等保障措施。《规划纲要》除序言、实施两个部分外, 由总体战略、发展与提高、体制改革与对外开放、保障措施四个部分组成, 共22章、25条。反映了省委、省政府对未来十年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考虑, 是一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指导性文件。

三、全面贯彻落实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

贯彻落实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 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地、各部门、各高校的重要任务, 是教育战线的主要工作。会后, 各地、各部门、各高校要抓紧传达学习, 尽快部署落实。我在这里提出四点要求:

第一, 做好会议精神的学习宣传工作。在贯彻落实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委、省政府两个重要文件工作中, 各地、各部门、各高校要抓住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召开的有利时机, 广泛开展学习宣传活动, 准确理解和深入领会精神实质, 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和部署上来。要在工作中结合实际, 着重学习宣传省委、省政府两个重要文件关于教育改革、发展和保障的主要任务和政策举措, 注重实效, 贴近群众。要利用各级党委、政府中心组专门组织学习, 教育行政部门要通过举办培训班、研讨班等形式, 重点培训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分管教育的负责同志、学校领导干部和教育工作者。

第二, 编制好本地区、本学校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 制定好教育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各级政府要把教育改革和发展摆在重要议事日程, 健全领导体制和决策机制。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本地区、本学校教育规划的制定工作, 明确责任要求和工作进度, 制定出与国家、省《规划纲要》和《若干意见》相衔接、相贯通, 突出本地、本校特色的发展规划和实施意见。

第三, 大力推进教育体制改革。王珉书记、陈政高省长在讲话中特别强调了改革对教育事业发展的极端重要性, 各地、各高校要按照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 抓好本地区、本学校的教育体制改革工作。特别是要推进学前教育规模化发展, 实现学前教育连锁办学, 形成幼儿教育地产品牌;要统一配置义务教育资源, 因地制宜地推进初中集中到县城办学,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化;要实施市域内跨县区统一招生, 增强普通高中的竞争力, 激发高中教育的生机与活力, 实现规模化、集团化发展;吸引、鼓励国内外企业到辽宁投资办学、合作办学, 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与市场接轨, 提高集约化程度, 提高办学质量;要加强高等教育学科建设, 加大高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促进高校投入多元化, 通过土地资源盘活开发等方式筹措教育经费, 减轻和化解债务负担。省教育厅要加强对教育体制改革工作的指导和服务, 科学设计, 试点先行, 重点突破, 有序推进。各地各高校重大改革试点方案要按程序报批, 事先做好预案, 防止出现偏差。要把握好舆论导向, 避免媒体对教育的炒作, 误导社会对教育体制改革的判断, 影响群众对改革的支持。

第四, 加强统筹协调。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推动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科学发展作为重要职责, 及时研究解决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要加强党和政府对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 建立健全领导体制和决策机制, 明确目标任务, 制定发展措施。要加大教育投入, 各级政府要按照分担比例, 切实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目标要求加以贯彻落实, 明确达到国家核定教育投入标准的时间表和预算财力安排。要加强政府对教育工作的统筹协调, 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 完善配套政策, 制定落实措施, 扎实做好责任范围内的工作。各部门要按照即将下发的职责分工, 各负其责、各司其职, 加强协调, 形成合力, 共同抓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工作。各市要周密安排、精心部署, 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 召开本市教育工作会议, 对贯彻落实全省教育工作会议进行具体部署, 有关情况要及时向省委、省政府报告。

扶贫工作会议讲话心得 篇8

今天,在大理州召开全省职业教育工作现场会,大家一起来交流经验、探讨问题、查找差距、研究对策,推动我省中等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今天上午,我们参观考察了大理州4所职业学校,大理州优化整合教育资源,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渠道,强化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经验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午,大理、楚雄、玉溪、临沧等州市和旅游职业教育集团负责人交流了发展职业教育的经验,介绍了各具特色的做法,畅谈了改革体会,也提出了许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负责人作了发言,对下一步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提出了要求。大家的发言都很好,很有借鉴意义,给予我们很大的启发和鼓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认真总结推广各地职业教育的好做法和好经验

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工作。2005年,国家召开了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家会议刚结束,我省立即召开了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出台了《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2007年8月,省政府召开了全省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光荣省长作了重要讲话,提出了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七大工程”建设;2008年3月,省政府印发了《云南省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行动计划》。按照省里的部署,各地积极采取措施,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探索出了许多好的经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解放思想是先导。近年来,全省各地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坚定不移地调整教育结构,确立了职业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教育工作全局中的战略地位;持续不断地扩大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促进了高中阶段教育的协调发展;确立“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等等,不断破除影响职业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面向社会办学,面向市场施教,走规模化、集约化、连锁化发展路子,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发展。

(二)加强领导是关键。实践证明,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成效显著的州市,基本上都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作为“一把手”工程,摆在各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各级领导干部都带着感情、带着责任抓职业教育。由于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坚决贯彻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有关部门认识统一,许多长期难以解决的体制不顺、资源分割、教师缺编、增加投入等问题迎刃而解。

(三)改革创新是核心。一是改革招生方式。如玉溪市实行一年多次招生,积极营造“读完初中读职中,就业致富路路通”的浓厚氛围,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比例达到1:1.05;楚雄州积极开展职业教育宣传周、宣传月活动,印制职业学校招生手册,建立乡镇长、初中校长、学生家长送初中毕业生到职业学校就学的“三长送学”制度;临沧市实行常年招生、免试入学,普通高中与职业学校在校生比例达到1:1.01。二是改革教学方法。临沧市的职业学校在农村初中加挂职业培训牌子,在初中教育中渗透职业教育内容,实现职业教育和基础教育的衔接;玉溪市围绕当地“三优一特”优势产业及省内外用人趋向,及时调整专业结构,依靠行业、企业,极力打造職教特色品牌;大理州组建专业教学联谊会,定期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促进了学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三是联合办学、订单培养。大理州职业学校先后与上海财经大学、东芝集团等十几所高校和二十多家企业联合办学,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玉溪市的职业学校与长三角多家企业开展“2+1”带薪顶岗实习,2008年首次就业率达96.8%;怒江州着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云南旅游职业教育集团采取两个“三段式”教学(一个是“一年学基础、一年学技能、一年顶岗实习”,另一个是“一年在当地职业学校学习、一年在中心城市职业学校学习、一年在企业实习”),加强学生的职业能力的训练。四是充分发挥职教集团的作用。积极组建职教集团,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灵活开放的办学。玉溪市在2005年就成立烟草、工贸、旅游三大职教集团,联办企业发展到了上海、广东、青岛等东部发达地区.建立了实习、就业一体化伙伴关系。通过这些措施,促进了职业教育规模的扩大。

(四)加大投入是基础。各州市在改革中,坚持政府主导,拓宽投融资渠道,以各种形式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教育,努力扩大教育资源。如昆明市投资2亿多元,改建、扩建校舍3万多平方米;大理州整合职业教育资源,采取政府划拨、学校自筹、银行贷款、资产置换等办法,筹资4亿元,新建、改扩建校舍20万平方米;玉溪市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在保证每年1200万元投入的基础上,确保职业教育经费占全部教育经费的比重逐年增加;临沧市采取招商建设、政府逐年回购的方式加快职业学校的建设步伐;楚雄、曲靖、普洱等州市积极筹集资金,建设职教园区、公共实训基地;红河、文山、德宏等地投入中等职业教育的经费都达到历年新高,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打下了扎实的物质基础。

(五)队伍建设是根本。各地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一项事关长远的大事来抓,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教师培训,把优秀骨干教师送到省外进修学习提高,不断加大教师的招聘力度。如昆明市向省内外招聘优秀教师到本地任教;玉溪市以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为重点,以“特聘教师”选聘工作为突破口,加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培养力度;楚雄州设立专项资金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养培训工程”,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通过这些措施,有力地促进了教师队伍建设。

在各地、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2008年,我省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达到20.24万人,比2007年增加2.22万人;在校生规模达到49.29万人,比2007年增加6.08万人。全省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比例由2007年的1:0.75提高到2008年的1:0.83,全年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达到502万人次。我省中等职业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

二、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职业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实施科教兴滇、人才强省战略的重要措施,对全省改革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第一,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加快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教育工作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是构建和谐社会对教育工作的本质要求,也是我们党的宗旨在教育上的具体体

现。党的十七大作出了“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决策,明确要求“加快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省第八次党代会也提出了要加快发展城乡职业教育和培训网络,实现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协调发展的目标。我们要站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加快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战略突破口,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第二,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是建设人力资源强省的迫切需要。我省劳动者整体素质不高,已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对于我省加快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劳动者就业,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变人口压力为人力资源优势,实现从人口大省向人力资源强省的转变,就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第三,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是促进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目前,我省已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高等教育也逐步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2008年,全省初中毕业生61万人,其中20万人进入中等职业学校,21万人升入普通高中,还有20万的初中毕业生未接受培训就直接进入社会。促进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的协调发展,就必须坚持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使高中阶段教育形成合理的结构,符合教育规律和社会需求,有利于教育自身的健康协调发展。总体上看,中等职业教育仍然是我省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办学机制和人才培养的规模、结构、质量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一是办学资源严重不足。截至2008年底,全国高中阶段教育的毛入学率达到了75%,而我省仅为52%。目前,我省中等职业学校只有307所,校舍建筑总面积为480万平方米,平均每所学校只有1.6万平方米,而平均在校生规模已经超过1500人,按国家规定的生均建筑面积测算,校舍缺口达300万平方米以上。相当数量的中等职业学校已经超负荷运行,教室拥挤,实作实训场地设备缺乏,学生宿舍、食堂、运动场所等不足现象突出。二是发展不平衡。昆明、曲靖、楚雄、大理、玉溪、临沧等州市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较快。但仍有部分州市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比例在1:0.5以下;县一级的差距更大,不少县的比例在1:0.4以下。行业和企业举办中等职业教育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部分校企合作仅满足于企业内部的一般性培训。举办学历教育、校企合作办学、学生顶岗实习、教师实践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三是筹资渠道单一。社会融资占教育经费总投入的比例仍然偏小。各州市每年投入的经费与发展需要差距很大。大部分地区难以做到城市教育费附加按不低于30%的比例用于职业教育。中等职业学校普遍存在信贷和融资困难。四是办学水平有待提高。截至2008年底,我省中等职业学校专职教师有1 85万人,生师比为26:1,远远高于教育部提出的16:1的要求。按照规划,到2010年,我省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规模要达到60万人,教师缺口达1.4万人。专业课教师和“双师型”教师缺乏,结构不合理。五是体制机制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少数地区学校还没有实行岗位设置管理、教职工全员聘用和校长公开招聘及任期制度。不少地区虽然已经组建职业教育集团,但仅只是搭起了台,并没有充分发挥集团办学的优势,没有建立以服務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和市场的办学体制。

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步伐,实现高中阶段教育的协调发展。

三、全力以赴做好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工作

当前,职业教育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一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特别要重点支持农村中等职业教育,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从2009年春季学期开始,中央财政加大投入,在实施国家助学金的基础上,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省委、省政府也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科教兴滇、人才强省战略的重要措施,不断完善鼓励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二是经济社会发展为职业教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加快,特别是发展现代制造业、构建特色经济、生态旅游业等为技能型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市场需求,经济社会发展呼唤职业教育的大发展。今年1月份,温家宝总理在视察江苏的职业教育工作时指出:“应对金融危机,需要解决两个重要问题:一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而不发生大的波动,二是保证群众就业而不造成大批失业。解决就业问题,根本靠发展,也需要通过培训提高劳动者的技能。职业教育直接为就业服务,应当受到全社会的重视和支持。”在当前形势下,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扩大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规模,是保证经济社会持续平稳较快发展的当务之急和一举多得的重大举措。按照教育部的计划,今年全国中等职业教育还要扩招50万人。三是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我省在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以上这些,为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跨越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一定要抢抓机遇、创造条件,自觉地、主动地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

《云南省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行动计划》提出,到2010年,我省高中阶段教育的毛入学率要达到55%以上,在校生总规模达到130万人以上,其中,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规模达到60万人以上。到2012年,高中阶段教育的毛入学率要达到70%以上,在校生总规模达到168万人以上,其中,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规模达到80万人以上。要实现上述目标,时间紧、任务重,我们必须学习借鉴各地的先进经验,以超常规的思路、超常规的举措和超常规的努力,促进中等职业教育的超常规发展。重点要在以下六个方面实现突破。

上一篇:长葛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下一篇:数值分析期末复习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