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党建工作总结报告

2022-08-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回首每一天的周而复始,你是否在工作的过程中,获得了宝贵的成长经验?工作作为我们的立身之本,工作是见证我们成长的标志,为自己写一份独有的工作报告吧。让我们在回首自己忙碌岁月的同时,发现自己工作的不足之处,寻找出更好的工作方式,成为更好的自己。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2009党建工作总结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1篇:2009党建工作总结报告

榆树市人民政府关于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工作情况总结报告

2015年,榆树市人民政府承担了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试点工作任务。按照《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考核办法》的要求,结合榆树市农业整体实际状况,榆树市农业局从强化属地管理,落实主体责任,完善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体系,执法检测到位等工作抓起,做到领导重视、制度规范、体系健全、手段创新,标准普及质量提升等工作全面铺开。截止到目前,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工作已圆满完成了阶段性工作任务,达到了预期绩效考核目标,现将具体工作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工作完成情况

1.强化属地管理,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部门责任意识。为切实加强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创建工作顺利开展。榆树市委、市政府成立了主管农业副市长为组长,农业、水利、畜牧等相关部门主要领导参加的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创建工作的组织协调、计划制定、经费保障等工作。办公室设在农业局,具体负责创建日常管理工作。为创建工作开好局,取得预期效果,领导小组先后召开创建工作启动动员会,部门协调会、专项工作调度会,并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具体任务落实到位,责任落实到人,并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满足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需要;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纳入市直部门、乡镇(街)年终绩效考核范畴,實行一票否决制,与食品安全、安全生产、无动物疫情发生作为社会稳定的重要部分,占比重分值的2%;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纳入本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合理规划产业区域布局。目前,全市已建立了“政府负总责,部门分工负责,农产品生产主体为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机制”,形成了各责任单位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部门紧密配合的监管格局,为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常态化,长效化,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2.落实主体责任,规范农产品生产经营单位的自律行为。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规定,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是第一责任人。为确保主体责任落实到位,市政府组织农业、水利、畜牧等三家监管部门联合下发了《榆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名录制度》(榆农联字〔2014〕3号),对全市蔬菜生产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水产养殖、畜禽屠宰企业、经纪人等生产经营主体全部落实监管名录制度,并对纳入监管名录的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开展集中培训,告知责任,签订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并建立《榆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黑名单”监督管理制度》(榆农字〔2012〕38号),《关于下发榆树市水产品质量安全“黑名单”监督管理制度的通知》(榆水字〔2014〕38号),《关于转发农业部生鲜乳质量安全“黑名单”制度(试行)的通知》(榆牧字〔2016〕10号) ,依法公开违法信息;建立了病死畜禽及不合格农产品无害化处理机制;制定了《榆树市农品生产记录管理制度》(榆农发〔2012〕1号)、《关于加强国家禁限用农药管理休药期的规定》(榆农发〔2013〕1号)、《榆树市屠宰企业落实流向登记制度》(榆肉管发〔2013〕1号)、《关于对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开展自查或委托检验的通知》(榆农发〔2013〕2号)、《榆树市屠宰企业落实进场查验、肉品品质检验、“瘦肉精”检测等制度》、《关于全市农产品收购储运企业及批发市场建立进货查验、抽查检测制度的通知》(榆农发〔2013〕5号)等制度,严格进行过程控制和产品自检,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目前,全市现有蔬菜生产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34家,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4 家,畜禽屠宰企业21家,牧业经纪人111人。

3.加大监管力度,建立农业投入品常态化监管机制。农业投入品是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因素,只有农业投入品监管有力,规范生产经营行为,杜绝非法添加行为,才能把好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质量关。一是制定《榆树市农药市场准入备案管理办法》(榆农发〔2013〕1号和《关于建立饲料、饲料添加剂产品质量管理制度的通知》(榆牧字〔2014〕15号)等制度,并建立主体监管名录,实行农药市场准入管理和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市场准入管理。目前,全市纳入监管名录的农药经营主体169家,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经营主体257家;二是规范生产行为,构建放心农业投入品配送网络。制定《榆树市农业投入品台账管理制度》(榆农发〔2013〕10号),推行兽药良好生产和经营规范,对养殖环节自配料实施监管,构建了以“农商一号”、“云农场”等电商农资配送和中化、中农、侨昌、瑞泽等国内知名生产企业连锁直销的销售网络,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农庭农场实现了农业投入品统一购置。据统计,全市配送、统购、连锁直销的农业投入品占当地农业投入品总量比例的70%以上;三是搭建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追溯平台,将农业投入品纳入平台管理。2014年,利用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资金,投资200万元,建设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以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站为终瑞平台,在八号镇北沟村、五棵树镇进步村和于家镇三道村,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监测点3个,主要包括建立气象服务站3个,终端监测设备50个,能够完成农产品生产环节所需的大气、日照、温湿度、土壤及农业投入品使用进行全程智能管控,开通二维码验证,实现初级农产品生产环节产前可跟踪,产中可控制,产后可追溯,不断提升农产品品质,提高农产品市场占有率。四是制定了《农业投入品质量常态化监测制度》(榆农发〔2013〕4号),利用国家法定假日期间和上级的文件要求,定期对全市农产品生产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生产经营主体开展专项整治,并现场指导农业标准化技术。仅2016年,全市共开展农产品专项整治10 次,其中农业投入品专项整治行动4次,水产品专项整治行动3 次,兽药、饲料专项整治行动3次。

4.开展例行监测,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水平。年初,农业、水利、畜牧三个监管部门都根据自身职责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计划,监测范围实现全覆盖,通过定性速检和定量检测两种方式,完成主要农产品质量例行监督抽查,并采取月报的方式,向省市农委上报或在榆树农业信息网上公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投入品专项整治行动等信息。同时,下发了《关于对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严格开展自检或委托检验的通知》(榆农发〔2013〕2号),要求全市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所销售农产品在上市前严格开展自检,也可委托检验,严把农产品市场准出关口。目前,全市农产品质量例行监测样品4098个,其中定性速检3674个,定量检测424个。其中蔬菜水果及食用菌速检2262个,定量424个,水产品速检450 个,畜产品速检958个。

在棚膜经济发展快,地域优势强的乡镇,择优选择五棵树、弓棚、太安、于家、新立等五个乡镇,建设了乡镇监管区域中心站试点,通过完善基础设施,购置速检设备及药品,人员岗前培训,能够完成本乡镇及周边乡镇区域内的日常巡查、抽样检测等任务。目前完成速检样品1000个。

5.建立执法机制,严厉查处农产品质量安全违法违规行为。2016年,组织农业、水利、畜牧等部门的执法人员,对辖区内农业投入品经营单位和农产品生产、屠宰、储运等重点环节开展了执法检查,并制定了《榆树市2016年种子农药肥料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榆农综办〔2016〕1号)、《榆树市农药专项整治行动方案》、《榆树市集中开展危险化学品专项整治方案》等专项整治方案,细化整治对象和任务,依法查处县域内涉及农产品质量安全违法违规行为。积极鼓励社会公众共同参与农产品质量安全共治行动,制定了《榆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榆农字〔2012〕40号)、《榆树市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榆树市水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下发了《关于印发榆树市食品安全举报奖励办法的通知》(榆食安委发〔2013〕2号),建立了线索发现和通报、案件协查、联合办案、大要案奖励等机制,利用吉林省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信息共享平台,及时准确掌握执法动态和时事要闻,健全应急反应机制。目前,全市未发生违法犯罪行为,3年内未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6.推广标准化技术,推进“三品一标”认证进程。2012年,转发了省农委《吉林省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实施方案》(榆农字〔2012〕39号)的通知,并制定了《榆树市加强畜禽养殖粪便污染防治方案》(榆牧字〔2016〕9号),从生产源头,开展产地环境和污染状况监测,在榆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科学合理调整农业结构和区域布局,普及推广无公害蔬菜标准生产规程48个,推广农业标准化统防统治、绿色防控、配方施肥、健康养殖和高效低毒农兽药使用等技术6 项,创建国家部级、省级蔬菜标准示范园区26个、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9个、水产标准化健康养殖示范场4个。出台《榆树市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奖励办法》,建立健全认证监管和补贴奖励机制,水稻、蔬菜等“三品一标”获证产品占食用农产品生产总面积比重的80%以上。

7.健全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服务能力。一是完成监管能力建设。市政府下发了《榆树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榆树市人民政府各办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榆政办〔2009〕62号),明确了农业、水利、畜牧等部门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各部门职责清晰,任务明确,具备全面落实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和职责要求的能力。2012年,按照国家农业部、省市农委的文件要求,经市编办批复,在28个乡镇(街)农业(水利、畜牧)站加挂了农产品(水产品、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牌子,并制定了《榆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基本制度》(榆农发〔2013〕8号),包括岗位责任、巡查检查、信息上报、学习培训、考核奖惩等方面。2015年,在全市388个行政村,设立村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点388个,聘请村级监管员388人,村级防疫员428人;二是完善监测执法体系建设。2013年,省编办出台了《关于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吉编发〔2013〕41号),按照要求下发《关于在农业环境保护与农村能源管理站加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中心牌子的通知》(榆编字〔2014〕7号)和《关于榆树市农业执法监察大队更名的通知》(榆编字〔2014〕70号),并将农业执法列入综合执法,明确执法检测责任。2010年,利用国家项目资金,完善建设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站实验室,新购置仪器设备68台套,改扩建实验室200平方米。2013年12月,市农业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站,顺利通过省农委、质监局组织的实验室资质认定和农产品检测检验机构考核“二合一”评审,在全省率先取得了省级计量认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机构合格证书,具备了向社会公开出具数据的能力;三是开展集中培训。针对当前新形势、新任务,确保基层农产品监管人员尽心履职,对市乡两级农产品监管人员开展集中培训,就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基层农产品监管站职责等工作进行讲解,对监管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剖析,使基层农产品监管人员真正能够懂政策、熟业务、练技能,努力提高个人能力与水平。2016年共举办农产品监管人员培训班1次,人员60人;水产品监管人员培训班1次,人员90人;畜牧监管人员培训班1 次,人员58 人。

8.创新机制,总结探索先进的管理模式。制定了《榆树市初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榆农发〔2013〕19号)、《榆树市农产品产地准出准入制度》和《榆树市农产品诚信体系建设工作方案》(榆农发〔2013〕11号),对健全产地环境管理、农业投入品监管、生产过程管控、收购储运过程监管、包装标识管理等方面进行严格的制度管理,同时积极探索,总结经验,参照省农委下发的《全省实施农产品产地准出制度工作方案(试行)》通知(吉农质发〔2016〕3号),因地制宜建立适合榆树发展,行之有效的市场准入、准出、诚信管理等制度,做到市场准入、准出有效衔接。

二、存在问题及建议

1.农业标准化技术普及难度大。落后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分散的经营体制,小规模的经营理念,加大了农业标准化技术难度,部分生产经营主体只看眼前,不看长远,老的农业生产方式仍然占主导地位,有时只关心成本,产量高低,而忽略了农产品品牌效应,尤其对“产而不食”的农产品,有虫就打药,有病就防治,埋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影响了“三品一标”认证进程。

建议:应加大对规模大、管理水平高的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政策资金支持,鼓励技术更新、设施完善、管理规范、质量认证,加快传统农业向集约化、专业化模式的转变步伐。

2.农业综合执法地位得不到社会的重视。农业综合执法由于缺乏权威性,不能达到有效震慑,经常出现了生产经营主体逃避、搪塞、抵抗等不配合的现象。受执法权限的限制,对违法行为不能做到有效的强制和处罚,很多时候需要公安等执法部门配合,才能有效遏制。

建议:建立农业、公安、工商、食药监等多部门密切配合的联防、联动机制,配备农业综合执法所需车辆、执法取证工具等设施。

3.基层农产品监管站力量薄弱。按照上级文件要求,在基层乡镇农业(水利、畜牧)站加挂了监管站牌子,明确了职责任务,但由于基层监管站缺少必要的监管经费,致使各项工作开展难度大。

建议:从经费、场所、设备、人员等方面,加大对基层监管站的扶持力度,使其能够完成监管、检测等 工作任务。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继续抓好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后续工作,按照《2016年吉林省农产品质量监管工作重点》,建立网格化监管区域,抓好农产品专项整治、例行监测、秋菜抽檢等常态化工作任务。

二是2016年是吉林省率先实现现代农业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开局之年,农产品质量已成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农业的关键环节,我们将继续加大对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的监管力度,普及标准化技术,扩大“三品一标”认证范围,打品牌战略,以品质创效益。

三是继续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建设,总结五棵树、八号、于家等三个监测点的成功经验,采取“政策扶持、农民自筹、企业补贴”的方式,将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全部纳入安全追溯信息平台管理,开通二维码,达到生产全程可控,标准随时可查,产品定向跟踪。

四是继续抓好能力提升,积极筹备国家农产品实验室检测技能大比武活动,强化岗位练兵,培养后续力量,全面提高检测队伍整体能力水平。

以上是我市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的完成情况,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实现了预期目标,但与省内外其他兄弟县市相比,还存在着差距与不足,我们会继续以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为契机,不断巩固前期工作成果,认真查摆不足,总结经验,树立典型,抓出亮点,在全省树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标杆。

(省农委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处 供稿)

作者:张兴国 张立春 张聪

第2篇:第二届当代中国史国际高级论坛学术总结(2009年9月17日)

各位代表、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由当代中国研究所主办的“当代中国与它的发展道路——第二届当代中国史国际高级论坛”,经过两天的大会发言和分组讨论就要结束了。受论坛组委会的委托,由我对本次论坛作学术总结。由于本人学术水平和时间仓促所限,难免有挂一漏万或所言不当之处,敬请各位专家学者谅解和指教。

本届国际论坛受到中国各方面的高度重视。9月1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常务副院长王伟光,中国对外友好协会会长陈吴苏,中央外宣办副主任钱小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以下简称国史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兼当代中国研究所所长朱佳木,国史学会副会长、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张启华,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陈晋等出席了本届论坛的开幕式。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孙家正出席了当代中国研究所举行的欢迎晚宴,并发表了卓有见地的讲话。《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网、人民网等主要媒体,对本届论坛的开幕作了采访和报道。

朱佳木为本届国际论坛致开幕词,对论坛的主题——“当代中国与它的发展道路”作了深刻阐述。王伟光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陈奎元向本届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并围绕论坛的主题发表了讲话。他认为:“中国的发展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领导下,经过60年探索而找到的一条正确道路,是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经过实践检验的正确道路,是一条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正确道路,是一条中华民族振兴、发展、繁荣的必由之路。”

在两天的会议期间,有30位中外学者作了大会发言,并回答了与会者的提问;与会代表分为两组进行了小组讨论,未在大会发言的学者分别阐述了各自论文的主要观点,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下面我想就与会学者提交的论文,从五个方面的作一学术总结。

一、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形成和历史评价

如同王伟光所说,当代中国的发展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同中国的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确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重新确立并发展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积极而稳妥地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各项社会政策的全面改革,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文明发展的有益成果,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胡锦涛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对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选择,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前提。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张海鹏研究员的《近代中国历史发展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沙健孙教授的《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结合中国近代历史、中国革命史和近代国际环境等广阔的历史背景,深刻地回答了近代中国为什么走不通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为什么必须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什么必然要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丰富的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原主任逄先知研究员的《毛泽东关于自力更生与对外交流的思想》、北京大学原副校长梁柱教授的《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和澳大利亚莫纳虚大学孙万国教授的《毛泽东领导时期的中国国家建设》,从不同角度研究了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认为尽管毛泽东犯过“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等错误,但他强调以苏为鉴,提出要进行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出了方向,成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思想源头。

多数与会学者赞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开辟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朱佳木研究员的《新中国两个30年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深刻阐述了正确认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两个30年相互关系的重要意义,认为“如果没有新中国头30年提供的根本政治前提、雄厚的物质基础、有利的国际条件和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要开辟这条道路是不可想象的”,“当代中国发展道路的形成,既有后30年对前30年的发展,也有后30年对前30年的继承”。当代中国研究所程中原研究员的《从中国式现代化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入探讨了邓小平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命题的探索历程。

与会学者围绕当代中国发展道路的内涵、性质和意义,它与西方国家发展道路有哪些不同,能否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所模仿或借鉴等问题,展开了十分热烈的讨论。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季塔连科院士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国际意义和中国改革的经验》认为,新中国/的发展道路是对西方发展模式的另一种选择,改革开放是对社会主义体制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充分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力量与意义,成为发展中国家的典范。日本早稻田大学毛里和子教授的《如何评价“改革开放30年”》,在充分肯定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客观分析了在这一进程中面临的新挑战和新问题。虽然与会学者对当代中国发展道路的认识并不统一,但大家都认同:中国的发展道路和发展经验,蕴藏着丰富的研究资源,开辟了广阔的研究领域,以宽广的历史眼界、深厚的历史感与敏锐的历史洞察力,深入研究当代中国的发展历史、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对我们深化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的认识,无疑有着普遍意义。

二、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发展道路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人民奋斗的成果和历史的选择。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不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努力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不断得到自我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新中国重要的立国之本。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玛玛耶娃研究员的《中国共产党和苏联共产党党政建设改革

的阶段和方向——若干方面比较分析》,按照四个历史阶段的划分,从区分党政关系、坚持集体领导制度、扩大党内和党外民主、优化决策机制、改革干部人事制度、加强党内监督和教育、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等方面,分析了中国共产党对自身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采取的有效举措。作者认为,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与国家建设和立法工作共同发展,使中国的政治建设逐步完善,并展现出在现行政治体制框架内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的态势,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当代中国研究所田居俭研究员的《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共始终不渝的治国方略》,把中国共产党执政与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结合起来,深刻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坚持、巩固和发展人民民主专政的治国方略,是富民强国的政治保障和政治基石。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斯米尔诺夫研究员的《中国的政治体制:共性与特性》,通过系统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的确立和发展,深入分析了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坚持依法治国、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完善监督制约机制、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等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特点。鲍罗季奇研究员的《作为国家竞争力因素的中国政治发展》,从分析国家政治发展与国家竞争力的关系人手,深刻阐述了中国政治有序发展对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力产生的积极影响,认为中国的政治管理是稳定、有效和自我完善的,它从自身的社会体系中获取了发展动力。韩国高丽大学李正男教授的《中国特色的民主理论:是一种新的民主模式吗?》,强调从中国自身的历史、文献和政治实践,来认识中国的民主模式和民主进程,认为中国的民主进程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沿着一条基本不同于西方民主模式的道路前进。当代中国研究所李正华研究员的《六十年中国乡村治理的理论与实践》,系统回顾了新中国成立60年来对乡村治理的艰辛探索,认为改革开放后中国乡村治理体制的变化,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尝试,拉开了新时期政治体制改革的序幕。瑞典隆德大学沈迈克教授的《“我们是人民的特务,应该感到光荣!”——中共中央调查部历史研究》,以独特的视角对中共中央调查部的简要历史及其重要作用做了探索性研究。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是新中国为和平解决台湾、香港、澳门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而提出和制定的一项基本国策,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伟大创造和对人类政治文明的独特贡献。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后,坚持“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社会保持稳定,经济更加繁荣,民主有序发展,民众安居乐业,充分显示了“一国两制”的强大生命力。澳门基金会吴志良博士、澳门特区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中心林媛副研究员的《澳门特别行政区十年之发展:从经济与政治的视角回顾与展望》,着重总结了澳门回归祖国后积极推动经济适度多元和循序渐进发展政治民主所取得的主要成就,并对澳门下一步的发展战略提出了对策性思考。

三、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

新中国成立后,创造性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新时期以来,中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改革开放为强国之路,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定不移地推进各方面改革,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建立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成功地实现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性转变。经过60年的艰苦创业和快速发展,中国根本改变了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跨上新的台阶,中国经济大踏步地跨入了世界经济舞台。

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实现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成功创造。中国社会科学院刘国光研究员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机制的探索与创建》,系统总结了从新民主主义经济到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历程和经验教训,认为国家计划导向下的宏观调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必备的内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该自觉地实现科学的宏观计划调控与市场价值规律“自发”调节的有机结合,在更高层次上建立计划与市场之间的和谐关系。中国人民大学卫兴华教授的《从商品经济到市场经济探索与认识的曲折历程》,着重梳理和研究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对商品经济、市场经济两个重要经济学问题讨论与发展的历史轨迹,深刻阐述了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及其发展过程。

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中国经济建设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董志凯研究员的《中国工业化60年——道路与建树》,系统回顾了新中国成立初期以农业为基础、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选择和新时期以来积极推进工业企业、行业、政府宏观指导等方面改革的发展历程,着重阐述了中国工业化道路的主要特点和取得的巨大成就,实事求是地分析了中国工业化发展面临的新矛盾和新问题。当代中国研究所副所长武力研究员的《论新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三个问题》,主要围绕政府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对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选择和国际环境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等问题,深刻分析了上述三个问题对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形成和演变产生的决定性作用,结合具体的历史条件总结和阐述了中国经济发展模式所蕴含的历史启示。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创造了世界历史上的经济发展奇迹。北京大学李玲教授的《人力资本、经济奇迹与中国模式》,拓展了传统的人力资本概念,将教育、健康和生育视为人力资本的有机组成部分,从人力资本的视角考察了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认为新中国努力保障全民健康、教育,提高劳动力素质,降低人口死亡率和生育率,用最低的成本启动了人力资本内生改善机制,为中国把握经济全球化的有利时机、创造经济奇迹提供了内部动力,并且创造了一种全新的人类发展模式。《当代中国史研究》副主编兼编辑部主任李文编审的《中国新时期的计划生育与改革开放》,集中研究了新时期以来的计划生育政策对经济建设的影响和作用,认为通过实施计划生育,减缓了人口增长速度,减轻了资源的压力,加大了人力资本投资,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为中国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香港浸会大学当代中国研究所所长薛凤旋教授的《从1949年以来60年的回顾看中国城市的发展》。总结了新中国城市化的发展轨迹和城市性质、功能、结构的变迁及其经验教训,认为应重新认识和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继续探求适合中国国情的城市发展道路。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泰伟斯教授和莫纳虚大学孙万国教授的《现代化共识的形成:打倒四人帮至十一届三中期间中国的经济政策》,集中研究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对工作重心转移、加快经济发展、经济体

制改革、吸引国外资金等政策的探索和肇端。当代中国研究所陈东林研究员的《邓陈领导机制与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和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副所长波尔奇科夫研究员的《一代伟人——陈云》,通过对陈云经济思想及其特点的研究,集中阐述了陈云对新中国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事业做出的重要贡献。日本首都大学宫川彰教授的《金融危机与市场经济的走向:当代金融体制的特征及其危机》,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分析了新自由主义思潮对金融泡沫和实体经济的影响,提出解决当前金融危机的办法绝非简单地寻求填补GDP缺口或解决消费不足,而应把重点放在社会生产的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均衡发展上。

四、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与社会建设

新中国成立后,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不断提高全国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解放思想方针的指引和推动下,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和谐文化建设,继承民族文化优秀传统,吸收外国文化有益成果,教育、科学、文化、新闻、出版、卫生、体育和其他各项社会事业不断开拓创新,使中国人民的思想状态、精神面貌、文明程度和道德素养发生了深刻变化,促进了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即把文化建设作为国家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积极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探索和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发展道路。当代中国研究所刘国新研究员的《新中国文化发展历程回顾》,通过梳理和总结新中国的文化发展历程,系统阐述了新中国文化建设在各个历史时期取得的主要成就和经验教训,认为新中国文化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以改革的精神破解发展难题,以开放的姿态迎接时代挑战,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一道富有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文化风景线。中国人民大学杨风城教授的《新中国60年中国共产党的文化理论与方针政策研究》,从执政党的文化理论和方针政策的角度,阐述和分析了文化“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形成的历史条件、历史作用和历史局限,重点阐述了新时期以来文化“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方针的确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一元化指导思想下的多样化文化建设方针,认为正是在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的文化理论和方针政策的指引下,促进了新中国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卓新平研究员的《“全球化”与当代中国宗教》,从分析经济全球化对政治、法律、文化等方面的深刻影响人手,着重研究了经济全球化和对外开放环境下中国五大宗教的发展态势,并针对目前“教外有教,教内有派”等多元化、互渗型的新走向,提出了相应的新思考和新对策。

自中国共产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任务和奋斗目标后,当代中国社会建设和当代社会史研究进一步引起学术界的重视。中共中央党校柳建辉教授的《中共执政60年与当代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深刻分析了中国共产党执政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社会发生的广泛而深刻的历史性变迁,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形成,集中反映了当代中国社会变迁的广度和深度,同时昭示了未来中国社会的发展走向。山西大学副校长行龙教授的《“自下而上”:集体化时期中国农村社会研究的社会史视角》,分析和指出了当前对集体化时期中国农村研究中过分集中于上层政策的偏误,主张加强“自下而上”的农村社会史研究,更多地关注亿万农民的生存环境、日常生活、人际关系和精神心理状态,多角度地认识集体化时期的中国农村社会。

五、关于新中国国防建设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新中国的建立彻底结束了近代中国国防衰微、备受欺辱的历史,国防和军队建设向着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的目标阔步前进,开创了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为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提供了可靠的保障。新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倡导和维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断开创了外交工作的新局面,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实现了外交战略的重大转变,广泛发展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技术文化交流,正确处理大国外交、周边外交、与发展中国家外交和多边外交的关系,努力维护世界和平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正当权益,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和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为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推动了中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的不断提高。

国防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军事科学院战略与战争理论研究部原副部长齐德学研究员的《新中国60年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基本特点和启示》,通过回顾新中国60年来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发展历程,深刻分析了新中国始终坚持积极防御战略方针、在极为薄弱的基础上推进现代化建设、经历曲折的探索过程和有所为有所不为等基本特点,进而总结了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跟踪世界军事发展形势和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走自主创新道路等历史启示。当代中国研究所副所长张星星教授的《中国共产党与新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集中围绕中国共产党对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绝对领导制度,系统分析了中国共产党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牢牢掌握军队,积极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制定和不断完善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坚持听党指挥、忠于国家和服务人民的高度统一等重大决策与举措,认为始终不渝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绝对领导是适合中国国情、独具中国特色的国防和军事领导制度。

新中国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实行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原所长于沛研究员的《中国道路:繁荣富强和平和谐之路——中国外交60年的回顾与思考》和当代中国研究所丁明研究员的《审时度势,铸就辉煌——对新中国外交战略演变的历史回顾》,系统总结了新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确立和发展,认为中国的“和平外交”和“和平发展”,是中国发展道路最突出的特点,不仅实现了自身发展,而且成为人类文明持续进步的强大动因,使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愈益重要的建设性作用。中共中央党校宫力教授的《改革开放与中国外交》,集中研究了新时期以来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扩大与对外关系持续发展的良性互动,认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加快了与世界潮流的融合,强化了中国与世界各国共同利益的基础,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推进了与国际社会互相合作、共同发展,为国际社会提供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美国哈佛大学傅高义教授的《邓小平与中国的对外开放:1977~1979年的中美关系》,依据翔实的文献资料,研究和论述了邓小平为完成中美关系正常化做出的艰辛努力和重要贡献,以及在此过程中为中国确立对外开放政策奠定的重要基础。美国华盛顿大学沈大伟教授的《中国外交的变革》,概要阐述了新中国成立60年来在外交环境、外交格局和国际地位等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着重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美国、欧洲、亚洲、拉丁美洲、非洲国家以及国际组织外交关系的发展。印度德里大学莫汉蒂教授的《印度与中国:竞争霸权国还是民主化力量?》,认为印中两国的迅速发展代表了当今世界推进合作与平等和自主自决进程的新生力量,将对世界经济和政治进程产生重大影响。

中国的发展深刻地影响了世界,也推动了国外的当代中国研究,使这一学科愈益成为引人注目的显学。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乌索夫研究员的《俄罗斯学者近十年对中国历史的研究(1999~2009年)》,认为由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政策的成功,俄罗斯学者对当代中国的研究兴趣明显增加,并从经济发展、社会政治史及中国共产党史、对外政策和中俄关系、当代中国人物研究四个方面,介绍和分析了近十年来俄罗斯学者有关中国历史和经济社会发展的70多部专著和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何培忠研究员的《日本学界的当代中国观》,分四个时期论述了新中国成立60年来日本学界当代中国观的发展和演变及其对中日关系产生的影响。

新中国60年的发展和成就,借用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前夕的话来说,仍然“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未来的发展路程还很漫长,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和考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仍然要不断地发展和创新。中国人民有充分的理由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适合中国国情、反映时代潮流的正确道路,具有蓬勃的生机与活力,中国人民将坚定不移地沿着这条道路继续开拓前进。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的快速发展,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愈益紧密。我们热切地希望世界能够更多地了解中国,也希望听到各国学者对中国发展的批评建议,希望在本届国际高级论坛搭建的交流平台和学术联系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相互间的交流和沟通,共同推进当代中国史研究的发展和繁荣。

[责任编辑:郑 珺]

作者:张星星

第3篇:2009中国润滑油行业报告

摘要:文章就2009年全球润滑油市场进行了回顾,分析了中国润滑油行业整体运行情况以及国内润滑油的生产和供给状况,阐述了经济增长模式、新能源发展等对润滑油市场带来的影响,并指出目前润滑油行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应对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润滑油;基础油;市场;行业现状;趋势;汽车;生产

Chinese Lubricant Industry Report, 2009

GAO Hui1, MA Shuang1, SUN Zhong-lei2

(1.PetroChina Dalian Lubricating Oil R&D Institute, Dalian 116023, China;

2.Liaoning Branch, PetroChina Kunlun Gas Co.,Ltd, Dalian 116001, China)

Key words:lubricating oil; base oil; market; industry status; trend; automobile; production

1 全球润滑油市场回顾

1.1 全球润滑油需求情况概述

2009年,受全球经济的拖累,润滑油需求降至一个谷底,下降幅度超过12%。克莱恩、福斯两家公司分别对2009年润滑油需求量进行了估测。克莱恩认为,2009年全球润滑油需求大约为3295万t左右,较2008年下跌13.7%。福斯公司认为,2009年,全球润滑油需求量发生了12%~13%的下滑,不含船用油全球润滑油需求约为3200万t。其中,欧洲市场需求下滑了约17%,美洲市场稍微好一点,下滑了约13%,而亚太地区和其他地区的需求则下滑了10%左右。这是自1990年以来全球润滑油需求下降幅度最大的一年,此前两次较大幅度的下降分别发生在1991年和2001年,跌幅分别为6%和7%。未来几年,全球润滑油需求将进入一个较长时间的恢复性增长阶段,预计到2013年全球润滑油需求将达到2007年的水平,见图1。另外,由于2009年中国润滑油需求的V型反转提前发生,中国石油润滑油的销量实现180万t,超过全球总需求的5%,一举超过Chevron公司,成为全球第四大润滑油供应商,紧随壳牌、埃克森美孚、BP之后。前三名润滑油销量分别占全球润滑油销量的13%、11%、和8%。排在5、6位的分别是Chevron和中国石化,两家的市场份额分别为4.8%和3.9%。

1.2 原油价格进入上升通道,基础油价格震荡向上

球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促使全球产生了强烈的通胀预期,在这种大的背景下,虽然原油需求在2009年十分低迷,但价格却呈现震荡向上的趋势,WTI原油价格从1月6日的48.58美元/桶增长到12月31日的78.87美元/桶,增长了62.35%,见图2。

基础油价格在2009年3、4月份出现了全年的最低点,随后开始筑底反弹。基础油150SN价格从3月份的560多美元恢复到750左右,涨幅为30%左右,但纵观全年,整体涨幅不超过10%,见图3,远落后于同期原油价格涨幅。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①全球润滑油需求锐减13%左右;②基础油整体产能存在较严重的过剩;③2009年第一季度,全球润滑油供应商都处于漫长的去库存过程中;④基础油价格相对原油价格的滞后效应决定基础油价格谷、峰值的出现都将滞后于原油价格。

1.3 润滑油消费重心加速由北美向亚太地区转移

据初步统计,2009年全球主要经济体GDP出现较大幅度的下滑,其中美国为-2.4%,日本为-5%,欧元区为-5%,俄罗斯为-8%,巴西为-5%。全球经济主要的增长来自亚洲,中国GDP增长8.7%,印度GDP增长6.5%,其他东亚新兴经济体的GDP增速为6.6%。未来2~3年内,美国、欧洲、日本三大经济体依然存在较为明显的经济隐患。与其形成鲜明对比,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发展中国家,依靠投资和消费的拉动,增长具有较强的确定性。这就决定了全球润滑油消费重心向亚太地区转移继续提速。2009年亚太润滑油需求占全球的比重上升1.5%,达到了36%,北美地区和欧洲分别下降了0.5%和1%,分别占19.5%和25%,另外,中东和非洲占11%,拉丁美洲占9%,见图4。

1.4 全球基础油结构调整速度加快

在过去两年中,Ⅰ类基础油日产量由68%降至62%, Ⅱ、Ⅲ类基础油及环烷基础油分别上升了3%、2%和1%,分别达到23%、6%、9%。其中Ⅲ类基础油增速最为显著,增长幅度接近50%,如图5。全球润滑油需求量的锐减、Ⅰ类基础油严重过剩、全球新兴经济体产业升级加速、汽车环保法规的日益苛刻等四大因素决定未来相当长时间内,全球基础油结构调整将加速进行。预计到2013年年底,Ⅰ类基础油产量将降至50%左右。

2 中国润滑油市场发展状况概述

2.1 2009年润滑油行业整体运行情况分析

2009年,由于中国汽车产销量双双突破1350万辆,出现井喷式增长,促使中国车用油需求增长超过12%,成为驱动中国润滑油需求增长最主要的动力。同时,由于大部分工业品产量实现了V型反转,煤炭、汽油、煤油、钢铁、水泥、铜、铝、焦炭等多种工业品产量实现两位数的增长,促进了工业用油需求在2009年下半年开始快速恢复增长。2009年中国润滑油需求量达到603万t,增长率为2.4%,见表1。

2009年汽柴油的产量分别为7194.77万t和14126.79万t,按照“润燃比”1.4%计算,2009年发动机油的消耗量约为298.50万t。按照齿轮油等辅助用油需求与发动机油需求之比为1:8计算,则其他车用油需求约为37.31万t。两者合计约为335.81万t,占总需求的55.69%。其中汽油机油消费量突破100万t,约占车用油需求的三分之一,见图6。

从企业层面看,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分别斩获180万t销量和130万t销量,整体市场占有率超过50%,中国石油以30%左右的市场占有率继续领跑中国润滑油市场,同时,在全球范围内的排名上升一位,成为全球四大润滑油供应商之一。中国石化润滑油销量较2008年增长10.5%,达到130万t,其中包装油终端比重达到68%,同比提高7个百分点。国际公司中壳牌(含壳牌统一)市场占有率接近10%,遥遥领先于其他几家国际公司。美孚以超过5%的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二,BP嘉实多(含东风嘉实多)、福斯、道达尔&Elf、加德士等几家国际公司的产销量也获得较为明显的提升。地方品牌中玉柴润滑油公司全年产销量超过5万t,未来5年该公司产能将扩展到15万t。 “潍柴动力”、“东风嘉实多”也正在加快发展自己的润滑油品牌,拓展汽车售后服务市场。2009年具备一定规模的地方品牌如龙蟠、奥吉娜也取得了一定的增长,见图7。

2.2 基础油的生产与供给分析

国内基础油生产能力主要集中在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两大集团公司,产能合计为500万t左右,中海油近两年基础油产能增长较为迅速,随着新项目的相继投产,其供给能力将进一步增长。2009年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两大集团向市场供给基础油共265万t,中国石油供给170万t,中国石化供给95万t。中海油及地方炼厂和非标油、再生油产量约120万t。三者合计约为385万t,见表2。

进口基础油数量约为185万t, 同比激增35%(见表3),接近总需求的三分之一。

进口基础油主要来源分别为新加坡、日韩、俄罗斯及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其中新加坡、日韩占据绝对主导,占总量的80%以上。展望2010年,两个三分之一的格局将更加明显:总需求中进口基础油占三分之一;国内基础油产量中海油及地方品牌占三分之一。

2010年,中国基础油结构调整进一步加速,中国石油方面,克拉玛依炼厂改造已经完成,产能从40万t增加到60万t。另外,大连30万t的Ⅲ类基础油生产装置及抚顺石化扩产改造新增30万t项目都已经进入可研阶段,如果两个项目进展顺利有望在2010年开始建设。ⅡⅢ类基础油供给能力将进一步增长,中国石油将分别关闭锦西、玉门、独山子各自20万tⅠ类基础油产能。中海油方面,惠州50万tⅡ、Ⅲ类基础油生产装置已经进入可研阶段。

2.3 两大集团在细分市场取得显著成绩,市场营销工作有序进行

2009年,中国石油润滑油公司针对航空航天、钢铁冶金、采矿、炼化、石油、电力、泵阀及气输送应用、电子及微电、高温应用、金属加工业、轴承应用、汽车运输业等12大行业推出了全面解决方案,旨在服务这些行业的节能减排工作。通过一年多的工作开展,中国石油与以上12大行业的很多龙头企业建立起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升级后的产品与服务在细分市场的占有率持续提升,中高端工业用油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车用油方面,中国石油继续深化与陕汽、重汽、一汽、东风等公司的合作,同时与长安铃木等公司签署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装车用油量获得较大幅度提升。船用油方面,继2008年昆仑签约马士基之后,昆仑又获得世界著名船用发动机OEM——“曼”公司的技术认证,这是全球范围内第二家获得该认证的公司,第一家为美孚润滑油公司。中国石化润滑油公司整体思路与中国石油较为类似,在重点与各个行业龙头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的同时,提出了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的口号。

3 中国润滑油行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3.1 增长方式转变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发展低碳技术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也是新一轮国际经济的增长点和博弈焦点,未来快速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低碳技术必将成为中国政府的一项重点工作。低碳技术包括生产领域的产业升级与科技创新,也包括下游消费行为方式的改变。这给中国中高端润滑油的增长提供的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在这场低碳经济革命过程中,石化行业的加速升级将带动润滑油基础油质量的跨越式提升,同时,中高端润滑油市场的高速增长也将带动润滑油企业利润率的提升,这对润滑油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开发更多高性能产品将是大有裨益的。看到机会的同时,也应认识到,过去很多年,由于汽车、钢铁、机械制造等行业的产业集中度较低,基本上处于低水平重复建设的无序竞争状态,使很多行业的企业在技术与研发方面投入严重不足,技术过分依赖于国外市场。中国经济快速转型让很多企业的技术出现断档,不得不再次大规模的引进外来技术来满足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从过去的经验看,一旦某一行业较为普遍的引进外来技术,将导致其配套体系全盘引进外资技术提供方的配套体系,从而使民族品牌难以染指这一高端、高利润的空间市场,这是摆在民族润滑油品牌面前的一个主要障碍。要跨越这一障碍,民族润滑油品牌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第一,加大科研投入,加快产品创新,使自身产品质量达到甚至超过外资配套供应商的油品质量;第二,积极做好国内外相关设备、机器标准的认证工作,使自身产品符合引进设备与机器用油要求;第三,做好战略规划,积极抢占市场制高点,提前在新兴领域的龙头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3.2 新能源用油需求高速增长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是全球新能源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2009年,水电装机容量、核电在建规模、太阳能光伏发电容量中国均居世界首位。风电装机容量更是连续5年增幅超过100%,占据了全球的三分之一。按照规划,到2020年,中国新能源发电装机2.9×108 kW,约占总装机的17%。其中,核电装机将达到8.6×107 kW,风电装机接近1.5×108 kW,太阳能发电装机将达到2.0×107 kW,生物质能发电装机将达到3.0×107 kW,新能源领域的投资额将超过30000亿元。新能源产业的飞速发展带给润滑油行业的机会主要有以下5个方面:①传输新能源发的电,需要对传统电网进行系统改造,从此使电力行业相关用油需求出现持续的快速增长;②新能源产业链上的生产企业、各大新能源生产基地将需要消耗工业油;③新能源基地建设施工带来工程机械用油需求(仅酒泉风电基地工程总投资就达到1200亿元);④新能源发电设备的装机用油,如风电的齿轮箱油等;⑤风能等发电基地的售后服务用油。新能源爆炸式增长对润滑油企业在研发、生产、服务等领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能否在短期内满足这些要求将成为润滑油企业能否分享新能源用油需求爆炸性增长这一巨大蛋糕的关键。另外,润滑油企业与新能源装备制造企业之间的深入合作也是影响其获得市场份额大小的一个关键因素。

3.3 车用油行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中国2009年累计生产汽车1379.10万辆,同比增加48.3%;销售汽车1364.48万辆,同比增长46.2%,超越2002年汽车销售同比增长37%的历史记录;产销增幅同比提高了43.3个百分点和39.6个百分点。其中,乘用车产销1038.38万辆和1033.13万辆,同比增长54.1%和52.9%;商用车产销340.72万辆和331.35万辆,同比增长33%和28.4%。2010年前两个月中国汽车产销量继续保持高速增长,1、2月份分别实现同比增幅143%和46.25%。累计实现销量287万辆,几乎是美国同期汽车销量148万辆的两倍。中国汽车工业正在进入一个全新的高速增长期。

未来几年中国汽车需求仍将持续快速增长,从而带动车用油需求的持续稳定增长,这将是润滑油市场较为确定性的增长机会。

当然,在汽车行业市场容量迅速扩大的同时,国内润滑油公司面临的挑战也在增加,这不仅表现在汽油机油高端市场被国际公司牢牢掌控,渠道及终端拓展依然没有更好的办法。更重要的是,随着商用车市场竞争的加剧,排放法规的日益苛刻,国内商用车开始进入了全面的合资时代。2009年7月初,中国最主要的大型发动机供应商“潍柴动力”与德国“博世”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这一协议的签署加速促成了重卡领域的领导者“中国重汽”走向合资之路。一个月后,德国MAN收购了“中国重汽”25%股权,未来,中国重汽将大范围的采用该公司的技术、产品和相关标准。同期,一汽、福田、江淮、陕汽、东风等商用车制造商也开始加速了合资进程,具体合资情况见表4。从中国乘用车的经验看,合资直接导致的后果将是合资公司全盘采用外资一方技术与标准,配套体系全面采用外资一方原有配套体系。对于民族润滑油品牌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民族品牌应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①加大科研投入,研发储备下一代商用车油所需的润滑油的生产能力,加速开发超长换油里程的商用车润滑油;②加强与商用车企业的沟通,针对下一代商用车技术标准、对油品的要求,有针对性的研发满足其需求的产品;③提前通过国外汽车制造商的相关认证与标准审核。

3.4 基础油结构性矛盾日显突出

2009年,中国车用油增长幅度超过10%。未来随着汽车保有量的持续扩大,国内车用油较快增长的势头将得到延续。这形成了对Ⅱ、Ⅲ类基础油的强力拉动,而从国内的产能分布看,Ⅰ类基础油依然占据绝对主导地位,Ⅱ、Ⅲ类基础油相对短缺(见图10),短期内这种矛盾将难以解决。基础油结构性矛盾将产生以下问题:①各种润滑油细分市场需求快速升级,但受制于资源状况,民族品牌的产品升级速度将明显滞后于市场需求,从而错失很多市场机会;②进口基础油数量激增,2009年进口基础油比例已经接近总需求的三分之一,与2008年比较同比增长35%。这进一步降低了行业整体利润,加剧了恶性竞争。

3.5 加油站、互联网等新兴渠道的崛起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车用油的销售渠道中售价从高到低依次为:4S店(含特约维修站)、汽车连锁养护中心、社会修理厂、润滑油商店、加油站、汽配城、互联网(B2C)。受经济危机的影响,越来越多的成熟车主开始选择加油站渠道和互联网渠道。选择加油站渠道原因是这一渠道可以为他们带来低价与品质保证。未来随着人们生活成本的不断提高,选择加油站渠道的消费者数量将出现进一步的增加。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渠道是互联网渠道,这一渠道无店面展示成本费用,随着现代第三方物流体系的完善,其低成本竞争优势也开始逐渐显现出来。2009年,互联网电子商务交易额高达2625亿元,同比增长接近100%。未来,随着互联网购物环境、网购人数的增加及物流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互联网这一新兴渠道将出现一个高速增长期。目前,美孚、壳牌、BP嘉实多、昆仑、长城等品牌都开始有意识的拓展互联网这一新兴渠道。面对这一全新的渠道的拓展,对每个品牌来说都将是一个全新的挑战。谁在这场竞争中获得优势,谁将获得更多年轻消费者的信赖。

收稿日期:2010-10-08。

作者简介:高辉(1964-),女,高级工程师,1987年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基本有机专业,从事科研管理多年,现任中国石油大连润滑油研究开发中心信息所所长,已公开发表论文多篇。

作者:高辉,马爽,孙忠镭

第4篇:2009年工作总结及督导报告

千山路小学2009年工作总结及督导报告

破译体验教育的密码

“没有心灵的真正触动,没有心灵的共鸣或体验,这样的教育是苍白的。”正是基于这样的理解,我校在反复的研究、实践与思索中,确定了“以活动促发展”的体验教育理念,让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中,能力得到发展,个性得到张扬,潜能得到发挥,努力“做最好的自己”。

一、多元活动开展承载体验教育

体验教育强调活动的开展,强调“活动中认知,体验中发展”。结合学生实际和周边的资源优势,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让学生在亲历中认知、明理和发展。

(一)实践基地体验

为了保障活动的有效性,我们为学生搭建了多层面、全方位的体验教育平台,让他们在这些舞台上尽情展示自己,锻炼自己,发展自己。

1.劳动基地体验

以活动促发展,在体验中得提高,是我们每一个千山人不懈的追求。正是基于这一理念,2009年2月,大约5亩的千山路小学劳动实践基地正式成立。劳动实践基地的建立,给了学生一个发展的平台,一个展示自己的机缘。从基地建立的那一天起,我们就开始探索,怎样让基地发挥最大的教育效应,让学生得到最好的发展。

课程资源的开发让体验“活”起来

要让基地发挥应有的作用,我们认为,首先要把基地当做一门课程来研究。与其它课程相比,这门课程最大的优势就是蕴含着一个开放的、充满活力的动态资源库。因此,我们努力挖掘基地本身所拥有的课程资源:

作物资源:记录作物生长的关键期,到基地写生,形成作物的生长史,制作标本;观察、研究作物的花、叶、根、茎、果实,了解营养价值、生活习性等相关知识,进行作物的自我介绍,制作知识卡、知识小报,写观察日记;利用作物的各个部分,进行手工制作,如刻萝卜花、玉米包编织、果实粘贴画、叶子粘贴画;研究作物的生长状态,如芸豆的茎的缠绕方式等。

劳动资源:进行种植、耕地、拔草、浇水、施肥、收获、储藏等劳动实践。

社会资源:进行社会小调查,了解各种果实的价格;到社会上进行买卖、推销等活动;到社区进行环保小宣传;到村里了解种植常识等。

信息化资源:利用学校的微机优势,搜集整理相关知识,制作基地演示文稿等。

正是这些资源的开发,让活动的内容更加丰富,从而使体验教育拥有了鲜活、生动的教材,初步显现出自身的魅力。

(2)课程模式的建立让体验“厚”起来

组织学生进行体验活动,看起来非常简单,但是,一不小心就会掉进“为活动而活动”的怪圈,往往是热热闹闹一番,最后冷冷清清收场。随着体验教育研究的深入,我们发现了存在的这一问题。于是,我们通过反复实践,探索出比较有效的基地体验课程的模式:引领——实践——提升。

※引领——体验的基石

每次活动前,我们都要上一节引领课,让学生明白该去做什么,应该怎么做。以观察小麦为例:老师首先把任务抛给学生:今天去观察小麦,我们观察什么?有的说是看看麦苗长多高,有的说看发芽的有多少,有的说要看看颜色,有的说要看看苗的粗细,不一而足。老师因势利导,和学生一起设计出观察记录表,并讨论出用什么工具、要注意的事项,特别是分组观察时该怎样分工,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正是在这样的讨论中,学生不但明了自己活动中该做什么,该怎么做,更在无形中得到一个提示——不论做什么事,都要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长此以往,良好的习惯就会浸润到他们的血液,对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实践——体验的主体

在这个环节中,我们总结出了观察研究法、操作交流法、讨论评价法、习作完成法、活动对比法、情境陶冶法、问题探究法等一系列活动方法,指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双手去实践,用自己的思维去创新。

※提升——体验的关键

进行体验教育,关键是让学生得到心理上的震动。因此,我们必须特别

注重活动后的提升,让学生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的对策,为今后面临同样的事情储备经验。

记得8月1日下午,我们组织学生到集市上卖玉米。活动后,我们马上和学生一起进行了一次大讨论:卖了多少?心情怎样?卖东西的过程中,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卖的比较成功的进行经验交流,现身说法,卖的不好的说说下次怎么做。在这样的讨论中,每个孩子都分享了成功的经验,也得到了失败的警示,对下一次活动的到来充满信心。

就这样,每次活动,学生都在汲取好的经验,好的做法,都在获得终身受益的教育。体验教育的内涵就在这一模式中一点点厚重起来,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在这样的模式中逐步得到提高。

(3)学科课程的渗透让体验“灵”起来

实践基地体验,如果同学科脱离,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我们特别注重把每一个大主题活动,都向学科延伸,从中挖掘出小主题。以《认识蚂蚱》为例:

向美术渗透——进行蚂蚱卡通形象设计大赛。

向数学渗透——寻找一定范围内能有多少只蚂蚱,估计一亩地能有多少只,产卵一年可以产多少,给农民提一个建议。

向科学渗透——了解蚂蚱的身体组成部分和各部分的构造,研究蚂蚱的发声器官,了解生活习性,制作蚂蚱标本。

向语文渗透——进行自我介绍,编写蚂蚱小剧本。

向音乐渗透——聆听蚂蚱的叫声,用各种学具模拟蚂蚱的声音,尝试创编蚂蚱交响曲。

向英语渗透——开展蚂蚱party,进行动物对话,戴头饰进行表演。

这样,体验教育与学科课程有机结合,不但让学科学习不再枯燥,也让体验教育充满了生命的灵动。

2.德育基地体验

我们还充分利用周边的社区资源,建立了一系列德育实践基地,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

(1)法制教育基地——牵手边防所

边防派出所是我们建立的第一个德育实践基地。我们聘请边防所的所长为法制副校长,定期为学生进行安全、防火、守法、生命教育等讲座。与此同时,边防所的武警也定期来教同学们打军体拳,练习擒拿格斗。9月份一开学,为期两个周的军训活动也在他们的组织下轰轰烈烈地开展。他们还为孩子们举办了“威海60年”片展,和孩子们一起开展“红歌颂祖国”、消防安全记心中等活动。对于每个孩子来说,这所有的活动都只是一种方式,一个载体,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学习军人的精神,学习军人的作风,行为、思想都在这些活动中受到影响,得到锻炼。

(2)孝老爱亲基地——走进敬老院

借助九九重阳节,我们走进敬老院,开辟新的德育实践基地。学生给老人们带去了自己亲手制作的贺卡,给老人们唱歌,和老人们聊天。回校后,他们又展开了一系列孝老爱亲活动,每天给长辈做一件事情,了解长辈的爱好,评选小孝星等,把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发扬光大。

目前,我们正在着手准备牵手伟建公司,建立第三个德育实践基地,让学生走进工厂,体验社会,体验生活。

(二)艺体课程体验

学生一天在校时间,接触最多的还是各个学科。于是,我们从艺体学科入手,提出了“艺体为素质教育加油”的理念,进行艺体课程体验。我们确定了体育、艺术“2+1”的目标,也就是每个学生至少掌握两个体育项目,拥有一项艺术特长。

1.艺术课堂体验

我们把每周两节的音美课连起来,便于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指导。除了正常的教学内容外,我们依托口风琴、纸贴画、电脑美术等载体,让学生在多样的体验中提高艺术素养,发展他们的创造力。

2.校本课程体验

我们把每周五的下午定为校本课程活动时间。电子琴、军乐、舞蹈、合唱、跆拳道、散打、武术、篮球、乒乓球、书法国画、水彩水粉等都走进学生的生活。在全员参与的第二课堂中,他们们尽享艺体的魅力。

我们的老师都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在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方面,一是数量少,二是经验缺乏。为了保障第二课堂的实效性,真正让学生得到发展,学校专门出资,聘请主持、舞蹈、跆拳道、军乐、合唱等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学生拥有艺体特长成为可能。

3.体育活动体验

“体育大课间”从本学期开始成为我们的研究课题。除了学校有研究方案外,每个级部都有自己的活动特色。每到下午的大课间活动时间,一年级的拍皮球、二三年级的跳绳、四五年级的篮球都风风火火的开展起来。自从进入冬季以来,上午的课间操成为同学们进行冬季长跑练习的好时段。我们组织孩子们从跑3圈开始,逐步增加运动量,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这个寒冷的冬天里抵御住严寒的侵袭。

在接近一年的时间里,我们还先后组织了飞绳大赛、春季运动会、接力赛、运球跑、亲子游艺会、队列比赛、篮球赛等活动,让学生在多样的体验中,灵敏性、创造性都得到发展。

(三)习惯教育体验

教育培养学生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因此,我们把学生的仪表举止、勤俭节约、进取合作、朗读书写、倾听发言等多种习惯,写进了学校的工作重点,各方面的细则要求给他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习惯营养早餐、三“我”活动、习惯小银行、习惯修身卡让他们改掉了很多不良的习惯;同时,“勾勾手指签个约,千山之星我来当”、“告别陋习、良好习惯我能行”、放学路队展示、少先队礼仪展示等活动,则让他们一次次重新审视自己,认识自己,逐步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我们组织体验教育的内容还有很多,像节日欢庆体验、安全教育体验等,都让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积累经验,体验成功。

二、敬业教师队伍内化体验教育

一所学校只有拥有了爱岗敬业、信念执着的教师,才能深入有效地开展体验教育。因此,学校搭建多个平台,走内涵发展之路,以体验式培训为主体,全面提升教师整体素质。

(一)同研一节课

本年度,我们结合习惯养成重点,组织了多种形式的“同研一节课”,像示范引领课、名师邀请课、青年教师展示课、学区交流课、自主邀请课、倾听习惯展示课等,努力让教师在听评课和课堂实践中提高自己。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我们在习惯教育的研讨中迈出了可喜的一步,获得了很多有益的经验。

1.跟踪工程

(1)分层跟踪:从数学基础知识达标、写字两个方面作为突破口,进行分层跟踪。促使教师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特别是C层学生更多的关注,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我的横向比较中获得前进的动力,在自己的基础上得到更好的发展。

(2)错题(字)跟踪:结合学校语文、数学学习的实际情况,建立错题(字)跟踪记录卡,进行跟踪。不但让师生在教学中有重点,有目标,更重要的是在无形中让学生养成了定期回头看、自己整理错题的良好习惯。

2.评价工程

(1)评价课堂:学习习惯的评价关键在课堂。我们改进了各学科的课堂评价标准和听评课记录表。两个标准都紧紧围绕习惯养成,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来评价习惯养成情况。同时,我们还要求将习惯养成情况列为评课、反思的一个重要内容。这样,教师在听课时针对习惯养成有明确的观测点,在反思中有专门的评价点,效果比较明显。

(2)评价教师:在同研活动中,我们发现,最难评价的应该是教师。因为你很难用量化的方式来体现教师进行习惯培养的成果。我们从评课入手,力求破解这一难题。评课中,我们特别关注这样两个点:对授课教师来说,关键看是否有比较成熟的方法让听课者受益;对听课教师来说,关键看是否能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是否能学到授课者的优点。促使老师在掌握一些基本的操作方法的同时,更注重钻研教材,注重研究文本,让课堂本身吸引孩子,使孩子在思维深度、广度等方法养成良好的习惯。

(3)评价学生:与评价教师相比,评价学生的方法就显得丰富多彩,异彩纷呈。彩色方格、各种小标志、文明修身卡、习惯小银行、评选习惯小明星和月冠军、成长日记等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热情,让他们积极投身于习惯养成活动中。

(二)外出培训

本年度,学校在人员极其紧缺的情况下,拿出大量资金,组织教师多次进行外出培训。远到济南、泰安,近到市区学校,学校的年轻教师人人都获得了机会,有的甚至获得了

3、4次机会。学校希望通过外出,开阔教师的视野,丰富教师的学识,更好地改进自己的现状,使专业得到更快的发展。特别是在信息技术培训方面,我们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培训,将教师需要的软件技术全部学完。学习过程中,每天校车接送,青年教师也能够坚持天天到位,认真学习,在最后的结业考试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三)日常教研

每天放学后一个小时为日常教研活动时间。我们对此进行了规范:

周一:主要进行班主任培训,全体班主任参加。

周二:读书,全体年轻教师参加。

周三:团队,由团支部组织开展活动。

周四:教研,单周为体验教育,双周为课堂研讨。

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案例式课堂研讨。每次由一位教师提交15分钟的课堂教学片断(从新授开始),全体教师观看后,进行10分钟的现场评课,接着是15—20分钟的交流讨论。重在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分管领导在接下来的两周内跟踪该教师课堂,主要看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否得到有效改进。与此同时,我们还结合教师存在的主要问题,挑选名师授课光盘,组织全体教师进行观摩,力求获得更高层次的引导。

另外,我们又一次改进了《教师自主发展手册》,将原来的《教师专业黄金发展量表》由命令型改为启发式,启发老师自主地追问自己,这个月我做了什么,达到了什么效果。从而更好地促使教师反思自己,提高自己。

也正是因为老师们在以上各项活动中的积极参与,所以,本年度,很多老师在专业上收获颇丰:谷超老师获体育基本功比赛省级一等奖、市级一等奖、区级一等奖;岳明星老师在省研讨会上执教公开课;孙健壮老师获美术优质课区一等奖、市一等奖;董盛男获得区数学优质课二等奖;崔晓琳的综合实践论文获得区二等奖;孙晓涵的心理健康课获区二等奖;徐连超的科学活动设计获区二等奖;崔兆峰老师的音乐论文获区二等奖,课件获区一等奖;宫丽娜老师的心理健康案例获区二等奖。相信,有这样的努力,有这样的劲头,新学期,我们的专业发展会更上一层楼。

一年来,在体验教育理念的指引下,我们还注重用更加务实的学校管理来保障体验教育,用更加优质的办学条件来奠基体验教育。这其中,也不可避免地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对体验教育认识的还很肤浅,体验活动组织的还不够深入,实施体验教育的很多制度还不够完备,基地体验活动还没有形成序列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在新的学期做出新的规划:

1.对基地规范管理。建立承包制,各班级都要有自己的承包田、试验田。承包田中种植的作物、作物的管理、体验活动的开展都由各班级自主进行,学校定期进行评比。

2.开发基地体验课程。梳理一年来基地体验的成果,形成主题活动序列,开发出基地体验课程。

3.建立家庭体验基地,构建起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立体体验教育网络。

4.建立教师体验式培训体系,务使培训实效、高效,使教师在实践中得到发展提高,适应体验教育的需求。

5.初步形成学科体验模式。将体验教育的理念融入课堂,让学生在亲历的探索中成为真正的主体。

以上是我们对自己一年来工作的探索与思考,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督导评估报告

千山路小学建校以来,对学校特色发展方向进行不断思考论证,最终将“体验教育”作为学校特色。经过一年多的实践与探索,“体验教育”特色已初具雏形。

特色做法:

一、建立了 “劳动实践基地”,为体验教育的实施,搭建了平台。围绕劳动实践基地这一得天独厚体的条件,学校努力挖掘其中潜藏的丰厚教育资源,引导学生“活动中认知,体验中发展”。如:“作物资源”的开发——引导学生到基地中观察,制作农作物标本、写观察日记;利用农作物的各个部分,进行手工制作。“劳动资源”的开发——进行种植、耕地、拔草、浇水、施肥、收获、储藏等劳动实践。“社会资源”的开发——到社会上进行买卖、推销,到村里了解种植常识等等。正是这些教育资源的开发,让体验活动内容丰厚、鲜活起来,学生也在多彩的体验活动中,提升了多种能力。为保证体验活动效果,探索出了基地体验课程操作的基本模式:“引领——实践——提升”,每次活动学生都在汲取经验与教训中获得教益,综合素质也在逐步提升。

二、以“习惯养成”教育为重点,规范学生行为,培养良好习惯。

学校把学生的“仪表举止、进取合作、朗读书写、倾听发言”等作为学校习惯养成教育重点,制订了详尽的细则,为学生指明了努力的方向。采取了多项举措,如:为学生制作了习惯营养“早餐”,开展了三“我”活动,建立了“习惯小银行”,制作了“习惯修身卡”等,让来自不同学校的学生改掉了诸多不良习惯。而“勾勾手指签个约,千山之星我来当”“告别陋习、良好习惯我能行”等活动,则逐步让追求优秀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

三、根据学校刚毕业教师多的特点,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实施“体验教育”的能力。

以“同研一节课”为载体,进行“案例式”跟踪研讨。结合教师授课中存在问题,挑选名师授课光盘,分专题进行观摩,以获得名师引领,效果良好。改进了《教师自主发展手册》,将原来的《教师专业黄金发展量表》由“命令型”改为“启发式”,从而更好地促进了教师的自我反思与成长。

发展建议:

1.继续深入研究“体验教育”内涵,深化对体验教育的理解,拓宽“体验教育”的外延,尤其是挖掘学生假日及家庭生活中潜藏的丰厚教育资源,不断深化“体验教育”。

2.整体规划“体验教育”特色创建工作,分学段、分层次确立师生“体验教育”梯次发展目标,规划年度“体验教育”内容,逐步建立起教师、学生“体验教育”评价体系,将“体验教育”特色做实、做强。

第5篇:2009年城管局党组党建工作总结报告

市直机关工委:

2009年,我局党组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直机关工委的热情帮助、指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省委九届六次、九届七次全会精神、市委六届九次、六届十次、六届十

一次全会精神,着力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四个四‛发展战略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迎国卫复检等城管中心任务开展工作,按照‚科学、精细、扎实、高效‛的城管工作要求,以‚抓好党建工作,推进城管发展‛为目标,以改革创新精神狠抓党建各项工作的落实,较好地完成了党建工作的各项目标任务。现将一年来我局党建工作自查总结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和主要做法

(一)认真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确保了党建工作落到实处。局党组高度重视党建工作,始终把党建工作作为推动全局各项工作的重要保证抓紧抓好。认真贯彻落实泸委办“2004”28号文件精神,自觉把党建工作列入局党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全局目标考核体系,做到了年初有工作部署、半年有督促检查、年终有考核总结。今年以来局党组已先后召开党建工作专题研究会3次,专题听取各支部关于党建工作安排和进展情况,分析干部职工思想状态,研究加强干部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措施。年初,及时制定下发了《关于做好2009党建工作的意见》、《关于下达2009保证目标的通知》。为切实加强对全局党建工作的领导,局党组严格实行党建工作责任制,规定了党组书记、局长陶泊滔同志为全局党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全局党建工作负总责;局党组成员、纪检组长邓翘同志为全局党建工作的直接责任人,具体分工负责全局的党建工作;其它党组成员为所分管的工作范围内的分管责任人,协助党组抓好分管工作范围内的党建工作;局党办为全局党建工作的具体承办部门。纪检组长邓翘同志还亲自兼任了机关党支部书记,直接领导机关党支部的日常工作。10月份,局党组班子调整后,又及时对党建工作责任制进行了修订,明确了党组书记张季頫同志作为党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做到了党建工作时刻有人管、有人抓,确保了各项工作落实。

(二)大力加强思想理论武装,提高了党员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局党组始终坚持把提高全局党员干部的理论素养和业务水平作为党组工作的主要内容抓紧抓好。

1、着力开展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根据市委的统一部署,自3月18日起,我局参加了第二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使学习实践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局党组及时成立了以党组书记、局长陶泊滔为组长、其他党组成员为副组长,机关科室和基层主要领导为成员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组,并下设办公室和督导组。局机关和直属单位的8个党支部也成立了由一把手担任组长的学习实践活动领导机构。4名局党组成员还结合各自的分工建立了学习实践活动联系点。制定下发了《实施方案》、《学习制度》、《领导干部建立联系点制度》、《督导制度》等文件18个,使学习实践活动有章可循。严格按照中央和省、市委的要求,紧密结合城管工作实际,提出了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实施‘四个四’发展战略,奋力推进××又好又快发展‛为活动主题,以‚立足城管实际落实科学发展、提升城管和爱卫工作水平‛为载体。坚持把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和迎国卫复检工作作为学习实践活动最大的实践、最重要的实际和最需要取得的实效,广泛开展了以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为主要内容的‚天天攻坚加快发展‛主题实践活动,集中开展活动26次,解决影响和制约城管科学发展特别是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和迎国卫复检中的热点、难点问题67个,真正做到了以学习推动实践,以实践强化学习。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我们坚持把加强舆论宣传和信息报送工作贯穿始终。共编辑活动简报12期,报送信息53条,以局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发文35个。同时,在市城管局网站设臵了学习实践活动专栏,专门刊登报道我局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情况。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认真贯彻市委和局党组的部署,增强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投身到学习实践活动中来,较好地完成了各阶段的学习任务,实现了‚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要求,取得了良好成效。

2、继续深入地开展了创建学习型机关活动。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学习机制,完善了学习制度,制定下发了《××市城管局2009创建学习型机关活动实施方案》。着重抓了干部职工的理论学习和网上在线学习,加强了对学习的检查监督,将干部职工的学习作为重要内容纳入个人目标考核,做到了学习有领导、有组织、有计划、有资料、有内容、有考勤、有档案管理、有学习通报和经验交流、有考核,保证了学习制度、人员、时间、内容落实,记录完整。上半年,局机关 以科室为单位共建立和完善学习型组织8个;推荐学习书目10本(套);选送了1名同志到市委党校培训,2名同志参加了市人事局举办的人事干部培训,6名同志参加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业务培训,1名同志参加了市委、市政府组织的全市党委、政府办公室主任培训,1名同志参加了市委组织部举办的组织科(处)长培训,51人次参加了省、市有关部门组织的各类短期

培训,1000多人次参加了局系统组织的岗位技能培训;局领导、机关干部和基层中层以上领导网上在线学习时间平均达到80小时以上。干部职工的能力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

3、狠抓了中心组学习和干部职工的理论学习。坚持以中心组学习带动和促进全局干部职工的理论学习,充分发挥中心组学习的示范带头作用。年初进一步修订了《××市城管局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制定了《中共××市城管局党组中心组2009理论学习安排》,对学习内容、学习形式、时间安排、具体要求都作了明确规定。学习主要采取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理论学习与调查研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全年共组织中心组集中学习16天,机关党支部组织机关干部职工理论学习19天。主要围绕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省委九届六次、九届七次全会精神、市委六届九次、六届十次、六届十一次全会精神、《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干部学习文件选编》、《理论热点面对面》、《六个‚为什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读本》、解放思想大讨论等进行了学习讨论。中心组成员的参学率达到了98%以上,共撰写读书笔记600余篇、学习心得体会50余篇(含机关副科以上干部和基层单位领导)。为增强学习效果,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局党组还指导各支部在墙报、黑板报、城管局网站上开辟了学习专栏,并编发学习简报11期。为党员干部发放各种学习辅导资料300余册、光盘30余张。

(三)扎实抓好党的组织建设,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

1、以提高‚四个能力‛为重点,继续深入开展了领导班子创‚四好‛活动。年初,根据城管爱卫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制定了《××市城管局领导班子开展‚四好‛活动实施方案》。领导班子及班子成员围绕‚学习创新、民主团结、勤政为民、清正廉洁‛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大力加强自身建设,提高领导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城管的能力,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得到进一步提高,有效地推动了城管工作创新发展。全年共组织中心组学习16天,中心组成员的参学率达到了98%以上;坚持‚三重一大‛问题集体研究、民主决策。全年共召开局党组会17次,内容涉及干部人事任免、评功评奖、经费开支、重大工作安排、重大决策贯彻落实,均严格按程序进行,无一违反规定和组织原则。班子成员带头参加‚双重‛组织生活,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自觉接受群众监督。6月初,根据中共××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关于开好2009县级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的通知》(泸组通“2009”46号)精神,成功地召开了2009党员领导干部专题民主生活会;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狠抓城市管理和爱卫工作,大力开展行政效能建设,全面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抓手,继续深入推进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2、按照党章、《条例》和《实施细则》的要求,进一步加强了党组织的规范化建设。一是规范组织建设。进一步理顺基层党组织管理关系、选好配齐领导班子、落实工作职责。今年以来,根据领导班子变动情况及时组织市城管监察支队党支部、市政工程处党支部进行了补选,各基层党支部普遍建立了党建工作责任制,严格实行‚一岗双责‛;二是规范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落实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制度、生活制度、监督制度和日常工作制度,从工作内容、工作程序、工作职责等方面,把党员教育管理、民主评议党员、发展党员、‚三会一课‛和党费收缴等基层党组织重点工作制度化、常规化。全年共吸收了3名同志加入党组织,7名同志由预备党员转为正式党员,培养了10名入党积极分子,均严格按照有关标准,履行了规定的程序。各支部召开组织生活会均达到14次以上,请局领导给全局党员干部上党课2次。6月份,结合党员专题组织生活会,认真开展了民主评议党员活动,通过发放征求意见表、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征求了党内外干部群众和服务对象的意见建议,每个党员都针对自身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改措施并作出了一项以上服务承诺;三是规范基础工作。进一步按照‚十有‛要求完善了党员活动室软硬件设施,加强了基层党组织活动阵地建设。完善基层党组织的基础工作,建立了党员管理台帐,并安排专人进行记载;四是加强监督职能。各基层党支部普遍推行了党务公开,凡属党组织工作中的重大问题,都及时组织广大党员进行讨论,充分听取和吸收党员的意见和建议,保障了党员对党内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进一步调动了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积极性。

3、积极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一是着力搭建舞台,创新党员发挥先进作用的载体。在系统内全面推行了党员示范岗,对党员实行挂牌上岗,亮明身份,做出示范,接受监督。全局所属8个支部都结合自身的工作分别创立了‚党员先锋号‛班组、‚时传祥‛号班组、‚巾帼文明示范岗‛等。目前,全局已创立‚党员先锋号‛班组5个,‚时传祥‛号班组1个,‚巾帼文明示范岗‛4个。同时,还结合不同的工作岗位,成立了4支党员进社区服务队, 开展了系列进社区活动,并与17个社区、3个街道办、8所学校、8家大型企业建立了联系,为党员提供了为民服务、展现风采的舞台,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二是继续深入开展了‚部门帮村、党员帮户‛结对帮扶活动。继续与泸县得胜镇接官坝村、白象村结成帮扶对子,帮助两村发展经济,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巩固发展种桑养蚕、养鸭、养猪、养羊、养鱼等特色农业的基础上,今年重点帮助两村发展生姜种植,两村都成立了生姜协会,着力打造生姜种植基地,我们主要利用信息优势,帮助联系市场,畅通销售渠道;结合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充分发挥城管优势,积极帮助两村开展卫生村建设;与两村困难党员群众结成帮扶对子,帮助他们脱贫致富。全年共结对帮扶困难党员群众20户,先后有50多名党员干部深入困难党员群众家中走访慰问,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元旦、春节、端午节、‚七一‛等重大节假日期间广泛开展了送温暖活动,共为困难党员群众送去慰问金以及毛毯、大米、食用油、白糖等物资折合人民币24670余元。三是广泛开展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机关‛活动。根据工委的统一部署,我局组织广大干部职工积极开展了以‚整洁优美在机关,国卫复检作表率‛为主要内容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机关‛活动。对机关办公场所进行了彻底的清理,更换了部分办公设备,添臵了必要的环卫设施;从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张纸做起,组织机关干部职工广泛开展了节能降耗活动;通过简报、板报、宣传栏、请专家讲座等形式,认真开展了健康教育,提高了干部职工的文明卫生素质;扎实开展了除‚四害‛活动。对办公楼周边环境进行了清理,对容易滋生病媒生物的地方及时地进行了消杀;按照《××市城管局开展‚天天攻坚加快发展‛主题实践活动实施方案》,深入开展了以整治‚五乱‛为主要内容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攻坚活动,集中开展活动26次,解决影响和制约城管科学发展特别是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和迎国卫复检中的热点、难点问题67个。目前,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机关‛活动已取得初步成效,有力地改善了办公环境。

4、扎实开展纪念‚七一‛活动。按照工委的部署和要求,我局以‚奋力推进‘四个四’战略,向建国60周年献礼‛为主线,积极开展了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纪念建党88周年活动。一是组织开展了纪念党的生日系列活动。‚七一‛前后,各支部采取召开座谈会、上党课、重温入党誓词、参观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开展党的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纪念建党88周年和新中国成立60周年,二是广泛开展了慰问生活困难党员和老党员活动。‚七一‛前后,各支部紧紧围绕‚送温暖、解民忧、促和谐‛的主题,利用‚部门帮村、党员帮户‛结对帮扶活动等载体,普遍开展了一次走访慰问生活困难党员和老党员活动。共慰问帮扶村困难党员7人,局系统困难党员14人,老党员22人,使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进一步激发了他们作为共产党员的光荣感、自豪感和责任感。

(四) 以‚抓好党员管理,推进城管发展‛为目标,积极开展了党员先进性目标管理工作。2008年初,我局机关党支部被市直机关工委确定为党员先进性目标管理试点单位。今年以来,我们在机关工委的热情帮助、指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四个四‛发展战略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迎国卫复检等城管中心任务开展工作,按照机关工委《关于推进市直机关党员先进性目标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泸直工委“2008”25号)要求,以‚抓好党员管理,推进城管发展‛为目标,进一步建立完善了一系列规范有效的党员先进性目标管理工作机制,扎实推进党员队伍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1、强化领导,落实责任。年初,我们结合城管工作的实际和城管工作目标任务,对机关党支部开展党员先进性目标管理进行了研究部署,进一步完善了《××市城管局机关党员先进性目标管理实施方案》,继续成立了由局党组书记任组长,党组其它成员任副组长,机关支部委员为成员的局机关党员先进性目标管理领导小组,并下设了办公室,由局党组成员、纪检组长邓翘同志亲自担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全局党员先进性目标管理的组织实施、监督检查和考核测评工作。

2、科学制定目标任务,建立考核评价机制。根据机关工委《关于推进市直机关党员先进性目标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泸直工委“2008”25号)、党章和中央印发的《关于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的意见》等四个长效机制文件,结合城管工作实际和每个党员的岗位责任,我们及时制定下发了《××市城管局机关党员先进性目标管理实施方案》,对考核内容、考核方式和考评程序等进行了具体的规定,将党员先进性目标管理分解细化为4大项14小项。在制定目标任务的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目标任务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主要做好了以下几个结合:一是先进性与可行性相结合。坚持党员标准,以党章和中央印发的《关于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的意见》等四个长效机制文件为依据,以体现党员的先进性;同时,紧紧围绕城管局的中心工作以及不同岗位党员的本职工作,定出具体目标。既防止了目标太低,缺乏党员的先进性,又防止了目标定得过高,脱离实际而挫伤党员达标的积极性。二是共性与个性相结合。对党员的目标管理既有共同的标准,如党员的学习、参加组织生活、缴纳党费等等。同时又根据每个党员的实际情况,结合岗位责任制有针对性地提出具体的要求,充分体现共性与个性的有机统一。三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对每个党员的举止行为、应完成的工作,应发挥的作用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能定量的尽可能量化,不能定量的提出具体的要求,增强了考核的可操作性。

3、创新机制,深化管理。今年以来,我们在认真总结去年开展党员先进性目标管理试点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城管不断发展的新形势,着力在创新党员先进性目标管理机制方面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一是创新党员学习机制。以开展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活动为载体,进一步加强指导和引导,建立健全了党员学习的长效机制,形成了以党组中心学习组、支部党员活动室、市民学校、学习网站等为主体,以市委党校等各类培训机构为依托的党员学习教育阵地,以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党员理论学习交流制度、党员领导上党课制度、党员干部调研制度、党支部‚三会一课‛制度等党员学习制度为保障,同时不断改进党员学习内容和方法的学习机制,实现了党员学习经常化、制度化和系统化。较好地达到了‚强化党员意识、增强群众和全局观念、提高思想觉悟、提升自身能力、促进各项工作的目的。二是创新党员教育机制。立足党员队伍实际,围绕‚增强执政意识、提高执政能力、创新教育方法、提高教育质量‛的目标,本着‚不走过场、力求实效、解决问题‛的原则,进一步完善了党员经常性教育机制、党员教育分级负责机制、党员教育工作专项经费保障机制等。同时,根据不断发展变化的形势的任务,创新党员教育的方式方法,充分利用电化教学、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等现代化教育手段,开展生动形象的教育活动,增强了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二是创新党员管理机制。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了党员进出口管理机制、党员综合管理机制、党员监督管理机制、科学的考评机制等。加大了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管理,按照‚推荐入围、考察准入、定向培养、成熟发展‛的要求,积极从优秀职工队伍中吸纳入党积极分子,严格把好党员‚入口‛关。坚持和完善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建立并严格落实处臵不合格党员制度,把好‚出口‛关。本着有利于党组织对党员的有效管理、有利于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原则,针对不同岗位、不同类型的党员制定了不同的目标要求,完善了各项规定措施,实行分类管理。同时,通过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组织群众民主评议党员等,客观公正地对党员完成目标的情况进行全面评价,切实做到了管得住、管得活、管得好。四是创新党员联系群众机制。创新党员联系群众机制,加强同群众的密切联系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保持党员先进性的重要体现。今年以来,我们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一是建立健全党员‚按岗定责‛制度。结合岗位责任制,进一步明确了各个岗位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具体要求,通过以岗定责,使每一位党员能够在其岗、用其权、干其事、尽其责,充分调动他们立足岗位、发挥作用、服务群众的内在动力。二是完善党员干部联系点制度。根据党员领导干部的职责分工和基层单位的工作实际,及时帮助他们建立联系点。规定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定期深入联系点调查研究,督促检查,具体指导,帮助联系点查找差距,理清思路,解决问题,努力使联系点成为示范点,发挥以点带面的作用。三是畅通群众参与渠道。通过聘用城管义务监督员、设立热线电话、意见箱、领导干部定期接访等方式,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同时,建立健全了重大事项向群众通报制度,完善了群众评价监督机制。四是创新联系载体。落实好‚党员示范点‛、‚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等工作机制,把‚强素质‛、‚察民情‛、‚办实事‛、‚当先锋‛等主题实践活动用制度的方式固定下来,使之经常化、制度化。广大党员在联系和服务群众中凝聚了党心、民心,不断改进作风,提高了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五是创新党内民主参与机制。我们主要根据党员所在的不同岗位特点,在机关广泛开展了服务内容承诺活动,让每个党员都能结合自己的岗位特点有效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体现先进性。认真落实《党章》和《党员权利保障条例》,切实保障党员对党内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有效保障党员权利,真正使党员成为党的事业主体。积极发展党内民主,大力推行党务、政务公开,凡属党组织工作中的重大问题,都及时组织广大党员进行讨论,充分听取和吸收党员的意见和建议。畅通党内信息沟通反馈渠道,建立了党员建议办理制度,保证了党员的合理化建议能得到及时反映、认真落实。六是创新党员保障激励机制。我们主要立足提高党员素质,在保障和激励党员正确行使权利、认真履行义务、充分发挥作用等方面开展工作。一是在精神上增强党员的荣誉感。 ‚七一‛期间广泛开展了‚先进党组织‛、‚优秀党务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评比表彰活动,大力宣传优秀党员先进事迹,让他们感觉到自己人生价值的体现,激发他们再接再厉,永葆先进性,同时用榜样的力量教育党员、鼓舞群众,在全局系统营造了一种‚学先进、赶先进、创先进‛的良好氛围。二是在生活上帮助党员解决困难。局党组和机关党支部坚持党员谈心制度,定期安排党员领导干部和党员交心、谈心,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盼,对生活确有困难的党员,及时给予关心照顾。在元旦、春节等重大节假日期间组织开展对困难党员的走访慰问活动,让他们感受到党的温暖,进一步增强了党员的光荣感和责任感。三是在政治上关心党员的成长进步。局党组和机关党支部在安排工作、组织活动时,注重尊重和维护党员的权利,采取多种形式让党员切实参与党内事务,提高参政议政能力。特别是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在干部调整补缺时,坚持在优秀党员干部中优先考虑,让‚想干事者有机会,会干事者有职位,干成事者有地位‛,激发了各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和活力。(五)深入开展作风建设,进一步提高了机关工作效能。

1、认真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组织全局党员干部广泛开展了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全局先后有386人次参加了讨论发言。通过讨论,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提高了对解放思想重要性的认识,查找了在思想观念上存在的问题,促进了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带动了工作落实。

2、着力开展行政效能建设。按照局党组提出的‚服务争第一,满意在城管‛的目标要求,继续深入开展了行政效能建设。严格落实以《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等为主要内容的效能建设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开展了‚两集中、两到位‛工作,加强了政务服务中心城管窗口建设,进一步提升了城管窗口的服务水平;狠抓了效能监督,健全和落实了问责制;认真办理领导信访包案、人大代表建设、政协委员提案、‚12345‛热线,现时,还通过主动发放便民服务卡等形式积极主动地解决老百姓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全年共办理领导包案1件,人大代表建议4件,政协委员提22案件,‚12345‛热线585件,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达到100%。

3、坚持依法行政。一是坚持政务公开,增强城管工作透明度。制定了《行政许可行政审批事项各项目实施办法》、《信息公开指南和公开目录》、《政务公开内容目录》,对13项行政审批、许可项目重新进行了规范,并按要求全部进入市政务服务中心统一办理。二是狠抓城市执法管理。通过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建立执法监督考核机制、严格奖惩兑现,有效调动了执法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规范了执法行为;通过开展‚城管三进‛(城管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活动、推行柔性化执法、开展商家‚建档‛管理等,不断创新执法管理模式,变被动执法为主动服务,促进了城管与市民的互动,增强了城市执法管理效果。

(六)注重抓好群团工作,促进本文来源:文秘114 http://城管协调发展。我局党组在抓好机关党员干部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的同时,注重抓好群团工作,做到了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一是加强了对群团工作的领导。坚持以党的建设带动和促进团组织建设,定期听取团组织的工作汇报,积极帮助解决开展活动所需的人、财、物。二是积极组织开展各项健康有益的活动。‚三八‛妇女节期间,组织干部职工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趣味体育活动;4~5月份,组织局男子篮球队参加了市直机关工委组织的《2009年市级机关第六届‚健身杯‛职工篮球赛》竞赛并获a组第2名。三是积极开展军警民共建、社区共建、城乡共建活动。继续与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77105部队共建,开展一系列联谊活动和慰问活动,广泛开展国防教育,积极落实拥军措施,克服编制、经费困难,安臵退伍军人8人,其中社会统筹7人,营造了军爱民、民拥军的浓厚氛围,促进了军政军民关系的良好发展;结合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帮助泸县得胜镇接官坝村、白象村开展卫生村创建活动,较快地改变了接官坝村、白象村的村容村貌。四是积极向市直机关工委报送工作信息,全年共报送信息11条,有2条被工委《机关信息》采用。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少数党员干部学习上还不够系统、深入。总是忙于事务性的工作多,静下心来主动学习思考的时候少。学习时,也仅仅满足于浅尝辄止,一知半解,没有深入进去,深刻思考,缺乏一股钻劲和韧劲。在学习内容上还存在着与自己的工作联系紧密的就多学一点,联系不紧的就放到一边的实用主义现象。

二是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少数党员干部未能很好地解决工学矛盾。客观上强调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和迎国卫复检工作任务繁重,对学习实践活动敷衍塞责,导致对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科学内涵、根本要求的领会、理解上不够系统和深刻,特别是在把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与城管爱卫科学发展的具体要求有机结合起来、把科学发展观的普遍真理与我市城管爱卫工作的实际有机结合起来、把科学发展观的方法论与破解城管爱卫难题的有效方法有机结合起来等一些方面还有差距三是个别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抓党建工作存在力度不大,措施不力,工作不到位的现象,片面强调业务工作,疏于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存在着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

四是党员教育培训缺乏针对性。个别基层党组织未能根据不同的党员群体,有选择性地确定教育内容,以致教育培训‚一锅煮‛,缺乏针对性;党员教育方式方法单一,多数停留于‚说教式‛的教育方式,缺乏吸引力,如干部职工要求强烈的外出参观见学、专业培训等有效培训形式没有充分运用起来,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员干部队伍素质的提高,

五是开展组织活动的形式还比较单一。集中组织学习、教育多,开展其它健康有益的活动少,机关干部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还不够丰富。

六是个别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明显。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党员队伍中产生了多元影响,个别党员宗旨意识弱化,作用发挥一般化的问题有所显现。有的党员思想境界不高不起作用,有的党员素质能力不强起不了作用,甚至个别党员品质不佳起了消极作用。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继续强化责任,狠抓各项工作落实。严格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进一步强化党建工作责任。按照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抓好督促、检查和考核,确保党建工作各项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

(二)紧紧围绕局党组的中心工作开展机关党建工作,力求取得新的突破。继续把促进城管工作创新发展作为党建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用完成城管工作任务的情况来检验机关党建工作的成效。一是继续抓好机关党员干部的理论武装工作。继续深入抓好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对加强党的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二是创新工作方法,不断把创建‚学习型机关‛活动引向深入,切实提高党员干部的执政能力和水平。三是深入开展‚四强‛基层党组织活动,进一步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四是突出抓好党员先进性目标管理,不断强化党员教育管理和监督。

(三)不断深化党员主题实践活动,大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继续搞好‚天天攻坚,加快发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机关‛、‚部门帮村,党员帮户‛等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党员立足本职,建功立业,争做时代先锋,把先进性体现在服务中心、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上,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加大先进典型宣传工作的力度,继续挖掘、培养和树立先进典型,通过广泛深入地典型宣传,在全局进一步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典型、奋勇争先的浓厚氛围,为推动城管工作加快发展、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第6篇:2009年城管局党组党建工作总结报告

市直机关工委:

2009年,我局党组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直机关工委的热情帮助、指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省委九届六次、九届七次全会精神、市委六届九次、六届十次、六届十

一次全会精神,着力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四个四”发展战略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迎国卫复检等城管中心任务开展工作,按照“科学、精细、扎实、高效”的城管工作要求,以“抓好党建工作,推进城管发展”为目标,以改革创新精神狠抓党建各项工作的落实,较好地完成了党建工作的各项目标任务。现将一年来我局党建工作自查总结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和主要做法

(一)认真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确保了党建工作落到实处。局党组高度重视党建工作,始终把党建工作作为推动全局各项工作的重要保证抓紧抓好。认真贯彻落实泸委办〔2004〕28号文件精神,自觉把党建工作列入局党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全局目标考核体系,做到了年初有工作部署、半年有督促检查、年终有考核总结。今年以来局党组已先后召开党建工作专题研究会3次,专题听取各支部关于党建工作安排和进展情况,分析干部职工思想状态,研究加强干部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措施。年初,及时制定下发了《关于做好2009党建工作的意见》、《关于下达2009保证目标的通知》。为切实加强对全局党建工作的领导,局党组严格实行党建工作责任制,规定了党组书记、局长陶泊滔同志为全局党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全局党建工作负总责;局党组成员、纪检组长邓翘同志为全局党建工作的直接责任人,具体分工负责全局的党建工作;其它党组成员为所分管的工作范围内的分管责任人,协助党组抓好分管工作范围内的党建工作;局党办为全局党建工作的具体承办部门。纪检组长邓翘同志还亲自兼任了机关党支部书记,直接领导机关党支部的日常工作。10月份,局党组班子调整后,又及时对党建工作责任制进行了修订,明确了党组书记张季頫同志作为党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做到了党建工作时刻有人管、有人抓,确保了各项工作落实。

(二)大力加强思想理论武装,提高了党员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局党组始终坚持把提高全局党员干部的理论素养和业务水平作为党组工作的主要内容抓紧抓好。

1、着力开展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根据市委的统一部署,自3月18日起,我局参加了第二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使学习实践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局党组及时成立了以党组书记、局长陶泊滔为组长、其他党组成员为副组长,机关科室和基层主要领导为成员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组,并下设办公室和督导组。局机关和直属单位的8个党支部也成立了由一把手担任组长的学习实践活动领导机构。4名局党组成员还结合各自的分工建立了学习实践活动联系点。制定下发了《实施方案》、《学习制度》、《领导干部建立联系点制度》、《督导制度》等文件18个,使学习实践活动有章可循。严格按照中央和省、市委的要求,紧密结合城管工作实际,提出了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实施‘四个四’发展战略,奋力推进××又好又快发展”为活动主题,以“立足城管实际落实科学发展、提升城管和爱卫工作水平”为载体。坚持把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和迎国卫复检工作作为学习实践活动最大的实践、最重要的实际和最需要取得的实效,广泛开展了以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为主要内容的“天天攻坚加快发展”主题实践活动,集中开展活动26次,解决影响和制约城管科学发展特别是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和迎国卫复检中的热点、难点问题67个,真正做到了以学习推动实践,以实践强化学习。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我们坚持把加强舆论宣传和信息报送工作贯穿始终。共编辑活动简报12期,报送信息53条,以局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发文35个。同时,在市城管局网站设置了学习实践活动专栏,专门刊登报道我局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情况。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认真贯彻市委和局党组的部署,增强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投身到学习实践活动中来,较好地完成了各阶段的学习任务,实现了“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要求,取得了良好成效。

2、继续深入地开展了创建学习型机关活动。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学习机制,完善了学习制度,制定下发了《××市城管局2009创建学习型机关活动实施方案》。着重抓了干部职工的理论学习和网上在线学习,加强了对学习的检查监督,将干部职工的学习作为重要内容纳入个人目标考核,做到了学习有领导、有组织、有计划、有资料、有内容、有考勤、有档案管理、有学习通报和经验交流、有考核,保证了学习制度、人员、时间、内容落实,记录完整。上半年,局机关

第7篇:中国电信创建文明行业2009年工作总结报告

一、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增强综合通信能力,夯实创建文明行业的物质基础

(一)通信能力持续增长。用短短几年时间,实现了光传输网全覆盖,建成了9大环状骨干通信网和“三纵三横”光纤接入网。宽带接入网市区全覆盖,并在全省率先建成独立汇接局及10G传输环网,实现了电信网点的集中监控。

(二)信息化建设飞速发展。已建成的信息港成为世界了解我们城市的窗口,信息港访问量已突破7000万人次,目前日均访问量达8万人次。宽带城域网已建成,出口带宽达10G,为构建“数字城市”奠定了基础。

(三)通信质量全省领先。我们注重加强全网主动性维护工作,使全网的通信质量稳步提高。几年来,分公司长话网网路接通率、综合来话接通率、电话修障及时率等主要通信质量指标均保持省内领先。

二、坚持“用户至上,用心服务”的服务理念,提升服务水平,抓住创建文明行业的关键

(一)建立服务目标管理体系,明确服务工作责任制。我们根据不同时期通信服务的重点,制订服务工作目标,明确服务工作方向,细化服务质量指标,每年列入企业方针目标管理。

(二)结合实际,深入开展“诚信建设看窗口”等活动。我们组织员工认真学习贯彻《江苏省电信企业服务规范和服务标准》,全面推行对客户的“个性化”、“专业化”和“标准化”服务。2003年8-9月份,进行了创建省级文明行业暨“诚信建设看窗口”活动专项检查;2004年,在常州全区电信员工中开展了“诚信杯”劳动竞赛等活动。

(三)认真处理用户投诉,努力维护消费者权益。2004年,共受理用户投诉149件,比去年同期减少48.4%;受理用户查询、咨询电信业务68698次。投诉处理流程实行闭环管理,做到及时高效。

三、坚持管理创新,全面推进企业改革,激发创建文明行业的内在动力

(一)以五项集中管理为切入点,全面推行成本核算。进一步加强了全面预算管理,全面推广使用成本预算管理系统。2004年8月份开始进行内控实施细则的试点工作。

第8篇:某公司人力资源2009年度工作总结分析报告

- 本资料来自-

1.210.80.60.40.20

- 本资料来自-

1.210.80.60.40.20

- 本资料来自-

10.00%9.00%8.00%7.00%6.00%5.00%4.00%3.00%2.00%1.00%

0.00%

14.00%12.00%10.00%8.00%6.00%4.00%2.00%

0.00%

- 本资料来自-

25.00%20.00%15.00%10.00%5.00%

0.00%

40.00%

35.00%30.00%25.00%20.00%15.00%10.00%5.00%0.00%

- 本资料来自-

520

500480460440420400

380

360

- 本资料来自-

- 本资料来自-

十一.2010年度工作计划:

- 本资料来自-

第9篇:移民办2009上半年政务公开工作总结自查报告

移民办2009年政务公开工作半年总结自查报告 今年以来,我办政务公开工作在市政府政务公开领导小组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省市政务公开工作会议和有关文件精神,紧紧围绕移民和我市灾后重建中心工作,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行政效能、民生工程等政务公开重点,积极运用科学管理理念,采用电子信息手段,加大政务信息那一世小说网 http://工作力度,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步伐,提升政务公开工作水平,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工作自查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机构健全 为切实抓好政务公开工作,我办认真贯彻实行“一把手”负责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层层抓落实,并把这项工作纳入年底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进行考核。一是调整和充实了单位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由党组书记、主任任组长,党组成员、副主任任副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任成员,下设办公室挂靠在综合科,负责政务公开具体工作。二是成立了政务公开监督小组,负责政务公开的监督工作。三是制定了进一步规范和深化政务公开工作的实施意见。做到机构落实、责任落实、人员落实和检查落实。

二、内容具体,目标明确

(一) 从实际出发,突出重点,明确公开内容 一是公开办事流程。对移民自谋职业安置办理、投亲靠友安置办理、自谋职业移民电价优惠办理、移民查阅档案材料办理等工作的办事流程都进行了上墙公开面向社会接受群众监督。二是公开工作人员。统一制作明示个人姓名、容貌、岗位名称、工作号码,工作职责等基本情况的胸牌、岗位牌,方便群众办事和监督。

(二)形式灵活多样,积极创新发展 针对不同政务和事务的内容、要求、对象等,充分利用移民办门户网站,适时公开办事公开信息,切实方便了群众办事。认真贯彻有关文件精神,增强推行政务公开工作的自觉性。强调对主要业务工作要做到公开透明、规范运作,对传统的政务公开项目进行调整充实、完善,围绕事关工作的“重点、难点、热点、焦点”问题,把事关干部职工切身利益的事,把群众特别关心关注的事,把群众反映最强烈、最不满意的事,纳入政务公开的范畴,并根据工作重点变化和发展,不断拓展和深化政务公开的内容。

1、政务对外公开的主要内容(1)机关工作人员的姓名、照片、职务全部上墙公开,方便群众办事。(2)公开有关移民安置、后期扶持方面的政策法律法规。为更好的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政府有关政策及法律法规,除及时拟定文件下发外,同时还将文件上网公布,供群众查阅。(3)公开单位工作职责、办事依据、办事条件、办事时限、审批工作、办事程序流程图、办事纪律、办事结果等事项。(4)公开年度工作目标及执行情况。 (5)公开直接影响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权益的有关事。 (6)在网页公告栏上公开通告通知等文件。(7)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必须公开的政务事项和其他需要公开的事项。

2、政务对内公开的主要内容(1)干部职工考核、考勤、奖惩、任免(职称晋升)、工资调整等情况。 (2)财务收支情况。(3)单位车辆使用及修理情况。(4)其他应向职工公开的事项。

(三)严格依法行政,公开程序科学规范 针对服务对象的需求和老百姓关心的热点问题,对办事程序、办结时限等项公开事项严格按照移民工作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公开,确保公开内容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公开时间与内容相统一,及时准确,并且做到长期公开、定时公开与及时公开相结合。 (四)健全制度建设,建立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工作长效机制 结合单位实际,切实加强制度建设,重点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修订完善了《移民办首问责任制制度》、《移民办限时办结制度》、《移民办绩效考核制度》、《移民办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制度》、《移民办服务承诺制度》以及《移民办考勤、考核办法》等一系列制度。结合机关行政效能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三项制度,坚持干部职工挂牌上岗,设立了职工去向留言牌、科室“首问责任岗”,进一步转变机关工作作风,提高为民服务水平,虚心接受群众的监督。

三、狠抓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一是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认真梳理2009年移民办各类公文,及时在政府信息公开平台上公开;二是加强上网信息保密审查。上网政府信息实行由综合科初审、分管领导审核、办领导审签后,由办公室指定专人在市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发布,做到了“涉密信息不上网、上网信息不涉密”,今上半年未发生一起涉密信息违规上网公开事件。

四、督促到位,抓出成效政务公开制度能否落到实处,关键在于加强督促检查,严格责任追究。我们在抓好政务公开领导和组织工作的同时,下大力气抓好监督检查和落实工作,把强化监督、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贯穿于政务公开的每个环节。设立 总之,2009年上半年,市移民办狠抓政务公开工作,有力地促进其他各项工作的开展,政务公开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存在着有些细节需进一步规范和那一世小说网 http://加强,监督力度不够等问题,需在今后工作中加以解决,更好地把政务公开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魔盗 黑血 寄宿 步步生莲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 http://本文章共2页,当前在第2页 上一页 [1] [2]

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

上一篇:优秀团员主要事迹下一篇:警察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