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镇2009年政府工作总结
2009年,新政镇政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镇各族人民团结一致,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省第五次党代会精神,坚持“解放思想、鼓足干劲、抢抓机遇、努力开创新政又好又快发展新局面”的经济发展思路,紧紧围绕年初制定的各项工作目标,团结奋进,开拓创新,积极工作,较好地完成和超额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有效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多项工作受到县委、县政府的表彰。这些成绩的取得是我镇全体干部群众共同努力的结果。
一年来,我们主要抓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全镇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财政收入稳步增加 经过全镇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2009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2931万元,比2008年增长68万元,地方财政收入178万元,比去年增长107%,农业总产值2465万元,农民人均收入3086元,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518人,劳务收入520万元,贫困人口减少493人。冬季瓜菜种植面积6508亩。
二、切实抓好民生问题,为民办好事实事
一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我镇认真地做好民生工作,为民办实事好事,为民排优解难,充分体现党在群众中的地位,确实把群众的温饱与冷暖放在首位。今年来我镇已全部完成年初制定的工作目标任务,现已完成了26项为民办好事
实事。如:
1、抓好县城供水工程的征地、赔偿,使工程顺利进行;
2、协助做好果蔬冷冻厂、槟榔加工厂建设工作;
3、配合做好保亭热带兰花基地建设工作;
4、修建石让村文化室及美化、绿化村文化室活动场所;
5、举办首届大型农民运动会;
6、举办庆祝建党88周年歌咏比赛;
7、在春节和“七〃一”开展慰问困难老干部和特困老党员活动;
8、“五〃四”青年节期间,组织新政中学优秀团干、优秀团员以及来自各村委会团支部书记召开座谈会;
9、出资2200元支持新政中学举办“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暨表彰大会”和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歌唱祖国”为主题的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暨五四运动90周年歌咏比赛;
10、出资3000元支持新政中心学校举办庆“六一”国际儿童节小学生广播体操、校园集体舞、书法以及绘画比赛活动;
11、全面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在全镇人民的努力下,我镇林改工作在县委、县政府规定的时间前一个月提前完成任务;
12、结合书记大接访活动开展拉网式排查,认真包案化解各种纠纷25宗,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新政;
13、举办各种培训班三十期(统计协管员培训班、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培训班、创业指导培训班、海南省少生快富工程农技培训班、第十一期2009年保亭县村小组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培训班等),参加人数共2.3万多人次,培训费为5.2万元;
14、配合县公路局硬化公路8条共20多公里;
15、配合县农综办搞好农综项目42条水利渠道共40.3公里,机耕路36条35.6公里,过水坡37座;
16、全力做好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塑造干净、卫生、优美 的环境。经过全镇的努力,我镇政府大院被评为全省卫生大院。
三、突出实践特色,统筹镇村发展,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活动
按照县委的统一部署,我镇作为第三批试点单位参加此次活动,镇党委结合实际确立了“统筹镇村科学发展,打造富裕和谐文明新政”为活动载体,扎实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取得了初步成效。全镇参加学习活动的共有1个党委18个党支部693名党员,其中科级干部13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36人。各党支部共召开动员会18场次,开展思想解放大讨论29场次,参加党员干部有147多人,发放问卷调查表360多份,开展满意度测评16场次,设立征求意见箱16个,征求到的意见共有38条,召开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各19次。各支部都制定了整改方案,走访群众7000多人次,计划年底前完成为民办好事实事56项,目前,已完成为民办好事实事26项。经测评,整个活动群众满意率达98%,并得到县委的肯定。
(一)在理论武装上下功夫,形成镇村统筹发展共识。有针对性地安排学习了卫留成书记的《四问解放思想》、《谈领导干部的心气》、《关键在于落实》和罗保铭、许俊、楼阳生等省领导到保亭调研时的讲话精神,进一步鼓舞大家工作干劲,坚定科学发展理念,进一步形成科学发展是硬道理的共识,统筹镇村科学发展的共识。
(二)在分析检查上出实招,明确统筹镇村发展方向。镇党委突出实践特色,重在从实际出发,严格对照检查,深刻反思剖析。一是深入开展了“五查”活动。二是认真撰写专题民主生活会发言材料和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三是认真开好“三会”。通过深入剖析,明确了统筹镇村科学发展的方向。
(三)在解决问题上重实效,夯实统筹镇村发展基础。从学习实践活动一开始,镇委紧紧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统筹镇村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
(四)在机制创新上求长效,为统筹镇村发展提供制度保障。镇党委把机制创新作为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各项符合科学发展的工作机制,创造良好的政策制度环境。
四、统筹协调,精心谋划,积极稳妥地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林改工作中,我镇严格按新政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实施方案要求,结合各村实际,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方案,保证了工作顺利完成。截止今年十一月中旬已完成所有工作。我镇林改内业修图已完成68个村小组,完成率100%;公示勘界面积第一、第二榜已完成68个村小组,完成率100%;林改村组方案制定并通过村民表决的有68个村小组,完成率100%;68个村小组签订林改合同并已送县林改办核实发证;有8个村小组已确权发证。
我镇林改工作全面铺开后,镇林改办工作人员全力以赴,认真做好外业勘界测量,表格、合同填写,材料归档等工作。在保障经费投入上,县政府下拨的林改经费全额林改工作上,目前已投入林改工作资金26万元,确保林改工作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任务。同时认真做好矛盾纠纷调处工作,维护林区稳定。各工作队在调处每一起纠纷时,做到了依法、依规、依据、公平公正、尊重历史,使群众心服,解决历史遗留纠纷15起,达
到矛盾纠纷调解率达90%。经过全镇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和广大农民的参与下,我镇林改工作取得实质性的成效,为进一步保护好我镇现有的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安全,加快生态镇的建设步伐,促进农村经济和谐发展奠定基础。
五、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经济建设创造一个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根据县委、县政府及县政法委的工作部署,我镇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力度,继续开展“严打”整治斗争,从严从快打击刑事犯罪活动,特别是重点打击群殴、盗窃、破坏生产等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今年来我镇结合公安机关开展排查活动,年内排查出刑事案件发生26宗,破案2宗,破案率8%;治安案件33起,治安处臵11起,处臵率33%,年内共受理各类民事纠纷案件52宗,其中土地纠纷20宗,婚姻家庭纠纷3宗,经济纠纷6宗,调处解决成功率86.5%,加强对31名刑满释放人员的安臵帮教工作,刑满释放人员的安臵帮教回防率达到100%。
继续严厉取缔非法宗教组织活动,坚持“打防为主,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方针,深入开展法律进学校教育活动,今年来共开展法律进乡村学校教育活动22次,加强群防群治工作,把各项安全防范措施落实到基层,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正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秩序,为经济建设创造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
深入开展农村平安建设工作,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通过开展县委书记大接访活动,切实抓好农村矛盾纠纷排查调处
工作,进一步健全完善矛盾纠纷预防、排查、调处工作机制,整合力量、整合资源,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各类矛盾的发生。特别是番坡农场的老难题,几年来都无法解决,今年经过书记大接访活动和全镇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使上访问题得到了缓善解决,并通过召开党委会议决定制定《番坡农场领导班子月工资补助方案》,确定农场领导班子工资每月发放标准。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变群众上访为干部包案下访,理顺农民群众情绪,努力把社会不稳定因素解决在萌芽状态,有效预防和减少因矛盾纠纷激化而引发越级上访事件、群体性事件和“民转刑”案件。
六、加大计划生育工作力度,切实维护我镇人口稳定增长 计划生育工作是国家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国家的发展强大与计划生育工作息息相关,镇政府始终把计划生育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并作为一项攻坚任务来完成。首先,加强对计生知识及有关政策、法规的宣传,通过发放有关资料,设立咨询服务点,设宣传栏、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对重点人群进行访谈等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使计生工作深入人心、家喻户晓,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其次,镇政府要求镇计生办认真做好全镇范围内的调查摸底工作,掌握重点人员名单,做好外来流动人员的登记管理以及定期回访检查工作。2009年,全镇完成结扎89例,上环31例(其中吉妮环15例),人流4例,引产4例,征收社会抚养费1724元,经费总投入达204690元。通过全镇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我镇的计划生育工作取得较好成绩,受到县委、县政府的表扬。
七、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按照县委、县政府的部署和要求,结合我镇实际,统筹兼顾,做到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两不误。一是积极抓好乡村公路建设,促进我镇经济快速发展。2009年硬化毛文村委会公路,修建什梯利桥,配合县民宗局完成番雅路的改建工程,解决了10个村群众行路难问题。我镇大小公路132条,长58.2公里,目前已全部完成修复工作,硬化公路8条共20多公里,受益人口达7688人。二是加强农田整治和修复水利工程建设,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清理大小土渠和农田三沟86条,长40.6公里,水利硬化渠道49公里,改善灌溉面积达6800多亩。三是配合县农综办做好什那、毛朋、报导、新政四个村委会的农综项目。共完成42条水利渠道,总长40.3公里,机耕路36条,总长35.6公里,过水坡37座,涉及面积1.4万亩,新增灌溉面积7000多亩,改善灌溉面积1800亩,受益人口5800多人,总投资797万元。四是完成民房改造135户、扶持 91 户一池三改示范户。五是创建什厚黎、报导一、二、什迁四个文明生态村。六是配合县文体局做好农家书屋四间,并完善书屋配套设备和办公场所。
八、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扩大冬季瓜菜种植面积 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充分利用冬闲农田、丢荒弃耕的土地大规模发展冬季瓜菜的指示精神,镇政府于11月6日专门召开“三冬”工作动员会对全镇三冬工作进行布署。同时,认真
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采取干部蹲点、片长包干的责任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特别是抓好青瓜嫁接苗技术培训工作,共有2850人参与培训,使我镇广大群众掌握了先进的瓜菜嫁接苗技术,确保今年完成种植冬季瓜菜6500亩,瓜菜品种除了青瓜,还有苦瓜、茄子、毛节瓜、树仔菜等。
九、抓好教育、医疗卫生事业建设,协调社会各项事业发展
认真贯彻《教育法》和执行九年义务教育,增加对教育的投入,改善学校危房和教学条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使全镇教师队伍结构合理化,教学设施进一步完善,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巩固率达到99%,小学升学率达到99%。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医疗救治、重大传染性疾病防治和公共卫生事件处臵能力。建立和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强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建设,逐步提高服务水平,加大对农村医疗卫生的资金投入,调整优化农村医疗卫生资源配臵。抓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积极发动农村居民参加,进一步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覆盖面,有效地解决了群众看病难、就医难问题。全镇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人数为10825人,参合率达97.44%,参加城镇医疗保险人数有305人,参合率98.5%。
十、继续发展壮大打工经济
今年来我镇加大对富余劳动力的培训力度,按照先培训后
上岗的原则,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输出工作步伐,在7月份组织全镇100多名青年到镇政府所在地开展机械维修的培训,让他们学到技术,并发证。目前到外地打工的人员有1518人,大大缓解了我镇的富余劳动力的就业压力,壮大了我镇的打工经济。
十一、扎实推进精神文明和宣传文化建设工作,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在县委、县政府领导及各职能部门的指导下,我镇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宣传文化建设工作,受到农村基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欢迎。今年来,镇政府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和宣传文化建设工作,把它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加大工作力度,通过教育广大人民群众崇尚科学,移风易俗。广泛开展生态保护和文明生态村建设,文明户的创建,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使我镇的精神文明建设和宣传文化建设工作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果,有效地促进我镇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健康发展。切实搞好农村宣传文化阵地建设工作。今年,在县委的大力支持下,我镇宣传文化中心办公楼已建成并投入使用。以转变农民思想观念为着眼点,加大对宣传文化建设工作经费的投入,结合“科技、文化、卫生、法律”四下乡活动,以村文化室为阵地组织农民学理论,学文化、学科技、学法律。一年来,全镇共举办瓜菜、水果、畜牧等专业技术培训48期,培训农民2290人次,接受农民咨询3811人次,印发各种实用技术
资料5620份,通过开展学习培训活动,使农民掌握了1—2门实用农业技术知识,提高了科学致富能力。
十二、加大宣传力度,确保生产安全
一年来,新政镇政府认真贯彻县委、县政府、县安委会的文件精神,精心组织安全生产大检查,突击抓好《安全生产法》的宣传和实施及重大火灾隐患整改,确保一方平安。重点是以贯彻实施《安全生产法》为主线,以治理安全隐患为突破口,以防范和遏制重大事故的发生为目标,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在全面推进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制、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管理机制、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深化专项整治、加强安全生产监督检查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镇安全生产形势趋于平稳。
根据县政府下达的2009安全生产目标管理的要求,认真制订相应的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计划,建立健全各级各部门安全生产责任制,发动全镇力量积极参与安全生产整治活动。今年来,共召开安全生产会议4次,专题工作会议2次,配合县安全执法检查15次,检查单位(含个体)82家,发现隐患处4处,完成整改4处。
十三、切实抓好民政工作,为民办实事好事
一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及县民政局的领导下,认真地做好民政工作,为民办实事好事,为民排优解难,把握好民政工作的救济对象,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优越性,体现党、民政部门在群众中的地位,确实地把群众的温饱与冷暖放在首
位。
1、做好弱势群体的慰问工作。为了保证五保户孤寡老人、孤儿、病弱伤残、残疾人、特困户能过上一个祥和愉快的春节,及时做好弱势群体的慰问工作。全镇共走访了10个村委会68个自然村,慰问五保户43户,特困户162户、移民户32户、军属家庭14户、重点优抚3户、共发放慰问品大米17500公斤、食用油704瓶、衣服500件、棉被210张、红包7800元。
2、做好救济粮的发放工作。今年县民政局共下拨我镇救济粮6.2万公斤,优先照顾五保户、孤儿、孤寡老人、残疾人、特困户这些弱势群体,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全年共救济1190户,5600多人受益。
3、做好义务兵家属优待金按时发放工作。共兑现军属优待金10人,共计13500元。
十四、认真做好扶贫工作
一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指导下,我镇以“帮思想、帮门路、帮技术、帮资金”为主要内容,以带领农民发展经济、帮助农民脱贫致富为已任,扎扎实实的搞好扶贫工作,做到引导农民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为我镇农村经济等各项事业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1、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种养业,加快调整贫困村产业结构步伐:一是做好主导产业橡胶、槟榔等经济作物的种苗供应发放工作。橡胶苗2万株,75户,种植面积300亩,槟榔苗2.1万株,65户,种植面积190亩。龙眼苗2500株,35户,种植面积63亩。名贵花梨、胆木种苗1.8万株。二是抓好养殖业生产引导带动农民发展养猪业,做好
扶贫猪苗的供应工作,采取先报名,后培训,再供应猪苗的办法,全镇共培育养猪专业户66户,供应优良猪苗198头。
2、加强科技培训,开展科技联结工作。积极开展科技联结工作,与县扶贫办联系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员5名深入全镇村委会和农民开展科技联结管理,全镇联结龙眼、荔枝、红毛丹等经济作物505亩,科技联结户71户,其中龙眼35户221亩、7200株,荔枝31户222亩、7100株,红毛丹5户62亩、1860株,使科技联结工作达到预期的目标要求。
十五、以基层组织建设年为抓手,全面抓好基层组织建设 今年来,我镇以基层组织建设年为契机,把党的组织建设当作经济建设的第一要务来抓,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作为工作出发点,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使我镇10个村党支部充分发挥了党组织在农村各项工作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促进我镇两个文明建设的健康协调发展。一是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班子建设,今年来我镇结合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要求,针对个别党员干部存工作责任心不强、思想作风不正,群众观念淡薄等问题,镇主要领导及时找其谈话,增强了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二是切实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结合县委深入学习实践活动要求,以“学习进取,团结和睦,勤劳节俭,诚实感恩”作为干部言行,在镇直各机关、村委会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开展干部作风建设,引导领导干部加强理论学习,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切实转变作风,心系群众,解决好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取得较好 的成绩。三是切实加强对干部的管理,制定干部岗位责任目标管理制度、考勤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从思想上、组织上、纪律上、作风上制定出高标准、严要求的组织制度,用制度管理,充分调动干部职工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过去的一年,我镇不仅积极推进各项事业协调发展,而且在加快发展经济建设方面,为民服务宗旨的思想意识得到升华,镇委、镇政府认真贯彻执行县委、县政府的决策,确保农村经济协调发展,同时加快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步伐。在总结工作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民房改造、扶贫攻坚任务仍然繁重,农村沼气池建设进度缓慢,干部队伍建设有待加强,财政收入增势不强,乡镇企业发展滞后,民营企业发展缓慢,农村富余劳动力过多,劳务输出不成规模且就业门路不宽,农业科技人才技术含量不高,高科技人才依然缺乏,特色品牌规模小,热带高效农业发展缓慢,产业结构调整仍然不合理,农民增收不明显等,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以改进。
2010年工作计划: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五年,镇政府将认真贯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七大和省第五届三次会议精神,继续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继续研究持续发展新政的战略思路,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抓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小城镇建设及农村基础
设施建设,找准新政的经济增长点,大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做到区域化布局、产业化发展和经营性规模,逐渐形成一村一品的经济发展格局。
2010年我镇主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民房改造、沼气池建设等各项扶贫攻坚任务上一个新台阶。争取项目资金建设南改公路。二是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教育事业协调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得到加强,森林覆盖率达到78%。三是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输出步伐,2010年计划输出富余劳动力600人,打工经济收入突破700万元。四是继续扩大文明生态村的建设,力争创建2至3个文明生态村。五是加大橡胶、槟榔等主导产业的科学管理,加快畜牧水产养殖业发展速度。六是继续推进实施科技扶贫力度,争取创办1个规模大、效益高的扶贫示范点。七是群众人均收入突破3700元,全镇脱贫人口600人,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八是继续加强“三冬”工作力度,大力发展冬季瓜菜的种植面积,突出我镇冬季瓜菜的品牌效应。九是巩固传统产业,培育经济增长点,引导农民发展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十是继续加大力度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十一是加大力度抓好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工作,重点整治治安混乱村庄,排查矛盾纠纷,化解矛盾,消除在萌芽壮态。为大企业进入大项目带动区域经济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十二是搞好冷冻厂项目和兰花基地项目的工作,抓好周边环境治安稳定,化解矛盾冲突,确保项目顺利完成。
今后,我镇将继续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在以胡锦涛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臶,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锐意进取,与时俱进,为把我镇建设成为保亭南部一颗璀璨的明珠做出更大的贡献!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 (中发[2009]1号) 精神, 结合贵州实际, 提出如下意见。
一、正确认识和把握当前形势, 增强做好农业农村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1.充分认识新阶段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意义。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工作。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明确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和政策措施。中发[2009]1号文件, 是新世纪以来中央指导“三农”工作的第6个1号文件, 对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要求上来, 充分认识“农业基础仍然薄弱, 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 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 最需要加快”的重要论断。充分认识“扩大国内需求, 最大潜力在农村;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基础支撑在农业;保障和改善民生, 重点难点在农民”的科学判断。始终把“三农”工作作为全省工作的重中之重, 始终把扶贫开发作为我省“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 千方百计保持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为实现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正确把握我省农业农村工作面临的形势。2008年是很不寻常的一年, 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精神, 战胜了百年不遇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 从容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 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新成效:粮食再获丰收, 农民收入较快增长, 农村公共事业加快发展, 扶贫开发继续深入, 社会救助成效显著, 农村改革稳步推进, 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农村党群干群关系继续改善, 为保持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基础支撑、作出了重大贡献。但是, 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投入机制不完善、科技服务体系不健全、结构调整步伐缓慢、市场组织化程度不高的问题还依然存在。今年我省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较为艰难。受各种因素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农民工大量回流, 保持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的制约因素更加突出;国内外资源性产品价格普遍下行, 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的难度更加凸显;执行国家新的扶贫标准, 扶贫开发工作的任务更加艰巨;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全国的平均水平继续拉大, 农民增收的愿望和要求更加迫切。我们必须更加解放思想, 增强危机意识, 采取果断措施, 培育积极因素, 变压力为动力, 化挑战为机遇, 努力保持全省农业农村发展的良好势头。
3.明确2009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按照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省委十届四次全会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要求, 围绕农民增收这个核心, 增加投入, 夯实基础, 调整结构, 重视民生, 强化扶贫, 深化改革,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要目标是:农业增加值突破600亿元, 实际增长6%以上;粮食总产量达到1150万吨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6%以上;减少农村贫困人口50万人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
二、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 加大农业支持保护力度
1.认真落实对“三农”的各项补贴政策。落实好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良种补贴、生猪良种补贴、能繁母猪补贴、奶牛良种补贴政策。从我省实际出发, 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考虑将脱毒马铃薯、茶叶、特色畜产品纳入良种补贴范围。完善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 增加补贴种类, 将更多适合贵州山地特点的农机具纳入补贴目录。开展农机具补贴县级采购试点, 完善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挂钩的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 加强农业生产成本收益监测, 依据农资价格上涨幅度和农作物实际播种面积, 及时增加补贴。按照目标清晰、简便高效、有利于鼓励农业生产的要求, 完善补贴管理办法。
2.增加财政对“三农”的投入。按照国家扩大内需、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要求, 把“三农”作为投入重点, 完善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 2009年省级安排财政支农预算27.7亿元, 比上年增长40.75%。市县两级财政支农预算增幅要达到20%以上。拓宽投资渠道, 优化投资结构, 大幅度增加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落实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财税政策, 大幅度提高政府土地出让收益、耕地占用税新增收入用于农业的比例, 耕地占用税税率提高后的新增收入全部用于农业, 土地出让收入重点支持农业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维护建设税新增部分主要用于乡村建设规划、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大幅度增加对农村公益性建设项目的投入, 支持农田水利建设和中低产田土改造, 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中央安排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生态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大中型灌区配套改造等公益性建设项目, 逐步减少市 (州、地) 资金配套, 取消县及县以下资金配套。有条件的地方可成立政策性农业投资公司和农业产业发展基金。开展“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投入试点工作, 扎实抓好以县为主的财政支农资金整合试点, 逐步建立整合各种支农资金发展农业、农村的新机制。进一步强化涉农支农资金监管。积极开展财政支农资金绩效考评工作, 建立和完善以结果为导向的支农资金分配使用制度。
3.增强金融对“三农”的服务能力。按照商业可持续原则, 把农村信用社办成主要服务于“三农”和县域经济的社区性地方金融机构, 实现每个乡镇均有网点。积极协调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切实提高对农业产业化、农村基础设施和农村城镇化建设的信贷支持力度, 加强对县域经济的金融服务, 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效率。积极推进邮政储蓄改革, 引导邮政储蓄资金返回农村支持“三农”。发挥好其他金融机构的支农作用。放宽农村金融准入政策, 加快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和以服务农村为主的地区性中小银行, 积极争取、支持创办多种形式、多种所有制的农村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 切实解决银行机构网点空白乡镇的金融服务问题, 进一步改善惠农资金支付服务, 引导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村, 不断扩大农村信贷总量。落实好农村动产、不动产的贷款抵押、质押政策。发挥好贵州乡镇企业担保中心的作用, 继续扩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探索开展现代农业生产发展信用担保试点, 建立政府扶持、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农村信贷和现代农业生产发展信用担保机构, 为“三农”发展提供贷款担保。鼓励发展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 鼓励在农村发展互助合作保险和商业保险业务, 探索建立农村信贷与农业保险相结合的银保互动机制, 进一步扩大农畜产品的政策性保险试点范围, 加快建立农业再保险和财政支持的巨灾风险分担机制。出台加强金融服务“三农”发展的意见, 制定引导金融机构服务“三农”的政策措施。
三、抢抓扩大内需机遇, 加快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1.加快以黔中水利枢纽一期工程为重点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开工建设黔中水利枢纽一期工程和“滋黔”一期8个中型水库工程, 实施180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加快8个在建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 争取开工建设盘江灌区。完成130万亩烟水配套工程。建设100个以上农村饮水安全和烟水配套地下水开发利用项目。开展统筹利用地表水和地下水、实施长距离管道送水的高效集约用水项目建设试点。新增解决30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继续做好水利管理体制改革工作, 加强水资源费和水能资源有偿出让金征收工作, 拓宽水利建设资金筹集渠道。实施好国家水利部在铜仁、毕节开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利扶贫试点工作。启动实施农村人口人均半亩基本口粮田建设规划, 加大中低产田土改造力度, 继续实施洼地排涝工程, 完成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面积40万亩, 完成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面积40万亩。加强基本农田保护, 加快“沃土工程”实施步伐, 扩大测土配方施肥规模, 提高耕地质量。
2.加强农村交通建设。开工建设通乡油路3194公里, 使“十一五”规划的1万公里通乡油路提前1年全部开工建设, 新增90个乡 (镇) 通油路或水泥路。建设通村公路1.3万公里, 新增1000个行政村通公路。到2010年, 基本实现乡乡通油路或水泥路、村村通公路。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加快农村通组公路建设。继续建设农村乡 (镇) 客运站, 改造农村公路渡口、码头以及渡改桥, 实施农村公路危桥改造。完善扶持农村客运交通发展的政策措施, 大力发展农村客运, 解决农民出行难问题。探索建立多种形式的农村公路养护制度, 逐步实现有路必养。
3.推进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扎实推进55个县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作, 加强重点流域和区域水土流失综合防治, 治理石漠化面积700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1300平方公里。加快实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 扎实推进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珠防二期等林业工程建设, 继续实施长治、珠治和世行贷款水土保持项目, 完成营造林300万亩以上, 进一步提高森林覆盖率。加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重要生态功能区、矿产资源开发区和重要水源地的生态保护、建设与修复, 加快建立合理有效的生态补偿机制。积极发展林业产业, 推进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加快农业节能减排工作, 鼓励发展循环农业, 防止农村面源污染。加大农村沼气建设力度, 支持养殖场和人口密集村寨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 新增使用沼气农户26万户以上, 建成200口大中型和联户沼气池, 新增2800个农村沼气服务站 (点) 。加快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建设步伐, 扩大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建设规模和实施范围, 新增农村小水电装机34万千瓦。继续推进农村电网改造, 年度完成县级电网建设改造投资40.27亿元, 新装农村“一户一表”8万户, 农村户表率提高到87%以上, 解决2.9万户无电户通电问题, 电网可覆盖范围内实现“户户通电”。妥善解决农村燃煤问题, 加快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源等新型能源的研究开发利用。
4.做好农村危房改造和村寨整治工作。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 全面启动农村危房改造工程, 加快改善广大农村困难群众的居住条件。完成3.2万户农村危房改造扩大试点任务, 其中, 最具现实危险和威胁的地质灾害危及户搬迁1万户, 其他重度危房改造2.2万户。做好村寨整治规划, 引导和帮助农民完善村寨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 绿化美化村寨环境, 维修改造住房圈舍, 整治村寨环境卫生, 形成一批布局基本合理、设施基本配套、功能基本齐全、环境较为整洁、村貌总体美化、社会治安良好、民族特色浓郁、展现田园风光、融合现代文明的新村寨。继续推进103个省级“百村试点”村建设, 总结经验, 逐步推广, 促进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5.加强农村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围绕农业防灾减灾、气候资源开发利用, 加强科技研究, 提高灾害性天气、地质灾害、防汛抗旱、农作物病虫害、重大动物疫病、森林火情和森林病虫害的监测预警水平。加强农村雷电防护、人工防雹和人工增雨工作。注重防洪排涝抗旱、动物防疫、森林防火、农村消防等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农房、医院、学校和农村道路、供电、供水、通信设施的抗灾保障能力。健全处置预案, 完善城乡防灾、减灾体系。加强专业队伍建设, 提高应急处理能力。宣传普及防灾减灾知识, 提高灾害处置能力和群众避灾自救能力。加大地质灾害多发地带的综合治理力度, 依法督促企业足额缴存矿山环境恢复保证金, 加强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工作。
四、深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1.保障农村人口粮食基本自给。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负责制, 建立有效的粮食安全监管和绩效考核机制。稳定粮食播种面积, 确保杂交水稻、杂交玉米、马铃薯种植面积分别达到1000万亩, 确保农村人口粮食基本自给。扩大粮食高产创建工程实施规模, 实施水稻、玉米粮食增产工程1000万亩, 扩大优质高产水稻、专用玉米、脱毒马铃薯种植面积, 优化粮食品种结构, 普及推广良种良法, 提高粮食单产和品质。认真落实扶持粮食生产的各项政策措施, 研究制定和组织实施好《贵州省中籼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 提高最低收购价格, 落实好粮食主产地利益补偿制度。大力发展粮食产业化, 鼓励发展粮食产品精深加工, 让农民更多地分享加工流通增值收益。加强粮食购销工作指导, 建立与保障粮食安全、保护粮农利益相适应的粮食购销体制。加强地方粮油储备管理, 完成70万吨粮食和5.5万吨食用油储备指导性计划。
2.突出抓好油料生产。以国家实施新一轮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为契机, 加强黔中、黔东北“双低”油菜基地建设。根据国家木本油料产业发展规划, 制定我省油茶产业发展规划, 重点支持黔东南、铜仁、黔西南的部分油茶生产重点县发展油茶等木本油料产业, 建设2至3个具有区域供种地位的木本油料良种繁育基地, 加快培育推广高产优良品种。落实国家扶持油料生产的各项政策措施。
3.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根据资源优势、气候条件、产业基础和市场前景等, 选准特色优势产业予以支持,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加快构建具有贵州特点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稳定烤烟生产, 提高烟叶质量。落实好鼓励生猪生产的各项政策, 稳定发展生猪养殖。加大力度实施草地生态畜牧业推进行动方案, 做强做大草地生态畜牧业, 确保畜牧业增加值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加大对蔬菜、马铃薯、茶叶、中药材、干鲜果、花卉苗木等产业的支持力度。2009年, 完成蔬菜种植面积1000万亩, 新增茶园50万亩, 中药材种植20万亩, 干鲜果8.5万亩, 加快建设一批特色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 推进特色优势农产品基地低产改造工作, 不断扩大特色农产品规模, 增强竞争优势。鼓励各地重点扶持具有地域特色和竞争优势的产业。进一步完善特色农产品发展布局规划, 推动优势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 努力使各地形成不同的特色优势产业板块, 打造一批特色农产品专业县。
4.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按照每个特色优势产业都有一批支柱型龙头企业带动的要求, 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贮运保鲜业。对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对农户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 要在资金、土地、信贷、税收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 使其快速发展壮大。着力发展乡镇企业, 创新体制机制, 加快技术改造, 促进产业集聚和升级。支持乡镇企业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提高精深加工程度, 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和企业集团参与我省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基地建设。支持龙头企业大力实施品牌名牌战略, 打造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的“黔”系品牌, 把特色产业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和市场优势。认真贯彻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法》, 大力支持和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经济组织、农民经纪人队伍加快发展, 努力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推行产业大户、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相结合的产业化经营组织模式, 创新完善产业化经营组织与农民的利益联接机制, 加强基地与农户、基地与企业之间的联合与合作, 着力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5.认真做好农民工服务工作。加强动态监测, 及时准确掌握回流农民工基本情况, 加强组织、引导与服务。努力巩固现有输出渠道, 开辟新的劳务市场, 稳定农民外出务工规模。引导回流农民工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参与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本地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要优先、就近使用当地农民工。大力发展以农产品加工业为重点的第二产业和以旅游业为重点第三产业, 增加就业岗位, 不断拓展农民工就业渠道。落实好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有关政策, 创造条件支持农民从事个体商贸、餐饮旅游、交通运输和服务业。实施好“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培训”、“绿色证书”、新型农民科技等培训项目, 推进各种培训资源的整合, 大规模开展针对性、实用性强的农民工技能培训, 着力提高农民工接受和运用农业科技的能力, 提高农民工的择业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 多管齐下标本兼治, 切实维护好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 做好农民工子女就学、社会保障、公共卫生服务等工作, 让进城务工农民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
五、强化农业科技支撑, 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
1.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加大农业科技投入, 围绕确保粮食、主要农副产品有效供给和特色优势产业发展, 加强种质资源创新、品种选育、丰产栽培、高效养殖、优质无公害生产、标准化建设、病虫害和疫病防治、精深加工等领域的科技创新和应用研究, 形成一批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优良品种和实用技术。强化农业知识产权保护。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健全鼓励科技创新的激励机制, 加强对公益性农业科研机构和农业院校的支持, 加快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促进产学研、农科教结合, 支持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与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户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合作, 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抓好农业重点实验室和农业工程技术中心建设, 办好农业产业示范区和示范园。
2.推进基层农业公共服务机构建设。按照3年内在全省普遍健全乡 (镇) 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的要求, 加强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开展村级服务站建设试点。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采取公开招聘、竞聘上岗等方式择优聘用专业技术人员。加强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 将农业公共服务机构履行公益性职能所需经费纳入地方各级财政预算。大胆放活经营性职能, 鼓励基层农技服务人员创办、领办农业企业, 以技术入股等方式参与农业产业经营, 带动农户发展。抓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三百工程”, 支持供销社、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服务公司、专业技术协会、农民经纪人、龙头企业等提供多种形式的生产经营服务, 加快农业技术推广普及。加强岗位培训, 提高农技服务人员素质, 增强服务效能。创新管理体制, 改革考评、分配制度, 将服务人员收入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挂钩, 增强服务活力。提高农机推广服务和安全监理能力, 建立和完善各类农机服务组织, 重点扶持发展农机大户、农机服务合作社、农机协会、农机维修网络, 提高农机服务水平。充分发挥气象为农业生产服务的职能和作用。实施农村通邮工程, 争取用3-5年时间在所有行政村建成新型村邮站。
3.提升农产品和食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食品安全法》, 健全全程监管体系, 实行严格的食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召回制度、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 实现主要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监管。建立健全农产品“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生产技术标准体系, 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加快农产品和食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 解决检测手段滞后的问题。加强检验检测机构的资质认证, 提高检测机构的合法性和检测工作的准确性。扩大农产品和食品例行监测范围, 逐步清理并降低强制性检验检疫费用。建立农资生产流通企业信用档案制度、质量保障赔偿制度、农产品和食品生产经营质量安全诚信体系。健全饲料安全监管体系。加快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和农村食品经营示范店建设, 推动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等率先实行标准化生产。支持建设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加大农产品注册商标、质量认证和地理标志保护力度。
4.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实施好《贵州省重点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发展规划》、《贵州省粮食现代物流发展规划》、《贵州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等, 加强重点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系统专项建设, 大型粮食物流节点、农产品冷链物流和鲜活农产品配送中心建设, 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 城市集散地综合和专业批发市场、农村集贸市场建设, 着力培育农村市场流通主体。创新体制机制, 加大农村信息化网络平台建设, 整合贵州农经网、贵州农业信息网、贵州新农村网、现代远程教育网、文化信息共享等涉农信息化工程资源, 实现网络资源、通道、终端的结合, 多形式、多渠道开展面向“三农”的信息服务。推进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工程、“万村千乡市场”、“双百市场”工程建设, 实施“家电下乡”, 推进连锁经营向农村延伸, 搭建起工业品下乡进村、农产品出村进城的双向流通平台, 加快形成流通成本低、运行效率高的农产品营销网络。加大农产品出口扶持和营销力度, 扩大农副产品出口奖励范围, 增加奖励贴息和补助金额。落实好停止收取个体工商户管理费和集贸市场管理费政策。落实好鲜活农产品运销绿色通道政策。加强市场监管, 健全农资淡储制度, 保障农业生产资料供应。支持供销合作社、邮政、商贸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加快发展农资连锁经营, 推行农资信用销售。整顿和规范农村市场秩序, 建立农资打假联动机制, 加大农资打假工作力度, 严惩坑农害农行为。
六、发展农村社会事业, 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1.繁荣发展农村公共文化。建立稳定的农村文化投入保障机制, 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乡 (镇) 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室、“农民文化家园”、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建设, 完成20个乡 (镇) 综合文化站设施设备配置, 新建农家书屋3000个。深入开展“四在农家”创建活动, 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建设农民体育健身工程800个。积极开展健康向上的农村群众文化活动, 注重丰富偏远地区群众和进城务工人员的精神文化生活。
2.加快农村教育事业发展。进一步提高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标准, 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费提供教科书, 继续对农村贫困家庭寄宿生进行生活补助。新增助学金要向农村生源倾斜。建立健全普通高校和普通高中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机制。对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实行免费。保障和改善农村教师工资待遇和工作条件, 稳定师资队伍。健全农村教师培养培训制度, 提高教师素质。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任教。
3.推进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实行住院统筹结合门诊统筹模式的县达到50%以上, 坚持保大病与防小病、住院统筹与门诊统筹相结合, 完善补偿方案, 降低补偿门槛, 简化补偿程序, 严格控制新农合基金结余, 当年结余不超过当年筹资总额的15%, 累计结余不超过当年统筹总额的25%。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新建和改造34所县级医院、16所县中医院、14所县级妇幼卫生保健院和378所乡 (镇) 卫生院、4000所村卫生室。启动建设74所中心镇卫生院污水处理和垃圾收集等配套设施建设。加强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和药品监管, 规范农村医疗卫生服务, 加强县医院能力建设, 提高县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 救治能力。全面实施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政策, 2009年补助标准提高到400元。加强农村孕产妇系统管理, 不断提高住院分娩率, 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加大农村传染病和地方病防治力度, 完成50万户地氟病病区家庭改良炉灶任务。
4.全面加强农村人口计生工作。积极应对人口结构性回升压力, 继续稳定和降低生育水平, 着力遏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势头, 不断完善人口计生管理和服务体系, 大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积极应对农民工返乡带来的新情况, 进一步提升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水平。适当提高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标准。新建、改扩建150个中心乡 (镇) 计生服务站。
5.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把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作为民生之基, 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 实现新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全覆盖, 扩大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范围。完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做到“应保尽保、应退则退”, 加大地方财政投入, 提高农村低保标准和补助水平。全面贯彻落实《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 确保农村五保供养标准不低于当地村民平均生活水平, 新建和改造一批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 提高集中供养率。完善农村医疗救助制度, 建立健全临时救助制度, 完善和落实面向低保家庭及低保边缘群体、低收入群体、困难返乡农民工等农村贫困家庭的救助措施, 增强社会救助的整体效能。加快建立对农村自愿放弃政策内二孩生育家庭奖励保障制度, 积极开展农村计生养老保险试点工作。
七、加大扶贫开发力度, 提高扶贫开发水平
1.调整和完善扶贫工作思路。按照新的扶贫标准, 对农村贫困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 把尽快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并实现脱贫致富作为新阶段扶贫开发的首要任务, 实现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的有效衔接。重点提高农村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 逐步缩小群众收入差距和地区发展差距。按照整村推进与连片开发相结合、扶贫开发与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的路子, 推动扶贫开发从注重产业开发向注重产业和智力开发并重转变, 从注重资金扶持向注重资金和科技扶持并重转变, 从注重政府推动向注重政府和市场推动并重转变。推进专项扶贫计划和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的有机结合, 搭建合作平台, 形成“大扶贫”格局。
2.提高扶贫开发效果。以基础设施建设、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和提高人口素质为重点, 深入实施开发式扶贫, 减少农村贫困人口50万人以上。大力开展整村推进, 优先完成革命老区贫困县和人口较少民族 (毛南族) 所在贫困村的整村推进工作。实施易地扶贫搬迁4万人, 完成农村贫困劳动力就业转移培训10万人。继续加大扶持33个草地生态畜牧业示范县和50个产业化扶贫乡 (镇) 抓好示范项目, 促进扶贫开发与生态建设的有机结合。力争50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幅度高于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的平均水平。促进扶贫开发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 力争2010年前新农村建设“百村试点”村中的35个贫困村达到小康村水平。
3.完善扶贫工作机制。认真抓好“县为单位、整合资金、整村推进、连片开发”试点, 积极整合扶贫资源和支农资金配套投入。探索和创新财政扶贫资金滚动使用机制, 充分发挥使用效益。深化信贷扶贫体制改革, 为扶贫龙头企业和贫困农户发展提供信贷支持。积极稳妥地扩大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试点, 解决农户发展生产的资金需求。创新科技扶贫机制, 加快科技成果在贫困地区的推广和应用。健全党政机关帮扶机制, 继续开展定点挂钩扶贫、驻点扶贫, 确保帮扶到村、到户, 探索建立“一户一策”帮扶制度。改进对口帮扶机制, 强化帮扶资金管理, 加强与对口帮扶城市和定点帮扶我省的中直单位的联系, 积极开展经贸协作、产业发展、劳务输出和人才培训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完善社会动员机制, 做好社会扶贫工作。
八、深化农村改革, 增添发展活力
1.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保持现有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强化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保护, 依法保障农民对承包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等权利, 确保农民拥有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进一步规范土地流转, 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 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 通过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 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改革征地制度, 完善征地程序, 实行农民利益优先的征地补偿原则, 依法、合理制定征地综合补偿标准, 解决好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和住房问题, 做好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 做到先补后征、先保后征, 使被征地农民收入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严格界定公益性和经营性建设用地, 对在土地利用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外占用农村集体土地建设的非公益性项目, 鼓励农民依法通过土地入股等多种方式参与开发经营。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 有序开展试点工作, 对依法取得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 必须通过统一有形的土地市场, 以公开规范、严格依法的方式转让土地使用权, 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与国有土地享有平等权益。
2.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以转变政府职能为目标推进乡镇机构改革。按照2012年基本完成乡镇机构改革任务的要求, 加快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乡 (镇) 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强化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以增强基层财政保障能力为目标推进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大对县乡政府的一般性转移支付力度, 逐步提高县级财政在省以下财力分配中的比例, 进一步完善财政奖补政策, 扩大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范围, 切实提高基层政府经费保障能力。总结经济强县建设经验, 依法探索省直接管理县 (市、区) 的体制, 创造条件开展好扩权强县试点, 增强县域经济活力和实力。继续推进“乡财县管”财政管理方式改革, 明确界定县乡政府支出责任, 加强县乡财政对涉农资金的监管。以减轻基层负担为目标, 稳妥化解乡村债务, 完成农村“普九”债务化解工作。进一步深化毕节、湄潭试验区改革试验, 按照“省委领导、县为主体、部门配合、探索创新”的要求, 推进农村改革试验试点工作。
3.加快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快勘界发证, 加强林权纠纷调处, 全面完成以“明晰产权”为核心的主体改革, 进一步明晰林地的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放活林地经营权、落实林木处置权、保障业主收益权, 确立农民的经营主体地位, 推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从耕地向林地拓展和延伸。加快推进配套改革, 抓紧建立审批程序简便的林木采伐管理制度、林地林木流转制度, 完善地方公益林补偿制度, 探索建立森林保险制度, 进一步完善林业经营服务体系、森林资源保护体系和流转体系, 促进林业生态建设和现代林业产业发展。
九、加强和改进党对农业农村工作的领导, 强化农村社会管理和基层民主法制建设
1.提高领导农业农村科学发展的能力。扎实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认真开展“更加解放思想, 推动跨越发展”大讨论, 切实转变传统思想观念、思维模式和推进工作的手段, 理清发展思路, 转变发展方式, 引导干部群众树立市场意识, 适应市场、走向市场。坚持把农村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在政策制定、工作部署、财力投放、干部配备上切实体现全党工作和政府全部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把粮食生产、特色产业发展、农民增收、耕地保护、生态环境、和谐稳定作为考核地方特别是县级领导班子绩效的重要内容, 严格督促检查。支持人大、政协履行职能, 发挥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 共同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2.强化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大力实施党的基层组织先进性建设工程, 深化和拓展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 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 建立健全村党支部书记培养选拔、教育培训、激励保障、管理监督机制, 积极推进乡 (镇) 党委书记公推直选试点工作。继续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 推进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 拓宽农村干部来源, 下决心解决支部有能人, 能人进支部, 党员是能人, 能人是党员的问题。以不低于当地农村劳动力平均收入水平的标准确定村干部基本报酬, 并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业绩考核奖励制度, 逐步解决好村干部养老保障问题。加强农村基层干部学历教育、短期实践培训和现代远程教育培训, 提高他们带领农民增收致富的本领。加大从优秀村干部中选任乡 (镇) 领导干部、考录乡 (镇) 公务员、招聘乡 (镇) 事业单位编制人员的力度。健全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 大力推广“村民代表大会、村民理事会、村监事会”三会制, 坚持和完善“一事一议”制度。深入开展“万个支部结对、万名党员帮扶”活动, 健全城乡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机制, 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深化“三创三强”活动, 探索扩大“三级联创”范围, 大力推进100个党的基层组织先进性省级示范点建设工程。建立健全农村基层组织正常运转保障机制, 逐步改善村级组织办公和活动条件。重视和加强流动人员党的工作。全面落实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 认真抓好县 (市、区、特区) 委书记抓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专项述职工作。
3.加强农村社会管理。坚持服务农民、依靠农民, 完善农村社会管理体制机制, 加强农村社区建设, 保持农民社会和谐稳定。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农村权益机制, 拓宽农村社情民意表达渠道, 做好农村信访工作, 加强人民调解, 及时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基层干部要进村入户做好下访工作, 切实把矛盾和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关心和帮助农村留守儿童、空巢老人。深入开展“平安贵州”创建活动, 加强法制教育和法制宣传, 加强农村法律服务和司法保障工作, 推进农村警务建设, 实行群防群治, 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建立健全农村应急管理体制, 提高危机处置能力。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各项民族政策, 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依法管理农村宗教事务, 反对和制止利用宗教、宗族势力干预农村公共事务。坚决取缔邪教组织。严厉打击黑恶势力, 严格依法行政, 切实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今年来,我镇在市委统战部和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市委统战工作会议精神,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紧扣当前统战工作重点和难点,积极探索新型的统战工作机制,动员和组织全镇广大统战成员和统战干部,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全面解放思想,团结奋进,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全面推进各项统战工作创新成绩,为促进全镇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做出新贡献。
现就我镇今年统战工作总结和明年统战工作思路总结如下:
一、明确目标,健全机制,确保和谐单位创建工作取得成效
今年来,通过各部门齐抓共管,建立健全各项工作机制,确保和谐单位创建工作取得成效。
1、明确各单位工作职责。根据创建工作的整体规划,明确任务、落实责任,我们把和谐单位创建工作列入机关干部和村干部年终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督促和谐单位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成员认真开展工作,为推进创建工作提供组织保障。
2、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一建立联席办公会议制度。建立了季度联席办公会议制度,定期交流汇报和谐单位创建进展情况;二建立督查制度。由镇人大代表、和谐单位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等组成的创建工作督查小组,对创建单位在创建过程中进行督查和指导;三是建立表彰奖励制度。对创建成功的单位要下发文件给予表彰,并在次年初召开的新农村建设综合表彰会议上给予通报表彰。同时,出台奖励政策,对创建通过的单位给予资金一定的奖励。
3、创建工作扎实推进。经过一年多和谐单位的创建工作,我镇和谐单位创建初步取得了一些成绩。目前已经对去年开展的好儿女、好婆婆、好邻居、好媳妇等和谐家庭示范户进行了专题通报表彰,使全镇各类和谐家庭创建达标面达到10%。同时,在我镇开展和谐企业创建的基础上,积极推选企业参加市级和谐企业的评选
二、丰富内涵,创新载体,加强基层统战文化建设 我镇紧紧围绕市委统战工作会议精神,成立了统战文化研究会,切实发挥统战文化在我们基层的作用。
1、成立统战文化研究会。今年年初,我镇在全镇行政村、企业单位开展了统战文化征文活动,并积极构建统战文化基层研究网络,并于3月18日,我镇召开了统战文化研究会成立大会,市委统战部领导,镇机关、村、企事业单位的50名会员共同参加了会议。会上,举行了授牌仪式,通
过了研究会章程、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名单,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和镇党委副书记分别进行了致辞。同时,村、企业、事业单位各1名代表进行了交流发言。
2、扎实推进统战文化进校园活动。积极宏扬乡土文化,营造统战文化进校园氛围。充分利用当地的乡土文化资源,把以“乡土文化”为主题的传统教育落实到中、小学校德育工作中。学校通过开设德育课程、历史人文课程、重温红色记忆、举行升国旗仪式等,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努力报效祖国的理想信念。不断推广传统文化,重拾五千年文化精华。如小学通过“校园环境礼仪化、礼仪建设制度化、礼仪主题活动化”为主旨,以“一墙一砖有灵魂、一草一木会说话、一条一块能悟人、一景一物传礼仪”为依托,制定学生、教师礼仪守则,开展“文明礼仪我先行”等主题活动对学生进行礼仪文化教育;镇中学通过主题黑板报、在宣传窗内张贴励志宣传画等,对学生进行和谐文化教育。通过这一系列措施,校园中的统战和谐氛围日趋浓厚。
3、提振信心,战胜危机,扎实推进统战工作进企。全镇共有行政村73个,规模企业10家,建有党组织的规模企业5家,目前各行政村和10家规模企业都已经进入了统战工作,而且村统战工作已经比较完善,针对上半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我镇以统战工作进企为工作重点,不断提振企业信心,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一是完善干部联企制度。为
能更好的为非公企业排忧解难,我镇多次召开非公企业负责人会议开展政策形势讲解,镇商会组织开展银企对接洽谈会,解决非公企业经营资金的问题。同时,进一步完善了干部联系企业制度,要求各联系组进驻非公企业开展调研,并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当前经济形势情况及时传达到非公企业,帮助他们理清思路,应对困难。二是加强员工教育培训。我镇积极利用和谐企业创建载体,结合科学发展观学习,组织非公企业员工开展教育培训。一方面下发十七大精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单行本、科学发展观读本等理论书籍,同时,下派宣讲团成员进驻企业进行理论宣讲,及时给员工充电。另一方面,以成校为阵地,组织非公企业员工开展焊接工、数控车床等培训,切实提高他们的工作技能。三是凝聚企业员工人心。在当前,凝聚企业员工人心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镇推出了一系列集体活动和帮困活动。日前,举行了首届全民运动会、共促发展共创和谐职工演讲比赛等,通过非公企业积极组队参加比赛,进一步凝聚了员工的人心。同时,镇总工会和社务办联合推出献爱心活动,向部分外来困难务工人员发放生活用品。
三、争取力量、凝聚人心,充分发挥统战桥梁纽带作用 谋发展、保稳定、增和谐、促统一是做好统战工作的重要目标。一是加大新阶层人士工作力度。为了进一步做好新阶层人士工作,镇分管领导组织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及各村书
记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对我镇新阶层人士的分布及基本概况进行详细准确地初步分析,听取其他部门的意见和建议,研究讨论如何高效有序地做好新阶层统战工作。召开新阶层人士联谊会,为新阶层人士的服务工作将走上规范,统战工作的内涵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延伸。健全考核行政村统战工作机制,在现有统战组织网络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完善,发挥统战人士的优势作用,拓展工作的内涵,已形成了镇、村、企业共管的工作网络,切实提高统战工作整体水平。二是深化凝聚力工程。我镇结合统战人士的特点,结合工作特色,以“聚心、聚智、聚才、聚力”为主要内容的凝聚力工程是统战的重点工程,在具体工作中审时度势,打破“瓶颈”,发挥统战“三大”优势,开展了“三项”工程,努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大社区、大统战、大团结、大协作的统战工作新格局。三是发挥“三胞眷属”作用。根据“有组织、有队伍、有经费、有阵地、有活动”的“五有”要求,结合镇实际,在原有“三胞”眷属联谊会组织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组织网络,充分调动“三胞”眷属的积极性,引导他们配合中心工作积极开展活动。
四、加强引导,依法管理,积极维护民族宗教工作和谐稳定
坚持以人为本、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的方针,确保民族宗教界的社会稳定是统战工作的重要内容。一是做好思想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大四中全会精神,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以保障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规范行政权力的行使、增强行政行为的透明度、提高行政效率为基本要点,以制度创新为着力点,以监督制约为保障,大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促进依法行政。
二、基本原则
1.依法实施原则。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进行;2.全面真实原则。除涉及党和国家秘密、依法受到保护的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都应予以公开,公开的内容必须真实;3.注重实效原则。从实际出发,方便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知情、办事,不搞形式主义;4.便于监督原则。畅通民意反映渠道,强化对行政行为的监督。
三、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基本情况
(一)、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在县政府召开阳光政府四项制度的工作会议后,我镇党委、政府领导高度重视,认真贯彻落实了会议精神,组织学习了《公开条列》和《实施办法》,并立即着手组建了政府信息公开领导小组,明确了各办公室的职责,确定1名副镇长分管该项工作,加强对该工作的领导,并落实专人开展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和网上填报工作,制定由党政办人员为(本文来自中科软件园,转载请注明!)具体操作和电脑、网络维护、监督成员,确保日常公开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完善制度,健全工作机制。为了确保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落到实处,除明确分工外,还不断完善了各项相关制度,先后制定了阳光政府四项制度实施方案、阳光政府四项制度实施情况月报表等。确保在规定时限内,通过各种途径及时准确地把公开项目向群众公开。
(三)、拓宽渠道,增强公开效果。为了拓宽公开渠道也加强群众监督,我镇不但按规定在网络平台上公开政府信息并利用乡、村公开栏、宣传栏、标语栏、会议室、党政办公室等场所及时公开各项信息。
(四)、公开的内容。1是政府信息公开内容中将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作为公开的重点,如农、林、水、电、土地等相关政策,社会救助标准、各类优抚对象抚恤标准等均及时在网络和镇、村公开栏上进行公开;2是规范管理各类发展(工作)计划,及时公开各部门的规范性文件、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相关简报、各部门的发展规划和政府工作计划等;3是公开政府机构和人事信息,将政府管理职能、机构设置、部门职能和人员配备、主要领导简介、人事变动等等一系列政府应公开的信息都做到真实、有效、及时地上墙、上网公开,方便群众监督。
二、存在不足和下步打算
我镇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目标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是由于工作人手少,难以配备专职人员,所以部分信息公开更新有难度;公开内容不够全面;长效工作机制还需完善;操作人员经验不足,还需进一步研究政府信息公开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农委、区水务局及各部门的关心指导下,紧紧围绕年初镇党委、政府制定的工作目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四中全会精神,努力提高为农服务素质,提升###农业整体水平,加强各项惠农政策措施的落实,建设“高效、生态、服务性”现代农业。着重做好农业新农艺、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以迎接世博会、食品安全示范镇建设的食用农产品源头监管,动物防检疫,作物病虫害防治,###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河道整治等重点工作,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促进农村协调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oo九年主要工作的回顾
###镇党委、政府十分重视农业工作,各村协调配合,围绕发展现代农业目标,各项工作推进扎实,成效显著。2009年农业生产计划目标完成良好,粮食及各种农作物又取得丰产丰收,农民增收明显。全年畜禽无重特大疫情,食用农产品安全监管层次提高。
全镇水稻面积5400亩,平均亩产620公斤(测产数据),蔬菜面积6300亩(包括水生蔬菜),复种率3.2,总产45000吨,经济果林3157亩,总产7500吨,猪出栏15000头,禽90万羽,蛋3200吨,牛奶800吨,水产430吨,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2.01亿元(估算值),种植业平均亩产值5000余元。具体主要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加快推进###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提升农业生产水平
###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已有二年时间,现初具规模,发展良好,各项目在完成一期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二期的申报和项目的深化。邮佳花卉基地二期综合生产区已开工建设,绿妮瓜果完成研发室建设和国家级瓜果基地的申报,瓜果研究所已开展工作,以循环经济、生态化生产的食用菌二期工程逐渐展开。林娟渔业合作社标准化鱼塘建设年底完工,鹿溪猪场浦东白猪标准化生态养殖基地土地流转基本完成,绿化工作正逐步施工。上海精文公司花卉基地500亩土地流转完成,目前正在土地平整和园区规划。
为了提升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的整体水平,在镇政府的领导下,正在规划设计农业休闲旅游功能,加强项目间的协调发展,突出都市型农业特色。
二、以迎世博会,食品安全示范镇建设为契机,确保食用农产品的安全
开展“世博600天”、“食品安全示范镇建设”活动以来,各农业部门、村以此为契机抓落实,抓推进,全镇现有蔬菜面积6300亩,种植户900户,设立了118名责任心强的联户组长,向农户发放宣传告知书,安全用药宣传画1万余份,落实了镇、村联户组长,栽培户安全用药承诺书、监管责任书,签约率达100%,达到了全覆盖,形成了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相互督促,镇、村监管的体系。2009年镇级蔬菜速测11000余个样本全部合格,市、区二次“飞检”150个样本全部合格,被评为优秀,全镇蔬菜种植户抽检不少于4次,其中敬亭合作社上市蔬菜批批速测达标,田间档案记载50户。畜禽防检队伍得到了加强,防检制度更加健全完善,年初,防检队伍增至11名,落实防检质量考核制度,签约防疫员责任书,与村养殖户签订了防检协议(这一工作为09年新增措施),签约100%,建立养殖户棚头卡100%,对小户养殖户进行饲养,用药记录试点,畜类重大疫病免疫151530头次,禽50余万羽次,犬类免疫2000条,生猪“瘦肉精”检测300份全部合格,禽流感检测650份,全部合格,做到应免尽免。
今年以来,镇级层面及配合区食品安全监管检查7次,特别是农资市场检查密度加大,达12次。镇开展示范镇建设期间,农业服务站会同有关村增加了2次农产品、农资市场的大检查,增加食品安全知识培训3次,有效地起到宣传监管作用。###镇食用农产品安全监管工作得到区监管部门的好评。
三、农业水利管理工作扎实有效
一是对全镇灌溉设施进行了调查摸底,编制了应急改造计划。完成地下渠道750米,渡槽30道的改造,投入资金48.6万元;二是对农田灌溉管理人员的培训,指导各电灌站的维修养护,共维修泵站41座,57台套,地下渠道25公里,保持农田灌溉设施完好率100%,灌溉保障率100%,使为民服务工作落实到实处;三是继续推进万河整治工作,保持好成绩,在重点河道上建木桩护岸2.15公里,岸坡绿化2.66万平方米;四是“创模”黑臭河道治理取得好成效,顺利完成推进北澜港,北界沟黑臭河道治理,疏浚河道6.73公里,土方21.73万立方米,建成立式块石护岸7.32公里,护栏亲水步道各5.31公里,使###镇河道景美水清?
四、加大畜禽整治力度,改善农民居住环境
一、《基本准则》 对政府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
《基本准则》是构建完善政府会计体系的基础理论框架, 对于后续具体准则的制订起到奠基的作用, 避免其出现相互不一致与疏漏问题的产生。同时,《基本准则》的制订出台,也是财政部认真贯彻执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体现,《基本准则》 在政府会计体系的建设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对我国政府会计信息披露方面的影响十分显著。笔者认为,《基本准则》对政府信息披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完善了政府财务报告体系
《基本准则 》制订之前,政府会计组成体系主要包括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 政府进行会计信息披露主要依靠发布预决算报告,在预算报告之中,没有将全部的政府方面支出包括在内, 国家机关和人民群众对政府整体的财务状况了解的并不够全面。同时,通过此种方式进行信息披露,滞后性时间很长,不能尽快地对政府会计信息进行披露,导致与之有关联的利益方在决策时受到一定的影响。
《基本准则 》指出 “政府会计主体应当编制决算报告和财务报告”,即除了需要编制决算报表之外, 起码还应该编制资产负债表、 收入费用表和现金流量表, 也需要定期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来及时地反映政府的财务状况,以实现决算报告和财务报告目标。 这一重大举措使得政府会计信息披露载体主要包括各级政府和部门的决算报告和财务报告两大报告体系, 从而建立起相对完善的政府报告体系。这样,政府会计的信息使用者越来越广泛,社会公众对于政府的财务方面拥有更多的知情权, 提高了政府会计信息的透明度。
(二)构建了新的会计核算体系
《基本准则 》制订之前,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中并没有对“政府会计”进行明确定义, 但随着我国公共财政管理改革的不断发展, 西方国家的政府会计概念开始在我国提及, 并使预算会计与政府会计之间的关系模糊。《基本准则》发布之前,政府会计以收付实现制为核算基础, 由于收付实现制是在实际收到现金时才对收入和支出进行确认, 导致所有以非现金形式的交易不能纳入到财务报告中。 在这种核算制度下, 并不能具体而实事求是地体现出政府所面临的财务风险, 无法对资金的整体运用情况进行考量。 权责发生制是以权利与义务发生时为依据确认收入与支出的一种核算准则,因此,引入权责发生制显得尤为重要。
现阶段, 我国政府会计准则制定之后,在《基本准则》第一章第三条中指出 “政府会计由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构成。预算会计实行收付实现制,财务会计实行权责发生制。 ”自《基本准则》发布后,财务会计被列入政府会计核算之中, 制订了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政府会计核算体系。 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都有各自优势,在使用过程中,将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两者结合起来,通过收付实现制监督和管理现金及预算控制, 通过权责发生制反映政府资产等成本方面的信息。更加全面、明确地将政府预算信息和财务信息呈现出来,满足了不同的信息使用者的要求。
(三)拥有了相应的理论基础支撑
《基本准则 》制订之前,在政府会计方面并未制订出全面的会计基本准则, 不同的规范性文件中会出现定义不一致甚至相互不支持的问题, 在理论方面的规范相对比较欠缺。 新制订的政府会计准则首次对我国政府会计中的有关概念定义和重要问题提出了一致的理论结构框架。 首先,《基本准则》对会计要素进行了定义,同时确定了其确认标准, 将原来未纳入核算的一些资产与负债纳入进来。 在对政府会计的资产进行定义时, 包括政府自用的固定资产,还有公共基础设施、政府储备资产、文化文物资产、保障性住房和自然资源资产等也应属于政府会计资产的范畴。 在对政府负债进行定义时, 将很多重要的与收支没有直接关系的会计信息也纳入其中, 例如政府对内或对外的担保, 此项隐形债务及社会保险基金的预计负债等。其次,明确了资产与负债的计量属性,《基本准则》指出“资产的计量属性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现值、公允价值和名义金额。 负债的计量属性主要包括历史成本、现值和公允价值。 ”同时也指出了其应用原则, 政府会计主体在对资产与负债进行计量的时候,一般应该采用历史成本。 这项举措是结合政府会计实务过程的现状而制订的。再次,《基本准则》中对政府预算会计要素进行了规定, 即政府预算会计要素包括预算收入、 预算支出与预算结余,政府财务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费用。 第一次提出收入与费用这两个要素, 同之前预算会计中的收入与支出两要素有很大的区别, 更加精确地计量出政府的成本开销, 有利于政府各项资源的优化与考评。
(四)向建立中国特色政府会计准则体系发展
《基本准则》充分结合了我国的国情。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在准则制订之前的研究阶段, 借鉴国际上政府会计改革成功的案例经验, 学习其中在中国国情的特点下适用的有效成分,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相应的创新;同时,充分借鉴我国企业会计改革成功的经验, 制订出符合我国特色的 《基本准则》。 例如:为了更加清晰明了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 规定政府会计主体应当编制决算报告和财务报告; 为了满足预算的需要, 将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纳入到《基本准则》之中;对于资产与负债内涵的定义立足于我国财政的实际情况等。
二、 《基本准则》实施的障碍及措施
(一)会计人员需要重新理解并运用政府会计有关规范
《基本准则 》 制订之后, 相对于之前的预算会计体系,发生了很多改变。因此政府会计人员对于政府及本会计准则的学习是尤为重要的,为2017 年基本准则的顺利实施, 会计实务中熟练准确应用建立夯实的基础。 新政府基本准则制定之后, 在记账的过程中需要一并将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两个核算条件下产生的数据记录到相应的会计科目, 保证两种核算条件下数据遵循同一种标准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这提高了对会计人员水平的要求。然而, 有些政府会计人员对预算制度模式比较熟悉,对《基本准则》比较陌生,操作起来可能不太顺利,需要重新学习新的知识来提高自己, 这也是一个艰巨的任务,需要时间来完善。
(二) 相对于政府资产, 获得负债精准信息更加困难
《基本准则 》 制订之后, 政府资产与负债的概念范围更加宽广,从而更加有利于加强政府单位预算管理与财务管理。 因此,对于资产的清查与负债的管理工作将成为今后工作中的重点内容。 企业会计准则中对于资产的界定是针对企业而言的,而政府会计准则对资产进行定义的主体是政府,从定义的范围来看,两者相比较,政府会计方面范围更加广泛。 因此, 在编制资产负债表的过程中,政府会计所面临的困难将会更多,编制过程将会更加复杂。 然而在对负债进行管理的过程中,由于负债不像固定资产那样看得见摸得着,可能在进行清查时,仍然会存在瞒报漏报的可能性,这样对于负债的计量将有失精准性。 在填写财务报表的时候,数据的准确性将会受到影响,从而使得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受到质疑,达不到政府基本准则制订的效果。 因此,在对资产与负债进行管理的过程中更应该细化,从而真正起到实际作用。 因此,对于新政府会计准则的实施仍然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任务,需要政府部门、管理人员、政府会计人员等共同不懈努力来实现。
(三)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编制相对棘手
虽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和企业综合财务报表的编写基础是一样的,但是政府会计主体的范围很大程度上超过了企业会计主体, 所以它们在编写方法上还是存在差异的。 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编写在很多方面仍需要参考企业综合财务报表的编写方法。
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在编制的过程中,相对棘手的问题是政府合并报表。在政府合并报表之中, 不太容易处理的地方是合并抵消事项。 在企业会计研究中, 抵消事项一般出现在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 相对于企业的合并抵消事项,政府会计抵消事项更加繁杂。政府的抵消事项包括内部之间的往来和内部拨款, 同时在实际操作方面考虑,也应该包括内部投资与内部交易。在内部投资这一项中, 因为存在国有独资企业数量众多、 大多数规模较大的现象, 合并抵消事项所产生的合并业务相互之间出现很多交叉的地方,对于合并时比较复杂。与此同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级次较多, 各级抵消事项很难实现在本级财务报告中完成抵消, 这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 因此, 在本级不能解决的合并抵消事项可以计入本级财务报告, 逐级向上进行反映。这种方法下思路比较清晰,数据相对准确, 然而能否能真正运用到实践中,还有待考察,需要通过不断的实践,用时间来检验它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1]林钢,武雷.政府会计改革难点问题探讨(下)[J].财务与会计,2015,(10).
[2]陆军伟.政府会计改革:战略次序、框架设计与冲突协调[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1,(7).
【新政镇2009年政府工作总结】推荐阅读:
曲靖市政府工作报告(2009年)06-04
镇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计划09-22
在2009年人民代表大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11-10
清末新政为何失败05-30
镇人民政府2014年综合目标考核自查报告06-14
农村养老保险新政细则07-06
上海居住证新政细则12-03
罗斯福新政练习题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