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政府办公厅

2023-05-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南昌市政府办公厅

广州市政府办公厅转发市政府办公厅信访局关于实施第二轮市政府工

【发布单位】广州市

【发布文号】穗府办[2007]13号 【发布日期】2007-04-06 【生效日期】2007-04-06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广州市

广州市政府办公厅转发市政府办公厅信访局关于实施第二轮市政府工作部门局长(主任)接访

群众工作制度情况报告的通知

(穗府办[2007]13号)

各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市政府办公厅信访局《关于实施第二轮市政府工作部门局长(主任)接访群众工作制度情况的报告》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请向市政府办公厅信访局反映。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七年四月六日

关于实施第二轮市政府工作部门局长(主任)接访群众工作制度情况的报告

市政府:

从去年7月13日至今年1月25日,已顺利完成第二轮市政府工作部门局长(主任)接访群众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经市领导批准,第二轮市政府工作部门局长(主任)接访群众地点改在各自单位进行,具体接访工作也由各部门自行组织实施。各单位紧紧围绕“规范信访秩序、加大督查力度、解决合理诉求”三个工作重点开展信访接待工作。经统计,29位局长(主任)共接待群众来访175批322人次(其中由本单位正职接访的28位,副职接访的1位),比第一轮接访总量批次上升34.6%,人次下降14.8%。对受理的信访事项均能迅速调查核实,并按照相关政策规定妥善处理,结案率100%,信访人对处理结果普遍表示满意或认可。

二、主要工作成效

第二轮局长(主任)接访群众工作制度的实施总体情况良好,各委办局无论在领导重视程度、接访组织水平,还是实际接访效果上来看,都有了明显提高,工作成效显著,社会反映良好。

(一)精心制订计划,认真组织实施。

局长(主任)接访工作改由各单位自行组织后,各单位主要领导高度重视,亲自筹划,将接访群众日活动纳入议事日程,迅速制订领导接访群众的计划和方案,并切实做好相关组织落实工作。在接访场所布置、接访流程设置、信访事项处理、新闻媒体采访等各个方面都作出了具体工作安排,组织协调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市政府办公厅信访局加强对局长接访情况的检查、督促、指导工作,每一次局长(主任)接访日都派出工作人员,到现场检查指导,掌握全面情况,协调解决涉及多个部门的问题。

各单位通过各种方式宣传《信访条例》有关规定,教育群众正确行使信访权利,引导群众依法信访,维护信访秩序,确保了局长(主任)接待群众来访工作有序进行。

(二)信访工作融入具体业务工作,形成全局一盘棋。

市政府工作部门“一把手”接访群众,重视信访工作的实际行动直接推动了本单位信访责任制的落实。各部门都已建立局领导接待群众日制度,建立公共门户网站的单位还设置群众信访网页,接受群众咨询、投诉、监督。各单位领导积极调整工作思路和方法,将信访工作融于日常业务工作中,实行信访工作内容向业务工作、业务处室延伸;工作方式向政务公开、主动服务延伸,形成了统一领导、部门协调、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信访工作新格局。

市建委、交委、国土房管局、规划局、市政园林局、环卫局、卫生局等部门结合本单位对外业务审批、监督管理范围大、项目多的工作特点,实行“一岗双责”,工作人员既要负责处理行政业务工作,也要负责与行政业务工作有关的信访案件办理,将信访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人。为规范信访工作,各部门制定了《党政领导接待群众来访制度》、《信访工作规程》、《非正常上访突发事件处置方案》等信访工作制度,市公安局还制定了《新任处级科级领导干部到信访部门锻炼实施办法》。“一岗双责”促使各部门在具体工作中更加注重依法办事,从源头上预防信访问题的发生,更加注重化解信访矛盾,及时做好调处工作,从而达到提高工作效率、强化工作责任的目标。去年,市建委加大力度督促落实清理拖欠工程款工作,使我市比建设部要求的时间提前了三个月全部完成清欠任务。针对岁末年初劳动纠纷多的特点,去年底,市劳动保障局组织开展和谐劳动关系的“金秋行动”,主动出击监督检查用工单位,及时处理拖欠工资的违法行为,使因劳资纠纷引发的上访大幅度下降,社会效果明显。

(三)切实解决民生问题,化解矛盾纠纷。

各单位以“事要解决”为重点,对受理的信访事项,做到认真办理,加强督办,一抓到底。对一些跨部门的重大、疑难信访问题,主动牵头,组织会办,妥善处理。对群众提出的信访要求,凡符合政策规定的,迅速落实解决;缺乏政策法律依据的,也做好解释疏导工作。市公安局协调车辆、交通、税务等多个部门为信访人何丽欢解决了长达3年的办理有关车辆过户手续问题。市环保局对群众反映穗保公司占用解放中路金汇大厦的消防通道,每天中午及晚上押钞车装卸发出的噪声和排放的汽车尾气扰民的问题,立即进行现场调查,会同街道、交委等有关部门研究,确定采取要求运钞车进入金库停车后关闭发动机再进行装卸,并协调金融单位落实2007年中搬迁金库等措施,彻底解决了这一群众反映强烈又长期得不到解决的信访问题。

(四)接访和预防相结合,实现信访工作新转变。

各单位在实施领导接访群众的同时,建立健全了定期排查、专项排查、重要敏感时期排查制度。及时了解群众的呼声,及时掌握信访动态和信息,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使大多数信访问题得到及时、妥善解决。各职能部门的信访工作逐步实现“两个转移”:由被动受理群众来信来访,向预测、防范并及时协调化解矛盾上转移;由对信访情况进行反映,向综合分析并提供决策建议上转移。

三、存在问题和不足

一是局长接访日“冷热不均”现象继续存在。劳动保障、教育、人事、国土房管等部门的接访数量较多,而市安监局、市民族宗教局、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部门,接访量均为零。

二是接访组织工作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有的单位对上访群众的接访时间控制不严,碰到缠访、闹访户缺乏必要控制手段,导致接访时间过长,影响了对其它候访群众的接访。

三是接访场所的选址、布局有待进一步改进。有的在市政府大院内的部门没设专门的接待窗口,只能把信访群众带入办公室接访;有的单位接访场所只有一个出口且面积狭窄,不符合有关规定和要求,一旦上访人情绪激动、行为激烈,场面难以控制,工作人员不能迅速疏散。

四、进一步做好局长(主任)接访群众工作的建议

实行市政府工作部门局长(主任)接访群众工作已进行了两轮。实践证明,这一制度的实施,是我市结合信访工作实际情况,落实领导接访群众工作的一项制度创新,受到广大市民的欢迎,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实行的效果很好,社会反响热烈,应坚持下去,形成信访工作的一项长效机制。为进一步做好局长(主任)接访群众工作,建议:

(一)将每月23日定为市政府工作部门领导接访日,接访领导扩大到部门正副职领导。

目前,市政府工作部门领导接访群众日制度已成为各部门的常规工作,纳入正常管理。为方便群众信访,形成全市整体效应,并与市长接听群众来电日衔接,建议将市政府工作部门领导接访日定为每月23日(如遇节假日顺延至节假日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同时把局长(主任)接访日制度与各部门的领导接访制度相结合,将每月23日的接访领导扩大为部门的正副职领导,每位局领导接访群众每年安排不少于2次。

(二)认真做好接访群众的组织工作。

市政府工作部门领导接访群众工作由各部门自行组织,接访地点仍设在本单位。各部门要制定年度接访计划,按计划落实领导接访群众工作。并将其作为政务、信息公开的内容,向社会公开。各部门领导接访群众的具体安排,应提前一个月向社会公布,公布的内容包括接访领导姓名、职务、分管工作等。

(三)完善督促、检查和情况报告制度。

市政府工作部门领导接访群众制度由市政府办公厅信访局负责检查落实。信访局要加强检查、督促和指导。各部门领导接访后3个工作日内将接访情况报市政府,抄送信访局。由信访局定期将情况综合报市政府,并定期对各部门落实领导接访工作情况进行通报。

(四)改善接访环境,完善处置信访突发性事件的预案。

各部门要重视接访场所的建设,设立固定的接待室。要加大投入,按有关要求配置必要的设备和设施,为群众提供一个舒适的接待环境。在市政府大院内的部门,如确实无条件的,可在大院外的本部门内设单位设立接待室,接待上访群众。

各部门要制定处置信访突发性事件预案,加强与公安、维稳、调解等有关部门的联系,及时妥善处置异常上访行为和突发性群体事件。各级公安部门要派出足够的警力,维持好接访秩序,确保机关正常的工作秩序。

市政府办公厅信访局

二○○七年四月二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2篇:广州市政府办公厅关于调整市政府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办公室领导成员

【发布单位】广州市

【发布文号】穗府办[2007]27号 【发布日期】2007-07-06 【生效日期】2007-07-06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广州市

广州市政府办公厅关于调整市政府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办公室领导成员的通知

(穗府办[2007]27号)

各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因人事变动,市政府同意对市政府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办公室领导成员进行调整,调整后的名单如下:

主 任:谢宝怀 市纪委副书记、监察局局长

副主任:赵南先 市政府副秘书长

蔡国强 市监察局副局长

马国业 市纪委、监察局纠风室主任

广州市政府办公厅

二○○七年七月六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3篇:市政府办公厅 工作总结

20××年,办公厅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全市中心工作,以创建全国副省级城市一流办公厅为目标,做好政务,抓好厅务,办好事务,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为实现“两个不低于”做出了贡献。

(一)做好政务,充分发挥了参谋和智囊作用 在以文辅政方面,全年共完成各类文稿 3200 余篇,文字总量 1000 余万字。其中,综合一处起草的《政府工作报告》、工业处起草的《工业经济发展情况汇报》等文稿得到市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外经处起草的《关于富士康项目推进中存在的问题》、综合二处起草的《关于赴山东“三市”学习考察情况的通报》等调研文章,得到市政府领导的高度评价。一年来,各政务处室紧密围绕政府中心工作,努力为领导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意见和建议,真正做到了为领导决策想点子、出主意、谋思路,充分发挥了以文辅政作用。

在公文处理方面,全年办理各类文件 1.9 万余件,制发各类文件 682 份,办理市长批示 1200 件。办理各类电报 1100 余份,送阅 3000 余人次。文件办理及时准确、高效快捷,办文质量不断提高,公文办理效率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位居前列。文电处在向省政府申报设立细河经济区工作中,工作主动、协调有效,仅用两个工作日就拿到省政府批复。

在督查工作方面,全年督办市委、市政府重要事项和重点工作 226 件,编发《督查专报》121 期,《督查通报》28 期,有效推动了政府决策的落实。特别是

采取了重大事项和决策由政府督查室负责督查、政府分管领导交办事项由各政务处室负责督查的措施,在全厅形成了全员抓督查、人人抓落实的局面。

在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方面,全年共办理国家、省市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 1818 件,办复率达到 98.8%,得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充分肯定。在“两会”期间,对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和答复情况进行汇总,编辑了 700余万字《建言施政集》。积极协调市人大、市政协办公厅,做好市政府重大决策向市人大、市政协对口通报工作,以及每季度向市人大、市政协常委会通报政府工作,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对完善政府决策、推动工作落实发挥重要作用。

在承办会议和安排政务活动方面,全年共承办市政府的各类会议 2900 余次,安排市政府领导调研、视察等活动 1500 余次。完成政务接待 350 余次,接待国家级领导 21 人,省部级领导 200 多人。接待来我市参观考察的团组 194 个、2700多人。安排国家、省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调研活动 119 次。出色完成了制博会、生产力大会等重要会议的协调组织和接待任务,成功承办了世界园艺博览会闭幕式。全年会议安排做到选定议题准确、务实高效,政务活动安排做到周到细致、无一差错,受到各级领导好评。

在信息工作方面,全年编发《昨日要情》251 期、《政讯》100 期;编发《专报信息》100 期,市领导批示 75 次,批示率 75%;上报省政府信息 1220 条,被采纳 651 条,采用率 53%,上报国办和东北振兴办信息 35 条,信息报送工作位居全省第一。信息工作为领导决策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强化政务工作职能方面,成立了应急管理办公室,妥善处理了苏家屯火灾事故、客运集团黄河分公司部分公交线路停运等一批重大突发事件。深化审批制度改革,成立了市级审批服务大厅,进一步完善了政府服务职能。

(二)抓好厅务,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 严格执行各项工作制度,增强了工作的科学性和计划性;建立了重点工作月报告制度,使各位主任熟悉掌握全局工作,增强对全局工作的支持和配合;建立处室议政制度,政务处室定期召集处内同志研究讨论重点工作;规范了各处室办事规则,对办事程序、标准、时限做出明确规定。经过艰苦细致的工作,顺利完成了公务员登记工作,为全面完成工资套改打下较好基础。认真接待群众来访,妥善处理了政府门前上访和突发事件。积极创造条件,努力为老干部提供满意服务,被评为市老干部工作先进单位。

(三)办好事务,努力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全年共接待各类会议服务 2500余次,完成报刊收发 100 余万份,食堂接待就餐人数近 21 万人次,车队安全行驶 130 余万公里,未发生一起重大责任事故,健身中心接待职工健身 3 万余人次。开展创建节能型机关活动,机关公用经费比上一年节省 70 余万元。政府院内的环境美化绿化,政府办公楼清洁卫生,创造了良好办公环境。启动了政府礼堂改造工程,主体工程已经完成。经过多方努力,圆满完成了厅内 78 户斗姆宫地区职工的动迁工作。

(四)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了干部队伍素质 一是加强班子建设。认真抓好理论中心组学习,不断提高领导班子成员执政能力和水平。坚持民主集中制,对涉及全局的重大决策和重要事项,坚持集体讨

论、集体决策,形成班子成员之间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和相互团结的好风气。二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干部的理论和业务培训、管理和考核工作,增强了全体机关干部责任意识、创新观念和奉献精神。在全厅形成了坚持实事求是、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热情服务提高效率和钻研业务提高能力的良好风气。去年,在办公厅提拔了 4 名市管局级干部,提拔了 6 名正处级干部,经市领导亲自过问,在超职数的情况下,解决了 7 名同志处级非领导职务的晋升。

三是加强机关党的建设。在党组织中开展了以学习贯彻《党章》、“知荣辱、树新风、做表率”等主题教育;按照市委统一部署,开展了以“解放思想、加速振兴”为主题的学习教育活动,各处室和机关干部在学习中联系实际认真查找差距和不足,制定改进措施,有效地解决了干部思想观念、工作作风等方面问题。

四是加强机关文化建设。通过举办文化讲座和读书活动,提高了机关干部文化素养;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文体活动,丰富了机关文化生活,创造了生动活泼的工作氛围。机关排球队获得市直机关排球联赛第二名。

新闻宣传、纪检监察、打击走私、政府公报、处理企事业单位遗留问题等方面工作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办公厅先后获得了省公文处理工作先进单位、“开放年”活动最佳组织奖、市先进党委、市扶贫帮困工作标兵单位、市绿色生态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并获得“世园会”、“制博会”、“韩国周”等重大活动最佳组织奖。

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在充分肯定过去一年工作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应该清醒地看到办公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认真进行整改。

在思想观念方面。创新意识不强、安于现状、故步自封的现象在某种程度上还存在,还不能根据形势变化的要求开创工作新局面。

在工作作风方面。还存在着作风不扎实,工作推诿扯皮,说话办事脱离实际的现象。有的同志不注重学习,自身能力和水平还不能适应工作要求。有的只能做到完成领导交办的事,不能为领导当好参谋。

在服务意识方面。一些同志主动服务、超前服务意识不强,服务质量不高;个别同志为基层服务时态度不好,“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还时有发生。

在工作效率方面。存在着由于工作能力不高,责任心不强,造成工作效率不高的问题,超时误事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在廉洁自律方面。个别同志还不能严格要求自己,甚至还有违背党纪政纪的现象,损害了办公厅的形象。

第4篇:市政府个人办公厅工作总结

XX年,办公厅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全市中心工作,以创建全国副省级城市一流办公厅为目标,做好政务,抓好厅务,办好事务,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为实现“两个不低于”做出了贡献。

做好政务,充分发挥了参谋和智囊作用

在以文辅政方面,全年共完成各类文稿3200余篇,文字总量1000余万字。其中,综合一处起草的《政府工作报告》、工业处起草的《工业经济发展情况汇报》等文稿得到市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外经处起草的《关于富士康项目推进中存在的问题》、综合二处起草的《关于赴山东“三市”学习考察情况的通报》等调研文章,得到市政府领导的高度评价。一年来,各政务处室紧密围绕政府中心工作,努力为领导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意见和建议,真正做到了为领导决策想点子、出主意、谋思路,充分发挥了以文辅政作用。

在公文处理方面,全年办理各类文件万余件,制发各类文件682份,办理市长批示1200件。办理各类电报1100余份,送阅3000余人次。文件办理及时准

1 确、高效快捷,办文质量不断提高,公文办理效率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位居前列。文电处在向省政府申报设立细河经济区工作中,工作主动、协调有效,仅用两个工作日就拿到省政府批复。

在督查工作方面,全年督办市委、市政府重要事项和重点工作226件,编发《督查专报》121期,《督查通报》28期,有效推动了政府决策的落实。特别是采取了重大事项和决策由政府督查室负责督查、政府分管领导交办事项由各政务处室负责督查的措施,在全厅形成了全员抓督查、人人抓落实的局面。

在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方面,全年共办理国家、省市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1818件,办复率达到%,得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充分肯定。在“两会”期间,对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和答复情况进行汇总,编辑了700余万字《建言施政集》。积极协调市人大、市政协办公厅,做好市政府重大决策向市人大、市政协对口通报工作,以及每季度向市人大、市政协常委会通报政府工作,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对完善政府决策、推动工作落实发挥重要作用。

在承办会议和安排政务活动方面,全年共承办市政府的各类会议2900余次,安排市政府领导调研、视察等活动1500余次。完成政务接待350余次,接待国

2 家级领导21人,省部级领导200多人。接待来我市参观考察的团组194个、2700多人。安排国家、省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调研活动119次。出色完成了制博会、生产力大会等重要会议的协调组织和接待任务,成功承办了世界园艺博览会闭幕式。全年会议安排做到选定议题准确、务实高效,政务活动安排做到周到细致、无一差错,受到各级领导好评。

在信息工作方面,全年编发《昨日要情》251期、《政讯》100期;编发《专报信息》100期,市领导批示75次,批示率75%;上报省政府信息1220条,被采纳651条,采用率53%,上报国办和东北振兴办信息35条,信息报送工作位居全省第一。信息工作为领导决策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强化政务工作职能方面,成立了应急管理办公室,妥善处理了苏家屯火灾事故、客运集团黄河分公司部分公交线路停运等一批重大突发事件。深化审批制度改革,成立了市级审批服务大厅,进一步完善了政府服务职能。

抓好厅务,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

严格执行各项工作制度,增强了工作的科学性和计划性;建立了重点工作月报告制度,使各位主任熟

3 悉掌握全局工作,增强对全局工作的支持和配合;建立处室议政制度,政务处室定期召集处内同志研究讨论重点工作;规范了各处室办事规则,对办事程序、标准、时限做出明确规定。经过艰苦细致的工作,顺利完成了公务员登记工作,为全面完成工资套改打下较好基础。认真接待群众来访,妥善处理了政府门前上访和突发事件。积极创造条件,努力为老干部提供满意服务,被评为市老干部工作先进单位。

办好事务,努力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全年共接待各类会议服务2500余次,完成报刊收发100余万份,食堂接待就餐人数近21万人次,车队安全行驶130余万公里,未发生一起重大责任事故,健身中心接待职工健身3万余人次。开展创建节能型机关活动,机关公用经费比上一年节省70余万元。政府院内的环境美化绿化,政府办公楼清洁卫生,创造了良好办公环境。启动了政府礼堂改造工程,主体工程已经完成。经过多方努力,圆满完成了厅内78户斗姆宫地区职工的动迁工作。

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了干部队伍素质

一是加强班子建设。认真抓好理论中心组学习,不断提高领导班子成员执政能力和水平。坚持民主集中制,对涉及全局的重大决策和重要事项,坚持集体

4 讨论

第5篇:南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南昌市创建国家

【发布单位】南昌市政府

【发布文号】洪府厅发〔2009〕89号 【发布日期】2009-07-21 【生效日期】2009-07-2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南昌市

南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南昌市创建国家创业型城市实施方案的

通知

(洪府厅发〔2009〕89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各开发区(新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

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南昌市创建国家创业型城市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九年七月二十一日

南昌市创建国家创业型城市实施方案

南昌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为贯彻落实国办发[2008]11号《关于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指导意见》,加快国家(南昌)创业型城市建设,实现创业促进就业的倍增效应,促进经济社会的和谐快速发展,现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政府促进、社会支持、市场导向、自主创业的原则,从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和创业环境着手,着力培育创业文化,大力加强创业培训,全面落实创业政策,不断提升创业服务,激发全社会的创业热情,推动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的全面开展,构建具有南昌特色的创业扶持体系,鼓励和扶持更多的城乡劳动者成功创业,实现创业促进就业。

二、目标任务

围绕国家创业型城市建设总体要求,不断强化创业服务和创业培训,改善创业环境,提升服务水平,形成政策扶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指导和促进高校毕业生、城镇失业人员、返乡农民、复转军人及留学回国人员创业,用二至三年时间,在全市范围内建立起覆盖城乡的三级创业扶持网络,通过健全完善的组织保障体系,切实有效的政策支持体系,创新优质的创业培训体系,便捷高效的创业服务体系,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的协作体系,有效提升创业人员的创业素质,提高创业的成功率和稳定率。力争年创业扶持10万人次,开发创业项目2万个,实现创业成功率50%,创业稳定率80%,创造就业岗位10万个。

三、组织机构

(一)成立南昌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赵东亮

副组长:市政府副秘书长胡晓海

成 员:南昌市创业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二)领导小组下设南昌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南昌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四、工作内容

(一)加大创业扶持机构建设,完善创业服务网络。

以南昌被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确定为全国创建创业型城市为契机,进一步加大创业扶持基础性建设,根据城市布局,按照设备先进、功能齐全、服务完善的原则,依托各工业园区、乡镇劳动保障服务所(站),规划建设四个国家级创业指导服务分中心,开展创业培训、项目查询、专家咨询、创业见习、创业实训、小额贷款、创业孵化、后续服务等 “一站式”创业指导服务,通过创业扶持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实现创业指导服务技术、信息、资金的资源共享,逐步建立起覆盖全市的市、县(区)、街道(乡镇)三级创业服务网络。加强政府公益性创业服务平台与各级中小企业服务机构、高校就业指导机构和各类创业咨询服务机构的联系,充分发挥各级社会各类创业指导服务机构信息、技术和资源的优势,为劳动者提供全方位、各性化的创业、就业指导服务。

(二)强化创业培训,以培训促创业。

加大创业培训力度,建立满足城乡各类劳动者的创业培训体系。扩大培训范围,为所有有创业愿望和培训需求的劳动者提供政府免费的创业培训。在全套引进国际劳工创业培训技术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培训模式,拓展培训领域,丰富培训内容,提升培训技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组织开展师资进修,研讨交流等活力,根据不同创业群体的不同需求,开展相关培训,采用案例剖析,政策讲解,创业人员现身说法等方式,增强创业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加强创新型创业人才的培养,全面启动公共创业(就业)培训服务基地建设,围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强创业意识,创业技能,创新理念教育,面向城镇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及农村劳动者开展创业培训、创业实训及相关技能培训,以培养创新型创业人才及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突出公共实训和技能鉴定的核心功能,面向南昌地区各类职业院校、社会培训机构和企业开放,逐步形成设备先进,标准规范,模式新颖,形式丰富,教学精湛的创业培训指导体系,全面提升我市创业人员的创业就业能力。

(三)完善创业项目征集机制,建立科学评估制度。

按照政府支持监管、企业与个人开发、市场运作的原则,完善创业项目征集开发推广机制,拓宽项目开发征集渠道。建立创业项目开发征集补贴制度,引导企业、个人、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自主开发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的创新型创业项目,重点扶持、开发和引进具有核心专利技术、自主知识产权、特色产业带动及就业岗位拉动的创业项目,建立创业项目评估制度,实行创业项目风险评定、策划运作、成效反馈等动态管理,对不适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或市场已达饱和的创业项目及时予以淘汰。完善创业项目资源库,利用各级创业服务网络,搭建创业项目信息公共发布对接平台,开展项目指导服务,全面满足各类创业者的项目需求。

(四)加强创业专家队伍建设,丰富指导服务。

加大创业专家指导服务力度,完善由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专家学者及工商、税务、金融等政府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组成的创业服务专家志愿团,扩大服务队伍,丰富服务内容,提升服务层次。采用集中讲授和个别辅导等方式,有针对性地为创业者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开业指导和咨询服务。探索建立创业指导服务激励机制,运用公益性与市场化相结合方式,鼓励资金、信息、技术等要素参与创业,拓展咨询服务领域。进一步完善专家项目评估、市场分析、发展规划、融资管理、法律援助等指导服务,及时帮助创业者解决在创业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使创业者少走弯路,少犯错误,提高创业的成功率。

(五)加大金融扶持,拓宽小额担保贷款范围。

积极推动创业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创新,扩大小额担保贷款范围,降低贷款条件,拓宽担保方式。将小额担保贷款全额贴息范围扩大到符合规定条件的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农村创业人员,高校毕业生等,贴息范围为所有从事合法经营项目的创业项目。对当年新招用的人员达到在职职工总数30%(超过100人的企业达15%)以上、并与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且符合小额担保贷款申请条件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可最高提供200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额度。完善“小额担保贷款+信用社区建设+创业培训”的联动工作机制,对获得国家创业指导服务机构组织的创业培训“结业证书”,创业项目经其开业指导专家咨询论证通过的贷款人,取消反担保,由担保中心担保,银行办理小额贷款。建立健全创业投资机制,在确保基金安全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小额贷款与市场化贷款担保机制的有机结合,鼓励各类资本设立各种形式的创业投资及风险担保基金,为小企业特别是工业园区小企业的创办和发展提供有效金融支持。

(六)加快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建设,构建创业孵化体系。

全面落实创业场地扶持优惠政策,统筹安排创业所需的生产经营场地,搞好基础设施及配套建设,开展创业见习及孵化,不断丰富创业者的创业体验,提高实际操作能力,降低创业风险。从2009年开始,计划用二年时间,利用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高新技术园区、高校科技园等,结合其发展规划、产业特色及扶持政策,采用园区划片或现有闲置厂房、楼宇改造的方式,规划建设四个针对不同创业群体的国家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为各类小企业提供特色孵化服务,孵化期限为3至5年,重点扶持科技型、资源综合利用型、劳动密集型、农副产品加工型、贸易促进型、社区服务型、建筑劳务型和信息服务型等产业企业,为其提供政策、资金、人才、技术、信息、服务等孵化扶持及各类证照代办及社会保险、就业用工、人事代理等综合性服务。各县、工业园开发区可结合本地产业及园区支柱企业规划建设面向农村劳动者和高校毕业生创业的现代制造业、农产品加工业等产业的创业孵化基地,各城区可根据城区创业人员特点建设面向城镇人员、高校毕业创业的现代服务业、社区服务业等产业的创业孵化场所,以增强孵化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提高创业的稳定率。

(七)完善政策扶持,加大财政投入。

加快清理和消除阻碍创业的各种行业性、地区性、经营性壁垒,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则,鼓励和支持各类投资创业者参与各领域的投资创业,鼓励支持民间资本投资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允许创业者将家庭住所、租借房、临时商业用房等作为创业经营场所。进一步清理和规范涉及创业的行政审批事项,开辟创业“绿色通道”,严格制止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乱检查,禁止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干预创业企业的正常经营。对登记失业人员、残疾人、退役士兵,以及毕业2年以内的普通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的(除建筑业、娱乐业及销售不动产、转让土地使用权、广告业、房屋中介、桑拿、按摩、网吧、氧吧等),自其在工商部门首次注册登记之日起3年内,免收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等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对于进入政府公益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的小企业,可享受免除或减半场地租金的政策。加大政府投入,全面落实有利于劳动者创业的税收优惠、小额担保贷款、培训补贴、场地安排等扶持政策,将所有有创业愿望和培训需求的劳动者纳入政府免费培训补贴范围。各级财政部门要安排资金用于创业指导服务分中心和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的建设,对入驻政府公益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小企业减免的场地租金,予以补贴,以确保孵化基地的维护及运转。要加大创业项目的开发、征集力度,对创业成功率达到60%,创业稳定率一年以上的创业项目可给予项目开发、征集、推荐机构一定的补贴。

五、措施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目标任务。各地、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创业型城市的创建工作,充分认识开展创业促就业工作的重要现实意义,将其作为扩大就业发展,实施积极就业政策的重要任务。要发挥创业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形成统一领导,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要结合各地区实际,分解落实目标任务,强化考核体系,及时通报各地、各部门的工作落实情况,分析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指导和推动各地创业促就业工作,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到位。

(二)加强部门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全市各有关部门要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加强协调配合,各司其职,形成工作合力。劳动保障部门要做好方案实施的牵头和协调工作;财政部门要保障各项资金落实到位;工商、税务部门要提供证照办理、税务登记和优惠政策落实等服务;人民银行、有关商业银行和担保公司要落实小额担保贷款的相关业务工作;人事部门要加强创业人才的引进服务工作;发展改革、经贸部门要根据产业结构布局,制订提供创业产业指导目录和信息;审计部门要加强资金使用的审计监督,确保专款专用;宣传部门、新闻媒体要及时组织报道,努力营造积极的创业氛围。要发挥工商联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和行业协会、企业家协会的作用,探索建立创业型城市建设的社会化运作机制。

(三)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创业氛围。大力开展创建国家创业型城市宣传活动,积极营造创业氛围,把弘扬“大气开放、诚信图强”的城市精神与培育创业创新文化相结合,把激活创业细胞,培育创业文化,增强创业意识,激发创业热情,作为创业工作的重点。通过广播电视、报刊杂志、互联网络等新闻媒体,以及举办创业大赛、创业论坛、创业成果展示活动,编辑创业明星事迹集锦等方式,大力宣传经过创业扶持后自强不息、奋发进取的成功创业典型和创业明星的先进事迹,弘扬创业精神,营造创业氛围,激发更多的有志创业人员投身创业大潮,引导和带动更多劳动者走自主创业之路,逐步在全社会形成鼓励创业、支持创业、全民创业的浓厚社会氛围。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6篇: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

市委办公室

市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南通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选拔管理办法》的通知

通办发„2004‟20号

各县(市)区委、人民政府,市委各部委办局,市各委办局,市各人民团体,市各直属单位:

《南通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选拔管理办法》已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中共南通市委办公室 南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04年3月10日

—1—

南通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选拔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贯彻落实全国、全省人才工作会议的要求,加快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为本市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保证,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选拔管理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认真贯彻党的人才政策,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大力选拔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推进我市经济和社会事业重点领域中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切实加强对他们的培养与管理,加速建立有利于发挥专业技术人才积极作用的激励机制,为他们在各条战线多出成果、快出成果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工作条件,促进“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良好社会风尚的进一步形成,激励全市各类人才为我市跨越发展、争当全省江北“两个率先”排头兵作出更大贡献。

第三条 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选拔的范围为本市行政区域内各类企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包括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国有企事业单位、集体经济单位、非公有制企业中直接从事自然科

—2— 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工作人员和直接从事技术开发、推广、应用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选拔重点为在工、农业生产中直接从事科研、技术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

第四条 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选拔应坚持好中选优,优中拔尖;确保质量,宁缺勿滥的原则。

第五条 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人选应同时符合以下基本条件:

(一)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二)遵纪守法,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三)事业心强,专业技术成果突出;

(四)自主创新,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

(五)奉献社会,在同行业中有较高的威望和影响;

(六)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年龄在55周岁以下。

第六条 符合前款基本条件,近3年来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推荐为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人选:

(一)获得过省(部)三等或市(厅)二等以上科技进步奖(科学技术奖)和哲学社会科学奖的主要完成人;

(二)获得过国家发明专利或三项(含三项)以上实用新型专利的主要完成人,其成果转化取得较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在引进、消化、开发、推广国内外先进科学技术中,解决了关键技术问题,其技术处于省内领先水平,并取得显著效益;

—3—

(四)被列为市级以上重点工程、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的主要技术完成人或负责人,研究成果处于省内领先地位;

(五)在教书育人方面成绩显著,对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事业发展发挥了较大作用,在全省教育系统中有较高知名度,所创建的教育教学方法取得良好效果且在同行中产生较大的影响,承担省级以上的课题,并有两项以上相应的成果,获得省级以上教育行政等部门荣誉称号的人员;

(六)主持市以上医学重点科研课题研究,医疗技术精湛,多次成功诊治疑难病症,成绩突出,获得省级以上荣誉称号,在全省同行中有较高知名度,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2篇以上学术论文的人员;

(七)在文艺、体育、新闻、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等工作中,专业技术造诣较深,作出较大贡献,获得省级以上荣誉称号,在省内有较高知名度;

(八)在经济管理(包括财政金融管理)等工作中有重大改革和创造,达到全省领先水平,所领导管理的企业,经济效益在全省同行业中名列前茅,本人获得省级以上荣誉称号的人员;

(九)在其他专业技术领域作出重大贡献,在全省同行中有较高知名度,并获得省级以上奖励的人员。

已被评为省级以上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和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人员不再作为市拔尖人才推荐人选。

—4—

第七条 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推荐人选可优先从作出显著成绩的省、市科学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和县(市、区、局)级拔尖人才中产生。在本市工作1年以上的外地(外籍)人才符合条件的,也可推荐。

第八条 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选拔,在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由市委组织部会同市人事局、科学技术局具体组织实施。选拔程序为:

(一)公布条件。下发通知,并在新闻媒体上公布推荐条件、办法和程序。

(二)逐级推荐。人选的产生,一般首先由个人向所在单位申请(自荐);所在单位核实材料,征求单位职工意见;经单位党政领导集体研究确定推荐人选后,在本单位显著位臵公示3天;如无异议,由推荐单位和被推荐对象填写《南通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人选呈报表》,连同被推荐者的成果证书复印件、实绩材料等,由单位报主管部门(单位)审议,同意后上报。县(市)区的推荐材料报县(市)区委组织部,由当地组织部会同人事局、科学技术局组织考核、审议,报县(市)区委讨论,将同意推荐的人员材料报市委组织部;市区主管部门、直属单位(包括省部属单位)的推荐材料经考核审议后直接报市委组织部。

(三)资格审核。市委组织部会同市人事局、科学技术局,对上报的推荐对象进行资格审核。

—5—

(四)组织考察。市委组织部会同有关部门、专家组成考察组,对经审核符合资格条件的人选进行考察,了解其政治表现、职业道德、工作实绩和业务技术水平等情况。

(五)专家评审。南通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评审委员会对参评人选进行分组评审,评审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评审会议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成员出席方能召开,人选获得评审专家三分之二以上的赞成票方为通过。

(六)社会公示。专家评审后入围的初选对象名单经市分管领导审定后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对公示中反映的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查、核实。

(七)组织审批。经公示后的人选名单,由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审议批准。

(八)命名表彰。市拔尖人才由市委、市政府命名表彰,并颁发《南通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证书》。

第九条 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享有下列待遇:

(一)参政议政。各级党代会代表中专业技术人才代表,应优先从高层次人才尤其是拔尖人才的党员中遴选,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的知识界、科技界代表,应优先从高层次人才尤其是拔尖人才中遴选;根据领导班子建设的需要,各地、各部门、各单位对拔尖人才要量才重用,对适合担任党政领导职务和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要大胆提拔;积极组织拔尖人才建言献策,发挥

—6— 其在规划管理、项目论证等宏观、微观决策中的咨询作用。

(二)参与学科建设、学术活动和人才培养。各地、各部门、各单位要发挥人才群体优势,提高组织程度,让拔尖人才直接参与重要科研课题、技术攻关的具体指导,发现并培养一批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加强重点行业、学科人才队伍建设。

(三)拔尖人才申报的科研项目,在同等条件下,所在单位和主管部门应优先安排,科研经费确保专款专用。有关部门和所在单位对其科研成果的开发应用,应在政策、经费等方面予以优惠和支持。

(四)保证拔尖人才办公、科研开发等必需的场所和设施。根据有关规定和实际需要,单位可以为他们配备工作助手,提供必备的办公设施及图书资料。在管理期内,可以优先申报南通市科学技术带头人培养工程科研项目(课题)资助和南通市学科带头人带课题研修计划。

(五)拔尖人才评聘专业技术职务时,可不受本单位指标限制,破格参加评聘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

(六)工人、农民身份的拔尖人才,根据工作需要和本人意愿,经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批准,可由市有关部门办理吸收录用为国家干部的手续。

(七)拔尖人才在管理期间,每人一次性发给技术津贴6000元,市财政负担1/3(由市委组织部统一发放),用人单位负担

—7— 2/3。符合《关于鼓励优秀知识分子读研深造的通知》(通委知[2002]5号)规定的,可以获得读研奖励。

(八)拔尖人才在管理期内, 由单位每月补贴100元电话费和每月60元宽带上网费,可以享受市委组织部、市科学技术局免费提供网上科技期刊查询服务。

(九)拔尖人才享受不低于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标准住房补贴。

(十)对拔尖人才实行医疗保健和休假疗养制度。由所在单位为其办理有关医疗保健手续。市有关部门在3年管理期内组织他们每年进行1次健康体检,因病需要疗养的要优先安排,费用由所在单位支付。每年安排2到3周的学习考察及休养时间。

(十一)连续3届被评为南通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的,市给予一次性奖励10000元。

(十二)本市引进的外地拔尖人才,报经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认定,享受相应级别拔尖人才同等待遇。

第十条 每届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管理期为3年,其主要管理措施为:

(一)协调服务。市委组织部会同市人事局、科学技术局对市拔尖人才进行综合管理服务,包括提出拟订和修改有关政策的建议,检查、督促、协调有关部门落实有关待遇,组织推荐、选拔、考核、报批等工作。市发展计划委员会、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8— 财政局、公安局、卫生局等部门及各县(市)区协助做好有关管理服务工作,所在单位及其主管部门负责日常管理服务。

(二)建立档案。市委组织部建立市拔尖人才业绩档案和计算机信息库。业绩档案包括:人员登记表;从事专业工作简要情况;获奖情况(证书影印件);著作及论文目录;组织、人事部门考核材料;专业技术职务聘任情况;参加国内外学术活动及奖惩等情况。并将所在部门和单位上报的其政治思想、业务工作、进修学习等方面情况,及时存档,更新计算机信息库。

(三)目标管理。组织市拔尖人才从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出发,结合所从事专业和单位、个人实际,在单位党政组织的指导下,制定个人3年工作奋斗目标及实现目标的措施;所在单位应为他们完成奋斗目标提供相应的保障条件。

(四)跟踪考核。市委组织部对市拔尖人才进行日常跟踪考察,了解掌握其思想政治表现、职业道德和工作目标完成等情况,管理期满时,对拔尖人才进行全面考核。各单位、各部门每年对拔尖人才进行1次工作目标考核,对完成工作目标取得突出成绩的给予奖励,并以书面形式向市委组织部报告。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要将目标完成情况作为对拔尖人才及其所在单位进行考核的重要依据。

(五)走访联系。建立联系卡,完善市领导联系专家学者制度。市委组织部、所在主管部门和单位领导也要与市拔尖人才建

—9— 立联系制度,经常交流思想,掌握情况,在政策规定的范围内积极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市委组织部要会同有关部门,通过座谈会、个别走访等形式,经常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和要求。把拔尖人才选拔管理工作列为领导干部科技与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的内容。

(六)宣传表彰。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大对人才强国战略和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学习、宣传。对作出突出贡献的市拔尖人才,宣传新闻部门及所在单位要及时组织总结采访,采取多种形式及时表彰奖励,宣传他们的事迹,提高他们的社会政治地位。

(七)培训教育。市拔尖人才的政治理论教育纳入全市干部教育培训规划,3年内至少轮训1次,时间不少于10天。组织他们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方针政策,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理论素养。开展多种形式的联谊活动,引导他们严格要求自己,树立求实、创新、协作、献身的良好职业道德,走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帮助他们更新知识,提高业务素质。所在单位每年为他们安排一定时间进行脱产业务学习或参观考察。积极创造条件,有计划地组织他们进行国内外的学术、技术交流。在安排出国考察或选派出国留学进修人员时,优先从中挑选。

(八)动态管理。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管理期满后,保留荣

—10— 誉称号,但不再享受有关待遇。对取得新的科研成果,做出突出贡献,符合再次选拔条件的,可以继续作为下届人选。在管理期内,犯有严重错误造成不良影响,或因个人责任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或考核不合格,不宜继续作为拔尖人才管理的,经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认定后,取消其称号和待遇。管理期内调离本市的不再享受有关待遇。

第十一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以前有关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

第十二条 各县(市)区和市直有关部门可参照本办法,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县(市)区和本部门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的选拔管理办法。

第十三条 本办法由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主题词:专业技术人才

管理

办法

中共南通市委办公室

2004年3月11日印发

(共印340份)

—11—

上一篇:新城展英姿下一篇:钢材销售授权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