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宣传教育论文提纲

2022-11-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文题目:新媒体环境下法制宣传教育模式研究

摘要: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对全面依法治国做出重要部署,对法制宣传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信息化建设和新媒体应用稳步推进,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已成为重要普法阵地与平台,这对普法工作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普法作为法治建设的基础性工作,要充分认识新媒体的优势和作用,创新宣传模式,把握宣传时效。在学习法律常识、法律精神的基础上,加大对网络传播机制的研究,更好地运用新媒体推进普法展开,解决传统普法覆盖面低、针对性弱、公众参与度低等问题,实现普法效果提高。新媒体时代,法制宣传教育的内容、渠道和方法较传统普法发生重大转变。普法内容上,网络的及时性、纵深性及交互性,让法治事件和法律专家意见成为普法内容的重要补充,单一法条也逐渐被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所代替。普法渠道上,在传播渠道多样化的影响下,复合传播渠道成为普法主渠道,在渠道融合中实现普法内容的最优传播。普法方法上,观念传播成为继法律常识教育的又一重点,两者相互交织,提高公众的法律素养。在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巩固传统普法模式的同时,借助新媒体力量打造法制宣传教育新平台,创新普法内容、渠道、方法,适应新媒体传播特点和公众普法信息多元需求的普法生态环境,已成为重点研究对象。新媒体环境下的普法模式需在传统普法模式的基础上直面新媒体挑战,及时更新内容、方法、渠道,依托互联网特点建立起法律知识、意识和观念互生的内容模式,多传播渠道普法意义协同模式,协商、对话和交流的公众主体性模式,通过创新普法模式形成立体的、全方位的普法新格局,引导公众形成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法律观念、法律信仰,养成遵法、守法的思想认知和行为习惯。在参与过程中与政府展开理性对话,保持安全距离,保证对话的有效性,为提高普法效果出力。法制宣传教育虽然取得了成效,但是要进一步利用新媒体增强影响力和普法效果,还需进一步厘清新媒体环境下法制宣传教育内容、路径、方法的变化,梳理传播规律,探寻如何利用网络平台创新普法模式,充分发挥公众主体角色,实现普法效果最大化,新媒体环境下的普法模式创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关键词:法制宣传教育;新媒体平台;普法模式

学科专业:社会主义法制教育与传播研究(全日制)

摘要

abstract

导言

第一节 问题缘起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

一、研究目标

二、主要内容

第三节 社会主义法制宣传教育研究综述

一、相关概念

二、研究综述

第一章 普法模式迭代路径分析

第一节 灌输模式

一、政府主导开展普法

二、沿用传统宣传方法开展普法活动

三、面向全民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第二节 公众参与模式

一、公众主体地位初现,普法主体多元

二、公众参与模式是政府主导下的积极参与

三、公众参与模式是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的有序互动

第三节 对话模式

一、以公众为主体,自下而上开展法治交流

二、围绕公共事件,由浅入深开展对话

三、对话需构建政府与公众主体间性相契合

第二章 新媒体环境下普法模式面临挑战

第一节 普法内容:从重点普及单部法律到普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一、动态法律体系冲击单部法律,普法内容呈现变化趋势

二、多元法律文化冲击一元法律文化,普法内容更为复杂

三、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不断丰富和发展冲击单部法律的权威性

第二节 普法渠道:从组织传播到复合传播

一、自媒体渠道消解传统渠道普法

二、多元化渠道消解传统渠道普法

第三节 普法方法:从主题传播到观念传播

一、遵法、守法观念代替主题法律传播

二、从关注公共事件到聚焦事件背后的法律,普法方法面临转型

第三章 普法模式创新探索

第一节 构建法律知识、意识和观念的内容互生模式

一、知识与观念互生

二、知识与意识互生

第二节 构建多传播渠道普法意义协同模式

一、完善传统普法与媒体普法渠道合作

二、媒介融合彰显普法渠道优势

三、协同媒体内部渠道资源整合

四、建立媒介融合管理机制与人才供给

第三节 构建协商、对话和交流的公众主体性模式

一、政府与公众开展协商、对话、交流

二、公众与公众开展协商、对话、交流

结语

参考文献

上一篇:应对文化差异实现目标论文提纲下一篇:公共选修课教学改革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