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宣传新闻

2024-09-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法制宣传新闻(精选8篇)

法制宣传新闻 篇1

你我同行

为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进一步培养师生的法制观念,努力构建和谐、平安、文明校园。我校结合自身情况,围绕“大力弘扬法治精神,共筑伟大中国梦”这一主题开展了一系列法制教育活动。

我校领导高度重视这次法制宣传活动,成立了以陈校长为组长,其他老师为组员的领导小组,要求全校老师做好法制宣传工作。首先,各班班主任组织学生开展了“宪法教育进课堂“主题班会,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中国普法官方微博“大力弘扬法治精神,共筑伟大中国梦”主题征文活动和法律知识竞赛,同学们参与积极性非常高。同时,我校聘请法律顾问杜警官,对我校学生进行了法制教育宣传。活动期间,同学们热情高涨,杜警官耐心细致的讲解也赢得了学生的一致认可,大家纷纷表示要做一个知法、懂法、守法的人。

法制宣传新闻 篇2

报道理念的创新

新闻从业工作者的报道理念决定着其创新力度。对于固执己见的新闻报道者,很难从根本上有所突破。意识指导行动,若意识落后于媒体行业总体水平,那么,新闻宣传也必将被观众唾弃。首先,坚持人无我有的观念。这要求新闻从业工作者不怕艰辛,努力寻找外部可利用的资源。抛弃常见的报道内容,到社会中去发现,在实践中去挖掘。除了报道内容的“绝无仅有”外, 报道形式也应该独树一帜,以吸引观众眼球为出发点,共享资源。历史悠久的蒙自在国内城市中的特色鲜明,就特产来说,过桥米线、土八碗、石榴等闻名全国。若以此为突破口,重点报道“独一无二”,则可提高蒙自在国内的知名度。其次,应该坚持人有我优的观念。实现“独一无二”并不容易,因为雷同的事物太多,难以实现独立化。但这并不意味着新闻宣传的创新消沉,而要坚持“优人一等”的理念。信息网络方便了信息交流,通过网络宣传加上思想与标题的思想创新,以个性化板块设置的方式独立于其他新闻宣传栏,也是扩大影响力的强有力方式。

主体宣传系列

1.常态化的主体宣传

主要是在某中心工作重点、持续性地宣传,以耳濡目染的方式增强影响力。通过深入剖析主题,在细化的基础上吸引公众对来龙去脉持续关注。宣传主题的“接二连三”、“一波接一波”,是首尾相应式的舆论大战,影响力在反复性中得到加强。

2.战役化的主题宣传

新闻宣传应该站在党委政府的角度,紧紧围绕工作中心,统筹新闻宣传。宣传主题要精心策划,具有明确的时间、人员、内容、导向与主题。重点综合利用新闻报道载体,以言论、综述、特写、通讯与消息等方式宣传相同主体。加强主体公式,构建典型新闻, 占据舆论顶部。

3.立体化的新闻宣传

也就是将整体联动媒体,如网络、报纸、电视等,增加报道传播的角度,实现覆盖无遗漏,宣传立体化、规模化。如针对蒙自的南湖、缘狮洞、马鹿洞旧石器时代遗址、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的火车站之一蒙自碧色寨、闻一多先生故居、西南联 大、蒙自海关旧址、邓稼先墓地等有名景点,有必要在云南卫视的黄金档、热门网站首页进行宣传,在多方位的宣传中,影响力也是潜移默化的。

形象化的典型宣传

新闻宣传工作只有抓典型其影响力方可深远。比如,一个城市的新闻宣传如果仅是从现代化的建设角度出发,那并不能赢得大众的心。只有突出自我才是王道。但是如果典型还是一味的“假大空”,大众又会觉得浮夸。为此,有必要做到形象化的典型宣传。形象化要求新闻工作者挖掘的新闻线索应该具有“感同身受”,是一种“原汁原味”的生活形态。如果新闻报道以艺术性为指导,还不如看娱乐节目。在形象化的典型宣传基础上,更应该对事物的本质做揭露,即宣传的内容是否有思考力与引起关注。所以,典型的新闻宣传应该在对事件做梳理过后,分析事物本质,启动观众,增加报道影响力。

宣传方式的有效结合

1.坚持常规性的新闻报道

常规性的新闻宣传犹如土壤中浸入的细雨,无声无息。常规性要求的是坚持不懈,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增加报道影响力,让大众对国家政策、地方经济、社区民情等有充分的了解。

2.集中式的新闻宣传

这种新闻宣传方式就如“集中优势兵力”在某个事件上取得胜利。在地广人多的中国,某个城市想要被大众熟知,并让观众的慧眼在信息繁杂、异彩纷呈的宣传中有效的辨识,吸引眼球,集中宣传很有必要。比如,针对发展成果、典型事迹、成功经验等,有重点性地在网络、纸质等媒体上集中宣传,在同一时段引起大众的察觉,效果会事半功倍。

3.有必要将常规性和集中式二者有机融合

地方新闻媒体应该与外界新闻媒体结合起来,在动态性与常规性的报道内容上持之以恒,做好“细雨”工作。此外,地方媒体也要与外地媒体有计划、目的的进行集中宣传、采访,将二者相互衬托、补充。

结语

对一个城市或地区而言,新闻宣传是提高对外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最有效方式。在现代化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一个城市想要脱颖而出是件不容易的事。作为舆论宣传工具,新闻媒体怎样把握时代脉搏,将地区特色变为全国或世界知名,是值得考虑的问题。

法制新闻标题制作新论 篇3

法制报的专业任务是进行法制新闻传播。我国是世界上有法制专业类报刊不多的国家之一,国家之所以要办法制类专业报刊,主要目的是为了适应我国民主法制的建设进程,建设法治国家,为了在全社会更好地宣传法律、普及法律知识。因此,法制新闻传播承担了5方面的重要职责。

1.法制新闻传播具有宣传法制建设的职责。2.法制新闻具有传播、普及法律知识的职责。3.法制新闻传播具有为广大民群众提供实用法律的职责。4.法制新闻传播具有监督司法、保障社会公正的职责。5.法制新闻传播也有娱乐大众的职责。

明确了这5方面的职责,在制作新闻标题时就有了更明确的针对性,同时在标题的制作方面也要紧扣这五方面的职责,体现这5方面的职责。

一标题制作要实现四个转身

目前我国的各级法制报大多还是党政机关报性质的媒体,在“主流话语体系”中具有其他都市类媒体不可比拟的权威性、话语权与传播力。但是,也许正是这种优势使其在当今“群雄并起”的媒体格局中处在劣势地位。有人说,如果把现在的法制报完全推向报业的大海洋,至少有一多半会葬身海底。这样的说法是否正确不太好说,不过如果要想在商业化的今天立足,法制新闻则必须通过亲和力来增强吸引力,通过可读性来扩大影响力。对于每一篇新闻作品来说,要达到此日标,就必须实现以下4个方面的转身:

1.从空洞贫乏向充实新鲜转身。不少法制新闻的标题总是一脸严肃,板起面孔来说话,毫无亲和力,读者自然不会喜欢。比如《江苏法制报》2011年1月5日的头版总共有7条新闻,其标题分别如下:

①引题:李学勇亲切慰问基层公安干警时指出

主题:建设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平安江苏

②引题:林祥国在省委政法委全体会议上强调

主题:精心谋划“十二五”开局之年政法工作

③主题:江苏检察128件信访积案这样化解

④主题:省地税启动“爱心进万家”活动

⑤引题:真情服务群众共沭阳光司法

主题:全省法院启动诉讼服务中心宣传月活动

⑥主题:省广电局等部门公布举报电话严查虚假报道

⑦主题:警魂,在凝聚中升华

副题:——记全国优秀公安基层单位、集体一等功获得者江都市特警大队(下)

7条标题中,大都是一些官样文章,既没新闻点,内容也贫乏,面对这样的新闻标题,读者只能将目光匆匆挪开。其实领导讲话也好,常规活动也罢,总会有些与众不同的内容,总会有些读者感兴趣的内容。因此,标题一定要是从文章提炼出来的兴奋点,是最摄人心魄、吸引人眼球的那部分内容。

2.从严肃呆板向亲切活泼转身。冷面未必真严肃,亲切未必失威严。一直以来人们都以为法制报道就是讲法律、谈案件,所以要重严肃,轻活泼。因此,法制新闻的标题总是给读者一种冷冰冰、硬邦邦的感觉。其实向朴实、亲切做个华丽转身,未必会损害机关报的庄重、法制报的威严。2010年11月10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的标题采用网络流行语《江苏给力“文化强省”》,就使一向以严肃著称的《人民日报》赢得了读者的大力追捧。之后,法制类媒体也多跟进,在标题制作方面出现了许多新景象,如:

①《四川法制报》2011年4月21日第A3版:

主题:网友咆哮:电瓶车伤不起啊

②《河南法制报》2011年3月15日05版:

主题:“救人副检察长不想‘被英雄’”

③《河南法制报》2011年3月16日头版:

引题:“6年前,3岁女童被拐骗走;6年来,女童亲人苦苦寻”

主题:“被拐6年女孩面对父母很纠结”

上面例子中的“伤不起”“被xx”“纠结”“悲催”等都是现在流行的网络用语,在年轻人中间使用频率极高。现在年轻人读报的比例越来越低,其中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们觉得报纸用语没有网络用语离他们近。如果能多将一些网络用语变成社会流行语,不但可以使法制报显得亲切、亲民,也可以拉近报纸与年轻读者的心。

3.从官腔官话向方言口语转身。现代汉语发展到今天已经出现了口语和书面语脱节的现象,报刊——尤其是由知识精英掌控的主流媒体——常常会讲一些让普通人听不懂的话。海派清口的代表人物周立波有一句很经典的台词:“专家就是讲阿拉听不懂的话,阿拉听不懂,就认为伊是专家。”其实不少法制报的报道也是如此,许多记者都是法学院校出身,学了4年甚至7年法律,往往说了一大通,百姓还是一头雾水,不知所云。现在虽然太过专业的词汇很少出现在法制新闻的标题中了,但是官腔官话还是占主导地位。如《山东法制报》2011年3月4日第1版上的一则标题“学以修身,学以创优,学以笃行”就太书面化了。这份报纸的目标受众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农民、工人等非知识精英群体,这则标题中的“修身”“笃行”等词语,对知识群体来说并不难理解,但对于仅受过义务教育及以下层次的读者来说,就会有云里雾里之感。

其实媒体如能用一些方言口语,也可以增加新闻的亲和力。《人民法院报》2011年5月22日头版头条使用了一则标题曾引起了很大的争议:

主题:到处都是活跃跃的创造

副题:——江西上饶中院深入推进基层建设纪实

这一标题一出,引来了不少读者的调侃、嘲笑。其实这是读者大惊小怪了,“活跃跃”一词应该是江西方言,经常出现在江西地方媒体的新闻报道中。不过,《人民法院报》毕竟是面向全国发行的报纸,这一词对于江西以外的读者来说有些费解是正常的,所以笔者并不提倡全国发行的报纸用方言入标题。不过对于地方法制报而言,多用一些方言口语反而能增加亲和力。如:

①《四川法制报》2011年4月8日第Al版图片新闻:

主题:过盘特警瘾

副题:操控机器人夹“炸弹”

②《四川法制报》2011年4月13日第Al版:

主题:成都严查运渣车顶格可罚10万

上面的“过盘……瘾”,就是“过把……瘾”,“顶格”也就“最高”的意思。

当然,如果某一方言经媒体传播已经突破了原流行区域,也可以使用以增加新闻的亲和力。如“忽悠”一词本是东北方言,近年来随着赵本山小品的流行,该词已经成为全国通用的词,《安徽法制报》2011年3月10日头版就在一则标题中使用了该词:“冒充民政忽悠老人”。

4.从病态冷漠向关爱感人转身。法制新闻报道要客观公正,用事实说话,不能太过感情用事,但是也不能片面理解成没情没感,冷血冷面。如2009年11月27日《齐鲁晚报》上的一条新闻的标题为《嘉兴女记者被一刀封喉》。“‘一刀封喉’想必是从‘一箭封喉’套改的,这种擅自改词、改成语的做法一直颇受微词,更何况‘一箭封喉’带有赞扬、欣赏的意味”。当然也有的标题想向关爱感人转变,但由于转身不成功,反有些画虎不成反类犬的嫌疑。如《四川法制报》2011年4月12日第5版“汶川特大地震三周年特别报道”中的一篇新闻:

主题:别了板房!

副题——民警张勇的幸福生活

该则新闻作品主要是想借民警张勇重组家庭后一家三口搬新居、过幸福生活来歌颂灾后重建取得的巨大成绩,但是如果读了新闻的内容会发现,在“5·12"大地震中,张勇的父母、妻子都被埋在了北川老县城,他和街坊熊英是2008年12月重组家庭。在这里过分强调他们的幸福甜蜜,似乎让读者有些心酸,这种“幸福”是建立在不幸之上的,除了心痛,还会有什么?

二标题制作应保持4方面的品质追求

除了要做好上面谈到的四个转身,新闻的标题还应当尽量保持以下4方面的品质追求:

1.简洁。读题时代的新闻写作,要想瞬间抓住读者,标题就必须简洁、生动。如《浙江法制报》2011年4月6日第12版的一则标题:

引题:橘树地,水库边,看见警察,漫山遍野跑开了

主题:还跑不跑?不跑了,跑不过他们

副题:衢州柯山民警和赌徒上演追逐战

一个标题共有43字。而该报2011年4月19日第5版的一则标题:

引题:江南皮革老板不知去向,坊间传其赌博输了几个亿

主题:公司只留烂摊子黄鹤此去何日还

副题:温州龙湾成立工作组处理善后事宜;300多名员工已拿到工资

这则标题更长,共有60余字。这样的标题虽然比较生动,但由于太长不易吸引读者,而且也由于文字太多而不易突出报道内容和报纸立场。

2.准确。和简洁紧密相关的一个问题就是准确,标题就是要准确表达新闻的事实、立场和观点,如果标题不简洁就不能做到表达准确。但是有时标题看似简洁,但由于提炼不精,缺乏基本的概括性,也不能准确地表达新闻的中心思想。陈力丹教授在《不该造成误读的新闻标题》一文中就举过2011年1月29日《京华时报》头版头条的标题:

主题:行政失当被媒体曝光拟将问责

副题:行政冲刺办法公开征求意见 未按法定标准补偿将被问责

陈教授指出,这一“大标题给人的第一印象是:被传媒曝光的行政失当将要被问责”,而未被曝光的就不用被问责了。其实这一标题的问题就出在没有全面概括新闻的全部内容,而以偏概全。

《四川法制报》2011年4月28日第2版的一则新闻的标题是“醉驾新规5月1日施行公务员醉驾恐被开除”,但新闻内容共分4部分,没有哪部分内容和标题有关。这是典型的文不对题。

3.专业。法制新闻报道的专业性比较强,对于记者和编辑来说,既要有扎实的新闻传播专业知识,同时还应当有比较丰富的法律专业知识。俗话说“看书看皮,读报读题”,读者从一则法制新闻的标题就可以判断出媒体对事件的态度,同时也可以看出记者编辑的专业水平。如《河南法制报》2011年3月21日8版的一则新闻:

主题:“不慎打死小偷千名村民为其求情”

副题:“检察官提醒:防卫过当要负刑事责任”

《河南法制报》2011年3月17日13版的一则新闻:

引题:“几句口角上演激情犯罪,一点纠纷就出刀杀人”

主题:“冷静一点,这些悲剧都可以避免”

这两条新闻的标题就很好地体现了这种专业水准,通过标题,就将态度和立场表达得清清楚楚。反过来,像陈力丹教授举的《羊城晚报》2010年4月9日A4版的通栏标题“南平血案凶手判死竞喊冤上诉”就非常缺乏法律的专业水准,“即使一审判定被告有罪,他仍然有法定的上诉权利,这里报纸编辑使用的‘竟’字,无意中反映了一种对法治的无知或漠视”。

4.趣味。现在媒体的营销压力比较大,所以为了吸引读者,报纸往往会在新闻的标题上“下工夫”,不是为了引导读者,而是在迎合读者,特别是迎合读者的低级趣味。一般而言,法院审理的案件中民事案件比刑事案件多得多,每天发生的各类治安案件中杀人、抢劫、强奸等恶性案件也很有限,但是现在的法制新闻报道却常常报道各种刑事案件,而少报道民事案件。在各类刑事案件中又多报道杀人、抢劫、强奸等恶性案件。有时候即使仅仅是与家庭矛盾有关的民事案件,在新闻中出现的却也是暗示与“性”有关。比如《河南法制报·法制周末》每一期上的新闻标题都多含“性”与“暴力”的暗示,其他地方法制报虽然没有《河南法制报》这样明显、集中出现,但这样的新闻标题也不鲜见。这类标题往往只是一个噱头,其实也并没什么太出格的内容。但是这种标题的出现,却大大降低了法制报的品格。

法制宣传新闻 篇4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省人大新闻宣传工作座谈会,总结经验,表彰先进,研究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人大新闻宣传工作,很有意义。首先,我要向给予我省人大新闻宣传工作大力指导和支持的各级党委宣传部门,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为我省人大新闻宣传工作做出贡献的新闻媒体和各级人大机关从事新闻宣传工作的同志们,表示诚挚的问候!向省十九届宣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好新闻奖获得者,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为会议的顺利召开做了大量准备工作、提供了热情周到细致服务的巴中市委和市人大常委会,表示衷心的感谢!

10月中旬,党的xx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的新闻宣传为例,共有省内20家媒体225名记者,省外480余家(次)媒体、1200人(次)记者对我省相关情况和四川代表团的活动进行采访报道,共刊播稿件2600多篇(条),其中中央级主要新闻媒体发稿200多篇(条),居全国前列。人民日报、新华社、经济日报还推出奇葆书记的三篇深度专访报道。四川代表团举办了两次新闻发布会,这在各代表团中是少有的。四川电视台专程将电视直播车开到北京,设立北京直播室。四川团的团组开放日,有118名中外记者参加采访报道。康巴卫视在试播期间即参加全国两会报道,引起全球媒体的广泛关注。人代会期间四川团的整个新闻宣传工作,全方位、立体化、多视角地展示了四川在推进“两个加快”中取得的重大成就,展现了全省人民在省委坚强领导下攻坚破难、昂扬向上的良好形象。

2、省人代会的新闻宣传报道有了新起色。省级主要媒体、都市媒体和市州媒体对近几年的省人代会都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宣传,特别是对开幕大会和闭幕大会进行电视直播和网络直播,产生了热烈反响。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参加报道的新闻单位近50家,记者超过400人。四川日报、四川人民广播电台、四川电视台和人民权力报等主要媒体发稿1800多篇(条),在刊播版面、时段和稿件数量、质量上,比往次省人代会均有显著进步,得到与会代表和有关方面的充分肯定。

3、常委会会议和重要活动的报道取得新进展。省级主要媒体和一些都市媒体注重宣传策划,对常委会一些重点、亮点工作进行深度报道,取得了较好效果。今年7月和9月,省人大常委会分别作出《关于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决议》、《关于灾后重建工作情况报告的决议》。对这两个决议,相关媒体做到了会前、会中、会后多时段,报纸、电视、网络多方式,通讯、消息、评论等多体裁的立体式宣传。三家省级主要媒体播发了24条新闻,四川日报首次在报眼位置刊登了《人大——灾后重建的重要力量》。这是近几年对省人大常委会做出的决议宣传力度最大、社会反响最好的两次新闻宣传活动。

4、专题新闻宣传活动产生广泛影响。在地方人大常委会设立30周年、省委人大工作会议以及省人大常委会参与抗震救灾等专题宣传报道中,策划周密,内容详实,对扩大人大工作的社会影响起到了积极作用。特别是对去年11月初召开的省委人大工作会议,各新闻媒体利用主要版面和重点时段进行集中宣传报道,使会议精神在全省得到了很好传播。四川日报还连续刊发4篇署名文章,这样的宣传力度在川报报道人大工作的历史上是 一等奖(此次评选,获特等奖的只有九个作品;获特等奖的省区市,一般不再评一等奖;在西部省区市中,仅我省同时获得特等奖和一等奖),充分展示了我省人大新闻宣传工作取得的成绩。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充分认识到,目前我省人大新闻宣传工作与时代进步和人大工作发展的要求还不太适应,与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一定差距。一是各市州重视程度不尽一致,各媒体报道力度参差不齐,工作发展不平衡,思想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一些市州和县市区人大常委会新闻宣传工作不够主动,相互之间的沟通不够充分,同媒体的协调机制不够完善,工作合力有待进一步增强。三是传统媒体对人大工作的新闻宣传面不够广,新兴媒体对人大工作的关注度不够高,人大新闻宣传工作平台有待进一步拓展。四是对人大程序性工作的报道不够鲜活,对地方立法、监督等工作的深度报道又不够充分,文质兼具、感染力强的精品力作总体不多,人大新闻宣传工作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我们一定要认真研究和把握新形势下人大新闻宣传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切实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共同促进全省人大新闻宣传工作取得新进展。

二、进一步增强做好人大新闻宣传工作的自觉性

随着民主法制建设的推进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进步,人大工作面临着更加繁重的任务,人大新闻宣传工作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我们一定要站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实现党的执政使命、促进人民当家作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高度,着眼于服务“两个加快”大局,进一步提高对于做好人大新闻宣传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1、做好人大新闻宣传工作,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党的执政使命的需要。我们党历来重视宣传工作,强调枪杆子和笔杆子这两“杆子”对于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的极端重要性。我们党已经执政六十一年,要进一步巩固执政地位,就必须进一步加强新闻宣传工作。借鉴历史上和近些年世界上有的国家被敌对势力通过操控舆论颠覆政权的惨痛教训,我们更应保持高度的政治警觉,始终把新闻宣传工作摆到极端重要的地位。人大新闻宣传工作是党的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有其特殊的重要性,通过做好人大新闻宣传工作,可以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宣传到群众中去,把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诉求反映上来,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促进我们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从而更好地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党的执政使命。

2、做好人大新闻宣传工作,是维护人民权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需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本质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职权的情况必须让人民群众了解、受人民群众监督,履行职责的过程也应当成为反映民情、集中民智、体现民意、维护民权的过程。人大新闻宣传工作就是要通过新闻报道等 多种途径,促进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落实,增强人民群众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认同感,扩大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从而更好地维护人民权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3、做好人大新闻宣传工作,是全面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是人大工作的根本任务;加强立法、普法和执法监督,保证宪法和法律在本行政区域内的正确实施,是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重要职责。开展人大新闻宣传工作,就是要通过宣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增强全社会的法制意识,维护法制的统一、权威和尊严,促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从而更好地推动依法治国、依法治省,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4、做好人大新闻宣传工作,是推进“两个加快”的需要。推进“两个加快”,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工作的主题,是我省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意愿,也是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共同使命。做好人大新闻宣传工作,有利于促进全省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省这一工作大局履行好各项职责,从而更好地凝聚全省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共同唱响推进“两个加快”的主旋律,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三、做好人大新闻宣传工作的几点要求

做好新形势下的人大新闻宣传工作,既有新的机遇,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在经济结构、社会结构、文化形态发生深刻变化的情况下,要做好人大新闻宣传工作,就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既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又要适应变化了的公众需求和媒体业态,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使新形势下的人大新闻宣传工作与时代发展同步伐、与人大工作共进步、与群众期待相适应,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征途上发挥更大作用。

一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人大新闻宣传工作必须始终把坚持党的领导和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放在、团结、和谐和发展上来。为此,我们要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在重大问题、热点问题和难点问题面前始终保持头脑冷静,严格把好关,真正做到守土有责。前不久,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新闻局出台了24条新闻宣传纪律,希望同志们在新闻宣传工作中牢牢把握。在严守宣传纪律的前提下,要紧密结合四川实际,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人大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责,为各项法律的正确实施,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要创新工作机制,增强全省人大新闻宣传工作合力。做好人大新闻宣传工作,既要靠人大自身的努力,也要靠新闻媒体的支持和参与,更要靠党委宣传部门的协调和指导。各级人大常委会机关要主动争取党委宣传部门的支持和指导,主动搞好与新闻媒体的沟通和协调,各新闻媒体要把人大新闻宣传工作作为份内之责,积极主动地承担起人大新闻宣传工作任务,同时更希望党委宣传部门把人大新闻宣传纳入同级党委宣传工作的大盘子统一谋划、统一部署,从而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宣传部门协调指导、各级人大团结协作、新闻媒体共同配合的人大新闻宣传工作新机制。就目前来看,要重点完善四项制度。首先,要完善人大常委会机关内部的统筹协调制度,明确各机构在新闻宣传工作中的职责,做到各尽其责、主动作为。其次,要完善常委会机关与媒体的信息沟通制度,包括新闻通气会、新闻发布会、新闻线索沟通会和重大活动报道方面的制度。访,生动展示新时期人大代表的新风貌。

四要拓宽新闻宣传平台,增强人大新闻宣传的社会影响力。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现在的新闻宣传手段越来越多、新闻宣传平台越来越广,这是搞好新闻宣传工作的新优势。我们在人大新闻宣传工作中,要跟上时代步伐,充分利用并发挥好这些优势。一要充分利用好传统媒体。一直以来,我们主要依靠报刊、广播、电视开展新闻宣传,特别是四川日报、四川人民广播电台、四川电视台、人民权力报和不少市州的报纸都开辟了专版、专栏,这个做法很好,要坚持下去。四川日报作为省委机关报,人民权力报作为省人大常委会机关报,在我省人大新闻宣传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我们既要高度重视向四川日报、人民权力报多投稿、投好稿,又要高度重视这两报的征订和发行工作,确保写稿、读报相互促进、相互推动。二要高度重视并发挥好网络以及手机报等新兴媒体的作用。随着互联网等传播新技术、新媒介的迅速发展和广泛普及,传媒格局和舆论形成机制发生深刻变化。我们要从掌握信息化环境下新闻宣传工作主动权的高度,充分认识在互联网上开展人大新闻宣传的特殊意义,充分发挥新兴媒体在新闻宣传中的特殊功能和作用。三要多管齐下地推动人大新闻宣传的网络化进程。在人大及其常委会会议、重大活动和日常报道中,要充分发挥新闻网站的作用。要认真办好人大常委会网站,增加信息容量,加快信息更新,并从以文字发布为主向运用多媒体展示的方向发展。要建立起反映民情、收集民意的网络渠道,搭建人大与网民良性互动的网络平台,使互联网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阵地。

五要改进方式方法,增强人大新闻宣传的感染力。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信息量的激增,受众的信息接受逐步从“被动接受”向“主动选择”转变。我们要深入研究群众信息需求的新变化,深入研究各类受众群体的接受习惯,不断调整和充实传播方式,努力满足受众多层次、多样化的信息需求。要创新人大新闻宣传的手段和方式,努力避免法律宣传文件化、工作报道概念化、会议报道模式化、典型报道脸谱化,努力实现新闻宣传题材多样化、形式多样化、风格多样化。在报道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时,要突出新闻价值,使报道“有血有肉”;在报道典型时,要使典型既有一定的思想高度,又让人感到可信可亲可学;在报道重点工作时,既要全面准确又要生动鲜活,使同一主题的报道多角度、多侧面,避免内容和形式的雷同。这里特别强调,我们一定要本着“三贴近”的原则改进人大新闻宣传的方式方法。多把镜头、话筒对准基层、对准百姓,多从公众的视角去报道。要切实转变文风,避免官腔官调,多用群众的鲜活语言,多用群众身边的生动事例,多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

同志们,去年11月份,省委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人大工作的意见》指出:“党委宣传部门、新闻单位特别是主流媒体要高度重视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人大工作的宣传,不断改进宣传方式,提高报道水平,增强宣传效果”。为更好贯彻落实省委《意见》精神,省委宣 传部、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贯彻<中共四川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人大工作的意见>加强人大新闻宣传工作的意见》,对人大新闻宣传工作提出了具体任务和明确要求。我们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统一思想,明确任务,勤奋努力,进一步做好人大新闻宣传工作,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不断完善和人大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为促进我省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推进我省“两个加快”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新闻宣传工作讲话稿

各位社区领导、计生服务员、企业单位计生负责人:

今天的会议内容是有关于北京奥运会及筹备期间人口和计划生育对外新闻宣传工作。

刚才大家都学习了《**关于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外宣工作的通知》文件,和如何应对境外记者的方法以及近期人口和计划生育新闻宣传口径。为了做好这个工作,不打无准备之仗,今天召开这个座谈会.针对这个工作,下面我强调几点:

一、对外宣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中国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人口政策一直以来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也是新闻媒体热衷报道的热点题材之一。各级计生委考虑到外国记者在奥运会期间来中国采访,因为比较以前来中国境内采访手续简化了,程序简化,会发生突发性新闻媒体事件,为预防缺乏应对境外记者的方法,在前阶段省、市、区计生委、计生局都召开了一个奥运期间人口计生外宣工作座谈会。因为考虑到**近几年来,抓住有利时机,依托港口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海洋经济,船舶修造这个临港产业区块已经形成,四个大的船舶修造企业使境外人士因为各种原因频繁往来**,再加上这次,区计生局为做好奥运会及其筹备期间以及来**采访接待准备,在全区建立8个采访点,**是其中一个。离奥运会举行的日子已经很近了,做好这个工作,是政治要求和政治任务,是向国际社会展示我国计划生育工作良好形象的最佳机会。我们也要借境外记者来中国采访这个有利时机,宣传我国人口计生育工作所取得的成就、xxx期间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计划生育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的新举措和贡献。对这个工作各位要有紧迫感和责任感。

二、各社区、单位根据政府统一安排,各就各位,做好积极的应对准备工作。

法制宣传日新闻稿 篇5

为贯彻依法治国理念,落实普法宣传教育,营造学法知法,守法的氛围,20xx年11月14日下午2:30,接学校文件,法律与知识产权学院承担法律宣传任务,校办主任杨业琴作为学校带队老师,院系老师孙蕾扬作为院系带队老师带领六名学生在铁心桥马家店为农民工解答疑问。

孙蕾扬老师针对现场工地农民工的职业特点,从劳动安全角度进行了普法宣传。给农民工们普及了劳动安全制度的基本方针,阐明了劳动安全卫生制度中主体双方的权利与义务,详细解读了劳动者享有的各项劳动安全保障权利及需要履行的安全生产义务。帮助工地农民工切实地了解到身处工地工作所承担的责任义务,同时又应当享有的各项权利。

此次宣传活动非常成功,既给农民工同志解答了困惑,同时又让法律与知识产权学院的这六位学生受益匪浅,得到了实践性的锻炼。

新闻稿发布方法(新闻宣传途径) 篇6

新闻稿发布百度搜“汇橙营销”,可找到网站,联系在线客服即可快速帮你发布。汇橙营销可操作国内各大门户网站、行业权威网站,新闻发布后永久有效。

产品软文推广的特点分析

门户网站首页展示:高质量的软文件,能够获得大型新闻网站首页展示的机会,这些新闻网站每日的访问量大的惊人,恐怕传统的电视广告,都不具备与这种互联网媒体相媲美的能力。

覆盖面广:通过汇橙营销将企业新闻定向传播到互联网各个角落,覆盖意向客户视野,反复引导客户消费,并提高自己公司的品牌形象。

转载率高:高质量的软文件,可以获得互联网有效的转载,稿件中软性广告内容、版权、出处等获得了高效传播,同时也收获了高质量的网站外链,有效帮助自己网站在搜索引擎中关键词排名的提升。

关键词排名靠前:通过汇橙营销发布的新闻,可以在标题、内容、发出后的链接三方面进行优化,保证了客户的关键词能进入百度前三名。(此条为客户的特殊要求,一般客户不做此保证。)

新闻宣传与医院营销 篇7

1 利用新闻媒介塑造医院品牌

据相关数据调查, 85%的医院品牌定位不准、品牌推广策略混乱, 故此, 导致投入与回报严重不对等。因此, 医院品牌推广和营销方式决定品牌回报。新闻媒介及新闻方法对医院品牌和营销的作用到底有多大。新闻是一把双刃剑, 用好了杀敌无数用不好自损百千。

但新闻媒介是掌握在第三方的手里上, 我们很难去把控。因此, 有时候很多负面都是由于新闻媒体的误读所导致的。那么, 医院在品牌塑造或推广过程中, 我们如何利用好新闻媒介呢?

利用新闻媒介塑造医院品牌从以下几个层面去做才能更好地好塑造和推广医院的品牌。

1.1 找对口的人来关注品牌

很多时候, 医院的品牌或信息都传达不到对口的编辑手里。因此, 我们要找对可以帮我们的对口记者或编辑, 通过专对性的沟通, 通过他们的声音来传播我们的品牌诉求和品牌形象。

1.2 沟通无价

我们与对口编辑或记者对接上后, 一定加强与他们的沟通。同时要充分把信息或材料提供给他们。并把我们的诉求和观点与他们交流清楚。千万不能放羊式的沟通, 否则误读就会产生。

1.3 延伸话题

围绕一个话题展开后, 我们还要围绕着更深的话题来展开。通过与媒体的沟通让媒体参与进来, 让他们提出话题, 我们提供材料, 以便形成立体式的传播。

1.4 做好监督

在执行过程中, 我们一定要制定好一个信息监督和预警, 来监测对我们品牌不利的信息, 并及时做出对策。

2 医院新闻宣传的策划

医院新闻宣传内容包罗万象, 要求新闻素材客观真实, 时效性强, 既要突出医学专业特点, 又要深入浅出, 通俗易懂, 融学术性、新闻性、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一种好的宣传方式, 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反, 宣传方式不符合受众的需要, 就不能引起受众的充分注意, 再好的宣传内容也难以达到理想的宣传效果。

要做好新闻报道, 首先不要过于空泛, 即在一次新闻活动中解决很多问题是不现实的, 目标尽量明确, 主题才能鲜明, 媒体选择才能专一, 并且其内容也更深入, 传播效果才能更好。其次, 要形成一个覆盖全院的通讯网络, 鼓励医院各个部门及时提供新闻素材, 多写新闻稿件, 要经常深入实地挖掘新闻、找新闻。再次, 要找出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 寻找出角度新颖的切入点, 以“新鲜感”引起受众的注意。最后, 要加强新闻宣传工作的力度。凡是有利于树立医院良好形象的新闻, 应充分利用不同的传媒方式, 多渠道、立体交叉、全方位加大医院宣传报道力度。

医院新闻宣传应加强与新闻媒体的经常沟通, 深入交流、真诚合作, 方能确保医院建设有一个健康、和谐、持续的发展环境, 方能实现医院宣传工作为医院发展提供强大舆论支撑的目标。

3 医院新闻营销要抓住大众不同心理

人们在日常可接触到的新闻信息数不胜数, 但不同的人在接触信息时都抱有不同的心理, 医院新闻营销时必须深入分析大众的不同心理, 配以不同的营销手段, 才能成功实施新闻营销。大众接触信息的心理总结为以下五个方面。

3.1 猎奇心理

互联网上每天混迹着大量的网民, 上网已成为打发闲余时间的一大选择, 于是人们在网络上漫无目的地游走, 看看最近是不是有什么新奇的事情发生。医院新闻营销, 可充分利用大众的猎奇心理, 制造新、奇、异来吸引眼球。可考虑在新闻的撰写上下功夫, 比如有吸引力的标题、精彩的导语、鲜明的主题、权威语言的引用等;也可在形式上求新立异, 吸引大众关注和参与。

3.2 需求心理

人们接触信息通常带有一定的需求心理, 会针对自己的需求去查找相关信息。互联网的出现, 让信息前所未有的汇聚, 只要登录互联网, 许多疑问都能得到解答。因此, 医院要想让患者在第一时间发现自己, 首先就要解决精准营销问题, 新闻营销可通过新闻的行业、专业频道精准发布来提高目标受众关注度。

3.3 围观心理

围观心理可以说是当前网民的一大心理形态, 源于好奇心。围观心理对于医疗新闻营销来说最大的好处就是迅速集聚人气, 医院新闻营销, 要更好地利用群众的围观心理, 有步骤有计划地实施。

3.4 跟风心理

一种事物之所以成为时尚、流行, 人们的“跟风心理”起了很大作用。医院新闻营销可利用大众“跟风心理”, 通过新闻营销打造和传播新概念, 提升医疗品牌的关注度和忠诚度。

3.5 同情心理

现在许多医院, 应该说很多企业都热衷于开展公益营销, 其实也是抓准了人们的同情心理, 通过实施公益活动获得大众的认可, 提高美誉度和公信力。

当然, 不同的心理也可能同时出现, 如何巧妙利用需要企业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地探索和总结。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医院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 新闻宣传作为医院在营销中的一种策略, 在参与医疗市场竞争, 扩大医院影响力, 塑造医院良好形象, 树立医院优质品牌, 加强医院、健康需求者、社会三者之间的沟通中起着架桥开路、凝聚人心和引导消费的作用。

摘要: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卫生事业的迅速发展, 医院宣传工作在医院建设中发挥着积极重要的作用。它既是宣传贯彻党和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的重要途径, 又是医院与社会共建和谐的桥梁和纽带。正确的舆论导向, 可树立医院的良好形象, 增进社会各界对医院的了解, 并获得理解、支持和赞誉。而这些又直接关系到医院的市场竞争能力, 乃至长久的生命力。新闻宣传是医院宣传工作中应用最多的一种策略, 好的新闻宣传应该有“跌宕起伏, 一波三折;荡气回肠, 余音缭绕”的效果, 才能紧紧抓住目标受众的视线, 打动他们。但是不同的人在接触信息时都抱有不同的心理, 医院新闻宣传时必须深入分析大众的不同心理, 配以不同的营销手段, 才能成功实施新闻营销。

新闻舆论监督的法制思考 篇8

新闻舆论监督的法律依据。作为法律赋予新闻媒体的一项职能,新闻舆论监督的法律依据来源于第四权理论,即新闻媒体享有监督政府、防止政府滥用权力的权利。法律赋予新闻舆论监督的权利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排除政府干扰的“防御性”权利。不论这种干扰是故意报复还是有意操纵新闻报道的内容,都应予以排除。二是表意性权利。即新闻媒体有自由传达其所选择的信息和意见的权利。三是外求性权利。即能够提供新闻媒体或新闻记者一些特别的机会去获取信息和资料、能够增进新闻媒体发挥其效能的一些权利。

在任何阶级社会中,自由总是和法律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马克思曾高度评价新闻出版立法的意义:“应当认为没有关于出版的立法就是从法律领域中取消出版自由,因为法律上所承认的自由在一个国家中是以法律形式存在的。”我国《宪法》第35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的自由。”该规定作为一项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保障人权的最基本手段,其实质是保障了思想自由,是一个国家政治生活民主化的重要标志。《宪法》第41条又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和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歪曲事实进行诬告和陷害。”由此可见,宪法赋予公民的批评建议权,即是公民行使舆论监督权的原则规定和法律依据。而在现实生活中,公民的舆论监督权往往借助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来行使。

很显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上述规定对实际操作来说又缺乏具体性和完备性。其理由在于:一是这些规定比较笼统、概括,没有相关的部门法规与之配套,在实践中也往往缺乏可操作性;二是在社会舆论监督不断增强的过程中,新闻舆论监督在法制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重视。新闻舆论监督社会功能的不断强化,越来越需要法律法规来调节和规范各种相关的法律关系。因此,单靠上述宪法中笼统的规定已经不能满足现实发展的需要,新闻立法也就成为国家在民主法制过程中的一项重要议事日程。

新闻舆论监督的法律保护——新闻立法。民主与法制的不断完善和逐步加强,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多元化的利益需求和多层次的权利冲突,需要一个公正的、能实现良性发展的系统,即法制来加以平衡和调节。人们的一切活动(包括新闻宣传),都必须纳入法制化的轨道。

目前,在新闻舆论监督方面,种种现实摆在我们面前:新闻媒体进行舆论监督困难重重,记者在开展舆论监督和正常的采访中遭受人身迫害和殴打的事件屡有发生;我国宪法中固然有关于公民言论自由的规定,但却没有具体到如何保障新闻媒体行使自身的报道权和监督权;我们有相应的宣传政策,却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法规;新闻官司日趋上升,而在法学理论上却没有独立的新闻侵权诉讼;新闻媒体在现实的社会环境中努力开拓着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但在具体的报道和监督过程中又缺少必要的法律定性;新闻舆论监督一旦遇到阻力和干扰便会去寻求政府的支持和保护,而政府这种有限的支持和保护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新闻舆论监督所面临的上述现实,最为突出的是令全社会普遍关注的新闻官司。新闻官司的产生并不是一种偶然现象,究其原因,可归纳为以下三个矛盾:一是媒体和司法机关之间的矛盾;二是媒体和各级国家机关之间的矛盾;三是媒体和法人及公民个人之间的矛盾。如果这几个矛盾解决失当,要么会挫伤记者对采写批评报道的积极性,要么有可能侵犯报道对象的合法权益。不论出现哪种情况,都会影响和制约新闻舆论监督作用的正常发挥。因此,解决好上述三个矛盾,是新闻立法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新闻舆论监督的法律制约

新闻舆论监督要受法律制约。新闻立法的目的不仅仅限于保障新闻自由,它同时还有限制滥用新闻自由的功能,而且这一功能与其保障新闻自由的功能同样是不可或缺的。舆论监督是一把“双刃剑”,搞得好可以发挥正面效应,有利于揭露丑恶、弘扬正气,批评错误、改进工作,针砭时弊、发扬民主,化解矛盾、伸张正义,使新闻工作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搞得不好,就会产生负面效应,颠倒是非,扰乱视听,损害形象,伤害无辜,不利于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新闻活动对社会无害,新闻自由才有价值。保护新闻自由和限制滥用新闻自由,都是现实对法律所提出的必然要求。新闻舆论监督在享受法律保护的同时,又必须接受法律的制约。法律对新闻舆论监督的制约有两个方面:一是国家有关法律的制约(即来自会权的制约,包括国家安全法、国家保密法、国家新闻检查法等);二是民事主体享有的某些民事权利的制约(即来自私权的制约,包括人格权、名誉权、隐私权等)。

依法进行新闻舆论监督

一是遵循新闻规律,恪守监督准则。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必须按照新闻规律行使其监督权;行使新闻舆论监督权的基本方向必须符合宪法和法律的规范;不能随意解释相关的法律条文和含义,更不能进行歪曲法律的宣传;不泄露党和国家的有关机密。二是维护正当权益,实现“两权平衡”。所谓的“两权”,即公民人格权和新闻舆论监督权。当前,随着我国民主与法制的不断完善,公民的人格权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和保护。但是,法律对舆论监督的重视和保护却显得比较薄弱,因而全社会对所谓的“新闻官司”就比较关注,认为新闻舆论监督无处不在,就很自然地出现了新闻官司这个“副产品”。事实上,目前我国新闻舆论监督不是太多而是太少,其力度和范围还远远不够;而新闻官司的出现也是正常的,是一个国家的民主和法制取得进步的具体体现。三是坚持实事求是,确保准确无误。新闻要用事实来说话,因为事实胜于雄辩。新闻所报道的事实必须是在有关部门的定性之后,而不是在此之前就自作主张地加以定性。因为,新闻工作者只有对有关事实进行报道的权利,而没有给被批评者定性的权利。四是严肃新闻采写,静观社会反响。在新闻采访过程中,要做到深入细致,尊重采访对象的意见和要求,取得第一手资料,弄清事实真相。在新闻写作过程中,用词一定要反复推敲,规范使用法律用语,力避新闻官司。在新闻面世后,要静观社会反响:新闻客观公正,对来自有关方面的压力,应坚决顶住;而新闻一旦有失实之处,应主动承担责任,汲取教训。

参考文献:

1.林爱珺:《舆论监督保护的现状与法律思考》,《新闻战线》,2005(3)。

2.张相春:《正确行使新闻舆论监督权》,《中华新闻报》,2003-03-31。

(作者单位:河南工人日报社)

上一篇:中秋节的作文600字初中下一篇:建筑工程材料质量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