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品行心得体会

2022-09-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当对生活有所感悟时,应当记录下来心得体会,这可以让我们在回首岁月时,了解自己的心灵成长之路。那怎么写出言辞合适的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道德品行心得体会》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第1篇:道德品行心得体会

全国中职学生道德品行与法治观念的调查

发现一中职学生在公共道德、传统美德等道德品行方面,总体表现良好,能够自觉维护公共卫生,弘扬传统美德。

发现二 中职学生有一定法律意识,能够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权益,具有遵守校规校纪的良好意识。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新常态,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中职学生是我国技术技能人才重要的组成部分,其道德法治水平直接决定我国整体技术人才素质水平。对当前我国中职学生的道德品行、法治现状进行分析,并对进一步提高中职学生道德法治水平给出建议,对提升我国中职学生道德法治素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近年来,我国政府对中职学生道德法治建设越来越重视。2014年,教育部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明确提出要“养成良好的法治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提高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增强公民意识,依法办事,待人友善”。2016年教育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印发《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明确提出高中教育阶段法治目标:“使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基本制度以及法律常识,强化守法意识,增强法治观念,牢固树立有权利就有义务的观念,初步具备参与法治实践、正确维护自身权利的能力。”同期,我国教育界对青少年学生道德法治教育方面进行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王天元[1]针对中职学生提出加强职业道德和法治教育,促进中职学生健康成长;靳玉军[2]对青少年法治教育内容进行理论剖析,对有效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从设置系统的法治课程、使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实施全方位教育、加强教师培训等提出政策建议;何金、曾克劲[3]、阳林[4]、胡棱灵[5]等对中职德育过程中如何开展法治教育进行理论探讨;许莲丽[6]在对小学、初中、中职、高中学校和学生进行抽样调查的实证研究基础之上,总结了目前法治教育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不足,进而分析了法治教育现状背后的原因,提出了改进和完善的对策和建议。综合来看,学者对中职学生群体的道德法治教育研究并不多,尤其是定量研究较少。本文基于全国2017年的大样本数据进行分析,对中职学生道德法治现状进行多角度剖析。

一、调查对象和方法

本研究基于2017年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状况调查大样本数据。该调查以全国中职院校为对象,从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选取437所学校,网络回收问卷52,636份,有效问卷48,499份,问卷有效率92.1%。调查样本特点如下:男生占比47.5%,女生52.5%;东部、中部、西部学生所占比例分别为40.0%、32.2%和27.8%;一年级、二年级和三年级及以上学生比例分别为38.2%、36.6%和25.2%;独生子女所占比例28.9%,单亲家庭比例为13.3%;农村户籍比例为79.6%,城区户籍比例20.4%;父亲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的为67.0%,母亲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的比例为71.7%;从父母亲的职业来看,69.7%的孩子父亲职业为农民、工人和私营或个体经营者,比例分别为30.7%、25.0%和14.0%而70.1%的学生母亲职业为农民、工人、私营或个体经营者和目前无工作。整体来看,中职学生生源以农村和多子女家庭为主,80.0%生源来自农村,71.0%的学生来自多子女家庭,同时父母学历偏低,职业以农民、工人和私营或个体经营者为主。

本次调查问卷从道德品行和法治观念两个角度对我国中职学生状况进行观测。具体维度和指标见表1。

二、调查结果

在中职教育中开展道德法治教育是培养健康、积极向上实用型人才的重要手段。道德法治教育直接影响着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是思想道德教育中的重要内容。

(一)道德品行:中职学生在公共道德、传统美德等道德品行方面,总体表现良好,能够自觉维护公共卫生,弘扬传统美德

公共道德是为解决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难以避免的利益冲突,而建立的一种普遍认可的标准,是每个公民都应该遵守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当前九成中职学生能够自觉维护公共卫生,反映其在公共道德方面具有良好意识。九成的学生认为“自己即使一时不方便,也較少会选择随手乱扔垃圾”,45.0%的学生选择“从来不会因为一时方便,随手乱扔垃圾”,仅有1.3%的学生选择“经常会随手扔垃圾”。从不同性别、年级、户籍、区域等分类因素看,选择“完全不会或较少会随手乱扔垃圾”,女生(91.2%)比男生(87.6%)表现好;农村(89.7%)好于城市(88.4%);二年级学生(89.8%)比一年级和三年级及以上学生表现好;东部学生表现好于中部学生,中部学生好于西部学生。

家庭教育是中职学生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不可代替的作用,学生心理思想态度、行为举止习惯的养成都受到家庭成员的熏陶和感染。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是家庭教育重要的方面。美国哈佛大学的一些社会学家、行为学家和儿童教育专家,对波士顿地区465名少年儿童进行的长达20年的跟踪调查发现,爱干家务活的孩子和不爱干家务活的孩子相比,长大后的失业率为1:15,犯罪率为1:10,爱干家务活的孩子长大后平均收入要高出20%左右。[7]通过中职学生参与家务活动的情况能够反映出当前我国中职学生家庭教育情况。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中职学生帮助父母做家务比较多的学生占比达71.2%,其中47.5%的学生选择会经常帮助父母做家务;仅有7.1%的学生表示在家帮父母做家务较少或不做,表明中职学生在家庭中的德育表现整体较好,但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从不同性别、年级、户籍、区域等分类因素看,女生经常帮助做家务的比例(74.0%)显著高于男生(68.2%);农村学生(72.7%)好于城市(65.7%);随着年级增长,学生在融入家庭方面做得越来越好;西部学生表现好于东部学生,东部学生好于中部学生。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中国人安身行事的规范标准,是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精髓,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不可或缺的部分。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乘坐公交车时,主动给老弱病残孕让座既是传统美德的体现,也是一种文明礼仪,是一个人公德和美德的外在表现。调查结果显示,72.5%的中职学生经常主动给老弱病残让座,反映出我国中职学生能够传承尊老爱幼的美德,在别人需要时,主动伸出援手。从不同性别、年级、户籍、区域等分类因素看,女生主动给老弱病残孕让座的比例(74.4%)显著高于男生(70.3%),女生表现优于男生;城市好于农村;随着年级增长,学生的公共道德意识越来越好,高年级的表现显著好于低年级,充分说明当前中职学校在德育方面取得很好成效;东部学生表现好于西部学生,西部学生好于中部学生。

从是否是班干部来看,担任班干部的学生在道德品行方面表现显著优于非班干部;班干部学生群体从来没有乱扔垃圾、经常帮父母做家务和主动给老弱病残孕让座的比例分别为48.0%、51.3%和54.8%,显著高于非班干部学生群体的比例,分别41.3%、43.6%和42.9%。从学生是否来自单亲家庭来看,来自非单亲家庭的学生行为表现总体好于来自单亲家庭学生,从来没有乱扔垃圾和主动给老弱病残孕让座的非单亲家庭比例分别为48.0%和50.8%,而来自单亲家庭的学生比例分别为43.4%和48.3%,从学生是否是独生子女来看,独生子女学生在公共意识上好于非独生子女学生;而在家庭融入上,非独生子女表现更好,而单亲家庭的比例分别为43.4%和48.3%,经常帮父母做家务的非独生子女占比48.7%,而独生子女的这一比例仅为44.7%,这或许与独生子女家务相对较少有关。

(二)法治观念:中职学生有一定法律意识,能够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权益,具有遵守校规校纪的良好意识

依法治国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在青少年中加强法治教育对顺利实施依法治国战略具有重要意义。中职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社会,法治教育尤为迫切。

校规校纪是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建设美好校园环境、提升学生就学质量的重要保障。遵守校规校纪是中职学生法治建设的第一步。调查显示,当前中职学生在遵守校规校纪方面,整体具有良好意识,80.6%的学生认为“偶尔违反校规校纪”也是不能赞同的,但尚有3.5%的学生校规校纪意识淡薄,认为违反校规校纪不是什么大问题。从不同性别、年级、户籍、区域等分类因素看,女生认为“偶尔违反校纪是大问题”比例(83.2%)显著高于男生(77.7%),表现更好;与高年级学生相比,低年级的学生更加遵守校规校纪;农村以及东部地区的学生在遵守校规校纪方面,表现好于城市及中西部地区的学生。

学会运用法律手段处理利益冲突是中职学生法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在自身利益受到侵犯时,运用正确方式进行有效处理,是避免冲突恶化升级,进而造成恶性事件的关键。调查显示,45.8%的学生能够运用法律手段处理利益冲突,维护自身利益,另有43.0%的学生会跟朋友或者老师寻求帮助,整体情况比较乐观。但是,仍有5.7%的学生选择武力解决问题,4.5%的学生选择沉默或是逃避。从不同性别、年级、户籍、区域等分类因素看,男生呈现两个极端,运用武力、沉默/逃避和恶作剧方式解决自身权益受损的比例远高于女性,同时运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的比例也高于女性;而女性更易于选择求助于老师或家长解决问题。城市孩子运用武力、沉默/逃避和恶作剧解决自身权益受损的比例远高于农村。年级越高,运用法律维护自身权利的比例越高,而求助老师的比例越低,表明随着年级增长,学生越来越独立。中部孩子更易运用武力解决问题。

从是否班干部学生身份来看,担任班干部的学生在遵守校规校纪上的表现显著优于非班干部:班干部集体中,表示不赞成“偶尔违反校纪校规不算什么大问题”的比例为65.9%,显著高于非班干部学生,班干部学生选择“运用法律手段处理侵害自己权益问题”的比例为46.7%,高于非班干部。从是否是独生子女来看,獨生子女在遵守校规校纪上表现显著优于非独生子女:表示不赞成“偶尔违反校纪校规不算什么大问题”的独生子女比例为66.0%,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学生62.7%。

调查数据显示,当前我国中职学校道德法治教育整体向好,绝大多数学生,道德品行表现良好,知道寻求正确的途径解决矛盾和冲突。从群体和区域上看,班干部群体的表现要好于非班干部群体,高年级的学生法律意识更强,不同家庭背景学生也有显著差异。这一方面说明中职德育成效显著,随着年级增长,学生法治意识增强;另一方面也体现出我国社会家庭环境因素对青少年道德法治教育水平有显著影响。

进一步搞好道德法治教育,需依据新时代中职学生呈现出的新趋势,依据中职学生自身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创新道德法治教学方式方法,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手段,加强传统美德教育和法治教育;积极树立学生模范典型人物,发扬典型模范带头作用;引导社会、学校和家庭形成合力,创造良好道德法制育人环境。

参考文献:

[1]王天元.加强职业道德和法治教育促进中职学生健康成长[J].中国农村教育,2009(11):30-31.

[2]靳玉军.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的若干思考[J].教育研究.2015(4):57-60.

[3]何金,曾克劲.中职德育过程中法治教育的渗透路径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6(24):82-83.

[4]阳林.基于“互联网+”的中职学校法治教育初探[J].教育科育论坛,2017(33):37-39.

[5]胡棱灵.中职院校德育中法治观念培养研究[J].法制博览,2017(6):285.

[6]许莲丽.首都未成年人社会主义法治教育调查分析[J].北京青年研究,2016(3):61-67.

[7]殷方敏.青少年参与家务劳动意识的培养[J].教育评论,2006(2):22-25.

作者:尹玉辉

第2篇:中学体育特长生个性突出张扬与道德品行无关

中学体育特长生,虽然是学校体育事业蓬勃与健康发展提高的重要因素和宝贵资源,但是他们除体育之外的文化课学习与其他方面,却存在着综合表现不足和欠缺的一面。多年以来,通过学校领导、班主任、家长等共同对体育特长生关心爱护、教育帮助,他们在各方面的表现都取得了明显的改变与进步,为品、体、学、美、劳诸育的和谐发展提高,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

中学;体育特长生;个性突出张扬;道德品行

一、问题的提出

在我们从事多年的中学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的工作实践中,每学年、每学期都会接触到身体素质出色、运动能力强、体育成绩优异且性格外向直率、活泼开朗、说话做事与众不同、个性突出张扬的体育特长生,这种类型的学生虽然在体育方面的能力水平出色,是学校体育界的风云人物,但是在本年级、本班除体育之外的其他方面表现却不显眼,少数学生甚至表现不佳。经常有存在这样的缺点、犯那样的错误的体育特长生,被学校领导、班主任、其他学科教师、同学们另眼看待与对待。原因就是上课不能严格要求自己,课堂讲话、注意力不集中、做小动作、不遵守纪律、不按时交作业、自我约束管理能力差等方面出了问题。问题性质一般的学生,被班主任批评教育、写检查、承认错误就可过关;问题性质严重的学生,如不听从老师和同学劝告、态度不端正、恶意吵闹、不承认错误等,会被叫到学校德育处进行专门谈话,深刻反思错误言行;遇到个别“暂不悔改、顽固不化”的学生,学校会采取强制手段,通知家长令其停课回家,以家校互相配合的方式,让学生洗心革面、痛改前非。因为体育特长生中少数学生的一些“不良的言行”表现,而既有被绝对的,也有被相对的受到各学校、各年级、各班级人为的标签化、歧视化、另类化、边缘化的现象或事件发生。

二、问题的分析

中学体育能力水平出色且个性突出张扬的体育特长生,虽然他们文化课学习成绩一般化、在学校和班上的各方面表现不稳定,有时会出现违反课堂纪律的情况,有这样的缺点或那样的错误,但是所有这些都与体育特长生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的身心成长经历中所接受的文化教育、体育训练、交友,学事、做人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首先,中学体育特长生在小学阶段一是对体育某些运动项目的兴趣爱好,二是喜欢或崇拜某一体育项目在世界体坛特别有影响力的超级巨星,三是受家长或学校体育教师的影响和指导。这些学生刚开始先从事业余体育的学习和训练,显示出体育天赋,有了一定的体育运动能力水平,后发展提高到中学阶段专业体育的一技之长。体育特长生除去平时的生活和文化课学习之外,他们将大多数的时间与精力都投入到自己所喜欢与钟爱的体育运动项目学习和训练中,这当然对体育特长生在其他方面的发展提高就会受到较大的影响、制约、损失。

其次,体育特长生从小学到中学,一是各自家庭内部成员结构的不同,所处社会地位背景的区别,所接受文化教育方式方法有效性与局限性的不一样,造成了不同家长文化教育程度层次水平的差异性,这对子女在家庭中文化学习、教育成长的定位高低影响较大;二是各自家庭外部周边的社会环境氛围优劣或好坏,街坊邻居的文化素养、待人接物的礼仪水准,对体育特长生在身心成长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影响渗透也至关重要。因为学生年龄小,生活中接触社会的阅历浅、积累少、单纯善良、考虑事情简单,又无经济自主支配权、人际交往中沟通、交流、学事、交友、做人的能力水平有限,抵御社会不良风气侵蚀能力差;自我约束能力欠缺,又不能严格要求自己,独立思考分析判断问题能力不足;成熟、稳重、冷静、机智、灵活、随机应变、解决突发事件和紧急问题的艺术与技巧等综合方面明显欠缺。因此,一方面体育特长生在身心成长过程中,受家庭、社会、学校各方面主客观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干扰是不可避免的。这类影响与干扰对体育特长生无论是在思维意识理念中所产生出想法的深和浅,还是在道德行为习惯上所表现出结果的好与坏,都是学生必须坦然面对,也是根本无法回避的。另一方面,体育特长生无论是集体出问题还是个人犯错误,在受到教师批评教育、同学劝导帮助、家长分析开导时,如果我们没有换位思考,不注意根据学生身心成长正处在青春发育期的这个特殊敏感年龄段采取有针对性的科学教育方式方法或措施手段加以正确引导,而是对待学生态度生硬、不实事求是、不分青红皂白,语气语句不合适的时常刺激伤害、不平等尊重、不顾及心态变化和承受能力、不考虑教育帮助学生分析出现问题与犯有错误的实际情况和具体原因,做到心服口服,就极容易诱发学生青春期的逆反心理,会出现消极对抗心理行为的反常现象。例如青春期叛逆的反常言行举动:学生本人有意识与教师、家长、同学对着干;不但不主动承认自我主观动机所犯有的错误、出现问题的原因,而且还刻意强调客观理由、强词夺理、语言顶撞、行动不配合等。尽管体育特长生中的部分学生或少数学生会存在或犯有这样的缺点和不足,出现或犯下那样的问题与错误,但要将所有这些大小不等同或不合适的事件、内容综合起来,与性质恶劣、道德败坏、品行不良进行合并同类项的对号入座,都将其随意或任意夸大地互相联系在一起,则非常牵强,彼此之间并无任何关联。

在中学体育特长生中,绝大多数学生是好的或比较较好的,部分少数中的个别学生的一些不合适表现也属正常。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我们应该凭心而论,扪心自问,体育特长生只有他们在校内外体育各项比赛中,夺得优异成绩,为校为班争光添彩时,才会引起全校师生和全班同学的关注与重视。现实既美好,同时又很残酷。体育比赛从旺季到淡季,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在平时的学校和班级文化课学习及其他各种大小教育活动期间,我们对体育特长生尊重、关心、重视、爱护、帮助了多少?我们又为他们“全心全意”的服务付出了多少?这只有体育特长生他们自己心中最清楚、最明白。因此,学校领导、教师、同学,我们不能因为体育特长生在某些方面的所作所为,被认为是不符合或违反校纪校规、班纪班规的“一些不良”表现,而用非理性的评判是非曲直的高标准、严要求的所谓“公平与公正”的“法律”尺度,对体育特长生“定罪判罚”,而否定他们在学校的整体形象,否定他们是学生群体中的一部分,否定他们在学校体育这个领域内为学校、年级、班级所做出的突出贡献,否定他们热爱学校和班集体、尊敬教师、团结同学、助人为乐、为校内外的社会慈善与公益事业献爱心等各方面诸多良好的表现。

体育特长生因为体育成绩水平的出色和优异,在校内外体坛的公共场合,众人面前,他们的表现欲望都非常强烈,善于表现自我,展示自我,并充分显示出学校体育界和校园中一种“体霸”与“体神”的魅力风彩,以加深各学校师生对自己深刻印象的记忆概念。体育特长生参加校内外各种大小体育比赛中所表现出的某些行为举止相当夸张或过于夸张,这也是一种自我成就价值的良好体现。体育特长生的长处和优点是性格活泼开朗,外向直率,心底单纯善良,乐于助人,尽自己的所能为班集体与学校做出无私奉献。例如,为学校体育做出的突出贡献。代表学校体育各运动项目代表队,参加区、市、省、国家的各级各类大小比赛,实力水平突出,成绩优异,无论是集体项目还是个人项目,摘金夺银拿铜,为校争光添彩,为提高学校在社会的知名度,扩大影响力,增进名校彼此之间的沟通和了解,情感与交流,互相学习,相互促进,而尽心尽力,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又如,为班级和年级体育做出了出色的贡献。代表班级与年级队参加校内的各项比赛,夺得优异成绩,获取好名次,做出了自己突出的贡献。如,为同学们体育知识技能掌握和身心健康水平提高做出的贡献。体育特长生非常乐意,并积极主动地将自己掌握的体育知识技能与健康锻炼方法传授给班内外同学,对于体育资源和人脉关系是大家同享、分享、共享,而不是独享。比如,良好的综合表现。体育特长生关心班集体,热爱劳动,积极主动打扫班上及清洁区卫生,尊敬教师,团结同学,热心于学校与社会所组织的向灾区人民献爱心的慈善公益活动,主动和自觉参加捐款捐物活动,品行感人。

三、问题的解决

众所周知,教书育人,把学生培养成品、体、学、美、劳诸育和谐发展,共同提高,成为合格的具有良好的素质与技能,对国家和社会有用之才,这是古今中外教师的天职。体育教师搞好本职工作除了平时应该认真用心研究教学大纲、教材、勤奋钻研业务,备好每一个教案,上好每一节课,不断充实和完善专业技能与学科水平,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增强身心健康,掌握体育技能,促进运动能力和考试成绩水平不断提高之外,认识、了解、读懂学生,尤其是体育特长生,注重平时对学生的尊重、平等、关心、爱护,并给予热心、细心、耐心、无私的教育帮助,熟知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特点,与学生搞好关系,和学生打成一片,就容易得到全体学生对体育教育教学工作的支持与帮助,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在体育课堂内外,运动训练场上,体育教师所教过或带过的体育特长生,比起其他学科教师,有其学科得天独厚的优越性。因为师生之间,从教学到训练,从训练到比赛,相处时间长,见面机会多,彼此都认识,又熟知、情感深,所以了解和懂得学生,知其喜、怒、哀、乐与苦、辣、酸、甜;对其身心状态,素质技能、实力水平、性格、脾气、智商和情商等,体育教师了如指掌。体育特长生虽然是教师的学生,但也是教师的子女或弟弟、妹妹,更是教师的朋友。体育教师将其恰到好处地三位一体化,这就非常有助于教学、训练、比赛的各方面协调、默契配合犹如轻车熟路,使体育特长生在中学体育的这个领域内得到科学与规范、系统和有效的全面发展及提高,对其将来从事高校体育或进入职业体育创造有利条件,奠定良好的身心运动能力基础。

各学校、各年级、各班级风气好,全班同学彼此平等尊重,团结一致,齐心协力,互帮互学,品、体、学、美、劳各方面和谐发展提高,大家阳光,快乐,健康,这不是也有本班体育特长生乐意协助配合,积极、主动、自觉奉献于班集体其中的一部分,他们同样功不可没。因此,学校领导、班主任、各学科教师、本班同学,上下一致,大家应有一颗平常心,善待体育特长生,应向对待其他同学一样,一视同仁。不能以不良的心态、用近视与散光的视觉角度去看待和对待体育特长生,对他们抱有歧视与偏见;而应以良好的心态、用远视发展提高的视觉眼光去看待与对待他们。重视、关心、爱护、帮助体育特长生在教育教学等各方面快乐、健康地成长,这不但是我们的责任,而且也是我们的义务,我们不能做绝情无义之事。否则,这会被学校教育以外的社会各界所嘲笑。体育特长生文化课学习进步,各科成绩提高,各方面都有良好表现,这难道不是班级的荣誉,大家的功劳吗?因为体育特长生是整个班集体成员之一,我们做事做人应一碗水端平,不能有高低和贵贱之分,即应有情,更应有义;不能让体育特长生从过去到现在,从现在到将来,在不停地,不断地为学校、年级、班级乐此不疲,马不停蹄地全身心为体育奉献,在不留心时,在不注意间,小的缺点与不足之处,大的问题和错误方面,而被打入十八层地狱,永世不得翻身;不能因为我们头脑发热,心态不冷静、考虑不周、欠妥的所作所为,让体育特长生付出他们本不应该为此而付出的身心代价,从心凉到心寒,从失望到绝望。这不是我们中学教育工作者愿意看见的和希望等到的。教育的失败,尽量不该发生或少发生。否则,教育的悲剧与悲哀,肯定会接连不断地出现。

国内外从事基础教育研究的专家、学者,经过长期对各类中学生所进行的科学研究表明:中学生在身心成长的青春发育周期内,所出现的问题、犯有的错误、存在的缺点与不足,是他们这个特殊年龄阶段不可回避和不可避免的,其所作所为只要没有侵犯、伤害、影响到他人利益或生命安全,没有危害到社会的稳定或触犯国家的法律,都完全属于正常范围之内。这不但与道德品行无任何关联,而且也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例如中学体育特长生的个性突出张扬,就与道德品行无关。

西安交大附中和西安理工大附中,我们两校多年以来,在培养体育特长生主动地运动,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方面,科学实践探索出符合两校体育教育教学发展提高的良好模式。作为教师,应善于发现体育特长生的优缺点,长处与不足之处,一分为二地对待他们。对于能力水平突出、表现优秀的诸多闪光点,应及时给予表扬、肯定、鼓励,并创造条件发扬光大,巩固提高;而对于他们出现的问题,犯有的错误、缺点、不足,应及时帮助他们分析研究,找出存在的原因、查出根源,制定出解决和改正的方式方法、措施、手段等,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加以科学有效的引导、关心与爱护,教育和帮助他们在考虑不周、欠缺不妥之处,改正存在的问题与错误,克服困难和战胜挫折,放松心态、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变被动为主动,变压力为动力,树立不断积极、主动进取的信心与勇气。

长期以来,中学每届的体育特长生,从初中到高中的六年间,除去平时的体育课、文化课学习以及其他的教育活动之外,他们几乎将自己的全身心都献给了学校体育事业的不断提高之中。体育特长生在运动训练场上,校内外大小比赛中,既要付出普通学生难以想象又难以做到艰辛的体能,更要付出不亚于文化课学习成绩好学生高智商的脑能。因为体育竞技本身就是从训练到比赛、脑力与体力两者之间科学有机的结合体。因此,学校领导、班主任、各学科教师应注重体现出对体育特长生既语重心长、人性化的人文关爱体贴;又严格要求、宽严有度、主次分清,使体育特长生能充分体会到自己的班级是一个团结战斗的集体,学校是一个充满人文关爱的大家庭。

为了使体育特长生不但在运动能力的成绩水平上可持续发展提高,而且在文化课学习和其他方面上综合表现良好,我们根据学生每个人的实际情况特点,不厌其烦,在校内外采取有针对性的方式方法、措施、手段,逐一解决现实中所存在的各种问题,以消除体育特长生的后顾之忧。

例如,校内跟踪追击,教育帮助,各项表现进步提高。对于文化课学习能力差、学习方法欠妥、成绩提高不了的体育特长生,由体育教师与班主任共同出面,负责联系各学科老师利用课余、周末、节假日,辅导帮助他们,教给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创造有利条件,奠定良好基础,这样有助于文化课学习能力、方法、成绩不断取得进步,缩小差距,调整心态,增强自信心,迎头赶上大部队。文化课学习问题顺利解决,对于各方面表现欠缺,存在问题、错误、缺点的体育特长生,由班主任负责本班的班委会各成员、校团委和学生会委派学生干部,组成互帮互学的“帮教扶贫”与“脱贫致富”小组,解决他们在学校内、班级中各方面表现出的疑难杂症,以消除在同学、老师面前的自卑感,缺乏阳光自信的心理压力和精神负担,改变原有不合适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模式。帮助者认真用心、细致入微、真情实意;被帮助者诚恳接受、坚决改正、言行见效,从互帮互学到共同受益。没有帮助者全心全意的感人付出过程,哪有受益者取得进步提高的良好结果。

又如,校外家庭和学校彼此紧密联系,互相配合,双管齐下。因学校教育教学各项工作的需(下转26页)(上接124页)要,我们受领导、年级、班主任三方的共同委托,主动联系体育特长生的家长,并进行家庭访问,与家长面对面详谈,一分为二地告知家长孩子在校的优缺点、利与弊,以使家长全面了解子女在学校各方面的表现,做到心中有数,在配合学校和我们的工作时,有助于家长透过现象看本质,有的放矢,更好地督促子女。因为体育特长生是推动与促进中学体育事业蓬勃、健康发展提高的重要因素和宝贵资源,这是国内外基础教育界有目共睹与众所周知的事实存在。我们体育教师为体育特长生从体育训练、比赛到文化课学习,从文化课学习到各方面表现,由刚开始表现欠缺到取得点滴进步,在到后来不断进步提高而真诚地付出关心与关爱、教育和帮助,让家长真实地看到子女在学校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的典型案例,感动了各位家长。所以家长全力以赴支持、配合、协助学校与我们的工作,这也是家长的责任和义务。校内外齐抓共管,方法科学,措施得力,责任到位,必然成绩与成就显著。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两校体育教师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和真诚感人的付出,体育技能出色、运动成绩优异,且个性突出张扬的体育特长生在各方面的综合表现,都在原有基础的程度上取得了比较明显的进步和提高。例如,课堂纪律有了显著的改变,上课身心注意力集中,比以前能够严格要求自己,文化课学习养成了良好习惯,学习方法科学灵活,考试成绩不断提高,更加热爱劳动和关心班集体,助人为乐,与同学沟通和交流的人际交往方面注重了艺术与技巧,在班内外同学心目中的威信和影响力都有了明显的提升等等。长期以来,两校绝大多数的体育特长生都先后考上了我校的高中与省内外多所重点和普通大学。

我们从教多年的无数典型案例都给出了充分的事实证明。难道作为人民教师的我们,不愿为体育特长生学有所长、学有所能、学有所用而高兴与自豪吗?所有这些成绩、成就的取得,都是两校教师长期遵循并有效践行,由西安交大附中校领导在陕西省、西安市中学界率先提倡的“五有”(有涵养,有责任心,有创新能力,有领袖素养,有国际胸怀的品、学、体、美、劳兼优的可持续发展人才)育人目标中,所收获的中学教育教学良好成效。

作者:潘安生 李成武 朱鹏程 黄若华

第3篇:体校教练员对青少年运动员道德品行教育的若干建议

摘 要:本文试图以道德教育于青少年运动员成长重要性为出发点,对教练员道德素养在青少年运动员道德品行教育中的作用进行了论述,从而对体校教练员在青少年运动员道德品行教育方面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体校教练员;青少年运动员;道德品行教育;建议

一、前言

伴随着对该领域进行的“经纬纵横”双向的深入探究,对培养和输送体育人才的基层单位——体育运动学校也相应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输送具有出色体育运动成绩的运动员,更要培养出具有优秀道德品行的青少年。这一重要任务责无旁贷地落在了体校教练员和文化教师的肩上。然而,青少年体育运动学校的培养对象是一群既要参加竞技训练,又要学习文化知识的青少年。他们正处于身体发育迅猛、心理变化急剧的阶段,是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学生热情活泼、精力充沛;性格外向、好奇心强、敏感;易亢奋、易冲动,有极大的波动性。作为与青少年运动员朝夕相处,情同父母的体育运动学校的教练员,于青少年的成长起着无可替代的教育作用。教练员们应该担负起更重的责任。他们除了自身要具有科学训练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专业技能,还应该具有高尚的道德品格和人文涵养,并以此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在潜移默化中引领并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将道德品性的追求和人文涵养的升华对少年运动员给予不断地渗透。

二、体校教练员对青少年运动员道德品行教育有效渗透的若干建议

(一)规范体校教学的规章制度

为了进一步规范青少年运动体校的常规管理,重视并深入开展对青少年运动员的道德教育,唤起教练员对于青少年运动员道德教育的意识,提升其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视,就必须有相关规章制度来保障道德教育在青少年体育运动体校中有序地开展。

作为青少年体育运动学校的学生运动员,他们有着双重的身份——既是学生,又是运动员。这种双重身份使得教室课堂、训练操场成为教练员和文化教师对青少年运动员进行道德教育的前沿阵地。针对青少年运动员在道育品行教育方面的共性问题,从有效营造青少年体育运动学校道德教育氛围的高度,从提高教练员和文化教师的德育积极性的角度,我们不妨在日常工作中从运行机制上不断摸索、探究、实践:树立“道德领先的双育理念”——课堂育人、操场育人,即教学育人,训练育人;强化“双跟机制”——教师跟训、教练跟课;实行“双向激励机制”——学生竞技成绩优异,奖励带课文化教师,文化成绩优异,奖励带训教练员;落实“责任共担机制”——教练员和文化教师共同承担对学生运动员的管理和教育任务。这四项机制的推出使得道德教育不仅仅是文化教师的职责,体校教练员同样也是道德教育的关键因子,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运动场上,道德教育应无时不刻地受到重视。随着这四项机制的出台执行,越来越多的教练员开始重视对青少年运动员的思想教育,逐步与文化教师共同承担起对青少年运动员道德教育的职责。

事实上,上述的四项机制给我们提供了”体教结合”工作的新思路,开辟了对青少年运动员道德教育的新格局。不仅如此,设立《教师协同教练员下基层选材招生机制》、《教练员参加学生家长会机制》、《教师教学能力评估机制》、《教师业训成果奖励机制》,进一步推动了学校体育和教育资源从结合迈向融合。这四项新的机制更是为“体教结合”工作锦上添花,将青少年运动员道德教育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高潮。

我们相信,这些规章制度的相继出台,不仅唤醒了体校教练员对青少年运动员开展道德教育的意识,而且大大激励了教练员开展道德教育积极性,为青少年运动员道育教育的深入有效开展提供规章制度依据和保障,做到有章可循,落实具体。

(二)倡导教练员在道德教育上进行深入探索与思考

如前所述,作为一名体校教练员,倘若只专注于运动员的竞技体育技能的训练,而忽略了对青少年运动员道德品质的教育,那么只能培养出那些竞技体育精神薄弱、品德素养低下的“次品”运动员,即便竞技成绩很好,但因违反国法队规而受到处分运动员屡见不鲜。鉴于此,体校教练员应围绕着青少年运动员的学习、训练和生活,主动探索并发现运动员在道德品行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适时开展道德教育。教练员不仅仅要关注青少年运动员在操场上的训练表现,更要走进课堂关心学生运动员的学习情况。通过进课堂听随堂课观察学生运动员的课堂表现,参加期中期末的家长会,与文化教师和家长增加交流沟通,随时了解运动员的思想情况,收集相关信息分析和判断,去发现青少年运动员在道德品行上亟需解决的问题。

进一步而言,那些运动员出身,经过自己刻苦努力,在摘得金牌之后,为国家培养后继人才的优秀教练员,一定是“具有强烈的敬业精神,坚强的意志,精湛的业务,超人智慧,良好的思维品质的”。他们自己“成长、成才、成人”的经历已为此做出详实的注脚。不言而喻,上述的优秀思维品质不但能帮助教练员在运动训练和比赛指导上取得理想成绩,同样在对青少年运动员道德品行教育上亦有所帮助。教练员只有在思想上给予高度重视,有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在日常体育训练中有预见性的、敏锐地抓住进行道德教育渗透的契机,经过深刻和独立的探索与思考,以创造性、灵活性的方式方法引导青少年运动员建立健全他们的道德思想观。体校教练员应不断增强道德教育层面上的思考和探索,积极为上一级运动队培养和输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青少年运动员。

此外,还存在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体校学生家长牺牲与孩子相处的时间,把自己的孩子托付给教练员;国家把培养体育人才的重任交给教练员。作为一名体校教练员,不能以青少年运动员的身心健康为代价,忽视对其道德品行的培养来完成上级的输送指标,更不能培养出一个个只懂竞技体育,不会做人的“比赛机器”。为了运动员的长远发展,以便其更好地面对未来社会的激烈竞争,从小培养运动员良好的道德习惯和作风是体校教练员的首要职责。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对青少年运动员的道德品行教育不单单是文化教师的职责,体校教练员亦有着不可推脱的重要责任,对于正在成长的青少年运动员来说,教练员既是老师,是父母,又是兄长好友,这需要师生双方都能够唤起情感上的共鸣,同样这也是道德教育的关键所在。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提出的“基本需求层次理论”(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同理,当运动员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求被适度满足时,就能激发运动员积极乐观的情绪,强化良好的行为习惯。体校教练员应视运动员如自己子女,真诚地对待每一位运动员,用心地关爱他们,在这些体育后备人才成长、成才、成人的道路上,不断地夯实他们的基礎,规范他们的行为轨迹,为国家培养出具有较高道德品行和人文涵养的高素质的“奥林匹克”人才而不遗余力。

(作者单位:上海市徐汇区青少年体育运动学校)

参考文献:

[1]王成.业余体校教练员应以育人为己任[J].教育研究,2009(11上).

[2]上海徐汇位育体校谋转型 全面推进体教结合发展 搜狐体育,2012年12月19日.

[3]周学荣.论优秀教练员必备的思维品质[J].中国体育科技,1995(02).

[4]祁惠玲.试论新时期基层教练员个人素质[J].福建体育科技,2003(03).

[5]李太平.道德功能·道德价值·道德目的[J].湖北大学学报,1999(06).

[6]鲍宇,郝焕权.关于在体校体育教学中渗透道德教育的思考[J].科教文汇,2009(05).

[7]陈洪勇.论现代体育对教练员素质的要求[J].少年体育训练,2010(05).

作者:郑昕波

第4篇:坚定理想信念锤炼道德品行

2014-07-23

近日,中央组织部印发《关于在干部教育培训中加强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行教育的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加强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行教育,引导和帮助干部始终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大氛围下,如何坚定理想信念,锤炼道德品行,是每一位干部,尤其是“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的基层干部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锤炼奉献的品行。作为一名基层干部,面对的是广大人民群众,承担的是繁琐和细微的事,其工作岗位和使命,注定要牢守无私奉献的品行,在群众最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以坦荡的胸怀,虚心接纳与自己不同意见的建议和批评,只有这样才能担当起党和历史赋予的使命,才能完成好各项任务。

锤炼平凡的品行。作为一名基层干部,要切实把自己融入到群众中去,不搞“特殊化”,不去追求特殊地位、特殊享受和特殊待遇,当拥有权力、地位时,做到权大不忘责任重,位尊不移公仆心。同时,要思想纯净地做人,就是要凭自己的真本事做人为官,为群众办实事。

锤炼诚信的品行。作为一名基层干部,在为人处事方面,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具有亲和力,正派做人、做事,公道对人、对事;更要严于律己,清正廉洁,注重培养自己刚毅的秉性和诚信的美德,敢于担当责任,敢于说真话,办实事。

第5篇:领导的政治意识和道德品行

提高领导干部政治意识 加强道德品行修养

基础公共课程部 李澍 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在干部中首先是领导干部中,要强调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2011年中组部《关于加强对干部德的考核意见》明确,要以对党忠诚、服务人民、廉洁自律为重点,加强对干部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行的考核。考核政治品质,主要考核干部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态度、政治纪律、党性原则等方面的表现。考核道德品行,主要考核干部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家庭美德。盟章第四十六条第二点明确规定盟的干部:有较强的事业心和政治责任感,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热心民盟事业,有胜任领导工作的组织能力、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十二条规定:不断提高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和合作共事能力。

一、讲学习、讲政治、守纪律、提高政治意识

目前民盟支部由于黄刚娅主委已退休,她多次提出退下来,支部准备进行届中调整,不管怎样调整,作为一名民主党派基层负责人和党外干部,我认为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站稳正确的政治立场,坚持继承和发展民盟先辈与中国共产党长期亲密合作,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的优良传统。在实际工作中,不能因为陷于日常事务,不加强政治理论

学习;不能认为只要把自己分管的工作做好了,而不关心政治,放松对自己思想政治要求。而是要紧紧围绕党政中心工作,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创新性推进工作的开展,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与党委一致,坚持立场不动摇。在党派工作中,加强广大盟员政治教育学习活动,把大家的思想统一到学院的建设发展工作中,站在民主党派的角度,以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围绕学院党政重点工作、教学和科研等方方面面建言献策,同时加强调研和调查,参政注意方式方法,参政参到点子上。在基础公共课程部工作中,做好党总支书记助手,解决好老师们的思想稳定工作,如有位老教师对科研工作有抵触情绪,甚至出言不逊,通过朋友式的个别谈心的方式,并且积极想方法、出主意实际解决困难,如安排教研室老师定点帮扶,在发表论文或做科研课题时让这些老师参与到其中,完成每年的科研积点,做通了老教师的思想工作和稳定工作。又如,有位老师在评职称的时候,因科研不符合条件,学院没有上报,该老师到人事局去反映,人事局要求学院做好稳定工作,为此学院专门开会研究,达成共识,考虑到该老师还有两年退休,适当放宽条件,只要能达到基本条件,明年可以上报,责成人事处、教务处、科研处、公课部等部门做好该教师思想工作,同时考虑到该教师对张恩主任一直存在成见,由本人以民主党派和公课部副主任的身份协助参与解决,通过多部门苦口婆心地做

工作,如搭建科研平台,协助完成发表核心期刊论文,该教师答应不再上访,抓紧完善科研条件,比较圆满地解决了问题。诸如此类的事情还有一些。我想,作为民盟基层负责人和公课部副主任,遇到这些情况,就是要讲政治,坚决执行学院党政决定,维护学院利益,同时要以解决问题的实际行动兼顾做好教师的思想工作,这样才能真正做好系部稳定工作。

二、加强自身道德品行修养,以德服人

道德包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个人美德等诸多方面,做一个品行高洁的人应当是每一个人的自觉追求。中国共产党人历来重视加强党员干部道德修养,我们党考察任用领导干部的标准是德才兼备,德是第一位的标准。干部的成长进步最重要的评价尺度是道德修养的提高。我们教育者也常说,德才兼备是上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无才无德是废品,有才无德者是危险品。道德修养不仅仅是读读书、讲讲理而已,更重要的是要践行,要以制立德。首先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就应该遵守《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10月9日教育部又划出对高校教师师德禁行行为“红七条”,进一步规范了高校教师的言行,这是作为教师起码要做到的。作为一名基层领导干部,面对的是广大一线教师,要以良好的道德品行,潜移默化地影响老师,做事要以德服人,而不是以权压人,要深入一线教师当中,接受监督教育,淡泊个人名利,

处世公道,点点滴滴要使老师们信服,基础公共课程部在评优评先时,我从来没有任人唯亲,不因为哪位教师跟我关系好而推选他为先进优秀,要坚持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既要考虑到公课部实际情况,又要考虑到一线教师的辛苦,还要考虑到今后工作的开展,所以很多时候要召开党政扩大会议,征求大家的意见,形成决议后,在广大教师职工中宣传,必要时进行公示,因此广大教师对公课部评优评先工作基本上是满意的。所以只要做到以德服人,工作就能很好开展。

综上,作为一名党外干部,要有强烈的政治意识,保持清醒的头脑,讲学习、讲政治、讲纪律、讲正气,永远跟党走,围绕学院中心工作,出谋划策,努力工作,努力把自己锤炼成德才兼备的优秀领导干部,体现出参政党存在的价值。

第6篇:坚定理想信念 砥砺道德品行br

【编者按】9月2日,第13期青干班开始了第二学期的学习任务。根据《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在干部教育培训中加强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行教育的通知》要求,学员们在开学报到的第一天就上交了经过一个学期学习和思考之后撰写的党性分析材料。广大学员针对个人的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行进行了专门深刻的剖析,不但敞开思想、触及灵魂、深挖根源,还全面提出了明确的改进方向和整改措施。这份党性分析材料很厚重,是青干班全体学员党性意识的庄严宣誓,是青干班党支部开展支部建设和加强党性锻炼的显著成果。现将学员们的党性分析材料予以摘发,供交流。

第一组

罗晓军(北广传媒移动电视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通过在国家行政学院132天的学习,我进一步对自身存在的“四风”问题进行了自我反思、自我反省、认真查找,深挖思想根源,明确整改思路,立行立改,边查边改。

一、遵守党的政治纪律,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和市委十五条意见精神、转变作风方面的基本情况

(一)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情况

作为媒体的负责人,我都够自觉地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坚决贯彻执行中央、市委和上级党委的精神,任何时候都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保持高度一致。历次市委宣传部的宣传精神,我们都是不折不扣地执行,而且在重大的宣传报道任务和舆论环境营造上,移动电视都是不遗余力的。在这方面,我的头脑是清醒的,思想是自觉的,行动是坚决的。

在遵守党的组织纪律方面,我也是听党的话,严格遵守党的组织程序,服从上级党委的组织安排。

(二)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和市委十五条精神、转变作风方面的基本情况

总体而言,我基本能够按照务实、清廉、高效的原则来处理中央八项规定和市委十五条精神中提到的一些相关问题。在学校学习互动讨论时,基本不讲讲空话与套话;在公文流转方面,也尽可能地压缩,以保证更多的精力用于业务发展;在厉行勤俭节约上,也严格遵守廉洁从政有关规定和中组部九条规定;严格遵守学院的各项制度,确保实现三个转变。

当然,必须实事求是地承认,在调查研究上,数量上是不够的,质量上是有待提高的。

二、“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形式主义问题

1.学习需要进一步深入

国家行政学院安排的课程很多,但很多时候对于自己不感兴趣的,都是硬着头皮学,满足于学完、考过就好。比如,国家行政学院的网上课程,其实好多课程都是不错的,但是我总是借口忙,学习的很少

在学习上,还有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就是思考、整理、写文章的时候少。不写问题,思考就不能条理化,就很难深度化,就不能倒逼着去看书,去有目的的、主动的、定向的、聚焦的学习。

(二)官僚主义问题

1.与同学接触少,沟通少

与班上同学之间进行思想上的交流、交锋少,没有注意利用同学资源多做中国国情、社情调查,深入实际了解中国社会。

2.对不同意见没有耐心听,自以为是

有的时候在课堂讨论中,没有真正地放下架子,没有虚心求教,没有耐心倾听,没有宽广胸怀。

有的时候,老虎屁股摸不得,自己自我批评行,别人批评就脸上下不来,心里放不平。

(三)享乐主义问题

学习有时有畏难情绪,碰到难题有时想放一放

在课题调研的时候,深入了解实际不够。遇到实际问题,在需要攻坚克难的时候,下不了狠心,抹不下脸面,张不开嘴,导致有些工作一拖再拖,错失机会。

(四)奢靡之风问题

晚上有时忙于应酬,看书学习的少,企业的各种关系,方方面面,各种理由,总感觉推脱不掉。没有充足时间学习,没有充裕时间思考,没有时间三省吾身。长期以往,奢靡之风渐甚,勤俭之风日微。

三、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理想信念还不够坚定

工作取得一些成绩之后,社会名誉获得的也多了,自己多少出现骄傲自满自大的心理,多少有些有功劳有苦劳的念头,多少有些我能我行的沾沾自喜,对为共产主义社会奋斗终身的理想信念温习的少了,想的少了,自我磨砺的少了,对理想信念淡漠了,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的种子有了土壤,有了环境。

忘记了实现共产主义伟大理想,需要几代人的努力,需要无穷的付出,需要我们牢记两个务必;理想信念的感召力也减弱了,总想着眼前的事,眼前的荣誉,眼前的利益;忘记了实现共产主义伟大理想,道路是艰辛曲折的,需要无数人坚持不懈地努力,总是满足于目前所取得的成绩,沾沾自喜于自己所取得的成就,听不得不同意见,滋生了畏难情绪。

(二)宗旨意识还有待加强

自己从一个苦孩子一路走到现在,多少有些自满自负。精英历史观时不时作祟,有时会忽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没有真正搞明白我们的事业发展是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没有真正地把人民群众摆在至高无上的位置。

(三)党性修养上还要进一步砥砺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上存在的问题,多少与我的党性修养还不够纯洁有关。一个纯洁的共产党员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是没有任何个人私利的。自己在生活与工作中存在的四风上的问题,说到底,说到根子上,还是个人主义、个人利益在作祟。没有保持共产党员应有的纯洁性,我就不应该着急快出业绩,就不应该满足于出成绩,而不扎扎实实地抓坚持,抓落实。虽然我在工作、学习中也一直要求,利字当前退一步,但还是需要进一步的砥砺,确保做一个纯洁的共产党员。

(四)向先进看齐的要求还要进一步强化

在行政学院的学习,让我有机会接触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学员。我更加认识到自己所做的事,所取得的成绩是多么地微不足道。以前,自己多少有些膨胀,认为自己已经不错了,没有及时调整设置更高的参照系,不是向上比,而是向下比,这样自然而言就会逐渐降低对自己的要求,自己的优越感也不由自主地产生。对标,必须向高者看齐,人往高处走。

四、今后的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

(一)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业绩观

一是认真、主动地完成在国家行政学院的学习计划。对于处级领导干部学习,要分解到每月学,学后有时间思考、领悟;对于专业杂志,当月的杂志当月看完;完成每月最少看一本书的承诺,并做好读书分享;坚持按进度学习英语;每年要至少完成一篇理论文章。二是克服畏难情绪,勇于担当,遇到难题要攻坚克难,不躲不闪不绕,踏踏实实与课题组同志一起完成课题调研报告。

(二) 增强宗旨意识,全心全意依靠同学推动班级工作

一是利用多种机会与同学接触,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积极参加班级组织的各种文化体育活动,不得无故缺席;要切实履行自己的副书记职责,协助书记做好班级的支部工作。二是深入实际了解国情、社情,利用行政学院的各班次资源,做好身边的调研

(三)加强党性修养,杜绝个人主义

认真进行理论学习,用正确的、先进的理论武装头脑,保持共产党员的纯洁性,杜绝个人主义。时刻按照党章的要求,对照检查自己,做到私利面前退一步,公利面前进一步。坚持海纳百川,要乐见不同意见。要有直面自己错误的勇气,要有听取不同意见的胸怀。

(四)对照先进典型,增强自我完善的自觉性

向先进典型学习,向道德模范学习,向身边的同事学习,学习一切比自我好的方面。不断设置更高的标准,督促自己奋发有为。

段继阳(辽宁省沈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民经济综合处处长)

在国家行政学院学习以来,通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深入学习,通过赴延安革命根据地和西柏坡革命根据地实践体验,通过在国防大学的国防教育,对我们党有了更深入认识,对我们党的革命精神、延安精神有了更深刻的领会,对我们党更加充满信心,对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制度选择更加充满希望。我作为新时期的机关干部进一步增强了责任感、使命感、危机感。

一、深刻理解党的革命精神和延安精神

延安是新中国红色政权的摇篮,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十分艰苦的环境下,撰写了多部决定中国革命方向、指导中国革命胜利的光辉著作,谱写了可歌可泣的伟大历史篇章,蕴育了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让我深刻体会到了老一辈革命先驱的雄才大略和坚定理想信念,孜孜不倦地探寻中国人民解放之路的奋斗历程;真正领略了伟大的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是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的中华民族优秀老一辈革命家,在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的不懈奋斗中所体现出来的理想信念、精神风貌、思想品德、工作与生活作风的精华和结晶。延安精神是我们党、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它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产生着巨大和深远的影响。西柏坡是我党领导中国革命、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革命根据地,规划了新中国的宏伟蓝图,开展了一系列革命实践活动,奠定和滋养了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深刻感受革命先辈们在民主革命即将取得胜利的关键时刻,规划新中国未来发展蓝图的雄心和气魄。

通过上学期的延安、西柏坡之行,使我丰富了知识,提高了认识,升华了思想,增强了党性,磨练了意志。对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有了更深刻地理解和认识,他们是中国共产党对长征精神、井冈山精神等革命精神的继承和发展,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是一种抓住机遇,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科学决策,追求胜利的进取精神。如今,我们要按照党的群众路线要求,继续发扬延安、西柏坡精神,弘扬革命光荣传统,以延安精神教育和引导我们努力推进伟大中国梦的实现。

二、深刻认识党的群众路线丰富内涵

群众路线是党从小到大、从胜利走向胜利发展壮大和走向强大的根本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是我们党的革命精神和延安精神的具体体现。《中国共产党章程》对群众路线的内容做了科学、精确的概括,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看上去仅有5句话,但其内涵十分丰富,从世界观和人生观上解决了对待人民群众基本立场、根本观点、基本方法问题,这些问题是党从小到大、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第一,党的群众路线从根本上解决了如何对待人民群众的基本立场问题。第二,群众路线解决了为了谁、依靠谁、为谁负责这一根本观点问题。第三,群众路线从根本上解决了从哪里来到哪去基本方法问题。党的群众路线根本目的是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重要保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提供重要保障。

我作为一名普通的机关干部,从自身来讲,我感觉要紧密结合实际工作,着力强化四个意识。一是强化宗旨意识,牢记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二是强化责任意识,时刻牢记工作的职责使命,勤勉敬业,求真务实;三是强化服务意识,要增强服务理念;四是强化自律意识,着力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三、增强党性观念努力当好人民群众的公仆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要更加坚定共产主义信仰,继续发扬学习老一辈革命家的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党的优良传统,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与时俱进,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一是提高思想政治素养,坚定理想信念。一个人没有信仰和没有理想都是很可怕的事情,因此,我要在国家行政学院通过加强理论学习,以丰富的理论素养来坚定理想,来坚定信念,真正做到外正其容、内正其心,把提高党性修养作为推进自身建设的坚实基础。要认真研读《党章》、十八大报告和习总书记近一段时期重要讲话,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是加强学习,增强品德修养。诸葛亮的《诫子书》中写到“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学习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尤其是当今社会已完全进入了知识时代,离开学习,无法适应新形势要求,无法完成各项繁重的工作任务。要进一步加强学习思考,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要用自己学习新知识、积累新经验、增长新本领,去思考、研究、解决沈阳经济发展建设中的实际问题。要强化经典著作学习,增强品德修养。个人的修养如何,人生品味高低,直接关系到事业的成功。个人的品德修养是保证事业进步基础的基础。

三是增强岗位意识,把当好人民公仆作为学习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第7篇:领导干部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行的教育

领导干部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行的教育问题,不是无关痛痒的小问题,也不是可管可不管的细节问题,而是关系着领导干部抱有怎样的理想信念,秉持怎样的根本宗旨,选择怎样的方向道路的根本性、原则性的大问题,它直接关乎党和政府的形象,关乎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兴衰成败。“德者,国家之基也。”医有医德、师有师德、艺有艺德,行业有行业道德、社会有社会公德,当官也应有官德。官德、政德是做人和报国的必备素质,官德乃官之魂也。加强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即“官德”建设,不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而且直接关系到整个党风,关系到国有企业的生死存亡。因此,加强领导干部从政道德教育不仅十分重要,而且很有必要坚持不懈地增强党性锻炼,永葆共产党人的清廉形象,慎权节欲,执政为民,掌权为民,用权为民。

一、当前国有企业领导干部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行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1.认识不清。在调研中发现,对领导干部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行教育的地位、作用、重要性缺乏认识,普遍地存在四种思想误区:一是“模糊论”,即认为领导干部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行教育是软任务、软指标,不必那么认真,只要领导干部不违法违纪,就根本不在乎领导干部的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行教育问题;二是“淡化论”,即认为现在考察干

部主要看实绩,谁的成绩多、政绩大,可以一美遮百丑,至于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行方面的要求,已不那么重要,逐渐淡化;三是“过时论”,认为现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特别是对国有企业来说,考察干部主要是看其发展经济的本事和能耐,只要完成上级下达的经济指标,对领导干部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行教育的做法,早就过时了;四是“代替论”,即主张以实绩考核代替领导干部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行考察,以能否取得经济效益代替思想道德情况分析,更有甚者,把干部的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行教育视为过去“左”的做法。

2.摆位不正。忘记了“我是谁”,由人民公仆错位为社会主人。有的官气十足,习惯做“父母官”;有的以“主人”自居,长官意识浓厚,乐于被称老板、当老大。混淆了“为了谁”,缺乏对权力、岗位的敬畏,言行“雷人”,为所欲为。

3.从业不力。有的从业不作为,有的乱作为,好大喜功,搞形象工程装点门面。急功近利,弄虚假政绩追名逐利。哗众取宠,虚报浮夸。 4.作风不实。对党不忠诚,做裸官,留后路。热衷“关系”,经营“圈子”,搞人身依附,缺乏人格感染。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严重、家长制习气严重。做事避重就轻,避实就虚,不敢率真担当。

5.操守不廉。有的丧失信仰,丢失理想,迷失自我。丧失文化,情趣低下,追求低俗。丧失道德,贪图享乐,花天酒地,行为放纵。丧失纪律,徇私枉法,腐化堕落,胡作非为。 以上种种表现,严重侵蚀和损害了领导干部在老百姓心中的光辉形像,严重损害了党群、干群关系,降低了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同时也在不断地突破社会和人民群众的心理承受底线。究其原因:

一是特权思想作祟。有的领导干部忘掉了“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根本原则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模糊了国家主人与人民公仆的位置界定。“官本位”的封建残余思想作怪,公仆意识严重错位,公仆形象严重颠覆。执政为民的理念严重缺失,强调了“我”如何怎样?忽略了“我们”是谁为啥?注重了“为官”如何怎样?忽略了“做人”本该如何? 二是理想信念缺失。在社会深刻变革的新形势下,有的领导干部出现信仰迷失,人生观价值观严重偏移。有的淡忘了共产党员身份,忘记了入党誓言,淡化了党员领导干部先进性、纯洁性要求,思想上放松了要求。有的缺乏道德修养,人格不健全,道德上出现了滑坡。 三是纪律观念淡薄。淡化法律,漠视纪律,对自己犯自由主义,既不能廉洁自律,又不愿接受监督,行为上失去了约束。有的不能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利益观,不平衡观念、人情难却观念、侥幸观念滋生,存在部门和单位本位主义。有的把权力变成谋取个人或少数人私得的工具,心理失稳,“找补”心理严重。

四是工作指导偏差。政绩观方面有误区,在工作实践中偏离科学发展观,缺乏正确的实践观、群众观和历史观。官僚主义、形式主义

严重,重“显绩”轻基础,热衷于沽名钓誉的“政绩工程”和脱离实际的“形象工程”,严重损害党和人民的利益。

二、加强对国有企业领导干部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行教育的对策及建议

1.加强对领导干部为官之德教育。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虽无法律的强制约束力,确是超越法律底线的对人的言行品质具有更高要求的社会规范。作为党的干部,要加强自身道德修养,要注重在平时工作中,就要在思想认识中自己的“官德”,树立为政为官要坚定跟党走的信念、坚定为民服务的信念,坚持为公不为私,为民不为已。要带头遵守社会公德,模范遵守社会公共秩序,带头遵纪守法,要时刻注意切实立德、为德、修德,做到忠诚、为民、公正、勤政、廉洁、豁达、诚信以此才能赢得人民的信赖。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受资本主义腐朽文化的影响,广大民众的道德品行正加速滑坡,人与人之间关系越来越淡漠,如老人跌倒不扶,见死不救等现象屡见报端,一些领导干部官德缺失,贪污腐败等现象屡禁不止、腐败分子前仆后继,如:四川达县县委书记、吉林长春英俊镇党委书记,他们凭借手中的权力疯狂地谋取私利;他们执政一方使当地经济秩序受到严重破坏;他们逾越权力的边界,践踏人生的底线,为官一任,却祸害一方,最终断送在贪婪的高速公路上。这些现象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要求是格格不入的,我们只有高度重视并坚持不懈地加强领导干部的为官之德,才能使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价值观,正确看待权力的目的、意义和本质,正确使用手中的权力。也只有切实加强领导干部官

德教育,才能不断强化领导干部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做到立党为公,掌权为民。 2.抓好领导干部的作风教育。全党同志对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干部的作风教育,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和重大举措。长期以来,经过全党同志共同努力,领导干部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不断改进,作风状况总体上是好的。但是,党的作风建设仍然面临着艰巨任务,在一些领导干部身上还存在一些突出的作风问题。比如, 一些领导干部在金钱、美色等形形色色的诱惑面前,理想信念开始动摇,宗旨意识不断淡化。享唯利是图、金钱至上的腐朽道德观导致腐朽现象丛生;受经济利益和急功近利之心的驱动,浮夸和弄虚作假之风蔓延成灾;受资产阶级和封建腐朽生活方式的影响,享乐主义、形式主义不断滋生并有蔓延的趋势;封建特权思想的残留和计划体制的传承加上资产阶级政客作风的影响使官僚主义泛滥成灾、铺张浪费、以权谋私、骄奢淫逸,等等现象屡禁不止。这些问题虽然发生在少数领导干部身上,但其消极影响和后果不可低估。如果我们不警惕、不抓紧治理,听任不正之风侵蚀党的肌体,就会损害党群干群关系,影响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干扰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进程。切实抓好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使领导干部始终保持振奋的精神和良好的作风,始终坚持党的根本宗旨,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经之路。

3.加强领导干部政治道德教育,必须从思想教育入手,筑牢思想道德防线。作为一名国有企业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一步步走上领导岗位,凝聚着组织的长期培养和个人的不懈努力,必须始终踏实

党员干部在道德品行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二: “大德之行,必有大治”。道德水平的高低、道德修养的好坏,是判断一个共产党员人格优劣的重要标准,也是决定一个共产党员有没有光明政治前途的重要基础。《党章》中多处对共产党员的道德品质作出规定和要求,也是因为党员的道德修养水平不仅决定着党员的个人形象,而且直接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今年全党正在进行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提出要做“讲道德、有品行”的合格共产党员,是对每位党员在道德品行方面提出的基本要求。

总书记曾强调:“道德问题是做人的首要的基本问题”。古人说:‘百行以德为首’,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在道德问题上,党员、干部无疑应该比普通群众有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德行好群众才认可,德行高尚才能成为群众的一面旗帜。我认为,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既是党对党员提出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共产党人加强党性锻炼的终身大事。 道德是以文明为方向,以礼义廉耻忠孝节悌为核心内容的一种社会主流价值观下的非强制性约束法则。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顺理则为善,违理则为恶,以善恶为判断标准,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道德往往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起判断行为正当与否的作用。品行则是一个人的行为品德。作为一名基层党员,要坚守道德标准,做一个忠诚老实、襟怀坦白、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好党员。

做合格党员,必须牢记党章规定的道德义务,牢记总书记的要求,自觉加强道德修养,发挥好价值导向和示范作用,真正成为影响带动身边群众向上向善的一面旗帜,激发汇聚全社会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一、清醒认识道德品行的重要性。

道德修养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之一,强调道德品行的重要性对当今社会无疑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中庸”作为中国传统道德修养的原则在当代可以看做是“和谐”的理念,为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人类就必须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而道德准则是仅次于法律准则的社会法则,所起的作用也不言而喻。在职称考评工作中,我们对目前社会上出现的学术不廉洁和高科技犯罪现象深有感触,对我们在考评工作中如何正确把握道德品行与才干学识的关系,如何全面评价一位专业技术人员,提出了新的课题。而对一名直接服务人民的医务来说,道德品行尤为重要,只有真正拥有道德品行和真才实学的医务人员才是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学术行为不端,学术论文造假似乎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虽然这么多年学术打假一直在不断的进行,但学术论文造假依然屡见不鲜,社会反响极大,也引起了很多行业的反思。

二、加强党性锻炼和道德修养。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加强党性锻炼的重要抓手。作为一名基层党员,我通过学党章党规,重温抗战精神,更加坚定了永远跟党走的信念,增强了政治定力,催生了奋斗激情。

办公室是中心工作推进的一个衔接部门,办公室办文、办事、办会的效率很大程度上影响整个中心的工作进程,办公室工作人员说话办事是不是带着对老百姓的深厚感情,是不是真正设身处地为基层单位着想,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中心的作风和形象,同时也是个人道德修养和品行的体现。

我作为办公室的一名党员,应以更加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坚定信念,永葆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不断加强党性锻炼和道德修养,一是要把握好为政与为人的关系,要把道德修养放在首位,将“德”作为为政之本;二是要把握好正心与躬行的关系,做到知与行合一,说与做合一,大处着眼与小处入手合一;三是要做到相生不相克,同事之间亲如一家人,互相补台才能好戏连台。

三、拧紧道德螺丝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既抓老虎,又拍苍蝇,深得党心民心。看这些落马官员的堕落轨迹,道德沦丧是关键点。现实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诱惑随时随地都有,共产党员必须拧紧道德螺丝,多补精神之“钙”,不断增强抵抗力和免疫力,过好人情关。我认为无论是哪个岗位,如果感觉手中有权力,就应该为群众服务,为群众谋福利;反之,如果依仗权力干道德缺失的事情,置党纪国法于不顾,谋取私利甚至损害群众利益,终究会要受到党纪国法的处分。党员也是人,有亲人和朋友,人情世故不能不讲,但是党员又不是普通人,一个人一旦入了党,就要始终牢记:人情再大大不过道德原则,家人再亲,也不能超越党和人民的利益。要积极引导人情世故合乎道德标准,不越界不过线,为社会文明增添正能量。

党员干部在道德品行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三: 共产党员怎样做到讲道德、有品行,做合格党员?

一、共产党员应当具备的道德品行

“讲道德、有品行”其关键词就在于道德品行。那么什么是道德呢? (一)什么是道德?道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它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资料共享平台

《党员干部在道德品行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http://)。有时专指道德品质或道德行为。举一个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父母子女很多,却没有人赡养老人的现象。对于这种现象,我们都会从道德的角度来评价。先是判断这种不赡养老人的行为是不道德的,是不对的。评判的标准来自哪里?一是传统习俗,百善孝为先,孝敬和赡养老人是为人子女天经地义的事情。二是社会舆论,社会普遍对这种不赡养老人的行为持否定态度。三是发自内心热爱父母的向上向善的本能,就是所谓的良心或良知。所以说基于以上三点,人们就对社会上不赡养老人的行为做出一种善恶的判断。道德包含着品行,道德和品行我们经常联在一起说,因为人的行为受思想的支配,有什么样的道德标准就会产生什么样的品行。那么道德有什么用处呢?

(二)道德的功能和作用。道德通过确立一定的善恶标准和行为准则,来约束人们的相互关系和个人行为,调节社会关系,并与法一起对社会生活的正常秩序起保障作用。2000年6月,江泽民《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法律与道德作为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都是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思想和行为的重要手段,它们互相联系、互相补充。法治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手段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德治以其说服力和劝导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由此可见,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主要有两种调节方式,一种是道德,另一种是法律。道德和法律之间是什么关系呢?习近平指出:“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规范社会行为、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法规是显露的道德,道德是隐藏的法规。所以说道德的主要功能在于约束个人行为,调节社会关系。

在人类社会交往中,在人的能力、智慧和道德同样重要,但在这三个方面,人们往往把道德品行摆在首要位置,成为评价一个人的为人处事的主要标准。意大利诗人但丁有一句格言: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美国前总统林肯有一名言:能力将你带上巅峰,但德行让你常驻那儿。中国老百姓常说:“有德有才是精品,无德无才是废品,有德无才是半成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我们党的用人原则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一般的人才使用原则是有德有才提拔重用,无德无才坚决不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有才无德限制使用。由此可见一个人道德品行对一个党员干部的影响有多么大。 (三)共产党员的道德品行包括哪些方面? 总书记要求,党员干部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作为党员首先要明大德。明大德对于共产党员来说,讲政治品德。政治品德主要包括共产党员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态度、政治纪律、党性原则等方面的表现。总书记指出,忠诚是共产党人政治品质的本质和核心,入了党,就要一辈子一心一意跟党走,就要知恩感恩报恩。佛家有云: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时常想一想,当初为什么要向党组织递交申请书?时常想一想,在鲜红的党旗面前,自己作出了什么庄严宣誓?时常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是否还保留着那份对党的赤诚之心?对党忠诚、永不叛党是写在入党誓词里的。作为共产党员就要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这是最基本的政治品德。

守公德即遵守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共产党员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全体公民约定俗成的最起码的道德准则。使用文明语言,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财物,保护生态环境,遵纪守法等。行有行规,从事具体职业的党员也要模范遵守行业操守、行业纪律规定。党章中规定,共产党员永远是普通劳动人民的一员,不得搞特权。所以共产党员要模范地遵守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严私德中的私德即指个人品德和家庭美德。俗话说:正人先正己。共产党员在品德修养上首先要管住自己,管好家人。古人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修身、齐家是治国平天下的基础的起点,如果一个党员干部连自己和家人都管不住怎么能治理国家呢?

二、共产党员讲道德、有品行的时代意义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提出合格共产党员的标准就是做到“四讲四有”:“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讲道德、有品行”无论是针对党的组织建设还是针对社会建设都有一定的时代意义。我们为什么要求全体党员要“讲道德、有品行”呢?我认为有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一是“讲道德、有品行”体现了共产党员实现自我价值的精神追求。古希腊思想家、哲学家苏格拉底说过一句话:“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我们共产党的伟大理想就是实现共产主义,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带领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作为党组织的一员,党的理想就是我们个人的理想,为党的理想而奋斗的过程,就是实现我们自身价值的过程。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道德修养是做人做事最基本的修养。儒家传统文化认为,人性本善,人生就是不断追求向上向善的过程。于是古人修身提出了“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人生追求,其中将立德视为三不朽之首。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者,更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崇德扬善、积善成德。无论是从组织一员的角度,还是个人角度来看,“讲道德、有品行”都是我们共产党发自内心的愿望,体现了共产党员对一种理想人格状态的追求。

二是强调共产党员“讲道德、有品行”彰显了我们党发挥以德治党软实力的重要作用。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指出,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从严治党靠教育,也靠制度,二者一柔一刚,要同向发力、同时发力。制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邓小平同志早就总结过,制度建设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但制度建设是不是万能的呢?事实证明,党规党纪再健全、体系再完备,最终还要落在人身上,靠人来执行。面对利益诱惑,道德修养高的人能够心无旁骛不为所动,而道德低下的人则极容易被捕获。也就是说,在同样的制度漏洞下,有的人犯了错误,而大多数人却没犯错误,这是因为什么?就是因为大多数没犯错误的人对制度心有敬畏,虽然没人监督,但自己知道有的事不能做,这就是个人道德修养的作用。从制度的角度来讲,制度最大的作用就是不让人干坏事,但是要让人自觉地做好事,光靠制度也是不够的。

因此,从严治党要兼具道德感召力和制度约束力,才能达到内外兼修、标本兼治的效果。2015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增加了廉洁修身、廉洁齐家的内容,就为共产党员划出了一条道德高线,就是要发挥党以德治党这种软实力的作用。 三是讲道德、有品行是发挥共产党员引领社会风向标作用的具体要求。王岐山指出,党风政风与社风民风紧密相连、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党风决定民风,民风影响党风。人们常说的上梁不正下梁歪,中梁不正倒下来就是这个意思。如果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自身道德水平不高,还会使一些群众产生失望情绪,从而降低对自身的道德要求,导致“官德毁而民德降”的不良后果,给国家、社会和人民带来灾难。如果每一名共产党员都能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在社会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一定能够引领社会风气,成为引领民风的风向标。

三、共产党员如何做到讲道德、有品行

广大党员干部如何通过自身修养来拥有好的道德品行呢?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给出了答案:“自觉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老老实实向人民群众学习,时时处处见贤思齐,以严格标准加强自律,接受他律。”这段简短的讲话,道出了“四种资源:历史传统、人民群众、榜样典型和制度标准。 (一)培养崇高政治品质明大德。

一要对党忠诚。对党忠诚,就要对党的事业忠诚,对履行的政治任务忠诚,对岗位职责忠诚,像入党誓词中讲的那样,对党忠诚,永不叛党,特别是在严峻复杂的形势下,必须做到绝对忠诚,决不能受西方敌对势力影响而对党三心二意,政治上要永远坚定。总书记强调,共产党员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普通党员,要时刻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 二要增强四个意识。政治合格,最根本的是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这“四个意识”集中体现根本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要求,是检验党员政治素养的试金石。党章党规遵守得好不好,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学得好不好,重要的也是看这“四个意识”有没有牢固树立起来。“四个意识”的落脚点是“看齐意识”,向谁看齐?我们要经常主动全面地向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维护党的领导核心,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政治上的明白人。看齐意识强不强,关键看行动,就是要始终做到党中央提倡什么我们就积极踊跃地参加实践,党中央禁止什么我们就旗帜鲜明地反对什么,做到令行禁止。我觉得,共产党员讲政治品德用最核心的一句话概括就是对党绝对忠诚,听党话,跟党走。 三要增强政治定力。当今时代,是信息大爆炸时代,数据被捧为21世纪的黄金和石油。每天我们要接触大量的信息,同时我们每个人又都会产生大量信息。可以说每个人都是信息的消费者,同时也是信息的生产者的传播者。这些信息,承载着各种思潮和观点。如何看待这些信息,信什么、不信什么,对于党员来说,就是一场党性考验。很多网络谣言中有的散播违背中央政策的观点等等,说穿了,无非是想瓦解中国人的信仰,颠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改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中国搞乱,分裂中国,唱衰中国。思想混乱,不打自乱。当年苏联是怎么倒下去的?不就是从丑化苏联领导人,否定苏联历史开始下手的吗?共产党员在这个问题上一定要擦亮眼睛,敢于亮剑,自觉抵制,坚决斗争。 (二)增强自律意识守公德。

什么是自律?简单地说就是自己约束自己,换句话说,也就是要“自己要求自己按一定的规范去做。作为共产党员要有强烈的自律意识,要求群众做到的我们必须首先做到,要求群众不做的,我们坚决不做。对于群众来说,每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群众就是从身边所能接触到党员的一言一行,去感受、去认识、去评价我们整个共产党的。近日,有媒体称7月1日起,机动车驾驶人实施交通违法行为后,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在对交通违法作出行政处罚时,被处罚人的政治面貌和职业信息将被调查,涉及中共党员和国家工作人员的将被通报纪检监察机关。这就意味着我们党员在平时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将纳入党组织监督考察的范围,如果违章行为严重也将会受到党纪处分。所以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必须在社会生活中一定要增强自律意识,自觉遵守社会公德,为百姓树立好榜样。 (三)增强自省意识严私德。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所以要想修炼道德品行,需要时刻的反省自己,发现自己有问题,就要立即改正。习近平同志讲,要时刻反躬自省,就像古人讲的“吾日三省吾身”,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洁身自好,存正祛邪,注重修身养德,增强防腐拒变的“免疫力”。 一要慎独。一般来说,在别人看得见的地方,大家的言行都会差不多。因此,更关键的是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也要做得好。我们要把这种遵守规则的意识植生在自己的内心中。刘少奇同志主张把“慎独”作为共产党人修养的方法加以运用。他指出,共产党人即使在他个人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他能够“慎独”,不做任何坏事。 二要慎微。关键要注意小节。习近平同志强调,于细微处见精神,于细微处也见品德。小事小节是一面镜子,能够反映人品,反映作风。小事小节中有党性,有原则,有人格。大多数腐败分子是从不注意小事小节开始的,在推杯换盏中放松了警惕,在小恩小惠面前丢掉了原则,在轻歌曼舞中丧失了人格,这样的例子并不鲜见。所以,对于我们共产党员,尤其是党员干部来讲,小事当慎,小节当拘,真的是金玉良言。每个领导干部都应慎微,从小事小节上加强自身修养。

三要慎交友,净化三圈(朋友圈、生活圈、工作圈)。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一般情况下,离不开社会交往,也往往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所以作为党员干部一定要慎重交友。要净化朋友圈,交益友,自觉抵制吃喝玩乐的庸俗之交、互相利用的势利之交。门可罗雀的典故最能说明朋友间的势利之交。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慎重交友,所谓的朋友大都是奔着你手中的权力来的,你也就成为他们逢迎、围猎的对象。要净化生活圈,要管好自己的家人。周恩来总理在处理家庭关系上给我们树立了典范。他生前为自己的家人亲属定了“十不准”,包括晚辈不准丢下工作专程来看他;来者一律住招待所等等。“十不准”既是周恩来对亲属的要求,更是他自己严格自律的真实写照。要净化工作圈,建立正常的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的工作关系,决不能搞亲亲疏疏、人身依附,防止工作关系庸俗化,营造良好的风气。

第8篇:关于加强领导干部道德品行考核的探究

一个时期以来,过分注重对经济建设方面的考核,而忽视了对社会、文化、道德品行等领域的考核。考核的“一手硬、一手软”,造成了干部选拔任用上的畸重畸轻。选拔任用干部既要看才、更要重德。德与才,如同干部素质的两根“支柱”,互为依托,缺一不可。德为才之帅,才为德之资。相比而言,才不够,可以学;德不行,很难补。可见加强对领导干部“德”的考核,是很有必要,尤为重要的。

中国有句古语说得好:“民无德不立,政无德不威”,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2011年3月28日,胡锦涛总书记主持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了要健全和改进考核机制,积极引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加强德的考核,全面客观准确考核评价领导科学发展的工作实绩,注重了解群众公认度,支持和鼓励干部踏实干事。为此,以科学发展观要求为出发点来设计干部考核内容,建立健全领导干部道德品行考核评价体系,正向测评、讲求综合“评德”,反向调查、突出于民“问德”,双向选择、建档全程“记德”,在“全面客观准确”上深入思考、狠下功夫、大做文章,让德才兼备的人有机会、有平台、有地位。

一、在领导干部道德品行评价标准方面,要用好“十把标尺”,以德量才。

对于领导干部来说:有德有才是正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有才是毒品,无德无才是废品,要以德量才、选才。一是“忠”。把心放在当中谓之“忠”,忠就是忠于党、忠于组织、忠于事业,这是一个领导干部最起码的政治品德。忠于党,就是拥护党的领导、维护党的形象;忠于组织,就是遵从组织决议、服从组织安排;忠于事业,就是看好自己的门、干好自己的事。

二是“正”。孔子说:“政者,正也”。“正”是一个领导干部的立身之本、处世之基、为官之魂。从政的人,要心正、身正、言正、行正,坚持公正,主持公道,提倡公平, 强调公开。领到干部只有做到“其身正”,才能“不令而行”,如果“其身不正”,就会“虽令不从”,更会失去威信,丢掉威望。

三是“诚”。诚为天之道、人之道,是一切道德的出发点。领导干部必须做人诚恳,做事诚信,做官诚实。不论大事、小事,都要实事求是、有一是一,不做秀、不做假。老子说:“信言不美,美言不信”,领导干部对工作、对他人,更不能欺上瞒下、左右逢源,要敢讲真话、实话,不说假话、虚话。

四是“勤”。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勤奋敬业是衡量一个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不仅要“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而且要把“钟”撞得很响、很亮,对工作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力求尽善尽美。领导干部要勤想事、多谋事,真抓实干,务求实效,带头谋创新,领头干实事,以勤养德,以勤立信,以勤求绩。

五是“孝”。“百善孝为先”。孝是一个人最基本的品德,一个对父母不“孝”、对兄弟不“悌”的人,决不能做为好朋友,更不会成为好干部。领导干部带头倡树孝德,恪守孝道,这就是重孝之行。

六是“廉”。古人曰:“公生明,廉生威”。马克思说过:“不可收买是最崇高的政治美德”。领导干部要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常除非分之念,常修为官之德,做到自重、自警、自省、自励,管好自己的嘴、自己的手、自己的腿、管好亲属子女,管好身边人,是非之地不去,不正之风不染,不法之事不干,不良之友不交,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堂堂正正为官。

七是“明”。光明磊落,心底坦荡,表里如一,这是做人底线、为官标杆。领导干部对己要自知自明,对人要豁达开明,办事不任人唯亲,处罚不因己好恶,奖励不厚此薄彼,提升不暗箱操作。

八是“仁”。领导干部要有宽容之德、厚道之品、仁爱之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推己及人,自己不愿干的事,也不让别人做。“授人玫瑰,手留余香”,与人相交、与人为善,常怀爱心、乐施善举、扶危济困。

九是“俭”。古语说“历览古今家与国,盛由勤俭败由奢。”胡锦涛总书记在八荣八耻中提倡“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领导干部必须崇尚节俭,树立节约意识,倡导低碳工作,处处精打细算,把节约的资金用到刀刃上、关键处。

十是“和”。同心石变玉,协力土成金。领导干部必须懂团结、会团结、真团结,既要坚持原则、把握大局,又要集思广益、集众之长。思想上同心、目标上同向、行动上同步、事业上同干,形成“和而不同、和合而生”的良好氛围。

二、在领导干部道德品行考察办法方面,要把好“六个关口”,以德选才。

对于选用干部来说:有德有才必用,有德无才可用,有才无德者慎用,无德无才者不用,要以德用才、驭才。一是把好“人品关”。德具有隐蔽性、内在性等特点,对领导干部人品考核要综合测评,从不同侧面和层次检验领导干部品德的优劣。有的领导干部圈内圈外两种表现、台上台下两个形象,八小时之内表现好之外表现不好。为此,要强化领导干部的“工作圈”、“生活圈”、“社交圈”等“三圈”考察,实行领导干部360°全方位考评,确保考核领导干部人品的真实性,真正让人品好的干部受器重、有前途。

二是把好“能力关”。能力考核是衡量一个干部的重要指标。不但要对一个干部的创新实干能力、把握全局能力、应变处事能力等方面综合考察,还要对其“内在”的发展能力进行发掘、挖潜,变“伯乐相马”为“赛场选马”,积极探索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为主要内容的“比能力、比创新、比发展”为平台的选人用人工作新机制。

三是把好“群众关”。“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时。”要把领导干部的“德”放在历史的空间进行检验,开展溯源式、回返式考核,把考核维度从现任岗位延伸到前任岗位,深入考核领导干部在前一岗位调离后的各类反映,与领导干部在现岗位的德才表现相互比较、互为印证。加大群众评价的权重,采取民意调查、个别走访、谈话考察、网络评价等方式方法,让与被考察干部熟悉的人、工作内部的人广泛参与,进行综合汇总。

四是把好“业绩关”。考察领导干部的业绩要采取纵横比较法,从单纯注重GDP转向以人为本、注重民生,既重统计数据又重群众评价,既重增长速度又要发展质量,既重纵向比较又要横向比较,既要看“底数”,更要看“变数”,既要看“数量”,更要看“变量”,让领导干部业绩考核成为干部选拔的“指挥棒”,真正收到“选对一个人,激励一批人”的效果。

五是把好“生活关”。领导干部的思想意识和道德情操,更多、更直接地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表现出来。实干精神、分析解决问题的实际水平,可以反映领导干部德才素质状况。考核领导干部的品德,不仅要听其言,更要观其行。要改变不提拔不考核、“一考定终身”的现象,建立领导干部日常行为考核评价体系,考核领导干部一贯性的行为倾向和行为方式,以便更加有效地进行甄别分析。

六是把好“程序关”。认真贯彻执行《干部任用工作条例》,认真履行推荐、考察、决议、任命等各个环节,完善手续,严格程序。推荐履行规定,注重民主推荐、组织推荐和个人推荐同时使用,互为补充,相互印证,防止以票取人,以票选人。考察尊重民意,做到干部活动延伸到哪里,就考察到哪里,全面考察干部在德、能、勤、绩、廉等方面的表现和群众公认程度,向深度和广度延伸,形成立体式、全方位的考察机制。

第9篇:中组部:加强对干部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行考核

http:// 2011年11月03日19:31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11月3日电 中组部最近印发《关于加强对干部德的考核意见》。这是贯彻落实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选准用好干部,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的重要举措,对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具有重要意义。

《意见》明确,要以对党忠诚、服务人民、廉洁自律为重点,加强对干部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行的考核。考核政治品质,主要考核干部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态度、政治纪律、党性原则等方面的表现。考核道德品行,主要考核干部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家庭美德。

《意见》指出,要把考核干部在关键时刻、重要事件中的表现作为考核干部德的主要途径,对干部德的考核要注重群众公论。要在全面考核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层级和岗位分级分类考核干部的德。对中高级干部要突出考核理想信念、政治立场、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等方面的情况,对高级干部还要按照政治家的标准来要求。对基层领导干部特别是县乡领导干部,要突出考核宗旨意识、群众观念、办事公道和工作作风等方面的情况。对党政正职,要按照关键岗位重点管理的要求,突出考核党性和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执行民主集中制、坚持原则、履行廉政职责等方面的情况。

《意见》要求,突出德在干部标准中的优先地位和主导作用,把德的考核结果体现到干部的选拔任用、培养教育、管理监督等各个方面。对德表现好的干部,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使用,注重选拔理想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干部,注重选拔自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善于推动科学发展的干部,注重选拔坚持原则、敢于负责的干部,注重选拔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干部,注重选拔执政为民、清正廉洁的干部。坚决不用政治上不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力的人,坚决不用品质不好、为政不廉的人,坚决不用群众观念淡漠、对人民群众没有感情的人,坚决不用作风不正、热衷做表面文章和搞形式主义的人,坚决不用不坚持原则、奉行好人主义和严重闹不团结的人,已在领导岗位上的要撤换下来。

上一篇:公交车司机工作心得下一篇:期中考试的总结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