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大课间活动安排

2023-03-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学校大课间活动安排

中职学校有效开展大课间活动之初探

[摘要]笔者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逻辑学分析法等多种方法,对在中职教育开展“大课间”这种新的体育活动进行一种积极探索。将“大课间”引进中职学校,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加速器”,可以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发展,推动素质教育的步伐,也丰富了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的人文内涵,凸显了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的专业特色。

[关键字]大课间;人文素质;创造性思维;全民健身

体育大课间活动,是近几年在课间操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学校体育组织形式,它以基本体操或器械操、集体舞、民间体育、素质练习及体育游戏等为主要内容。1999年教育部提出大力推广大课间体育活动,部分基层学校为了响应潮流的趋势,纷纷开展了“大课间”体育活动。近几年,借着教育部的“青少年阳光快乐体育”工程的“东风”,大课间体育活动得以在全国大多数地区的中小学校蓬勃发展。

目前,我国正处于体育改革之中,“健康第一”、“终身体育”是体育改革的主题,学校体育的社会特征也不断地发生改变。以就业为导向,实施素质教育,提高中职生职业素质,是新的历史时期职业学校发展的必然要求。本人认为可以把“大课间”引进中职学校,并作为中职教育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的“加速器”,积极开展大力推进,这样既可以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发展,推动素质教育的步伐,也丰富了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的人文内涵,凸显了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的专业特色。

一、 目前中职学校开展大课间的现状

当前中职教育渗透着过多的功利性,刻意地去追求技术动作、达标成绩,为考而教,让体育课变得单调而枯燥,其结果是学生的兴趣得不到关注,特长得不到发挥,身体未能达到锻炼的效果。中职教育需要变革和创新,需要引来“清流”将这趟“死水”激活,“大课间活动”就是这股“清流”。然而目前大课间在中职学校中开展率低,活动效果不好,这与中职学校课程设置安排紧密和活动开展缺乏科学管理有一定关系。近年来,国家教育部职业教育司陆续在全国中职学校实施“2十1”教学模式,它打破了过去的传统培养模式,建立了一套独具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和顶岗实习管理机制,产生一定的效果,特别是在就业和上岗方面有较好的建树。但在这种教学模式的背景下也衍生了一些问题和矛盾,“2十1”模式使专业课的学习和定岗实习占用了大量的时间,教学课程设置安排紧密,为了赶教学进度,忽略了大课间的重要性,导致了大课间无法在中职学校真正实施,即使开展了也流于形式,无法真正发挥大课间的活动效果。

二、大课间在发展中职教育中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对中职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具备良好的身体条件和掌握本专业、本行业的相关知识的同时,还需要具备全方位的综合素质。在中职教育中引入“大课间”,除了激发学生运动兴趣,促进学生身心智能全面发展,还将体育锻炼与人文教育、技能学习与综合素质相结合,深化体育改革,凸显人文体育的价值。

(一)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目前,我国中职学校均把培养目标定位在“为社会培养职业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上。这一培养目标决定了中职学校只能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来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教育方案,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来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但在这种教育观念指导下的中职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存在明显的人文素质缺陷。在开展大课间过程中既有对艺术的欣赏,又有趣味很强的游戏,通过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和训练,可以陶冶情操,培养志趣,提高中职学生的人文素质和审美素养。

(二)促进了学生身体机能的发展

中职教学培养的是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人才,他们要面对高强度的工作,必须具有健康体魄。大课间可以保证中职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锻炼时间充足,运动强度较大,运动质量较高,同时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充分锻炼了学生的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协调能力,弥补统一活动对提高不同个体身体素质差异的不足,使身体各机能得到均衡化发展。

(三)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目前,中职学校生源素质普遍不高,起点较低,年龄偏小,综合素质偏低,学习上缺乏主观能动性,创新意识较差。开展“大课间”活动的过程中,学生自己创编大课间体育活动游戏、健身操等更多、更好、更适合自己的活动项目,这样既可极大地丰富了“大课间”活动内容,也可打破传统的学生消极接受的模式影响,能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三、中职学校如何开展大课间

在中职学校开展大课间,除了要积极探索了在大课间活动中实现体育与职校专业结合,人文与职业技能共融的新方法、新途径,还要解决让学生保持对大课间的兴趣,让大课间可持续发展,保持活动的效果。

(一)扩大活动的对象,将大课间的开展与全民健身有机结合

目前,开展的大课间活动都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我们可以把大课间活动的开展与全民健身计划相结合,扩大活动的对象,扩展为学生与教职员工。把“大课间”活动内容设置为必选与自选两部分,自选是按不同的对象开发创新不同的项目,把内容分为学生部分和教职员工部分。教职员工进行跳长绳、太极拳、交际舞等这些难度性强而运动强度大的运动项目,学生则进行集体操、韵律操、踢毽以及球类运动和小型游戏竞赛。必选项目则是选择师生都适宜的活动项目,让师生全员参与,既融洽了师生的关系,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达到全体健身的目的和效果。

(二)开发“中职特色”的运动项目,服务于专业学习

在开展大课间活动过程,我们可以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体育技能训练,体现中职体育教学的实践性、专业性,为专业学习服务,为提高学生的从业能力做准备。如:计算机、财会电算化等专业要求增强手指、手腕的力量以及眼手的协调能力,因此大课间宜多安排排球、乒乓球、篮球等运动项目类的活动;对机械专业,开设跳绳、跑操等发展体力耐力和吃苦耐劳品质的拓展项目;对酒店专业开设韵律操和艺术体操项目,以提高学生内在的气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三)灵活运用操作策略,克服场地和器材问题

对于中职学校而言,由于资金有限,“大课间”活动场地和器材是很关键的问题。我们要灵活运用操作策略,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体育场地和资源,巧用场地器材。采取一部分由学校提供,大部分由学生动手制作,制作毽子、沙包、橡皮筋、实心球、方巾、沙瓶等小器材,这样既节约了学校经费,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针对场地的不足和天气不稳定的因素,可以尝试开发室内大课间。室外以学校快乐体育训练为主,群体竞赛为辅;室内以班级特色创建为主,室内游戏、室内体育活动为辅,因地制宜,具有实际操作性,又要能发挥班主任和学生的特长,把综合实践活动、体育锻炼和艺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班级特色。

(四)建立科学的运行机制,保持活动的效果

实施大课间活动要打“持久战”方能见效果,必须建立科学的运行机制。一是建立领导管理机制,定期召开大课间活动领导组研讨会,研究大课间活动、资金、安全、考核等工作;二是建立班主任的考核制度,并把班主任的参与度与班级的整体活动直接挂钩,列入教师的业务考评;三是成立研究活动小组,负责收集学生反馈意见,评估活动效果,开发新的活动项目;四是组织活动开展评比,将大课间活动与学校的体育节、科技文艺节等有机地结合,表彰大课间活动先进班级和个人。采取了以上措施能确保大课间活动长期、有效的开展。

四、结论

大课间活动让学生在自编自练自创中得到全面发展,融教育性、科学性、趣味性于一体,集体育、美育、德育于一身。高质量的大课间可以牵动学校的每一根神经,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锻炼了学生的身体机能,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又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推进了中职学校的素质教育。由此可见,大课间活动是一项长期的学校教育活动,学校要最大限度发挥教师和学生的能动性,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努力创建“每天锻炼一小时,人人有锻炼项目”的中职特色大课间活动。

参考文献:

[1]李英,中职学生的体育生活方式现状调查与分析,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08(196)

[2]李建伟,职高体育课堂教育的人文解读,2011(103)

[3]陈颖悟熊百华刘晓忠,从传统课间操到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思考,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5(21)

[4]吴志灵,对大课间体育活动有关问题的探讨

作者:张伟健

第2篇:学校体育大课间活动的问题与对策

摘 要: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系统实施,不仅能满足中小学生身体成长所需的体育运动,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校园体育文化生活,更有助于培养学生助人为乐、团结协作、遵守社会道德等良好品德作风。然而,由于体育大课间的领导组织、活动设计和管理评价等工作问题,导致体育大课间活动效能不高并存在安全隐患。为此,需进一步构建大课间活动的领导组织机构,提升活动规划设计水平和加强工作管理评价措施。

关键词:大课间;问题;对策

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各地学校为了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关于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规定,对课间操进行创新和发展而形成的新的学校体育活动形式。当前,大课间体育活动已逐步成为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展示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窗口和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载体。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系统实施,不僅能提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所需的基本体育运动,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校园体育文化生活,更有助于培养学生助人为乐、团结协作、遵守社会道德等良好品德作风。然而,由于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发展历史相对较短、活动经验总体不足、各地实施差距较大,致使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整体效能低下。只有进一步提高大课间体育活动质量,才能实现教育行政部门的推广目标和活动愿景。

一、体育大课间活动存在的问题

1.体育大课间领导组织的系统性匮乏

体育大课间活动是否纳入到学校的领导范畴和管理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体育大课间活动的运行水平和发展状况。如果学校领导并没有进行管理分权或特定授权,只是依靠工作惯例或工作指令,往往会导致体育大课间处于散乱无序的领导缺失状态。这不但会带来体育大课间的工作推诿,还会直接导致活动效能低下,乃至发生意外伤害等安全事故。同时,学校体育大课间的领导状况和管理水平还取决于学校领导管理的组织设计。过多的组织层次不但会影响信息从基层传递到高层的速度和进程,还会因为各级主管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加入的个人认识和理解,而导致原始真实信息在逐级的取舍和补充中逐步失去真实性和可靠性。比如,有领导认为大课间进场活动时应该齐步走以强化纪律,而另一位领导则认为应该快速入场以增加体育锻炼时间。这样的不同认识和工作指示,必然会造成大课间活动组织运行的混乱。

2.体育大课间规划设计的操作性欠缺

体育大课间规划要充分体现目标统领下的价值平衡和资源整合。目前仍有很多学校因为对大课间活动缺乏组织领导和规划设计,从而导致大课间活动处于自由散乱状态。比如,有的学校因为社会上流行某种舞蹈便停做学生广播操,通过体育课和音乐课进行教学,继而在全校推广以舞蹈为主体的大课间形式;还有些初中将体育大课间作为体育中考的练习场,在活动期间只进行专项技能和专门体能的练习。这种表面化和形式化的大课间无序状态,恰恰说明了学校对于此项工作的规划缺失。此外,体育大课间设计是一个涉及到学校各项工作的专业活动,必须加以重视和科学设计。比如,在活动设计时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安全距离,避免彼此冲撞或被器材砸到。要充分考虑体育器材的使用效率,避免学生用大量时间去排队等待。要认真设计学生往返活动场地的路线,避免学生在进退体育场地时发生拥堵和踩踏。

3.体育大课间管理评价的发展性欠缺

体育大课间的管理是一项系统化的工作,必须纳入学校的考核评价体系才能充分发挥管理效能。从评比争优到展示评奖,从过程控制到结果考核,从发展性评价到阶段性评价,这些评价手段的运用将对体育大课间的活动质量和有序运行发挥重要作用。然而,当前很多学校仍未充分认识到系统化管理的重要性,仍然简单认为单纯依靠体育教师的口头定性评价和日常随机管理,就能够确保大课间活动的正常运行和目标达成,这显然是不切实际和不负责任的管理缺失。这最终将导致体育大课间活动管理陷入互相推诿、互相指责和互相埋怨的状态。在体育大课间活动缺乏管理的情况下,不但无法实现增强体质、愉悦身心、磨砺精神的大课间活动愿景,甚至还会因为学生习惯于人群中公开化的散漫消极,而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和价值趋向形成不利影响。

二、体育大课间活动的改进对策

1.构建学校体育大课间活动的领导组织体系

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体育大课间活动成为联系全校师生的公共活动平台。然而,由于大课间是在相对集中的时间和有限的空间里,牵扯到全校的学生资源、人力资源、体育资源等事项,故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错都可能带来无法弥补的后果。为此,从学校行政管理和工作运行的角度来看,体育大课间活动必须纳入学校领导的直接管理范畴,方能保证各项工作的平稳运行和有序开展。

首先,要建立扁平式的大课间领导组织机构。体育大课间活动的组织设计应尽量采用校级干部直接领导体育组的扁平结构,特别对于办学规模有限和在校学生数不多的学校,采用扁平结构更加有利于大课间活动组织领导。因为,扁平结构组织的管理幅度较大,而管理层次较少,且信息的传递速度较快。这可以让分管领导尽快地发现大课间工作中的问题,以便能及时采取相应的改进手段和修正措施。同时,由于组织信息传递所经历的层次较少,从而使信息在流转过程中失真的可能性也较低。此外,随着大课间管理幅度的增大,分管领导对相关具体工作也就不可能控制得过多,这有利于体育教师从专业角度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和创新精神。比如,某校采用校长主管学校体育工作的模式,由校长直接领导体育教研组来管理体育大课间、课余运动训练和群体竞赛活动等事项。这既给人以学校领导重视体育工作的感性认识,更能从组织结构层面激发体育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创新动力。

其次,要对大课间领导组织人员进行工作分权。这能够让参与体育大课间管理活动的人员行使较多的决策权,有利于主管领导全权负责的集权与分管人员各司其职的分权相互补充。在体育大课间组织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组织规模和组织活动的特性,根据各管理岗位工作任务的要求,通过制度分权将权力分配到具体人员。比如,明确每位体育教师的大课间场地位置、工作职责和评价办法等。此外,学校领导也可以根据人尽其用的思考或应对新增事务,而将部分特定权力通过授权的方式委任给某位教师。由于这样的授权常与学校领导的个人能力、教师特长及事务发展情况相联系,因此具有很大的随机性。比如,某校为了迎接上级学校体育工作检查,由校长在会议上口头授权某位健美操专业的体育老师来负责近期的广播操管理。尽管这样的授权形式缺乏一定的规范性,但对解决当前工作问题和重点仍具有积极作用,并为在后继工作中设置相应工作岗位奠定了基础。

再次,要确保对体育大课间领导的指令统一。体育大课间具有活动规模庞大和内容形式公开的特点,可以说每一次大课间活动都是一次形象展示和工作检查。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便是学校已经对大课间活动进行了组织构建和工作分权,学校领导在观摩大课间后仍可能会进行一些口头评价或工作指导。这样就常会出现双头或多头领导的情况,这种任何领导都来说几句的情况势必会造成教师的无所适从和工作混乱。为此,学校体育大课间工作的重大事项或决定,需在全校工作会议上进行工作说明和情况通报,并形成工作文件和文字材料进行宣传告知。从而避免其他领导或教师因为对工作安排不知情而产生不必要的忧虑或干扰。当然,对于领导和老师提出的工作改进意见,相关人员要做好信息记录,而后按照工作程序进行反馈,乃至活动安排的调整。

2.提升学校体育大课间活动的规划设计水平

学校体育大课间活动的整体规划和具体设计直接关系到大课间活动的顺利进行和效能提升。规划工作就是要综合上级部门、学校领导和全体师生对于大课间的愿景,积极整合学校的场地设施、体育器材和教师资源,通过系统化和专业化的工作流程进行全局性的体育大课间活动统筹。而设计工作是以体育大课间活动的整体规划为依托,通过严谨和细致的设计工作将相对宏观的规划内容分解转换为具体可操作的实践性工作。体育大课间的规划与设计工作,必须在学校主管领导的直接领导下以体育教师为主进行,并在内容正式确定前征求相关专家、领导和师生的意见。

首先,必须确保体育大课间活动的规范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指出中小学每天上午要统一安排25~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认真组织学生做好广播体操、开展集体体育活动。由此可见,未达到每天一次的大课间是不足数的体育大课间;活动不足25分钟的大课间是不达标的体育大课间;不做学生广播体操的大课间是不规范的体育大课间。为此,对于学校因为升旗仪式而停止体育大课间活动的问题,体育教师必须向相关领导提出质疑和规划意见。而要保证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间达到25分钟以上,就需要在大课间的起止时间里加入学生往返的必要时间。对于学校取消学生广播体操内容的情况,也要提出明确意见。因为教育部关于推行实施《第三套全国中小学生系列广播体操》的通知中指出,广播体操的推广和实施工作是切实加强大课间体育活动规范管理的重要内容。经过一段时间的规范化管理,体育大课间可以尝试用音乐控制活动进程,这有利于提升师生对大课间活动的守时习惯和规范意识。

其次,要充分发挥体育大课间的承载性。2005年发布的《教育部关于落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体育活动时间的意见》指出,各地和学校要积极探索、不断丰富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和活动内容,科学、合理地安排运动负荷。当前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学生体质健康工作持续重视,在大课间活动中安排一些体能练习成为必然选择,大课间体能天天练活动正在基层学校逐步流行。而为了充分利用教师体育特长和校外体育资源,进一步培育学校的体育特色和办学品味,利用大课间活动进行全校性的体育特色项目练习,已经成为当下“一校一品”活动的重要平台。此外,为了满足学生的体育活动兴趣和集体体育活动需求,在大課间系列活动中可给予各班学生一定程度的自选活动时间。学校可以让各班级学生提出参考活动内容,由体育教师基于学校场地器材情况和大课间活动效能进行内容选定和活动编排,以最大化地满足学生的体育活动需求。

再次,不断提升体育大课间安排的合理性。教育部2011年印发的《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指出体育大课间活动时间和内容须纳入教学计划,列入学校课表,认真组织实施。为此,学校需确保大课间的有效活动时间,并制定相对稳定的活动内容。比如,可将活动时长由25~30分钟进一步拉长到一课时。而为了提升场地器材的利用率和解决生均体育场地面积不足的问题,还可采用各年级错时进行大课间。在活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在体育活动时的运动负荷变化,确保学生身体全面发展和健康安全锻炼。一般可让学生先做广播操以便做好准备活动,然后可安排学校体育特色或“一校一品”内容,以及身体素质天天练活动。最后可以安排班级自选内容活动,并组织各班级定期轮换。此外,学生大课间的往返路线也要经过认真测量和仔细设计,要尽量避免路线交叉以减少等待时间,教师可以通过实地测量进行时间估算。最好能够结合学校的消防逃生路线设计,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在平时就熟悉逃生路线,还能够在消防路线的基础上进行最佳的行进设计。

3.加强学校体育大课间活动的管理评价措施

学校通过有组织地对体育大课间活动进行运动管理和考核评价,这是保证大课间活动得以长期有序运行的基本手段。实践经验早已表明,单纯依靠宣传发动、激励鼓舞和说服教育很难达成活动预期。无论学校的体育大课间活动多么精彩和富有成效,只要没有长期系统的管理调控,大课间活动质量必将逐步消退。学校只有积极运用各种有效的评价手段,对大课间活动进行过程控制和阶段考核,才能实现大课间活动的目标愿景和活动效能。

首先,要充分发挥日常考核的评价作用。对班级的考核和对学生的评价,是学校加强体育大课间活动管理和调控的有效手段。将大课间考核结果直接计入班集体的考核,并最终作用于班主任考核,将有助于形成大课间活动齐抓共管的管理格局。比如,在每天大课间活动时,由学校安排值周学生对各班级进行交叉检查,并记录各班的出勤人数、操练表现和活动纪律。这样的传统考核评价对大课间的日常管理仍具有积极作用。同时,学校在安排检查学生时要注意控制参与检查的学生数,以保证更多的学生能够参加正常的大课间活动。即便是参与检查的学生也要在完成检查任务的同时,尽可能地参与正常的大课间体育锻炼。比如,在开展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期间,检查的学生要与具体的检查班级一起跑步,做到检查与锻炼两不误。此外,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要严格控制大课间活动的出勤率。无论是大课间体育活动或是体育大课间活动,都要求组织全体适合运动的学生集体参与锻炼。对于因为身体不适无法正常参加大课间锻炼的学生,学校要制定相应的替代活动方案,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够通过大课间活动而受益。坚决抵制和避免适合锻炼的学生在体育大课间活动期间,进行其他非身体练习为主的文化艺术活动。

其次,要充分发挥先进师生的模范作用。体育大课间活动管理要努力营造人人参与、人人维护、人人争先的积极活动氛围。学校要倡导全体在校教师在大课间时间到运动场地上与学生一起锻炼,这不但有利于营造积极健康的活动氛围,还有利于教师以更好的健康状态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特别是班主任老师参与大课间活动的带头作用,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提升意愿。同时,还可以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先锋模范作用,满足学生不断提升和自我展现的客观需求。比如,在广播体操环节可以让各班级在本班队伍前方设置领操员并定期轮换,而后学校再从各班的领操员中选出优秀学生作为全校广播操的领操员。毫无疑问,这将成为大课间广播体操活动时最靓丽的风景线。此外,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学校一定要向教师明确提出体育大课间的工作规范。规定班主任老师必须积极参与本班学生的大课间活动管理,体育教师必须各司其职做好相应的组织调动和技术指导。其他教师不得在学生参加大课间锻炼时三三两两、有说有笑地聚集聊天,否则这将是学校体育大课间活动时最不和谐的消极因素。

再次,要充分发挥定期评比的激励作用。体育大课间活动内容除了要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强化外,还可以通过组织小型体育比赛来进一步提升活动质量,充分发挥体育比赛的以赛促练、以练提质的作用。比如,可在开学初组織刚入学新生的广播体操比赛,这对于快速提升他们的大课间参与质量具有推动作用。在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前可以进行全校性的跑操比赛,这对学生熟悉跑操规范和确保活动安全具有积极意义。学校还可以针对学校传统体育项目和学生自选趣味体育项目组织单项体育比赛。以动作难美为特色的项目可以通过统一的操练比赛进行评比,以集体竞速为特点的项目可以通过专门的项目比赛来操作。在比赛组织过程中,学校既要顾及比赛的公平公正和竞争竞技,还要充分考虑如何将体育比赛有效对接大课间活动,尽可能地发挥比赛对于大课间活动的激励和促进作用。

三、结语

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稳步推进和学生体质健康工作扎实开展的时代背景下,体育大课间活动改革和创新压力与日俱增。对于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形式、内容和管理的创新,已经被推到新一轮大课间改革创新活动的前沿。学校必须审时度势,进行积极主动和富有成效的改革。同时,体育大课间活动并不是单纯为了完成上级文件要求而进行的简单工作,它具有丰富的载体功能和活动价值。通过体育大课间活动我们就能够判断一所学校的课堂教学质量、课外体育活动情况和学校体育工作水平。体育大课间必须紧紧围绕着学校体育工作目标和重点,稳步推进各项具体活动的改革、创新与发展。

作者:王德刚

第3篇:特殊教育学校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实践研究

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 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印发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的精神,教育部规定在中小学体育活动过程中开展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特殊教育学校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不仅能增强特殊学生的体质,提高特殊学生的健康水平,还能补偿性发展特殊学生的感知觉、弥补动作缺陷,加强特殊学生的肢体康复训练,完善特殊学生的心理品格,发展特殊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特殊学生終身发展打下基础。既然特殊教育学校的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有着特殊、重要的作用,我们就应该组织特殊学生开展丰富、多样、专业、适合需要的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服务特殊学生,实现特殊教育的目标。笔者所在的特殊教育学校分别为听障、视障、智障三类学生创编了三套完全不同的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目前正在探索、实践、运用过程中。

一、特殊教育学校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的特殊性

我校现有在校学生250名,其中,视障学生36名、听障学生114名、智障学生100名;专兼职教师71人,其中体育教师6人。学校共开设19个班级,其中,视障班3个、听障班9个、智障班7个。学生残障类别除听障、视障、智障外,还有脑瘫、孤独症,绝大多数学生属于中、重度残疾。为了满足这么多类别的特殊学生的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我校根据这些学生的实际情况、实际需要和学校的实际条件,分别为学生创编了视障学生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听障学生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和智障学生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

二、特殊教育学校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多样性和适用性

(一)听障学生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

我校听障学生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的主题是“和合共生 逐梦未来”,内容为跑队形变换(方阵队形→散点队形→二路纵队合队→二路纵队分队→方形、圆形队→方形队→“YXTY”队<学校名称首字母>),手语舞蹈《国家》《最好的未来》、徒手操《大梦想家》和啦啦操相穿插,最后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12个词语的手语收尾。大课间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集运动的活力与舞蹈的柔美为一体,展现出特殊孩子在国家、社会、学校的大爱包围中的幸福美好生活。

听障学生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具有重要意义。特殊教育学校开展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进一步落实教育部关于中小学生“健康第一”“每天体育锻炼一小时”的要求,让听障学生身体的各个部位得到锻炼,与阳光为伴、于操场起舞,进行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每天上午第二节课后进行30分钟的体育大课间活动,可以调节听障学生的学习节奏、缓解学习疲劳、增强体质、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可以提高听障学生肢体的协调性,同时培养听障学生的视觉、触觉和模仿、记忆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往能力。

我校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开展,使听障学生获得体育持续发展的能力,培养听障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兴趣、习惯和品质,进而培养听障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健康的心态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视障学生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

我校视障学生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由绳操、花样跳绳、推拿练功操三部分组成。花样跳绳包括并腿跳、交替跳、单脚跳、前后跳、左右跳,推拿练功操结合《少林内功》《易筋经》中的套路,选取、改编了其中的“前推八匹马”“倒拉九头牛”“青龙探爪”“风摆荷叶”“霸王举鼎”五个动作创编而成。整个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便于视障学生掌握。

视障学生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和重要意义。跳绳及练功操这两项运动简单易行,不受场地限制,利于全面开展,且危险性较小,对于视障学生而言非常安全可靠。花样跳绳花样繁多,能够锻炼视障学生左右脑的平衡发展,增强脑细胞的活力,提高思维力和想象力,还能够改善身体状况,减少体脂、增加骨量,对塑造视障学生良好的身体形态有很大的帮助。推拿练功操可以通过对肌肉、骨骼、皮肤的锻炼,很好地提升自身的感知能力,使视障学生对周围的环境感知更为敏锐。

将花样跳绳和练功操融入视障学生体育大课间活动中,可以极大地增加视障学生的运动量,提升其心肺功能,对强健视障学生的体魄、改善身体协调性、减弱盲态具有积极的作用。

(三)智障学生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

我校智障学生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内容集舞蹈、武术、健身气功、康复保健、中国传统文化等内容创编为一体,融入中国的传统文化“十二生肖”,以大家喜闻乐见的中国十二生肖的十二种动物为主线创编动作,并配以韵律感较强且简单易模仿的儿歌创编而成,活动标题为《十二生肖操》。

智障学生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让智障学生在进行康复、锻炼的同时,又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十二生肖操》的十二种小动物易记易模仿,便于智障学生学习。模仿的小动物各具特点,同时融入基本的运动能力:上肢抬、举、屈、伸、旋转、绕环,下肢的走、跑、跳、蹲、开合等,个别动作借鉴了健身气功的动作。整套操将粗放运动与精细运动相结合,配以韵律感较强且简单易模仿的儿歌,对语言表达能力弱的孩子也是较好的锻炼,真正让智障学生各取所需,在活动中得到更好的康复。

三、特殊教育学校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可行性

我校三类特殊学生的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是结合学校学生的特点,充分利用学校场地条件和各类资源,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由学校的体育教师和律动教师共同创编完成的。三类特殊学生的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遵循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的原则。学校制定针对性和操作性、安全性较强的实施方案,以班级为单位,利用每天上午课间操时间组织学生进行活动。每天的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都安排专门的教师负责。智障学生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由于部分脑瘫的学生行动不便,所以安排在各班教室固定的区域进行,每班教室的一体机都可以播放体育大课间活动的音乐,由每天上午第二节课的上课教师负责组织活动。

经过一年多的实践与运用,笔者所在的特殊教育学校的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已初步成型,颇具特色,深受各类特殊学生喜爱。特殊学生每天在愉悦的心情中、舒适的环境中开展体育活动,对他们的康复训练和身心发展带来极大的促进作用。特殊教育学校的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也应该具有特殊教育的特点和每所特殊学校的地方特色,我们将继续推进本校的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实践与运用,也将借鉴其他特殊教育学校的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的优点,不断改进,不断优化本校的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

作者:胡春梅

第4篇:学校大课间活动制度

为了开展好大课间活动,切实使大课间活动落到实处,达到促进学校体育工作,增强学生体质、活跃校园生活的目的,学校特制定本活动制度,望全体师生遵照执行。

一、各年部、各班级按学校提出的要求,积极参加大课间活动,不得擅自脱离活动,极特殊情况必须向政教处报告。

二、遵守活动时间,不迟到,不早退,不缺席。

三、各班自由活动内容要结合班情,针对学生实际,丰富多彩、体现班级特色。

四、大课间活动时班主任、体育教师无极特殊情况不得请假,保证组织实施好活动。

五、活动中全体师生要讲安全、讲文明、讲团队精神。

六、大课间活动要保证质量(集合快、静、齐,跑步有口号,做到四到位,即教育到位;人员到位;动作到位;精神到位)。

七、体卫艺处要组织有关人员经常深处大课间活动,督导检查并量化考核,考核结果纳入文明班级评比中。

八、学校适时进行大课间活动单项评比。

第5篇:学校大课间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共同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意见》和《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文件精神,推动由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和共青团中央联合制定的《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认真落实《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条例》。坚持“以人为本,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发展”的宗旨,优化学校体育场地设施设备及管理,提高其使用率,发挥育人效益。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向大自然、走在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确保做到每天锻炼一小时,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

二、 目标和原则

(一) 目标

1、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并形成健康意识和终身体育观,确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实处。

2、让学生有选择地参与、学习、享受体育,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潜能。

3、改革学校课间操,优化课间操的时间、空间、形式、内容和结构,使学生乐于参加,主动地掌握健身的方法并自觉锻炼。

4、促进师生间、生生间的和谐关系,提高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和交往能力。

5、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积极向上的学风。

(二) 原则

1、教育性原则。开展大课间活动,以达到对学生的促德、健体、调智、审美等的教育功能,重视活动过程的教育。

2、科学性原则。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及特点,以及学校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安排大课间的课程计划和活动内容。

3、全体性原则。师生全员参加,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达到全体健身的目的,促进师生间、生生间的和谐关系。

4、创造性原则。根据学校场地的特点,科学合理的安排一些活动内容,考虑今后将艺术、体育融为一体。

三、 实施措施

1、时间安排。上午第一节课后25分钟(初中部)30分钟(小学部),任何老师不得挤占大课间活动时间。由于天气原因,不能进行正常室外活动时,各班在教室进行棋类游戏(器材自备)或室内操,由班主任组织安排。

2、制度措施。学校制订大课间活动时班主任、体育教师的职责,具体有:领导督察制、班主任现场督促制、艺体教师指导制、活动评比制等多种制度。使大课间活动安全有序的进行。

3、人力、物力保障。要求师生全员参与大课间活动,活动中教师既是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又是学生的保护者,同时也是活动者。这样既能体现国家所提倡的全面健身,又能融洽师生关系,有利于构建新型的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活动的器材原则上由学校购置,其它小型、易损器材由各班组织学生自带。

4、安全保障。学校要分班划定活动区域,各班学生必须在指定活动范围内活动,防止出现活动区域不明或学生乱跑的混乱现象。所有场地均安排教师进行现场活动指导,并督促学生注意安全。

5、实行激励。学校对大课间活动进行定期评比,把大课间活动开展情况作为星级班集体评选的重要依据,这样既可以树立学生的集体活动意识,集体荣誉感,又可以促进大课间活动的持续发展。

6、鼓励创新。大课间活动除时间有具体规定、保证外,在活动形式、内容、空间上具有很大的自主性和灵活性,鼓励体育教师、音乐教师、班主任发挥自身特长,展示自身才干,开发创新体育、舞蹈、球类游戏等多种项目。

小学部大课间安排

一、 大课间活动程序安排

1、进场 5分钟

2、广播操 5分钟

3、分散活动 15分钟

4、集合、退场 5分钟

二、场地安排(就近,具体班级站位由本年级体育老师安排)

1、一年级:南教学楼西

2、二年级:南教学楼东

3、三年级:宿舍楼前

4、四年级:南教学楼后

5、五年级:食堂前

6、六年级:北教学楼东

三、 活动内容安排:分散活动时以推荐内容为主,各班可根据实际情况操作,尽量做到顾全点面,让每个学生活动起来,并注意安全。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一年级

升旗

仪式

跳绳(长短绳)

踢毽子

跳房子

跳橡皮筋

二年级

升旗

仪式

跳橡皮筋

跳房子

踢毽子

跳绳(长短绳)

三年级

升旗

仪式

跳绳(长短绳)

跳橡皮筋

跳房子

踢毽子

四年级

升旗

仪式

踢毽子

跳绳(长短绳)

跳橡皮筋

跳房子

五年级

升旗

仪式

呼啦圈

踢毽子

跳绳(长短绳)

跳橡皮筋

六年级

升旗

仪式

跳橡皮筋

跳绳(长短绳)

踢毽子

呼啦圈

四、活动要求

1、每班班主任必须到本班活动场地,选择、设计分散活动内容,

提前准备好活动器材,组织安排本班学生站队和活动。分散活动时

以推荐内容为主,各班可根据实际情况操作,尽量做到顾全点面,

让每个学生活动起来,并注意安全。

2、体育老师负责本年级班级的场地安排,并对学生的站队、广

播操、分散活动进行指导与监督。

五、注意事项

1、活动必须由班主任到场负责管理,做必要的技术指导。

2、加强安全防范管理。班主任必须加强教育,引导学生安全、

文明、有序的参加活动。

3、如果遇到小型体育竞赛,体育老师必须提前到达比赛场地。

各班快速、有序地进入比赛场地进行比赛。

4、活动全程有广播音乐指挥。

5、由于我校小学部学生人数多,人均活动面积小,户外集体活

动开展起来难度较大,为了能更好地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各班老师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活动内容,鼓励创编。活动时应提前准备好活动器材,如有疑问请咨询本班体育老师。

第6篇:学校大课间活动方案

南天湖镇三抚完小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共同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意见》和《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文件精神,推动由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和共青团中央联合制定的《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认真落实学生体质健康。

坚持“以人为本,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发展”的宗旨,优化学校体育场地设施设备及管理,提高其使用率,发挥育人效益。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向大自然、走在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确保做到每天锻炼一小时,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

二、 目标和原则

(一) 目标

1、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并形成健康意识和终身体育观,确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实处。

2、让学生有选择地参与、学习、享受体育,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潜能。

3、改革学校课间操,优化课间操的时间、空间、形式、内容和结构,使学生乐于参加,主动地掌握健身的方法并自觉锻炼。

4、促进师生间、生生间的和谐关系,提高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和交往能力。

5、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积极向上的学风。

(二) 原则

1、教育性原则。开展大课间活动,以达到对学生的促德、健体、调智、审美等的教育功能,重视活动过程的教育。

2、科学性原则。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及特点,以及学校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安排大课间的课程计划和活动内容。

3、全体性原则。师生全员参加,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达到全体健身的目的,促进师生间、生生间的和谐关系。

4、创造性原则。根据学校场地的特点,科学合理的安排一些活动内容,考虑今后将艺术、体育融为一体。

三、 实施措施

1、时间安排。上午第二节课后30分钟,任何老师不得挤占大课间活动时间;由于天气原因,不能进行正常室外活动时,各班在教室进行棋类游戏(器材自备)或室内操,由班主任组织安排。

2、制度措施。学校制订大课间活动时班主任、体育教师的职责,具体有:领导督察制、班主任现场督促制、艺体教师指导制、活动评比制等多种制度。使大课间活动安全有序的进行。

3、人力、物力保障。要求师生全员参与大课间活动,活动中教师既是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又是学生的保护者,同时也是活动者。这样既能体现国家所提倡的全面健身,又能融洽师生关系,有利于构建新型的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活动的器材原则上由学校购置,其它小型、易损器材由各班组织学生自带。

4、安全保障。学校要分班划定活动区域,各班学生必须在指定活动范围内活动,防止出现活动区域不明或学生乱跑的混乱现象。所有场地均安排教师进行现场活动指导,并督促学生注意安全。

5、实行激励。学校对大课间活动进行定期评比,把大课间活动开展情况作为星级班集体评选的重要依据,这样既可以树立学生的集体活动意识,集体荣誉感,又可以促进大课间活动的持续发展。

6、鼓励创新。大课间活动除时间有具体规定、保证外,在活动形式、内容、空间上具有很大的自主性和灵活性,鼓励体育教师、音乐教师、班主任发挥自身特长,展示自身才干,开发创新体育、舞蹈、球类游戏等多种项目。

三、 大课间活动程序安排

(一)、夏季

1、进场 3分钟

2、眼保健操5分钟

3、武术健身操3分钟

4、跳长绳8分钟

5、集合、退场2钟

(二)、冬季

1、进场 3分钟

2、集体跑步4分钟

3、眼保健操5分钟

4、武术健身操3分钟

5、跳长绳4分钟

4、集合、退场2钟

四、场地安排(略)

五、活动要求

1、每班班主任必须到本班活动场地,组织安排本班学生站队和活动。尽量做到顾全点面,让每个学生活动起来,并注意安全。

2、体育老师负责对学生的站队、广播操、分散活动进行指导与监督。

六、注意事项

1、活动必须由班主任到场负责管理,做必要的技术指导。

2、加强安全防范管理。班主任必须加强教育,引导学生安全、文明、有序的参加活动。

3、如果遇到小型体育竞赛,体育老师必须提前到达比赛场地。各班快速、有序地进入比赛场地进行比赛。

4、活动全程有广播音乐指挥。

5、由于我校学生人数多,人均活动面积小,户外集体活动开展起来难度较大,为了能更好地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各班老师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活动内容,鼓励创编。

2016年

第7篇:学校大课间活动的感受

学校大课间活动的作用和意义

新形式下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是一种打破传统的体育课间形式,采用多种活动形式。让学生们身体的各个部位都得到了充分的锻炼,让学生们走到阳光下,与阳光做伴,以操场为舞,在阳光的沐浴下,尽情地享受生活、享受快乐。把学习带来的压力与紧张的气氛及时的宣泄出去。“阳光体育”给学生们带来了运动的快乐,让他们能够在运动中找到自信、得到满足。在学校体育工作中的作用和意义是巨大的。

一、大课间是学校的校体课程之一,涉及的范围广、内容繁多。

大课间作为一种学校的一门课程,肩负着以体育活动为载体全面育人,调节学生身心健康的重任,自身的使命要求他必须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让学生喜欢。首先,大课间体育活动是近几年在课间操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学校体育新的组织形式,与课间操相比,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间长,活动内容多,组织形式活,练习强度适宜,它不仅可以对学生紧张的学习起调剂作用,而且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有明显的实效。其次,大课间体育活动水平还能反映学校的校风、学风甚至班风,体现良好的精神面貌。实践证明,凡能高质量上好大课间体育活动课的学校,必然是一所校风正、校纪严、学风活的学校。再次,选择恰当的音乐,创编孩子们喜欢的操,可以让孩子们在愉悦的同时锻炼身体,让他们感受到大课间活动不是为了做操而做操,使他们能够心甘情愿满心欢喜的融入到大课间中来,沐浴阳光,享受生活。

二、随着我校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我们充分认识到这项活动有助于学生获得体育持续发展的能力,培养终身体育的兴趣、习惯和品质;有助于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健康心态和文化素养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学生与人合作和人际交往的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热情和创造能力。

三、开展大课间活动,只是一个起步,今后我们将不断总结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吸收兄弟学校的先进经验,勇于创新和不断完善活动项目,尽快训练可供雨天、炎热天活动的室内操,在体育大课间活动中引入更多的具有东北文化特色内容供学生选择练习,进一步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尊重呵护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师生共同努力,呈现出更多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项目。让学生在大课间活动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锻炼、学会舞蹈、学会欣赏,真正实现了“我运动、我健康、我阳光、我快乐”的美好愿景。

对于大课间活动,我们也在不断的加强改进,细心思考,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不断地改进提高,让我们学校的大课间体育活动能够进一步展现我们自己的特色。

第8篇:补隆学校大课间活动安排

组织者:体育教师班主任

一、 活动内容:跑步做操

二、 呼号内容:我运动,我健康,我快

乐,达标争优,强健体魄。

三、 宣誓誓言;我是中国人,我要为学校

争光。

四、 呼号、宣誓带领人:何光明、许世杰、

马跃民,每天轮流带领进行。

五、 领操者:马小飞、马晓宇、马佳露

六、 班主任组织进行其他活动。

2011年3月1日

第9篇:学校大课间活动工作总结

院上中学大课间活动工作总结

大课间活动要有生命力,要生机勃勃发展,达到真正的育人育体的宗旨,还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注意安全

大课间体育活动究其实质是全校师生每天在同一时间上一堂大课间体育活动课,其组织复杂而又严密,一般以集体做操为主,分班活动为辅,练习手段以适应学生身心需求,兼顾场地、活动空间的充分利用,全体师生参与。由于基本模式都涉及学生自由活动,其组织管理要求较高,在实施时要求班主任或指导教师或骨干分子起好督促、管理、示范作用。

在整个活动中安全意识必须贯穿整个大课间活动,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安全问题具体到大课间活动需要强调几层意思:一是场地设施的安全隐患问题。场地设施包括场地的合理布局,设施本身的安全功能等;整个学生运动场地的合理安排问题,充分利用已有的运动场地,挖掘新的场地资源,尽可能给学生大一点的运动空间;二是运动项目的安全问题,运动项目设置时要充分考虑到各种情况,三是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和体育老师的安全意识。

体育活动是校园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校园运动伤害的易发生部分。这就要求学校各级主管部门要做好有效的管理和教育,加强组织纪律性教育,确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指导主针。定期检查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系统传授正确的体育技能和体育保

健、运动康复知识,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伤害处置方法,合理组织好教学、训练工作,加强保护和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使教师和学生把预防运动伤害事故建立在正确的思想认识和科学有效的知识、技能的基础上,以减少和避免校园运动事故的发生。

二、内容、形式等定期更新与补充

大课间之所以与传统课间操不一样,就是因为学生对它的浓厚兴趣与积极参与,如果一套模式一成不变,或者内容几年不更换不补充,再好的东西学生也不会喜欢。如音乐的选择,虽然开展大课间后音乐多了,形式灵活了,乐曲是学生们喜欢的,但如果一成不变,几年如一的话,学生也会感到厌倦,从而到了传统课间操的状态,不客气的说是新瓶装老酒。再如内容的选择上,目前内容比传统课间操丰富多了,有许多时代感强、学生自编自创的游戏等,但如果不进一步丰富,不与时俱进,不适时更换或者淘汰一些项目,学生玩多了,自然也缺乏新鲜感。

三、要注意找准开展的切入口

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不要操之过急,要一步一步来,充分借鉴别人的经验的基础上,找准切入点,先局部后整体,先片断后全面,先小后大。例如先在传统课间操的基础上加一套特色健美操、搏击操、秧歌操,其次再加上个性化自主练习,再次根据校情、生情加上特色练习等,逐步开展,循序渐进。

学校要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因地制宜开展活动,有一些学校进行了室内开展大课间活动的探索,如开发的特色手指操、原地操、课桌

操等,还有的设计了在教室里面的两人操、角力游戏、反应游戏等。

院上中学

2014年1 月10日

学校大课间活动工作总结

涉故台小学

2011年12月

上一篇:学年度教务处工作计划下一篇:与孩子们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