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孩子们一起成长

2023-03-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与孩子们一起成长

让“快乐阅读”伴孩子们一起成长

摘 要:幼儿阅读是一种拓展孩子们知识面的有效途径,尤其是对于3-6岁的幼儿,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此时的阅读训练更能提高他们这方面的能力,同时提高他们的记忆力,培养他们规范化语言的应用能力。但幼儿阅读与中小学阅读有所区别,本文从“快乐阅读”这个角度,简要浅析快乐阅读的阅读方式以及对孩子们的成长作用。

关键词:快乐阅读;幼儿教育;创新

一、 快乐阅读与其他阅读方式的优势

快乐阅读,顾名思义,就是通过一定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使得被教育者达到快乐的状态,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潜力来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的一种阅读教学方式。

(一) 快乐阅读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多样性

快乐阅读的教育教学,并没有将教育方式和教学手段通过固定的形式固定下来,而是通过一定的方式和方法达到快乐的状态,这就在一定程度上给了幼师们一定的自主性和创新性。对于那些自主性强且具有创意的幼师,更能够尽快让学生适应快乐阅读的阅读模式,从一定程度上也激发了其他幼师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自主创新,从而使得幼儿阅读教学形成一种良性的竞争;另一方面,快乐阅读的教学方式,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而多样性更能从多方面激发孩子们的学习潜力,更能很好地挖掘孩子们的阅读潜力,且在这种快乐状态下的阅读方式教学符合孩子们客观成长规律,对孩子们的成长意义重大。

(二) 快乐阅读和其他阅读方式教学关注点不同,侧重点也不同

快乐阅读与其他阅读方式的教学相比,侧重点和关注点也是有所不同。以本幼儿园的“快乐阅读”教学方法与小学阅读教学为例,幼儿园的“快乐阅读”是将孩子们的兴趣放在首位,首先强调的是培养孩子们的兴趣点,挖掘孩子们的阅读潜力,有些低年龄层的孩子可能识记方面还存在欠缺,但已经可以从讲故事、故事画等有声图书或图画书获得最初的阅读体验,并开始逐步确定了自己的兴趣点。其次快乐阅读通过这种培养兴趣使孩子们达到一种愉悦放松的学习状态,且在阅读培养中有针对性加入一些数字教学和识字教学,侧重点也更多地放在拓展孩子们的知识面,更加广泛地挖掘他们的学习潜力;而小学阅读则是以学科为基础,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地培养小学生的记忆力、语言组织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更多地强调能力的培养,关注点与学科有着直接的联系,如语文阅读培养的是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记忆力;数学阅读培养的是小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基础数学计算能力;思想品德课程阅读教学则旨在培养学生们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虽然快乐阅读也可以植入到小学阅读中,但对于幼儿的阅读教学作用更加明显。

(三)快乐阅读是一种新型的创新模式教学

随着我们国家对素质教育的推广和普及,以及对幼儿教育事业越来越重视,幼儿教育发展迎来了一个“春天”。随着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幼儿教育教学方法也逐步受到外界的关注。现在幼儿教育教学方法正处于不断摸索的阶段,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不足,如在幼儿教育教学经常出现的“小学化”现象,这些现象和影响对孩子们今后的发展带來了一些不利的影响,但同时也在提醒广大的一线幼师,创新教育教育方式不仅是十分必要,而且是十分紧迫的。“快乐阅读”是现在比较新颖的教育教学方法,它的创新在于,它将从只关注幼儿成绩和单一化的教育教学方法向更高层次挖掘孩子们的潜力,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以及关注孩子们的学习状态转变,这种转变让孩子们能够更加快乐地学习,并通过这种快乐的学习状态产生一种正能量,从而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达到培养孩子们阅读能力的目的。

二、 快乐阅读的实施方式

快乐阅读关注的是孩子们的阅读状态,侧重的是孩子们的兴趣培养,因此实施方法应该从阅读状态和学习兴趣入手,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一) 课程设计要尽可能巧妙,能够最大限度调动孩子们的阅读积极性

幼儿的特点是活泼好动,充满好奇心,对于外界新鲜事物兴趣浓厚,善于模仿和学习,针对这些特点,我们在课程设计也要综合考虑他们的成长特点,巧妙安排课程,最好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孩子们的阅读积极性。例如在读童话故事的时候,我们可以很巧妙地将一些问题穿插在故事中,一步步调动孩子们的阅读积极性。如在《小红帽》的阅读课中,首先一开始就设置了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大家都去过自己的姥姥家吗?去姥姥家途中遇到过什么危险吗?”孩子们都很兴奋地将去姥姥家的情况在阅读课堂中说出;下一步我们就开始引导他们阅读第一部分,当小红帽遇到大灰狼的时候,我们又在其中穿插了一个问题,“假如在去姥姥家路上碰到了和大灰狼一样的坏人,你们应该怎么做呢?”通过这样的方式,既降低了阅读难度,还让孩子们结合自己所见所闻,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有的孩子就直接说:“小红帽可以直接跟爸爸妈妈一起去看姥姥,那样就不会遇到大灰狼那样的坏人了。”通过这样的引导,孩子们不仅仅将故事阅读完,还能更加深层次地明白了自我保护的道理,最主要的是他们在课堂阅读中处于快乐的状态,潜移默化地提高了他们的阅读能力。

(二) 可以借助多媒体从视、听、触等多角度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

幼儿的教育教学与小学相比,最大的一点不同是,幼儿教育对于视、听、触等感官性的事物敏感性强,而对于一些数字计算、语言组织和文字阅读等敏感度则较弱,这就需要在开展“快乐阅读”时,幼师们可以借助多媒体从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方面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使他们达到一种快乐的状态,完成阅读任务。一方面可以在快乐阅读教学过程中,适当增加一些音乐、图片、影像等,调动孩子们的感官,从而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使他们达到一种愉悦的学习状态;另一方面可以将阅读素材转化为有声读物、精美图画或者制作成简单的动画,配上一些符合故事发展的音乐等,这样既可以降低阅读的难度,还可以从感官刺激调动孩子们阅读的积极性,从而实现快乐阅读的阅读目的。

总而言之,快乐阅读是关注阅读过程和阅读体验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各位一线幼师可以根据自己学生的情况,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开展阅读教学,满足孩子们对阅读和知识的渴望,真正把他们的兴趣点和潜力挖掘出来,让他们都爱上并能够快乐地阅读,让“快乐阅读”伴他们一起成长。

参考文献:

[1] 王丽.图书馆,引导儿童快乐阅读的场所[J].图书馆界,2008(03).

[2] 贡燕.关注阅读——少年儿童阅读现状及其对策[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06(03).

作者简介:

李进,蒋莉莉,安徽省滁州市,安徽省滁州实验幼儿园。

作者:李进 蒋莉莉

第2篇:同孩子们一起走进作文新天地

“同孩子们一起走进作文新天地”,是一代代南京探索者们的缤纷彩梦和执着追求。

30多年前,教育改革的春潮在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涌动,给南京的小学作文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为南京的学生作文刊物题词勉励。全国小语会理事长袁微子先生多次专程来宁参加“小学作文教学研讨会”,并深入区县学校听课指导。在市教育局罗炳权局长、周德藩局长的关心支持下,市教研室蒯福棣主任组织一批探索者们实践研究,开拓前行,为了能让孩子们蹦蹦跳跳、生动活泼地走进作文新天地,他们执着地用自己的心血踩出一条路来。

对“学生”,他们强调要像斯霞、王兰老师那样,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一切为了学生的认识发展。

对“作文”,他们强调,作文,应当“有所为而作”;是为生活、为人生、为个性全面和谐发展;要着眼现实,即自然、社会和人类的两个文明建设。

对“小学作文教学”,他们认为,要同学生认识发展联系起来,培养学生“有所为而作”的意识;应当适应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像斯霞、王兰老师那样善于捕捉儿童的思想,运用儿童的语言,激励儿童的情感,循循善诱地培养儿童的读写能力;作文练习要与生活实践密切联系,与阅读教学有机结合;要改革命题作文,采取写日记、写放胆文、写实验报告、调查报告等多种方式;要鼓励学生不拘一格地写自己的见闻感受,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正是从这样的认识出发,自1978年起,南京市的小学作文教学改革步步深入,花开烂漫,果香飘溢。南京作文教学改革的始作俑者,北京东路小学语文教研组的探索者们,从培养观察能力入手,改革作文教学,进而深入研究小学生作文心理,探索儿童写作的心灵奥秘,影响广远。“作文TV”的实验教师,在杨清生、洪钦、范云良几位名师的引领下,吹响了写作教学技术革命的号角,成果丰硕。还有,爱教善教作文的庄莉英、董惠琳、李德正、沈玫……勇于开拓创新的耿方珠、刘宏钧、罗凯、夏建萍……教坛新秀陈燕、戴兴海、余多慈、姜淑兰……指导有方的领军人宋宁、孔祥鸿、张谞、陈树民、戴修诚、张立荣、范超、叶金祥、邵申骅、季国樑、徐伯漪……南京小学作文教改的星空上升起一串串闪光的名字。他们鲜活的经验被送到了全国万千所学校的荧屏上,被吸收进小学语文课本和全国师范学校通用教材,汇入了语文课程改革的滚滚洪流,推动着全国小学作文教学改革。

21世纪伊始,特色鲜明的课改实验,富有创造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令人欣喜。但是,南京新一代探索者们也敏锐地注意到,在许多地方,“作文”仍然是一个令学生畏惧,令教师犯愁的话题。小学作文教学现状依然令人担忧。他们指出,当前,关于“儿童”谈得很多,“敬畏儿童、尊重儿童、相信儿童” “让儿童做作文的主人” “让儿童自由表达” “指导儿童自己修改”等语句,频频地出现在作文教学论文和研讨发言中。然而,深入作文教学实际则不难发现,一方面,有些地方高喊“儿童”和“自由”,实际上是滑向了“放任自流”的极端;另一方面,是更多的教师仍然没有走出为了应试、以“文”为本的误区,过度讲解写作知识,强调写作技巧。作文的主体——儿童并没有得到应有的真正的关注和尊重,致使作文教学錯位,而儿童享受不到作文的乐趣,作文能力也无从得到提高。真是一针见血,鞭辟入里!

我们不是也经常看到吗?在一些作文公开课、观摩课上,有的教师只忙于组织学生做游戏、演小品,玩完了,演完了,让学生各自说说写写,再读读说说,就热热闹闹地结束了。更多的是不分年级,只要涉及“写人”,都是讲授写“外貌” “动作” “语言” “心理”的作用和要求,谈到“记事”,总要归纳四个、五个要素;也有的,不恰当地引进“过渡照应” “对比反衬” “开头法” “结尾法”等文章作法,生吞活剥地套用“主题” “虚构” “塑造人物形象” “细节描写”等文学创作的概念;有的,指导学生修改只关注在语言现象上加工、修补和润色,用他人的见闻感受代替作者想表达的意思情感,忽视对儿童认识自我、认识世界能力和写作意识的培养等等。

南京新一代探索者们所揭示、分析的正是当今出现的一种较为普遍的新现象、新问题——一些体现先进教育思想的新词语、新概念已进入人们的话语系统。新理念似乎已成为教师群体的社会意识,但是还没有真正成为广大教师的个体意识,也就没有自觉地转化为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行为。可以说,在不小的范围内,我们的作文教学还处于“认识不深”“言而未行”的层面,“儿童”被抽象化、概念化、虚泛化了。种种重视儿童的言辞,很有可能沦为新的官话、套话、空话。显然,这一揭示和分析,对厘清认识、推进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众所周知,教育是一种高度专门化的培育人的活动,其根本就在于促进人的社会化,把理想的世界建立在个体的心灵上,而不只是单纯的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小学作文,从表面上看是遣词造句的综合训练,但从儿童成长来看,是儿童生活中、生命中的语言需要,具有显著的“运用语言”进行“表达交流”与“认识自我”“认识世界”的自我教育作用,是儿童自我接受教育的重要形式。如果,我们仅仅着眼于让学生写出一篇“好作文”,甚至,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教作文,不论是为此而过分强调“知识”和“规矩”,还是过分强调“自由”,走向极端而沦为“自流”,都忽视了儿童成长的语言需要,忽视了儿童语言素养的养成和健康人性、人格的发展,如此,也就窄化、虚化甚至异化了作文教学的功能和价值。

为了让小学作文真正成为“为儿童成长服务的方式”,近20年来,在省、市教研室朱家珑主任、李亮老师、汪笑梅主任的关心支持下,南京新一代的探索者们,立足课程改革和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薪传践梦,正开拓着作文教学的新局面,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新特点。

其一,走向“教科研”。他们从实际出发,把作文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转化成一个个具体的研究专题、课题、项目,扎扎实实地开展教育实验研究。

他们有的从作文教学的过程着眼。譬如,针对学生“普遍害怕作文,写不具体”的苦恼,玄武区教研室的田红老师组织全区小学语文教师以此为专题,分学段开展系列研究,着重探讨如何尊重儿童心理特点,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习观察、悉心体验,积极思考、发现,乐于表达交流,从而掌握方法,发展能力,爱上作文。再如,针对人们常站在成人的立场上,以成人的眼光、标准审视考量孩子作文的现状,市教研员芮琼老师以“作文的评价与评改”为专题,在全市征集志同道合的教研员和教师,从评价评改的主体、标准、内容及方法方式等方面,探索构建小学作文评价评改机制,努力为儿童摘除不符合儿童作文要求和儿童心理特点的、来自成人世界的种种束缚。特级教师刘冰进行“故事情境中的主题习作教学”课题实验,从习作“内容”与“能力”两方面出发,确立习作教学主题,在具体的故事情境中调动学生的热情,培养他们阅读积累、观察现象、表达交流、评改完善等能力。

他们有的从阅读和写作,理解和表达的关系着眼。譬如,秦淮区教科所叶萍老师组建课题组深入研究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意义、内容,梳理出“从读学写”的几种指向功能及具体实施策略。针对实践中的一些偏向,她指出“我们应站在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高度,全面审视‘读写关系’,力求做到融洽共生,互为促进”。特级教师朱萍老师的“绘本作文”课,让孩子们在图文交融的阅读中,找寻“自己的影子”,聚焦细节,发现、想象,领悟内蕴的意义,丰满“被少化了的文字”,生成“孩子们自己的故事”。古平岗小学吴春晓校长与她的同事们把“读童谣,写童谣,唱童谣”紧密结合起来,开展集阅读、联想、写作、欣赏为一体的综合性读写活动,形成校园特色文化。特级教师李琳老师带领全校师生“同读同写”,老师读学生喜欢的童书,读后写与学生题目相同的作文,再交流评选,师生分享彼此的想象、感受、知识和快乐。

他们有的从作文与生活的关系着眼。譬如,针对“创设情境”出了偏差,“模拟生活”一统公开课的现象,特级教师江和平老师指出,作为生命个体的学生,需要的并不是到“模拟生活”中去寻找生活,寻找作文材料,而是在真实生活中捕捉那些和心灵碰撞交流后产生体验并成为心灵一部分的那些现象和事件。作文应成为孩子们用笔记录自己的故事,与同伴、老师、亲人们轻松“聊天”的事情。特级教师庄永洲和秦淮区教研员杨春艳老师在“建构儿童习作生活方式”课题研究中强调:要让学生在实践中逐步领悟,作文就如同吃饭、睡觉、上课、游戏一样,是一种生活的需要,要努力让作文成为孩子们童年生活中一种不可或缺的快乐的生活方式。

他们也有的从当代信息技术与作文的关系着眼。譬如,特级教师宋非、朱萍注意到当今网络正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学童们在游戏机“魔力”的引诱下,产生了对键盘和鼠标“笔”的偏愛,并尝试驾驭,萌生了驶上“信息高速公路”的渴望。于是,他们率先开设“网络作文”课,让每个孩子都享有网络带来的平等地位和表达、交流的空前自由。他们建立班级网站,指导全班孩子建立博客,引导孩子们兴致勃勃地在网上质疑、讨论、发帖,使作文成为孩子们当下生活的需要和工具。

其二,建设“共同体”。他们中许多人以“研究”为纽带,围绕一个个大家关心的“话题”或“主题”,朝着共同的愿景,努力把“教研组” “课题组” “项目组” “名师工作室”等教学研究组织,建设成一个集教学、学习、研究与自身专业成长为一体的学习“共同体”式的新型研究团队,强调“合作”,体现“开放”,追求“共享”,反思切磋,开拓前行,不断创新。

譬如,南京有七个影响广远的“特级教师工作室”,领衔名师潘文彬、金立义、刘荃、史春妍、杨树亚、李响、胡红都是南京小语界的中坚力量,成员为几十位中青年优秀教师。近几年来,他们针对语文课改中的热点、难点,定期联合开展了一系列的研讨活动,自然而然地形成了更大的跨学校、跨区域的“共同体”——“攀·灯”团队。从实践研究中,他们提出了自己的作文教学主张,从不同角度对“当今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怎样才能走出困境?”交出了厚重的答卷,被一些媒体关注而推介,引导着广大教师从作文教学的“原点”去思考问题。

又如,南京的“郭学平特级教师工作室”与南通如皋的“姜树华特级教师工作室”、苏州昆山的“高子阳特级教师工作室”联合开展“三人行·思”语文教学系列主题活动,深入研究小学生作文教学,致力于唤醒每一个儿童内心深处最原始的写作动力,让儿童享受自由表达的快乐,自觉锻炼“具体明确,文从字顺”的写作本领。这两年,郭学萍又高举起“小学生创意写作”的大旗,组织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的一百多名语文教师共同研发了《小学创意写作系列读本》。这一读本被许多地方采用,并被评为“江苏省中小学优秀校本课程一等奖”。

再如,十多年前,特级教师宋运来提出了童漫作文的教学主张,找到了一条将作文教学通向儿童世界的通道。南京市建邺区教育局在2005年批建了“宋运来特级教师工作室”,给了童漫作文研究一个很好的基地。宋运来老师所在学校有12位教师成了工作室的成员,本区兄弟学校不少教师也纷纷自发投身这个工作室的研究工作。如今,在宋老师与同事们的努力下,这个工作室的童漫作文项目已聚集了全国各地的众多教师自发参与实验研究。

在实践研究中,新一代的探索者们努力把我国优秀传统教育思想与现代教育理念相结合,努力做到东方和西方、传统与现代融通合一,凸显“扎根本土,放眼世界”。譬如,刘志春、李琳、刘红三位特级教师既对儒家经典狠下“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的功夫,又博览、研读卢梭、杜威、苏霍姆林斯基等教育家的论著,择其真义,扬弃整合,执着追求“本真” “简单·快乐·开放” “乐学”的教学境界。他们领衔的三个名师工作室定期联合举办主题研讨活动,探索如何引导儿童建构自己的读写意义,主动快乐地参与读写活动。

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我读过他们中许多人的文字,多次参加他们的研讨活动,深深感到虽然角度不同,风格不一,但都透发出探索者们勇于创造的改革精神和热爱儿童、热爱母语教育的真挚感情。他们的实践经验及其中蕴含的理性思考,都融注着前辈探索者的智慧,闪耀着时代的光辉。我为之欣喜、钦佩、振奋,并从中引发许多思考,获得如下启迪。

作文是儿童生活的需要和组成部分。真正的儿童作文是一种儿童的活动,是同儿童成长相随,同儿童的劳动、游戏、学习,认识、思维、情感相连的活动,是一种文化创造活动。作文是儿童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一种生活方式。学生是为生活而作文,不是为作文而生活。我们的作文教学就应该像南京的探索者们那样,引导学生接触社会,接触自然,积极参与各种活动,从而丰富知识,得到锻炼,增长才干,成长发展(而不是仅仅为了作文去搜集素材);学生在活动实践中有了新收获、新感受、新发现,产生倾吐、交流的需要和欲望,在这基础上,创造条件搭建平台,引导学生倾吐、交流,把观察、思考、交际、表达和创造等能力的培养、发展融于活动与作文的全过程之中。

重视观察,强调体验和发现。观察对于儿童认识世界之重要意义不容忽视,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观察对儿童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必不可少一样。”“每堂课都是对大自然之谜的观察和惊讶。”但是,如果只注意到对外界的“观察”而忽略了内心的“惊讶”,甚至误以为“观察”就是客观地认识世界,与人的心灵没多大关系就失之偏颇了。他们指出,“每个人所观察的事物也许大同小异,但内心的感受却各不相同,调动起来的联想、想象、经验、思想和情感更是千差万别,而那些与众不同的感受、体验、发现才是最宝贵的”。为此,他们总是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认真观察、发现,悉心感受、体验,在日记中记下自己的见闻、发现和内心的惊讶、喜悦……这是很有见地的。

从读学写,以写促读,读写共同发展。他们十分重视“从读知写、悟写、学写”。但是,他们的阅读课不只是、不全是为培养学生写作能力而开设,更不是枯燥地单一灌输语文知识、训练写作技巧的技术课。在他们的阅读课里,师生结伴步入语文意境,一起体味文字里的喜怒哀乐,领悟作者的言外之意,一起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领悟语言运用的精妙;一同走进非连续文本世界,从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学习各类文本的种种表达方法。他们引导学生从课本扬帆到书海中遨游,从阅读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同时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显然,他们学生的阅读不是仅仅为写作而存在的阅读,而是伴随着感悟、理解、联想等系列心理活动的思维活动和言语活动。无疑,对作文来说,也唯有在这样的阅读中,儿童才能满足求知的需要,开拓视野,提高认识,丰富情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悟得作者观察、思考和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方法,发展语感,全方位地提高自身的写作素养。

重视模仿,从模仿走向创新。他们对模仿有着深入思考。他们说,“指导学生模仿应根据学生的作文水平和年龄特点有选择地使用范文,运用恰当的模仿方法” “作文教学不要过分强调模仿,依赖模仿,让学生养成‘套袭’的依赖心理”。在教学实际中,他们总是从学生实际出发,允许、倡导、鼓励学生逐步跳出某一篇“范文”的框子,从自己头脑里储存的多篇“范文”中提取、选择、整合、学习借鉴方法,写出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作文来。心理学研究表明,模仿是儿童的天性。人学习、成长,自主创新都是从模仿开始的。作文教学必须重视模仿。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模仿需要智慧和技巧。譬如面对不同年龄,不同基础的学生,面对不同特点的“范文”,不同的作文练习要求,出示几篇范文合适?主要模仿什么?如何引导学生从模仿逐步走向创新?如何防止“模仿”异化成机械“套作”或变相“抄袭”?如何防止把语言表达形式变成模式化的框框,让学生编造内容往框框里填装,以致成为束缚而走向反面……这些都需要我们结合实践认真思考研究。

让“模拟情境”成为儿童作文的“诱因”和“原型”。他们在作文课上创设的生动有趣的模拟情境,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学生原生态生活的典型集中、形象再现。这种“情境”,实际上是学生作文的“诱因”和“原型”。一方面诱发学生内心的倾吐欲望,让学生触景生情,唤醒沉睡的记忆,在脑中再现自己生活中与之或相似或相关的场景,激起真情勃发,进而喷涌而出,化为感人的文字。另一方面,起到了“原型”的作用。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学生从对“模拟情境”的观察、思考、体验和发现中,悟得方法,受到启迪,在写各自回忆中的类似场景时,能举一反三、运用方法,具体清楚地进行表达,从而锻炼了作文能力。正是在这样的“诱因”诱发和“原型”启示下,学生们作文中表现出来的是儿童生活的多姿多彩,表达的是个性各异的儿童的真情实感。同时,这样的“原型”还有助于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借鉴运用。与此相比,那種仅仅为了给学生提供一次作文素材的“虚假情境”,表面上似乎是引导儿童观察生活,但如果目标不当,与儿童生活联系不紧,则很有可能走向与儿童真实生活的背离。

鼓励大胆想象,谨慎对待“虚构”。为了儿童成长,他们一方面十分注重引导学生积极联想,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写想象世界中的图画故事、童话故事、科幻故事……描绘未来世界的美好蓝图,构想梦中的成长愿景;别出心裁地设计有特色的团队活动,有创意的小制作、小发明……学生们五光十色的作文中绽放着智慧花朵和创造火花,表现了热爱生活、创造生活的浓浓真情。另一方面,凡写生活中的真实事件,他们从不有意无意地鼓励或默许学生凭空“虚构”。他们的学生不会为了“突出”中心而编造情节,夸大事实,为了“亮化”作文而移花接木、无病呻吟。不会把替邻居老爷爷拿了一次牛奶说成拿了三次,不会把只抽泣了几声写成痛哭流涕、泪如雨下,不会把同学小明做的好事移植到自己身上……不会让自己写真人真事的作文里,真中有假,真真假假,真假不分。因为他们让学生懂得,作文要写“诚实的自己的话”,而不是不切实际的随意编造。他们指出,作文与做人在“求真立诚”方面是完全一致的。“虚构”是一种文学创作手法,如果把“虚构”不恰当地引入小学作文教学之中,很可能使涉世不深的儿童,因弄不清文学创作与写实作文的区别及其不同要求而造成认识混乱,甚至对作文和做人产生负面效应。儿童的心灵是柔嫩的花朵,需要我们精心呵护。南京的探索者们对想象作文、记实作文的深入思考研究,对如何引进“虚构”等文学创作概念的谨慎态度,应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和反思。

为了“同孩子们一起走进作文新天地”,南京的探索者们薪火相传,与时俱进。正高举“立德树人”的大旗,用自己的忠诚、智慧和执着,与孩子们一起搭建从梦想通向现实的桥梁。

(袁浩,全国小语会顾问,江苏省小语会名誉理事长,本刊特聘主编)

作者:袁浩

第3篇:《与孩子们一起在诵读中成长》

直面经典 放飞希望

——与孩子们一起在古诗文诵读中成长

厦门市园南小学 胡继红

记得还是三年级的一次背诗活动,当时,活动中背得比较好的也只能背诵30几首古诗,全班平均背诗仅十几首,而这些基本上还是课本里学过的。我感到孩子们诗词积累实在是太贫乏了。许多孩子可以把很多西方动漫作品的台词背得滚瓜烂熟,打游戏可以连过几关,却对中华民族的古典文化知之甚少。古诗文是我国历史长河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提高学生的思想及文学素养上,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新课程总目标要求学生 “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收人类优秀文化营养”,充分肯定了中华诗词在母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因此,我觉得我有必要来激发他们学习诗词的兴趣,让他们感受古典诗词优美深邃的意境,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作为老师,传播和发扬民族文化,把中国传统教育的精华——经典古诗文融入学校课程改革实践中,是责无旁贷的。尤其是语文老师,积累了大量的诗词,才能在教学中渗透引领,感染学生。因此我对自己提出了高要求,除了每天和孩子们一起背诗,课文教学注意渗透,例如教学《父亲和鸟》一文时,我收集了许多含鸟的古诗,“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等诗句,激发学生对鸟儿的喜爱,感受诗的美好。谈到风景名胜如“西湖”,我引用赞美西湖的古诗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扬阴里白沙堤。”、“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等。学生感受到原来西湖的美是千古传诵的。在教学《黄河魂》时,“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等诗句更让学生感叹黄河气势磅礴。常常在教学中借诗抒情,学生更领略到古诗言简意赅,意境深远。课后再把这些古诗推荐给学生,让他们摘抄积累下来,真可谓一举两得。我时常让学生跟我比赛,看看哪些同学能超过我。学生好胜心强,都主动到图书馆借阅或到书店购买《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中学生必背古诗词》、《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开始大量背诵古诗。几年来,即将毕业的孩子们有三分之一背诗接近200首,因为我主动背诵《长恨歌》,并希望有对手,不少孩子挑战成功,会背120句的《长恨歌》,更增强了背诵的信心。的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的兴趣会直接影响学生,其实在这过程中,我何尝不是在学习呢。

如果说大量背诵古诗词还停留在积累阶段,那么实际的古诗文教学活动就把学生带入了“欣赏”阶段。“诗是有声的画”, 每一次古诗教学前我都会精心制作课件,配以优美动听的古筝曲,营造情感氛围,把学生带进古诗的意境,让学生获得情感的熏陶。如《诗情画意》、《诵读经典 感悟真情》、《月之故乡》、《西江月》、《绝句》等课件意境优美深邃,是无声的语言。古诗教学要特别重视诵读。古诗是人类在特有的生活环境下宝贵情绪的瞬间灵光闪现。人们读诗,就是要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引起心灵的共鸣,从而体验到诗人瞬间的惊喜之情。反复诵读,读出节奏,读出韵味、读出意境是基本的方法。读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对诗、吟诵、游戏、表演等等,在这过程中学会欣赏,学会感悟。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有活力的。”恰到好处的拓展延伸能使学生由“乐学”到“活学”再到达“会学”的境界,使我们的课堂教学闪现出智慧的火花和生命的活力。古诗教学进行延伸,才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积累古诗,如学习《送元二使安西》后,便向学生推荐一系列送别诗佳作:《芙蓉楼送辛渐》、《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别董大》、《赠汪伦》、《于易水送别》等。学完《咏柳》就让学生摘抄许多歌咏春天的名诗,《春日》、《钱塘湖春行》、《江南春》、《大林寺桃花》、《忆江南》、杜甫的两首《绝句》以及《江畔独步寻花》等。归类学习古诗常常能举一反三,如今大多学生能一口气背出好几首爱国诗、边塞诗、写某人、某物或某景的诗。学生还能进行类比学习,例如一位学生为大家朗诵完崔灏的《黄鹤楼》,另一位学生便告诉大家他知道李白模仿崔灏的《黄鹤楼》,写了一首《登金陵凤凰台》的诗。学生能从王安石的《梅》,说到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以及毛泽东的《卜算子 咏梅》词。他们能通过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讲安史之乱,通过《蜀相》、《八阵图》讲诸葛亮,讲三国。古诗文课堂诵读与课外的拓展延伸,增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厚积簿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几年来学生们对诗词的酷爱与日俱增。“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语感,提高了素养,陶冶了情操。

“古诗文诵读”应走研究性学习之路。“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站在育人高度,我们感到古诗文诵读研究应深入到那些诗人、词人的生活,去观照他们所生活的环境,去了解当时当地的历史、地理、社会、科学知识,去了解他们成长历程,他们的生命轨迹,从而去感悟超越知识的智慧。而这一切,应由学生通过自己的研究去解决。因此我在学生积累诗词的基础上挖掘学生潜能,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诗人、词人或某类诗词,组成研究小组,我们相继成立了 “李白研究小组”、“杜甫研究小组” 、“刘禹锡研究小组”、“李商隐研究小组”、“苏轼研究小组”、“李清照研究小组”、“爱国诗词研究小组”、“送别诗词研究小组”等多个研究小组。孩子们广泛地收集资料,并制作出反映自己或小组研究过程的演示文稿,在即将毕业前孩子们汇报了研究活动的成果。在实践中,孩子们感到自己的视野开阔了,知识丰富了,千百年前的诗人、词人也在自己的心里变得鲜活起来。

在与孩子们诵读经典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早期背诵、阅读大量深刻优美的经典,渗透到血液、深入到骨髓中的就不仅仅是语言层面优美的辞藻,还有其中的人文精神。这种精神的种子在心中生根发芽,对人的一生都将有长远而深刻的影响。诵读中我们发现,当我们站到民族、文化的高度来审视诵读活动时,古诗文诵读自身旺盛的生命力便蓬勃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总之,古诗文诵读活动给我和孩子们注入了活力,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无尽的乐趣,孩子们的综合素质全面提高。是啊,让我们的学生从小直面中华诗词这一举世瞩目的经典文化,让他们在其中感悟那份千姿百态的美丽或回味隽永的沧桑,学着用手中的笔去描绘心中的感想,放飞童年的希望,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情!就这样我喜欢和孩子们在古诗文的诵读中一起成长!

第4篇:读《与孩子们一起成长:我的班主任工作手记》有感

著名画家李苦禅先生说过: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在2012年10月实习期间,我有幸得到了《与孩子们一起成长:我的班主任工作手记》一书。该书由昆明市武成小学高级教师、全国优秀班主任、“梦缘”班主任工作室导师石梦媛老师所写。

读了该书,我如同在沙漠的绿洲中见到了生存的希望;读了该书,我的心灵如同被甘醇的雨露得到了净化;读了该书,我如同喝了一杯清茶,醍醐灌顶,耳目清新。

这本书从管理篇、文化篇等十方面深刻反映了梦缘老师18年来班主任工作中师生成长的轨迹,详细记录了梦源老师在班级管理中学生习惯培养、教育教学等方面的心得体会,情感真切,富有哲理。

“人不一定会成功,但一定要好好成长”。这是石梦媛老师经常对学生说的一句话。她说了,也身体力行地带领学生在人生道路上去沐浴温馨的阳光,滋润甘甜的雨露。学生的点滴进步,无不透射着梦缘老师那种特有的教学魅力。走进该书,我仿佛看到了她举着旗子、放下架子、蹲下身子与学生面对面如亲似友的交流;她大胆实行自主管理模式,让学生角色互换,轮流当“小班主任”,把对学生的管、卡、压转变为教、导、启。形成了有事大家做,我管人人,人人管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教学氛围;她精心收集一些哲理小故事与警句,在平常教学中或考试前,都会给他们讲一个生动形象的小故事或说一句哲理警句,让学生回家讲给自己的家长,家长听后可以用简单的一句话反馈给老师,从家长的反馈中可以了解到学生的口头表达、理解等能力,让学生在轻松之余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零言片语的背后,梦缘老师的教学方法可见一斑。

说到此,不禁让我想起在当今教育教学中出现的一些不良现象如:教师采用家长式管理,一味管、卡、压;教师不尊重学生,采用简单粗暴的方法来对待学生;教师高高在上,始终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学生始终都是被动的受教育者。不得法的教育教学行为最终导致师生关系紧张,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离健康渐行渐远。

我是一名刚入行不久的年轻教师,在班主任工作中也曾遇到迷茫、困惑。为了管好班级我尽职尽责,为了让学生听话,我想尽了办法。然而,在那艰辛的背后,得到的却是不对等的回报:学生不听话,学习不上进,捣乱、打架斗殴事件时常发生,一

学年下来,我顿感心力憔悴、压力倍增。“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迷茫之际,我根据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尝试用书中石梦媛老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去影响和教育学生,并结合实践,摸索出一套适合于自己的教学方法。如在班级管理中,充分挖掘蕴含在教材中的教育思想,并把它们渗透在班级管理中;又如,采用班级小组评比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和班级管理活动中。方法的改进,使问题得以迎刃而解;爱读书的习惯,使我尝到了甜头。

今年,我有幸接手了二年级。我知道二年级阶段正是培养学生各种习惯形成的关键期。我班许多学生还存在读书、写字姿势不端正、不能独立完成作业、随手乱拿乱翻别人的东西、不能随手关灯或关门创和水龙头等现象。但我有信心,管理好这个班级。因为,书随时随刻都会为我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朋友们、女士们、先生们,在书香弥漫的密祉,在顽强拼搏、催人奋发的时代,请允许我引用冰心的一句话作为结尾吧: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作者:王若舒

工作单位:弥渡县密祉镇莲峰完全小学

题目:读《与孩子们一起成长:我的班主任工作手记》有感 联系电话:13404952825

第5篇:和孩子们一起成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叫某某,是某某学校三年级三班的班主任,一九九八年,毕业于某某学校,自参加工作至今,我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十四年来,我懂得了孩子们,也让孩子们懂得了我。即品尝了这份工作的艰辛,也获得了发自心底的快乐。虽然经历过重压,但得到过更多的愉悦。也曾抱怨过太多的付出,但终究还是获得了令人欣喜的收获。从对工作的手足无措,到喜欢上这份工作,都来源于十四年来点滴的积累和磨砺,之所以孩子们喜欢我,我也喜欢他们,正是因为多年来我和他们一起打造着成长的快乐。

一、习惯成就未来,细节决定成败

10岁左右的孩子们,他们的心灵是纯洁的,纯洁到需要我们细心的呵护,精心的描绘。纯洁到是非概念的模糊,需要我们做到指点无误。从学习、卫生、安全、纪律到穿衣服、剪指甲„„。就拿上课前的准备来说,该上什么课了,都得准备哪些用具,书本文具应该放在什么位置,每节课的课间,我都要到教室提醒学生做准备,帮助他们找好用品,摆放好,直到学生上课时没有因找书、找本、找笔的而耽误时间的。

每当上课铃声刚一响过,我班的教室就会传出朗朗的读书声,那是因为我班开展了“铃声响,我读书”的活动,每当上课的铃声响过,同学们就会在班长的带领下读

一、两句古诗名句,内容由班干部定,每周更换一次内容。

为了进一步规范学生上课行为,我在班里召开了以“课堂纪律,我遵守”为主题的班会,在班会中,同学们自发地统一了上课的坐姿和回答问题时的站姿。双脚放在桌子下,左手在下,右手在上平放在桌子上,双眼目视黑板,起立是站在桌子侧面,每行的方向一致。

每当走进教室,看着孩子们整洁的桌面,端正的坐姿,统一的站姿,听着他们洪亮的声音,我的心中充满了欣慰。这些看似很小的细节要求,使学生们上课的注意力更加集中,课堂吸收率也大大的提高了,所以我班多次在镇统考中获得优异的成绩,也让我领会到了养成教育在班主任工作中的份量。

二、是良师,更是益友,有言教,更要身教

作为班主任,我知道对于学生的思想、行为引导的重要,从教师的一言一行,工作态度和习惯,无一不是施教的重要因素。所以我从对他们每一个人的尊重做起,拉近和他们的关系,不但做良师,更做他们的益友。用他们的语言和他们交流,从他们的认识观点出发,谈对一件事物的看法,讨论我们应该如何去做。如:我充分利用每周一的班队会时间,结合实际情况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我们开展的以“我的幸福宣言”为主题的班会,通过乐观自信的钢琴盲童刘浩、重庆跳太空舞步的校园师生和带着养母上学的“最美女孩”孟佩杰的故事,感受幸福的真谛。使学生们知道要幸福不止是物质上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做人、学会乐观、拥有积极的生活学习态度。现在我们班的墙上还留有学生自己设计的“幸福宣言”,每当他们遇到困难,都能从“宣言”中得到激励。一年来,我班的22名男生,14名女生

从未发生过打架的事情,同学之间相处融洽,团结向上。浓烈的集体意识在我们班得到体现,记得一次拔河比赛,有的同学手破了都不松劲,直到最后取得胜利。

三、用爱心凝聚集体,用真诚化解心结

工作中我深深体会到:“爱”是班主任工作顺利开展的保障。在日常工作中,我一直以一颗平等、宽容、仁爱的心对待每一个孩子。

记得刚升入三年级的时候,一次雨后,学生们刚刚进入教室,霍家兴就跑来告诉我:刘某某在门口摔了一跤,衣服都湿了。我一听马上走进教室,看见她正在座位上哭,就把她叫到了办公室一看,她的上衣都是泥,裤子还好。刘某某母亲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父亲又在杨村上班,她又患有先天性的心脏病,家里没人能给她送衣服,我怕她穿着湿衣服会生病,就把自己放在学校的T恤拿给她,让她换上了。第二天,她把洗的非常干净的衣服用一个漂亮的手提袋装着还给了我,告诉我这是她自己用洗脸的香皂洗的。听了她的话,我的心里十分激动,多可爱的孩子呀!

可是就在今年的4月份不幸又一次降临在了这个可爱的孩子身上,她的父亲在上班的途中遭遇车祸不幸去世,听到这个消息,我哭了,同学们被我感染,也留下了眼泪,同学们一致决定:从今以后要竭尽全力去帮助她,用同学的爱心来包围她。她上学后,我把她叫到一边,告诉她:不要怕,从今以后老师就是你的妈妈。她一听扑在我的怀里放声痛哭。从那以后,我每天都会跟她说:吃饭了吗?天热了该换衣服了。天气有点凉穿点长袖的衣服。有困难一定要告诉老师等,

在我的带动下,同学们也都热心的帮助她,辅导她做作业,借她铅笔,现在刘京京又现出了原有的笑容。

我爱孩子,孩子也在爱着我。一次我班的陈昊洋没有来上学,给他家打电话也没有人接,我十分着急,正要给他家的邻居打电话时,他奶奶来了,告诉我:他上天津看病没有回来,又没带我的电话号码,怕我着急,就非要让他奶奶来一趟告诉我。临走时他奶奶说:这孩子就知道怕老师着急,也没见他怕我着急。听了他奶奶的话我笑了,心里充满了幸福。

我班的吕某某是山东人,一次她从老家回来,给我带来了她老家的糕点,非要给我尝尝,她说:老师您对我那么好,将来我就算回老家了也一定会回来看您的,这个糕点您一定要尝尝,这是我的心意。吃着糕点我是甜在嘴里,美在心里。是啊!班主任就是要用爱心凝聚集体,用真诚化解心结。

四、充分利用小干部,培养学生自理能力

班干部是班集工作的助手,但我更注重的是学生在管理过程中得到锻练,学会自我管理,学生素质才会得到全面提升。

我们班就有一批能力特别强的班干部,就算我不在学校,他们也能把班里的工作安排的井井有条。

每天早晨班长霍某某和卯某某都会组织学生晨读,一人领读,一人巡视,纠正读书姿势,每天下午第二节课后,他们都会向任课教师询问作业,并写在黑板上,以便其他同学抄记。

每天的家庭作业,组长都会收好,整齐的摆放在我的桌子上。每

天中午到校后,组长又会在黑板上写出中午的学习任务。下午大课间又会组织本组组员打扫卫生。

卫生委员霍某某,每天都会带领卫生区的值日生打扫所负责的卫生区,所以卫生流动红旗常驻我班。

每天我班放学的路队都是最整齐的的,每日一句的声音都是最洪亮的,这都要归功于我班的体委梁某某。他每次整队的生音都非常洪亮,而且不论什么时候只要看到老师或客人,他都会带领全班同同学主动问好,所以我班的文明礼貌一直是其他班学习的榜样。

在这14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不但收获了快乐和幸福,也收获了许多的荣誉,我曾先后4次被评为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和优秀班主任,2次被评为学习型行进个人,并参加了2011年的区班主任论坛,获得了优秀奖。

在这些年的工作中我时刻谨记自己的职责,教书育人,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所以我时刻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先后撰写了多篇论文,并有4篇论文获得市、区以及国家级奖励。先后做了2节区级研究课,多节镇级研究课、示范课。2008年还参加了周末研修的送课活动,在2011年被评为骨干教师。今年由我任组长的区级课题《小学数学教中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正在结题中,并参加了市级课题的研究工作。在今年5月份我作为唯一一个乡镇校的教师参加了区直属校的同课异构活动,得到了区教研员的高度评价,及听课教师的赞扬。我带的班也先后4次被评为文明班集体,一次被评为三好班集体,优秀雏鹰中队。

每当看到三尺讲台下一双双纯洁而求知的眼睛,每当我看到孩子们进步,当我被学生围着快乐的谈笑,当听到家长满意地说“孩子变了”的时候,我的体会就是幸福。我感到自己拥有了一个最美丽的世界!是啊,孩子们在成长,我也在成长,我在和孩子们一起成长! 谢谢大家

和孩子们一起成长

某某某

2012年6月12日

和孩子们一起成长

大碱厂镇第二小学

李金艳

第6篇:我与孩子们一起成长演讲稿

创精品学校

建幸福校园

我与孩子们一起成长

弹指一挥间,我在教师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已经走过了15个春夏秋冬,虽然参加工作的时间不算短,但在实验我还是个“新兵”。回想起一年前刚回到咱们高手如云的实验小学,本以为自己可以卓然出众,可真正面对纷繁忙碌的工作的时候,才感觉到手足无措,无所适从,眼前一片茫然。我把这一切的不顺都归究于没接上好班,可心里却明白是自己为自己能力的不足找借口。去年9月,我与我现在的孩子们走到了一起,我准备一切从零开始,和这些稚嫩的孩子们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一起成长。我想用我的阳光、自信、开朗、大方感染他们,但是和孩子们在一起的这一年里,我发现是他们的天真、积极、乐观、爱心感动着我。

记得上学期开学第一天,新生韩冠宇的奶奶就告诉我,这个孩子是单亲孩子,现在是她一个人种地供养着孩子。于是,我就多留意了一下他。这个孩子的拘谨、冷漠、不自信,一下子就让我看出他的与众不同。为了多一些对他的了解,也为了让这些住校的孩子感受到老师的关心。新生住校的第一天,我把每个路队一队一队地带到指定地点后,又返回学校食堂,看着孩子们吃饱后,我又把她们带回教室和他们聊天,我发现其他孩子都愿意和我分享他们的故事。唯独他一直低着头,一句话也没说,这更引起了我对他的关注。天渐渐冷了,我看到他只穿了半袖和半裤,就问他:“你奶奶没给你穿厚衣服吗?”他只是轻轻地点了一下头,又把头低的更低了。我不敢再问下去,害怕伤害到他幼小的心灵,于是,我毫不犹豫的把我儿子的衣服穿在了他的身上,虽然他还是一句话也没说,可是我分明看到孩子的眼里闪着晶莹的泪花。第二天中午,我刚走进教室孩子就双手捧着衣服把衣服还给了我,说他奶奶给他送来了衣服。我摸了摸他的头满脸堆笑地接过衣服,他竟也给我回赠了一个开心的笑脸。慢慢地,他开始有意与我亲近,我还发现他也会和小朋友们一起玩。上课时,我有意多叫他回答问题,鼓励他大声说话,他会大声准确的读出词语,他会连贯的读准句子,他也会带着语气读课文,表情也开始丰富起来了。他开

创精品学校

建幸福校园

始变得开朗、自信、有活力了。期末考试以双百的优异成绩给我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与其说他的进步是我最大的收获,不如说我在他的进步里找到了做老师的成就感。

还有许多的小浪花拍打着我的心灵,我班的孟易泽是个和爸爸一起生活的单亲孩子,从没离开过爸爸,孩子上一年级了,由于爸爸工作忙,就让他住校。刚开始,孩子恋家,每天总是不厌其烦的问我:什么时候放假?什么时候能见到爸爸?为了能让孩子尽快适应学校生活,我和孩子的爸爸多次沟通,我觉得孩子离不开爸爸,还是内心孤独。于是,我有意让其他小朋友和他一起玩,把我儿子喜欢吃的小吃偷偷拿给他吃,他实在想爸爸时我就给他爸打电话,让他在电话里和爸爸说话。慢慢地他不在问放假的事了,而是每天放学准时和其他住校生吃完饭后到教室写作业。一天下午放学,孩子们吃完饭后照例回教室写作业,我就随口和他们开玩笑说:“你们的小肚子吃的鼓鼓的,可老师的肚子都饿瘪了。”当时也没在意,谁曾想到第二天下午吃完饭后,孟易泽第一个冲进教室,手里拿着半个馒头,塞进我手里说:“老师快吃,吃了就不饿了。”我当时是又惊喜又感动,惊喜的是孩子已经敞开了心扉,把我放在了心上,感动的是他在用他的爱回报着我的爱。

一年的时间很短暂,孩子们的点滴进步,成了我前进的动力。孩子们在进步的同时,我也在发生着变化,我发现自己的心态平和了。开始积极地参与、投入到学校的各项活动中,遇到问题不再逃避,而是虚心的去学习、去请教。

与孩子们一起成长,让我重拾回了失去的童真;与孩子们一起成长,让我找回了失去的自信;与孩子们一起成长,让我感受到了浓浓的爱。与孩子们一起成长,我很幸福!

谢谢大家!

第7篇:班主任体会:和孩子们一起成长

当作为一名新班主任的我站在菊小一年级唯一的一个英语国际班的讲台上时,心情是很复杂的。很荣幸学校这么信任我,很忐忑怎么去做好这份工作。

真正的战斗从8月25号正式开始,当学生一个一个来到教室,或笑,或哭,或闹,看着一张张陌生的稚气的孩子的脸,我整个人已陷入浑沌状态。因为担心吓到孩子们9月不敢来学校了,我完全是哄孩子,哄哄这个抱抱那个,所谓的班主任的威信完全没有体现出来,甚至说话都不敢大声说,都是温柔的轻言细语。我以为这样可以让孩子们感到温暖,感到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其实也没有那么恐怖。可是我错了,小孩子不仅仅是要哄的,适度的严格也是必要的。然而当我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为期四天的夏令营已经接近尾声。好吧,我不战而败。孩子们回家了,我的嗓子哑了。虽然连续四天都穿的平底鞋,还是全身酸痛。

9月2号正式开学,恐怖的场景再次出现。一个学生抱着爸爸不放,死命地哭。一个学生在教室打滚,边哭边喊。几个活泼的学生到处乱跑。文静点的孩子默默流眼泪。我要怎么去控制这样的局面?慌乱。手足无措。虽然开学之前已经有老师给我打了预防针,可是当真的面对着几十个孩子的各种状况,那种无力感喷涌而出。好不容易到了晚上,场面更恐怖。一个个去安抚,还要一个接一个给家长打电话。开学第一天是在混乱中度过的。我想,每一次的一年级新生入学都是一把辛酸泪吧。

很欣慰的是开学后有哭闹情绪的孩子越来越少了,重心基本可以放在教学上了。班主任比我想象的更难做。每天会不断的有孩子跑来告状的时候,我总是一头乱麻。有孩子说谁谁谁打他,有孩子说谁谁谁碰到他,有孩子说哪里哪里不舒服,有孩子说什么什么掉了,有孩子说哪里被蚊子咬了,有孩子说肚子痛……感觉自己不是一个老师,更不是一个班主任,而是一个全职保姆。

时间真是个顽皮的孩子,转眼一个学期过去了,作为一名刚走上教师岗位的新教师来说,是个很大的挑战。尤其是在所教学的科目非自己专业科目的情况下,可以说困难重重,疑惑不断。不过我认为有疑惑是好的,至少知道自己哪里不懂哪里不会,还有进步的机会和空间,总比连自己哪里不知道都不清楚要好得多。每一次的困难都是成长的阶梯,所以每遇到一个难题, 解决好了就是上升了一个台阶。当有一天你发现可以独立解决所有问题的时候,就代表你真的成长了。

一个学期的相处下来,晨昏风雨、酸甜苦辣沉淀下来,我心中涌动的是对学生的一片挚爱,因为跟学生们在一起给了我极大的愉悦和力量。虽然我也会因为学生的调皮而埋怨,因为他们的成绩而急躁,因为他们的违纪而失态甚至发火。虽然有时我也会感到很累,真想偷懒。但我的信念一直支撑着我:我深爱着我的这一群孩子!我要用我的真诚用心地去拥抱每一个孩子。

第一次当班主任,虽然每天从早忙到晚,但我仍然被深深地吸引着,因为我在不断成长不断进步:在教学上没有那么模糊了,心态平和了、沉静了,遇到突发状况知道怎么处理了,做事没那么毛躁了,这也许就是职业赋予我必须成长的结果吧。同时我也收获着一种以心灵感受心灵,以感情赢得感情的快乐!

写到这里,脑海里不断浮现和可爱的孩子们在一起的点点滴滴,我有太多的话想说。

我想对我的孩子们说:因为有你们的存在,我才会收获进步,体验快乐,才会有继续探究教学的动力。

孩子们是来学习的,而我也在学习。我们在一起学习!回头看看自己这半年的教育之路,感受着这份奇异的美丽。我从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女孩踏进了菊城小学,那时的心情是多么激动、多么不安,经过了半年的实战,我终于不再那么懵懂。而生活也告诉我,所有你以为你能面对的、不能面对的,当真实地出现在你面前时,是无论如何也面对得了的。人的潜力是无限的,有时甚至超乎你自己的想象。第一天、第一个星期、第一个月,面对教学、面对学生、面对家长的惶恐慢慢减退了。忙转于班级里的各种事情,我觉得我已经不属于我自己了。为了教好我的这群孩子,管理好我的班级,我常常日思夜想,认真阅读各种有关的书籍,积极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基本都是凌晨12点才睡觉。躺在床上,但满脑子仍是困惑,想到一个问题怕自己第二天会忘记,就立马爬起来记录在本子上,第二天就对着记录的问题一个个请教。

学校领导、老师们都跟我说:“积累经验的最佳最快途径是多听课多请教。”开学初忙于各种乱七八糟的事情没能做到多听课,后来班级管理步入正轨了才得以去向老师们取经。学校组织的赛课和研讨课活动等我也积极听课,认真做好听课记录,我的收获很大,逐步掌握了一些驾驭课堂的技巧。听完课之后我再对着听课记录回想精彩片段,对自己的备课教案进行修改,将他们的很多优点和长处应用到我的课堂教学当中去。课堂终于没有那么沉闷了,终于有条有理了。非常感谢给我指导的师傅们!家人常对我说:“知识和经验不会自己从天上掉下来,必须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把自己当成学生一样,虚心学习,积极吸取周围其他老师一切先进的东西,把学到的东西运用成自己的,才能提高自己的水平。”在教学中,我要及时地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总结,提高反思能力,自觉调合教与学的行为,提高课堂的教学效能。

由于经验的缺乏,我的教学水平与其他有经验的老师相比差距很大,考试成绩是最明显的体现。在第一次知识竞赛中我所带的班级成绩很不理想,我自身感到压力山大。从考试中,我认真总结了经验和教训,反思自己的课堂和考前的复习指导。作为一名缺乏经验的新老师,想要把课上好,把教学搞好,把学生的成绩提上去,就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和劳动,花更多的时间。终于慢慢熟悉了学校,熟悉了教学,熟悉了学生,熟悉了环境,也终于在不断的努力下教学有了一点点起色。看着孩子们成绩的提高,好习惯的慢慢养成,我喜在心里,笑在脸上,要知道孩子们的每一点进步都是我踏出下一步的信心和力量源泉。

我想对孩子们说 :是你们让老师时时感动着!

如今,当我站在讲台上的时候,才真正体会到人世间最感动人的莫过于情,而我,正是感动于那些天真无邪的孩子们那份淳朴的真情。这种感动不是金钱可以衡量的。记得每个周日晚上孩子们返校时,欢快地跑过来,冲我笑着打招呼;

每个周一的早晨,我在教室门口等着孩子们排队过来,孩子们都高兴地说:“陈老师,早上好!” 还有的孩子说:“陈老师,我好想你啊!”看到孩子们的那一刻,我知道美好的一天开始了!刚开学那段时间自然有很多孩子是哭着走进校门的,等我接完学生再到宿舍的时候还有孩子在哭,看到孩子们哭得那么伤心,我也跟着伤心起来,只能抱着哭的孩子轻柔地安抚。那时候我就会想,如果我做得更好一点,更贴心一点,或许孩子们的思家情绪会减轻很多吧。熬过了那段敏感时期迎来了明媚的日子。孩子们终于成长起来,独立起来,而我也从一个大孩子成长为一个大人。尤其是某个周日晚上,当每次返校闹情绪最厉害的茜宝贝没有哭,而是自己从校门走进来的时候,我好诧异,好开心。每次新教师培训回来,孩子们一看到我就会大喊:“陈老师回来啦!陈老师回来啦!”然后纷纷围过来,有的抱着我,问我去哪里了。原来被孩子们惦念是这么的幸福!记得去教师体检的那次,回来就有孩子问我是不是生病了,我就很纳闷,原来是听其他老师说我去医院了,这群单纯的孩子还担心我哪里不舒服。那时候开学才没多久,我完全没想到会有孩子问我的去向,更没想到孩子们会用自己最简单而真实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关心。其实最可爱最纯真的就是孩子,当他跟你熟了就有感情了,就会黏你。而我,很享受被孩子们黏的喜悦和幸福。

孩子们带给我的感动很多很多,有一次我送一个学生去宿舍,手里帮学生拿着书包,到了宿舍,刚上到楼梯,眼尖的几个孩子看到我立马飞奔过来,还有个孩子接过书包,说:“老师,我来帮你拿!”当时有一种妈妈从外面回家孩子们欢快地接过手提包的感觉。

每天跟孩子们在一起让我更有活力,让我觉得每一天都是新的,不一样的,虽然还会有杂七杂八的事出现,虽然还是会有孩子惹我生气,但我爱这群孩子,爱这群带给我无数感动的孩子们!

我常常在想,把37个孩子交到我的手上是学校给我的机会,也是冒险。每一个孩子对我来说是三十七分之一,但却是每一个家庭的全部。这是多么大的责任!但我会认真担起这份责任,努力做好每一份工作,上好每一节课。用心带着37个孩子一起成长、共同进步!

第8篇:青少儿播音主持 诵读经典,和孩子们一起成长(大全)

青少儿播音主持

诵读经典,和孩子们一起成长 全国青少儿播音主持专委会湖北枣阳培训点教师 李锦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每逢播音主持班的教室里传来学生们阵阵的诵读声时,我都倍感欣慰。作为他们的专业老师,在教授他们专业知识的同时,我也不断地摸索总结着经验,收获着一路花香。

播音教学相对于其它学科的教学,要更加讲求方式方法。最初接触播音教学时,为了摸清孩子们的普通话功底,我采用了集体和个人诵读赛的形式去教学,可结果却不尽理想。集体诵读,声音参差不齐,语调犹如寺庙里的和尚念经;个人朗读,有的人声音如蚊子般嗡嗡,有个孩子竟用方言给我们演绎了古典诗词,不禁让人大跌眼镜。孩子的世界是纯真的,望着班上那一双双渴求的眼睛,我感到了肩头的责任重大。为了让孩子们尽快上路,我调整了教学方式,结合学情,探索出一套独特的诗词朗诵教学模式。

一、课前互动,激励信心。

我认为课前三分钟的互动很有必要。“参与就有快乐 ,自信就能成功。”每当上课前,我总要让孩子们诵读这句响亮的口号,孩子们不仅要这样说,也要这样做。这样一来,课堂上,孩子们就更愿意频频地举起小手,更愿意响亮地发言了。这样的课前自信心教育方式还有很多:有时,可以为学生准备一些古典音乐,在课前播放,让学生去提前感受,以便在课上作为伴奏去达到更好的朗诵效果;每节课前,进行课前互动小游戏“回音壁”,让学生们轮流为大家展示上节课学习内容,这样,每个孩子都能得到锻炼,也能看到彼此的不足;此外,还可以适时地让孩子们举起大拇指坚定地告诉自己:“我很棒!”或者对着同桌,真诚地告诉他:“我真的很棒!”再就是大声地告诉老师:“我真的真的很棒!”有了这样的课前互动,久而久之,自信的种子就会萌芽,最终开花结果。

二、引入情境,激趣导入

有了课前的热身,孩子们都已热情饱满地投入到新课中,当然,学习新课的激趣也必不可少。有时我们可以以一个谜语的形式入课,比如在教学《古朗月行》时,就可以先出一道月亮的谜语;有时我们可以以一首饱含深情的歌曲入课,比如在教学《游子吟》时,就可以以一首《儿行千里母担忧》导入;有时则可以借助插图入课,比如在教学《寻隐者不遇》时,可以让孩子们观察图画,想象图上都有谁,他们可能在交谈什么,以此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并为理解诗句做了铺垫;有时还能联系生活实际入课,比如在教学《相思》时,先问大家吃过红豆没有,红豆还有一个别名,叫相思豆,说到这里还有一个传说故事呢„„这样很快就激起了大家的兴趣。

三、着眼全诗,感知诗意

在播音专业的诗歌部分教学中,每首诗都应先给学生们一个完整的印象,让学生初步感知诗歌的内容和节奏。这时就可以从示读领读入手,作为教师,我们在示读时认真、有感情、有节奏,有美感,那么学生们就会亦然。所以我们播音专业的老师,就要苦练朗读基本功,掌握诗歌的韵律和情感,以便把它感染给学生们,这也是教师的感染力。如读《咏鹅》的“鹅鹅鹅”时,三个鹅字的声高是不一样的,应该是由远及近,由低到高,缓慢读之。在读《游子吟》时,前四句是缓慢深情,再现母亲关爱儿子的场景,后两句变得激昂,表达子女的感恩之情。

四、解读诗句,再现形象

这个环节是全诗诵读的重点。如何再现诗歌形象呢?有这样的几种方法:抓关键词,以想象再现形象。比如“慈母手中线”这句,抓住“慈”字,想象为什么叫母亲为慈母,她都为儿子做了什么,这样,一位伟大母亲的形象就展现在我们面前。抓背景,了解弦外之音。如《秋夕》这首诗,了解了宫女的背景资料,就更深层次的感受到“银烛秋光冷画屏”的那份“冷”,不仅仅是天气,更是人心的寂寞和寒冷。抓画面对比,深入浅出。如在教学“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一句时,孩子们很难理解,我就将一张太阳照耀着小草和母亲抚摸着儿子的图画放在一起,让孩子们联想它们的关系,找出相似点,最后孩子们恍然大悟,就像小草难以报答春天的阳光一样,儿子又怎能报答得了母亲对自己的深厚恩情呢?情由境生,抽象的形象就直观化了。

五、书写诗歌,积累背诵

每节课最后,我都会留几分钟让孩子们工工整整地把本节课所学诗歌抄写在写字本上,告诉他们:“爱诗的孩子抄写诗歌姿势一定是标准的,书写一定是漂亮的。”或者让他们给诗歌配上图画。这样更便于他们去记忆,也锻炼了他们的书写能力。诵、写、背相结合,很容易提高学习的效率。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孩子们渐入佳境。胆小的学生声音响亮了,胆大的学生诵读更有感情了。更重要的是孩子们在诵读中,认识了大量的汉字,受到了情感的熏陶,养成了良好的读写习惯,提高了普通话水平和阅读能力。同样,教学相长,我这个原来只是对诵读有点小爱好的老师,也变得更加爱读书诵诗了,并积累了大量的古诗。如今家长们都夸孩子们专业知识增加了,接人待物懂得礼貌了,对待长辈更加孝顺了。我想这就是我们播音主持教师在教学途中收获的一路花香吧!

上一篇:学校大课间活动安排下一篇:构建高效课堂学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