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创新创业活动总结

2024-06-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学校创新创业活动总结(共9篇)

学校创新创业活动总结 篇1

10月12日对于我和学校来说是一个不平凡的日子,那是因为我校迎来了天津市现代化学校的检查验收工作,通过专家组对我校各个方面的考察验收,我校以优异的成绩达到了现代化学校的标准。肯定了学校的同时,也肯定了作为一名在现代化学校创建工作中负责硬件工作的后勤保障人员的不懈努力。虽然现代化学校的检查工作已经结束,可是回想自己在开学以来所做的工作,感觉真是不可思议,也就应了这句话,只有不想做的事,没有做不了的事。

这还得从我校争创天津市现代化学校,使我校提升一个校位之前说起,因为我校的老校区的占地面积和生均面积不符合现代化的要求,如果在老校区创建现代化学校,肯定是通过不了的。因此,河东区教育局的领导通过多次会议研究决定,将坐落在万新村18区和15区之间的原嵩山道中学分配我们学校了,我校有了一个新校区。有了新校区只是现代化学校建设的第一步,从206月13日搬迁到新校区到10月12日天津市现代化学校的检查只有短短的四个月,我们要完成很多的工作,最重要的就是新校区的修缮和改造。我作为学校的后勤主任,理所应当的负责起了装修工作的协调和监督任务,配合赵校长完成建设工作,虽然放弃了自己的假期,每天都要去学校加班,甚至在自己累到住院的情况下,还不忘学校的建设,没有听医生的劝告,只住了一天院,就又投身到现代化建设工作中来了,不能因为我而耽误了我校现代化建设的步伐,看到新校区一天天的变化,我由衷的高兴,因为这里也有我的一份功劳,希望新校区的建设能给嵩小带来飞一般的变化。

通过这次天津市现代化学校建设的考验,我想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国共产党员的愿望变得更加强烈,我知道在我争取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过程中还要进一步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加强自身的修养。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学校创新创业活动总结 篇2

近年来,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大学生创业工作, 对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 提升创业能力, 推进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提出了诸多要求。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多次作出重要指示, 对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提出明确要求。2015年国务院下达《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指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富民之道、强国之举, 有利于产业、企业、分配等多方面结构优化。面对就业压力加大形势, 必须着力培育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引擎, 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 把创业和就业结合起来, 以创业创新带动就业, 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 为促进民生改善、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新动能”。

2015年, 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达到750万的历史高点, 陕西省2015届毕业生人数突破33万, 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放缓与新增就业人数的激增矛盾在一定时期仍将长期存在, 毕业生总量供大于求的矛盾仍然突出。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 国家提出了“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 把创业和就业结合起来, 以创业创新带动就业”的政策要求, 对宝鸡文理学院 (以下简称我校) 而言, 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提高大学生创业意识和创新能力, 培养创业型人才, 是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出路。

二、我校大学生创业的基础和现状

近几年, 陕西省省内高校初次在陕就业的毕业生大约在15万人左右, 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放缓与新增就业人数的激增矛盾在一定时期内仍将长期存在, 毕业生总量供大于求的矛盾仍然突出, 就业形势更为严峻。用创业教育培养创业型人才, 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出路。创新创业过程就是提高学生适应能力的过程, 因此,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提高大学生创业意识和创新能力已成为高校的一项重要任务。

我校2015届5 469名毕业生将何去何从, 是一个现实而严峻的问题。据统计, 我校2015届毕业生自主创业人数为12人, 仅占毕业生的0.22%, 而在校生自主创业的人数为25人, 占总人数的0.46%。从我校现实情况看, 一方面, 学生创业意愿比较强烈;另一方面, 学生因为缺乏创业能力, 把握不好创业机会, 创业容易失败而不得不放弃创业。当前, 我校大学生创业面临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大学生创业能力不高。近年来, 因各地不断出台扶持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 不少大学生纷纷加入创业大军。因缺乏经验, 大学生创业更显劣势。创新创业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研发项目、项目选择、市场运作、团队管理、人脉经营、资本运作等各个方面系统的知识和经验。创业者如果缺乏必备的创新思维、创业知识和技能, 很可能会失败, 因此, 创业者要具备比一般就业者更多的开拓性思维、创业知识和技能。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和职业经历, 在人际关系和商业网络上缺失严重。由于对市场把握不准确, 很难筛选出真正有商业前景的创业项目, 许多创业想市场考验;追求纸上谈兵, 市场预测普遍过于乐观;眼高手低, 好高骛远, 不愿脚踏实地, 大谈“第一桶金”不谈“第一分钱”;大多数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淡薄, 专业技术、企业管理、沟通与人际关系能力都较为欠缺。这表明很多大学生还不具备创业所要求的创新思维和基本创业技能。

2.创业教育不足。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内容, 对传统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为了使创业教育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 我校先后聘请了党政机关管理人员、重点行业重点单位骨干、著名企业家或职业经理人等作为导师资源为学生们亲临指导, 但许多学生对创业观念态度不够重视, 甚至部分教师也难以理解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学校整体师资力量薄弱, 难以现身说法, 也很难加强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在课程设置上, 由于设施不够完善, 开设的就业指导课、SYB课程培训等难以普及所有学生, 没有形成完整而系统的课程体系, 难以满足学生对创业教育的高度需求。在教学模式上, 学生只注重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 而难以将创业理论灵活运用到创业实践中, 无法有效提升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 没有发挥出创业教育的作用。因此我校创业教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要做好直面困难的准备。

3.创业环境有待改善。在我国, 大学生创业的发展时间比较短, 比起西方发达国家晚了数十年。创业本身是一种创造性事业, 没有地方可以学习, 也没有办法传授。无论他人的道路有多么成功, 都只能作为自己创业的一个模版, 用来借鉴和参考。如今, 国内的创业教育本身也是个创造性事业, 如何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已经成为时代对高校、对家庭、对社会提出的一个现实问题。为进一步加大鼓励、扶持高校毕业生创业力度, 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创业环境, 我校与国家中小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宝鸡平台正在洽谈合作事业, 希望在学生培训、毕业生就业、创业、实习实训等方面学生提供更多的方便, 降低创业门槛, 减少创业成本和风险。同时, 可在学校建立配套科技园, 加强创业教育, 通过创业实践或比赛等多种形式, 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向大学生适度开放校内市场, 以利于大学生创业实践, 搭建创业服务平台。只有这样, 才能引导更多的高校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 避免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尴尬。

三、下一步工作方向

1.加强创业教育与指导。推进创业创新, 应当加强加强创业教育与指导。目前, 我校已将大学生创业教育纳入到学校发展规划中, 针对大学生创业需求, 与宝鸡人社部门联合开设了SYB创业课程, 但没有形成完整而系统的课程体系, 难以满足学生对创业教育的需求。在今后工作中, 应当进一步明确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使命和地位, 加强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组织领导, 安排专门的创业教育经费, 以必修课形式开设创业指导课程, 建立创业教育长效机制, 将创业教育的精神和实质贯穿于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中去, 确保创业教育有序开展。

2.加强队伍建设。推进创业创新, 应当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目前, 我校已派部分教师参加创业指导师资培训, 但稳定独立的创业教师团队还没有形成。如果没有一支既有创业理论知识, 又有创业实践能力的教师队伍, 学生就不能接受到系统的创业知识与理论教育。在今后的工作中, 应当加强创业师资的交流与培训, 推进建立一支优质稳定的创业教育教师梯队, 这些教师要具备较高的创业教育理论水平、丰富的创业教育经验, 逐步实现创业教育教师的职业化和专业化。同时, 可以大力吸收社会上成功的创业人士、经济管理专家、政府部门官员等作为兼职教师, 以丰富创业教育的内容, 提高创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3.优化创业环境。推进创业创新, 应当优化创业环境。目前, 我校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氛围环境正在形成,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创新创业大赛在校园已经形成品牌, 多次获得省级以上奖励, 并涌现出了陕西省首届大学生创业明星马清泉等一批创业校友。在今后的工作中, 应当进一步营造创业氛围, 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 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

四、结语

加强创业文化宣传和建设, 营造创业友好型软环境。让更多的大学生了解创业政策, 建立以政府为主导、高校和其他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创业文化建设机制, 形成鼓励创业、尊重创业、宽容失败的良好社会创业文化氛围, 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创业环境;要注重发挥榜样的示范效应, 邀请成功创业的校友回母校作为在校大学生现身说法, 让大学生了解和体悟成功人士的创业史, 激发创业的斗志;要开辟建立创新创业孵化场所, 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良好的载体, 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免费或优惠的办公场地、创业辅导、“孵育”保障以及畅通的创业融资、成果转化及项目合作渠道, 对创业学生给予政策支持, 促进更多大学生实施以技术创业带动大学生团队和社会就业。

摘要: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是我国经济和高等教育发展的迫切要求。宝鸡文理学院在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实践与探索, 取得了一定成绩, 也存在一些问题。基于此, 阐述其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基础现状, 并对创新创业教育实践途径进行探讨。

学校创新创业活动总结 篇3

当前职业教育存在不足之处,最突出的就是因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养成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束缚,学生自主意识和创业能力比较弱,缺乏独立生存的能力。为改变这种状况而提出的“创新教育”,表达的是一种教育价值取向,即接受“创新教育”的职业学校学生,应该是拥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人。而所谓创业教育是开发和提高学生创业基本素质的教育,是一种培养学生的事业心、进取心、开拓精神、冒险精神,进行从事某项事业、企业、商业规划活动的教育。

一、职业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1.市场经济时代呼唤创新创业教育

当今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本质就是创新。“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大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个人发展的需要,更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

2.时代发展要求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

国际上的发展趋势是大企业所需要的劳动力越来越少,随着社会需求的日益多样化,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中小企业的数量比将会出现一个快速增长的趋势。职业学校要大力培育学生的创业意识,积极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

3.素质教育注重培训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党和国家为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重大举措。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是职业学校落实素质教育的重点。职业学校直接为经济建设和劳动就业服务,一大批有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对提高国民素质和综合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当前职业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紧迫性认识不足

目前,很多职业学校只把招生是否达到指标当作工作重点,而忽视了学生毕业就业这个实际问题。其实,学生的就业状况直接影响着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向社会输送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创业能力的劳动者才是职业学校办学目的所在。

2.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理解不够

不少职校将创新创业教育当成是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的简单相加,其实两者是相互融合、相辅相成的。

3.师资素质不高和实验操作设备投入不够

我国相当部分的职业学校是普通学校转型而来的。普通学校已形成的教育教学管理、教学方法的实施仍在职业学校延续,无重大突破,教师的理论功底和实际操作能力及思维方式与当今职业教育发达的国家有着相当大的差距。另外,职业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的设备投入不足,这也制约了创新创业教育实施和发展。

4.创新创业教育的实用教材严重滞后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而现有的教材理论深度过深,容量过大,缺乏相应的技能训练,忽视能力的培养。

5.创新创业教学设备落后,教学方法陈旧

“说教式”、“满堂灌”的现象普遍存在,严重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

三、职业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路与对策

1.充分认识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职业学校一定要不断摸索出一条适合当地实际、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路子,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并积极宣传创新创业教育及成果。

2.教师素质水平要跟上创新创业教育的要求

职业学校的教师不仅要“授业解惑”,更应该教会学生学会思考,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发挥专业优势,寻找市场之所需,通过创业能在经济发展的社会竞争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体现自己的价值,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广博的理论、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启迪,鼓励学生以新角度去思考问题,用新方法去解决问题;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力求创建一种师生互动,共同参与的和谐教学氛围,根据教材特点,尝试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打破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寓教育、教学于社会实践和外出考察参观中,或开办专家讲座,请成功人士现身说法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运用创新思维来思考现实问题。在条件成熟时,鼓励学生尝试自主创业,并提供各方面的指导。

3.教材内容和教学形式要体现创新创业教育

创业的前提是创新思维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职业学校要根据职业教学的特征,针对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方法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讲问结合,穿插案例、游戏、测试、模拟于其中,使学生乐意参与,激发学习兴趣。教材要以时代性、适应性、新颖性、应用性融为一体,以创新创业能力的形成为主线,涵盖创新创业的概念,基本理论和所需的心理、技能以及创办小企业应知的基本知识,基本法律等,使得学生得到创新创业的知识和技能。教材要深入浅出,力求在教育中达到培养创新创业性人才的目的。对学生毕业后步入创业之路起到指导作用。

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总结 篇4

按照《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绵阳分会场总体方案》安排,10月14日,仙海区开展高校毕业生创业项目会诊座谈会,本次活动以创业形式探讨,普及创业知识,加强创新意识、培养创业能力、提高创业技巧为目的。旨在帮助大学生初创企业间学习、交流经验,展示自我,宣传企业,推动创业,促进创新。区科技经济发展局、劳动保障服务中心、农业中心相关工作人员,区内高校毕业生创业项目负责人,大学生村官,科技型中小企业负责人,近五年毕业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近60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活动中,为4名20创业成功的高校毕业生发放创业补贴4万元。区创业指导中心创业专家委员会成员邹成刚、王楠做创业知识专题培训。创业成功项目代表陈玄超等分享了自己的创业经历,总结了创新创业成功经验,促进初创企业发展壮大。

活动最后参会的50余名大学生初创企业代表现场交流创业心得,洽谈合作,专家答疑解问。活动期间,区级相关部门抽派了业务素质高、责任心强的人员在活动现场开展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知识的讲解,同时,发放劳动关系、社保政策、《创业政策宣传手册》等宣传资料近300余份。

学校创新创业活动总结 篇5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骨干教师创新创业教育与企业实践活动总结

一、活动基本情况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系统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承担着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教育的任务,它在培养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中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薄弱环节,过于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知识传承,忽视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培养。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既是解决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自身存在问题的内在要求,也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适应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变化的迫切需要。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印发《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的文件精神,提升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能力,更好地服务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学校教师教育发展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院分中心结合学校的中心工作与部门工作的特点,认真开展了以“提升教师创新创业能力,服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为主题的思政课骨干教师创新创业教育与企业实践活动,并于2016年5月27—28日,学院思政课骨干教师一行15人在院长、书记带领下赴柳州市、桂林市兴安县参观考察了柳州大学生创业园鹿山基地、上海交通大学—柳州国家高新区联合汽车先进制造技术实验室、广西机器人众创空间等地的创新创业工作情况,学习借鉴典型地区在创新创业工作方面的经验和做法。考察回校后及时总结成果,并向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作了汇报。

二、活动实施过程回顾

(一)成立领导小组,拟定分中心活动方案。研究成立了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骨干教师创新创业教育与企业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由 学院院长、党总支书记任组长,学院副院长、党总支副书记任副组长,下设办公室,负责活动日常管理,为深入开展思政课骨干教师创新创业教育与企业实践活动提供了组织保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指导提升教师创新创业能力,服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推进工作中的各种事项,协调解决工作推进中的若干问题,检查落实工作进展情况,统筹部署相关工作。

(二)分赴柳州市、桂林市兴安县考察,学习借鉴创新创业成功经验。

1.2016年5月27日上午考察团成员冒雨参观考察了柳州大学生创业园鹿山基地,详细了解基地规划、建设、发展有关情况后,对基地强化创新创业模式研究,以人为本搭建创新创业平台,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感触颇深。

2.2016年5月27日上午考察团一行来到汽车先进制造技术实验室参观,该实验室是上海交通大学与柳州国家高新区联合共建的创新技术实验室,目前该实验室获得很多发明技术专利,设计生产的五菱、宝骏汽车销量稳居全国汽车销量前列。考察团成员对企业创新引领发展有了新的认识。

3.2016年5月27日上午考察团参观了广西机器人众创空间。老师们与“创客”们亲切交谈,倾听他们的创新创业故事,并体验他们的创意产品。

4.5月28日上午考察团在桂林市兴安县产业园区了解民营企业家的创业心路历程。考察团就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如何寻找创业项目、如何管理企业、如何拓展市场、抵御风险等创业事项与民营企业家们进行了深入交流。

(三)总结考察成果,向分中心全体教师汇报。考察结束后,考察团进行了及时的总结,分别对两地的考察情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总结,撰写了考察经验报告并向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反馈。在此基础上,活动领导小组还把考察过程写成新闻稿展示在网站上。

三、活动的成效

在整个活动期间,冯霞院长、吴勇书记要求教师结合马克思主义学院工作实际,认真思考如何在思政课教学中帮助青年大学生开拓眼界,培养创新思维,掌握创业知识,提升创新技能,挖掘创业潜能,进而实现创新创业梦想,在推动广西财经学院创新创业教育中贡献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的聪明才智。通过本次活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基本形成了这样的共识。

(一)加强学习夯实创新创业理论基础,是思政课教师服务创新创业教育的前提。教师创新创业理论的学习是学生进一步掌握知识的阶梯,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前提,是提高学生创新思维的基础,更是创业意识培养的沃土。创新思维训练是在创新理论的指导下,以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发展为根本,以理论和社会实践问题为中心开展的教与学的活动。针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现状和创新精神与创业意识教学的要求,思政课教师要根据青年大学生充满热情和好奇,对时代热点问题和现实矛盾感兴趣的特点设置教学内容,以此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训练。

(二)激发兴趣,是思政课服务创新创业教育的功能之一。浓厚的兴趣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前提,是学生创业成功的必要条件。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必须加强学生创新创业兴趣的培养。教师要因势利导、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即按照学生的特点和发展水平进行教学,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从不同角度和不同方向充分反映思想理论课的博大精深,以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

(三)善于运用体验性和研究性教学,是思政课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一招。体验是人类的一种心理感受,对学生的感性认 识学习有帮助,在发展学生情感、意志、态度和价值观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方面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出发,把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意识而巧妙的寓于符合学生实际的思维之中,以“置疑——研究——深思——发现——解决问题”的教学导入,把学生引入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之中,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求知欲,达到思维活动的高潮。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学校创新创业活动总结 篇6

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和

2012年工作要点

区委召开2011年“创业创新、全民成才”活动进行了动员会议以后,我镇立即对2011年我镇对“创业创新、全民成才”活动进行了动员部署。成立了领导组织,并抽调骨干人员专门负责“创业创新、全民成才”活动的开展。我镇在镇级层面成立“创业创新、全民成才”服务中心1个,在社区、村层面成立“创业创新、全民成才”服务站13个,具体组织开展全镇各个层面“创业创新、全民成才”活动并搞好活动服务和解决相关遇到的问题。

我镇以“打造强镇、名镇”活动为载体,在全镇设立宣传展板14块,张贴标语3000条,悬挂横幅36条,营造了“创业创新、全民成才”的良好氛围。使每个对青山人自觉把个人发展和前途命运同全镇发展全局紧密联系在一起,树立“镇兴我荣、镇衰我耻”的思想。

目前,我镇已树立“创业创新、全民成才”活动典型130人。并对这些典型人物由镇党委、政府命名,并进行了隆重表彰,给他们颁发了荣誉证书、光荣册和纪念品。

2012年,我镇将继续完善政策措施,加强培训教育,引导和扶持党员干部职工群众创业创新,努力做到创业有技能、创新有本领、成才有保证。我镇将继续选树一批“创业创新、全民成才”活动典型,通过典型引路,以点带面,推动我镇“创业创新、全民成才”活动进一步开展,逐步形成“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人人能成才”的良好局面。

我镇某某镇党政领导和机关干部将与“创业创新”的典型人物结成帮扶对子,更好地帮助他们创业创新;我镇还将向各村派驻政治指导员,加强村级组织服务创业创新的能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帮助各村理清发展思路,提高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创造力,使更

多的人成为创业创新的典型;我党委、政府将研究制定一些新措施和办法帮助帮助创业创新人员做大做强,更具市场竞争力;我镇将成立创业创新能手联谊会,在镇政府设立两个办公室用于联谊会开展日常活动,使创业创新人物达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通有无,强强联合形成致富联合体;我镇要求各村、社区、各部门要引导辖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进一步继承和发扬创业、创新精神,按照 “强镇富民”的发展构想,进一步“明思路、强载体、破瓶颈、聚资源、优环境”,强力实施“特农、兴牧、靓镇、强工、活商”战略,推动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中共某某镇委员会

学校创新创业活动总结 篇7

以往的理论观点认为研发溢出存在着空间差异,与地理因素有着很强的关联。随着新经济地理学的发展以及制度经济学研究的深入,认为企业研发的空间产出并不完全与地理因素相关,而与制度障碍和制度环境优势有着很大的关联。由于在本地市场经营的制度交易性成本较低,企业的技术转移和知识溢入比较活跃。同时一个长期被忽视的因素,即企业异质性的作用,在两者的关系中是否存在着影响? 企业与制度环境是双向互动的影响,制度环境也不完全是外生的,企业可以主动调节战略决策以不断与环境相容,因此基于这种企业异质性视角,研究制度环境差距与研究空间溢出,会有较大的创新空间[1-2]。

正如Bologna( 2014) 提出的,既然制度质量是民营企业家精神的重要决定性因素,而民营企业家精神与制度质量均显示出空间依赖关系,则现有的研究往往会忽视其空间特征的存在。当然,国内也有少数学者如杨勇对区域民营企业家精神的空间溢出进行了研究。但是大部分相关研究则忽视空间依赖性,这样做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如果空间效应很重要,而忽视空间相邻区域的制度质量的变化,则会导致变量偏误; 第二,制度质量的变化不仅对于自身的民营企业家精神产生影响,也会对相邻区域的民营企业家精神产生影响,这样会产生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而制度质量对于自身的民营企业家精神的影响( 直接效应) 与对相邻区域的民营企业家精神的影响( 间接效应) 在数量上存在着不同。

这种空间溢出效应在中国现实的反映,有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中国各地对于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硬要求,在新常态下招商引资的压力更大,经济下行使得招商引资往往在区域间形成了某种竞争格局,而这种竞争格局往往又反映各地投资环境,主要表现在政策优惠和税收优惠的竞争力方面,对于创业创新活动的影响是不同的,有更好制度环境的区域往往促发创业创新活动,甚至会带动相邻区域的企业家创新活动,其空间溢出效应具体表现为刺激商业活动,促发新的商业模式,给创业创新更大的机会,企业家创业可以从周边吸引到更多的来自相邻区域的消费者[3-5]。

1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众所周知,技术与制度的协同演化是创新发展的重要动力来源,从演化经济学和战略管理中的制度理论,我们可以思考民营企业家精神、技术溢出及其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关系机理如何,进而提出相关假设。

根据经典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观点以及陈劲等( 2007) 的观点,得到公式:

根据公式本文提出假设H1: 知识资本存量和人力资本存量对于区域创新绩效具有正向作用; H2:民营企业家精神对于区域创新绩效具有正向作用;H3: 在相邻和相近区域,技术溢出效应对于区域创新绩效具有正向作用; H4: 民营企业家精神存在着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等空间特征; H5: 民营企业家精神与技术溢出效应的协同演化( 交互作用) 提升区域创新绩效。

新制度主义将制度因素与技术因素融合,认为制度因素和技术因素协同作用形成社会经济系统的动力。新制度经济学则更加强调制度因素,提出如何降低企业与市场中的交易费用,创新资源的配置如何实现最优,都需要好的制度产品,North认为好的制度能够使人可以得到刺激,但是North的观点与马克思的观点存在差异,认为制度优先于技术,创新是得益于制度的,从而推动技术水平的提高。企业家个人的努力使得收益达到社会平均收益,从而推动技术水平的发展。

本研究的研究问题集中于两个方面,一是制度质量是否与本区域民营企业家精神正相关,另一个是制度质量是否与邻域民营企业家精神正相关,具体而言,即在中国各个省域制度质量是否与民营企业家精神正相关,本研究的主要工作在于从理论上理清制度质量从总体上是与民营企业家精神正相关、负相关和不相关。提高本地区的制度质量可能提高本地区的民营企业家精神,本研究一方面估计出本地区的制度质量对于本地区民营企业家精神的直接影响,同时也试图估计本地区的制度质量对于其他地区民营企业家精神的间接影响[8]。

现有文献如Hall和Sobel( 2008) 中,在模型中因变量并没有考虑空间依赖性,考察的是美国州际层面的数据。而Bologna( 2014) 的文献虽然在因变量和自变量都纳入了空间依赖性,但是采用的是美国城市层面的数据,该研究的结论运用到发展中国家,仍有待研究[9-10]。上述研究虽然都得出了制度变量与民营企业家精神相关联的结论,通过实证研究也得出了一定的结论,但是都忽略了空间依赖性,采用空间计量模型的较少,考虑空间外部性的仅有Hall和Sobel( 2008) 和Bologna( 2014) ,在国内,只有杨勇等基于省际数据对民营企业家精神的空间溢出进行了相关的研究,认为存在着较强的空间溢出效应,相邻省份的民营企业家精神对于本省会有一定的正向作用,提出引导创业资源合理流动,促进区域创新等有价值的结论[11],使用的空间计量模型主要是SEM和SLM。同时,在研究中大部分学者往往采用的是OLS和SAR模型与SEM模型,除了Bologn( 2014) 采用了SDM和SLX模型外,对于制度质量与民营企业家精神之间空间关系的透析以及两者之间的机制形成尚未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从现有的情况看,由于制度变量与民营企业家精神都具有空间依赖性[12],它们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历史演化过程,因此采用空间杜宾面板模型应该是现阶段最为适合的模型,同时也要考虑变量的内生性问题,而这一点在前人的相关文献中似乎被忽略了[13]。

2 模型构建与权重矩阵估计方法

2. 1 模型构建

本研究试图用樊刚的市场化指数来表征经济自由度,市场化程度高也表现为交易费用低、政府在推进创业创新方面所做出的有利于企业的政策,或者有较少的行政干预和审批。同时也采用商业文化来表征其非正式制度方法,对于创业创新活动在舆论方面的推崇,均构成一种文化,这种商业文化在某种程度上源于中国近代资本主义萌芽,如浙江为何成为创业的热土,在江苏乡镇企业一度成为一种新的模式,均与其文化有一定的关联,同时也与其已形成的经济基础有一定的关系。

在这里我们引入空间计量方法,空间计量方法的传统模型主要是SEM和SLM,空间滞后模型SLM可以表述为y = ρWy + xβ + ε,而空间误差模型SEM可以表述为y = Xβ + ε,ε = λWε + μ,其中W为空间权重矩阵,ρ 和 λ 为空间相关系数。我们引入空间杜宾模型,可以表述为y = ρWy + Xβ + WXγ + τ +θ + ε。自变量矩阵WX的系数 γ 并不代表真实的偏回归系数,需将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进行分解,即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15-17]。构造本研究的实证模型,对上式两边取对数,得到空间杜宾模型:

2. 2 空间权重矩阵的设定

空间依赖性所界定的空间结构往往用空间权重矩阵来表示,主要通过地理空间权重、社会经济权重和技术权重矩阵,不同的空间权重矩阵反映了不同性质的空间相关关系,由此所进行的空间计量分析也会有所不同[14]。

对于地理权重矩阵常用有以下几种选择,一是邻接矩阵,二是按地区之间的中心位置的距离,三是按各省市距离平方的倒数来构建空间权重矩阵。本研究同时采用第一种和第三种,即全国除港澳台以外的31 个省、市和自治区,由于西藏数据缺失暂不考虑,在此构建全国30 个省区市的空间邻接矩阵。但是我们认为仅考虑空间邻接矩阵并不能充分反映区域制度质量和民营企业家精神的空间溢出效应,因为我们认为,上海对于周边地区的创新影响是巨大的,上海和安徽虽然在空间上并不邻接但也会产生溢出,由于空间距离上的接近以及通过江苏的辐射,因而将安徽也纳入泛长三角区域。同时,我们也不能认为上海与其他不邻接省份的影响是相同的。所以需要引入基于空间距离的空间权重矩阵。

根据地理学第一定律( Tobler W R,1970) ,事物之间普遍联系,但是地理距离越近则联系越为紧密,我们参考李婧等( 2010) 的做法[18]。因为除了地理邻接和空间距离之外,社会经济权重矩阵是最为重要的,因为区域制度质量和民营企业家精神都受制于社会经济距离的系统影响,本研究参照李婧等的做法,将社会经济权重矩阵分为经济基础和人力资本两大类,分别构建矩阵。参照李婧等( 2010) 矩阵构建思路,一方面经济上相互联系的强度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同时也要考虑这种差异是有方向的,比如,上海对于江苏的影响与江苏对于上海的影响并不一致,往往物质存量K大的地区对周边地区的影响也巨大,物质存量采用李军( 2004) 和单豪杰( 2010) 的实际固定资产投资额根据折旧率进行缩减。

3 样本数据与变量选择

3. 1 样本数据来源

本研究采用的数据样本来自于统计年鉴,包括2003—2014 年的《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高科技统计年鉴》等,邻接权重矩阵来自于王庆喜( 2013) 的三种空间权重矩阵,基于地理距离的空间权重矩阵、基于技术距离的空间权重矩阵和基于交互距离的空间权重矩阵。根据王庆喜的定义,相互距离的空间权重矩阵指将上述两种矩阵进行相乘,表达的思想是地理距离邻近,其产业技术结构也会具有相似度。本研究采用四种空间权重矩阵,即基于地理距离的空间权重矩阵、基于经济距离的空间权重矩阵、基于技术距离的空间权重矩阵、基于地理与技术交互的空间权重矩阵。

3. 2 变量的测量

被解释变量。虽然绿色创新和企业家精神已成为社会热点和媒体经常使用的词汇,但是在学术界绿色创新绩效的实证概念尚未形成统一认识,不同学术背景的学者对于该概念的界定也不尽相同,我们知道企业家精神有微观层次、中观层次和宏观层次,微观层次主要是指公司的民营企业家精神、事业单位如医院的民营企业家精神和政府民营企业家精神; 而宏观层次主要是国家层面的民营企业家精神;中观层次则是省、城市等区域层面的民营企业家精神,在此界定为省域民营企业家精神。由于民营企业家精神的多层次性,本研究将民营企业家精神定位于中观层次,即在区域层次的民营企业家精神。国内外对于民营企业家精神的测量主要采用的是新创企业个数、自我雇佣或个体户数量、企业产权比率、私营企业数等,而本研究从数据的实际可得性出发,采用了私营企业个数作为民营企业家精神的测量。

解释变量。杨勇采用创新水平、法治水平、金融发展水平作为企业家精神的解释变量,而法治水平仅能反映制度质量的一个方面,正如诺斯所认为的制度包括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而非正式制度将文化与习俗也纳入到其研究框架之中。对于民营企业家精神最为重要的是市场环境与非市场环境两个方面,而市场环境方面用市场化指数作为测量变量是最为合适的。非市场环境方面,敢于冒险和先天下之先的文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而这些变量在当前的研究中没有进入研究者的研究视野。

4 实证估计与结果分析

在这里,主要采用私营企业个数表示民营企业家精神的测量变量,而对于制度质量则采用市场化指标测量。民营企业家精神和制度环境均存在着空间依赖性[19],作为制度环境的工具变量,采用樊刚的市场化指数,在这个模型中,一个地区自变量的变化不仅影响本地区的结果,也会导致反馈效应,这一反馈效应源于对周围地区作用的结果,由于这些复杂性,研究结果被按照Lesage和Sage( 2009) 所建议的那样呈现出来,即平均直接效应、平均间接效应和平均总效应。本研究借用Elhorst( 2010) 的Matlab测试程序,我们有4 种模型以供选择,即最小二乘回归( OLS) 、空间自回归模型( SAR) 、空间误差模型( SEM) 和空间杜宾模型( SDM) 。遵循Elhorst( 2010) 的做法,所有的模型识别可以根据LM检验是否存在着空间相关性,因为所有的无空间相关性的零假设被拒绝,因此下一步则是估算空间计量模型。SDM模型是否适合的统计检验是LR检验,即可能性比率,具体而言,下列假设将被检验,即H0,第一个假设是看SDM模型是否可以分解为SAR模型,而第二个假设则是看SDM模型是否可以分解成SEM模型。如果所有的假设被拒绝,则说明SDM是最合适的。如果第一假设没有被拒绝,则只要稳健性LR检验指向SAR模型,则可以选择SAR模型。同样,如果第二个假设没有被拒绝,则只要稳健性LR检验指向SEM模型,则可以选择SEM模型。在本研究中我们采用了最大似然估计法,以避免若使用最小二乘方法估计时则会在空间滞后因变量中存在的同步偏差问题。假设H1、H2、H3得到了验证。

总效应、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的统计结果表明,假设H4、H5均得到了验证( 见表1) 。

5 主要结论与理论贡献

从制度—技术互动的视角出发,提出民营企业家精神和技术溢出之间的交互效应在以前的研究中没有被给予充分的关注,尤其在空间相关性方面,民营企业家精神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一定的制度基础,但是脱离研发技术溢出等技术路径,那么实现区域内的企业创新成为空中楼阁。民营企业家精神与技术溢出的共同作用可以采用演化经济学的“制度—技术协同演化”的理论框架进行微观层面的解析,以往的研究要么只谈一个方面而忽略另一个方面,要么只是从宏观层面进行分析,而缺少从微观层面进行解析。从企业实践来看,创业精神并不一定能实现创新,需要具有技术溢出( 内溢和外溢) ,不仅是企业之间,也包括相邻和相近区域之间的流入流出,这在一定程度上才能真正实现区域的创新绩效[20-21]。基于上述分析,本研究提出以下具体结论: 民营企业家精神存在着空间相关性与技术溢出效应的协同作用; 技术溢出与民营企业家精神和创新创业活动之间存在着空间统计上的正相关,即存在着某种空间溢出与耦合机制; 正是民营企业家精神( 制度) 和技术溢出( 技术) 之间的交互效应在市场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的区域和领域起到了提升区域创新的作用,从而促成了更多的企业家创业和创新活动。

本研究仍存在以下局限: 中国作为一个制度转型国家,其内部由于地域辽阔,文化差异较大,市场化程度不一,民营企业家精神的空间分布与制度环境质量之间存在着耦合成本,本研究试图从微观层面对这种机制进行解析,制度质量在本研究中具体化为两种即正式制度质量与非正式制度质量,而正式制度质量用市场化指数代表,而非正式制度质量用企业家异质化程度表征,在本文中由于数据所限,暂不涉及。在省际空间,市场化程度对于民营企业家精神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市场化程度对于创业精神的影响远大于创新精神的影响,这引发深入思考,创业并不一定就是创新,这有待今后的研究。

注:Hausman检验、自由度和概率=72.418 1,11,0.000 0

摘要:基于企业家精神理论和“技术—制度”演化视角,运用31个省级数据估计和空间杜宾面板模型,从空间经济学出发,研究民营企业家精神和技术溢出对于创新绩效产生影响及其效应大小,以及是否存在直接与间接效应。研究发现,在技术溢出与民营企业家精神和创新创业活动之间存在着空间统计上的正相关,即存在着某种空间溢出与耦合机制。正是民营企业家精神(制度)和技术溢出(绿色技术)之间的交互效应在市场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的区域和领域起到了提升区域创新的作用,从而促成了更多的企业家创业和创新活动。

学校创新创业活动总结 篇8

摘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时代发展的最新需求,是素质教育与实践教育的集中体现。高等院校作为其进一步发展的核心影响因素,应该不断探索其教育成果及评审效果的创新与提升,需要在前期培训、答辩评审、评价方法、结合拓展等各个具体环节中将工作落细落实,以期有效提高教育能力并切实促进大学生的锻炼与成长。

关键词:科技创新,创新创业,创新教育,创新竞赛

中图分类号:G647.38

近年来,全国各级各类高等院校都越来越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的引导与培养。众多国家级甚至国际性的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的积极开展,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与锻炼提供了广阔的机会和平台,相应的竞争机制更是对大学生相关能力的快速提升给予了良性的激励作用。伴随着去年9月李克强总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口号的提出,为以大学生为代表的年轻人注入了新的热情与活力。

与此同时,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最为核心的关键因素——广大高等院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甚至是困惑与压力。怎样把相关的具体工作落到实处?怎样具体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效性?怎样在丰富、激烈的创新创业选拔评审活动中实现公平与高效?怎样将创新创业与教学安排和学生管理进行合理有效的融合与相互促进?这一系列问题都值得我们不断思考与探讨。

近年来,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学生获科技竞赛国际、国家级奖1061项;近4年发表论文90多篇,申请国家专利34项;学生成功创办企业9家;2014年12月被河北省教育厅评为“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园”。笔者基于多年的相关实践工作,总结经验与不足,关注需要进一步发展完善的方向与提升的空间,进而提出一些具体的对策建议以供分享交流,希望可以借此抛砖引玉,共同提高。

一、创新创业教育应重在选拔前的培训提升

对选拔前培训指导的重视与建设很有必要,在近年挑战杯赛事的学校选拔阶段,每年都出现了这样一些参赛队伍,基于前期付出的大量辛勤工作已经初步取得了较为突出的结论与成果,但却因为报错了类别(比如将社会科学调查论文题目报到了自然科学论文类别等)而功亏一篑。对于这种情况,不仅是参赛队伍成员,即使评委都感到颇为可惜,但既然已经进入到了选拔答辩环节,只能是无奈的选择放弃。

再以该赛事的社会调查论文类选题为例,有很多的队伍精心创意选择了非常出众的题目,也投入了足够的时间和努力,工作量很大,但却仅仅因为缺乏最为基础的社会调查方法常识(比如抽样方法选择的科学性,问卷设计的合理性),而致使研究成果的信度和效度都大打折扣。而事实上,只需在前期工作开始的阶段对该类队伍集中进行一到两个小时的调查方法培训,就可以完全避免这种事倍功半的后果。

所以,只需再进一步稍微加强有针对性的早期短时培训工作,即可极大的提高学生活动的整体质量和效果,进而带来显著提高的投入产出比。所以,前期必要的培训指导工作应该更多的引起关注和重视。

二、赛事答辩环节的质量提升需要引起重视

通过结合自身经验对历年各类创新创业赛事评委工作的悉心总结,可以发现:在答辩环节中,诸多答辩队伍都存在着一些具有普遍性的共性问题,以至于作为答辩评审在答辩环节的指导工作中,针对不同答辩队伍经常在不断重复的提示或纠正一些同样的问题。比如:针对所属申报类别的一些需要介绍和交代的基本关键点的全面性,以社会调查论文类为例,抽样框、抽样方法、样本容量、分析工具,这都是属于必须说明的基本点,但绝大部分队伍都没有全面介绍清楚。更普遍的问题,例如关于答辩表述方式的问题,一定是要“讲”,但仍有相当大比例的队伍是在“念”,另前期工作的成色大打折扣。类似的问题其实还有很多,在此不一而足。

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答辩质量和效率,更是大大削弱了参赛队伍到省赛及国赛时的竞争力,影响重大。因此,非常有必要针对答辩环节,特别是不同类别的参赛队伍,进行哪怕只有一个小时的集中培训,即可极大的提升参赛队伍的答辩质量与潜在竞争力,也切实提升了大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活动的锻炼价值。

三、评比打分环节的设计实施应该深入探索

目前各类创新创业活动的选拔和评审环节所采用的打分方法,很多是采用基于细目划分的分散的百分制打分,该方法看似充分关注到了测评的诸多方面,但实际上作为评分机制本身,该方法弊端较多,不仅不易区分成績,而且每个评委的评价权重之间容易出现严重失衡。

关于评分机制和方案的设计还应进一步积极探索,不仅是应用各类较为完善的数学模型,还应在基础模式方面进行细细考量与比较,甚至进行创新性的开发设计,以提升评审的质量和效果。

四、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测评与教学及管理相结合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新时期高等院校日常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具体实施与实践价值应该与日常教学活动以及学生管理的基础性规章制度相结合。以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为例,在近两年的探索与实践中,开创新的面向全校学生开设了创业类选修课程,广大学生可以在教务信息平台内进行开放式的选课。此外,通过对学校推免工作实施办法进行补充修订,增设了创新特长评定学生的遴选方式,参加国家级以上(含国家级)的大学生各类科技创新竞赛获一等奖(冠军)的个人或代表队主力队员,可以有机会直接获得推免名额。

以上举措都将是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及其影响力的重要借鉴和参考。

五、结论与思考

创新创业活动策划书 篇9

二、主办单位:

由评选工作办公室牵头,交通路院区承办

参赛对象

第二轮演讲比赛胜出,由院区(院系)推荐(复赛成绩的前2-4名)

三、活动形式

创业策划,又名“商业计划”(Business Plan),是一无所有的创业者就某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新产品或服务向风险投资家游说,以取得风险投资的商业可行性报告。

创业策划方案评选,是借用风险投资的实际运作模式,要求参赛者组成优势互补的参赛团队,提出一个具有市场前景的技术产品或服务(与选手专业相关),围绕这一产品或服务,以获得风险投资为目的,完成一份完整、具体、深入的商业计划。

四、活动目的

通过创业策划方案的竞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创新性意识,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活跃学术气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发掘学生创业策划的潜质。

五、大赛章程

(一) 参赛方式

1.报名办法:每位选手必需自行组建创业团队,以团队的形式进行报名。进入决赛的选手为项目主持人。

创业计划方案于第二轮比赛结束之日启动,各院区推荐第二轮复赛前 2 - 4名参加。12月8日(周一)征收方案截止。所有参赛团队必须在上述规定日期内将

(1)院区推荐表(需盖公章)、

(2)参赛作品书面版一份、(3)院区推荐表及参赛作品电子版交至评选办公室(徐汇校区行政楼303办公室,联系人:吴佳,邮箱:bisai.。

2.对参赛团队成员的要求:

在本校正式注册并在读专科生。参赛团队可以跨专业组建,一般由三名同学组成(参加决赛的选手不参加其他团队)。

3.比赛内容:

⑴《创业策划书》一份 (内容自选);

⑵参赛团队根据本队的《创业策划书》制作10分钟的演讲PPT,并进行创业策划答辩。

4.教师指导:为使参赛选手掌握大赛对作品的要求,更快地进入角色,提高本次大赛的水平,请各参赛团队主动征询有关教师进行专题指导或培训。

(二)评审方法

1.评委以参赛选手在征稿期限内提交的书面作品为准,按组委会和评委会制定的评分标准对作品量化评分。在书面作品评选中遴选出若干团队进入获奖范围,其中前8个团队进入答辩阶段;

2.评委根据决赛团队的《创业计划书》陈述和答辩情况进行量化评分;

3.综合晋级的书面作品和陈述答辩评分结果(各占50%),最终评出本次大赛总得分。授予前三名主持人金奖,授予后五名主持人银奖,未进入陈述答辩阶段的其他入围团队的主持人获铜奖。

六、大赛奖项设置

金奖1-3名,银奖3-5名,铜奖若干。对进入决赛的8个团队,其团队成员分别予以一定的奖励。

七、建议和要求

一个好的参赛作品应包含的三个要素:优秀的创意(例如:技术含量高)、优秀的团队、好的创业策划书。

(一)在创业的构思方面,要有创意或创新。

所谓创意,有五种情况:

1. 引入一种新的产品或提供一种产品的新用途;

2. 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

3. 开辟一个新的市场;

4. 获得一种原料或半成品的新的供给来源;

5. 实行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例如建立一种垄断地位或打破一种垄断地位。

所以,作为创业计划来讲,应将视野放开,发现现实中(中国市场或世界市场)没有的、紧缺的获利机会,进行创新。

(二)在团队的组织方面,要注意选好人。

1. 团队的组成者不一定是“最优秀”的,但一定是“最合作”的。合作精神是一个团队形成、发展的前提;

2. 团队的组成者要有特长、有办事能力。有几种人才是必不可少的:市场、法律、生产、技术、管理、财务等;

“一流的创意+二流的团队=失败”

“一流的团队+二流的创意=可能成功”

一个优秀的团队要敢于创新、勇于挑战,要能够各具专长、互相协作、优势互补。

(三)关于策划书。

当一切准备就绪后,做出一个规范、完整、吸引人的创业策划书是制胜的关键。

1. 首先,按照“权威部门”的有关要求,确定创业计划书的格式、数,注意评分要求;

2. 其次,突出重点,即,将策划书做得尽量吸引人,详尽、全面的说明自己的优势,避免泛泛而谈,用事实、数据证明自己的观点,给人以客观、真实的感觉;并强调指出产品技术的不可复制性;

3. 再次,注意真实性和可操作性。这是我们在做创业计划书时应重点把握的;

4. 最后要有好的形式。创业策划书有其固定的格式,但是也可以有变通之处,为自己的公司起一个醒目的名、做一个标志、整齐的排版等形式化均会为一份好的创业策划书锦上添花 。

八 、大赛注意事项

1.参赛作品用A4纸打印、装订成册;

2.请各参赛团队务必在规定时间内,将院区推荐表、参赛作品(书面和电子版各一份)交至大赛组委会办公室。

3.如参赛团队出现违规(如抄袭等)行为将被视为故意作弊,组委会将取消其继续参加比赛和评奖的资格。

上一篇:考试**的学生优秀作文下一篇:退休教师协会文艺演出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