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的优化

2022-06-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初中物理教学的优化

初中物理习题教学的优化探究

【摘 要】随着教改的不断推进,教师意识到在教学中应当优化教学内容,满足目前提升学生能力以及培养核心素养的基本目标。同时在核心素养理念下,教师细化教学内容,能使所给出的引导和启发内容更贴近学生的发展情况。结合以上背景,本文将重点研究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优化习题教学的策略,从而保证教师所给出的问题能够帮助学生提升运用物理知识的能力,以期为广大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物理;习题教学;优化办法

初中物理习题教学有着难度大和题目量大的特点,在此种条件下,学生感到物理这门学科难度较大,无法带着兴趣进入习题学习中。因此教师应当采取新型教学方法,设置与生活较为贴近的内容并保证题目的难度由浅及深,设置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并根据教学内容引入相关实验,保证学生操作能力提高,进而使习题教学区别于传统教学中的题海战术,更为注重学生能力和素养的提升。

1 挑选与生活贴近的内容,激活学生学习兴趣

在新课标理念背景下,学生应当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要转变教学思想和理念,引导学生进入探索规律和寻求问题解决办法的氛围当中,从而激活其求知欲望,并使其在课堂上将知识内化,逐步提升其能力,从懂学进入到会学的状态[1]。由于物理学科本身具备一定的难度,整体内容较为抽象,教师在设置习题时,首先应当保证学生读懂所设置的题目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在深入理解教材的前提下,分析学生生活经验,对学情予以把控,将生活与物理知识结合,设置契合学生生活经验的习题,使学生在读懂题目内容的前提下产生学习的兴趣。

如在探究“声音的产生”时,为保证此物理概念能够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师可引入与其生活经验贴近的教学内容,从而保证所提出的问题和设置的习题内容能够引导其展开思考。课前给出习题内容,要求学生收集生活中能够产生声音的物体,课上要求学生展示自己所收集的物体,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方式使这些物品发出声音,以深化教学内容,向学生提出问题:你是否知道声音产生的条件,请同学们一起讨论归纳总结这个问题。但由于此问题对初次接触声音这部分内容的学生而言难度较大,由此教师可对问题进行优化,将问题分为几个小点:①在使物体发声的过程中使用了何种器材?②通过怎样的操作使得物体发出声音?③物体发声具备何种特点?④如果想要使物体不再发声,可以采取怎样的办法?⑤用一句话说明你的结论。⑥举出与你所提出结论相同的生活中的例子。通过以上6个问题循序渐进引导学生,从而使学生能够联系生活得到声音产生的条件等相关内容。

2 设置由浅及深的习题,助力学生能力生成

习题教学环节是学生与教师之间展开对话的契机,这一过程可充分体现出教师所设计的内容能否与学生思维的深度、广度相契合,因此教师要从认识事物的规律出发,设置具备由浅及深、由直观到抽象特点的一系列习题,满足学生认知事物本质规律的要求,拓展其思维的同时,提升其探究能力[2]。由浅至深也同样体现在对学生能力的把控上,由于学生之间能力水平有差异,教师应为不同层级的学生设置不同难度的题目,对简单题、难题以及拔高题的比例进行科学把控,对重点的物理知识,可注重对学生基础能力的培养,从而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习题的解决。

如在总结完浮力的计算方法后,教师可为学生出示练习题。题①用手将重为8 N的物块刚好完全浸入水中,测得排开水的重力为10 N,如果此时将手放开,物块是否会上浮?计算出静止时物块所受到的浮力大小并求出物块的密度。②现有体积相等但质量不相等的三个物块,将三个物块放入水中,静止后位置如图1所示,试比较三个物块受到的浮力大小。

以上两题遵循了由浅及深的原则,第一题是简单的利用浮力公式求解的问题,只需要计算出重力和浮力的大小,即可完成题目的解答。分析过程:①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物块完全浸没时所受到的浮力与其排开水的重力相等,因此,此时物块受到的浮力为10 N,因

10 N>8 N,证明浮力大于所受到的重力,因此将手放开物块会上浮。②中,先分析三个球所处的状态,A物块漂浮在水面,B物块悬浮,C物块下沉,B物块、C物块所排开的液体的体积相同,因此浮力相同,而A物块排开的液体体积小,因此浮力较小,得出结论FA

3 设置一題多解题目,发散学生思维

为培养学生的发散能力,教师要注重对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类型题目的引入。所谓一题多解是指针对同一个物理问题可运用不同的办法解题,由此可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和思维,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起到了促进作用,还可培养其运用知识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启发的办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分析可引入何种知识以及定理规律等。一题多变,是以一道题目为母题,改变题目中的条件和情境,从而形成多道与其关联的题目,这样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和认知结构将得以提升与完善,从而保证学生在变与不变的场景当中运用相应的解题规律和办法,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如题:现有一铁球,其体积为55 cm3,质量是300 g,请判断这个铁球是空心还是实心。此题可从密度、质量和体积三个方向出发进行比较研究,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实际做题过程中尽可能多地利用不同的办法解题,以达到发散学生思维的目的。教师可预留一定的时间给学生解题,而后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学生基本能够在与组员沟通的环节找到更好的解题方向和解题技巧。通过学生的反馈,有的学生最先考虑的是密度,因题中的条件十分有指向性,通过密度公式,计算出质量与体积的比值,而后与铁的密度数值进行对比,若小于铁的密度则说明铁球为空心。具体的计算过程如下:ρ===5.46 g/cm3,此数值小于铁的密度,因此铁球为空心。有的学生是运用质量比较的方法,用铁的密度与铁球体积相乘,即可得到铁球的质量,将此质量与题中所给的条件对比,从而确定铁球是否为实心。计算过程如下:

m=ρ铁V=7.9 g/cm3×5 cm3=434.5 g,

此结果大于题中所给的条件,说明铁球为空心球。还有的学生采用的方法是计算出铁球的质量和密度的比值,即得铁球的体积,若所得出的体积小于题中所给的数值则证明铁球是空心。计算過程如下:V===37.97 cm3,此结果比题中所给条件的数值小,则证明铁球为空心。为保证学生可养成主动思考的习惯,在之后的教学中,教师可提升问题的难度,保证其能够发散思维。

4 加入实验具体过程,深化学生物理素养

实验是物理学科的基础,因此在习题教学环节,也应当适当与实验相联合,从而保证学生在明确实验流程、原理以及实验问题处理办法的基础上,对其中所包含的定理内容更为了解。这就要求教师将实验引入习题教学中,联合多媒体等教具保证实验情境更为真实,使学生兴趣得以激发,提升其参与热情。

如在讲解与欧姆定律相关知识时,教师可将欧姆定律的实验引入,给出实验中电路连接的形式(如图2),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①想要保证欧姆定律能够经实验得出,需要保持 不变?②现闭合开关S,可以读出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分别为2 V和0.4 A,现用阻值为10 Ω的电阻替换电路中的5 Ω电阻,若要保证实验正常进行,应当进行何种操作?

①题应用了研究欧姆定律的实验内容,要想获得正确的规律,需要保证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即电压表的示数不变。②题中在将电阻更换为10 Ω后,其阻值变大,分得的电压增大,电路中所接的电压表的示数变大,因此为保证电压表可正常显示示数,与之前的数值相同,应当在遵循控制变量法的基础上,调节电压示数,将移动滑动变阻器向右移动,直至电压表示数与之前数值相同时即可停止。此过程可在学习助手上展示,动态的展示滑动变阻器移动时电压表数值的变化情况,直观具象的展示能够使学生加深印象,加强记忆。

综上所述,在设置初中物理习题的过程中,教师应当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挑选与学生的生活较为贴近的内容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设置由浅及深的习题,提升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发散学生的思维,可设置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题目;加入实验具体过程,保证学生的物理素养得以深化。因此教师应当提升个人能力,充分应用互联网获取资源,扩充习题内容,以保证初中物理习题教学的开展及优化更为顺利,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茂达.初中物理习题教学中实施有效教学策略探索[D].重庆:西南大学,2020.

[2]赵启宽.初中物理习题的合作学习策略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20.

【作者简介】

储国荣(1971~),男,汉族,江苏泰州人,本科,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物理教学。

作者:储国荣

第2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设计的优化

新课程理念强调知识的构建过程,注重在物理实验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对物理实验教学进行优化,尽量做到生动直观,这不仅能让学生掌握了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与求知欲望,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使实验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独特的魅力.

1 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验,深化学生原有的认识

在“变阻器”这节课引入时,利用学生生活中常见的调光台灯、收音机来引入课题,将这一节要学的内容与学生原有的经验认识联系起来.

师:调节台灯上的旋钮,同学们看到台灯亮度在改变;调节收音机上的旋钮,听到收音机音量在改变.同学们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生:(思考、困惑)

师:刚刚调节的这两个旋钮,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学习的内容:变阻器.

如果实验所用的材料是学生所熟悉的,就会使学生感觉到亲切,较容易克服思维障碍,能较好地达到实验的目的;调节台灯亮度、调节收音机音量这是来源于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平时自己理所当然的操作却不知为什么,这又让他们形成思维冲突,引发学生思考,学生自然就对本节课接下来的内容产生很大的兴趣.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原有认识创设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启发学生思维.

2 利用层层推进的设计,引导学生参与科学思维过程

先让学生动手实验,在他们获得相关感性材料后,教师进行层层推进的设问,一步步引导学生参与科学思维过程.例如针对滑动变阻器的原理,笔者对这一环节作了如下设计.

师:请同学们利用所给器材来改变小灯泡的亮度,提供的器材有:干电池、小灯泡、开关、铅笔芯等等,大家动手试试看.

生:(动手实验)

师:我先来问问这个小组看看,请问你们小组改变了小灯泡的亮度了吗?

生:改变了.

师:能告诉大家,你们小组所用的方法吗?

生:将铅笔芯串联接入电路,用导线夹在铅笔芯上滑动,就可以改变灯泡的亮度.

师:能给大家演示一下,让这个灯泡逐渐变亮吗?

生:(演示)

师:你知道刚才灯泡为什么会变亮呢?

生:导线夹在铅笔芯上滑动时,导体接入电路的长度在变短,接入电路的电阻在变小,电路中电流在变大,所以灯泡变亮.

师:像这样通过改变电阻来控制电流的装置叫变阻器.

师:刚才实验中铅笔芯、导线夹就可以看成是一个简易的变阻器,在实际电路中,就用这样一个简易变阻器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有哪些缺陷或需要改进的地方?

生1:铅笔芯容易断.

生2:铅笔芯易磨损.

师:请大家开动脑筋,想象一下,现在你就是设计师,针对同学们对这个简易变阻器提出的问题如何进行改进,来制作一个既实用又耐用的仪器.

首先针对铅笔芯易断这个问题,我们如何改进?

生:可以换用电阻丝.

师:改用相同长度的电阻丝接入电路,我们发现,在解决刚才的问题的同时,又有了新问题,灯泡的亮度变化不明显,要想灯泡亮度变化明显,应该怎么办?

生:可以选用更长的电阻丝.

师:更长的电阻丝可以让灯泡亮度变化明显,但携带、滑动都不方便,怎么办?

生:绕起来,绕成线圈.

师:大家的想法很好,实验室中的滑动变阻器就是在这些想法的基础上设计制作出来的.

在这个环节,学生完成“改变小灯泡的亮度”的实验并不困难,可让他们回答亮度改变的原因却有些困难,有的教师急于求成,省去中间层层推进的引导,学生无法回答最终问题,形成结论的过程只能由教师自己包办,甚至还简单“搬出”结论,让学生“记住”.这样做的结果是学生的认识往往还停留在感性阶段,或者感性的材料和理性的结论在他们的头脑中,还处于“分离”状态.所以,在学生实验操作的基础上,教师应以启发性的提问,引导学生对观察到的现象展开分析、讨论、交流,让他们试着归纳,并由他们自己得出结论.

3 根据学生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对于所教课程,教师必须首先明确“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让学生知道“学什么”、“为什么学”、“怎么学”,不能照搬教材,教师应该根据学科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精选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目标.

本节在介绍滑动变阻器结构时,教材是直接列出五个主要部件:支架、滑片、金属杆、瓷管、电阻丝,这样简单的认识,不足以让学生了解滑动变阻器的结构,所以,笔者将这部分的内容作了如下调整.

师:先请同学们观察手中的滑动变阻器,再来观看一段微视频,是滑动变阻器的组装过程,来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滑动变阻器的结构.

(播放视频)

视频内容:先介绍已经拆卸下来并分开放置的几个主要部件,然后展示组装过程:第一步:先将电阻丝的一端固定在瓷管的一端接线柱上,再将电阻丝紧密的绕在瓷管上,最后将电阻丝的末端固定在瓷管的另一端接线柱上;第二步:先将滑片套在金属杆上,再将金属杆和瓷管安装在支架上;第三步:将电阻丝与滑片接触部位的绝缘漆刮去.

师:你们知道,在刚才的视频中,所用的电阻丝外部为什么要涂有绝缘漆?用小刀将与滑片接触处的电阻丝表面的绝缘漆刮去的目的是什么?

做这样调整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熟悉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因为学生动手组装的难度太大,教师当堂组装时间又不允许,所以就产生了将这一段的内容通过微视频的形式呈现这一想法.课堂时间是有限的,若实验设计时间过长,会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学生注意力也容易分散;时间过短,学生看不清楚实验现象.因此,需要对费时的实验进行改进.微视频的好处是,组装过程中长时间的重复绕线可以通过剪辑来缩短时间,这样在短短2分钟的视频里可以完整地展现滑动变阻器组装的全过程,而且拍摄的特写镜头也让学生观看起来更清楚明了.学生只有真正地了解滑动变阻器的构造,才会使用滑动变阻器.

4 倡导探究性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探究性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问题探究的方法和途径应设计得较为模糊,并适当发散,让学生需要通过自行努力或同学间的合作,一步一步得到结论.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大胆地怀疑,提出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案,对不同的结果进行分析,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在学习“使用滑动变阻器”这一环节时,滑动变阻器的接法要靠学生去探究,在实验中,学生尝试各种接法后小结滑动变阻器使用时正确的接法是怎样的.在这一环节,教师只是简单地询问,将探究的空间留给学生.

师:利用滑动变阻器来改变电流,滑动变阻器有四个接线柱,如果只选其中两个接入电路,可能有哪几种接法?请同学试试看.

生:(进行实验)

师:从刚才的实验,你对使用滑动变阻器有什么发现?

在这个实验中,教师不需要将实验步骤细化到:四个接线柱中先接哪两个,只需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放手让学生尝试,学生经过尝试后,自然而然就能发现规律,总结出要想改变电路中的电流,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方法.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归纳总结物理规律,训练实验技能,学生的科学素养才能得到提高.

总之,对实验教学设计的优化,是教改的需要,也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的需要.

作者:程春清

第3篇:浅探农村初中物理教学的优化

摘 要:农村初中物理的教学由于受到升学压力的影响和自身环境的限制,致使大多数学生失去了学习物理知识的热情和积极性,甚至出现了放弃学习物理的现象,针对这样的现状,本文对农村初中物理教学的优化进行了探析。农村初中物理教学的优化,应从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两个方面着手,在教学内容上要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另一方面以优化物理课堂教学为重点,以教师培训提高为前提去提高课堂效率、强化实验教学,进而实现学生知识、技能、个性发展的飞跃。

关键词:农村;初中物理;教学

长期以来,农村初中物理教学在应试思想的影响下,师生教与学活动的核心更多是单纯为升学服务。教学活动实质只是面向少数升学有望的“尖子生”,而忽视了其它大多数学生物理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相当数量的学生失去了学习物理知识的热情和积极性。

现在的教材内容设计上对物理知识本身要求较高,对学生学习物理知识过程中的思维、理解能力要求偏高,部分知识要求超出农村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教师的教学过程对象主要集中在少数升学有望的学生,对其它多数学生平时学习关心重视不够,忽视了他们平时学习中所出现的问题和遇到的困难,久之使这些问题积聚成堆,促使这些学生学好物理的自信心降低或丧失。此时教师又无精力和信心去帮助这些“差生”,导致相当数量的农村初中学生认为物理是最难学的课程,有的学生干脆放弃物理学习。农村初中的物理教学过程常常忽视实验教学,教学过程往往是考什么就教什么,不考的内容少讲或不讲,课堂演示实验很少,因此使得物理教学过程缺乏生气和活力,失去了对学生的吸引力。从这样的现状看来,农村初中物理的教学确实是亟待优化。

一、农村初中物理教学内容的优化。

地方教研部门可以以统编教材为基础,结合农村的实际对统编教材内容采取 “用、增、补”的方式进行优化。对原教材中的一些过于强调单纯计算,过于抽象的公式推导内容作适当的删减,根据农村初中学生学习基础参差不齐和实际接受能力水平,适当降低一些理论推导与计算要求的难度。结合与农村生产、生活和经济发展联系密切的物理知识内容,增加实际应用的教学内容,努力使学生的物理学习过程从“纯物理”的框架中解脱出来,使他们在掌握物理知识的同时了解这些知识在周围环境中的应用,增强学生学好物理知识的愿望和积极性。例如讲授“摩擦”内容时,引导学生分析农村四季路面状况对产生摩擦及行车安全的作用,观察分析农村的各种皮带传动中的摩擦现象及其作用,再结合知识内涵分析讨论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把科学、技术、社会三者结合起来,强调应用性,突出实践性,以利于学生个性特长的培养和发展。如可以在补充教材中选入 “农村民宅照明与电器电路”、“家用电器的使用方法与常见故障判断”、气电动机使用及注意事项”、“皮带传动”、“齿轮传动”等内容。

农村初中物理教学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应用知识的学习,是引导学生学好物理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物理学习兴趣、发展学生能力与特长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有助于学生职业技术的学习。由于兴趣爱好往往是学生个人特殊才能的体现,这样的课程学习往往会对他们今后的职业定向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农村初中物理教学过程的优化。

物理教学过程的优化是以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优化物理课堂教学为重点,以教师培训提高为前提的。优化农村初中物理教学过程采取的基本途径包括:

1、提高物理教师的全面素质。教师的事业心、贵任感和教学业务素质是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根本保证,也是优化教学过程的前提条件。对物理教师的培训提高,第一是利用专题讲座、辅导报告等形式进行教育和教学的理论学习与培训。第二是加强教学研究活动,围绕着物理学科的德育渗透、实验教学、实验教具研制、学习兴趣培养、课堂教学方法优化选择等内容开展经常性的教学研究活动。第三是强化对教师的个别辅导,针对学科特点和实验目标要求,结合教师自身特点,有针对性地强化个别辅导工作。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为优化物理教学过程创造关键的有利条件。

2、面向全体学生,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关键是要把教学的着眼点转向全体学生,科学地减轻学生的负担,创造愉快活泼的学习环境,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首先利用学生开始学习物理知识时的新鲜感和兴趣,努力上好开端课,不断巩固学生对新课的求知欲。其次是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扬长避短。对知识掌握好的学生,创造条件不断激励,使他们成为班级物理学习的排头兵和全体同学赶超的目标。对学习波动性较大的学生对“症”施教,扶其长,激其志;对学习基础差的学生,教学中适当降低难度要求,强化及时的个别辅导,帮助他们树立信心。第三是从物理课教学起始,细心观察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各种间题,及时研究和采取措施帮助解决,预防性地防止这些问题积累而造成物理学习的两极分化,在教学活动中真正做到对全体学生一视同仁,注意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尤其是对那些较差的学生不歧视,积极热情给予帮助,努力使他们达到自己的最好发展水平。第四是物理教学活动要遵从初中学生心理生理特点和思维发展规律,以观察-分析-归纳-实验-应用”作为教学活动的主线,以启发式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以课堂整体效率作为教学目标,结合物理教学内容,创设情境、巧妙设疑、适时点拨,引导训练学生逐步形成分析间题能力和清晰的阐述表达能力。

3、强化实验教学,加强与农村实际的联系。强化实验,加强教学中的理论联系实际,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加强知识理解掌握的重要途径。我们除了要加强常规性实验教学,发动师生共同开展自制物理教具活动,特别是利用随手可取的实物增做课堂演示实验,努力做到每节课都有生动有趣的演示实验,并以此作为优化物理课堂教学活动的一种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物理现象,讲解中密切联系物理知识在学生身边的实际应用,以达到活化知识之目的。

通过优化,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教学质量会有显著的提高,改革的意识和教学研究的能力会得到明显增强,特别是学生的物理学习技能、知识掌握水平、学生的个性发展都会有新的飞跃。

作者:肖开荣

第4篇:初中化学教学的优化策略

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都要改变。新课程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目标。作为新时期的初中化学教师,必须树立与时俱进的现代教育科学理念,适应当前的课改实质。

一、精心设计教学,增强课堂教学实效性

预则立,不预则废。想要有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要有精心的教学设计,因此教师一定要在备课的环节上下足功夫。首先,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根据《化学课程标准》确定每一节课的三维目标。其次,根据教学内容制定适当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适合学生自学的就让他们自学,适合学生科学探究的就让他们科学探究,适合教师讲授的就讲授,因材施教,做到教无定法,学无定法。再次,教师要能灵活驾驭教材,能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来确定每一节课的内容,根据知识间的相互关系来确定先讲什么后讲什么,根据教学目标来确定哪些知识是重点,哪些知识是难点,哪些地方需要对教材进行整合,哪些地方需要学生自主学习,哪些地方要求学生合作交流等等。

二、充分利用一切资源,加强化学学科的实验教学

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初中化学实验器材基本上短缺,很多演示实验没有条件做,甚至有些学生实验都无法开展。这些实际情况严重影响了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提高。面对这些情况,教师要积极采取措施,弥补实验器材的短缺。首先,利用身边的一些资源来完成一些实验,如酸碱盐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可自制土壤、肥料标本等。?@样的实验意义十分重大,它既有效地弥补了课堂实验的不足,更重要的是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更使学生感受到化学就在身边,教师除了自己动手制作简易的教具外,更要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制作,并给予一定的指导,这样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同时对所学的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其次,有效利用学校现有的光碟中所涉及的课程资源,这里面有大量的课件制作和一些非常好的模拟实验,是集广大优秀教师及一些专家的宝贵经验和财富,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实现资源的真正共享,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造高效课堂。另外,学校应设法为学生提供好的实验环境和设备,化学教师要与相关领导沟通,创设好的实验条件。教师要从本质上加强对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以学生发展为本,给予学生应有的实验权利。

三、更新教育观念,全力以赴推进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首先,在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要认真参加各类学习和培训,开展活动与讨论,共同提高,强化责任,把教师的教育观念统一到新课程理念的方向上来,统一到素质教育的要求上来,教育观念的转变将会真正焕发教学的创造力和生命力。

其次,要确立新的教学观和学生观。要认识到教学不仅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更是课程创新与开发的过程,要创造“师生交往、学生主休、积极互动、共同发展、以人为本”的教学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观点、经验和知识,相互交流彼此的情感与体验,丰富完善教学内容,力求取得新的发现,从而达成共识,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再次,教师角色与教学行为要转变。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各种能力的培养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从而实现教是为了不教。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教育科研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目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各种问题。对自己的教学要经常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要定期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另外,教师要尊重、赞赏学生,让其全面发展,还要与其他教师要加强合作交流。

四、重视科学探究教学,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新课程一直强调科学探究,因为科学探究既是重要教学方法,也是学生重要的学习内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化学教学的成败。教师不但要知道科学探究的每个一个环节,更要清楚每一个环节学生应该要达到什么程度,而且还要灵活地处理教材中的每一个科学探究的内容。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情景,放手让学生去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论证和评估等环节,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拓展学生学习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只有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责任编辑罗峰

第5篇:初中化学教学优化设计的思考

提高教学效率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打造“高效课堂”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的关键。对于我们初中化学教师来讲,一本书一教就是几十年,教材内容早已烂熟于心,只有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不断寻找突破,做一个有思想、有追求的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下工夫,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务实,才能找到自己渐渐地失去的激情。

一、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

无论上什么形式的课,都要把自己的教学理念贯穿其中,我认为,河北衡水中学的“三转五让”教学模式和343课堂教学模式值得借鉴。所谓“三转”,是指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变单纯传授知识为知能并重。所谓“五让”,是指在课堂教学中能让学生观察的要让学生观察,能让学生思考的要让学生思考,能让学生表述的要让学生表述,能让学生自己动手的要让学生自己动手,能让学生自己总结的要让学生自己总结。最可怕的课堂便是教师唱独角戏的课堂,最乏味的课堂便是方法单一的课堂。343课堂教学模式的主要内容是“精讲少讲、主动学习、当堂检测”。努力实现三讲三不讲(三讲:讲重点、讲难点、讲易错易混知识点;三不讲:不讲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学也能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也不会的),将有限的课堂40分钟时间花在重点、难点、关键点上。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体验、感悟、实践、交流、活动。上课的过程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索的过程。

二、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概念教学

初中化学教材内容有三多:概念多、符号多、需要记忆的知识多,课本中有许多概念,如分子、原子、元素符号、化学式、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等,概念抽象,学生理解起来困难,再加上学生的个性,包括智力、兴趣取向、能力水平、认知水平上存在差异,上课时,任凭老师怎样把概念陈述得多么准确无误,表达得多么清晰,课堂上却总显得死气沉沉,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却听到云山雾罩。长期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利用多媒体电教设备将概念以图片的形式展示出来,即可将呆板的知识变得活起来,留给学生一个清晰的主观印象。通过图片的展映给学生留下一个清晰的印象,使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概念的基本涵义,能够用它们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并且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这种印象就会不断得到丰富和完善,还会为今后学习质量守恒定律、溶液、酸碱盐的化学性质打下坚实的基础。给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插上腾飞的翅膀。

三、化学计算重在激发兴趣

化学计算类型多,计算量大,往往会使学生产生恐惧心理,有的学生甚至放弃计算。计算课也是学生最感乏味的课。所以要上好计算课关键在于如何“激趣”,学生只有对所学问题产生浓厚兴趣,才会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和动力,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例如在讲授“化学式的计算”时先设置一个情景,判断化肥广告的真假;在讲授“化学方程式计算”时,老师先让学生观看神舟九号火箭升空的视频,在学生心情激动、热血沸腾时,教师趁机提出:假如神舟九号所使用的燃料是液态氢的话,有50千克的液态氢完全燃烧需要多少千克的液态氧助燃才不至于燃料浪费?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后,老师即可帮助指导学生解决疑惑,讲明注意事项并进行训练。最后还要反复检测,在学生掌握了计算内容以后,经常还会出现许多问题,要么是方程式没配平,要么是书写格式不对,要么是粗心大意计算出现错误等。只有经过反复测试,反复练习,这些问题才能纠正。所以只有经过反复检测,才能达到强化巩固知识目标的目的。

四、“常识课”先学后教、作业当堂完成

初中化学课程中有许多“常识型”课程,如第二章第一节“空气”、第三章第三节“燃烧与灭火”、第四章第一节“我们的水资源”、第五章第一节“碳的几种单质”、第八章第五节“化学肥料”、第九章“现代生活与化学”等,这些内容尽管在大纲中的要求通常是“常识性介绍”,但这部分内容贴近生活,贴近社会,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及与高中化学有密切的联系,对于提高学生综合性素质有着重要的影响。由于这部分教学内容,难度不大,要求不高,通俗易懂,且容易引起学生兴趣,便于学生自学,所以这部分内容教学时采用自学、检测、当堂完成作业的“一学一教”的方法。

第一步出示目标。教师在课前可以给出学习目标或学习提纲,作为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并指导自学的方法,对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可要求学生当堂识记。第二步自学。学生在明确本节课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在书上自己寻找答案,以培养他们的阅读自学能力。教师要检查学生在课本重要知识点下面有没有画上记号,适时表扬自学得既认真又速度快的学生。第三步检测。采取口答或讨论的方法,教师予以点拨、归纳、补充、更正,使学生所学知识进一步条理化和深化。

最后经过当堂完成作业,促使学生当堂巩固,使所学知识形成网络,最终形成应运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管用哪种教学模式,都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个主题展开,教师只有抓住了这个魂,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第6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化策略

一,教学目标要明确,具有指导性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和展开的,它在数学教学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起着支配和指导教学过程的作用,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依据,对保证课堂教学有效进行至关重要。目标的导向功能制约着教学方向,有助于预期教学结果的达成,同时也可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教学设计要符合学生实际

优化课堂设计就是按照有效学习的目标,从学生的发展出发,从有得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上考虑,对课堂教学进行安排。新课导入,情境创设,操作实验安排,练习设计,活动组织等都应精心准备,周密布置,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背景,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增强学生学习的乐趣和信心,使创设的情境达到内容鲜活化,过程活动化,解题探索化,交流互动化,思维多样化,体验有效化,从多个层面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三,教学方法要体现教学方式的变革

新的课程理念就是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索学习,这意味着学习方式的转变,带来了课程教学的变化,由单一转向多样,由片面学习转向全面学习,让学生在读中玩,玩中学,做中学,听中学,思中学合中学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从面获得学习中的乐趣,得到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四,教学常规管理教学细节

在教学常规的细节中就是通过教师备齐,上课,辅导考试,教科研等环节,,也通过学习预习,听课,复习,初级,作业,考试实践活动等证明教学常规中的细节作用,从常规中规范老师的教学行为,从细节中完善求学的各个环节,实现教学常规的最佳组合,最佳效益,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五,教学评价要适时全面

教学评价策略主要是指对号结果做出的的价值行为,评价行为贯穿着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而不是在教学活动之后.。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学习的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利用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和发送教学的过程,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7篇:优化初中英语有效性写作教学的探索

浅谈怎样优化初中英语有效性写作

易门县六街中学

张水英

【摘要】传统英语写作教学长期以来都重复着同一种模式:老师布置写作内容——学生完成后上交——老师批改——返还给学生,这种缺乏师生互动的单向写作模式已不能满足新课标对提高写作技能的要求,只有思考和探索更为有效的英语写作教学方式,通过坚实英语语言基础,开展多样化的写作训练,导入师生互动的习作评价反馈机制,才能达到更高效的英语写作教学。

【关键词】英语写作教学,有效性写作,写作训练,师生互动

英语课程标准提出的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写作是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重要体现。而大部分教师把写作当作课后作业去处理,缺乏系统的写作指导与训练。导致最能体现语言综合能力培养的写作指导被忽略了。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它最基本的功能是交际,因此,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是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听说读写是构成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其中要求较高的是“写”的能力。

初中英语课程标准对学生“写”的技能提出了明确目标,具体描述如下:

1、能根据写作要求,收集,准备素材;

2、能独立起草短文、短信等,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修改;

3、能使用常见的连接词表示顺序和逻辑关系;

4、能简单描述人物或事件;

5、能根据所给图示或表格写出简单的段落或操作说明。

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在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中,写作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对学生来说是最困难、最薄弱的环节,许多学生的语言运用综合能力偏低,对于英语写作往往感到无从下手,无所适从。本文从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现状出发,探讨怎样优化初中英语有效性写作。

一、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现状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看到某位英语为了批改一个班的学生作文一坐就是一两节课的时间,可见老师批改英语作文是何等的辛苦。从学生方面看,有许多学生对英语作文望而生畏,无从下笔;写作内容贫乏,句式错误,语法不通,信息不全,结构紊乱,缺乏逻辑,用汉语思维造句,常常出现中文式英语。因此,尽管经过多次作文练习,但许多学生的作文成绩仍然不理想,因此造成了一些学生不喜欢写作文,害怕写作文的现象。据一份中考调查显示,英语书面表达是所有大题中得分率最低的一个题型。老师和学生都付出了这么多的努力,为什么作文教学的效果却如此低下呢?究其原因,是由于传统英语写作教学长期以来都重复着同一种模式:老师布置写作内容——学生完成后上交——老师批改——返还给学生,老师在学生作文本上密密麻麻的修改让学生摸不着头脑,更不知道如何改正,渐渐对英语写作失去兴趣,甚至对英语写作产生了厌烦,恐惧的情绪。为了改变这种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的英语写作现状,笔者尝试在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中引进有效性写作教学。

二、 有效性英语写作教学的策略

有效性教学就是利用科学和方法和手段,有效达到教学目的的教学活动。《英

1 语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任务时,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开展有助于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和发展语言技能的教学活动,以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目的。在写作中恰当地运用有效性教学策略,对于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

1. 发挥五个基本句型的运用,提高语言基本功。

英语属于结构语言,它有自己的基本句型、固定搭配等。一般来说,英语有以下五个基本句型:(1)S+V;(2)S+V+O;(3)S+V+P;(4)S+V+IO+DO;(5)S+V+O+C。无论语言多么丰富多彩,从“句子结构”角度来看,几乎所有的英语句子都属于这五个基本句型,都是五种句型的扩展、延伸或变化。因此,训练学生写作时,可以掌握这五种基本句型,让学生以这五种句型来规范句子结构,反复练习和实践,确保写出的句子成分完整,避免出现句子成分缺失的错误,比如,漏写“主系表”结构中的系动词等。在学生的练习过程中,可以结合学生熟悉的人或事物,再要求学生用各种时态来写句子,如:My father is reading. I had too much homework yesterday. Miss Li will go to Shanghai next week. I have been collecting shells for two years. 随着学生知识的增加,可以训练学生扩展五种基本句型,增强英语的表达能力。比如给名词或动词加修饰语,替换句子成分或合并句子成分:The boy is my brother.→The boy in the black coat is my elder brother.→The boy in the black coat is my elder brother called James.给动词加修饰语:She will go.→She will go to Shanghai.→She will go to Shanghai to see the Expo by train. 在课堂上,教师应尽量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进行扩句练习,并注意主谓一致、人称和数的一致。此外,加强句型教学,对一些句子进行分析,增强学生利用各种句子进行一种意思的表达训练。

2. 善于发现好词好句,训练学生的仿写能力

我们目前的教材内容丰富多彩,好词好句也比比皆是,可是很多学生却对此熟视无睹,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指导学生发现这些高质量的语言材料。发现这些好词好句确实需要一双慧眼,需要学生们用心去体会。除了一些课外书籍的提示外,最重要的发现方法是进行比较,比较一些表达方式的不同,反复阅读和推敲,一些好词好句就会出现在我们的面前。而且任何一门语言的学习都是从模仿开始的。既然我们发现教材中那么多的好词好句,我们的英语写作也可以从仿写课文中的好词好句开始。在刚开始写作训练阶段,仿写是最有效的训练形式了。 3. 开展多样化的英语写作训练

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于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密切相关,而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是可以通过复述课文、背诵课文实现的。诵读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知识输入的一种有效途径。通过大量的朗读和背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大量的语言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语感。诵读的内容可以从教材中选取,如:课文中有较多短语的句型和段落;不同体裁的经典范文;常用的优美句子和表达。至于诵读的具体形式,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采用机械性诵读、灵活性诵读或创造性诵读等多种形式。通过大量的语言积累和语言技能的训练,为学生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当语言输入积累到一定程度,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会在写作中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和句型,写出来的作文错误相对来说就会减少。而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在作文中灵活运用以前所学的知识和句型进行仿写。实践证明,那些喜欢诵读的同学作文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同学。

在平时的写作训练当中,可以利用课文进行缩写、仿写、扩写和续写的训练。

2 (1)缩写。学生在仔细阅读课文内容及理解其结构联系的基础上,对课文进行加工和处理后,按照逻辑顺序用自己的话表达出原意。这种训练既可以培养学生总结和概括的思维能力,又锻炼了学生遣词造句、连句成篇的英语写作能力。(2)仿写。要求学生利用课文中的已知信息,采用“改头换面”的方法,模仿课文的写作方法进行训练。(3)扩写。教师精心设计话题,让学生进行讨论,确定主旨,然后围绕主题进行扩充。(4)续写。续写的内容最好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这样学生就会有话可写。这种方法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缩写和仿写能让学生在写作时有据可依,在原有的文字材料上思考和创造;扩写和续写能使学生在写作时最大程度的激发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4. 有效性英语写作的师生互动

传统英语写作教学长期以来都重复着同一种模式:老师布置写作内容——学生完成后上交——老师批改——返还给学生,这让写作任务的布置和批改结果的反馈过程都变成了缺乏师生互动和交流的环节,从而导致英语写作练习的效果并不明显。要提高英语写作的有效性,则应在教学中侧重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写作策略应用的同时,不仅重视写作结果,更应该重视写作的过程。注重写作过程的模式与传统写作教学模式的不同主要在于其师生的互动性:

(1) 写作前互动性的审题。教师应有计划、有目的地拟订学生感兴趣且有话可写的题目,学生通过认真细读、观察、分析所给的提示材料,审清写什么题材,若是应用文,还需注意格式、写什么内容、所要求的字数等。另外,还需审清写作人称、基本时态等遣词造句的相关要点。在平时的写作练习时,在布置写作任务前师生一起讨论这些要点,避免学生在写作的时候出现以上提及的错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 有反馈的批改。传统的作文批改方法是立足于挑毛病、改错误,看到作文本上老师用红笔密密麻麻的圈点修改,这很容易挫伤学生写作的信心,甚至会使学生对作文产生畏惧心理。教师应改变批改作文的视角,努力寻找每一篇习作的闪光点,采取评分或评语等不同方式,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把一些好词好句记录下来,与优秀作文一起张贴或当堂朗读,从而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和热情,树立学生写作的信心。对于典型性的错误,以及学生错误率高的语句和语法要点,教师在批改的过程中也应该记录下来,在课堂上跟同学们一起更正这些普遍性的语法错误,从而达到有效的学习。如果时间允许的话,还可以分小组面批学生的习作,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和指正错误,能够让学生更深刻的了解到哪些是自己的薄弱环节。最后,教师还可以提供范文做样板,以便于学生借鉴和模仿,对于优秀的习作,除了在全班宣读外,还可以通过投影仪、墙报等形式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使学生对写作的积极性得到最大的激发。

总之,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贯穿英语教学的始终。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具有很大的创造力、表现欲和学习潜力,只要教师恰当的采用一些有效的写作教学方法,学生的写作兴趣就会持续高涨,写作信心也会加强。在写作教学的过程中,从基础抓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进行持之以恒的训练,一定能使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稳步提高。

参考文献

朱萍,苏晨杰. 2007. 英语教学活动设计与应用(中学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8篇:《优化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实践研究》

阶段性研究计划(3)

目前本课题的研究工作已进入总结阶段,对课题研究的内容(优化导入艺术的研究、优化提问艺术的研究、优化语言激励艺术研究。)已基本完成,所以本阶段的研究工作计划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对课题组教师的工作成果进行搜集、整理。包括教学设计、课例、教学反思、教学论文等,并筛选有价值的向有关大赛提交。

2、开展课堂教学汇报活动,撰写研究报告。从三月末开始,课题组成员每人要做一节汇报课,展示自己的课题研究所得,然后开展集中评议,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形成文字材料,供撰写研究报告时参考。

3、整理研究过程性资料,做好课题研究的结题工作。

4、申请结题:2013年6月

修改课题研究报告并定稿。提交专家组进行成果鉴定,申请结

题。

总之,课题组成员要竭尽全力把课题的结题工作做好,让研究成果能在教学实际中推广,切实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第9篇:课题研究《村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优化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传统课堂教学理论下的教学行为需要改变。

传统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把丰富复杂、变动不居的课堂教学过程,简约化归为特殊的认识活动,把它从整体的生命活动中抽象、隔离出来,她服侍了作为每个独立的个体,处于不同状态的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多种需要和潜能,腐蚀了作为共同活动的师生群体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双边多向、多种形式的交互作用和创造力。要改变以上教学行为,必须依托临沂市教研室“35x”教学策略,从生命的层次,用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全面认识课堂教学,打造活而高效的历史课堂。

2. 5月临沂市教科研中心历史教研室在素质教育优质高效与教学评价的研讨会上,张西河主任提出了“优化初中历史35x课堂教学策略,构建素质教育优质高效课堂的研究”的课题,通过近期的实施,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有待优化。

3. 8月,河东区教学研究室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活而有效课堂教学改革的意见”,对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优化有了一个明确的指导。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通过课题的研究,进一步落实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和基本理念,切实推进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

2.通过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实施,为学生构建“活的平台”,进而达到高效的目的。

三、课题研究的依据:

1、科学性原则

该项课题的研究遵循教育部颁发的义务教育阶段历史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实验教学在课程计划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的任务,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还要处理好统一性和差异性的问题,在教学内容和要求上,在课堂时间的掌握和安排上,不搞“一刀切”,即保证统一的基本要求的落实,又要允许学生的个别需求,要引导学生发展自己的学习特长,处理好普及与提高、一般与特殊、多数与少数的关系。力争做到用多个平台去发展学生,用多把尺子去评价学生。

2、趣味性的原则

兴趣是高效课堂学习中最现实、最活跃、最强烈的心理因素。在具体实验教学中要千方百计地增强教学的趣味性,要充分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具、学具以及其他能为我所用的一切有利的课程资源,将学生所熟知的事例,生动活泼的叙述、激趣逗乐的游戏、既竞争又合作的学习比赛以及其他趣题趣事等,恰当地引入课堂,应用于教学,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将会获得愉快的感受和成功的喜悦。

3、积极参与的原则

积极参与原则有两层含义:一是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生成和发展;二是实验教师主动参加实验教学研究,做到有计划、有次序、有效果。以上两方面的参与程度,决定着教学实验研究的效果和成败,是实验教学的核心原则。

4、成功性原则

课堂教学的目的是要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有所发展,这里不仅包括知识的获得和技能的训练,包括问题解决探索过程的经历和问题解决策略与方法的积累,还包括问题解决后愉悦情感的感受和成功喜悦的体验。因此,在实验教学中,我们主张采用学习小组激励的评价机制,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闪亮点和在问题解决探索中的创新点,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同时,教师还应该创造更多的机会,尽量让所有学生都能取得不同程度的成功,培养他们成功的心理,树立成功的信心,获得成功的体验。

四、课题研究的思路、方法:

1、树立“和谐高效课堂”的理念,在这里“和谐高效课堂”主要是指一种民主、平等、合作、交流、自由、开放、安全、愉悦、高效的课堂,建立一个以学生为主体、问题解决为主线、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和教师有效指导相结合的“和谐高效课堂”。

2、转变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的教育思想。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做到“活而不乱、活而有序、活而有节”,不放任,也不过于严肃。

3、改变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的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实践以问题解决为主线,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鼓励全体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教师要尽量适应学生个别差异和不同兴趣的具体要求,创造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提出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和大胆尝试,养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踊跃展示的学习习惯。

4、着眼于学生素养的提升和素质的提高,在问题解决方案的探索过程中,培养自主探究的意识,创造性的思维品质,合作学习的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丰富的知识,健康的情感、健全的个性和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的一代新人,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能自尊、自信,敢于迎接社会的挑战。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

该项课题研究工作具体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9.12——2010.2)

1、组织收集课题研究的相关资料。

2、组织开展课题研究的相关讲座。

3、组织基本理论知识的研习。

4、组织进行课题的申报立项工作。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0.3——2010.6)

1、组织召开课题研究开题报告会。

2、组织召开课题研究的研讨会。

3、每学期定期开展研究课的观摩研讨活动。

4、每学期做好课题研究的阶段性工作总结。

5、做好课题研究的第二阶段工作总结汇报。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0.7——2010.12)

1、组织召开课题研究成果的汇报会。

2、组织课题研究的资料汇编。

3、组织开展课题研究研讨会。

4、组织召开课题研究的结题报告会。

5、组织撰写课题的研究报告。

六、课题研究的分工

1.课题负责人:王善文负责课题研究过程中的理论指导和研究工作。

2.课题组成员: 李金会全面负责课题的研究工作以及材料的收集整理等。

七、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1、课题研究报告。

2、教学案例汇编。

3、教学论文或专题论文。

“农村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优化研究”

课题组

上一篇:护士三基三严考试试题下一篇:优秀员工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