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游戏指导教案

2022-08-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学前儿童游戏指导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第1篇:学前儿童游戏指导教案

浙江出台残疾儿童学前教育指导意见

浙江省发布《关于加强残疾儿童学前教育的指导意见》,要求到2020年持证残疾儿童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90%。

《意见》要求幼儿园应当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适龄残疾儿童入园,确保学前教育资源中心面积不小于60平方米,并配备适用的玩教具等设施设备,使其具有学习、游戏活动、基本康复训练的功能,满足随园就读残疾儿童需要。建立和完善残疾儿童学前教育课程体系,建立科学评估和个别化教育制度,重视加强保育教育常规、设备维护和保养、幼儿安全等管理。同时,学前教育机构要加强与当地医疗、康复机构合作,为残疾儿童提供半日制、小时制、亲子同训等多种形式的早期康复教育服务。

在教师队伍建设上,支持各类残疾儿童学前教育机构优先招录有特殊教育专业背景的教师,要求充分发挥辖区内特殊教育学校的资源优势,积极承担随园就读幼儿园教师培训任务。幼儿园要设专人管理资源中心,聘请经过专门培训、具有特殊教育知识及技能的教师承担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工作,并落实这部分教师特教补贴等相关待遇。

据悉,今后浙江各地将把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工作纳入当地学前教育的整体规划,将适龄残疾儿童入园率列入当地教育督导检查内容,创造条件让更多特殊教育学校尽快开办学前教育部,对申请设立特殊幼儿园的,适当降低办学规模、占地面积、室外活动场地面积等准入门槛。同时,坚持“应收尽收”的原则,加快殘疾儿童学前教育的全面普及。

(《中国教育报》2018年12月16日)

作者:蒋亦丰

第2篇:浙江:出台残疾儿童学前教育指导意见

近日,浙江省发布《关于加强残疾儿童学前教育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到2020年持证残疾儿童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90%。《意见》要求幼儿园应当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适龄残疾儿童入园,确保学前教育资源中心面积不小于60平方米,并配备适用的玩教具等设施设备,使其具有学习、游戏活动、基本康复训练的功能,满足随园就读残疾儿童的需要。建立和完善残疾儿童学前教育课程体系,建立科学评估和个别化教育制度,重视加强保育教育常规、设备维护和保养、幼儿安全等管理。同时,学前教育机构要加强与当地医疗、康复机构合作,为残疾儿童提供半日制、小时制、亲子同训等多种形式的早期康复教育服务。

在教师队伍建设上,支持各类残疾儿童学前教育机构优先招录有特殊教育专业背景的教师,要求充分发挥辖区内特殊教育学校的资源优势,积极承担随园就读幼儿园教师培训任务。幼儿园要设专人管理资源中心,聘请经过专门培训、具有特殊教育知识及技能的教师承担残疾兒童随班就读工作,并落实这部分教师特教补贴等相关待遇。据悉,今后浙江各地将把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工作纳入当地学前教育的整体规划中。

(来源:2018年12月22日中国教育新闻网)

第3篇: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现状及指导策略

摘要:家庭是孩子一出生就要接触的环境,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帮助孩子塑造乐观、积极的性格,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好的家庭教育可以成就一个孩子的一生,不好的家庭教育也会影响孩子一辈子。但是,每个家长的素质是不一样的,对于幼儿园来说,如何指导家庭教育,家园共育帮助孩子成长,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幼儿园;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策略

家庭教育指导是学前教育工作的一部分。家庭教育对幼儿的成长与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家庭教育对幼儿的影响最为直接,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形成具有密切关系。而幼儿园针对家庭教育开展的指导工作,又能够有效的提升家庭幼儿教育的质量。因此,作为学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对家庭教育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家长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保障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内容的一致性,更好地辅助和配合幼儿园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给幼儿创建和谐的生活与学习环境,从而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一、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

1、隔代教育过分溺爱

隔代教育最大的问题是溺爱、包办、没有原则性,导致孩子的性格不独立、自私、攻击性强、以自我为中心。比如我的学生中有一个孩子家庭条件很好,爸爸妈妈学历也高,但是工作忙,孩子从小有外公外婆带大,个子很壮的,外婆非常溺爱他,基本上所有的事情都是外婆帮他做,入园后表现的非常异样,对小同伴不友好,每天的衣服鞋子都是外婆帮穿好,导致他大班了还不会提裤子和穿鞋子。

2、家长忽视家庭教育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教育逐渐被重视,但许多家长对于家庭教育存在忽视或者不够重视的情况,总认为处于幼儿园时期的小朋友年龄太小,不具备自己动手操作或者照顾自己的能力,因此,家长往往为孩子安排好一切,这也造就了许多孩子五六岁了仍然未能照顾自己。家长对于家庭教育的忽视,会导致幼儿在接受幼儿园老师的教育过程中感觉不适应,甚至与之前的认知产生矛盾,从而造就幼儿园与家庭之间矛盾的产生。

3、幼儿园指导不到位

幼儿园在教学过程中不应当只是对于孩子进行知识和整体素质的传授和提升,也应当对于家长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进行了解和纠正,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幼儿园对于家庭教育的指导。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幼儿园对于家庭教育往往只在较为浅显的层面上,并没有真正地对于家庭教育进行指导和落实,这也使得家长在家庭教育上仍然贯彻自己的理念,对幼儿的身心发展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二、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指导策略

1、完善对家庭教育的指导体系

(1)加强家园的联系与沟通

在对幼儿进行教育和教学的过程中,不应将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分开,而应当两者相互沟通,达到信息共享,对于幼儿近期的学习表现和行为表现进行分享,针对幼儿的情况,对于教育的理念和方式进行调整,以幼儿的健康发展为前提,追求孩子的全方位进步。

例如,在幼儿间接教学过程中,幼儿园和家长可以建立多种联系方式,比如微信群或者钉钉群,在群内对于幼儿的各种情况,老师应当做到及时分享与汇报,讓家长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和学习情况。同时,幼儿在家里的行为举止,家长也可以通过群内分享的方式,让老师和其他家长看到,以便老师和其他家长可以对于教育方式进行及时正确的调整。

(2)推出针对性的指导方案

由于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束缚了家长的想法,有很多的家长认为对于幼儿的教育是幼儿园的责任,但是当前的幼儿园教学方法已经做出了改革和创新,对于教育思想还停留在传统观念上的家长,需要做好宣传工作。比如:幼儿园可以定期举行家长开放日活动,让家长到幼儿园中体验幼儿接受教育的过程和幼儿园的管理模式,从而进一步得到家长对幼儿园管理工作的支持,逐渐将家长带动到幼儿园的管理工作当中,共同为幼儿园的管理工作努力。还可以为家长推出完善的指导技巧,根据不同幼儿的性格和兴趣推出个性化的教育。

2、根据差异性开展个性化指导

由于幼儿的家庭环境不同,个人的心理、生理发展程度不同,导致幼儿的身高、体重以及运动技巧等各个方面都存在差异性,只有合适的家庭教育指导才能有其效果,所以应该针对幼儿的个体差异性,对其开展不同的家庭教育指导。从社会的角度看,幼儿的性别也是关乎家庭教育指导的一项重要指标,由于社会对男、女的不同期待,其成长中受到的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大有差别,男孩,通常被认为在生活、学习中应该担负大量的体力消耗,因此对其教育侧重于能力、责任担当方面,而对女孩的教育则相反,通常要求她们做一些安静、细致的工作。可见,幼儿时期的家庭教育对其一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教师实施正确的、合适的家庭教育指导具有重要的意义。

3、指导家长用心陪伴孩子成长

网上经常能看到有的家长只顾着打牌或是看手机,导致小孩子出了安全事故,痛心的同时我们在呼吁,一定要多点时间多点心思高质量地陪伴孩子,呵护孩子成长。每个孩子的花期不同,有的很快就能看到开花,有的则是迟开的花,别着急,说不定他是一棵参天大树。多点耐心多点关心,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也就“十年”需要你。最近网上说父母的有效期是十年,也就是说孩子真正需要你的就是那么几年时间,等他大了还就不需要你陪了,所以做家长的要珍惜和孩子共度的美好时光,父母和老师一样,要做的是鼓励而不是否定。有句话是这么说的:等你年老时,你真正的财富不是你有多少存款和多少房子,而是你培养出的优秀的孩子,孩子才是你真正的财富。这句话很有道理,培养一个孩子是要花费毕生的精力的,愿所有的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都能做到无怨无悔。家庭教育问题研究还需进一步深入,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一直在路上!

结束语:学龄前阶段是为幼儿将来定基调、控方向最关键的时期,只有家园实现高度互动,幼儿的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才能得到全面且持续的发展。我们要不断地提升幼儿园教师指导素养,根据不同的家庭情况提供个性化的家庭指导,创建良好的育人环境,给予孩子正确、科学的指导,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朱永芳.浅谈家长情绪管理能力对家庭教育影响[J].科学咨询,2019(12):139.

[2]王金素.“立体多维”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模型构建[N].潍坊学院学报,2019(04):86-89.

[3]王灯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家庭教育研究[N].集美大学学报,2020(01):7-12.

作者:谭敏妍

第4篇:学前儿童游戏理论与指导试题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

学前教育专业(开放专科)

《学前游戏理论与指导》教学辅导三

(第

五、

六、

七、八章)

第五章 角色游戏

一、角色游戏的概念

什么是角色游戏,至今学术界还没有一个公认的概念。我国学前教育工作者将学前儿童自己创造的一种通过角色扮演,运用想象和模仿,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活动称为,又称主题角色游戏。

二、角色游戏的特点 1.独立自主性

2.社会性(本质特征)。表现在:是由于儿童想参与成人社会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内容是对成人社会生活内容的部分概括与再现;是在集体共同参与下完成的,活动方式具有集体性;角色游戏的发展水平与学前儿童的社会化水平有密切关系。

3.象征性。表现在:情景转换、以人代人、以物代物。

三、角色游戏的产生与发展

角色扮演的发展:单纯摆弄、操作实物的行动——在角色游戏的情境下,操作实物的行动——担任角色,但未能以角色要求行动,往往随时可因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游戏——按角色要求行动,遵守规则胜过使用物品的直接愿望,但仍不稳定——按角色要求行动,表演逼真——明确角色间的关系,规则复杂化。

游戏内容的发展:主题范围由熟悉的幼儿园或家庭生活,逐渐扩大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目的性、主动性及组织能力的发展:从无目的到预先想到玩什么,发展到长时间玩情节复杂的游戏;从不参加游戏到在别人带领下玩游戏,发展到主动参与游戏;从听从老师分配到自己提出游戏主题、分配角色,发展到组织小朋友一起游戏,在遇到纠纷时能协调解决。

四、角色游戏的构成因素

1.以人代人——角色扮演:认识和理解成人的行动和活动;可将自己头脑中的表象重新组合,概括性地反映成人活动;能够用游戏材料、动作、语言来扮演新形象。角色游戏也能促进想象力和自我意识的发展。

2.以物代物——对物品的假想:游戏中儿童摆脱眼前对实物的知觉,以表象代替实物,作为思维的支柱。最初这种假想依赖于实物与假想物之间的相似性,但后来可以脱离实物进行假想。

共 6 页,第 1 页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

学前教育专业(开放专科)

3.情景转换——对游戏动作和情境的假想:通过实用玩具的动作来表现假想的游戏情节,并且假想各种游戏情景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体验。

五、角色游戏组织与指导的原则 1.自主性原则 2.接纳性原则

六、角色游戏的指导方法

角色游戏虽是幼儿自己创造的活动,它的发展也必须在成人正确指导下才能实现。

(一)做好开展角色游戏的环境与条件的准备

1.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拓宽角色游戏的内容来源(在丰富幼儿对周围生活的印象时,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幼儿认识成人劳动的社会意义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加深对周围生活的理解)

2.提供游戏场地、玩具材料,为幼儿开展角色游戏创设物质条件(教师可提供一些形象逼真的主题形象玩具,还需提供一些半成品材料,以发展幼儿想象力;教师创设物质条件,可发动幼儿参与)

3.提供充足的自由活动时间,保证幼儿角色游戏的深入开展

(二)对角色游戏过程进行现场指导

1.鼓励幼儿按自己的意愿提出游戏主题(主题反映了幼儿对周围生活的认识,主题应由幼儿自己提出,不要由教师硬性规定)

2.教会幼儿扮演和分配游戏角色

3.在游戏中善于观察幼儿表现,进行个别教育(观察幼儿的表现以不干扰幼儿游戏为原则)

4.教师可扮演角色,参加游戏,促进游戏情节的发展 三种介入方式:平行介入;合作介入;指导性介入 5.使幼儿愉快地结束游戏,并保持继续游戏的愿望 游戏结束时做好两件事:收拾玩具和评议游戏。

(三)对角色游戏进行评议

常用方式:1.再现游戏内容与行为的评议;2.讨论式评议;3.教师讲评式评议。所有评议时间以5-10分钟为宜。

七、各年领班角色游戏的指导

请阅读教材p60~p62。注意比较学前儿童游戏在不同时期的发展情况。

共 6 页,第 2 页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

学前教育专业(开放专科)

第六章 表演游戏

一、表演游戏的概念

我国学前教育者对表演游戏的概括:表演游戏是按照童话、故事中的角色、情节和语言,进行创造性表演的游戏。简而言之,表演游戏是幼儿以故事为线索展开的游戏活动。

二、表演游戏的特点 1.表演性

2.游戏性:幼儿参加表演的动机是为了追求表演的快乐和满足;其内容常常有幼儿认知、情感的特征,并不完全忠实于作品。

3.创造性

三、表演游戏的种类 1.幼儿表演 2.桌面表演 3.木偶表演 4.影子戏

四、表演游戏的环境创设

包括:1.舞台、布景;2.道具、服饰(象征性的)与角色造型

五、表演游戏的表演技能

1.歌舞、戏剧表演技能:包括歌唱表演技能、形体动作表演技能(包括步态、手势与表情、舞蹈动作等)、语言表现技能。

2.木偶操作技能

六、表演游戏的组织与指导

(一)表演游戏组织与指导的原则 1.游戏性先于表演性 2.游戏性与表演性的统一

(二)表演游戏的指导方法 1.教师示范表演

2.帮助幼儿选择与熟悉表演内容 3.训练幼儿的表演技能

4.通过参与幼儿的表演对游戏进行指导

共 6 页,第 3 页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

学前教育专业(开放专科)

5.以观众身份进行场外指导

(三)中大班幼儿表演游戏的指导

阅读教材p76~p77。比较中班与大班的差别。

第七章 结构游戏

结构游戏是指儿童利用各种结构材料或玩具进行构造活动的游戏。

一、结构游戏的特点

结构游戏和角色游戏既可分别独立地进行,又可在进行中联结在一起。 1.多种多样的结构材料是游戏的物质基础 2.幼儿对材料的操作与造型是游戏的支柱 3.建构过程具有创造性 4.结构成品具有艺术性

二、结构游戏的基本技能

包括接插、镶嵌,排列、堆积,黏合,穿、编和螺旋五种。

三、结构游戏的组织与指导

(一)任务

1.激发并维持幼儿对结构游戏的兴趣,引导他们积极主动的参加结构游戏; 2.指导幼儿逐步学习结构技能,培养他们的结构造型能力;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初步培养幼儿认真、细致、耐心的结构态度和从事活动的目的性、计划性。

(二)组织与指导模式 1.模拟构造 2.命题构造 3.自由构造

(三)指导方法

1.丰富并加深幼儿对物体和构造物的印象; 2.提供结构游戏的材料和活动场地;

3.游戏过程中教师应基于观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4.游戏后适时组织分享活动(包括:作品展示与讲解、建构活动过程回顾、作品评价)

四、各年领班结构游戏的指导

共 6 页,第 4 页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

学前教育专业(开放专科)

阅读教材p88~p90,并比较各年领班的差别。

五、积木游戏的指导

学前儿童积木游戏发展的七个阶段:光拿着玩,不会搭——能用几块积木,堆叠成简单物体——能进行排列,把积木平铺或堆高——能架空搭出门——能使建筑物四周包围,有一定空间——能搭较复杂的物体或建筑物,但形象不逼真——能按特定的建筑物或物体进行堆搭,形象逼真,能对称或装饰。

指导:丰富和加深幼儿对建筑物的印象;让幼儿学会积木游戏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积极开展游戏,加强游戏的教育作用。

第八章 规则游戏

规则游戏是指为实现预定的教育、教学目的而专门编制的以规则为中心的游戏。

一、分类

我国的分类:以达到的教育、教学目的为依据,分为:智力游戏、体育游戏、音乐游戏。

国外的分类:以游戏动作为依据,分为:瞄准游戏、赛跑游戏、追逐游戏、躲藏游戏、猜测游戏、口令游戏、(纸盘游戏、盘面游戏)等。

二、规则游戏的特点 1.目的性和教育性 2.规则性 3.竞争性

4.由成人编制和指导

三、规则游戏的编制

1.规则游戏的构成因素:游戏的目的、游戏的玩法、游戏的规则(角色行为的规则、内容与玩法的规则、竞赛性规则)、游戏的结果

2.规则游戏的编制要求:有明确的教育目的;游戏要有趣味性;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 3.规则游戏的编制举例,请阅读教材p99~p101。

四、规则游戏的组织与指导

(一)组织与指导原则

1.游戏性与教育性相统一的原则(处理好规则游戏的游戏性与教育性的关系;充分发挥幼儿游戏的积极性与教育性的关系)

共 6 页,第 5 页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

学前教育专业(开放专科)

2.灵活性原则(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变换游戏玩法、规则;逐步提高游戏的难度)

(二)指导方法 1.做好游戏的准备工作

选编适合幼儿的规则游戏;熟悉游戏的玩法及规则;准备游戏场地和所需材料。 2.游戏过程中的指导

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引发幼儿的游戏兴趣;帮助幼儿了解游戏的玩法、规则;组织幼儿进行游戏活动;做好游戏的结束工作。

(三)各年领班规则游戏的组织与指导 阅读教材p105~p108,比较各年领班的差别。

共 6 页,第 6 页

第5篇:学前游戏理论指导简答题

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如何理解教师在儿童游戏中的角色变化?

[答案要点]

教师是儿童游戏中的他人、教师的角色是动态的、教师介入儿童的游戏很重要。

2.为什么在游戏中要重视对儿童游戏的观察?

[答案要点]因为在观察中及时掌握儿童游戏的特点,加以指导和教育,对白己的教育教学作有很大的帮助。

一、真实地了解儿童;

二、准确地预设游戏;

三、有效地指导游戏;

四、及时有效地评价游戏。

3.象征性游戏为什么是学前儿童阶段的典型游戏?

I答案要点]

通过象征性游戏,儿童可以脱离当前的知觉,以象征代替实物并学会语言符号进行思维。

4.谈谈游戏在学前儿童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答案要点]发展幼儿的自我意识、交往能力、自控能力。

1.象征性游戏为什么是学前儿童阶段的典型游戏?

[答案要点]

通过象征性游戏,儿童可以脱离当前的知觉,以象征代替实物并学会语言符号进行思维。

2.如何理解游戏在幼儿园中的地位?

[答案要点] `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游戏是足幼儿园活动课程的灵魂。

3.简述游戏与发展儿童解决问题能力的关系。

[答案要点] 发展幼儿的自我意识、交往能力、自控能力。

40、 我国教育领域中的游戏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大致经历了那几个发展阶段?

答第一阶段介绍和引进西方游戏理论开始我国儿童游戏研究工作。 第二阶段全面学习前苏联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理论。 第三阶段研究受到毁灭性其发展基本处于停滞状态。第四阶段儿童游戏得以重新起步。

41、 皮亚杰认为练习性游戏的发展趋向有哪些?

答因为增加了表征而演变为象征性游戏 伴随社会化的方向倾向规则性游戏 向真正的适应发展成为严肃的智力活动。

42、 简述学前儿童游戏教育实施的意义? 答

1、保障儿童的游戏权力

2、创造与儿童年龄特点相适宜的幼儿园生活

3、让儿童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

43 、简述对教师在游戏过程中现场指导进行评价的主要内容?答

1、引导游戏的进程

2、教师自身与幼儿的相互作用

3、教师指导的对象和范围

4、探索和运用多样化的指导方法

5、激励式指导方式或类型

6、游戏常规的建立。

1、幼儿园玩具使用的常规有哪些 ?答根据个人或集体游戏的需要有计划地拿取玩具教育幼儿不要多占或独自占有玩具需要其他小朋友手中的玩具时应在取得对方同意后再使用教育幼儿不争不抢大家都喜欢的玩具应轮流使用要爱惜每一件玩具做到轻拿轻放并主动地拣起掉在地上的玩具不丢不乱扔玩具不把玩具放入口中游戏后需要洗手发现玩具损坏及时向教师报告游戏结束后应把全部玩具收拾得井然有序要定期对玩具消毒、清洗、修补等。

2、根据玩具的功能及教育意义具体可以把玩具分为哪些类型 ?答社会性玩具认知性玩具、活动性玩具、科学性玩具、语言表演玩具、音乐玩具、娱乐玩具、结构游戏玩具。

3、创设户外游戏场地的要求是什么? 答第一地质地貌多样化第二设备、材料多样注重搭配第三合理的区域分布。第四保持环境的自然性。

4、如何进行规则游戏的指导? 答做好游戏的准备工作 1.选编适合幼儿的规则游戏2.熟悉游戏的玩法及规则3.准备游戏场地和所需材料。

游戏过程中的指导 1.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引发幼儿的游戏兴趣2.帮助幼儿了解游戏的玩法、规则3.组织幼儿进行游戏活动4.做好游戏的结束工作。

5、规则游戏的组织与指导原则?

答游戏性与教育性相统一的原则:处理好规则游戏的游戏性与教育性的关系充分发挥幼儿游戏的积极性与教育性的关系灵活性原则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变换游戏玩法、规则逐步提高游戏的难度

6、影响儿童游戏的社会环境因素有哪些? 家庭包括亲子关系、育儿态度、家庭结构同伴电视课程方案

7、学前儿童积木游戏指导要点是什么?丰富和加深幼儿对建筑物的印象,让幼儿学会积木游戏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积极开展游戏、加强游戏的教育作用。

1. 游戏的特征有哪些?答:游戏具有主动性,是一种自发行为。 )游戏具有虚构性,是一种假装行为。 )游戏具有愉悦性,是一种娱乐行为。 )游戏具有具体性,是一种具体行为。

2. 皮亚杰是如何对游戏进行分类的? 答皮亚杰认为游戏的发展是沿着认知发展的线索而展开的,在不同的认知发展水平上,便会出现不同水平的游戏形式,根据这一假设以及对儿童游戏的观察,他将游戏分为以下三种:1.练习性游戏;2.象征性游戏;3.规则性游戏。

3. 帕顿是如何对游戏进行分类的? 答:美国的帕顿按照幼儿游戏表现出来的社会参与水平,将幼儿游戏行为归纳为六种类型:1.独自游戏2.平行游戏3.联合游戏4.协作游戏5.无所事事6.旁观

4. 我国是如何对游戏进行分类的? 答当前我国幼儿园的游戏活动是按照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来分类的并已列入有关法规。1.创造性游戏2.规则性游戏。

5. 什么是游戏的觉醒理论?答1.游戏的觉醒理论也可称为内驱力理论,它试图揭示游戏的生理机制。 2.“觉醒”是游戏的觉醒理论的核心概念。 3.游戏的觉醒理论认为,儿童的游戏不是本能活动是受外界刺激的变化而产生的内部需要。

6. 什么是游戏的元交际理论? 答1.游戏的元交际理论是由贝特森提出来的,他主要运用人类学、逻辑学和数学理论来研究游戏,试图揭示游戏的意识与信息交流过程的实质。 2.贝特森认为人类的交际不仅有意义明确的言语交际,而且也有意义含蓄的交际。这种含蓄的交际就是元交际。 3.贝特森认为游戏的价值不在于其具体的内容,而是在学习关于角色的概念。

7. 认知学派有关游戏论述的实质是什?答:1.皮亚杰认为游戏是一种同化超过顺应的活动。同化是指主体用自己已有的动作图式去合并或整合外部事物,从而丰富自己的动作。顺应是指使主体改变自己的原有动作图式,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2.皮亚杰认为,在儿童早期,由于认知结构发展的不成熟同化和顺应之间往往是不平衡的。当同化大于顺应时,所产生的活动具有游戏活动的特征。儿童在游戏中总是用已有的经验去同化现实,将现实改造成为适合他们认知水平的自己的世界。 学前期儿童由于认知结构发展不成熟,因而往往不能保持这种平衡,而表现为模仿和游戏。皮亚杰认为儿童游戏时,并不发展新的认知结构,顺应而是努力使自己的经验适合于先前存在的结构同化

8. 精神分析学派的主要游戏理论是什么? 答:1.弗洛伊德认为游戏是敌意或报复冲动的宣泄,儿童就是为了 追求快乐、宣泄不满而游戏。 2.游戏的动机是“惟乐原则”。儿童游戏就是为了追求快乐,宣泄不满。 3.弗洛伊德认为,儿童通过游戏自由地表现他们愿望的时期是短暂的,随着与自我发展相联系的理性思维过程的开始而结束,批判性能力或理性的因素的加强束缚了游戏的发展。

9.游戏的物理环境指什么?它们是如何对幼儿游戏产生影响? 答:1游戏的物理环境包括:游戏场地、游戏材料厂、游戏时间等。 2场地的大小、结构、空间密度和分布、室内还是室外等,都对儿童游戏产生影响。2.玩具材料与游戏的关系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玩具材料的种类对儿童游戏的影响,玩具材料的数量对儿童游戏的影响,玩具材料的特征戏儿童游戏的影响。 3.游戏时间是开展游戏活动的重要保证。研究表明,游戏时间的长短会影响儿童游戏的质量。无论哪种游戏,儿童都需要充裕的时间去探索和尝试。有充裕的时间,儿童才能尽情地投入、愉快地享受,才能达到游戏的目的。

10. 幼儿园游戏环境的构成要素是什么?良好游戏环境有什么特征? 答: 构成幼儿游戏环境的因素有两大类,一类为物理因素,一类为社会因素,两者共同构成儿童游戏的客观背景。

11. 良好游戏环境的特征?

1、开放性,游戏的时间、空间、材料以及精神环境的开放,动态性,环境随着幼儿经验的丰富,兴趣、需要的变化而变化,

2、适宜性,环境适合幼儿身心发展需要的,适合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发展和教育要求的,适应幼儿游戏活动的实际需要并能取得好的游戏效果的.3、参与性,游戏环境应是幼儿参与布置的,能为幼儿所支配的,允许幼儿按照自己的兴趣和需要摆弄材料,按自己的游戏意愿改变游戏场地。

12. 教师投放游戏材料时应注意什么? 答:第一,有目的、有计划地投入游戏材料.第二,投入游戏材料时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第三,灵活投入游戏材料. 第四,充分发挥游戏材料的作用。

13. 如何保证幼儿的游戏时间? 答:1,不同种类游戏的时间。1.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智力游戏、体育游戏、音乐游戏等对幼儿的发展各有其自身价值和功能,安排时要全面考虑。2.室内游戏和户外游戏都是不可缺少的,在安排时不可偏废。3.自由游戏最能体现游戏的自主性,满足每个幼儿不同需要。 2游戏时段的安排。1.游戏时间要“专项专用”不能被其他活动所占用,保证较长的、较为集中的游戏时间。2.善于利用各种时间让幼儿进行游戏。

3.保持作息制度灵活性。

14. 创设游戏环境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答:第一,从幼儿的需要出发创设游戏环境.第二,因地制宜,创设游戏环境. 第三,充分发挥游戏环境的整体效用. 第四,重视游戏精神环境的创设。

15. 什么是游戏观察?进行游戏观察有何意义? 答:游戏观察是教育工作者在自然、真实的游戏情境中对幼儿的行为表现进行感知、记录、分析的过程。进行游戏观察的意义:1.游戏观察是了解幼儿的最佳途径。2.游戏观察是有效指导游戏的前提。3.游戏观察是正确评价游戏的依据。4.游戏观察是改进游戏活动的基础。

16.对游戏观察结果的分析可以从哪些角度进行?答:在观察、记录、分析游戏的过程中,幼教工作者可选择从以下方面考虑:1.游戏空间安排。2.游戏时间。3.游戏材料。4.游戏态度。

5.游戏主题。

17. 如何理解游戏评价的含义?游戏评价的类型是如何划分的? 答:游戏评价即教育评价,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标准,采取科学的态度的方法:对教育工作中的活动、人员、管理和条件的状态与绩效,进行质和量的价值判断。 游戏评价的类型是人们根据一定的标准对游戏评价种类所作的划分。1.从评价的内容分析。2.从游戏评价的主体来看。3.从评价的功能来讲。

4.从评价进行的时间来。5.从评价的参照体系来看。

18. 玩具对幼儿有什么教育作用? 答:(发展幼儿动作,增强幼儿体质 (增进幼儿的知识、开发幼儿的智力 (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及互助友爱的良好品德 (培养幼儿对美的欣赏能力 (玩具是幼儿生活的好伴侣,使幼儿生活得充实而快乐 (培养幼儿的创造性

19.为幼儿配备玩具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1要根据幼儿园教育任务配备“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2要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发展需要配备玩具。3要坚持卫生与安全的原则配备玩具。4要坚持经济耐用的原则配备玩具。

20. 对幼儿园玩具管理有哪些具体要求? 答:1玩具要合理放置,便于幼儿取放。2健全玩具使用的常规。3正确为幼儿介绍新玩具。

第6篇:学前游戏理论指导论述题

论述题(共20分)

1、举例说明游戏有利于儿童形成良好的情绪情感。

[答案要点]年龄特点、个别差异、性别差异、社会环境等因素进行展开论述。

2、影响儿童游戏的因素有很多,给我们实践工作带来哪些启示?

[答案要点]

年龄特点、个别差异、性别差异、社会环境等因素进行展开论述。

1、小班幼儿角色游戏的特点及指导要点有哪些? 答:小班幼儿角色游戏的特点有:第一,小班幼儿的角色游戏直依赖主题形象玩具。他们有什么玩具就玩什么游戏,离开玩具游戏也就停止。第二,他们的角色游戏以不断摆弄玩具为主,他们喜欢反映熟悉角色中的个别行为,但对角色和规则的理解较差。第三,小班角色游戏的主题和角色均带有不稳定的特点。常表现为盾到别人玩什么,自己就模仿玩什么。第四,小班角色游戏以个人独立游戏、并列游戏为主,他们还不会彼此交往,因而常发生冲突,并表现为大喊大叫,不会解决矛盾。 小班角色游戏的指导要点有第一,创设主题游戏环境,提供主题形象玩具,激发幼儿玩角色游戏的兴趣,引起幼儿对玩具操作的积极性。第二,教师以角色身份,作为幼儿游戏的伙伴和游戏的发起者与指导者介入幼儿游戏。第三,应利用再现式评议和教师讲评式评议。

2、角色游戏有哪些特点?怎样进行角色游戏的指导? 答:角色游戏的特点:1.独立自主性;

2.社会性;3.象征性; 角色游戏的指导方法:1.做好开展角色游戏的环境与条件的准备。2.对角色游戏过程进行现场指导。3.对角色游戏进行评议。

2、中班幼儿角色游戏的特点及指导要点有哪些? 答:中班角色游戏的特点有:第一,游戏主题较小班扩展,仍以日常生活为主,能反映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内容,但情节仍较简单。第二,幼儿对角色扮演积极性提高,并能初步按所理解的角色职责行动。第三,出现游戏前商讨计划、分配角色、商定游戏情节的行为。第四,幼儿喜欢对游戏进行评议平议中争论较多。中班角色游戏的指导要点:第一,教师应创设局部的主题游戏环境,提供主题形象玩具与游戏材料,增强幼儿独立性和创造性。第二,有计划地指导角色游戏的开始部分,使幼儿学习组织游戏的方法,培养他们先构思后行动的能力。第三教师可以角色的身份介入游戏,以提高幼儿角色扮演水平和合作交往能力。

3、大班幼儿角色游戏的特点及指导要点有哪些? 大班角色游戏的特点?第一,游戏的主题广泛、丰富,能反映所能理解的社会生活中各种事物与现象。第二,游戏中有明显的目的性、计划性、独立性与集体性。第三,角色份演逼真,能反映角色的主要职责及角色之间的关系。第四,对游戏规则有足够的认识。第五,会自制玩具,充分运用玩具开展游戏。第六,会评价自己与别人的游戏行为对评议游戏表现积极。 大班角色游戏的指导要点:第一,指导幼儿自己创设主题角色游戏的环境、准备玩具和游戏材料。第二,指导幼儿园自己创设主题角色游戏的环境、准备玩具和游戏材料。第二,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建议、扮演角色等方式介入游戏,对幼儿游戏进行指导。第三评议游戏占重要地位,它是教师对幼儿言行的评,也是幼儿对自己、同伴言行的评价。

4表演游戏有哪些特点?怎样指导表演游戏? 答:幼儿表演游戏的特点包括: 第一,表演性,这是表演游戏区别于其它类型游戏的根本特征。 第二,游戏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幼儿参加表演的动机是为了追求表演的满足和快乐,二是表演游戏的内容常常有幼儿认知、情感的特征,他们有表演并不完全忠实于作品,因而常发生删改伤口以及只反映文艺作品中某个侧面,的一种再创造。 表演游戏的指导方法:1.教师示范表演。2.帮助幼儿选择与熟悉表演内容。3.训练幼儿的表演技能。4.通过参与幼儿的表演对游戏进行指导。5.以观众身份进行场外指导。

5、中班、大班幼儿表演游戏的特点及其指导方法各是怎样的? 答:中班幼儿表演游戏的年龄特点是:1,可以自行分配角色但角色更换的意识不强。2游戏的目的性差,需要教师一定

的提示才能坚持游戏主题。3,游戏的计划性差,展开游戏需要较长的时间。4,以一般性表现为主,以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 中班幼儿表演游戏的指导要点包括:1,中班幼儿表演游戏指导上要注意年龄特点。在组织中班幼儿的表演游戏过程中,教师应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游戏时间和窨并注意材料的结构化程度。2,幼儿的表演游戏需要一个安全、有趣的环境,教师应当为幼儿准备封闭的或半封闭的,这个空间最好在一定时间内是固定的,给幼儿认同感和安全感,保证幼儿有不少于30分钟的游戏时间。为中语辞幼儿提供的材料要简单易搭配,不能是幼儿需要花很大时间和精力才能够准备好的材,当给中班幼儿的材料种类过多时,会对活动造成干扰,材料以2-4种为宜。 3,在游戏的最初开展阶段赌一要帮助幼儿做好分组工作,讲解角色更换原则。教师不要过多干预幼儿的游戏,不要急于示范,要耐心等待幼儿协商、讨论,提醒幼儿坚持游戏主题。在游戏展开阶段,教师应提高幼儿的角色表现意识,可以参与幼儿的游戏,为幼儿提供适当的示范。 大班幼儿表演游戏的年龄特点是:1,能独立完成角色分配任务,并有很强的角色更换意识,游戏的目的性、计划性较强,能自学表现故事内容,具有一定的表演意识,但尚待提高。2,具备一定的表演技巧,能灵活运用多种表现手段但表现水平尚待提高。大班幼儿表演游戏的指导要,在组织大班幼儿的表演游戏中,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较多类的游戏材料以鼓励和支持他们进行多样化探索。在游戏的最初阶段,教师除了提供时间、窨和基本材料外,应尽可能少地干预。随着游戏的展开,教师应该及时给幼儿提供反馈,提高幼儿表现故事、塑造角色的能力。对大班幼儿来说,反馈的侧重点应在如何塑造角色上。要帮助幼儿注意运用语气、语调、夸张的动作、生动的表情来塑造角色。丰富游戏情节与提高幼儿表现能力同步进行,反思性谈话和小组讨论是实现两者行之有效的方式。,

6结构游戏的特点?怎样进行结构游戏的指导? 答:结构游戏和角色游戏既可分别独立地进行,又可在进行中联结在一起。 多种多样的结构材料是游戏的物质基础,幼儿对材料的操作与造型是游戏的支柱,建构过程具有创造性 ,结构成品具有艺术性 结构游戏的指导方法 ,丰富并加深幼儿对物体和构造物的印象,提供结构游戏的材料和活动场地,游戏过程中教师应基于观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游戏后适时组织分享活动,包括作品展示与讲解、建构活动过程回顾、作品评价

7、小班幼儿结构游戏的特点与指导方法有哪些? 答:小班幼儿结构游戏的特点:小班幼儿没有一事实上的结构游戏目的,不会事先构思,他们只是无计划地摆弄结构元件。他们会根据自己的想象对自己结构的物体加以命名。这一时期的幼儿还不会事先想象好所要塑造的形象,然后有目的地去做。在结构活动中,他们对结构的动作感兴趣,重复着指导结构元件垒高然后推倒的动作,从中得到快乐和满足。这一时期的结构游戏常常以个人建构为主,合作意识差。在成人的指导和示范下,小班后期幼儿的结构活动逐渐有了主题,但很不稳定,不会利用自己的结构物开展游戏。 小班幼儿结构游戏的指导方法:第一,教师首先要引导幼儿认识结构材料,有意识地搭简单的物体给他们看,也可以带领他们参观中大班幼儿的构造流动引起幼儿对构造活动的兴趣。第二,为幼儿准备足够数量的结构材料,安排结构场地并保证游戏时间。第三,在游戏中指导幼儿学习结构技能,并鼓励幼儿尝试独立构造简单物体。第四,教师要经常有意识地让幼儿说出自己所构造的物体的名称,也可以根据幼儿搭出的形象验以适当的命名。第五,建立结构游戏的简单规则,如爱护结构材料,游戏结束后应整理好游戏材料和场地等。第六,教会幼儿整理和保管玩具的最简单方法,使他们参参加部分玩具的整理工作,培养其责任感和自理能力。

7、中班幼儿结构游戏的特点与指导方法有哪些?答:中班幼儿结构游戏的特点中班幼儿的目的性较前期明确。并且逐步有了简单的构造计划,他们对结构游戏的操作过程仍有浓厚的兴趣,同时,他们又开始对构造成果感兴趣。这一时期的幼儿已经能够独立地构造一些料为复杂的物,也会按主题进行构造。他们开始能美化结构物,并能围绕结构物开展游戏,如

果前期有所培,已经能够在成人提示下较独立地整理结构玩具。 中班幼儿结构游戏的指导:第一,教师应设法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为他们的构造活动奠定基础,幼儿的构造活动是他们对周围生活经验的反映,因此,教师应结合各领域教学和散步、参观等活动加强幼儿对事物结构造型的了解。第二,培养幼儿设计构造方案的能力,学习有目的地选材,学会看平面结构图等。第三,着重指导幼儿掌握构造技能,并用这些技能去塑造各种物体。第四,着重指导小组的构造活动3-4人,教会他们如何共同讨论,制订方案,进行分工,友好地进行游戏。第五,组织幼儿评价构造成果,鼓励他们独立地、主动地发表意见,肯定幼儿的发明创造,促进结构游戏水平的提高。第六,举办展览,供幼儿评价和欣赏。

8大班幼儿结构游戏的特点与指导方法有哪些? 答:大班幼儿结构游戏的特点,这一时期的幼儿,已经有一定的独立建构能力,事先能进行一事实上的设想和规划,结构活动的目的性、计划性更强。他们往往能围绕一个主题进行几天甚至几周的建构流动,勇于克服困难,直到达到建构目的为止。大班幼儿已掌握了许多复杂结构技能,在建构活动中,除了熟练、迅速地建构复杂物体外,还要追求结构物的逼真性、复杂性、新颖性、艺术性。幼儿的合作意识进一步加强,喜欢几个人一起友好地建构物品,并围绕结构物进行情节复杂、内容多样的创造性游戏。在正确的教育下,幼儿集体观念增强,常常以几个人共同建构的某种大型物品为自豪,有一定的荣誉感。 大班幼儿结构游戏的指导方法。第一,丰富幼儿结构游戏造型知识和生活印象,启发幼儿为结构游戏活动收集素材,以保证结构主题和内容不断丰富与发展。第二,指导幼儿进行集体建构活动,教会他们制定计划,如协商确定主题,商量建构步骤及方法、分工协作、确定建构规则,使大家创造性地共同建构一个复杂物体。第三,重点指导幼儿掌握新技能,并帮助幼儿运用新技能去实现自己的构思。第四,教育幼儿重视建构成果,可以通过展览会,开展各种游戏提高幼儿对结构成果意义的认识,并提高他们分析评价的能力。第五,引导幼儿开展参加人数多、持续时间长的大型结构游戏,这种结构游戏是以部分幼儿小型结构游戏为基础的。

9、小班幼儿规则游戏的特点及指导要点有哪些? 答:小班幼儿的规则意识处在“动即快乐”的阶段,幼儿对游戏中角色的动作、材料感兴趣,而且表现出“自我中心”只对自己所做的事感兴趣,不会把自己的做法和想法与别人作比较。因此,该年龄的幼儿不在乎游戏结果,也发现不了别人的违规,而且自己会破坏规则。右在捉迷藏游戏中,如果假装没有看到他,幼儿自己会说,“我在这儿呢”幼儿不理解规则的意义,只对躲藏这一动作感兴趣,至于结果无所谓。 教师要为小班幼儿选择规则简单,通过使用实物、玩具和简单的动作来完成的游戏。小班的规则游戏,有时游戏的情节本身就是规则,而且只有一种角色,大家有共同的游戏任务,如有主要角色,往往是教师扮演。教师在组织小班的规则游戏时注意多让幼儿体验游戏动作的快乐,满足幼儿对游戏过程的兴趣,还要在游戏过程中提高规则并提醒幼儿遵守。

10、阅读各年领班规则游戏的特点及指导要求? 答:1,小班规则游戏的特点及指导该年龄的幼儿不在乎结果,也发现不了别人的违规而且自己会破坏规则。教师要为小班幼儿选择规则简单,通过使用实物、玩具和简单的动作来完成的游戏。教师在组织小班的规则游戏时注意多让幼儿体验游戏动作的快乐,满足幼儿对游戏过程的兴趣,还要在游戏过程中提出规则并提醒幼儿遵守2,中、大班规则游戏的特点及指导中班幼儿已具有规则意识,能够遵守规则并开始关注游戏的结果,这一阶段的幼儿比较喜欢角色鲜明的互补性规则游戏。大班幼儿能理解规则对于比赛结果的重要性,规则意识强且特别重视游戏结果,喜欢竞赛性的规则游戏。教师要为中大班幼儿选择需要运用一定策略、在认知上有一定难度的规则游戏。多利用幼儿间的相互影响来提高幼儿的游戏水平。引导幼儿正确对待输赢。教师应让幼儿认识到遵守规则才公正公平。

11、结合实例,说明规则游戏的构成因素都包括什么? 答:1,游戏的目的。如“什么东西不见了”这个智力游戏,要求幼儿记住不见的物品,目的是发展幼儿的记忆力。 2,游戏的

玩法。如“什么东西不见了”这个游戏的玩法就是要求幼儿仔细观察和用心识记所摆出的物品的名称和数量,能看出拿走了什么。 3,游戏的规则。如“捉迷藏”游戏中,不允许捉者偷看小朋友藏在哪里,而必须被蒙上眼睛或呆在一个指定的地方,这就是游戏规则在发生作用。 4,游戏的结果。如在游戏中拿出规定的图片或赢完对方的棋子、猜中了谜语等。

44 论述把游戏本质概括为儿童主体性活动具有的重要价值? 答:

1、强调了儿童在游戏活动中内部的主观体验即体性体验的决定性地位有助于深化对游戏活动结构的整体和全面地认识。

2、充分的对游戏活动中儿童能动的驾驭和控制作为活动对象的客体的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的主体性属性予以承认和肯定。

3、揭示游戏中儿童主体性发挥和发展的功能特性,展现出游戏满足儿童身心发展需要。

4、充分肯定儿童自身作为游戏主体的兴趣、需要、能力等在游戏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并不排除作为活动对象的客体对游戏主体性发挥和发展的制约。

5、促使我们在引导儿童游戏的实践中,必须以尊重儿童主体性为其根本前提和基础。

45 在对幼儿角色游戏的指导过程中应做好哪些环境与条件的准备? 答:

1、丰富幼儿生活经验,拓展角色游戏的内容来源。

2、提供合适的场所、设施及丰富的玩具、游戏材料创造游戏的物质环境。

3、提供充足的自由活动时间,保证幼儿角色游戏的深入开展。

46.游戏对幼儿身体、认知、社会性、情感发展有什么促进作用? 答:游戏是童年生活中的快乐,游戏是最适合学前儿童的一种活动形式。 1游戏在幼儿身体发展中的作用。1.游戏可以促进幼儿身体的生长发育。2.游戏活动发展了幼儿的基本动作和基本技能。3.在户外进行的游戏,幼儿直接接触到充足的阳光、新鲜的空气,能增强幼儿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促进身体健康。4.游戏给幼儿带来愉快和满足而愉悦的心情是幼儿身体健康所必需的。 2,游戏在幼儿认知发展中的作用。1.游戏扩展加深幼儿对周围事物的认识。2.游戏促进幼儿想象力的发展。3.游戏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 3,游戏在幼儿社会性发展中的作用。1.游戏提供了幼儿社会交往的机会,发展了幼儿社会交往能力。2.游戏使幼儿学习社会角色,掌握社会性行为规范。3.游戏锻炼了幼儿的意志。 4,游戏在幼儿情感发展中的作用。1.游戏丰富幼儿的情绪体验。2.游戏发展幼儿的成就感和美感。3.游戏可以消除幼儿的消极情绪。 综上所述,游戏对幼儿身体、认知、社会性和情感各方面的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没有游戏就没有幼儿的发展。

47游戏的社会环境是指什么?它们对幼儿的游戏有什么影响? 答:游戏的社会环境包括家庭、同伴、电视、课程方案等。 一.家庭。1.亲子关系对儿童游戏的影响。研究表明,建立了良好的母子依恋关系的儿童,好奇心和求知欲强,有积极探索的热情,善于社会交往,因而游戏和积极性高。父子关系对游戏的影响也是显然的。在与父亲的共同游戏中,父亲的形象在潜移默化地感染儿童,有助于树立儿童的自主、自立和自信,对儿童游戏中的运动能力、结构操作能力的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2.育儿态度对儿童游戏的影响。3.完整的家庭结构和家庭成员间的和谐关系所营造的氛围是儿童健康成长和游戏水平发展的根本保障。 二.同伴。同伴关系直接对游戏的性质和游戏的水平产生影响。1.有无伙伴影响儿童游戏。2.伙伴的熟悉程度影响儿童游戏。3.伙伴的年龄影响儿童游戏。4.伙伴的性别影响儿童游戏。

三.电视。电视对儿童游戏产生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一方面取决于节目内容是否健康、是否适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及发展水平,另一方面取决于儿童每天看电视时间的长短是否适宜。

四.课程方案。不同的课程方案对儿童游戏的影响是不同的。一类是以儿童为中心组织起来的教育方案。一类是以教师为中心组织起来的教育方案。这两类课程对儿童游戏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前者更多地激发了儿童的想象性游戏后者更多地引发操作性游戏

第7篇:学前游戏理论指导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15)

1、明明的妈妈告诉老师,明明的玩具很多,可是在玩的时候,他总是只玩枪棍之类的玩具,其他玩具不是当成“靶子”,就是置之不理。你有什么建议吗?请给这位家长―个“爱心小贴士”吧。 [答案要点] 教师要学会引导孩子玩各年龄阶段的有代表性的玩具,话言引导,并编制好游戏的计划。从这些方面展开论述。

2、平平坐在幼儿园区角的地上,拿着一辆小汽车,在地上推来推去, 口中喃喃自语。你认为平平在这一游戏中,获得了哪些体验,有助于哪些方面的发展? [答案要点] 平平体验了坐车的情绪以及相关交往体验,也观察了汽车的特点,有助于动作技能、语言、智力(感知能力)、自控能力等方面的发展。从这几点展开论述。

3、案例以“我的家真美丽”为主题的游戏中教师先引导小朋友们谈自己家附近的各种游乐场、商店、超市等设施,同时在建筑区里投放了大家一同制作的各式屋顶、招牌、数字牌、秋千、滑梯、果树、草坪等材料,然后,教师在建筑区建了一幢孤零零的住宅楼引导小朋友美化这里的周围环境。.....小朋友们搭建的小区环境新颖漂亮、别具一格,充分显示出小朋友们的独特创造力。 请结合学前儿童游戏教育实施基本原则的有关理论,分析这个活动组织与实施中的合理之处? 答:规则游戏的组织与指导原则包括,

一、游戏性与教育性相统一的原则。要求有二。第一,处理好规则游戏的游戏性与教育性的关系。第二,充分发挥幼儿游戏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二灵活性原则,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是第一,根据幼儿的举、需要变化游戏玩法、规则。第二,逐步提高游戏的难度。

2、某老师在语言活动“小乌龟开店”的基础上,组织一次表演游戏。教师一一出示早已准备好的道具。介绍完道具,配班老师带领全班幼儿“开火车”离开活动室去“剧场”看表演,主班老师忙着在活动室里布置场景,一家花店、一家书店、一家气球店。场地布置好了,幼儿由配班老师带领进“剧场”。主班老师提问“谁愿意上来表演”“哗”几十只小手举了起来。老师挑了五个没有举手而上次语言活动表现又不好的幼儿上来表演。表演时,老师不停地提示孩子们对,做动作。第二轮,老师请了五个“坐得好的孩子”上来表演,五个孩子表演同一个角色。老师还是不时地按照故事情节规范语言,纠正孩子们的动作。好多孩子忙着摆弄有趣的道具,忘了表演,老师又不停地提醒„„。 结合我国对学前儿童游戏基本特征的认识,试分析该活动是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游戏活动? 答:角色游戏的组织与指导要遵循自主性、接纳性原则。角色游戏是幼儿主动自愿、自由自主的活动,教师在游戏中,至多只能充当游戏“脚本”的“改写者”角色,而不是游戏“脚本”的“编写者”,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和想法强加给幼儿,而案例中幼儿“表演时,老师不停地提示孩子们对话,做动作。” 第二轮表演时,“老师还是不时地按照故事情节规范语言,纠正孩子们的动作。好多孩子忙着摆弄有趣的道具,忘了表演,老师又不停地提醒„„”这都充分体现教师干涉过多,没有新生和发挥幼儿游戏的自主性。接纳性原则是指幼儿在与同伴、材料互动中会产生新的兴趣和需要,而这些未必是教师所预设的,这时教师应当及时调整自己的计划,敏感的发现其中的意义和价值,帮助幼儿实现他们的想法,使幼儿的角色游戏真正成为幼儿自己“想要玩的”和“喜欢玩的”游戏而不是“教师要他们玩的游戏”。而案例中明显教师没有悦纳幼儿对游戏的新想法,而是不断通过言语指导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幼儿。

3、冬天到了,幼儿园开展冬季锻炼。有一位大班的老师认为在扔沙包活动中可以教幼儿学会测量,于是他把幼儿带到了户外。户外的地面是由一块块方形的水泥砖铺成的。他先让幼儿扔沙包,然后问“怎样才能知道扔得多远”幼儿说“可以数地上的方块。”“还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呢”在老师的不断提问和要求下,幼儿举出了可以用棍子、跨步、绳、布条等不同方法。老师很满意这样的结果,认为教学目标达到了。然而,整个过程对幼儿来说索然无味。 请你说出这个活动的问题何在? 答:规则游戏的编制要求包括:第一,要有明确的教育目的,第二,要有趣味性。第三,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

4、某大班角色游戏区,几个幼儿在玩“食堂”的游戏。突然出现了混乱的局面生菜、熟菜混杂在一起,一些青菜分别散落在桌上、地上,还有几个幼儿拿着蔬菜当武器相互追打。“检查卫生啦,”这时只见老师手臂上戴着“卫生检查员”的袖套.到“食堂”检查卫生来了。“卫生检查员”一一指出了“食堂”的杂乱现象,食堂里的“服务员”接受了意见,搞起了卫生食堂”的工作变得很有秩序了。

游戏现场指导的基本策略有哪些?请分析案例中教师运用的是哪种策略?为什么?答:角色游戏中,教师现场指导的方法有:第一,鼓励幼儿按自己的意愿提出游戏主题.第二,教会幼儿扮演和分配游戏角色.第,在游戏中善于观察幼儿表现,进行个别教育.第四,教师可扮演角色,参加游戏,促进游戏情节的发展.第五,使幼儿恰恰地结束游戏,并保持继续游戏的愿望。案例中教师用的是第四种方法。

第8篇:《学前游戏理论指导》辅导资料

填空题

1、教师参与儿童游戏的方法:平行式介入、交叉式介入

2、人本主义学派的游戏治疗也称来访者中心学派的游戏治疗,其基本理论源自卡尔,罗杰斯。

3、 4~5岁儿童对象征游戏的兴趣表现在以下内容:主题角色游戏、主题构建游戏、看图搭

建游戏、主题表演游戏。

4、儿童游戏教育作用的分类:创造性游戏、规则性游戏。

5、儿童游戏的特点是:快乐的、自愿的、充满幻想的、与生活密不可分的、有序的。

6、儿童主观因素对游戏的影响有:年龄特点、个别差异、性别差异、健康和情绪。

7、游戏是儿童的基本活动,游戏对促进儿童 生长发育 具有重要作用。

8.幼儿一边玩一边自言自语,这种语言是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思维和想象的外化。

9.游戏具有 主动性 、虚构性、愉悦性和具体性等特征。

10.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学者把游戏的本质概括为 游戏是幼儿的主体性活动。

11、苏联的游戏理论强调社会性,它以儿童参与游戏的程度和儿童之间的相互关系为

依据将游戏分为三类。

12、幼儿园活动室内常设的游戏活动区域有角色游戏区 、建构游戏区、表演游戏区、益智活动区等。

13、良好游戏环境的特征: 开放性、 适宜性、 参与性 。14.广义的游戏环境

指游戏活动得以实施的一切条件的总和,包括 物理环境和 精神环境。

15、电视对儿童游戏的影响是积极还是消极,一方面取决于是否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及发

展水平是否适宜,另一方面取决于 儿童每天看电视时间长短、节目内容是否健康。

16、在游戏时间安排上,小班、中班前期应该多 安排象征游戏,适当增加简单的规则

游戏,中班后期、大班可增加结构游戏、规则游戏的时间。

17、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三种形式分别是 平行介入、 合作介入和 指导性介入。

18、 游戏评价是幼教工作者依据一定的标准,运用科学的程序和方法,对与幼儿游戏相关

的条件、目标、过程和效果进行客观描述并作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名词解释1.规则游戏:是两个以上的游戏者,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的一

种游戏,是儿童游戏的高级发展阶段。

2.追踪观察法:即定人法,观察者需要确定1-2个幼儿作为观察对象进行观察的活动。

3.游戏治疗:游戏作为沟通工具,并通过游戏来进行疏导或干预,达到治疗效果。

4.创造性游戏:是幼儿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 游戏是幼儿依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知识

能力,创造性地进行的。

5.宣泄: 一般是指内部积蓄的情感和精力的释放,游戏有发泄内在冲动和减轻焦虑的益处。

6.游戏环境:是指儿童游戏活动所提供的条件,包括物质环境、心理环境等。 简答题1.如何理解教师在儿童游戏中的角色变化?[答案

要点]教师是儿童游戏中的他人、教师的角色是动态的、教师介入儿童的游戏很重要。

2.为什么在游戏中要重视对儿童游戏的观察?[答案要点]因为在观察中及时掌握儿童游戏

的特点,加以指导和教育,对白己的教育教学作有很大的帮助。

一、真实地了解儿童;

二、准

确地预设游戏;

三、有效地指导游戏;

四、及时有效地评价游戏。

3.象征性游戏为什么是学前儿童阶段的典型游戏?(答案要点)通过象征性游戏,儿童

可以脱离当前的知觉,以象征代替实物并学会语言符号进行思维。4.谈谈游戏在

学前儿童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答案要点]发展幼儿的自我意识、交往能力、自控能力。

5.象征性游戏为什么是学前儿童阶段的典型游戏?[答案要点]通过象征性

游戏,儿童可以脱离当前的知觉,以象征代替实物并学会语言符号进行思维。

6.如何理解游戏在幼儿园中的地位?[答案要点]`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游戏是足幼儿

园活动课程的灵魂。7.简述游戏与发展儿童解决问题能力的关系。[答案

要点] 发展幼儿的自我意识、交往能力、自控能力。

12

8.良好的游戏环境有哪些特征? 答:良好游戏环境的特征:(1)开放性,即游戏的时间、空间、材料以及精神环境的开放;动态性,即环境随着幼儿经验的丰富,兴趣、需要的变化而变化;(2)适宜性,即环境适合幼儿身心发展需要的,适合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发展和教育要求的;适应幼儿游戏活动的实际需要并能取得好的游戏效果的;(3)参与性,即游戏环境应是幼儿参与布置的,能为幼儿所支配的,允许幼儿按照自己的兴趣和需要摆弄材料,按自己的游戏意愿改变游戏场地。9.游戏在幼儿社会性发展中的作用体现在哪里?答:

(1)游戏提供了幼儿社会交往的机会,发燕尾服了幼儿社会交往能力;(2)游戏使幼儿学习社会角色,掌握社会性行为规范;(3)游戏锻炼了幼儿的意志。10.教师结构游戏的指导方法有哪些?答:(1)丰富并加深幼儿对物体和构造物的印象;(2)提供结构游戏的材料和活动场地;(3)游戏过程中教师应基于观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4)游戏后适时组织分享活动(包括:作品展示与讲解、建构活动过程回顾、作品评价)

11.创设户外游戏场地的要求是什么?答:第一,地质地貌多样化;第二,设备、材料多样,注重搭配;第三,合理的区域分布;第四,保持环境的自然性。

12、如何进行规则游戏的指导?答:1.做好游戏的准备工作:选编适合幼儿的规则游戏;熟悉游戏的玩法及规则;准备游戏场地和所需材料。2.游戏过程中的指导: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引发幼儿的游戏兴趣;帮助幼儿了解游戏的玩法、规则;组织幼儿进行游戏活动;做好游戏的结束工作。3.结构游戏的特点

13、怎样指导角色游戏?答:角色游戏虽是幼儿自己创造的活动,它的发展也必须在成人正确指导下才能实现。1)做好开展角色游戏的环境与条件的准备;2)对角色游戏过程进行现场指导;3)对角色游戏进行评议 论述题1.举例说明游戏有利于儿童形成良好的情绪情感。[答案要点]年龄特点、个别差异、性别差异、社会环境等因素进行展开论述。2.影响儿童游戏的因素有很多,给我们实践工作带来哪些启示?[答案要点]年龄特点、个别差异、性别差异、社会环境等因素进行展开论述。3.试论如何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指导幼儿表演游戏。

答:大班幼儿表演游戏的年龄特点是:能独立完成角色分配任务,并有很强的角色更换意识;游戏的目的性、计划性较强,能自学表现故事内容;具有一定的表演意识,但尚待提高;具备一定的表演技巧,能灵活运用多种表现手段,但表现水平尚待提高。

在组织大班幼儿的表演游戏中,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较多类的游戏材料以鼓励和支持他

们进行多样化探索。在游戏的最初阶段,教师除了提供时间、空间和基本材料外,应尽可能少地干预。随着游戏的展开,教师应该及时给幼儿提供反馈,提高幼儿表现故事、塑造角色的能力。对大班幼儿来说,反馈的侧重点应在如何塑造角色上。要帮助幼儿注意运用语气、语调、夸张的动作、生动的表情来塑造角色。丰富游戏情节与提高幼儿表现能力同步进行,反思性谈话和小组讨论是实现两者行之有效的方式。

4.中、大班幼儿规则游戏的特点及指导要点有哪些?

答:中班幼儿已具有规则意识,能够遵守规则并开始关注游戏的结果,这一阶段的幼儿比较喜欢角色鲜明的互补性规则游戏。大班幼儿能理解规则对于比赛结果的重要性,规则意识强且特别重视游戏结果,喜欢竞赛性的规则游戏。大班幼儿能很好地遵守游戏规则,并会关注其他幼儿遵守规则的情况,发现违规者就会提出抗议,要求对违规者加经惩罚,因此游戏过程中的纠纷较多。大班幼儿还喜欢改变游戏情节,游戏规则以增加游戏的新颖性。

教师要为中大班幼儿选择需要运用一定策略、在认知上有一定难度的规则游戏,指导中、大班规则游戏时,教师要注意多利用幼儿间的相互影响来提高幼儿的游戏水平,如引导幼儿观察彼此的表现。教师还要引导幼儿正确对待输赢,中、大班幼儿在游戏中为了赢会故意犯规,如赛跑游戏中,幼儿故意站在起跑线前。教师要明确幼儿违规不是学坏了,而是其认知水平提高的表现。出现这种情时,教师应让幼儿认识到遵守规则才是公正公平,玩游戏总会有输赢,这次输了,下次努力赢,这对幼儿以后适应社会是有积极意义的。

1

2案例分析

2.平平坐在幼儿园区角的地上,拿着一辆小汽车,在地上推来推去, 口中喃喃自语。你认为平平在这一游戏中,获得了哪些体验,有助于哪些方面的发展? [答案要点]平平体验了坐车的情绪以及相关交往体验,也观察了汽车的特点,有助于动作技能、语言、智力(感知能力)、自控能力等方面的发展。从这几点展开论述。

3.冬天到了,幼儿园开展冬季锻炼。有一位大班的老师认为在扔沙包活动中可以教幼儿学会测量,于是他把幼儿带到了户外。户外的地面是由一块块方形的水泥砖铺成的。他先让幼儿扔沙包,然后问:“怎样才能知道扔得多远?”幼儿说:“可以数地上的方块。”“还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呢?”在老师的不断提问和要求下,幼儿举出了可以用棍子、跨步、绳、布条等不同方法。老师很满意这样的结果,认为教学目标达到了。然而,整个过程对幼儿来说索然无味。请你说出这个活动的问题何在?如果你是这个教师,你会怎么做?

答:规则游戏的编制要求包括:第一,要有明确的教育目的,第二,要有趣味性,第三,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案例中,教师能够把扔沙包与学习测量联系起来,发现了扔沙包游戏的教学潜能,应该说有一定的创意,但游戏的教育性不能替代游戏的趣味性,否则就失去了游戏的本意,幼儿自然会觉得“索然无味”。作为教师应该结合大班的幼儿已经有一定规则意识,喜欢竞赛性的游戏的年龄特点,让幼儿在充分、自由扔沙包过程中逐步感知“扔得多远”,继而向幼儿提出“怎样才能知道扔得多远?”,接着可以利用大班幼儿有较强的“竟赛”心理,为幼儿提供纸、笔等,让幼儿把他们的比赛结果记录下来。这样在活动过程中就自然产生了“统计”的问题。在经过一段时间(可以是1周或2周)以后,教师可以通过更换游戏地点的办法,例如把幼儿带到平坦的土地上扔沙包。这时,由于地面上缺少了可以利用的自然测量标准方砖,幼儿必然会面对如何解决测量工具的新问题,而且,还可能会产生非标准测量工具的不一致或不可比性的问题,这时教师又可以“很自然”地把标准测量工具介绍给幼儿。所以,这个活动以渐进式、生成性方法来组织与指导为好,应当有不断深入的延伸活动,不宜以一次活动解决所有问题的思路来组织。

4.某老师在语言活动“小乌龟开店”的基础上,组织一次表演游戏。教师出示早已准备好的道具。介绍完道具,配班老师带领全班幼儿“开火车”离开活动室去“剧场”看表演,主班老师忙着在活动室里布置场景:一家花店、一家书店、一家气球店。场地布置好了,幼儿由配班老师带领进“剧场”。主班老师提问:“谁愿意上来表演?”“哗!”几十只小手举了起来。老师挑了五个没有举手而上次语言活动表现又不好的幼儿上来表演。表演时,老师不停地提示孩子们对话,做动作。第二轮,老师请了五个“坐得好的孩子”上来表演,五个孩子表演同一个角色。老师还是不时地按照故事情节规范语言,纠正孩子们的动作。好多孩子忙着摆弄有趣的道具,忘了表演,老师又不停地提醒„„。 结合我国对学前儿童游戏基本特征的认识,试分析该活动是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游戏活动。 答:角色游戏的组织与指导要遵循处主性、接纳性原则。角色游戏是幼儿主动自愿、自由自主的活动,教师在游戏中,至多只能充当游戏“脚本”的“改写者”角色,而不是游戏“脚本”的“编写者”,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和想法强加给幼儿,而案例中幼儿“表演时,老师不停地提示孩子们对话,做动作。” 第二轮表演时,“老师还是不时地按照故事情节规范语言,纠正孩子们的动作。好多孩子忙着摆弄有趣的道具,忘了表演,老师又不停地提醒„„”这都充分体现教师干涉过多,没有新生和发挥幼儿游戏的自主性。接纳性原则是指幼儿在与同伴、材料互动中会产生新的兴趣和需要,而这些未必是教师所预设的,这时教师应当及时高速自己的计划,敏感的发现其中的意义和价值,帮助幼儿实现他们的想法,使幼儿的角色游戏真正成为幼儿自己“想要玩的”和“喜欢玩的”游戏,而不是“教师要他们玩的游戏”。而案例中明显教师没有悦纳幼儿对游戏的新想法,而是不断通过言语指导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幼儿。

12

第9篇:《学前游戏理论与指导》教学辅导三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

学前教育专业(开放专科)

《学前游戏理论与指导》教学辅导三

(第

五、

六、

七、八章) 第五章 角色游戏

一、角色游戏的概念

什么是角色游戏,至今学术界还没有一个公认的概念。我国学前教育工作者将学前儿童自己创造的一种通过角色扮演,运用想象和模仿,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活动称为,又称主题角色游戏。

二、角色游戏的特点 1.独立自主性

2.社会性(本质特征)。表现在:是由于儿童想参与成人社会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内容是对成人社会生活内容的部分概括与再现;是在集体共同参与下完成的,活动方式具有集体性;角色游戏的发展水平与学前儿童的社会化水平有密切关系。

3.象征性。表现在:情景转换、以人代人、以物代物。

三、角色游戏的产生与发展 角色扮演的发展:单纯摆弄、操作实物的行动——在角色游戏的情境下,操作实物的行动——担任角色,但未能以角色要求行动,往往随时可因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游戏——按角色要求行动,遵守规则胜过使用物品的直接愿望,但仍不稳定——按角色要求行动,表演逼真——明确角色间的关系,规则复杂化。

游戏内容的发展:主题范围由熟悉的幼儿园或家庭生活,逐渐扩大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目的性、主动性及组织能力的发展:从无目的到预先想到玩什么,发展到长时间玩情节复杂的游戏;从不参加游戏到在别人带领下玩游戏,发展到主动参与游戏;从听从老师分配到自己提出游戏主题、分配角色,发展到组织小朋友一起游戏,在遇到纠纷时能协调解决。

四、角色游戏的构成因素

1.以人代人——角色扮演:认识和理解成人的行动和活动;可将自己头脑中的表象重新组合,概括性地反映成人活动;能够用游戏材料、动作、语言来扮演新形象。角色游戏也能促进想象力和自我意识的发展。

2.以物代物——对物品的假想:游戏中儿童摆脱眼前对实物的知觉,以表象代替实物,作为思维的支柱。最初这种假想依赖于实物与假想物之间的相似性,但后来可以脱离实物进行假想。

3.情景转换——对游戏动作和情境的假想:通过实用玩具的动作来表现假想的游戏情节,并且假想各种游戏情景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体

共 10 页,第 1 页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

学前教育专业(开放专科)

验。

五、角色游戏组织与指导的原则 1.自主性原则 2.接纳性原则

六、角色游戏的指导方法

角色游戏虽是幼儿自己创造的活动,它的发展也必须在成人正确指导下才能实现。

(一)做好开展角色游戏的环境与条件的准备

1.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拓宽角色游戏的内容来源(在丰富幼儿对周围生活的印象时,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幼儿认识成人劳动的社会意义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加深对周围生活的理解)

2.提供游戏场地、玩具材料,为幼儿开展角色游戏创设物质条件(教师可提供一些形象逼真的主题形象玩具,还需提供一些半成品材料,以发展幼儿想象力;教师创设物质条件,可发动幼儿参与)

3.提供充足的自由活动时间,保证幼儿角色游戏的深入开展

(二)对角色游戏过程进行现场指导

1.鼓励幼儿按自己的意愿提出游戏主题(主题反映了幼儿对周围生活的认识,主题应由幼儿自己提出,不要由教师硬性规定) 2.教会幼儿扮演和分配游戏角色

3.在游戏中善于观察幼儿表现,进行个别教育(观察幼儿的表现以不干扰幼儿游戏为原则)

4.教师可扮演角色,参加游戏,促进游戏情节的发展 三种介入方式:平行介入;合作介入;指导性介入 5.使幼儿愉快地结束游戏,并保持继续游戏的愿望 游戏结束时做好两件事:收拾玩具和评议游戏。

(三)对角色游戏进行评议

常用方式:1.再现游戏内容与行为的评议;2.讨论式评议;3.教师讲评式评议。所有评议时间以5-10分钟为宜。

七、各年领班角色游戏的指导

请阅读教材p60~p62。注意比较学前儿童游戏在不同时期的发展情况。

第六章 表演游戏

一、表演游戏的概念

我国学前教育者对表演游戏的概括:表演游戏是按照童话、故事中的角色、情节和语言,进行创造性表演的游戏。简而言之,表演游戏是幼儿以

共 10 页,第 2 页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

学前教育专业(开放专科)

故事为线索展开的游戏活动。

二、表演游戏的特点 1.表演性

2.游戏性:幼儿参加表演的动机是为了追求表演的快乐和满足;其内容常常有幼儿认知、情感的特征,并不完全忠实于作品。 3.创造性

三、表演游戏的种类 1.幼儿表演 2.桌面表演 3.木偶表演 4.影子戏

四、表演游戏的环境创设

包括:1.舞台、布景;2.道具、服饰(象征性的)与角色造型

五、表演游戏的表演技能

1.歌舞、戏剧表演技能:包括歌唱表演技能、形体动作表演技能(包括步态、手势与表情、舞蹈动作等)、语言表现技能。 2.木偶操作技能

六、表演游戏的组织与指导

(一)表演游戏组织与指导的原则 1.游戏性先于表演性 2.游戏性与表演性的统一

(二)表演游戏的指导方法 1.教师示范表演

2.帮助幼儿选择与熟悉表演内容 3.训练幼儿的表演技能

4.通过参与幼儿的表演对游戏进行指导 5.以观众身份进行场外指导

(三)中大班幼儿表演游戏的指导

阅读教材p76~p77。比较中班与大班的差别。

第七章 结构游戏

结构游戏是指儿童利用各种结构材料或玩具进行构造活动的游戏。

一、结构游戏的特点

结构游戏和角色游戏既可分别独立地进行,又可在进行中联结在一起。 1.多种多样的结构材料是游戏的物质基础 2.幼儿对材料的操作与造型是游戏的支柱

共 10 页,第 3 页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

学前教育专业(开放专科)

3.建构过程具有创造性 4.结构成品具有艺术性

二、结构游戏的基本技能

包括接插、镶嵌,排列、堆积,黏合,穿、编和螺旋五种。

三、结构游戏的组织与指导

(一)任务

1.激发并维持幼儿对结构游戏的兴趣,引导他们积极主动的参加结构游戏;

2.指导幼儿逐步学习结构技能,培养他们的结构造型能力;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初步培养幼儿认真、细致、耐心的结构态度和从事活动的目的性、计划性。

(二)组织与指导模式 1.模拟构造 2.命题构造 3.自由构造

(三)指导方法

1.丰富并加深幼儿对物体和构造物的印象; 2.提供结构游戏的材料和活动场地;

3.游戏过程中教师应基于观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4.游戏后适时组织分享活动(包括:作品展示与讲解、建构活动过程回顾、作品评价)

四、各年领班结构游戏的指导

阅读教材p88~p90,并比较各年领班的差别。

五、积木游戏的指导

学前儿童积木游戏发展的七个阶段:光拿着玩,不会搭——能用几块积木,堆叠成简单物体——能进行排列,把积木平铺或堆高——能架空搭出门——能使建筑物四周包围,有一定空间——能搭较复杂的物体或建筑物,但形象不逼真——能按特定的建筑物或物体进行堆搭,形象逼真,能对称或装饰。

指导:丰富和加深幼儿对建筑物的印象;让幼儿学会积木游戏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积极开展游戏,加强游戏的教育作用。

第八章 规则游戏

规则游戏是指为实现预定的教育、教学目的而专门编制的以规则为中心的游戏。

一、分类

共 10 页,第 4 页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

学前教育专业(开放专科)

我国的分类:以达到的教育、教学目的为依据,分为:智力游戏、体育游戏、音乐游戏。

国外的分类:以游戏动作为依据,分为:瞄准游戏、赛跑游戏、追逐游戏、躲藏游戏、猜测游戏、口令游戏、(纸盘游戏、盘面游戏)等。

二、规则游戏的特点 1.目的性和教育性 2.规则性 3.竞争性

4.由成人编制和指导

三、规则游戏的编制

1.规则游戏的构成因素:游戏的目的、游戏的玩法、游戏的规则(角色行为的规则、内容与玩法的规则、竞赛性规则)、游戏的结果

2.规则游戏的编制要求:有明确的教育目的;游戏要有趣味性;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

3.规则游戏的编制举例,请阅读教材p99~p101。

四、规则游戏的组织与指导

(一)组织与指导原则

1.游戏性与教育性相统一的原则(处理好规则游戏的游戏性与教育性的关系;充分发挥幼儿游戏的积极性与教育性的关系)

2.灵活性原则(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变换游戏玩法、规则;逐步提高游戏的难度)

(二)指导方法

1.做好游戏的准备工作

选编适合幼儿的规则游戏;熟悉游戏的玩法及规则;准备游戏场地和所需材料。

2.游戏过程中的指导

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引发幼儿的游戏兴趣;帮助幼儿了解游戏的玩法、规则;组织幼儿进行游戏活动;做好游戏的结束工作。

(三)各年领班规则游戏的组织与指导

阅读教材p105~p108,比较各年领班的差别。

共 10 页,第 5 页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

学前教育专业(开放专科)

前游戏理论与指导》期末综合练习题

一、填空题

1.游戏具有( 主动性 ) 、虚构性、 愉悦性 )和具体性等特征。 (

2.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我国学者把游戏的本质概括为( 游戏是幼儿 的主体性活动 ) 。

3.我国根据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将游戏分为( 创造性游戏 ) 和( 规则性游戏 ) 。

3.帕顿根据幼儿游戏表现出来的社会参与水平,将对幼儿游戏行为分 为无所事事、 旁观、 独自游戏 ) 平行游戏 ) 联合游戏 ) 协 ( 、 ( 、 ( 、 ( 作游戏 )六种类型。

4. 弗洛伊德、埃里克森的“补偿与发泄说” )的游戏理论认为:游 ( 戏是宣泄受压抑的欲望的最好途径,因为游戏远离了现实,是一个完全 受控于自己的自由天地。

5.苏联的游戏理论强调( 社会性 ) ,它以( 儿童参与游戏的程度和 儿童之间的相互关系 )为依据将游戏分为三类。

6.维果斯基游戏理论的基本观点包括: 活动在儿童心理发展中起主 ( 导作用 )( 强调游戏的社会性本质,反对本能论 )( 强调成人的教 ; ; 育影响,认为儿童与成人的交往在游戏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决定性作 用 ) 。

7.游戏的觉醒理论认为,儿童的游戏不是本能活动,是( 受外界刺激 的变化而产生的内部需要 ) 。

8.幼儿园活动室内常设的游戏活动区域有( 角色游戏区 )( 建构 、 游戏区 ) 、表演游戏区、益智活动区等。 补充:广义的游戏环境指游戏活动得以实施的一切条件的总和,包 括(物理环境)和(精神环境) 。 良好游戏环境的特征:开放性;适宜性;参与性

9.当儿童发生太多奔跑、走动及粗野游戏,较少进行人际合作互动时, 则意味着( ) 。

-1-

10. 传统游戏场地多引发儿童的 ( ) 有利于其 , ( ) 。

11.空间密度是指( ) 。

12.电视对儿童游戏的影响是积极还是消极,一方面取决于( 儿童每 天看电视时间长短、节目内容是否健康 )是否适宜,另一方面取决于 ( 是否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及发展水平 ) 。

13.生长在放任自流家庭中的儿童,游戏( 合作常常失败 ) 。

14.每天可为幼儿安排一定的较为集中的自由游戏时间,一般不少于 ( 30 )分钟。

15.儿童选择何种主题游戏,主要由以下几方面决定: ( )作为游戏 主题;在某个主题游戏中,有( )( ; )的主题游戏也会得到儿 童的青睐。 在游戏时间安排上,小班、中班前期应该多( 安排象征游戏 ) , 适当增加简单的( 规则游戏 ) ,中班后期、大班可增加结构游戏、规 则游戏的时间。

共 10 页,第 6 页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

学前教育专业(开放专科)

16.角色游戏的象征性体现在( 情景转换) ( 以人代人)( 以物代 、 、 物 )三方面。 补充:角色游戏的特点:独立自主性、社会性、象征性 影响儿童游戏的因素包括三方面,分别是物理环境因素、社会因素 和个体因素。

17.表演游戏的种类包括幼儿表演、 桌面表演 ) ( 、木偶表演、 影子 ( 戏 ) 。 表演游戏的特点:表演性、游戏性、创造性 表演游戏的( 表演性 )特点是表演游戏区别于其它类型游戏的根 本特征。

18.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三种形式分别是( 平行介入 )( 合作介入 ) 、 和( 指导性介入 ) 。

补充:表演游戏的环境创设包括:舞台、布景;道具、服饰(象征 性的)与角色

19.结构游戏的基本技能包括插接、 镶嵌 ) ( ,排列、堆积,黏合,穿、 编, 螺旋 )的技能。 (

20..结构游戏的组织与指导模式包括( 模拟构造 ) 、命题构造、 自 ( 由构造 )三种。

21. ( )是 2~7 岁幼儿的典型游戏。

22.规则游戏是指( 为实现预定的教育、教学目的而专门编制的以规 则为中心 )的游戏。

23.规则游戏的特点有( 目的性和教育性 ) 、规则性、竞争性和( 由 成人编制和指导) 。

24.规则游戏的构成要素有游戏的( 游戏的目的 )( 游戏的玩法 ) 、 、 ( 游戏的规则 )( 游戏的结果 ) 、 。

25.规则游戏的编制要求有( 明确的教育目的 ) 、游戏要有( 趣味 性 ) 、考虑幼儿的( 年龄特点 ) 。

26.以集体共同的活动为目标为游戏中心,有达到目标的方法,活动有 严格的组织,小组里有分工,常有较明显的组织者或领导者,这种游戏 是( ) 。

27.培养幼儿注意力的游戏常以学样、你变我也变等方式构思,以促进 其( ) 、注意范围扩大、 ( )及有意注意能力的发展。

28. 游戏观察 )是教育工作者在自然、真实的游戏情境中对幼儿的 ( 行为表现进行感知、记录、分析的过程。

29.游戏观察的主要内容包括游戏主题、材料、行为习惯等方面。

30.分析游戏观察结果可从( 游戏空间安排 )( 游戏时间 )( 游 、 、 戏材料 )( 游戏态度 )和游戏主题等角度来进行。 、

31.小班游戏观察的重点在( 幼儿使用游戏材料方面的情况 ) 。 -2-

32.中班游戏观察的重点在( 幼儿之间的冲突 ) 。

共 10 页,第 7 页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

学前教育专业(开放专科)

33.游戏观察的扫描法也称时段定人法,即观察者( 对班级全体幼儿平 均分配时间,在相等的时间内对每个幼儿轮流进行扫描观察 )。

34.游戏的定点法也称定点不定人法,即观察者( 在游戏过程中固定 在某一地点观察、记录所有进入该地点幼儿表现的一种方法 ) 。

35.游戏的追踪法也称定人不定点法,指( 观察者事先确定一两个幼 儿作为观察对象,相对集中地观察他们在游戏中的行为表现 ) 。

36.大班游戏观察的重点在于( 幼儿如何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创新游 戏 ) 。

37.游戏观察计划的制定涉及( 对象的选择 )( 内容的确定 ) 、 、 ( 标准的选定 )和( 记录方式的设计与选用 )等多方面的工作。

38. ( 游戏评价 )是幼教工作者依据一定的标准,运用科学的程序 和方法,对与幼儿游戏相关的条件、目标、过程和效果进行客观描述并 作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39.成型玩具对( )岁的幼儿来说可以引起游戏的兴趣,未成型 的玩具对( )岁以上幼儿更具吸引力。

40. 社会性玩具是指( )的玩具。

41、规则游戏的特点:目的性和教育性、规则性、竞争性、由成人编制 和指导

二、简答题

1.游戏的特征有哪些? 1.游戏具有主动性,是一种自发行为。 2.游戏具有虚构性,是一种假装行为。 3.游戏具有愉悦性,是一种娱乐行为。 4.游戏具有具体性,是一种具体行为。

2.良好的游戏环境有哪些特征? 良好游戏环境的特征:开放性(游戏的时间、空间、材料以及精神 环境的开放) ;动态性(环境随着幼儿经验的丰富,兴趣、需要的变化 而变化) ;适宜性(环境适合幼儿身心发展需要的,适合不同年龄段幼 儿的发展和教育要求的;适应幼儿游戏活动的实际需要并能取得好的游 戏效果的) ;参与性(游戏环境应是幼儿参与布置的,能为幼儿所支配 的,允许幼儿按照自己的兴趣和需要摆弄材料,按自己的游戏意愿改变 游戏场地) 。

3.幼儿园玩具使用的常规有哪些?

法、规则;组织幼儿进行游戏活动;做好游戏的结束工作。

7.创设游戏环境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答:第一,从幼儿的需要出发创设游戏环境;第二,因地制宜,创设游 戏环境;第三,充分发挥游戏环境的整体效用;第四,重视游戏精神环 境的创设。

8.影响儿童游戏的社会环境因素有哪些? 1.家庭,包括亲子关系、育儿态度、家庭结构,2.同伴,3.电视, 4.课程方案

9.怎样指导角色游戏? 角色游戏虽是幼儿自己创造的活动,它的发展也必须在成人正确指

共 10 页,第 8 页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

学前教育专业(开放专科)

4.创设户外游戏场地的要求是什么? 答:第一,地质地貌多样化;第二,设备、材料多样,注重搭配; 第三,合理的区域分布;第四,保持环境的自然性。

5.教师投放游戏材料时应考虑的要求有哪些? 答:第一,有目的、有计划地投入游戏材料;第二,投入游戏材料 时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第三,灵活投入游戏材料;第四,充分发挥 游戏材料的作用。

6.如何进行规则游戏的指导? 1)做好游戏的准备工作 选编适合幼儿的规则游戏;熟悉游戏的玩法及规则;准备游戏场地 和所需材料。 2)游戏过程中的指导 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引发幼儿的游戏兴趣;帮助幼儿了解游戏的玩 -3- 导下才能实现。

1)做好开展角色游戏的环境与条件的准备;

2)对角色游戏过程进 行现场指导;

3)对角色游戏进行评议

10.配备玩具的时候应遵循哪些原则?

11、表演游戏的指导方法 1)教师示范表演 2)帮助幼儿选择与熟悉表演内容 3)训练幼儿的表演技能 4)通过参与幼儿的表演对游戏进行指导 5)以观众身份进行场外指导

12、结构游戏的特点 结构游戏和角色游戏既可分别独立地进行,又可在进行中联结在一 起。 1)多种多样的结构材料是游戏的物质基础 2)幼儿对材料的操作与造型是游戏的支柱 3)建构过程具有创造性 4)结构成品具有艺术性

17、积木游戏的指导:丰富和加深幼儿对建筑物的印象;让幼儿学会积

13、结构游戏的指导方法 1)丰富并加深幼儿对物体和构造物的印象; 2)提供结构游戏的材料和活动场地; 3)游戏过程中教师应基于观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4)游戏后适时组织分享活动(包括:作品展示与讲解、建构活动 过程回顾、作品评价)

14、学前儿童积木游戏指导要点是什么:丰富和加深幼儿对建筑物的印 象;让幼儿学会积木游戏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积极开展游戏,加强游戏 的教育作用。

15、玩具的作用 1)发展幼儿动作,增强幼儿体质 2)增进幼儿的知识,开发幼儿的智力 3)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及互助友爱的良好品德 4)培养幼儿对美的欣赏能力 5)玩具是幼儿生活的好伴侣,使幼儿生活得充实而快乐 6)培养幼儿的创造性 -4-

共 10 页,第 9 页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

学前教育专业(开放专科)

16、规则游戏的组织与指导原则 1)游戏性与教育性相统一的原则(处理好规则游戏的游戏性与教 育性的关系;充分发挥幼儿游戏的积极性与教育性的关系) 2)灵活性原则(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变换游戏玩法、规则;逐 步提高游戏的难度) 木游戏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积极开展游戏,加强游戏的教育作用。

18、根据玩具的功能及教育意义具体可以把玩具分为哪些类型? 答:社会性玩具,认知性玩具、活动性玩具、科学性玩具、语言表演玩 具、音乐玩具、娱乐玩具、结构游戏玩具。

三、论述题

1.小班幼儿角色游戏的特点及指导要点有哪些? 答:小班幼儿角色游戏的特点有:第一,小班幼儿的角色游戏直依 赖主题形象玩具, 。他们有什么玩具就玩什么游戏,离开玩具,游戏也 就停止。第二,他们的角色游戏以不断摆弄玩具为主,他们喜欢反映熟 悉角色中的个别行为,但对角色和规则的理解较差。第三,小班角色游 戏的主题和角色均带有不稳定的特点。常表现为盾到别人玩什么,自己 就模仿玩什么。第四,小班角色游戏以个人独立游戏、并列游戏为主, 他们还不会彼此交往,因而常发生冲突,并表现为大喊大叫,不会解决 矛盾。

小班角色游戏的指导要点有:第一,创设主题游戏环境,提供主题 形象玩具, 激发幼儿玩角色游戏的兴趣, 引起幼儿对玩具操作的积极性; 第二,教师以角色身份,作为幼儿游戏的伙伴和游戏的发起者与指导者 介入幼儿游戏。第三,应利用再现式评议和教师讲评式评议。

2.中班幼儿角色游戏的特点及指导要点有哪些? 答:中班角色游戏的特点有:第一,游戏主题较小班扩展,仍以日 常生活为主,能反映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内容,但情节仍较简单。第二, 幼儿对角色扮演积极性提高, 并能初步按所理解的角色职责行动。 第三, 出现游戏前商讨计划、分配角色、商定游戏情节的行为。第四,幼儿喜 欢对游戏进行评议平议中争论较多。 中班角色游戏的指导要点:第一,教师应创设局部的主题游戏环境,提 供主题形象玩具与游戏材料,增强幼儿独立性和创造性。第二,有计划 地指导角色游戏的开始部分,使幼儿学习组织游戏的方法,培养他们先 构思后行动的能力。第三,教师可以角色的身份介入游戏,以提高幼儿 角色扮演

共 10 页,第 10 页

上一篇:公司员工录用通知书下一篇:纪律作风整顿个人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