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刑事审判制度简介

2022-11-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制度是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制度对实现工作程序的规范化、管理方法的科学化,起着重大作用。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英国刑事审判制度简介》,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第1篇:英国刑事审判制度简介

论刑事审判监督制度的设计与现实

摘要:刑事审判监督,是指由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的授权和法定的程序,对人民法院审理刑事案件活动的合法性进行的监察、督促和制约。当前,审判监督权在我国的制度设计安排中,存在不符合检察职能和刑事诉讼原则的问题和弊端。

关键词:刑事审判监督;制度设计;检察职能;刑事诉讼原则

根据我国《宪法》规定,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在刑事诉讼中不仅负责对刑事案件的检察、批准逮捕、对检察机关直接受理的案件的侦查和提起公诉,而且对刑事诉讼的全过程,特别对案件的审判结果都具有法律监督职权。我国《刑事诉讼法》将人民检察院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规定为一项基本原则,其意义在于:一方面为人民法院依法行使审判权和公安机关依法行使侦查权提供了制约和监督,进而为正确处理、审判刑事案件提供了保障;另一方面又为纠正可能出现的冤假错案提供了一种途径,从而为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以及国家和社会的公共利益提供了更完善的机制。然而,随着我国刑事司法体制的改革与发展,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在刑事诉讼活动中越来越暴露出其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冲突。

一、刑事审判监督的制度设计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8条规定:“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检察机关对刑事审判的监督,是对人民法院刑事审判活动的合法性以及裁判结果的正确性进行法律监督。它既包括对一审审判活动的监督,也包括对二审、再审以及死刑复核活动的监督;既对刑事公诉案件的审判活动进行监督,也对刑事自诉和附带民事诉讼案件进行监督;既对庭审活动进行监督,也对庭外活动进行监督。监督的内容包括:

(一)对审判程序的监督。这主要是指人民检察院对于人民法院受理刑事案件是否符合审判管辖的规定;合议庭及独任庭人员是否遵守回避制度;起诉书的送达、开庭通知、公告和审理期限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审理案件是否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权利是否得到保障;人民法院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就程序问题所作的决定是否合法等问题进行监督。

(二)对裁判结果的监督。这包括人民法院对案件的实体问题所作的判决在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上是否存在错误;在审理和判决执行过程中对于程序性问题和部分实体性问题所作的裁定是否违背法律规定等进行的监督。

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检察院对刑事诉讼活动进行监督原则的意义在于制约和监督司法权,以防止司法权的滥用。刑事审判监督既是保证准确地查明案件事实,使犯罪者受到刑罚处罚,无辜者免受刑事追究的最后一道法律屏障,也是保障人权、维护司法公正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救济手段。

二、检察院拥有审判监督权的弊端

从我国审判监督的实践来看,赋予检察机关刑事审判监督权是不切实际的,无论在诉讼理论上,还是在司法实践中都带来了种种弊端。这表现在如下方面:

(一)与司法监督的基本特征不符。监督非超然于事外不能避嫌,非位尊权重不能胜任,因此,任何一种监督机制的正常运转,必须使得监督者相对超脱于被监督者,与其保持一种必要的心理界限,以一种超脱于被监督者之上的客观、公允的心态进行观察。公诉权是犯罪追究权和求刑权的合一,公诉的本质和诉讼利益决定了公诉方以提出不利于被告人的案件事实及证据使其最终被定罪量刑为基本活动方式。公诉方本以公共利益为诉讼行为的出发点,保持超然的公正意识,但诉讼对抗性的增强容易强化对抗心理,削弱持平公允的诉讼心态而偏重于公诉效果。

(二)破坏了控辩平等关系。控辩平等对抗是法官发现客观真相、正确运用法律的基础和前提,为使控辩平等对抗,对控辩双方必须进行平等武装,保持控辩平等。控辩双方应有均等的机会提供证据和说服法官,双方应具有平等的攻击和防御手段。英国有句箴言:“正义不仅要得到实现,而且要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实现。”根据程序公正的要求,法官在整个刑事审判过程中应给予控辩双方以平等参与的机会,对各方的证据、主张、意见予以同等对待,对各方的利益予以同等的尊重和关注,以确保各方参与者受到平等的对待,进而实现程序正义。同时,控辩平等还要求控辩双方不仅要拥有形式上的平等参与机会,而且还应当在实质上要有平等的参与能力,因此,法官应确保参与能力较弱的一方拥有一些必要的特权,以平衡各方实际存在的不平等状况。无论从形式上看,还是从实质上看,我国刑事审判中公诉方与辩护方的力量都是不均衡的,公诉方所享有的审判监督者身份又使本已失衡的控辩力量相差更为悬殊,造成法庭上控辩双方地位在事实上的不平等。

(三)影响了法官的中立性。法官的中立性是由人类社会长期的法律实践经验所决定的,它要求法官在审判案件时必须在控辩双方之间保持不偏不倚的地位,不得有任何倾向性。我国检察官在法庭上除了执行公诉职能外,还以法律监督者的身份对法庭的审判活动加以监督,这就必然使法官的中立形象受到很大的冲击,考虑到监督与被监督关系,法官在情感上更多地存在维护控方观点的可能。

(四)致使审判监督名存实亡。首先,检察官很难以公正、客观的心态履行审判监督职能。在我国现行刑事审判结构中,公诉人属于控诉一方,它发起审判程序,并以出庭支持公诉的方式进入审判活动领域,虽然公诉方代表国家有权要求审判机关对被告人准确定罪量刑、罚当其罪,但是公诉的本质属性和控辩的对抗性特点决定了公诉方以提出于被告方不利的案件事实及证据,使其最终被定罪科刑为基本活动方式。出庭检察官为实现控诉职能,往往牺牲审判监督职能,把控诉作为其出庭的首要目标,争取一切有利于自己的指控条件。由于受到自身直接诉讼目标的制约,出庭检察官很难以公正、客观的心态履行其刑事审判监督职能。当庭审活动出现有利于控方的违反法定程序的情形时,检察官也可能自觉或不自觉地对庭审活动的违法疏于监督。其次,庭审方式的改革,控辩对抗的加剧,出庭检察官无力进行审判监督。《刑事诉讼法》修改后,引入了对抗式的庭审方式,确立了控辩双方向法庭举证的规则,加重了人民检察院的举证责任,公诉人为了证明己方指控观点的成立,在法庭上必须一一举出证据证实犯罪,必须密切关注被告人及其辩护人的反驳依据,同时,由于我国并没建立证据开示制度,公诉人对于辩方手中有无证据、有哪些证据,在开庭之前一般无法了解。此外,由于庭审方式的改革,法庭调查和法庭辩论没有绝对分开,可以交叉进行,法庭调查的每一事实都可能伴随着公诉人与辩护人一定程度的辩论,这就要求公诉人必须集中全部精力投入到法庭调查和法庭辩论之中去,不许容有任何疏漏。从诉讼结果来看,人民法院对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的案件应当作出无罪判决,这就使得公诉人诉讼风险加大,因此,庭审方式改革后,控辩双方对抗程度更加激烈,公诉人对公诉利益更加专注,胜负压力更加沉重,在庭审中支持公诉所要花费的精力远远高于过去,在这种充满对抗色彩的庭审方式下,要检察官在履行好支持公诉任务的同时,又要履行好审判监督职能,显然是力不从心的。

(五)检察机关的审判监督缺乏必要的权威和效力。《刑事诉讼法》第169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发现人民法院审理案件违反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有权向人民法院提出纠正意见。”但是,以何种方式、在什么阶段、向哪个部门提出纠正意见,纠正意见对法院是否具有法律约束力,产生什么样的法律后果,目前尚无具体规定,检察机关即使在庭审中发现上述程序违法,往往由于无章可循或可操作性不强而使得监督难以奏效,在司法实践中,检察机关如果发现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确有违法情况时,多采取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向法院提出纠正意见,如果遇到法院表面上接受而实际不接受,或者对纠正意见根本不予理睬时,检察机关也无可奈何。可见,检察院的审判监督只是有其名而无其实。

总之,无论从检察权的发展历史来看,还是从检察权的本质、权能来看,检察院都不应享有对法院的审判监督权,通过前述对检察院进行审判监督所带来的种种弊端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应当废除检察院的审判监督权,恢复其在诉讼中的当事人地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控辩平等对抗,切实保障法官的中立地位,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出庭检察官专注于行使公诉职责,增强公诉效果。同时,取消检察机关的审判监督权,还可以避免检察官因身兼公诉与监督双重职能所导致的诉讼角色的冲突,消除检法两家在审判过程中所产生的矛盾,促进我国审判方式改革的顺利进行。

作者:王素君

第2篇:浅议我国刑事审判制度中重实体轻程序之现状

供稿:重庆市巴南区人民检察院

副检察长 陈晓辉 、 侦监科 张 

在我国刑事审判过程中,重实体轻程序的现象比较突出。在整个司法体系中,大部分司法者认为,在司法实践中,强调对惩罚犯罪的追求,就不得不从一定程度上降低对被告人的保护力量,然而,如果强调程序正当,恪守严格程序,则又可能导致对司法机关手脚的束缚。当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发生矛盾时,多数司法工作者的选择总会自觉不自觉地偏向实体公正一边。我国的司法实践中也多支持实体公正优先,这是我国几千年封建体制下的法律“重实体,轻程序”观念的影响,过分强调打击而忽略公民基本权利保护的错误的法律价值取向;民主观念淡薄,再加上司法工作者整体素质不高,“宁可错,不可漏”的传统思想,特别是个别行政干涉,案件中有失偏颇,不按程序办案的现象并不少见。

比较典型的,如现行法律上对拘留、逮捕的程序失之执行不严,以至给公安机关拘留和逮捕很大随意性。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公安机关执行拘留时,应持有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签发的《拘留证》,应将《拘留证》向被拘留的人出示,并向其宣布对其实行拘留。然而,在司法实践中,却经常出现被拘捕对象被带走后,其家属甚至连是被谁带走的都不知道的奇怪现象。这是我国现行法律实践中忽略程序重要性的典型。美国著名案件“辛普森杀妻案”,如果这个案子放在中国,可能审理的结果就有所不同,也许就已投入监狱。而且在诉讼中对犯罪嫌疑人的随意滞留关押,甚至为一桩小事就可以无限期关押。对这种关押又缺少应有的监督,使司法人员有充分的时间对嫌疑人以各种手段进行刑讯逼供。我国的刑事诉讼程序对长期关押过于宽容。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的拘留时间为14天。对流窜多次或团伙作案嫌疑犯,拘留时间最长可达37天。普遍嫌疑犯逮捕关押的时间为2个月,案情复杂的可申请延长1个月。如果地处交通不便,案情复杂,可能有重大犯罪集团或流窜作案嫌疑的,可经省检察院批准,再延长2个月。如果犯罪可能判10年以上重刑的,在上述期限内不能结案的,可申请再延长2个月。总共羁押时间可长达7个月。如果在羁押期间发现嫌疑人另有罪行,则可从发现之日起重新计算。如果犯罪嫌疑人不讲真实姓名、身份、地址,则可以无期限关押,直到查清真实身份时为止开始重新计算羁押时间。这种法律上的弹性规定在一些不太尊重法律的警察手里掌握,随意长期关押几乎就没有什么障碍。

司法机关也存在着一种思想:只要被警察抓的人,多少会有劣迹,那么司法人员怎么采取手段都不为过,这样就给司法人员为所欲为钻了空子,从司法人员可以对其刑讯逼供,使其陷罪。在这样一种司法理念中,程序的正当性和合法性被忽视了,只要能查出犯罪分子,追究犯罪行为,也就是追求所谓“实体真实”,就可以不择手段,畸轻畸重。这方面体现得最明显的就是我国法律对口供的看重。我国刑事诉讼法第43条规定:“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的方法收集证据。”然而我国司法界长期盛行的一句话即“坦白从宽、抗拒从严”,彻底地否定了犯罪嫌疑人享有的沉默权,也体现出中国司法界对口供证明力的迷信程度。

在英美法系中,有一项诉讼原则叫“手段同等原则”,以保护犯罪嫌疑人,防止被无辜陷罪。根据这一原则,对于犯罪嫌疑人,在原则上应当同刑事追究机关一样,予以平等地对待。法律规定警察对人进行拘留、逮捕的,被拘者有权要求通知律师,有权要求保释,有权与外界保持联系。他委托的律师可以代他与追诉者同时进行无罪、减轻罪行的调查。“手段同等原则”在庭审过程中体现为:控辩双方地位、权利是平等的。犯罪嫌疑人有出席权,申请证据和质证权等,赋予犯罪嫌疑人与警察和公诉人同等手段,这样,刑事追诉人就很难对犯罪嫌疑人为所欲为而使其陷罪。然而在我国现行法律体制中,犯罪嫌疑人所享有的这些权利几乎被完全忽视,其委托的律师在很大程度上处于绝对的被动地位。律师参与诉讼滞后,不能在追诉机关进行有罪调查的同时进行无罪调查。一个犯罪嫌疑人被拘留以后,处于孤立无援的地步。《刑事诉讼法》修改以后,从保护犯罪嫌疑人的权利出发,将犯罪嫌疑人委托律师的时间,从过去在开庭审理7天以前,提前到自案件移送检察院审查起诉之日起。这种改革当然是很大的进步。但是,现行法律给警察的权利与给犯罪嫌疑人的权利仍然是不平等的。在公安机关侦查阶段,犯罪嫌疑人自然不可以正式委托律师,只可以聘请律师为其提供法律咨询、代理自诉、控告和申请取保候审。即使这样,实际中办案机关仍以种种借口阻挠律师涉案。就是说,侦查、审讯过程仍然是由办案人员单独进行的。另一方面,犯罪嫌疑人甚至通常在不明白自己有何权利的情况下就被定罪,因而他也不可能得到任何正当的程序权利保护自己。美国刑事诉讼中著名的“米兰达规则”要求对犯罪嫌疑人进行逮捕时,必须告知他的权利。否则警察的一切取证行为都为非法,不能作为法庭上的证据。也就是说警察都被赋予对犯罪嫌疑人负有告知和帮助义务,必须承担对犯罪嫌疑人和其他诉讼程序的犯罪嫌疑人伸张自己的权利,必须承担对犯罪嫌疑人和其他诉讼参加人作告诉、提示的义务。明确地告知犯罪嫌疑人对他不利的情况,告诉他有权对指控作出陈述或对质。这样才能使犯罪嫌疑人行使诉讼程序上的权利,使犯罪嫌疑人有提出对自己有利事实的机会,减少了刑讯逼供,减少了冤假错案,才保证了程序的公正。

因此,那种认为“宁可错,不可漏”的不重视程序公正的思想,认为实体公正才是真正的公正的审判价值观实际上往往是造成冤假错案的温床。公正离不开程序,它不仅是一种操作顺序和方式,它实际上意味着国家如何对付追究某些公民刑事责任的问题,审判实际上成为一个动态的制作裁判结论的过程。正当程序能够约束司法人员的权力,对法官进行监督和制约;正当程序是克服思维局限性的工具,避免法律运用中的疏忽大意和形而上学;正当程序能够保证审判公正,其严密性能够使公正性败诉的当事人有理由相信法官审理的正当性,使其对结果的不满失去可依赖的基础,因此正当的法律程序能够促使实体公正的真正实现。也许在个别的案件中,重视程序的公正不一定会必然导致实体的公正,但这种程序规则不是为了某一特定案件或当事人设定的,而是事先统一制定的,全社会都按其行事,从更长远的利益看来,就是体现了公正。这是一种辩证的利弊观。

在我国力求司法改制的道路上,一定要突破追求单一实体正义的格局局限,尽可能地找到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的最终磨合点。

作者:陈晓辉 2004年03月09日

体,轻程序”的成因及对策(温 玲) 2008-06-20 16:54 浏览次数:355次

浅析“重实体,轻程序”的成因及对策

——一起交通肇事案引发的反思

温 玲

,轻程序”是指执法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只看重对问题实质性处置没有偏差或者没有大的偏具体操作过程中出现程序上的疏漏或者差错,可以不追究责任的一种执法观念。这种执法种程度上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性的认识和思维,许多执法人员对程序法的价值认识不足,在案题后,仍然能够理直气壮地推卸责任。笔者在查处张某申诉案中,发现“重实体,轻程序”遗症确实值得执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反思。鉴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思考,以供同仁商榷。

某申诉案及引发的反思

申诉案的经过:2005年3月,交警在事故现场处理张某连续追尾交通事故案过程中,单凭判断其中一台涉案车辆不负事故责任,让其在交警勘验现场前自行驶离,且未将其列入交通书中进行责任认定,并作出张某负全部责任的第一份《交通事故认定书》。张某以《交通事》没有客观真实地反映事故现场为由,申请重新认定。2006年6月,上一级公安机关对该查组重新调查核实,因为事隔太久,很多细节当事人记不清,加上当时的现场勘验没有对事行全面拍照,只能通过大量的间接证据互相印证,最终谨慎地认为该案责任认定的结论没有,但该案的《交通事故认定书》应进行完善,即对先行驶离的涉案车辆进行责任认定,而对出的部分质疑无法用有力的证据予以解释。据此,原办案单位作出第二份《交通事故认定书》,负主要责任,另一涉案司机负次要责任,先行驶离的涉案车辆仍未列入交通事故认定书进行。张某依然不服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几年来不断地向有关部门申诉、上访。2008年3月,位在检察机关的要求下,经过重新审查,作出第三份《交通事故认定书》,才将先行驶离的列入交通事故认定书并认定其不负责任,其他人员的事故责任认定不变。市、区两级检察机次对该案进行审查,均认为交警在该事故的处理过程中有滥用职权的行为,出具的《交通认客观真实地反映事故现场,但因其所造成的后果未达到滥用职权罪立案标准,故作出不予定或维持不予立案的决定。至此,张某仍坚持以该案程序存在错误,要求对办案交警追究法警部门对其承担经济赔偿为由,四处上访。案发3年多,该案仍由市政法委组织各有关部诉罢访工作。

后的反思:该案原本是一起非常简单的交通事故,因为交警在最初处理事故现场时没有严格法律、法规规定的程序操作,没有及时对事故现场进行全面勘验、拍照,就擅自对涉案车辆上确实存在瑕疵,由此引发张某多年来的不断申诉、上访,损害了交警部门的形象,造成社会效果;各有关部门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多次对该案进行重新调查核实,但都因缺乏事故现手证据资料,不能说服张某对调查结果心服口服,导致各项实质性的调查工作一直处于被动。

实体,轻程序”陋习的成因

法律不能切实保障实体法与程序法的同等对待,对程序违法的处罚多数流于形式,是这一的重要原因。随着我国法制社会的日趋成熟,各项实体法不断得到完善和补充,对实体法的比较重视,在实质问题上发生差错时纠正比较认真,责任追究比较严厉。在程序问题上仍是,出现点差错但只要没有造成严重后果,往往不能追究法律责任。张某申诉案中,上一级公第一次对该案进行重新调查时,已经发现交警在处理事故现场时程序上存在漏洞,但因为该行为与该案的严重后果没有法律上的因果关系,故只能对办案交警作出离岗培训的内部处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执法理念上存在偏差,是这一陋习产生的主要原因。许多执法机关及员不能正确认识实体法与程序法的关系,把程序法视为实体法的附庸,认为程序法的存在就实体法的目的服务,遵守程序法无非是为了更好地追究违法行为,只要能及时、有效地处罚,即使没有严格遵守程序法的规定也无所谓。张某申诉案中,原办案单位及执法人员在作出通事故认定书》前,已经认识到该案存在程序违法,但认为该违法行为不影响交通事故认结论,而没有主动及时纠正该案的程序违法行为。

案多、片面追求实体公正的法律效果、执法压力大等客观因素的存在,也是这一陋习产生因。以深圳交警部门为例,通常一名交警要负责几条路的交通事故处理,法律明文规定每起必须由两名交警到场共同处理,故各交警之间又要互相协助配合,人少案多的情况尤为突出;事故处理的特殊性,要求交警在最短的时间内初步处理事故现场,以保障道路交通的顺畅,的执法环境无法保障交通事故处理的每个环节都完全依照法定程序操作。

决摒弃“重实体,轻程序”陋习的对策

树立实体法与程序法并重的执法理念。

为执法机关的执法活动提供法律标准,保障实体公正的实现;程序法为执法机关的执法活动规程,保障程序正义的实现。实体公正和程序正义的有机统一,两者并重,坚决摒弃“重实序”陋习,才是公平正义的真正含义。执法机关严格按照实体法的规定,打击犯罪、查处违实体上的公平正义,是责无旁贷的职责;同时严格遵守程序法的规定,尊重和保障涉案人权利和正当利益,使各项执法活动得以更加公开、透明地进行,以达到程序上的公平正义,容辞的义务。

完善程序立法,健全司法救济程序,运用法律法规规范程序违法行为。

法应当配套实体法的内容作出具体、周到、细致的规定,应当具有明确权责划分、赏罚分明、的特点。从法律上明确规定,执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程序法,违反法定程序的违法,其后果是执法行为无效或者执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受到相应的追究;被侵害方有得到或者相应补偿的法定权利。通过健全司法救济程序,当作为弱者的执法对象受到执法机关程为的侵害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得到法律援助,得到司法救济,以弥补执法机关和执法对象悬殊的差距。如检察机关作为法定的法律监督机关,法律应赋予更加明确的法律监督职责及便更好地履行法律监督职责。

舆论引导和机制建设,营造依法执法的好氛围。

重实体,轻程序”的陋习仍然根深蒂固,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大家的认可,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在要求执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牢固树立实体与程序并重执法理念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执机制建设;在广泛宣传违反法定程序执法的危害性,增强社会监督的自觉性,营造严肃执法好社会舆论氛围的同时,努力加强和完善各项机制建设从而保证依法执法的落实,进一步把及其工作人员新的执法理念落实到具体执法工作中。

对程序违法行为的监督和查处力度,促进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的有机统一。

前对程序违法行为的监督以执法机关自我监督为主要手段,但现行体制因素导致该项监督在中存在着不容忽视的疏漏和弊端,主要是个别单位出于单位荣誉、小团体利益和保护本部门虑,对存在的执法程序方面的问题不重视,也不愿因此损害自己的利益和荣誉,于是采取隐卸责任或者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做法,养痈遗患。因此,执法机关自我监督机制应进行鉴工商、税务等行政机关实行垂直管理的经验和做法,由上级机关直接或者授权下级特定上级机关的监督职能,化解自我监督时体制方面的矛盾,提高自我监督的质量。二是每年人机关进行执法大检查时,吸收检察机关参加,使之在人大的监督指导下,从查处渎职犯罪角法活动检查,从而发现线索,打击犯罪。三是检察机关在履行法律监督职责的过程中,要坚程序并重的原则,既要依法监督违反实体法的行为,又要依法监督违反程序法的行为。执法程序规则,有的是因为程序意识不强,有意无意地忽视了法律规定的程序,有的则是为了滥贪赃枉法,因此检察机关要注意发现程序违法背后的职务犯罪,并及时查处。

第3篇:刑事审判

第一条为了保证案件审理工作的公正、高效,建立科学的案件流程管理制度,根据明确职权,分工合理、高效的原则,依照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和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结合我院审判工作实际,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审判流程管理,是根据案件在审理流程中不同环节,对案件的立案、送达、开庭、结案、归档等环节运用排期、审限监控、质量检查等方式进行组织、监督、协调等综合系统管理的总称。

第三条审判流程由立案庭统一管理、协调,审判庭(执行庭)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协调运作。 第二章立案

第四条立案庭依法办理各类案件的立案工作:

(一)审查一审民事、经济、行政案件的起诉,决定立案或者裁定不予受理;审查刑事自诉案件的起诉,决定立案或者裁定驳回;

(二)审查执行案件的申请,决定是否立案或者裁定不予受理;

(三)对申诉、申请再审案件进行程序性审查,符合再审条件的立案后交审判监督庭审理;

(四)对刑事公诉案件,依法审查,决定是否立案;

(五)对审判委员会决定再审、上级法院指令再审和检察院提起抗诉的案件进行立案登记。第五条对依法应当受理的案件,立案庭应当在以下期间内作出处理:

(一)一审民事、经济、行政案件和刑事案件,一般在收到起诉状的当日进行审查并决定是否立案,至迟不能超过7日。开庭3日前将案卷移送相关审判庭。

(二)执行案件应当在收到申请的当日进行审查并决定是否立案,在立案后3日内将案卷移送执行庭;

(三)申诉或申请再审案件应当在收到申诉或再审申请后一月内进行审查并作出是否立再审案件的决定。对所立再审案件,在开庭7日前将案卷移送审判监督庭;

(四)对当事人提出的管辖权异议,立案庭应当在当事人提出异议后的10日内作出裁定,最长不超过30日。

第六条诉前财产保全以及立案后案件移送审判庭之前的财产和证据保全,由立案庭作出裁定;案件移送审判庭后当事人申请财产和证据保全,由审判庭作出裁定;先予执行由立案庭作出裁定。

第七条立案庭负责核算当事人应预交的各种诉讼费用,办理诉讼费缓、减、免的审批手续。

第八条立案实行计算机管理。应当在决定立案、进行登记以及审查办理的同时,将有关案件信息输入计算机进行管理。第三章排期

第九条本院受理的各类一审和再审诉讼案件,均实行排期开庭,但法律规定可以不开庭审理的案件除外。执行案件实行排期执行。

第十条立案庭根据有关诉讼法规定,按照案件的具体情况,一般应在立案后3日内确定开庭日期,承办人及审判法庭,并将排期情况输入计算机。开庭审理的案件,按照各类案件的受理顺序或类型依次排期。

第十一条疑难复杂的一审案件,在立案后的15日内由立案庭主持双方当事人交换证据,并将证据送达其他有关当事人。

立案庭通过庭前听证,初步审查案件争议焦点,有无管辖异议,决定是否进行庭前调查取证,是否具备开庭条件。立案庭在排期开庭的准备工作结束后2日内确定开庭时间。

第十二条立案庭应当在下列期间内排定开庭日期:

(一)刑事一审案件,适用普通程序的,在起诉书副本送达被告人后的11日至15日为开庭期间,复杂、疑难的案件可以适当延长,但最长不超过20日;适用简易程序的,在起诉书副本送达被告人后的5日内为开庭期间。

(二)民事、经济一审案件,适用简易程序的,在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后的1日至15日为开庭期间;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在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后的16日至30日为开庭期间。

(三)行政一审案件,在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后的16日至30日为开庭期间。

(四)刑事再审案件在作出再审决定之日起两个月内为开庭期间;民事、经济、行政再审案件,参照本条

(二)、

(三)款的规定确定开庭日期。

第十三条重大、疑难、复杂、新类型案件,由立案庭与审判庭协商,确定开庭时间。

第十四条案件开庭时间确定后的次日,由立案庭将案件排期情况等通知审判庭。

第十五条审判庭按照排定的日期开庭,合议庭或独任庭对开庭日期有异议或有特殊原因需要变更开庭时间的,经庭长批准后向立案庭提出,并附书面意见和新的排期时间建议,由立案庭审查确定。立案庭应当从严掌握,认为理由充分的,可以变更排期,并向当事人说明原因。

第十六条公开审理的案件,立案庭在开庭日期确定后,将当事人名称、案由、开庭时间、合议庭组成人员、审判法庭等内容,在开庭日的3日前通知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并予以公告。

第十七条合议庭或独任庭在庭审后,须再次开庭的一般应根据案件审理情况当庭宣布再次开庭时间,并将再次开庭的理由和时间送立案庭备案。不能当庭宣布的,应在休庭后的3日内,将再次开庭的理由和时间告知立案庭,由立案庭确定再次开庭的时间。

第十八条再次开庭的排期

(一)因案件确需调查取证、庭审不能按时结束、当事人有正当理由未到庭或者当事人提出新的证据的,一般在15日内再次开庭。

(二)因当事人提出反诉或者案件需要追加当事人的,一般在30日内再次开庭。

(三)因案件需要鉴定、评估、审计或者中止审理的,一般在收到鉴定、评估、审计等结论或者恢复审理后的15日内再次开庭。

(四)其他需要再次开庭审理的,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开庭时间。

(五)立案庭应当在向被执行人送达执行通知后3日内排期,并将案卷移送执行庭。

第十九条开庭时,需要法警值庭的,由法警队安排法警值庭。

第四章送达

第二十条立案庭负责排期开庭案件法律文书的送达工作。

第二十一条送达工作应按下列期限完成。

(一)立案庭在决定立案的同时向原告送达受理案件通知书、诉讼须知、举证须知、听证通知、开庭传票等。

(二)对原告提出的诉前财产保全或证据保全申请作出裁定的,立案庭应当在作出裁定的同时,向申请人送达裁定。

(三)立案庭应当在开庭时间确定后5日内,将应诉通知书、起诉书副本、诉讼须知、举证须知、听证通知、出庭通知、开庭传票等送达被告。采取财产或证据保全措施的,应当将相关的裁定送达受送达人。

对必须到庭的被告,经合法传唤拒不到庭,需要采取拘传措施的,由法警队协助立案庭执行。

(四)被告提出答辩状的,立案庭应当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5日内将答辩状送达原告。

第二十二条需再次开庭审理的案件,在休庭时宣布再次开庭的时间及地点的,由审判人员办理传票等手续,送达当事人。

不能当庭决定再次开庭时间的,审判庭应将案件移送立案庭重新排期开庭。立案庭应当在确定开庭时间的2日内,将开庭传票等送达当事人。

第二十三条当庭宣判的案件,审判庭应当在宣判的同时告知当事人在宣判2日后5日内领取裁判文书;当事人逾期不到庭领取的,审判庭应在逾期后1日内将案件移送立案庭。立案庭应当在逾期后5日内送达当事人。

定期宣判的案件,审判人员应当在宣判后立即向当事人送达裁判文书。

第二十四条审判庭对当事人财产保全和证据保全的申请作出的裁定,由立案庭负责送达并执行。案件需要鉴定、评估、审计、勘验的由立案庭负责。

第二十五条当事人对一审判决提出上诉的,立案庭应当根据法律规定的期间向被上诉人、上诉人送达上诉状副本、答辩状副本等,并按期将案卷移送二审人民法院。

第五章结案

第二十六条各类案件应当在法定审限内结案。因特殊情况不能按时结案的,审判人员应当写出书面申请延期报告,说明理由,提出结案日期,按照规定报送审批并报立案庭备案。

第二十七条合议庭对经开庭审理的案件应当在庭审结束后5日内制作裁判文书,审判长应当在接到裁判文书后2日内签发。

独任审判员应当在庭审结束后5日内制作裁判文书。

当庭宣判的案件应当在宣判后1日内制作裁判文书,并签发。

第二十八条需要由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的案件,应当在合议庭评议后5日内报请院长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审判委员会应当在7日内予以讨论决定。案件承办法官应当在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之日起5日内制作裁判文书,分管院长应当在接到裁判文书后2日内签发。

第二十九条结案日期以裁判文书送达的日期为准。 第六章统计与归档

第三十条立案庭负责司法统计报表的统计和报送,司法统计工作实行计算机管理。

第三十一条立、结案管理卡片由立案庭汇总输入计算机。

第三十二条各审判庭、执行庭在每月20日前将当月结案卡片、结案裁判文书四份以及结案报表送立案庭进行统计。

第三十三条案件审(执)结后,由书记员立卷并于当月将案卷按规定归档。

第三十四条不服裁判的上诉、刑事抗诉或者上级法院提审的案件,自上级法院退回案卷之日起一个月内归档。

第三十五条对未超过归档期限,但因领导交办急需调用的案卷,书记员应在接到档案室发出的急用档案催归单后的一星期内立卷归档。档案室在两星期内提供案卷给有关业务庭使用。

第三十六条档案室应在两星期内将归档案件验收完毕。归档验收不合格退回的案卷,书记员应在一星期内补正完毕送交档案室。档案室应在验收完毕后的次日将验收结果输入计算机。

第七章督查

第三十七条审判庭(执行庭)应当按期报告案件审理的进度和超期原因,并及时将相关信息输入计算机。

立案庭每月将排期案件审理(执行)及超审限案件情况列表报送院领导和审判委员会委员,并通报各审判庭(执行庭)。

第三十八条立案庭负责案件审理流程执行情况的监督,发现审判庭(执行庭)未按本规定执行,应及时通报,予以纠正,必要时报审判委员会决定。

第三十九条审判流程管理规定的执行情况,纳入法官和审判庭(执行庭)的岗位目标管理考核。

第四十条案件审理流程管理过程中发生的争议,由部门领导之间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报分管立案工作的院长处理。 第八章附则

第四十一条本规程规定的日期按法律规定均从次日起算,期间届满的最后一日是节假日,以节假日后的第一个工作日为届满的日期。

第四十二条本规程从2000年6月1日起施行。

第4篇:刑事审判提纲

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

刑事审判实务

刑事审判提纲

(刑事审判实务课程作业)

指导老师:韦波 一 、开庭前的准备工作由书记员完成:(宣布法庭纪律、核查当事人身份)

书记员李超的工作任务:(在宣布开庭前,依次做好如下工作)

1、查明公诉人、当事人、证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是否到庭。

2、拟出庭作证的证人、鉴定人应安排在庭外休息,等候传唤。

3、宣读法庭规则。

4、请公诉人、辩护人入庭。

5、全体人员起立。请审判长、审判员(人民陪审员)入庭。

6、(审判人员就座后)宣布全体人员坐下。当庭向审判长报告庭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就绪。

二、开庭阶段

审判长赵蕾宣布开庭: 1.京华市人民法院对市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的被告人包书波被控故意伤害一案,现予公开开庭审理。由法警提押本案被告人包书波到庭。(被告人到庭后,原则上不使用械具,但为保障安全秩序,确有必要的除外),此案中介于案情,对被告人包书波不适用械具。

2.查明被告人的下列情况(多个被告人的依次进行)

(1)姓名、出生年月日、民族、出生地、文化程度、职业、住址。

(2)有无受到过法律处分及有关处分的种类、时间。

(3)何时被刑事拘留、逮捕。

(4)收到人民检察院起诉书副本的日期。

3.被害人到庭的,亦应由审判长先查明其姓名、年龄、职业、住址。(本案被害人死亡,可以针对其相关事项询问被害人家属)。

审判长赵蕾:被告人包书波的代理人的名字、工作单位。如果有附带民事诉讼,还应查明附带民事诉讼各被告人和原告人的身份及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收到民事诉状的日期。(本案有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田秀华、刘秀,应当查明其身份)。

审判长赵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152条的规定,本庭依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

刑事审判实务

法公开(或不公开,对于不公开的,应说明理由)审理京华市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的包书波故意杀人及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田秀华、刘秀诉包书波民事赔偿一案。现在宣布合议庭组成人员、书记员、公诉人名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154条的规定,本庭由京华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员赵蕾担任审判长,与审判员何春晓、审判员钟伟筑成合议庭,书记员李超担任本案的记录。京华市人民检察院指派检察院吴昊、周志勇出庭支持公诉。

审判长赵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28条、第29条、第31条、第32条、第34条、第39条的规定,告知当事人、法定代理人及辩护人,在法庭审理过程中依法享有有如下主要诉讼权利:

(1)当事人有权对合议庭组成人员、书记员、公诉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申请回避。

(2)被告人可以自行辩护和依法委托他人辩护。

(3)当事人和辩护人经审判长许可可以对证人、鉴定人发问。

(4)公诉人和辩护人可以相互辩论。

(5)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可以提出证明被告人有罪、无罪、罪重、罪轻的证据,可以申请通知新的证人到庭,调取新的物证,申请重新鉴定或者勘验。

(6)被告人在法庭辩论终结后有最后陈述的权利。

审判长赵蕾:询问当事人、法定代理人是否申请回避,申请何人回避及理由。(如要申请审判人员、出庭支持公诉的检察人员回避,合议庭认为符合法定情形的,应宣布休庭,依照有关规定处理;认为不符合法定情形的,应当庭驳回,继续法庭审理;如果申请回避人当庭申请复议,合议庭应当宣布休庭,待作出复议决定后,决定是否继续法庭审理。注意,如果,有多名被告人及其他当事人的,应分别询问)

审判长赵蕾:告知法庭审理的主要阶段:法庭调查、法庭辩论、评议及宣判。

审判长赵蕾:公诉人对法庭准备工作有无意见,(公诉人无意见之后)

审判长赵蕾:请鉴定人退庭到休息室听候通知。法庭准备工作结束。现在开始法庭调查。由公诉人宣读起诉书。(有附带民事诉讼的,再由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或者其诉讼代理人宣读民事诉状)

三、法庭调查阶段

法庭调查过程中,审判人员应注意如下内容: 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

刑事审判实务

1、先由公诉人宣读起诉书然后再由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或者其诉讼代理人宣读民事诉状。

2、审判长赵蕾要对案件相关事实进行调查,听取被告人意见,

3、公诉机关可以就案件相关事实及证据向被告人发问。(目的在于调查清楚案件的事实)

4、控辩双方必须对自己的主张承担举证责任。需要运用证据证明的案件事实包括:(此举是为了证明案件事实的真实性、客观性)

(1)被指控的犯罪行为是否存在;

(2)被指控的行为是否为被告人所实施;

(3)被告人的身份(特殊情况下可按其自报认定);

(4)实施行为的时间、地点、手段、后果以及其他情节;

(5)共同被告人的责任分担及与其他同案人的关系;

(6)被告人有无罪过,行为的动机、目的;

(7)被告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有无法定或者酌情从重、加重、从轻、减轻处罚以及免除处罚的情节;

(8)有附带民事诉讼的,要证明被告人的行为是否已经给被害人造成损害,被害人对造成的损害结果有无过错以及被告人的赔偿能力;

(9)其他有关罪与非罪以及与定罪量刑有关的事实。

5、审判人员应询问被告人对指控犯罪的事实有无异议,公诉人可以就异议部分进行讯问被告人。被告人全部或者部分否认犯有指控的罪行的,应充分听取其否认的根据和理由,但不能轻信,应着重于其他证据的证明。

6、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经审判长许可,可以就具体事实、情节向被告人发问或互相发问。被告人经审判长许可,可以就指控的犯罪事实进行陈述。但对控辩双方讯问、发问、陈述的内容与本案无关或讯问发问方式不当的,审判长应当制止(包括诱导性的询问)。对于控辩双方认为对方讯问、发问内容无关或方式不当而提出异议的,审判长应当判明情况予以支持或者驳回。

7、审判人员如果认为有必要时,随时可以向被告人讯问,也可以向公诉人、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发问。

8、经审判长允许可以宣证人、鉴定人员到庭作证、宣读鉴定笔录(证人到庭后,审判人员应当先核实证人的身份、证人与当事人以及本案的关系;告知证人应当如实地提供证言和有意作伪证或者隐匿罪证要负的法律责任,并指令证人在如实作证的保证书上签名。向证人发问,应先由提请传唤的一方进行,另一方在对方发问完毕后经审判长准许也可以发问,鉴定人到庭后,审判人员应当先核实鉴定人的身份、与本案有无利害关系;告知鉴定人应当如实地提供鉴定意见和有意作虚假鉴定要负的法律责任。鉴定人宣读鉴定结论后,要求传唤方可以提出发问,另一方经审判长许可也可以发问)。 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

刑事审判实务

9、对于向证人、鉴定人发问的内容与本案无关或发问方式不当的,审判人员应当制止;对于控辩双方认为对方发问不当而提出异议的,审判人员应当判明情况予以支持或者驳回(可以不说明理由)。(传唤证人和鉴定人出庭作证应分别进行,发问、询问完毕后,审判长应当告其退庭,不得旁听对本案的审理)。

10、对于控辩双方出示的证据可以进行辩论。

注意(突发情况的方法)

1、在庭审过程中,当事人和辩护人申请通知新的证人到庭,调取新的证据,申请重新鉴定或者勘验、检查的,应当提供证人的姓名、通讯地址、证据的存放地点,说明所要证明的案件事实、要求重新鉴定或者勘验、检查的理由。合议庭根据具体情况,认为可能影响案件事实认定的,应当同意申请,并宣布延期审理;不同意的,应当告知理由并继续开庭。

2、 在庭审过程中,公诉人要求撤回起诉,或认为案件需要补充侦查,申请延期审理的,合议庭应当准许。但建议延期审理的次数不得超过两次。人民检察院在法定补充侦查期限内没有提请恢复法庭审理的,法庭将以撤诉结案。

最后审判长赵蕾可以宣布:(合议庭认为案件事实已查清后)宣布法庭调查结束,开始就全案事实、证据、适用法律等问题进行法庭辩论。

四、法庭辩论阶段

注意(法庭辩论应当在审判长的主持下,按照下列顺序进行:公诉人发言;被害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被告人自行辩护;辩护人辩护;控辩双方进行辩论)。

1、辩论的顺序应先控后辩,再互相辩论。多名被告人的,可逐个进行,但应允许其他被告人、辩护人穿插发言,多轮交锋。发现新的事实和证据,合议庭认为有必要查清的,审判长可以宣布暂停辩论,恢复法庭调查,待事实查清后再继续辩论。附带民事诉讼部分的辩论应当在刑事诉讼部分辩论结束后进行。在法庭辩论过程中,审判长对于控辩双方与案件无关、重复意见或互相指责的发言应当制止。

审判长赵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160条的规定,在法庭辩论终结后,被告人有最后陈述的权利,现在由被告人作最后陈述。 被告人包书波:陈述。

审判长赵蕾:现在休庭,合议庭进行评议。鉴于本案案情重大,本合议庭将在认真评议后,择日宣判。请控辩双方将当庭质证的证据提交法庭。法警,讲被告人带下(敲法槌)。

五、评议、宣告判决阶段 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

刑事审判实务

(合议庭修听后对本案的事实、证据及适用法律惊醒评议,6天后京华市中级人民法院在第一法庭内继续开庭)

(书记员就位)

书记员李超:请公诉人、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辩护人入庭.(人员就位后宣布法庭纪律)。

审判长赵蕾入庭(敲法槌)宣布开庭,传被告人包书波到庭,然后宣布判决。

最后告知被告人的权利。(上诉权)

0938120102

学生;徐鹏鹏

法学091

第5篇:刑事模拟审判总结

法学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其生命在于实践。所以我们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理论的学习,更要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努力提高自身的法律素质。所以,我也积极的参与到一些模拟审判的活动中来。

在前几个星期,在老师的组织下我们进行了一次模拟审判,这次刑事审判让我们对所学的关于程序法的知识有了系统的理解,也领悟到一些法学理论与司法实践的差距。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方面来阐述此次刑事模拟审判以及作出我的个人总结。

一、 关于案情

要进行一次模拟审判,首先必不可少的肯定是选定一个案例。我们此次活动的案例是老师提供的,是一个刑事案件。

案情大体是这样:在黎明茶厂,由茶厂的职工陈友福,刘贤波等人抓住并对其作出了伤害行为小偷,也就是本案的受害人,在小偷白抓住以后,本案的被告张晋云又对其实施了伤害行为,最后致其死亡。检察院以此向法院提起公诉并请求人民法院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公诉方在庭审过程中大量的提供了很多的证据,辩护方也不甘示弱,经过激烈的控辩之后,由审判方作出裁判。

二、 关于角色扮演

案例选定之后,变开始任务分配,此次模拟审判,我们采取的是小组角色扮演,全班分为七个小组,分别是审判组、公诉组、辩护组、被告组、法警组、证人组以及考评组。

审判组主要负责案件的审判,庭前准备,合议案件等工作。 公诉组主要负责案件的侦查,提起控告等工作。 辩护组主要是负责收集证据材料,为被告人辩护等工作。 法警组主要负责案件的侦查,法庭秩序等工作。 被告组主要负责扮演被告人,配合调查工作。

证人组主要负责证人角色的扮演,出庭作证,提供证言等。 考评组主要根据各组的表现作出评比。 此次我担当的是考评组的角色,负责法警组的评比。

角色分配体现了权责明晰,分工明确。每个组的同学都可以根据各自组的工作有序的开展此次活动。

三.审判过程

到了正式模拟审判那天,我们都提前到场布置现场。我们“法具”齐全,我们都坚信并且期待这场有声有色的模拟审判。审判桌椅、公诉席、法槌等一经准备,各就各位,但是当一切准备就绪,我们都激动地等待着正式审判的开始的时候,老师就指出了我们很多不对的地方,如法警工作不到位,审判组的同学也没有准备好证人席,名签也放置不准确,没有穿着法袍,律师袍,正装等。这是我们第一次的庭前准备,感觉很不好。但第二次我们都对这些问题作出了改正。

(一)开庭

随着书记员的宣布,这一次的模拟审判正式开始了。大家着装正式,表情严肃,审判长稳定沉着的语速,公诉人追究犯罪将其正法的正气,代理人为其当事人脱罪的睿智,被告人身上流露的罪犯气息,一切如同现实的法庭审判在现。

审判长坐在审判席上镇定沉稳地主持着审判程序的进行。审查但是人是否到庭、宣布案由、核对当事人身份、告知其享有的诉讼权利和承担的诉讼义务。

(二)法庭调查

由审判长宣布进入法庭调查阶段。然后由公诉人宣读起诉书,对被告人的罪行一一列举,请求法院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接着被告人宣读答辩状,被告代理律师针锋相对,据理力争,请求法院驳回公诉人的无证据请求并对其当事人所认罪刑从轻处罚。宣读完毕后,审判长询问被告人是否收到起诉书,内容与公诉人宣读的是否一致。此环节是为保护被告人的弱势地位而设,体现了刑事诉讼保障人权。

之后审判长总结争议焦点。,焦点是之后法庭审判中质证和法庭辩论的核心问题,公诉双方将围绕此焦点展开质证和辩论。公诉双方对审判长总结的焦点如无异议将进入下一举证质证环节。在审判长的主持下,公诉人向法庭展示证据、传问证人、宣读证人证言等,而后由被告人及其代理人进行质证也可以向证人发问,其次被告人举证,公诉人质证。对于双方质证完毕而又无新证据,本诉讼阶段便终止。

本阶段,根据老师的评议,我总结了公诉方的证据问题,一是经过评议作废的证据(手电筒上的指纹鉴定)再次采用显得很多余;二是自己制作了一个视频证据,却起不到证明的作用。但是我觉得应该表扬该组的同学,他们真的很用心。

辩护方的问题在哪呢?首先是没有提供足够的证据,证人的证言不太严谨,在质证环节,也为能对证据不足的地方进行实质性的质证。

(三)法庭辩论

公诉双方在此阶段对争议焦点进行辩论,在审判长的主持下首先由公诉人发言,而后被告人或其辩护律师发言。双方可以根据案情发表意见也可以互相辩论。

在本阶段,虽然控辩双方变现得都很积极,但给我的感觉就是辩护方有点找不到焦点。而且,在对证人发问时,有一点混乱,感觉问不到关键点。

对于法警组维持秩序的同学,他在法庭喧闹的时候没有及时的进行制止。

(四)被告人最后陈述

(五)评议和宣判

合议庭根据法庭审理查明的事实、证据和有关的法律规定,确定双方提供的证据、辩护意见采用与否,以及不采用的理由,最后根据证据与法律依法作出判决,可以当庭作出也可以在五日内将判决书送达当事人和提起公诉的检察院。

该阶段,审判组的同学做得很好,他们虽然没有进行排练,老师也为对其进行指导,但在合议的时候他们对案件的定性和量刑都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做到了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三、 个人总结

(一)对考评任务的总结

此次模拟审判,我是担任考评组的角色,而且负责的是法警组同学的考评。所以,我在事前对法警的工作做了大致的了解。

司法警察,简称为法警,包括两类:检察院的,法院。

《人民警察法》规定:法院、检察院可设司法警察,此为法检系统设立司法警察的法律依据。

关于法、检司法警察职权以及相关知识详见《人民法院司法警察暂行条例》和《人民检察院司法警察暂行条例》,由于涉及的内容过多,不一一例举。

依据以上内容对我的考评任务作出总结 针对我们实际中法警组的同学的表现来看

首先,他们既要负责检察院司法警察的职责和工作,又要负责基层人民法院司法警察的职责的工作。

其次,分别分析,第

一、作为人民检察院司法法警中的侦查工作的执行情况,法警组的同学由于第一次人员分配以及对法警工作的不清楚等原因,出了很多差错。如:执行传唤的时候弄错对象,在讯问的时候问题不找边际,座位安排不合理。当然也有值得表扬的地方,比如:执行拘传和协助执行其他强制措施,法律文书材料的准备和制作以及送达等。

第二、作为人民法院司法警察,法警组的同学在后面几次的模拟审判中就做得很好,比如:在老师指出他们工作错误的地方之后及时的作出了纠正,第一次没有负责公诉机关相关工作的法警,之后他们就几时候的安排了,没有女法警押解犯人的,后面也做了调整等。

最后总体上的评价,从整个工作程序看,法警组的同学对整个过程中的各个阶段的工作程序、工作内容、具体操作程序不首席,这是开始的时候,但之后在逐步进步;从分工合作上看,整个小组人员不足,工作分配不均,整体显得不积极,当然这有客观因素的影响;从与各个组之间的联系上看,缺少与公诉组的沟通,组与组之间的联系不太紧密。

以上评价总结主要是针对不足之处。

(二)个人心得

经过这次模拟法庭,达到一点理论联系实际的母的,是教学活动与自主学习有机的结合起来,法律知识与法律实践结合起来。 作为一名法学专业的学生,遇到法律问题的时候不仅要回分析,更要学会处理,正是实践所以真知。但是传统的课堂式教育使我们没有机会去实际处理一些法律问题。所以在模拟中,我们要把自己当做一名真正的法律工作者,才能更好的融入模拟中,才能设身处地的分析案件。模拟不仅仅是一个角色的扮演,更是学生与法律工作者之间视角和地位转换。

在我看来各种不同的法学理论知识就是各式各样的化学元素,法律实践亦然,各种各样的元素碰撞在一起就会产生不同的化学反应。而作为操作者的我们,也只有实际的操作观察总结之后,才能发现不同碰撞之后的不同反应。

我想这就是法律实践的意义所在吧。

姓名:罗艳

学号:201203401233

第6篇:刑事审判工作报告

关于刑事审判工作情况的报告

尊敬的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现在,我代表县法院向会议作关于刑事审判工作情况的报告,请予审议。

刑事审判事关公民权利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国家长治久安。近年来,我院在县委的领导和人大的监督,在县政府、政协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认真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审判政策,全面推进量刑规范化工作,为构建和谐社会和保障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刑庭合议庭被评为全省法院“最佳合议庭”,刑庭相继荣立省市法院集体二等功、三等功。

一、坚持从重从快方针,严厉打击侵害人民群众利益的刑事犯罪

我院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始终保持严打高压态势,积极参与平安创建活动,严惩严重暴力犯罪和“两抢一盗”等多发性侵财犯罪。去年以来,共审结刑事案件273件,结案率达95.5%,判处犯罪分子398人,其中,依法判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66人,占判处罪犯总人数的17%。如被告人杨某伙同李某自2009年4月至8月流窜疯狂做案8起,并非法拘禁他人,我院数罪并罚,判处被告人杨某有期徒刑二十年,李某有期徒刑十九年三个月。通过严惩严重刑事犯罪,使一批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分子受到了法律的严惩,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二、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审判政策,着力调处刑事附带 - 1 -

民事案件

2010年2月,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关于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若干意见》,要求在刑事审判中根据犯罪的具体情况实行区别对待,做到该宽则宽,当严则严,宽严相济,罚当其罪,打击和孤立极少数,教育、感化和挽救大多数,最大限度减少社会对立面,促进社会和谐。对于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组织犯罪、黑恶势力犯罪以及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死、强奸、绑架拐卖妇女儿童、抢劫、重大抢夺盗窃案件等,要从严惩处;对情节较轻、社会危害性较小的犯罪,对未成年人犯罪,因民间纠纷引发的犯罪,过失犯罪,应从宽处理,尽量依法适用缓刑、管制、单处罚金等非监禁刑。在刑事审判工作中,我院积极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切实加大刑事附带民事案件的调解力度,劝导被告人及其亲属积极赔偿受害人的经济损失,缓解对立情绪。去年以来,我院从轻判处了一批过失犯罪、民间纠纷引发的犯罪以及轻微刑事犯罪案件,判处缓刑168人,占罪犯总人数的42%,刑事附带民事案件调解率达到了96.8%,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三、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有效化解社会矛盾

在对刑事案件的审判过程中,我院坚持以案讲法,庭上通过庭审对当事人、旁听群众进行教育和法制宣传,庭下对当事人和旁听群众提出的问题和疑问进行解答和释明,起到了审判一案,教育一片的社会效果。尤其是对未成年犯罪案件,坚持教育、感化和挽救原则,落实“帮教”措施,寓教

于审,积极引导被告人改过自新,重新做人。如被告人李某与被害人曹某在网上聊天时因言语不和而发生打斗,被告人李某用随身携带的刀子将曹某腹部扎伤,酿成了曹某死亡的后果。为了做到案结事了,不留隐患,办案法官做了大量的法律疏导和说服教育工作,最终使双方达成和解协议,我院以故意伤害罪判处被告人李某有期徒刑五年二个月。宣判后,双方均对判决结果表示满意,实现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四、巩固量刑规范化工作成果,推进刑事审判工作改革 量刑规范化是指人民法院在对被告人量刑时,应根据其基本犯罪构成事实和犯罪数额、犯罪次数、犯罪后果等,确定被告人的基准刑,然后,再根据被告人是否有自首、立功、退赃、未成年等从轻情节或累犯、前科等从重情节对基准刑按照规定的比例进行调节,最后确定宣告刑。去年初,我院作为全市法院的四个试点法院之一,开始了量刑规范化工作。去年10月1日,量刑规范化工作在全国范围推行。近两年来,我院认真落实上级法院关于量刑规范化的有关规定,将量刑纳入法庭审理程序,使量刑活动在“阳光下”进行,有效规范了法官的自由裁量权,使量刑更加客观、平衡,得到了被告人和社会的理解和认可。去年以来,共受理适用量刑规范化范围内的案件233件,办结225件。通过量刑规范化工作,被告人坦白认罪、积极退赔或赔偿被害人损失的明显增多,有效提高了案件的服判息诉率。

五、加强刑事审判队伍建设,切实提高司法能力

我院始终把强化刑事审判队伍建设放在突出位臵,组织主管刑事的副院长、刑庭庭长、少年法庭庭长等参加了最高法院、省市法院组织的刑事审判业务培训;为刑事审判法官购买了价值两千余元的书籍,着力提高他们的司法能力。在办案过程中,始终强化合议庭职责,对每一起案件,合议庭都强化责任,反复审查认证相关证据,准确适用相关法律。去年以来,所办结的刑事案件没有出现一件涉诉上访案件及错案,没有出现一件超审限案件和超期羁押问题。去年以来,我院还充分发挥人民陪审员在刑事审判中的参审作用,参加陪审案件152件,陪审率达86%。

刑事审判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有:一是刑事审判任务繁重和力量不足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刑事办案法官仅有4名,人均结案数超过全市法院刑事审判人均结案数的一倍以上。二是刑事审判队伍的思想意识、司法能力和业务素质与人民群众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三是存在就案办案的思想,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案件法律效果、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针对以上问题,下一步,我们将着力抓好以下四项工作:

1、加大工作力度,切实维护社会稳定。继续坚持“严打”方针不动摇,加快办案节奏,加大打击力度,突出打击重点,全力促进社会和谐。继续慎重处理好过失刑事犯罪和附带民事诉讼案件,及时调处矛盾,化解纠纷,力争做到案结事了。

2、严格依法审判,确保案件质量。认真贯彻执行宽严

相济的刑事政策,严把案件的事实关、证据关、程序关和适用法律关,严格依法定罪量刑,确保所办案件经得起法律和历史的检验。

3、加强队伍建设,提高队伍素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和“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严格执行最高法院规定的“五个严禁”,全面提高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

4、自觉接受监督,不断改进工作。坚持定期向人大汇报刑事审判工作的开展情况,邀请人大代表旁听案件审理,主动接受人大的工作监督。自觉接受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推动刑事审判工作向前发展。

尊敬的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员,我们将继续坚持“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工作主题,认真贯彻本次常委会精神,振奋精神,扎实工作,不断提高刑事审判质量和效率,全力促进我县的社会和谐与稳定。

第7篇:刑事案件审判流程(法院实习)

实践报告(论文)

很高兴能利用寒假时间到忻府区人民法院实习,对于大二学期的我来说,是一次不可多得的实践活动。首先要感谢为我提供实习平台的法院的工作人员以及我的老师和家长的支持。 这是我第一次到法院实习,没有实习经验。由于学习的内容不是很多,所以此次的主要目的是熟悉法院的办事机构、工作流程以及立案审结过程等等。 以前听别人说,在法院这类地方实习,还要端茶倒水,所以只是想去法院感受一下它的威严,不想给自己的法学学习留下什么遗憾,但实际证明,如果我放弃了这次机会,一定会有遗憾。 第一天,在辛文老师的介绍下,我来到了刑事审判庭第一庭(主要是关于一般主体的犯罪活动)。很幸运的,我随着徐老师、高老师来到忻府区看守所,来办理相关犯罪人的羁押情况。事实上,和我们平时在电视上看到的一样,分为办公区、审判区、羁押区。期间,有家属来探监,可能是由于他们不知道探监时间吧,因为错过了探监时间,所以不准探监。探监是有时间规定的,并不是什么时候来都可以。所以我觉得:加强法制宣传和教育,尤其是对农民特别重要。晚上快7点的时候,我们从看守所出来。两位老师对我都挺好的,徐老师还开车把我送了回去。

元旦过后,开始正式实习。我们到办公室的第一件事,就是打扫卫生。有了好的环境才能够放心工作,然后开始了一天的工作。最初的时候,我和法官、书记员有一个熟悉的过程,虽然有时候相视而笑,但不知道说什们好。但很快,工作使我们有了共同的话题。从书记员那了解到许多以前不知道的东西,从法官那里体会到他们对工作的认真、严谨。很多时候,他们对我提出的问题耐心回答,使我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比如,去医院调取证据,我觉得像这种事情应该由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来做,书记员告诉我这是被告要求做的。这实在课本上没有学到的,或者说,如果不是遇到实际问题,凭空是很难想到的。 我从填写各种表格这种最琐碎的事情做起,但在完成这些工作的过程中,彻底改变了我之前认为的“打杂”没用的看法,只要你用心,就会从中学到很多。比如,在整理案件的过程中,你会发现,一个案卷就是一个案件从发生到审结、罪犯被送到监狱的全过程。案件信息流程表反映了一个案件的基本信息,从收案、分案到结案,都归入电子信息档案。检察院会将案件的起诉书及相关材料提交到法院。公安机关对各种案件的刑事侦查,并不是简单的几个物证或口供,而是非常详细完整的环环相扣的证据链。从被告人供述、被害人陈述、证人证言、人体损伤鉴定、勘验笔录、工作记录、辨证笔录到电话清单、各种物证图片确可证明一个案件的始末。律师的委托书、辩护词、还有民事材料、调解书,虽不是每个案件都涉及,却也是一个刑事案件的组成部分。立案笔录、收案笔录、提押票、开庭公告、庭审笔录、宣判公告、判决书、宣判笔录、送达回证,我们目睹的这些,其实已经是一个刑事案件从公安局到检察院再到法院的最后的程序。 刑事案件分为公诉案件与自诉案件,刑事案件的审判程序分为普通程序和简易程序。我们刑一庭大多接触的是公诉案件,因此我主要讲一下公诉案件普通审判程序来说明刑事案件的开庭程序:

人民法院对提起公诉的案件进行审查后,对于起诉书中有明确的指控犯罪事实并且附有证据目录、证人名单和主要证据复印件或者照片的,决定开庭审判。 人民法院决定开庭审判后,要进行下列工作:

(一)确定合议庭的组成人员(我们庭主要是三个人);

(二)将人民检察院的起诉书副本至迟在开庭十日以前送达被告人。对于被告人未委托辩护人的,告知被告人可以委托辩护人,或者在必要的时候指定承担法律授助义务的律师为其提供辩护;

(三)将开庭的时间、地点在开庭三日以前通知人民检察院;

(四)传唤当事人,通知辩护人、诉讼代理人、证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传票和通知书至迟在开庭三日以前送达;

(五)公开审判的案件,在开庭三日以前先期公布案由、被告人姓名、开庭时间和地点。

上述活动情形写入笔录,并由审判人员和书记员签名。 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案件是公开进行。但是有关国家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案件,不公开审理。

关于未成年人的的刑事案件主要是刑二庭负责。

对于不公开审理的案件,当庭宣布不公开审理的理由。 人民法院审判公诉案件,人民检察院派检察员出席法庭支持公诉,但是依照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五条的规定适用简易程序的,人民检察院可以不派人员出席法庭。简易程序一般实行独任制。

开庭的时候,审判长查明当事人是否到庭,宣布案由;宣布合议庭的组成人员、书记员、公诉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的名单;告知当事人有权对合议庭组成人员、书记员、公诉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申请回避;告知被告人享有辩护权利。

公诉人在法庭上宣读起诉书后,被告人、被害人可以就起诉书指控的犯罪进行陈述,公诉人可以讯问被告人。

被害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经审判长许可,可以向被告人发问。

审判人员可以讯问被告人。

证人作证,审判人员告知他要如实地提供证言和有意作伪证或者隐匿罪证要负的法律责任。公诉人、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经审判长许可,可以对证人、鉴定人发问。审判长认为发问的内容与案件无关的时候,要进行制止。

审判人员可以询问证人、鉴定人。

公诉人、辩护人应当向法庭出示物证,让当事人辨认,对未到庭的证人的证言笔录、鉴定人的鉴定结论、勘验笔录和其他作为证据的文书,应当当庭宣读。然后将证据交给被告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是否提出质疑。审判人员听取公诉人、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意见。

法庭审理过程中,合议庭对证据有疑问的,可以宣布休庭,对证据进行调查核实。

人民法院调查核实证据,可以进行勘验、检查、扣押、鉴定和查询、冻结。 法庭审理过程中,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有权申请通知新的证人到庭,调取新的物证,申请重新鉴定或者勘验。

法庭对于上述申请,作出是否同意的决定。

经审判长许可,公诉人、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可以对证据和案件情况发表意见并且可以互相辩论。审判长在宣布辩论终结后,被告人有最后陈述的权利。

在法庭审判过程中,如果诉讼参与人或者旁听人员违反法庭秩序,审判长应该警告制止。对不听制止的,可以强行带出法庭;情节严重的,处以一千元以下的罚款或者十五日以下的拘留。罚款、拘留必须经院长批准。被处罚人对罚款、拘留的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复议期间不停止执行。

对聚众哄闹、冲击法庭或者侮辱、诽谤、威胁、殴打司法工作人员或者诉讼参与人,严重扰乱法庭秩序,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在被告人最后陈述后,审判长宣布休庭,合议庭进行评议,根据已经查明的事实、证据和有关的法律规定,分别作出以下判决:

(一)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依据法律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有罪判决;

(二)依据法律认定被告人无罪的,应当作出无罪判决;

(三)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证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无罪判决。 宣告判决,一律公开进行。 当庭宣告判决的,应当在五日以内将判决书送达当事人和提起公诉的人民检察院;定期宣告判决的,应当在宣告后立即将判决书送达当事人和提起公诉的人民检察院。

判决书应当由合议庭的组成人员和书记员署名,并且写明上诉的期限和上诉的法院。 在法庭审判过程中,遇有下列情形之一,影响审判进行的,可以延期审理:

(一)需要通知新的证人到庭,调取新的物证,重新鉴定或者勘验的;

(二)检察人员发现提起公诉的案件需要补充侦查,提出建议的;

(三)由于当事人申请回避而不能进行审判的。

依照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五条第二项的规定延期审理的案件,人民检察院应当在一个月以内补充侦查完毕。

法庭审判的全部活动,应当由书记员写成笔录,经审判长审阅后,由审判长和书记员签名。

法庭笔录中的证人证言部分,应当当庭宣读或者交给证人阅读。证人在承认没有错误后,应当签名或者盖章。

法庭笔录应当交给当事人阅读或者向他宣读。当事人认为记载有遗漏或者差错的,可以请求补充或者改正。当事人承认没有错误后,应当签名或者盖章。

人民法院审理公诉案件,应当在受理后一个月以内宣判,至迟不得超过一个半月。有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六条规定情形之一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批准或者决定,可以再延长一个月。

人民法院改变管辖的案件,从改变后的人民法院收到案件之日起计算审理期限。

人民检察院补充侦查的案件,补充侦查完毕移送人民法院后,人民法院重新计算审理期限。 人民检察院发现人民法院审理案件违反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有权向人民法院提出纠正意见。

对判决不服的,当事人、人民检察院提起上诉、抗诉的,我们要将公安机关转角的证据、文书和我们整理的关于本案的正卷、副卷、审理报告、论证报告、上诉状、抗诉书一并转交给中级人民法院。

在实习的过程中,我们帮助核对起诉书、判决书正本与副本,了解了起诉书、判决书的格式及写作方式。填写了送达起诉书和判决书的记录,这些本应当事人亲自填写,但在法院约定俗成。订案卷正卷副卷,编编号,编页码,填写卷宗目录,这项工作人见人烦,但没有它,在法院的实习将是不完整的。

在实习的过程中,我们从律师、检察院、看守所等各方面了解其职能,开阔了眼界,知道了许多不曾涉及的东西。当然,经历最多的还是了解各种各样的案件,从一个案件的送来到结果的全过程。在这些案件中,有强迫卖淫的,有盗窃的,有抢劫的,有打架故意伤害的,有运输贩卖毒品的,有故意杀人的,有过失致人死亡的,有职务侵占的„„。以前认为刑事犯罪大逆不道,对他们深恶痛绝,所以第一次见到穿监狱服的罪犯,感觉还有点害怕,坐在旁听席,而当我听了许多的案件审理,亲眼见到法官和罪犯、被害人、当事人家属的谈话,了解了案件的全过程后,逐渐改变了看法。有的罪犯多次犯罪,装疯卖傻;但也有那种初、高中毕业甚至念了小学就出来打工,不懂法律,再加上一时邪念就犯罪的,其实他们就是一些在再普通不过的人,对罪犯,从最初的害怕好奇到最后的客观对待。每天看着罪犯和一些家属出出入入,每天看着来往法院的人,会觉得本来认为不会很多的刑事案件实际上有很多,会觉得生活的世界很复杂,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而几百个法条又如何能解决得了纷繁复杂的社会出现的各种问题。其实,法庭就是一个社会的缩影,体现出社会中的各种悲欢离合。看着每天写的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刑事判决书,就决定了一个人的命运,以及他的家庭,但这些都是他们应当为自己的行为所负的法律后果,偶然也好,故意也罢,这些都警示着我们,尤其是作为一名法学专业的学生:不要一时冲动误入歧途,要好好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和生活。同时也应该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使更多的百姓都能够学法、懂法、守法。

在实习的过程中,感到原本威严的法官,其实是那么平易近人,没有一点架势。让我深深感觉到法官是我们身边值得尊崇的师长。另外,从律师、检察人员的身上,也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在实习的过程中,虽然问了许多幼稚的问题,有的工作做得还不是很到位,但瑕不掩瑜,实习的收获仍是我的专业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期间,旁听了两次比较重大的审判,也比较熟悉了审判流程,感想颇多,使我更加坚定了捡来的奋斗目标。

感谢忻府区人民法院接受我的实习,让我收获颇丰。感谢刑庭的法官、书记员,是他们耐心的帮助我学到很多知识,让我变得成熟,能够更加自信的面对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他们认真的工作态度,将是我今后人生道路上的榜样。

上一篇:科级干部培训班心得下一篇:生物实验教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