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学习宪法心得体会

2023-02-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当对生活有所感悟时,应当记录下来心得体会,这可以让我们在回首岁月时,了解自己的心灵成长之路。那怎么写出言辞合适的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医院学习宪法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1篇:医院学习宪法心得体会

提高中医院校学生学习统计学兴趣的教学体会

摘要医学统计学是统计学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作为中医药各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是培养临床和科研并举的现代合格中医药人才,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知识组成。在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促进中医模式从经验型向科学型转变的背景下医学统计学也必然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统计学教学过程中的出现很多抽象的概念和原理以及复杂的公式,容易使数学基础薄弱的同学产生畏难情绪,导致学习兴趣不高。本文根据学生的需求以及实践体会总结了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中医院校 统计学 兴趣

醫学统计学是运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医学科研中的有关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推断应用性学科[1]。作为医学高等院校的必修课,医学统计学旨在培养学生对于数据的统计分析能力以及统计的思维,培养从随机现象中发现本质规律,在具有不确定性结果的事物中通过数据的偶然性解释内在的规律性的思维方式。因此医学统计学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科研思维和能力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的进程中,中医领域的科研人员逐步认识到从数量角度探求中医现象的重要性[2]。为了适应发展的要求,培养临床与科研并举的现代合格中医药高级人才,我们必须重视和提高医学统计学的教学质量。但是与提高学生科研思维和分析能力的迫切要求相矛盾的是学生对医学统计的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理想。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中医院校的有些学生没有学过高等数学的基本知识,数学基础很薄弱。而统计学教学过程中会出现很多抽象的概念和原理以及复杂的公式,因此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出现畏难的情绪,学习兴趣不高。实践发现弱化对于公式的讲解,侧重方法的实际应用和应用条件的判断将有助于激发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本文,作者从自己的实际工作体会出发,谈谈在统计学中激发学习兴趣的一些方法,与同行交流。

一、 丰富教学的内容

1、 增加模拟实验

医学统计学中的有些概念比较抽象,理论比较复杂,对于很多初次接触统计学的医学生来说难以理解。很多的原理涉及到复杂的公式,对于医学生来说只要会去应用就行了,不需要知道其数学上推导证明的过程。但是这就会造成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有一种“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疑惑。为了解释学生的疑惑而又避免进入枯燥数学证明的介绍。,我们应用南京医科大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教研室开发的用于模拟随机现象和随机试验的计算机软件,将很多的统计学原理通过计算机模拟现实实验的方式来展示证明其所体现的规律性,并且将模拟实验的结果通过动画、图片来展示,由此将抽象的概念和原理直观化、简单化、具体化,增加了课堂的交互性,同时也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改善了对具体公式和原理生硬的讲解,有助于学生对理论问题的理解、消化和吸收,学生也因此产生了对医学统计学的兴趣[3]。比如在介绍中心极限定理的时候,通过模拟从正态和各种非正态总体中进行抽样,考察样本均数的分布规律以及与样本量的关系。使得学生非常直观的体会和把握到了中心极限定理的内容,相比传统的讲解方式,学习效率得到了非常显著的提高。

2、 将SPSS软件融入到理论的教学中

SPSS软件是目前国际上最流行的统计分析软件之一,是很多非统计专业人士在进行统计工作时经常使用的软件,其具有界面友好、易于上手的特点,是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非常得力的工具。但是在医学统计教学过程中,一般理论课与SPSS软件课是分开开设的。人为的割裂两者的联系会造成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现象,从而使得不论是理论课还是软件的实践课,都不能获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脱离了理论课的讲解,易使SPSS软件的教学脱离了统计学基础而成为软件的使用说明。很难使学生对软件的正确使用有深入的理解。造成学生一学就会、一用就错;能用但是用不对的现象。同时,一般的理论课中常常更加侧重于对于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忽略了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更加专注于对于公式和理论原理的学习,不禁会有同学有这样的疑惑,这样的复杂公式在实际工作中是怎么应用的,该如何去计算,是否需要对公式进行记忆等问题。对于统计学来讲,它属于应用数学,作为中医药高等院校的学生来说,相比较了解公式的推导由来,更加重要的是理解公式和原理的含义以及如何利用其原来来解决工作中碰到的实际问题。因此在介绍理论的同时,适时的引入SPSS软件的操作步骤,可以帮助学生从繁杂的公式记忆和计算工作中解脱出来,从而使其注意力转移到对统计学方法的应用条件的理解和对统计结果的判断上,角色从计算的执行者转变成为对结果的决策者。让同学们充分体会到统计学解决问题后所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医学统计学的学习兴趣及动手能力、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3、 引入名人轶事、统计幽默增加教学内容的故事性和趣味性

统计方法和理论的介绍始终是医学统计学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他的内容决定了他不像文科的有些专业那么生动有趣充满故事性。为了改变学生对于统计学学习的认识,将统计学方法的介绍由枯燥乏味转向生动有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在理论授课中有所侧重地将统计的名人轶事和统计幽默补充到课堂教学中来。在讲解统计方法之前,可以先介绍与该方法诞生有关的统计学家从事研究工作的轶事,以及该方法的诞生背景和过程,既丰富了授课内容,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又增加了故事性,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授假设检验的时候可以由经典的《女士品茶》的故事引入。在介绍t分布的时候,可以介绍Gosset的背景以及为何谦虚的使用student的笔名发表文章的故事。此外,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适时通过统计幽默和名人名言来增加授课的趣味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绪论中引入南丁格尔的名言“如果你想测量上帝的旨意,那你必须要学好统计学”来提高学生的兴趣。

二、 加强知识点的联系

1、应用思维导图联系知识点

世界著名教育学家皮亚杰曾说过“知识之间是相互联系和沟通的”,医学统计学也不例外[4]。统计学的分析方法繁多,根据不同的资料类型、样本量、设计类型、数据结构与数据特征会有很多不同的统计分析方法。每一种统计分析方法都有其适用的前提,某一适用条件的改变会导致统计分析方法随之改变。同时,有些统计分析方法之间还存在相互的联系。比如完全随机设计两组定量资料的比较,可以采用t檢验、也可以进行方差分析或者回归分析,并且他们的结论是等价的。但是教材的分章编写,割裂了知识点的关联性,这就造成学生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一听就会,但是一用就错,越听越糊涂的现象。造成同学们经常误用统计学方法的原因是学生并没有厘清不同概念和统计学方法之间的层次关系和逻辑关系以及在选择统计学方法时的思考顺序关系。为此,我们在进行知识点归纳的时候引入思维导图,将繁杂、零碎的知识点、统计方法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其之间的层次关系和思维顺序关系,实现概念表征和思考顺序的可视化[5]。将统计学的知识点转变成一本有迹可循的工作指南。这种可视化能够使学生从一种全局和整体的视角思考问题,进而能够提高使用者的思维灵活性和发散思维能力。大大降低的统计方法的误用情况,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很多同学表示看完思维导图以后也不觉得统计学有多难了,根据思维导图的指引很容易就能选择出正确的统计方法。比如,我们在总结卡方检验的时候,可以构建这样的思维导图,首先可以把资料分为四格表资料、还是R*C表资料,如果是四格表资料,再根据使用条件可以把方法分为卡方检验、校正卡方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

三、 尝试不同的教学形式

1、采用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有德国教育家瓦·根舍因和克拉夫基最先倡导的一种教学方法,兴起于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后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6]。案例教学法相对于传统教学方法要求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创造、多方面的寻求答案,增加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得枯燥乏味的知识通过学生自己的参与变得生动有趣。由于目前所采用的教材中多数是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专业研究的实例,中医院校的学生感觉到统计学方法与自己的专业联系不紧密。为此,我们根据学生的中医专业背景从中医期刊中将相关医学科研或临床案例应用于教学,尤其甄选出中医有关的经典案例,通过教师讲授、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案例撰写分析报告等方式,将统计理论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学生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结合中医专业学生的需求,我们适时增加了中医专业学生将来进行科研时会用到的方法。比如我们在讲授试验设计的时候增加了中医证候调查问卷设计和方剂配伍正交设计的内容。通过实践我们发现,在医学统计学教学中合理使用案例教学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利于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的结合,可以帮助提高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医学生创造性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更好地调动了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7]。

四、 改变考核形式

医学统计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单纯的通过一份试卷很难反应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能力。所以我们在考核方式上也做了相应的调整。学生的最后成绩由试卷成绩和实践成绩共同组成。其中实践考核部分,通过给学生安排选题或者学生自行选题,开展一项小规模的研究,学生自行设计、收集、整理并分析数据,期间运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最终将研究和分析结果做成PPT进行汇报并提交研究报告。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把教学的目的落实到了学生能正确运用统计学方法、能解决实际问题上来。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可有效地激发学生对医学统计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调动了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利用新知识的积极性,教学实践表明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在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下,医学统计学又产生了很多新的很有意思的教学模式,比如慕课、Flash动画、线上教学等。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如何更好地进行教学,尚待广大教育工作者进一步的努力。

作者:姜超 李国春

第2篇:弘扬宪法精神 维护宪法权威 进一步掀起宪法修正案学习宣传新高潮

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深入学习宣传宪法修正案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司法行政系统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各级司法行政机关作为普法教育牵头部门要认真发挥职能作用,组织开展好宪法修正案的学习宣传,引导全省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切实增强宪法意识,做宪法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引导全社会不断增强法治意识,加快建设法治黑龙江。

一、提高站位,充分认识宪法修正案的重大意义

修改宪法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和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

(一)体现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成就新经验新要求。我国宪法同党和人民进行的艰苦奋斗及其创造的辉煌成就紧密相连,同党和人民开辟的前进道路及其积累的宝贵经验紧密相连,必须随着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发展。这是我国宪法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也是一条基本规律。这次修改宪法,把党的十九大和人民在实践中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果转化为宪法规定,上升到国家根本法这个层面,符合国情、符合实际,既保持了我国宪法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又有新的重大发展,有助于推动宪法与时俱进、完善发展,这是新时代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这次通过的宪法修正案,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制度安排,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其中包括坚持党的领导、人大制度、统一战线制度、宪法宣誓制度、国家主席任期制度、地方立法制度、监察制度等各个方面。修改过程始终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充分反映人民的需求和愿望,严格遵循修改宪法的法定程序,充分表明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是一次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生动实践,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三)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强大的生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通过修改宪法来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重大理论和重大方针政策,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将使我国的宪法具有更高的权威性,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中更好地发挥宪法的规范、引领和推动作用,必将为新时代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有力的宪法保障。

二、主动学习,准确把握宪法修正案的内涵实质

深刻理解把握宪法修正案的精神实质和主要内容,切实增强抓好宣传贯彻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一)深刻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我们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国魂、民魂、族魂、军魂,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愿。宪法修正案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国家指导思想的宪法地位,进一步明确了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为国家和民族进步提供了巨大思想动力。

(二)深刻认识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这次修改宪法,明确地将“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载入总纲第一条,意义非凡。它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有利于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有利于维护党的执政权威、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三)深刻认识全面依法治国的理念和要求。宪法序言第七自然段中“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修改为“健全社会主义法治”,为我们描绘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蓝图,也标志着全面依法治国踏上了新的征程。因此,新时代普法工作一定要把提高全民法治素养作为法治宣传教育的重要任务,让全面依法治国成为全民的自觉信念和自觉实践。

(四)深刻认识推进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深入开展的需要。改革国家监察体制,设立国家监察委员会,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具体工作部署,有利于加强党对反腐败斗争的统一领导,有利于实现党内监督与人民监督有机结合,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利于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的目标。

另外,我们还要深刻认识修改国家主席任期方面的有关规定是健全国家领导体制的重要举措,符合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深刻认识调整充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内容,有利于引领全党全国人民在新时代不断开创各项事业发展新局面;深刻认识充实完善依法治国和宪法实施举措、设区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规等方面的内容,有利于在法治轨道上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三、创新形式,全面确保宪法修正案的宣传实效

在全省开展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学习宣传教育活动,突出重点内容,活化宣传形式,注重宣传实效,为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黑龙江奠定坚实基础。

(一)抓关键少数。领导干部是依宪执政的关键少数,要通过举办法律培训班、开展领导干部学法用法考试、举行宪法宣誓等活动,引导党员领导干部熟知宪法文本,切实增强履行宪法使命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坚决维护宪法权威。把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把能不能遵守宪法法律、依法办事作为考察干部的重要内容,使各级领导干部成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切实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二)抓关键机制。认真落实普法责任制和普法责任制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度,推动各地各部门树立全员责任意识和全程责任意识,把宪法学习宣传融入实际工作的全过程、各环节。制定普法责任清单,明确宪法宣传任务。组织好年度考核、阶段性检查和专项督查,把落实责任制情况列入法治建设考核和绩效考核内容。围绕建设法治政府目标,推进依宪行政和依法行政,推進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积极开展法治创建活动,特别是把普法和宪法宣传教育融入执法、管理和服务的全过程、各环节,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宪法的力量。

(三)抓关键阶段。围绕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和成长需求,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将宪法法律等纳入课程体系,引导青少年从小掌握宪法知识、树立宪法意识、养成尊法守法习惯。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和校园法治文化建设,通过青少年模拟法庭、法治冬(夏)令营等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活动,积极培育青少年尊崇学习宪法、遵守维护宪法和自觉运用宪法的法治信仰。

(四)抓关键力量。宪法的根基在于人民发自内心的拥护,宪法的伟力在于人民出自真诚的信仰。要结合“法律七进”和“服务新战略、法治惠民生”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主题法治宣传实践活动,推动宪法进机关、进单位、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乡村、进军营等,使宪法走进千家万户,融入人民群众日常生产生活中。要切实保障公民基本权利,扩大公民依法有序参与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管理渠道,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五)抓关键节点。利用“12·4”国家宪法日,组织新闻媒体刊发国家宪法日宣传招贴画、播放宪法公益广告。在青少年学生中发放宪法宣传动画及读本,广泛开展“学宪法讲宪法”演讲比赛,组织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开展“晨读宪法”和“宪法宣传月”活动。组织全省“七五”普法讲师团成员到普法依法治理联系点,开展宪法修正案专题辅导讲座。在宪法日当天,组织举行公职人员宪法宣誓活动。同时,要盯住全国“两会”、“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4·15”国家安全日等重大时间节点,大力宣传宪法修正案,在龙江大地掀起全面宣传贯彻宪法的新高潮。

(作者系黑龙江省司法厅党委书记、厅长)

责任编辑/张博zhangbo@fendouzazhi.cn

作者:赵金成

第3篇:学习弘扬宪法精神 办好高等职业教育

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坐落在天津海河教育园区,隶属天津渤海轻工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学院设有机械工程、电子信息与自动化、经济管理、艺术工程4个二级学院,设31个专业,现有教职工近500人,高职在校生8836人。党的十八大以来,学院秉承“修德育能、日见其功”的校训,教育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崇尚劳动、敬业守信,精益求精、敢于创新、报国成才,掌握中高端技术技能,成长为支撑“中国制造”走向“优质制造”“精品制造”的生力军;“弘扬工匠精神、打造技能强国”的发展理念日趋成熟,释放出巨大人才红利,为国家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在这里,一代代园丁挥洒汗水,桃李芬芳,一届届校友已成国家栋梁,在中国轻工职业教育发展史享有“中国北方轻工职业教育摇篮”的美誉。

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新蓝图展现新作为。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历史的画卷,总是在砥砺奋进中铺展;时代的华章,总是在新思想指引下镌写。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与时俱进地体现了党的主张、国家意志和人民意愿的有机统一,就新时代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以根本法的形式给出了答案。此次宪法修改,把党和人民在实践中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的成果上升为宪法规定,更好地发挥宪法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保障、引领、规范作用。宪法是人民的宪法,人民性是宪法的根本属性。宪法修改的目的是使我国宪法更好体现党和人民意志。学习贯彻宪法要牢记宪法的人民属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定共产党人初心使命、政治本色和价值追求,为人民幸福不懈奋斗、与人民一起共同奋斗。通过学习宪法,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和战略高度,进一步深刻认识了宪法修改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把学习宣传贯彻宪法与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紧密结合起来,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我们要准确把握宪法修改的核心要义,按照天津市委、市教委和渤轻集团党委部署要求,推动和保证宪法在轻工职院的全面实施。我们的基本做法和经验是:

一、认真领会宪法的精神实质和深刻内涵

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作为轻工职院的教职员工要带头普及宪法知识,弘扬宪法精神,努力成为宪法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通过学习,我们深刻地认识到,这次宪法修改,将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实践成果、制度成果和积累的宝贵经验用宪法的形式确定下来,把党的十九大确定的重大观点、重大论断、重大方针政策写入宪法,实现了宪法的又一次与时俱进,是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一次修宪,有利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坚实的宪法保障;宪法修正案最重要、最关键、最核心的历史性成果体现在,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修改国家主席任期制有关规定,完善了党的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三位一体的国家领导体制;增写“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进一步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这为实现党和国家兴旺发达、民族发展振兴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政治基础、政治制度优势、核心力量保证,必将激励全体人民坚定“四个自信”,凝聚起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我们要坚决拥护宪法修正案,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学习宣传贯彻实施宪法上跟上步伐、讲时效,在深刻领会宪法精神实质的过程中,坚决做到自觉维护宪法权威,捍卫宪法尊严,把宪法实施贯彻到高职院校的各项工作中,为建设法治天津海河教育园区贡献力量。

二、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促进宪法在高职院校落地生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宪法的根基在于人民发自内心的拥护,宪法的伟力在于人民出自真诚的信仰。只有使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强化宪法意识和法治观念,尊崇宪法地位,才能形成对宪法的自觉拥护和真诚信仰。要深入践行严格规范公正文明的执法理念,做尊崇、学习、遵守、运用、维护宪法的模范;

一是让宪法走进高职院校师生的心坎里。教师是学习宪法、传播宪法的重要人群。每一名教师都应遵循思政工作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将宪法精神贯穿到教书育人的各个环节;要统筹协调课内外、校内外各方面资源,积极拓展教学、教师、实践资源,把学习、实施宪法的课堂拓展到社会实践中,加深学生对宪法精神的理解和认同。与此同时,要针对在校学生的特点,通过发放宣传资料、摆放宣传展板、提供义务法律咨询等方式,扩大宪法实施的群众基础。还可以结合互联网时代的特征,以年轻人的话语方式和高科技的呈现手段,讲好宪法故事,让宪法学习深入人心。要做好宣传教育,发挥党员干部和教职员工示范带头作用,在高职院校形成忠于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良好氛围。

二是在高职学生中弘扬宪法精神。此次修改宪法具有深刻的内涵和深远的意义。宪法和法律是公民权利的根本保证,实施宪法就要在全社会形成充分相信法律、自觉运用法律的氛围。要让高职学生深刻意识到,宪法和法律不仅是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也是保护自身合法权利最有效的法律武器。为此,学校要经常通过主题班会、黑板报、业余党课、组织观摩法庭审判等活动,向学生普及宪法和法律知识,在每年的国家宪法日还组织宪法宣誓等普法活动。与此同时,还要编制简易且通俗易懂的宪法教材,作为必修课,并聘请司法部门的专家担任学校法律顾问或讲师,定期授课,在高职学生中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让宪法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三是不失时机地对高职学生进行宪法教育。高职学生的价值取向关乎国家的未来,把宪法法律教育纳入职业教育體系,引导高职学生掌握宪法法律知识、树立宪法法律意识、养成遵法守法习惯,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校、依法治学具有重要意义。高职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期,教育引导高职学生学习宪法,将法治意识、法治思维、法治精神从一开始就根植于每个学子的心灵深处,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的必然要求。为此,我们要在系统地组织安排课时、设置课程内容等方面,多采用高职学生能够接受和理解的方式进行宪法教育。加强法治教育,最终目的是弘扬宪法精神,要继续办好高职院校学生“学宪法讲宪法”和国家宪法日主题教育活动,让广大高职学生成为宪法的坚定信仰者、宣讲者、实践者、维护者,让尊宪守法成为全民的自觉行动。

三、认真学习宪法,扎扎实实地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职业教育

修改后的宪法,是未来中国继续发展、取得更大成就的基石,是一部能够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坚强保障的宪法。在学习宪法中,我们要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扎实写好“奋进之笔”,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职业教育。

为此,高等职业教育战线要立足于自身在推进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基础工程的战略定位,立足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认清肩负的历史责任、历史使命,切实提高对宪法修改重大意义的认识,切实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形成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行动自觉。要从以下六个方面学好用好宪法。

一是尊崇宪法的意识要在高等职业教育战线率先升华。要采取切实有效的传达学习、政治引领措施,使广大高等职业教育工作者坚定宪法自信、增强宪法自觉,自觉维护宪法尊严和权威;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思考问题、推进工作,逐渐养成依法决策、依法办事的习惯,做尊崇宪法的模范,维护宪法权威,捍卫宪法尊严,将宪法意识和法治观念内化于心、外践于行。

二是学习宪法的热潮要在高等职业教育战线率先掀起。要加强宣传教育、倡导宪法思维,推动党员干部和教职员工恪守宪法原则、增强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严格依照宪法法律履行职责,推动在全社会树立宪法意识、法治意识;要加强组织领导,把学宪法纳入重要议事日程,通过“三会一课”等多种形式,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确保学习全覆盖、见实效,做学习宪法的模范,精学深研,熟知精通,增强宪法观念,使宪法成为我们共同认同、共同遵守、共同维护的行为准则。

三是研究宪法的成果要在高等职业教育战线率先践行。要立足中国国情、加强宪法研究,提高宪法理论的研究深度和现实回应力,有力推动宪法实施,为推进依宪治国、依法治国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要发挥好教育系统专家学者作用,加强宪法理论研究,体现我国宪法的时代特色和实践特色,并在教学中积极运用研究成果。

四是遵守宪法的行为要在高等职业教育战线率先养成。要着眼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构建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学科体系、课程体系,加强法治人才培养。做遵守宪法的模范,牢记法律红线不可逾越,法律底线不可触碰,严格依法按照权限和程序办事。

五是维护宪法的责任要在高等职业教育战线率先落实。要把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治教和推进法治教育工作, 作为衡量教育系统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的重要内容,着力健全抓落实的良好机制。要做运用宪法的模范,按照新时代高职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弘扬宪法精神,履行宪法使命,努力推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开创新局面。

六是运用宪法的效果要在高等职业教育战线率先显现。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促进发展,在实施重大改革举措的过程中,抓紧做好教育法律法规的“废”“改”“立”“释”,切实做到立法和改革决策紧密衔接、重大改革于法有据。

为扎扎实实地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职业教育,我们要结合高职院校的工作实际,要努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学习宪法,首要的是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把学习引入全民普及、全民信仰、全民学习的新阶段,全面深化、全面提质的新阶段,全面做实、全面实践的新阶段,上升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高度,真正学懂弄通做实,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高职院校扎实实践。

二是从维护党、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从保证大党大国集中统一、长治久安、发展进步出发,增强维护习近平总书记核心地位和权威的自觉性,增强对核心、领袖的拥戴忠诚之情。要深刻认识党在国家和社会中的领导地位是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必然,毫不动摇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切实增强“四个意识”,不断完善坚持党的领导的体制机制。

三是发挥高职院校领导干部“关键少数”的关键作用,忠实维护宪法权威,推动和保证宪法实施。要做尊崇宪法的模范,对宪法法律心存敬畏,使宪法精神根植于心;要做学习宪法的模范,积极培树宪法意识和法治思维,提高依法决策、办事、管理的能力;要做遵守宪法的模范,让权力始终在法治轨道上为人民服务、为人民造福;要做运用宪法的模范,以法治保善治,转化为扎扎实实地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工作实践。

四是推动学习宪法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作为高职院校的党员干部和教职员工,要带头遵法、学法、守法、用法,同时还要履行我们布道者的职责,使修定后的宪法通过我们不断地推动和学习,来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使得依法治校、依法治教、依法治学成为我们全体教职员工和在校学生的自觉行动,以此来推动高职院校“双一流”建设创新发展。

综上所述,宪法修正案把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写进宪法总纲,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提供了根本制度保障,这是对党和国家长期成功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国家和人民真正负责任的表现,对于确保党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具有深远的意义。我们必须带头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不断提高各项工作的法治化水平,树立宪法法律权威,弘扬法治精神,让宪法法律成为全体社会成员共同遵循的行为規范。民族复兴,教育先行。我们要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写好“奋进之笔”,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职业教育。高职院校大学生最有朝气、最富梦想,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希望与未来,要教育好高职院校学生讲好宪法故事,真诚信仰宪法,自觉尊重和维护宪法权威,增强宪法意识,成长为具备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和法律素养的高素质人才,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单位: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严九菊

第4篇:教师 ”学宪法讲宪法“学习心得体会

“学宪法,讲宪法”学习心得体会

最近学校对全校教职工进行了一次法律、法规的学习培训,全校掀起了学法、知法、守法、用法活动。学法培训活动的开展,使全体教职工受到了良好的法律法规教育,收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我在学习中也收益非浅、感触颇多,下面就个人学习所得谈几点体会:

一、教师要爱国守法,我们教师是教育过程中的主导力量,更应学法、知法、守法、用法,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不断增强依法执教的意识,并把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意识贯彻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与教育教学工作中。

二、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是师德师风建设的重点内容。教师职业最大的特点是培养塑造下一代,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自身的道德形象,重视教师职业的特质修养和个性魅力,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以德服人,以身立教,在平凡的工作中要安贫乐教,甘于奉献,为学生树立起楷模的形象。

三、教师要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师德师风规范要求,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心。坚持做到关心尊重每一个学生,用教师的爱心去化解学生的逆反心理和对抗情趣,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教师要自觉关爱学生维护学生的合法权利,不歧视学生,更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使学生在学校这个大家庭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总之,通过学习,我对教育法律、法规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进一步增强了依法履责的观念。相信在今后的具体教育工作中我们全校教职工会更好地坚持做到依法执教,使外实小成为依法治校的典范。

2018年5月8日

第5篇:党员学习:学习宪法体会

中午好,朋友!昨天数学考试,满分150分,试卷很简单,小孩的成绩为 分,进步的空间还很大,请你鼓励,提醒小孩,该为自己的前途着想和努力了,感谢!

学习宪法体会,收获很大!

中山市第二中学

邹远雄

2015/3/18我在中山二中阶梯室收看了广东省委党校法学教研部副主任马俊军同志以《加强宪法实施推进依宪治国》专题讲座。学习宪法体会,收获很大!

马教授讲座通过运用事例,进行深入讲解,大力营造学法、信法、守法、用法、护法的社会氛围,引导广大党员在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中要懂得如何运用宪法;讲座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全面透彻,内容详尽,对准确领会和把握四中全会精神具有很好的启迪和引导作用。

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精神的活动安排,认真学习,从“中国宪法的历程”、“如何认识宪法”、“如何推进依宪治国”三个环节深入的了解和领悟四中全会公报提出的,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这一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极强的现实意义。

听完讲座之后,我收获很大!我觉得在在工作、生活中“加强宪法实施推进依宪治国”,为人师表,爱岗敬业,尽力而为!通过学习,使我深刻地认识到,不学习法律法规有关条文,不熟悉规章制度对各环节的具体要求,就不可能做到很好地遵守规章制度,并成为一名合格的员工。因此,掌握法律法规基本知识,学好内部的各项规章制度,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听完讲座之后,我收获很大!法律法规的学习不是一蹴而蹴,一时半会就可学成或学好记牢的,关键要靠长期的学习和积累,要养成长期学习的习惯,要有刻苦钻研的精神,要有不怕吃苦的毅力,只有思想上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才能真正在实践中去学

1 习,我会以身作则,带头学习宪法、宣传宪法,提高民主决策、依法行政、科学管理好自己的班主任能力班主任的管理水平。 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加强理论学习提升自我,为积极推进依法治国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第6篇:学习《宪法》心得体会

林侃侃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保持国家统

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的法律基础,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制保证。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经过这次修改,我国宪法更加完善,更加符合国情,更加反映时代精神,更加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要求,必将更好地发挥国家根本法的作用。

宪法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肯定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科学理论、正确路线和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为坚持和运用党领导人民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中取得的成功经验,提供了法律保障。进一步学习和贯彻实施宪法,对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全面准确地领会和把握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科学内涵,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不断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应全面准确地领会和把握在统一战线表述中增加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的重要意义,坚持党关于爱国统一战线的各项方针政策,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要全面准确地领会和把握党和国家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方针政策,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市场竞争中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要全面准确地领会和把握保护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的科学内涵,在加快经济发展和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进程中,依照法律规定,切实保护全体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正确处理私有财产保护和公共利益需要的关系。要全面准确地领会和把握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科学内涵,依法维护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不断推动我国社会主义人权事业的发展。

我们要把学习新宪法同实践科学发展观、群众路线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大兴求真务实之风结合起来,同认真实施“六.五”普法规划结合起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发展。

同发展。要全面准确地领会和把握保护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的科学内涵,在加快经济发展和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进程中,依照法律规定,切实保护全体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正确处理私有财产保护和公共利益需要的关系。要全面准确地领会和把

1 握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科学内涵,依法维护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不断推动我国社会主义人权事业的发展。

我们要把学习新宪法同实践科学发展观、群众路线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大兴求真务实之风结合起来,同认真实施“六.五”普法规划结合起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发展。

充分认识了宪法的重要地位。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保持国家统

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的法律基础,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国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法律保障。宪法集中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长期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国家生活中最重要的原则,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和法律效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居核心地位。体现了宪法的稳定性与适应性的统

一、党的主张与人民意志的统

一、讲政治与讲法制的统一,反映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愿,使宪法更加完善,更加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要求,更加能够发挥宪法作为国家根本大法的作用。

总之,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就必须保持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协调与平衡。作为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我们必须始终牢记宪法保护公民权利的精神,牢记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我们只有为人民服务的义务,没有凌驾于人民之上的特权;只有为人民谋取幸福和安宁的义务,没有侵犯公民权利的特权。这是我们神圣的宪法责任,也应是我们对人民的庄严承诺。

第7篇:学习宪法心得体会

认真学习宪法,增强宪政意识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保持国家统

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的法律基础,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制保证。

现行宪法是新的历史时期党领导全国人民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5年来,先后制定了四部宪法,即1954年宪法、1975年宪法、1978年宪法和1982年宪法。现行宪法是1982年12月4日由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从形式上看,这部宪法是对一九七八年宪法的修改,实际上则不然,它不是以一九七八年宪法为基础的,而是以一九五四年宪法为基础,重新制定的新宪法。二十多年来,先后四次对部分内容作了修改,通过了四个宪法修正案,共31条。总的来看,现行宪法既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又反映了全党全国人民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认识的深化,从而使宪法更加完善,成为体现时代特征、符合国情、与时俱进的宪法,对于保证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程,发挥了并将继续发挥巨大作用。

(一)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立国基石),也是现行宪法体现的原则性。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既是我们党的主张,又是

1 全国人民的共同意愿,也是现行宪法包括四个宪法修正案能够立得好、站得住的四根支柱。四项基本原则是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前进的共同的政治基础,又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特别是通过第三次和第四次对宪法部分内容进行修改或者补充,先后确定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实现国家指导思想的两次与时俱进,对于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四项基本原则怎样写入宪法?当年在起草现行宪法的过程中,曾经有过两个方案:一是直接写入宪法条文,二是在宪法序言中阐述。经过反复研究,认为写入宪法条文存在一定的困难。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和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这两项基本原则,当然应该写入宪法条文,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违反。但是,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两项基本原则,则主要是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要求,而不能要求非党的组织和个人都要信仰马克思主义,都要服从各级党组织的决议,并依靠国家强制力予以保证。因此,比较来比较去,最后确定还是把四项基本原则写入序言为好,认为在序言中用叙述历史事实的办法对四项基本原则加以阐述较为顺理成章。宪法序言回顾了一百多年来中国革命的历史,指出二十世纪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伟大历史变革,其中有四件最重大的历史事件。除了一九一一年的辛亥革命是孙中山先生领导的以外,其他三件都是中国

2 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的。这三件大事是: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消灭了几千年的剥削制度,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经济建设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基本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社会主义工业体系。从这些伟大的历史变革中,中国人民得出的最基本的结论是: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四项基本原则既反映了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发展规律,又是本稿件版权属517878秘书网中国亿万人民在长期斗争中作出的决定性选择。宪法由序言开篇,最根本的就是要表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历史的结论和人民的选择。因此,无论对宪法如何修改,宪法序言是决不能删去的。如果删去宪法序言,就从根本上否定了四项基本原则,动摇了国家的根基。

四项基本原则在宪法条文中又是怎样体现的呢?宪法第一条就开宗明义地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是我们的国体,它确定了国家的性质。四项基本原则在这一条中明确规定了两项,即人民民主专政和社会主义;同时,规定我们国家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实际也就肯定了工人阶级通过它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对国家实行领导。至于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宪法序言已经肯定了其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同时,宪法第二十四条中又明确规定,“国家在人民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国际主义、

3 共产主义的教育,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反对资本主义的、封建主义的和其他的腐朽思想”。按照这一条的规定,用马克思主义占领思想阵地,对人民来说是个教育问题,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来说则是法定义务。除此之外,宪法关于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许多条款,实际上同时包含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内容,其中对公民义务的规定是具有法律强制性的,比如:要求公民提高自己作为主人翁对国家、社会和其他公民的责任感,自觉地履行自己的各项义务,包括维护社会主义制度的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遵守宪法、法律、纪律和公共秩序的义务,爱护公共财产的义务,等等。提高全体公民履行这些法定义务的责任感和自觉性,按照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来处理公民个人同国家和社会的关系、同其他公民的关系,建立同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相适应的权利义务观念和组织纪律观念,养成社会主义的公民意识和社会公德,正是在全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方面。

四项基本原则作为现行宪法体现的原则性,当然并不限于在序言中的表述和在第一条、第二十四条和其他有关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规定中的体现,而是贯穿宪法始终,是宪法的灵魂。在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方面,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带全局性、长期性、根本性的问题上,宪法的每一条规定可以说都是有利于巩固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

4 的,都是有利于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都是中国共产党的主张,都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中国国情得出的结论。

(二)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现行宪法体现改革精神,为社会主义制度的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展,铺设了明确的轨道。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是统一的。开放也是改革。改革是人民民主专政和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改革是我们党的主张,又是在我们党领导下进行的。改革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的:“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宪法序言在明确规定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同时,又明确规定了“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制度,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现行宪法在当年制定时就已根据我国国家机构实行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和建国以来政权建设的基本经验,在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的同时,体现改革精神,对国家机构作了许多重要的新规定,主要是:(1)加强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直接选举扩大到县级;实行差额选举;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设常委会;全国人大设立专门委员会;扩大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权力,如与全国人大共同享有立法权等。(2)恢复设立国家主席、副主席。(3)设立中央军事委员会,领导全国武装力量。(4)行政机关实行首长负责制。(5)县级以上

5 各级政府设立审计机关。(6)废除国家最高领导职务事实上的终身制。(7)改变农村人民公社政社合一的体制,设立乡级人大和乡级政府。(8)实行基层群众自治。此外,根据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一国两制”方针,着眼祖国统一大业,宪法还对设立特别行政区作了特别规定。现行宪法实施以后,与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积极稳妥地推进,后三个宪法修正案肯定了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成果,主要是:(1)确定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2)确定了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发展战略。(3)明确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4)肯定了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在爱国统一战线中的地位。(5)完善了应对包括戒严在内的各种紧急状态的制度。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现行宪法正确地反映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已经确立起来并正在发展壮大的事实,肯定了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同时,又为全面、深入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确定了原则。现行宪法实施以后,经济体制改革从广度上和深度上加快推进,旧的经济体制不断突破,新的经济体制逐步建立。我们党总结成功的改革实践经验,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制定并不断完善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在这个基础上,四个宪法修正案肯定了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成果,主要是规定了:(1)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

6 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2)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3)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4)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5)土地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6)国家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

关于对外开放。宪法规定:允许外国的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依照中国法律规定在中国投资,同中国的企业或者其他经济组织进行各种形式的经济合作。在中国境内的外国企业和其他外国经济组织以及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受中国法律的保护。这一条规定是一九五四年宪法、一九七五年宪法、一九七八年宪法所没有的,也是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宪法所少见的。

第8篇:学习《宪法》心得体会

砂子坡小学 杨宏祥

11月,在学校的安排下,我对《宪法》进行了细致的学习。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作为我国的根本大法,它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依法治国”方略的根本依据,它不仅对公民权力进行了确认和保障,同时对国家权力的设置和行使进行了规范,它是保持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协调与平衡的根本规范。

国家权力是一柄双刃剑,它既有维护公民权利的作用,如果行使不当,又会侵害公民的正当权利。为了既发挥国家权力在保护公民权利方面的作用,又防止权力行使不当造成对权利的侵害,必须保持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之间的协调与平衡。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之间的协调与平衡是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安居乐业的基本条件。因此,既要防止国家之权被滥用,侵犯公民之权,以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也要防止公民之权被滥用,以维护国家和社会的正常秩序,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这就明确了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的地位是平等的,享有平等的权利,同时要履行应尽的义务,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这是公民在法律面前的公平权的明确规范。

总之,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就必须保持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协调与平衡,任何人都必须遵守《宪法》。

2015年12月9日

第9篇:学习宪法心得体会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这次宪法修正,是时代所需,民心所向,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治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宪法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制保障,是为了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宪法保障,学习和贯彻实施宪法是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进一步理解和把握宪法的重要内容和精神实质,有利于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提升自身的责任感,进一步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作为国家工作人员,恪尽职守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如何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如何做好我们的本职工作,这是我们工作的重点,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学习好宪法,要增强宪法观念,依照宪法法律行使职权履行好职责,开展工作,恪尽职守、廉洁奉公,自觉接受人民监督。为此,我们党员干部要做好宪法的宣教活动,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大力宣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宪法意识,形成人人学宪法懂宪法的良好风气。同时,将有助于提高我们每个的法律意识,有助于提高我们每个的责任感,促进我们依法做好服务的水平进一步提高。

通过学习宪法,使我们进一步增强了解国家大事,关心国家大事的意识。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做好各项工作化解各项矛盾,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同时,进一步理解了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不能把自己看成一个与国家宪法无关的人。我们只有自觉维护宪法的权威,保证宪法的落实,必需带头尊崇宪法,做学习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的模范。

总之,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遵守法纪,依法办事,应成为任何人都不能例外的庄严准则。事实上,全民守法是弘扬法治精神的基础工程,也是依法治国的关键,更是建设法治中国的重要一环。总书记明确指出,法律要发生作用,首先全社会要信仰法律。应该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才能有效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才能有效保障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改革开放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从严治党任务十分繁重艰巨,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用法治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制度保障,全社会更应牢固树立宪法权威,弘扬宪法精神,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让宪法信仰根植于人们内心深处,让宪法权威体现在社会生活的各方面,中国梦定能实现。

上一篇:辐射防护安全制度下一篇:农村体育教学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