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采购高校管理论文

2022-04-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随着高校教育信息化的逐步深入,软件已成为高校的一项重要资产,它们对高校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对于软件资产的管理,高校普遍存在着制度缺失,理念陈旧,管理滞后等问题。文章阐述了高校软件资产的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根据软件资产的主要特征,提出了对软件资产分类管理的措施。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软件采购高校管理论文 (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软件采购高校管理论文 篇1:

我国高校政府采购存在的风险点及其管控

摘 要:本文分析了我国高校在政府采购各环节中存在的风险点及高校政府采购的目标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政府采购制度、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健全采购监管机制、加强采购队伍建设、强化采购责任追究五个方面的风险管控措施,以期为我国高校政府采购提供借鉴。

关 键 词:高校政府采购;风险点;风险管控

收稿日期:2020-04-09

作者简介:霍丹(1983—),女,河南泌阳人,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经济师,政府采购室主任,研究方向为政府采购及财务管理。

高校作为政府采购的重要主体,有采购需求独特、采购品目繁杂、专业性强等特点。高校政府采购包括工程、货物、服务三大类,采购范围涉及基建工程、仪器设备、图书教材、印刷出版、教学软件、办公设备、家具、生活用品、后勤服务、物业管理、材料、燃料等诸多领域。多年来,高校政府采购工作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廉政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不仅最大限度地满足了教学、科研的需求,也适应了教育事业快速健康发展的需要。但随着高校采购规模越来越大,教育经费越来越多,高校政府采购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风险点,急需进一步解决和管控。如何针对采购风险点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内部管控,进一步规范高校政府采购行为,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对于推动高校内部科学化管理、维护公平正义、合理使用资金、促进反腐倡廉、推动高校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高校政府采购存在的风险点分析

高校政府采购要通过确定采购需求、编制采购计划、选择采购方式、实施采购程序、签订采购合同、组织履约验收等环节来完成。每个环节都面临着不同风险,存在的风险点如下:

(一)确定采购需求环节存在的风险点

科学合理的采购需求是进行高校政府采购活动的首要前提,也是采购活动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高校在确定采购需求时可能存在的风险点主要有:一是市场调研不充分,采购需求不科学。有些采购人在确定采购需求时片面地认为,只要预算充足就能买到好产品,不愿深入市场进行调查研究,编制的需求参数不严谨,不能充分体现高校政府采购的客观需求。有些采购人甚至将随意打听到的信息作为参数编进采购文件,不加核实,不切合实际,最终造成无投标人实质性响应。采购需求不科学、不明确或不客观都会造成所采购产品不能满足实际需求,无法最大限度地发挥政府采購资金的使用效益。二是技术参数不合理,带有倾向性和排他性。有些采购人在编制采购需求时往往会委托供应商来制作,这很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供应商有意向采购人提供对其自身有利的带有倾向性或排他性的技术参数,而采购人又没有进行充分的对比研究,偏听偏信,无意间产生了不合理需求;另一种是采购人在采购前已有意向供应商和意向产品,在需求参数中做“小动作”来实现其意向,由此很容易产生腐败行为。

(二)编制采购计划环节存在的风险点

科学的政府采购计划是实现政府采购目标的重要前提。如果采购计划不科学,采购资金的使用效率自然难以达到预期目标。高校在编制政府采购计划时可能存在的风险点主要有:一是项目论证不充分,采购方案不科学。对采购项目整体方案缺乏科学严谨充分的论证,项目可行性和必要性就会存在问题,导致在此基础上编制的采购计划不科学,进而带来过量采购、超前采购、重复采购、采购即闲置等问题,严重浪费资源和政府采购资金,进而影响项目绩效。二是价格测算不到位,采购预算不科学。采购人在编制采购计划时,应根据财政预算来框算出政府采购项目明细,既不能无限拔高项目预算,也不能刻意降低项目预算。在实践中,有些采购人随意去采购,对产品及其价值没有清晰明确的认识,不尊重价值规律,采购预算误差较大,导致采购资金严重浪费或大量结余。不论采购预算过高或过低,都会使有限的社会资源无法得到合理配置,直接影响高校政府采购资金的使用效益。三是分析研究不足,采购计划不严谨。有的高校对政府采购计划不重视,编制计划时不严谨,后期执行时随意调整。个别高校甚至出现否定前期计划、改变项目资金用途的情况,导致采购计划与实际采购差异很大,使采购计划形同虚设,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三)选择政府采购方式环节存在的风险点

正确选择采购方式, 是保障高校政府采购顺利实施的重要环节。高校在选择政府采购方式时可能存在的风险点主要有:一是规避使用公开招标方式。公开招标是竞争性最充分的一种政府采购方式,但采购周期较长。我国《政府采购法》明确规定公开招标应作为政府采购的主要采购方式,如无特殊情况,达到公开招标数额标准的采购项目均应公开招标。但由于高校教学、科研等工作的采购需求比较特殊,在高校政府采购实践中, 可能会发生应招而不招,将采购项目拆分或直接改变采购方式的情况。二是随意使用邀请招标方式。邀请招标是有限竞争的一种采购方式,程序相对复杂、采购周期相对较长。财政部门为了控制风险并对采购活动进行有效监督, 要求对于达到公开招标数额标准而需采用邀请招标方式采购的项目必须向上级财政部门报批。在高校政府采购实践中,此种方式最难把握的是如何确定符合条件的供应商。如果采购人专业水准不够,就很难保证其程序合法合规。另外,随意使用邀请招标方式,不仅容易让公众产生质疑,而且极易在推荐供应商的过程中出现腐败。三是选择单一来源采购方式。单一来源采购是指从某一特定供应商进行采购的方式。在所有的政府采购方式中,单一来源采购最为特殊。由于没有竞争性,使用单一来源采购方式的项目极易在采购过程中产生腐败,造成采购资金浪费、社会不公等问题。

(四)实施政府采购程序环节存在的风险点

规范采购程序, 是保障高校政府采购顺利实施的关键因素。政府采购程序是指根据政府采购方式的特点,执行该政府采购方式所应遵循的法律规定的步骤。高校在实施政府采购程序中可能面临的主要风险点有:一是采购单位内控措施不健全,采购行为不规范。比如:有的高校在编制采购计划时故意设置有针对性的门槛、故意设置排他性资格条件、故意设计带有倾向性的技术参数、故意提高主观评分选项、评审小组成员在打分时故意向某一供应商倾斜等,这些采购行为严重影响了高校政府采购的公正性。二是采购活动缺乏有效竞争,存在串通围标现象。有些高校的政府采购项目很容易出现投标供应商只有三家,并且报价相近、投标文件相似的情况,存在串通围標嫌疑。因为手法隐蔽,评审小组虽然怀疑却又很难找到证据。串标、围标、陪标等行为严重违背了政府采购诚实信用原则,使采购工作无法做到公平竞争、择优选取。三是采购代理机构违反职业操守,泄露采购信息。一些采购代理机构内部管理不严,从业人员违反职业操守,在采购活动中将采购计划、评审专家、参与投标人等重要信息透露给供应商,或者暗自在评审标准中隐藏不公平条件,或者诱导评审专家意见等,严重影响了采购项目的公平公正。四是评审专家相互授意,联合控标。政府采购评审小组成员在评审时应该根据采购文件规定的评审程序、评审方法和评审标准进行独立评审。但在高校政府采购实践中,有时会出现评审小组成员之间相互熟悉,当某一专家收到评审消息后,通过各种途径找到其他专家成员进行授意的现象,影响了评审结果的客观公正,不仅对投标人有失公平,也损害了高校权益。

(五)签订政府采购合同环节存在的风险点

政府采购合同是高校政府采购过程中的重要文件,既是政府采购结果的体现,又是采购项目履约验收的重要依据。高校在签订政府采购合同时可能存在的风险点主要有:一是合同主体责任意识不强。有些高校不重视合同的合规性和严密性,有时会出现所签订的合同中关键要素与招投标文件不一致、合同要素不完整的现象。如产品规格型号、付款方式和节点、合同履行期限、合同违约责任、验收标准等合同要素与招投标文件不一致,合同签订时间为空,法定代表人签字为空等,极易引起合同纠纷。更为严重的是,有的采购人与中标供应商串通,改变招标时的合同核心条款以达到满足人情或谋取私利的目的,严重损害了高校政府采购的效益。二是合同管理审核缺位或不严格。部分高校合同管理制度不健全,合同审核不到位。一旦出现内容条款表述不准、实质性条款与招投标文件不一致时,不能及时发现并调整,就会给高校政府采购带来风险,无法切实保障高校权益。

(六)组织履约验收环节存在的风险点

履约验收作为高校政府采购管理的最后环节,直接影响采购结果和服务质量。高校在采购项目履约验收环节可能存在的风险点主要有:一是对验收工作重视程度不够。部分高校存在重采购轻验收的现象,在经过一定程序评选出成交供应商后,采购人和代理机构就会主观认为采购工作已经完成,这就容易导致最后的验收工作流于形式,甚至出现为加快财政资金支付进度而进行“假验收”的违规行为。二是验收工作缺乏规范性。在对成交供应商履行政府采购合同情况及结果的检验、核实和评估过程中,验收人员只注重有无不注重质量、只注重个体不注重整体,存在验收范围不完整、验收程序不规范、验收人员不专业、验收意见不客观等问题。

二、构建高校政府采购的理想目标模式

我国高校政府采购工作的主要目标是规范高校采购行为,提高高校政府采购资金使用效益,促进高等教育事业快速健康发展。如果高校政府采购目标不明确,针对各个风险点的管控措施不到位,将会造成很多问题,进而严重影响高校政府采购质量和效率。为此,应构建高校政府采购的理想目标模式。

(一)完善的高校政府采购制度

政府采购制度是政府采购工作的“指挥棒”,完善的政府采购制度是高校政府采购工作高效实施的根本前提。一是建立完备的政府采购法律法规体系。通过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建立完备的政府采购法律法规体系。要将政府采购制度完全建立在法律基础上,保证采购业务公开、公正地运行,使高校政府采购活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二是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各高校应通过制定制度、规范流程、健全机制、完善措施等手段,逐步形成依法合规、运转高效、风险可控、问责严格的高校政府采购内部控制制度,力求做到约束机制健全、权力运行规范、风险控制有力、监督问责到位。三是建立健全监督检查机制。高校政府采购部门、审计部门、纪检监察等有关部门应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高校政府采购监督检查机制,严格操作规程,加大监督力度,依法依规查处违规行为,使有效监督贯穿高校政府采购全过程。

(二)科学的高校政府采购计划

科学编制政府采购计划是高校加强政府采购预算科学性、实现政府采购目标的重要前提。如果预算编制不科学、不合理,高校政府采购就存在先天不足,即使监督手段、管控措施到位,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也难以达到目标要求。因此,编制科学的采购计划,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实际需要,明确采购需求。要深入分析,科学论证,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必要时要充分利用外脑,提供决策支持。这样,才能保证高校政府采购计划具有科学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三)严谨的高校政府采购程序

严谨的政府采购程序是高校政府采购工作高效实施的根本途径。高校政府采购项目无论金额大小,无论适用何种采购方式,都应按严格规范的采购程序进行。主要步骤如下:一是公开采购意向。为提高高校政府采购的透明度,方便供应商提前了解高校政府采购信息,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平等参与高校政府采购活动,促进有效竞争,高校在采购活动开始前应公布采购意向。二是确定采购需求。根据工作任务、工作计划,从实际出发,确定科学、合理的采购需求,需求参数完整、明确,必要时应征求相关供应商和专家的意见。三是预测采购风险。对项目立项、采购方式、采购过程以及采购结果要有预测分析,充分估计采购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并对其制定管控措施预案。四是选择采购方式。政府采购有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竞争性磋商、单一来源、询价采购等方式,应根据项目需求特点、项目性质、预算金额等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高校政府采购方式。五是实施采购程序。根据选定采购方式的特点,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步骤规范操作,公平公正地评选出符合要求的成交供应商。六是签订采购合同。成交供应商确定后,应按照高校政府采购政策及合同管理要求及时与成交供应商签订政府采购合同。七是履行采购合同。按照合同约定组织项目实施,并按合同要求进行资金支付。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切实维护高校权益。八是验收结算。对采购货物或服务、建设项目完成情况进行验收结算,未经验收合格的项目不予支付尾款。建设项目还要进行结算竣工审计,验收通过后才能按审计额进行资金结算。九是效益评估。对高校政府采购项目及时进行总结并作出绩效评价。通过效益评估总结采购经验,切实改进高校政府采购工作存在的不足。

(四)有效的高校政府采购监管机制

政府采购应当遵循公开透明原则、公平竞争原则、客观公正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完整、规范、有效的政府采购监管机制是高校采购制度有效实施的根本保证。一是明确监督主体。政府采购监督主体包括财政、审计、监察、教育管理、项目建设管理、负有行政监督职责的相关部门及社会各界等。首先,高校政府采购工作受上级财政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监督。财政部门主要通过内部监督检查和对质疑投诉进行行政执法处理两种途径进行监督管理。其次,高校政府采购工作受学校内部相关部门监督,主要包括财务、审计、监察、工会等部门。各监督部门应职责明确,监督到位,充分发挥政府采购监督和评价作用。另外,高校政府采购工作还要接受广大群众监督。学校应建立内部质疑投诉机制,为广大教职工、供应商以及其他校外人员提供有效的监督渠道。二是明确监督对象。监督检查的对象主要包括政府采购人、政府采购机构或采购代理机构、政府监督机构、供应商或投标商以及政府采购评审专家等。三是明确监督内容。高校政府采购监督检查的内容主要包括政府采购法律、行政法规和相关政策文件的贯彻执行情况;高校政府采购范围、采购方式和采购程序情况;高校政府采购资金预算是否科学合理、政府采购项目是否切合实际、政府采购资金使用是否高效;高校政府采购人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是否符合要求;高校政府采购人的廉洁自律情况等。四是明确监督范围。高校政府采购监管应贯穿政府采购全过程,从确定需求、编制计划、项目立项直至项目验收、绩效评价均属监督范围。通过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监督机制,确保所有高校政府采购活动都在监督之中,以有效防范高校政府采購过程中的违规行为和腐败行为。

(五)高素质的高校政府采购队伍

高素质的高校政府采购队伍是确保政府采购工作实施的关键。高校政府采购队伍,一方面要具有优良的专业素养,熟悉政府采购法律法规,把握政府采购流程和规则;另一方面还应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增强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相关部门可通过建立政府采购从业人员职业档案、评估职业人员的从业信誉,增强政府采购人员的从业荣誉感、使命感和责任感。

(六)高效的政府采购绩效

高效的政府采购绩效是政府采购的目标要求。政府采购绩效是指采购产出与相应投入之间的对比关系,是对政府采购效率进行全面整体的评价。政府采购绩效不仅应注重对政府采购行为本身的效率进行评价,更应注重对政府采购的效果作出评价。高效的政府采购绩效突出表现为采购效率高、采购成本低、采购质量好。要建立一套科学的政府采购绩效评价体系,该体系是科学判断财政资金和项目的绩效情况,正确考量高校政府采购工作实施效果的有效标准,应包含完整的评价内容、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对评价结果的奖惩措施。

三、高校政府采购风险管控应采取的措施

根据高校政府采购的目标要求和理想模式,针对我国高校政府采购面临的各类风险,结合高校政府采购实际,笔者提出以下风险管控措施:

(一)进一步建立健全高校政府采购管理体系

一是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法律法规。我国已相继制定出台了《招标投标法》《政府采购法》《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文件,为政府采购工作提供了重要法律依据。但要完善涉及国际采购的配套制度,与国际惯例接轨。二是制定规范的高校政府采购政策。各地方财政管理部门、教育主管部门要根据各地高校政府采购的实际情况,针对不同问题,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及时调整、修订或制定适应高校特点的政府采购政策和管理办法,使高校政府采购依法依规运行。三是进一步健全高校政府采购制度。各高校应认真研究与政府采购相关的政策,及时总结经验,结合各校实际,科学制定相应的政府采购管理办法,健全政府采购内控制度并严格执行。不仅要科学制定政府采购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工作条例等,还要科学制定质疑投诉办法、项目管理办法、绩效评价办法等,构建一个闭合、关联、科学的管理系统。各项制度均应科学合理、具体实用、切实可行,相互之间既有分工又有联系,充分发挥制度的整体功效,形成良性运行机制。同时,在制度执行过程中,对于已不适用当前形势和管理需要的制度,要及时进行调整修订,保证制度的质量和水平。

(二)进一步规范高校政府采购行为

高校应严格规范政府采购工作流程,细化各环节的工作要求和执行标准。通过严谨的流程设计和执行标准,规范约束相关人员的政府采购行为。一是细化政府采购流程,规范政府采购行为。要牢牢把握政府采购目标要求、明确各采购人员职责范围、规范工作流程、细化工作标准、强化信息公开,确保政府采购工作有章可循、规范运行。采购人员要严格按照流程标准规范操作,严格遵守采购纪律。二是运用合理的采购方式,提高政府采购效率。采购人员应熟悉政府采购方式,弄清相互之间的主次关系。按照相关政策要求,合理选择项目适用的采购方式,解决好采购程序和采购效率的矛盾,以发挥各种采购方式的优势,提高政府采购效益。

(三)进一步完善高校政府采购监管机制

一是加强对高校政府采购的全程监管。高校各部门在项目建设周期的每个阶段、每个环节都要担负起自己的职责;各项目责任部门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建设方案、设备参数、资金预算等要进行充分论证。将监管贯穿采购全过程,确保高校政府采购在阳光下运行。二是明确高校各部门监管的重点。高校内部各监管部门应明确职责,各有侧重。如高校财务部门要严格监管资金来源和使用计划,重点监管政府采购活动是否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政府采购是否严格按照批准的采购计划进行;政府采购合同履行情况和采购资金拨付是否符合规定。高校资产管理部门重点监管固定资产配备情况是否符合相关配置标准和规定;采购项目验收是否严格把关。高校审计部门主要是对重大采购项目进行审计,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并督促整改等。三是加大纪检监察部门监督力度。纪检监察部门应加大对重大采购活动的监督检查力度,跟踪高校采购各环节,发现问题及时提醒、及时纠正,避免采购过程中发生违规行为、腐败行为,一旦出现违规违纪行为应及时处理,充分发挥监督作用。

(四)進一步加强高校政府采购队伍建设

高校应进一步加强政府采购队伍建设,合理配备高素质政府采购专业人员,加大采购人才培养力度,不断促进其业务能力提升,以适应高校政府采购工作需要。一是高校要重视政府采购人才培养。政府采购是一项政策性极强的专业性工作。我国政府采购工作正在推进“放管服”改革,明确采购人是政府采购的主体,要对政府采购预算执行结果负责,依法承担确定采购需求、执行采购政策、公开采购信息、严格履约验收、完善内控制度五大主体责任。由于高校政府采购工作有采购需求独特、采购品目繁杂、专业性强的特点,采购风险相对较大。在此背景下,高校政府采购工作人员的素质水平显得尤为重要。高校作为政府采购的重要主体,承担政府采购主体责任。高校领导层应充分认识到政府采购工作的重要性,重视政府采购人员培养,为采购人员提供学习培训、交流研讨的机会。二是政府采购从业人员要不断提升综合能力。一位优秀的政府采购从业人员应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丰富的知识储备、健康的心理品质、高尚的思想素质、良好的职业修养和坚定的政治素养。首先,要不断学习政府采购相关法律法规,熟练掌握高校政府采购管理制度和采购流程,熟练掌握招投标、市场调查、合同管理等方面的相关业务和技能,不断提高制度的执行能力。其次,要加强理论学习和廉洁教育,提高政治站位,增强法律意识、责任意识、信誉意识、服务意识和廉政意识。在工作中牢固树立法治思维、政策思维、制度思维、廉政思维,增强拒腐防变能力,始终做到清正廉洁。再次,政府采购工作人员应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履行岗位职责。要明确工作要求,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专业化服务水平,及时解决高校政府采购难点问题,高质量完成采购任务,为高校政府采购工作提供优质服务,保证教学科研等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进一步强化高校政府采购责任

一是明确采购责任。各高校应科学设置采购机构、合理配备采购人员,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明确采购人员的权责分配,做到职责清晰、责任到人。通过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依法依规追究政府采购违规行为。二是防控采购风险点。各高校应重点关注政府采购的关键环节和薄弱环节,防控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及时发现政府采购中出现的问题,严格防范采购过程中的违规行为。通过有效监督,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约束机制,防止腐败现象发生。三是加大高校政府采购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各高校对于政府采购过程中发现的违规行为,要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凡违必惩,建立谁采购、谁负责、谁担风险的终身责任追究机制。这样,采购人员才会敬畏制度,自觉按照制度规范办事,高校政府采购工作才能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才能管控到位,才能从根本上杜绝政府采购中的违规行为和腐败问题,从而保障高校政府采购效益。

【参考文献】

[1]霍丹.高校政府采购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市场观察,2019,(6).

[2]杨波.高校政府采购中的风险管理及其防控措施[J].财会学习,2017,(18).

[3]胡碧霞.高校政府采购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会计,2016,(7).

[4]高国琴等.高校政府采购中的风险防控问题及对策研究[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7,(8).

[5]龚泽.高等学校政府采购工作问题初探[J].经济师,2017,(2).

(责任编辑:刘 鹏)

On the Risk and Control of Government Procuremen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

Huo Dan

Key words:university government procurement;risk point;risk control

作者:霍丹

软件采购高校管理论文 篇2:

高校软件资产管理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摘 要:随着高校教育信息化的逐步深入,软件已成为高校的一项重要资产,它们对高校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对于软件资产的管理,高校普遍存在着制度缺失,理念陈旧,管理滞后等问题。文章阐述了高校软件资产的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根据软件资产的主要特征,提出了对软件资产分类管理的措施。

关键词:高校 软件资产 现状分析 对策研究

一、概述

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使软件越来越多地融入到教育事业中来,许多高校都相应地建立了校园网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教学管理信息平台等,软件得到了广泛应用,使完善软件资产管理的必要性日益凸显。由于软件资产不具有实物形态,不是入门通过触觉就能直接接触到或感受到的,这就产生了许多问题,比如,软件资产如何更加合理入账;再如,没有实体的软件如何张贴设备编号;还有,软件资产报废如何操作等等。由此可见,软件资产的管理一直比较薄弱,因此必须了解软件资产管理的现状,分析其中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而在风险防范上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和措施。

二、高校软件资产管理现状

目前,软件资产已成为高校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与硬件资产相比,软件资产因其特征不同,让资产管理人员感觉难以操作,在现有的软件资产管理中普遍存在以下“四难”:

1.对软件资产定义难。一谈到高校的资产管理,传统上更多的是涉及到有形资产的实物管理。物资管理部门或人员往往会有这样一个困惑——什么是软件资产?由于对软件资产的认识不够,所以往往也容易忽视管理;另一种情况就是很多人误认为软件资产的价值集中在软件的介质(一般为光盘或磁盘)上,往往一套价值数十万的软件,其保存的介质只有几元钱,容易使管理者或使用者忽略了软件本身,从而忽视了软件资产管理的重要性。

2.软件资产入账难。授权类软件资产也被称为数字版软件,首先是用户购买了软件的授权码,一般授权码的时效性(使用次数或使用时间)都是有限的,由于此类软件使用期限短(一般为1年),过期后就需要购买新的授权码,所以往往会出现同一个软件上出现多个设备编号,造成管理不便。其次是商品软件入账时,容易将“升级许可证”与“使用许可证”混淆,“升级许可证”指软件在原有基础上对其版本或功能进行调整,所以软件还是原来那套,如果没有区分将导致升级的许可证作为新增资产入账。

3.软件资产报废难。软件安装于服务器等设备中,并且两者都作为固定资产入账,由于软件与服务器的报废年限不一样(一般来说,软件报废年限10年,服务器报废年限7年),那么当服务器报废时,软件并未过期,但常常会因随依附设备的报废而报废,从而导致软件资产的流失。

另一种情况是部分软件因没有及时升级或已达不到使用要求,由于软件无形的特征,容易让人忽略其存在,未能及时报废,所以长期搁置在服务器或其他硬件设备中,占用了大量的存储空间,浪费了有限的资源。

4.软件资产登记信息难。不少软件资产的档案都存在缺失、信息登记不全等问题。有些软件资产登记的信息只有名称和价格,而名称往往也比较笼统,这样的情况还不在少数,软件本身是以编辑的程序形式出现的,它是无形的。而作为逻辑实体存储在光盘或磁盘这些具有相同外形的存储介质又很难反映出其资产真实情况,如果缺失了软件的档案,不但难以了解软件的基本信息,而且也对今后软件资产的审计或报废产生了不必要的麻烦。

三、软件资产管理难的原因分析

1.对软件资产定义不明确。一直以来,高校资产管理部门对设备、家具类等传统意义上的实物资产管理较为熟悉,但对软件资产的管理一直比较生疏,资产管理人员在思想上对软件本身的理解就较为模糊,普遍认为软件和资产之间没什么关系。而在高校资产管理的相关规范性文件中,也很难找出关于软件资产的定义与解释,所以我们必须先理清楚什么是软件资产,然后再谈如何管理。

2.由于軟件自身的特点造成难管理。相对于硬件,软件有着截然不同的特点:(1)软件是一种逻辑的实体,由程序语言所组成,是无形的、抽象的;(2)软件是开发人员智力劳动的产物,成本较高,价格也不容易确定,但软件一经报废,几乎无残值;(3)软件不会像硬件那样磨损,但会因使用功能降低而退化,并且受到计算机病毒的威胁与影响;(4)软件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不断维护,并且可根据需要进行升级;(5)软件是高科技发展的结果,具有独创性,受著作权法保护;(6)软件无法独立工作,必须通过与硬件结合来使用,并依赖于计算机系统;(7)软件可保存在光盘、磁盘等物理介质中,容易复制与拷贝。正是由于这些特点给软件资产的管理带来了难度。

3.用管理硬件的方法管理软件资产已不适用。在硬件入账时,设备的名称、型号、规格、价格、出厂机号等信息可以方便、直观地登记到账册上,而软件入账时,由于软件看不见实物,往往凭一张发票上所反映的内容进行入账,容易遗漏许多信息,所以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种现象:账册上只登记了软件的名称、价格,而且名称都叫“计算机软件”,时间一长,就给今后的资产清查、报废销账带来了一系列麻烦。

此外,根据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入账后的固定资产都需张贴设备编号,这点对于软件资产来说就不那么容易了。目前有不少软件厂商只提供使用许可协议书,软件需要自行从网络下载,这样就使张贴设备编号变得难以操作。

4.缺乏有效的制度与规范。与设备类资产管理相比较, 软件类资产管理缺乏一套具有可操作性的管理办法。同时,上级部门对软件资产具体的分类标准,规范化管理的描述都比较简略,可操作性不强,并没有一套详细的“软件资产的分类管理办法”,所以,也造成了高校资产管理部门面对软件资产管理无法可依、无规可循。

对于一些专业化工具软件, 各部门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自行购买或委托开发,由此存在许多重复购置和过高的维护成本,由于缺乏统一管理,软件的日常维护,如版本更新、软件登记、价值管理等工作就变得很不到位。

四、高校软件资产管理的对策研究

针对高校软件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现状,按照《中央行政事业单位软件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国管资[2011]280号)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财政部2006令第35号)等国家和部委文件精神,考虑软件资产的特征,笔者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1.明确什么是软件资产。要管理好软件资产,首先就要搞清楚什么是软件资产,参照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在2011年颁布的《中央行政事业单位软件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国管资[2011]280号)中对软件资产的解释,并结合高校资产管理的特点我们做了如下定义,即软件资产是指以软件介质、授权文件、特定程序加文档的集合体等形式存在的,单位价值在1000元以上(含1000元),且使用时间或授权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同类资产。其中,软件介质包括各类光盘、硬盘、U盘或加密狗等;授权文件包括授权协议书或电子文档中的序列号、激活码等。

2.建立软件资产的分类标准。按照《高等学校固定资产分类与编码》(第3版),计算机软件总体分为系统软件、支撑软件、应用软件、测试软件和其他软件等类型,具体来说包括各类程序开发软件、平台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电子表格软件、图文处理软件、专业专用软件、应用事务性软件等。从上述分类中可以看出按软件的使用功能分类十分复杂,对于我们管理来说并不方便,建议根据软件配置方式将软件分为商业成品类软件、定制开发类软件二大类。(1)商业成品类软件,也可称作为固定资产类软件:此类软件为开发完毕的成熟软件,以系统软件、工具软件为主,市场价格明确,容易确定入账金额,建议单位价值在1000元以上(含1000元),且使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软件,按照国家相关规定,作为固定资产来进行核算与管理。(2)定制开发类软件,也可称作为非固定资产类软件:此类软件多为按照使用方的需求而量身定制的,所以价格不一且难以核算,考虑到此类软件资产价值认定和结算方面的复杂性,对该类软件应与第一类的商业成品软件区别管理,由于定制开发此类软件主要是人工服务,建议将此类软件的费用作为服务费用支出。

3.建立商业成品类软件的三阶段管理。对于商业成品类软件可参照设备类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实行,但鉴于软件自身的特点,建议在软件的配置、使用、处置三个阶段有别于一般设备类固定资产的管理。

配置阶段:首先,要注意在采购的硬件中是否包括预装的软件,采购合同中要列出所有独立授权的软件,同时要单独列示服务费,以便将来正确计算软件资产价值。其次,软件资产保管的主要对象有两个,介质(光盘、硬盘、U盘或加密狗等)和许可授权文件,资产清单不仅记录软件许可,还记录软件的安装、介质的保存、软件版本的变迁等一系列软件的使用信息。在软件资产清单中,软件资产必须一一登记造册,而且要定期进行检查、核实。

使用阶段:商业成品类软件的许可期限一般在1年左右,在许可期结束时,应停止使用,避免引起侵权,再次购买时需注意区分新许可和升级许可,购置新许可可以理解为购置了新的软件资产,资产的数量增加了,而购置升级许可只是升级原有软件的版本,软件资产的数量并未增加,所以在入账时应以增值处理,并对软件资产的型号或规格修改成最新版本,软件在使用过程中的维保(咨询服务)类费用纳入服务费用支出。

处置阶段:软件资产是否应该报废不应按使用年限来确定,而应根据软件是否能满足业务需要来确定,一般以下列标准来界定固定资产类软件的报废条件:(1)版本陈旧已不再使用的;(2)达不到业务要求需要淘汰、删除的;(3)已超过授权期限无法使用的。因此,对软件报废要区别于设备类固定资产来对待,建议可以设立一个软件待报废账户,将确定要报废的软件将其从原来的账户中划拨进来,待报废期限一到再进行申报。

4.明确开发类软件的著作权归属。开发类软件一般分自主开发与委托开发,由于开发类软件会产生权属问题,建议区别对待管理。对于自主开发的软件,可以分为职务软件和非职务软件,职务软件指凡在高校立项,由高校师生员工(包括离退休、退职、调出人员、学生以及临时在单位工作的人员)利用高校的物质技术条件等,并由高校承担责任所完成的软件。如果是高校师生员工完成的职务软件作品,其著作权归学校所有,完成人享有署名权,学校与完成人订有合同、对著作权的归属做出约定的,从其约定。非职务软件作品的著作权归完成人个人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侵犯。

与外单位合作或接受外單位委托,研究、设计公司完成的软件,除著作权属有明确规定外,如果是独立完成的,著作权属于高校;如果与外单位合作完成的,著作权归高校与合作完成单位共同所有。对著作权的归属作出约定的,从其约定。

5.明确软件的管理归口,各司其职。由于软件不同于硬件资产,使其在购置、监管、核算等方面都需要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所以建议按部门管理职能明确管理归口,各相关部门应各司其职对软件资产的不同阶段进行有效管理。

信息部门职责:一是作为软件的技术管理部门,负责统筹定制开发类软件的技术可行性审批、验收、升级、管理、维护等工作;二是与高校科研部门或法务部门一起对集团的软件著作权进行管理,并代表高校统一对外处理有关软件著作权事务。

设备管理和采购部门职责:一是负责商业成品类软件的审批、采购、入账登记和管理;二是组织商业成品类软件的资产清查;三是建立商业成品类软件的管理办法。

使用部门职责:一是负责对开发类软件的立项、可行性报告、申报;二是负责自行购置开发类软件,但在组织采购时应遵照国家相关法规及单位有关规定执行。

6.明确软件资产的归档内容。软件开发完毕并验收通过后,还需建立一套软件备查档案,其中应包括以下几项:(1)名称(软件名称);(2)价格(开发所需费用);(3)安装环境(运行的软、硬件环境);(4)厂商(开发单位或开发者姓名);(5)使用说明(安装说明及使用手册);(6)版本号(注明更新情况,版权归属);(7)载体形式(光盘、U盘、硬盘等);(8)技术文档(需求文档、设计文档、测试文档等);(9)其他资料(包括文档清单和流转清单等)。

五、结语

《2013年中国教育行业信息化建设与IT应用趋势研究报告》的相关数据表明,2012年中国教育行业IT投资总规模为442.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率达到21.7%,其中软件资产的增长显而易见。因此,如何对软件类资产进行长效管理已成为高校资产管理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面对新形势,这就要求高校的相关职能部门同心协力、开拓创新,根据软件本身的特点,探索和研制一套适合软件类资产的管理系统,制定具有时代特征的软件类资产的管理办法,真正做到“无形”软件,“有形”管理。

参考文献:

[1] 郭宁.高校软件资产价值分析及管理模式研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7(6):122-125

[2] 黄晓静,侯其考,孙欢.浅析高校计算机软件资产管理的问题及对策.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5):157-160

[3] 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中央行政事业单位软件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国管资[2011]280号

[4] 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财政部[2006]35号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编.高等学校固定资产分类与编码(第3版),中国计量出版社,2000

[6] 汪婷.高校计算机软件资产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职业教育,2012,12:116

[7] 刘晓舒,邱路,邓凤兰.高校软件管理的探讨.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4(23):101

(责编:若佳)

作者:杜学韬 万映明 曹晖

软件采购高校管理论文 篇3:

资产管理视角下高校政府采购项目库建设路径分析

摘 要:当前,国家对大学和学科建设提出了“双一流”的任务要求,对高等教育建设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从而国有资产数额不断增加,管理难度也越来越大。政府采购资产作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直接影响资源分配及其公平、合理的使用,进而影响高校创新能力的提升。因此,通过建立高校政府采购资产对高校资产总量影响的VAR模型,得出高校政府采购项目库的建设对高校资产管理工作起到锦上添花作用的结论,同时分析高校政府采购项目库建设的优势之处。

关键词:高校政府采购项目库;资产管理;VAR模型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中央财政部门以及各省、市地方财政部门对高校建设投入的资金逐步提高,高校的物资、服务、工程采购已然成为我国政府采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对政府采购方式以及国有资产管理方式提出的考验也随之而来,政府所面临的问题也逐渐显现。首先,站在政府采购方式的角度,目前政府采购方式逐渐朝着电子化采购的方向发展,协议供货、定点采购、网上竞价等网上采购方式被广泛采用,但这仅仅停留在政府采购其中某一环节上的信息化,政府采购程序缺少全流程工作的信息化。其次,站在采购预算管理的角度看,各高校普遍面临的问题是项目编制时间短、任务重,导致预算编制不够完整与准确、论证不够充分。鉴于此,对某高校政府采购数据进行深证分析,从实证角度对上述问题进行研究论证。

一、实证分析

(一)模型建立

文章选取2004—2018年该高校政府采购项目库资产相关数据。为了较准确地找到使用不同采购模式所采购的各类资产价值量的变化与资产总量变化的关联关系,特将集中采购来的通用设备和专用设备资产的当期增加量之和作为一个自变量,因为这两类资产的总量多、经济价值巨大,除了是高校资产管理的重点之外,还是高校政府采购项目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该高校资产的当期总增加量作为因变量,进而可以通过分析集中采购资产总增加量对数值(LNJZCG)与该高校资产总增加量对数值(LNZCZL)的关系来探讨高校政府采购项目库建设的必要性。

为了消除量纲的影响和异方差的影响,故对个变量进行自然对数处理后纳入回归模型。以LNZCZL和LNJZCG来统计分析说明高校政府采购项目库建设的必要性。基于以上数据,试将模型设定为一元线性回归形式:

模型表达式中,LNZCZL代表高校资产本期总增加量对数值,LNJZCG代表集中采购资产本期增加量对数值,σ代表随机误差项。

(二)单位根检验

为避免出现伪回归的情况,首先对单个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本文将采用ADF检验方法对该高校政府采购资产和资产总量的平稳性进行检验(检验结果见表1)。

由表1平稳性检验结果可知,黑龙江省该高校政府采购资产量和资产总量的原始序列ADF统计量对应的显著性概率P值均大于0.1,表明该高校政府采购资产量和资产总量原始序列没有通过单位根检验,即这两个变量原始序列是非平稳的。

因此,对这两个变量的一阶差分序列进行ADF检验,结果表明,这两个变量对应的显著性概率P值均小于0.01,说明该高校政府采购资产量一阶差分序列在1%显著性水平上通过了单位根检验,即该高校的政府采购资产量和资产总量这两个变量均为一阶差分平稳序列。

(三)协整检验

由表1可知,序列LNZCZL和LNJZCG均为I(1),本文采用基于回归残差的EG检验方法。运用Eviews9.0软件,采取OLS法对变量LNZCZL和LNJZCG进行估计,然后对残差i进行单位根检验,若是平稳序列,则LNZCZL和LNJZCG之间具有协整关系,反之则不具有协整关系。

对序列LNZCZL和LNJZCG进行OLS回归得到回归方程(2),从而确定公式(1)各项参数具体数值,对σ(σ=resid)进行单位根检验,检验结果见表2。显然,不拒绝残差序列含有单位根的假设,即序列LNZCZL和LNJZCG之间没有协整关系,即序列LNZCZL和LNJZCG之间不具有长期均衡关系。

(四)向量自回归VAR模型

序列LNZCZL和LNJZCG为一阶单整序列且不具有协整关系。因此,先对序列LNZCZL和LNJZCG的一阶差分序列ΔLNZCZL和ΔLNJZCG进行VAR模型分析,研究二者之间的向量自回归关系。在选择适当的VAR模型时,最大滞后期的确定尤为重要。如果滞后期选择太小,则将会增大参数非一致估计的可能性;而当滞后期选择太大,则将会影响模型参数估计的有效性。文章首先对滞后阶数进行确定,可以采用赤地信息准则(AIC)和施瓦茨准则(SC)。而本文基于施瓦茨准则(SC)选取滞后阶数,回归结果见表3。

为了比较不同滞后期可能带来的不同结果,表3分别同时给出了滞后一期、二期的估计结果。可以发现,模拟的效果一般理想,但是滞后一期的SC值小于滞后二期SC值,说明滞后一期模型优于滞后二期模型。然后对滞后一期的模型进行稳定性检验,如图1所示,模型所有特征根均位于单位圆内,表明建立的VAR模型是稳定的,即该模型能通过稳定性检验。

滯后一期的VAR模型结果如下:

(五)结论

由于高校政府采购项目库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所以实证结果难免会受到一定的局限性。根据以上对黑龙江省某高校资产总量和集中采购量的实证分析,可以初步得到以下结论。

第一,LNZCZL和LNJZCG指数均为非平稳时间序列,但是它们都是一阶单整数列。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对于二者自身的数据皆存在一定的非独立性,均在一定程度上与自身的以前年度数据相关。通过协整检验发现,LNZCZL和LNJZCG指数之间不具有协整关系,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该高校非政府采购部分的资产对高校资产总量存在一定影响。但去除对数化之后,原变量之间依然具有长期均衡关系,集中采购资产对高校政府采购项目库中资产总量具有一定的影响。

第二,通过VAR的回归结果和公式(2)可以发现,高校资产总价值量的变化率不仅与其滞后1期的自身变化率相关,还与本期政府采购资产价值量变化率呈现出正向相关关系。根据上述滞后一期的VAR模型结果(4)我们可以得到,集中采购资产每变动1%,高校资产总量就会同方向变动47.74%。也就是说,政府采购项目库中的资产几乎有50%的部分会受到影响,再结合政府集中采购占某高校资产总量百分比的统计表,就有充足的理由解释集中采购资产对高校资产总量的影响显著。加之固定资产价值含量较高、资产作用大等固有特点,使得集中采购的资产应当成为资产管理的重点,高校政府采购项目库建设的必要性得到彰显。

二、政府采购项目库建设对高校资产管理方式的影响

(一)高校政府采购项目库使资产管理方式系统化

高校政府采购项目库的建设体现了内部控制与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的结合,即政府采购信息技术控制机制,重视“信息技术+政府采购”系统建设,高校建立政府采购项目库建设信息化控制流程后,可以在流程内加强各部门与各岗位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共享、筛选、整合以及各部门之间内部控制与信息系统的联系,及时取得和分享工作信息,提高业务处理效率,减少或消除人为操纵因素,加强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等方面的控制,以信息管理手段为基础对高校资产的生命周期形成闭环管理模式,即资产的预算申报、采购、验收入账、处置等全过程管理,促使高校国有资产的踪迹在高校政府采购项目库中从预购到处置流程的全方位展现,从而保证高校国有资产的质量和数量,发挥资产在高校的最佳效用。

(二)高校政府采购项目库使资产管理方式严谨化

高校政府采购项目库的建设是对高校政府采购流程的补充和完善,它建立了采购议事决策机制,即建立健全了集体研究、专家论证和技术咨询相结合的议事决策机制。对于大宗设备采购、重大特殊建设项目,须经相关专家进行充分的、科学的、功能性的评议论证,以专家的建议为依据,由高校招标委员会集体研究决策。重大和特殊采购事项的认定标准应当根据有关规定和本校实际情况确定,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严禁任何个人单独决策或者擅自改变集体决策,最终使高校资金经费的利用趋于更加合理化,保障项目库内的每一项资产都得等到严格的管理与使用。

(三)高校政府采购项目库使资产管理方式规范化

高校政府采购项目库建设所带来的正外部性之一就是可以督促资产管理者对其自身的业务素质主动提升,更加专业系统地来维护政府采购运行机制,从而充分发挥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保障政府采购的有效运行,提高政府采购流程的整体质量,形成校内外顺畅完整的政府采购工作流程链条,更好规避投标企业的不规范行为,提高高校政府采购工作的整体效率,继而营造良好的政府采购内部整体控制环境,保证国有资产在高校内部的有效运行。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政府采购工作的开展直接影响高校国有资产的管理水平,这与高校师生利益和高校教学水平紧密相连,因此必须要认识到高校政府采购项目库建设的必要性。笔者通过站在资产管理的角度,对某高校的国有资产管理进行路径分析,结合微观经济学的弹性理论,证明了高校政府采购项目库的建设有充分的理由在各大高校全面展开,这是高校在新形势下稳定高速发展的必要保障,是完善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高校政府采购项目库将政府采购与国有资产管理过程有机统一起来,增进了工作中两者的协调性,真正实现了高校政府采购职能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孙英玲,王艳秋.政府采購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及财务管理的影响[J].财会学习,2020,(25):60-61.

[2] 侯莉.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中政府采购及内部控制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20,(6):30-31.

[3] 代佳朋,戴均.高等教育规模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基于陕西省1996—2015年数据的时间序列探究[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18,(1):28-37.

作者:金代志 赵一铭

上一篇:银行半年总结下一篇:毕业实践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