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党员分类管理

2022-08-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社区党员分类管理

高校党员队伍分类管理问题研究

摘要:高校党员队伍分类管理是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开展党员队伍分类管理可以强化基层党组织的履责能力,转变党员和基层党组织在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职责不明确的状况,提升高校教育管理水平。本文结合对广东省高校党员队伍分类管理现状的调查分析,查找当前党员队伍分类管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寻求构建适合广东省高校党员队伍分类管理的模式。

关键词:高校;党员队伍;分类管理

党员是构成党组织的基本“细胞”,党员管理是高校基层党组织的重要工作内容,构建科学的党员队伍分类管理模式,有利于落实党在教育领域的决策方针,保持高校党员的先进性,激发广大党员的创新活力,促进全面从严治党的纵向延伸,提高新时期高校党员队伍管理成效,促进高校的高质量发展。

一、高校党员队伍的分类设置

高校作为教书育人的重要阵地,具有自身的组织特点,组织框架严谨,然而高知群体相对松散。在高校管理实践中,通常可以将党员群体划分为教师党员、学生党员、流动党员三个大类。

其中,教师党员按照岗位工作的不同,还可以细分为领导干部党员、离退休党员、专任教师党员、教辅教师党员等类别。领导干部党员主要是高校职能部门的党员领导干部,负责学校的教科研等全面工作;离退休党员已经离开工作岗位但组织关系保留在学校,由于年龄原因很少参加学校的工作和活动;专任教师党员负责专业的教学工作,实行弹性工作制;教辅教师党员则主要是党政管理部门或学生管理服务部门的党员教师,需要每天到校,多处理繁杂的事务性工作。学生党员大体可以分为毕业生党员和非毕业生党员。顾名思义,毕业生党员是毕业年级的学生党员,特点是处于实习期,大部分时间要到企业实习工作,已经半脱离学校;非毕业生党员以校内学习为主要任务,参加组织生活的时间较为宽裕。流动党员是因交流学习、挂职锻炼等原因无法正常参加党组织生活的党员,包括教师和学生流动党员。需要以流入地党组织为主,坚持流出地与流入地党组织共同管理,双方密切配合。

高校党员分类设置应坚持全面覆盖、因地制宜、适度性等原则。全面覆盖强调要做到每个党员都有归属,党员分类管理是从严治党向基层的延伸,必须确保不落下一个党员,都能够参与组织生活;因地制宜强调党员分类管理要结合高校自身的实际情况,比如有的学校离退休党员很少,或是流动党员很少,可以考虑与其他类党员群体合并管理;适度性原则强调分类管理不宜过于复杂细化,也不能过于粗放化,而是要考虑党员管理教育的实际需要,不能为了分类而分类,而是要坚持科学、合理、适度的分类理念,不增加额外的管理负担,提高高校党员队伍的精细化管理水平。

二、广东省高校党员队伍分类管理现状

本文利用社会调查统计方法,对广东省16所高校(6所本科院校,10所高职院校)党员分类管理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发现各大高校在党员分类管理方面存在的共性问题,为党员队伍分类管理模式构建提供现实依据。

(一)党员分类管理工作取得的成绩

目前,作为调查对象的16所廣东省内高校均已初步建立起党员分类管理制度,并结合自身情况对党员分类管理制度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和优化。例如,某本科院校实行“分类定标、分项考核、分档定格、分层记实”管理办法,多数高校出台了党员分类管理积分考核制度,不同高校在管理办法上略有不同,但均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管理体系,且部分高校在管理模式上形成了自身的特色,为科学开展党员分类管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探索党员类型的划分标准,各个高校开展了积极的尝试,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对党员主体类型进行不同方式的划分。大体上可以分为横向划分和纵向划分两个大类,横向划分主要将高校党员分为教师党员、学生党员、流动党员等类型,前文已有阐述;纵向划分主要是根据党员层次进行划分,比如领导干部党员、正式党员、预备党员等。

各个高校为了提升党员管理的成效,纷纷采取了不同的管理办法,比如有的高校对领导干部党员采用“星级式”管理,对教师党员采用“目标式”管理,对学生党员采用“设岗式”管理,对流动党员开展“牵线式”管理,对困难党员提供“帮扶式”管理,为外来党员提供“服务式”管理;还有的高校对离退休党员开展活动管理,对教师党员开展常态化管理,对学生党员开展动态管理,对部分困难党员开展温情式管理。各个高校采取的措施各有不同,但主体思路有相似之处,均针对不同类型党员的实际需要调整了管理办法,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二)党员分类管理存在的问题

虽然16所高校在党员分类管理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在具体细节上还存在一定的疏漏,各个高校各有长处和短处,需要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第一,有些高校虽然制定了党员分类管理的实施办法,在存在规定不具体、覆盖不全面等问题。比如,有的高职院校党员分类管理办法只有统一规定,没有针对不同的院系给出具体的指导意见,导致落实不易;有的院校在院系层级制定了较为细致的党员分类管理办法,却缺乏全校层面的统一规定,导致上层工作推进明显滞后。究其原因,在于这些高校的领导层对党员分类管理重要性认识不足,虽然按照上级指示部署相关工作,但存在工作表面化、无序化、形式化的问题,疏漏较多。在原有党员分类管理的模式中,大体按照党员的岗位身份和层级进行分类,对党员类型划分较为简单直接,使得党员分类管理工作缺乏创新和突破,难以充分发挥党员分类管理的优势。

第二,有些高校党员分类管理办法不科学,未能建立长效机制。高校党组织肩负着教育、管理、监督党员的职责,然而个别高校在党员分类管理工作中管理方式简单粗暴,不注重教育、监督手段的运用,只重视党员管理,党员教育与监督存在脱节现象。同时,不少高校存在经费不足、配套制度不完善等问题,虽然初期工作开展较为顺利,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党员不配合,懈怠情绪开始抬头,长期效果越来越差,甚至回归到原来的模式。

第三,有些高校没有充分激发出党员的活力。党员是构成党组织的基石,只有党员有活力,党组织建设才能蓬勃发展,而党员分类管理的目的就在于激发党员的新动能。然而,仍然有不少党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未能得到激发,原因在于高校对党员分类管理工作的宣传教育不到位,导致不少党员认为党员分类管理工作只是走形式走过场,对相关工作缺乏认同感,从而在工作实施过程中敷衍对待,必然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党员分类管理的成效。

三、高校党员队伍分类管理工作的完善

(一)科学划分党员类型

高校党员分类应更加细化、具体,不能完全照搬以往的党员分类模式和标准,而是要结合高校的特点,形成具有特色的党员分类标准,使党员分类更能够体现不同党员群体的特性,进而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党员管理办法,从而为充分激发全体党员的活力创造良好条件。

一方面,可以根据党组织关系对党员进行分类。党支部是党组织的基本单元,每个党员不论职务高低都隶属于某一个党组织,在党组织内参加组织生活,接受群众监督。因此,可以根据不同党组织关系对高校党员进行分类。这种分类方式考虑了党组织开展工作的实践需要,可以实现党员分类管理与党组织工作的有机结合。

另一方面,应根据党员的个体特征进行分类设置。每个党员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在年龄、性格、受教育水平、岗位工作、健康状况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特点,应该根据党员个体的若干特性因素,将党员进行不同类型的分类。比如根据年龄将党员划分为离退休党员、青年党员等;根据岗位工作划分为专任教师党员、教辅教师党员、学生党员等;根据健康状况和家庭条件等因素,将党员分为普通党员和困难党员等类型。采用这种多元化、个性化的分类方式,能够凸显每个类型党员群体的个性化特征,方便在党员分类管理工作中采取更具有针对性的管理办法。

(二)完善党员分类管理办法

针对不同类型的党员,应制定相适应的党员分类管理办法。一方面,不仅要注重党员的分类管理,更要兼顾党员的分类教育与分类监督,将教育、监督、管理紧密结合起来,完善党员分类管理的功能。另一方面,要形成较为完善的党员分类管理配套机制,不仅要投入相应的人力、物力等资源,还要建立健全党员分类管理制度体系,推动党员分类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和持续推进,构建党员分类管理的长效机制。

比如对于教师党员分类中的领导干部党员,应着重提升领导干部党员的管理水平。领导干部党员作为高校院系职能部门的负责人,他们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高校的发展水平,因此对领导干部党员群体的教育十分重要。应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领导干部党员培训班,邀请上级部门和党校专家讲座授课,培训内容侧重提升政治基础、业务水平和管理水平,将领导干部党员履行“一岗双责”情况纳入考核范畴。而对于专任教师党员,需要以“三会一课”为抓手,加强日常培训,将培训结果与党员评议等工作相结合,提升专任教师党员的宗旨意识,学习党的先进思想,将思政教育融入日常教学工作,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专任教师队伍是高校教科研工作的中坚力量,由于专任教师工作时间较为分散,应在日常管理中设定专门的党员活动时间,在专任教师党员活动期间不安排专任教师的教学任务,为参加组织生活创造便利条件。教辅教师党员管理需要立足岗位工作,提升服务水平。教辅教师和专任教师相比,在日常工作中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工作压力更大。因此,开展采用“亮身份、树形象、作表率”的活动方式,在工作场所摆放党员标志牌来彰显党员身份;采用上级组织培训和自主培训的方式,为教辅教师提供学习机会,缓解工作压力,拓宽上升渠道。学生党员是高校党员群体的生力军,也是学生群体中的佼佼者,应注重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学习党的政治理论,传承党的优良传统,让每个学生党员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都能够发光发热。毕业生党员要顶岗实习,因此要更加注重线上教育,通过网络连线参加组织生活。

(三)建立科学的党员评价考核机制

一方面,要制定科学、明确的党员分类评价考核标准,在明确目标任务的基础上细化工作要求。按照党员类型来制定工作目标,进而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在实际工作中,可以根据党组织和党员分类情况来设定不同或相同的管理目标和评价指标,以确保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合理。

另一方面,考核标准要结合不同类型党员的实际情况,不能只看大小高低,应分类进行评优评先。要将考核结果作为评优评先等工作的重要依据,以充分发挥党员分类管理工作的激励效果,激发全体党员的工作热情和创新活力。

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党员分类管理可以有效激发党员群体的工作活力,推动党员队伍的健康成长和高校的高质量发展。目前广东省高校在党员分类管理工作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在党员分类方法、分类管理办法和评价考核机制建设方面还需要下功夫,以构建更为科学、可行的党员分类管理模式,推进新时代党建工作新的伟大工程。

参考文献:

[1]刘婕纾.高校党员分类教育管理实践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1,42(26):109-110.

[2]孙宜芳.新时代党员分类管理模式构建研究[J].新乡学院学报,2020,37(01):61-64.

[3]姜红伟.“五式”管理法构建党员分类管理新模式[N].大兴安岭日报,2019-07-18(002).

[4]肖剑忠.党员分类教育管理监督:挑战、经验与对策——以杭州市江干区采荷街道为例[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19(03):38-44.

[5]科学化分类精准化管理实效化考核——翼城县党员分类“三化”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支部建设,2019(01):56.

[6]王琪.党员精细分类精准管理的有益探索[J].共产党员,2018(23):30-31.

[7]马贝贝,司丽娜.大学生党员分类量化管理考核机制的探索[J].学园,2018,11(24):9-10.

[8]張苗苗,陈雅珺,汪勤.“两学一做”背景下高校党员分类管理及量化考核机制研究——以安徽大学历史系为例[J].文教资料,2018(02):134-135.

本研究为2020年广东省高等学校党的建设研究会课题成果,项目名称为:高校党员队伍分类管理问题研究,课题编号为:2020GZ056。

作者简介:付霞,女,1983.11,四川资阳人,毕业于广州大学,硕士研究生,现工作单位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专长: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付霞

第2篇:城市社区流动党员管理如何创新

城市社区流动党员主要包括一些离退休人员、下岗失业人员、民营企业中的人员、个体经营户等,这些人都属于社区党组织管理的范围。社区流动党员是一个特殊的党员群体,他们的工作场所、住所、经济收入大多处于不稳定的状态。要对城市社区流动党员实行有效的教育管理,必须从管理理念、管理方法、教育方法和教育内容等方面进行创新。

作者:杨群红

第3篇:电力企业社区离退休党员管理

摘要:本文针对目前电力企业社区离退休党员管理工作中现有的问题进行分析,并进行谈论如何有效提高电力企业管理社区离退休党员工作水平,提出相对应的对策参考,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电力企业管理社区离退休党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关键词:电力企业;离退休党员;管理工作;对策

前言

在新时期的背景下,电力企业为了能够满足职工群众的要求,就要加强管理社区离退休党员工作,把离退休党员的价值充分地发挥出来,从而有效推动电力企业的持续发展。

一、电力企业社区离退休党员管理的现状

(一)党员素质参差不齐

一方面,是离退休党员的身体素养都不同,有一部分离退休党员行动不方便,无法根据实际要求参与组织生活,而党支部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也无法充分组织党员;第二方面,离退休党员的思想素养参差不齐,由于已经退休多,所以思想滞后的现象也是存在,有一部分党员在离退休滞后,降低了自我要求,松弛纪律约束,并且失去了一定的缺少,不再自主学习,也不愿意参加组织生活[1]。

(二)工作认识不够准确

大多数电力企业党支部觉得离退休党员已经不再继续工作了,那么出现违规的情况应该不多,廉洁的风险并不大,不需要多加管理。

(三)组织建设不够完善

随着电力企业不断加快管理离退休党员的工作,离退休党员的组织会转移到一些乡镇或者村,那么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一部分离退休党员无法找到具体组织,从而逐渐淡化自身党员的身份。并且有一部分离退休党支部工作人员普遍工作特别多,对于各个工作也只是应付了事,无法投入到真正的工作当中。

(四)服务工作不够完善

有一部分电力企业没有进行关心和了解离退休党员,无法及时全面地了解离退休党员的需求。比如,有一部分离退休党员身体比较差、行动不方便、经济比较困难等,需要企业的关怀;而有一部分离退休党员具有一定的条件,并且想要继续发挥出自身作用;还有一部分离退休党员具有各种各样的爱好,并且希望参与各种各样的活动。

(五)保障措施不够健全

目前,离退休党员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缺少已经的经费支撑和场地支持,无法有效开展活动。倘若只依靠离退休党员薄弱的党费,往往无济于事。特别是不断壮大离退休党员的队伍,会更加突出保障经费等各类问题。

(六)活动开展不够丰富

第一方面,是注重制定计划,但是忽略计划的执行,有一部分党员在年初开始制定相对应的计划,但是却在执行过程中因为各种各样的因素无法有效落实。第二方面,是注重活动形式,但是缺少主要内容,有一部分党员组织活动时,只注重表面缺少一定的内涵。第三方面,注重传承传统的观念,往往忽略进行创新,有一部分离退休党员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只限制在一些唱歌类、跳舞类、或者棋牌类等,活动缺少创新,普遍比较单一。

二、电力企业社区离退休党员管理的对策

(一)明确管理社区离退休党员的重要性

想要提升管理离退休党员的工作水平,就要重视开展管理离退休党员的工作,清晰目标,加强教育和培训离退休党员。在进行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要时时刻刻关注离退休党员在思想观念上的变化,并对其产生的消极思想进行及时的调整,能够有效提升离退休党员的思想觉悟。因此,要按照离退休党员的思想情况和发展特点,制定相对应的培训党员方案和计划,从而有效培养其道德素养,增加其业务水平能力。不仅如此,还要进行教育离退休党员的“三观”,指引其建立正确的“三观”。在这个过程中,实行的教育模式要满足党员的思维特征,同时要组织开展实践活动,积极引导离退休党员参加到活动中,把离退休党员的模范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同时给予其相对应的关怀,注重党员的心理变化和思想变化,按照其的需求提供相对应的帮助,对离退休党员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进行及时解决,能够让其感受到企业组织的温暖[2]。

(二)完善企业社区离退休党员管理制度

电力企业在管理离退休党员的过程中,要把企业的作用充分地发挥出去,并且完善建设企业的工作。第一,要对电力企业离退休党员的工作状况进行充分的了解,正确把控各个离退休党员的信息,并且进行整理信息进行分类管理。第二,在进行管理离退休党员的工作过程中,要遵守相对应的准则,建立相对应党支部,方便开展管理工作,促进离退休党员具有一定的归属感,相信企业。除此之外,要加强建设企业作风,并且作风要具备一定的威信李,让大离退休党员担任书记、组长以及党支部等。不仅如此,要给予离退休党员一定的关爱,有效解决其日常生活或者工作上的问题,并给予相对应的支持。与此同时,电力企业要完善管理离退休党员制度,并且严格落实有关策略,这样电力企业就可以有效规范离退休党员工作,提升管理离退休党员工作的实效性。按照离退休党员不同的兴趣和特点安排其相对应的工作,从而有效激发其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使用先进管理社区离退休党员方式

电力企业传统管理社区离退休党员的方式对于目前时代发展的要求已经无法满足,因此,需要加强改变传统的管理理念,遵循以人为本,使用多元化的管理方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管理离退休党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在开展我国社会管理工作过程中,已经纳入管理离退休党员,并且其的管理工作特别重要。因此,想要提升电力企业管理离退休党员的工作水平,就要对传统管理模式进行创新,使用现代化方式,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因此,要开展各种各样多样化的活动有效丰富离退休党员的日常生活,有效保证其在企业当中的工作质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离退休党员的日常生活水平。大多数离退休党员都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不同的离退休党员有不同的优势。因此,可以从各个方面推动其参加到建设社会工作当中,继续为人民服务。例如,成立离退休党员小组,开展社区相对应的工作(例如宣传保护社区环境、解决民事纠纷以及巡逻社区等)。除此之外,居委会也可以邀请这些离退休党员,能夠满足其继续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愿望[3]。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力企业需要加强管理离退休党员的工作,才能够有效推动电力企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璐华.新形势下电力企业党员队伍教育管理问题及对策[J].商业文化,2020(07):60-63.

[2]张宁峥.电力企业基层党组织党员教育和管理方法[J].现代企业,2020(01):46-47.

[3]杨媛媛,周国庆,胡婷婷.电力企业农电党员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J].党史博采(下),2019(12):52-53.

作者:王麦晓

第4篇:探索社区党员分类管理新模式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区党员队伍的构成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突出表现在离退休党员、流动党员、下岗失业党员以及参与社区管理服务活动的在职党员日益增多。他们在社会的各个层面,年龄、文化程度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从年龄上看,有90多岁高龄的老党员,也有20来岁的青年党员;从文化程度上看,有大学毕业生,也有文盲。这些差异,客观上使得社区党员管理教育工作在内容上、时间上、形式上也有着不同的需求,社区党员管理教育难度增大。

针对社区党员队伍分布结构和类型层次出现的新变化、新情况,过去社区党员的管理方法,已不能适应新时期社区党员的管理。为提升社区党员管理的实效性,增强社区党建工作的渗透力和凝聚力, 社区党组织应积极探索建立社区党员分类管理的新模式,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一步提高社区党员管理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一是对一般居民党员实行"岗位化"管理。对社区离退休居民党员要从政治上鼓励他们、生活上关心他们,充分发挥他们社会经验丰富、热心公益事业的优势,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参与社区活动的空间和舞台。社区党组织在社区党员中广泛开展党员定责上岗活动,积极推行"一人一岗"制度。根据党员自身专业、爱好等特点,设置"政策宣传岗、安全监督岗、民事调解岗、卫生监督岗、计生联络岗、敬老助残岗、特色服务岗、科普宣传岗、扶贫帮困岗"等,通过岗位认领,明确岗位职责,维护社区稳定。同时,在上岗党员中开展以"联系一户贫困家庭、帮助一名下岗职工、参与一项社区事务"为主要内容的"三个一"党性实践活动,搭建社区党员发挥作用的新平台。即针对社区在册党员,根据老党员组织观念较强、闲暇时间较多的实际情况,通过完善"三会一课"制度,定期组织他们参加生活会、支委会、党小组会和党课学习,不断提升政治理论水平,保证他们思想上永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同时,充分发挥老党员群众威信比较高的优势,协助年轻党员定期走访群众,调解邻里纠纷、破解群众难题,并积极组建老党员文化宣传队、秧歌队、老年健身队等文体队伍,协助参与义务巡逻等活动,充分展示老党员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精神风貌。

二是对年老体弱老党员实行"关爱化"管理。对年老体弱、行动不便和重病在床的党员,社区党支部坚持定期入户走访,及时把社区党组织的中心工作向他们进行传达,从服务、关怀入手,落实专人结对联系,及时了解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生活状况。同时,积极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组织社区志愿者服务队进行经常性的关心照顾,以他们的"所思、所缺、所急、所难"为重点,社区党组织要做到有喜事祝贺到家、有难事解决到家、有丧事慰问到家,积极帮助他们排忧解难,让他们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

三是对下岗失业党员实行"服务化"管理。社区党委对下岗失业党员,要从关心思想、生活入手,进行"下岗不失志"教育,通过建立再就业"服务卡"制度,帮助他们转换择业观念,提高再就业能力,使他们自觉增强党性和组织纪律观念,维护党员形象,在社区建设中发挥应有作用。社区党委对下岗失业党员进行登记造册,实行建档管理,拓宽他们的就业门路,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一方面,要开展就业培训,为他们"定岗"。定期举办有针对性培训,可以与有关用人部门联合办班、联建培训地,使失业党员学成技术后可以直接上岗工作。另一方面,要为他们提供就业信息,为下岗党员"找岗"。可以依托社区党组织联席会,与社区单位建立劳动用工信息通报制度,并在社区宣传栏发布再就业信息,同时及时向辖区提供下岗失业人员名单,扩大下岗失业党员的就业范围,帮助实现再就业。 四是对流动党员实行"动态化"管理。目前社区流动党员的管理上出现了"四难",即参加组织生活难、缴纳党费难、保持联系难、掌握其表现难。针对这一现状,社区党组织可建立流动党员支部,每季度组织人员深入辖区,进行流动党员的调查、摸底、统计工作,及时、准确对流出党员进行清理并分类造册登记,分别对流动党员组织生活、学习等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建立流动党员档案信息库,实行动态管理,跟踪管理。并通过定期走访流动党员家属,帮助他们解决困难,为长期外出的流动党员解决后顾之忧,及时解决流动党员家属生活中的一些困难。同时,对返家的流动党员,及时上门进行走访,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引导优秀流动党员积极返乡创业。根据流动党员流动性强、组织生活和学习不能坚持正常的实际情况,社区党组织建立定人、定期、定内容的"三定"跟踪管理模式,对流动党员管理做到管而不死,分而不散。并可建立外出务工党员包户联系制度,即每名社区党委成员联系几名外出务工党员,与所联系的外出务工党员进行沟通交流,传达有关政策精神、传递学习资料,利用流动党员中的先进分子的典型事迹进行宣传教育,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社区建设和管理贡献他们的力量。从而在党员与党员之间、党员与党组织之间架起了一座"连心桥",确保流动党员与党组织联系"不断线"。

五是对社区在职党员实行"监督化"管理。社区党组织通过了解和发动在职党员自觉到社区党支部报到、发放在职党员登记表等途径,对社区内的在职党员登记造册,建立台帐。根据在职党员分布、特长和志愿组建志愿者服务队伍,积极开展以"亮身份,树形象,做24小时党员"为主题的社区在职党员服务活动,大力开展"党员责任岗"、"志愿者服务队"等活动,使党员在"八小时"之内当先锋,"八小时"之外作模范,形成"工作时间单位管、业余时间社区管"党员管理模式。发挥社区党组织的监督职能,对社区在职党员全部进行登记建档管理,在在职党员的楼道内公布党员身份,接受居民监督。通过建立在职党员"联系卡"制度,社区党支部与其单位党组织联手对在职党员实行"双重管理",重点监督在职党员"八小时"以外的活动情况,对发现问题的在职党员及时上报组织、纪检部门,促使在职党员在社区两个文明建设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六是对待业学生党员实行"引导化"管理。针对学生党员日常学习忙、组织活动参与较少的实际情况,社区党组织充分利用假期、周末等闲暇时间积极组织年轻党员参加思想政治理论学习、人际交往等针对性素质培训,在不断提高他们的党性觉悟和政治理论水平的同时,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工作环境、处理职场难题和人际关系,增强工作能力。一方面主动吸收其参加党的组织生活,学习党的方针政策,不断提高政治理论素质;另一方面,组织待业学生党员积极参加家教、社区志愿者服务队等服务活动,增强其对社区的归属感。同时,社区党组织加强与人事、劳动部门的沟通联系,及时为其提供岗位就业信息,帮助早日实现就业。

第5篇:对社区党员实行分类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加强社区党员教育管理是加强社区党员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搞好社区党的建设最经常、最基础的工作。xx县现有6个社区,均在县城所在地xx镇。社区居民28856人,105个居民小组;设社区党总支部1个,党支部5个,直属党员453人,在职党员2330人。近年来,随着新形势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进入社区,社区党员身份进一步趋于复杂,给社区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带来了新情况新问题。近年来,xx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探索加强社区党员管理的新路子,根据社区不同类别党员的特点实行分类管理,提高了管理实效性和服务水平,激发了广大党员创先争优、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实施党员分类管理教育的做法及成效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扎实推进社区党员分类管理工作

1、构建网络,健全组织领导。

建立社区党建工作指导委员会、协调委员会、联席会等组织机构,建立了县委(组织部)—指导、协调委员会--联席会—社区党支部—党小组五级网络运行机制,形成了上下联动,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强化对对社区党员的领导。

2、调查摸底,建立党员台帐。

我们对社区党员的数量、类型、居住、工作等情况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走访,登记造册,把社区党员划分为五大类:一是社区内的在

1 职党员;二是社区的离退休党员;三是社区中的下岗、待岗职工、“两新”组织党员;四是流动党员;五是社区直属党员。针对这五大类党员的不同特点,实行党员资料信息化管理,建立党员资料数据库,实行党员动态档案管理。并结合地域相邻、行业分布、方便活动等实际情况,把社区党员编入到相应的党小组,实行分类教育、分类管理、分类活动。

3、分类管理,发挥党员作用。

一是对在职党员实行“双重管理”,激发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对在职党员实行单位党组织与社区党组织“双重管理”、“双向反馈”制度。按照“提高质量、活动适量、发挥特长、形式多样”的要求,各社区党支部在征求个人意愿的基础上,将在职党员进行分组,设臵了政策宣传组、治安巡逻组、绿化美化组、帮贫扶困组、文艺表演组等20多个活动小组。同时在在职党员中开展“五带”活动,即“带头与时俱进解放思想,带头参加社区开展的学习宣传活动,带头参加社区各类文化体育活动,带头参加社区帮贫扶弱献爱心活动,带头在经济发展中为社区建设献计出力”,建立了五项制度,即“在职党员登记报到制度,在职党员在社区表现情况反馈制度,考察党员干部听取社区党组织意见制度,社区在职党员定期例会制度,在职党员活动情况定期通报制度”。从而有效地调动了社区在职党员作用的发挥。

二是对离退休党员实行灵活管理。离退休党员整体素质比较高,他们所关心大多是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社区治安、卫生等社会问题。对此,我们在关心他们生活,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的基础上,针对他们的身体状况、年龄、专业特长等方面的特点,灵活管理,充

2 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使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对于身体健康、闲散在家的退休党员,要求他们积极参加社区党组织的各项活动,经常向他们部署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任务;对有专业特长的,动员他们参加各类党员志愿者活动,协助开展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思想政治工作、群众工作等。如离休党员韦自恭,在党支部的支持下,他离休不离岗,担任了xx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积极参与关心下一代各项工作,在挽救失足青年、维护社区治安、家庭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退休党员林树鸿,德高望重,平时喜欢吹拉弹唱。经新兴社区党支部牵线搭桥,他组建了xx县三月三剧团,平日里组织社区的老年文艺爱好者,积极排演节目,经常巡回各社区进行文艺表演,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党的政策,深受群众的欢迎。

三是对下岗、待岗职工党员实行“温暖管理”。从关心思想意识入手,帮助他们转变再就业观念,使他们自觉增强党性和组织纪律观念,维护党员形象,在社区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大力开展就业培训,提高他们的再就业能力,为下岗、待岗职工党员“定岗”;畅通就业信息,扩大社区党员的就业帮扶范围,为下岗、待岗职工党员“找岗”;积极开发就业岗位,根据驻区单位要求,为下岗、待岗职工党员“创岗”。

四是对流动党员、“两新组织”党员进行“结对管理”。设立流动党员管理服务站,通过直管、代管、协管等方法,使流动党员有“家”可归。有针对性地对流动党员进行上党课、结对子、教育考核,并将流动党员参加社区党建的情况与为其提供的服务挂钩,加大流动党员对所在社区的归属感。同时,把退伍战士党员群体和个体、私营企业

3 中的流动党员作为工作重点,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抓出特色,以点带面,从整体上推动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2008年以来,我们在六个社区中开展“共产党员门店”经营评比活动,树立了一批党员模范经营户,调动了党员文明经商、守法经营的热情,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五是对社区直属党员进行“全权管理”。通过建立健全支部各项规章制度,严格对直属党员的教育管理,组织他们争做党的政策宣传员、民间纠纷调解员、居民群众联系员、社区治安保安员、环境卫生监督员等,通过开展党员责任区、党员结对帮扶等活动,有效地发挥了党员的影响力和政治导向作用。实行目标管理和奖惩制度,从政治思想、执行纪律、组织观念、发挥作用等方面对直属党员提出要求,并把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作为民主评议党员的重要内容。

(二)情系社区,心怀群众,党员分类管理教育初见成效 党员分类管理是新形势下加强社区党员管理教育的一种比较好的形式和方法。分类管理暨改变了社区基层党组织在管理党员上职责不够明确的状况,增强了管好党员的责任感;又改变了党员管理教育“一刀切”、“一锅煮”的状况,增强了工作的实效性;同时,改变了党员行为标准过于笼统、难于衡量的状况,增强了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主动性。

1、情系社区,党员“社区意识”不断增强。

广大社区党员充分认识社区工作的重要性,强化了四种意识。一是进一步强化了政治意识。作为党员自觉在社区中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一身正气,抵制各种歪风邪气。二是进一步强化了党建意识。社区党员在社区党组织的领导下,积极参与社区党建工作,增强了党

4 组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三是进一步强化了服务意识。社区党员积极参与社区党组织开展的社区服务活动,丰富社区的文体生活。四是进一步强化了表率意识。社区党员率先树立全面良好的社会形象,倡导优良的社会风尚,处理好家庭关系、邻里关系,起到模范作用。

2、情系群众,党员“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一是以社区党支部为核心,充分发挥社区志愿者、党员义务巡逻队的作用,建立完善社区群防群治防控体系。二是积极开展社区文化活动,充分发挥社区党员的积极作用,开展形式多样、寓教于乐、深受社区居民喜爱的文体活动。三是开展志愿者服务,积极组织辖区党员、在职党员参与辖区的残疾人、孤寡老人“一对一”结对帮扶活动。目前,社区志愿者党员队伍日益扩大,开展了敬老助残、定期为社区老人义诊、打扫卫生、理发、洗衣服等服务活动,深受群众的欢迎和好评。

二、社区党员管理工作的新难题

随着改革的深化、城镇化建设的发展、社会利益格局的调整、就业分配方式的变化,社区党员队伍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特点,构成了社区党员管理工作中的新难题。

(一)社区党员队伍构成多样化。近年来,由企业分流的职工党员、原由企事业单位管理的离退休党员、军转自主择业和院校毕业的党员、以及在新经济组织中就业的党员陆续转入社区管理,其比例逐年上升,有的社区已接近半数。这些党员来源不同,年龄差距较大,构成了社区党员队伍的多样化。

(二)党员思想状况复杂化。由企事业单位转入社区的党员,相当部分心态较为复杂,对管理模式的变化一时难以适应。特别是下岗、失业和内退的职工党员存在有抱怨情绪和失落感。个别党员因工作无

5 着落,生活困难,长期游离于组织之外,党性观念、理想信念、纪律意识出现滑坡。考虑现实困难多,考虑履行党员义务少,党员意识下降。他们思想上的困惑、生活上的困难都迫切需要党组织的教育和帮助。

(三)党员学习时间差异大。“两新”组织中的党员有的在私营企业工作、有的开个小商店,有的是打工人员,他们把组织关系挂在所在社区的党支部,由于工作忙,对社区建设关注不多,参与意识不强,对于支部组织的活动常要因工作冲突只能请假。下岗、退休做临时工的党员白天需要外出工作,时间随意性较大,参加党员活动、接受党校教育时间安排上有困难。而高龄党员晚间活动又不方便,形成时间要求上的差异。

三、社区党员管理工作的弊端

新情况和新变化对社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新思考。

(一)教育管理内容层次不清楚。社区党员教育管理内容安排上必须区别层次,有的放矢。结构的多样性,带来了思想观念的多样性。管理教育要取得实效,就必须根据不同对象、不同层次,注重教育内容的多样性和针对性。教育管理采用集中统一的办法,统的过多,强求一致,安排学习一个计划,组织教育一次大课,就必然出现“一锅煮”的大呼隆现象。

(二)教育管理目标不明确。在管理教育的目标要求和制度规定上,必须实事求是,合理可行。在社区党员中,在职的与退休的、在企事业单位的与个体经营的、身体健康的与体弱多病的、居住稳定的与在外流动的,相互差异很大,用一个标准、一个制度要求,很难达

6 到理想的效果。因此,因人制宜提出不同的要求,使目标符合实际,制度规定易于落实已势在必行。

(三)教育管理对象分类不细致。在管理教育的对象上,必须突出重点,抓住关键。为此,必须从党员的职业特点、身体状况、生活环境等差异出发,本着有利于管理、有利于党员发挥作用的原则,实施党员分类管理教育。

四、进一步加强社区党员教育管理的建议

笔者认为要加强社区党员教育管理,必须坚持做好六个结合:

1、把强化社区党员教育管理与加强社区党建工作基础相结合

一是要提高社区党务工作者素质和能力,当前最迫切要解决的是社区党务工作者职业化的问题,通过全面提高社区党务工作者待遇和加大培训力度,努力解决有人、有能人办事的问题;二是要加强社区党建阵地建设,通过政策支持、政府投入、社区共驻共建等方式,努力解决党员活动阵地的问题;三是要进一步理顺社区“两委”工作职责,党委要重点强化社区党组织工作职责,同时在选配社区“两委”班子时尽可能实现主要负责人“一肩挑”,明确党组织负责人为社区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彻底改变“两委”职责不清、无人愿干社区党务工作的现状;四是要统筹解决社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经费,通过加强财政预算、党建挂帮单位支持、社区单位资助等渠道,努力解决有钱办事的问题。

2、把强化党员教育管理与建立完善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机制相结合,重点建立五大机制:

(1)要建立完善社区党员教育管理联动机制,实现社区党建资源共驻共建。党委要加强对社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领导和指导,确

7 保社区党务工作者素质、活动阵地、活动经费等适应党员教育管理的基本要求;要始终坚持属地原则,通过党建议事会和社区党建议事协商会等载体,将辖区党组织、挂帮单位党组织紧密联系和衔接起来,实现社区党员教育资源互补共享。

(2)要建立完善社区党员分类教育管理机制,增强社区党员教育管理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对离退休党员通过革命传统教育和国际国内形势教育,促使他们“发扬党的光荣传统、保持革命晚节”,从而让他们离休离职不离党;对外来流动党员,主要进行“遵纪守法、诚实守信”教育,使他们在务工经商中自觉体现党员先进性;对下岗失业党员和无业党员进行国情教育,帮助他们认清形势,使他们下岗失业不失党性原则;对社区“两委”中的在职党员,主要进行党规党纪、理想信念和宗旨观念的教育,使他们时刻牢记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对社区其他无职党员,主要是进行社区建设理念和共驻共建意识方面的教育,激发他们参与社区建设的主动性。在教育管理方式上,要灵活多样,克服呆板单一的做法,把教育搞得生动活泼,增强活动的吸引力,做到入情入理入脑。

(3)要建立完善党员履职督导评估机制。社区党员教育管理是否取得成效,最终要通过党员在社区建设中的履职来体现,而能否促进党员作用的发挥,关键是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党员履职监督评估机制。对社区党员要在全面掌握其素质和能力的前提下,通过科学设立 “计生服务管理岗”、“爱心救助帮困岗”“失足人员帮教岗”、“社会治安巡逻岗”等岗位,搭建社区党员参与社区建设的基础平台,通过全面开展党员服务承诺,并制定相应工作职责,同时建立“党员自述、群众论述、社区党组织评述”的“三述”督导考评工作机制,对

8 履职好的先进典型进行评定和表彰,并以此作为党员年度评议的主要依据之一。

(4)要建立完善党员争先创优激励机制。社区党员既是居民群众中的先进分子,同时也是普通居民群众中的一员,要通过开展优秀共产党员评比表彰、制作“共产党员之家”、“共产党员门店”门户牌等多种方式,激发社区党员的政治热情和荣誉感,促使他们积极争先创优。

(5)建立完善贫困党员关怀机制。对比较贫困的党员家庭,要建立贫困党员结对帮扶制度,定期不定期开展走访慰问和帮扶工作。同时落实国家在就业和再就业、安居工程、社会保障、医疗救助等方面向贫困党员倾斜的政策措施,使贫困党员真正感受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

3、把强化党员教育管理与创新党员教育管理载体相结合 社区党员结构复杂,素质参差不齐,单纯依靠“三会一课”等传统的教育管理方式已不能满足党员多样化的需求。为此,一是要充分利用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管理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管理活动,通过集中开展党性党风宣传教育、就业再就业技能培训、组织文化活动等方式,不断提高辖区党员的素质和能力,增强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二是要积极创造条件,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措施,拓展党员教育管理视野;三是要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管理活动,如“一个党员一面旗、我为党旗增光彩”、“党员先锋示范岗”等主题活动,让党员在活动中得到锻炼,接受洗礼。

4、把强化党员教育管理与加强社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手段相结合

9 流动党员因其流动性大而成为社区党员教育管理的难点,也是制约社区党员教育管理水平的难题。当前,针对流入党员,一是社区要建立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平台,通过设立流动党员服务站、制作流动党员服务卡等方式,争取其主动“亮身份”;二是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流入党员摸底调查,掌握流入党员基本情况,并根据其基本需求,配合相关部门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介绍、技能培训、社区服务等,满足流入党员基本需求;三是社区党组织要积极搭建流入党员发挥作用的基础平台,如在社区计划生育、综合治理、扶危帮困等方面引导流入党员积极参与,争取其“树形象、作表率”。针对流出党员,社区党组织要千方百计通过电话、信函、网络等手段,加强与流出地党组织和流出党员的沟通与联络,及时了解流出党员的思想、工作状况。

5、把强化党员教育管理与解决居民群众热点、难点问题相结合 当前,社区成为各种利益、矛盾的交织地,居民群众评价社区党组织工作的成效主要是看他们所反映的与其日常生活有关的热点、难点问题是否得到了及时解决,看党员在解决各种利益、处理各种矛盾中是否发挥了积极作用。社区党组织一定要团结带领社区党员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上,从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点滴事情入手,把就业、就学、就医、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和维护社会稳定、统筹区域发展几方面的工作结合起来,不断增强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6、把强化党员教育管理与处臵不合格党员结合起来 由于社区党员结构的复杂性和教育管理能力欠缺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了个别社区党员的党性意识退化,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没有充分发挥,突出表现在未能完全履行党员义务,拒绝参加党员活动,甚

10 至极个别党员基本丧失党员条件。为此:一是要加大挂名党员的清理处臵力度,对党员住址变迁、基本情况清楚的挂名党员,要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动员其将组织关系转移到居住地党组织;对长期无法联系、本人又不主动与党组织联系的挂名党员,要严格按照《党章》的规定进行处理。二是要强化不合格党员教育管理措施,对党性意识退化的党员,要通过强化组织帮教、党员结对帮助等措施,促使其不断增强党性意识;对完全丧失党性意识的社区党员,要严格根据党内组织程序清除出党。

第6篇:实行党员分类管理

积极探索党员教育管理的长效运行机制

街道社区党员的教育和管理是社区党建的基础,要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维护党的集中统一调动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就必须切实加强和改进党员的教育管理。多年来,东华街道党工委,始终把党员管理工作作为基层党组织建设中的一项基础性、经常性的工作来抓,对辖区党员实行了分类管理,在党员教育管理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索。现将我们的做法,做一简要介绍。

一、随形势变化,合理分类,为党员分类管理打下基础。过去,街道党员人数少,类型比较单一, 多为办事处机关在职和离退休党员及居民区纯居民党员,在八十年代后期,随着企事业单位离退休职工的增多和组织关系的转入,街道社区离退休党员的数量日益增多,党员的流动性也日益加大。到九十年代后期,随着党建内容的变化,社区所辖在职党员身份的亮出和外来务工人员的增多,街道党员队伍中又增加了在职党员和外来流动党员的成份。近年来,随着改革的深化、城市的发展、社会利益格局的调整、就业分配方式的变化,由企业分流的职工党员、原由企事业单位管理的离退休党员、军转自主择业和院校毕业的党员、以及在新经济组织中就业的党员陆续转入街道社区管理,使党员的队伍不断加大,类型更加复杂,进行合理分类,因人施教已是迫在眉睫。为此我们把党员分为6大类,一是街道机关、直属企事业单位中的党员;二是社区的离退休党员;三是社区中的失业下岗、待岗职工党员;四是流动党员;五是各种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的党员;六是社区内居住的在职党员。针对这六大类党员的不同特点,以社区大党建为着眼点,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加 1 强教育管理。

二、因类施教、强化管理,不断丰富党员教育内容。

1、强化对街道机关所属党员的教育,提高对社区管理的水平。街道机关在职党员、社区专职干部党员是街居工作的骨干力量。对这部分党员教育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街道、社区工作。我们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人手:一是加强街道党工委和社区党支部的自身建设。通过学理论、明责任、强素质,健全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机关周四理论学习日制度和“三会一课”制度,开展“双提”活动,强化这部分党员的执政意识观念、党性观念、组织纪律观念和为人民服务的观念,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鼓励党员在本职岗位上建功立业,以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二是对本属的党员干部通过有针对的培训和轮训,提高政治思想素质,使其不仅具有较高的思想觉悟,而且具备基层群众工作和现代化社区建设、管理的实际本领。三是街道党工委注意在发展党员中,向社区基层倾斜,把优秀青年干部充实到社区党务工作者队伍中来,并把政治素质好、全局意识强、政策水平高的干部配备到街道党务工作的岗位上,逐步改善街道党务干部队伍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提高整体素质。

2、加强对属地在职党员的教育,增强社区工作的合力。根据社区党建工作需要,为调动辖区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各社区分别建立了在职党员联络站,实行一帐两卡(登记帐、联系卡、反馈卡),方便党员与社区党组织的联系。结合在职党员的职业特点和个人特长,以各类专业化的志愿者活动为载体,组织他们在社区建设中发挥示范和引导作用,把党的工作渗透到社区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学等各个领域,达到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的目的。

3、发挥离退休党员的作用,为社区工作增光添彩。退(离)休党员作为特殊群体,他们所关心的热点问题、中心话题比较集 2 中,大多是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社区治安、卫生等社会问题。对这部份党员的管理,我们着重关心他们生活,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尽而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并针对他们的身体状况、年龄、专业特长等方面的特点,形式多样地发挥他们的作用。对于身体健康、闲散在家的退休党员,要求他们积极参加街道党组织的各项活动,经常向他们部署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任务;对有专业特长的,动员他们参加各类党员志愿者活动,协助居委会开展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思想政治工作、群众工作等,同时根据他们的要求,开展各类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体、娱乐、科普活动,让他们在继续得到党组织关心的同时,始终坚持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在社区生活中发挥余热;对身体有病行动不方便的党员,根据他们参加组织生活确有困难的实际情况,要求他们管好子女争做“五好家庭”,按时交纳党费。社区党支部还委派身体健康党员做联络员,通过定期走访,向他们传达上级的有关精神和支部的工作要求,掌握其思想情况,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并通过组织及时帮助解决。

4、拓展抓好非公有制企业党员的教育管理。我们按照“抓组建、抓管理、抓活动、促规范、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在条件成熟的基础上成立了医药研究所党支部和家家亮党支部。为加强对其党员的教育管理,着重围绕企业发展这个中心,通过开展向企业献言献计,开展技能比武等活动使非公有制企业中的党组织真正成为非公有制企业员工的政治核心,努力做到企业经营和党员的组织生活两不误。其中的家家亮党支部,被区委授予2005“先进基层党组织”的荣誉称号。

5、加强流动党员教育,为城市社区建设聚合力量。目前,城市社区内的流动党员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流动性强;二是流人和流出之间往往缺乏有效的接转手续;三是流动党员对所有社区的归属感参差不齐。针对这些特点,我们立足于实践和探索,用新思路去解决遇 3 到的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一是通过直管、协管等方法,使流动党员有“家”可归。各社区支部分别建立了流动党员活动站,采取集中教育管理的形式,将长期在该社区经商、打工的流动党员组织起来。二是健全流动党员管理制度,形成规范管理。原则上按照流动党员以流人地党组织管理为主的原则,对组织关系的接转,预备党员的教育考核,参加组织生活等内容进行具体的规定。三是有针对地对流动党员进行上党课、结对教育,加大流动党员对所在社区的归属感。

6、关心帮助下岗失业和待岗人群中的党员,重点从帮助生活和关心思想变化人手,进行“下岗不失志”教育,帮助他们转变再就业观念,同时尽可能的为他们提供免费培训,鼓励他们自主创业,并引导带动其他人员就业,做再就业的排头兵。并在他们中开展了过一次组织生活会、作一次思想汇报、掌握一门技术、找一个合适岗位、为社区建设作一份贡献为内容的“五个一”活动,使他们自觉增强党性和组织纪律观念,维护党员形象,在社区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制度作保、初见成效,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我街道不仅对党员实行了分类管理,并初步形成了街道党员管理培训工作制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改变了过去党员管理教育“一刀切”、“一锅煮”的状况,增强了工作的实效性。以前部分退休党员由于受到客观情况的限制,活动难保证,实行分类管理后,活动时间适应不同党员的各自情况,使组织生活逐步制度化,规范化。在管理教育的内容上,不同对象有不同要求,使党员易于接受,并增强了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主动性。这方面在退休党员身上反映得特别明显,一些退休党员,离开了原来的工作环境到地区后,感到惘然失落,无所适从;一些党员退休后思想滑坡,产生了“人到码头车到站”的想法,降低了对自己的要求;还有一些年高体弱身体有病长期卧床不起的党员,感到自己无法履行党 4 员职责,已成为不称职的党员。对党员分别提出责任目标后,使大家感到,退休后应继续发挥余热,做到了“离岗不离党,退休不退色”。他们积极参加社区组织的各类志愿者活动,并涌现出不少的先进典型人物。如东华路社区的党员孙元贞多年义务为辖区疏通下水道、党员顾秀泉义务为北人字街32号院看守大门、党员何淑兰义务照顾孤老、党员国敏英夫妇义务带领大家锻炼身体等,树立了良好的党员形象。

当然在党员的分类管理上,我们做的还不是很规范,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完善。

2006年9月4日

东华街道党工委

东华街道党工委

关于对党员管理、培训工作制度

一、各支部要建立流动党员、(离)退休党员、在职党员、下岗失业待业党员、非公企业党员、预备党员的管理制度

1、对流动党员的管理

凡党员外出时间在六个月以上,到固定单位工作的,可将组织关系转到外地单位。外出到非固定地点,不便转组织关系的,必须将外出时间、地点、事由向所在党支部登记,并定期向党支部汇报工作、思想及学习情况,支部应定期用书、信向其沟通情况。外出时间在三个月以上的,可转临时组织关系。对于无正当理由外出长期不过组织生活的党员,党组织应及时进行教育,经教育仍无转变的,可根据党章有关规定,给予纪律处分,直至劝其退党或除名。对外来流动党员的管理,要及时登记,党员人数多符合成立支部条件的,可成立流动党员支部,纳入党工委直管,人数少支部进行代管或协管。

2、(离)退休党员的管理

根据(离)退休党员年龄大、身体弱、参加组织活动不方便等特点,党支部可采取分类管理的办法,对于身体较好的(离)退休党员,要组织他们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会服务工作;对于身体较好、外出工作的党员,按外出党员管理办法执行;对于长期卧床不起或行动困难的党员,党支部要关心他们,指定联络员,定期上门活动,也可采用健康党员与病卧党员结对子的方式,互帮互助,共同提高。

3、在职党员和下岗失业党员的管理

根据在职党员白天上班、晚上照顾孩子,时间少的特点,党支部要利用公休假日,组织一些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和成长,且家长和孩子可以一起参加的公益活动,增强他们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对下岗失业党员,要在政治上关心、生活上照顾,鼓励他们发挥自身特长实行再就业,并带动周围群众实现就业。

4、预备党员的管理、培训

6 党支部对预备党员要进行一次系统的短期培训。每季度对预备党员进行一次全面考核,每半年要派专人同预备党员谈话,了解其思想、工作、学习情况。预备党员每季度向支部汇报一次思想、工作和学习情况。预备党员要按时参加组织生活、交纳党费,在预备期满时,要提前向支部提出转正申请报告,所在支部要按期召开支部大会,讨论预备党员转正问题,并报上级党委审批。

二、强化党员、干部的培训

培训包括理论培训和专业知识培训。一年不少于两次培训,内容和时间可按区委组织部的要求统一组织实施或自定学习内容和学习形式。培训结果参与年终民评。

三、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考核

1、党支部要制定好发展计划,要注意发现和充实积极分子队伍,根据积极分子的具体表现,确定重点和发展对象;

2、对于列入发展的积极分子要派专人负责培养,定期谈话,指出优缺点,并做好每季度的考核写实;

3、党支部每季度要对积极分子思想动态进行分析,抓住主要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

4、党支部对发展对象,要定期做出鉴定,并及时填写好积极分子培养考察登记表,党工委每半年检查一次;

5、党支部平时要在思想、学习和工作等方面对积极分子要严格要求,要有目的地给他们交任务、压担子,在实践中锻炼提高;

6、要认真履行入党手续,保证新党员质量。

第7篇:突出“特色分类”,创新农村党员管理机制

突出“特色分类”

创新农村党员管理机制

新形势下农村党建工作要积极探索农村党员管理模式,结合党员个人特点特长,对农村党员实行“特色分类”管理,进一步增强党员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农村党员应对市场经济和建设新农村的能力。

注重分类,整合资源。依据农村党员的从事行业、地点、年龄等情况,以村党组织为单位将农村党员分为村组干部党员、技术型党员、外出流动党员和老年文体党员四类,在每类党员中设置党小组。村党组织结合党员个人意愿,将党员编入党小组,进行登记造册建立档案。通过分类建组,使同一类别的党员都有了共同的话题,有效地促进了党员之间的相互交流,提高了党员参加教育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 提升能力,重在帮教。针对四种不同类型党员的特点,进行分类帮教。对村组党员干部帮“智”,采取外出参观、专题讲座等形式进行集中培训,为其提高为民服务和经济发展能力;对技术型党员帮“扶”,采取观看电教片、实用技术讲座、远程教育等形式,组织学习政治理论和实用技术,为其提供技术和信息等;对外出流动党员帮“教”,采取组织有针对性的活动、定期联系等方式,对其进行思想帮“教”;对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党员帮“健”。组成文体性党员,组织有益身心健康的“棋艺大赛”“大秧歌”等文体活动。同 1

时,充分发挥不同类型党员的优势,进行互相帮教,达到信息、技术、项目等资源共享的效果。

创新载体,发挥作用。根据特色党小组的自身特点,创新载体,开展各种富有特色的活动,如在村组干部党员中开展“双向培养”等活动,重视把发展农村党员与培养农村后备干部紧密结合,把党员培养成为致富能手,致富能手培养成后备干部。在一般无职党员中开展“设岗定职”活动,在外出流动党员中开展“为家乡建设建言献策”活动等,发挥各类党员帮带服务作用。实行党员分类管理以来,全区农村党员活力进一步激发,党组织堡垒作用不断增强。2

第8篇:大桥社区实施党员安家工程加强社区党员管理

大桥社区为改制企业党员建新家

大桥社区占地面积0、6平方公里,总人口7209人,2423户、3个居民点,4个家属区,企事业行政单位21个(其中16个改制企业),社区党组织19个(其中:党委1个,总支3个,支部15个)。党员356人(其中直管党员103个),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下岗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切实为第二批先进教育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确保每个党员都能过上正常的组织生活,我们将改制企业的党员教育管理作为工作重点,按照市区统一部署,实施安家工程,确保“那里有党员,那里有组织;那里有组织,那里有活动”的要求,为此我们做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 摸清底数,健全组织帮党员找到“家”

由于我们社区较为特殊,是过去商业、供销两大系统的集中点,随着企业改革,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处于一个薄弱五一节,为此我们将这一块纳入第二批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工作重点。特别是改制企业有的党员长达5——6年未过组织生活,属三无党员(组织无人管、党费无处交、活动无阵地),长期以来造成党性原则不强,宗旨观念淡薄,这些党员过去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的,现在又为企业改革作出了让步和牺牲,无论是身份,还是角色都发生了很大变化,难免在思想民有很大的反差和失落感。我们基层党组织是政府桥梁

和纽带,要上为政府分忧,下一步百性解难,有责任和义务来帮助和引导消除顾虑。为此我袋子产针对党员流动性大的情况,首先成立了党员联系专班,主要采取“三包五联”的办法(总支包小级,支部包党员,一环扣一环)。社区干部采取分组包片,责任到人,对外出党员每人确定一名联络员,这个联络员有五大责任,即:平时工作的联系员,掌握情况的登记员,送政策上门的宣传员,思想动态的观察员,解决困难的帮带员。对各支部的工作进展情况要求一天一报进度,做到每个党员和根知底,到目前为止103名直管党员全部找到位。为了确保每个外出党员落实情况的真实性,还专门请了两名监督员,按照登记情况进行一一核实,以便随时取得联系,在“双找”的过程中我们还印发了《致流动党员的公开信》和《党员权利义务告知书》引导各类党员主动找党组织,我们先后对华运集团、金牛公司、百货公司等 位的72名党员采取走访、座谈、征求意见,通过组织程序,相应的成立了4个支部、3个党小组。在6月26日,我们在东宝成教中心还专门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将百货公司30多名党员无条件地接进了我们社区党组织,使这些与组织失去联系的党员重新回归党组织。我们在走访过程中并为每个党员赠送了新《党章》及《党员教育读本》,通过学习,让大家明确了自己的身份,唤醒了他们思想意识,同时也彻底解决了以前那种组织瘫痪、管理无序、活动不正常的问题。

二、规范管理,搞好服务,为党员建好“家”

为了扩大党员的管理覆盖面,减少空白点,我们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把党组织建在单位里,建在楼幢里,建在党员家里。为了解决改制企业党组织工作难题,让改制企业党组织有能力为党员搞好服务,使有影响改制企业党组织工作的有关问题得到妥善解决,让他们有精力、有能力、有条件地开展组织活动。我们社区在全市率先为金牛公司党支部配备了党员活动室,投资了近5万元为他们购置电教设备、健身器材、征订党报党刊、添置桌椅等,并设有学习室、娱乐室、图书室等。为了激发党员们的热情,主要采取三种办法:

1、用政策引导人。如市区出台一些优惠政策,我们及时对下岗党员们宣传,每一季度为下岗党员进行一次职业技能免费培训,鼓励和引导他们实行再就业。如廖国城下岗后自谋职业在车站路开一毛线专卖店,因资金不足,我们为他申请办理了小额贷款。原百货公司王红俊下岗后在民主街开一时装店,因无经营之道,导致一时交不起税费,我们及时为他申办了优惠证。对辖区特困党员凡符合条件的我们为他们申办低保,共74户。今年我们采取接对帮扶困难党员,先后为辖区8名特困党员捐钱捐物达4000多元。

2、用真情感化人。我们始终坚持从政治上关心、生活上关怀、感情上关注,在5月中旬请市二医5位专家为辖区党员进行免费义诊,做到有病治病,无病防病,请市家电办

免费为辖区党员进行家电维修。5月20日在市文化宫门前举办了大型“我为下岗党员找岗位”活动,现场为19名下岗党员找到了新的工作岗位,实行了再就业。除了为他们搞好服务外,还从细节入手关心党员。如党员生日时,我们为他买一块蛋糕,生病时送一束鲜花,去世时送一个花圈等。让每个党员真正体会到了党组织的温暖,感受到了党组织的关怀。

3、用典型带动人。我们平时在工作中,注重发现和总结典型,培育和宣传典型,表扬先进,弘扬正气,形成了学先进、赶先进的好氛围。先后采取观看电教片、党员即兴演讲、举办纳凉晚会及开展“党员双带一双街”(党员经营示范户,党员示范岗)等活动推出了一批身边的典型。如:喻孔金下岗多年不等不靠,自谋职业,从小打小闹发展到拥有固定资产近百万元。他不但自己富裕了,还带领别人致富,原化纤厂职工周洪芝家庭十分困难,他在资金上和经营的技巧上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在他的帮助下,周洪芝在九通超市开了一家鞋店,其家底从仅有的360元慢慢发展到了如今20多万元的固定资产,并为辖区解决了3个下岗职工再就业的问题。华运支部书记刘祖彪同志现已67岁的高龄,但仍在继续发挥余热。该支部由于条件有限,没有活动阵地,平时支部开展活动都在自己家里,长期以来活动的纸张笔墨,烟茶水电都是自己承担的,特别是在做好第二批先进性教育活

动的准备工作中,为了方便工作专门买了部二手手机,以便联系掌握16名党员的基本情况,联系电话费460多元及车费158元都是自己承担。

三、营造氛围,发挥作用,让党员安好“家”

我们主要是采取“三看三比”的活动来促使党员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坚持党的信念,永葆党员的先进本色。

1、在职党员:看谁的敬业精神强,比作出的贡献大和小,主要是看这些党员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是否能尽职尽责,通过党员的责任区、先锋岗等活动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好氛围。

2、下岗党员:看谁掌握的技术多,比就业速度快和慢,特别是针对部分年轻党员下岗后总是怨天忧人,没有进取精神,思想比较消极,我们鼓励和引导他们掌握一技之长,实行再就业,为社会减轻压力。

3、离退党员:看谁的奉献热情高,比发挥的余热多和少。我们鼓励他们在自身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多参加一些公益活动。如:环境卫生、邻里纠纷、义务巡逻等活动来感染和带动周围的居民。

总之,我们将通过此次教育活动,让党员自觉接受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充分发挥好模范作用,始终保持先进性。我们将结合自身实际,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开展好此次教育活动,争取在第二批先进性教育活动中使党员人人

受教育,个个受启发,在思想上有促动,在精神上有变化,确保达到满意的效果。

泉口街道大桥社区立足自身特点,创新活动载体,建立和“党员受教育,群众得实惠”长效机制。一是建立“党员奉献日制度”。大桥社区党总支辖4个支部,有在册党员103名,大部分是改制下岗党员和退休党员。为发挥这类党员的作用,他们确定每月26日为“党员奉献日”组织党员为居民群众办实事。在10月份开展了家属区大院除脏活动,11月份确定为在辖区铲除“牛皮癣” 活动,以增强党员的组织观念和奉献意识。二是建立了“党员帮扶基金制度”现已通过党员自愿捐献和党组织筹集等方式积累资金2000多元,实行专户专管。旨在平时备急时用,遇到党员或居民有特殊困难时救急帮助,以体现党组织的温暖。三是建立了“定期走访党员制度”。党总支和支部第每季度走访一次生活困难党员,每半年走访一次一般党员,深入家庭关心党员疾苦,了解工作学习情况,解决实际困难,以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以上制度贴近实际,操作性强,很受党员和群众欢迎。

第9篇:镇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分类管理办法

哈尔莫敦为确保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实效,建立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充分发挥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在实施“2542”经济发展活动,加快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先锋模范作用,现结合我镇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队伍建设的现状,特制定本办法:

一、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队伍分类管理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围绕“农村稳定、农业增效、农牧民增收”这个主题,大胆探索,勇于创新,走出一条符合全镇的党员队伍建设路子,把我镇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队伍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二、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分类及管理目标根据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居住较分散,老龄党员的特点将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分为干部党员、支部书记、中青年非干部党员、机关单位党员、事业单位党员、企业单位党员、老龄党员三大类进行管理。

(一)干部党员

1、副科以上干部:按照分工履行干部工作目标。

2、各支部书记:按照党支部书记主要职责履行工作目标。

3、支委:按照单位分工履行工作目标。

(二)中青年一般干部党员1机关单位党员一是认真做好民主评议党员工作。民主评议党员制度,是党组织根据党员标准,通过党内民主生活和征求党外群众意见的方式对党员进行评价和鉴定的一项重要制度,是对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自觉接受党内外监督的一种重要方式。民主评议党员每年进行一次,一般结合年终工作总结进行。表彰优秀党员,清除腐败分子和处置不合格党员,提高党员素质,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民主评议党员的内容,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信念、宗旨;二是各项方针政策的执行;三是利益关系的处理;四是遵纪守法;五是联系群众。党支部可结合上述精神,结合形势要求和本单位实际,进一步提出具体要求。民主评议党员要注意掌握好四个原则:一是实事求是;二是民主公开;三是在党员标准面前人人平等;四是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民主评议党员要在党委领导下,以党支部为单位有步骤地进行。一般方法是:搞好教育;自我评议;民主评议;组织考察;表彰和处理。二是妥善处置不合格党员。严肃处置不合格党员是新时期从严治党的要求之一。处置不合格党员不是非等到民主评议党员时才进行,而是作为党支部的一项经常性工作,及时发现,及时处置。不合格党员从广义上讲,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违反党纪,受到党纪处分的党员;二是指那些丧失共产主义信念,革命意志衰退,不履行党员义务,长期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不起党员作用的人。这里主要指的是第二部分党员。这部分党员虽没有严重违纪,但长期滞留在党内影响党的先进性,削弱党的战斗力。必须严格按照党员标准,认真、严肃地加以妥善处置。处置不合格党员的方法有劝退、除名、限期改正、延长预备期、取消预备资格、给予纪律处分等。处置不合格党员的方针是:“坚持标准、立足教育、区别对待、综合处理”。处置不合格党员的工作原则是“事实清楚、理由充分、处理恰当、手续完备”。其基本的程序是经支部党员大会讨论,报上级党组织批准。三是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三会一课”制度是党支部的重要组织生活制度。“三会”:就是定期召开支部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一课”:就是按时上好党课。具体内容是:支部党员大会。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主要内容是传达上级党组织的指示;支部委员会报告工作,布置工作;讨论党支部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吸收新党员,处分犯有错误的党员,处置不合格党员;选举新的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一般每月召开一次,主要内容是讨论制定贯彻执行上级党组织的指示和决定的措施;分析党员的思想状况和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情况;研究党员教育、管理和监督工作;对党支部的重要工作任务作出安排。党小组会。一般每月召开一至两次,主要内容是学习党的文件;传达上级党组织的指示精神;向党员布置工作;了解党员思想情况和完成本职工作的情况;组织党员联系思想、工作和学习实际,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酝酿讨论发展新党员。上党课。一般每季度安排一次,主要是对党员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党的基本路线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针对一个时期党内的思想倾向,开展有关增强党性观念的教育;进行国内外形势和时事政治的教育。四是在全体机关党员中开展“进村入户、宣传群众、帮民脱贫、助民致富”主题实践活动;在学校党员中,开展“守住阵地、抵制渗透、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主题实践活动。

2、事业单位党员一是一个月至少组织一次学习,使他们及时掌握上级的方针政策,准确把握大局,增强能谋善断的能力,提高创新意识。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理论素养和实际工作能力。二是

3、企业单位党员一是创新管理理念,实施有效管理。

上一篇:心理学试题库答案下一篇:二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