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行党员分类管理

2024-06-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实行党员分类管理

实行党员分类管理 篇1

积极探索党员教育管理的长效运行机制

街道社区党员的教育和管理是社区党建的基础,要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维护党的集中统一调动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就必须切实加强和改进党员的教育管理。多年来,东华街道党工委,始终把党员管理工作作为基层党组织建设中的一项基础性、经常性的工作来抓,对辖区党员实行了分类管理,在党员教育管理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索。现将我们的做法,做一简要介绍。

一、随形势变化,合理分类,为党员分类管理打下基础。过去,街道党员人数少,类型比较单一, 多为办事处机关在职和离退休党员及居民区纯居民党员,在八十年代后期,随着企事业单位离退休职工的增多和组织关系的转入,街道社区离退休党员的数量日益增多,党员的流动性也日益加大。到九十年代后期,随着党建内容的变化,社区所辖在职党员身份的亮出和外来务工人员的增多,街道党员队伍中又增加了在职党员和外来流动党员的成份。近年来,随着改革的深化、城市的发展、社会利益格局的调整、就业分配方式的变化,由企业分流的职工党员、原由企事业单位管理的离退休党员、军转自主择业和院校毕业的党员、以及在新经济组织中就业的党员陆续转入街道社区管理,使党员的队伍不断加大,类型更加复杂,进行合理分类,因人施教已是迫在眉睫。为此我们把党员分为6大类,一是街道机关、直属企事业单位中的党员;二是社区的离退休党员;三是社区中的失业下岗、待岗职工党员;四是流动党员;五是各种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的党员;六是社区内居住的在职党员。针对这六大类党员的不同特点,以社区大党建为着眼点,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加 1 强教育管理。

二、因类施教、强化管理,不断丰富党员教育内容。

1、强化对街道机关所属党员的教育,提高对社区管理的水平。街道机关在职党员、社区专职干部党员是街居工作的骨干力量。对这部分党员教育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街道、社区工作。我们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人手:一是加强街道党工委和社区党支部的自身建设。通过学理论、明责任、强素质,健全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机关周四理论学习日制度和“三会一课”制度,开展“双提”活动,强化这部分党员的执政意识观念、党性观念、组织纪律观念和为人民服务的观念,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鼓励党员在本职岗位上建功立业,以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二是对本属的党员干部通过有针对的培训和轮训,提高政治思想素质,使其不仅具有较高的思想觉悟,而且具备基层群众工作和现代化社区建设、管理的实际本领。三是街道党工委注意在发展党员中,向社区基层倾斜,把优秀青年干部充实到社区党务工作者队伍中来,并把政治素质好、全局意识强、政策水平高的干部配备到街道党务工作的岗位上,逐步改善街道党务干部队伍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提高整体素质。

2、加强对属地在职党员的教育,增强社区工作的合力。根据社区党建工作需要,为调动辖区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各社区分别建立了在职党员联络站,实行一帐两卡(登记帐、联系卡、反馈卡),方便党员与社区党组织的联系。结合在职党员的职业特点和个人特长,以各类专业化的志愿者活动为载体,组织他们在社区建设中发挥示范和引导作用,把党的工作渗透到社区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学等各个领域,达到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的目的。

3、发挥离退休党员的作用,为社区工作增光添彩。退(离)休党员作为特殊群体,他们所关心的热点问题、中心话题比较集 2 中,大多是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社区治安、卫生等社会问题。对这部份党员的管理,我们着重关心他们生活,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尽而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并针对他们的身体状况、年龄、专业特长等方面的特点,形式多样地发挥他们的作用。对于身体健康、闲散在家的退休党员,要求他们积极参加街道党组织的各项活动,经常向他们部署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任务;对有专业特长的,动员他们参加各类党员志愿者活动,协助居委会开展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思想政治工作、群众工作等,同时根据他们的要求,开展各类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体、娱乐、科普活动,让他们在继续得到党组织关心的同时,始终坚持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在社区生活中发挥余热;对身体有病行动不方便的党员,根据他们参加组织生活确有困难的实际情况,要求他们管好子女争做“五好家庭”,按时交纳党费。社区党支部还委派身体健康党员做联络员,通过定期走访,向他们传达上级的有关精神和支部的工作要求,掌握其思想情况,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并通过组织及时帮助解决。

4、拓展抓好非公有制企业党员的教育管理。我们按照“抓组建、抓管理、抓活动、促规范、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在条件成熟的基础上成立了医药研究所党支部和家家亮党支部。为加强对其党员的教育管理,着重围绕企业发展这个中心,通过开展向企业献言献计,开展技能比武等活动使非公有制企业中的党组织真正成为非公有制企业员工的政治核心,努力做到企业经营和党员的组织生活两不误。其中的家家亮党支部,被区委授予2005“先进基层党组织”的荣誉称号。

5、加强流动党员教育,为城市社区建设聚合力量。目前,城市社区内的流动党员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流动性强;二是流人和流出之间往往缺乏有效的接转手续;三是流动党员对所有社区的归属感参差不齐。针对这些特点,我们立足于实践和探索,用新思路去解决遇 3 到的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一是通过直管、协管等方法,使流动党员有“家”可归。各社区支部分别建立了流动党员活动站,采取集中教育管理的形式,将长期在该社区经商、打工的流动党员组织起来。二是健全流动党员管理制度,形成规范管理。原则上按照流动党员以流人地党组织管理为主的原则,对组织关系的接转,预备党员的教育考核,参加组织生活等内容进行具体的规定。三是有针对地对流动党员进行上党课、结对教育,加大流动党员对所在社区的归属感。

6、关心帮助下岗失业和待岗人群中的党员,重点从帮助生活和关心思想变化人手,进行“下岗不失志”教育,帮助他们转变再就业观念,同时尽可能的为他们提供免费培训,鼓励他们自主创业,并引导带动其他人员就业,做再就业的排头兵。并在他们中开展了过一次组织生活会、作一次思想汇报、掌握一门技术、找一个合适岗位、为社区建设作一份贡献为内容的“五个一”活动,使他们自觉增强党性和组织纪律观念,维护党员形象,在社区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制度作保、初见成效,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我街道不仅对党员实行了分类管理,并初步形成了街道党员管理培训工作制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改变了过去党员管理教育“一刀切”、“一锅煮”的状况,增强了工作的实效性。以前部分退休党员由于受到客观情况的限制,活动难保证,实行分类管理后,活动时间适应不同党员的各自情况,使组织生活逐步制度化,规范化。在管理教育的内容上,不同对象有不同要求,使党员易于接受,并增强了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主动性。这方面在退休党员身上反映得特别明显,一些退休党员,离开了原来的工作环境到地区后,感到惘然失落,无所适从;一些党员退休后思想滑坡,产生了“人到码头车到站”的想法,降低了对自己的要求;还有一些年高体弱身体有病长期卧床不起的党员,感到自己无法履行党 4 员职责,已成为不称职的党员。对党员分别提出责任目标后,使大家感到,退休后应继续发挥余热,做到了“离岗不离党,退休不退色”。他们积极参加社区组织的各类志愿者活动,并涌现出不少的先进典型人物。如东华路社区的党员孙元贞多年义务为辖区疏通下水道、党员顾秀泉义务为北人字街32号院看守大门、党员何淑兰义务照顾孤老、党员国敏英夫妇义务带领大家锻炼身体等,树立了良好的党员形象。

当然在党员的分类管理上,我们做的还不是很规范,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完善。

2006年9月4日

东华街道党工委

东华街道党工委

关于对党员管理、培训工作制度

一、各支部要建立流动党员、(离)退休党员、在职党员、下岗失业待业党员、非公企业党员、预备党员的管理制度

1、对流动党员的管理

凡党员外出时间在六个月以上,到固定单位工作的,可将组织关系转到外地单位。外出到非固定地点,不便转组织关系的,必须将外出时间、地点、事由向所在党支部登记,并定期向党支部汇报工作、思想及学习情况,支部应定期用书、信向其沟通情况。外出时间在三个月以上的,可转临时组织关系。对于无正当理由外出长期不过组织生活的党员,党组织应及时进行教育,经教育仍无转变的,可根据党章有关规定,给予纪律处分,直至劝其退党或除名。对外来流动党员的管理,要及时登记,党员人数多符合成立支部条件的,可成立流动党员支部,纳入党工委直管,人数少支部进行代管或协管。

2、(离)退休党员的管理

根据(离)退休党员年龄大、身体弱、参加组织活动不方便等特点,党支部可采取分类管理的办法,对于身体较好的(离)退休党员,要组织他们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会服务工作;对于身体较好、外出工作的党员,按外出党员管理办法执行;对于长期卧床不起或行动困难的党员,党支部要关心他们,指定联络员,定期上门活动,也可采用健康党员与病卧党员结对子的方式,互帮互助,共同提高。

3、在职党员和下岗失业党员的管理

根据在职党员白天上班、晚上照顾孩子,时间少的特点,党支部要利用公休假日,组织一些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和成长,且家长和孩子可以一起参加的公益活动,增强他们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对下岗失业党员,要在政治上关心、生活上照顾,鼓励他们发挥自身特长实行再就业,并带动周围群众实现就业。

4、预备党员的管理、培训 党支部对预备党员要进行一次系统的短期培训。每季度对预备党员进行一次全面考核,每半年要派专人同预备党员谈话,了解其思想、工作、学习情况。预备党员每季度向支部汇报一次思想、工作和学习情况。预备党员要按时参加组织生活、交纳党费,在预备期满时,要提前向支部提出转正申请报告,所在支部要按期召开支部大会,讨论预备党员转正问题,并报上级党委审批。

二、强化党员、干部的培训

培训包括理论培训和专业知识培训。一年不少于两次培训,内容和时间可按区委组织部的要求统一组织实施或自定学习内容和学习形式。培训结果参与年终民评。

三、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考核

1、党支部要制定好发展计划,要注意发现和充实积极分子队伍,根据积极分子的具体表现,确定重点和发展对象;

2、对于列入发展的积极分子要派专人负责培养,定期谈话,指出优缺点,并做好每季度的考核写实;

3、党支部每季度要对积极分子思想动态进行分析,抓住主要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

4、党支部对发展对象,要定期做出鉴定,并及时填写好积极分子培养考察登记表,党工委每半年检查一次;

5、党支部平时要在思想、学习和工作等方面对积极分子要严格要求,要有目的地给他们交任务、压担子,在实践中锻炼提高;

实行党员分类管理 篇2

该《条例》对放射性废弃物的处理、贮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放射性固体废物贮存单位应建立放射性废物处理、贮存情况记录簿, 并按照相关规定对其接收的放射性固体废物和废旧放射源进行分类存放和定期清理, 及时予以清洁解控或者送交取得相应许可证的放射性固体废物处置单位进行处置。

《条例》明确规定, 低、中水平放射性固体废物按区域实行近地表处置, 高水平放射性固体废物和α放射性固体废物实行集中深地质处置。对于建造放射性固体废物处置设施, 其选址应当符合以下要求: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稳定;人口密度低、开发前景小, 与地表水和饮用水源保持一定距离, 没有重要的自然和人文资源, 其中高水平放射性固体废物和α放射性固体废物深地质处置设施还应当尽可能远离城镇、乡村居民点;与放射性固体废物产生地的距离适中。

实行党员分类管理 篇3

标志分类管理制度的通告

为有效控制机动车排气污染,进一步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保障人体健康,根据《合肥市倡导绿色出行加强机动车排气污染的意见》(合政秘〔2011〕71号)和国家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标准(GB21861-2008)、公安部机动车管理等有关规定,对全市在用机动车实行环保检验合格标志管理制度,现将有关事项通告如下:

一、本通告所称机动车是指除低速载货汽车以外的其他机动车。

二、按照国家在用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经定期检验合格的机动车,达到国Ⅰ及以上排放标准的汽油车、达到国Ⅲ及以上排放标准的柴油车、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核发绿色环保标志;未达到上述标准的机动车,核发黄色环保标志。机动车环保标志发放标准根据国家、省及我市污染控制的要求逐步提高。

三、环保标志核发

(一)新车环保标志核发:在本市办理新车注册登记的汽车,在取得牌证后,凭机动车行驶证(原件、复印件)向设立在环检机构(见附录)内的环保窗口申领环保标志。

(二)在用车环保标志核发:机动车排气定期检测的时间和频次与安全技术定期检验同步,按照本市执行的在用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规定在环检机构进行检测,符合排放标准的,凭机动车行驶证(原件、复印件)和《机动车排气检测报告单》向设立在环检机构内的环保窗口申领环保标志。对排气检测不合格的,环保部门不予核发机动车环保标志,公安交管部门不得核发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合格标志。

四、检测不合格的车辆可到取得资质的机动车排气污染治理维修企业进行维修,凭维修企业出具的竣工出厂合格证免费复检一次。车辆复检仍然超标,由维修厂负责免费维修,如无法修复的退还维修工时费。

五、车主对机动车环检机构所出具的检测结果有异议的,可凭《机动车排气检测报告单》向环保部门申请仲裁检测一次。

六、环保标志的使用

(一)环保标志应当贴于机动车前挡风玻璃的右内侧,以便车外检验。使用转让、转借、涂改、伪造或者过期的环保分类标志上路行驶的,由市公安交管部门依法处罚。

(二)环保标志损坏或遗失的,机动车所有人需提交已损坏的标志或补发申请书,凭机动车行驶证(原件、复印件)到设立在环检机构内的环保窗口申请补发。环保标志的核发、补发均不收取费用。

七、我市将对未取得绿色环保标志的机动车采取限制通行区域、通行时间的管理措施。具体管理措施另行通告。

八、外地号牌机动车环保标志的发放办法另行规定。

九、市环境保护、公安交管、交通运输部门对机动车环保标志发放实施统一监督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对环保标志发放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违规行为进行查询与投诉。

咨询投诉电话:环境保护部门:3508171公安交管部门:2695800交通运输部门:9633

3十、本通告自2012年3月1日起起施行。

自本通告施行即日起,机动车排气污染检测不再列入安全技术检验,各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不得出具机动车排气污染检测报告。

长丰、肥西、肥东、庐江、巢湖四县一市参照执行。

合肥市环境保护局合肥市公安局合肥市交通运输局

二○一二年二月二十日

附录:

实行党员分类管理 篇4

实施细则

为进一步强化党员教育管理,深化先锋指数管理评选活动,提高活动的操作性和针对性,结合幼儿园实际,制定如下操作细则。

一、组织原则

1、坚持党员先进性、纯洁性和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原则;

2、坚持科学考评、量化管理的原则;

3、坚持教育管理在先、组织处理在后的原则。

4、坚持以党支部负责组织实施和以党支部书记为第一责任人的原则。

二、适用范围 全园所有党员

三、推进措施

一是实施“一员一档”,夯实考评量化基础。幼儿园党支部对单位党员的基本情况进行一次摸底,根据党员的身份、岗位等特点,按照有利于党员教育、管理和作用发挥的原则,将党员划分为干部党员、职工党员不同类别,建立党员个人信息档案,夯实党员评价量化基础。

二是建立“四项基本指数”,突出考评具体化。将先锋指数划分道德品质、党内生活、履职尽责、奉献社会四项基本指数,明确正向加分指数和反向扣分指数。幼儿园党支部成立党员先锋指数考评积分领导小组,建立党员积分管理制度,由党员申报、党支部审核后,并由支部书记确认签署意见,确保行为积分真实;实行“一员一册”管理制度,为每名党员发放《党员先锋手册》,党员将日常工作学习、服务职工、奉献社会等情况记录在册,服务职工和奉献社会的,主要是加分指数范围的,要有被帮助人或受益人签字,使党员活动有记录,分值有依据。由组织委员每月汇总,党支部书记严格把关,全体党员举手表决,党务公开栏每月一公开,形成党员先锋指数情况记录表。

三是半年亮绩晒指数,比学赶超争先进。每年“六一”前、元旦前,幼儿园党支部通过党务公开栏进行“公开”亮绩,将半年来党员各方面记录情况予以公开。

四是严肃年度考评,突出结果应用。党员先锋指数考评按照“自评一互评一党支部预评一群众认可度测评一公布评定结果—整理归档并录入团内部联网党员先锋指数电子信息系统”的程序进行。、自评。次年1月底前,幼儿园党支部提供全年党员先锋指数情况记录表(2015年提供8-12月份党员先锋指数情况记录表);党员依据记录表和考评标准,结合自身实际进行自评打分,形成党员先锋指数自评得分。

2、互评。召开支部党员大会,开展党员民主评议工作,通报每位党员先锋指数记录情况,组织党员对照党员先锋指数记录情况和考评标准进行互评打分。、组织评定。

组织预评。在党员自评、互评基础上,党支部召开支委会,综合党员平时工作、生活表现,研究确定每名党员的先锋指数得-2-分,预评出先锋党员、合格党员、警示党员、不合格党员四个等次。其中:先锋党员在考评得分90分以上(含90分)的党员中产生,人数原则上不超过本支部党员数的 20 % ;得分在 60分以上(含60分)且未被评选为先锋党员的为合格党员;60分以下的为警示党员;连续两年被评为警示党员或年度内存在“一票否决”事项的为当年不合格党员。

群众认可度测评及组织评定。党支部对每位党员的先锋指数考评定等情况,须经单位职工大会测评,其认可度在 80 %(含 80 %)以上即为通过;认可度低于80%的,须由党支部重新研究评定。

4、认定结果公布和信息录入。党员民主评议结束后,党组织要进行公布,内容包括党员先锋指数自评分、互评分、组织评定分和民主评议等次。公布结束后 15 天内,党组织将以上信息及时整理归档,并录入团内部联网党员先锋字数电子信息系统和师党员服务管理信息平台系统,供随时查阅。年度党员先锋指数考评得分和民主评议结果报团党委政工办备案。

四、党员先锋指数考评结果的运用

党员历年的先锋指数考评得分,将作为晋升提拔的重要依据,在党员提拔任用和工作调动等考察中作为重要参考指标;教育一线党员的先锋指数,优先安排学习、培训、观摩,党员的加分指数得分同时作为“党支部好人好事银行积分”,可以直接到“党支部党员爱心商店”兑换礼品。

(一)针对先锋指数考评产生的先锋党员,园将申请团党委

-3-在下一年“教师节表彰”大会上隆重表彰,每人给予500元奖励并颁发荣誉证书;建立先锋党员先锋榜;在各类评先评优、组织推荐“两代表一委员”中优先考虑,优秀共产党员必须从先锋党员中产生。

(二)对评为合格党员的,园党支部要进行鼓励引导,促使她们补足短板、比学赶超、晋位升级。

(三)对评为警示党员的,园党支部要开展诫勉谈话,教育引导她们端正态度、整改提高采取“一对一”、“多对一”等结对帮扶方式,扎实做好整改和转化工作.

(四)对评为不合格党员的,按组织程序进行处理。被劝退和除名的,党支部要及时做好思想工作,仍要继续关心和团结。

五、开展六大先锋行动,搭建提升党员先锋指数平台

1、开展设岗承诺活动。结合党支部工作和党员自身实际,深入开展党员先锋岗设岗定责活动,合理设置岗位,并引导党员依岗承诺,建立党员承诺档案,定期督导践诺,搭建党员先锋岗位平台,使广大党员公开承诺、设岗定责、结对帮扶等作用进一步得到发挥。

2、开展三亮三比三评活动。突出“抓管理、促业务,抓作风、促效率,抓服务、树形象”,进一步提高幼儿园教育服务的效率和效能。

3、每月开展党员活动日。确定每月20日(逢双休往前提或往后推一天)为全园党员活动日,园党支部结合本单位实际组织党员开展集中学习、到访惠聚联系点开展帮扶、打扫幼儿园死角-4-卫生、深入班级开展业务帮扶等各类活动。

6、推行党员志愿服务常态化。通过党员先锋指数评选活动,推进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把平凡的小事、最容易做的事做好,从身边琐事做起、从细微之处入手、真心实意落实好解决好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六、强化组织领导,制定积分认定流程

一是成立幼儿园党员先锋指数领导小组。园长权云任组长,组织委员骆兰英任副组长,成员有纪检委员副园长陈姗、后勤主任宋晓玲、保教主任薛玲组成。

二是制定量化标准和确立成员职责。制定单位党员先锋指数评分标准和领导小组成员岗位职责,完善相关制度。

三是严肃积分认定,每月公开公示。组织委员骆兰英为记分员,日常记录规定四项指数和扣分指数。领导小组日常工作生活中时刻关注党员先锋活动情况,特别是加分指数情况,加分分值由领导小组每月召开会议集体研究决定,组织委员先将每名党员的加分原因做汇报,重点是加分原因和加分分值依据;对每名党员的加分分值,党员大会举手表决通过,根据加分分值,在党务公开栏里公开5-7天,没有异议的通知党员到“党支部党员爱心商店”兑换礼品,同时做好影像资料的留存和公开。

公开前,党支部要将党员先峰指数记录表送达每一位党员,征求本人意见,经党员核对无误,原则上经党员本人签字确认,方可公开;如党支部未掌握情况或记录情况与事实不符的,党员可凭有效证明向党组织申报或申请纠正,经党组织认定和核实后

-5-可列入或纠正;对特殊情况,经党支部调查核实准确的,可以不经过党员本人签字,记录在案,子以公布。

四是以党员先锋指数考核为契机,带动职工群众积极做好事、实事,奉献社会。掌握非党员职工做好人好事的,符合加分分值的,也可以到“党支部党员爱心商店”兑换礼品,程序和党员一样。入党积极分子,在单位两推一考的基础上,按照党员标准对其进行准先锋积分考核,并作为能否发展的重要依据。

三团新星幼儿园党支部

农村党员分类管理的经验材料 篇5

党员分类管理是党建工作一个重要课题。在03年,我们针对一些年龄较大的党员在教育管理、组织活动、作用发挥方面的特殊性,在试行党员分类管理上作了初步的探索实践。06年我们较好地把握了开展村规模调整工作这一契机,结合前几年的探索实践,全面推行了以分类设置党组织、分类教育党员和分类设岗定责

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党员分类管理试点工作,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一、实施党员分类管理工作的实践分析

当前,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农村社会生活、农业生产方式和农民思想观念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村党员队伍也出现结构复杂化、就业形式多样化、教育需求多元化等新的情况,需要我们探索更贴近实际的党员教育管理新模式。

第一,实施党员分类管理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需求。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离不开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先进性作用的发挥,更离不开广大群众的拥护和支持。群众看党员,他们首先是通过看党组织怎样管理党员,党员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来看待我们党的。因此,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基础,加强农村党员队伍的教育管理,事关我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

第二,实施党员分类管理是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必然需求。近年来,我们首创了“海推直选”、“自荐海选”的民主选举“村官”的做法,保障了农村群众的民主权利,推进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程。同样,实施农村党员分类管理,能更有针对性地参与商定村级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事务,更有针对性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使其在村党组织中的党内民主权利得到更好的行使,同时,也使得村党组织班子的决策更加科学、合理。

第三,实施党员分类管理是发挥党员先进性的必然需求。从我区的现状分析,农村党员主要可以划分为老年党员、企业务工党员、从事农业生产党员三大类型,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一定的接受能力的差异。因此,我们通过实施党员分类管理,区分不同专业党组织提出相应不同的党员先进性标准,并开展设岗定责活动,使得党员找准了自身定位,明确了相应职责,发挥了各自特长,从而也使得农村党员的先进性得到了实实在在的体现。

第四,实施党员分类管理是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需求。共同的党员身份和不同的党员个体也是和谐统一的。从现实情况看,不同的党员因年龄、文化程度、接受教育状况、从业情况等的不同,而导致其知识信息、兴趣爱好以及价值取向等的不同,需要实行分类管理。同时,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特别是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工程的实施,更给基层党员特别是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提供了直接、便捷的方式,从而进一步推动了党员分类管理工作的开展,增强了各级党组织对不同的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的实效性。

二、实施农村党员分类管理的主要做法和初步成效

针对以上的这些新情况和新问题,我们从2003年底开始,在南苑街道联胜村进行了党员分类管理的试点,尝试把农村党员按年龄、职业进行分类,编入不同支部,对不同支部的党员提出了相应的先进性要求,并针对性地开展活动,让每个党员定责定岗,发挥先锋作用。经过一年的试点,南苑街道的党员分类管理模式取得了成功,并在全区进行了推广。我们主要分三步走:

第一步,整合资源,科学设置党组织。结合2003年开展村规模调整,将全区原505个建制村调整为262个,建立42个村党委、100个村党总支和120个村党支部。设置三种主要类型的分类支部:以老年党员为主的老年支部;以从事生产为主的行业支部;以流动人员为主的流动支部。目前,全区村级党委、党总支以下共设置分类支部478个,设置分类党小组1252个。

第二步,分类施教,创新党员管理新模式。一是创新分类教育方式。将农村党员教育方式从以会代训多、读书看报多、单向灌输,多向实务培训多、实践体验多、双向互动多转变。二是区别分类教育内容。按照教育对象类型,侧重不同的主题开展组织活动。三是丰富分类活动载体。

第三步,因事设岗,分层发挥党员作用。一是坚持合理设岗。结合当地改革发展和稳定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设置思想政治类、经济发展类、公共事务类、村务监督类四大类岗位。二是实行公开上岗。通过召开党员大会,将岗位名称、职数、工作职责向全体党员公布,由党员自愿申报岗位。三是加强引导履岗。由村级党组织总体负责,分类支部、党小组按党员选定的岗位,开展教育、培训、引导,使他们明确目标,掌握程序和要求。四是强化考核评岗。上岗党员每半年填写一次《履岗记录表》,每年向村党组织作一次汇报,党组织根据汇报情况,进行评比考核。

通过两年多时间的党员分类管理工作的探索实践,我们主要取得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初步成效:

第一,实行党员分类管理,有利于增强村级班子的合力。实行分类管理后,基层党组织在设置上更好地顺应了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对属于同一行业党支

部和专业党小组的党员进行分类集中管理,便于把下属党员的聪明才智更好地用于农村的生产经营,影响和带动村组群众为该村发展献计出力。

第二,实行党员分类管理,有利于党员活动的广泛开展。党员实行分类管理以后,参加活动的对象都具有共同的群体性特点,同一产业的党员、老年党员及流动党员等都有了共同话题;不同党支部和党小组根据党员共性和特点

开展不同形式的活动,使原来较单一的组织活动转变为贴近党员和实际的多样化活动形式。党员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大大提高,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得到增强。

第三,实行党员分类管理,有利于党员作用的充分发挥。推行党员分类管理以后,实现了农村党员的优化组合,因人定岗,以岗定责,使农村党员无职者有责、无位者有为,激发起了党员的责任意识和乐于奉献、发挥作用的热情。

三、进一步推进党员分类管理需要把握的几个问题

党员分类管理是一项系统性和延续性很强的工程。在推进党员分类管理工作中,我们认为应当注意把握四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要坚持标准,因人分类。在推进分类管理工作中,既要严格坚持党员标准,又要对广大党员按从业特点、年龄层次、性格特长进行划分。

第二,要把握条件,分类推进。党员分类管理工作在农村层面已经全部推开,我们下一步在非公有制企业、社区中探索推行这项工作时,将先行试点,待条件成熟再全面推行。

第三,要创新载体,发挥作用。要结合党员群体和党员个人特点特长,创新组织活动载体,开展好以服务当地经济发展和村民群众为主要内容的各项活动,使党员在分类教育管理中,有效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和促进各项工作。

第四,要立足长效,完善机制。重点要完善好目标管理、部门帮扶以及党员人才培养三项长效工作机制。

实行党员分类管理 篇6

此番推出的分类高考模式, 是教育部几十年以来对高考制度的最大一项变革, 其重要意义将在未来逐渐显现出来。实行分类高考, 并非权宜之计, 而是中国教育整体发展战略的重大调整。同时, 实行分类高考亟须尽快构建充分、必要的基础条件。否则, 分类高考既难以推行, 亦难以持续。

创设与分类高考相适应的教育机制

(一) 由普教为主体向普职双主体转化

长期以来, 我国教育结构一直处于以普通教育为主体, 职业教育为陪衬的状态。这种现状所导致的直接后果, 是学术型人才培养过剩, 技术型人才供应不足。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 目前我国技师和高级技工仅有429万名, 约占产业工人的4%, 需求缺口1 000余万人。在第二产业中, 制造业高级技工缺口已达400余万人。而且, 高级技工和技师年龄结构堪忧:50岁以上高级技工占42.64%, 技师占34.71%;30岁以下高级技工仅占5.18%, 技师仅占7.46%。

上述情况表明, 技术型人才的匮乏, 不仅制约了我国产业结构由人力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化, 而且成为建设创新型、创造型大国的“瓶颈”。根本解决之道在于转变普通教育为主体的教育结构, 创设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并重的“双主体”教育机制。教育部决定, 将50%的高校, 即六百余所转为应用技术、职业教育类型学校, 是极具战略眼光的重大决策, 可以说抓住了中国教育和中国产业发展的关键。

(二) 由学历为导向向职业为导向转化

不争的事实是, 在较长一段时期, 我国教育是以学历为导向的。这种教育目标在一定程度上被异化为造就更多的高学历者, 其中不乏纸上谈兵的低能者。2005年至2014年, 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从338万人增至727万人, 使学术型人才“产能过剩”, 而低就业率实际上使教育发展陷入进退维谷的尴尬境地。

显然, 为了与分类高考相适应, 必须在教育目标上实现由学历导向向职业导向转化。何谓职业导向?其一, 以职业标准作为教育目标。任何教育都有明确的职业指向, 脱离职业指向的教育, 只能是空头的甚至是误人的教育。其二, 依产业结构构建专业体系。任何教育门类都要以国家或地方产业结构为依据设置专业门类, 应摒弃那种一哄而上的, 名称华丽而内容空泛的专业。其三, 以职业能力作为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应体现“知能合一”和“以能为本”, 这个标准既是施教的标准, 也是考试与评价的标准。职业导向的内涵还有许多, 但这三点是最基本的。之所以否定“学历导向”, 意在“导向”二字。其实“学”了, “历”即在其中, 不必刻意追求之。应当引导人们去追求的, 恰恰是足以使其安身立命的能力。

(三) 由“单一入出”向“多元入出”转化

所谓“单一入出”和“多元入出”, 是指招生、就业渠道的单一化和多元化。这是又一个困扰中国教育多年的问题。

实践证明, 在用工市场化的大前提之下, 教育部门很难对各类人才的需求数量、规格层次、就业前景作出相对准确的预测。加之人才培养的周期性特点, 往往招生时的“热门专业”, 待几年之后其毕业生就业时就遇冷了。因此, 所谓“招生计划”, 更主要的是按升学人数和学校容量制定的, 而没有反映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这种被一些学者称之为“计划入口, 市场出口” (尽管未必贴切) 的现象, 使教育长期陷于窘境。

破除困局的办法可试行“多元入出”方式。所谓“多元入出”, 就招生这个入口而言, 是指大、中型企业特别是国有企 (行) 业要向国家有关部门报送3~4年的用工计划, 教育部据此并加上对小微企业用工的预估, 制定招生计划。就就业这个出口而言, 对大中型企业实行定向培养、对口输送, 对小微企业则实行择优录用、自主择业。这种将计划与市场相融合的方式, 有利于发挥各自优势, 有望化解入口和出口都嫌单一的弊端。

上述三项“转化”不可能仅凭教育部门一己之力达成, 须充分依靠政府、学校和企业三方面的合力才能奏效。

创设与分类高考相适应的选拔机制

(一) 职业陶冶是基础

人才选拔机制并不是仅指高考。恰恰是我们过于重视高考这个环节, 忽视了在高考之前的整个教育过程中对人才的甄别和分析, 才造成许多“学非所愿”和“教非所长”的遗憾。

教育实践表明, 在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阶段, 许多儿童即已表现出对某种职业的偏好。比如, 有的孩子偏爱对昆虫、植物习性的探究;有的孩子偏爱建筑和手工制作;有的孩子则偏爱音乐和绘画等等。然而这种儿童天性的率真外露, 并没有都得到教育工作者的足够重视和有效引导。

解决的办法是实行职业陶冶。教师要通过日常教学和参观、学访等方式, 让儿童观察工人怎样做工, 农民怎样种田, 交警怎样指挥交通。细心考察学生的职业偏好, 通过耐心的引导, 使学生并不十分固定的偏好逐渐转化为某种职业兴趣, 并记录在学生的“成长档案”之中。

(二) 职业指导是关键

职业指导是指帮助学生在学习生涯和职业生涯中选择适合自己兴趣、专长的职业, 接受相关职业教育或培训, 以增强职业适应性的过程。职业指导的特点在于:第一, 既包括职前教育, 也包括职后教育;第二, 相对于职业陶冶, 职业指导更加理性化, 更具针对性;第三, 职业指导与职业陶冶既是相互重叠、并行不悖的, 也是承前启后、相辅相成的。

仅就职前教育阶段而言, 职业指导宜在小学高年级至高中 (含职业高中) 阶段开展。其目标有二:一是对学生的可培养方向作出科学预测。即在职业陶冶的基础上, 通过长期观察, 对学生的知能特长、学习方式、行为习惯、兴趣爱好等作出科学分析, 并判别其可培养方向属学术型还是技术型。二是对学生的可培养基础作出科学分析。对可培养方向作出判别之后, 还要对其是否具备可培养基础进行分析。对不适合者, 一要施以有目的培养, 二要帮助其适时调整发展方向。

对学生可培养方向和基础的判别, 应由教师、学生、专家、家长等各方代表组成的联席会议作出决定并记入“成长档案”, 以增强其客观性和准确性。同时, 要与学生本人定期沟通, 以利于学生认识和了解自己, 并愿意朝着自己认可的发展方向努力前行。

(三) 高考甄选是平台

经过十余年在基础教育中接受的职业陶冶和职业指导, 学生对自己的职业取向已了然于胸。此时, 他们面对的高考考场, 已不再是“一卷定终身”的竞技场, 而是达成其职业理想的展示平台。他们所报考的院校和专业, 已不仅是“名牌大学”和“热门专业”, 而是从适合自己兴趣专长出发的理性选择。从这个角度讲, 高考已不单是甄选人才的关口, 而是成就人才再发展的新起点。

在分类高考的大背景下, 高考自身如何改革又成为一个新课题。笔者认为,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谋划:一是贯彻“知能并重”的考核原则。不仅要在笔试中增加测试学生应用能力试题的权重, 还要在笔试之外增设测试考生动手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二是注重学生“成长档案”的参考价值。“成长档案”记录了学生在十余年学习生涯中的成长历程, 一份翔实、客观的记录比当前实行的“中学校长推荐信”具有更高的价值。三是强化“职业自我概念”测试。通过问卷、面试等方式, 对考生的职业心理品质、职业选择趋向、职业态度体认、职业价值认知等进行考查和进一步确认, 以最大限度地保证考生入对行。

创设与分类高考相适应的外部环境

(一) 建构理性的社会价值取向

并不是高考改革了, 社会的价值取向就会随之改变。在中国传统观念里, 素有重知轻能、重学轻术、重文轻理的倾向, “万般皆下品, 唯有读书高”和“学而优则仕”等陈腐观念, 尽管曾受到过抵制, 但一遇机会就会死灰复燃并剧烈反弹。

一个健康、文明的社会, 必须有理性的价值观作支撑。社会稳定的根基是结构相对均衡、构成相对合理。如果大多数人都争着去“劳心”, 而没有多少人去“劳力”, 社会就会失衡, 所有成员的利益都会无从保证。社会和谐的基础是其成员各就其位、各得其所, 人们无论从事何种职业, 只要其劳动是社会所需要的, 都是体面的、令人尊敬的。我们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 特别是课堂和媒体, 都要理直气壮地弘扬这种价值观, 以促进理性社会价值取向的回归。

(二) 建构科学的人才评价标准

近一个时期, 人才评价标准出现了较严重的扭曲, 突出表现在人才录用方面。一些用人单位, 即便是录用一名普通文员, 也要求对方具有本科以上文凭。一些稍微“显赫”一点的职位, 则非硕士、博士免谈。更有甚者, 同是本科生, 非“985”、“211”高校出身的不录。还有的甚至搞什么“查三代”, 只录用“清华本科、清华硕士、清华博士”学历者。这种现象近来虽有些许改变, 但其导向作用却不容忽视。

何谓人才?科学的人才观认为, 人才既包括学术精英, 也包括技术精英。只有实现这两类人才的有机整合, 才能创造出巨大的社会财富。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来看, 社会对上述两类人才的需求量又是不同的,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数以千万计”的学术型人才和“数以亿计”的技术型人才。因此, 在人才使用方面, 不仅要有效杜绝“人才高消费”现象, 更主要的是要建构一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和让各类人才各展其长、脱颖而出的良性用人机制。

(三) 建构合理的劳动薪酬制度

上世纪80年代, 社会上一度兴起关于“体脑倒挂”的议论, 意即从事“复杂劳动”的, 收入不能同从事“简单劳动”的一样。甚至有人抱怨:“造原子弹的不如煮茶叶蛋的”, “拿手术刀的不如拿剃头刀的”。此后, 却逐渐衍生出另外一种“体脑倒挂”, 即搞技术的收入大幅低于搞学术的。这种收入分配不合理的现象, 不仅挫伤了技术型人才的劳动积极性, 还直接影响了工科的报考率。据《北京日报》2014年3月26日报道, 2010年全国工科招生数仅占本科总数的33%;其中与制造业相关的只占20%, 被指为“逃离工科”现象。

上述情形, 确有值得商榷之处。首先, 现今的劳动类型, 已不能简单地用“脑力”和“体力”来划分, 更不能主观臆断为“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试问, 把卫星和航空发动机从设计图样转化为产品, 哪一样不是手脑并用?不是“复杂劳动”?其次,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各种劳动的薪酬都应体现其社会价值和经济贡献率, 收入可以有所差异, 但不能差距过大。最后, 也是最重要的, 要增加技术型人才的劳动薪酬。唯有如此, 才能引导更多的人愿意从事直接创造社会财富的劳动, 从根本上扭转工科教育后继无人, 职业教育乏人问津的不正常局面。

据教育部网站信息, 分类高考将于2017年开始实施。在三年左右的有限时间内, 教育主管部门和各级各类教育机构都要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意识, 夯实与分类高考相适应的充分、必要基础。切实转化教育机制, 转变选拔机制, 转换外部环境, 最大限度地保障这项改革举措有计划、按步骤地得以实施。

摘要:实行分类高考, 是我国高考制度的重要战略调整, 也是教育改革的重大举措。为了保障分类高考顺利实施, 必须从现在就开始着手展开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机制、人才选拔机制、教育外部环境改革, 以夯实推行分类高考的充分、必要基础。

关键词:分类高考,教育机制,人才选拔机制,充要基础

参考文献

[1]纪秩尚, 等.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实务全书[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1996.

[2]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0.

实行党员分类管理 篇7

为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党员队伍的结构变化,增强对各类党员教育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根据x号文件精神,结合建设系统实际,特制定xx系统党员目标管理考核实施意见:[文章-http:///找

范文,到]

一、指导思想

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章要求,以全面提高党员队伍整体素质,充分体现党员队伍先进性为目标,通过对不同类型党员的目标管理考核,加大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力度,形成模范党员保先进、争新荣誉,普通党员学先进、赶先进的良好氛围,树立新时期共产党人的新形象。

二、分类教育管理对象

机关事业单位党员、企业党员。

三、分类教育管理科考核内容

(一)机关事业单位党员

1、能牢记党的宗旨,坚定信念,自觉加强党性锻炼;不参加赌博,不搞封建迷信活动,不参加非法组织,婚丧喜事不大操大办。

2、能按时参加组织活动,交纳党费,自觉学习党的理论和业务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理论修养。

3、关心集体、热爱集体。同志之间团结协作,相处融洽,尊重领导,积极主动地做参谋、出主意。注重下基层第一线,了解民情,加强调查研究,化解干群矛盾,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工作勤奋,有务实创新,化解干群矛盾,积极为群众干实事,办好事。工作勤奋、有务实创新、争创一流业绩的精神。

4、注意自身形象,品行优良,生活作风正派。带头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不吃、拿、卡、要等。

5、坚持原则,实事求是,处事公正,敢说真话、实话,勇于同不良风气作斗争,艰苦朴素,廉洁奉公。

(二)企业党员

1、牢记党的宗旨,坚定信念,自觉加强党性锻炼,不参加赌博,不搞封建迷信活动,不参加非法组织和组织参与集体上访,婚丧喜事不大操大办。

2、能按时自觉参加组织活动,交纳党费,学习政治理论

3、遵纪守法,遵守厂纪厂规,爱岗敬业,做好本职工作,认真完成支部交给的各项任务,在单位遇到急、难、险等重大事件时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4、坚持原则,弘扬正气,敢于同歪风邪气作斗争;遵守社会公德,生活作风正派。

5、团结和带领职工办好企业,及时听取、反映职工的合理意见和要求,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和企业的正确决策,协调劳资矛盾,为企业正常性的生产经营创造良好环境。

四、管理考核办法

1、各支部根据不同类型党员的目标管理教育要求,结合一年一次的党员民主评议,在年底对党员进行一次全面考评。考核程序如下:

自我测评打分。每位党员根据目标考核内容先对自己进行小结,作出客观的自我评定打分。

定性互评。由支部党员相互进行民主测评,并吸收党外群众参与评议。

支部审核打分。支部根据党员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和日常掌握的情况,在集体讨论基础上对党员进行综合评定打分。

结果汇总。根据自评、互评、支部审核打分以及党员队伍出口管理意见要求,分别按规定程序作出优秀、合格、不合格党员的决定。

落实整改措施。针对考评出来的档次,对优秀党员要进行表彰奖励,表彰应坚持精神激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原则。对不合格党员,应根据有关文件精神,分别采取相应措施予以教育整改。

五、加强领导

对党员实行分类目标管理考核,是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一项重要举措,各党支部要把该项工作作为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根据各自实际,针对当前党员队伍中存在的思想状况和工作实际,进行一次排摸分析,拟定相应的工作措施,并抓好落实;各支部根据考核要求搞好日常考评纪录,建立考评台帐,确保该项工作顺利有效实施。

关于实行垃圾分类的工作总结 篇8

(一)建立机制,明确责任。

发挥党建引领,由村委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建立健全__村垃圾分类减量推进工作组织领导机制,按照__村大联动片区图,划分四个片区,每个片区由村两委班子成员为责任人,村民组长、网格巡查员、志愿者为组员,分片分户,责任到人。

(二)统筹协调,稳步推进。

以党建为引领,整合文明办、环保、爱卫办、农服中心、水务站、环卫公司等相关部门力量,借助老年协会、党小组长、志愿者、区域共建单位、少先队员等各类力量,扎实推进创建工作落实。

(三)多策并举,注重实效。

一是做好宣传工作。除保洁人员在每天日常工作中做好宣传工作外,和平村在村党政领导的带领下,充分发挥在职党员、党小组组长、村民组长、志愿者、少先队员的作用,定期进行垃圾分类知识宣传。村党小组组长、志愿团团长老李则始终冲在入户宣传的第一线,“黑是干,红是湿,干湿不分要不得”这是老李为了做好垃圾分类的宣传工作特意编的一段顺口溜,老李表示宣传不能太复杂,要简简单单,老百姓才能听得懂、做得到。二是做好模范带头作用。只有从我做起,老百姓才能更容易接受,才能自觉的垃圾分类意识。这一点__村的卫生干部老曹深有体会,自从垃圾分类减量化工作开展以来,他在生活中就留了心眼,每次看到自己老婆在生活中没有将垃圾干湿分类,他亲手就将垃圾袋中的垃圾进行干湿分拣,经过几次后,他老婆终于被感化,在生活中都能自觉遵守垃圾分类。三是建立管理机制。将垃圾分类减量化加入到__村村规民约当中,督促村民能够自觉遵守,对于顽固不化拒不遵守的,外来人员不得办理暂住证,本村村民则将扣除相应的年底福利。

三、下步打算及建议

1、建立健全评价通报机制,层层传导压力

每天由清洁员对农户分拣情况进行记录,对分拣情况进行评价评分,村民组长每周进行一次巡查,村干部每月进行一次抽查,每季度村开展一次得分评奖活动,考核结果通过村务公开栏予以公布,对考评优秀的进行定期表彰奖励,以此激励广大村民家庭参与到生活垃圾分类行动中来。

根据考核结果片区责任人及时与片区组员们联系,对工作推进快,质量高、运行好的及时给以口头表扬和鼓励;工作推进一般的要求再接再厉、不能落后;对重视不够、落实不够、任务未完成的及时约谈并督促,层层传达压力,确保全面完成垃圾分类减量工作。

2、建立健全督查考核机制,实现管理长效

强化村级党委的主体责任,健全垃圾分类投放运送、村容环境和保洁作业检查考核制度,将结果纳入对村干部的年度绩效考核,并制定农村垃圾分类评优活动实施细则、农村保洁分类员岗位职责及考核办法等,对分拣员开展工作进行约束、考核和激励。同时充分发挥村委会自治管理作用,制订乡规民约,巩固村民承诺,引导村民主动实施垃圾分类。

3、建议意见

实行党员分类管理 篇9

京政办发[2002]21号

关于实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的通知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市属机构: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提高城市生活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管理水平,在继续做好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垃圾分类收集的基础上,自2002年开始,本市将大力推广在居住小区、大厦和工业区实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凡在2002年1月1日以后竣工投入使用的居住小区、大厦和工业区或已获得“全国物业管理示范住宅小区(大厦、工业区)”或“北京市优秀管理居住小区(大厦、工业区)”称号的居住小区、大厦和工业区,自2002年6月1日开始,必须实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大力推广在其它居住小区、大厦和工业区实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由市市政管委会同有关部门确定居住小区、大厦和工业区的具体名单。

二、居住小区、大厦和工业区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工作由市市政管委负责组织实施,市国土房管局会同市市政管委统筹和协调,市有关部门配合实施。各区、县政府统一协调本地区工作,各区、县市政管委和房地局负责组织落实。各街道办事处和居住小区、大厦、工业区的开发建设单位、物业管理单位(房屋管理单位)负责具体实施。

三、居住小区、大厦和工业区的生活垃圾分类按照“大类粗分,厨余垃圾就地处理”的原则进行,由市市政管委具体制定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方法。本市将逐步推行居住小区、大厦和工业区实行厨余垃圾单独收集和就地处理。

居住小区、大厦和工业区的开发建设单位、物业管理单位(房屋管理单位)必须选定适宜的地点或场所配套设置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的容器、设施和厨余垃圾处理设备。

生活垃圾分类收集须采用市市政管委印制的生活垃圾分类标志,并按统一的式样和颜色,设置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容器。

四、各居住小区、大厦和工业区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设施和厨余垃圾就地处理设备所需资金,由各居住小区、大厦和工业区开发建设单位、物业管理单位(房屋管理单位)负责筹措解决。为推动垃圾分类收集工作的进行,市、区(县)两级人民政府应安排专项资金予以适当补助。各居住小区、大厦和工业区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厨余垃圾就地处理等日常管理和运行所需资金,由各居住小区、大厦和工业区物业管理单位(房屋管理单位)承担。实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的居住小区,按有关收费标准向居民收取的生活垃圾清运费可由物业管理单位(房屋管理单位)统筹安排。

五、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工作要以“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科技支撑”为指导方针。各区、县人民政府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和要求,并切实加强领导,加大管理和协调力度,充分发挥街道办事处、居委会、业主委员会和物业管理单位(房屋管理单位)等的作用,保证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工作顺利实施。

六、各区、县市政管委及城管监察部门要加强监督和检查,对不按要求实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的居住小区、大厦、工业区,依据《北京市城市市容环境卫生条例》等有关法规予以处理,并追究领导责任。

七、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积极做好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工作,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大力推进和规范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工作。

上一篇:微笑让生活变得更美好下一篇:中职学校学分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