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教学

2024-05-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单元教学(推荐11篇)

单元教学 篇1

备课时间: 教材简析:

本单元公有四篇课文:《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猴子种果树》、《会走路的树》、《问银河》。这些课文有的运用童话的描写,教育学生光有美好的理想,没有足够的耐心和主见,就会一事无成,还有的是通过进行想像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是一首儿童诗,展现了孩子们在夏天的美好遐想,于遐想中透出对大自然的向往和心灵的美好,表达了小诗人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愉悦之情。这篇文章,看似简单,但细细品位,的确有很多令人回味的东西。对于本文,我的理解是“语言美,结构美,意境美”。

《猴子种果树》课文清洁曲折,语言生动,极富儿童情趣,适合儿童诵读。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如果没有耐心,没有主见,就不会取得成功。

《会走路的树》叙述了小鸟和驯鹿一家纯真的友情。全文共9个自然段,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一至第四自然段,写小鸟认识了一棵会走路的树,它们虽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但小鸟直到告别始终不知道这棵“小树”是谁。第二部分是第五至第九自然段,写小鸟认识了小驯鹿,知道了会走路的树原来是驯鹿一家。全文语言浅显流畅,故事有情有趣,生动活泼,文中设置悬念,引人入胜。

《问银河》是一首儿童诗,文学性强,其内容主要是抒发看银河的感想,每一段都以孩子的口吻对美丽神秘的银河提出了很多有趣的问题提出问题而无答案,从而激发学生丰富的想像力。教学时不必急于向学生介绍有关银河的科学知识,要让学生自己走进课文充满遐思奇想的情境,激发学生对星空产生浓厚的兴趣。

学习本单元课文,要抓住重点词、句、段来理解课文内容,讲课时,还要注意观察能力、想像能力的培养。教学理念:

拓展学生的思维,训练大家的想像,创新能力的培养,以读文为基础,大胆地想像,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来。图文结合,引导想像,创设优美的音乐环境,让学生在读文想像中感受美。教学目标:

1、学会本单元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油柑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内容

3、通过读文明白道理。

4、让学生学会想像,拓展思维。

教学重点:

学会本单元词语,背诵指定课文内容。教学难点:

1、通过读文明白道理。

2、让学生学会想像,拓展思维。教具准备:

挂图、课文录音、投影、卡片、小黑板等 课时安排:

21、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2课时

22、猴子种果树„„„„„„„„„„2课时

23、会走路的树„„„„„„„„„„2课时

单元教学 篇2

一、问题———今夜不知何处宿

我发现这样一个较普遍的现象:现在的学生,让他写小练笔、写日记之类的,往往会有不少让人眼前一亮的文字。可是每一次的单元作文很难看到一两篇有灵气的作文,令人似沙漠夜行,不禁生出“今夜不知何处宿”的困惑。

如我的一名学生在两年前写过这样一则日记,时至今日我还字字在心———

“操场上铺满了雪,孩子们滚雪球,打雪仗,踩在雪上咯吱咯吱地响,留下一个个深深的脚印,好像一条条小白船。”

多么富有诗意,多么具有灵性的语言呀。可惜,到了课内作文里都变成了“屋顶像披上了一床棉被”、“公路像铺上了一层白地毯”,多是一些四平八稳、没有生命力的文章,更别说那些胡编、抄袭的文章了。

其实,不仅学生不愿写课本中的作文,老师似乎也不愿教课本中的作文。2009年我参加湖北省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研讨会,听了六七节作文教学课例,但是每一节课的作文题目似乎都是老师自拟的。我还发现,在常规习作教学中有的老师甚至不敢在学生提笔写作文前作指导,担心一指导,写出来的文章都是“千人一面”。难道师生都对课内作文有“心理阴影”?

二、方法———只在芦花浅水边

只要仔细研读教材,就会发现,每一单元的习作都可能和每一单元的三篇课文,甚至《语文乐园》进行一个有机的整合。虽然每一单元的作文都是安排在每一单元的最后,但本单元习作的教学应该贯穿在整个单元的教学活动当中。不要总认为单元习作如脱缰的扁舟,令我们难以把握,其实一切“只在芦花浅水边”。

在课文阅读教学中,我们经常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如修辞手法的运用,典型的构段方式等。在课堂上,我们会引导学生进行口头训练。在课后,我们会布置相关的作业。最后总评完了后,我们都不忘叮嘱一句:“在我们的习作当中,我们也要会用。”粗看觉得训练得很到位,仔细想想,这句话的指向实在是太空泛了。等到学生真正写作文的时候,恐怕早已忘了自己曾经学到过哪种表达方法。那么我们何不告诉他:“在我们写本单元习作的时候,可以用这种表达方法来写……”也就是尽量让本单元的课文成为单元习作的一个范例。这个范例可能是一种文章的结构,也可能是一种句式的表达方法,还可能是某一标点符号的用法。

如鄂教版第十一册第一单元的习作是《我眼中的同学》。叙事写人的文章五年级也训练过,《给老师“画像”》就是。我记得当时有许多老师还出了许多拓展题目———《给自己“画像”》、《给同学“画像”》等。到了六年级又训练这类题目,也许有的老师仍然是强调要注意详略得当,要注意抓住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心理等细节描写来把一件事写具体。于是有些同学又把五年级时写过的那篇文章再“转发”一遍。但这又有何意义呢?可能有的老师就要反问了:“不这样教,怎么教呢?”

请看,这一单元以“快乐少年”为话题安排了三篇文章。这一话题同样可以延续在习作教学中,本单元中每一课要求学生领悟的写作方法都可以运用到这一单元的习作中。

如第一课《少年旅行队》,这一课由五个小标题串成,在引导学生体会小标题的作用后,可意识地训练学生,通过列小标题来写人。“你可以通过小标题来概括人物的特点,你也可以通过小标题把你写的几件事情串联起来。”不是每一个孩子都会用,但有一部的孩子是可以学会的。下面是我班学生给自己的文章列的小标题:

“‘残忍’的小魔女;爱动物的小天使;幸福的小女孩”

“借笔风波;灌篮高手;恶搞专家”

“芦柴棒;游戏王;男高音”

……

只看这些小标题,大概就能猜到这位同学的特点了。

另外,这一单元还有许多典型的语言表达方法,同样可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用来写“我的同学”。如学习了“都准备好了吗?没有忘记带昆虫网吗?没有忘记带标本箱吗?没有忘记带笔记本吗?”(《小年旅行队》)这种总分的构段方式,有学生就在作文中写道:“她不优秀吗?数学竞赛没有拿奖吗?作文没有得表扬吗?英语听写没有全对吗?”如学习了“房盖被抬走了。”(《跟祖父学诗》)这种诙谐的语言,学生的作文又出现了这样的句子:“哎呀!‘海豚音’女孩来了,我的耳膜在颤抖。”;再如学习了“看!后花园真是色彩丰富!”(《夏午》)这种祈使句加感叹句的抒情方法,学生也会学以致用了:“瞧!她的书都穿上漂亮的外衣,在举行选美大赛呢!”

当学生把他在六年级这一单元学到的写作方法运用到这一单元的习作中去的时候,他较五年级相比就有了一个提升的空间。

有的老师可能认为,如果一个单元的语言训练点都围绕着本单元的习作来展开,就会束缚学生的思维。但我认为不是这样的,且不说语文本来就具有工具性这一特点。其实一本书有八个单元,也就是说你至少可以有八个话题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另外,当学生真正在本单元习作中把一种表达方法用好了后,特别是得到老师的肯定与表扬后,他自己就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单元教学 篇3

关键词:单元整合;国定课程;校本化

“课程”的本意是“课业及其进程”。

“艺术课程标准解读”课程被定义为:为了实现学校教育的目标,在一个有计划地组织教学内容,以及学生通过各种学习活动获得的经验。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给予教师课程开发的权利,促使课程地方化、校本化和个性化。

网络资料显示教师是课程开发的主体,是一种理解与领悟、反思与实践、创生与发展的课程,教师即课程。

而我们的理解是,课程是一个主题,一个启示,一个资源或一个例子,它应该提供给学生选择,可以开发,可以作为一个扩展的机会,可以探索,并可以研究。呈现出开放型、生态型的特点。

现在,我们可以做的就是“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做我们应该做的和能够做的。研究学校学生现状,解读课标理念,解读教材,探寻一条适合我校师生发展的美术课程之路——主题单元式教学。

一、梳理教材,从理解内容走向校本探究

以“学科整合”为主线,将国定课程校本化实施。每学期开学初我校的每位教师都会根据自己所任教的不同年级研读教材,梳理出可以整合的教学内容,并多方收集教学资源,结合平时课堂教学,试着用主题单元来准备课程计划,并使材料的开发和利用为这两者的时间。

在学习内化层面,教师在课程创新时必须实现观念破冰。首先,改革课程结构,为学生创造适合的课程。其次,在文化渗透的过程中,促进教学和学习方式的转变。第三,它反映了课程的整體教育功能,学生文化学习的过程是知识发展的过程和道德的形成过程。学科教学到课程实施转变:由教师个人单一备课到备课组整体单元设计、由教教材到用好教材等资源教、由教学活动设计到课程设计。丰富课程资源,拓展课程实施空间,以“专题突破”为基本策略,将成熟的教育教学活动“系列整合”,形成单元化、年级化、年段化,逐渐实现“形成体系”。形成合力、深度整合、多头并进转变日常教研方式,变学科公开课申报制为课程基地建设定期交流研讨、资源汇报、亮点分享、网络教研等,实现集中力量打造;整合市区优质教育资源(市区教研、名师工作室、教师基本功培训、社区资源等)拓展课程资源、开阔课程视野,逐步形成学科内整合、跨学科整合、课程资源整合等。

二、单元整合,从单篇课例走向单元整合

美术教师们在主题单元式的教学模式中需要改变现有的三种观念:

1.改变课程视野,拓宽学生学习的宽度与深度。

2.改变学科整合理念,从学科内整合到跨学科整合,知识与技能是专业类学科的核心要素,对课程的理解才能体现出学科特质。

3.改变美术学科原有的备课方式,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完成学科内整合到跨学科整合再到全“人”的教育的过程,即是从单一性到多元化,从线性化到网状化的备课模式。我校将构建“主题单元类型的体验与创新课程”,并在各级领导、专家、同行和我们的研究团队建设美术课程体系。从艺术的角度看,一切都是相互共存的,课程需要去深入的整合,实现更高层次的融合,培养一个完整的人。

三、开发拓展,从教师主导走向学生主体

由于研究的复杂性问题或现实社会问题,而追求全面发展的学生在立体化的目标,需要进行较长的学习和研究的过程,因此,教学程序更为复杂,“单元”的研究计划包括:单元任务、三维对象、单元设计、单元内容结构、单元计划(执行过程和类分配)、单元评估表、参考等,然后写上教案(简案或详细案例)。

同时还需要思考:

如何根据主体的基本内容来设计“拓展课程”和“研究课程”的内容,扩大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课程的内容?

如何设计“单元构成问题”和“小问题”,深化学生的思考和理解?

完成这一单元课题需要多少课时量?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如何进入才最有效?

如何运用先进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来安排教学秩序?

需要制订哪些“游戏规则”(包括计划、学案、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等)以保证教学活动顺利开展?

这样的学习活动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也能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关键在于教师的综合性和系统性思维方式和教学设计能力的培养,为确保一系列复杂的教学活动能顺利进行。

总之,教师应逐步从传统的“单一课时意识”转向“单元整合意识”,并以建构教学模式和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来设计和组织教学,学习用单元整合理念来指导学生的思维,才能真正提高教学效率。

第六单元单元整合教学设计 篇4

预习指导课《一》

学习目标:

1、学会这两课生字和词语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重难点: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读单元导读,本单元学习的主题是什么?

2、这节课我们一起来预习一下本单元的前两课。

二、初读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标上自然段序号,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解决。

2、思考:课文分别讲了什么主要内容?

3、提出不懂的问题。

三、生字新语我会读

洛杉矶

混乱

昔日

废墟

疾病

爆炸

瓦砾

砸伤

颤抖

失魂落魄

震耳欲聋

忙碌

攥着

陷入

龟裂

1、指名读

2、开火车读

3、理解词语 龟裂

震耳欲聋

失魂落魄

四、课文内容我知道

1、《地震中的父与子》和《慈母情深》分别讲了一件什么事?

2、讨论交流汇报

五、课文朗读我最棒

1、同桌之间互相指出课文中的一个自然段,检查朗读情况

2、师指出重点段落让学生读

六、习作早知道 写写父母的爱

预习指导课

(二)学习目标:

1、学会这两课生字和词语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重难点: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回顾本单元学习主题

2、这节课我们一起来预习一下本单元的后两课。

二、初读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标上自然段序号,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解决。

2、思考:课文分别讲了什么主要内容?

3、提出不懂的问题。

三、生字新语我会读

糟糕

搂住

自豪

誊写

出版

慈祥

谨慎

腼腆

歧途

打蔫儿

喋喋不休

按图索骥

艰涩

忐忑不安

拖沓

埋怨

雪上加霜

聊胜于无

1、指名读

2、开火车读

3、理解词语

聊胜于无

按图索骥

四、课文内容我知道

1、课文分别讲了一件什么事?

2、讨论交流汇报

五、课文朗读我最棒

1、同桌之间互相指出课文中的一个自然段,检查朗读情况

2、师指出重点段落让学生读

六、积累优美句段

单元教学 篇5

教材简析:

1、教学内容

本单元教学从物体的前后左右等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让学生初步掌握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2、教学与前后知识的联系

这部分知识是在已学习了一些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的,让学生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一样,有利于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而且也能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其他内容提供一些帮助.3、教材的编写特点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事物出发,有层次地安排观察活动.教材选择了学生熟悉的教室场景,先让学生从前后观察,再过渡到从前后左右四个方位观察其他简单的物体.有利于学生由易到难逐步学会观察,形成正确的认识.4、教学本单元应注意的问题:

单元教学 篇6

单元文化主题:

爱护周围环境

单元导读提示:

让天空碧蓝,让河水清澈,让草木茂盛,让动物自由自在地生活„„这是我们共同的愿望。阅读这组课文,让我们看看人们对待动物、植物的态度和做法有什么不同,结果怎样。

在学习本组课文的过程中,请你留心周围的环境,再想想,为了保护周围的环境,我们能做些什么。

教师用书的单元说明:

环境保护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本组教材围绕“爱护周围环境”这个专题进行编排。要通过本单元教学,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为保护环境作出自己的努力。

在一年级下册第三组安排了“保护环境”,二年级上册第七组安排了“保护环境、爱护动物”的专题。与以往专题不同的是,本组教学内容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围绕“环境保护”这个专题,本组教材将导语、课文、课后练习、语文园地以及综合性学习等相关内容以整合的方式编排在一起。其中,“调查周围环境”的综合性学习安排在第5课《翠鸟》之后,提示学生此次活动要求调查的内容、所选择的组织和调查方式;在《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之后,提示学生交流开展活动的方式,整理调查材料,做好展示和交流的准备。

本组的四篇课文中,《翠鸟》《燕子专列》讲述的是人与动物之间的故事,《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路旁的橡树》反映了人们对待植物的不同态度以及由此引发的思考。前三篇属于精读课文,最后一篇是略读课文。本组的导语提醒学生“留心周围的环境,再想想,为了保护周围的环境,我们能做些什么”;四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以具体生动的实例引导学生去感受保护环境的重要以及他人为保护环境所作出的努力,使其在内心深处、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有所触动和感悟;顺着这个情感发展主线,教材在课文后面安排学生去亲身调查、开展以“调查周围环境”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语文园地”中,教材在学生开展的调查活动基础上,进行更深层次的拓展和延伸,引导学生围绕专题和此次活动,开展口语交际、习作和展示等学习活动。

教学本组课文,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默读,领会关键词句的含义和作用,理解文章所蕴涵的道理,体会保护环境、爱护动植物的重要性,在情感上受到熏陶和感染。

习作教学目标:

1.留心周围的环境,在综合性学习活动展示交流的基础上,选择习作内容,借鉴课文的有关表达方法,写一篇与爱护周围环境有关的作文。愿意展示自己的习作,与同伴分享快乐。

2.在习作的过程中加深对保护周围环境的认识,愿意保护家乡的环境。

单元习作教学整体设计:

从语文教学就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实践活动这个意义上讲,阅读教学和口语交际教学、习作教学都是语文综合性学习,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则是综合运用语文这个重要交际工具的专门的实践性活动。本组口语交际的展示汇报和习作是本组综合性学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口语交际和习作是综合性学习活动总结和升华,综合性学习活动是顺利完成口语交际和习作的保证,我们必须把它们纳入整组学习的过程之中,作整体组织安排。

教学《翠鸟》一课,认识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体验作者特别喜爱的感情,认识在老渔翁的开导下,孩子们打消了自己的念头,把翠鸟看作了朋友,这是保护环境、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正确做法。学习课文是怎样抓住燕子的特点观察和写作,表达自己的感情的。开始组织调查周围环境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教学《燕子专列》一课,领会人们为保护燕子所表现出来的博大的爱心,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学习课文怎样用关键语句来表情达意的。

教学《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找出并体会课文里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课文通过具体的叙事表现小村庄变化的方法。交流综合性学习的调查结果并作整理,准备展示、交流活动。

学习《路旁的橡树》一课,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交流自己随这件事的看法;学习课文具体叙事的方法,以及通过人们的赞叹表达自己看法的方法。

口语交际《我们能做点什么》活动,展示、交流、汇报综合性学习调查中了解到的情况,讨论我们能为家乡的环境保护做点什么。通过展示交流活动,扩展学生的思路,提供写作材料,学习如何表达,为习作做好内容和表达的准备。

单元教学 篇7

为此, 本文从体育课改的主阵地———体育课堂教学入手, 把体育单课教学与单元教学进行比照, 提出了体育单元教学课程实施课课相连是把体育新课程引入课堂的良好途径。以下为体育单课教学与单元教学的比较分析:

在教学目标的完成上, 课堂教学组织具体的教学活动, 是基于教材的教学, 讲究形式上的面面俱到, 而时常形成的结果是什么也未实现。任课教师往往也力不从心, 心力交瘁。不难理解, 在短短的四十五分钟内, 要完成新课程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多元化的教学目标, 势必会出现教学目标的主次不明, 为目标而目标, 教学过程的“蜻蜓点水”等现象。如果目标的完成不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就不能使课强弱得当、旗帜鲜明, 从而无法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地发展。

单元教学是课程实施执行一项课程计划, 是基于课程的教学观, 单元目标是一个单元结束时所要达到的目标, 制定单元学习目标就是将课程总目标分解为一系列比较具体的学习子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 逐个达到单元目标, 最后实现体育课程教学的总目标。单元教学讲求的是统筹兼顾, 适当安排。“面面俱到”发散在一个单元的各个教学课堂之中, 就一个单元而言, 形散而神不散。一个教材片段往往突出的是一个目标重点, 一节课往往也是解决一两个问题, 突出了过程教学, 解决了问题的主流。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 课堂教学组织具体的教学活动, 不是按部就班, 形成传统的模式, 与新课改大相径庭, 就是选择的具有代表性的、富有时代气息的教学内容与中考项目毫不相关。这些课表演的成份多, 实用的成份很少, 所需要的场地大, 器材多, 这些内容的选择、操作复杂。目前, 体育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这些内容的选择又不具有普遍性, 因此, 这些课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阻碍了新课程改革的拓展。

单元教学在教学内容选择上, 可根据学习的需要, 安排学习内容的广度和深度, 科学地组织、排列教学内容;根据内容的难易度与学生的实际而决定所需课时。单元教学选择的是系列相关教材, 比单课教学更具有广泛性、系统性, 减少了不必要的重复, 有利于让学生完整地参与必要的学习环节和强化体育学习的主动性、探索性、创造性。单元教学可注重五大领域教学目标全面发展, 通过学习内容的丰富与变换激发学生兴趣。也可以是“情感、态度、价值观”为主, 作为中学生, 他们正处在生长发育的高峰阶段, 各方面都存在巨大的潜能, 教师进行单元教学时, 可以摸准学生的能力水平, 选准训练材料, 定准训练目标, 只有这样, 才能有的放矢, 避免不系统、不集中、重复等现象, 从而减轻教师的负担, 增强适用范围, 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有深远的影响。教学方法及内容深入浅出, 能较大幅度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使其应付中考游刃有余, 做到教学对象与内容的和谐统一。

在单课教学中, 为了体现课改精神, 教学组织形式化、繁琐, 教学流程复杂, 很难操作, 给师生特别是学生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 不适应时代大潮, 甚至片面追求“自主、互动、探究”等新课程的教学方法, 忽视了“讲解、示范、练习法”, 为了课改而课改, 没有把课改看成是手段, 没有领悟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创新能力。夸大“情境”“快乐”“成功”的教学功能, 过于淡化甚至放弃技能和体能教学, 这也是造成我国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重要原因。教学评价表面看为“一线”, 实际为“一点”。试想, 单单一节课, 整整45分钟, 怎能客观准确地评“一线”?

单元整组教学的实施 篇8

一、单元整组感知

1.读好导语,渗透目标。单元导语虽然处在单元的首席位置,却常常受到不屑一顾的冷遇。原因就在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单元导语的内涵价值以及对学习能力的指导作用。单元导语实际上是学习该单元的“路标”,几乎覆盖了学习整个单元所需要达到的三维目标的要求。教学时,我让学生根据单元导语的指向和自己的求知兴趣来形成自己的单元学习目标,学生通过读好单元导语,多了一份理性思考,也多了一份阅读期盼,学习目标确立起来的同时,学习主人翁意识也大大增强。

2.全面感知,整体接触。明确了学习目标后,再让学生浏览整个单元的全部内容,从总体上感知学习内容。例如四年级上册第五组课文的主题是“了解世界遗产”。学生在读导语的基础上,带着对世界遗产是“世界突出的、罕见的、有价值的”等模糊印象,带着“为什么我国的长城、颐和园、秦兵马俑称得上是世界遗产”的思考,去阅读本组课文,在浏览中,不时惊叹,并关注到了“独一无二”“享誉世界”“举世无双”这些词汇,鲜明地获得了对这三处景观的整体印象,从而自然地唤起崇敬祖国灿烂文化的情感。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所补充的资料袋,了解我国更多的世界遗产,同时又布置学生在两周时间内搜集有关世界遗产的资料,为口语交际、习作作好充分准备。这样获得的整体感受的力量是逐篇教学所不能比拟的。

二、单元部分体验

单元部分体验即单课学习。我一般依照课文的编排顺序,或依学生意愿,从多数学生感兴趣的一课开始。单元整组感知已经让师生全局在胸,具备了基本条件,故在单元部分体验中可疏可密。

1.密在学生质疑处。单元整组教学,使学生立足于单元整体来思考,有利于在一个相对大的范围内,提出更有价值的问题,如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成长的故事”——“周恩来和肖复兴从小立下了志向,是什么力量支撑他们坚持到底?”如学生提出这样有价值的疑问,完全可以成为教学的提升点和制高点。

2.密在值得感悟处。单元整组教学是一个框架式结构,立足在单元整体的高度上,删繁就简,把一单元读薄,体验最精妙的语言,体验最有价值的语言规律。

例如“作家笔下的动物”这一单元,编排了中外作家四篇作品。丰子恺的《白鹅》和叶·诺索夫笔下的《白公鹅》相比较,学生便感受不同:同样是白鹅,同样的高傲,不同国度便有不同的风范,中国白鹅如同堂子里的老爷,外国白鹅如同海军上校。《猫》与《母鸡》都是老舍的作品,前者是直接抒发对猫的喜爱之情,后者则用了明贬实褒的手法。四篇文章描写动物,都描摹了动物的叫声,鹅的厉声叫嚣,猫的丰富多腔,母鸡的如怨如诉,学生对比阅读后,觉得妙趣横生,于是在自己的习作中,观察细致了,表情达意的形式也丰富了。部分体验只须选取典型的几点,感到心里、悟到深处即可。

3.疏在略读浏览处。人教版教材选编的课文有精读课文、略读课文与选读课文之分。略读是一种应用精读所学到的阅读技能进行广泛独立阅读的形式,教师应放手让学生按阅读提示自行阅读,不要陪读到底,讲问到底,剥夺他们应有的学习自主权。阅读提示里明确指出了略读的一般流程:默读——思考——讨论交流。教师必须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默读,选择课文内容的切入点,就学生感兴趣的或者感到困惑的一点进行交流。

三、单元整组感悟

一个单元的学习即将结束了,教师要在单元整体回顾中,引导学生回首两周左右的学习历程,交流各自学习的收获,并随即向课外拓展,进行课外阅读与交流,汇报课外阅读感受。

例如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即将结束时,我这样安排对整组课文作简单回顾与畅谈。首先,教师小结:“单元的其他几篇课文也向我们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读了这些故事,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接着,由学生畅谈感受。最后,教师布置新任务:“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同学们一定已经收集和阅读了很多这方面的资料,请继续准备,下次我们将作专题交流和展示。”这里既对本单元的学习主题作了总结与提升,又再次提出本单元综合性学习的要求,是进一步学习的拓展与延伸。

通过这样对一个单元课文的教学,整组课文的教学就形成一股合力,随着教学活动的不断推进,学生的认识由浅入深,很好地发挥了教材整体编排这一优势。(作者单位:吉安市吉州区教研室)

□责任编辑 徐慧林

单元教学 篇9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由3篇阅读课文《爱因斯坦和小女孩》、《宋庆龄故居的樟树》、《黄河的主人》和一篇习作、一个练习组成。第七单元国魂篇,是关于歌颂领袖人物和民族精神的教育。本单元三篇课文表现了不同的任务形象: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表现了潜心科研、不拘生活小节的爱因斯坦。《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借物喻人,含蓄表现了宋庆龄爱满天下、一身正气的风范。

《黄河的主人》讴歌了普通劳动者身上蕴含的民族精神。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单元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无论……总是……;只要……就……”“只好”“一面……一面……”等词造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宋庆龄故居的樟树》。3.理解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对宋庆龄的怀念之情。感受黄河波涛汹涌的气势,领悟“黄河主人”的机智勇敢及勇于与大自然抗衡的不屈精神。

4.了解生活中常用到的象棋术语,理解歌诀,借助歌诀初步掌握下象棋的规则。

5.学会倾诉烦恼,培养学生运用口语与人沟通、谈心的能力。6.激发学生参加体验活动的兴趣,能有详有略地描写出来,并把自己对这次体验活动的感受写出来。

三、教学重点:

紧扣本单元课文中的重点语句,重点段落,引导学生研读,层层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思想内涵;能有详有略地描写体验活动,把自己对这次体验活动的感受写出来。

四、教学难点:

在读中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不拘生活小节的平凡而又伟大的品格;在读中感受樟树的蓬蓬勃勃和香气永久保持的可贵之处;在读中感受黄河波涛汹涌的气势,领悟“黄河主人”的机智勇敢及勇于与大自然抗衡的不屈精神。

五、分课教学思路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的教学可由“爱因斯坦在小女孩的父亲和大家的心目中是伟大的人,而爱因斯坦自己却说并不伟大,小女孩也这样认为。”这一矛盾激发学生的思考,从文中的相关的课文朗读体会,从而感受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忽略生活小结,平凡、谦虚、和蔼可亲的特点。课文通过对爱因斯坦的语言、动作、外貌等方面的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是学生利用文本学习写人方法的好范例。教学时力图找到“读”和“写”的结合点,在体会人物特点时,让学生说说是通过哪一方面的描写来表现这一特点的。利用文本的留白之处,让学生想象经过小女孩“包装”后的爱因斯坦的样子,指导按从上到下、从部分到整体的顺序来观察和描写人物的外貌。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的四、五自然段是重点段,在教第四小节时,先引导学生找出一个最能反映樟树生长特点的词语——“蓬蓬勃勃”,要求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个词的含义。那么哪些地方反映出樟树的蓬蓬勃勃呢?引导学生再读课文,圈画出有关语句,随机交流,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感受樟树“蓬蓬勃勃”的样子。在引导学生体会樟树的内在美时,要求学生默读第五小节,把樟树跟其他树木进行比较,体会樟树的可贵品质。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和层次,抓住“即使……仍然……”“只要……就……”这两个表示假设、条件关系的句子来理解这个香味保持得的确够久!带着这种理解,再次感情朗读,读出对樟树的赞美之情,最后理解“人们为什么要在樟树前留影呢?”时,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结合搜集到的资料,将樟树和宋庆龄联系起来思考,找出樟树的可贵品质和宋庆龄高尚品格的相似之处,进一步体会作者对樟树的热情赞美和对宋庆龄的深切怀念之情。

《黄河的主人》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读懂揭示课文中心的重点句,即“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教学的难点是帮助学生弄清课文各部分和中心之间的有机联系。在教学时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文中寻眼”,紧抓“文眼”进行导读,进而理解全篇的思想内涵和表达特色。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变被动接受为主动理解。教学步骤尝试各个击破,然后梳理,引导学生深刻领悟:艄公凭着优秀的品质和高超的技术战胜了惊涛骇浪,从而成为“黄河的主人”的道理。

《习作7》是记一次体验活动,要求学生积极参加一次体验活动,并能回味自己在体验过程中心理和行动的发展变化,有详有略地描写出来,还要写出自己活动中的感受。在指导学生学习例文时,重点体会作者在描写护蛋行动的同时,还写了行动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和自己 的感受。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语言的生动形象,充满趣味。在鼓励学生参加体验活动时,引导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体验活动,更好地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 篇10

关键词:单元整体教学;语文

小学语文是各个阶段的奠基课程,从小学到大学,小学语文的知识始终贯穿学生生涯,是学生成长的奠基石。经济全国化带来经济的飞速发展,每个国家的文化相互影响,文字语言能力是每个公民必须要提高的。为此,在小学阶段学好语文课程是传承文化的需要,掌握最先进的语文教学方法同样也是教师终身奋斗的目标,值得每个教育工作者进行思考。

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把碎片化的理论知识有机组合在一起,在语文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只有大胆的采用单元整体教学这一新的教学模式,才能够以不变应万变,进行教育改革和创新。

一、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意义

小学语文课程,对于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至关重要,学生刚刚步入学校,对任何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把单元整体教学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改变教师以往传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端正学习态度,单元整体教学,故名思议,就是从单元整体进行语文教学,在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开展活动中,都是教师从每课带领学生学习,而在累积几门课之后统一进行复习活动,进行单元整体教学,就是把一个单元的课程汇总在一起,组织在一起,不是教师一课一课的讲,而是一组一组的学。进行单元整体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可以预先组织教材,寻找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洞察每一单元的学情,给学生整体的感知。实现小学语文课程的单元整体教学,可以大范围的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让小学语文的课程不再是一节课一节课的磨,这些课程有机结合在一起,教师可以依靠不同的教学单元,发挥自己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解决教学内容繁杂的毛病,而对于学生来说,开展单元整体教学活动,可以提高他们的总结能力,解决每一个单元共同遇到的难题,语文是一个整体,不是分开的单部分,也不是一节节课简简单单的叠加,加强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把支离破碎的语文知识融合在一起,保持语文学科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科学性。

二、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案例策略

著名小学语文高级教师窦桂梅在“为生命奠基”的演讲中曾多次提到带领学生们阅读大量课外书籍的经验,在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中我们也可以借鉴这一优秀经验,在学生们学习课本内容的同时补充与本单元主题相关的课外书目进行阅读交流,以此拓展学习视野,掌握阅读方法。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中的读一本书这一内容时,所选择的书目要与学习的本单元课文有一定的联系。在主题、体裁或内容方面能找到一定的结合点,以此作为书目选择的依据。山东德州跃华学校的于現老师在进行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组课文的读书交流活动时,选取了《森林报·春》这本书,这本书以新闻的形式和诗歌的语言描绘森林中动植物一年四季的变化,显现出大千世界的生态,表现出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蕴含着诗情画意和童心童趣。与第六组课文所要表达的热爱田园,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主题息息相关。对于这本书的阅读交流,于老师主要采用了解课外书结构、感受特色栏目、欣赏精彩片段,领悟读书方法、交流读书计划等几个步骤来进行。了解书的结构主要是教学生读一本书,从封面、作者开始,引导学生初步了解阅读整本书的方法。以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作品及内容,并为下一步具体感知奠定了基础。感受特色栏目的意图是抓住特色栏目进行了解,促进学生对《森林报》的感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向往。欣赏精彩片段,领悟读书方法主要是从书中描绘的多彩画面和奇妙声音入手,使学生们进一步感受大自然中动物的魅力。并且层层设疑,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交流读书计划这一环节旨在学生读书习惯的培养,养成勤于动脑、勤于交流、勤于整理的好习惯。通过读书交流这一活动,不仅可以不断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增强对语言文字运用的感受,而且能在老师的帮助下总结阅读的方法和规律,并且它们迁移运用到以后的阅读和学习中,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

在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中,充分挖掘课文中的资源,寻找课文中的精彩之处和写作亮点作为习作教学的训练点。这个训练点可以是出彩的词语、精彩的句子、优美的片段、精练的开头、有悬念的结尾、内容丰富的插图、常用的修辞手法等。

开展好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活动,要求我们教师要时刻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转变自身的教学角色,只有让教师朋友从根本上更新观念,才能提高教学的技能和素质,教师只有渊博的文化知识和扎实的教学技能,从以往的教学角色中抽离出来,转变为专家型的教师,才能够更好的适应新课改教学改革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1]张叶,牟文娟.科学设定目标,为主题单元整体教学导航[J].小学语文教学,2012

[2]魏蔽.对主题单元整体教学实施的思考[J].小学语文教学,2011

单元教学 篇11

体育新课程标准与以往的教学大纲相比, 其最明显的区别便是只规定了学习达成目标, 而没有设定具体的学习内容与教学进度, 这为广大体育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想象和创造空间, 但同时也导致许多一线的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与构建教学单元时茫然不知所措。尤其是新工作的教师因缺乏经验, 教材分析不系统, 教学内容选择随意性大, 导致对内容的选择和处理的能力较弱, 又由于体育教材本身缺乏系统性编排, 阻碍教师的系统化教学, 也造成了许多学生项项学一点, 项项都不会的局面, 常常吃“夹生饭”达不到教学目标。这种“蜻蜓点水”式的教学, 从一个水平阶段、一个学年及一个学期的教学效果来看, 还是出现了“教不完”、“教不深”、“教不明”、“教不好”的现象。主要问题是教师对水平目标定位、从水平目标到单元教学目标的解析过程中和单元教学内容的组织落实上还有一定的偏差, 不利于学生对某些内容深入而有效地学习, 从而难以形成稳定的学习兴趣,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程改革的进程。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前必须进一步解读目标、分析调整、有效重组、合理搭配、单元化编制, 并能根据课程目标、水平目标制订可行的单元计划, 并落实到课时教学之中,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研究价值

单元是指一个有机的教学过程和相配套的教学内容的“集合”或“板块”, 它是体育教学过程的实体, 是一个教材的完整的教学阶段。一般以各项运动技术来划分单元, 反映“学理”的过程, 有助于在一段连续时间内进行系统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 可以使学生对某项运动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与掌握。基于体育课程目标的“教学单元”编制的研究、格式的分析和内容的梳理, 对体育教学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至少有以下三个价值:

1. 有效解决教学内容的“随意性”

课程标准提供给教师的是一个完整的三级目标体系和一个内容框架建议, 它并没有规定具体的学习内容。它把原来小学阶段的目标划分为三个大的水平目标, 每一个水平目标下又都有具体的学习要求, 但没有对教学内容作具体要求, 导致因为教学内容的不确定性, 出现了有些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的随意性。教学单元构建有助于解决教学内容“教不完”、“教不深”的问题;其次, 教学单元的出现有利于我们教师随时检查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效果, 解决教学中的“教不明”、“教不好”的问题, 解决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的完整性。

2. 有效保证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单元的合理构建影响着课程和教学的整个框架。有时同一项目的教学没有单元化放大课的教学过程, 甚至以课的小过程代替了单元的大过程, 淡化了单元的概念实质上是肢解了完整的教学过程。构建单元的过程, 就是把这些单一内容的“点”连接成相互关联的“线”, 在此基础上, 了解和选择那些学生感兴趣, 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教材, 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单元是水平阶段目标要求的落角点, 也是课时教学的指挥棒。

3. 有效关注课程目标的“整体性”

新课程标准改变了由内容体系确定目标体系的倒置现象, 使体育课目标达成的灵活性增大。教学内容的单元构建, 为实现课程五大领域目标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单元化编制教学能使教师从传统的只关注运动技能, 转变为不仅重视学生的运动技术与技能, 也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社会适应能力, 为全面实现五大领域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三、“教学单元”编制的内容与策略

1. 教学目标解析

课程目标是体育教学的总纲领, 目标分析与教材编制是关系体育课程目标达到的前提, 教学目标更是教学实践的出发点与归宿。我们从水平目标、学期目标、主教材、运动技能达成要求、教学建议、课时安排等进行系统分析, 有效整合, 形成系列, 来达成课程目标。水平目标与学期目标是某一阶段所要达到的目的和要求, 单元教学目标是某一年级某一项目的目标, 是学期教学目标的进一步细化和具体, 同时又是课时教学目标的纲领, 具有纽带作用。在新的课程标准下, 水平目标与学期目标应包括五个领域的目标, 即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社会适应目标。单元目标与课时目标应根据教学内容有所侧重, 具体目标应该明确、操作性强, 同时教学计划制订时要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可以进行检查和评价。

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的出发点与归宿, 有效实施课程总目标必须形成教学目标链, 即五级目标管理:水平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效果目标。效果目标就是运动技能达成要求, 根据适切性、渗透性的原则, 把各个水平的运动参与目标、心理健康目标和社会适应目标安排到各个学习内容中去, 形成了若干个以运动技能或身体健康目标为主的学习单元。

2. 内容系统梳理

教学内容的确定主要根据不同水平的学期目标、单元目标而选择与组合。在教学目标的统领之下, 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结合他们已有的知识和锻炼经验构建富有情趣的体育教学活动。综观小学三个水平、六个年级的教学阶段, 应围绕递进性、循序渐进性原则, 合理重组, 科学梳理, 通过调整、筛选、开发、组合、创新, 构建递进式的教学内容系列。按每类教材纵向的选择具体的内容, 教材内容主要分八大类:走和跑、跳跃、投掷、球类、技巧、基本体操、校本 (乡土) 体育、体育与健康知识。然后, 根据地域、学校、教师、学生等因素, 对教材进行了纵向梳理, 分别落实到每个学期, 使水平目标与每类教材一一对应。例如, 以往田径项目的教学内容过于突出竞技性, 混淆了田径运动与田径教学之间的关系, 以为田径项目就是田径教学, 忽视了田径各方面运动技能的培养与发展, 现在我们在内容的选择上更趋向于能力的培养。如走和跑类, 确立直线跑、快速跑、曲线跑、接力跑、定时跑、定距跑等单元主题。同时, 我们还对小学阶段12个学期的教学内容进行系统梳理, 系列编排, 让教学内容更清晰、更有序, 便于教师教学。

3. 教材重难点分析

在单元编制中, 针对主教材应纵观教学内容的各阶段要求, 并对重难点进行纵向分析, 了解动作做法和要点, 分析常见错误及纠正方法。并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细致分析, 把重难点分配到教学课时中去, 通过课时教学的重难点突破来完成单元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见下表) 。

4. 教法学法建议

针对单元选择的教学内容, 单元教学设计的编制中应对单元中的各课时进行一定的教学法预设。可以通过图解、组织、练习方法、器材资源、教学评价进行合理的思考。一线教师更要结合校情、生情、师情就教法与学法思考自己的教学计划, 以及辅助教材的搭配。最后, 针对教学目标提出教学后学生运动技术的评价建议。

四、“教学单元”编制的类型

1. 运动技术单元

主要以某个运动项目或其中的技术组成的单元, 功能与特性以掌握某一项运动技术为主要目标, 以传授、练习为主要内容。例如“跨越式跳高”、“篮球三步上篮”、“跳绳”等。

2. 复合型教材单元

复合型指以两项或两项以上教材为组合的教学单元, 这种单元教学尽管是复合的, 但它始终有一条教材主线, 而且排列也是连贯的。由于单一的教材单元教学方法简单, 手段单一, 容易使小学生乏味和产生逆反心理。因此, 从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兴趣出发, 合理而又适度地构建复合型的教材单元, 可以使学生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运动技能, 充分体现本学科的特点。如:投掷与接力跑、篮球与跳远、跳绳与游戏等。

3.主题活动单元

围绕一个教学主题, 把教学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 采用相互联系的若干教学环节, 通过游戏为主的方法, 达成预定的教学目标, 并把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领域目标融合于身体活动之中。这种主题式单元以情感体验和发展运动能力为主要目的, 突破了传统教材单元对体育教学的束缚, 使体育教学能够向课外延伸, 向学生的生活经验、学校的各类活动和丰富的社会生活延伸, 有利于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获得生动活泼的发展。例如“武术”、“体育节”、“主题长跑”等。

4. 活动能力单元

主要以能力发展为主, 它以娱乐、提高活动能力为主要目标, 以游戏活动和能力训练为主要内容, 发展身体活动基本能力与素质。例:“跳跃能力单元”、“快速跑的游戏”、“投准的游戏”等活动能力单元, 通过多种形式的游戏活动、多种器材的组合, 发展学生的活动能力。

5. 器材开发单元

教学的素材不局限于教材, 器材开发也是教材创编的重要渠道之一。学校可以一种器材或场地的开发设计学习单元, 能为教学目标服务的新游戏、新内容都可以成为课堂教学内容的一部分。通过某种特殊的器材与场地的开发, 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为主要目标, 以模仿、创编、合作为主要学习形式, 运用于教学与生活经验相结合的教学活动。例如, “汽车轮胎的妙用”、“运用竹竿多形式跑跳”、“快乐的呼啦圈”等。

五、总结与建议

研究目标统领下的教学单元编制是有效落实新课标的主要方法之一, 多元化编制是学校新课程改革实验的方法与策略之一。作为一线教师可以根据学习内容和目标要求直接进行单元式备课与教学。在单元教学计划中, 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根据场地、器材、学生、教师和学校的特点展开单元设计和教学设计, 提高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教学单元的编制教学内容更具有系列性、指向性, 教学评价也便于统一性、合理性, 为一线体育教师带来了新的研究空间。单元多元化编制与构建促使教师重视教学目标的有效制订、教学内容的认真选择、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教学评价的准备组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季浏, 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 (与健康) 课程标准 (实验稿) 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2.

[3]毛振明.体育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217~220.

[4]王宝.体育教学中课堂内容选择的六项注意[J].中国学校体育, 2004.5.

[5]李林.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的理论与实践[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6]付明萍.樊江波.体育教学内容重组的设计思路[J].体育教学, 2008.4

上一篇:师德专题学习心得下一篇:母亲写给孩子的信励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