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企业如何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

2022-05-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在新时代背景下,国内企业高速发展,市政竞争也愈发激烈。但国内企业由于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缺陷,导致市场竞争力下降,使其发展受到了不利影响。因此,文章以企业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探讨为题,在阐述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探索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路径,希望为相关行业提供借鉴。

关键词:内部控制;风险管理;评价机制

企业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可以促进企业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途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企业需要明确二者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解决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减少运营成本,并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因此,对此项课题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关系

财务风险是每个企业都需要面对的问题,因财务结构不合理或融资不合理引发的负债或投资者利益受损,就是所谓的财务风险。此类问题一旦发生,就会对企业经营发展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在查阅文献资料后得知,财务风险主要包括筹资、信用、流动性和投资风险等类型,但这些风险具有相同的特点,这个特点为不确定性。自进入21世纪以来,国内市场竞争逐渐加剧,企业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取优势,必须增强自身的竞争力,而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是增强市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从关系上看,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联系极为密切,二者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在面临风险挑战时,企业应立足于实际,通过风险管理对风险进行预防,并将其作为目标导向,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优化和完善,从而促进企业实现更好的发展。

二、企业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路径

(一)构建风险控制机制

通过上文分析可知,企业风险控制机制和风险管理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均具备降低风险发生概率的作用。风险控制机制的构建,是企业风险管理开展的前提条件。因此,企业应该予以重视,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对风险控制机制进行优化和完善,具体措施如下:

第一,建立全过程控制机制。站在企业的角度来看,对风险进行全过程控制,需要将控制机制作为保障。究其原因,主要是控制机制可以在最大限度保证经营决策的准确性,同时,还能找出企业内部的风险隐患,并加以解决,企业发生经营风险的概率也会随之下降。

第二,建立风险预警机制。企业应建立风险预警机制,提升风险预防和控制能力。在查阅资料后得知,财务部门通常是风险预警机制的基础,通过对经营风险模型的有效运用,即可实现对企业内部经营风险的分析,分析内容包括企业资本运营情况和资金管理情况。此外,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还能实现数据分析。在数据分析后,企业可以及时发现经营管理过程中的数据异常情况和风险隐患,从而在风险影响范围较小时,对风险进行控制,以降低风险造成的影响。

第三,推行全员风险管理和奖惩机制。企业风险控制和管理需要全员参与,只有全员参与,才能充分发挥风险管理机制的作用,并增强企业风险管理凝聚力。此外,还要对监督奖惩机制进行完善。建议企业构建独立的监督奖惩机构,促使工作人员树立责任意识,以减少人为失误。同时,还要合理划分风险管理责任,让每个工作人员都承担风险管理职责,通过相互监督与合作的方式,强化风险管理效果。

(二)加强培训,提升员工的业务素质和能力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现代企业制度逐渐建立和完善,使企业面临严峻的挑战。企业现有员工的业务素质和能力,无法满足企业现代化发展和转型的需求。站在企业的角度而言,员工在具备业务能力的同时,还应具备良好职业道德素养,但就当前实际情况来看,部分企业员工在业务能力和道德素养方面有所欠缺,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企业风险管理效果大打折扣,不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为此,企业应该将员工风险意识和职业技能培训作为重要工作内容,通过多元化培训方式的应用,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和能力。此外,企业还要对管理组织架构进行优化,管理层应以身作则,通过宣传和引导,培养员工的风险管理意识,并在此基础上,对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方法进行创新,营造良好内控和风险管理环境,在潜移默化间影响员工,从而调动员工参与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积极性。

(三)建立以风险管理为基础的内部控制体系

企业应该以风险管理为基础建立内部控制体系,以增强自身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水平。对于企业内部控制体系设计,文章主要将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和控制活动作为切入点,进行相关阐述。

目标设定

企业通过努力取得的结果就是所谓的目标。企业管理层是设置目标的主体,管理层会通过政策和规章制度向企业各部门和员工传递目标。在传达过程中,企业需要分解目标,使企业目标转变为部门目标和员工个人目标,通过目标分解的方式,降低目标实现的难度。在内部控制体系设计时,企业还要将企业目标分为不同的层次,比如,战略层面的目标、经营层面的目标、财务报告层面目标与合规性层面的目标。站在企业内部控制角度而言,目标设定属于关键性的步骤,是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导向。

识别和应对风险

目前,我国部分企业管理者和普通员工的风险管理意识较为匮乏,尚未掌握先进的风险管理理念。并且,企业员工普遍认为风险管理与自身无关,是管理者需要履行的职能。全员参与意识的匮乏,制约了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以美国安然事件为例,导致安然公司破产失败的原因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财务舞弊,另一方面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其中前者为直接原因,而后者为根本原因。专家们在研究后一致认为,内部控制缺陷是导致安然公司破产的关键性因素。

企业在面临风险时,还要对风险进行正确的应对。通常情况下,风险和收益是对等的。简言之,就是风险越高,收益越大。因此,消除风险并不是风险管理的主要方式。首先,企业应该对风险进行识别,将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其次,企业在风险可以被控制的基础上,实现最大化的利益,但这一目标的达成,对企业管理者风险识别和管理能力提出了要求。在风险管理方面,建议企业推行全面风险管理和重大风险管理。前者针对的对象为经常性风险,而后者针对的对象为战略风险。究其原因,主要是经常性风险虽然不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生死存亡,但与企业经营业绩息息相关,如果管理不当,就会演变成战略风险。而战略风险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企业应予以高度关注。

建立风险评估机制

风险评估有助于企业预防和控制风险,是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实施的重要条件。目前,我国部分企业尚未构建风险评估机制,对风险管理的认知不够深刻。另有一些企业虽然建立了风险评估机制,但却不具备可操作性。以某企业为例,该企业成立的风险管理委员会在期权交易时,没有履行监督职能,并隐瞒了企业交易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终导致企业严重亏损。由此可见,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文章建议企业在内部成立风险管理部门,由该部门对企业所处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和监测,明确内外部环境变化对企业产生的影响,实现对风险隐患的挖掘;并在发现风险隐患后,需要向管理层反馈情况,为企业管理风险,创造有利的条件;与此同时,还要采取合理的措施,对企业风险进行评估和控制。目前,常用的风险评估方法有两种,分别为定性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其中,前者适用于数据资料缺失的条件,而后者在风险数据资料充足的条件下较为适用。

推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有机融合

企业需要将风险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工作,推行全过程管理和全员参与管理。与此同时,还要使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有机融合,促进内部控制活动的开展。企业内部控制活动的开展,需要将风险作为导向,使内部控制更具针对性,同时为风险管控和控制系统监控企业经营活动,创造有利的条件。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应重视信息技术的作用,依托于信息技术,构建信息化和网络化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系统,实现对风险的信息化和自动化管理,以促进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水平的提升。另外,企业还要在内部落实全过程监督评价,并构建内部审计制度,确保内部控制活动的正常开展。

(四)构建信息沟通机制和塑造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

文化

构建信息沟通机制

目前,部分企业尚未构建信息沟通机制,导致企业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不够畅通,同时缺乏与外界的联系,而信息的匮乏,不利于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针对这种情况,企业应构建信息沟通机制,确定信息采集、处理和传递的流程,实现对信息的动态化管理。与此同时,还要出台规章制度,要求各部门之间进行信息共享,通过对企业内外部信息的汇总和分析,及时找出潜藏的风险隐患。

塑造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文化

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是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途径,而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文化的塑造,可以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比如,企业可以通过结合实例的方式,让员工认识到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培养其风险规避意识。同时,还可以定期组织团建活动,拉近普通员工与企业管理层之间的关系,使其支持和理解管理层的做法。最后,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培训的方式,让员工对其产生正确的认知和理解。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企业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企业应该通过构建风险控制机制、加强培训,提升员工的业务素质和能力、建立以风险管理为基础的内部控制体系、构建信息沟通机制和塑造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文化等措施,提升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水平,从而保障企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赵震宇.企业加强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研究[J].财会学习,2020(33):197-198.

[2]李锦妍.从内部控制角度浅谈如何加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J].会计师,2020(16):60-61.

上一篇:生态文明战略下阳泉市矿业遗产保护与开发下一篇:课程思政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