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幼儿教育专业学生人文素质的现状与提升策略

2022-05-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教师教育是培养教师的关键环节,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源头活水。新时代教育背景下,国家和社会对幼儿教师的人文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而言,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对增强自身竞争力,对提升学前教育质量至关重要。研究采用问卷的方式对大庆师范学院256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社会生存能力相对较高;个人生存能力中人际交往、行为习惯和自理能力较弱;家庭生存能力中,关爱家人、安全意识和家务劳动需要强化;集体生存能力中归属感较弱。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人文素养现状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文章从重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人文素养课程的建构、打造具有高水平人文素养的学前教育专业教师队伍、利用校园文化,对学生的人文素养进行熏陶、改革学校评价方式,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家庭和社会共同培育等方面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人文素养提出提升策略。

关键词:新时代;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人文素养

兴国必先强师,教师是教育质量的关键。学前教育阶段在整个教育系统中起着奠基性作用,幼儿教师作为学前教育的执行者,在教育实施效果和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质量的高低不仅关乎每一个幼儿的成长与发展,更与我国整体教育质量息息相关。新时代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8年1月发布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强调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1]。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首先要培养其人文素养。

一、人文素养是新时代幼儿教师的基本素质

新时代教育要以文化人,以德育人,推进人文素养教育,促进人的身心全面和谐发展。新时代幼儿教师作为幼儿思想的引领者,个性和品格形成的影响者,更要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这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职业特殊性的需要。

(一)社会及教育发展的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教育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建设教育强国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起着基础性作用,建设一支新时代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的教育要适应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并明确提出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奋斗精神和综合素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作为培育者,其人文素养的高低显得十分重要,只有不断提升幼儿教师的人文素养,培养一支具有高尚师德、优良品质的幼儿教师队伍,才能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需要,才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关系着学前教育办学质量,提高学前教育质量必须提升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仅包括专业能力和专业技能,还包括专业理念、专业信仰、专业人格等素质[3]。幼儿教师与幼儿之间是一种人文性的互动交流活动,具有较高水平人文素养的幼儿教师会在幼儿的内心深处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对幼儿一生的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此外,新时代对幼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幼儿教师不仅要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更要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职业道德。只有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进而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才能在新时代发展浪潮中增强自身竞争力。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情况

研究以大庆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学生256名。其中大二学生116人,大三学生140人;男生19人,女生237人;独生子女120人,非独生子女136人。并选取对应数量的家长,对学生的家庭生存能力进行调查。在256名家长中,文化程度为博士的1人,硕士1人,本科53人,专科33人,中专(高中)及以下的168人;家长职业中,工人39人,农民69人,教师16人,医生4人,政府机构人员9人,企业公司职员39人,自由职业者46人,其他34人。学生家庭人口数量的调查显示,2口的有12人,3口的有100人,4口的68人,5口的55人,其他21人。

(二)研究工具介绍

1.调查问卷的编制和回收

根据何庆研究员提出的人文素养相关理论,编制《大学生人文素养发展情况调查问卷》和《大学生“家庭生存能力”发展情况家长调查问卷》。问卷经过信效度检验后向学生和家长发放,问卷回收率达到100%,且问卷信息保证真实有效。

2.问卷结构的设计

问卷中涉及到的人文素养维度源于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人文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何庆研究员所提出的人文教育理论体系:人文幼教课程主要培育责任、认真、劳动、自律和感恩等人文品质;人文小教坚持以“爱”为基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培育学生的道德品质、文明行为和道德人格;人文中教则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正逆文化、生命价值、从重个人到重集体和重国家的价值提升等[4]。根据人的心理和生理发展特点,综合以上指标并结合人文教育专家团队的建议,最终确定大学生人文素养量化维度。维度主要包括以自理能力、行为习惯、自我发展、人际交往、学业追求和安全意识为内容的个人生存能力;以遵守集体规则、安全意识、归属感为内容的集体生存能力;以遵守规则、安全意识、归属感为内容的社会生存能力和以关爱家人、家务劳动、安全意识为内容的家庭生存能力。

3.数据处理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对回收的数据进行描述统计、单因素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等分析。为便于统计分析,将人文素养相关问题的问卷答案“不能”“偶尔能”“经常能”“一直能”赋值“0”“1”“2”“3”。并根据统计结果选取有价值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人文素养总体水平

根据表1和表2的统计结果显示,大二和大三学生的人文素养各个维度水平呈现出一致性的特点。在人文素养四个一级维度中,得分由低到高分别为家庭生存能力、个人生存能力、集体生存能力和社会生存能力。在个人生存能力中安全意识、人际交往得分较高,自我发展处于平均水平,人际交往、行为习惯和自理能力得分较低;集体生存能力中,遵守集体规则和安全意识得分较高,归属感得分略低;社会生存能力中,安全意识和归属感得分较高,遵守规则略低;家庭生存能力中,关爱家人得分稍高,家务劳动和安全意识得分偏低。从两个表格可以看出,大二学生在个人生存能力、集体生存能力以及家庭生存能力方面均低于大三学生,但社会生存能力则略高于大三学生。

(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人文素养各维度上的差异分析

为了明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人文素养各个维度是否存在差异,研究从学生的性别、年级、是否是独生子女三个变量出发,对大庆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人文素养各维度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不同性别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个人生存能力、集体生存能力以及社会生存能力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在家庭生存能力方面没有显著差异。由计算结果可知,女生在个人生存能力、集体生存能力以及社会生存能力方面三个方面的均值均高于男生。不同性别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家庭生存能力方面则没有显著差异。不同

(三)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家庭生存能力维度上的差异分析

对不同文化程度、职业的家长及家庭人口数的学生家庭生存能力进行单因素检验和比较分析。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否是独生子女与其人文素养水平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首先,家庭生存能力和家长的文化程度、职业以及家庭人口数没有显著差异。但计算结果显示,家长的文化程度处于本科及以上的学生,其家庭生存能力略高于家长文化程度处于本科以下水平的学生,如家长文化程度为本科,学生家庭生存能力均值为2.27;家长文化程度为硕士,学生家庭生存能力均值为2.8;家长文化程度为博士,学生家庭生存能力均值为2.6;家长文化程度处于中专(高中)及以下的学生家庭生存能力略低于全体学生的家庭生存能力均值,均值为2.18。

其次,家长职业为教师、医生、企业公司职员的学生,其家庭生存能力均值偏高,分别为2.35、2.40和2.33;家长职业为农民、政府机构人员和自由职业者的学生,其家庭生存能力均值低于整体学生均值,分别为2.12、2.07和2.15。表明家长职业和学生的家庭生存能力方面没有显著差异,但存在一些影响。

最后,在家庭人口数和家庭生存能力方面,家庭人口数为2口的学生家庭生存能力最高,为2.43;家庭人口数为4口和5口的学生家庭生存能力低于整体学生均值,分别为2.19和2.10。

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人文素养存在的问题

(一)个人生存能力方面

从研究数据可知,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个人生存能力中,自理能力、行为习惯和学业追求得分偏低,自我发展得分处于中等水平。

首先,自理能力方面,在合理安排生活,掌握娱乐、游戏时间方面存在困难,动手能力弱。大二学生中仅有25.42%的学生能一直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大三学生中则只有18.88%;大二学生中能掌握游戏时间,不沉迷网络游戏的学生仅有25.42%。大二学生中能定期整理内务的学生为38.98%;大三学生中占41.26%。其次,行为习惯方面,大部分学生都缺乏体育锻炼,饮食不健康,没有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大二学生能每天坚持锻炼60分钟的仅占11.86%,大三学生中占13.99%;大二学生能一直坚持阅读的占27.97%,大三学生中占30.77%;大二学生中一直能树立健康消费观,有支出计划,不滥用金钱的占41.53%,大三学生中占44.76%。最后,在学业追求方面,学习计划性不强,对自己的专业知识缺乏深入理解,在主动寻求各种途径促进自身专业发展方面有些欠缺,专业书籍阅读不足。大二学生中只有35.59%的学生一直能制定专业发展规划,每天自主学习专业知识,大三学生中占46.15%;大二学生中一直能根据自己的学业追求制定学习计划的占34.75%;在学术方面,大二学生中有49.15%的学生能做到踏实做学问,学术不作假,还有5.93%的学术只是偶尔能做到;一直能主动阅读专业书籍的大二学生占总人数的34.75%,大三学生占总人数的37.76%。另外,自我发展方面,很多学生遇到困难和挫折时,缺乏挑战的信心和勇气,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积极寻找解决办法方面还有待加强。

(二)集体生存能力方面

研究结果表明,大二和大三学生的集体生存能力在四大维度中均值较高,仅次于社会生存能力得分。在集体生存能力的三个二级维度中,归属感得分最低,安全意识得分最高。在归属感方面,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主动履行个人责任,主动为集体活动出谋划策以及参与学校组织的大型活动方面积极性不高,参与度有待提高;能主动关心别人,考虑别人的感受方面稍微欠缺;同学之间能做到同舟共济、共担责任的能力有待提升。大二有55.08%的学生一直能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并主动出谋划策,大三学生中有7.69%的学生只是偶尔能做到;大三学生中还有6.99%的学生偶尔能履行个人责任,9.09%的学生偶尔能主动参加校团活动;大二学生中一直能主动关心别人,考虑别人感受的占57.63%,大三学生中还有6.99%的学生只是偶尔能做到,从数据可知,小部分学生的集体生存能力有待提升,特别是集体归属感方面。

(三)社会生存能力方面

从研究结果来看,社会生存能力在四大维度中的均值最高,说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社会生存能力与其他生存能力相比处于较高水平。在社会生存能力的三个二级维度中,大二和大三学生都呈现出安全意识和归属感得分较高,遵守规则得分相对较低的趋势。说明学生在捍卫国家统一,维护各民族团结方面以及保守国家机密等方面具有较高的意识,对社会主义文化具有很高的认同感并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是在自觉遵守社会规范和公共秩序,主动做践行

上一篇:基于差异化教学的小组合作任务仅在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中的探讨下一篇: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企业绩效评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