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当前我国高职教育现状的几点思考

2022-12-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 中国的经济建设发生了突飞猛进的进步, 中国成为了世界的工厂。为了满足制造业大国的发展需求, 教育部近些年来一直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职业教育从前几年的职业高中、技校、中专为重点, 逐渐转变为了以高职高专为重点的专业型应用人才的培养。

就目前实际情况来讲, 我国高职教育还处在起步阶段, 部分老牌高职发展相对较好, 新升格的高职院校存在问题较多, 本人从事高职教育十余年, 以下从个人角度来谈谈目前高职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 目前我国高职教育存在的问题

1.1 学校的硬件设施完善, 师资力量薄弱

现今大多数高职是由原来的技校、中专升级来的, 语文、数学等基础课教师较多, 专业课教师数量严重不足, 而在专业课教师中部分老教师还是其他专业转来的“兼课”教师, 虽然兼课了许多年单从本门课程来讲也已经是教的滚瓜烂熟了, 但是由于专业跨类较大所以对于所任的课程在学生的所学专业中的定位不够准确, 以至于同样课程名称的一门课程在不同的专业中用同一本教材, 同一备课内容。学校大多属于事业单位近些年事业单位普遍编制紧缺导致学校想引进专业教师但是编制解决不了。另外专门培养专业类教师的技术师范院校全国仅几家而已, 培养的师资远远不能满足职业院校对专业教师的需求。其他普通高校的毕业生虽然在专业知识上不比技术师范类的学生差甚至还要强些, 但在实际动手能力上远远不如技术师范类的毕业生, 而且其在转变为教师角色的过程中周期普遍偏长。

1.2 教学计划制定的呆板, 灵活程度不够

各职业院校虽说均有自办专业的教学计划制定权, 但是教育主管部门对于教学计划的条条框框规定的较为严格, 部分公共课直接规定了课程的教学大纲使得任课教师只能按着框框走。比如《大学语文》课程对于诗歌、名著的赏析要求较高, 但是对于理工科的高职学生来讲应用文的写作能力培养的远远不够, 以至于写个通告、产品说明书等常闹笑话。大学英语要求通过英语应用能力考试, 但是专业英语学的是一塌糊涂, 有些同学CET4都过了但对于进口原装的设备说明书一点也看不懂, 包括他们的英语老师由于不是这个专业的所以对专业文献也是一头雾水。

1.3 学习“双元制”职业教育深度不够

近些年我们国家的职业教育一直是学习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德国“双元制”教育的精髓就是企业的参与。在我们国家以前大型国企有安排学生实习参观的任务, 但是近些年来这项制度好像没有了。很多企业特别是合资、外资企业不愿意接收学生的实习、见习工作, 所以各大高职院校都在拼命的添置实习装备, 造成了优质资源的浪费。高职院校之间的各类技能竞赛经常搞是好事, 但各个行业间的技能竞赛更应该提倡。“双元制”职业教育中学生既是学生又是学徒, 学生的实践课程要以岗位实习为主, 这一点无论学校的设备怎样先进是做不到的。“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教师分理论教师与实训教师, 实训教师应该由企业的工程师、技师来担任, 这些年我们鼓励教师去考技师资格证书, 虽然证书也取得了但是生产经验不是通过考试能得到的, 很多学校教师没有下企业锻炼的经验关键学校在这方面的相关制度不够。

1.4 普通公民对于职业教育的认可度不够

由于近些年中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太快总避免不了出现一些不正常的现象, 作为高中毕业生来讲能考上名牌大学自然是扬眉吐气、光宗耀祖的面子事, 将来考个公务员或者做个文职什么的, 只要是坐办公室的活就显得体面。或者做个私营企业主经营自己的产业赚取丰厚的利润。但是一谈到职业教育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做工人、出苦力。所以家长给孩子思想上的影响就是最好不要上高职。很多学生都是在高考落榜的情况下最后的底线才选择了高职院校的, 而且有部分学生仅仅是因为年龄太小不好找工作随便报个高职上上, 对自己所选的专业无所谓, 毕业后不打算从事自己所学专业。而且目前技术工人普遍的工资收入水平还是偏低, 所以难免考生及家长对此类院校不感兴趣。

2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给出的几点建议

2.1 加大技术师范 (职业师范) 的招生规模

考虑在普通高校特别是普通师范类高校增设职业教育专业类专业。重点培养这些师范类学生指导实习实训的能力, 让他们充分的认识到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区别, 避免他们将职高教成普高、将高职教育效仿普通本科高等教育。

2.2 最大限度的给予各高职院校教学计划制定权限

教育主管部门一定要尽可能的减少公共课的要求, 最大限度的给予各高职院校教学计划制定权限。各高职院校应考虑自己实际情况及学校所在地的地缘特点合理开设专业及开设具有服务于当地企业的相应课程, 切忌不考虑师资、设备及地缘经济特点对于热门专业的盲目追从。

2.3 政策鼓励企业参与职业培养计划

中国80%的企业为中小企业, 由于保障制度不完善中小企业考虑成本原因也不愿接收大批学生的实习。红绿灯规定了机动车的运行规则, 交通法同样对行人进行了约束, 但是在中国的当前国情下对行人的违章是很难处理的。现在劳动法对企业的要求提高了, 但是对于用工合同来讲, 如果是工人在合同未满期时跳槽, 很多中小企业是无法按照合同行使法律权限的, 所以形成了企业培养了员工, 员工一旦成为熟练工人就选择了跳槽, 最终导致中小企业不愿参与职业培养计划。在这方面还需政府牵头切实做到相关的法律保障制度尽可能的完善。另外在税收或财政政策方面给予参与“双元制”职业培养的企业一定的优惠或补贴政策, 鼓励企业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国家的职业培养中。

2.4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民对技术型人才的认识

2012年7至8月江苏就举办了“首届技能状元大赛”重点对产业工人参赛获奖的选手进行嘉奖, 一等奖10万元奖金。像这类的行业间的技能大赛应多搞些, 而且媒体报道也要再加大些, 让全社会对技术工人有认同感。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 企业主越来越认识到技术型产业工人对企业的作用有多大。在发达国家技术型蓝领薪资待遇高于白领是很正常的事情, 未来在我们国家这种现象也会出现, 所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民对技术型人才的认识是很有必要的。

摘要:职业教育从前几年的职业高中、技校、中专为重点, 逐渐转变为了以高职高专为重点的专业型应用人才的培养。本文就目前高职教育的实际情况, 从个人角度出发, 提出了存在的几点问题并给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高职教育,现状,问题,建议,培养

上一篇:刍议临近天气预报在作物种植方面的优势下一篇:对工程建设施工中监理质量相关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