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民族高校学生社团负责人培育现状及对策探析

2022-05-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高校学生社团是开展“第二课堂”的有效载体,是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创新思维的基础平台,更是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阵地。学生社团的运营和发展是管理育人的重点,而学生社团负责人是社团运营和发展过程中的核心要素,学生社团负责人的培育关系整个社团的发展生态。特别是在地方民族高校,承担着服务地方的重任,是人才的培养的基地,学生社团负责人在学生群体中起到引领的作用,团委对学生社团负责人的培育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培育现状剖析,提出有效的培育对策,为社团负责人创造良好的成长成才平台。

关键词:地方民族高校;学生社团负责人;培育现状;对策;

校园文化是新时代大学发展道路上不可或缺的“软实力”,而学生社团是大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生群体中不可小觑的力量。社团的发展质量和社团负责人密不可分,社团负责人是社团的主要核心力量,主要扮演“精神领袖”的角色不仅需要有一定的管理能力,思想上要积极向上,有自我奉献精神,还要有责任担当意识。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课题组发现当前地方民族高校学生社团的负责人存在管理意识弱化、业务能力生疏、自我提升空间不足、创新力不够、责任感薄弱等情况。以“三全育人”理论为基础,“管理育人”为主要路径,结合地方民族高校的办学特色和学生实际情况,对学生社团展开调研,通过社团运营及社团负责人现状剖析提出管理育人对策。

一、 地方民族高校社团现状及分析

(一)学生社团运营现状

1.社团内部信息掌握不足

在调研中发现大部分社团负责人对现有社团成员的信息掌握度并不高,没有形成定期开展内部会议的制度,日常管理仅仅是与下设部门管理员有所联系,对社团成员的各方面情况并不是很了解。在提交的社团成员人数统计和相关基础信息数据信息中,频繁出现数据统计误差。完成团委交办的工作中也只是单纯的下发任务给部门管理员,对成员参与开展的情况也没有深入了解。可见社团在管理的过程中只注重上层接触,下层基础并不牢靠的情况,内部管理不够严谨。

2.网络监管不严谨

社团信息发布通常使用QQ群、微信群等线上沟通形式,但社团群里普遍存在过多的“僵尸粉”,社团在群成员管理过程中对退会成员并未严格做到一届一清理,导致在发布信息时反馈的成员极少,实际有很多成员已经退会但仍在社团信息群。社团负责人需承担社团网络安全风险,如果对社团成员的监管不到位,不仅会导致发布信息不能及时得到反馈,统计基础信息数据不统一,误差大的情况,还会出现网络信息群被不明人员散播不实言论或广告推介的情况。

3.内外干预因素多

社团活动是推动社团发展的有效媒介,是提升社团凝聚力的最佳手段,现因学校管理制度、配套设施不足、内外环境因素、社团负责任人管理理念、社团成员配合度、社团指导老师指导不到位等原因,社团传承的活动没有创新性,新的活动又吸引力不强,导致社团活动开展不理想,社团成员的参与度偏低,即便参加了也没有实际性的意义,过于形式化。社团成员未获得良好的活动体验感,对于后期的活动参与积极性不高,部分社团因此无法形成好的运营环境,最终被迫解散。

(二)社团负责人履职现状

1.管理意识弱化

社团负责人具备拉动整个社团向上走的核心力量,其履职情况与社团发展息息相关。部分社团没有形成科学的选拔机制,对社团负责人上任前内部培养过于浅表,在换届时上一任社团负责人也没有做好工作交接,老带新,传帮带做得不够到位,导致新上任社团负责人对内部事务不熟悉,业务生疏和角色转变无意识,还停留在社团成员或部门管理员的视角。管理思路不清晰,存在每换届一次社团管理就零基础,管理社团初期混乱,中期刚刚上手还未发挥实力很快又要换届的情况,社团负责人未能架构形成良好的管理机制。

2.创新能力不够

社团负责人的创新力是促进社团发展的精髓,社团在管理的过程中社团负责人没有树立社团品牌意识,定位不够准确,活动开展质量不高,社团负责人只依照惯例开展活动,在原基础上并没有建立长久可持续,吸引力、参与度高的活动。可见在管理过程中,社团负责人独立思考能力不强,没有格局意识,对自我价值的体现没有最大化发挥。另外,大学生创新创业也可依托社团作为媒介来开展相关项目,但缺乏社会资源的支持,导致社团负责人没有得到好的平台。

3.责任意识薄弱

部分社团负责人存在“得过且过”的心理,没有为社团发展长远考虑进行谋划,社团事务不能做到亲力亲为,对于学校下发的通知要求敷衍应付,不能为社团成员的凝聚力提升提供有效的举措,有“学生官”的现象。这是目前大部门社团负责人在运营社团的最大问题。

(三)社团负责人自我提升现状

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大部分社团负责人明显获得了对自我提升,在人际交往中扩大了交友圈,满足了社交需求。社团的活动开展对自我业务能力、管理能力、组织能力、思维能力等方面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没有全面系统的培养和引导,整体自我提升没有达到有效价值,就管理能力而言还只是停留在浅表,内化不够,没有形成管理意识。这也是在社团换届后,上任社团负责人无法做好老带新和传帮带的直接原因。

二、地方民族高校社团负责人培养对策

管理育人不是单一的发号施令,受众的群体也不是单一的接收要求,在管理育人的过程必定要结合管理对象实际情况,综合评定后构建匹配的管理方案,并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管理制度的本身就具备导向作用和教育功能,制定的制度必须要严格落实,将制度和日常管理结合起来才能形成有效的管理链。

(一)社团负责人培养方案的构建设计

管理育人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需要多方面的深入思考,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翔实的培养方案才能进行实践探索,并针对存在的问题不断进行完善和改进。在“一心双环”的格局下,高校团委对社团负责人的培养是管理育人不可或缺的常规工作,社团负责人的成长也是对团的工作实效最好的检验。培养方案的架构在前期可通过调查问卷、深度访谈、交流会、社团成员意见反馈等渠道掌握学生社团实际情况和社团负责人实际需求。根据掌握信息扩展深入,理清管理育人思路,以总体培养目标为导向,分层次、分阶段、分社团类型有目的地制定培养计划。一届社团负责人的任职时间通常只有一年的时效,培养中期需要注重对培养人的成效进行检验,可通过社团开展活动数量和质量比例、社团负责人的工作日志、社团成员的反馈等,便于对后期培养方案的调整。新一轮的培养计划结束需及时做好社团负责人全程育人的资料收集,总结育人过程中的不足,提取精髓,为下一届社团人的培养打牢基础,在不断的完善和改进中为学生社团提供优质的培养方案。

(二)筑牢社团负责人的理想信念

社团是由学生以共同的爱好、兴趣、理想等志愿组成的群众性组织,社团负责人在社团中不仅仅是管理者,还是社团的精神引领,具备引领示范的作用,积极向上的思想是增强社团凝聚力的核心要素。对社团负责人的培育应以端正的思想精神作为引导,在管理中要求社团定期开展政治学习,通过集中学习相关精神、交流研讨会、宣讲等形式多样的方法提高社团负责人的政治站位。在重要节点鼓励社团负责人结合社团特色开展针对性的社团活动,激发社团负责人对社团的热爱,提升社团成员的参与度,增强社团凝聚力和向心力,社团负责人只有全情投入,才能以社团为根基奋力前行,在运营社团中获得幸福感和自我价值体现。社团负责人在社团“高光”时刻要引导其回头看当初加入社团的初心,时刻反思自己的不足,以服务学校师生为宗旨,以大格局的情怀继续发展社团。

(三)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

1.健全社团负责人选拔机制

社团负责人的选拔以随机或者指定形式任命是不科学的,高校团委应协助社团指定科学的选拔机制。由社团指导老师和社团班子组成考察组,可把学习成绩需在专业排名前30%、至少是入党积极分子列为基础条件,再根据社团特色选拔业务能力、沟通协调能力、信服力相对较强的社员列为考察对象,进行重点考察,优中选优。社团换届大会开展“公开、公平、公正”的竞聘选举,竞聘者需通过民主推荐成为候选人,根据竞聘职位自我陈述、民主投票,考察组结合所属部门及成员意见综合进行评定,择优选举出下一任社团干部。社团干部的选举是严谨的,严禁出现拉票贿选的情况,一旦发现团委可对社团严处。

2.健全社团负责人培养机制

社团负责人自身对管理的认知、业务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社团凝聚力、学习压力等多方面都会影响社团健康发展,社团负责人的培养过程也是漫长的,从新成员开始就需要做好计划。前期可对新进社团成员实施3个月的考察期,对社团成员进行综合评定,对过于散漫、无纪律性、参与度不高的社团成员可做清退处理。通过一个学期的考察,社团负责人可与班子成员结合部长意见,挑选出下一任接班对象,有意识地进行社团内部深化培养,从管理理念、业务办理、协调组织、活动开展等多方面进行培养,循序渐进地分担社团事务。同时,团委应根据社团培养方案,有计划、有组织地对社团负责人开展培养。

3.健全社团负责人考评机制

考评机制是最有效的激励手段,在育人过程中能充分调动社团负责人的积极性和重视度,也是一种对社团负责人价值体现的途径。制定社团负责人的考评量化考核细则,内容包括社团负责人的学科成绩、政治面貌、政治学习情况、开展活动次数和质量、完成团委交办事务的配合度、社团成员满意度等进行细化,再根据社团部联络员和社团指导老师的评分以及年度述职来形成最终考核结果。同时,社团星级评定也和“优秀社长”挂钩。每年度考评结束,团委社团部应将考评结果录入学生社团干部管理册,制定社团干部档案。

4.健全社团指导老师责任机制

社团良好的运营和指导老师正确的指导是有必然性的,社团老师需明确职责,完善管理制度和奖惩机制,社团指导实效与社团指导老师的职称评审和年度考核挂钩。社团指导老师需要在日常管理中加强和社团的联系,提出指导意见帮助社团管理走上正轨。新时代下,大学生也需要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撤换专业与社团不匹配的社团指导老师,特别是依托专业成立的社团,社团指导老师须有专业的学科背景,才能有效的为社团提供指导。社团指导老师可提前与社团负责人做好社团发展规划,提供专业学术平台,培养社团成员的科研能力和探索精神,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四)激发社团负责人的创新精神

创新是社团前进的动力,只有革除旧的理念,吸收新的思想,社团的发展才能与时俱进。当今的大学生都是“网生代”,具备思维活跃、创意多的特点,在社团活动中,开展头脑风暴也是社团负责任人创新的途径。同时,校团委要加强联合企业、社区等为社团提供实践联动平台,让社团负责人有机会多去学习交流经验,充分利用新媒体渠道加大宣传力度。鼓励社团负责人开展高质量的社团活动,树立品牌意识,打造精品社团。加强对表现优异社团的支持力度,为精品社团设立专项经费和提供场地,促进社团更好的发展。

三、结语

社团的管理本身具备复杂性,对社团成员的不受控、社团负责人自身能力和学校管理都是社团负责人需要面对的难关。社团需要在新时代又好、又快的发展,社团负责人的培育势必是团委在管理育人的工作思路中的重点考虑,只有切合实际情况,对存在问题进行剖析,理清管理思路,制定出科学有效的培育方案,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调整才能为社团的发展搭建良好生态环境的平台。社团负责人的培育是地方民族高校在管理育人中新的路径,社团干部的成长成才,才是社团发展的基础,才能更好地促进校园文化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胡颖蔓.高校学生社团育人创新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12):73-75.

[2] 付艳.高校学生社团育人的路径及模式创新研究[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1(40):148-150.

[3] 孙晓累.高校学生社团融入“双一流”建设的若干思考[J].高校辅导员,2020(04):62-65.

[4] 毋加加.高校学生社团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对策——以某工学院为例[J].学园,2020(20):78-79.

上一篇:电竞运动员的发展和就业前景研究下一篇:大学生作息及生活习惯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