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相专题知识点

2022-12-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月相专题知识点

知识点的多级模块化、脉络化及专题教学

摘 要: 针对大学课程改革大大压缩大学物理课时,学生上课学习兴趣低甚至不想听课的情况,需要对不同的专业采取模块化分层教学,对教学内容进行多级模块化,每节课的讲解以知识脉络的形式开始和总结,并结合专题化教学。这三种手段的结合,使学生快速掌握所学知识,提高学习兴趣。

关键词: 大学物理教学 模块化 脉络化 专题教学

一、新情况下,大学物理教学遇到的问题

大学物理是理工科专业的基础必修课程,学好大学物理对理工科学生的专业课学习及未来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随着大学课程的改革,很多院校都大幅度地压缩或删减了大学物理的教学课时。

在大学物理课时减少的情况下,为不影响学生专业课的学习,很多院校的物理教学部门都采取了模块化分层教学[1,2],即针对不同专业的不同的大学物理知识侧重点,分别制定教学大纲进行教学。与以往的追求大学物理知识体系的完美不同,模块化分层教学针对一些不必要的或与专业课学习关联很少的章节,进行了大幅度的删减,在学时减少的情况下,将学时用在专业学习必需的知识内容讲授上。

笔者所在单位也采用了分层教学模式,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教学的效果在逐渐减弱。笔者曾对所带的5届约10个批次的学生的大学物理学习情况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1.大学物理繁杂的公式和较多的内容,使大部分学生对大学物理存在畏难情绪。2.大学物理是非专业课,学生重视不够。3.在手机功能日益广泛的情况下,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逐渐转移到玩手机上,这就导致课堂风气越来越差。笔者还调研了省内多所高校学生的大学物理的教学情况,发现几所高校学生的大学物理学习情况类似。

这就引发了笔者的思考:教师在最大可能地约束学生听课的情况下,其教学方式还能进行怎样的调整和改革,以适应目前学生的听课状态,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呢?

二、新情况下的教学方法探索

基于以上问题的思考,结合平时的科研方法和课堂教学后的总结,笔者在教学课堂上,首先帮助学生对大学物理的整个体系进行了梳理,对大知识板块及各个知识板块中的每个章节都进一步地进行了细分,划分为更详细的知识模块,结合专题讲解,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对做法归纳如下:

1.根据每个知识板块的特点,打乱知识点细分成几个不同的二级模块。例如:力学部分可以分为运动的描述、平动和刚体的定轴转动三个部分。这样的划分,使学生能在一个较高的高度把握力学部分的知识体系。

对二级模块的细分主要依据核心定律进行。例如:简谐振动及机械波部分,虽为两个章节,但其核心只有一个,即简谐振动方程x=Acos(ωt+?准),只要掌握了这个方程,就能完全掌握简谐振动及机械波的内容。因此,此部分的内容就可以打乱重新排列:(1)方程中的各物理量的理解。(2)各物理量的求法。(3)两种振动的合成及能量。(4)波函数及求法。

2.课程讲解要紧扣重点,并不断进行总结,展示出知识脉络。在对各个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应该紧扣重点核心公式。所谓知识脉络即在讲解一个小知识点之后,就把此部分联系到二级知识这个整体上,不脱离主题,不断总结让学生清楚地知道所学知识点在脉络中的位置。例如:笔者在讲解简谐振动及机械波部分时,就反复给学生灌输x=Acos(ωt+φ)是本部分重点,所有的知识点都是围绕这个公式展开的观念。这样学生就能很清晰地把握教师讲课的思路,自己课后复习也会很轻松。

3.对重点或难点知识进行专题讲解。在大学物理教学中运用专题讲解,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大学物理的理论推导较高中更繁复,专题讲解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公式的内涵,理解公式中每个物理量的含义及运用的范围。例如:简谐振动方程的求解,其重点和难点归根到底只有一处,即质点振动的初相的求解,而对旋转矢量对质点振动的过程进行分析,并结合具体的问题运用,则可以帮助学生很好地掌握振动和波动。

在专题讲解的时候,教师应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自己动手计算,自己总结,培养他们的成就感,提高学习兴趣。笔者调查发现,畏惧物理学习或者对物理学习失去兴趣的学生,在开始的几节课时都还能集中注意力,但是随着教师的公式及定律的推导,这部分学生在课上就只关注推导的过程了,至于教师所讲解的公式或定律该如何运用就不能很好地理解了。针对这种普遍存在的情况,教师在课堂上要摒弃传统的“一言堂”的讲课方式,让学生发挥主动性参与到学习中,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专题讲解不能局限于例题的讲解,教师还应该结合生活中的实际及高科技的应用,这不仅能让学生非常牢固地记住所学内容,还让学生认识到所学知识并不空洞,从而体会到物理是活生生的,是精彩的,是非常有趣的一门学科,可以使他们产生更加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新形势下对大学物理教师的要求

要做到以上几点,教师需做到以下几点。

1.认真备课。只有详细分析各章节的内容、章节间的联系,才能对知识块有一个更清晰的脉络认识,进而进行多次划分。

2.广泛的知识面。不仅要阅读相关的参考书,还要紧紧跟踪热点前沿,并将其与相关的物理知识点进行联系,丰富教学内容。

3.勇于创新。物理知识的体系已经很完美了,但是,在分层教学的基础上,针对不同专业不同的知识需求,教师要在自己详细研究的基础上,勇于打破原有的知识点的分布顺序,将其重新排列,以学生更容易接受的顺序讲解,而不是墨守成规。

随着大学教学改革的推进和新情况的出现,大学物理教师应该与时俱进,在研究教学内容的同时,更要研究学生的特点,才能因地制宜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参考文献:

[1]韩红梅,韦俊红.大学物理模块化教学改革探索[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6):124-125.

[2]付敏.大学物理模块化教学探析[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10):140-141.

作者:张兆慧

第2篇:英语语法知识专题讲练:名词和冠词

考点一:对同义词、近义词的考查

1.(皖南八校2011届第一次联考试题)—Your grandfather is always full of_____ . What?蒺s the secret?

—Playing Taiji every morning.

A. tasteB. energyC. reliefD. credit

【答案与解析】B。taste味道,鉴赏力;energy精力,活力;relief减轻,救济;credit信用,信誉。full of energy精力充沛。

【备考提示】面对英语学习中的大量近义词,要尽可能地多翻阅英语词典,注意并比较它们的基本义,用英语的思维方式和语言来解释和理解它们。

考点二:对相似词的考查

2.Always read the_____on the bottle carefully and take the right amount of medicine.

A. explanations B. instructions

C. descriptions D. introductions

【答案与解析】B。选项中的各词都是以tions为后缀,而且instructions和introductions读音也相似,四个单词的含义也相似。本句的意思是“必须仔细阅读药瓶上的说明,按量服用”。

考点三:易错的新版教材名词固定搭配

作为对新版教材的体现,新版教材里的一些新出现的名词固定搭配得到了较多的考查。

3._____ achievement,last week?蒺s ministerial meeting of the WTO here earned a low, though not failing,grade.

A. In terms of B. In case of

C. As a result of D. In face of

【答案与解析】A。语境为:就成绩而言,上周WTO在这里的部长级会议得分不高,尽管还不至于不及格。In terms of表“关于、至于”,符合题意。

4.You have been sitting on my hat and now it is badly out of_____ .

A. dateB. shapeC. orderD. balance

【答案与解析】B。out of shape“变形”;out of date“过时”;out of order“混乱”;out of balance “失衡”。

【备考提示】面对教材里的词组、搭配,我们要注意收集和整理,尤其要加强对新出现的固定搭配的记忆和分类汇总。

考点四:考查单词基本义的引申和拓展

近年来,常见单词的陌生义项在高考试题中不时出现,给部分考生造成了不小的障碍。

5.To make members of a team perform better, the trainer first of all has to know their_____and weaknesses.

A. strengths B. benefits

C. techniques D. values

【答案与解析】A。B项表“利益、好处”,不合题意。而A项除表体力外,还可引申为可数名词something providing force or power优点、强项,符合语境。

1.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about cotton in_____history is_____part that it played in Industrial Revolution.

A. /; / B. the; /

C. the; the D. a; the

【纠错心得】D。分清其后名词在语境中是泛指还是特指是答题的关键。本题part意思是“作用”,特指工业革命时期所起的作用,是特指。普通名词构成的只有名词前用the.

[对症下药]C

2.One way to understand thousands of new words is to gain_____good knowledge of basic word formation.

A. / B. theC. aD. one

【纠错心得】A。 因为knowledge是不可数名词,所以很多考生会错选A。但这里knowledge前有修饰词修饰,从而将抽象名词具体化,前面需加不定冠词。又如:He has a good knowledge of English.

[对症下药]C

3. I can?蒺t remember when exactly the Robinsons left_____city. I onlyrememberitwas_____Monday.

A. the; the B. a; the

C. a; a D. the; a

【纠错心得】A。Leave the city 离开了他所住的那座城市,是特指。星期前常不用冠词,但本题中a Monday 表示统指,表示某个星期一。

[对症下药]D

1.Don?蒺t leave matches or cigarettes on the table within_____of little children.

A. handB. reachC. spaceD. distance

2.The face of four famous American presidents on Mount Rushmore can be seen from_____ a of 60 miles.

A. lengthB. distanceC. wayD. space

3.On yesterday?蒺s interview, he didn?蒺t make a(n)_____

at all ; what?蒺s the matter with him?

A. apology B. appearance

C. difference D. change

4.(2010年浙江省高考题 16) The school advisers help you talk through your problem but they don?蒺t give you any direct_____ .

A. solution B. targetC. measureD. function

5.(2010年天津市高考题 3) James took the magazines off the little table to make_____ for the television.

A. roomB. areaC. fieldD. position

6.(2010年山东省高考题 33)Those who suffer from headache will find they get_____from this medicine.

A. relief B. safetyC. defenseD. shelter

7.(2010年江西省高考题 35) Last year the number of students who graduated with a driving license reached 200,000, a (n)_____of 40,000 per year.

A. average B. number C. amount D. quantity

Keys:BBBAAAA

1.(2011年新课标卷高考题 33) It is generally accepted that_____boy must learn to stand up and fight like_____man.

A. a; a B. a; the

C. the; the D. a; 不填

2.(2011年全国卷II高考题 16) As he reached_____front door, Jack saw_____strange sight.

A. the; 不填 B. a; the

C.不填; a D. the; a

3.(2011年山东省高考题 21) Take your time—it?蒺s just_____short distance from here to_____restaurant.

A.不填;the B. a; the

C. the; a D.不填;a

4.(2011年浙江省高考题 2) Experts think that_____ recently discovered painting may be_____Picsso.

A. the; 不填 B. a; the

C. a; 不填 D. the; a

5.(2011年四川省高考题 18)Dr.Peter Spence,__________headmaster of the school, told us, “_____ fifth of pupils here go on to study at Oxford and Cambridge.”

A.不填;A B.不填;The

C. the; The D. a; A

6.(2011年重庆市高考题 26)In communication, a smile is usually_____strong sign of a friendly and_____open attitude.

A. the; / B. a; an C. a; / D. the; an

7.(2011年陕西省高考题 13)As is known to all,

People?蒺s Republic of China is_____biggest developing country in the world.

A. the; 不填 B. 不填; the

C. the; the D. 不填; 不填

8.(2011年江西省高考题 22)—It?蒺s said John will be in a job paying over $60,000_____year.

— Right, he will also get paid by_____week.

A. the; the B. a; the C. the; a D. a; a

Keys:ADBDACCB

(作者单位:江西省井冈山大学附属中学)

作者:肖兰珍

第3篇:专题式教学促进知识迁移的实证研究

摘 要 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促进学生知识迁移进行探讨,对如何运用专题式教学进行探索,并进行初步实践。

关键词 知识迁移;专题式教学;初中数学

1 引言

社会对人才需求的转变就要求教育的转变,不再是填鸭式地灌输学生知识,而是要把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首要教育目标。然而,传统教学中经常出现学生有知识不会用,或者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没有效率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知识的应用性缺失。有的学生课堂上听得懂,就是不会用,不能把课本中高度抽象的场景应用于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2)解决问题无效率。有的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只是机械地把所有的公式、定理堆积起来,遇到综合性较强的问题,这种方法会立即失效,无法合理地选择解决方法。

2 基本概念

知识迁移 心理学上把已经获得的知识、经验和技能对后续新知识形成的影响,或者后续学习获得的知识、情感和态度对先前知识学习的影响称之为知识迁移。在学习的过程中,所有新知识的学习都是在学习者已经具有的知识经验和动作技能、已形成的认知结构等基础上进行的,这种原有的认知结构对新知识学习的影响就形成了知识的迁移[1]。

《论语·述而》中讲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2]该古语名言明确地提出学习知识要“举一反三”,明白知識的一般原理,在不同的情境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知识迁移理论强调知识的迁移要注重情境性,学生要在不同的情境之中发现事物的本质属性;注重知识概念化的学习,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在不同的领域体现知识的价值。

专题式教学 专题式教学指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将教学内容及学科知识点进行整合、归纳、总结与提炼。横向方面以教学内容中的核心知识点与重点知识点为指向,培养学生良好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纵向方面通过把教学内容中的知识点以螺旋上升的方式进行排列,让学生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学习科学文化知识[3]。

国际教育技术协会主要从专题式教学的构成要素进行不同维度的研究。他们将专题式教学定义为在实际的教学环境中,教师与学生以合作学习的方式探究学习问题的过程,着重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与学习方式的探究性、合作性,教师应是专题式教学的促进者,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和学习方法的建议。

国内许多学者也对专题式教学进行了研究。如南京师范大学的沈峰从专题教学思想的形成、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原理的运用以及教学评价四个方面探讨了专题式教学,并且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了尝试,分析专题式教学在实际教学中的作用,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4]。

3 促进知识迁移的专题式教学设计

针对前文提出的问题,本文提出促进知识迁移的专题式教学。将专题式教学与知识迁移相结合,利用专题式教学具有的针对性与内容整合性的优势,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促进学生知识有效地迁移。以数学教学为例,表1从三个方面分析专题式教学促进知识迁移的可行性。由表1可知,利用专题式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知识迁移,通过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学习联系实际,强化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下面对专题式教学设计进行介绍。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思维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能仅仅停留在解决课本上的数学问题,而是将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抽象化,进行模式化的研究,其最终目的在于促进知识与具体事例相结合,解决现实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5]。

2)促进知识正迁移。规律很大程度上是关于新旧知识的联系,学生只有学习掌握先前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才能实现迁移,领会基本的原理与观念是实现迁移的基础[6]。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具有针对性学习材料的学习,使新知识进入原有的命题网络形成关联,提高同一命题网络的知识关联度,实现知识正迁移。

3)提升学生对情境的认知能力。知识迁移强调运用相同的知识解决本质相同但发生情境不同的问题。专题式教学创设了贴近学生生活情境的问题以及故事性问题,能够让学生置身在情境之中思考,在学习中找到各个情境之间的共性,提高对情境的认知能力,加深知识的运用与理解,实现举一反三的效果。

4)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熟练度。知识迁移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是能否运用已有知识熟练地解决情境之中的问题。专题式教学将教学内容进行整理、归并、提炼与升华,同时针对同一问题进行不同的情境设置,促使学生总结解题规律,迅速提高学生解决此类问题的熟练度。

促进知识迁移的专题设计原则

1)专题设计的情境性原则。知识迁移强调学生要在不同的情境之中运用知识解决遇到的问题,学生能否解决情境中遇到的问题,是学生知识是否得到迁移的重要表现。因此,专题的设计要以情境性教学内容为主,用情境化的方式包装核心知识点为主的问题,使原有枯燥的教学内容更加形象化、生动化,贴近学生的生活。

2)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原则。知识结构理论表明在选择学习内容时一定要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联结新旧知识并且要考虑学生本身的认知水平,这样学生才能在学习的过程中顺利地接受新知识[7]。专题的设计中教学内容的整合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对学生知识结构的形成有积极促进作用。不能超出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使学生不易理解,造成学习障碍。

3)系统性与循序渐进相结合的原则。建构主义强调构建知识网络的系统性,知识网络的构建不是一蹴而就的。专题的设计也应遵循这一原则,在学习内容整合中,知识要有系统性,同时具有系统性的学习内容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清楚地了解自身知识掌握程度,检测学生出现的知识断层,及时地进行查缺补漏,有利于学生对后续知识的学习。

4)知识与能力相结合的原则。所谓知识迁移的实质就是运用本质相同的知识解决不同情境的问题,所以既要求学生知识的拥有量,还要求运用知识的能力。专题的设计中要包含基本知识、基本原理,更要有一部分既需要知识又需要能力来解决的问题。

5)覆盖面与重点知识相结合的原则。教学内容的整合与选择要达到全面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这一目的,内容就必须有相当大的覆盖面,宜宽不宜窄,即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综合性知识以及一些关键性的、有重要实际意义的内容,引导学生把学习的注意力放到需要下功夫的重点内容上来。

教学策略

1)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兴趣是学生学习知识最好的老师。在促进学生知识迁移时,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发挥主动性。可以考虑创设更加有趣的情境,如生活中常见的水杯、书包等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计算应该运用何种方法?数学知识与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与数学相关的问题需要解决,在促进学生知识迁移时要善于抓住生活中的场景,这样更利于引起学生的共鸣,也利于学生认知情境[8]。

2)加强基本概念原理的教学。布鲁纳曾说过:“让学生领会基本原理和方法,实现学习的迁移,应该是教育过程的核心。”[9]知识迁移发生的实质是使知识之间产生关联,以旧知识促进新知识的学习,以及运用在不同的情境之中,基本的概念以及原理的学习是后续学习所必须具备的要素,只有掌握好基础的知识概念,才能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促进知识迁移。

3)加强知识的内在联系。奥苏贝尔强调在学习知识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认知结构,同时强调教师在教學过程中能够指导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把知识看成一个整体、一个系统来进行培养,而不是让学生把知识单一化。建立知识体系的程序是确定具体知识点及其认知层次,逐步形成点、线、面、体的知识体系[10]。

4)培养学生认知策略。学生不能有效地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关键,往往不是知识储备量的问题,而是由于缺乏必要的认知策略,致使迁移受阻。认知策略包括学习方法、问题解决策略,以及其他一些促进有效学习和问题解决的手段、措施[11]。

4 专题式教学初步实践

初中数学函数专题设计 依据上文促进知识迁移的专题式教学设计原则与策略,本文进行初中数学“函数知识”的两个用于实际教学的专题设计,首先对两个专题的关系进行简要说明,如表2所示。

两个专题都是关于函数内容的基本知识与抽象知识的结合,专题内容的知识点属于同一函数知识命题网络内,学生对“函数自变量求解专题”中知识掌握的程度将直接影响学习“函数自变量取值范围专题”的知识,两个专题的知识点都为函数自变量取值问题,属于相同知识点在不同情境中的运用。“函数自变量求解”知识是解决函数自变量取值范围问题的必备基础,是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函数问题的关键,是引发学生知识迁移的必要条件;能否顺利解决函数自变量取值范围问题,主要取决于学生对函数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函数自变量求解专题”知识的运用能力。

实践活动 为了验证专题式教学能否有效地促进学生知识迁移,对两个专题进行初步的教学实践,过程如图1所示。

实践数据收集与分析 本文将教学实践的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检验本研究所提出的专题式教学是否能够促进学生知识迁移。以两个组别为基本单位,进行组与组之间的总体分析。主要从两组学生完成专题变式的情况分析,以解决专题变式的正确率和耗时这两个维度进行具体分析,以学生解决问题的效率为依据得出结论。

1)正确率分析。为保证教学实践的科学性与客观性,把30个教学对象以随机分组的形式进行分配,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各15人。根据两组学生完成专题的情况,进行组与组之间的对比分析,表3为两组学生完成专题变式的正确率。

从整体数据上可以看出,实验组学生在专题测试中正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平均正确率为79.39%,每个学生在11个专题变式的测试中基本能够答对7个。可以认为实验组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知识,并且运用知识解决此类问题,虽然在某些问题的处理上出现错误,但整体而言,学生能够在此基础上促进知识进行有效迁移。

为保证数据分析的全面性,对两组学生完成专题变式的正确率数据进行差异性分析,进行t检验。所谓t检验,是用t分布理论来推论差异发生的概率,从而比较两个平均数差异是否显著。根据两组学生正确率的数据,换算为具体的分数。根据t检验的原理,首先,把两组学生正确率的数据进行整合,一共为30名学生的数据,总样本数是30;其次,计算总样本数据的标准差,抽取实验组15名学生数据作为对比数据,计算其平均值;最后,通过t检验的公式计算t值,并与标准t(0.05)的数值进行比较。

首先,整合对照组与实验组学生的两组数据,如表4所示;其次,计算总体样本的平均值与标准差值,抽取实验组学生数据作为对比样本,计算其平均值。总体样本的平均值为u,总样本数为n总(n总=30),对比样本平均值为x,对比样本数量为n对。

总体样本平均值计算公式如下:

可以计算出两组学生的平均正确率u=63.79。

抽取实验组15名学生数据(n对=15),对比样本的平均值计算公式如下:

计算出x=79.39。

标准差的计算公式如下:

计算出总体样本的标准差?=19.17。

根据以上数值,总体样本平均数u=63.79,对比样本平均数x=79.39,总体样本标准差?=19.17,n对=15,可以计算出t值,t值计算公式如下:

以上数值带入公式可得t=2.63。因为n对=15,n对-1=14,根据t值表的标准数据可知t(140.05)=2.145,那么2.63>2.145,所以t>t(140.05)。

结论:由于对比样本的t值明显大于标准t值,对比样本数据差异明显,则实验组学生通过专题式教学进步明显,专题式教学有助于促进学生知识进行有效迁移。

2)耗时分析。同时本文根据两组学生完成专题的情况,进行组与组之间的对比分析。主要包含对照组学生与实验组学生在新的情境中解决问题所耗费的时间,如表5所示。

根据对照组和实验组解决问题的用时数据可以看出,两组学生在专题测试时耗时差距不大,说明两组学生在专题测试时解决问题所用的时间相差不大,没有过多的差距。进一步得出相对于传统教学而言,专题式教学并不能单纯地减少学生解决问题的时间。

5 实验结论

通过对教学案例的深入探究和实践,对对照组和实验组进行对比实验,进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以情境认知理论为核心理论的专题式教学在促进学生知识迁移方面有重要意义,增强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学生对知识体系的构建,提高知识的内在关联度,为后续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当然,要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迁移能力,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还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生有效的知识迁移。

参考文献

[1]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2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刘甜甜.中学化学教学中知识迁移策略的研究[D].安徽:安徽师范大学,2014.

[3]罗贵钦.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模式[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4(6):13-14.

[4]沈峰.试论中学语文专题教学模式[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7.

[5]李海玉.论如何培养初中生的数学思维能力[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2(2):121.

[6]李新萍.迁移理论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6.

[7]常凤,周本伟.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在新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1):25-27.

[8]葛元骎.课堂教学情境及其设计策略研究[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4(21):126-128.

[9]张忠海.注重学生知识迁移提高数学教学效果[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學校学报,2005,19(2):61-63.

[10]蔡友银.浅谈数学教学中的学习迁移[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2(12):35.

[11]罗小斌.从迁移理论看苏教版《函数》教学[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8.

作者:何彦彬 付明杰 赵万宇 杨盼

第4篇:月相知识初步

海纳百川

编写

月相

在一个月中,月亮的圆缺是在不断的变化。我们就把月亮圆缺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月相的成因

月相的形成原因主要是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相对位置在发生改变。地球在绕太阳公转,月球绕地球公转。月球绕地球一周回到相对位置继续成直线,所需要的时间是一个朔望月的时间(29.53天),而不时恒星月(月球真正的公转周期27.32天)的时间。月相形状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月球是不发光的,只能反射太阳光。月球总是半个球发光,半个球不发光。而观测者的角度不同,发光的部分对于观测者来说就有了不同的形状。

月相的时间 对于几个重要的位置(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的月相,应该是什么时候观测呢?

关于这个问题,重点在于掌握地球的运动规律。对于某一个月相而言,地球上总是只有半个地球的地方才能看到月相。当然,也只有半个地球能看到太阳。初一新月的时候,太阳和月球是一起在东方升起,西方落下,而每隔一天,月球就相对于太阳向东边移动12°。已地球和太阳的连线为参照,月球每29.53天移动360°,每天约12°。也可以说,月亮总是比前天晚50分钟出现在同一天空。这样,整个朔望月周期内,每一天能看到月相的时间和日出日落的时间才有了变化。有一点必需强调,不论太阳还是月亮,对于地球上的观察者来说,都是东升西落的(因为地球的自转),白天并不是没有月亮,只不过由于太阳光太强,月亮根本显现不出来。

月相的方位

观察者观测不同月相的时间不同,观看的方位也不一样。既然新月时月球和太阳是同升同落,那么随着月球的东移,月相出现在天空的方位也是逐渐远离太阳落下的方位。

月相变化的规律

第一、月相从无到有,再从有到无,从缺到圆,再从圆到缺,见月时间从短到长再从长到短,每月一个周期。

第二、月亮愈圆,夜晚见月时间愈长;月牙愈弯,见月时间愈短,满月通宵可见,弦月半夜可见,新月不可见。

三、上弦月与下弦月的区别在于:“上上西西,下下东东”。 “上上西西”是指上弦月在上半夜(黄昏至半夜)可见,傍晚时位于天顶附近,出现在西方天空,西半个月球发亮;“下下东东”是指下弦月在下半夜至次日白天可见,清晨是位于天顶附近,出现在东方天空,东半个月球发亮。

第5篇:高中地理月相知识疑难讲解

解析:月球本身不会发光,因反射太阳光而明亮,故月球也称月亮。月球绕地球公转,构成了地月系,地球是地月系的中心天体。利用月相图观测天空月相的方法主要是:

(1)在地理教材中的月相图上,地球周围的8 个半白半黑的小圆,代表月球按逆时针方向环绕地球公转时在其轨道上所处的8 个位置。从宇宙空间看月球,它始终被太阳光照亮同一侧半球,向太阳半球为白昼,背太阳半球为黑夜,并无圆缺亏盈变化。

(2)月相图上外圈的8 个月球图相,是在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相对位置变化过程中,从地球上观测月球时,看到月球被照亮的部分而产生的圆缺盈亏变化的月相。 (3)图上虚箭头为从地球上观测月球的方向。

(4)月球绕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为27.32 日,月相变化的周期为29.53日。月相变化周期符合农历日期,农历小月29 日,大月30 日。观测月相变化应按农历日期进行。月相变化周期从农历每月初一观测新月(朔)开始计算,根据月球从西向东(逆时针方向)绕地球公转方向进行,图上平均每隔约3.7 日出现一个月相。在农历一个月内,共出现了8 个月相。这8 个月相出现的时间大致时间是:新月(朔)农历初一,蛾眉月(新月)初四前后,上弦月初八前后、凸月(前半月)十二日前后,满月(望)十五日,凸月(后半月)十八日前后,下弦月二十二日、二十三日,蛾眉月(残月)二十七日、二十八日前后,新月下月初一,完成月相变化一周。 (5)月相在天空中出现是有规律的。因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因而产生了月亮自东向西的视运动。农历上半月,月亮从朔到望(即由亏到盈、由缺到圆),位于太阳的东边,在日落以前已从地平线上升起,出现在天空,故有“日未落、月已出”的说法。新生的蛾眉月,常在太阳升起后不久就升起,黄昏后已出现在西方天空,月牙的弓弧向西,但不久即消失在西方上的天空。弦时,月亮在正午升起,18 点左右出现在南方天空,弓弧向西。满月时,太阳从西方地平线上落下时,月亮正好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农历下半月,月亮从望到朔、即由盈到亏(由圆到缺)的月相称为残月,残月位于太阳的西边,在日出以后月亮才从地平线上落下,故有“日已出,月未落”的说法。下弦时,月亮在半夜0 点左右出现在东方的地平线上,弓弧朝东。蛾眉月(残月)出现在黎明前的东方天空,月牙弓弧向东,但不久即消失在东方天空中。月亮每天升起的时刻,平均每天要比前一天推迟50 分钟左右时间。由于月球绕地球公转的方向与地球自转的方向一致,都是自西向东。当今日地球上的某观测点对向月球时,经过一天地球自转了一周(360°)时,某观测者再对向昨天月球的位置时,月球在绕地球的轨道上已向前运动了12.2°多。因此地球还必须再自转12.2°多才能再对准月球,所以平均每天推迟50 分钟左右时间。又因月球轨道和地平(线圈)交角的不断变化,实际每天月亮迟升的时间也不完全一样。如北京地区有时月亮比前一天迟升22 分钟,有时比前一天迟升80 分钟。但是总的来说,月亮的升起是一天比一天晚。夜晚看到月亮时间的长短可根据月亮圆缺的情况推测出来,月亮愈圆,夜晚看到月亮时间愈长;月牙愈窄,夜晚看到月亮时间愈短。如新月(朔)整夜不见,上弦月上半夜能看到,满月整夜可见,下弦月下半夜能看到。

月相概况表

第6篇:《观察月相》范文

《观察月相》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科学概念目标:

知道月相每月有规律的变化。 知道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 2. 科学探究目标:

能观察描述月相,推理月相有规律的变化。 3. 科学态度目标:

增强观察月相的探究兴趣。

勇于表达交流自己的观点,乐于倾听、分享他人信息。 4.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利用身边的材料动手完成月相记录。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知道月相每月有规律的变化

2. 教学难点:用不同的方法记录月相。 教学准备

1. 小组活动:每组一张月相记录卡 2. 教师使用:课件,班级记录单等。 教学过程 激趣质疑:

1. 同学们为了我们更好地研究,我今天特意请来了一位大家

都很熟悉的朋友,你们想不想知道她是谁呢? 2. 我们看到的月球发亮部分的形状叫月相。(板书) 3. 在过去的一周你发现月亮形状有什么不同?

4. 今天我们一起来观察月相的变化吧!板书课题《观察月相》 1. 观察、描述月相月相是月亮在每个农历月中的形状变化,接下来请你仔细地观察月相你有什么发现?(无序出示上半月相图课件。)2.你认为月相变化的顺序是怎样的? 3.小组观察。

4.交流发现,月相图排序。(板书:上半月

由缺到圆

亮面在右边

5.推测下半月的月相。 6.出示下半月月相图课件。

(板书:下半月

由圆到缺

亮面在左边)

一、观察记录月相

1. 过渡:月相在每个农历月中变化顺序是由缺到圆;由圆到缺。今天我们利用高科技,观察一个月的月相。(月相课件) 2. 你能用什么方法把观察的月相记录在活动手册上呢?(用铅笔画)

3. 能不能制作一套月相卡片?

4. 用什么办法能显示月亮的球形。用什么表示月亮明亮部分?看每月初一的月亮是什么样的?怎么表示?(黑色的球) 5. 用白纸剪下月相形状贴在黑色球相应的位置,月相就完成

了。

6. 学生动手制作月相。 7. 小组展示。 8. 班级评价。

二、研讨交流,课外延伸(预设7分钟) 1. 通过观察不同的夜晚月相相同吗? 2. 在这节课中,你知道了什么?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观察是做科学研究一种基本方法。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了很多月亮的知识,实际上月相变化还蕴藏着丰富的科学知识,希望同学们课余时间对月相进行实际观察,要注意确定固定的观察地点和时间,用我们所学的方法进行记录。看谁发现的多!

板书设计:

观察月相

我们看到的月球发亮部分的形状叫月相

上半月

由缺到圆

亮面在右边 下半月

由圆到缺

亮面在左边

教学反思:

第7篇:月相观察日记

王庄镇中心小学 五(一 )孔思义

农历十月初一 星期三 晴

晚上七时三十分的时候,我和爸爸一起到楼房前观察月相。我手里还拿着一个本和一支笔,要把我看到的情况写下来。

当我们走到楼房前面的时候,我抬头一看,天空中有很多很多的星星,说明今天晚上是晴天。我们又四处看了一下,就是没有月亮。

我听说,初一的月亮是新月,就是说明有月亮的意思。

农历十月初二 星期四 晴

今天,我们又到楼房前观察了月相。

晚上七点三十分时,我走到楼房前,仰望天空,只看见了深蓝色的天空。我垂头丧气地回到了家。

我又回家看了一下日历,今天是农历十月初二,也是新月姐姐的初次露面。

农历十月初三 星期五 阴

今天晚上我到了楼房前观察月相。我估计今天晚上该出月亮了,所以我拿了纸和笔,出去观察月相。

一会儿,我就走到了楼房前, 抬头一看,月亮呢?星星呢?怎么都跑了?我又垂头丧气的回到了家。

农历十月初四 星期六 睛

今天晚上,我七点三十分又去了楼前观察月相,准备记录。到了楼房前,我抬头一看,月亮出来了,她像小船一样,弯弯的,像娥眉一样是向右凸的,它现在在西南方向呢。

农历十月初五 星期日 晴

今天七点三十分我又到楼前观察月相。我拿出笔和纸准备记录。 到了楼前,我仰望星空同,又看到了许多星星,接着又看到了月亮,她和昨天不太一样,弯弯的,是娥眉月,还是向右凸的。在西南方向偏南了点,月亮变化好快。

农历十月初六 星期一 睛

今天晚上七点三十分,我又去了楼前观察月相。

到了楼前,我抬头一看,月亮又胖了一点,是向右凸的,方向也变成了向南。

农历十月初七 星期二 睛

今天晚上七点三十分的时候,我又到了我们楼前观察月相。 到了楼前,我看到了月亮,它又“胖”了,方向还是向右凸,而且方向变成了偏东的方向。

农历十月初八 星期三 睛 今天晚上七点三十分,我准时到了楼前观察月相。

走着走着,我就到了目的地。我抬头仰望天空,发现了月亮姐姐。今天的她又发福了,但依然是向右凸,她的位置也更加靠近了东南方向。月亮姐姐已经有一半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上弦月。

农历十月初九 星期四 阴

七点三十分,我准时起程。虽然起着大风,但我还是依然去观察月相。

伴着呼呼的大风和树叶颤抖的声言,我又到达了楼房前。我抬头一看,什么也没有。因为阴云把月亮盖住了。我哆哆嗦嗦地跑了回去。

真可惜呀!今天又没看到月亮姐姐。

农历十月初十

星期五 睛

今天七点三十分我到楼前观察月亮,发现仍然是凸形月,在东南方向偏东的方向。

农历十月十一 星期六 阴

七点三十分的时候,天空中没有月亮。

农历十月十二 星期日 阴

七点三十分的时候,天空中没有月亮。

农历十月十三 星期一 晴 今天,我七点三十分的时候,观察了月相。

我到了目的地,抬头一看,月亮的样子已经圆了,而且已经走到了靠近东的地方。月亮已经变成满月了。

月亮姐姐太圆了!

( 指导教师:徐焕新)

第8篇:2、月相变化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2、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过程与方法:

1、持续地观察月相的变化过程。

2、根据已有的现象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而做出假设,同时能在小组学习中收集整理别人的观点,并且根据一定的事实对自己的假设进行调整。

3、初步学习利用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初步意识到宇宙是一个变化的系统。

2、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月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教学难点】要求学生持续一个月进行观察,在观察过程中详细记录月相的形状、月相所在天空的位置、月相的农历时间、太阳在天空的位置。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用于贴月相的挂图、月相成因示意图、月相变化的课件、皮球、电灯(瓦数大的)。

学生准备:圆纸片、剪刀、活动记录等。

【教学过程】

一、画月相

1、创设情境,引出月相话题:

同学们,苏轼的《水调歌头》里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月有阴晴圆缺”的词句,看来人们很早就发现了月球有圆缺变化的情况,说说你曾经见到过的月亮是什么样的?

(当学生说到满月时,请他说出阴历时间)

2、讲解:月亮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3、你能把看到过的月相画下来吗? (教师给每个学生几张相同大小的圆纸片,请学生在纸上画月相,然后把它们剪下来。)

4、让几位学生把画月相的纸片贴在黑板上,全班观察分析。这些月相相同吗?有哪些不同?生活中能否见到这样的月相,为什么?

5、学生提出自己的假设,并且判断黑板上所画月相的正误。

6、说说这些月相分别是什么时候能看到的?

二、给月相排序

1、请每位学生再画一个月相,并剪下来。

2、在小组中讨论,自己剪出的月相大致是农历什么时候的?

3、(出示一组标有时间的圆圈的挂图)你能把剪下来的月相准确地贴在上面的圆圈里吗?

(学生根据自己的月相和大致的推测时间,在黑板上的相应位置贴上月相。)

4、观察黑板上的挂图上贴出的许多月相,小组讨论并交流:有什么发现?有什么问题?

5、教师出示农历上半月的月相变化过程图,让学生们讨论:你们认为月相的变化是否有规律?有什么规律?你们认为下半月的月相将如何变化?

6、小结:月相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性的。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下半月再由圆到缺。

(其他的说法也正确:

1、一个月中月相的变化规律是:初二向左弯,初八右半边明亮,十五月圆,二十二左半边明亮,二十八向右弯(记忆诀窍:“残”字拼音第一个字母“C”的形状)。

2、月相的变化经历新月——上弦月——圆月——下弦月——残月的过程。

3、上半月,人们看到的月亮亮面面积逐渐变大,直到满月,亮面在右侧;下半月,人们看到的月亮亮面面积逐渐变小,直到朔月,亮面在左侧。)

三、模拟月相变化

1、设疑:月相的变化是月球的形状在变化吗?是伴随着月球的什么运动发生变化的?

2、小组内讨论交流:能否用做模拟实验的方法来研究月相变化?用什么来模拟,怎样模拟?

3、可参照课本第49页进行模拟实验,观察“月球”的亮面大小一样吗?亮面朝向一样吗?

(或者在教室里准备一盏瓦数大的电灯,用这盏灯当作太阳,学生自己当作地球,用皮球当作月球;把“月球”举在空中,使“阳光”照到“月球”上,观察此时月球的明亮部分是什么形状;然后使“月球”围绕“地球”公转一周,观察月球的明亮部分有什么变化?)

(模拟实验成功的关键在于:用来模拟月球的半明半暗的球体,它的明亮一面始终向着“太阳”。即“月球”围绕“地球”转动一周时,它只自转了一周。)

4、提问:通过模拟月相变化的实验,你有什么发现?

5、学生思考回答。

(预设:月相的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跟月球不发光、太阳只能照亮它的一半有关,不是因为月球的形状在发生变化。)

6、播放月相变化的课件,巩固并小结:月相变化跟月球不发光有关,跟太阳照射有关,跟月球在围绕地球公转有关。

(解释: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阳的光。月相实际上就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所以看到的月相亮面大小、方向也就不同。)

7、对比一下,我们前面排序时所贴的月相,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

四、观察白天的月相

1、谈话:在给月相排序和模拟月相变化的过程中,我们推测出了月相变化的规律,同时还产生了许多问题。要知道规律是不是存在,以及问题能否得到圆满解决,需要我们进行实地的观察。

2、你们认为什么时间观察月相比较合适?

3、引导学生确定观察月相的时间,清晨或傍晚观察月相。

(教师教学时应确认一点:如果自己的教学时间在农历的上半月,请引导学生在傍晚观察;反之,则应在清晨观察。从农历十六—二十七八月亮升起得越来越晚,因此在清晨观察比较合适。)

4、思考讨论:观察月相,主要观察记录月相的哪些内容?

5、引导学生了解月相的记录内容:月相的形状、亮面的朝向、月相的位置、月相的农历时间、以及观察时的具体时刻等。

6、讨论:如果我们观察不到天空中的月相,该怎么办?

7、说说你们认为在观察过程中,还会有什么问题或困难存在?

五、课外拓展:

1、动脑筋:今年春节晚上,某商店被盗。第二天,公安人员审询了最有嫌疑的两个嫌疑犯张三和李四。张三说:“昨晚十点钟,借着月光我看到李四进商店偷东西。”李四说:“十点的时候,我正在家里睡觉。”请你帮助公安人员判断,谁最有可能是罪犯,为什么?

(答案:张三最有可能是罪犯。因为春节是正月初一,根本没有月亮,可李四说他借着月光看到李四进商店偷东西,是在撒谎,因此,他最有可能是罪犯。)

2、每天下午放学后的傍晚时分和上午上学前的清晨时分进行观察,并记录天空中的月相。

(月相跟着农历变,初一初二看不见,初三初四象娥眉,初七初八月半边,到了十五满月圆,以后月相逐渐缺,二十二三月似弓,到了月底又不见。)

板书设计:

2、月相变化

一、规律:新月——上弦月——圆月——下弦月——残月

二、成因:月球围绕地球公转 教学后记:

第9篇:《观察月相》3(简案)

《观察月相》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知道我们看到月亮的相貌叫月相。

能绘制月相,根据实际观测对绘制的月相进行排序。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排序后的月相进行观察,发现月相在变化,月相的变化有规律。 初步掌握记录一个月内月相的方法,并有序完成记录。 3. 科学态度目标:

增强观察月相的探究兴趣。

勇于表达交流自己的观点,乐于倾听、分享他人信息。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知道我们看到的月亮相貌叫月相。

2. 教学难点:能在教师指导下完成月相记录,并通过有结构的绘制,逐步发现月相在变化,这种变化存在规律性。 【教学准备】

1. 小组活动:每组一套月相记录卡 2. 教师使用:课件,月相记录卡等。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预设2分钟):

1. 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喜欢)我们一起来猜个谜语,请看: 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 有时像面圆镜,有时像把镰刀。 谁能猜出来这是什么?(引出月亮。)问:你们是怎样猜到的?【张贴样本】

二、活动一:(预设2分钟)

1. 问:在生活中你还见过什么样的月亮呢?(学生的生活经验,描述)

2. 师:看来呀,我们看到的月亮是多种多样的!我们把看到月亮的相貌叫做——月相。(板书月相概念)

三、活动二:巩固绘制方法,将月相记录补充完整(预设20分钟):

1. 在一周前,彭老师给大家布置了观察每天月相的课后活动,并教会了同学们两种科学记录月相的方法,你们记录了吗?是用哪种方法记录的呢? 贴:用白纸剪下月相形状贴在黑色球相应的位置,月相就完成了。 画:根据我们观察到的月相,在月相卡片上画出月亮的形状,将不亮的部分涂黑。 3.我们先来回顾下昨天的月相,谁来和大家说一说你昨天观察记录的月相是什么样子的? 师:看来由于天气的导致我们很多同学都没有办法观察到规定时间内的一些月相。聪明的科学家们也考虑到了这一点,于是他们将每一天的月相都绘制了下来,做成了软件,帮助人们观察月相。今天让我们也一起根据科学家们提供的资料将自己没有观察到的月相补充完整吧。

4.软件出示13日的月相,学生按照标准的方式记录,并在背面写上日期。 依次出示13日、11日、12日、7日、8日、9日、10日月相,并记录。

四、活动三:观察一周月相记录,发现规律(预设6分钟):

1.将画好的月相按照时间顺序排序,并粘贴到小组记录板上,同时教师黑板演示。(特别注意月相的方向)

2.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不给出标准答案。能够讲出变化的规律最好。

五、活动四:推测月相变化(预设10分钟): 1.随机出示两张月相卡片(半月、凸月)

这个月相可能会出现在什么时间?在我们已经画的这周的月相的前面还是后面?

(学生简单讲明理由,判断的依据,教师不做评判。) 2.我们如何验证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需要持续的观察月相,并在活动手册上记录下来。一个月之后再来看看今天的判断是否正确)

师:希望同学们能持续的观察,并记录在活动手册上,看能不能发现更多的月相奥秘。

板书设计: 观察月相

我们看到月球不同相貌叫做——月相

上一篇:柳钢党建启示下一篇:寒假生活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