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专题训练
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日前某知名环保组织发布报告称,抽样调查发现,北上广深室内灰尘样本中均含有邻苯二甲酸酯和溴化阻燃剂等四大类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危害很大。
B.最近中日韩分别爆发出来的民族主义情绪,若成为影响相关外交决策的主流倾向,则东亚加强一体化的大方向将与之背道而驰,不利于各方缓和矛盾、共谋发展。
C.历史宿怨之外,东亚的感情方程式在近年来又增加了一个复杂的系数:日本在经历了失落的20年之后,表现出更强的不自信和对未来的迷茫。D.海洋国家依赖对外贸易,国家安全范围不仅取决于主权所不及的海洋和贸易区域的秩序,还取决于本土治理。这是海洋国家把海权作为战略重点的根本原因。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去云南不全是为了那玉龙雪山,还为了那被誉为“第一美味”的过桥米线和独具特色的“汽锅鸡”。据说,品尝这两样美食最好是在秋末初冬较为合适。
B.某网站就居民关注的社会问题和收入分配、居民住房、社会治安等展开调查,结果显示,“收入分配”以82.48%的关注度高居榜首。C.在这个泛娱乐化的时代,“最美妈妈”吴菊萍受到超级明星般的社会关注,这无疑证明了道德之真与人性之美仍然具有动人心弦的力量。
D.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世界自然基金会共同主办的“商业与环境”全球峰会,是继哥本哈根大会之后,世界环保组织和全球商界领袖首次谋求绿色共识。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今年以来,全国住房价格过快上涨的势头虽然已得到初步遏止,但是部分大中城市住房价格仍然过高,调控房地产市场的工作依然繁重。
B.自世界文坛殿堂级之作《百年孤独》问世40多年来,曾经影响了中国几代人,余华、莫言等知名作家都称曾深受其影响。
C.针对舆论反映电影《唐山大地震》中植入广告过度的问题,国家广电总局指出,能否打击盗版是降低电影制作成本、避免广告过度植入的有效途径。
D.本月底,李敖将携全家赴浙江博物馆观看包括明年将在台北合璧的《富春山居图》在内的馆内展品,然后乘船游览西湖,观看“印象西湖”。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如果中国不能缓解人口增长对水土资源构成的巨大负担,那么环境的恶化将会危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B.考古学家在清理墓穴时,搜集到大量石制工具,其中有砍刀器、石核等是用石英沙岩打制而成的。C.印度军方负责人20日称,印度已向印巴边境地区派遣了数百辆坦克、装甲车和军用车辆。D.我们反对那些不按照国际有关公约规定办事,而自充国际警察,危害别国航行安全的霸权主义行为。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最大限度地减少烟害,特别是劝阻有烟瘾的青少年戒烟,对预防肺癌和其他呼吸系统疾病有重要意义。
B.在专业研究、实验方面有优势的单位,有派出讲学人员、接受访问学者、举办训练班以及对其他协作单位提供帮助的义务。C.互联网应建设成“护联网”,一方面由爱孩子的父母联合起来删除不健康的网页,另一方面要培养孩子正确使用、识别、传播网络信息的能力。D.篮球评论员杨毅老师说:“中国男篮不是谁带的问题,而是谁带都不行的问题。”这话只 1 说对了前半句,至于后半句,我不敢随便苟同。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近来经济政策的微调引发了舆论对放松楼市调控的猜测,中央及相关部委虽然一再强调“限购政策绝不动摇”,但坊间关于调控放松的消息仍铺天盖地。
B.从区域发展的角度看,政治生态的优化和良性发展,是深化改革、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社会良性治理的基础和保障。
C.这篇论文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和中国经济发展相关的世界经济走势作了深入探讨,令人耳目一新。
D.延长退休年龄或实行弹性退休制、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等重大变革,对广大人民群众并不是一下子就能够愉快接受的,这需要政府部门做好宣传解释工作。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在去年央视春晚中,杨丽萍用她那清丽脱俗的表演,为我们展示了精美绝伦的孔雀精灵,表达人类对于自然生命的礼赞,成为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形象。B.《南方周末》曾发表文章《关注就是力量,围观改变中国》,认为公民的围观、民意的关注,可以“让良知默默地、和平地、渐进地起作用”,最终会促进公权力的合理使用。C.无公害蔬菜、绿色食品蔬菜本身确实有益健康,但考虑到农田里施用的大量化肥和催生技术,就要对前面的结论加一个问号了。
D.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要善于团结那些跟自己 “合不来”“看不惯”的同志。8.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辽宁省规定,小规模幼儿园应有相对独立、安全、稳定的园舍场地,应提供满足幼儿活动的设有安全防护措施的户外活动。
B.不仅旅游景区的广告宣传担负着为景区扩大知名度的作用,更是城市文化的一部分,那些没有底线的炒作不仅起不到宣传作用,反而会污染了大众的视听。
C.大多数高考状元只是刚刚成年的青年男女,他们的心智并不成熟,蜂拥而至的荣誉和利益,他们能否“淡定”、找准人生的目标,才是值得担忧的问题。
D.作为“吊环王”的陈一冰深知,如果不是在裁判员明显失误的情况下,去指责裁判员或申诉,往往无济于事且会自讨没趣。
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在印度、日本等国纷纷表示将力争增强本国文化的国际地位之后,如何进一步提高中国文化的影响力成了中国学者研讨的中心问题。
B.据统计,近年来全国各地发生的多起较大道路交通事故的原因多是驾驶人酒驾、超速、超载等不文明驾驶行为所导致的。
C.初涉文坛,她的第一部处女作就是这样一部意味深长的巨著,不能不令人刮目相看。D.“低碳”——这个原本有些陌生与拗口的词开始走进公众生活,“我为全球减斤碳”的号召得到大众的积级响应,“低碳生活”有望成为新的时尚流行全球。1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通过一番讨价还价,签订合同的时候对方终于作出了让步,最终价格定在4500元,比原先的一万多元少了一倍还多。
B.为改变因大山阻隔世代守着一片沃土却过着清贫日子,鄂西南五峰土家古城山的19户农民自筹资金,在山中打出210米长的隧道,一解百年阻隔之痛。C.地名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形态和文化载体,记录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民族的变迁与融合、人们生活环境的发展变化,是重要的民族文化遗产。D.社科院近日发布的《中国城市发展报告》认为,未来中国城镇化不但仍处于快速推进时期,而且已经由加速阶段转变为减速阶段。
2 1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松材线虫被称为林业“第一号危险害虫”。“松材线虫病是目前为止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排名第一位的有害生物。”国家森林防疫总站站长马爱国说。
B.与“打假斗士”方舟子有关的论战渐成攻讦,言语羞辱与文革式指摘蔓延,且演变成现实世界中的人身威胁,没有什么比这更令人心寒的了。C.截至2012年5月,中国与世界100多个国家合作设立了350多所孔子学院和500多个 孔子课堂,每年派出约7000名左右汉语教师。D.新兴产业获得政府补贴本无可厚非,但若成为上市企业试图掩盖实际亏损,并撬动资本市场,则远远背离了政府的初衷。
1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中国目前的人口年龄结构正处在人口红利阶段,整个国家的经济呈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态势。
B.部分省市普遍遭遇的用工荒,根本的原因是由工人的工资和付出不成正比,工人不愿到生活成本高的城市务工所造成的。
C.有关专家分析,中国密集地与危机当事方加强沟通,不仅为危机的转圜注入了正面的因素,也有力回击了“中国无所作为,只会搅局”。
D.“网络水军”通过雇佣大批人手在互联网上集体炒作某个话题或人物,以达到宣传、推销或攻击某些人或产品的目的。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实现从“制造型国家”向“创造型国家”的战略转型,最关键的是要大幅度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而这又有赖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B.节前,股票指数围绕2400点整数关口来回震荡,节后市场能否突破这一关口,维持强势上攻趋势,节假日期间出台的相关政策将是关键。C.高中新课程改革自从实施以来,语文老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学生的学习行为也逐步传统的接受式学习走向“合作、探究”的自主式学习。
D.在携程旅游网发布的2012年清明小长假旅游人气排行榜上,三亚高居榜首,其中康年、万豪等亚龙湾片区酒店预订率近90%以上。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由于访问量过大的原因,不少旅客在12306 网购车票时,频频遭遇“系统忙”而无法访问。相比之下,电话订票比网购车票要顺利得多。
B .不能把中国文化简单理解为中国菜、太极拳、京剧等形式化、概念化的符号,而是要潜心挖掘我们的文化内涵,为“文化走出去”创造条件。
C .他对文化出版业具有深入的了解和敏锐的洞察力,他认为,一本畅销书不仅仅是一件精雕细琢值得收藏的艺术品,更是流通的商品。
D .最近几年,该省科学技术协会走协商、协调、协作之路,团结、动员、发挥科技工作者的独特作用,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有效提高了该省人民的科学素养。1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这是这个城里唯一的一所大学,这所大学一直对孩子们充满了神秘感。
B.本刊将制定全新的规划,继续保持稿件的编辑水平,促进文学刊物的高品质。
C.北京是一座悠久的城市,岁月的雕饰在北京的各个角落留下了珍贵的符号,请救救北京的符号!
D.实体书店犹如一个不可或缺的文化沙龙,它所承载的文化滋养和文化气息,会让城市显得更安详,而没有实体书店的城市,则无异于文化沙漠。1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 A.对中国古典小说的传统技巧在当代小说中的运用,俄罗斯汉学家李福清分析得透彻精当,有些议论发前人所未发。
B.根据中国指数研究院2012年土地市场报告的统计显示,武汉、重庆、成都等二线城市住宅用地出让金同比增长幅度最大。
C.国务院决定,自2013年1月1日起,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确保他们的生活水平保持稳定并逐步改善。
D.虽然“世界末日说”是无稽之谈,但不少专家认为如能借此加强灾难教育,也会促使人们对环境与生态的保护意识。
1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汪涵是近年来深受观众喜爱的电视主持人,常常妙语连珠,亲和力很强,拥有广泛的支持者,有很高的收视率。
B.去年4月以来,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楼市调控政策,一路高歌猛进的国内楼巿因此有了微妙的变化,人们对未来楼巿走向也有着更多的疑惑与期待。
C.若一个人对社会做出贡献,社会能够给其应有的回报,他就会对社会产生责任感。近年来,中国政府将明确提出这一基本理念,并在政策制定、执行上有所体现。
D.在冬季,日照时间不但减少,而且人体骨骼密度最低,骨折患者尤其是老年骨折患者人数明显增多,医院多个科室不得不加床收治病人。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近年来,广交会克服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带来的困难和挑战,不断提升组展质量和服务水平,为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平稳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
B.有人开玩笑说,如果你还不知道韩国歌手“鸟叔”的《江南Style》,那有两种可能:第一种是你们村里至今没通网络,第二种则是你是从古代穿越来的。
C.在自传《直到世界尽头》中,除了林丹剖白自己的心路历程外,更书写了与教练、队友、对手的相处以及与妻子谢杏芳的感情,给读者呈现一个真实、立体的“超级丹”。
D. 10月8日零点,随着全国各地高速收费站的收费杆的落下,使持续八天的高速公路免费通行鸣金收兵,首次实施的重大节假日小客车免费通行政策首战告捷。19.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人们在充分享受网络带来的方便快捷的同时,也面临一些涉及隐私的个人信息被不法分子泄漏贩卖的危险,网络信息安全确实令人堪忧。
B.据有关部门透露,首届“广州国际马拉松赛”的比赛线路,选择以珠江新城为起点,海心沙为终点的原因之一,是希望展现城市建设的成果。C.研究表明,“休闲阅读”不但能起到消遣放松的作用,还能开阔人们的视野,具有养心益智、陶冶气质情操,是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D.我们只有以包容心认真积极地对待“异质思维”,在对话中协调立场,在交流中化解矛盾,就能最大限度地形成共识,推动思想观念的发展。20.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国接连在空间对接以及深海探潜上取得重大突破,不但是中国科技发展史的一个里程碑,而且显示出大国崛起的战略眼光,体现出大国应有的视野及胸怀。
B.省政府已明确指出,廉租房可以在经济适用住房中配建,也可以在普通商品住房小区中配建,以防止低收入家庭远离城区被边缘化的现象。
C.饮用菊花茶可以缓解头昏脑胀及用眼过度导致的眼睛干涩等症状,这是因为菊花有清肝明目、祛毒散热的功效的原因。
D.出国留学热持续升温,其中一个值得思考的现象是,美国大学正成为很多国家出国留学的首选,这表明美国高等教育得到全世界的认可。
4 高三语文二轮专题突破03·病句专题训练 参考答案
1.C(A.成分残缺,应在“对人体危害很大”前加上“这些物质”。B.结构混乱,不合逻辑。“则东亚加强一体化的大方向将与之背道而驰”应改为“则与东亚加强一体化的大方向背道而驰”D.语序不当,应为“国家安全范围不仅取决于本土治理,还取决于主权所不及的海洋和贸易区域的秩序”。)
2.C(A.句式杂糅。可以把“较为合适”去掉。B.不合逻辑。“社会问题”与“收入分配、居民住房、社会治安”并列不当。D.宾语残缺。峰会应是“谋求绿色共识”的大会,在句末加“的大会”。)
3.D(A语序不当,把“虽然”放“全国住房价格过快上涨的势头”前;B成分残缺,把“世界文坛殿堂级之作《百年孤独》”放到“自”前;C一面对两面。)4.D(|A、搭配不当,“缓解”与“负担”不搭配,将“负担”改为“压力”;B、句式杂糅,“其中有„„”与“„„是„„”句式混在一起;C、大小概念并列不妥;)5.B(A.不合逻辑,改“戒烟”为“吸烟”或去掉“阻”。C.语序不当,应是“识别、使用、传播”。D.成分赘余,“苟同”的意思是“轻率地表示同意”。)6. B(A关联词位置不当,“虽然”放在“中央”前。C介词残缺,在“和”后面加“与”。D主客体倒置,在“广大人民群众”后加“来说”。)7.B(A.成分残缺。“成为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形象”缺主语。C.搭配不当。“施用”与“催生技术”不搭配。D.“跟自己”与“看不惯”不搭配。)8.D(A成分残缺,动词“提供”的宾语中心词“场地”;B“不仅旅游景区的广告宣传担负着”关联词语位置不当,应该放在“担负着”前面;C缺少介词,造成多个主语。应该是“面对蜂拥而至的荣誉和利益”)9.D(A.“增强„„地位”“提高„„影响力”搭配不当; B.“原因是„„所导致的”,句式杂糅;C.“第一部”与“处女作”重复。)
10.C(A.数字减少不能用倍数,B.“改变”缺宾语,在“清贫日子”后加“的现状”之类的词;D.关联词语使用错误,“不但„„而且„„”,应改为“虽然„„但是„„”。)11.B(A “松材线虫病是有害生物” 主宾搭配不当,应改为“松材线虫病是森林疫病”。C赘余,“约”或“左右”删去一个。D成分残缺,在“资本市场”后加上“的工具”与前文“成为”搭配使用。)12.A(B项,句式杂糅,“原因是„„”与“由„„所造成的” 杂糅; C.成分残缺,应在句末加上宾语中心语“的(无端)指责”或“的说法”;D.搭配不当,“推销”不能与“人”搭配。)
13.B(A项成分残缺,在“自主创新”后加“能力”;C项偷换主语,将“自从”提到“高中新课程改革”之前;D项前后矛盾,“近”和“以上”任意去掉一个)14.B(A :“由于 • 的原因”赘余重复,去掉“的原因”。C:递进关系前后分句语序不当D:“团结、动员、发挥 • 独特作用”搭配不当)。
15.D(A 主客关系颠倒。B“促进”与“品质”不搭配。C 成分残缺,应为“历史悠久”)16.A(B 句式杂糅,去掉“根据”。C 搭配不当,“生活水平”与“逐步改善”不搭配,改为“逐步提高”。D成分残缺,可在“人们”之后加“增强”)17.B(A搭配不当,“有很高的收视率”的主语不是“汪涵”,而是“他主持的节目”。C不合逻辑,“近年来”和“将”自相矛盾。D语序不当,“不但”应提到“日照时间”前。)18.B(A“克服”与“挑战”搭配不当。C语序不当,“林丹”应在“除了”之前。D主语残缺,删掉“使”。
19.B(A.成分赘余,“堪忧”即“令人担忧”;应删去“令人”,或改为“令人忧虑”。C.成分残缺,“具有”的宾语中心语缺失,应在“陶冶气质情操”后加上“的功能”。D.关联词 5 语搭配不当,正确搭配应为“只有„„才”或“只要„„就(也、都、便)”;应将“就能”改为“才能”。)
20.A(B项搭配不当,“防止„„现象”应为“防止出现„„现象”。C项句式杂糅,“因为”与“原因”;D项成分残缺 “很多国家”后缺“的学生”。)
一、高三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每年当高考的战鼓停息, 硝烟散去, 分数尘埃落定, 总有不少语文教师感慨自己是“杨白劳”。高三阶段, 很多老师大搞题海战术, 学生则做“题海”中勇敢的水手。而根据几年来对高考答题情况的分析, 考生得分率较低的是古诗鉴赏和现代文阅读, 作文也是非常薄弱的环节。究其原因, 纵然有很多因素, 但其中重要的一点是高三师生忽略了课外阅读。
近年来高考作文与阅读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如果埋头于题海, 做见识浅薄的“井底之蛙”, 很难在高考作文中脱颖而出。比如2004年福建省高考作文题:选择下面所列的一个人物或文学形象作为话题, 自选角度,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人物:孔子、苏轼、曾国藩、鲁迅、史蒂芬·霍金。文学形象:曹操、宋江、薛宝钗、冬妮娅、桑提亚哥。2006年安徽高考作文题:请以“读”为话题,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2006年高考上海卷“我想握着你的手”, 题中的关键词“你”可以小到一花一木, 大到社会人生。这些高考作文题直接触及了学生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课外阅读, 特别是福建的作文题, 涉及了哲学、文学、历史、科学、军事等。只有充分的课外阅读积累, 才能对其中的某一人物或某一作品了然于胸, 才能“下笔如有神”。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少年学生除教科书以外什么都不阅读, 那他就连教科书也读不好。”学生在高一、高二已经进行了一定的课外阅读, 如果高三继续坚持, 将可以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二、高三课外专题阅读的探索实践
1. 课外专题阅读的提出依据
由于对学生课外阅读数量和质量没有具体的统计办法和考查标准, 对教师也没有明确的任务要求, 课外阅读很难落到实处。对高三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情况抽样调查发现, 目前高三学生课外阅读中存在如下误区:一是盲目性阅读, 阅读漫无目的, 读谁的书, 读什么书无所谓, 如走马观花、蜻蜓点水。二是休闲性阅读, 消遣性的言情小说和武侠小说是学生课外阅读的首选, 娱乐类杂志、漫画也是学生所热衷的。三是功利性阅读, 高考辅导类书籍也比较受学生欢迎, 如作文大全、作文妙法等。
针对以上状况, 参考深圳育才中学严凌君老师的“青春读书课”, 借鉴深圳市新安中学吴泓老师的课堂专题教学模式, 结合学生高一、高二的阅读积累和个人的阅读经验, 在保证高三复习的常态训练下, 本人尝试用专题阅读的方式, 引导学生走出当前课外阅读的误区。
2. 课外专题阅读的内容编排
由古到今, 由中到外, 从天文到地理, 从传统的纸质媒介到现代的网络平台, 课外阅读有着非常广阔的空间。但由于高三时间短, 课外阅读时间少, 专题阅读很难面面俱到, 经过对学生的调查了解, 参照学生的推荐书目, 我以作家、体裁、题材等为交叉组织依据, 设置了四组共10个专题。第一组, 中国古代专题: (1) 《诗经》:《关雎》《蒹葭》《桃夭》《采薇》《硕鼠》《伐檀》。 (2) 《论语》 (节选) 、《道德经》 (节选) 。 (3) 《魏晋南北朝》 (吕思勉著) 。 (4) 苏轼诗词。第二组, 中国近现代专题: (1) 《中国近代史》 (蒋廷黼著) 。 (2) 现代作家:朱自清、巴金、戴望舒。第三组, 外国专题:雨果、亚米契斯、泰戈尔。第四组, 中国当代专题: (1) 当代作家:路遥、席慕容、宗璞、余秋雨、张晓风、林清玄。 (2) 环境:地震、洪灾、矿难、漏油事件。 (3) 社会:校园伤害、农民工、QQ农场、世博。
3. 课外专题阅读的形式
为了课外专题阅读能够落到实处, 我采取了多种形式进行指导: (1) 建立图书角, 集资购买专题中的小说、史书、思想论著供学生课外在教室阅读。 (2) 印发专题中的诗歌、散文供学生课外自由品读。 (3) 安排学生阅读课到阅览室、电脑室查阅“环境”和“社会”等专题内容, 查阅有关专题的评论。 (4) 学生自行组织交流会, 交流摘抄笔记、阅读心得, 探讨社会、人生。 (5) 在阅读过程中结合自己喜欢的专题写6篇作文, 让阅读收获转为创作灵感。
4. 课外专题阅读的过程
原计划10个专题用时8个月, 所有专题在4月底结束, 高三上学期完成第一组和第三组的阅读研究, 下学期完成第二和第四组的阅读研究。各个专题根据高三复习计划进行灵活安排和适当调整。在研究的初始阶段, 因为选读《诗经》的篇目不多, 理解难度不大, 学生用一个星期就很顺利地完成了阅读任务, 而且对《诗经》产生了兴趣。节选的《论语》和《道德经》相对来说比较深奥, 古文功底差的同学很难自读自悟, 我便缩短了此内容的阅读时间, 打算以后改在高二的时候指导阅读。而“当代环境”和“当代社会”专题本来安排两个星期, 在4月底完成, 没想到这些时事热点引起了学生长时间的兴趣, 直到高考, 学生才结束该专题的阅读。
三、高三课外专题阅读的成效
1. 提高了阅读兴趣, 丰富了人文底蕴
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学生本来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渴望了解社会, 探讨人生。繁重的课业负担使他们逐渐丧失了探索的欲望, 淡忘了阅读的快乐。当课外阅读为他们打开了文化之窗、思想之门, 他们被这奇妙的世界紧紧吸引, 流连忘返。引导学生阅读那些充满人性、关注人类命运和地球家园的作品, 为他们奠定了坚实的人文底蕴。之前有些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 一心只做高考题”, 重返经典, 与大师“对话”, 让不少学生感动不已。很多学生在一年的时间里做了大量的读书笔记, 那些哲思妙语、“心灵鸡汤”让他们变得成熟深沉。
2. 扩大了知识面, 提升了阅读品位
著名作家贾平凹曾建议:“文学书要读, 政治书要读, 哲学、历史、美学、天文、地理、医药、建筑、美术、乐理……”告别言情的缠绵, 远离武侠的厮杀, 他们钻进泰戈尔的《飞鸟集》聆听思想的籁音, 走进路遥《平凡的世界》感悟奋斗的人生, 争相传阅《读者》和《青年文摘》。老师指导下的课外专题阅读选材广泛, 内容健康, 学生在扩大知识面的同时也提升了阅读品位。
3. 提高了阅读能力和作文水平
在往届的复习教学中我注意到一个现象, 一些原本高二时做阅读题“很有感觉”的学生到了高三越来越郁闷, 因为他们越来越找不到感觉了。一篇篇精美的散文被肢解成了多个问题的答案, 他们要在密密麻麻的文字中寻找那些能得分的词眼和句子。日久天长, 自然成了麻木的阅读者。远离功利目的的课外阅读给题海中挣扎的学子带来了清风拂面之感, 回归纯粹的阅读之后, 他们反而更容易理解文章主题, 判断文章写作技巧。这印证了“有心栽花花不开, 无心插柳柳成荫”这句老话。课外阅读也为作文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那些感人的故事、深邃的思想、优美的文字一旦潜入脑海, 堆积酝酿, 最终便会迸发出思想的火花, 诉诸笔端, 即成美文。我所教的一位学生, 作文基础较差, 在课外专题阅读的活动中他踊跃参与, 以前总是“难为无米之炊”的他变成了一个作文“巧妇”。同学们说他的作文“大气”, 文化底蕴很丰厚。而另一位学生一直很喜欢看课外书, 大多是武侠小说和娱乐类杂志, 作文水平一般。后来他看起了朱自清的散文, 读起了席慕容的诗……他的散文渐渐形成了清新、典雅的风格。
一、问题的提出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要求,学生应该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
2.过于强调接受学习,盲目机械演练,学生未能积极主动思维,获得独特的体验和感受,忽视学生能力形成过程教学,忽视训练中对学生进行思维点拨。
3.往往因成本资料、“考点、题型”而束缚教学思路,要么只是在A、B、C、D的选择判断上兜圈子,要么一个一个考点,一道一道题逐个清扫,往往忽视让学生感知大量典型的语言材料,违背语文学科规律,因而复习效率低下。
4.备考复习中,我们在语基如语音、成语复习中,尝试运用了以语感为本位的复习模式,取得了较理想的教学效果。其实,古代诗文的复习,也重在整体感知,读通读懂,熟读成诵,培养语感,自主形成能力。
二、教学程序
“三环六步”互动式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模式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六个步骤,以随堂学案为依托,通过师生互动,实现教与学的最佳融合。
1.第一阶段:感知文本(材料)。一是悟。围绕相关考点,提供正面的、典范的语言材料,供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或课前5分钟诵读,然后要求学生相互交流自身的体验和感悟,以形成相关 知识考点的积累积淀。二是引。直接以当年高考题或变换角度作为文本(材料)引入考点,重在把握近年相关知识考点的命题角度。
2.第二阶段:模拟演练。一是练。要求教师精选、精编习题,或创造性改编习题,供学生实战练习,让学生练中碰壁。强调要求学生养成严谨、认真的做题习惯,规范答题表述。二是评。师生互动,启发、引导学生针对做题中的失误和不足,进行点评,尽量修正、完善学生已有的、现成的答案,最后教师出示规范答案。
3.第三阶段:拓展迁移。一是结。引导学生小结相关知识考点的解题规律,让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二是用。设置相关知识考点的迁移练习,让学生运用、巩固知识。
4.图示:
三、实例阐释
“羁旅行役类诗歌鉴赏”教学课例
教学目标:
1.把握羁旅行役类诗歌的常见命题角度,如炼字、意象、意境和思想感情;2.明确羁旅行役类诗歌常用哪些意象表达愁思之情;3.结合具体作品把握羁旅愁思之情的几种具体表现形式。
(一)激情导入:在广袤无垠、熠熠生辉的中国古典诗词的天空中,羁旅行役类诗歌是一个耀眼夺目的星座。“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的悲苦之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的思归之愁;“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漂泊之愁;“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的思亲之愁。这些羁旅愁情的绝唱,纵使穿越千百年的雨雪风霜,仍然响彻在我们的耳畔。从近几年高考试题看,羁旅行役类诗歌备受高考命题者青睐。
(二)感知文本(材料)
1.悟
课前印发羁旅行役类诗歌《商山早行》(温庭筠)鉴赏资料。
商山早行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1)要求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或课前5分钟诵读。或涵咏感悟,或放声朗读,激发诵读的兴趣;然后要求学生任选一个角度用自己的话说出对它的鉴赏。(2)思考:假设这样命题,同学们是否找到答案:颔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诗人通过精于组织、工于锤炼的意象塑造了怎样的意境?
2.引
以近年高考题中的相关题材类型的鉴赏题为引入点。
(1)引入1:近三年高考羁旅行役类诗歌考查一览表(略)
提问:①什么是羁旅行役诗?②近三年羁旅行役类诗歌常见的设题角度有哪几种?
(2)引入2:04年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第16题
菩萨蛮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1)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A.提问:这是一道炼字题。“空”,白白地。但不能孤立解释,应放到原诗中去品味。设问:谁“空伫立”?为什么“空伫立”?
B.师生明确:思妇。从下文“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看,“空伫立”是因鸟归人未归,是要等待或盼望夫君或游子或征人的归来,但一直没有结果。
C.提问:“空”字的深层意蕴是什么?
D.师生明确:等待的愁苦、孤寂、惆怅,紧扣全词之“愁”。
E.归纳:“炼”字型鉴赏题采分要领:诠释客观意义→明确手法、技巧→探究主观情意
F.师生明确:“空”字表达了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
(2)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A.提问:从题干看,实际上是一个“写了什么”的问题,也是一个“抒情主人公是谁”的问题。是写游子思归,还是写思妇思游子归呢?
B.师生明确:羁旅行役类诗歌,所写内容无非是抒情主人公旅途中的所见所闻/ 所思所想/ 所感所叹。(同学讨论、争议,看同意哪一种。用假设法去解读。可以见仁见智,只要言之成理。)a.从游子的角度:1—2所见/3—6所想 /7—8所感。b.从思妇的角度:1—4所见、所思(见晚景生情思)/ 5—6所见(见归鸟)/7—8所想。
C.师生明确:
第一种:游子思归乡。一、二句是游子所见之景;三至六句是游子触景生情,设想家人盼自已归去的情景;最后两句游子感叹旅途漫漫,归乡无期,更添愁苦。
第二种:思妇盼归人。上片写思妇见晚景而生愁情;五、六句写思妇伫立玉阶,见鸟归而怀念游子;最后两句写思妇设想游人归途艰难,感叹相逢无期。
第三种:二者兼有。全词以游子思归乡和思妇盼归人相互渲染,传达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情思。
(三)模拟演练
1.练: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注:诗人年届四十,满怀希望到长安求仕,却失意而归。
(1)诗歌中最能表达作者感情的词语是哪一个?试结合意象,对一、二句加以简要赏析。
A.师生明确:分析意境型鉴赏题采分要领:
抓住意象→描绘图景(紧扣原诗)→表达感情
B.师生明确:“愁”字。从“烟” “日暮”两个意象来赏析。
诗人漂泊劳顿而移舟泊岸,行船停靠在烟霭朦胧的小沙洲边,羁旅愁思正像薄暮的烟霭那样沁入人的心头;日落黄昏,行船本该停下,诗人本应静静地休息一夜,消除旅途的疲劳,谁知这众鸟归林的黄昏时刻,又增添漂泊无依的孤寂和惆怅。
(2)请找出三、四句中你认为富有表现力的两个词语并加以简要赏析。
A.师生回忆:炼字型鉴赏题采分要领:
B.师生明确:a.“清”和“近”相互依存,相互映衬。“清”,一写江水清澈;二言环境冷清;三表现了诗人心情的孤寂、凄凉。
“旷”和“低”相互依存,相互映衬。“旷”,表明平野苍苍茫茫,空旷无垠,似乎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衬托自己仕途的渺茫,融合了客愁之心。
b.“低”与“近”字既形象写景,又传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因为平野空旷,放眼望去,似乎远处的天空比树低,“低”字,融合了客愁之心、仕途失意之情。之所以“月近人”,一是天上的明月,映在凄清江水中和舟中人靠近,二是用拟人手法,有“亲近”意味,月解人意,借“月”这一思乡意象,抚慰自己孤寂的心灵。
2.评(略)
(四)拓展迁移
1.结
(1)提问:以上两首诗运用哪些意象来表达羁旅愁思之情?古代诗人还喜欢借用哪些意象来表达这种感情?
小结:
①以上两首诗运用意象:寒山、烟、暝色、高楼、宿鸟;烟、日暮。特别是暝色、日暮时分,妻独守空房,当会思念远方的游子;漂泊的旅人停泊休憩,羁旅愁思也会蓦然而生。与日暮、暝色相近的意象还有暮霭、落日、夕阳也可表现游子思乡。
②归纳表达羁旅愁思的常见意象:略。
(2)孟浩然诗抒发的羁旅愁思之情仅仅只是思乡之愁吗?古典诗词中的“客愁”一般包括哪些方面?
师生明确:A.这里的羁旅愁思还包含了漂泊的惆怅,仕途的坎坷,人生的失意。所以这里的“客愁”不是简单的乡愁。B.古典诗词中的“客愁”可有是:a.思念之愁(思乡,故土之思;思亲,家人之思);b.失意之愁(仕途坎坷,壮志难酬);c.家国之愁(民不聊生,国家丧乱);d.漂泊之愁(沦落天涯,孤寂惆怅)。
2.用
(1)课内:读下面的四首诗,说说各抒发了什么样的羁旅愁思之情?
①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答:羁旅漂泊的惆怅)。②张籍《秋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答:思念亲人)。③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答:游子思念家乡)。④杜甫的《旅夜书怀》《登高》。(答:感慨身世,客居异乡,漂泊无助的孤独悲苦之情)。
(2)课外:阅读以下唐诗,按要求答题。
余干旅舍 (唐)刘长卿
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提问:诗人是怎样借用景物来表达羁旅思乡之情的?
答案略。
1.利用所给词语写一段话,介绍“征集全民健身口号”活动的结果,要求语意完整,句子通顺,字数在50~60之间。
来源广 一个月 入选口号 千余条 “我运动,我快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火”的寓意:重庆有火一般的酷热,重庆人有火一般的热情、血性和胆气。3.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作答。
本报综合消息 2009年3月28日8:30-9:00,世界各地进行了名为“地球一小时”的“熄灯接力”活动。当晚,津城有2万多个家庭、1600多个社区、700多家企业和单位参加了这一活动。据业内人士说,在这一时段,参加活动的每个家庭少用1度电,即可节约2万多度电。而生产2万多度电,需要7 000多千克标准煤,会向大气排放18 000多千克二氧化碳、80多千克二氧化硫、40多千克氮氧化物。
(1)为明年举办这一活动拟一句推广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你从以上报道中得到什么启示?(40字以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答案】 示例:人生不过是为了尽力展示生命独特的美丽,如同一条山间小溪,可以越过高山投身辽阔的大海,也可以随遇而安,化成一汪碧绿的清潭。
5.请根据所给材料,把下列两个语句补充完整。要求对材料内容分别进行概括。地震、风灾、冰灾、海啸等灾难的发生,是不以人类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是人类可以在灾难面前万众一心、积极应对,而不是畏惧退缩、怨天尤人。
我们不能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我们能够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要准确填充语句,必须准确理解所给材料的含意,特别是“不以人类的意志为转移”“万众一心、积极应对”等语句。
【答案】 示例:要不要灾难 对待灾难的态度
6.下面这首诗的每一句都可以想象成一个电影镜头,前两个镜头的脚本已写出,请续写后两个。要求:①按照诗意来设计场景和人物的神态动作;②想象合理;③每个镜头脚本的字数不超过40字。
采莲子 [唐]皇甫松
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场景]湖边。采莲船上。[人物]采莲女,小伙子,女伴。
镜头一:秋日湖上,波光粼粼。一位美丽的姑娘驾着采莲船从荷花丛中划出,左右顾盼。镜头二:忽见岸上有位英俊少年,姑娘悄然心动,痴痴地看着他,竟忘记了摇桨,任凭船儿飘荡。
镜头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镜头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求有两方面:(1)树叶感激阳光为内容,运用排比句式;(2)阳光态度谦逊,运用比喻句。
【答案】 树叶:
示例① 你用火一般的热情给我以新绿,给人们以温暖,给大地以光明,世界因你而流光溢彩。
示例② 你无私的关爱,慷慨的施与,温暖的呵护,使我的生命充满活力。阳光:
示例① 你是大地的外衣,不单是我,和煦的春风、绵绵的细雨也为你增添了美丽。示例② 你是绿色的宝石,没有你的质地,在你身上也不可能闪烁我的光辉。8.将“大海”“思维”“翅膀”三个词语连缀扩展成一段话,或描述一种情景,或陈述一种见解。(60字左右)【答案】(1)风儿轻拂过我的脸庞,小树也随风摇曳,好像在向我招手。空中细雨蒙蒙,如梦似幻,送给我诗意般的好心情。(2)风怒吼着,仿佛在大声嘲笑我,大树也对我不停地摇头叹息,雨水从天直泻而下,把我淋了个透心凉,这一切浇灭了我的激情。
10.请以“他想起了自己的一次和雨有关的经历”为开头,扩展一段话,要求必须提到以下几个内容:一句描写春天的诗歌,孩子的笑脸,一种动物。注意语意连贯,语言生动优美。字数不少于50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要点)内容三个要点,语意连贯,语言生动优美。
11.苏轼曾评价王维的诗画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下面是王维的诗句,请你任选一句,运用合理的想象,描绘其所表现的画面。50字左右。
(1)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中》)(2)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汉江临泛》)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诱和误导。(观点正确,理由充足,语句通顺。如果认同彩票中心官员的观点,减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西游记》被多次翻拍,《红楼梦》翻拍海选刚刚落幕,《四世同堂》翻拍已经完成,4月28日中央一套开始播出。
材料二 1985版的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被认为代表了中国本土电视剧“正史”的开端。新版刚播出一集,新旧版的对比就越来越热闹,甚至有人直言翻拍多余,超越经典是妄想。
(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对上面材料反映的问题,你是怎么看的?(8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如你是一位画家,要以“骤雨初歇”为题构思一幅图画,使之富有含蓄的诗意美。请参照划线语段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你想象中的画面。(不超过50字)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画面主体为两枝花枝,枝上附着四五片湿漉漉的残叶和两个残存花蕊的花蒂,枝下是满地零落的花瓣,一只麻雀立于落红之处,抬头凝望枝上花蒂。(湿叶、落红表明雨骤,麻雀闲立意味雨歇。)(2)画面主体为光脚行走于小桥之上的老翁,身披蓑衣,手
(2)量刑合理。他的行为已经违反了我国的法律,对被害人及家属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失,后果极其恶劣;这种无视他人生命,把别人生命当做儿戏的人留他何用,死刑是对他最 好的惩罚,也是对死者及其家属的最大的安慰!更能对酗酒驾车行为形成震慑。
16. “旁批”是新教材的一大特色,它对引导阅读起到很大作用。“旁批”既包括对所批材料内容的提炼,又包括阅读者自身的真切感悟。下面是《于丹(论语)心得·处世之道》中的一段文字,请为它写一段“旁批”。(答案40字左右)。
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就越成功。
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租赁/吝惜打叉/不差钱泡桐/剖腹藏珠 ......
B.鞭笞/蒜薹细胞/炮羊肉反诘/开花结果 ......
C.靓妆/劲敌扫帚/瘙痒症手腕/顺蔓摸瓜 ......
D.炽热/卷帙叨光/饕餮纹衡量/横行霸道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怀柔错谬鸡尾酒嬉皮笑脸
B.廓清聪慧联锁店积羽沉舟
C.貌像揪心唱双簧前赴后继
D.陌路惊悚霓虹灯放任自留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万名干部“大走访”,坚持把转变工作作风贯穿于联系基层、服务群众的全过程,切实为群众________更多实惠。
②我国大运河申遗所走的是一条“文化路线”,________在这一过程中,必然有一番中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念之间的博弈。
③今年夏天,英超豪门阿森纳将为曾效力过该队的荷兰传奇球星“冰王子”丹尼斯·博格坎普________一尊铜像。
A.谋取因而竖立
B.牟取因而树立
C.谋取然而树立
D.牟取然而竖立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很多中国古典诗词都含有哲理,像唐人王之涣《登鹳雀楼》中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两句哲理就告诉我们: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B.多家外国媒体对中国抗震救灾工作给予高度评价,认为经受过汶川、玉树强震考验的中国,应对灾情更加沉着有序,预案更加完备,救援更加科学。
C.“‘秋风起,蟹脚痒’,现在正是抓螃蟹的好时节到了,大人小孩子都在湖里呢,我上哪儿给你找人去!”老赶叔一边吮着他的蟹脚一边说。
D.安娜的言语间,时时都流露出对中国哲学精神为主导的山水画的赞赏和喜爱,也正是这种赞赏和喜爱让她开始关注中国哲学并学习创作山水画。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他的田园诗被誉为“中国田园诗的基石”,其中《归园田居》《饮酒》等最具代表性。
B.乐府始置于西汉,是掌管音乐的官署。后来人们把乐府官署采集、创作的歌辞统称为“乐府诗”或“乐府”。
C.老舍是现代著名作家,代表作《骆驼祥子》被称为“旧时代的葬歌”。新中国成立后他还创作了《茶馆》《王昭君》等话剧剧本。
D.世界名著《神曲》《双城记》《基督山伯爵》《静静的顿河》的作者依次是意大利的但 1
丁、英国的狄更斯、法国的大仲马和苏联的肖洛霍夫。
二、名篇名句默写(共5分)
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其中的5个小题作答,如答题超过5个,按所答的前5个小题计分)
(1)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2)________________,烟光凝而暮山紫。(王勃《滕王阁序》)
(3)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密《陈情表》)
(4)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____________,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
(5)雁过也,正伤心,______________。
(李清照《声声慢》)
(6)亦余心之所善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屈原《离骚》)
(7)女也不爽,____________________。
(《诗经·氓》)
(8)____________________?江州司马青衫湿。(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三、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中国墓室壁画
墓室壁画作为中国传统壁画的一种,一般绘于墓室的四壁、顶部以及甬道两侧。壁画内容多是反映死者生前的活动情况,也有神灵百物、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日月星辰等图案装饰。墓室壁画的目的主要是说教和对亡者的纪念或者希望死者在冥间能过上好日子。它几乎不存在更多的装饰意义,对它的研究和学习,主要是针对它的形式美和造型手段。墓室壁画在发展的过程中,受到先秦两汉的灵魂观念、道家思想、神仙崇拜、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等思想的影响,形成了系统的丧葬观念和壁画图式系统。墓室壁画的出现要晚于地表建筑壁画,其绘画风格和形象状态都多多少少受到了宫殿或庙堂壁画的影响。墓室壁画初始于战国时期,汉代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并走向完善,有明显的走向脉络。
汉代的墓葬壁画,大致分为西汉前期的初始阶段、西汉中后期的成熟阶段以及东汉时期的丰富阶段。西汉前期墓室壁画初步具备了描绘仙界天堂的要素,壁画形象在构图、造型以及色彩处理上突出装饰风格,山峦、云气、植物的处理趋于符号化、图案化。西汉中后期的墓室壁画逐步成熟、定型,以表现仙界天堂、历史故事等内容为主。其技法是在涂有白粉的墓砖上先用墨线勾画轮廓,再用朱、紫、绿、黄、黑、赭石等颜色设色,然后勾勒局部形象。河南烧沟61号西汉墓的壁画很有代表性,采用壁画、透雕、彩绘等多种手法。东汉时期的墓室壁画进一步丰富并延续发展,壁画内容及题材更加广阔。洛阳地区依然是这个时期墓室壁画的创作中心,墓室壁画的绘画水平都远高于其他地区,代表着这一时期的主流风格。
唐代的墓室壁画,大多集中于陕西省,西安是唐朝多代皇室贵族墓葬集中地。永泰公主李仙蕙的墓室壁画是最为精彩的作品之一,所绘人物神态安详,生动传神,艺术水准较高,绘者有可能是专为皇室服务的专职画家。章怀太子李贤墓中的 《狩猎图》构图别致,场景显赫。壁画中城墙、阙门的画法已初步具备了掌握透视的能力,运用十几种颜色浓重设色,画面色泽鲜明。
宋代是中国绘画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时期。以宫廷生活及宗教内容为题材,重视形神兼备,风格华丽细腻的“院体画”与取材于山水花鸟、梅兰竹菊和木石,讲求笔墨情趣,重视文学、书法修养和画中意境缔造的“文人画”分庭抗礼,基本形成了中国画坛两条不同
风格的卷轴画道路。这一时期比较重视卷轴画,不重视壁画。东北地区的墓中就发现有卷轴画随葬的。从总体风格上,此时的墓室壁画看重写实,用线比较粗糙,制作不精。
元代的墓室壁画随时代画风的变化而变化,花鸟山水以水墨画的技法被引入墓室中,成了元墓壁画最具有时代特点的表现形式,呈现出简淡野逸的审美品格。蒙古贵族墓一方面吸收汉地壁画的题材内容,同时又描绘骑从狩猎等塞外风俗民情。山西金墓中还常见用散乐杂剧砖雕作为装饰,与壁画杂剧表演画面具有相同的用意,反映了元杂剧在民间的流行程度。
明清两代由于葬俗葬制的演变,壁画墓的数量急剧减少,壁画的题材内容和表现手段虽然在前代的基础上有所继承,社会生活和时代风尚在壁画中也得到相应的反映,但画手主要是地方民间工匠,壁画图像和表现手法偏离时代艺术的主流,壁画的艺术水平也大不如前。题材内容的民俗化和艺术表现的民间化倾向明显,“艺术在民间”则做了墓室壁画的谢幕词。
7.关于“墓室壁画”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墓室壁画是我国传统壁画的一种,主要内容是反映死者生前的活动,根本目的是对亡者的纪念或期望。
B.墓室壁画的形式美和造型手段是人们研究和学习的主要对象,其图案内容不存在任何装饰意义和价值。
C.墓室壁画在发展的过程中,受到了先秦两汉的灵魂观念、神仙崇拜等丧葬观念影响,形成了壁画图式系统。
D.墓室壁画的绘画风格和形象状态均受到某些地表建筑壁画的影响,题材内容不断变化,发展方向明显。
8.下列表达不属于墓室壁画技法的一项是()
A.在形象的构图、造型以及色彩处理上突出装饰风格,在处理山峦、云气、植物时趋于符号化、图案化。
B.在涂有白粉的砖上先用墨线勾画轮廓,再用多种颜色设色,然后勾勒局部形象,综合运用壁画、透雕、彩绘等手法。
C.将初步掌握的透视能力的画法运用到描绘城墙、阙门上,运用色彩丰富的颜色浓重设色,使画面色泽鲜明。
D.取材于自然界中的花鸟山水,作画时运用水墨画技法,重视形神兼备,在审美品格上呈现简淡野逸的特点。
9.下列表述中,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两汉时期的墓室壁画得到丰富并延续发展,洛阳地区一直是创作中心,绘画水平代表着此时期的主流风格。
B.唐代的墓室壁画大多云集于西安一带,专职画家所描绘的场景壮观、人物生动传神,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准。
C.宋代的墓室壁画总体风格以写实为主,线条不够细腻,制作不够精良,这是由当时的社会不重视壁画造成的。
D.明清墓室壁画虽反映社会生活和时代风尚,但画手、题材内容和艺术表现明显倾向民间,最终消失在民间。
训练十八
1.C [解析] A.lìn, chā/chà,pāo/pōu;B.chī/tái,bāo,jié/jiē;C.jìnɡ,sào,wàn;D.chì/zhì,tāo,hénɡ。
2.A [解析] B项,“联”应为“连”;C项,“像”应为“相”;D项,“留”应为“流”。
3.A [解析] “牟取”指获取名利,贬义词。“谋取”是设法取得,一般用于褒义。①处应该用“谋取”。②句前后是因果关系,应该用“因而”。“树立”指建立,多用于抽象的好的事情;而“竖立”指物体垂直而立。铜像只能“竖立”。
4.B [解析] A项既不合逻辑又搭配不当,“这两句哲理就告诉我们”应改为“这两句诗就告诉我们一个哲理”;C项句式杂糅,“现在正是抓螃蟹的好时节到了”应改为“现在正是抓螃蟹的好时节”或“抓螃蟹的好时节到了”;D项成分残缺,应在“对”后面加“以”。
5.C [解析] 《王昭君》不是老舍的作品。
6.(1)歌窈窕之章(2)潦水尽而寒潭清(3)无以终余年(4)奈何取之尽锱铢(5)却是旧时相识(6)虽九死其犹未悔(7)士贰其行(8)座中泣下谁最多
7.D [解析] A.曲解文意,“根本目的是对亡者的纪念或期望”错。B.以偏概全,“其图案内容不存在任何装饰意义和价值”中“不存在”错,原文是“几乎不存在”。C.曲解文意,“先秦两汉的灵魂观念、神仙崇拜”本身并不是丧葬观念,它们只是对形成丧葬观念有影响。
8.D [解析] 张冠李戴。“重视形神兼备”是“院体画”的技法,用在卷轴画中;而宋代不重视墓室壁画,壁画制作不精。
①展现了中华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②反映了海峡两岸文化同根同源 ③具有与《清明上河图》相同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风格 ④是海峡两岸文化从差异走向同一的重要体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中华民族历经苦难而又生生不息。从汶川到玉树、再到芦山,那生命至上的国家理念,那万众一心的民族情怀,那百折不挠的坚韧品格,定格为无数震撼心灵的画面,砥砺我们奋力前行。这表明,中华民族精神()。
①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容 ②具有博大精深和兼收并蓄的特质 ③蕴涵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 ④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英国人也有红色情结,他们说红色是民族的精神所在。一个民族一旦对某种色彩钟爱乃至痴迷,那就不可小视,因为那代表着某种追求和执着,是一种积极向上、锲而不舍的民族精神。这启示我们要()。
A.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B.不断为我国的民族精神注入新的时代特色 C.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
D.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汲取各民族的长处
4.“虽然不言不语,叫人难忘记,那是你的眼神,明亮又美丽„„”当年蔡琴在演唱这首《你的眼神》时,就曾以特有的韵味打动过无数听众。在今春“我是歌手”的电视节目上,林志炫以不同以往的方式翻唱此歌,诠释经典,再次让人如痴如醉。由此可见,文艺表演应该()。
①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 ②倡导风格与形式的多样化 ③立足于满足市场需求 ④坚持继承和创新的统一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5.如今,互联网已成为未成年人认知和参与社会的新途径。调查显示,我国未 成年人中,91.4%使用过互联网,72.5%上网时遭遇过不良信息,64.9%会模仿网络语言和行为。因此,文化建设应当()。
①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净化网络社会文化环境 ②深入开展道德教育,提高未成年人道德修养 ③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全方位提升文化竞争力 ④积极推广信息技术,促进传媒的商业化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电影《建国大业》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献礼作品。该片一经播放,就引起极大反响,深受人民群众喜爱。这说明()。
①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就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②先进文化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与呼声 ③文化形式创新是实现文化繁荣的根本途径 ④弘扬主旋律的文艺作品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7.国家广电总局对“相亲类节目泛滥、造假、低俗”等倾向着手整饬。“严禁伪造嘉宾身份,欺骗电视观众”“不得选择社会形象不佳或有争议的人物担当主持人”“不得展示和炒作拜金主义等不健康、不正确的婚恋观”„„这说明()。
A.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B.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C.必须面向广大人民,发展高雅的和严肃的社会主义文化 D.要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禁止某些部门和单位追求经济效益
8.(2013·福建文综,28,4分)最美教师,最美妈妈,最美司机„„,神州大地悄然崛起一个“最美群体”。平凡中彰显大爱,震撼中激扬正气;平民英雄让感动常在,让真情永存。这启示我们应该()。
①贵义贱利,追求高雅的精神生活 ②志存高远,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③崇德尚义,自觉维护人民的利益 ④知行统一,身体力行争当时代先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古人以“桑梓”代表故乡,以“椿萱”代表父母,以“棠棣”代表兄弟„„可见古人对自己生存的环境何等亲切,他们能够把周围的事物伦理化。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A.必须尊重和认同传统文化 B.认识世界要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前提 C.要增强文化建设的自觉性
D.要发挥意识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动作用
10.客家人重视楹联,这些楹联作为客家土楼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意境悠远,韵味深长。其中振成楼的“振纲立纪,成德达材”是比较有代表性的。“成德达材”表明()。A.思想道德修养决定科学文化修养 B.科学文化修养决定思想道德修养
C.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 D.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才能运用知识为社会造福
11.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文化意义是()。
①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的发展 ②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 ③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增强文化国际竞争力 ④繁荣文化市场,满足人们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文化需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2.回眸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几十年的发展,这不仅在于我国拥有“中国道路”,也在于拥有“中国精神”。正是“中国精神”造就了这个国家遇难不惧的定力、化危为安的魄力。这说明中华民族精神()。
①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先进性 ②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③作为精神力量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 ④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丰富其内涵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3.2013年2月25日,习近平在会见来访的台湾界人士时强调,“兄弟齐心,其利断金”,我们真诚希望台湾同大陆一道发展,两岸同胞共同来圆“中国梦”。如此强调,是基于()。
①国家的统一与盛衰事关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②我国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 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两岸人民共同的思想基础 ④爱国主义是中国人民风雨同舟与团结奋斗的精神支柱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14.“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唐代诗人王勃的这句名言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是()。A.团结统一
B.爱好和平C.勤劳勇敢
D.自强不息
15.民间有一句俗语,“吃什么补什么”。这句话听起来简单,但流传广、影响大。在科技发达和文明进步的今天,保护野生动物已经成为世界潮流,但不少人还认为食用和药用野生动物可以大补。这表明()。
①饮食文化中也存在落后文化 ②对落后饮食文化必须坚决抵制,依法取缔 ③“吃不吃”野生动物既是科普问题,也是文化观念问题 ④对饮食文化中存在的糟粕,我们要鉴别并加以剔除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6.寻根问祖 凝聚力量
背景材料
2013年2月25日,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访问大陆时强调:“两岸同胞同属中华民族,都是受中华文化熏陶的中国人。两岸同胞应发挥中华民族的整体智慧,互利融合,携手发展,振兴中华,共同来圆‘中国梦’,共同开创我们民族辉煌的新时代。”
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不要因为几十年的政治而丢掉5 000年的文化,两岸文化交流是不可抵挡的历史潮流。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中华圆了民族独立梦、百年奥运梦和港澳回归梦,也圆了经济富强梦、飞天入海梦和高铁航母梦。正是全国各族13亿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凝聚起的智慧和力量牵引着中国砥砺前行的脚步,也因为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地适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以科学的理念、扎实的行动,不断完善法律体系,推进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变成国家意志,最终成为亿万人民实现“中国梦”的共同行动。
(1).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两岸文化交流不可抵挡的原因。
(2).结合材料,运用“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知识,谈谈你对“中国梦”成真的认识。
高三政治专题九训练(二)1.佛教自传入中国以来,一直繁荣发展、绵延不断,甚至连佛教礼仪、服装等细枝末节的元素都保留得非常完整。这说明()。
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B.中华文化独树一帜 C.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D.中华文化异彩纷呈
2.中华文化有许多独到之处,如中国书法的精髓在于,以文字的书写方式和笔迹的律动,表现出书写者的情绪和审美追求,从而使文字的书写升华为一种艺术方式。这说明()。
①书法艺术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③多姿多彩的中华文化展示了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④
D.②③④
3.因翻唱《春天里》而走红网络的“旭日阳刚”组合,用他们质朴、真实的感情来演唱歌曲,深受广大群众喜爱。这说明()。A.最受大众欢迎的是生活化、平民化的文化 B.大众文化贴近群众生活,为大众所喜闻乐见 C.流行文化更能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要 D.大众文化都是流行的、通俗的和娱乐的文化
4.当人们忙于翻拍经典之时,《金婚》《士兵突击》《大学门》等原创电视剧却热播。面对这一现象,有人认为,与其频繁向经典作品“借光”,还不如多花点心思,让今天的原创成为明天的经典。这种观点体现了()。A.文化创新必须立足于传统经典 B.文化创新有利于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C.应该否定传统文化,发展现代文化 D.人民群众真正需要的就是原创作品
5.如今,很多网站甚至电视台都推出了以姓名和出生年月为依据测算运势的“服务”,这种“服务”在相当广泛的人群中受到了欢迎。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落后文化也会采用现代传播手段进行传播 B.落后文化可以转变成先进文化 C.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渠道 D.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是可以融合的
6..有人认为:“各种思潮相互激荡、各种文化相互交融、各种观念相互碰撞,是当今时代的特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没有必要。”这种观点()。A.没有看到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多种文化并存的客观事实 B.承认了社会主义文化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领 C.肯定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D.没有看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能够保证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
7.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文化多样性、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内在联系是()。
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文化多样性统一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 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③尊重文化多样性不能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④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尊重文化多样性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8..中国式过马路,是网友对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的一种调侃。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现实生活中横穿马路、践踏草坪、大声喧哗、乱扔垃圾等现象随处可见,但许多人一方面斥责这种行为,另一方面又不知不觉地“随大流”。材料中的这种现象告诫我们应该()。
①开展法制教育,提升公民辨别是非的能力 ②大力弘扬传统文化,提升公民意识 ③开展文明教育活动,提升社会公德 ④净化社会文化环境,提升公民思想道德素质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9.4.2013年3月5日,温家宝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中指出要扎实推进文化建设。从文化的角度看,要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政府就必须()。
①履行好经济职能和文化职能 ②推进文化创断,增强文化发展活力 ③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 ④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10.(2013·湖北八校联考)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用一个个具体的人物故事串联 起祖国各地的美食生态,从繁华的东南沿海大都市到边远的大山深处的村落,从内地到港澳台,拍下了一道道美味佳肴,记录了一个个触动人心的故事,不仅勾起了人们对美食的强烈欲望,更激起了一个民族的情感共鸣。这表明()。①饮食文化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②中华文化具有博大精深的特点 ③中华文化是激励中华民族的精神动力 ④饮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11.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万卷史书中,字里行间随处可见“家国”二字。无论社会变迁沧海桑田,不管乡野小农高官巨贾,人人皆知“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的规则,在中国人心中总是充溢着“家国”的浩然正气。以下名言诗句中能体现这种家国情怀的是()。
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②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 ③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④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2.(2013·福建厦门3月质检)下图是某调查机构对民众观看电视首选节目类型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这表明()。
A.精神生活已成为人们生活的第一需求 B.人们的文化需求呈现多层次和多样化 C.文化市场的发展参差不齐、包罗万象 D.受大众传媒影响,文化市场喜忧参半
13.(2013·四川成都二诊)2013年春节期间,四川省乐山大佛博物馆文物陈列展精选200多件展品向游客和市民免费开放,受到了广泛的好评。免费开放博物馆意在()。
A.展示人类文化遗产,吸收外来优秀文化 B.扶持公益文化事业,转变文化消费方式 C.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发展繁荣文化市场
D.发展公益文化事业,保障人民文化权益
14.2013年2月7日,教育部公布《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规定从今年春季开学开始,书法教育将纳入中小学教学体系,学生将分年龄、分阶段修习硬笔和毛笔书法。对中小学生进行书法教育()。
①有利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②有利于陶冶中小学生的情操 ③有利于促进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④是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要求 A.①②③
C.①③④
B.①②④ D.②③④
15.(2013·山东烟台三月诊断)“无论您的五官会跳舞还是脖子会唱歌,只要您肯秀出绝活,就有机会登上《我要上春晚》的舞台。只要您身怀绝技,富有创意,拥有梦想,您就是我们要找的人!”这则“开门办春晚”的广告启示我们()。①实现文化创新需要摒弃传统、标新立异 ②要发展多类型、多风格的文化满足人民的需求 ③要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创新中的主体作用 ④文化发展要坚持指导思想的多元化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一、落实因材施教, 实施分层教学
“因材施教”对于语法复习课来说, 尤其有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语法复习如果只是单纯地将语法重点再重新归纳总结演示一遍, 基础好的学生会因为学不到新的东西而失去兴趣;基础不好的学生仍然是听不懂;而本来对分散的语法点稍有了解的学生可能会因为知识点的整合和归纳而混淆, 出现“你不讲我还明白, 你越讲我越糊涂”的现象。所以, 在复习的最初就一定要注意因人而异, 给不同程度的学生确定不同的目标。评价方式也应该各有不同。只有在一开始就确定分层的评价制度, 我们的教学才能更有针对性。因此, 在复习前, 建议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做出不同的具体要求, 对优等生少讲多练, 使之有时间自主学习, 注重培养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解题技巧;对中等生实施“双基”教学, 注重课本中的原句和习题的处理, 在掌握基础知识和提高基本技能上下功夫;对基础差的学生应以考点为主, 使其掌握语法的基本概念, 掌握必要的基本知识和解题技能。课堂上运用以好带差的方式, 让学生相互之间帮助解决一些基本问题。平时的练习题分为基础题、综合题和提高题, 分别对应三组学生, 让他们在各自的基础上都有提高。
二、紧扣高考大纲, 把握复习难度
对于高考备考而言, 语法复习掌控在怎样的一个范围之内是需要慎重权衡的。复习中任何的拔高或降低都会误导学生, 或使其沉溺于语法练习, 效率低下, 劳而无功;反之, 若复习中轻视语法这一环节, 一带而过, 将无所收获。比如, 在语法复习课上, 教师费力地讲解非谓语动词的逻辑主语问题, 实际上只要教会学生辨析其与所修饰的词或句子主语间的语态 (主被动关系) 即可, 因为高考大纲对此并未作过多的要求。再如, 复习中教师常强调冠词的一些特殊用法, 忽略其最基本的、表泛指或特指的用法;可是在近年高考真题中多是对此用法的考查。因此把握语法复习的难度务必紧扣考纲要求, 高考考查什么, 我们就复习什么、训练什么, 竭力避免反复的无效劳动。在充分考虑学情的前提下, 无论是语法知识的拓宽与延深, 课堂的设计与操控, 还是练习的难度与数量, 终极目标都要落在高考大纲考点上, 用这把尺子去衡量和把握复习的难度, 一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三、掌握基础语法, 侧重高频考点
如上所述, 语法专题复习要从考纲要求的方面来把握。在实际复习中, 教师应逐一对照考纲要求对基础语法进行整合梳理, 精心选择, 构建脉络清晰和简练实用的语法知识体系。高考测试的基础语法包括动词时态、语态、情态动词、非谓语动词、名词、形容词、副词、连词、冠词、代词、介词、复合句、强调句、感叹句、倒装句、反意疑问句、省略句和it的用法等;教师应在语法复习中, 在对基础语法进行简化归类、加以取舍的同时, 不能放过历年高考的高频考点。在这些测试项目中, 动词及非谓语动词形式又是重点中的测试重点。从这几年语法测试题看, 动词的比例占有率相当大。如在2011年试卷中, 单选部分对于动词的考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比例。考查方向包括:1.动词短语。对于动词短语的考查是放在特定的场景之下、作为交际用语, 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 辨析词义, 进行选择。2.动词时态。众所周知, 英语和汉语存在着诸多区别, 其中时态是最大差别之一。中文中对于时态的表意十分模糊, 没有固定的规范, 而英文则不同, 五花八门的时态各司其职, 时态成为了高考语法的高频考点。3.情态动词。自初中起, 我们便开始接触到了形形色色的情态动词, 作为传情表意的好方法, 高考同样不会放过情态动词的考查。与中考等低年级考试不同的是, 高考中的情态动词考法通常会与时态等多个知识点相结合。因此, 在复习过程中, 教师指导学生首先要弄清楚各个情态动词的基本含义和用法, 再次要重点关注一些特殊用法, 如“情态动词+have done sth.”表示推测意义等;最后, 则同样是要结合上下文加以准确判断。
四、研读高考真题, 注重语境突破
语法复习备考时, 应多多研究高考真题, 注重从语境作为解题突破口, 结合高考的命题思路, 指导学生有效地复习。近几年的高考单项填空题不再考查“纯语法”或“纯词汇”, 而是在特定语境中考查考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但是单项填空题涉及面广, 试题设计灵活多变, 因此, 要求考生对每一道题都不能掉以轻心, 必须认真审题和解题, 细致观察, 灵活运用掌握的语言知识技巧进行答题。例如, 考查动词时态, 不给出明确时间状语, 重点放在对每一时态最基本含义的理解方面。因为近年高考有关时态的考题多以语境化形式出现, 很少有语法书中强调的明显的时间状语。如果概念不清, 不懂语境和语用, 是无法解答高考题的。如2011年高考江苏卷第1题:…I hear you___in a pub.What’s it like?……Well, it’s very hard work and I’m always tired, but I don’t mind. (A.are working B.will work C.were working D.will be working) 此题没有标志性的时间, 我们就要根据语义来合理地推测语境中的时态。对话中, 第二句说“这是一份困难的工作, 而且我经常很累, 但是我不介意”, 整个语境都用的一般现在时, 说明这是描述目前的情况, 所以选择A选项, 用现在进行时描述现阶段长期重复的一个动作。这一特性通过语境体现得淋漓尽致。这种测试形式在高考单项填空题中非常有效地考查考生是否能灵活运用所学语法知识的能力, 因此要指导考生学会认真分析上下文语境, 以语境为切入点, 对测试题进行思考、分析、甄别和抉择。
五、精选精讲精练, 提高复习效率
高考英语二轮复习时间短、任务重, 要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完成语法专题, 只能在“精”字上做文章。教者除了按考纲考点编排知识体系、抓能力训练以外, 一定要对各种资源细心甄别, 大胆取舍。特别是对良莠不齐的资料应精选精练, 切不可使学生陷入题海, 因低效重复而疲于奔命。在教学方法上应该精讲, 讲关键内容。例如, 一位教师在讲授非谓语动词的主被动用法时, 所列举的5道例题中有3道反映的却是though, unless等连词引导的状语从句的省略这一语法。尽管有主被动关系, 但本质属于谓语动词的省略现象, 和非谓语动词的主被动用法是不同性质的问题。这样容易导致学生在谓语和非谓语这一根本问题上概念不清, 产生混淆。其实如果精心甄别取舍, 完全可以避免此类问题。究竟如何才能做到对现有资源的有效整合、提高复习效率呢?正如前所述, 最有效的依据就是考纲考点。学生应该练什么、怎么练, 只要对照考纲就会一清二楚。
关键词:高三数学;专题;复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0-385-01
高三数学复习面广,量大,是高中数学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阶段。这一阶段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归纳、熟悉、巩固、内化,对师生而言都是一份不小的考验。如何在高三复习阶段夯实学生基础知识、提高学生解题能力,是一个常谈常新的教育话题。
一、高三数学专题复习中存在的问题
高三复习阶段,数学板块知识点逐渐增多,代数几何知识常有混题,数学运算题的复杂程度随之提升。这对学生的知识点纵横联系能力、运算能力以及答题规范程度造成了极大的考验,也给学生的数学复习带来了一些困难。学生在专题复习过程中主要表现出的问题有:答题不规范“莫名其妙”被扣分,运算能力差答题结果“前功尽弃”,前后知识关联“一知半解”知识点选用错误,等等。
与此同时,教师方面也存在一些复习教学方法上的问题。大环境中,许多班级的复习进度存在隐性攀比,导致教师在进行专题复习时有意的加快知识点讲授,注重大面积教学,偏重于讲求进度而在某种程度上忽略了成效。这样教师容易忽视学生个别性,小部分学生知识消化较慢、复习效果不明显。在复习模式方面,有的教师存在授课模式单一的问题,采用“应试”老方法,强力灌输知识,容易挫伤了学生数学复习的积极性。
二、高三数學专题复习的有效方法
1、学生方面
(1)规范答题步骤。规范答题步骤需要学生们自己在学习和练习的过程中不断的做出努力。规范的答题步骤并非一蹴而就。学生们应在平时做题练习时特别是专题复习练习时刻意进行题型的归纳,然后在今后的答题时,遇到类似题型可以有所依据。同时,答题的规范性也与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牢固有关,面对繁多的公式或定理,“好脑子不如烂笔头”,将自己容易混淆的公式和定理进行整合,高度区分这些公式和定理的异与同,然后集中记忆,不断复习。这样,在不断的反复与有意的练习中,学生们的答题步骤也会不断的规范。
(2)提升运算能力。运算能力的提升主要依据“学”与“练”两个字。学:教师开设“运算专题”,指导学生熟记常用数值、敏感数字、特殊值公式等来辅助提高运算速度,例如常用的开方数、十以内的次方数、常见函数值等。学生们熟记这些常用的数据有助于他们较好的提升计算技能、技巧。练:所谓勤学苦练,提高学生的练习频率,加强学生的运算练习,才能熟能生巧。以此,通过学与练的结合,使学生们在数学复习的同时不断提高自身运算能力,少失误、零失误、少丢分、不丢分,从而达到“正确、迅速、灵活”的运算要求。
(3)串联知识脉络。画知识树一直是高三学生们纵横串联知识点的好方法。教师在专题复习中引导学生们将三年所学的数学知识用知识树的方式画出来。学生们需要在课堂自习时间,对照课本目录将数学知识进行宏观的分析和把握,从最大面的几何和代数这两类开始,层层划分,画出知识点树杈,在画的同时标注不同模块的重难点。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们在遇到不同类型的题目时,准确快速的定位问题所涉及到的知识点,打破了以往单章学数学、数学知识点分散的局面,引领学生们站在更高的层次上形成知识体系。
2、教师方面
(1)从“个体”到“一般”。从哲学角度看,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忽视部分的整体并不是完整的整体。所以教师需要在数学复习中采用从“个体”到“一般”的模式,即是在复习时着重注意每一个学生对于所复习专题的反馈情况,根据“个体”及时的调整复习计划,从而制定出一套“一般”模式,适合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学习。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们在专题复习中不同的进度采取分层教学,给学生们安排不同层次的学习任务,从而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及时的消化当天所学。这样,每个学生们的进度虽然不同,但仍不会影响整个复习大队伍的前进步伐,从而达到了“一举多得”的效果。
(2)从“灌输”到“贯通”。应试的填鸭式灌输教育并不被提倡,取而代之的应是“融汇贯通”“举一反三”的教学方法。因此,教师在带领复习中遇到易错题时,不能局限于解题步骤的硬性讲解,要在教授解题思路时适当的穿插进一些数学思想方法,还要在教授完成之后布置相似类型的数学题目重复巩固。这样更能使学生们自行体会到某些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中的重要性,比单独拿出“数学思想方法”作为专题要更容易被学生接受。还有一些其他方法如建立错题库、精华题记。此类方法的实施,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数学方法的贯通领悟,而且能有效避免学生今后遇到类似题目仍然不会的尴尬局面,提高了学生高三数学的复习效率。
(3)从“单一”到“多元”。诚如上文所提到的,单一的教学模式容易挫伤学生的数学复习积极性。现在的多媒体教学虽然已经普及了很多高中学校,但由于数学这门课程本身的特点,许多教师在数学专题复习课上仍然采用将各种类型题放置在PPT中,而没有意识到这种多媒体的运用与旧的方法根本上的差异。在此情况下,需要教师改变这种单一模式,进入多元模式,将多媒体真正用活。例如利用信息技术发展数学建模、数学演示、数学游戏活动,实现学生们的有效学习等。高科技的加盟必将会使数学专题复习变得更加形象、直观。
总之,高三数学专题复习的教学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在复习的过程中,不但需要教师做好充分的课程准备,更需要教师能够跟随学生们的掌握情况不断调整教学进度,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探索不同的教学方法。笔者坚信,在不断的探索与努力中,高三数学专题复习的课堂一定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刘 冰.新课程下高三数学复习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2] 张心心.高三数学复习课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高三语文专题训练】推荐阅读:
高三语文限时训练10-16
高三语文专题教案07-19
高三语文基础知识专题11-02
2022届高三语文病句专项训练12-21
高三年级语文基础知识训练检测题12-11
2018高三成语专题训练反馈11-27
高三语文高三议论文07-22
初二语文阅读专题训练09-11
高一语文成语专题训练10-06
高三语文趣味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