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专题复习(精选8篇)
热点材料
材料一: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六中全会,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全会指出,我们必须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自觉把文化繁荣发展作为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重要内容,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基本要求,进一步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为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有力舆论支持、良好文化条件。全会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是要着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不断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的新局面,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全会提出,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
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重要支撑。要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推进文化科技创新,扩大文化消费。
材料二:2010年7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深化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研究问题进行第22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主持学习时强调,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一定要从战略高度深刻认识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引导广大文化工作者和文化单位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决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
材料三:2011年2月10日,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对外宣布:2011年底之前国家级、省级美术馆全部向公众免费开放;全国所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实现无障碍、零门槛进入,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全部免费开放,所提供的基本服务项目全部免费。
材料四:2011年4月30日至5月1日,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在合肥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对会议作出重要批示,强调要深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国家“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总体部署,牢牢把握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着力破除制约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转变文化发展方式,为“十二五”文化改革发展开好局、起好步。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框架基本建立,文化产业整体规模和实力不断壮大,城乡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日益丰富,为“十二五”时期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积累宝贵经验、奠定坚实基础。教材梳理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社会。文化建设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文化环境和智力支持。
2.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3.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根本的就是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4.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动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5.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在五千多年的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不仅创造了辉煌的历史和文化,而且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6.民族精神对内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的作用.对外具有展示民族形象的功能,它是鼓舞中华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源泉。
7.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是我们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考点链接
1.懂得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以平等的态度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民友好交往,尊重不同的文化与习俗。
2.正确认识个人情感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
3.懂得人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增强责任意识。
4.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感受科技创新、教育创新的必要性,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5.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6.分析如何以自己的实际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7.理解理想的实现必须经过艰苦奋斗,关心祖国的发展和命运,立志为将来报效祖国、奉献社会努力学习。
典型例题
1.“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其中公共文化建设七大重点工程包括:村村通广播电视、农村电影放映、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文化信息资源共享、重大文化自然遗产保护、“西新工程”、重大文化设施建设。这七大重点工程()
①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②有利于丰富人民的社会文化生活③有利于发展先进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④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当前,我国正在文化领域掀起一轮打击“三俗”(庸俗、低俗、媚俗)活动。回答2—3题
2.有效打击“三俗”需()
①各级文化行政部门积极发挥引导作用②强化相关媒体和机构的社会责任,切断“三俗”内容的传播渠道③大力扶持、培育健康、美好的文化产品④把整治社会文化环境工作作为当前的第一要务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坚决抵制 “三俗”之风有利于()
①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②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③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A.①③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
4.下列举措有利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有()
①加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和对互联网的管理②帮助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 ③完善公共文化设施,丰富人民群众业余生活④积极倡导企业文化建设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5.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全国各地开展唱“红歌”、诵“红诗”等系列庆祝活动。开展这些“红色”活动有利于()
①传承中华民族精神②促进中外文化的相互融合③培养爱国、爱党的情感④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6.教育部2011年将在全国学校开展“中华经典诵读行动”试点。试点学校将在语文、历史、德育等课程中强化经典讲解、诵读内容。此举()
A.有利于促使中国传统文化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
B.有利于继承和发扬传统优秀文化
C.会影响数学、英语等主科的教学
D.有利于吸收我国的一切传统文化
7.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走过的艰辛历程中,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如抗战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这些在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民族精神()①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②是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③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综合国力④需要青少年继承和发扬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③④
8.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桂林市举办了红色经典歌舞晚会、红色音乐会、“光辉的历程”群众红歌会等一系列大型群众文化活动。这些文化活动()
A.丰富了人民的文化生活, 是加强先进文化建设的有效形式
B.满足了人民的文化需求,为先进文化建设提供物质基础
C.扩展了人民的文化视野,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D.激发了人民参与文化建设的热情,是时代精神的核心
9.(多项选择题)近年来,一本本记录新中国发展变化的历史图书、一部部讲述开国领袖人生轨迹的人物传记悄然走俏很多学校。品读这些“红色书籍”有利于()
A.弘扬和培育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B.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和奉献精神
C.培养青少年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爱国情怀
D.青少年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积极应对新时期的竞争和挑战
10.我们的民族近年来经历了太多的困难:雪灾、地震、金融危机、高温干旱 „„ 尽管如此,我们仍然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国庆60周年盛典、GDP 连续多年高速增长的成绩„„一道道坎,一个个弯,都没有难倒中国人民;一次次跨越,一个个成功,都彰显中华民族精神的伟大力量。这种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A.改革创新B.爱国主义C.自强不息D.艰苦奋斗
2011年9月20日,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颁奖典礼——《德耀中华》在北京举行,共有54位全国道德模范获得表彰奖励。回答12-13题。
11.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属于()
A.经济建设B.思想道德建设C.民主法治建设D.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12.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的开展()
①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②完善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③有利于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④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3.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向世界,面向未来的,__________的社会主义化。()
A.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B.民族的科学的高雅的C.地方的科学的大众的D.民族的大众的通俗的14.2009年11月16日,中国首座以文字为主题的国家级博物馆、国家“十一五”期间重大文化工程——中国文字博物馆在甲骨文发祥地河南安阳开馆,它被誉为“一部让世人领略中华文明的景观式文字大典”。这一重大文化工程的建成()
①有利于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②表明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值得保存的优秀文化③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具体表现 ④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具体表现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④D.①③
15.时代的前进需要健康向上的道德风尚来引领,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英雄模范的道德楷模力量来推动。这是因为()
①道德力量是国家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②道德力量是先进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③道德力量是以国家强制力作为后盾确保履行④道德楷模是激励人们前进的精神动力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16.“有的时候。感动就在我们身边;有的时候,我们也需要感动;有的时候,我们铭记了感动;有的时候,我们也可以做到感动身边的人。”《感动中国》被媒体誉为“中国人的精神史诗”。开展《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
①有利于激发正义,弘扬正气②是弘扬和培育伟大民族精神的需要③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④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政治保证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7.(多项选择题)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传箴言“四位一体”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渝州大地广发开展。开展这一活动有利于()
A.市民树立不断进取的人生态度B.推动我市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C.促进社会风气的转变,建设和谐文化
D.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18.(多项选择题)下列选项中属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的有()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D.社会主义荣辱观
19.阅读材料,简要回答。
近年来.我国许多地方大力挖掘民族文化资源,努力促进当地文化产业特性化发展。如曲阜的“国际孔子文化节”、五台山的“佛教文化节”、洛阳的“牡丹文化节”等都已成为当地的文化名片,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我们应如何对待民族传统文化?
(2)请说出几种当地的民族传统文化。
20.材料一:时值徽班进京220周年和京剧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之际,2010年12月2日,安徽京剧院现代京剧《天地人心》在北京评剧大剧院上演,由此拉开了2010年全国京剧优秀剧目展演序幕。作为一部史诗著作,《天地人心》全剧具有安徽风格、安徽气派,是一部展示徽风皖韵的优秀作品。
材料二:2011年1月5日,“建设文化强省,加速安徽崛起”恳谈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文化强省”已成为安徽重要发展战略,文化体制改革走在全国前列,文化产业发展充满生机。
(1)请你从民族文化的角度,简要谈谈如何加强安徽文化建设。(提建议)
(2)青少年应如何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3)开放的安徽,诚邀八方来客。在对外文化交流中,你将如何做一名友好往来的使者?
典型例题参考答案
AADCCBCAABCDBBCACBAABCDABCD
19.(1)中华传统文化丰富多彩,熠熠生辉,是中华儿女的宝贵财富。一方面要批判地继承,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另一方面要结合时代特点加以发展,使传统文化焕发时代光彩。
(2)剪纸、风筝、京剧、木偶等。
20.(1)把文化强省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发挥文化资源优势,打响徽文化品牌。大力扶持我省特色文化产业发展。举办特色文化节,弘扬和发展传统文化。大力发展我省文化旅游业(红色旅游)。加强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等。
(2)①积极宣传我国的民族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华文化。②对待我国的民族文化,不能全盘否定,一概抛弃,也不能全盘肯定,全部吸引。要判断的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③结合时代内容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
本专题是实施新课 程以来高 考考查的 重点, 试题多依托重大的社会热点或者现实生活中的文化现象, 着重考查学生提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有关《文化生活》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考对本专题的考查形式既有选择题也有非选择题, 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化的特点;文化与经济、政治;文化与综合国力;文化对人的影响等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学生要关注生活中的文化现象和文化热点, 关注重大文化活动和文化事件, 并结合相关知识对其进行思考和分析, 培养自身运用知识的能力。
【重难点突破】
1.文化的特点
(1) 从文化与社会实践的关系来看,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文化是人们在认识与改造自然、社会和人自身的长期实践过程中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文化源于实践, 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反过来又服务于实践。
(2) 从文化与个人成长的关系来看, 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 不是天生的, 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 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3) 从物质载体与精神文化的关系来看,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人们的文化素养总是要通过其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在社会实践中的表现体现出来, 可以通过观察人们的社会行为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
(4) 从自然环境与文化环境的关系来看, 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 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 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2.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3.文化影响人的特点
(1) 潜移默化:文化对人的影响, 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 往往是自 觉学习、主动 接受文化 熏陶的过程。
(2) 深远持久:表现在交往方式、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上的深远而持久。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一经形成, 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 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比较鉴别】潜移默化与深渊持久
4.文化塑造人生
(1) 丰富精神世界: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 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
(2) 增强精神力量:优秀文化作品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 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 激励人们不断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
(3) 促进全面发展: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过程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历史过程, 人的全面发展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过程。
【比较鉴别】优秀文化塑造人生的三个方面的关系
5.文化影响人在文化生活中的体现
(1) 文化交流:民族文化起着维系 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 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2) 传统文化:对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以及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3) 中华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 是不竭的力量之源。
(4) 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 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 增强国际竞争力, 有利于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5) 先进文化:构建核心价值体系, 引领社会风尚, 抵制腐朽, 改造落后文化。
(6) 精神文明:目标是培育“四有”公民, 保障人民群众基 本的文化 权益, 提高思想 道德修养。
6.有关文化作用的设问方式与答题模板
(1) 宏观考查文化作用的设问方式:结合材料说明文化为什么具有……的作用;结合材料分析推动文化发展的必要性;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分析材料等。
答题模板:
文化实质+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与综合国力+文化影响人+文化塑造人生。
(2) 微观考查文化作用的设问方式:结合材料分析加强环境教育的意义;结合材料分析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结合材料分析弘扬民族精神的必要性等。
答题模板:
1结合材料分析加强环境教育的意义:文化实质+文化与社会+文化与人+文化传播+文化发展+精神文明建设+思想道德建设。
2结合材料分析弘扬民族精神的必要性:文化实质 + 文化与社会 + 文化与人 + 民族精神+精神文明建设+核心价值体系。
3结合材料分析传 承传统文 化的重要 意义:文化实质+文化与社会+文化与人+传统文化+ 文化创新 + 先进文化建设 + 思想道德建设。
【典型例题】
1. (2013·江苏) 韩国某外交官说:“如果外国人对韩国歌手有更多的关注, 逐渐地他们就会喜欢上韩国……如果他们喜欢韩国, 他们就会购买更多的韩国产品。这就是我们试图推广的。”这启示我们
1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2文化生产力对现代经济起决定作用3必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4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A.12B.13
C.24 D.34
解析:从关注韩国歌手, 喜欢韩国, 再到购买韩国产品, 体现了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 说明必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13应选。文化生产力对现代经济的作用越来越大, 但不起决定作用, 2错误。4本身说法正确, 但题干强调的是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 所以4不选。
答案:B
2. (2014·山东) 《大道鲁商》是一部跨越人文和经济两个领域的文献纪录片, 全景式地展示了鲁商从古到今诚实守信、仁义和气、胸怀天下的优秀品质, 揭示了鲁商成功背后的文化内核。这反映了
A.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
B.商业贸易促进文化发展
C.文化对经济发展起推动作用
D.鲁商文化是齐鲁文化的全方位展示
解析:题意强调了鲁商成功背后的文化内核, 反映了文化对人的实践活动的影响, A正确。B与题意不符。C观点错误, 只有先进文化对经济发展才能起推动作用。鲁商文化能体现齐鲁文化但不能全方位展示齐鲁文化, D观点错误。
答案:A
3. (2014·安徽) 近年来, 我国不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文化事业得到繁荣发展, 这不仅改变了每一座城市, 更改变了每一个人, 百姓生活“更幸福更有尊严”。这说明
1文化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发展的基础
2文化对人的影响, 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3优秀文化能塑造人生,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4文化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 促进社会发展
A.12 B.14
C.23 D.34
解析:物质资料的生产才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排除1。只有先进的文化才能促进社会发展, 排除4。文化事业的建设改变了每一个人, 可见题干强调的是文化与人的关系, 23正确且符合题干意思。
答案:C
4. (2013·新课标全国Ⅰ) M中学T班同学小薇关心集体、乐于助人, 多次荣获“道德之星”的光荣称号, 老师和同学都对她交口称赞。她因此慢慢摆脱了因学习成绩不理想而产生的自卑心理, 自信心越来越强。小薇的成长经历进一步印证
1文化对人的思想和行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2文化对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有着决定性作用3优秀文化有利于培育和塑造人的健全人格4优秀文化是解决人的心理问题的主导力量
A.12 B.13
C.24 D.34
解析:小薇多次荣获“道德之星”的称号, 逐渐摆脱了自卑心理, 增强了自信心, 说明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也说明优秀文化有利于培育和塑造人的健全人格, 13正确。2错在“决定性”的说法, 4夸大了优秀文化的作用。
答案:B
5. (2014·广东) 某班以“应该‘浅阅读’还是更应该‘深阅读’”为主题举办辩论会。小李说:“‘浅阅读’虽具有简单、快速、生动等特点, 但缺乏深刻的理性思考和叩问心灵的力量, 因此, 我主张深阅读。”下列选项正确且能进一步支持小李主张的是
A.理性思考转化成物质力量是通过“深阅读”实现的
B.“浅阅读”是现代社会快节奏生活下 的一种文化需要
C.“浅阅读”在文化上对人肯定不会有 深远持久的影响
D.“深阅读”有助于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
解析:理性思考转化成物质力量是通过实践实现的, A表述错误。小 李的主张 是支持“深阅读”, 反对“浅阅读”, B与材料主旨不符。不管是“深阅读”还是“浅阅读”, 都可能会对人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C说法过于绝对。分析材料可以看出, 小张认为“深阅读”具有深刻的理性思考和叩问心灵的力量, D符合题意。
答案:D
6. (2013·福建) 在明亮的太阳照不到的地方, 青苔的生命照常在萌动。青苔的花特别小, 但一点也不自惭形秽, 一点也不自暴自弃, 而是像牡丹一样自豪地绽放。这段优美的话语
A.开启人的 智慧, 揭示世界 本质, 发人深思
B.陶冶人的 情操, 丰富精神 世界, 使人奋进
C.如理性的明灯, 指明了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D.似春雨般润物, 催生人们对永恒真理的不懈追求
解析:青苔的花虽然小, 但是从不自惭形秽, 仍然自豪地活着, 这比喻人自强不息, 不服输的精神, 能够鼓舞 人心, 催人奋进, B正确。题干没有涉及世界本质、追求真理、人生价值等知识, 故A、C、D不选。
答案:B
7. (2014·浙江) 中华美食文化博大精深。西藏林芝的酥油蜂蜜、四川成都的麻婆豆腐、浙江杭州的笋干 老鸭煲、贵州 雷山的糯 米稻花鱼等, 风味美食数不胜数。各地美食多就地取材, 应时而作, 搭配姜、葱、蒜、椒等多种辅材佐料, 或煎, 或炸, 或煮, 或蒸, 或腌, 或酿, 精制而成。一道道美食让人垂涎欲滴。无论是独自品尝, 还是与家人邻里、远客近友共享, 都会让人感受到一方水土的恩遇滋养, 叹服一方人的智慧辛劳, 感慨一蔬一饭来之不易, 一饮一啄饱蘸苦辣甜酸。近期, 一部介绍中华各地美食的纪录片在央视播出, 无数食客闻风而动, 众多游子平添乡愁。
结合材料, 运用《文化与生活》的有关知识阐述中华美食文化的积极意义。
解析:回答本题, 要注意设问要求 是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知识。本题考查文化的力量、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文化对人 的影响等 知识。首先阐述有关原理, 本题所涉及的原理有三个: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对社会产生深刻的影响;文化能够促进经济发展;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然后结合相关原理对材料进行分析。
答案: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 对社会发展有深刻的影响。中华传统美食承载着亲情、乡情、友情, 能够维系社会生活, 促进社会和谐, 增强民族认同和凝聚力。中华美食文化能够促进经济发展。介绍中华各地美食的纪录片在央视播出后, 无数食客闻风而动, 有利于带动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中华美食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全面发展。品尝各具特色的家乡美食, 引发了对家乡、民族、国家的热爱, 愉悦心情, 陶冶情操, 激发精神力量。
8. (2013·重庆) 铺张浪费是背离我国优秀文化传统的落后文化现象, 公务上的铺张浪费更是一种腐败行为, 败坏党风、政风和 社会风气。2012年12月, 中共中央提出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 要求各级政府厉行勤俭节约, 严格遵守廉洁从政有关规定, 铺张浪费之风得到有效遏制, 政府的公信力显著提高, 崇廉尚洁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结合“文化对人的影响”相关知识, 谈谈对铺张浪费等落后文化现象的正确态度。
解析:解答本题首先应明确“文化对人的影响”这一考点的具体内容, 然后再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即可。关于答题的思维方向上, 可以从文化影响人的特点→坚持先进文化→身体力行上说明, 也可以从文化影响人→具体表现→呈现特点→践行上说明。
答案:答案示例一:1人创造文化, 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文化塑造人生。2坚持和倡导勤俭节约的先进文化, 批判铺张浪费的落后文化。3在日常生活中要坚持勤俭节约和抵制铺张浪费的生活方式和行为。
答案示例二:1人创造文化, 文化影响人。2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在日常生活中要坚持勤俭节约和抵制铺张浪费的生活方式和行为。3文化对人能产生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 文化塑造人生。树立勤俭节约的先进文化理念, 在全社会形成反对铺张浪费的文化氛围。
【创新演练】
一、单项选择题
1.2014年6月13日至7月13日, 第20届世界杯在巴西激情演绎。许多商家适时推出了各类展现巴西传统文化的足球纪念品, 深受世界各地球迷的喜爱, 这也让巴西文化传播到了世界各地。这主要说明
A.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B.文化传承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
C.文化是人们在实践中创造的一切成果
D.文化是人类的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2.运用《文化 生活》的知 识说明, 漫画 (图1) 表达的主旨思想是
A.文化源自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
B.文化作为精神现象离不开物质载体
C.文化源自于对痛苦的反思与总结
D.文化对社会发展影响深远
3.漫画 (图2) 体现的《文化生活》的道理是
1精神产品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2手机信访为公民行使监督权提供了有力保障3政治是文化的集中体现和反映4随着民主政治的发展, 文化与政治日益交融
A.12 B.14
C.23 D.34
4.在新加坡, 购房若靠近父母的住家, 政府则会给予优惠资助, 因为这既方便年轻夫妇照顾老人, 又能减轻老人的社会负担。这蕴含的《文化生活》道理有
1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是同步的2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3文化能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4文化具有 相对独立 性, 需要建设
A.13 B.14
C.24 D.23
5.在索契举行的第22届冬季奥运会增强了俄罗斯的民族自豪感, 提升了其国际地位。我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了本届冬奥会, 彰显出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更加牢固。这说明
A.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B.民族凝聚 力越来越 成为文化 发展的源泉
C.文化力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因素
D.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6.实现“中国梦”, 离不开文化的坚实支撑。坚守文化追求, 传播正能量, 建设软实力, 方能成就一个文明的厚度、深度和高度。这种说法是基于
1文化承载着一个民族的精神传统2文化决定了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3文化塑造着国家的优秀品格气质4优秀文化能滋养社会的道德心灵
A.13 B.14
C.24 D.23
7.“不管一部好莱坞电影中有多少中国元素, 它所讲的永远是美国故事, 体现的也永远是美国人的价值观。”这启示我们, 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
1必须反对文化霸权主义, 抵制文化交流2必须推动中华文化成为世界主流文化3要把文化建设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4要增强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A.12 B.23
C.13 D.34
8.当亚洲观众疯狂追捧《来自星星的你》的时候, 欧美地区却对这部来自韩国的电视剧反应冷淡。东方“星星”西方遇冷的原因可能是
1文化环境决定着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角度2文化的差异体现了人们经济地位的不同3不同民族的文化都带有各自的文化印记4不同的文化环境使人们对事物认识不同
A.12 B.34
C.13 D.24
9.许多美国家长在如何对孩子进行教育的问题上有一个共同的认识:在孩子智商、财商、情商的教育培养中, 财商的教育培养最重要, 因为在诸多成功中, 赚钱最能培养人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所以必须从小教孩子理财, 培养他们的财商。这体现了
1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2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3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4人们接受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熏陶过程
A.13 B.24
C.23 D.14
10.《爸爸去哪儿》是湖南卫视推出的一个大型的明星亲子旅行生存节目, 一经播出, 立即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人们开始思考父亲在孩子成长中的地位与作用。这说明文化
A.对人的影响是有形、但不强制的
B.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C.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D.能够提升人们的科学文化修养
11.文化伴随着每个人的生活。考试时, 会不会作弊?公交车上 遇到老人, 会不会让 座?一张废纸, 会不会随便丢弃……都体现出文化人格。文化是每个人的心灵名片, 人的行动都是内心文化的反映。这表明
A.文化对人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B.人们总是在有形的文化氛围中生活
C.文化是人类全部意识形态活动的反映
D.从人们的社会行为中可以透视其精神世界
12.“如果你缺乏学习动力, 可看看电影《幸福终点站》《风雨哈佛路》;如果你自卑失落, 可瞧瞧电影《阿甘正传》《肖申克的救赎》;如果你厌倦生活, 可欣赏电影《在世界的转角遇见爱》《搏击俱乐部》”。上述说法是基于
A.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B.优秀电影是一种重要物质力量
C.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D.影视音像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13.2014年是中国接入国际互联网20周年。截至2014年6月, 中国网民数量已达6.32亿, 网民手机上网使用率达83.4%。
材料一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2014年5月22日宣布, 为维护国家网络安全、保障中国用户合法利益, 中国即将推出网络安全审查制度, 关系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的系统使用的重要信息技术产品和服务, 应通过网络安全审查。网络安全审查制度, 将成为维护国家网络安全最有效的法理依据, 对网络强国建设具有重大推动作用。
材料二微信是一 款快速发 送文字和 照片、支持多人语音对讲的手机聊天软件。目前微信的注册用户量已经突破6亿, 是亚洲地区最大用户群体的移动即时通讯软件。有人担忧地指出, 如果有一天, 人人都低头摆弄手机, 沉迷于用微信交流, 而不开口和身边的人交谈, 久而久之, 每个人将变成一座孤岛, 这个社会也就变得很冷漠。
(1) 运用“文化与社会”的相关知识, 说明我国推行网络安全审查制度的依据。
(2) 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 说明为什么有人会对微信流行表示担忧。
14.平民英雄“模范范儿”为“中国梦”注入正能量。中国好路人、好军人、好司机、好干部等“N多”的平民英雄勾勒着公民道 德建设的“美德范儿”图景。“好人现象”引发了“好人效应”, 个体自发行为逐渐成为社会普遍自觉的道德实践。从一个好人的平凡善举到一群模范的身先士卒;从一座城市的好人频出到一个社会的崇德尚善;好人广场、好人墙、好人街;好人基金、道德信贷, 道德银行 甚至好人 微博群……“好人现象”的群体性呈现, 相对于某些道德的滑坡现象是一剂强心针、清醒剂。
(1) 分析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文化对人的影响的。
(2) 从个人角度出发, 为形成良好的个人品质提两条合理化建议。
参考答案及解析
1.B通过足球纪念品传播巴西文化, 体现了文化传承离不开物质载体, 选B, 其他说法不符合题干所要表达的意思。
2.A经验是由痛苦中粹取出来的, 体现了实践决定文化, 树立“此处危险”的警示牌是文化指导实践的体现, A正确。B、D与材料无关, C观点错误。
3.B手机信访为公民行使监督权提供了载体而不是保障, 1应选, 2不选。政治是经济的集中反映, 3不选。4正确且符 合题干的意思。
4.C文化与经济的发展并不是同步的, 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1错误。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不能直接转化为物质 力量, 3错误。24正确且符合题干的意思。
5.D抓住题干中的“民族自豪感、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可以直接选出D。
6.B文化不能决定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 2说法错误。只有优秀文化才能塑造优秀品格气质, 3说法错误。
7.D题干没有涉及文化霸权, 且正常的文化交流是必要的, 1不选。各国的文化一律平等, 2说法本身错误。
8.B文化环境只是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角度, 而不是决定, 1说法错误。文化差异并不能体现经济地位的不同, 2说法错误。
9.C题干中的关键在“要从小培养”, 所以, 14与题干主旨无关。另两项符合题意, 答案为C。
10.C文化对 人的影响 不是有形、强 制的, A错误。题干没有涉及 深远持久, 也没有说明文化能够提升人们的科学文化修养, B、D不选。
11.D人的行动都是内心文化的反映, 体现了从人们的社会行为中可以透视其精神世界, 故选C。题干没有涉及深远持久的意思, A不选。B说法错在“有形”上, C说法不符合文化的内涵。
12.C通过观看电影可以增强学习动力, 体现了优秀文化能 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选C。题干没有涉及丰富精神世界, A不选。电影是一种精神力量, B错误。题干没有涉及文化与经济的关系, D不选。
13. (1) 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推行网络安全审查制度, 有利于维护网络安全, 防止西方的不良文化渗透, 为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2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推行网络安全审查制度, 有利于维护国家安全、提高综合国力。
(2) 1文化对人的影响受特定的文化环境的影响。长期使用微信交流的方式, 会形成不利于面对面交流的文化氛围。2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交往方式, 认识活动、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长期使用微信交流会削弱人们面对面交流的能力。3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持久深远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能会因为网络文化的影响而发生深刻的变化。
14. (1) 1“N多”的平民英雄勾勒着公 民道德建设的“美德范儿”图景。“好人现象”引发了“好人效应”, 说明文化是人创造的, 同时又影响着每一个人。2好人广场、好人墙、好人街;好人基金、道德信贷, 道德银行甚至好人微博群的出现提升了人们的道德素养, 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3个体自发行为逐渐成为社会普遍自觉的道德实践, 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4“好人现象”的群体性呈现, 相对于某些道德的滑坡现象是一剂强心针、清醒剂, 体现了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
(2) 1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 形成良好的个人品质。2加强自身的修养, 要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 要从我做起, 从现在做起, 从点滴小事做起。
考点1.正确理解文化的含义
(1)从本质上看,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2)从范围上看,包括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和非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
(3)从内涵上看,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指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这里的文化与文明含义相近;狭义的文化专指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或指人们受教育的程度。我们所讲的文化是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文化”概念。
【例1】茶文化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东方美人”是台湾苗栗出产的一种名茶,它由当地客家人种植,是被小绿叶蝉咬过的乌龙茶叶。很久以前,英国女王偶然品尝到此茶,将悬在茶杯里的茶叶赞叹为“正在跳舞的东方美女”,茶名由此而得。这种茶的曼妙之处还在于可用冰水浸泡,透过冰滴壶,一滴滴冰水滤过茶叶,茶汤香气馥郁,色若琥珀。这表明()
A.文化对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
B.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C.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D.人们的实践受到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
解析:台湾当地客家人种植的 “东方美人”茶被英国女王赞叹为“正在跳舞的东方美女”,说明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故B符合题意。A、D与题意不符。C说法错误,文化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答案:B
【归纳拓展】
1.辨别文化现象、经济现象和政治现象
凡是看到思想、理论、道德、文艺等一般可以认定为文化现象;凡是看到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一般可以认定为经济现象;凡是看到政治参与、政府行为、政党行为等一般可以认定为政治现象。
2.文化与文明的区别与联系
(1)区别:①从起源上看,文化早于文明产生;文明是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形成的。②从性质上来看,文化是与自然相比较而言的;文明是同野蛮、愚昧相对立的。③文化既有人类活动的积极成果,也有消极成果;文明主要是指人类活动的积极成果。④从范围上看,文化特指一个民族或社群的文化;文明没有明确的边界,它是跨民族、跨国界的。
(2)联系:文化发展中的积极成果就是文明。文明是文化中积极、进步与合理成分的总和。一个社会的文化进步程度越高,社会文明的发展水平相应地就越高。
3.文化的特点
考点2.文化的形式与作用
1.文化的形式
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都属于文化(静态);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学习、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动态)。
2.文化的作用
①从本质上看,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文化不是直接的物质力量,必须通过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才能转化为物质力量。②从性质上看,文化有进步与落后、崇高与庸俗、优秀与腐朽之分。落后的、庸俗的和腐朽的文化腐蚀人们的精神世界、侵蚀民族精神、阻碍先进生产力发展,其祸害之深非一时可以清除;而崇高的、进步的、健康的文化可以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振奋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推动社会的进步。
【例2】古人削桐为琴,纳天地万物之声。琴音松沉旷远,能让人雪躁静心;琴乐洁净精微,能让人感发心志,升华心灵意境。古琴名曲《流水》表现了生命与自然的和谐,被录入特制唱片,搭乘美国太空飞船,向茫茫宇宙传达人类智慧和文明。古琴音乐()
①因其古老性,方成就其世界性②通过人们自觉欣赏、主动接受,能转化成人的精神力量③不受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能满足人类共同的文化需要④《流水》成为人类文化符号的代表,增强了中华文化影响力
A.①②B.①③C.②④ 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的作用、文化传播等知识。欣赏优秀古琴曲会对人的精神世界产生积极影响,故古琴音乐通过人们自觉欣赏、主动接受能转化成人的精神力量,②符合题意。《流水》是我国古代琴曲,向世界传达人类智慧和文明,增强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④符合题意。文化的古老只能说明其源远流长,不能说明其世界性,①不选。③说法明显错误。
答案:C
【归纳拓展】
1.全面理解文化的作用
(1)文化由经济、政治决定,又反作用于经济、政治。与一定的经济、政治相适应的文化会促进经济、政治发展,反之,会阻碍其发展。
(2)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在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中能转化为物质力量,对个人、民族及国家历史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①对国家而言,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②对民族而言,只有物质上和精神上都富有,才能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③对个人而言,健康的、先进的文化能塑造人,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从质和量的角度看文化的作用
①从量的角度看,文化的社会作用有大小之分。文化对社会发展所产生的深刻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②从质的角度看,文化的社会作用有好坏之分。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个人和社会的发展。
3.从宏观和微观角度看文化的作用
从宏观上看,文化是一个民族凝聚力的重要纽带,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核心内容。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物质上不能贫困,精神上也不能空虚,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从微观上看,文化素质是每个人在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不断孕育出来、培养出来的,而这种文化素质也影响着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文化素质的高低,影响着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效果。
考点3.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经济、政治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文化的发展与经济、政治的发展并不完全同步。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表现在: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②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对推动经济建设的作用越来越重要。③图书出版、影视音像等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表现在:①从国内来看,随着民主和法治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②从国际来看,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奉行霸权主义的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企图削弱和取代别国的民族文化,以推行强权政治。这使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③简单地说,文化与政治的相互交融,就是政治文化化、文化政治化。
【例3】“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在太湖边上的杨湾村,夜里曾“聒噪”的蛙声,如今成了农民增收的资源。有人根据当地青蛙多的特点,想到在银色月光下,听着蛙唱,喝着碧螺春,可能是城里人向往的惬意生活,于是用这个文化创意建起“青蛙村”,搞起休闲游,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这体现了()
A.文化对经济发展有促进的一面
B.文化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C.文化创意增强了人的精神力量
D.古典文化提升了人的需求层次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的关系等知识。用在银色月光下听蛙唱的文化创意建起“青蛙村”,搞休闲游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体现了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文化促进经济发展,故A正确。B说法错误,因为经济是文化的基础。材料是在强调文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不是文化对人的影响,故C、D两项与题意不符。
答案:A
【归纳拓展】
1.不能认为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发展是同步的
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决定或带动文化的发展,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是绝对同步的。二者发展既有同步性,又有不同步性。同步性表现在:文化在某些方面不能超越经济而发展,只能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不同步性表现在: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文化在某些方面可能超前于或落后于经济的发展。
2.厘清文化与经济、政治关系的几个易混点
①文化与经济、政治不是相互决定的关系。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而不是相互决定。②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发展不是总起促进作用。文化有先进和落后之分,先进的文化才会促进经济、政治的发展。③经济、政治的“决定作用”和文化的“反作用”是两种不同性质、不同地位的作用,不能混淆。
考点4.文化与综合国力
1.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当今时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
2.大力增强文化竞争力的措施
①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②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文化竞争力,激发民族生命力、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民族创造力,在国际竞争中占据制高点,掌握主动权。③必须反对文化霸权主义。
【例4】2015年1月,由韩国某电视台拍摄、韩国导演执导的全景式反映当代中国发展成就的纪录片《超级中国》在韩国播出,引起强烈反响,创韩国同类电视纪录片收视率的新高。《超级中国》在韩国播出()
①推动中韩两国文化交流上了一个新台阶②表明当代中国文化得到韩国民众的广泛认同③反映中国的经济实力与国际影响力日益扩大④表明当代中国的发展越来越引起韩国民众的关注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交流、综合国力的竞争等知识,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纪录片反映了当代中国发展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表明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国际影响力日益扩大。这一事例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韩国民众对中国发展的关注,故选③、④。①夸大了《超级中国》在韩国播出的作用。②说法绝对。
答案:D
考点5.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和表现
1.来源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表现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因素是价值观念、风俗习惯、文化程度等;差异表现是交往时使用的语言、符号、器物、交际过程中的行为举止等。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影响因素是文化环境、知识素养和价值观念;差异表现是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以及认识的深度和广度不同、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及思维方式不同。
【例5】吸毒严重损害健康,危害社会,但在某些小圈子里被认为是一种时尚,够酷够嗨。个别“偶像”级演员也身陷其中,聚众吸毒,令众多粉丝失望不已,自己锒铛入狱追悔莫及。这告诉我们()
①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②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能力非常重要③对于文化环境的影响人是无能为力的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等知识。吸毒在某些小圈子里被认为是一种时尚,说明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个别演员聚众吸毒,锒铛入狱追悔莫及,启示我们要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能力,故选①、②。③说法错误。④与题意不符。
答案:A
【归纳拓展】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但不是唯一因素。自然环境、经济状况、社会阶层等也会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考点6.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
1.文化对人的影响的两个特点
2.两个特点的关系
人们生活在社会文化环境中,都会受到文化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影响。因为我们长久地生活在某个文化环境中,自觉不自觉地会受到文化的影响,这种影响体现的就是文化潜移默化的特点。当这种影响一旦转化为人们的态度和信念,就会形成惯性,指导人们的行为选择并形成相对稳定的思维方式,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例6】在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里,我们读出了其故乡黄土地的厚重与粗犷;在莫言的《红高粱》中,我们领略了其故乡红高粱的质朴与热烈……故乡是作家摆脱不了的存在。这说明()
A.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
B.优秀文学作品对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C.不同地域的文化渐趋融合
D.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文化的地域性特征等知识。材料中两位作家的文学创作都是以自己熟悉的故乡、民情和亲身经历为素材,写出的作品真实感人,说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源泉,也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故选A。B、D说法正确,但是与题干的指向性不一致。不同地域的文化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故C说法不全面。
答案: A
【归纳拓展】
1.辨别文化对人的影响的两个特点
“潜移默化”强调的是文化对人影响的无形性和非强制性,常用的词汇有:无形中、熏陶、耳濡目染等;“深远持久”强调的是文化对人影响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常用的词汇有:难以改变、保持等。“潜移默化”是从文化影响人的方式、过程上讲的;“深远持久”是从文化影响人的时间、效果上讲的。
2.文化对人的影响的启示
我们要创设良好的文化环境,举办各种有益的活动,以正确引导人们的认识、思维,进而引导人们的交往方式和实践活动。
要自觉学习、主动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提高自身素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考点7.文化塑造人生
1.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2.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由此产生的精神力量,往往历久不衰,激励人们不断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
3.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方面得到全面提高。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物质生活需要逐步得到满足,人们更加注重精神生活需要的满足,文化消费在生活消费中的比重越来越大。优秀文化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日益突出。
【例7】“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打开尘封的英雄家书,依然能读到民族的硝烟和苦难,读到英雄对家人的思念与牵挂,读到英雄慷慨殉国的悲壮和毅然。英雄家书()
①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情感,是一种巨大的物质力量②蕴含着深厚的家国情怀,能滋养人们的精神世界③凝聚着不屈的民族精神,反映了民族的价值追求④根源于多元的大众文化,反映了人们的文化需求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优秀文化塑造人生、民族精神等知识。英雄家书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同时凝聚着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反映了民族的价值追求,故②、③符合题意。①说法错误,因为英雄家书蕴含着民族精神,是一种精神力量。④说法错误,因为英雄家书源于抗战实践,蕴含了爱国主义精神。
答案:C
【归纳拓展】
1.文化塑造人生的两重含义
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腐蚀人的精神世界、削弱人的精神力量、阻碍人的全面发展。
2.比较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与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区别: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强调优秀文化同特定的环境或者一定形式的活动相结合,使人的灵魂得到净化,思想境界得到提升,主要表现在人的主观领域。优秀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强调优秀文化作品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并在这一种精神的作用下产生持久的行为表现,主要表现为改造世界的精神状态。
联系: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有利于迸发出强大的精神力量,强大的精神力量有利于激发人们更加自觉地接受健康向上文化的影响,从而丰富精神世界。
3.正确理解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关系
①二者相互促进。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越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②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也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过程。
【创新演练】
1.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之所以伟大,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①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进出口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②中央文明办召开网络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座谈会③中组部发出通知要求联系反面腐败典型深入开展研讨④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2.2015年4月23日是第20个“世界读书日”。刘云山在参加中华书局读者开放日活动时强调,阅读是一个国家精神发育的基本途径,是建设学习大国的重要内容。要引导人们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全社会向上向善的力量。这说明()
①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③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④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A.①②B.②④ C.①③ D.②③
3.2015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假如让你写一篇举办这一纪念活动的文章,你选用的标题是()
①回顾历史事实,批驳中国“威胁”论②接受优秀文化熏陶,培养爱国情感③参加文化活动,提高自身素质④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A.①② B.②④C.①④D.②③
4.2015年5月28日,中央电视台“寻找最美孝心少年”大型公益活动正式启动。这一活动的开展在全社会掀起了倡导孝亲善行、致敬道德楷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强大舆论正能量,被主流媒体誉为“为社会擎起了道德标杆”。这一公益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印证了()
①文化对人的思想和行为有影响②优秀文化有利于培育和塑造人的健全人格③文化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促进社会发展④文化对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有决定作用
A.①② B.②④C.①④D.②③
5.某电视台推出的一系列关于节约、环保的公益广告用百姓生活常识、身边的小故事、生活中的点滴数字,由情入理、深入浅出,帮助全民树立节约意识,调动全民节约、共同行动的热情。这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②文化对人们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③人们在潜移默化中自觉接受健康文化的熏陶④文化由一定的政治所决定并反作用于政治
A.①②B.②④C.①④ D.②③
6.2015年9月新学期,河南邓州二高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校内设有古今中外名人介绍、英雄模范人物先进事迹介绍、名言警句文化长廊。校园内的道路被命名为爱国路、尊师路、成才路、弘德路等。如让你以此为素材写一篇报道,你认为合适的关键词是()
①精神产品经济融合文化竞争②博采众长兼收并蓄文化融合
③创设环境优秀文化提高素质④潜移默化熏陶情操道德修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前一段时间,一些明星艺人因涉吸毒被抓的事件屡屡见诸报端,引起舆论一片哗然。更让人痛心的是,由于毒枭、毒贩的欺骗和诱导,还有不少青少年和退休老人竟也误入歧途,成为吸毒的一员。这说明()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②文化与经济相互决定、相互促进③只有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增强识别和抵制错误行为的能力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难以改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D.②③
8.2015年3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启动了2015年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图书活动,并于5月推出了2015年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图书书目。这一做法有利于青少年()
①改变自己的交往方式②改正自己所有的坏毛病和不良生活习惯
③丰富精神世界,从而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④得到精神上的愉悦和情感上的陶冶
A.①② B.③④ C.②④D.①③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5年6月2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进“互联网+”行动。会议认为,推动互联网与各行业深度融合,对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意义重大。会议通过《“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明确了推进“互联网+”,促进创业创新、协同制造、现代农业、智慧能源、普惠金融、公共服务、高效物流、电子商务、便捷交通、绿色生态、人工智能等若干能形成新产业模式的重点领域发展目标任务。
结合材料,简要说明国家推进“互联网+”行动体现的“文化与生活”知识。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名单和主要事迹公布后,全国各地反响热烈,人们相互转发、不停点赞。这些候选人就生活在老百姓的身边,这些动人事迹曾被多少男女老少亲眼看见、亲身感受,这些善行义举一直在向社会传递正能量,人们更切身感受到这些模范这些事迹的可亲可敬可学,他们正在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格化身。目前,在中央文明办和各地文明办的组织下,“道德模范在身边”学习宣传活动蓬勃兴起,其中,“德耀中华”专题宣传、道德模范“故事会”、道德模范基层宣讲、道德模范“传帮带”等,不但深入促进了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更让学习道德模范、宣传道德模范蔚然成风。
简要说明举办全国道德模范评选活动体现的“文化与生活”知识。
参考答案
1.C2.C3.B4.A5.D6.D7.B8.B
9.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互联网与产业融合,加快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推动互联网与各行业深度融合,有利于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必然会促进人们努力学习互联网技术以适应社会发展实践的需要。
(满分100分;限时5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贴窗花,贴春联,辞旧迎新;年夜饭,压岁钱,合家团圆;发短信,拜大年,走亲访友;花各异,韵相同,岁岁年年。中国式过年之所以魅力无穷,是因为它()A.涌动着人们对中华民族强烈的认同感
B.引导着现代科技发展的最新潮流
C.汇集了中华民族所有的优秀传统文化
D.展现了各民族和睦相处的美好情景
2.近年来,山东传统文化保护取得长足发展,十五部角逐十艺节“文华奖”大戏中,传统戏曲节目占很大比重。从山东梆子《两狼山上》《古城女人》,到吕剧《百姓书记》、京剧《瑞蚨祥》,有的是全新创作,有的是旧戏新编,国粹艺术被赋予全新的表现形式和时代内涵。从文化发展上看,这启示我们()A.文化发展必须彰显民族文化的个性与特色
B.文化发展要维护每个人的精神世界,满足每个人的精神需求
C.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D.举办艺术节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中俄两国是休戚与共的战略协作伙伴,人文领域的交流合作为两国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发展作出了积极有益的贡献。据此回答3~4题。
3.中俄两国多次成功互办文化年活动,进一步促进了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传统友谊。中俄文化交流()①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②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 ③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借鉴 ④表明应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A.①②③
C.①②④ B.②③④
D.①③④
4.如果请你为俄罗斯举办“中国文化年”写一篇新闻稿件,合适的标题是()A.传播中华文化消除文化差异
B.加强中外文化交流 增强文化渗透力
C.汲取世界文化 提升文化软实力
D.展示中华文化魅力 增强国际影响力
源自山东的儒家文化对当今社会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据此回答5~6题。
5.同是儒家文化影响的区域,鲁中平原以农耕文化为特色,散发着浓郁的泥土气息;胶东沿海渔家风情浓郁,粗犷奔放;鲁西地区是孔孟之乡,传统厚重。这表明()①传统文化促进了经济和社会发展 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③传统文化能够因时而变,符合社会发展 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具有明显的区域性
A.①②
C.③④ B.①④
D.②④
6.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从古到今赞成的有,反对的也不少。有人认为,儒家文化是财富,它架起了我们前进的阶梯,维持着我们的社会秩序;也有人认为,儒家文化是包袱,它是一种惰性的力量、保守的因素,制约着我们的价值取向。这两种观点()①看到了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②违背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 ③认为应坚持文化创新 ④都不利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创新和发展
A.①②
C.②④ B.①③
D.①④
7.如今,互联网已成为未成年人认知和参与社会的新途径。调查显示,我国未成年人中,91.4%使用过互联网,72.5%上网时遭遇过不良信息,64.9%会模仿网络语言和行为。因此,文化建设应当()①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净化网络文化环境 ②深入开展道德教育,提高未成年人道德修养 ③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全方位提升文化竞争力 ④积极推广信息技术,促进传媒的商业化发展
A.①②
C.②③ B.①④
D.③④
8.从虚拟世界到现实生活,网络热词成为了一种醒目的文化存在,真实地折射出时代的社会诉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甚至改变了人们的思维和表达方式。这表明()①必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②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③大众传媒的商业性影响越来越大 ④大众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影响
A.①②
C.①③ B.③④
D.②④
9.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前进,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费孝通先生指出:“文化自觉是当今时代的要求,它指的是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由此可知,文化自觉()①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 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 ③是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 ④来自于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A.①②
C.①③ B.③④
D.②④
10.自2007年以来,中央宣传部协同中央文明办等多部委评选表彰了五届全国道德模范,形成了学习道德模范、崇尚道德模范、争当道德模范的浓厚氛围,有力促进了公民道德建设深入发展。这一活动的开展,有利于()①充分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 ②满足人们各方面的生活需求 ③凝聚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力量 ④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
A.①②
C.①③ B.②④
D.②③
11.用小人物的善举唤起社会的道德感。那些“小人物”令人感动的生活状况、道德行为等,与每个人的生活都很近,由此而得到的感动是最真切、最可接近的,而其中蕴含的人性力量又是人人都可以真正汲取的。这说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应()①大力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②从点滴小事做起,脚踏实地、重在行动 ③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④自觉投身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中
A.①②
C.②③ B.①④
D.②④
1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需要()①大力发展各项公益性文化产业,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②加强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把握文化发展规律、科学执政 ③将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大力发展教育 ④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
A.①②
C.②③
二、非选择题(共52分)13.(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央电视台推出《家风是什么》系列报道,引发公众对传统家庭教育的关注与热议。公众热议“家风”,有对隐约有些模糊了的文化传统的追思,也有在新语境下如何重新定义家风的追问。
观点一:家风是指传统家庭的传统道德,有些传统道德并不一定适合现代家庭,如过去传统家庭的家风都强调尊卑、等级,要求家庭的晚辈无条件地服从长辈,这些理念与现代社会所提倡的平等、民主是相悖的。所以,家风也要与时俱进。
观点二:千百种的家风固然有千百种表述方式,但骨子里却浸润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美德,而随着现代社会发展,家风渐止于身教言传,所以,现代家庭有必要重塑家风、传承家风。
材料二 良好的家风,才能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家风是一个家庭的风气、风格和风尚。古往今来,家风的形成无关贫富,无关官民,只关德行。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风连着民风,B.①③
D.②④ 民风连着国风。以家风为基,民风做本,基本坚固,国家才能昌盛。当下,求解困扰全社会的信任危机、道德危机、信仰危机等困境,重新发现并挖掘家风文化的价值,无疑是一条非常现实的路径。
(1)请选择一种观点,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其合理性。(10分)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相关知识,谈谈挖掘家风文化的意义。(16分)
14.(26分)朱彦夫同志14岁参军入伍投身革命,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失去了四肢和左眼。他凭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顽强的意志,创造了人生一个又一个奇迹。在和平建设时期,他主动放弃荣军休养所的特护待遇,回到家乡担任村党支部书记长达25年,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建成远近闻名的先进村。退休后,他用嘴衔笔、残肢抱笔,创作完成了自传体长篇小说《极限人生》和《男儿无悔》。他的先进事迹生动诠释了共产党员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
目前,全省各界向朱彦夫同志学习的活动正如火如荼地进行。
(1)“有生命,就要有所作为,有奋斗就有幸福”是朱彦夫一生的真实写照。请用辩证唯物论的知识,谈谈朱彦夫的先进事迹给我们的人生启示。(8分)
(2)请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角度,谈谈学习朱彦夫先进事迹的价值所在。(12分)
(3)联系实际,请你为开展好向朱彦夫同志学习的活动提两条合理化建议,并分别说明其唯物辩证法依据。(6分)答 案
1.选A 中国式过年属于我国的传统文化,至今代代相传,体现了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有利于增强人们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A正确;B、C夸大了中国式过年的作用;D不符合题意。
2.选C 本题要求的限定条件是“从文化发展上看”,C项符合题干要求,B、D错误;A不符合题意。
3.选D ②错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是历史形成的,不是现代形成的。
4.选D A项中“消除”错误;B项中“渗透”错误;对世界文化应吸收其有益文化成果,C错误;俄罗斯举办“中国文化年”,有利于展示中华文化的魅力,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D项符合题意。
5.选D ①错误,优秀的传统文化促进了经济和社会发展;传统文化只有因时而变,才能符合社会发展,③表述错误;材料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和中华文化的区域性特征,②④正确。
6.选C 注意两种观点的共性,②④符合题意。
7.选A 根据题意,互联网作为文化建设的外部环境因素往往对我国未成年人的成长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故应该从两个层面加强文化建设,即加强对网络的监管,为未成年人的成长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对未成年人通过教育提高其修养,学会应对不良文化的影响,故①②符合上述分析,入选。
8.选D 材料中的关键词“虚拟”“现实”“文化存在”“折射”“改变”等体现了文化的作用,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①③在材料中未体现。
9.选C 题目强调了对文化自觉的理解,①③符合题意;②④是对文化自信的解释,不符合题意。
10.选C ②错误,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不能满足人们各方面的生活需求。④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道德建设,不会直接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
11.选D “用小人物的善举唤起社会的道德感”既说明要自觉投身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中,又说明要从点滴小事做起,脚踏实地、重在行动,②④切题,①③不切题,答案选D项。
12.选D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要加强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坚持科学执政,②正确。推进文化的改革发展,需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④正确。推进文化的改革发展,需要大力发展各项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①错误。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是思想道德建设,③错误。
13.解析:本题考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知识。第(1)问设问较为灵活,要求学生选择其中一种观点,说明其合理性。作答时必须首先进行选择,然后结合材料观点运用相关知识加以阐述。观点一的核心在于“传统文化要与时俱进”,观点二的核心在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予以继承”,两种观点的合理性都不难分析。第(2)问界定在“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相关知识,即阐述挖掘家风文化对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义。
答案:选择观点一
理由:(1)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以家风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必须跟上时代发展,做到与时俱进。(3分)②文化只有在发展中才能更好继承,所以对于家风,既要批判继承,更要推陈出新,与时俱进,只有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家风才能传承下去。(4分)③传统文化的内容和形式不免会落后于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应当进行创新,体现时代精神,做到与时俱进。(3分)选择观点二
理由:①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为确保文化发展的根基,应当重塑家风传承家风。(3分)②优秀传统文化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优秀的家风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家庭氛围促进和谐发展,所以要传承和重塑家风。(4分)③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基础,对于优秀道德品质的弘扬,必须建立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重塑和传承家风,为社会主义道德的发展奠定了基础。(3分)(2)挖掘家风文化有利于公民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有利于知荣明辱、扬善惩恶,形成和发展良好的社会风尚;有利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促进国家昌盛与民族复兴。(每点4分)14.解析:本题结合朱彦夫同志的事迹,考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相关哲学知识,具有一定的综合性。解答第(1)问要明确应运用唯物论知识,结合材料信息可从一切从实际出发、意识的能动作用及发挥主观能动性等方面分析。第(2)问应注意运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知识,多角度阐述学习朱彦夫先进事迹的价值所在。第(3)问属于探究类题目,但一定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从辩证法的角度提出建议。
答案:(1)①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立足实践,积极为社会作贡献。(2分)②要树立正确的意识,充分发挥崇高理想信念对人生的重要导向作用。(3分)③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强不息,顽强拼搏,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3分)(2)①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人们的行为提供道德准则。(3分)②有利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3分)③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3分)④有利于传递正能量,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3分)(3)示例:
五、文化建设
(一)文化自信
材料 坚定文化自信——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设问
1、中华文化具有怎样的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我们的文化自信来自于哪里?我们有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有鲜明独特、奋发向上的革命文化,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我们的文化自信不仅来自于文化的积淀、传承、发展,更来自于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来自于实现中国梦的光明前景。
3、为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我们青少年应该如何去做?
自觉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积极宣传中华民族的悠久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从小事做起,掌握一门中华传统文化技能,保护文化遗产;等等。
青年的理想与担当——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未来、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4、作为中学生,我们应为中国梦的实现做好哪些准备?
树立远大理想和崇高志向;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加强道德修养,提高道德水平;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弘扬艰苦奋斗精神;等等。
(二)《厉害了,我的国》《经典咏流传》
材料:《厉害了,我的国》记录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速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位居第一,中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超过30%,成为拉动全球经济的第一引擎。电影从圆梦工程、创新驱动、协调发展、绿色中国、共享小康、开放中国几个角度对中国根取得的辉煌成就给予集中展现。中国桥、中国路、中国车、中国港、中国网等举世瞩目的成就是对国家实力的极佳写照。设问:1.我国取得一系列成就的根本原因、根本一条、主要原因有哪些?
①根本原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②根本一条:我们之所以取得这些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因为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③主要原因: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思想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为科技发展和创新提供了坚强的领导核心;科技工作者弘扬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一系列的科技成就说明了什么?
①我国综合国力和科技实力不断增强,在一些尖端技术方面已经走在世界发展的前列;②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③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取得重大成果;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3为什么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什么要重视创新?为什么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为什么要倡导万众创新?实现“十三五”目标为什么要“依靠科技支撑”?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科技创新能力已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在激烈的国际科技竞争面前如果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一味靠技术引进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3)创新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现代人应该具备的素质。只有具有创新精神我们才能在未来发展中不断开辟4)从整体上看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总体水平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5)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
4我国应如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理念谈建议、措施、打算)(1)大力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完善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机制,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2)制定科技创新发展规划,及时捕捉世界前沿科学,加快新产品的研发。(3)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4)加大对科技创新项目的资金投入,为其研究提供人力、物力以及政策上的支持。
(5)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在全社会广泛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
(6)加强与其他国家科技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不断赶超世界先进水平。5.列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自主创新的具体事例。
(1)科技创新:①袁隆平的杂交水稻;②“中国芯”的研发;③“神舟系列”飞船的发射成功;④李振声攻克了杂交品种后代不育等难题首创了染色体快速选育的方法;⑤“天宫一号”发射成功等。(2)理论创新: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制度创新:①“一国两制”构想;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③国务院实行大部委制;④改革强军战略完善中国特色社
6.近年来重大科技成就取得的原因有哪些?
(1)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为取得这些成就提供了坚强的领导核心。(2)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为取得这些成就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3)我国坚持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4)我国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方针,大力弘扬创新精神。(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
(6)广大科技工作者弘扬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勇于探索、开拓创新、攻坚克难。7.青少年应该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
(1)以科学家为榜样,要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把创新热情与科学求实的态度结合起来,努力做到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2)要学会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要敢于质疑,善于质疑,培养探索精神。
(3)积极参加科技小发明、小制作等活动,注重实践,养成勤动脑、勤动手的好习惯。(4)敢于向传统挑战,向权威挑战,树立敢为人先的精神。(5)要培养创新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观察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材料 影片中建设追梦的工程师、科学家、拓荒者们是谱写时代鸿篇的挥毫泼墨者。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设问:1.在这些建设追梦的工程师、科学家、拓荒者们身上体现了什么精神?艰苦奋斗精神 2.什么是艰苦奋斗?艰苦奋斗精神的集中表现是什么?
艰苦奋斗精神不仅是一种勤俭节约、艰苦朴素,反对铺张浪费、奢侈挥霍的生活作风和品质。也是一种不畏艰难、坚韧不拔、奋发图强、拼搏创业的精神状态和高尚情操。
艰苦奋斗集中表现为创业精神。
3、新时期为什么还要大力倡导和发扬艰苦创业精神?
①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②不同历史时期,艰苦奋斗有不同的内容,无论什么年代,艰苦奋斗都被视为成就事业所必不可少的精神力量和崇高美德 ③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我们必须始终保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作风 ④在新时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推进现代化建设,更需要大力倡导和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尤其是开拓创新精神
4、青少年如何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1)思想方面:增强忧患意识,社会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
(2)行为方面:①生活上理性消费,不攀比、不奢侈浪费,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②学习上:刻苦努力、顽强拼搏、发扬不畏艰难、开拓进取、勇于探索的精神。③信念上:目标明确,坚定理想,志存高远。材料:《厉害了,我的国》用影像定格属于中国的每一个辉煌瞬间,凝聚中国力量,弘扬中国精神,彰显崇高之美,扬我强国国威。
设问:
1、我国民族精神的集中表现是什么?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原因及做法分别是什么?(1)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原因: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的魂。伟大的民族精神始终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命肌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有了民族精神,中华民族才能有巨大的凝聚力,才能成就伟业,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3)做法:①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②立足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技能,实现全面发展;③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推动文化的丰富和发展;④要正确面对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兼收并蓄,学习外国优秀文化,发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2.什么是中国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凝聚起来的中国精神。材料: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在央视黄金档播出,节目“和诗以歌”、将古诗词和部分近代诗词配以现代流行音乐,带领观众在一众唱作歌手的演绎中领略诗词之美、发现传统文化深层价值;节目还将邀请文化学者和音乐大师坐镇点评,让中华文化的瑰宝——诗词中的美好情感和主流价值观在当下产生共鸣、再次流行。开播后好评如潮,豆瓣评分一度达到9.3,如今回溯文化经典、感悟诗词已成为新的潮流,文以载道,歌以咏志。
设问:1.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显示了中华文化的特点是什么?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经典咏流传》等文化类节目的热播说明了什么?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独具魅力。(2)人们对中华优秀文化的认同感不断增强。(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
3.为什么中华文化的瑰宝——诗词再次流行?
(1)以诗词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魅力无穷。(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3)中华文化的力量已经深深地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之中。
4.《经典咏流传》等文化节目的创作和播出有什么意义?
(1)有利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有利于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培养高雅情趣。(3)有利于提高人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4)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5)有利于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三)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
材料一: 2017年10月3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志专程从北京前往上海和浙江嘉兴,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才能让中国共产党永远年轻。只要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苦干实干,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轮就一定能够乘风破浪、胜利驶向光辉的彼岸。---习近平《弘扬“红船精神” 走在时代 前列》
材料二:“红船精神”
在南湖革命纪念馆总书记表示,从纪念馆奠基那一刻起,我就一直想着落成后要来看一看,今天如愿以偿了,确实深受教育和鼓舞。我们要结合时代特点大力弘扬“红船精神”。材料三:不忘初心
总书记强调,“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96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这值得我们骄傲和自豪。同时,事业发展永无止境,共产党人的初心永远不能改变。
材料四:牢记使命
总书记指出,牢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一步一个脚印向着美好未来和最高理想前进;始终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不畏艰难、不怕牺牲,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设问1.“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指的是什么?
①建党一百年时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 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②建国一百年时,把我 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2.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才能让 中国共产党永远年轻。这里的“初心”和“使命”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 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3、要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轮乘风破浪、胜利驶向光辉的彼岸。”党和国家应该 怎么做?(1)更加自觉地维护人民利益,坚决反对一切损害人民利益、脱离群众的 行为。(2)更加自觉地投身改革创新的时代潮流,坚决破除一切顽瘴痼疾。(3)更加自觉地维护我国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4)深入推进的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 大战斗力。(5)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
4.总书记指出,我们要结合时代特点大力弘扬“红船精神”。请你概括一下什 么是“红船精神”?(1)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2)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3)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5.“红船精神”体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6.结合时代特点大力弘扬“红船精神”有何重要意义?
(1)有利于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2)有利于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3)有利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4)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5)能够为实现中国梦凝聚强大的正能量,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 动力等。
[热点聚焦练] 热点一 “净网2014”专项行动
2014年8月1日《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从北京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总队获悉,截至7月31日,北京市在“净网2014”专项行动中,以查办大案要案为抓手,打击网上传播淫秽色情信息和侵权盗版违法违规行为,全市共查办刑事案件15起、行政案件366起,刑事拘留93人,治安拘留377人;清理删除各类有害信息270余万条,关闭贴吧、论坛、个人空间等1.12万个,处罚违法违规网站561家,关闭网站578家,罚款600余万元。回答1~2题。
1.国家开展打击网上淫秽色情信息“扫黄打非·净网2014”专项行动,从《文化生活》角度看,是因为
()
A.网络文化环境对青少年成长起决定性作用 B.网络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C.网络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自身经济安全不可缺少的精神武器 D.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会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
解析:选D。本题考查文化的影响。净化网络环境,有利于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D符合题意。A夸大了网络文化环境的作用,应排除。B、C两项不符合题意。
2.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开展“扫黄打非·净网2014”专项行动的依据。
答案: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专项行动有利于营造清朗网络天空;②淫秽色情是腐朽文化,严重毒害社会风气、严重危害社会主义事业;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经济政治决定,腐朽文化与社会主义不相容;③扫黄打非有利于大力发展先进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热点二 郑成功文化节成功举办
2014年6月23日,台湾台南市文化协会创会理事长郑道聪在2014年海峡两岸郑成功文化节上说:“郑成功是海峡两岸共同文化资产,在台湾被视为守护神,在大陆被视为爱国精神教育的指标,两地有相同的敬仰,在此之下,通过信仰活动的举办,可以密切结合郑成功信众的理解和互信。”据此回答3~5题。3.郑成功文化节的举办表明
()A.作为精神力量的文化能转化为物质力量 B.文化借助特定的活动与载体得以传播 C.文化活动影响和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D.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与交往方式
解析:选B。材料没有强调文化的作用,排除A;材料没有强调文化对政治的影响,排除C;D项说法错误。
4.从文化建设的角度来说,郑成功文化节
A.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发展先进文化 B.可以为传播中华文化发挥积极作用 C.满足了人们多层次的文化需求 D.推动文化市场和传媒商业化的发展
解析:选A。注意题干中的“文化建设”这一限定词,可以排除B项;郑成功文化节的举办与人们多层次的文化需求、文化市场和传媒商业化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D两项。5.举办郑成功文化节的文化意义是
()
()①继承与发扬优秀传统文化 ②文化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③文化创新应博采众长,为我所有 ④激励人们创造美好生活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选C。抓住“意义”这一限定词,可以排除②③。
[限时规范练]
一、选择题
1.(2015·湖北省黄冈市期末考试)一位外国朋友曾说“二十多年前我到过中国,那时人们的着装几乎是一个式样,颜色也比较单调。现在,一切都变了,各色时装随处可见,中国变得多姿多彩了”。中国文化 市场出现前所未有的斑斓色彩,从根本上说是因为()A.我国政府开放了文化市场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不断完善 C.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 D.网络媒体的高度发展
解析:选B。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市场色彩斑斓是因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不断完善,故B入选。A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设问要求根本原因,我国政府开放文化市场是文化市场色彩斑斓的原因之一,但不是根本原因,故排除。C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与文化市场的色彩斑斓是同一过程,而不是其原因,故排除。D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网络高度发展是原因之一,而不是根本原因,故排除。
2.(2015·山东省威海市期末考试)面对当前文化市场出现的一些“低俗化”“腐朽化”的现象,我们应当
()①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者、传播者和弘扬者 ②提升审美品位,坚决抵制落后腐朽文化 ③尊重文化价值多元取向,保障任何人任何形式的文化权益 ④提高眼力,明辨是非,拒绝污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选B。当前,文化市场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的同时,也出现了娱乐化、低俗化的倾向。针对这种现象,在文化消费时我们应当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提升自身的文化审美品位,自觉传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故①②④符合题意,可以入选;③表述错误,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B项。
3.(2015·河北省邯郸市期末质检)央视《新闻1+1》发声痛批抗战剧频现雷人剧情,“有些抗日剧是比着看谁俗、争着看谁二”,存在着过度娱乐化甚至“三俗”化倾向,其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文化市场色彩斑斓
B.通俗文化更符合人们的文化需求 C.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
D.人们对文化的需求出现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 解析:选C。A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文化市场色彩斑斓是现象不是原因,故排除。B选项观点错误,通俗文化不符合人们的文化需求,只是迎合了部分人的低级需求,故排除。C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雷人剧情的出现是对利益的追求,是文化市场自发性和传媒商业性的表现,故入选。D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雷人剧情不是需求的多样化,而是为获利而不择手段的表现,故排除。
4.现在一些孩子沉迷于手机上网,也使得他们成了不良信息的受害者。手机成为继电脑之后,让家长头疼的新问题。为此,作为学生应该
()A.加强对手机网络的管理,正确取舍信息
B.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能力 C.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D.远离网络,防止不良信息对自己的消极影响
解析:选B。注意本题的设问是学生应该如何做,答案B正确;A加强对手机网络的管理应该是政府部门的责任;C是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与题意无关;D说法错误,对于网络我们应该用全面的观点看待它,既要看到其消极的一面,更重要的是我们还要看到其积极的一面。
5.“翻开杂志美人多,打开电视广告多,拿起报纸套话多,看篇文章署名多„„”这样评价当前文化市场
()①是片面的观点,没看到文化生活中积极的东西 ②反映了通俗化、平民化是大众文化的主流 ③是针砭时弊,说明文化市场需要引导和规范 ④是坚持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原则 A.①② C.②④
B.①③ D.③④
解析:选B。题中仅仅看到了文化市场消极的一面,而没有看到积极的一面,因此其观点是片面的,但指出了文化市场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同时也说明了文化市场需要引导和规范,①③正确;②说法错误;④与材料无关。6.下边漫画启示青少年要
()4
A.增强抵御落后文化的能力
B.加强对网络的管理,推进网络文化健康发展 C.坚决抵制和依法取缔网络色情文化 D.提高自身修养,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
解析:选D。本题考查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漫画中的网络色情信息属于腐朽文化而非落后文化,故选D,不选A。B、C两项是对政府有关部门的启示而非对青少年的启示,不符合题意。
7.2014年上半年,中国电影票房达137亿元,超过2011年全年总和,电影消费日益成为人们日常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中国电影成长中遇到的烦恼也格外突出,如过度娱乐化、同质化、片面追求票房和“眼球效应”等。这说明
()①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②中国电影发展要强调社会效益而非经济效益 ③中国电影市场的良性发展需要政府加强管理 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引发文化生活中令人忧虑的现象 A.①② C.②④
B.①③ D.③④
解析:选B。本题考查文化生活的现状等知识。2014年上半年,中国电影票房达137亿元,超过2011年全年总和,这说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①入选;中国电影成长中遇到的烦恼也格外突出,这需要政府加强管理和正确引导,③入选;中国电影发展要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②错误,不选;④中“必然”说法过于绝对,不选。故本题选B。
8.2014年7月22日工信部发布通知表示,将组织各通信管理局、电信研究院、中国互联网协会等单位深入开展整治利用应用程序传播淫秽色情信息的相关工作。这一举措
()
①是我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在要求 ②是针对网络文化市场的盲目性而采取的措施 ③能够杜绝淫秽色情信息的传播,营造绿色网络文化环境 ④有利于抵制腐朽文化,加强网络文化建设 A.①② C.②④
B.②③ D.①④
解析:选D。本题考查对文化市场的管理、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等知识。淫秽色情信息属于腐朽文化,工信部下发通知和组织相关工作是我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在要求,有利于抵制腐朽文化,加强网络文化建设,①④正确且切题;②中的“盲目性”应为“自发性”;③中的“杜绝”说法绝对。故本题选D。
9.(2015·福建厦门市质检)央视《时代先锋》是以报道共产党员先进人物典型事迹为主要内容的新闻栏目,把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引向深入。《时代先锋》栏目()
A.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B.凸显榜样人物的品牌效益 C.展现大众文化的引领作用 D.推动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解析:选A。我们进行文化建设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材料中《时代先锋》栏目弘扬正能量,坚持了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选A。其余三项不合题意。B“品牌效应”错误;C错误,先进文化引领社会思潮;D错误,应该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10.(2014·南京市三模)励志图书受到许多年轻人的追捧,但有业内人士指出:不少励志图书的内容是关于“厚黑学”的精神糟粕,可能成为诱人走向失败的“精神毒药”。该现象折射出()
①市场上的励志图书已经成为精神毒药 ②文化产业要注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统一 ③励志图书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主要载体 ④文化市场的健康发展需要良性引导和规范 A.①② C.②④
B.①③ D.③④
解析:选C。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产业迅速崛起。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始终把社会效 益放在首位,要注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统一;不少励志图书的内容是关于“厚黑学”的精神糟粕,可能成为诱人走向失败的“精神毒药”要求我们要对文化市场加强管理,正确引导。答案为C。11.(2015·内蒙古赤峰市高三质量检测)“全能神”是当前国内最具危害力的邪教组织之一,他们散布歪理邪说,蛊惑人心,煽动一些文化素质低,信念脆弱的群众加入组织。2014年发生的山东招远“5.28”故意杀人案再次引发了公众对“全能神”这一邪教组织的强烈关注。材料启示我们()A.要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 B.应坚决抵制和依法取缔腐朽文化 C.要通过科学文化教育改造落后文化 D.要发挥文化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
解析:选B。邪教属于腐朽文化,所以应坚决抵制和依法取缔腐朽文化。
12.(2015·广东省信宜市高三统测)2014年10月15日,总书记在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时,强调“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能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发生偏差”。这启示我们()
①文化市场具有自发性和商业性 ②要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③文化建设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 ④文化建设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 A.①② C.③④
B.②③ D.①③
解析:选B。“启示”是如何做,由此可以排除①;要想让文艺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不迷失方向,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不发生偏差,需要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②③入选;④与材料要求无关。
二、非选择题
13.(2015·四川省广安市期末考试)党中央提出要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某校高二年级学生以《网络中的“喜”与“忧”》为主题开展综合探究活动。调查研究:
网络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许多问题,一些格调不高甚至低俗的内容在网上传播,对人们特别是青少年造成不良影响。同学们经过调查发现,对于网络有两种比较集中的观点:一是“让孩子上网会毁了他!”二是“不让孩子上网会耽误他!”(1)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你对这两种观点合理性的认识。建言献策:
学校德育处举办“网络文化与青少年健康发展”征文活动,要求就网络文化与青少年健康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并从政府、经营者和青少年自身等几个方面,就青少年如何绿色上网建言献策。(2)请从政府、经营者和青少年三个方面,就如何克服网络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负面影响提出合理化建议。
解析:(1)该题需要准确解读问题要求,题目中的两种不同观点,学生只需要对每一种观点的合理之处进行分析即可。“让孩子上网会毁了他”,从文化市场出现令人担忧的现象、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对人的影响上分析。“不让孩子上网会耽误他”,从网络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回答。(2)该题是措施类题目,措施的主体已经明确给出,学生只需在根据不同主体从该采取什么对策上回答即可。国家要加强引导监管、经营者要遵守职业道德、青少年要加强自身修养。学生可以从以上几个方面具体展开回答。答案:(1)①不同性质的文化对个人的成长产生不同的作用。网络上存在的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会误导青少年,甚至造成无法挽回的恶果,所以“让孩子上网会毁了他”。②但另一方面,网络作为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能广开眼界,增长知识,紧跟时代,有利于青少年学习和成长,所以“不让孩子上网会耽误他”。
(2)①国家应对网络正确引导与加强管理。②经营者应遵守职业道德,遵守法律法规。既注重经济效益,也注重社会效益。③青少年应不断加强自身的修养,提高眼力,学会选择,文明健康上网。
14.综观电视荧屏,“雷剧”横行。新版《武松》中,潘金莲与武松相爱了;《天天有喜》虽脱胎于“刘海砍樵”的神话故事,却把当下社会的热点话题“穿越”到了剧中,“婆媳争斗”“伪娘当道”“婚后小三”等话题应有尽有;《新洛神》以《洛神赋》为蓝本创作,剧中人物造型奇特、台词直白且不论,曹操父子三人为夺甄宓而争天下的剧情更是雷翻网友。而在收视率唯上的电视剧市场,制作方不怕观众挑刺儿,越挑越有收视率。面对“雷剧”,有家长吐槽称,让孩子看这些误导性太强的剧集能带来什么?电视剧除了作为休闲、娱乐的一种方式,更应传递一种正能量。请运用“走进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对上述材料予以评析。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加强文化建设等知识。本题已经限定了知识范围。解答本题,要通过阅读材料,首先明确“雷剧”横行的原因,在明确原因的前提下指明解决办法;其次,我们还要指明“雷剧”与人民群众需要的先进的、健康有益的大众文化格格不入,进而得出要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再次,我们要提出让“雷剧”少一点,正剧 多一点的具体措施:加强文化建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离子反应是高考的重点和难点。在高考中, 离子反应不仅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还会出现在非选择题中。涉及离子反应的内容在整份高考试卷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所以熟练掌握离子反应是赢得高考胜利的重要保证。高三第一轮复习时, 要紧紧围绕热点内容, 总结知识规律, 设计典型题目, 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下面笔者将从四个方面对离子反应给予剖析, 希望对师生有所帮助。
一、题型概述
1.选择题
主要题型是: (1) 判断离子间能否大量共存, (2) 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前者解题的关键:一是熟练掌握元素化合物的知识, 即离子间能否发生反应;二是注重审题, 注意题目中隐含条件的挖掘。而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中的错因主要有:①不符合客观事实, ②化学式的拆分不正确, ③反应物间量的关系不正确, ④不符合“三大”守恒等。
2.非选择题
主要题型是: (1) 复杂离子反应的书写, (2) 通过溶液中的离子反应推断未知离子或未知物。离子反应的书写主要考查酸碱反应中的过量与不足和氧化还原反应中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而通过溶液中的离子反应来推断未知物, 这类题综合了元素化合物的大部分知识, 同时将水的电离、溶液的酸碱性也渗透其中;内容变化多端, 思维强度大, 已成为新课标理综卷的精彩之笔。
二、热点剖析
1.判断溶液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的主要方法和依据
(1) 看题给条件。
①当已存在某离子时, 与之反应的离子不能存在。如当Ba2+已经存在时, 与之反应的SO
(2) 看能否反应。
①由于发生酸碱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如AlO-2[Al (OH) -4]与HCO-3发生酸碱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 离子方程式为
2.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类试题中的常见陷阱
设错方式1:不符合客观事实, 错写反应产物
如反应
设错方式2:化学式拆分不正确
如将NH3通入醋酸溶液中的离子方程式写成
设错方式3:反应物间量的关系不正确
如将NaHCO3溶液与少量石灰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写成
设错方式4:电荷不守恒或质量不守恒
如离子方程式
设错方式5: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不守恒
如将酸性KMnO4氧化H2O2的离子方程式写成
3.与量有关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1) 多离子反应中涉及的“量”——若是多离子参与的复分解反应, 可用“少定多变法”来书写。“少定”即量少的反应物, 若其阴、阳离子都参与反应, 它们反应的个数比按化学式的比例确定;“多变”即过量的反应物, 其化学计量数根据反应的需要确定, 不受化学式中的比例制约, 是可变的。例如, NaOH溶液中加入Ca (HCO3) 2溶液, 其中Ca (HCO3) 2中的Ca2+和HCO-3都参与反应, 若Ca (HCO3) 2少量, 其离子Ca2+与HCO-3的比例是固定的, 必以1∶2的比例 (即化学式的比例) 反应。然后再确定需2个OH-中和2个HCO-3, 则可写出:
(2) 多步反应中涉及的“量”——此类题常以能多步变化的物质作为关注点, 据另一反应物的量推测其反应到哪个程度。例如, 向AlCl3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 其过程可表示为
与此类似的还有石灰水与CO2、NaAlO2[NaAl (OH) 4]与CO2、NaAlO2[NaAl (OH) 4]与HCl、Na2CO3与HCl、氨水与AgNO3等。
(3) 氧化还原反应中涉及的“量”——此类题主要是抓住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的大小确定反应的先后。例如, FeBr2溶液中通入Cl2, Cl2先与Fe2+反应, 之后再与Br-反应。
当
当
当
(4) 与“量”有关的几点注意事项:①Mg (HCO3) 2溶液与过量的NaOH反应, 不能忽视Mg (OH) 2比MgCO3更难溶的事实, 所以应生成Mg (OH) 2而不是MgCO3。②NH4HCO3与少量NaOH溶液反应, 不可忽视的是OH-先与HCO-3反应, 再与NH+4反应生成碱 (NH3·H2O) 。③少量CO2与AlO-2[Al (OH) -4]、Ca (ClO) 2、Na2SiO3反应时生成CO
三、典例精析
考点一:判断离子组能否共存
例1.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的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 )
A.滴入KSCN溶液显红色的溶液中:K+、Fe2+、SO
B.1mol·L-1的烧碱溶液中:S2-、SO
C.使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的溶液:Cs+、Ba2+、S2-、Cl-
D.含有大量HCO-3的澄清透明溶液中:K+、NH+4、Cl-、Na+
解析:能使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 说明该溶液具有很强的氧化性, 由于S2-的还原性强于I-, 故在此溶液中S2-一定不能大量存在。
答案:C
思维拓展:判断离子组能否共存是高考的传统题型, 试题的发展趋势是增加限制条件和定性中有定量, 难点主要集中在离子之间的双水解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
考点二: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
例2.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
A.向FeI2溶液中通入Cl2至Fe2+恰好完全被氧化:
B.NaOH溶液与足量的Ca (HCO3) 2反应:
C.NaHSO4溶液和Ba (OH) 2溶液充分反应后溶液呈中性:
D.Na2CO3溶液吸收Br2蒸气:
解析:由于还原性I->Fe2+, 当Fe2+被完全氧化时, I-也已反应完, 故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
答案:B
思维拓展:对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的考查可谓“年年岁岁题相似, 岁岁年年题不同”, 从2011年各地考题中透露出这样的信息:新高考命题特点之一是“离子反应与量有关”, 之二是“对未知反应的正误判断”, 之三是“结合电离常数书写离子方程式”, 增加了试题的难度。
例3.下表中对离子方程式的评价合理的是 ()
解析:根据电解规律可知, 若阴极发生反应
答案:A
思维拓展:本题型是“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类”试题的衍生物, 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先写出正确的离子方程式, 然后判断“评价”是否合理。
考点三:鉴别实验中的离子反应
例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加入NaOH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 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FeCl3
B.加入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再加足量盐酸沉淀不溶解, 则原溶液中一定有SO
C.加入NH4Cl溶液并加热, 有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生成, 则原溶液中一定有OH-存在
D.无色试液
解析:选项A中只能说明原溶液中含有Fe3+, 但无法判断原溶液中是否含有Cl-。选项B中干扰离子是Ag+, 即原溶液中含有Ag+也有类似现象。选项C是正确的, 同时也说明了NH+4和OH-可以互检, 这一点尤其要引起注意。检验K+时一定要透过蓝色钴玻璃, 这样能把Na+灼烧产生的黄光过滤掉, 只有这样才能观察到有无紫色火焰, 即选项D中原溶液中即使存在K+, 也观察不到紫色火焰, 故D项错。
答案:C
思维拓展:物质的提纯和鉴别是中学化学实验的重点内容, 它渗透于化学分析的全过程中, 也是历年高考中的热点。考纲明确要求掌握6种阳离子 (Al3+、Fe3+、Fe2+、H+、Ag+、NH+4) 和7种阴离子 (Cl-、Br-、I-、SO
考点四:图像中的离子反应
例5.向含Na2CO3、NaAlO2[NaAl (OH) 4]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150mL1mol·L-1盐酸溶液, 测得溶液中某几种离子物质的量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a曲线表示的离子方程式为
B.b和c曲线表示的离子反应是相同的
C.M点时, 溶液中沉淀的质量为3.9g
D.原混合溶液中CO
解析: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的过程中, 依次发生如下反应:
答案:D
思维拓展:结合图表考查离子反应的先后顺序是一个难点, 也是高考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载体。主要考查内容集中在含H+、NH
考点五:离子反应的综合应用
例6.某溶液由HCO-3、AlO-2、CO
①取适量试液, 加入过量硝酸, 有气体生成, 并得到溶液;
②在①所得溶液中再加入过量NH4HCO3溶液, 有气体生成, 同时析出白色沉淀甲;
③在②所得溶液中加入过量Ba (OH) 2溶液, 也有气体生成, 并有白色沉淀乙析出。
请根据上述实验结果, 填空:
(1) 写出实验②中发生的所有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2) 该溶液中一定存在的离子是 。
(3) 某同学认为, 为分析该溶液中不能确定的离子, 只需对白色沉淀乙进行分析, 请写出实验操作和现象: 。
解析:由实验①加入过量的盐酸, 有气体放出, 可知原溶液中可能含有HCO-3或CO
答案:
(2) Na+、AlO-2、CO
(3) 取少量白色沉淀乙, 加入盐酸后观察沉淀是否全部溶解, 若全部溶解, 则原溶液中无SO
思维拓展:依据常见离子的特征性质及实验现象, 判断离子的存在与否时, 在分析判断过程中:一要注意题目所给的限制条件和推断范围;二要注意当得出肯定存在的结论后, 要根据离子能否共存而推断出不可能存在的离子;三要注意上一步实验对下一步实验的影响。
四、强化训练
1.常温下, 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的是 ( )
A.由水电离的c (H+) =10-12mol·L-1的溶液中:Cl-、CO
B.含有大量AlO-2的溶液中:K+、Al3+、Br-、HCO-3
C.使甲基橙变红色的溶液中:Fe2+、K+、NO-3、SO
D.使pH试纸变深蓝色的溶液中:Cl-、K+、Mg2+、SO
2.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
A.澄清石灰水中滴入少量Ca (HCO3) 2:
B.已知Ka (HClO) >Ka2 (H2CO3) , 则有2ClO-+CO2 (少量)
C.金溶于王水生成AuCl-4和NO:
D.FeBr2溶液中通入足量的Cl2:
3.含有1molHNO3的稀硝酸分别与不同质量的铁粉反应, 所得氧化产物与铁粉物质的量关系如下图所示 (已知稀硝酸的还原产物只有NO) 。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
A.曲线a表示Fe2+, 曲线b表示Fe3+
B.P点时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表示为
D.n3∶n1=3∶2
4.A、B、C、D 4种可溶的化合物 (所含离子各不相同) , 分别由阳离子Na+、Mg2+、Al3+、Ba2+和阴离子OH-、Cl-、SO
①将4种化合物各取适量配成溶液, 分别装入4支试管。
②取A溶液分别滴入另外3种溶液中, 记录实验现象如下:
B溶液
C溶液
D溶液
③向B溶液中滴入D溶液, 无明显实验现象。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请写出它们的化学式:A______, B______, C______, D______。
(2) 上述②的第三次实验中, 再加入A, 沉淀部分溶解的离子方程式为 。
(3) ③中若是向C溶液中滴入D溶液, 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是 。
5.现有4种阳离子K+、Ag+、Ba2+、Al3+与3种阴离子OH-、Cl-、SO
①B和D都不溶于水, 也不溶于酸。
②A溶于水后, 与上述某阳离子反应可生成B;若A溶液与适量E溶液反应生成沉淀, 再加入过量E溶液, 沉淀量减少, 但不消失;若A溶液与过量F作用无白色沉沉淀生成。
③C溶于水后, 与上述某阳离子反应可生成D, 且C溶液与过量的氨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④E溶于水后, 与上述某阴离子反应可生成B。
请根据上述实验结果, 填空:
(1) 能确定的溶液是 (写出溶液标号与相应溶质的化学式) : 。
(2) 不能确定的溶液, 写出其标号、溶质可能的化学式及进一步鉴别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3) 冒出大量气泡, 同时生成白色沉淀
5. (1) B:BaSO4、C:AlCl3、D:AgCl、E:Ba (OH) 2、F:KOH
(2) A Al2 (SO4) 3或KAl (SO4) 2 用洁净的铂丝蘸取少量A, 在酒精灯火焰中灼烧, 若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呈紫色, 则A为KAl (SO4) 2溶液;若未观察到火焰呈紫色, 则A为Al2 (SO4) 3
例1 A、B、C、D、E、F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已知:A、C、F三种原子的最外层共有11个电子,且这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两两之间皆能反应,均生成盐和水;D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少4;E元素原子次外层电子数比最外层电子数多3。
(1)写出下列元素的符号:A 、D 、E ;
(2)B的单质在F的单质中燃烧的现象是 ,化学方程式是 ;
(3)A、C两种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解析 本题的突破口是A、C、F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之间两两皆能反应生成盐和水,可推知其中必有一种水化物具有两性,一种元素为铝,根据Al(OH)3的两性和原子序数的大小关系,推知C为铝,A为钠,B为镁。进一步求得F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1-3-1=7,F为氯,D为硅,E为磷。答案:(1)Na、Si、P (2)产生白色的烟;Mg+Cl2[点燃]MgCl2 (3)OH-+Al(OH)3=AlO2-+2H2O
点评 考查元素周期表中短周期元素的排列情况。该题型的备考建议: 1. 熟练掌握短周期(或1~20号)元素,特别是代表性元素的性质; 2. 熟记常见的等电子体(如10 e-、18 e-等); 3. 运用好周期表中的“位、构、性”关系。
考点2 无机框图推断
例2 下图中A~J分别代表相关反应中的一种物质,已知A分解得到相等物质的量的B、C、D,图中有部分生成物未写出。请填写以下空白:
[A][B][C][D][E][F][G][H][I][J][B][C][I] [点燃 ①][+G ②][△ ][NaOH][催化剂、△][+Na2O2][+Mg][△][③]
(1)B的结构式 , D分子的空间构型 ;
(2)写出反应①、②的化学反应方程式:① ,② ;
(3)写出A与足量NaOH溶液共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解析 本题的突破口:1. 框式语A→B+C+D,A可能为NaHCO3、NH4HCO3、(NH4) 2CO3、KMnO4等物质中的一种。2. C能与Na2O2反应,中学阶段常见的有H2O和CO2,可知G为氧气; 3. A能与碱共热生成D,D能催化氧化为H,H可进一步被氧化,结合题干信息推知A为NH4HCO3,D为NH3,C为CO2,后面的相关反应可用来验证推断是否合理。答案:(1)O=C=O 三角锥形 (2)2Mg+CO2[点燃]2MgO+C 4NH3+5O2[催化剂△]4NO+6H2O (3)NH4++HCO3-+2OH-[△]NH3↑+2H2O+CO32-
点评 无机框图推断题的解题思路:根据特征颜色、特征反应、特征反应现象等作为突破口进行推断。从突破口向外扩展,通过顺推法、逆推法、假设法得出初步结论,最后作全面检查,验证推论是否符合题意。备考建议: 1. 立足于酸、碱、盐、单质、氧化物间的基本转化关系,熟悉反应规律; 2. 留意常见物质与反应的特殊性,注重积累,多思考,勤记忆。
考点3 离子推断
例3 现有以下几种离子:Na+、Mg2+、Al3+、Ba2+、NH4+、OH-、Cl-、NO3-、SO42-、HSO4-。A、B、C、D、E是由它们组成的五种可溶于水的固体(每种离子只能用一次)。将这五种固体溶于水配成溶液进行实验,结果如下:
①A溶液与过量E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1,过滤,该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②B溶液与过量E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2,过滤,该沉淀部分溶于稀硝酸;
③C溶液与少量E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3,过滤,该沉淀可溶于A溶液;
④D溶液与过量E溶液反应生成气体4。已知固体D受热可以分解为水和另外的两种气体单质。
(1)根据以上条件推断出B、C的化学式:B ,C ;
(2)写出A溶液E溶液与反应至溶液呈中性的离子方程式: ;
(3)写出固体D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
解析 从①②③可知:E与A、B、C均可产生白色沉淀,根据提供的离子组合沉淀只能为Al(OH)3、Mg(OH)2、BaSO4中的一种或两种。④中产生气体为NH3及①中不溶于稀硝酸的沉淀为BaSO4,可推知E为Ba(OH)2, D为NH4NO3(考虑D的分解情况)。又由Al(OH)3具有两性,可溶于过量的强碱溶液知沉淀2为Mg(OH)2和BaSO4,A中含有HSO(因为沉淀3 Al(OH)3能溶于A),得A为NaHSO4,B为MgSO4,C为AlCl3。答案:(1)MgSO4 AlCl3 (2)Ba2++2OH-+2H++SO42-=BaSO4↓+2H2O (3)2NH4NO3 [△]2N2 ↑ +O2↑+4H2O
点评 本离子推断题集离子共存、元素化合物、实验于一体的综合题。解题关键:不仅要抓住典型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及转化关系,还要掌握常见离子的检验、物质的溶解性及离子间能否共存等知识。
【专题训练】[X(单质)][置换][化合
化合][化合][M][N]
1.右图中M、N为含X元素的常见化合物。则X元素可能为( )
A.Fe或C B.Cu和Fe C.N或S D.C或Al
2.已知SO32-+I2+H2O=SO42-+2I-+2H+。某溶液中可能含有I-、NH4+、Cu2+、SO32-,向该无色溶液中加入少量溴水,溶液仍呈无色。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肯定不含I- B.肯定不含Cu2+
C.可能含有SO32- D.肯定不含有NH4+
3.化合物A、B、C、D各由两种元素组成,甲、乙、丙是前两周期元素的三种单质。这些常见的化合物与单质之间存在如下关系(已知C是一种有机物),以下结论不正确的是( )
[单质丙和
化合物A][化合物B][单质甲][化合物A][化合物D][化合物A
与化合物B][化合物D][化合物C][单质乙][单质丙] [单质乙]
A.上图的五个转化关系中,有三个是化合反应
B.上述化合物中有一种是电解质
C.甲、乙、丙三种单质的晶体一定是分子晶体
D.上图的五个转化关系,均为氧化还原反应
[D][C][A][B][高温] [O2(足量)][O2(足量)] 4. 右图所示的反应均是在高温或引燃后进行。选项中的物质表示A和B,不合理的是( )
A.CO2、Mg B.Fe3O4、Al
C.MgO、Al D.CuO、H2
5.甲、乙、丙、丁分別是 Al2(SO4)3、FeSO4、NaOH、BaCl2四种物质中的一种,若将丁溶液滴入乙溶液中,发现有白色沉淀生成,继续滴加则沉淀消失,将丁溶液滴入甲溶液时,无明显现象发生,据此可推断丙物质是( )
A.Al2(SO4)3 B.NaOH
C.BaCl2 D.FeSO4
6.甲、乙、丙三种溶液中各只含有一种X-(X-为Cl-、Br-、I-),向甲中加淀粉溶液和氯水, 则溶液变为橙色;再加丙溶液, 颜色无明显变化。则甲、乙、丙依次含有( )
A.Br-、Cl-、I-B.Br-、I-、Cl-
C.I-、Br-、Cl-D.Cl-、I-、Br-
7.下图每一方框中的字母代表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产物J是含A金属元素的胶状白色沉淀,I为NaCl溶液,D是淡黄色固体单质。试填写下列空白:
[A][B][C][D][E][F][J][I][H][G][D][L] [+L][在空气中燃烧]
(1)L的化学式为 ,F的化学式为 ;
(2)J受热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比较D形成的氢化物与同族相邻元素所形成的氢化物稳定性、沸点高低并说明理由 ;
(4)金属A的冶炼以J的分解产物为原料,分别完成阳极和阴极反应式,阳极: ,阴极: 。
8.以NH4NO3和D物质为初始反应物发生的一系列变化(如图)。常温下,A为液体,F为不溶于水和碱溶液的白色固体,B、G和I为无色气体,G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A][B][C][硝酸铵][D][E][F][G][I][G][G][H][F][+硝酸铵][加A][+][+][+][①
△][②
高温][③][④][⑤][加
A]
请填空:(1)D ,E ,H ;
(2)写出反应⑤的离子方程式: ;
(3)稀硝酸溶液与D的单质反应时,氮元素被还原到最低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检验某样品中含铵根离子的方法: 。
【文化专题复习】推荐阅读:
“发展先进文化,建设文化强国”专题复习06-04
2018年中考思想品德时政热点专题复习(五)文化建设12-07
红色文化专题10-02
汽车文化节方案专题11-08
整治圈子文化专题对照检查材料09-20
企业文化专题辅导班上的讲话11-25
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专题调研报告10-31
吉林省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管理办法专题07-25
中考专题复习病句复习教案06-24
旋转专题复习教案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