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治理

2022-03-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大气污染治理

环境监测治理技术在大气污染治理中的应用策略

摘要:随着生态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受到社会公众的高度关注。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大气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不仅严重威胁人体健康,同时也导致了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因此,在大气污染治理中应用环境监测治理技术、加大环境监测治理力度势在必行。基于此,本文将简要分析我国大气污染现状,介绍几类常见环境监测治理技术在大气污染治理中的應用,并就大气污染治理水平提升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环境监测治理技术;大气污染;治理;应用策略

引言:环境监测治理技术的应用可以协助相关部门人员监测空气质量动态、有效控制大气污染。随着现代工业化、城市化水平不断提升,汽车尾气、工业废气、燃料燃烧所引发的大气污染问题较为严峻,大气污染治理工作被提上日程。通常情况下,专业人员通过应用各项环境监测治理技术获知空气中有害气体含量,进而对人为的大气污染及环境破坏等问题加以控制,实现生态治理目标。

一、 大气环境污染问题的成因

(一) 汽车尾气

汽车尾气是引发大气环境污染问题的元凶之一。随着我国民众生活品质的不断提升,汽车成为人们首选的出行方式,道路上车辆数目与日俱增。而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其会排放出含有一氧化碳、氮化物、苯等污染物质在内的汽车尾气,对城市区域的大气环境带来污染。甚至,研究表明,雾霾天气的形成与汽车尾气排放具有直接影响。而随着人们对汽车拥有数量的不断提升,汽车尾气所引发的环境问题可能会更为严重,尾气治理刻不容缓。

(二) 燃料燃烧

燃煤取暖、焚烧垃圾等燃烧行为也会严重污染区域大气环境。通常情况下,这两项行为所产生的气体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并伴随大气飘逸,往往会引起大面积的环境污染,需要有关部门从政策、法律等层次加强监管。

(三) 工业废气

工业企业的崛起推动的城市化进程,但同时也带来了明显的环境问题。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部分工业企业不能严格控制大气排放,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大量工业废气被排入大气环境,影响较为恶劣。

二、 环境监测治理技术在大气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一) 固体颗粒物监测技术

固体颗粒物监测技术是依托现代化设备而监测大气污染物颗粒浓度的技术,通过运用这项技术,人员可以精确分析空气中的污染物成分及其具体比例,确定污染物浓度并找出污染源,为大气污染治理提供参考依据。在实际应用中,固体颗粒物监测技术展现出了较强的实用性和高效性。具体来说,通过监测大气环境中的固体颗粒物,可以发现,固体颗粒物成分复杂。因此,专业人员需要应用大气检测仪来辅助固体颗粒物监测技术应用,并重点监测大气环境中是否存在二氧化氮PM10等固体颗粒,并给出精准的颗粒物浓度和含量数据,为大气污染治理措施的制定提供充足准备。

(二) 二氧化硫监测技术

作为一类常见的大气污染物,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普遍源自汽车尾气和工业废气的排放,且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较大。一旦空气中二氧化硫浓度及含量达到一定水平,会产生酸雨,对区域农业以及生态带来负面效应,同时也会威胁到人类的身体健康和工作生活。近几年来,环境监测治理人员致力于有关二氧化硫和其他硫化物的监测研究,通常使用电位电解法和分光光度法等监测该类空气污染物,这两项监测技术的优势在于抗干扰能力强,可以精准检测到二氧化硫和其他硫化物,并判定大气污染具体程度。而在获知上述基本信息后,监测人员才能根据具体问题和数据制定专项治理方案,尽快对大气污染问题展开高效治理,推动生态修复工作落实。就我国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开展情况来看,二氧化硫监测技术可谓立下汗马功劳。若通过二氧化硫监测技术,判定某区域二氧化硫和其他硫化物含量超标,则相关负责人员可以从限制高烟炉废气排放、使用低硫燃料等方面采取措施,开展针对性治理,避免大气污染问题愈演愈烈。

(三) 氮氧化物监测技术

大气中的氮氧化物主要来自汽车尾气。燃油汽车排放的尾气中含有大量的氮氧化物。有关部门在日常监测中采取氮氧化物监测技术,可以实时获知不同区域的汽车尾气排放情况,对大气中的氮氧化物含量形成大致推断,以便在后续出台行之有效的治理方案。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城市道路车流量较大,相关人员很难实现24小时全天候实时监测道路汽车尾气排放情况。针对这一问题,相关人员可以应用氮氧化物监测技术对过往汽车展开筛查,处理具有超标问题的车辆,提升大气污染治理的成效。

三、 大气污染治理的有效举措

(一) 全面强化环境监测

近几年来,各地纷纷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工作,固体颗粒物监测技术、二氧化硫监测技术以及氮氧化物监测技术等日趋成熟。但是,技术应用效率和准确象征就有待提升。因此,在后期大气污染治理工作中,有关部门应全面强化环境监测,推动环境监测工作,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强化,为大气污染治理提供精准的数据信息。为此,有关部门可以推动大数据技术、智能信息技术在环境监测工作中的应用,构建专业的大气环境监测大数据平台,对监测到的大气环境信息展开深入挖掘和归类汇总,从而有效整合要素,提升大气污染治理水平。

(二) 强化污染源治理工作

客观来说,现阶段的大气污染问题主要是由人为因素导致的。对于汽车尾气和工业废气的重要污染源,有关部门在大气污染治理工作中应加强源头监管和治理,把握大气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航向。以汽车尾气排放问题为例,现阶段部分地区从政策上鼓励群众购买污染较小的新能源汽车,借此控制高油耗汽车数量,这一举措大幅度缓解了区域环境压力。与此同时,环境监测部门人员可与其他部门展开协同合作,控制汽车出行量,便借助遥感技术实时监测数据,减轻环境污染负面效应。最后,部分大气污染问题在现有技术水平下难以得到根治,有关部门应加强对污染源的排查、治理与监管,将大气污染问题控制在健康的阈值内,尽可能避免因大气污染而引发酸雨、雾霾等天气。

(三) 强化宣传教育工作

无论是环境监测治理技术的优化完善,还是大气污染治理对策的落实,都非一朝一夕之间可以实现的。事实上,随着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现代工业技术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工作、娱乐都有可能成为大气污染源。所以,在全面推动环境监测技术创新的同时,也需要面向社会大众强化宣传教育工作,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并配合大气污染治理工作,推动相关工作深度落实与可持续发展,为我国的生态环境事业发展保驾护航。

四、 结束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大气污染问题较为突出,主要大气污染源包括汽车尾气、燃料燃烧以及工业废气。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推动下,针对固体颗粒物、二氧化硫以及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监测技术已经较为完善。但是,有关部门应坚持以实践治理工作为载体,从长远角度对大气治理工作展开积极部署,纠正现阶段大气污染治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推动环境监测治理技术创新发展,从而有效提升生态自然环境治理水平,为广大群众营造健康的生存环境。

参考文献:

[1]孙刚,张超,钟丽华.探析大气污染环境监测技术及治理方案[J].低碳世界,2021,(11):23-24.

[2]庄绪伟.环境监测在大气污染治理中的重要性及措施[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1,(11):53-55.

[3]付洪沙.环境监测治理技术在大气污染治理中的应用策略[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1,(16):90-91.

作者:王利国 王刚 李建广

第2篇:大气污染:历史、科学与治理

Mark Z. Jacobson, Stanford University,USA

Atmospheric Pollution

History, science, and Regulation

2002, 399pp.

Softcover

GBP 29.95

ISBN 0-521-01044-6

Cambridge

地球上自然界空气污染问题与地球本身一样古老。火山喷燃孔、自然火灾、沙漠灰尘都对自然界的空气产生污染。当人类燃烧树木和清理土地时都会污染空气,因为风吹增加了灰尘。后来的煤燃烧、化学制品、石油、汽油、煤油、柴油、喷气与酒精燃料、天然气及垃圾与化学制剂的释放成为了几个主要的空气污染因素。本书全面介绍了空气污染的主要问题的历史与科学,从基本的大气化学及大气层中化合物发现史开始,对地球大气的演化和现今大气的结构与成份进行了讨论;随后对五个主要的空气污染问题,即城市户外空气污染、室内空气污染、酸沉降、同温层臭氧的减少和全球气候变迁作了全面的阐述。书中有大量的数学例子和练习题,以及200多幅彩色照片。本书作者是美国斯坦福大学土木工程与环境工程系副教授,美国国家科学基金成就奖和NASA的研究新人奖的获得者。他的另一本教课书《大气建模基础》连续9个学期被斯坦福大学工程学院学生评为5%最好的教课书。

全书共分12章。第1章大气化学基础与发现史;第2章太阳、地球与地球大气的演化;第3章现今大气的结构与组成;第4章城市空气污染;第5章烟雾中的喷雾微粒与全球环境;第6章空气污染的气象学影响;第7章空气污染对能见度、紫外线辐射及大气光学的影响;第8章自上世纪40年代起国际城市烟雾的治理;第9章室内空气污染;第10章酸沉降;第11章全球同温层臭氧的减少;第12章温室效应与全球变暖。最后是附录,转换与常数。

本书图文并茂,是大气化学与物理、气象学、环境法与政策、城市规划与治理专业的大学生、研究生的入门教课书。对于相关的研究人员也有参考价值。

胡光华,高级软件工程师(原中国科学院物理学研究所)

Hu Guanghua, Senior Software Engineer(Former Institute of Physics,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作者:M.雅各布森

第3篇:浅谈大气污染治理问题

摘 要:本文通過文献综述了目前我国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有,地方政府执行力不足、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能力欠缺、部门大气污染治理合力不强、公众参与环境治理意识仍然淡薄。期望通过问题的提出为以后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大气污染 污染防治 环境意识 公众参与

一、引言

大气是地球上所有生命物质赖以生存的源泉,但随着社会高速发展,当人们生产生活排放的大气污染物超过了大气环境的承载力时,大气污染问题就会随之产生。大气污染是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足够的时间,并因此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环境的现象。在百度百科中,大气污染物被定义为由人为源或者天然源进入大气,参与大气的循环过程,经过一定的滞留时间之后,又通过大气中的化学反应、生物活动和物理沉降从大气中去除。如果输出的速率小于输入的速率,就会在大气中相对集聚,造成大气中某种物质的浓度升高。当浓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就会直接或间接地对人、生物或材料等造成急性、慢性危害,大气就被污染了。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近年来,北方地区的冬季大范围雾霾天气影响着许许多多人的生活。大气污染从而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许多研究学者对此也进行深入研究。研究表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增加,工业废气、机动车尾气、扬尘污染日益严重,大气环境质量难以得到改善,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身体健康。本文通过文献综述了目前我们普遍存在的大气污染治理问题表现为:地方政府执行力不足、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能力欠缺、部门大气污染治理合力不强、公众参与环境治理意识仍然淡薄。

二、大气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

2.1地方政府执行力不足

地方政府在应对大气污染防治过程中,集中体现出来的问题有(1)行政重心偏移;(2)对大气污染防治的认识不足(3)不积极的应对态度。我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市场化已经影响到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其影响不论是政府还是个人,都适应或者是追求“回报快、收益高”的投入方式。然而,大气污染防治是需要高投入然而见效慢的一件事,因此阻碍着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发展。地方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工业生产,然而工业生产往往是以破坏生态环境、污染大气为代价的,这种模式也极大的制约着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进行。大气污染的成因及防治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作,对从业人员的知识储备、专业性有一定的要求,然而基层工作人员对大气污染防治政策的解读、理解、执行、组织实施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还有政府的考核制度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2.2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能力欠缺

大气污染治理过程中,突出的排放控制能力欠缺的方面有:(1)扬尘治理不足;(2)工业污染治理能力不足;(3)机动车污染治理能力不足;(4)重污染天气应对能力不足。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部分城市的突出问题表现在缺少对城市建设的统筹规划和统筹思考,在很多城市,随处可见的是有几十个新建项目同时开工建设,到处可见裸露建筑垃圾及拆迁工地。渣土疾驰在城市的道路上,未按要求进行覆盖、冲洗。加大了地区大气污染。目前,随着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开展以来,各地都采取了严格的治理措施。清理、取缔一大批“散乱污”企业,对环境问题起到了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还是有一部分企业违规作业,查的时候停、不查的时候偷着作业。存着侥幸心理,宁可停产停工,也不进行大气污染治理。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私家车、重型运输车数量急剧增加。尤其是重型运输车辆管理不到位,导致的大气污染问题严重。

2.3部门大气污染治理合力不强

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是需要多个部门协同治理、分工协作的一项系统性的工作。据有关调查研究表明,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中,各个主管部门之间存在着一点的缺乏沟通、缺乏交流,存在着一定的各自为政、各管各家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由于对各部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职责划分界限模糊,各部分权责不明。导致各部门对自己利益不大的工作,相互推卸。虽然大气污染是环保部门负责牵头,但具体工作落实起来需要多部门联合才能完成,许多职责在各部门之间都不清晰,有的工作都管,有的工作没人管。造成大气污染工作进行起来不通畅。

2.4公众参与环境治理意识仍然淡薄

公众作为社会的主体之一同样也是大气污染防治协同治理的主体之一。公众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就目前而言,公众的在面对环境、节约、生态的时候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意识还相对比较薄弱。公众普遍存在这样的认识,环境保护、污染防治是政府各职能部门之间的事、减排减污是企业的事。公众普遍忽略了我们也是社会的一员,人人都是环境的参与者,亿万公众不良的社会行为与不良生活方式、生活习惯也会带来比较严重的环境问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出行需要私家车强调舒适、环境。吃饭讲究排场、面子,由此产生的浪费直接或者间接造成的生态环境污染也相当严重的。

三、展望

通过分析我国目前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对于我们下一步进行污染防治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开展工作的依据。治理大气污染需要采取系统性的措施,从提升生态文明理念、强化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措施、建立健全大气污染治理机制、充分引导公众参与等方面综合施策,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大气污染治理的格局,以实现大气质量改善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5 年)。

[2]蒂姆·蒂坦伯格、琳恩·刘易斯:《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王晓霞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年。

[3]宋国君:《环境规划与管理》,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5 年。

[4]柯承均:《大气污染中煤炭污染的治理技术研究》,《时代农机》,2017 年第 12 期。

作者:路润峰 田磊 黄嘉瑞

第4篇:大气污染区域合作治理模式研究

摘要:雾、霾导致的严重大气污染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而现行属地管理的行政体制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存在严重的缺陷,以京津冀为例分析其缺陷,探索大气污染的区域合作治理模式,从网络治理理论视角提出分析框架,为该治理模式在机制建立和制度设计方面提供政策建议,通过完善立法与顶层制度设计、建立协调与合作机制、健全监管机制来协调央地政府、地方政府之间以及政企关系。

关键词:大气污染;属地管理模式;区域合作治理模式

一、京津冀大气污染及治理现状

雾、霾为悬浮于大气中、肉眼无法分辨的微小尘粒、烟粒或盐粒的集合体。它使空气混浊,能见度降到10km以下。其中的微粒子,达到一定浓度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极大威胁。1952年,伦敦出现的持续雾霾对居民造成很大伤害,引起了西方国家高度重视。英美等国随后相继出台了空气洁净法案,随后,不断做出推动保护空气质量的努力。

在雾霾微粒中,一些直径很小的微粒,如PM2.5(大气特别物质中直径小于2.5微米的微粒)可以直接吸入肺腔,进入血液,尤其值得关注。如何控制这一微粒的浓度是空气污染治理中的重中之重①。京津冀是集首都、大型现代化和国际大都市、区域经济翘楚、人口众多的等因素为一体的大型经济区,也是雾霾的重灾区。如何治理好雾霾,在全国也会有重要的代表性和示范效应。

在过去的时间里,京津冀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积极遵守国家法律,做出了很大努力。国家层面的法律法规主要有《中国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4月)及其实施细则、《环境空气质量标准》(首发于1982年,1996年第一次修订,2000年第二次修订,2012年2月第三次修订)。在地方层面,北京出台了《北京市2012-2020年大气污染治理措施》、《北京市2013-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和《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天津出台了《天津市清洁生产促进条例》并建立了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河北省印发了《河北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此外各省市还发布实施了《空气重污染日应急方案(暂行)》,按照分级、分区域应对原则,开展监测预警,及时发布信息,提倡排污单位和市民自主减排,并有针对性地采取强制减排措施。

根据统计数据,十余年来,京津冀三省市各主要污染物浓度值总体呈下降趋势(参见图1、图2、图3)。但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仍超过环境容量,各项指标大多超出国家空气质量标准值,北京市可吸入颗粒物年平均浓度一直高于国家标准(0.1毫克/立方米),雾霾天气也更加频繁出现。

2012年以来,北京、天津、唐山、石家庄等城市爆发了严重的雾、霾。仅2013年1月份,北京雾霾日数就达25天,空气质量指数达到严重污染程度甚至“爆表”

。据有关人士统计,从2008年4月至2014年3月,只有25天的空气质量符合国际标准。全国的雾霾形势也非常严峻,涉及25个省份,100多个大中型城市,平均雾霾天数达29.9天,创52年来之最[1]。京津冀为中国最重要的工业化区域之一,也是雾霾的重灾区。

显然,这些现象告诉我们,已有的努力还不够。我国2012年新出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依然低于国际先进水平,新空气质量标准虽增加了对PM2.5的监测,但与世界卫生组织(WHO)以及发达国家的空气质量标准相比,还存在执行标准低、覆盖面小等问题。最关键的问题在于:大气污染防治采用的主要环境管理模式是属地管理。2000年修订的《大气污染防治法》赋予政府直控型模式以法定地位,明确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辖区的大气环境质量负责……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主管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大气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这一法案一方面确定了政府的主导地位,另一方面强调辖区负责,使政府直控型细化为属地管理模式。这一模式虽然明确了政府责任,却因为行政上以属地为界分别包干,导致了地方政府在大气污染治理时各自为政,行政壁垒重重。在我国现有的层级官僚制、财政体制和绩效考核体制下,这一管理模式引发了诸多问题。下面我们来重点讨论环境问题属地管理的缺陷。

二、属地管理模式的缺陷——以京津冀为例

属地管理强调地方政府对本辖区的大气环境质量负责,但大气环境污染的表现形式并不是谁引起就出现在谁的属地上,也不是谁引起谁就最有积极性来控制和治理污染。众所周知,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地方管理的考核指标是经济发展。所有的地方政府都努力竞争,发展经济,追求GDP指标,不顾粗放型发展带来的环境损害。具体而言,属地管理模式带来的问题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地方政府竞争激烈,区域工业布局规划不当

改革开放后,财政分权和相对自主的经济决策权激励着地方大力发展经济,中央对地方的评估也以GDP增长为主。发展得好的地方,官员晋升就快。这一评估方式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逐步促成了地方政府官员之间围绕GDP增长而进行的“晋升锦标赛”[2]。在这种政绩观导向下,地方政府往往对易拉动GDP增长的重工业比较青睐,造成竞争性、重复性大工程建设和环境污染的重大隐患。

2000年以来,天津经济实力快速上升,京津冀围绕经济发展的竞争也越发激烈。天津在与河北的产业发展定位基本一致,都明确提出要促进重工业和化工业的发展[3],这就形成直接竞争,产业重复建设。为了与天津竞争,北京在产业转移时宁舍近求远投资河北也极少往天津迁移。当然,迁出去的大多是一些能源、化工、电力、钢铁等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

这样的工业布局,使重工业产业遍地开花。为了承接北京的产业转移,河北地方政府各市县虽有巨大经济发展差距,还是踊跃竞争和重复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出台后,河北省为承接产业转移更是迅速扩大了开发区的规模和数量,仅2010年后就增加了90多个开发区(此前仅48个)[4]。虽然北京基本完成了产业转移,GDP中近80%为服务业②,但周边的重工业带来的环境恶化压力依然强劲,而且在北京的直接控制之外。

从北京、唐山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和空气质量指标同期变化情况(参见图4、图5)可以看出,2003年~2011年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的情况是:北京以2008年为间断时间点,呈现先持续下降、后平稳发展态势;唐山市以2010年为间断时间点,呈现先持续下降、后直线上升发展态势。2007年首钢迁到唐山的高污染项目在2010年正式投产。通过对两市空气质量指标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以及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在2003年~2011年间的走势可知,北京这三个指标始终保持下降趋势,唐山却一路走高。本就以重工业为主的唐山市又承接转移来的污染密集型产业使得污染排放量越加严重。

所以说,虽然污染转移了,但污染源并没有被消灭,而是放到监管更加不严格的属地去了。从大区域来看,污染并没有得到好的整治。

(二)治理分权,经济差的地方希望“搭治污便车”

空气作为公共物品,在其遭受污染产生负外部性后,从“理性”角度出发的“经济人”不会主动努力去治理污染,而是希望“搭便车”,让别人付出成本来治理。空气是流动物体,不会按行政区的划分而停留,一个行政区大气污染加重,自然会影响到周边行政区的大气质量[5]。这一常识使得资源窘缺的地方等待观望,希望资源富足的地方出面治理。

在某种意义上,具有地方保护主义色彩的属地管理模式却促进了地方政府的“搭便车”行为:一方面,地方政府扮演的经济发展与污染治理双重角色存在“表面”利益冲突,在扩充GDP政绩观激励下,地方政府缺乏治理大气污染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以行政区为单位划定管理范围使污染治理壁垒重重,亦为“搭便车”行为提供了理由。此外,区域内经济发展不平衡也刺激了地方政府“搭便车”行为。

比如,北京市2012年固定资产投资中在第二产业的投资仅占11.1%,天津市这一数字为23.2%。比较起来,河北是重工业大省,其2012年固定资产投资中有大约48%投资在第二产业(按构成成分划分,约81.1%投资在建筑工程、安装工程和设备工具购置上;按建设性质划分,约63.8%的投资项目为新、扩建工程,改建和技术改造投资仅占14.9%)。虽然河北第二产业庞大,对有利于大气污染缓解的改建和技术改造投资并无足够的积极性,而是希望第二产业小但资金富裕的首都北京出面治污,或是要求北京支付治污补助,弥补产业缩减的损失。行政区为单位划定管理范围,财政和支出包干,使得地方政府互相钻空子,不肯主动治污。污染治理也是行政壁垒重重,北京不能管河北的事,却被迫要为河北的污染买单,钱如何用也是隔靴搔痒。而河北也可以理智气壮地说,不生产,经济差,属地的人民没饭吃。

(三)基层政府“共谋”,影响政策执行效果

基层政府与其直接上级政府相互配合,采取各种策略应对来自更上级政府的政策法律和检查监督行为属于“共谋”行为[6]。经济扩张的内在冲动和GDP导向的绩效考核标准是地方政府在污染治理方面存在“共谋”的根本原因。此外,分税制改革后地方政府“财权少、事权多”的现实亦加重了这一现象。一方面,分税制改革使中央通过决策权和财权加强了对地方政府的行政控制[7];另一方面,地方政府缺乏足够的财政资金履行职责,为了在“政治晋升锦标赛”中获得“好成绩”,总是想方设法完成甚至超额完成中央政府和上级政府派来的任务[8]。

在这样的背景下,河北省各地市采取的环保举措某种程度上带有“应对”中央或省级政府监管的色彩。如在监测网点设置上,邯郸市环保局“避重就轻”,对污染重的工厂集中区根本没有设置监测点[9]。2012年,河北省瞒报实际钢铁产五千多万吨,其实质则是地方政府“共谋”行为。当节能减排、淘汰落后的具体任务下发到各地方政府,为了降低成本、保住产量,瞒报实际产量成为河北省级以下一些政府普遍使用的手段。

(四)属地治理容易导致管制不力,政企博弈

我国大气污染日益严重与高污染企业的排污标准宽松有很大关系。以水泥排放标准为例,现行《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颗粒物排放浓度是50mg/m3,而国际先进地区已实现低于10mg/m3的粉尘排放标准。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水泥生产国,且水泥产量年平均增速在10%以上。水泥工业排放的水泥粉(烟)尘占全国工业粉尘排放总量的39%,属于重点污染行业[10]。粉尘颗粒物是水泥行业的最主要污染物,PM2.5是粉尘颗粒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气污染治理的难点。

在这样的政策背景下,地方政府作为“理性人”、“经济人”具有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争取职位晋升和扩充地方财政的强烈动机,某种程度上甚至纵容了企业的策略行为,导致监管部门执行不力[11]。正因为如此,环境污染问题愈发严重(参见图6)。

同时,排污企业和监管部门长期处于“打游击”的博弈状态,这是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投机选择。对企业来说,环保设备的投入并不能直接增加其经济效益,在排污惩罚成本较低情况下,很多企业宁愿交罚款也不安装环保设备[12]。地方政府从属地经济发展的视角来看,处理方式不一样,有的地方容易与之合谋。北京市水泥企业在安装了排污监测设备后,通过非法手段对检测数据造假[13],而河北省基层政府环保部门监管不力的情况大有存在[14]。监管部门的不作为和企业的博弈行为共同形成了大气污染恶化的条件。

三、区域合作治理:一种新的大气污染治理模式的探索

如何突破区域治理的局限,探索综合治理的道路,是放在改革者前面的一个重要挑战。近年来风行的网络治理理论,或许可以提供一个有益的思路。

(一)大气污染治理的理论基础:网络治理理论

政策网络研究起源于美国,以政策子系统研究为起点,从微观层面研究政策过程中主体间相互作用和影响,尤其是利益主体和政府在政策过程中的作用[15]。随着政策网络这一概念的发展和被接受,不同国家的学者因国家制度环境、研究学科或时代不同赋予其不同界定,使其在欧洲逐渐形成利益协调学派和网络治理学派[16]。

利益协调学派主要活跃于英国,逐步成为英国主流政策过程分析范式。Rhodes认为政策网络有不同的依赖结构,这些结构随行动者构成、依赖关系和资源的变化而变化[17]。作为利益协调工具,政策网络可以通过影响成员间的互动逻辑来影响政策过程和政策结果,它有利于分析政府和利益团体间的关系类型,但政策网络作为一种分析工具并不能代替理论解释,需要与国家相关的理论结合起来解释政策过程和结果[18](p92)。

政策网络作为一种新的治理策略在德国和荷兰获得了发展。治理角度的政策网络强调政府和公民社会协同制定政策的结构和过程,其主要分析单元是网络中行动者互动和联结的类型。受系统理论启发,研究者逐渐将政策网络发展成了现代社会的治理理论[19]。与层级制通过命令和控制机制协调社会行动以及市场通过行动者的自我协调自发形成社会秩序不同,网络治理通过行动者间的资源交换和信任建立发挥非层级制的协调作用[20]。网络治理中行动者间的水平协调关系与政府中的层级制并非冲突关系,在某些情况下,政治决定在层级制中的强制执行将增益政策效果。而网络从利益分配的角度弥补了层级命令的不足。

网络治理作为合作治理的一种新形式,主张打破传统的区域、功能对政策资源的限制,通过发挥政府的资源整合者作用实现行动者围绕政策议题的集体行动,从而实现政策目标。不同层级政府、社会团体、企业、公民、媒体等构成了围绕政策议题的网络行动者,本文以Rhodes提出的政策网络中行动者关系类型为基础,提出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需要处理的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地方政府之间、政府与企业这三对主要行动者关系类型的分析框架(参见表1)。

环节行动者资源行动策略倾向机制保障协调的关系层面具体手段

政策制定主要行动者: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

次要行动者:公民社会、专家等权威、组织、资金、信息、合法性中央政府:协调地方政府关系,公共利益最大化;地方政府:污染治理“搭便车”;公民社会:配合政策执行立法保障;顶层制度设计;财政支持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区域协作治理立法;组织建设与资源支持;严格的问责机制;调整绩效考核体制;政策制定听取公意、专家咨询

政策执行

执行主体:横向——省级政府间;纵向——省内各层级政府权威、组织、合法性、资金、信息扩大经济总量:弱化环境监管协调、合作机制省级政府之间关系;地方政府上下级关系协商、对话达成共识;信息共享的技术支持;管制从实地出发,属地化

政策对象:企业部分信息、资金利益最大化激励下扩大排污的可能性严格的监管机制政企关系高准入门槛;严厉罚污;奖励标杆

政策监督公民、社会组织、媒体等合法性积极关注有效的公民社会参与机制政社关系广开言路:公民举报、媒体监督、专家学者建议

(二)大气污染合理区域合作治理的应用与镜鉴

网络治理其实不是没有前期的经验。2008年奥运会期间北京市空气污染物浓度全面下降50%,这一成就得益于北京市践行奥运承诺采取的减排措施,以及京津冀及周边省市采取的联合行动[21]。建立区域环境管理机制是美国治理环境问题的主要方式,针对1976年洛杉矶烟雾事件,加州建立了控制该区域空气污染的政府实体机构——南海岸区域空气质量管理区,通过该管理区将城市空气污染治理提高到城市群治理层面[22]。英国主要采取严格立法形式治理大气污染,控制污染企业排污量,并授予地方团体执法权[23]这些成功经验,通过不同方式规范大气污染治理网络中不同参与者的行为,给京津冀大气污染协作治理带来诸多良好启发作用。

(三)我国大气污染区域合作治理的现实走向

从近期我国采取的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看,区域合作治理亦是其现实走向。2010年发布的《关于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改善区域空气质量的指导意见》,其特色是打破了地方行政区划界限,将区域大气环境作为整体进行统一协调和管理,着力构建区域联防联控工作机制。2012年发布的《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三区十群”的19个省(区、市)4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纳入执行规划的重点控制区,并规定了重点控制区的六大高污染行业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③。2013年发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明确规定需建立区域协作机制,分解目标任务,并将治理任务完成情况纳入政府考核体系。

综合以上理论和实践分析,区域合作是大气污染治理的必由之路。但当前我国大气污染区域合作治理体系尚不完善,从协调围绕大气污染区域合作治理这一政策议题的三对行动者关系来看,仍有完善的空间。其关键之处在于从责任主体、利益主体、工作环节、行动方案、资源配置、策略走向、机制保障、协调机理等几个维度对治理方式进行全面的设计和推动。

四、区域合作治理的长效性:网络治理视角下行动者关系类型的协调机制

政策网络中行动者所掌握的资源及采取的不同行动策略形塑了行动者关系类型。但制度本身作为资源的源泉之一,对于行动者的策略行为有约束和指引的作用。基于此,协调机制的建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审视。

(一)央地政府关系的协调:完善立法与顶层制度设计

我国现有的环境治理立法并未赋予大气污染区域合作治理的法定性,相关政策支撑仅有“国十条”以及各省市的配套实施细则、“十二五”规划相关要求以及《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等,行动计划具有阶段性,易导致大气污染治理的短期性,出现“奥运模式”之后的污染反弹现象。

在京津冀已建立区域协作机制的前提下,加强以下立法与制度设计将有利于保障大气污染区域治理的效果。

第一,完善立法,确立统一的区域大气污染防治立法框架。构建区域治理法律体系,并将区域内和区域间治理主体的利益平衡纳入法律体系考虑范围,是区域合作治理成功的关键[24]。在立法方面,加快修改《环境保护法》和《大气污染防治法》将是人大主要工作内容之一。首先,应改变法律中不适应时代发展的内容,尤其是政府的单一治理主体地位和属地管理模式;其次,应协调区域内各省市大气污染治理目标;此外,还需确立区域统一的大气污染防治立法框架[25],统一京津冀三省市立法时间、目标和责任等。

大气污染区域合作治理的立法亦需明确跨行政区环境管理的地位、机构、职责、程序和内容。

它需具备以下特点:一是区域合作治理立法作为利益相关者利益协调的产物,应具有利益相关者的一致意见,这就需要扩大立法的公民参与;二是区域合作立法应具有较强的制度性,充分体现其强制性、权威性;三是区域合作治理立法应有正式的执行机制。

同时,跨区域的协调管理机构和作为地方利益纠纷中间人的中央政府,应对违反规则行为做出裁决,以正式方式维护区域合作规则[26]。

第二,推进顶层设计,完善绩效考核、问责机制。顶层制度设计,是区域协作治理措施能够落到实处的蓝本,也是处理中央和地方政府间关系的重要协调机制。公共部门对其绩效负责并建立清楚的绩效标杆来衡量公共部门绩效情况是政府的责任所在[27]。需重构现有绩效考核机制,强调区域环境治理成效在考核体系中的重要性,并将其与地方政府官员的晋升挂钩,同时也可对地方政府形成有效的行政约束,避免污染转嫁和以邻为壑的现象[28]。此外,还需建立与绩效考核机制相对应的行政问责制以规制公共权力,以确保领导干部和公务人员依法办事[29]。而拓宽问责主体范围,完善问责程序,实现政府环境责任的法律化、规范化和程序化[30],才能达到政府环境问责制的最终目标。

第三,支持政策执行,保障大气污染治理资源的稳定性。大气污染区域合作治理需要资金、人员、信息、物力等支持,在不同利益主体存在“搭便车”动机情况下,保障治理大气污染所需的资源支持更为重要。2013年,中央财政安排50亿元资金,用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治理工作,虽彰显了中央治理大气污染的决心,但对解决大气污染问题仍杯水车薪。因此,建立长期稳定的跨区域大气污染治理资金配置与监管机制、污染情况监测机制和大气污染治理信息公开与共享机制是地方政府切实执行大气污染区域合作治理在物质层面的基本保障,也是大气污染区域合作治理由顶层制度设计“落地”到具体实施的关键环节。

(二)协调与合作机制:协调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

地方政府在治理区域大气污染上虽有共同利益诉求,但基于区域内经济发展、资源禀赋、政策环境等巨大差异,在治理区域大气污染问题上显然态度不同。协调区域内地方政府间关系,建立相应协调、信任机制,是激发乃至推动地方政府治理区域大气污染问题的关键点。

第一,协调机制:完善组织机构,协调区域内地方政府关系。我国横向政府(同级)间关系是一种受政治晋升竞争和基于共同利益内生协商动力所支配的对等权力分割体系,同级地方政府无法按照传统官僚体制实行“命令-服从”式管理,但若要实现区域合作治理,则需要建立利于各地方政府谈判、协商的协调机制[31]。纵向协调机制的建立可以通过搭建高于地方政府(尤其是省级)层级的国家层面的领导和协调机制并确定其组织机构来实现,如2013年建立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协作小组,通过吸纳京津冀和周边省市成员以及中央政府相关部门,给予大气污染协作治理以组织支持。

横向协调机制的建立可通过区域地方政府间自行协调,以构建一个地方政府对话、谈判、协商平台和场所,而区域各地方政府高层领导的制度化沟通则对于建立基于信任基础上的合作机制更为有利[32]。

第二,合作机制:建立区域内地方政府大气污染治理协商制度和合作网络。合作常被视为建立在沟通、信任、承诺、理解和成果基础上的良性循环。

利益冲突往往是合作治理的出发点,在区域合作治理中应该具备地方政府针对利益冲突的直接对话,从而使得利益相关者能够通过直接对话实现“深度沟通”以获取共赢机会[33]。为防止出现各地方政府在资源配置方面的利益不均,地方政府针对大气污染治理的合作网络需要涉及两方面。一是区域内项目联合审批,以避免某个政府基于本地利益的短视行为破坏区域的空气质量。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需打破部门间和地方政府间的边界限制。而以公共管理的顾客导向为指引,通过建立协调型行政组织、编制联合审批标准并运用网络治理平台,突破碎片式审批体制困境,则能够推动区域联合审批的实现[34]。但需重视的是,行政审批区域联合必须牢牢把握住简政放权与监督管理这两条生命线[35]。另一方面,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和信息共享。污染信息共享是大气污染区域协作治理的基础条件,建立完备的污染信息监测和共享技术体系需要针对区域性复合型大气污染展开转型研究,量化城市和地区间污染物传输量和明确各地大气污染物排放份额[36],可为建立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提供科技支撑。

(三)政企关系的协调:健全监管机制

第一,提高企业准入门槛,奖优罚劣。在审批方面,需加强新上项目投资、环保、土地、资源与产出的综合绩效考评,严控高污染、高消耗及产能过剩等行业项目,从源头减少高污染企业数量是污染严重地方政府的必要选择。在环境执法方面,加大对高污染企业惩罚力度,大幅提高排污成本,以强制手段促进企业采取环保措施,同时对于环保优秀企业给予相应奖励,能够起到奖优罚劣的效果。

第二,从实际出发,监管手段创新。在建立协调地方政府关系合作机制前提下,地方政府在达成环境监管的目标后,监管手段可从地方实际出发,提升灵活性和创新性,从而保证区域合作治理目标的实现。具体来看,中央政府在设定区域内地方政府需要达到的环境治理目标后,对于环境监管的运行结构和具体步骤,可由地方政府根据辖区内实际情况制定。而监管权力下放到地方,在具备充足的持续性资金支持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具有强有力的动机去强化环境监管力度[37]。然而,在推动区域地方政府合作治理进程和减少其可能遭遇的风险和障碍方面,中央政府的权威所具有的优势亦不容忽视。

五、结论及思考

京津冀大气污染虽然几经治理并取得一定效果,但面临的任务依然或者更加艰巨。本文从现行属地治理模式缺陷出发,分析了该管理模式下大气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并以网络治理为理论基础对跨区域合作治理模式进行了探索性思考。提出建立协调和合作机制,用于协调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地方政府之间、政府与企业三对关系。影响三对关系的主要因素和结果、属地管理模式及其缺陷,以及本文提倡的区域合作治理模式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下图予以简单梳理(参见图7)。

目前,我国解决区域公共问题仍采取以政府为单一治理主体的管制型模式。随着新区域主义兴起,改善官僚制影响下的区域封闭性、政府中心性以及管制型的区域治理模式,倡导区域各组织的对话、沟通、学习、理解过程及其担负的伦理责任更为迫切。区域大气污染的解决与治理,要求参与主体的多元化、治理手段的多样化和创新性。

虽然政府单一治理,我国大气污染治理依然存在碎片化的现象。基于此,需要需进一步解决的问题有:一是摆脱社会主义发展初级阶段常走的“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以及“先污染、后治理”的短视发展之路,协调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间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二是在政府、企业关系方面,处理好地方政府间围绕“政治晋升”而展开的恶性竞争及由此带来的重复建设、环境污染问题;三是在制度设计和立法方面,将区域大气污染合作治理纳入法律框架,并保证其长期性、稳定性和权威性,同时完善相关顶层制度设计,使大气污染的区域合作治理能够“落地”,确保大气污染治理的成功。

注释:

①北京市环保局,北京市2013-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

②2012年《北京市经济发展统计年鉴》。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环境保护部关于执行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的公告[Z].2013年第14号。

参考文献:

[1]全国多地雾霾笼罩,广东轻微超标[DB/OL].广东早晨,20140114.

[2]周黎安.中国地方官员的晋升锦标赛模式研究[J].经济研究,2007,(7).

[3]申现杰.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中的地方政府竞争行为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10).

[4]史玉强.河北开放196个开发区承接京产业转移[DB/OL].凤凰网,20140506.

[5]易志斌,马晓明.论流域跨界水污染的府际合作治理机制[J].社会科学,2009,(3).

[6]周雪光.基层政府间的“共谋现象”——一个政府行为的制度逻辑[J].社会学研究,2008,(6).

[7]贾康.财政的扁平化改革和政府间事权划分[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7,(12).

[8]薛立强,杨书文.论中国政策执行模式的特征——以“十一五”期间成功关停小火电为例[J].公共管理学报,2011,(4).

[9]河北邯郸被指在空气质量监测布点上避重就轻[DB/OL].新华社,20130118.

[10]李静.粉尘排放为世界平均值8倍治理水泥行业污染须用重典[DB/OL].经济参考报,20131202.

[11]张凌云,齐晔.地方环境监管困境解释——政治激励与财政约束假说[J].中国行政管理,2010,(3).

[12]河北唐山高耗产能复活水泥钢铁污染无监管[DB/OL].华夏时报,20130302.

[13]北京立马水泥有限公司自动监控设备数据造假被重罚[DB/OL].北京市环保局,20140729.

[14]河北玉田县环保局副局长纵容排污被逮捕[DB/OL].新华网,20131001.

[15]R.A.W.Rhodes.Understanding Governance:Ten Years on[J].Organization Studies,2007,(28).

[16]Klijn,ErikHans.‘Governance and Governance Networks in Europe’[J].Public Management Review,2008,(10).

[17]R.A.W Rhodes,David Marsh.New Directions in the Study of Policy Networks [J].European Journal of Political Research,1992,(21).

[18]Marsh,D.,R.A.W.Rhodes.Policy Communities and Issue Networks.Beyond Typology[C]∥D.Marsh,R.A.W.RhodesPolicy Networks in British Government.Oxford:The Clarendon Press,1992a.

[19]Tanja A.Borzel.Networks:Reified Metaphor or Governance Panacea?[J].Public Administration,2011,(891).

[20]Tanja A.Borzel.Governance with(out) GovernmentFalse Promises or Flawed Premises,SFB Working Papers.Sonderforschungsbereich 700[J].Berlin:Freie Universit¨at,2010,(23).

[21]关于发布背景奥运会期间极端不利气象条件下空气污染控制应急措施的公告[DB/OL].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20080731.

[22]沈昕一.美国大气污染治理的“杀手锏”[J].世界环境,2012,(1).

[23]徐建飞.20世纪英国大气环境保护立法研究——以治理伦敦烟雾污染为例[J].财经政法资讯,2014,(1).

[24]全永波.基于新区域主义视角的区域合作治理探析[J].中国行政管理,2012,(4).

[25]陶品竹.大气污染防治区域合作机制研究[J].法治与社会,2014,(8).

[26]汪伟全.区域一体化、地方利益冲突与利益协调[J].当代财经,2011,(3).

[27]周国雄.公共政策执行阻滞的博弈分析——以环境污染治理为例[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

[28]马强,秦佩恒,白钰,曾辉.我国跨行政区环境管理协调机制建设的策略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5).

[29]高小平.深入研究行政问责制切实提高政府执行力[J].中国行政管理,2007,(8).

[30]康建辉,李秦蕾.论我国政府环境问责制的完善[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0,(4).

[31]高建华.论整体性治理的合作协调机制构建[J].人民论坛,2010,(26).

[32]刘亚平,刘琳琳.中国区域政府合作的困境与展望[J].学术研究,2010,(12).

[33]蔡岚,潘华山.合作治理——解决区域合作问题的新思路[J].公共管理研究,2010.

[34]骆梅英.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从碎片政府到整体政府[J].中国行政管理,2013,(5).

[35]刘琼莲.中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关键:放权与监管[J].领导科学,2014,(8).

[36]柴发合,李艳萍,乔琦,王淑兰.我国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环境监管模式的战略转型[J].环境保护,2013,(5).

[37]Neil Gunningham.The New Collaborative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The Localization of Regulation [J].Journal of Law And Society,2009,(1).[责任编辑:刘琼莲]

作者:于溯阳 蓝志勇

第5篇:大气污染原因和环境污染监测治理技术研究

摘要:本文从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第一部分对大气污染的原因来进行分析,大气污染的来源包括自然源排放,企业排放、汽车尾气、生活污染源四个大的方面,从管理学角度来说,大气污染的原因在于大众环保意识弱、企业环保未落实、尾气排放较突出、环保管控的进步四个方面。第二部分对环境污染监测技术来进行说明,先对环境监测的污染成分进行说明,随后对环境检测的手段进行分析,传统环境检测靠人力手工监测,而现在随着监测设备的飞速发展,一些先进的、便携式設备开发出来,能很好地用于大气环境监测。第三部分对于环境污染治理技术来进行分析,对于环境污染治理来说,还应该从源头做起,控制企业排放废气以及汽车尾气排放指标,加强大众环境保护意识等等,多措并举,营造一个良好的新家园。希望三方面分析能够有所帮助。

关键词:大气污染原因;环境污染检测;环境治理技术

引言:

生态环境保护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要看到的是,我国的生态环境并不良好,大气污染情况还很猖獗,大气凝结颗粒物 CPM浓度一直处于高位,出现雾霾、酸雨等情况,大气污染仿佛变成了一件很常见的事情。针对大气污染来说,要想做好管控和治理,就需要了解造成大气污染的源头是什么,大气污染治理体系中存在哪些问题,进行溯源管理,同时强化大气环境监测体系,让大气环境监测成为大气环境保护的一把有力武器,实时了解大气环境状况,目前来说,大气环境保护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一、大气污染的原因

(一)大气环境保护的意义

环境保护是我国可持续发展基本战略决策的内涵,大气环境保护则是其中之一,大气环境失衡会对自然环境造成危害,产生雾霾酸雨等情况,再循环影响人类社会,还有一些大气污染物会直接对人体造成危害,比如空气中二氧化硫超标,二氧化硫会随空气飘尘进入人体,对人体的眼及呼吸道、肺部等产生非常强烈的刺激作用,大量吸入二氧化硫物质会引起人的肺水肿、喉水肿等。因此,保护大气环境,具有非常积极的现实意义,目前来看情况并不乐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大气污染的源头

从源头来进行分析,分析是哪些方面造成了大气污染,才能进行溯源管理。大气污染的源头主要分为自然源,企业排放、汽车尾气、生活污染源四个方面,其中企业排放废气以及汽车尾气是最为严重的污染源。

1.自然源:现实生态环境中可能会产生大气污染,比如风运吹尘,比如爆发的火山所携带的烟气和飞灰等,比如前段时间汤加火山的爆发,掀起直径约5千米、高20千米的火山灰质,携带着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到大气中。

2.企业排放:企业排放是一个比较笼统的概念,对其进行详细分类,企业排放中,最严重的是工业化石燃料燃烧所排放的废气,发电厂、钢铁厂、炼焦厂等等重型工业厂,是生产废气的重点,如图1所示;除此之外,使用具有大气污染性质的材料的企业,比如建材行业,比如家具行业,比如油类生产与储存行业等等,这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也会造成大气污染;还有就是,一些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会产生扬尘污染。

图1.企业排放废气

3.汽车尾气:在企业排放得到了明显控制的前提下,汽车尾气的排放导致大气污染的严重性,已然跃居第一,超过了工业化石燃烧废气排放,汽车排放尾气里有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等有害颗粒,随着人们生活越来越好,汽车数量越来越多,大气污染还会加剧[1]。

4.生活污染源:生活污染源,主要是燃烧所产生的烟尘污染,其中也携带很多有害物质,生活燃烧木材做饭是一个类型,秸秆空地燃烧是一个类型,都会对大气造成污染[2]。

(三)大气污染的管理学原因

从管理学角度来分析产生大气污染的类型,包括:

1.大众环保意识弱:我国大众对于大气环境保护的意识还比较弱,大气环境保护不是某一个企业、某一个单位的事情,而是全员大众的事情,我们发现生活中汽车出行、家庭油烟、秸秆焚烧、垃圾焚烧等问题还比较多,对大气环境造成不小的危害,相关单位需要做好对大众的宣传教育才行。

2.企业环保未落实:企业排放是大气污染的很大原因,企业应该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大气环保意识,从输出源头上遏制大气污染的诞生,但是我们发现,企业大气污染控制很多时候都没有落实,某企业废气排放造成大气污染的新闻时常发生。针对重工业烟气排放的问题,国家对化工类工厂、建材、电厂、钢厂等出台了非常严厉的烟气排放标准,控制的还不错,而对于中小型企业的废气排放问题,管控力度却不够[3]。

3.汽车尾气排放较突出:过去大气污染源主要是工业烟气,而现在,大气污染问题从传统工业烟气转变为了汽车尾气污染,汽车尾气排放的问题需要格外重视起来,当前对于汽车尾气排放的管控却跟不上时代发展,法律法规以及管理制度都需发展。

4.环保管控的进步:大气环境保护需要相关部门发力,需要有严格的自上而下管理,大气环境保护的步伐从未停下,对工业废气排放制定了严格的《废气排放标准》,对农村燃烧秸秆的问题制定了严格的惩罚措施,对尾气排放也有了一定的排放标准,不过就大气污染现状而言,大气环境管控还需要进步,对于大气污染管控领域投入的资金不足,人才跟不上需求,监督管理力度不够。

二、大气环境检测

(一)检测内容

将大气污染物进行简单划分,可以分为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一次污染物直接造成污染,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等,而二次污染物则是一次污染物经过特殊的理化因素或者生物作用,产生新的污染物,包括硫酸以及硫酸盐、臭氧、光化学烟雾等[4]。

大气污染监测,基本项目是监测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颗粒物(粒径小于等于10um)、颗粒物(粒径小于等于2.5um)。而除了这些基本项目监测之外,氮氧化物、铅及其化合物、硝基苯类、酚类等等,也是需要监测的类型[5]。

(二)大气环境监测技术

大气环境监测技术传统由人力手工监测,而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一些先进的大气环境监测设备被开发了出来,利用这些大气环境检测设备,能够方便快捷地对大气环境状况进行监测,可信性有了保障,于监测设备而言,根据类型简单分为定点空气微型监测站以及手持便携式检测仪器两个方面,检测设备包括自动烟尘烟气测试仪、氟化物采样枪、油烟采样枪、吸附管法挥发性有机物采样器、综合流量校准仪、皂膜流量计、分光监测工作仪等等,可以看出监测设备是多样的,对应的监测原理也是多元的。针对不同的污染元素,会有不同的监测方法和监测设备,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精准监测。

比如对二氧化硫的监测,多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被检物质加入显色剂(通常为有机化合物),被检物质可与发生络合反应,生成有色分子团,溶液颜色深浅与浓度成正比,在特定的原子吸收波长下测定其含量,具有高精度的非接触测量,可采用二氧化硫检测仪,进行定点、定性、定量实时监测[6]。

比如对氮氧化物的监测,可以利用“电化学检测”,待测气体取样后,冷凝除水沉淀,除去烟气中的微小颗粒物,做循环伏安(CV)曲线,测试通常采用三电极体系(对电极,参比电极,工作电极),循环伏安曲线图可帮助我们判断被测的重金属在何种电位时会发生氧化反应,结合特定的物质伏安特征,来判断其含量,可以利用氮氧化物在线分析仪,方便快捷,精准度高。

比如对硝基苯类的监测,主要采用“气相色谱测定”,苯蒸气与检测试剂发生反应会改变颜色,根据颜色的变化来判断硝基苯的浓度,可利用苯检测仪、硝基苯快速检测仪等等。

综合来说,对于大气环境监测技术来说,和大气环境监测设备紧密相连,那么在监测的时候,如何有效利用监测设备,就成为保证监测技术落实到位的重要措施[7]。首先要选择合适的监测设备,从经济性、可靠性、安全性等多方面考虑,比如说大气污染物监测有点式采样监测和开放光程光谱直测两种方法,但由于二氧化硫和空气中水汽形成的溶液具有强腐蚀性,会腐蚀点式采样法的采样设备,形成传感器中毒的现象,不仅损坏监测设备,还影响监测数据的准确性,所以使用开放光程光谱直测法的多一些。其次要保证监测设备的参数设定正确,要严格按照仪器说明书来进行参数设定,对于特定参数要进行格外注意,比如以常见的烟气汞采样器来举例,通常情况下,采集烟气温度应控制小等于±5%,烟气静压应小等于±1.0%FS,烟气动压应小等于±1.0%FS,含氧量应小等于±0.1%,采样流量在0.1-1.5L/min,比如二氧化硫的紫外可见光分度检测法,PRA的浓度对显色有影响,一般控制空白管吸光度值在0.17以下。最后,要保证监测设备的良好性,对于采样仪器来说,每3个月至半年校准一次,使用前进行外观检查,连接后进行气密性检查,分析可能造成误差的各种因素(吸附、冷凝、挥发等),结束后置于干净空气中,直至仪器示值回零后再关机。

三、大气环境治理

对于大气环境治理来说,主要的措施还是以预防为主,结合上文第一点分析的大气污染源以及管理学原因来说,要进行溯源管理才行。

(一)加大宣传力度

大气环境保护是某一个企业的事情,是某一个大气环境管理部门的事情,更是每一个社会公民的责任,要想让大气环境治理变得更加高效、更加科学,就需要加强对大众的宣传教育,让社会大众对大气环境保护这一件事情有清晰的思考,人人出力,在日常生活中提倡低碳出行,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做饭的时候控制油烟,减少燃烧木柴、煤炭做饭的方式,倡导低油烟家庭,同时避免生活中燃烧塑料袋、燃烧秸秆等行为,为大气环境治理出力。

(二)强化自上而下的监督管理

只有自上而下的监督管理,才能够让相关企业或人员心生警惕,才能最大程度避免大气污染情况。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加强立法,加大具有污染因素的行业政策制定,以大气环境保护为目标,科学制定法律;其次要加大对于大气环境保护领域的投入才行,将其当做大事要事来办,设置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构建严格的管理制度,来落实大气环境监督管理,做到严格执法[8]。

(三)重点对企业排放以及汽车尾气进行治理

企业排放以及汽车尾气是大气环境污染的重点,那么就需要对这两个方面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治理才行,从源头减少污染源,对于这两点来说,采用的策略有两点,一是减少大气污染物的初始排放量;二是以对环境影响尽可能小的方式排放大气污染物。

减少大气污染物的初始排放,以发电厂为例,发电厂所产生的烟气含有中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二氧化氮、大量有害物质以及粉尘,那么要对发电厂生产设备加装颗粒捕捉装置、脱硫脱硝装置等,制定排放标准,以汽车尾气为例,汽车加装尾气处理装置,减少尾气排放[9]。而以对环境影响最小的排放方式来说,即是人为调控污染的排放时间及强度,避开不利的气象和化学条件,以避免产生更多的二次污染物,例如错峰交通以调整氮氧化物排放,避免产生过多臭氧。

(四)推动环保领域发展

推动环保领域的发展,进行绿色化升级,也是从源头遏制污染的措施,比如对重工业进行调整,淘汰落后产能、污染产能等等,比如利用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等,来减少火力发电的比重,比如对涂装行业,可能会产生大气污染,那么进行绿色创新,选用树脂材料,选用水性涂料等,来减少气体污染[10]。

(五)对大气进行治理

如果说上面四点都是防治,那么我们思考一下,能够对已有的大气污染进行治理,气体污染治理常用的有:吸收法、催化法、净化法等等,制造大型空气净化器,装满活性炭或其他材料,在空中飘浮来吸附,或者在城市高层外墙上加装涂满吸附剂,人工降雨降低空气颗粒物等等,不过实际起来却比较困难,技術还需要发展。

四、结束语

综合来说,本文从大气污染的原因、大气环境检测以及大气环境治理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目前我国大气污染情况较严峻,大气污染重点主要是企业废气排放以及汽车尾气排放两个方面。大气环境检测则是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检测来了解大气污染状况,制定大气环境治理措施。而对大气环境治理来说,主要是防治,从源头减少以及控制大气污染物的产生。

参考文献

[1]李焕利,陈培飞,郭大全.关于大气污染的环境监测及治理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000(030):1673-1673.

[2]克力玛·伊布热依木.大气污染原因和环境监测治理技术探微[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1(6):2.

[3]郭小峰.环境监测在大气污染治理中的影响和对策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0(11):2.

[4]王晓辉,赵菊芳.固定污染源废气现场监测流程质量控制的路径分析[J].科技经济导刊,2020,v.28;No.727(29):85+96.

[5]孙刚,张超,钟丽华.探析大气污染环境监测技术及治理方案[J].低碳世界,2021,11(11):2.

[6]王江梅.环境监测技术在大气污染治理中的有效性研究[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1,2(6):2.

[7]董晓倩,于聪聪,朱黄强.关于大气污染问题的环境检测及解决对策研究[J].科学与信息化,2019,000(004):176-176.

[8]曹诗玉.关于大气污染问题的环境检测及对策研究实践[J].科学与信息化,2018,000(017):191,193.

[9]李尘远,徐媛媛,袁春华.大气污染问题的环境检测及对策探讨[J].科技经济导刊,2019,v.27;No.686(24):100-100.

[10]冯志高,张明慧,项翠茴.大气污染问题的环境检测及对策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000(011):5566-5566.

作者:张晗

第6篇:大气污染治理形势及其存在问题和建议

摘要:大气污染问题俨然成为新时期城市发展的桎梏条件,空气环境受到了严重的污染,以往城市化的发展更加注重经济状况,因此在环境问题上有所疏忽,导致环境受到工业生产的破坏、生活中交通尾气等的影响,污染问题交叉出现,大气治理刻不容缓。从综合性的大气污染情况出发,了解造成大气污染的诱因有哪些,进行总结归纳,严格查处私自扩张污染排放的企业,制定城市区域内的环境保护措施,按照相关的标准流程展开系统的探究,分辨污染的治理有效措施,衡量经济价值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利弊,使得环境的治理走上创新变革的轨道。本文就此展开论述。

关键词:大气污染;治理形势;问题;建议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环境的恶化,近几年,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有关大气污染的问题逐渐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范围,大气污染作为一项对人类社会发展影响十分明显的环境问题之一,这一环境方面的污染不仅仅会在一定程度上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较严重的影响,同时还会对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极为负面的打击。为此,针对大气环境污染治理问题,成为了现阶段大气污染治理过程中迫在眉睫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1大气污染治理形势

经调查表明,结合相关环境监测报告,我国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一级标准的比重约占3%,二级标准的约占86%,三级及以下等级标准的约占11%。从整体来看,我国大气污染较为严重的几个省市分别是:北京市、河北省、山西省等。由于我国近年来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相继颁布了一系列治理城市大气污染的制度规定以及相关条例。在这种形势下,我国城市大气污染程度同比上年得到一定的改善和提升,整体呈良性发展的趋势。虽然城市大气污染呈良性趋势,并逐年得到改善,但是,依然存在环境保护意识薄弱的现象,能源结构差强人意,没有认识到城市大气污染的严重性和危害性,致使城市大气环境质量依然存在问题,而且局部地区污染十分严重。由此可见,我国城市空气质量与国家乃至国际标准都存在较大的差距。随着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大气污染将进一步加剧。

2大气环境污染现状及成因分析

(1)燃油煤炭所造成的大气污染

燃油和煤炭等资源很大程度上提供了我国社会生产发展所需要的能源供应,但是,这两种能源的开采过程会造成大量的空气污染物排放,同时,燃油和煤气在使用的过程中也会造成不同程度上的空气污染情况,这也是造成我国大气污染日益严重的一个重要原因。然而对于燃油和煤炭等资源的开采和利用是无法避免的,是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之下的必然要求,这就使得我国每年对于这两种资源的利用率逐年提升,造成了极大规模的大气污染。

(2)工业废气所造成的大气污染

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正在向着工业化的方向前进,工业化生产已经成为了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型产业。而工业类型企业的生产过程中,会无可避免地造成工业废气等空气污染来源的排放,尤其是水泥等建筑材料的生产,会制造大量的有害气体,以及肉眼可见的粉尘污染,严重降低了工业型生产场地聚集区域的空气质量。

(3)土地沙化所造成的大气污染

土地的沙化主要是由于森林资源的过度开发造成的,部分地区在一味追求城市化进程发展的同时,忽略了绿色植被的重要性,造成森林资源过度开采,绿色植被的数量急剧减少,也就进一步加剧了我国土地沙化的程度。在这样的情况下,地面沙尘结构较为松散,极其容易经由天气原因进入到空气之中,悬浮于大气之中,造成极其严重的粉尘污染,并且能够进一步吸附空气中存在的有害物质,恶化大气污染问题。

3大气污染治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大气污染治理机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的大气污染治理机制尚不健全,对大气环境的治理产生了严重的阻碍,其表现有以下三点。①污染源管理机制发展不完善,汽车尾气和工业废气排放量还在不断地增加,我国对类似的移动大气污染源还未出台相关的有效的管理规定和治理措施。②对新型、复合型污染物的防治还处于发展阶段,相关法律法规尚不明确,通常情况是污染问题先出现,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治理才随之开展。③政府监管力度不足和有限的环境保护经费,使得大气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遇到重重阻碍,进而导致相关大气环境管理无法开展。

3.2能源消耗量過大导致大气污染严重

伴随着我国持续发展的经济,能源需求量也逐渐加大,生产经营中各个领域都会耗费大量能源,严重污染了我国大气环境。现阶段,我国各行业间存在十分激烈的竞争,企业的管理人员对经济利益更为侧重,生产运动开展时,未及时更新其生产设备,致使生产中耗费更多能源,加大了污染物的排放。

3.3现行减排政策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

国家在治理大气污染问题时,制订了相应的节能减排政策。然而现有的污染治理政策仅处理了污染物的总量,忽视了污染物处理质量问题,导致在具体的大气污染治理过程中,往往时能够控制大气污染物总量,并不能确保大气质量,属于治标不治本。除此之外,现阶段的大气污染质量主要是一次污染为主,对于城市复合污染的治理效果不佳。因此,针对现阶段的城市大气污染需要从全方位考虑问题,制定完善的减排措施。

4针对大气污染治理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

4.1对大气质量检测体系进行全面的建设

复合型的污染源和传统的大气污染源往往是并行存在的,这样将会对整个的大气质的工作产生一定的难度,因此我们一定要加大大气环境监测管理力度,目前我国的相关监督质量体系以及相关的监测数据平台还不能够体现出良好的完善性,同时对于颗粒系统污染源以及微小型的颗粒污染源,都缺乏一定的充分研究。所以说我们一定要大气环境监测体系系统以及全方位的质量检测系统进行有效的实施利用,全面的应用大气污染物普查措施的运用,以此能够提供出更加全面化的应用平台。

4.2调整能源结构

我国主要能源还是以煤炭为主,其几乎占据了总能源消耗的70%。在煤炭燃烧时,会产生大量SO2和CO2,这些气体会直接对大气造成严重污染。不仅如此,大量煤炭的燃烧由于不够充分,会直接排放粉尘颗粒,以此对大气质量造成直接性影响。因此,相关部门应积极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对能源结构进行合理调整,并积极开发各种新能源、清洁能源,进一步加大水电、风电、核电等能源的利用力度。在进行清洁能源开发时,可以优先引进液化气和天然气等,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供暖已经使用其代替煤炭,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大气污染,但是农村并不十分普遍。

4.3实行绿色财政措施

增加环保投入,大力倡导绿色消费。据统计资料显示,西方发达国家每年投人的治理环境污染的各项费用大约占GDP的3%--5%,而根据环保总局的统计资料,“九五”期间,我国环境保护投资为3600亿元,占GDP的0.93%。因此迫切需要加大环保投人。具体措施是:一,国家在财政预算科目中应该设立资源环保与建设的财政支出与预算科目,每年从GDP增量拿出1%进入预算科目,地方每年也从GDP增量中拿出1%,把这些资金通过转移支付的办法专项用于生态资源环保与建设上。并强化资源环保建设财政支出管理的效益约束,搞好部门预算、零级预算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并将其结合起来,从而使资源环保建设资金支出走向规范化。二,实行政府“绿色”采购制度,购买和使用符合绿色认证标准的产品和服务,并实施财政补贴,对更新、改造生产设备和工艺手段进行达标排放废气的企业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

4.4开展污染物源头控制

大气污染的污染源可分为固定污染源和移动污染源,其中固定污染源以工厂、企业为主,它的特点是大气污染物质的产生量大,污染物种类较多;移动污染源以机动车为主,其特点是影响面积广泛,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直接威胁。对此,我们有必要进行大气污染源的源头控制,以削减大气污染物质的浓度。有效的做法包括调整生产企业的产业结构、加强对电力行业的生产控制以及对机动车尾气排放进行控制。

4.5加大国家的监督管理力度

空气污染的控制排放有时与企业对于经济效益的追求是相冲突的,这就造成了部分企业为了满足其获取利益的需求,在治理污染排放物时消极怠工,没有积极配合国家的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加大国家的监督管理力度,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通过这样的手段减少不法企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而导致发生加重大气环境污染的行为。

推进信息公开平台建设构建各部门协调一致的信息联合发布平台,规范发布模式,整合信息资源,提升信息公开的实效性、权威性。具体,市环保局负责每月公布各县(市、区)环境空气质量排名情况,每月公布环境空气质量最差、最好的各5个县(市、区)名单,主动公开污染源监管信息,配合其他部门联合公布企业环境行为信息;市工信局负责公布淘汰落后产能项目名单;市发展改革委负责公布重大产业调整目录和能源结构调整项目;市建设局负责公布城市房屋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扬尘治理项目;市供热办负责公布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项目;市商务局负责公布油品使用和加油站、储油库油气回收治理进展信息;市国土局负责公布矿山治理相关信息。

结束语

总而言之,虽然我国存在的大气污染源相对较多,但是经过相关技术人员的不断努力,使得我国大气污染源产生的影响得到了有效的抑制和控制,但是新型的大气污染还不能够得到有效的治理,同时还会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因此我们要对大全环境污染问题进行不断的研究,同时还要对国外先进的技术理念进行不断的学习应用,以此确保污染问题能够得到合理有效的治理,保障人们身心健康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赵秀杰.大气污染治理形势及其存在问题和建议[J].环境与发展.2020(01):77-77,79.

[2]李亚运.论大气污染防治的形势与对策[J].生态环境与保护,2020,3(8):94-95.

[3]韩彦.做好大气污染防治的郑州答卷——郑州供电公司助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侧记[J].河南電力,2019,No.234(11):30-31.

[4]李媛媛.大气污染治理形势及其存在问题和措施探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0(7):1.

[5]刘仁凯,王静仙.大气污染治理形势及其存在问题和措施探析[J].区域治理,2019(5):1.

[6]刘盟.大气污染治理形势与存在问题及若干政策建议研究[J].区域治理,2020(27):1.

作者:丁晓娜

第7篇:大气污染治理措施

大气治理要花大钱出实招

今年起对《大气十条》实施情况进行评估考核

◆本报

2012年年底,从东北到西北,从华北到华中乃至黄淮、江南地区,一场持续的雾霾蔓延中国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00余座大中城市不同程度出现雾霾天气。大气污染治理关乎人民福祉、关乎社会稳定,更关乎经济能否持续健康发展,因此必须动真格、出实招。

2013年9月,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大气十条》)发布,剑指PM2.5,被称为史上最严厉的大气治理行动计划。

《大气十条》是我国政府在对当前大气环境形势科学判断的基础上,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为全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指明了方向,成为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大气十条》的发布在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必将对我国的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乃至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转变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探索环境保护新路,推进管理战略转型

《大气十条》成为具体实践

“十一五”以来,国家先后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削减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性指标,出台大气污染防治规划,修订并颁布空气质量标准,强化政策措施。2012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比2005年削减20%,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开始下降出现拐点。

但是,当前我国大气环境形势依然严峻。2012年,我国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为2117.6万吨、2337.8万吨,远超出环境承载能力;70%左右的城市达不到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区域,单位面积排污强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5倍左右;

2012年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到2.2亿辆,比2011年增加了7.8%,全国机动车排放污染物4612.1万吨;

„„

正如环境保护部污染防治司相关负责人所言,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逐步出现的大气污染问题,在我国30多年的快速发展中集中出现,呈现结构型、压缩型、复合型特点。大气污染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下大气力加以解决。

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针对严重的雾霾污染问题,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务必高度重视,加强领导,下定决心,坚决治理;总书记在2013年5月24日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着力推进重点行业和重点区域大气污染治理,着力推进颗粒物污染防治,集中力量优先解决好细颗粒物等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2011年,李克强同志在第七次全国环保大会上就专门对PM2.5的监测等提出明确要求;2013年以来,李克强总理又多次强调要下更大的决心,以更大的作为,用硬措施完成硬任务,促使大气污染治理早见成效。张高丽副总理4次听取PM2.5防治专题汇报和有关地方及部门意见,深入山西、新疆、内蒙古、北京等地开展调查研究,对编制《大气十条》进行安排部署。

为编制好《大气十条》,整个编制工作历时9个月时间,文稿修改达30多次。2013年9月10日,国务院正式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大气十条》成为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从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的再生产全过程入手,综合运用经济、科技、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提

出了十条35项具体措施,涉及减少污染物排放、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企业技术改造、调整能源结构、严格节能环保准入、完善环境经济政策、健全环境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区域协作机制、妥善应对重污染天气、明确政府企业和社会责任等诸多方面。

《大气十条》试图从国家宏观战略层面对大气污染防治进行顶层设计,注重改革创新,激励和约束并举,制定综合措施,积极探索环境保护新路。《大气十条》以改善空气质量为目标导向,坚持政府调控与市场条件相结合、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相配合、区域协作与属地管理相协调、总量减排与质量改善相同步,大力推进环境管理战略转型。深化大气污染防治,是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的内在要求,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重要举措,也是树立负责任国家形象的有效途径。

■出台落实政策措施,强化污染治理

25个省份发布《大气十条》具体实施方案

《大气十条》发布后,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纷纷出台落实的政策措施,强化污染治理。

环境保护部会同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等部门联合发布《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把《大气十条》的要求具体细化到实施细则中,对京津冀及周边六省(自治区、直辖市)提出了更高环境目标和更严治理要求。

环境保护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大气十条》重点工作部门分工方案,把各项任务分解落实到各个部门,涉及到中央和国家机关的34个部门,共分解了80项任务。

受国务院委托,环境保护部与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签署《大气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将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地方政府。

环境保护部会同有关部门梳理出近期拟出台的涉及能源结构调整、环境经济政策和落实各方责任3个方面的22项配套政策措施,配套政策措施已于今年2月12日通过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与此同时,全国大气污染防治部际协调机制和监测预警应急体系建设工作正在全面开展。

截至目前,国家发改委发布调整可再生能源电价与环保电价、油品质量升级价格、电解铝行业阶梯电价等政策。科技部组织实施“首都蓝天行动”,强化污染治理科技支撑。财政部出台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鼓励政策,设立大气污染防治“以奖代补”专项资金,2013年50亿元专项资金已拨付京津冀及周边6省(自治区、直辖市),今年拟安排100亿元。工业和信息化部制定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重点工业企业清洁生产水平提升计划,开展节能产品“能效之星”评价活动。住建部制定了集中供热老旧管网改造规划。国家能源局与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企业签订了重大能源保障项目任务书。环境保护部与国家气象局印发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工作方案。

全国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目前,全国已有20多个省份组织召开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常委会议、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北京、天津、河北等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已发布了本地区的《大气十条》具体实施方案,明确了各自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大气十条》发布以来,各地不断加大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力度,结合经济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发展积极稳妥地落实

各项措施。以京津冀区域为例,在控制煤炭使用、优化产业结构和防治机动车污染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北京市完成3200蒸吨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4.4万户平房采暖实现“煤改电”,调整退出污染企业288家,淘汰老旧机动车36.6万辆。天津市对32座燃煤锅炉房实施“改燃并网”,搬迁关停外环线以内污染企业23家,淘汰黄标车7.2万辆。河北省淘汰小锅炉3万多台,削减钢铁产能1100万吨,关停重污染小企业8347家,淘汰黄标车57.8万辆。同时,各地环境执法监管力度明显增强,天津市关闭违法排污企业440家,责令停产整治144家;河北省组建全国首支环境安全保卫总队,抓获环境犯罪嫌疑人290人,刑事立案289起。

在日前召开的各地“两会”上,有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省长、市长、主席在工作报告中大篇幅地安排部署环保工作,尤其是大气

北京市市长王安顺在报告中提到“再花多少钱,也要坚决完成任务”;天津市市长黄兴国讲,2014年要在控污染防治工作,表示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改善空气质量。煤、控车、控尘、控污等“四控”方面实现大突破;河北省省长张庆伟讲到,钢铁、水泥、平板玻璃不能形成一吨产能,超过一吨产能的就地免职,而且党政同责,必须执行。这充分反映出各地在贯彻落实《大气十条》方面的空前决心。

有关地方政府制定了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根据不同预警等级采取限产、限排等应急措施,有效降低重污染天气影响。特别是今年春节期间,多地采取烟花爆竹禁限放措施,如北京、天津、河北等地发出倡议书,号召大家少放鞭炮,要求党员干部不放、少放烟花爆竹;山西省环保厅发出通知,要求全省环保系统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公众也积极参与,取得了明显成效,春节期间空气质量优于去年同期。

■形势依然严峻,工作任重而道远

督察各地落实情况

虽然《大气十条》的贯彻落实工作正在积极稳妥地推进,但大气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环境保护部污染防治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大气污染治理面临着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不尽合理、环境监管能力不足、机动车污染问题更加凸显、法规标准体系不完善、个别地方认识不到位、措施不配套等问题。

这位负责人介绍说,为切实改善空气质量,今年环境保护部将会同有关部门督导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落实《大气十条》的实施细则,分解目标任务。环境保护部将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抓紧制定《大气十条》配套政策措施,确保在规定的时间内出台相关文件。自今年起,环境保护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对《大气十条》实施情况进行评估考核。

严格落实《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今年年底前,全面完成“十二五”落后产能淘汰任务。落实煤炭消费总量控制任务,实施京津冀清洁煤推广计划。积极稳妥推进煤改气,建立天然气供需衔接机制。

持续推进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今年新增钢铁烧结机烟气脱硫1.5万平方米,燃煤机组脱硝1.3亿千瓦、脱硫1500万千瓦、除尘改造1.8亿千瓦,淘汰燃煤小锅炉15万蒸吨。实施石化、包装印刷、表面涂装等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方案。加快火电、钢铁、水泥行业除尘改造,限时达到新的排放标准。制定重点工业行业清洁生产技术推行方案。加强车油路统筹,完善协调机制,强化机动车环境管理,在今年年底前全面供应国四车用柴油,淘汰黄标车300万辆以上;制定低速货车并轨升级方案,加快推广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完善建筑供热计量政策。推进重点地区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

通过设立中央财政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通过“以奖代补”、“以奖促治”等方式,引导和鼓励地方政府和社会投资大气污染防治。

加强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充分发挥全国大气污染防治部际协调机制,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的作用,积极推动区域密切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解决区域突出环境问题。

切实加强空气质量监测。强化与气象部门会商研判,及时发布空气质量监测预警信息。在重点城市开展大气污染物来源解析,今年6月底前完成北京、天津和石家庄的解析工作。完成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强化对地方政府重污染天气应急工作的监督检查。

继续保持专项督察行动的高压态势,环境保护部将对各地落实《大气十条》的情况和开展大气污染防治专项检查情况进行督察,对于发现的突出问题,督促地方政府严肃处理。

第8篇:大气污染治理措施

大气污染的治理

所谓大气污染的综合防治,就是从区域环境的整体出发,充分考虑该地区的环境特征,对所有能够影响大气质量的各项因素作全面、系统的分析,充分利用环境的自净能力,综合运用各种防治大气污染的技术措施,并在这些措施的基础上制定最佳的废气处理措施,以达到控制区域性大气环境质量、消除或减轻大气污染的目的。

大气的污染物,无论是颗粒状污染物或是气体状污染物,都有能够在大气中扩散、污染面广的特点,这就是说,大气污染带有区域性和整体性的特征。正因为如此,大气污染的程度要受到该地区的自然条件、能源构成、工业结构和布局、交通状况以及人口密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以后所论述的各种治理技术只是对点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进行治理,不能解决区域性的大气污染问题。对于区域性废气处理,必须通过采取综合防治的措施加以解决。 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涉及面比较广,影响因素比较复杂,一般来说,可以通过以下四方面来进行废气处理;

(1)区域集中供热。 分散于千家万户的燃煤炉灶,市内密集的矮小烟囱是烟尘的主要污染源。发展区域性集中供暧供热,设立规模较大的热电厂和供热站,用以代替千家万户的炉灶,是消除烟尘的有效措施。这样还具有以下各项效益:1采用高烟囱排放;2减少燃料的运输量;3提高热能利用率;4便于采用高效率的除尘器。

(2)植树选林、绿化环境。 绿化造林是废气处理的一种经济有效的措施。植物有吸收各种有毒有害气体和净化空气的功能。植物是空气的天然过滤器。树叶表面粗糙不平,多绒毛,某些树种的树叶还分泌粘液,能吸附大量飘尘。蒙尘的树叶经雨水淋洗后,又能够恢复吸附、阻拦尘埃的作用,使空气得到净化。茂密的丛林能够降低风速,使气流挟带的大颗粒灰尘下降。

(3)改善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有效利用率。 中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在短时间内不会有根本性的改变。对此,当前应首先推广型煤及洗选煤的生产和使用,以降低烟尘和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当前的能源结构中以煤炭为主,煤炭占商品能源消费总量的73%,在煤炭燃烧过程中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一氧化碳(CO)以及悬浮颗粒等污染物。因此,如从根本上解决大气污染问题,首先必须从改善能源结构入手,例如使用天然气及二次能源,如煤气、液化石油气、电等,还应重视太阳能、风能、地热等所谓清洁能源的利用。 中国能源的平均利用率仅30%,提高能源利用率的潜力很大。中国有20 余万台锅炉,年耗煤2 亿多吨,因此,合理选择锅炉,对低效锅炉的改造、更新、提高锅炉的热效率,能够有效地降低燃煤对大气的污染。

(4)全面规划,合理布局。 废气处理必须从协调地区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之间的关系出发,对该地区各污染源所排放的各类污染物质的种类、数量、时空分布作全面的调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控制污染的最佳方案。 工业生产区应设在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在工厂区与城市生活区之间,要有一定间隔距离,并植树造林、绿化、减轻污染危害。对已有污染重,资源浪费,废气处理无望的企业要实行关、停、并、转、迁等措施。

上一篇:餐饮企业下一篇:补充医疗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