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深处的秘密

2022-10-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心灵深处的秘密

群文阅读:找寻心灵深处的记忆

摘 要:推进群文阅读,从一位作家到一个流派,注重学生阅读视野的拓展;从一篇课文到一本书,让学生的阅读走向自觉主动;从一种模式到一种格局,将学生阅读思维从线性引向立体,从单一引向综合。

关键词:群文阅读 主动阅读 立体阅读

学完琦君的散文《桂花雨》,学生提出了许多疑问:琦君为什么要写《桂花雨》?是不是琦君的散文都会提到自己的故乡?她还有哪些优美的散文呢?……于是,一次以“琦君的乡愁”为主题的群文阅读拉开了帷幕。

一、从一位作家到一个流派

琦君的文字有一种安静的力量,一种让人想回归故乡的力量。字如其人,文也如其人,文中必有作者的影子,关于“琦君的乡愁”的群文阅读,自然少不了这样的对话——

师 同学们,了解琦君散文的特色,还要了解她的人生经历,谁来读一读?

(出示图1。学生读。)

琦君,原名潘希真,当代台湾女作家、散文家。1917年生于浙江温州,并在此度过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1949年随父亲移居台湾。

师 琦君有这样的人生经历,同学们认为这会对她后来的文学创作有何影响?

生 她会想念之前的美好时光。

生 她会想念自己童年的点点滴滴,怀念自己的家乡温州。

师 你们已经了解琦君了,真厉害!她的文字和你们说的一样。谁来接着读这段文字?

(出示图2。学生读。)

琦君登上文坛后,先后出版了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30余种,代表作有《桂花雨》《水是故乡甜》《烟愁》《细纱灯》《万水千山师友情》等,回忆了故乡的那人、那事、那物,饱含着浓浓的乡愁。

师 老师知道有这样人生阅历的作家还有林海音,你还知道有哪些作家?

生 写《乡愁》的余光中。

生 写《苏东坡传》的林语堂。

师 对呀,还有很多这样的作家。后来,他们的作品便形成了一种文学流派,叫——乡愁文学。

生 我知道他们的不少作品都蕴含了思乡、怀旧的情感。

生 我还知道在乡愁文学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家就是琦君。课前我还搜集并阅读了她的其他作品。

师 你们知道的还真不少!那再来读读她的文字。

(出示图3、图4。学生动情朗读。)

我明明没有母亲的好手艺,不会拼缝“富贵被”,也没闲情逸致来缝现代艺术的“百补衣”,只是为了纪念母亲的节俭、勤劳与细心,更有她一针针、一线线,对女儿不尽的爱。

——《百补衣与富贵被》

父亲品着茶,常常说:“龙井茶,一定要虎跑(páo)水来泡才香、才地道。”母亲不以为然地说:“是哪里生长的人,就该喝哪里的水。要知道,水是故乡的甜哟。”母亲还说:“孩子们多喝点家乡的水,底子厚了,以后出门在外,才会承受得住异乡的水土。

——《水是故乡甜》

从一个作家到一个流派的跨越,是学生阅读心理发展的自我要求,是学生在阅读中积极调动自我、发展自我的真实体现,也是群文阅读中学习观的应然体现。

二、从一篇课文到一本书

研究一位作家的文字特点,光看他的一篇文章是不够的,还要研究他的一本书,以使其文字特点自然进入读者心灵。从读《桂花雨》到读《琦君散文精选》,可以巧用目录,开展纵深阅读——

师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本书目录的第一部分,读一读。

(出示目录第一部分,如图5。学生读。)

妈妈的手

妈妈的小脚

一对金手镯

妈妈罚我跪

秋花远比春花净

母亲的书

母亲的金手表

妈妈银行

头发与麦芽糖

母亲

师 根据目录,大家有什么发现吗?

生 根据文章的题目能够推测出,琦君散文中提到的人物都有母亲。

师 是啊!熟读琦君作品的读者都会感觉到琦君的母亲在她作品中所占的分量。可以说,母亲是琦君最重要的创作源泉,写母亲是琦君散文的重要特色。

生 我发现目录第二部分的文章大部分写的都是一些小事情、旧物件。

师 是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出示目录第二部分,如图6。学生读。)

压岁钱

一饼度中秋

幼儿看戏

梦中的餅干屋

爸爸教我们读诗

奶奶的洋娃娃

爷爷的味儿

外公

父亲

金盒子

生 我发现真是这样!

师 我也来补充说明一下,《外公》《父亲》写的也都是与外公、父亲相关的旧物件。

生 根据文章题目能推测出,散文中提到的旧物件都有一段故事。

师 是啊,一个旧物件就承载了一段时光,就寄托了一份情感。时光无法倒流,但旧物件能帮我们封存一段记忆。比如说,等我们长大了,我们在写回忆母校的文章时,可能会写什么呢?

生 我会写母校的槐花树。

生 我会写母校的教室。

生 我会写我们的老师。

师 是啊!以旧物件来寄托情感,这也是琦君散文的一大特色。琦君的散文特色还有很多,今天我们重点讨论“主要人物”“主要物件”“结尾”三项。

生 老师,我还发现这本书封底上有夏志清对琦君散文的评价——

师 好,一起来读一读!

(出示封底评价,如图7。学生读。)

琦君的散文,和李后主、李清照的词属于同一传统,但它给我的印象, 实在更真切动人。

——夏志清

生 琦君的散文的确“真切动人”。

生 我知道李清照的词的风格就是婉约抒情,琦君的散文也有此特点。

生 课后我会找李后主的词读一读。

师 看来你们已经能够根据一本书的细节搜集相关的信息学习了。老师为你们鼓掌。这本书还有一个细节——内容简介。

(出示内容简介,如图8。教师示范读。)

本书收录了台湾散文大家琦君具有代表性的散文作品,其中饱含了童年记忆、母女之情、亲情、友情等写情文章。琦君笔致细腻柔婉,善于精心筛选典型的生活细节,捕捉人物心理活动的微妙之处,从而见出人性的深度,既有很强的可读性,也便于学习借鉴。

生 这段话更能概括琦君散文的特点。

生 这段话有些语句读不懂,可能不是针对我们小学生写的。

生 根据这个内容简介,我们一下子就能抓住这本书的精粹。

师 是的,这也为我们打开了一扇认识琦君的窗,可以作为阅读参考。

从一篇课文到一本书的阅读,分别观照目录、内容、封底、简介,是形成独特阅读感受、拓展阅读视野、推进群文阅读的内在要求。目录本身就有提纲挈领、统领点拨的作用,能带着读者一目了然地领会一本书写了什么,有什么特点和联系。从关注目录到品读内容,再到发现回忆性散文的写法,进而学会迁移运用,这是自主阅读能力形成的必经之路。封面、封底往往隐藏着很多信息,从读一篇课文到读一本书,学生如果能由点及面地自主发现封面、封底的信息,这就说明学生找到了延展阅读的方向。当沉浸于课文到书本的文字时,再跳出来读一读他人关于作家文字的评价,看一看有关这本书的内容简介,甄别、思辨能力也就会逐渐形成。当然,这也是群文阅读之魅力所在。

三、从一种模式到一种格局

从读一篇文章到读一本书,如果仅限于从字词句段入文,感受、理解、欣赏、评价文字,然后体会文章表达方式与写法的模式,就如一台冰冷的阅读机器在单一、无聊地运转,不符合儿童阅读心理。群文閱读强调阅读材料的多样性,这种多样性是立足于学生阅读的形象性、有声性,注重不同语言文字的表现形式,鼓励学生用最美的声音展示动人的诵读,从整体上用深入的、个性的理解把握阅读内容,进而形成立体的阅读格局。本节课的最后环节,我和学生以“琦君作品诵读会”的形式展开——

师 同学们,好的文字应该读出来,今天这节课的最后环节,我们来开一场琦君散文诵读会。

(学生主持、诵读。)

师 刚才大家读得很投入、很动情。琦君的文字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呢?

生 她的文字非常柔美。

生 她的文字充满了思乡之情。

生 她的文字讲了许多童年的故事,我很想读。

师 是的,这是大家阅读琦君散文的初步感受。每位作家的文字都有自己的特色。下面我们一起来重点读《粽子里的乡愁》《母亲的金手表》两篇散文,更深入地了解琦君散文的特色。这两篇散文比较长,在较短的时间内,我们不可能像读《桂花雨》那样从头至尾一字一句地读。那该怎么读呢?

生 跳着读,读重点内容。

生 浏览读,读取关键信息。

师 说得对!老师也有个好方法,我们可以直奔重点,直奔“主要人物”“主要物件”“结尾”这三部分关键内容,快速阅读。

(学生读。)

师 下面我们就把《桂花雨》《粽子里的乡愁》《母亲的金手表》三篇散文放到一起整体阅读,看看有什么发现?四人小组讨论一下再与大家分享。

(学生讨论。)

生 这三篇文章中都提到了母亲和我。

生 从题目就能看出文章讲述的主要物件分别是桂花、粽子、金手表。

生 三篇文章的结尾都在表达作者对以前的人、事、物的怀念,有点伤感。

比较式阅读是基于学生阅读心理,从一本书中精选几篇较有代表性的文本,先构成平面阅读的格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再引导学生在一步步的联系、归纳、分类、反思和总结的过程中,从原来分析字词句到理解文意再到观照写法的线性思维逐步向多样、深入、个性的立体化思维转变。针对不同的议题,学生都会结合已有认知,从整体上把握琦君散文的特点,并进行不同层面的思考,之后再将各自不同的理解放在一起比较,让多元思维进行碰撞,收获多样的阅读体验与思考,促使由浅入深、由点到面、由此及彼的立体化阅读格局的形成。

从一位作家到一个流派的阅读,重在学生阅读视野的拓展;从一篇课文到一本书的阅读,意在让学生的阅读走向自觉主动;从一种模式到一种格局的阅读,是将学生的阅读思维从线性引向立体,从单一引向综合。有效的群文阅读,能真正让学生学会自主阅读,提升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探寻群文阅读的更多有效路径,找寻儿童心灵深处的记忆,和他们一起,从此岸到彼岸,不断前行。

作者:丁元林

第2篇:心灵深处是歌魂

摘 要:声乐艺术是一种赋予灵活性和创造性的思维劳动。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人们往往重视歌唱的各种技能技巧,而忽视演唱者心理素质在演唱中所起到的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试图从声乐实践和声乐艺术核心两个方面来探讨心理素质在声乐艺术领域的作用。

关键词:心理素质 声乐艺术 修养

声乐本是一门规律性较强的应用性科学,又是一门综合艺术,是通过抒发人的思想感情并结合科学的发声方法获得的。与其他学科相比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它是将人体的发声器官训练成为优美的“乐器”的过程,即将自然嗓音训练成歌唱的嗓音的过程。这种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是每一名从事声乐艺术人员的必由之路。正因为如此,作为学习歌唱艺术的学生应怎样把握这门艺术的客观规律、用良好的心理素质从事这种富于灵活性和创造性的思维劳动,是值得深入探讨的理论课题。

一、心理素质在声乐演唱中的地位和作用

我国著名歌唱家宋祖英在奥地利音乐名城维也纳举办个人独唱音乐会时,患了感冒,由于她是整场音乐会的核心人物,所以很多人都为此而担心焦虑。在关键时刻,宋祖英以坚强的毅力、良好的心理素质,带病演唱,一举轰动了世界音乐名城。这个事例充分证明了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声乐演唱中的作用。

所谓心理素质,是指人在先天因素的基础上,经过后天环境与教育的影响逐步形成的一种特质,主要包括人的性格、认知能力、情感品质、意志能力等,它支配着人的各种行为。当然,在声乐的学习与演唱中,心理素质始终是影响演唱者演唱水平能否正常发挥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声乐学习和实践上,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演唱者的自我评价

在声乐学习中,学生通常可以分为两类人,一类人具备强烈的自信心,并且对自己能够做出正确合理的评价。他们能够正确对待学习和演出中出现的困难和挑战,对前途充满信心,在学习上积极主动,勤奋努力,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都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百折不挠的拼劲。这类学生往往在学业和社会实践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另一类人在心理上人为地就将自身的能力降低至可以达到的程度以下,并对高难度的学习考验望而生畏,不敢尝试,怕遭受失败,而内心又充满幻想,急功近利,企盼早日功成名就。故导致学习和演出的效果都不尽如人意,由此而严重挫伤了自尊,并影响了日后的学习和实践。

所以,正确的自我评价是以良好的心理素质为基础的。有了良好的心理素质,就能在复杂的环境和严峻的挑战面前从容自若、有自知之明,可以始终坚定理想信念,知难而进,不断取得成功和进步。反之则处处被动,顾此失彼,难免遭受失败和挫折。

2.演唱者自身的心理状态

声乐演唱是一门表演艺术,与其他美术、文学等艺术门类有所不同。它要求演唱者在现场能够一次性完成声乐作品,而其成功与否将直接展现在听众面前,并丝毫没有修改的余地。由于这种艺术形式风险性大,人们也越来越认识到现代声乐比赛不仅是演唱者艺术素质和技能技巧的比赛,更重要的是心理素质的较量。

此外,声乐作品的演唱既有欣赏因素,又有再创造因素。有一位歌手说过“唱一首歌容易,唱好一首歌也不难,但真正唱出歌曲的撼人心魄,才是一位歌唱演员的最高境界”。所以,每个演唱者必须赋予歌曲以新的生命,这不仅要求演唱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和丰富的想象力去理解和表达歌曲内容,还要用“心”来演唱,对歌曲进行情感和艺术上的再创造。

然而,在艺术实践过程中,有时会看到有的演唱者虽然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歌唱技能,而且也具备了较强的歌唱能力,但在舞台实践上却表现失常,因恐慌而引发的肌肉紧张、僵滞、心跳加速、身体僵硬、两腿打战、忘词、跑调等,这种不良的心态使得精心准备和多年的努力毁于一旦。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如缺乏演出实践的锻炼,思想压力过重,过强的虚荣心,患得患失的表现欲,对舞台、考场环境不适应,观众、考官等演出场所造成的心理压力,以及演唱者身体状况等等。

但归根结底,还是个人心理素质差,如果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歌者在表演时能把平时熟练的演唱技巧正常发挥出来,能把教师教学成果正常地反映出来,同时把功名成败置之度外,思想集中在歌曲的感悟、艺术处理和良好的发声上,就有助于减轻显意识的压力。歌者要时刻提醒自己镇定、勇敢,从实践和锻炼的目的出发,积极积累舞台经验,从而战胜害怕和恐惧心理,并通过积极的心理暗示,为自己鼓舞干劲,放松紧张的肌体,更加自信地演唱好作品。

二、心理素质与声乐艺术核心

认识到心理素质在声乐实践中的地位和作用后,可以进一步深入探讨关于声乐艺术核心即声乐原点的问题。

歌唱基本机能范畴包括:歌唱的气息、发声、共鸣。

歌唱艺术形态范畴包括:歌唱的声乐规范、歌唱的字音规范、歌唱的风格特征。

上述两个方面是歌唱基本机能和艺术形态的分析概括,从中不难看到,声乐是一门感知的艺术、审美的艺术、感情的艺术。若想达到完美的表演境界,就必须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科学、系统、全面地把握声乐学习的基本规律,打下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功底。

在学习中,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声乐术语,大致可分为三类:如“口腔彻底打开”“放下喉头”“声情并茂”等,这些与歌唱的直观状态有关;又如“气吸向下、沉到丹田处”“喉头自然放松”“以情带声”等都与歌唱的意念有关;再如“声音竖起来”“声音靠后”“声音通畅、流动起来”等,是根据主观听觉臆造的。

而正是这些声乐术语,不仅准确地表达了声乐教学的意图,促进了声乐艺术的交流和传播,同时还充分证明了声乐学习的特点,正如行话所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故在声乐教学中常给人以跟着感觉走的印象,要求学生要强化心理感悟能力,悟性越强,学习的效果越好。反之则会事倍功半,干着急却不得要领,只能学到一点皮毛,甚至会走偏方向,误入歧途。

综上所述,研究声乐原点问题,必须注意心理素质的因素,从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入手,循序渐进,逐个击破。以上分析,充分证明了心理素质与声乐艺术核心是紧密联系的。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解决声乐艺术核心问题的基础,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有了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就能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端正学习动机,增强自信心和自觉性,做到“淡泊名利,为艺术献身”。同时,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有利于掌握歌唱技能,更好地协调和发挥个人身体特点和优势,扬长避短,乘势而上,早日成才。

三、心理素质的修养与完善

声乐艺术是以音乐和语言艺术来表达内心的思想感情。因此,它受每个人心理素质中个性、情绪、意识、气质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所以修养与完善心理素质是十分重要的。

1.端正学习动机是心理素质修养的前提条件

动机,是一切活动的内部动力因素。心理学上称之为人处于某种心理或生理需要的状态时,就会产生一种内在的动力。它是具有一定的目标的能得以实现的行动的出发点。

对于学生来讲,动机则是促进学习的有效因素。学习目的性明确与否可以体现出学员心理素质状况。在学习声乐过程中,各种不确定的因素都在影响学生心理素质。如为什么要从事声乐艺术,怎样对待日常枯燥、单调的练声,怎样对待参加演出、比赛等等。如果学生只凭着一种纯兴趣来学习声乐,往往会忽视自身的心理素质的修养,只注意发声技巧,一味追求声音的响度,很难安下心来刻苦钻研声乐理论和基本功,上述情况最终将会影响学习声乐的积极性。

当一个人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学习活动要达到的目标与意义,并以它来推动自己的学习时,就为构建良好的心理素质创造了条件。因此,端正学习动机、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奋斗目标,就会使学生更加勤奋努力地学习,勇于克服各种困难和挑战,心理也能更加稳定成熟起来。

2.培养自信与自知意识是完善心理素质的关键环节

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的头脑中的反应。这种反映过程复杂而微妙,不同意识反应引发不同的效果。弗洛伊德把人格结构分为无意识层、潜意识层和意识层三种。

歌唱者在正常表演过程中,存在着大脑对动作的“有意识”控制与“潜意识”控制两个方面。前者有一定的目的性。例如想到某处的力度、速度和情感处理,但由于要通过思维再作用于身体器官和肌肉,故反应比较缓慢。后者则是习惯成自然,在平日的发声训练中,不断使有关肌肉、器官按一定的运动轨迹活动,形成一定的机制,而这种机制是二次性组成,由潜意识控制。所以,在声乐演唱中,科学地认识这一心理特点并合理运用好这一特点,是声乐演唱不可缺少的基本技能。

由此而言,培养自信和自知意识,是对意识反应的科学训练,从学习声乐的角度来讲,能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信意识。学生走进声乐殿堂,接触到中外各国声乐理论和艺术作品,难免会使学生产生望而生畏的感觉,甚至怀疑自己的能力和希望。学生在遇到困难时,会感到苦恼和失望,只有树立自信心,才能激励自己,坚定理想信念,鼓起勇气,进而克服困难。信心同时也是一种动力,有信心就有热情和干劲。丧失信心就失去干劲和热情。

同样,自知意识也是十分重要的,俗话说“人贵有自知之明”。在声乐学习中常会遇到这样两种学生。一种是由于先天嗓音条件好或者有较好的歌唱基础,从而产生一种自负心理,主观上忽视自身歌唱所存在的其他问题,孤芳自赏;另一种是先天嗓音条件一般(甚至稍差),歌唱基础也较差,自卑心理较强,学习缺乏信心,演唱时心理高度紧张放不开。

针对上述两种类型的学生,教师可实施心理调节法,对自负的学生需经常泼点“冷水”,让其在学习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必要时给予严厉的批评和教育,使其看到自己不足的一面。对于自卑心理较重的学生,要多给予积极的关心和帮助,俗话说得好,“心病还需心药治。让学生拥有一种“豁出去”的精神,可以帮助学生战胜害怕和恐惧,使之意识到自己处于一种被信任的学习氛围之中,有助于学生克服紧张的心理压力。

3.提升意志能力是实现心理素质完美的佳径

意志,是人类自觉确立目的并以此主动地调节自己的行动,努力克服困难以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它来自于人的坚定信念、自觉意识及自制能力,这同样适用于声乐这一学科。演唱者除了在技术上和艺术修养上要有较高的能力外,还需要注意自身的意志力培养。心理学家认为,意志与情绪有着密切的相互作用关系。

歌唱者的情绪——喜、怒、哀、乐等方面,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其发声、演唱。即使其发声器官处于完全正常的状态,但当其心理产生异常情绪时,也是很难成功地完成演唱的。由此可见,声乐艺术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心理素质”这一特殊因素影响或支配,只有不断地提升个人的意志能力,才能使人精神振奋,并将所从事的活动进行到底,从而达到心理素质更加健康完美的目的。

总之,学习声乐和从事声乐艺术,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在台上的艺术表现能做到“真情的流露”是和生活中真实感情的体验与积累分不开的,这需要歌唱者在生活中体验之后,经过艺术加工、感情创作等手法再现出来。只有亲身体验过的感情,才能真实地表现它。在掌声和鲜花的背后,没有平坦的大道。学生要想让理想变成现实,在声乐艺术上有所作为,就必须提高心理素质,以良好的心态,坚强的意志力,激励推动自己,勤奋努力,刻苦攻关,走出一条属于自己和时代的声乐之路,为祖国声乐艺术事业增光添彩。

参考文献:

[1]徐行效.声乐心理研究[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1991.

[2]邹长海.声乐艺术心理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3]曹日昌.普通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4]唐钺.西方心理学史大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

[5]黄友葵.论歌唱艺术[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89.

[6]汪明洁,梅学明,张庆朗等.声乐教程[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

[7]刘郎.声乐教育手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作者单位:大连女子职业中专)

作者:刘畅

第3篇:让音乐从心灵深处迸发

依葫芦画瓢的让学生跟着老师比划几下动作,是以往聋校律动课舞蹈教学中的潜规则。毕竟他们是又聋又哑的残疾人,根本无法感知音乐,更无从表现音乐。而此前,在雅典残疾人奥运会闭幕式上,在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聋哑演员表演的《千手观音》却震撼了世界,向全世界展示了灿烂的中华文化、特殊艺术与人性之美,为中华民族赢得了荣耀。那么,在新课改的形式下,怎样打破以往的那些教学潜规则,使聋童像这些聋哑演员一样感知音乐,将舞蹈演绎得美妙绝伦、天衣无缝呢?下面,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工作多年的经验,和大家交流一下我是如何参与新课改,在聋校开展律动课舞蹈教学的。

一、“形”的模仿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平时四十分钟的舞蹈训练课,基本技能训练是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聋生由于特殊的生理特点,感受不到音乐的节奏,既要动作合上节律,又要优美地再现自己内心的理解和情感,无疑是困难重重的。但聋童的模仿能力较强,因此教师的动作示范在律动课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动作示范准确,学生舞蹈动作才能准确,而不是简单跟老师应付了事似的比划动作。试想,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将兰花掌示范成巴掌,那么学生又怎么能舞出优美的兰花掌呢?律动室内前后墙都装有大镜子,训练时可以使学生不管在哪个位置,都能看到老师的手势,老师以手代言进行教学。例如在做外开练习时,看教师双手背的角度。勾绷脚时,看教师的手腕。做把杆练习时,教师边打手势边巡视边个别纠正动作,及时用手势提醒学生调整自己的脚位、手位动作的姿势及肢体状态。教师的细致关爱、严格要求,以及学生自身的主观努力也是练好基本技能的条件之一。

二、“神”的领会

著名的聋人演员邰丽华表演的孔雀充满了灵性和神韵,是因为她把自己完全融入了她所表演的舞蹈《雀之灵》。舒缓的音乐声徐徐缥缈,她仿佛就是一只美丽而充满灵性的孔雀,轻灵舞动,在寂静的山林、在如茵的草坪、在潺潺的溪畔,徜徉、曼舞……而聋校的舞蹈教学中,若只是使学生动作做得正确还无法将舞蹈表演精彩,充其量只能说这个舞跳得很正确,无法用“精彩”一词来形容。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将动作示范准确,同时还要指导学生把动作中的“神韵”表现出来。如《摇篮曲》一课,我准备了很多娃娃,让学生来扮演爸爸妈妈,亲身体验做一天爸爸妈妈是多么辛苦,在活动中巧妙地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内心节奏及领悟舞蹈动律,还让学生根据自身感受来创编舞蹈动作。学生亲身体验、主动参与,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表演起来也惟妙惟肖。更为重要的是,学生还从中领会了要关爱父母、尊敬长辈的精神。

三、“意”的演绎

舞蹈是一门“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艺术。换句话说,“形”“神”兼备了,就需要把这种意境演绎出来,这也是所谓的表现力。而聋童舞蹈缺少的往往正是表现力。舞者表演出优美动人的舞蹈必须建立在理解音乐内容的基础之上,由于聋童听力残疾,在听觉上缺少了对音乐内容的理解,导致在舞蹈时很难将音乐的意境表现出来,也无法使自己的审美能力达到更高一个层次。为了将舞蹈的“形”与“神”同时融入到课堂教学,使聋童能更好地表现音乐的内涵,领悟到舞蹈的内在美与外在美,并让这种美真正在他们身上体现,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注意渗透对音乐内容的诠释,要向学生解释音乐所表达的内容和主题。如在手语舞蹈《感恩的心》教学中,我通过许多社会各界人士关心帮助残疾人的故事和图片,再联系他们曾亲身体会仁人志士来校帮助他们的事实,让同学们对歌曲的主题有了一个理性的认识。接下来表演时,看到聋童们灵动优美的手语和眼中含着的泪花,我知道他们已将歌曲里那种心存感恩、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主题表达出来了。

完整、优美的舞蹈,来自扎实的基本功,来自平时的刻苦训练。作为教师,我相信只要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细致如春风化雨般的培养,让音乐从聋童的心灵深处迸发,这无声世界里的舞蹈同样能演绎生命的精彩!

(作者单位:山东省胶州市特殊教育中心)

责编 / 齐鲁青

作者:胥正芬

第4篇:心灵深处的秘密

在我心灵深处,藏着一个美好的秘密。我想,让它永远地待下去,它会永远地那么神秘而有意义„„

秘密是唐妹的希望,秘密是我编织的一个善意的谎言。那是个炎炎夏日,唐妹突然气喘吁吁地跑来找我。当看到年仅10岁的唐妹一脸苦闷的样子时,我疑惑不解地问:“怎么了,思怡,遇到什么不愉快的事啦?”“唉,别提了,”唐妹似乎感到很烦恼,但她依然向我倾诉道,“上星期我们数学考试,我考了个99分,全班第二,回到家,被我那严厉的父母狠狠地责骂了一顿。于是,我下定决心要把下次考试考好,这几天,我格外努力,可不知怎么的,我越是想得个好成绩,上天越是要‘捉弄’我--这不,今天试卷发下来,我又以半分之差和冠军的宝座‘擦肩而过’,回去,肯定又逃不过一顿‘毒打’„„”

听着听着,我不由地叹了口气,思怡才10岁呀,她此时的童年应该是无忧无虑,充满幸福快乐的啊,为什么要给她那么多压力呢?“哦,对了,晨露姐姐,今天,我来找你,是想请你帮我一个忙的,。听我们老师说,校园生活中有一位善解人意的知心姐姐,能亲切地与我们谈心,我想,你也许认识她,能不能帮我把这个给她呀?”说着,思怡把一个漂亮的粉色小信封递给了我,见我点头,她便一声“谢谢”,忧郁地走了„„

看着手中的信封,我有点呆了,说实话,我都六年级了,还真没给知心姐姐写过信,这个„„哎,我不就是唐妹的姐姐吗?不如„„于是,我轻轻地打开了信封: 亲爱的知心姐姐

你好!

我是一个三年级的学生:卓思怡。在学校里,我热爱学习,成绩也总是名列前茅,但是,父母严格的要求让我不得不开始讨厌它,甚至是害怕„„

知心姐姐,你能帮助我吗?我到底该怎么办啊? „„

看着这字行里流露出来的唐妹的无奈,我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我知道,唐妹很想得到知心姐姐的鼓励、帮助,于是,我提起了笔: 卓思怡同学:

你好!

很高兴收到你的来信„„

很快地,一个星期过去了,有一天,思怡又来了,不过,这次,她可是兴高采烈地扑着向我跑来的:“谢谢你,晨露姐姐!”什么,谢我?莫非穿帮了?唐妹知道真相了?我已经做好了“坦白交代”的准备。“谢谢你帮我把信交给了知心姐姐,你看,这不,她给我回信了。她让我轻松地对待每一次考试,她让我心理负担不要太重。瞧,我真的把100分给捧回来了”说着,思怡把回信和试卷递给了我„„

看着这熟悉的字迹,看着这鲜红的“100”,看着思怡脸上灿烂的笑容,我也不由地绽开了微笑„„

呵,秘密还是秘密,嘘--千万不能告诉别人哦!

第5篇:记忆深处的秘密感人故事

离开故乡已经快十年了,多少次在梦里都回到了他的怀抱,醒来后,满脸的泪。如今,故乡正日新月异的发生着改变,那往日的一切只能埋藏心里,成为永久的回忆了……

记忆一:故乡的竹

故乡的楠竹无处不在,山上成林成片,山下也郁郁葱葱,有些还会往屋里长,虽然大部分都长到一尺来长就枯萎了,但也有一些特别顽强的,会一直顶破房上的瓦片,横空而出。

我家的右边就是一片竹林,竹林的中间有一条小道通向深山。竹子一年四季常青,春天它是翠绿色,夏天变成了青绿,到了秋天,已经成了墨绿。冬天它的颜色没有太大的改变,只等待来年,作更大的变化,

故乡的竹子不仅美,而且实用,山上的竹子大都有碗口般粗细,可以用来作竹篮、扁担、竹床、凉席等。山下的竹子则主要用来作晒衣竿。

我们的童年因为这些竹子而丰富多彩。盛夏,竹林蔗住了烈日,我们便在竹林里嘻戏玩耍,那一条条蜿蜒曲折的小道,就是我们相互追逐的杰作。冬天,竹身虽被雪压得弯下了腰,但雪一化,它仍然会挺立起来。

我爱这竹,淡淡的清香,四季长青。

记忆二:牛棚

故乡的村庄很小,几户人家散落在竹林深处,与外界仅有一条小道相通。小道沿着村后边的山脚一直伸向远方。沿着小道走,你会看到两间用泥砖糊的小房子,这是村里的牛棚。牛在村里人心里,是深受爱戴和称赞的。把牛集中一起系在牛棚里,给牛以一个相对较好的环境,免去了日晒雨淋。

春天,村里有人专门采鲜草去喂牛,让牛在开始一年的辛苦之前,再长长膘。夏天,彻夜有人在牛的身上洒水。秋天,牛忙完了一年的劳动,就有人为牛清洗身上的泥渍,为牛梳理皮毛。冬天,人们同样不会忘记牛,在寒冬时季,大雪纷飞的日子,会有人在牛棚里煮稻谷来喂牛。晚上天冷时,人就窝在牛棚里,跟牛挤在一起睡。那牛棚,一度成了牛僮取暖的地方。

后来,周边的村里出现了偷牛贼,各家都恐慌的将自己的牛牵回了家中。牛棚便空了下来,年久而失修。在一个下着大雨的早晨,牛棚终于轰的一声倒了。那记录着一段牛的辉岁月也结束了,此后的一段时间,牛都被拴在了自家的堂屋里,堂屋就变成了牛棚。

我喜欢记忆中的牛棚,在我做牛僮的日子里,它最能带给我快乐。

记忆三:后山

我家的旁边就是村后山的入口处。在我幼小的时候,最恐惧的地方,就是后山。老人们常说,山上的狼会守在后山的路口,专吃那些不听话的小孩子。于是,后山在我们的心里一个神秘的地方。

在那个时候,后山曾经真的有过狼,还有狍子和杞子,我还亲耳听到过一次野狼的吼叫声。但不久,就全部消失不见,没有人知道它们去了哪里。后山的柴草便渐渐被村里人砍来做了柴火。不久,村里组织了一次大规模的砍柴活动,整个后山都被砍成了光秃秃的一片。

后山的神秘与恐怖也从心里消失了。后来,除了那些竹子,后山的柴草每年都会被砍一次。而且,那里也慢慢成了埋藏死人的地方。后山便不再叫后山,而改成了祖坟山。

有次傍晚的时候,我跟几个伙伴去祖坟山抓野兔,结果看到了一条粗如大碗的蛇,吓得我们一窝蜂的往回跑。那时我穿着拖鞋,跑的时候摔了一跤。等到爬起来时,小伙伴们都不见了。我吓得哭了起来,回过头去,并没有看到蛇追过来,才稍稍安了心。不过从那时起,我再也不敢上祖坟山了,大人也不许我们去,说那里不干净。但从心底里,我还是时常渴望那里。或许说是想体验那种惊悸的感觉吧。

如今的后山已被堆成了平地,略带红色的土壤里,还能看到一些断碎的树根正吐着新芽。等到新工厂在这里落户之后,也许就真的看不到山的痕迹了。

我时常会想起那座后山,那是记忆里最能给我感触的地方。

记忆四:叶哨

在村里,不会做叶哨就等于没有玩的资本。不管男孩女孩,都喜欢用叶子和喇叭草的杆子做成哨子。那时物质贫乏,也没有好玩的东西。这些哨子就是我们的玩具。不同的叶子可以做成不同声音的哨子,有的像鸟叫像虫鸣,有的像喇叭像小号,还有些做哨子的高手,可以做出婴儿的哭声。

我最拿手的,是用麦杆做成的尖哨。那时很流行一部叫做《犬笛》的电视剧。里面的主人翁有一只让狗听得懂的笛子,让我们都羡慕不已。我们都拿出看家的本事,想摹仿出那只笛子,却很少有人能做出那种声音。尖哨的声音高亢而尖锐,与那笛的声音倒颇有几分相似。一时之间成了小伙伴们钦佩的东西了。

叶哨还可以做出母鸡唤小鸡的声音,很多时候,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把走散的小鸡都唤到鸡笼里。倒了省了不少的气力。

很想留住这些童年的岁月,但终究敌不过时间的洗礼,许多有趣的往事正在被一点一点的挤出记忆,在为了生活而奔波中,又有许多被埋没了。有时想起来,心中有些淡淡的伤感。我本就多愁善感,每每想起这些来,更加难受,只能用文字来留住些记忆。其实,只能这样了!

第6篇:你了解人性最深处的秘密吗?

在新书《20岁跟对人,30岁做对事》中,写了有关人性的种种细节,很想让大家能更立体的了解“人”这种动物、更清晰的摸透“心”这种东西。一个人有百样心,面临不同形势下,总会有不同的心理特质被激发出来。这也正是人性复杂多变且又动人心弦之处。

这里先写下摘三段书中文字,一起来看女人一生最关注的三种东西:财富,爱情,美貌。

同时看看在这三者背后,男人女人间,又体现了哪些值得玩味的人性呢?

关于爱情

男人对女人有两种心态:得到,得手。

对一个想要得到的女人,他有耐心求一个爱的结果。

对一个仅仅想要得手的女人,你的百般擒纵也不过是成全了他的虚荣:游戏情场,是男人的荣誉。游戏规则越复杂,男人越有百倍乐趣。

得到后,会有暂时的心理懈怠,但不妨大节,他依旧有他的珍惜。

得手后,会新鲜一消便弃如敝履,只为了得手而得手,多半不是为了珍藏。 一个想得到你的男人,可以让他得到。一个仅仅想得手你的男人,不要让他得手。

关于钱财

女人没有天生的坏脾气,坏脾气的女人多是遇上了一个不争气的男人。 男人想让女人听话不难,只要他有资产。

男人想让天使变魔鬼不难,只要他身无分文。

让女人拥有好脾气,男人得有好资本。

喜欢女人听话的男人不可爱,他无本事,她乐得嚣张。

能让女人听话的男人很可爱,他有本钱,她甘愿学乖。

只以钱财论人才的女人,男人会享受她,但不会重视她。

仅仅凭钱便能招来的女人,没人真正视她为宝。

关于美丽

女人的美丽,是资产,而非资本。

拥有美丽,你多了一份财产,但记住:这绝不是你的全部身家!

女人啊,长得很漂亮是运气,长得很不漂亮是晦气,长得不很漂亮是福气。 太漂亮的女人总是太忙,蜂围蝶绕在身旁,她没有时间思考,没有时间做更有价值的事情,她的青春都耗费在了咖啡厅和舞剧院里,除了喝一大堆免费的咖啡和看一大堆不花钱的中国戏外国戏,她没有换回太有价值的东西。

当然,漂亮也有到期的时候,等到那时,她拥有的不见得比普通女人多。 常常,一些女孩子感慨:不够漂亮怎么办?

那么好啊,省下时间做些更有用的事情吧„„

第7篇:心灵深处的声音

每个星期一的早晨,几乎每个学校都会有升旗仪式,而伴随着国旗徐徐上升的,是雄壮而响亮的国歌。

国歌是我们再也熟悉不过的歌曲了,星期一的晨会上,当这天的第一缕阳光从云缝中挤出来时,广播里的国歌飘然而出,响彻整个校园,整片天空。它似乎在激励我们前进、前进、前进!那是每一个烈士们的灵魂而凝成的、是不可战胜的。

《义勇军进行曲》即为我国国歌了,是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想当时,为什么把它作为重要的国歌呢?是因为它结合了当时中国人屈辱的历史和中华民族不懈的斗争。中华民族唱着永不言败的歌,相互扶持,迎来了祖国美好的今天。而那些朴素的歌,交汇成一首壮烈的进行曲。

战争虽然结束了,但那种拼搏的精神、维护尊严的勇气,还印刻在我们心中。不是战争,不是屠杀,而是积极进取,向着目标奋力前进!

祖国的今日繁荣昌盛。在国际上的地位显着提高,在世界的每个角落,让人们去倾听我们的心声。在奥运赛场上,奥运健儿努力拼搏来的金牌,正是象征永不放弃的精神。当国歌、五星红旗在世界人民面前出现,象征着我们是不可侵犯的,我们的民族是有尊严的!当奥运健儿流下激动的泪水时,是对这一精神品质最好的诠释。

所以说,国歌的确立,是有深刻含义的。在那时,一种精神的寄托,对于全国人民抗击侵略者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它号召我们不能因此而失掉自信心,应该勇于与黑暗势力作斗争,争取自由,相信有一天可以迎来胜利的曙光。

听见中华民族在硝烟中、生活中、赛场上,那种勇于拼搏、永不言败、积极进取的声音,我作为一名中国人,感到万分自豪。

晨会上,国歌的声音迈着坚定不移的步伐,吹响号角,气势磅礴地步入长空,在五星红旗的指引下,向着希望走去。

没有巨大的投资,没有世界着名的制作人,没有巨星的演唱,但它仍可以成为非常华丽而朴素的,牵动中华民族心灵的声音。

山西吕梁汾阳市山西省汾阳市贾家庄镇罗城村初三:刘世芳

第8篇:心灵深处的回响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眨眼间短暂的一年又从我的指间悄悄地溜走。在这短暂的一年里,我收获了许多,它们有欢笑、有悲伤、有友爱,它们一直在我的心灵深处回响。

老师是辛勤的园丁,用自己的心血与汗水慷慨地瀼溉着我们;老师是我们的再生父母,将我们当作自己的亲生子女;老师是我们贴心的朋友,无时无刻不关心着我们。

我有许多“极品”老师,他们都很棒,而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徐老师。她身材较高,虽然她已经四十几岁了,但她的双眼仍富有活力与激情。她的鬓发被时间这个恶魔染白,毒蛇般的皱纹悄无声息地爬上了她的眼角,但她却毫不在乎这一点,脸上总是洋溢着笑容。

她是个乐观的人,她的笑容充满了魔力使人感到开心,她是个细心人,无论多么微小垃圾都能被她发现,她是个负责任的人,她每天都要等我们睡觉之后才回家,她是这种行为甚至引起我们的反感。由于长时间的睡眠不足,她有了一圈十分浓的黑眼圈,那时,我真觉得她是一只滑稽的大熊猫,她就是我的班主任。

那是令我记忆犹新的一次,在那一次英语测试中,我随意的看了看整张试卷,立马就做起了听力后面的题目,老师曾对我们说过,做英语试卷一定要把听力部分的材料先看上一遍,此刻的我早已把这些说当成了耳边风,按照我的那一套做起了题目,当听力开始时,我还在做着题目,过了好一会我才反应过来,于是就立马胡乱的填了几个答案,我又快速的写下了剩余的答案,本打算检查一遍,但看了这份试卷之后,觉得太烦了,立即失去了耐心,我用笔在草搞纸上乱涂乱画。突然,一道锐利的目光射向我,但是我并没有注意,过了好长的时间,考试才结束。

考试结束后,我依然不慌不忙地干着我的事,突然,我的死党幸灾乐祝地对我说:“哈哈,老师叫你去办公室喝茶”。我心里一惊,既怀疑他在骗我,又害怕老师真的是在叫我,我的心跳急速加快,心里忐忑不安,心想:完了,完了,这回东窗事发,肯定完蛋了!果果然在我的意料之中,老师将我的英语试卷递给了我,让我在一旁认真订证,我站在一旁,我顿时目瞪口呆,不及格!竟然是不及格!这是史无前列的一次,我死死地盯着这份卷子,羞愧得想找个缝钻进去。她盯着我做的试卷,我现在才发现这些题目是那么地简单,但是我做错了。我用双手将试卷恭恭敬敬地递给了老师,她看了一眼试卷,镇静地问:“你考试时做错的题目,现在怎么又做得来了”。我低声说了半天也没有说清楚,她见我支支唔唔了半天,便直接了当地说:“是因为没有检查,而在一旁做小动作吧”。我羞愧地点了点头,她叹了一口气,和蔼地对我说:“你的英语不算差,但是你以后可不能像今天这样,要知道这个坏习惯会毁了你的一生的”。我信服地点了点头,心里无比感动。

从此以后,老师的话一直被储存在我的心灵深处,我也再没有犯相同的错误,老师的那些话就像是一阵钟声回响在我的心灵深处。

你就是一位慈母,用心血和汗水为学生们搭成一座通往成功彼岸的桥梁,山一般的作业压垮了你的腰,鸡毛蒜皮一般的小事日日因扰着你,然而你任劳任怨,从不喊一声苦,那随风而逝的粉笔灰就如你的青春一点一点的消失,你就是我心目中最伟大的人。

第9篇:心灵深处的歌声

---------论学校合唱训练方法

刘小敏

花都区三年一度的合唱节于本年5月份在区下属的乡镇拉开了序幕,我作为花都区音乐中心组成员,有幸参加了花东、花山、狮岭镇的合唱初赛的评判工作。通过这次观看合唱初赛,我深深地感觉到乡镇学校的合唱队的比赛从老师的指挥、学生发声到歌曲情感的处理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我在新华中学从教20多年,带领本校学生参加了花都区举办的每一次合唱节,也为乡镇小学、企业单位排练过合唱,当中有童声合唱、同声合唱和混声合唱。每一次合唱排练从队员的五音不全、节奏不稳到最后唱出纯纯的、甜美的歌声,我都充满着自信和满足感,这就是得魅力或者合唱赋予的力量,那种爱着合唱带给自己的愉悦,是一份发自内心的自足。 多年的合唱排练经验告诉我,无论是童声合唱、同声合唱和混声合唱,都要给这些学生进行正确的、科学的声乐训练。怎样才能让学生唱好歌曲呢?怎样才能让合唱团在舞台比赛的时候用美妙的歌声来打动观众而取得优异的成绩?我经过几年的探究和实践找出几点训练合唱和唱好合唱的方法。

1、 音准和节奏

组织学校合唱队人选是很关键的,因为我们学校的学生都不是音乐专业学生,除了个别学生有一点音乐感觉,绝大多数都会出现音准或节奏问题,如果我们一开始就通过考音准和节奏来挑选学生,那么合格的人会很少,我的做法是先做发声练习一段时间,让学生慢慢地感觉音高和节奏,再进行挑选,这样会避免错过部分有歌唱能力的人,因为他们并不都是五音不全的人,只不过他们平时少唱歌,不知道怎样才能常唱好,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他们对音乐有所感觉,那时再进行挑选合格的人数会很大的提高。

2、歌唱的呼吸

呼吸是歌唱的灵魂、是歌唱的动力,一个人的呼吸状态也会影响声音发挥,如果歌唱时没有气息的支持,唱出来的声音就象一座没有地基的大厦,既不稳固、也不安全。发出的声音感觉是飘飘的、虚虚的。我要求学生发声时吸气的力量不能放松、不能垮下,把气吸到横隔膜以下,并且要保持住,使呼气肌肉与吸气肌肉对抗变成一种压力。学生如果能掌握和运用这种压力,他们就能发出气息宽广的声音。练习以深呼吸为主,要求学生多练习叹气,或模仿打自行车气所发出的“唏、唏、唏”的声音。

3、歌唱的口型

刚开始学唱歌的时候,学生不想张大嘴巴来唱,结果发出来声音感觉是生硬的,没有穿透力。正确的方法是嘴巴适度张大,牙关主动积极地打开,下巴自然放松,上口盖积极往上提,舌头自然平放,这样发出的声音才圆润、美妙、动听。

4、平时多练习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习唱歌也不例外。我要求学生每天都要多练、多唱,不一定每一次都整首歌完整演唱,有时可以练习歌曲的某一个片段、某一句。特别是高音的地方一定要反复的练习。但每个学生都必须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掌握技巧的熟练程度来选择,循序渐进。合唱讲究声部的和谐,因此我用“

1、

3、

5、”等和弦进行练习,尽量要求声音统

一、和谐。

3、 练声音的选择

我在帮学生做发声练习的时候多运用各种音阶进行,并加上适当的元音,如:“u”“ I ”“e”等。因为在唱“u”的时候,喉头会自然下降不会紧张,起到稳定喉头的作用;唱“i”时容易把声音竖起来,对解决声音位置有很大的效果;“e”的练习唱高音容易放松声带,减少叫喊的现象。

4、 艺术表现力

再完美再高超的演唱技巧,如果忽略了情感表现,音乐也就失去 了感染力,显得苍白无力,空洞乏味。所以我在平时的训练中,让学生多聆听一些中外优秀歌曲,如:美声的唱法、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的歌曲,因为不同的唱法在情感的所表现方面各有特点。如:合唱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要用美声的唱法、民族唱法相结合,气息力度使用要恰当,强弱处理要细腻,才能把这首歌的情感的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又如:合唱曲《拉地瓜》这是一首欢快、跳跃的乐曲,可以用自然的民族唱法来演唱。在欣赏的过程中逐渐提高对歌曲的理解能力,从而提高歌唱得表现力。

以上几点是我这几年声乐教学的心得总结。其实音乐是博大深奥的,而且不同的年代、不同的时期人们对声音的审美也有所不同。作为音乐教师,首先要积累各种不同音质的演唱音响,感知美好声音的产生过程,教师在坚持头声共鸣的基础上,也要掌握多变的音色技巧,这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声乐演唱及辅导要求。总之,在排练的时候,我的要求学生平时演唱或者舞台演出一定要轻松、自然,把最美的声音、最美的旋律和情感表现出来,才有让听众在歌声里感受到作品的内在美、感情美。而事实上,教师自身良好的声乐修养也是合唱团获得多种美妙声音的重要途径。

上一篇:高考满分作文赏析篇下一篇:行政个人工作计划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