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心灵的对话散文(共10篇)
闲来无事,喜欢捧上一本喜爱的《读者》,静坐在阳台上那把从家居市场里淘回的木制的藤椅里,恬然自得地安坐,泡上一杯淡淡的绿茶,放于触手可及的地方,侧目而视的当儿,可以观茶雾袅绕,闻茶香飘逸。悠然自得的品一口茶,然后全身心投入手里轻棒的书籍中,在书海里尽情遨游,在文字里慢慢沉醉。这般光阴,便是我人生生涯里最为静好的时光了。
在许多的时刻,日子并不如此刻这般安静宁和,太多的琐事缠身,太多的情感纷扰,剪不断、理还乱,那般的身不由已,那般的无可奈何。却其实,内心深处是渴望安静、恬然、自在、自由的,本身就是个喜好安静的女子,然总在尘缘世事里纠结挣扎,任如何努力,终也无法做到真正的心静如水。这样的时候很多,面对的时候,就总不能让浮燥狂乱的心宁静下来,品一杯香茗,赏一篇美文。
尽管如此,也总会在偶尔的闲暇时光里,找一本心爱的读物,在别人行云流水般的文字里,寄放自己的情感,寻找心灵的共鸣,或悲或喜、或泪或笑、或愤怒或平和、或鄙薄或同情、或嬉笑或怒骂,却无论哪一种情绪,都能够得到畅快淋漓的释放。
在别人的文字里,感悟生活、参透世事、看世态炎凉、观人情冷暖,为他人的故事感动得或哭或笑,其实,也是一种心灵与心灵的碰撞,是感性的人们情感渲泻的一种方式。而我,喜欢这样的方式、爱上这样的方式,爱得单纯而执著。
文由心生,一个人笔下的文字,是其内在的体现,是素质的呈现,是心灵的倾诉,是生活的浓缩,是命运的简化。这书籍,这文字,便俨然成了世间最为美妙、最为生动、最为感性的一种交往方式,它能够让远在千里之遥,素未谋面的两个人,通过彼此的文字,达到认识、了解、神交、牵挂、思念的过程。我始终相信,文字的交流,是心灵与心灵之间的对话,这一字一句,便是我们灵魂深处最安静的倾诉,让别人透过这墨香四溢的文字,了解我们的内心,知晓我们的生活,挖掘我们的思想。
在文字里交流,不必握手,也能够感知彼此掌心里的温暖;不必面对面沟通,也能够参透一个人的本质。而这种交往,往往更为持久、更为真诚、更为纯净。因为,文字的交流,不受世俗的束缚、没有物质的牵绊、不予情感的纷扰。唯有的,只是心灵之间的对话,这样的交往,纯粹而简单、真诚而美妙。
不能不说,在我短短的人生历程中,我那么那么感谢文字,哪怕在许多的时候,我也曾迷失在忧伤的文字里,也曾为那些文字里表达的情感、描绘的场景、刻画的人物,流过泪、伤过神、生过气、发过怒,可更多的时候,我对文字充满了感恩与欢喜,我感谢文字,它让我找到了快乐、找到了寄托、找到了归宿感。
生活中那些不能言诉的苦恼、无法渲染的情感、无处安放的焦虑,都在文字里一一绽放开了一朵朵美丽的花。哪怕许多时候,这些随性而发、毫无章节、枯燥乏味的文字,没有几个人能够用心去读懂,也或者没有几个人愿意认真去读,可我还是心存感恩、满心欢喜的。因为那些纷乱的思绪、苦痛的情怀经由笔尖流泻而出,一字一句成行的那一刻,我的心已经在这个创造文字的过程中,得到了最好的释放。
许多的时候,我以一种虔诚的姿势膜拜着这些活色生香、濯濯发光的文字,在岁月的沧桑里,在墨香四溢的文字里,像佛一样打坐,只为了与文字进行更近的接触。爱文字,缘于内心那一抹追求极致美好的情愫,缘于内心深处渴望完美的思绪。独爱文字,也可以没有任何理由,没有任何原因,只因为那些文字,曾那么贴近自己的心,让自己跟随着快乐或悲伤。
我们倡导教育要从知识文化走向智慧文化,鼓励教师在心灵与智慧的对话中发展,促进全体教师由思辨智慧走向行动智慧。教师在面对各种新的挑战和复杂多变的教学场景时为什么依然时常表现得力不从心、茫然无助?流行于课堂的各种理论、方法、概念、话语不断变换,但课堂的面目为什么依然似曾相识?长期以来,在我们热衷于将各种理论模式引入、移植到课堂,并要求教师接受、认知、照搬和实施这些新的东西时,可能常常忽视了教师基于自身实践的省悟、知性的反思、理性的归纳和智慧的提升。由于这些东西没有内化成教师自身的智慧,就无法真正形成教育现实的内在改变。因此,好的教育研修活动,有利于智慧的发展,不良的教育条件有可能限制和压抑人的智慧发展。只有智慧的教育才能培养出智慧的人,只有智慧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智慧的学生。
教育智慧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主要表现为教师对于教育教学工作的规律性把握、创造性驾驭和深刻洞悉、敏锐反应以及灵活机智应对的综合能力。当教学出现一些新变化和突发情况时,当具体的任务、目标、场景随着情况发生改变时,教师能不能敏锐洞悉,能不能做出灵敏的反应、灵活机智的应对、恰当的现场策略调整,真实地反映出一个教师的实际智慧水平。教师的教育智慧是教育科学性与艺术性高度融合的产物,是教师在探求教育教学规律基础上长期实践、感悟、反思的结果,也是教师教育理念、知识学养、情感与价值观、教育机智、教学风格等多方面素质高度个性化的综合体现。智慧型教师具有更丰富的内涵和更高的目标指向,它对现代教师的成长提出了更全面的要求和更高的发展境界——在实践与理论的紧密结合中全面提高自身的教育智慧水平。
一、教育智慧的生成过程
研究是教师智慧生成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不能把研究作为目的,研究永远是一种手段,是教师成长的一种途径。我们通过各种有效的研修活动,试图以“智慧型教师”这一概念来对教师专业发展方向进行新的概括。教育智慧的形成途径是多方面的,它既包含了基于整体感知、直觉把握形成的知性智慧,基于理论思考、规律认识的理性智慧,基于职业感、道德感、人际交往、师爱的情感智慧,也包含了基于个体经验积累、实践感悟、教学反思形成的实践智慧。
在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社会更加关注教育的品质和质量,更加关注人的个性培养和智慧开发,进一步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由知识型向智慧型转变,已成为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和客观需要。我国教育发展的模式已由数量扩张向质量提高转变。重视智慧型教师的培养,是实现学校内涵式发展和提高教育教学品质的必由之路。把这样的要求凝聚在教师专业素质和课堂教学方面,无疑将从新的角度促进教师专业研修与专业提升。因此,在教师专业研修中,高度重视和深刻认识教育智慧的意义和价值,切实提高教师教育智慧水平,努力探索智慧型教师成长的机制和途径,进而让智慧回归教育,让智慧唤醒课堂,让智慧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是时代的呼唤,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是课堂教学焕发生机与活力的契机,更是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大使命。
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到今天,是什么阻碍了教师教育智慧的生成?经典教学体系固有的一些优势正成为阻碍创新型人才培养和教学创新的内在障碍。狭隘、片面的教学理论认识束缚了教师的理论视野,影响了教师对于教育意义、价值及教学活动丰富内涵的全面认识与把握。传统教学操作体系高度的技术取向束缚了教师创造性的发挥,过度精细、机械的规范要求使得教师一旦入格后,从根本上束缚了教师教学智慧的生成。人们常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就是要教师在教学中大胆创新,要进入自由和智慧的境界。只有在教学中走出经典教学体系,重新认识教学的意义和价值,关注教师的实践积累和实践反思,关注教师的个体经验,充分尊重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和个体经验,特别是那些值得总结、挖掘、提炼的优秀教学经验,淡化教育科研的功利性,切实关注教师职业情感状态,不断提高教学机智,才能使教师在专业研修中坚持追随智慧,不断地走智慧型教师素质探新之路,将智慧融入自己的生活,在创造真善美的活动中培养自由人格,坚持在实践中自主建构、自塑自律。
二、如何成为智慧型教师
智慧型教师的特征是在教育活动中灵活和创造性地获取和运用知识、经验;在师生的互动中,既解放学生,又解放自己,使其智慧火花的碰撞与心灵炽热地交融,从中感受到生命的相互创生,体悟到人生的幸福,展现出一幅诗意般的生命创造的图景。如何做一名智慧型的教师呢?
1. 走出知识文化的误区
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的实践中,由于承受着较大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造成了部分教师的价值迷失,导致其教学活动有时理论与实践相脱节。教师的职业心理压力导致的心理枯竭现象表现为自我效能感下降,出现迷惘、忧虑、困惑不解,甚至烦躁、易怒等负面情绪。造成这种心理状况的原因,是教育的“实践目的”偏离了理性,失去了方向。实践证明,教育科学的认识、价值的意识、实践的目的等的综合运用,取决于教师的“内省智慧”。我们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并融合“知行合一”的传统精神。我们必须确认人们的教育观念对教育实践的作用,它表现为感性的、理性的与信念的三种水平,而“理念”是指从理性到信念的中间层次,教育信念是指对一定的教育主张、原则的确认与信奉,真正从心底里认同并付诸实践,这是智慧型教师素质生成的关键。在生成性的实践中,我们必须能自我排除心理障碍,自觉地消解教育的价值迷雾,把握知识更新的走向,在教育实践的生存体验中,做到知人、做人、理解人,扎实地掌握教育教学的知识和技能,做到一专多能。我们要突破思维的狭隘性,增强思维的灵活性,倡导同伴间的多元对话、信息共享,使传统的知识教学走上智慧教学之路。
2. 在自主建构中提升教育境界
每一名教师必须加强伦理道德修养,它涉及教师的思想、理念、敬业态度、为人处世、道德情操等,德高为人师,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依靠自己在教育实践活动中不断自主建构才能获得的。自主建构是在确立一个理想的前提下自我设计、自我筹划与创设自我的实践活动。教师生命精神的成长是自我知性与德性不断建构与生成的过程。教师的知性和德性都源于完整的智慧,它是人创造自己的美好生活、实现自我价值的内在动力源。智慧可引发人的道德情感,使人具有坚定的人生信念。智慧型教师的自我建构也是通过外在的求索,再反躬自问,从而形成自我意识。反思的本质是自我体察、自我判断、自我认同,最后达到自我认识和自我教育。因此,反思是将知识、经验与认识,经过自我意识的监控,凝化为个性结构,从而提升自我的过程。
3. 用激情点燃智慧,让心灵与智慧对话
提升教师的智慧水平,不仅仅要丰富知识,更要关注教师的职业情感状态。教师对于职业的内在认同、情感上的接受,会直接影响他的整体智慧水平。当我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其情感必然被充分蓄积和调动起来,当面对学生时,智慧自然将伴随着真诚的情感喷涌而出。我们要用知识的趣味性和教学手段的形象性来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要把对教材的理解、感受及情感体验用充满情感的语言和亲切的目光传递给学生,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促进其心灵与智慧的对话,在智慧与心灵的碰撞中纯洁童心与真情。“真善美”是文明智慧的终极价值。“真”是指向科学智慧、科学文化,遵循必然法则,聚集了人类的理性精神;“善”指向道德智慧、道德文化,遵循当然法则,催生人类实践精神;“美”指向审美智慧、艺术文化,追求审美自由,展现生命之美的和谐人生。艺术美以真善为前提,它促成以美启真,以美储善,促成人生的艺术化。教育从真善美的角度完成对人的主体塑造。教育理应遵循自然法则,教育要珍爱儿童天性,关爱生命,张扬个性,完善人性。教师要热爱智慧,追随智慧就必须提高文化自觉,回归生活,在心灵与智慧的对话中走向自由王国,在回归智慧中获得新生。
4. 用科学精神摆脱经典范式的束缚,改变习惯的工作方式
经典的教学体系在教学认识上强调以知识为本位,以教师为中心,注重教学的知识传承价值,视教学为教师引导学生获取知识的特殊认识过程。在教学操作上强调标准化、程序化、规范化和精确化。这种建立在标准化、程序化、规范化操作基础上的教学体制,大大提高了知识传授效率,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工业时代对培养具备基本读、写、算能力劳动者的需求。这种经典的教学范式在长期的应用过程中与教师的内在需要和行为习惯融为一体,逐步形成了强大的实践惯性和超强的稳定结构。但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经济文化的发展,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已经发生重大转变,经典教学体系固有的一些优势正成为阻碍新型人才培养和教学创新的内在障碍。因此,我们要突破狭隘、片面的教学理论体系对教育教学的束缚。教学不仅要有效地传递知识,更要关注学生情感的丰富和发展,关注学生整个生命价值的提升。我们要克服传统教学操作体系高度的技术取向和工业化生产特征的束缚。因为传统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的设计追求高度的精确化和程序化。这是一个基本的“格”,但更重要的是要追求教无定法,入格后还要大胆地创新,要进入自由和智慧的境界。
在现实教学中,教师长期形成的一些习惯工作方式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着教师智慧的形成。我们要以启发的方式提出问题,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善于质疑,敢于批判。我们要鼓励师生对话、互动,探寻教学体系之外的多样性、复杂性、特异性、灵活性、开放性、生成性和选择性等,抛弃机械、僵化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要想把教育学知识转化为我们的教育思想,并上升为智慧,必须将所有的教育理念、教学主张、各种理论学说等付诸实践,并在实践的反思中转化为自己的思想与智慧。我们要不断地总结自己实践的经验,外来的知识只有在和教师的个体经验结合的时候,才能被内化。教师最宝贵的财富,就是他的个体经验,特别是那些值得总结、挖掘、提炼的优秀教学经验。教师要有个人风格,要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走自己的路。
我们要淡化教育科研的功利性,远离浮躁,归于宁静,这才是智慧的生成之道。我们要尽可能减少对教师的各种外在强迫,减轻来自各种功利性任务的压力,让教师在归于宁静的过程中自由生发自己的教育智慧。我们要增强教师的职业情感。如果缺少爱教育的这种情感,即使有再深的理性认识,教师的个体智慧也称不上是真正的教育智慧。
关键词:中国古代诗歌;生命意蕴;人生价值
中国古代诗歌饱含博大深沉的生命意蕴,既有对人生命运的慨叹,又有对生命意义、生命精神的追求。“诗之真实性中的生命,或在生之创造性中的诗情”每一层面都息息相关。而每一层面随着思考的深入和价值观的提高具有其独特性。这可以从本根意蕴、人生意蕴、实践意蕴三方面体现出来。
一、原始的本根意蕴:人最原始的思想对人类生命本身的自然认识
1.渴望生命的本能呐喊
傅斯年《性命古训辩证》说金文中“性”皆书写为“生”,所以人的本性只指现实的自然生命,没有包含价值等意义。道家就自然生命的变化生长来说本根,古人也以自然生命的食色之欲来谈论本根,都不认为生命的本根中含有价值。人的自然生命在自然环境中活动,从表面看,是刺激与个人的欲望、个人的习惯所决定的。因此,人们便对自然生命有了一种渴求。
2.及时行乐,享受生命的心声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无数人借助语言喊出了珍惜生命、享受生活的心声。他们着眼现实的人生快乐,看重生存所需,追逐生命中世俗的欢乐,执著于享受人生的感性生活态度。“阪有漆,隰有栗。既见君子,并坐鼓瑟。今者不乐,逝者其耋。阪有桑,隰有杨。既见君子,并坐鼓簧。今者不乐,逝者其亡。”这就是诗人在生活适意时对享受生命的赤裸裸的呼喊。在诗人看来,岁月不居,人生易逝,生活的目的便是享受现世的幸福。
3.生命短暂、命运多舛的悲叹
人在生活中,会面临许多偶然和必然、好的和坏的际遇,从而形成不同的命运观念。面对不公平的命运时,他们失却了斗争的勇气,表现出萎弱的天命思想。“嘒彼小星,三五在东。肃肃宵征,夙夜在公。实命不同!嘒彼小星,维参与昴。肃肃宵征,抱衾与裯。实命不犹!”想到尊卑、时间、劳逸的不均衡,作为小吏的诗人自己埋怨命不如人,而在精神上获得了某种平衡,难怪方玉润说:“以命自委而循分自安,毫无怨忿词,不失敦厚遗旨。”诗人面对不公平的待遇,不是去争取公平,而是“循分自安”地对待与忍耐,岂不可悲、可叹!
二、思索的人生意蕴:透过自然生命对人生意义的探索
1.功业留世的思考
人们肯定了人世的实在,生成一种人生虚幻感与人生实在感的交融。“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也生发过上下无依、往者已往、来者未来的孤独空虚之感。然返虚入实,可转出更高生命意蕴的对人间之爱与人生责任感。由人生无常而生的感慨,也激发了对“永恒”生命的思考和追求。
2.坚毅乐观的人生感怀
许多诗人将坚毅乐观的态度呈然诗中,“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曹操从大海中得到养料,在北征途中的犹豫与忧虑荡然无存,诗人的生命在这里得到洗礼,得到了升华。
3.人生的美好憧憬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证实了诗人对美好人生的无限向往。尽管前面透出对幸福短暂的焦虑、无助,诗人却能在有限的生命里,能够最大限度地体会到来自于骨肉亲情的问候,能够享受到皓月当空的美景,寄予了他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三、现实的实践意蕴:将悟出的人生价值体现在现实生活中
中国古代诗人以性理言心,性理必表现于情,而自始为实践。人们将思考的结果付诸实践,在现实中进一步体现思考。在重生命的本根时,人心陷溺于自然的欲望,而求欲望之无限的满足。然经过心灵的超越升华后,思考有价值的生活成为人们的一种追求。
人类“最高的精神活动、艺术境界与哲理境界,是诞生于一个最自由最充沛的深心的自我。这充沛的自我,真力弥漫,万象在旁,掉臂游行,超脱自在,需要空间,供他活动。”于是,诗人们从生命个体的思考到了生命价值的感悟,开始寻找适合自己寻求理想的方式,在实践中完成他们的精神追求,达到最高的精神境界。
1.投身现实政治,追求功利价值
中国古代诗人大多也有功利主义的理想。他们直接肯定人生的目的,追求自己或大多数人的快乐和现世幸福。曹操生活在政治十分混乱的汉末建安时期,他把对社会的忧思和对人生的感慨凝成了诗篇。“瞻波洛城郭,微子为哀伤”,诗人看到天下百姓惨遭乱世而不由得痛断肝肠,他“以天下为己任”,希望建立“兼爱尚同,疏者为戚”“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理想政治。
2.回归精神家园,保持独立人格
诗人追求精神生命多是在政治理想破灭后的更高层次的精神寄托。他们始终保持独立人格,最具代表性的是陶渊明。他的超脱精神尤受后人推崇。社会不能给他提供宁静的空间,他便把目光投向了自己与自然。《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向黑暗官场决裂的战斗檄文,他要寻求心灵上的精神寄托。《归园田居》《饮酒》等处处可见他的悠然与自得。
通过以上诗人诗作的探索,我们不难发现,中国古代诗歌所含的生命意蕴丰富多彩。许多诗人在立足于个体生命的理解时,也进行了深刻的理性思考。关于生命意蕴的思索,由自然生命之情的本根意蕴,上升到精神价值之理的理性思考,最后人们得出实践生命意蕴的超越之情。他们着眼于人生价值,在人生路上不断寻找生命的真谛,最终,他们以各自的方式实现着自己的理想。
参考文献:
[1]方东美.生命理想与文化类型.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05:56.
[2]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05:69.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家庭教育理念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中国的家长普遍认识到,养育孩子不仅仅要给他们提供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吃得好穿得暖长得壮还远远不够,还要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要给他们充足的精神食粮。根据调查,中国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堪忧。可是到底什么是心理健康?怎样才能让自己的孩子拥有健康的心理?家长们还很困惑,可以说在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上,许多中国的家长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独自在办公室里,指尖漫不经心的敲打文字,想把内心的独白用文字表达的淋漓尽致,欲说还休的感觉时时袭来,此时此刻的思绪是断开的,此时此刻的心情也是似是而非的,情感与心灵的交织碰擦不出闪烁的灵感光芒,或许是沉寂在屋内的空间里,封闭的时空难以唤醒沉睡的心情。打开一段清新的乐曲,缓缓地节奏慢慢的梳理着杂乱的心情,跳动的旋律舞动着茫然的思绪,在这种与世隔绝的时空里,或许音乐的安抚是最好的放松了。
望着窗外的色彩,被春风吹拂的树枝,晃动的身影给心情送来一丝灵动的味道,仿佛仅有的一点点的春天的感觉,昨日阴郁的天空已经完全不见,淡蓝色的天空飘过两三朵白云,这是久违了的色彩,虽然这蓝色不是纯净的通透的,四周散落着薄薄的雾霾,总算是难得一见的晴朗和靓丽的色彩,足足令我心情振奋不已。随着,心情与灵感的碰撞,思维与手指的交汇,手指与文字的传递,心随意转,文随心走,情感的流露,为文字舞动出和谐的音符,情绪的宣泄,为春天的记忆描画出绚丽颜色。
几天阴沉的天气后,再现春色的明媚,几天阴沉的心情后,突然逢迎温馨艳丽的春色,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心境,豁然开朗的心情,竟然是一种可遇不可求的爽朗和恬静。在这样明净的春光里,不必出游踏春,不必户外赏花听风,也不必停留在花前月下感受那份独有的浪漫。只要独自窝在屋内,独自默默的冥想,独自安静的感悟,春的姿色和情怀尽入自己的感情世界里,春天温暖的气色和神奇的故事洒落在自己的文字中。
或许,趁着天朗气清的景色,走出狭窄的空间,踏进春天的田野中,欣赏这一季难得的景致,吸允春风的馨香味道,嫩绿的色彩温润心田,鹅黄的柔色温润眉目,洁白的素色漂白眼眸,艳红的花色点燃灵气,美艳美色渲染文字花海,春风春雨滋润情感心灵。在户外与春天相逢,自然是一场幸运的事,难得有闲情闲暇,随处可见的是春色倾城,随时感受的是春色温馨,这样真实的体验充满曼妙的感觉和丰盈的喜悦。
林溪儿
我凝望着窗外仿佛荡漾着的阳光。
其实,书中的朱雀,所想要的,就是这样的阳光吧:安然又清新,让时光缓缓地流过。我合上书,靠着窗坐下,看着午后的阳光洒泄在地板上,想着刚刚看完的那本书。
我喜欢读书,喜欢读书时读者与作者心灵对话时所产生的强烈共鸣,那种感受是惟有在读书时才能感受到的,感觉如此的清新与透明,让人在读过后思考,思考后感悟,感悟后释然。
在书中,朱雀是死了的,可是在我的想像中,她并没有死。你看,那个踏着阳光走进来的少女不正是朱雀么?!红发依旧飞扬着,从作者的那个超能力世界到我的想像世界,她一点都没变,目光如此清澈,微笑依然坚强的绽放着。
你好,朱雀!我微笑,在心里对朱雀说。红发的少女也微笑着点点头,今天天气真不错呢。尽管这是我的想像,但一切却是如此真实。在作者的那个超能力世界里,朱雀与暗黑魔法团作斗争,却受了重伤,在生命的尽头,朱雀许下愿望,把自己的超能力“永生”送给一同作战的同伴。在愿望实现的一瞬间,朱雀也因为失去了能力而死去。原以为,在超能世界受尽了苦的朱雀会把死视为一种解脱,谁知,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朱雀却对同伴说,一定要活下去,因为,如果死了,一切便都没了意义。永生这个能力其实并不能在自己身上使用,朱雀也是知道的,死了的.话一切便都没了意义,她不是不想活着,可是,这个时候,这样重伤的她,也只会拖正在战斗中的同伴的后腿,还不如尽自己的一份力,将“永生”这个神圣的超能力,送给正需要这份帮助的同伴。
朱雀,你后悔么?我问。朱雀笑着摇了摇头,棕色的眼瞳折射出坚强的光芒。也许,朱雀是真的不后悔的吧,在追寻梦想的途中,即使死也是无悔的吧?!我这样想着,似懂非懂的点点头,与想像中的朱雀对话。
看书,其实也是个想像的过程吧?!在书中,我们总能找到一个“自己”,我似乎有些明白了,有了小小的一点顿悟。窗外起了微风,吹得树叶微微颤抖,散着丝丝绿意。 闭上眼,我又潜入到想像中去。
朱雀,其实你到底活了多久?我看向朱雀,问。朱雀又是一笑,说,活的时间的长短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生存在这世上的意义。哦?那你的存在又有着怎样的意义?我问。我也不知道,上天赐予我“永生”这份不同于其他超能力的能力,这份王道的力量,就注定我的生存便是要战斗的吧。为了我的同伴、我的国家而战斗。虽然我不知道我做的选择对不对,但我至少知道,在那些依然活着的同伴心上,必然有了一个浅浅的缺口,一旦触摸,便会引发不可抑制的哀愁,这算不算是一种意义呢?!朱雀笑得有些狡猾,为什么这么说呢?!我奇怪。朱雀又笑了,说,这你该问你自己啊,这终归是你自己的想像,不是吗?是啊,的确,我会心的笑了,点点头。
窗外依然是一片阳光灿烂,可我的心境似乎有与刚才不同了,变得更加安静和享受,毕竟我是活着呢,朱雀虽然死了,但她都知道享受阳光,更何况我是活生生的呢。话说,在这样安静又美好的午后,真的很适合读书啊,在文字之间放飞思想,让灵魂起舞。同时也在自己的文章中,添加了书中的一抹色彩,一抹新的色彩。
朱雀,你真的只能在别人的想像世界里,以这种方式,延续自己的生命吗?我不免有些惋惜地问。哦,不一定,朱雀笑得很开心,眼睛弯成了甜美的月牙,似乎很喜欢这个问题,我还可以在别人的思念里,延续我的生命。因为思念,它是一条射线,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生命真的很伟大,但它并不是不可逾越的存在,我为了一个目标,为了我的同伴们,为了我的祖国而死,在同伴们的思念里,我真正的永生着。我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朱雀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但这又何尝不是一个真理呢?!
虽然是我自己的想像,但在这个短短的下午,我却有种真的在与朱雀,在与那本书的作者交谈的快感和愉悦。把自己在书中体会到的,感悟到的,学习到的与想像融合,在谈话间陶冶了心灵,心情如窗外的阳光般透明、轻浅,并愉快着。
再见了,朱雀,我笑着挥挥手。再见!朱雀也笑,挥挥手,长发在阳光的折射下,如火般耀眼,身影渐渐透明。恍然,我有种想流泪的冲动,也许,为自己的想像流泪很可笑,但在感悟中心灵的成长,却真的很令人感动。这就是书,在不断的感动中,我们在成长。
想起以前看过的某本书上有这样的两句话句话:
总有些旋律,突如其来的迫入耳际,然后,无法忘记……
总有些字句,不由自主地哼唱在嘴边,然后,烙于心底……
总有这样一本书,存在于我们的思念中永生,然后,让我们释然追忆……
语文教育家潘新和说过:“在语文课堂里, 阅读本身不是目的, 而是提高言语表现素养、写作素养的手段与过程。……让他们把对文本的理解、感想说出来, 或者写出来, 这才能算是真正完成了阅读教学的一个完整过程。”教师在设计本课时, 要注重学生感情的变化和知识迁移的能力, 把朗读、写话和实践活动结合起来, 沿着“认识雷锋———寻找雷锋———学习雷锋———争当雷锋”的思路, 实现以读促写, 以读写促实践, 以实践促感悟的学习过程, 在师生与文本的直接对话中, 让学生把自己对雷锋叔叔的崇敬之情运用到生活中, 做一名像雷锋一样乐于助人、对社会有帮助的人。
一、出示画像, 认识雷锋
学生刚学习了《泉水》一文, 知道小鹿、泉水为别人带来了快乐, 自己也感到快乐的故事。于是, 教师充满激情地说:“太阳为照亮人间而满足, 小草为点缀大地而欣喜……有一个人, 他永远以帮助别人为快乐。他像太阳一样, 带给许多人温暖;他像小草一样, 虽平凡却默默地奉献自己;他像泉水一样, 帮助了别人, 自己也快乐无比。他是谁?” (教师出示雷锋照片及毛泽东主席书写的“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 先由学生说说自己都知道雷锋的那些事迹, 教师再做补充。除课文介绍的以外, 雷锋的事迹还很多, 所以, 建议教师有意识地设计资料收集和交流环节, 帮助学生增加对课文背景及相关内容的了解, 激起他们内心深处为人物人格震撼的情感和学习的强烈欲望。
二、朗读诗歌, 寻找雷锋
乐于助人是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重要的一条。在生活中, 我们不断地教育学生关心他人、帮助他人, 但如何关心帮助人却没有固定的模式, 这个时候我们把雷锋叔叔介绍给他们, 无形中给了学生一把尺子, 为他们指明了方向。教师顺势引导:“雷锋叔叔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但是他已经离开我们50年了, 他在哪里呢?让我们一起来寻找雷锋叔叔。”
1. 范读课文, 理清思路。
播放轻音乐, 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一边看图一边倾听, 想象画面, 说说雷锋叔叔在哪里。学生听后回答:在小路上, 在小溪边。眼前仿佛看见雷锋叔叔正在做什么事情?学生根据印象能够回答:冒雨送迷路的孩子, 背年迈的大娘回家。你能讲讲其中的一个故事吗?尽量引导学生说完整。这一环节, 通过听、看、想、说, 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 为下面的学习奠定基础。怎样让孩子从对人物粗浅的认识走向人物内心世界, 体察人物的内涵呢?建议采用让学生把诗歌内容编成故事, 引导学生加深理解和感悟。通过讲故事, 学生将雷锋冒雨抱小孩、踏荆棘背大娘的形象具体化、鲜明化, 对雷锋的感动由肤浅到深刻。
2. 指导读文, 体会情感。
一读, 让学生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 读熟课文;二读, 教师重点指导品读下列句子:第一个“雷锋叔叔, 你在哪里”应“急”;第二个“雷锋叔叔, 你在哪里”应“缓” (体现情感的起伏) ;小溪和小路的话, 语速稍慢, 娓娓道来;“瞧”后面的诗句提高音调;三读, 学生理解课文后, 教师提问促读:此时, 在你的眼里雷锋是一个怎样的人?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你能用朗读的方式把这种感受表达出来吗?要求学生把对雷锋的崇拜与怀念融入自己的朗读中;四读, 学生的情感已经流露, 以读深化主题:是啊, 老师多么希望我们的社会哪里有困难, 需要爱心, 哪里就有雷锋叔叔啊!请你们再深情地读一读吧;五读, 引导背诵, 记住故事:一个普普通通的战士, 22年的短暂人生, 为人们做了数不尽的好事, 他虽然离开了我们, 可他的精神永存, 让我们闭上眼睛, 深情地背诵《雷锋叔叔, 你在哪里》, 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 到祖国大地各个角落, 去寻找雷锋的足迹。这里, 不同要求、层层递进的朗读, 为学生情感的慢慢流露和不断加深提供了条件, 为下面的写奠定基础。
3. 夸夸他人, 寻找雷锋。
雷锋还会出现在哪里?雷锋叔叔的精神永远在我们身边闪光。看, 我们班里也有很多小雷锋, 快来夸一夸吧!出示句式:我们班 () 是小雷锋, 我想对他说 () 。那么, 我们身边有没有雷锋叔叔这样的人呢?说说自己见到的“雷锋叔叔”做过哪些好事。在这一件件事中, 你们找到雷锋了吗?生活中有很多雷锋, 哪里需要献出爱心, 雷锋叔叔就在哪里。学习难点是对最后一句的理解:“哪里需要献出爱心, 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这里, 应摒弃枯燥抽象的讲解, 以一些身边的事例, 由易到难地把学生的视线迁移到现实生活, 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去体会:雷锋叔叔牺牲了, 雷锋精神却一直在传承。并由此体会和揣摩文章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感悟诗歌末句的语言特色。
三、感悟故事, 学习雷锋
是呀, 雷锋叔叔到了哪儿, 就把好事做到哪儿, 他的感人事迹, 用一两节诗是讲述不完的。你们能靠自己的想象补写两节吗?先引导学生确定地点、时间、事件, 再模仿诗歌格式换一两句。例如:沿着崎岖的山路, 寻找雷锋的足迹。雷锋叔叔, 你在哪里, 你在哪里?山路说:昨天, 他曾路过这里, 帮老大爷把水挑到家里。他那甜甜的笑容留在老人的心里。……雷锋叔叔的足迹留在了小路上、小溪边、山路上、草地上……哪里有人遇到了困难, 哪里就有热心人伸出援助的手;哪里需要献出爱心, 雷锋就会出现在哪里。没有阳光照不到的地方, 没有春风吹不到的角落, 爱充满天地间!作为有心人的教师, 平时总是提醒学生要把自己当成一台“摄像机”, 留意并记录有声有色的生活, 此时的写, 既是对以往信息的检索整理, 又建立了课堂和生活的联系, 更重要的是孩子们会被崇高的雷锋精神所召唤, 追随雷锋脚步, 发扬雷锋精神, 向社会播撒爱心的种子!
四、语文实践, 争当雷锋
优秀的艺术作品不仅是艺术家思想感情的表达,亦是艺术家灵魂的自我写照。著名中国舞蹈编导家应萼定和青年编导家杨敏健,采用柴可夫斯基《第六交响曲》(《悲怆交响曲》)创作的舞蹈《生命之歌》新近在第23届澳门艺术节上精彩亮相——这部由澳门演艺学院舞蹈学校表演的佳作,运用舞蹈的语言穿过时空的隧道,和柴可夫斯基之间展开了一场关于生命的跨世纪的对话,并创造了一部中国当代舞蹈 的翘楚之作。
《生命之歌》的艺术魅力首先来自于编导家鲜明的主体意识,真诚地表达了当代人对生命本质的理解。舞蹈避开亦步亦趋地解释音乐,而是抓住原作的内在精神,超越音乐家作品表现的历史情境——将在沙皇残暴统治下的俄国知识分子饱受压抑的精神痛苦、失望和哀伤,以及愤怒和抗议等等情绪;渴望自由和尊严,向往着美好、幸福生活的愿望,演化成人类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及其普遍意义的经验;在音乐提供的美仑美奂的基调中,用身体细腻的感觉和运动,形成生命独特的叙事,揭示生命的内涵和意义。
人文深度
例如:《生命之歌》从第一幕开始,就以具有象征意义的、抽象的视觉意象,直奔生命凝重的主题:在低音提琴奏出的柔板的引子中,在舞台暗淡的灯影下,巨幅的银色纱幕如瀑布从天倾泄,一道光亮贯穿于舞台中央,延伸于主人公的脚下,仿佛浑沌的宇宙的缝隙;在幽暗中,男主角压抑、沉重,充满叹息地独舞,倒落在白色的涟漪之上无奈的身体,被无形的力量托起,在生活之海中漂浮……深刻地暗示了人生艰难的开端和悲剧性的宿命。接着,在错落的黑色条幕间时隐时现穿梭的舞者的运动,展现人生的一种心理转变:让一种焦虑不安的情绪弥漫在空间,生命内在冲动的力量不断地累积,冲破了哀伤的氛围,不断增强力度的群舞带出了篷勃发展的感觉,不断地向上推升,最后将热情和狂想的因素推向高潮,仿佛暗示着人生即将面临的暴风骤雨。最终,在动荡不安的音乐节奏中,巨幅的白纱腾向空中悬浮,犹如宇宙分裂,天地分明,然而,人生的天空却堆积着层层阴云……再如,当中音提琴用柔美的音色,奏出高潮后的那个D大调的充满想象的乐句,一位白衣少女缓缓地从幽暗中走来,形成一段温暖的、柔情的、真挚的男女双人舞,在如歌如泣、如诗如梦的身体触摸和心灵撞击中,传达了编导家从灵魂深处发出的对幸福、美好、光明、爱情的向往和憧憬;同时,在其中注入某种内在的忧郁和哀伤,让这种向往和憧憬中透着一种凄美的情调……突然,不和谐的旋律大作,男性群舞闯入,用急促的舞蹈节奏的速度和力度,从男主角身边拖走白衣少女,将其抛向空中,拽向地面。揭示着人生别离的痛苦,遭受失败和理想破灭的失望,亦象征人生在逆境中的挣扎和翻滚。编导家像音乐家一样,把“整个心灵融 入”,用“最真诚的”情感,带着哲学意义的沉思,展开了对现实人生的思考,因此,开掘了舞蹈作品的人文深度。
生命能场
《生命之歌》的艺术价值所在,是编导家运用身体语言实现了全新的艺术表达和生命叙事,并由此赋予舞蹈作品成为艺术精品创新的品质。例如,在第二乐章三部曲式优雅的快板之圆舞曲部分,编导家并没有像惯常那样,将其简单浮浅地处理成程式化的华尔兹舞段,而是富有想像力地创造了一个生动活泼的场面——年轻的舞者们微跷着脚尖、用足跟着地、富有力量和弹力的步伐,在舞台上熙熙攘攘地穿行,简约、单纯却完美地表现了生命的年轻、活泼、欢快,但又不失坚定和信心;同时,表现了一种平静、单纯、宁静、无忧无虑的幸福境界,让观众随之怦然心动。再如,在第三乐章的高潮部分,为了表现人生的奋斗、拼搏,为了超越现实而进行的斗争,以及在反抗命运过程中坚强的决心和意志,《生命之歌》听从鼓舞人心的战斗号角的召唤,将人生的理想和幻想转变成不屈不挠的行动。满台的舞者以勇者的形象傲然挺立,在一次次地打击下曲折着的肢体和关节,一次又一次倔强地复原;一次一次地遭受挫折后跌坐的身体,一次又一次地坚定、果断、顽强地立起……拍地而起、顿足而立,让身体的跌落和挺立的力量升腾,步步爬坡,伴随着柴可夫斯基凯旋欢腾的进行曲,不断地重复、变奏、发展,形成声势浩大的生命能场,以势不可挡的英雄气概,揭示了生命的意志和力量!
诗意生活
《生命之歌》的独到之处,还在于其呈现出一种人生态度。这种人生态度,有如庄子的生命哲学,使得舞蹈对生命的理解和表现透着一份超然脱俗的洒脱,又带着几许丰富和复杂。在充满哀情的生命中,闪现的温暖和光亮;在人生无常的感叹中,正视着生命的生生灭灭;即便是人生走向尽头,最后的风景——葬礼,亦不见凄切的呜咽、哭泣,虽然无奈,但坦然地承受,唱着一支静默、安祥的挽歌,安抚着逝去的灵魂。
接到来自于心灵的对话,总体上是关于”孤独”的对话。不知名的,许多潜藏于胸的,无法表现而又确实存在的情感,往往因为一点儿小事而得以迸发。就像可以为清晨叶尖的露珠所”感动”流泪,或者因一只蚂蚁从自己脚下逃生而长舒一口气。我们的心通常是细腻的。可是正因为细腻而显得脆弱,因为细腻而更显敏感。对小事过于介怀,对细节过于留恋。
“为什么我”感觉”很没头绪?而我并不是和自己过不去。”
“你是正常的。每个人都有烦乱的时候。如果我们是因为一些事情而如此的话,那么必然能找到问题源头之所在;如果我们都是无由的迷茫,那么就更加不用”担心”。所有无故而来的,最终也会无故而走”
“有时候一些事情我已经尽力了,可是结果出人意料,但是为什么没有人能懂?在别人投来讽刺的眼光时,我感觉很痛很”难过”。”
“不要太在意别人的目光。如果我们一直关注别人的眼睛,那么我们就将活在别人的世界里。但请做好你自己。无愧于心才是无愧于他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对社会的透析会越来越清澈。终有一天我们会明白这样的一个道理,那就是我们曾经为之”痛苦”不已的`,感觉尊严大跌的诸多事情,”现在”回想来也不过江水东流,浮云一梦。只有事实上真正存在的,我们内心确实获得的真实体验才是能够相伴我们走一生的。倘若不能明白这些,过于执着,反而木刚则折。就像不会因为石头阻挡,流水就停止流向;即使冬天来临,梅花照样开放。无所谓在意,只要能坚守本心。世间万物必有其姿态。”
“是的,别人的理解是他们的”自由”。而我却常常要因为这些受限制。我有时候真的想一个人在一个陌生的城市,独自一人住着安全的房间,或许才能找到真正的自我。这对于我来说是一种期望的归宿,在这里我不用在意任何。可是我……”
“是的,只要不在乎就可以不受限制。至少我的内心是自由解放的,在别人古怪眼神,甚至古怪言语的屋檐下,只要我双手托着柱梁,就不怕它砸下。还有所谓的那些自我的感觉,都是来自于内心的孤独。孤独不是”寂寞”,不是无人相陪,而是无人理解。这是一个自我承受的世界,我们是这个世界的王。居我所居,言我所言,行我所行。这个世界可以不要他人的参与,这是自己的归宿。这儿我们能深省,能找寻真正的自己。因为孤独,而对外物淡泊坦然;因为孤独,才不惧雷电,风雨中亦可逆行。什么时候拥有了真正的孤独,什么时候你就真正的成熟。”
“我可以不在乎自己,也可以不在乎其他无关之人,但是不能不在乎身边我所在乎的人。不管怎样,我最不想对谁说对不起的就是他们。我就是被他们限制着。”
“如果连他们都不理解你,那么你所在乎有何意义?也许心中执念未曾放下,然而未必所有全要撒手。有些东西可以丢弃忽视,有些东西却还要拿起。有时候放下不一定就是突破,有所求才是生活之谛。由于这束缚太深悬了,放下反而让人慌乱。这时的放下可能是逃避,违背了心灵,放不下才能符合人性。脊梁上压着山峰只是在锻炼我们的韧性,我们随时能感到责任重大,而小心独行。”
“可是这样我每天都会在烦恼中度过。我害怕自己做的不好会连累他人,我于矛盾于困苦中纠结,整颗心难以松懈。有时只差一点儿就没撑住,一切几欲回归原点。”
“不要怕,一切只是暂时风雨。你会发现,你与成功往往一墙之隔。挺过来你即走向了前方。确实,生活啊生活,它把梦想变成了现实,又把现实变成了梦想。可是成功之路难免崎岖。只有泥泞的道路才会让人留下脚印。如果你不想某日回头看来,一切都是空白虚无,而无所回忆,请不要怨怪这难言的生活。”
“为什么即使我努力百倍,也不比人家努力一时?为什么我费尽辛苦,却常常效果甚微?我曾尝过各种方法去努力,却也失败而归。”
“既然有河流阻挡,就请制舟独上;既然前有大山,不妨另寻他法。各人皆有所长,不必执着于短,只要发挥所长,一样能有所成功。此路并非唯一通径,但凡成功都有万法。努力做好现在,挖掘自己,以后因果自有定论。不要盲目与他人攀比,没有最高的树,只有较高的树。你相对于小草也是参天的。这不是消极悲观,反而是乐观达达。当你跨越了一座高山,你也就跨越了一个自己。”
忽然,一阵微风拂过,淡淡的花香沁入心脾,我停下脚步,在绿茵树下坐着与心灵交谈。
你怎么在伤心呢?心灵关心着我说。
考试考砸了,我很伤心,我默语。
那你应该找出原因,更加努力奋斗,下次取得更好的成绩,心灵鼓励道。
我一次次失败,我似乎失掉信心,我害怕面对这些困难,我该这么办?我低语。
人生的道路上难免会遇到挫折,但我们不该畏惧它,应该坚强地面对,勇敢地战胜挫折,带着自信走向成功。其实,你可以学习野花。当风雨到来时,它们无处躲藏,只有接受大自然的考验。但它们并不畏惧,顽强地抵抗着。它们相信阳光总在风雨后,阳光一定会出来。当阳光出来,它们依旧灿烂的迎接阳光。你也应该像它们那样,顽强地面对挫折,勇敢地战胜挫折,相信你也会灿烂地迎接阳光。心灵语重心长地说着。
嗯,我明白了,我现在觉得自己全身充满前进的力量,我会努力奋斗,让你看到一个坚强、勇敢、自信的我。谢谢你,心灵。我开心地说着,心灵也笑了。
【与心灵的对话散文】推荐阅读:
作文:与妈妈的对话09-09
我们与月亮的对话作文06-07
地球与人类的对话四年级作文06-01
与人生对话我的中国梦作文06-04
与信仰对话与理想同行10-22
与自己对话——读《沉思录》有感09-10
对话的诗歌10-03
用心灵与孩子沟通论文10-02
小树的对话作文10-09
垃圾的对话初中作文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