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第十章

2022-06-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初中物理第十章

宏观物理学基本原理(第十章中国人在21世纪的机遇和责任·下篇)

(上接本刊总第463期2012年第26期文章)

6.进行中的第三次社会政治结构大转型

A.深入认识第二次浪潮的临终膨胀期

第二次浪潮的临终膨胀期是从冷战结束开始的。冷战时期东方阵营处于第一次浪潮的临终膨胀期;西方阵营处于第二次浪潮的发展成熟期。双方能够在全世界范围内形成那么大规模的对峙关系是因为他们各有其是,也各有所非。表面上看东方阵营是被军备竞赛,不堪重负的军费拖垮的,实质上是中国人自己从第一次浪潮的临终膨胀期中走了出来,主动出击,改革开放,积极向西方阵营学习引发的,是中国人1989年的政治风波把东方阵营震垮的。冷战结束以后,中国人集第一和第二次浪潮双方的优势于一身,兼顾“系统管理”与“民主自由”,东风西韵,左右逢源,和平崛起迅速成为主导第三次浪潮的中坚势力。而西方阵营却让胜利冲昏了头脑,自我膨胀起来,顽固地坚持第二次浪潮的思想理念,坚持冷战思维。“北约组织”大肆扩张,“颜色革命”此起彼伏,看似“民主自由”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其实是西方国家主导的第二次浪潮进入了临终膨胀期。

第一次浪潮和第二次浪潮之间并不是传承衔接关系,而是一前一后的相互并列关系。第三次浪潮同时承接前两次浪潮双方的优点、屏弃双方的缺点,把人类社会推向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不管是从第一次浪潮中走出来的国家,还是从第二次浪潮中走出来的国家,谁能够充分发挥自身长处,全方位向对方学习,谁就能够在第三次浪潮中占据主动位置。那些思想意识保守僵化,总是指责对方的政治家自然会屡屡受挫,如果他们再刚愎自用死不悔改,必然会给自己的国家带来巨大的损失。

从1948年英国工党政府宣布建成福利国家到现在,仅仅几十年的时间第二次浪潮如此迅速地走向衰落,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因为第二次浪潮存在着巨大的理性缺陷,缺乏系统的思想意识。早在资本主义发展的早期,马克思主义就系统地揭示了这一问题,虽然资本主义国家在发展成熟的过程中曾经吸取了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基本观念,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系统科学思想和信息科学技术在当时才刚刚出现,还没有开始影响社会的经济发展和政治体制。

正是由于第二次浪潮存在着巨大的理性缺陷,在其主导世界发展的这一个多世纪里,非理性的事物充斥人间。随着现代科学思想和技术对社会政治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社会的理性缺陷也被相应放大,比如: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在《对理性的侵犯》一书中就谈到:在‘铅字共和国’被‘电视帝国’侵略并占领的今天,美国的民主体制遇到了巨大的挑战。讲的就是‘电视帝国’让资本更容易操纵民主政治,强化并放大了民主政治原本就存在的这一非理性缺陷。现在这些非理性的事物已经危及到了整个社会的安危,第二次浪潮的迅速衰落也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正象我在《全球政治体制发展趋势和我们的应对策略》一文中论述的那样,西方政党制衡体制产生的历史原因是:工业革命从私有制家庭中孕育出企业,私有制社会的经济单位膨胀起来了,私有制观念也走向了极端,君主集权专制政治控制不了膨胀的私有经济和极端的私有制观念,需要运用强大的政党制衡的力量来钳制膨胀的私有制,制衡政治由此应运而生。但是,从社会发展的另一个侧面来讲,企业是一个集体劳动的社会单位,具有明显的社会公共属性。随着企业的发展整个社会的公共意识也在迅速发展,社会公共意识逐渐超越膨胀的私有制观念成为社会主流意识。我们可以看到越是经济发达国家普通民众的社会公共意识就越强烈;膨胀的,极端的私有制观念越来越减弱,政党制衡力量的正面效应就越来越小,而负面效应却越来越大。目前,政党制衡政治的负面效应已经影响到了全世界的稳定和发展,淡化和放弃政党制衡政治是大家唯一的选择。

政党制衡政治的负面影响俯拾即是,最显而易见的是巨额的竞选经费给社会财富造成了巨大的浪费;政治献金又为资本操控政治铺平了道路;更为荒唐是军工产业竟然能成为某些国家的支柱产业,这和制毒贩毒一样是极不道德的事情。没有哪一个国家和地区能够依靠制毒贩毒富强起来;依靠军工产业富强起来的国家也必然会受到历史的惩罚。如果说冷战结束是东方阵营被巨额军费压垮的,那么现在巨额军费也同样将成为结束西方阵营的重要因素。21世纪是和平发展的世纪,到了21世纪的中后期军火工业会象现在的制毒贩毒一样受到道德和法律上的制约。

对恐怖活动的过度反应也是西方政治走向临终膨胀期的一种表现。站在一个负责任的主导世界潮流的大国立场上,恐怖活动说到底也只是一个世界性的社会治安问题。它涉及到民族宗教、政治经济以及历史发展状态等等多方面因素,因而解决这样的问题必须采取综合治理的方法,从思想意识、行政法制到经济手段,军事行动只能作为后手万不得已而为之。简单的以暴制暴只能事与愿违把问题搞得更复杂,稍微有一点头脑的政治家都不会干这样的傻事儿。然而,当代主导世界潮流的政治家就这么干了,难道他们都是低能儿,非也,是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让他们头脑膨胀丧失正常理智的,谁站在他们的位置上也很难不犯类似的错误。我们看到把维护社会治安的反恐怖行动上升为“反恐怖战争”其具体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他们在意识形态上思想僵化,没有从全球一体化的高度来认识问题。看似从本国人民最高利益出发,到头来却极大地伤害了本国人民的利益,也同时伤害了世界人民的利益。而导致他们思想僵化跟不上世界形势变化的主要原因就是冷战的胜利冲昏了他们的头脑,冷战思维惯性在作怪。其二,在政党制衡的政治体制下他们摆脱不了军工产业利益集团的操控,尤其是在一个军工产业已经成为支柱产业的国家。在诸多历史的、现实的具体因素影响下,一些政治家出现弱智行为也属于正常现象。第二次浪潮在膨胀,处在浪头上的政治家不可能不头脑膨胀。

目前,第二次浪潮的临终膨胀明显受挫,膨胀速度已经有所减缓,但是它还不可能一下子就走出来转入到第三次浪潮中去。任何事物都有它自身的发展规律,都存在着一个运动惯性和相应的运动轨迹。不是几个精英人物看出问题、想出办法就很快可以转化过来的。

B.静观西方社会政治形式的变化

第一次浪潮的政治形式是中央集权,其社会基础是整个东方文化体系;第二次浪潮的政治形式是政党制衡,其社会基础是整个西方文化体系。第一次浪潮的衰落暴露出东方文化的弱点;第二次浪潮的衰落暴露出西方文化的弱点。第三次浪潮是东西方文化大汇合形成的,其政治形式也应该是中央集权与制衡政治的大汇通。我们看到东方社会从第一次浪潮中走出来经过了太多的磨难。因为第一次浪潮确实落后于第二次浪潮,东方社会在走出来的过程中,既要接受来自西方的凌辱,还得虚心向西方学习,最后还要跨越第二次浪潮直接进入第三次浪潮,历史交给他们的功课也确实太重了。现在西方社会要从第二次浪潮中走出来就轻松多了,毕竟现在的西方社会仍然处在世界发展的前列,没有人能居高临下地来“教导”他们;第三次浪潮的基础思想——系统科学理论就产生在西方社会,也不需要毕恭毕敬地向别人学习新思想。沉睡的东方文化还是被西方的系统科学思想、信息科学技术唤醒的。所以西方社会从第二次浪潮中走出来完全是一种非常坦然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否定过程。

系统就是整体,就是综合。系统思想就是综合思维、整体观念。系统科学思想在深层次上与东方哲学是相互沟通的,它们都是用系统的观念去认识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把矛盾的同一性放在第一位;它们都重视整体利益而相对忽视个体利益。因而他们在基础理论上都不支持政党制衡政治。

系统科学思想自从上世纪50年代出现,首先在比较敏感的文化艺术领域引发了“后现代主义”新潮;相继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广泛深入地发展。现在的西方社会,系统思想、整体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他们的综合思维意识甚至在某些方面已经远远超越了中国人;他们甚至比东方人更喜欢东方文化。然而在今天的中国,一些人忙忙碌碌埋头研究传统文化,一些人孜孜汲汲消化吸收西方文化,两方面相互脱节,真正能站到一个更高层次上把两种文化融会贯通起来的人几乎没有。虽然我们中国人有着无比深厚的文化基础,现在也不能不承认西方社会在哲学思维上仍然是略胜一筹。

随着西方社会文化基础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其政治形式最终也必然出现相应的变化。虽然我们看到: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全球独立国家中约60%实行了政党制衡的民主制,近年来的“颜色革命”更是把民主转型浪潮推向颠峰,但是这仅仅是事物发展的一个方面、一个表象,在民主政治的核心地区,一场弱化、放弃政党制衡的运动正在悄然发生。在欧洲,政治经济一体化运动迅速发展正在逐渐架空各成员国的政党制衡政治;在美国,“非党派”领导的民主政治正在抨击政党政治,并在积极地蓄积力量准备把“政党政治”逐出政治舞台。在走出政党政治的道路上,欧洲人和美国人他们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采用了不同的路线图。我们只要把这两个不同的路线图结合起来研究,就可以很清晰地看到欧美国家未来政治形式的发展趋向。

欧洲路线图的基本思路是建立欧洲联盟把政党制衡政治包裹起来逐渐消化吸收。欧盟内部的政治议席是固定分配给各个成员国的,这样就把政党之间的激烈竞争制约在了成员国内部,形成了欧盟中央和地方两大结构层次。当然,目前欧盟和各成员国都还不愿意用中央和地方这样的称谓来表达他们之间的关系,而事实上他们一直在向这个方向努力。在欧盟中央,举荐制、轮值制和小范围的选举制取代了政党制衡制,以后或许还会出现一些禅让制的迹象。也就是说:欧盟正在按照系统控制的哲学理念建立一个中央控制系统。各种不同的政治形式,如:议席固定分配,议员地方举荐,主席轮值或禅让,高层圈内选举和有限的政党制衡等杂和在一起共同簇拥起一个中央控制系统。现在欧盟中央控制能力正在不断增强,各成员国的主权在一步步被削弱,政党制衡的政治舞台也逐渐在缩小。未来的欧洲将走向何方?现在还有点雾里看花,不过有两点是可以确定的:其一它不可能发展成美国模式的联邦制,因为美式联邦制已经有点过时,美国人也正在蓄积力量准备改革。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二、三十年前中国人摸着石头过河走出了一条和平崛起之路,现在我相信欧洲人也能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其二它必将走向“高层高度集中,基层充分民主,放弃政党制衡”这样一个基本方向。这是历史发展规律所决定的,欧洲人可能有点不太情愿,但是全球一体化浪潮和激烈的市场竞争迫使他们必须这样走下去。最终,一个政治经济一体化的欧洲以一种新的政治形式走向世界,成为世界其它地区联盟,如“非盟”、“阿盟”、“东盟”等学习的楷模。这也可以说是历史赋予欧洲人的光荣使命。

美国人的路线图是直接放弃政党制衡走中间路线。这一条路线看似简单,大家都放弃党派争执就可以了,而真正实施起来就麻烦多了。首先,放弃政党制衡后国家总统直选也将失去意义,势必会形成民众选举议员,议员选举总统的间接选举制度;还会出现政治议席区域分配的制度。目前的美国人还可能接受不了这样一个他们必须接受的现实,然而历史的发展是无情的,拖延下去受损失的是他们自己。我们把欧盟和美国两条路线图结合起来看,欧洲人已经在一体化的道路上走了50多年,现在走向一体化的速度越来越快,他们走的是一条踏实稳健的道路;而美国人走的“中间道路”则必须进行大幅度的社会政治制度改革,会遇到较大的社会阻力,需要有一个社会能量蓄积的过程。二者会在前进的道路上相互影响、相互参照、相互促进,最后携手进入到第三次浪潮中来。

C.21世纪的两极世界

第一次浪潮涌立起来一个东方文化体系;第二次浪潮涌立起来一个西方文化体系。引导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这两大文化体系在20世纪相互对峙把人类社会分化成一个两极世界。冷战结束以后,主导西方阵营的美国独占鳌头,世界一度走向单极化,然而随着中国、印度的崛起,俄罗斯的复苏和欧盟的发展,世界很快又呈现出多极化的景象。多极世界国际关系复杂多变,而在这些复杂的关系背后仍然是东、西方文化之间理性的冲突与融和。世界由两极走向多极、无极的过程,实质上也是这两种文化在不断的冲突中融为一体的过程。

在我的家乡河南省新乡市,有一个村庄叫“合河”。卫河的两大支流在合河村上游数公里的地方就汇合在一起,然而汇合在一起的这两股水,一清一浊并行而下互不交融。一直到合河村这个地方突然很快融合在一起,合河村因此而得名。现在东、西方文化的大汇合也出现了类似的场景。尽管全球一体化浪潮已经把东、西方社会的利益关系紧紧地捆绑在一起,然而等到这两大文化体系完全融合起来还有一段路程要走。在此期间甚至还会出现剧烈的文化冲突,但是在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利益攸关的大背景下,大冲突的结果必然是大融合。最近发生在伦敦、巴黎、旧金山的冲击北京奥运火炬传递的事件,实质上是部分头脑僵化的西方人拒绝接受东方文化而故意挑起的事端,最终结果是他们不得不在切身利益面前折服。切肤之痛会让膨胀的头脑冷静下来的。

冷战结束,主导东方阵营的苏联,经济衰落、政治解体,但是东方阵营的瓦解不等于东方文化势力的消失,作为东方文化中坚势力的中国迅速崛起上升为东方势力的主导力量;同样,主导西方阵营的美国在冷战结束以后,经过短暂的膨胀也迅速衰落,而作为西方文化中坚势力的欧盟则迅速发展上升为西方势力的主导力量。东、西方阵营在相继将帅易位后,又相继走向瓦解。有形的东、西方阵营不见了,无形的文化对抗彰显出它巨大的社会力量。东西双方阵营的瓦解分化形成一个多极化的世界,这就是今日世界之最基本动态。

东方文化势力的辐射范围函概亚洲和东欧。它不是一个有形的社会集团和区域结盟,却有着一种无形的集约力量;它以综合思维、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中央集权为基本的政治理念;中国就是这一文化势力的核心。原来依靠专制暴力维持的的中央集权已经腐朽了;而获得系统理论和信息技术支持的现代化的中央集权制已经逐渐放弃暴力走向公开、透明、民主和开放成为一种先进的、科学的政治形式。中国人正在打造着这样一种政治形式,主导着东方文化势力走向复苏和崛起。简而言之,没有系统科学信息技术支持的中央集权是没落腐朽的政治形式;受到系统科学信息技术支持的中央集权是一种科学先进的政治形式,是一种跨越西方政党制衡政治的政治形式。

俄罗斯横跨欧亚大陆具有东、西方文化的双重性,曾经在20世纪主导整个东方阵营,因而它在政治形式上更倾向于东方。苏联解体后的“休克疗法”曾经让俄罗斯一度走向全番西化,正是东方文化的约束力让俄罗斯在普京时代迅速回归,成为东方文化势力的重要力量。我们还看到:从叶利钦、普京到现在的梅德韦杰夫他们在担任国家总统期间都脱离任何政党,这正是东方文化正统思想的体现。目前俄罗斯的政治形式是东、西方的杂和体,其内部存在着很深的文化冲突,这势必会导致它在发展的道路上左右摇摆而影响速度。它不象中国的政治形式,上下一致、内外同一完全按照着东方文化势力发展规律在稳步前进。

印度是一个东方文明古国,有着深厚的东方文化基础,具有较重的宗教政治色彩,近代还有被西方文化强化训导的历史。所以印度的政治形式不是从它自身文化中滋生出来的,具有东西杂合,上下脱节的基本特征。俄罗斯政治形式的东西杂和是基于它自身文化的双重性,而印度政治形式的东西杂合有一点移花接木的味道,直接导致社会上层政治形式和基础文化之间的脱节。受宗教、民族问题和政党制衡政治的拖累,印度未来的发展速度也会受到影响。“向中国学习”可能会成为印度人的世纪课题。历史和文化把中印两国紧密联系起来形成重要的合作伙伴关系,这是两国关系发展的主流,任何外来因素和历史遗留问题都不会对此形成太大的冲击。

从中、俄、印三国文化基础与政治形式的对比分析中,可以看到文化基础对政治形式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在二次浪潮西风劲吹的大环境下,东亚诸国就是在各自不同的历史文化基础上建起了不尽相同的政治形式。

日本人的明治维新之所以能够成功,最根本的原因是当时处在幕藩体制下的日本与第二次浪潮策源地英国的政治形式相雷同,都处在发展成熟的封建制历史阶段。正如前文所述,封建制发育不全和走向中央集权以后都不太适合资本主义的生长。可以说是历史赋予日本人这样一个发展的机遇,让它成为东方世界中唯一一个主导二次浪潮的国家。

日本毗邻中国有着深厚的华夏文化基础,因此日本人建立起来的资本主义政治形式与西方欧美国家有着根本性的区别。虽然也属于政党制衡体制却长时期的一党独大,事实上的一党独治;同样是资本主义自由经济,国家却牢牢掌控着资本,资本依附于政治。东方文化对日本人的政治形式产生着巨大的影响,西风东化,珠联璧合,这也是日本人在二战后创造经济奇迹的一个重要因素。然而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日本人同样也会遇到诸多难题,因为他们的政治形式是在低层次上的东西合壁,现在东、西方的政治形式都需要升级,中国人运用系统思想信息技术改造升级自己的中央集权制已经大见成效;西方国家也已经开始考虑自己民主政治的升级换代问题;日本人自然不会抱残守缺,也要展开一系列的政治经济改革。东方文化势力正在迅速崛起,日本人也将回归其间自寻其位,说明白一点就是:日中关系要逐步超越日美关系。

人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同样的道理:文化的不同类型和发展层次也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社会形态、政治命运。虽然第二次浪潮让全世界的社会形态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然而,每一个国家发生的变化都不尽相同,因为它们都脱离不开自己的文化基础。我们简单地讨论了上述几个国家社会形态的历史文化渊源,其他亚洲国家可以依此推演不再多叙。

西方文化势力的辐射范围函概全球,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国家都在它的冲击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它以分析思维、矛盾制衡、突出个性为主导思想,以政党制衡为基本的政治理念,西欧、美国是这一文化势力的核心。单纯从思维角度来讲,西方文化存在着先天性的思维缺陷。主要表现在西方人对随机现象背后,物质的不确定运动认识不足。中国的老子、西方的赫拉克利特都是辩证法的代表,而赫拉克利特的辩证法所缺乏的是《易经》建立起来的系统思维模式。《易经》本身就是一本占卜专著,它透过占卜对随机现象有了比较深入的认识,然后才建立起一个阴阳矛盾系统的演化、变易模式;老子《道德经》“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也是首先建立起一个混沌的、模糊的概念,然后在此基础之上展开辩证法的论述;这些都是赫拉克利特的辩证法所缺乏的。然而正是西方人这种具有先天缺陷的思维方式却成为人类向现代科学进军的利器,这是由于历史发展的局限性所造成的。在科学的发展还没有深入到物质的不确定运动层次的时候,发育过于成熟的中国式思维反而成为一种禁锢人们思想、束缚人们手脚的落后思想。当科学研究深入到物质的不确定运动层次,广义相对论、量子力学首先登台亮相,随之出现混沌学、模糊学、信息论、系统论等系统科学思想。科学的发展引发思维模式的发展,西方人正在分析思维之上发展综合思维、在辨证思维之上建立系统思维,让自己的思维走向成熟;中国人也通过向西方学习来充实自己的思维模式,让传统的思维模式焕发出它新的活力;一种集分析、综合共同优势的思维方式,以系统的辨证为特征正在全世界的范围建立起来。

西方人的思维缺陷曾经让他们在工业革命的发展过程中出尽风头,不可一世。然而信息革命掀起的全球一体化浪潮是不容忍这种思维缺陷的。西方社会个体利益高于团体利益,团体利益高于国家利益,国家利益高于全球利益的思想观念,现在遇到了方方面面的麻烦;历史正在宏扬的是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个体利益服从团体利益,团体利益服从国家利益,国家利益服从全球利益。目前,东、西方之间的种种摩擦都源自于这一基本观念的不同。西方基本观念在“人权”问题上的表达是很吸引人的,因为伸张个性,向往自由是每一个生命个体的基本属性,加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仍然是最基本的社会基础,西方人突出个性的民主思想仍然有着巨大的生存空间。问题的根本症结出在国家利益与全球利益的关系上,西方人分析思维的局限性让他们总是以自己为中心,层层设防,处处树敌,不仅是直接发动局部战争,而且还在许多国家内部跳起内战,结果是把整个世界搅和的不得安宁。他们缺乏综合思维、系统分析的习惯,不能象中国人那样能站在全球一体化的高度,处处与人为善,表现出一个大国的风度。由此可见,西方社会的基本观念在基层社会仍然还有较大的生存空间,而在高层社会已经到了必须放弃的时候了。这就是近几年西方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常常是左右为难、进退维谷的根本原因。伊拉克战争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事例。

然而,西方文化毕竟主导着人类社会强劲发展了三、四百年,现在也仍然还是社会发展的主流文化。东方文化势力的崛起并不意味着西方文化的衰落,而是两种文化要齐头并进,逐渐融和。在系统思想、信息技术强有力的推动下,西方文化正在强势中蜕变着,东方文化势力的崛起对此也仅仅是起到一个巨大的促进作用。

世界局势也正是在这样发展着。东方文化势力的崛起对欧盟的发展有一个促进的作用,加快了欧美国家政治思想意识形态的转化。欧盟将按照新的政治理念建立起一种新的政治形式,即:中央集中控制,地方民主自由的政治形式。为世界各地的区域联盟作出表率,引导着全世界的中小国家走向和谐发展的未来。欧盟仍然不失为全球社会发展的主导者。

中国是东方文化势力的主导者;欧盟是西方文化势力的主导者。中国和欧盟的关系构成了21世纪国际关系的一个基本轴线,世界各国政治路线、外交方针的制定都要参照这一基本轴线,才不会偏离大方向。也就是说:在东、西方文化大融和,大冲突的基本框架中,中国和欧盟的发展方向分别代表了两大文化势力的基本动向;中、欧关系代表着两大文化势力的平衡关系;其它国家由于历史文化发展程度和地理环境、资源条件的不同而各居其相应的位置,大家只要把握好中、欧之间的平衡关系,在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中就不至于被边缘化。

目前的美国仍然比较强大,中美关系、俄美关系对世界的影响有时候也显的非常重要,但是相比中欧关系来讲就显的有一些肤浅了,因为中欧轴线是从历史文化层次表达出全世界的基本动向。

D.21世纪的宗教问题

宗教问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社会问题。受宗教问题影响全球国际关系变的更为复杂。在全球走向一体化的过程中宗教问题何去何从,直接关系到整个世界局势的发展变化。深入系统地认识一下宗教问题是很有必要的。

宗教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走过来的,大致上分为自发宗教和人为宗教两个发展阶段。自发宗教主要存在于原始社会是最初的宗教形态。它崇拜自然,把日、月、山、河、风、雪、雷、雨等自然物和自然力视为与人一样具有思维意识。由于它是自然发生的,所以世界各地的自发宗教都比较接近。现在的宗教基本上都是人为宗教,都是从自发宗教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高级宗教形态。由于有更多的人为因素影响,特别是创始人的思想意识作用,人为宗教可谓是各式各样,五花八门。不管是自发宗教还是人为宗教,所有的宗教都是以人类对大自然缺乏足够的理性认识为基础的。在现代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宗教不但没有消灭反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广泛,其根本原因就是现代科学对大自然的认识还有一定的局限性。科学思维是理性的,但是它存在着先天性的思维缺陷,为宗教留下了较大的生存空间。

东、西方文化与宗教的关系是不尽相同的。中国人是从自发宗教中直接走向理性思考的,从《易经》到诸子百家一个相对成熟的宇宙观和一个比较完整的思维模式已经建立起来了,形成了中国人的主流文化。在这样的文化基础之上人为宗教是不可能滋生出来的。中国现在的宗教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外来的,如:佛教、天主教、伊斯兰教等;另一种是由外来宗教催生出来的。比如中国的儒教和道教,它们的创始人孔子和老子都没有人为地去建立自己的宗教组织,都是由后世的崇拜者在外来宗教的影响下建立起来的。它们虽然在社会形式上表现为人为宗教,而实质上是在以一种新的方式来秉承中国的主流文化。人为宗教在融入中国社会的同时也被中国文化所改造。比如:佛教有关“孝悌”的观念就是在传人中国之后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建立起来的。当然,最关键的还是宗教与政治的关系问题,中国文化涌立起来的中央集权政治始终保持着对宗教的控制,宗教人士以受到皇帝的册封为荣,西方社会为皇帝加冕的事情在中国是不会发生的。中国人是理性的,这就决定了中国不可能成为一个宗教国家。

西方文化是依靠科学的力量从人为宗教中跳跃出来的。在原始社会末期,在理性思维发展不充分的情况下,人为宗教才能在自发宗教的基础上滋生出来。人为宗教让人们的理性思维进入一种涡旋状态。正是这种思维涡流积极有效地维持了人们心理上的平衡和稳定,在阶级社会中,对缓解阶级矛盾,维持社会和谐稳定起到了它巨大的社会效能。也正是由于理性思维发展不充分,西方人获得了进军科学的历史机遇,因为早期的科学研究(包括现代的大多数科学研究)是不需要对混沌世界和不确定现象有深入认识的。科学偏爱思维上稍有残缺的西方人,中国人繁杂、早熟的思维模式反而成了走进科学的巨大障碍。也正是现代科学在理性思维上的这种先天缺陷为‘人为宗教’留下了巨大的生存空间。相同的思维缺陷,分别向两个方向发展,形成了宗教和科学这两个相互对立的思想体系。由于科学(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局限性给宗教留下了较大的生存空间,双方既势不两立,又互为补充,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之后,形成了一个非常奇特的文化景观,也成就了一个伟大的文化体系。科学思想主导下的宗教和科学的对立统一是西方社会文化体系的基本结构。西方社会是依靠科学和宗教两条腿支撑着稳步发展的,这可能也是西方社会出现政党制衡政治的一个重要原因。

库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先生有一句名言:“没有宗教的科学是跛脚的,没有科学的宗教是盲目的”。这一句话非常精辟地阐述了科学与宗教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什么说“没有宗教的科学是跛脚的”?就是因为科学存在着一定的理性思维缺陷需要宗教予以支撑;为什么说“没有科学的宗教是盲目的”?就是因为科学是理性的,是实实在在而不可否定的,宗教对于科学只能辅助补缺,不能有太大的偏离和抵触,否则就会迷失方向走向邪路。我想库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先生可能还不太了解中国哲学,否则他一定会再加上一句话:宗教和哲学都应该参照一下中国人的哲学思想,因为中国人对客观世界的洞察力是其他任何人不可企及的。

科学存在着巨大的思维缺陷,真正的科学家是从来不避讳这一点的。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先生到晚年也特别注重对气功、中医的研究,非常看重中国古人对人体超自然能力的认识。中国古人就是凭借着对人体超自然能力的认识从自然宗教中走出来的,在此基础上中国人建立起了中医、针灸、气功等古老的学科,建立起了以《易经》为核心的理性思维模式。中国人认为:任何物质都是‘形’与‘气’的统一体,一般物质是‘形’控制‘气’,有生命的物质是‘气’控制‘形’。气就是意识,气就是灵魂,气就是神。气也是一种客观存在、一种现代科学仍然没有认识到的‘暗物质’。这就是说任何物体都是有意识的,人体超自然能力就是‘气’在特殊情况下表现出来的特异功能。由此看来,中国人压根儿就没有完全脱离自发宗教。中国人的主流文化是直接从自发宗教中升华出来并与之浑然一体的。也就是说:中国社会是以自发宗教为基础的,主流文化与基础文化之间没有根本性的对立和冲突,没有象西方社会那样主流文化和基础文化之间出现对立统一、相互制衡的结构关系,这也可能是中国人始终坚持中央集权政治的一个基本原因。

在占卜中,中国人认识到了随机现象背后的暗物质世界,理性地建立起一个系统思维模式;在诸如“灵童转世”和“鬼魂附体”等特殊的自然现象面前,中国人不是把它们演绎成‘人为宗教’,而是建立起气功、针灸和中医这样的学科;由此中国人完成了人类思想史上的第一次理性升华。这是人类社会一次历史性的飞跃,其历史价值丝毫不逊色于西方人创造的现代文明,可惜现在没有几个学界人士能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因为他们都是站在西方文化的立场上来研究中国文化,都急于在西方话语权的大环境下早出成果,不能沉下心来做一些基础研究。他们都有一个最基本的信条就是:科学的(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就是正确的,和科学站在一起就代表了真理。其实他们错了,他们不知道西方文化是科学与宗教的对立统一体,偏执地引进西方文化,不仅仅会出现一些偏执的“民主人士”,还会出现一些西化的宗教和一些偏执的科学家。在哲学家的眼中,那些偏执的“科学卫士”、“超级科学家”和“法轮功人士”其实是一个矛盾共同体的两极,都源自于西方文化。思维缺陷上升为他们的心理缺陷,中国普通民众对他们普遍比较反感,这是发自灵魂深处的文化抵触,往往是一种说不出具体原因的讨厌。

在占卜和鬼神的背后,在中医和气功的背后,有一个共同的神秘物质它既是物质又是信息,还是意识。这种物质对人的生命活动具有一定的作用,这种作用是不确定的和有限的,中国人在几千年前对此已经有了一个比较客观、比较理性的认识,当然这种认识还是一种模糊的、宏观上的把握。虽然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却可以灵活掌握其运动规律为社会生产所用,中国人由此对客观世界有了一个更深入的认识。也正是这样的原因,几千年来中国主流文化与占卜、鬼神之间一直保持着一定的距离,既不完全否定,也不完全认可。孔子在《论语》中说:“敬鬼神而远之,可谓智矣”。中国人认为:每一个物体都是“形、气、神”的统一体。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神,而且是一个当位之神;所谓鬼神都是一些正在化解中的退位之神。当位之神自己不努力自强,事事祈求退位之神的庇佑,岂不让天地鬼神耻笑?所以中国人尊敬鬼神,更尊敬自然规律,更尊敬人自身的生命活力。因此孔子还说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在西方社会中,宗教的有神论与科学的无神论争论不休;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争论不休;而在中国人的眼中这些争论都是非常无聊的,是一种缺乏理智的表现。因为中国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比他们更深入一个层次。

孔老夫子一再告戒我们:要远离“鬼神”!我在此反复讨论这个问题有触犯古训之嫌,也实属无奈。因为科学的发展到了一个历史的转折点,从分析思维转向综合思维,科学需要在宇宙观上有一个根本性的转变。从中国古人那里借取一粒火种,来点燃科学发展的新起点,其用心良苦又有几人知晓?但愿大家能以一颗宽容之心善而待之,科学的未来或许就在其间。

中国文化是人类社会第一次浪潮建立起来的理性思维文化;西方文化是第二次浪潮建立起来的理性思维文化。两种文化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同等重要的历史地位。中国的主流文化是从自发宗教中升华出来的;西方的科学思想是从人为宗教中跳跃出来的。在第一次浪潮中,中医就相当于现代西医等自然科学思想;儒家思想就相当于马克思主义等社会科学思想。现在一些学者把儒学纳入人为宗教的范畴确实是非常幼稚和荒诞的。我真诚地希望我们的学者不要再偏执地站在西方文化的立场上来研究中国文化了,历史会耻笑我们的。

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东、西方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从来就没有中断过。但是,影响归影响,渗透归渗透,东西方社会各自按照自己的运行轨道前进,从来没有因为对方的影响和渗透而发生改变,即使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也仍然如此。相互的影响和渗透主要起到一个相互促进、相互支撑的作用。

最初,中国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时也曾经向西方扩散和传播。《易经》、《道德经》和〈论语〉在中国可以抑制人为宗教的产生,到西方却没能阻止西方宗教的发展,相反的是西方宗教一直在源源不断地来到中国,因为中国人的理性思维还不足以阻止人为宗教的发展。中国文化直接促进的是西方科学的产生和发展(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有很多历史事实可以说明这一点,因为中国的主流文化和西方科学思想同属社会理性发展范畴,而西方的人为宗教和中国的自发宗教则属于相同性质。西方宗教传入中国能够迅速扩散开来,是因为人为宗教在组织形式和社会功能上都优于自发宗教。它来到中国只能充实自发宗教的社会功能,而不可能改变中国的文化结构,因为中国的主流社会是理性的。其实,随着科学的发展,宗教在西方社会中的政治地位也逐渐下降,仅仅作为基础文化而广泛存在。单就这一点上,西方社会是逐渐在向中国看齐,中国人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开始让鬼神远离政治了。科学民主思想传入中国,可以促使中国在政治上走向民主、公开、透明,但是它却动摇不了中国人的中央集权政治。

西方文化是人为宗教和科学思想的对立统一;中国文化是自发宗教和《易经》文化的浑然一体。进入21世纪,双方相互融合的步伐在加快。人为宗教与自发宗教相互影响在社会基层广泛深入发展;科学思想与〈易经〉文化相互影响:自然科学方面,中医和西医之间相互影响,以及即将发生的中国哲学对整个科学思想的影响;社会科学方面,儒家思想和现代人文科学之间的相互影响;政治体制方面,西方文化促使中国中央集权政治发生了巨大变化,同时,中国文化也在促进欧盟迅速发展自己的中央控制政治。很多人在研究东、西方文化关系时都没有注意到这样一个层次对应关系,是一个非常令人遗憾的事情。

21世纪是系统科学的时代,科学研究从分析思维转向系统思维,开始对混沌世界的不确定现象有所认识,东、西方文化之间有了更多的共同语言。但是,在科学真正揭开生命与神灵的奥秘之前,理性思维仍然还不能独自支撑起一个完整的社会;宗教必然会更广泛地存在于社会的基层;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也只能处在逐渐融和的过程之中。

进入21世纪,宗教一方面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广泛发展;另一方面也会越来越远离政治,这是历史发展的大趋势。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同时都面临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就是如何正确对待保持宗教政治的国家。比如象非洲一些国家仍然处在自发宗教状态;中东一些国家仍然处在人为宗教状态。对待这样的宗教国家,西方的自然科学、人文科学思想可以直接削弱宗教观念,东方的儒家思想可以淡化宗教观念,它们都可以帮助这些国家从宗教政治中走出来。但是外在因素只能起到一个催化促进作用,最关键的是要靠他们自己,不能拔苗助长搞殖民文化。目前世界政治局势已经出现一个很好的发展趋势就是建立地区联盟,让政治平台上升一个台阶,从而拉开政治与宗教的距离。西方国家从政党制衡政治中走出来依靠的是建立欧洲联盟;中东国家、非洲国家从宗教政治中走出来同样也需要建立地区联盟。发展地区联盟并逐渐扩大联盟组织的政治权力,通过削弱盟国主权来实现政治与宗教的剥离是21世纪世界政治形式发展的一大基本趋势。

当今世界仍然是西方文化主导的世界,世界各地大小角落无不充满了西方文化的气息,即使是在中东地区一些宗教国家也不例外。科学与宗教之间存在着与生俱来的对立冲突,在西方国家二者相互磨合形成了一个对立统一的糅合体。当这种科学与宗教的糅合体进入到这些宗教国家的时候,本土宗教与外来宗教之间原本就存在的矛盾加上科学对宗教的巨大冲击力就一块表现出来,形成了剧烈的社会冲突。人类社会要发展,这样的社会冲突是不可避免的,但是要解决这样的社会冲突最基本的办法是等待和安抚。因为宗教和科学之间的磨合需要时间;出现生存危机的本土宗教需要安抚。采用打击、压制、战争等激化矛盾的作法是不可取的,我们应该相信科学的力量和宗教国家人民的智慧。最终,宗教国家的人民会乘借着第三次浪潮的强劲东风,兼容东、西方文化的优势,以自己独特的文化姿态和世界人民一道进入全球一体化时代。

由此可见,美国和西欧在对待宗教国家的问题上,很多作法是不太妥当的。然而社会发展的主导权仍然在他们的手中,其他人还没有太多的发言权。我们也只能根据自己的能力在适当的时间和地点来表现中国人的智慧和中国文化的魅力。随着东方世界的崛起,社会主导权逐渐东移,人类社会将更加和谐、安定。

E.全球一体化进程中的主权问题

全球一体化浪潮冲击着世界各国的主权;各个国家的主权也象是堤坝上的桩柱,联合抵御着全球一体化浪潮。人类社会在这两大势力的相互作用中不断地前进着,这就是今日世界之大势。2008年7月22日《参考消息·名家专论》刊载了日本学者中西辉政的文章。该文认为:目前世界经济形势如此混乱是一味推动全球化带来的恶果。今日世界已经进入新的大国竞争时代,一个重新突出国家作用的时代。我认真阅读该文之后认为:中西辉政先生对当今国际局势的分析还是非常深刻和精辟的,但是在最基本的历史观上却有失偏颇,值得商榷。

近两年来,世界各地贸易政策普遍趋向保守,经济壁垒正在悄然兴起。但是这仅仅是全球一体化浪潮在与国家主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个周期性的低潮。没有必要惊呼:狼来了!几年之后我们或许会迎来更为高涨的一体化浪潮。从两千多年前中国人的“天下为公,世界大同”到现代西方人的民主自由和共产主义;从秦始皇统一中国到十九世纪的大英日不落帝国,应该说:全球一体化是地球人永恒不懈的追求。不同的是现代人已经放弃了使用武力走向统一的道路,开始以和平民主的方式走向一体化。苏联为什么会解体?欧盟为什么会迅速发展?最根本的区别点就在于是武力统一还是和平统一。历史证明和平统一才是人类社会走向未来的必由之路,我们应该以一种热切期盼的目光、高度关注欧盟国家正在进行的和平统一路线图。它有可能成为美国政治改革和联合国改革的参照模式。

以资本、商品和劳动力的自由流动为标志的全球经济一体化浪潮,象其它很多客观事物一样也具有两面性,在给我们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危害。正象中西辉政先生所讲的那样,目前世界经济形势如此混乱的确与一味推动全球化密切相关,但是我们也不能因噎废食全番否定全球一体化浪潮。我们也不能因为看到主权基金和大国主权在遏制金融危机,减轻社会危害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就断言今日世界已经进入新的大国竞争时代,一个重新突出国家作用的时代。恰恰相反,目前世界经济形势混乱正是由于更高层次的主权控制功能缺失造成的。说明世界已经开始了主权控制平台向上提升的运动。国家主权之上产生区域联盟主权;区域联盟主权和大国主权之上催生出全球一体化的联合国主权,经济一体化正在促进主权一体化。我们应该看到一个全球性的、多层次的主权控制体系正在形成。识时务者为俊杰,全球范围内头脑清醒的政治家们都在积极地促进区域联盟的建立和发展,加强区域联盟的主权建设。同时他们还将积极地促进联合国的改革,加强联合国的主权建设,加强联合国对跨国金融财团的监管力度,下一步甚至还会出现联合国向跨国公司直接征收税金的可能性。总之,人类社会在飞速发展,我们必须以一种积极向上的姿态去迎接历史发展的考验,任何悲观失望的态度都是不可取的。

21世纪人类社会的主权控制体系将是一个多层次的框架结构。首先是全球性的主权控制平台的建立问题。目前,联合国已经具备了某些主权特征,比如:它已经有军队、法庭和监狱,虽然其权威仍然非常有限,在经济一体化浪潮的推动下,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一个较大的改变。因为经济一体化浪潮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危害不是哪个、哪几个国家主权能够控制得了的,建立全球性主权控制平台势在必行。困难的是人们现在还不知道应该把多大的主权上移到联合国,因为联合国权力过大也并非全是好事,能适度控制经济一体化引发的全球性经济危机即可。

区域联盟的主权控制平台正在建设之中。欧盟、非盟、阿盟、东亚联盟、南亚联盟、南美联盟、北美联盟等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中西辉政先生谈到的“大国竞争”正在加快区域联盟的建设。大国竞争越是激烈,中小国家把主权上移到区域联盟的速度就越快,一个由区域联盟主权和大国主权共同主导的联合国逐渐形成。联合国的组织改革就是要适应全球一体化发展的需要,所以,突出区域联盟在联合国中的政治地位将成为联合国改革的一个基本方向。

何谓“大国”?如何把区域联盟和大国放到同一个政治平台上?唯一的方法是给联合国的席位表决权附加人口、经济和国土面积等参数。比如我们可以从人口、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土面积三个方面考量一个国家或区域联盟进入安理会的资格,这样只有极少数大国可以直接进入安理会,而大多数中小国家就必须组织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区域联盟才能参与安理会的工作。一旦联合国的改革向这样一个方向迈进,就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区域联盟的迅速发展。

受全球一体化浪潮的影响,增强联合国主权控制的呼声不断提高,大家都热切期盼着联合国有一个全面改革。但是,几年来经多方努力联合国改革深陷僵局,毫无进展。为什么?最根本的原因是时机不到,区域联盟发展不成熟,政治家们还没有看到区域联盟进驻安理会的重要性和必然性。我们不要太在意一些国家拿出来的联合国改革方案,站在老的思想观念上,从各自国家利益出发是不可能设计出一个成熟的改革方案来的。“大国竞争”促使区域联盟日渐成熟,其政治地位逐渐凸显出来,联合国的改革也就水到渠成。

总之,全球经济一体化浪潮必然推动全球政治一体化的发展。散在的国家主权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形势的需要而相互聚合,区域联盟应运而生。国家主权上移集中逐渐形成全球性、多层次的社会控制结构。联合国为一级主权控制平台;大国和区域联盟是二级主权控制平台;大国的地方政府和区域联盟内的中小国家是三级主权控制平台。不管世界政治局势如何跌宕起伏,社会发展的这一基本方向不会发生改变。

中小国家主权上移的大趋势就决定了中国人台海两岸最终必然走向统一;主权和平集中的历史性转折也决定了台海问题的解决方式必然是和平协商;欧盟、非盟等区域联盟进入安理会也必然成为联合国改革的基本方向。不管什么人有多么强烈的愿望;多么美好的想法,历史的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7.中国人最大的历史机遇和最根本的历史责任

第一次浪潮为中国人提供了发展机遇;第二次浪潮为西方人提供了发展机遇;现在的第三次浪潮是全世界人民共同的发展机遇。各个国家所处的社会发展地位不同其获得的发展机遇也各不相同。西方国家是在强势之中进入了历史的转折阶段,虽然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崛起让他们倍感失落,输出民主的对外政策也屡屡受挫,但是这些都是表象,是第二次浪潮的强弩之末。我们应该看到,他们正在踏踏实实地建设自己的欧盟组织,而欧盟组织正是运用系统思想组建起来的中央控制平台。中央集权控制、地方民主自由——欧盟的政治形式即将成为第三次浪潮全球趋同的政治模式。随着输出民主的对外政策转变成辅助建立区域联盟的对外政策,西方国家仍然不失为引导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

在思想上,西方人已经开始了系统科学思想对辩证唯物主义的兼容性提升,正在放弃“非黑即白”“非敌即友”式的简单思维;在政治上,西方人正在建设能够兼容政党制衡政治的中央控制平台[这种兼容性的提升都是随着广义相对论对牛顿三定律的兼容性否定衍生出来的];在经济上,东方国家的崛起并不就意味着西方国家的衰落,西方国家掌握着更多的先进技术就更多地掌握着全球社会化大生产的主导权。当然,一体化的世界经济是一种相对平衡的经济发展模式,西方人失去往日那种遥遥领先,高高在上的感觉也是很自然的事情。总之,西方人仍然在引导着人类社会逐步进入第三次浪潮。

然而事情的发展并非是那么一帆风顺。系统思想与唯物主义之间一直不能够顺利衔接起来,因为在宇宙观这样深层次的问题上仍然存在着严重分歧;欧盟组织这个中央控制平台的建设也不顺利,2008年6月12日,爱尔兰在全民公决中否决了《里斯本条约》,这是民主政治拒绝被中央集权政治兼容的一次交锋,尽管以后这样的事情还会多次发生,但是欧洲走向中央集权控制的步伐不会放慢,因为一体化的欧洲代表了全体欧洲人的利益,也代表了历史的发展方向。什么样的力量能促进这样的问题顺利解决呢?我们还要把眼光转向世界的东方。

中国人是引领社会前进的另一个方面军。与欧盟的组织建设相反,中国人已经有了成熟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现在需要的是推进地方和基层的民主政治建设。中国和欧盟正在从两个不同方向共同面对同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协调中央集权控制与地方民主自由之间的关系。这是一个重大的历史性的任务,中国人对此或许具有更丰富的政治经验,而欧盟国家在这一方面还是在摸着石头过河,受一些挫折,交纳一点学费也是很自然的事情。第三次浪潮的全球一体化经济让中国人的中央集权政治焕发出新的青春;特大自然灾害,特别是这一次“5.12”汶川大地震让中国政府向世界显示出中央集中控制的巨大优势。不管人们认识与否,中国人在客观上已经成为积极推动全球区域联盟发展的重要力量,因为区域联盟是正在形成的中央集中控制平台。

从第二次浪潮进入到第三次浪潮,中国就象是从冬天来到春天,处处春光明媚,生机昂然。其发展机遇就如同阳光普照一样是不能简单地用大小、多少来形容的,如果一定要问最大的发展机遇是什么?我们说:历史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让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逐渐回归主导地位,这就是中国人最大的机遇。在第二次浪潮中,中国人曾经是进退维谷,左右为难,抬脚动手便错,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不适合工业革命时代的需要。进入第三次浪潮,西方人的思维方式不能适应信息革命时代的发展也落后了,我们看到西方人近些年在国际事务中屡屡受挫就是基于这样的原因。虽然西方人已经建立起系统科学理论,并且开始用系统整体的思维方式来认识客观世界,但是受思维习惯的影响,他们仍然是以分析思维为主导,坚守着分析思维的宇宙观,拒绝系统科学思想的宇宙观,致使当代科学思想处于一种自相矛盾之中。是西方人进一步思考,真正按照系统思想的宇宙观来建立新的思想体系呢?还是中国人按照《易经》文化的宇宙观,对当代社会散乱的主流思想进行兼容性提升呢?最后的结果很可能是后者,因为,西方人能走到系统科学思想这一步已经很不容易了,再向下深入恐怕会很困难。中国人不仅有《易经》这样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而且还有中医、气功这样古老的基础学科,深入研究下去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社会主导思想不明确,对社会政治经济方面的影响还不算太大,充其量是固守冷战思维的西方人再发动几场“伊拉克战争”,社会总是要前进的;最紧要的是基础科学研究一直挣脱不了分析思维的束缚,走不出分析思维的怪圈,长此以往问题很严重。超弦理论就是分析思维制造出来的一个怪胎,它已经葬送了一代又一代科学家的毕生精力。科学家们如果不沉下心来认真思考,调整一下思维方式,类似的事情还会继续发生下去。科学研究从分析思维走向综合思维,现在虽然有了系统科学思想还远远不够,要从宇宙观的深度接受综合思维,人类社会还有一段路程要走。

要探讨中医经络、针灸、气功的实质,就如同在揭示宗教和神灵的奥秘,不可轻言立志,敬而远之才是明智的选择。因为在这些问题的背后是深不可测的知识盲区,人类智慧不可轻易涉足,一旦陷入其中往往是两手空空、无功而返,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古人对此就有所认识。但是,社会在前进,科学要发展。从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产生到系统科学理论的出现,科学正在一步步逼近这一知识盲区。目前遇到的最大障碍主要是思维障碍,而不是技术障碍,而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把中国哲学思想和系统科学思想结合起来,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科学思想体系。中国哲学思想在其中要起到一个提纲挈领的作用,因为在系统科学内部各种理论观点犹如一盘散沙,需要有一种哲学思想来统领。

从建立系统完整的思想体系,到引领科学研究深入到一个全新的未知世界这是一个重大的历史机遇和任务,中国人是这一历史任务的必然承担者,这也是中国人最根本的历史责任。

近几十年来,为了探索人体经络、气功的实质,中国的科学家真没少下工夫,也没有少浪费国家的科研经费,就是不见有突破性的进展。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宇宙观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用分析思维的科学方法去解决综合思维的科学问题就犹如缘木求鱼,一百年也不会有收获。然而他们锲而不舍,勇于献身的科学精神,让我为之感动。我真诚地告诉大家:我们应该坐下来,把第一次浪潮的《易经》科学、第二次浪潮的经典科学和第三次浪潮的系统科学三者之间的关系认真理顺一下,用《易经》科学的宇宙观统领经典科学和系统科学,建立起一个系统的综合思维思想体系,科学研究工作才能跨上一个新台阶,进入一个新阶段。

我不否认现在大多数科学家仍然在按照分析思维的思想方法展开工作,而且科研成果也是在层出不穷,不断涌现。但是我们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基础科学研究在分析思维的引导下已经严重受挫,停滞不前,从长远发展的眼光来看,这是非常危险的。笔者从2004年开始在网络论坛上面撰写《宏观物理学基本原理》一书,最基本的目的就是想帮助那些从事基础研究的科学家调整一下思维方式,让基础科学研究走出分析思维形成的思想误区,但愿能引起相关人士的重视。毋庸置疑,我这样做很大程度上是受到钱学森先生系统科学思想和人体科学思想的影响。我也希望有一部分科学家能沿着钱学森先生所倡导的科学之路,去完成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未完,待续,见2012年第33期《宏观物理学基本原理》第十一章(揭密“生命之灵”))

作者:庄建西

第2篇:初中物理第二十章《电与磁》知识点总结及习题

20.1磁现象

磁场

1.两根外型完全相同的钢棒,当用乙棒的一端接触甲棒的中间部分时,它们牢牢吸住,由此可知(

) A.甲棒一定有磁性,乙棒一定没有磁性 B.甲棒一定没有磁性,乙棒一定有磁性 C.甲棒可能有磁性,乙棒一定有磁性 D.甲、乙棒一定都有磁性 2.把同样的三个条形磁铁按下图位置一个紧挨一个地连接起来,最后将出现的磁极个数是(

)

A.两个

B.四个

C.六个

D.无法确定

3.如图所示,当弹簧测力计吊着一磁体沿水平方向从水平放置的条形磁铁的A端移到B端的过程中,能表示弹簧测力计示数与水平位置关系的是图中的(

)

A

B

C

D 4.桌面上放有一定量的铁屑,现将两根完全相同的条形磁铁A的N极和磁铁B的S极如图甲所示放置在靠近铁屑的上方,吸附一定量的铁屑.若将吸附有铁屑的两极靠在一起,则吸附在连接处的铁屑会

(选填“增加”、“不变”或“减少”);如图乙所示,将一根长度略大于两磁铁间距的软铁棒轻轻搁在两磁铁上,则被吸附的铁屑会

(选填“增加”、“不变”或“减少”).

【趣味链接】

对农民来讲,农作物的种子中混有一些杂草的种子是一件很头痛的事情,但是这两种种子在外表上是不同的:农作物的种子表面比较光滑,不易吸附小颗粒物,而杂草的种子表面有许多绒毛,能够吸附靠近它的小颗粒物,当然也容易粘在走过的动物身上,因此它可以广为传播. 【拓宽延伸】

现在,给你一些混有杂草种子的农作物种子,另外再给你一块磁铁和一些铁屑,请你替农民将其中的杂草种子从农作物种子中分离出来,说出你的办法和道理.

20.1磁现象

磁场

1.C 解析:用乙棒的一端接触甲棒的中间部分时,它们牢牢吸住,说明乙棒一定有磁性,因为磁铁的两端磁性最强,而甲棒可以有磁性,也可以没有磁性. 2.A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三个条形磁铁是按照极性顺次连接的,这样就相当于一个完整的磁铁,因此只有两个磁极. 3.D 解析:从图中看出,吊着的磁体的下端是N极,开始时,N极相互排斥,所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很小,随着弹簧测力计向右移动,磁铁的磁性越来越弱,斥力越来越小,所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越来越大;当过中点后,N极与S极互相吸引,因此随着向右端的移动,引力越来越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越来越大. 4.减少

减少

解析:若将A、B两个磁铁吸附有铁屑的两极靠在一起,则相当于一个磁铁,中间磁性最弱,所以吸附在连接处的铁屑会减少;如图乙所示,将一根长度略大于两磁铁间距的软铁棒轻轻搁在两磁铁上,此时软铁棒被磁化,相当于磁铁A、B与被磁化的软铁棒组成一个磁铁,所以被吸附的铁屑会减少. 【拓宽延伸】

把铁屑洒在混有杂草种子的农作物种子中,由于杂草种子表面有许多绒毛,能够吸附铁屑,所以我们可以用磁铁吸出其中吸附铁屑的杂草种子.

20.2电生磁

1.如图所示,晴晴在矩形通电线圈内放一可以自由转动的小磁针,再通以如图所示方向的电流时,小磁针的指向是(

) A.N极指向不变

B.N极垂直纸面指向纸外 C.N极垂直纸面指向里

D.N极指向左边

2.如图所示是云层之间闪电的模拟图,图中A、B是位于南、北方向带有电荷的两块雷雨云,在放电的过程中,在两云层的尖端之间形成了一个放电通道,发现位于通道正上方的小磁针N极转向纸里,S极转向纸外,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带同种电荷

B.A带正电

C.B带正电

D.放电过程中,电荷量转化为内能、光能等

3.小金设计了一个如图所示的线圈指南针,将它放入盛有食盐水的水槽中(铜片和锌片分别与线圈两端相连后放入食盐水构成了化学电池,铜片为正极,锌片为负极),浮在液面上的线圈就能指示方向了。关于该装置的分析错误的是(

)

A.线圈周围的磁场与条形磁铁的磁场相似 B.线圈能够指示方向是因为存在地磁场 C.利用该装置可以判断磁铁的南北极

D.交换铜片和锌片的位置不会改变线圈的磁极 【新闻再播】

8岁男孩误食磁铁 滞留体内40小时致肠段坏死

8岁的“熊宝宝”(化名)是一位活泼好动的小男孩,前日因玩耍时不慎将两块磁铁吞进肚里,焦急的父母带着孩子辗转跑了数家医院,但都因情况特殊无法通过内窥镜为孩子进行异物取出.万般无奈下,孩子的奶奶抱着已经腹痛难忍的“熊宝宝”赶至市儿童医院就诊,而此时,距离“熊宝宝”误食磁铁已近40个小时.孩子入院后,普外科医生根据“熊宝宝”的病情和腹部X线检查结果,发现磁铁的位置已进入肠道,并已对肠道组织产生损伤.通过消化科紧急会诊,讨论建议马上进行急诊手术.

普外科主治医师立即为孩子进行了腹部外科手术.术中,主刀医生发现被孩子吞进肚里的两块磁铁已不在同一段肠管里,一块磁铁在大肠里,另一块磁铁则嵌在了小肠上,两块磁铁紧紧地吸在一起,将另一段小肠夹在中间,形成了类似三明治的结构.由于磁铁吸力极强,已造成“熊宝宝”腹部肠段三处坏死.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急诊手术,“惹祸”的两块磁铁终于被顺利取出. 【拓宽延伸】

历史上,安培曾经提出分子环形电流的假说来解释为什么磁体具有磁性,他认为在物质微粒的内部存在着一种环形的分子电流,分子电流会形成磁场,使分子相当于一个小磁体(如图所示).根据安培的这一假说,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这一假说能够说明磁可以生电

B.这一假说能够说明磁现象产生的本质

C.未被磁化的物体,其微粒内部不含有这样的环形电流

D.被磁化的物体,其微粒内部环形电流的方向是杂乱无章的

20.2电生磁

1.B 解析:小磁针的指向与磁场的方向相同,利用安培定则可判断出通电线圈内部的磁场方向是向外的,所以小磁针的N极垂直纸面指向纸外. 2.B 解析:通道正上方的小磁针N极转向纸里,S极转向纸外,说明此时小磁针处磁场的方向向里,根据安培定则可判断出电流由北流向南,故A带正电. 3.D 解析:此线圈指南针制作的原理是通电螺线管具有磁场,故A、B、C均正确;交换铜片和锌片的位置,相当于改变了电流的方向,所以线圈的磁极也随之改变,故D错误. 【拓宽延伸】 B

20.3电磁铁

电磁继电器

1.2008年10月9日,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宣布,将2007年度诺贝尔物理奖授予法国科学家阿尔贝·费尔和德国科学家彼得·格林贝格尔,以表彰他们发现巨磁电阻效应的贡献.如图所示是研究巨磁电阻特性的原理示意图.实验发现,当闭合S

1、S2后并使滑片P向右滑动的过程中,指示灯明显变暗,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磁铁右端为N极

B.滑片P向右滑动过程中电磁铁的磁性增强 C.巨磁电阻的阻值随磁场的减弱而明显增大 D.巨磁电阻的阻值随磁场的减弱而明显减小

2.如图所示是公共汽车上用电磁阀控制车门开、关的工作电路图.L

1、L2是固定的电磁线圈,衔铁Tl、T2通过横杆相连并可左右移动,带动传动装置使车门开启或关闭.开关S接通触点b时,线圈

(选填“L1”或“L2”)具有磁性,吸引衔铁使横杆向

(选填“左”或“右”)运动,带动传动装置关闭车门.

【新闻再播】

2013年最新交通法规

公安部10月8日公布了最新修订的《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新交通规则严格了对驾驶员的管理.最新交通法规扣分细则也更为严格,闯红灯交通违法记分将由3分提高到6分,不挂号牌或遮挡号牌的一次就将扣光12分.

最新交通法规中关于校车驾驶人管理的内容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其他规定将于2013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2013新交通规则提高了违法成本,记分项也由38项增加至52项. 【拓展延伸】

如图所示是拍摄机动车闯红灯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光控开关接收到红灯发出的光会自动闭合,压力开关受到机动车的压力会闭合,摄像系统在电路接通时可自动拍摄违规车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光控开关接收到红光,摄像系统就会自动拍摄

B.机动车只要驶过埋有压力开关的路口,摄像系统就会自动拍摄 C.只有光控开关和压力开关都闭合时,摄像系统才会自动拍摄 D.若将光控开关和压力开关并联,也能起到相同的作用

20.3电磁铁

电磁继电器

1.C

解析:由安培定则可知,电磁铁的左端为N极,右端为S极,故A错误;当滑片P向右滑动时,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大,电路中的电流变小,电磁铁的磁性减弱,故B错误;电磁铁的磁性减弱时,右边电路中的指示灯明显变暗,说明右边电路的电流变小了,巨磁电阻的电阻变大了,即巨磁电阻的阻值随磁场的减弱而增大,故C正确,D是错误的. 2.L

2右

解析:由题图可知:S接通触点b时,线圈L2具有磁性,吸引衔铁使横杆向右运动,带动传动装置关闭车门. 【拓展延伸】 C

解析:分析题意可知,只有光控开关和压力开关都闭合时,摄像系统才会自动拍摄,因此A和B两个选项的说法是错误的;分析可知,光控开关和压力开关只能串联,不能并联,所以D选项的说法也是错误的.

20.4电动机 1.物理兴趣小组在装配直流电动机模型后参加班级的实践成果展示交流会,电动机经过检查,一切都按要求安装完毕后,排除接触不良、短路、及磁铁没有磁性、电源没有电压等各种原因后,接通电源仍不能转动.小佳同学用手去旋转线圈,刚一旋转,电动机就立即持续转动起来,则原来电动机不转动的原因可能是(

) A.电动机轴生锈而被卡住了

B.转轴没润滑油转不动 C.线圈所处的位置对它的转动有影响

D.线圈转动要靠外力

2.在物理学中,用表示电流的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表示电流的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如图所示,甲图表示直导体a在磁场中受到一个既跟电流方向垂直,又跟磁感线方向垂直的水平向左的磁场力F,乙图所示的四种情况中,通电导体b受到的磁场力方向水平向左的是(

)

3.电动车作为节能、环保的代步工具已经进入千家万户.电动自行车的“心脏”是电动机,它是利用通电线圈在

中受力转动的原理工作的,车把上的“调速转把”相当于我们学过的

(填一电学器材名称),拧动“调速转把”可以改变电动机中的

大小,从而改变电动机的转速. 4.阅读下面材料:

炎热的夏天,超负荷使用的转页扇常见的故障——扇页停转,往往是里面的电动机(俗称“马达”)烧了.让我们做一个简单的实验来研究其中的原因吧:如图所示,把一个玩具电动机、小灯泡和电池串联起来.接通电路一段时间后,当电动机转得最快时,灯泡也最暗;如果用手指捏住玩具电动机的转轴使其转动变慢最后完全停下来,灯泡的亮度将最亮,手摸电机外壳感觉特别烫手.

请你根据上述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示的电路中,如果用手指捏住玩具电动机的转轴使其转动变慢最后完全停下来,通过电动机的电流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你平时有留心观察到以下现象吗?转页扇(或落地扇)的电动机烧毁是有“前兆”的:当通电时发现扇页转动特别慢,一会儿,扇页干脆就不转了,这时电流流过电机,将电能大部分转化为

能,你应该马上

,以免发生更大的危险. 【新闻再播】

2009年12月26日9时16分许,武汉、长沙、广州三地同时首发中国国产速度可达350 km/h的“和谐号”高速列车,至此,经过4年半的建设,这条世界上一次建成最长、运营时速最高的武广高速铁路正式投入运营,中国铁路进入高铁时代.

武广高铁是我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京广高速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6月23日开工建设.武广高速铁路运营里程1069 km,跨越湖北、湖南、广东3省,成为连接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的“黄金通道” . 【拓宽延伸】

(1)电动机是利用什么物理原理制成的? (2)简述电动机能量的转化过程.

(3)请你简要描述列车在机械制动过程中的能量转化过程.

20.4电动机

1.C 解析:经过检查,一切都按要求安装完毕后,排除接触不良、短路、及磁铁没有磁性、电源没有电压等各种原因后,因此选项A、B不正确;接通电源仍不能转动,用手去旋转线圈,刚一旋转,电动机就立即持续转动起来,则线圈处于平衡位置,所以选项C正确;电动机是根据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的原理制成的,所以选项D不正确. 2.C 3.磁场

滑动变阻器

电流

解析:电动机是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力受力能够转动的原理来工作的;发电机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的原理来工作的;“调速转把”相当于我们学过的滑动变阻器,它是利用改变电阻的大小来改变电路中电流大小的. 4.(1)变大

(2)内

切断电源 解析:(1)根据题意可知,电动机转动的速度越慢,灯泡的亮度就越亮,电路中的电流就越大,进一步分析,当电动机停止转动时,电路中的电流就最大;(2)电流通过电动机时,电动机转动,此时的电能主要转化为机械能,只有一小部分转化为线圈的内能.当电动机停止转动时,此时的电能将大部分转化为线圈的内能.线圈的温度升高,线圈将会被烧毁,为了防止线圈被烧毁,要马上切断电源.

【拓宽延伸】

(1)电动机的原理是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的作用.

(2)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3)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解析:(1)电动机是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里受力转动的原理制成的.电动机由转子(线圈)和定子(磁体)两部分组成,当给电动机通电时,通电线圈就会在磁体的磁场中受力而发生转动;(2)电动机,即通电能动,故该过程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过程;(3)列车在机械制动过程中,列车的质量不变,其速度减小,其动能减小,故其所具有的机械能减小,据摩擦生热知,该过程中减小的机械能转化成了内能.

第二十章

电与磁 1.科研人员设计了一种“能量采集船”,如图所示,在船的两侧装有可触及水面的“工作臂”,“工作臂”的底端装有手掌状的、紧贴水面的浮标.当波浪使浮标上下浮动时,工作臂就前后移动,获得电能储存起来.下列电器设备与“能量采集船”能量采集原理相同的是(

)

A.电动机

B.电磁铁

C.电扇

D.发电机

2.动车组是靠电力作为能源的列车,机车由大功率的电动机提供动力,动车组在到站前可以利用减速发电.减速发电原理是先停止供电,使车速从200 km/h减到90 km/h,这段时间内列车利用惯性前进,电动机线圈随车轮一起转动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流,自动输入电网,这样既可以减少机械磨损又可以存储能量;在90 km/h以下才进行机械刹车。关于动车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列车正常运行时,电动机应用电磁感应的原理来工作

B.车速从200 km/h减到90 km/h过程中,减速发电应用了电磁感应原理 C.车速从200 km/h减到90 km/h过程中,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D.车速在90 km/h以下进行机械刹车至车停稳的过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新闻再播】

本报北京4月16日电(记者 王冬梅)今天,环境保护部新闻发言人陶德田公布了2012年“六·五”世界环境日主题:“绿色消费,你行动了吗?”旨在强调绿色消费的理念,唤起社会公众转变消费观念和行为,选择绿色产品,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生态环境.

陶德田说,中国主题旨在呼应世界主题绿色经济的同时,更加强调在生态环境恶化和能源危机日益突出的形势下,呼吁人人行动起来,采取有力措施,在全社会大力推广绿色消费.

陶德田表示,“六·五”世界环境日,环境保护部将按惯例举办一系列宣传纪念活动,包括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举办世界环境日纪念大会和绿色发展高层论坛等,制作播出环保特别节目等.各地也将围绕中国主题,结合本地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纪念活动. 【拓宽延伸】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化学电池对生态与环境的影响日趋严重.如装在自行车上的照明灯,它在某些发达国家被大量使用.这种灯不用化学的转动来带动小型交流发电机发电使灯泡发光的.发电机的工作原理是图(

)

图所示是一种安电池,是通过车轮中哪一实验现象

A

B

C

D

第二十章

电与磁

1.D 解析:电动机消耗电能,转化为机械能,不符合题意;电磁铁是利用电流的磁效应来工作的,消耗电能,不符合题意;电风扇转动,将电能转化为了机械能,不符合题意;发电机发电产生电能,属于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符合题意. 2.B 点拨:电动机由转子(线圈)和定子(磁体)两部分组成,当通电时,其内部的通电线圈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而转动;若线圈在外力的作用下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此时就相当于发电机,即能产生电能.故列车停止供电后,车由于惯性继续保持运动状态,此时运动列车带动电动机中的线圈转动,从而产生电能. 【拓宽延伸】 A 解析:A图中是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产生感应电流,与题图中发电机的原理相同;B图说明的是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C图是验证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线圈匝数的关系;D图是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而运动,是电动机的原理.

第二十章

电与磁

1.在一根条形磁铁附近平行放置一根与磁铁形状完全相同的棒状物体XY后,其周围磁场磁感线的分布情况如图甲所示.将XY两端对调以后,磁感线分布情况未发生改变,如图乙所示,则棒状物体XY可能是(

) A.软铁棒

B.铜棒

C.条形磁铁,其中X端为N极

D.条形磁铁,其中Y端为N极

2.如图所示,用水平恒力F拉着一块磁性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当磁性物体到达电磁铁AB的正下方时,立即闭合开关S,则磁性物体经过电磁铁正下方时,对其运动状态的判断正确的是(

) A.仍保持匀速

B.立即加速

C.立即减速

D.立即停止 【新闻再播】

2013航天大戏:“神十”会“天宫”、“嫦娥”落月球

2012,“神舟九号”、“天宫一号”“天外之吻”带给我们的激动还未平抑,2013的航天大戏又即将上演.我国探月工程领导小组高级顾问、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自远在岁末年初接受采访时表示:“2013年是非常值得期待的一年.”

今年,“神舟十号”将再会“天宫”,“嫦娥三号”也将执行首次落月任务.我国航天探测站在了新的起点,轮番上演的航天大戏敬请期待!

“神舟十号”飞船计划于2013年6月上旬发射。自2011年9月发射升空以来,我国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已在太空运行了一年多.今年6月,“天宫一号”将再次“开门迎客”.根据初步计划,“神舟十号”将在太空飞行15天,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无人和载人交会对接,航天员进入天宫实验舱进行科学实验,并开展科普讲课等天地互动项目.

2013年下半年,“嫦娥三号”将完成发射和落月任务,这将是中国第一个能够在地外天体上软着陆的飞行器,主要任务包括对月球土壤和月球环境的勘查、勘测,也包括要取得一些新的航天技术.

在“嫦娥一号、二号”顺利完成使命后,“嫦娥三号”的任务将不再是绕着月球转,而是要软着陆月球并在月面巡视勘察.能否成功落在月球表面,落月地点的选择至关重要. 【拓宽延伸】

如图所示是我国月球探测工程的形象标志.假设你是一名航天员,驾驶飞船登上月球,若你手边有一只灵敏电流表、一根直导体,导线若干,想探测月球表面附近是否有磁场,下列方案中合理的是(

)

A.直接将灵敏电流计置于月球表面附近,若灵敏电流计的示数为零,则可判断月球表面无磁场

B.用导线把灵敏电流计、直导体连接起来,使直导体在月球表面附近沿某一方向运动时,若灵敏电流计的示数为零,则可判断月球表面附近无磁场

C.用导线把灵敏电流计、直导体连成闭合回路,使直导体在月球表面附近沿某一方向运动时,若灵敏电流计的示数为零,则可判断月球表面附近无磁场

D.用导线把灵敏电流计、直导体连成闭合回路,使直导体在月球表面附近沿各个方向运动时,若灵敏电流计的示数有时不为零,则可判断月球表面附近有磁场

第二十章

电与磁

1.A 解析:将XY两端对调以后,磁感线分布情况未发生改变,说明XY在对调后磁极未发生改变,这说明XY是被磁化的,且非常容易得到和失去磁性,因此棒状物体XY可能是软铁棒. 2.C 解析:利用右手定则可以判断出,当开关闭合后,电磁铁AB的下方是N极.磁性物体的上端是N极,当磁性物体到达电磁铁AB的正下方时,立即闭合开关S,N极互相排斥,磁性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增大,摩擦力增大,水平恒力F不变,所以要立即减速. 【拓宽延伸】 D 解析:B、C两个选项中的实验都是沿某一方向,这样实验不具有普遍性,应使实验装置的直导体在月球表面附近沿各个方向运动,故D选项实验方法合理。

第3篇:八(下)物理第十章-压强与浮力-综合提优

八年级物理(下)第十章

压强与浮力

综合提优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如图所示展示了日常生活或生产技术中的四种情景,其中哪种情景运用了增大压强的知识?

(

)

2.下列选项中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

A.潜水员潜入深水时要穿潜水服——液体压强

B.用注射器推药液——大气压强

C.用船桨划水,船会前进——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火车进站时,人要站在安全线外——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3.以下实例中,应用了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使物体向上运动的是

(

)

A.球的升空

B.潜水艇上浮

C.大型客机的升空

D.火箭的升空

4.如图所示,是一位先生巧用物理知识将帽子送给楼上女士的情景.

此过程中应用的物理知识是

(

)

A.气球受到重力

B.帽子的质量大于气球的质量

C.帽子的密度大于气球的密度

D.空气对物体有浮力作用

5.很多动物为了适应自身生存的环境,进化出了符合一定物理规律的身体部位,对此,从物理学的角度给出的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

A.骆驼的脚很大,可以减小压力,从而使其在沙漠中行走自如

B.啄木鸟的嘴很尖细,可以增大压强,从而凿开树干,捉到躲藏在树干深处的虫子

C.壁虎的脚掌上有许多“吸盘”,从而利用大气压使其在天花板上不会掉下来

D.深水里的海鱼,捕到岸上后会死掉,这是因为水面上的压强比深水处小得多

6.一个充气的气球下面挂一个金属块,把它们放入水中某处恰能静止,

如图所示.如果把金属块及气球的位置轻轻向上移一些,则金属块和

气球

(

)

A.仍能静止

B.向下运动

C.向上运动

D.上下晃动

7.如右图所示,两只纸船浮在水面上静止不动,用大注射器向两船

之间的水面快速注水.两船将

(

)

A.静止不动

B.向中间靠拢

C.向两侧分开

D.向同侧偏移

8.有几个粗细不同,但长度相同的铁制实心圆柱体,把它们竖直放在水平地面上,那么(

)

A.较细的铁柱对地面产生的压强大

B.它们对地面产生的压强一样大

C.较粗的铁柱对地面产生的压强大

D.无法比较它们对地面产生的压强的大小

9.用铁管做腿的凳子,它的每条腿下端均套上了塑料帽,其主要目的是为了

(

)

A.减小对地面的压强

B.减小摩擦

C.挪动时,减小噪音

D.减小硬度,保护地板

10.小明在家烧开水的过程中,观察到水沸腾时产生的气泡上升至水面后破裂.关于气泡破裂的原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气泡上升过程中,所受压强减小,体积增大,到水面后胀破

B.气泡上升过程中,所受压强不变,体积不变,到水面后与空气接触而破裂

C.气泡上升过程中,所受压强增大,体积减小,到水面后被压破

D.气泡上升过程中,所受压强增大,体积增大,到水面后被压破

11.下列实验不能说明大气压存在的是

(

)

12.两端开口,一端扎有橡皮膜的玻璃管内倒入一定量的水后,橡皮膜向下凸起,当玻璃管逐渐向右倾斜时(水没溢出),管底的橡皮膜凸起程度将

(

)

A.不变化

B.有所加强

C.有所减弱

D.无法判断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3.小红的妈妈在超市买了很多食品,她用塑料袋提着回家,没走多远就感到手被勒得很痛.请你用学过的物理知识,给她提一个建议:______________,这是利用_______来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袋子对手的压强.

14.已知人体的密度与水相近,若将人体近似看做一个圆柱体,由此可估算出身高为1.7

m的人直立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约为_________Pa.

15.南京紫金山山顶的气压要比南京城内的气压_______(填“高”“低”或“相等”).若将一个水银气压计带到山顶上,其示数会比在山下时_______(填“大”或“小”)一些.

16.一个形状不规则的小球重8

N,将其轻轻放入盛满水的容器中,容器中溢出3.6

N的水,小球在容器中受到的浮力为________N.

17.如左下图所示,小纸条靠近水龙头流下稳定的水流,你预测小纸条的运动情况是___________,此现象物理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如右上图所示,跑车尾部安装有气流偏导器,它的底部是弧形,这相当于倒置的飞机机翼,跑车行驶时,流过气体偏导器上方的气流速度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下方气流速度,因此在其上、下表面产生压强差,对气流偏导器产生向________(填“上”或“下”)的压力.

19.如图,弹簧测力计下悬挂一水桶,桶与水的总质量为5

kg,用细线系

一质量为1.78

kg的实心铜球,用手提细线上端将小球缓慢浸没在水中,

使铜球在水中静止不动,且不与桶壁、桶底接触,桶中的水也没有溢出.

已知铜的密度为8.9×103kg/m3.试分析、计算在这种情况下:

(1)铜球受到的浮力为________N.

(2)小球缓慢浸入水的过程中,水对桶底的压强是_____(填“增大”“减小”

或“不变”),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你的判断,小球缓慢浸入水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________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三、实验与探究题(共24分)

20.(4分)为了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同学用若干个同种材料制成的不同物体放在同一水平细沙面上,进行了三组实验,并记录有关数据分别如表一、表二、表三所示.实验时,他仔细观察细沙的凹陷程度,并通过比较,发现每一组沙面的凹陷程度相同,而各种组却不同,第一组凹陷程度最大,第二组其次,第三组最小.

表一

表二

实验序号

压力/N

受力面积/cm2

1

6.0

10

2

9.0

15

3

12

20

实验序号

压力/N

受力面积/cm2

4

3.0

10

5

4.5

15

6

6.0

20

表三

实验序号

压力/N

受力面积/cm2

7

3.0

20

8

4.5

30

9

6.0

40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4(或2与5、3与6)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比较________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显著.

(3)请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表三中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并归纳得出结

论.

A分析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分析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5分)通过学习,同学们知道了液体压强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老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有两只杯子,分别盛有清水和盐水,但没有标签,你能否用压强计将它们区别开?

(1)当压强计的金属盒在空气中时,U形管两边的液面应当相平,而小明同学却观察到如图A所示的情景.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U形管左支管液面上方的气压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大气压;调节的方法是

(

)

A.将此时右边支管中高出的液体倒出

B.取下软管重新安装

(2)小明再做图B所示的检查,当用手指按压(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时,发现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几乎不变化,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压强计调节正常后,小明将金属盒先后浸入到两杯液体中,如图C和D所示.他发现图D中U形管两边的液柱高度差较大,于是认为图D杯子中盛的是盐水.

①你认为,小明的结论是________(填“可靠的”或“不可靠的”);

②简要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6分)如图是物理学工作者开展的一项探究性实验装置.这个装置的特点是:烧瓶与气压传感器以导管相连,传感器内的气压感应膜将气体封闭在烧瓶内,并将气体的压强变化传递给显示器显示;烧瓶置于一个盛水的大烧杯中,通过插在水中的温度汁观测水温.具体操作是:给烧杯加热,每隔一段时间记录水温度及压强显示器的读数.下表是实验记录的一部分

水的温

度/℃

20

30

40

50

60

70

……

气体的

压强/Pa

1.0×103

1.03×105

1.07×105

1.1×105

1.14×105

1.18×105

……

(1)做这个实验时,不是采取直接给烧瓶加热的办法,而是将烧瓶浸在烧杯中的水里加热,你认为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这个实验中被研究的对象是________;所探究的是______________的关系.

(3)本实验中,对被研究的对象控制了哪些变量(即它的哪些量是不变的)?说出两点:

①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

(4)夏天,小宇将自行车车胎中的气打得足足的,准备出去游玩.路上遇到同学小周,于是他就将自行车停放在烈日下,与小周聊天,正聊得高兴,猛然听见“砰”的一声巨响,车胎爆裂!奇怪,谁也没有碰它,车胎怎么自己爆裂了呢?请你用上述探究的结论来解释这一现象.

23.(5分)如下图所示是小华做“估测大气压的值”的实验示意图.

(1)请把下列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A.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排尽筒内的空气,然后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

B.用细尼龙绳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颈部,使绳的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水平向右慢慢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刚开始滑动时,记下_________,即等于大气对活塞的压力F;

C.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的_____________,记为,读出注射器的容积V,则活塞的面积S=_________;

D.最后计算出此时大气压的数值p=__________(写出表达式).

(2)实验中,小华正确使用了测量仪器,且读数正确,但她发现测量结果总是比真实值偏小.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4分)下图是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都相同.若选甲、乙两个装置,可以探究浮力大小是否与_________有关;若选甲、丙两个装置,可以探究浮力大小是否与__________有关.

四、计算题(共25分)

25.(7分)在地球表面,由于物体的质量不同给人的直接感觉是物体的轻重不同,这使得在科学发展的历史上,很长时间人们都不能清晰地将物重和质量区分开来.这种影响直到今天仍然存在。如某品牌的汽车轮胎说明书上标有“最大胎压3

kg/m2”.这相当于将质量为3kg的物体水平放置在桌面上,接触面积为1

cm2时产生的压强.(g取10

N/kg)

(1)压强的国际单位是_________;

(2)求出这个汽车轮胎能承受的最大压强是多少?

26.(9分)一个不规则的实心物体,质量55

g,放入装满纯水的烧杯中,沉入底部,排开0.5

N的水.然后向烧杯中加盐并搅拌,直到物体悬浮为止,g取10

N/kg.求:

(1)物体在纯水中所受的浮力;

(2)物体的体积:

(3)物体悬浮时盐水的密度.

27.(9分)如图所示,在容器底部固定一轻质弹簧,弹簧上方连有长方体木块A,容器侧面的底部有一个由阀门B控制的出水口,当容器中水深为20

cm时,木块A有的体积浸在水中,此时弹簧恰好处于自然状态,没有发生形变.(不计弹簧受到的浮力,g取10

N/kg)

(1)求木块A的密度.

(2)向容器内缓慢加水,直至木块A刚好完全浸没水中.立即停止加水,此时弹簧对木块A的作用力为F1,在原图上画出此时水面的大致位置.

(3)打开阀门B缓慢放水,直至木块A刚好完全离开水面时,立即关闭阀门B,此时弹簧对木块A的作用力为F2,求F1、F2之比.

参考答案

1.B

2.B

3.C

4.D

5.A

6.C

7.B

8.B

9.A

10.A

11.D

12.C

13.用纸巾垫存手上(或两人一起提也可以)

增大受力面积

减小

14.1.7×104

15.低

16.3.6

17.小纸条将向水流靠近

流体流速大的地方压强较小,流速小的地方压强较大

18.小于

19.(I)1.96

(2)增大

随着小球缓慢浸入水中,桶内水面逐渐升高,深度增加,因而水

对桶底的压强增大

(3)增大

20.(1)受力而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的效果越明显

(2)4与7(或5与8、6与9)

(3)A.1、2、3(或4、5、6或7、8、9)压力与受力面积之比相同时,压力作用效果相同

B.表一、表二、表三

压力与受力面积之比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小

21.(1)大于

B

(2)压强计的气密性不好[或压强计金属盒(或软管)漏气;或U形管与软管连接不好]

(3)①不可靠的

②金属盒(或橡皮膜)在两种液体中的深度不同

22.(1)可以使烧瓶均匀受热

(2)烧瓶中封闭的气体

气体压强与温度的关系

(3)①烧瓶中气体的体积

②烧瓶中气体的质量

(4)实验表明,气体的温度越高,压强越大.烈日下,车胎内气体的温度升高.压强增大,超出了车胎承受的限度,所以爆裂掉.

23.(1)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全部刻度的长度

(2)注射器内有少量气体

24.深度

液体密度

25.(1)Pa

(2)F=G=mg=3

kg×10N/kg=30

N..

26.(1)

F浮=G排=0.5

N.

(2)

G排=水gV排

.

浸没时V物=V排=5×10-5m3.

(3)因为物体悬浮,所以.

27.(弹簧没有发生形变则F浮=G.水gV排=木gV木,,木=0.4×103kg/m3.

(2)水面的大致位置如图.

(3)

.

第4篇:北师大九年级物理第十章知识点清单

第十章、能及其转化

一、基础知识

1、物体能 ,我们说这个物体就具有 。

2、动能:物体由于 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3、运动物体的 越大, 越大,动能就越大。

4、势能分为 势能和 势能。

5、重力势能:物体由于 而具有的能。

6、物体 越大,被举得越 ,重力势能就越大。

7、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 而具的能。

8、物体的 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9、机械能: 和 的统称。 (机械能=动能+势能)单位是:

10、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互相转化的。方式有: 动能 → 重力势能;动能 → 弹性势能。

11、自然界中可供人类大量利用的机械能有 能和 能。

12、分子运动论的内容是:(1)物质由 组成;(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 和 。

13、扩散:两种不同物质可以自发地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14、扩散现象说明分子是 的,还表明分子间是有 的

15、固体、液体压缩时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大于引力。 固体很难拉长是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大于斥力。

16、分子势能:分子由于它们之间存在着 而具有的能叫做分子势能

17、内能:物体内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 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内能也称 能

18、物体的内能与 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 越快,内能就越大。

19、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20、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 和 ,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21、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 ;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 。

22、物体吸收热量,当温度升高时,物体内能 ;物体放出热量,当温度降低时,物体内能 。

23、所有能量的单位都是: 。

24、热量(Q):在热传递过程中, (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物体含有多少热量的说法是错误的)

25、比热容(C):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物理意义就类似这样回答)

26、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质的体积、质量、形状、位置、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只要物质相同, 就相同。

27、比热容的单位是: ,读作: 。

28、水的比热是: ,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的水当温度升高(或降低) 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 。

29、 热量的计算:

① Q吸 = (Q吸是 ,单位是 ;c 是物体的 , 单位是: ;m是 ;t0 是 温度;t 是 温度。 )

② Q放 = ③ Q吸 = Q放 ( ※ 关系式 )

30、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燃烧值

31、热机:将 能转化成 能的机器,统称为热机。热机的种类很多如:蒸汽机、汽轮机、喷气发动机、内燃机等。

32、内燃机可分为汽油机和柴油机,它们一个工作循环由 、 、 、 四个冲程。一个工作循环中对外做功 次,活塞往复 次,曲轴转 周。

33、汽油机和柴油机的区别:

在构造上,汽油机有 ,柴油机有 ;

在吸入燃料时,汽油机吸入汽油和空气的混合物,柴油机吸入的是空气; 在点火方式上,汽油机是 ,柴油机是 ;

在使用上,汽油机比较灵巧,柴油机比较笨重,但柴油机效率高,功率较大, 柴油价格比汽油便宜,因此多用在拖拉机、坦克、轮船、载重汽车上。

34、火箭是热机的一种,工作时将内能转化成机械能。火箭喷气发动机本身带有燃料和氧化剂,不需要依靠外界空气来助燃,因此不受高度限制。

35、热值(q ):1千克某种燃料 燃烧放出的热量,单位是: 。

36、燃料燃烧放出热量计算:Q放 = ;(Q放 是热量,单位是:焦耳;q是 ,

单位是: ;m 是 ,单位是: 。

37、热机的效率: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和 放出的能量之比,叫热机的效率。热机的效率是热机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38、在热机的各种损失中, 带走的能量最多,设法利用废气的能量,是提高燃料利用率的重要措施。

39、炉子的效率:是指炉子 的热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之比。

40、提高燃料利用率和锅炉的效率的措施:把煤磨成煤粉,用空气吹进炉膛,加大受热面积,减少烟气带走的热量等。

二、

第5篇:2015-2016高中物理 第十章 2热和内能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3

热和内能

一、教材分析

本节讲述另一类热力学过程——热传递过程以及热传递与改变内能的关系。首先介绍热传递的三种方式: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进而分析系统在单纯的热传递过程中系统内能的变化,自然引出热量与系统内能概念的区别与联系,最后研究做功与热传递在改变系统内能上的异同。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热传递的三种方式。

2.知道热传递是改变系统内能的一种方式。 3.能区分热量与内能的概念。

4.知道热传递与做功对改变系统的内能是有区别的 过程与方法

能举例说明热传递能够改变系统内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感受能量的转移,增强我们学习物理、探索自然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热传递对内能的改变。 难点:热量与内能的区别

四、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稍简单,易于学生接受。

五、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讨论、讲解

六、课前准备

铁丝、布、酒精灯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1 基础知识提问:

1、焦耳的两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2、什么是内能?内能于什么有关?

(二)情景引入、展示目标

想一想,使一段铁丝的温度升高有哪些方法?

回答:将铁丝来回多次弯折,用布摩擦,将铁丝放在火上烧,与高温物体接触…… 教师:可以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今天我们来学习改变物体内能的另一种方式——热传递。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播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62页有关内容,思考并回答问题。 (1)什么是热传递?

(2)热传递有几种方式?举例说明。 (3)热传递过程的实质是什么? 1.热传递

(1)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或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递到低温部分,叫做热传递。

(2)热传递的三种方式: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 (3)热传递的实质:能量的转移

①热传导:不借助于物质的宏观移动,而靠分子、原子等粒子的热运动,使能量由高温物体(或物体的高温部分)向低温物体(或物体的低温部分)传递的过程,这种过程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都能发生。

②热对流:流体依靠宏观流动而实现热传递的过程,在对流过程中伴随着大量分子的定向运动。热对流又分自然对流和强迫对流。自然对流——当流体内部存在温度梯度,进而出现密度梯度时,高温处流体的密度—般小于低温处(水在0~4C 时的反常膨胀现象除外),这时如果流体的密度由小到大对应空间位置的由低到高,在重力作用下,流体便开始作宏观的定向流动,密度小处温度较高的流体向上运动,而温度低处密度较大的流体填充过来,行成了流体的对流,从而使能量从高温处向低温处传递。强迫对流——靠外来的作用使流体在高温处与低温处之间作循环流动而传递热量的过程,例如制冷系统内工作物质的循环流动就是靠压缩机的工作强迫实现的。

o③热辐射:不依赖于物质的接触而由热源自身的温度作用借助电磁波传递能量的方式。温度的高低决定着辐射的强弱。温度较低时,主要以不可见的红外线进行辐射,温度较高时,热辐射最强的成分在可见光区。如太阳就是通过热辐射的形式将热经宇宙空间传给地球的。

2.热和内能

对于一个热力学系统,单纯地对系统传热也能改变系统的热力学状态。 热量是在单纯的传热过程中系统内能变化的量度。

当系统从状态1经过绝热过程达到状态2时,内能的增加量UU2U1等于外界对系统传递的热量Q,即UQ。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63页有关内容,思考并回答问题。 (1)怎样理解热量?能否说某一物体具有多少热量?为什么? (2)传递的热量与内能改变满足什么关系? (3)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物体的内能。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内能,有何不同? 回答:

(1)热量表征物体间内能转移的多少。只有在改变物体内能的过程中,说热量才有意义。所以,不能说物体含有多少热量。 (2)传递的热量与内能改变的关系

①在单纯热传递中,系统从外界吸收多少热量,系统的内能就增加多少。即ΔU= Q吸 ②在单纯热传递中,系统向外界放出多少热量,系统的内能就减少多少。即Q放= -ΔU (3)热传递,是物体间内能的转移。即内能从物体的一部分传到另一部分,或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物体。做功,是物体的内能与其他形式能量的转化。如内能与机械能、内能与电能等发生转化。

典例例题

例1 如果铁丝的温度升高了,则( )

A.铁丝一定吸收了热量 B.铁丝一定放出了热量 C.外界可能对铁丝做功 D.外界一定对铁丝做功

3 解析: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温度升高可能是做功,也可能是热传递。故C正确。

答案:C 友情提示:铁丝的温度升高从结果我们无法判断是哪种方式改变了内能,因为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例2 下列关于热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 B.内能多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 C.热量、功和内能的单位相同 D.热量和功都是过程量,而内能是一个状态量

解析:热量和功都是过程量,而内能是一个状态量,所以不能说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内能多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热量、功和内能的单位相同都是焦耳。选C、D 答案:C、D 友情提示:注意区分状态量与过程量的不同特点 课后练习

1、(1)内能增加(2)内能减少 课后练习

2、铅的比热是0.13×10J/kg℃ 设增加的内能为ΔU

ΔEk=

312mv-0 ① 2 ΔU= ΔEk×80℅=c m Δt ② ①②联立并代入数值得:Δt=123℃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五)发导学案、布置作业

九、板书设计 1.热传递

(1)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或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递到低温部分,叫做热传递。

(2)热传递的三种方式: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 (3)热传递的实质:能量的转移 2.热和内能

4 (1)热量表征物体间内能转移的多少。只有在改变物体内能的过程中,说热量才有意义。所以,不能说物体含有多少热量。 (2)传递的热量与内能改变的关系ΔU= Q ①在单纯热传递中,系统从外界吸收多少热量,系统的内能就增加多少。 ②在单纯热传递中,系统向外界放出多少热量,系统的内能就减少多少。

(3)热传递,是物体间内能的转移。即内能从物体的一部分传到另一部分,或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物体。

做功,是物体的内能与其他形式能量的转化。

十、教学反思

本节还需加强学生的能量的观点,使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认识物理现象,解感受能量的转移,增强我们学习物理、探索自然的兴趣。

第2节 热和内能学案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1.了解热传递的三种方式。

2.知道热传递是改变系统内能的一种方式。

二、预习内容

引入:想一想,使一段铁丝的温度升高有哪些方法?

1、阅读教材62页有关内容,思考并回答问题。 (1)什么是热传递?

(2)热传递有几种方式?举例说明。

5 (3)热传递过程的实质是什么?

2、学生阅读教材63页有关内容,思考并回答问题。

(1)怎样理解热量?能否说某一物体具有多少热量?为什么?

(2)传递的热量与内能改变满足什么关系?

三、提出疑惑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能区分热量与内能的概念。

2、知道热传递与做功对改变系统的内能是有区别的

二、学习过程

1、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物体的内能。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内能,有何不同?

2、例1 如果铁丝的温度升高了,则( )

A.铁丝一定吸收了热量 B.铁丝一定放出了热量 C.外界可能对铁丝做功 D.外界一定对铁丝做功例 2 下列关于热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 B.内能多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 C.热量、功和内能的单位相同 D.热量和功都是过程量,而内能是一个状态量

解析:热量和功都是过程量,而内能是一个状态量,所以不能说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内能多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热量、功和内能的单位相同都是焦耳。选C、D 解析: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温度升高可能是做功,也可能是热传递。故C正确。

三、反思总结

四、当堂检测

1.下列现象中,哪些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 ( ) A.打开电灯开关,灯丝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B.夏天喝冰镇汽水来解暑

C.冬天搓搓手,会感觉到手变得暖和起来

D.太阳能热水器在阳光照射下,水的温度逐渐升高

2.对于热量、功、内能三个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热量、功、内能三个量的物理意义是等同的

B.热量和功二者可作为物体内能的量度 C.热量、功和内能的国际单位都相同

D.热量和功是由过程决定的,而内能是由物体的状态决定的

3.下列关于热传递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热量是从含热量较多的物体传给含热量较少的物体

B.热量是从温度较高的物体传给温度较低的物体 C.热量是从内能较多的物体传给内能较少的物体 D.热量是从比热容大的物体传给比热容小的物体 4.有关物体的内能,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1g温度为0℃水的内能比1g温度为0℃冰的内能大

B.电流通过电阻后电阻发热,它的内能增加是通过热传递方式实现的 C.气体膨胀,它的内能一定减少 D.橡皮筋被拉伸时,分子间势能增加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本质不同的物理过程:做功使物体的内能改变,是其他形式的能和内能之间的转化;热传递则不同,它是物体内能的转移

7 B.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一定增大 C.物体向外界放热,物体的内能一定增大

D.热量是在热传递中,从一个物体向另一个物体或物体的一部分向另一部分转移的内能的多少

课后练习与提高

1.若A、B两物体之间没有热传递,正确的解释是

(

) A.两物体所包含的热量相等 B.两物体的内能相等 C.两物体的温度相等

D.两物体没有接触,且都处在真空中

2.做功和热传递的共同点是

(

) A.都能使系统增加热量

B.都能使系统温度升高 C.都能使系统内能改变

D.都能使系统比热增大

3.关于热传递的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传给内能小的物体

B.热量总是从分子平均动能大的物体传给分子平均动能小的物体 C.热传递的实质是物体之间内能的转移而能的形式不发生变化 D.只有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才能使物体的温度发生变化

4.一物体先后经几个不同的物理过程,其温度均从t1升高到t2,则在这些过程中

(

)

A.物体一定从外界吸收热量 B.物体与外界交换的热量都相等 C.外界对物体所做的功均相等

D.物体内所有分子动能的平均值之增量都相等

5.从100 m高空由静止开始下落的水滴,在下落的整个过程中,假定有50%的动能转化为水滴的内能,则水滴温度升高

℃.

6.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相同质量的两种物体,升高相同的温度,内能增量一定相同 B.一定量0℃的水结成0℃的冰,内能一定减小

C.一定量气体克服外界压力膨胀,但不吸热也不放热,内能一定减小 D.一定量气体吸收热量而保持体积不变,内能可能减小

8 7.关于热量、温度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物体间内能的转移量;温度是物体分子平均动能大小的量度 B.在绝热容器中,放入两个温度不等的物体,则高温物体放出温度,低温物体吸收温度,直到两个物体温度相等

C.高温物体内能多,低温物体内能少

D.两个质量和比热都相等的物体,若吸收相等的热量,则温度相等 参考答案 当堂检测

1、BD 2.CD 3.B 4.AD 5.AD

课后练习与提高

1.C 2.BC 3.BC 4.D 5.0.12 6.BC 7.A 9

第6篇: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二十章第3节《电磁铁 电磁继电器》课后习题答案

第二十章第3节电磁铁电磁继电器课后习题答案

1.图20-3-7是一种水位自动报警器的原理图。水位没有到达金属块A时,绿灯亮;水位到达金属块A时,红灯亮。请说明它的工作原理。注意:虽然纯净的水是不导电的,但一般的水都能导电。

水位没有到达金属A时,电磁继电器左边的控制电路无法构成闭合回路,线圈中没有电流通过,此时衔铁与上面的触点接触,工作电路中绿灯和电源构成闭合回路,故绿灯亮;当水位到达金属块A时,电磁继电器左边的控制电路中金属块A和B、电磁铁以及电源构成闭合回路,线圈中有电流通过,电磁铁具有磁性,吸引衔铁,此时衔铁就与下面的触点接触,红灯和电源就构成闭合回路,故红灯亮。

2.图20-3-8是一种温度自动报警器的原理图。制作水银温度计时在玻璃管中封入一段金属丝,电源的两级分别与水银和金属丝相连。当温度达到金属丝下端所指的温度时,电铃就响起来,发出报警信号。说明它的工作原理。

当温度达到金属丝下端所指的温度时,水银面上升,与金属丝接触,此时左边的控制电路为闭合回路,线圈中有电流通过,电磁铁具有磁性,吸引右边衔铁,使衔铁与其左端的触点接触,这样电铃和电源就构成了闭合回路,电铃就会响起来,发出报警信号。

3.图20-3-9是直流电铃的原理图。衔铁B与弹性片A相连,自然情况下弹性片是核螺钉接触的。接通电源后电磁铁吸引衔铁,敲击铃碗发生,但同时弹性片语螺钉分离导致断电,电磁铁失去磁性后弹性片又和螺钉接触而通电,如此往复。

弄懂原理后,请你再图20-3-5所示的继电器上把电源连在电路里,使它成为一个电铃。这样的电铃没有铃碗,通常叫做蜂鸣器。

答案:

4.法国科学家阿尔贝 费尔和德国科学家彼得 格林贝尔由于发现了巨磁电阻(GMR)效应,荣获了200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巨磁电阻效应是指某些材料的电阻在磁场中急剧减小的现象,这一发现大大提高了磁、电之间信号转换的灵敏度,从而引发了现代硬盘生产的一场革命。

图20-3-10是说明巨磁电阻特性原理的示意图,图中GMR是巨磁电阻。如果闭合S

1、S2并使滑片P向左滑动,指示灯亮度会有什么变化?

指示灯的亮度会明显变亮。

第7篇:初中物理第二节 电功率教案

教案示例

教案示例一 教案示例二 教案示例一

《电功率》教学设计

山东省惠民县李庄镇第二中学 关学河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深刻理解电功率是表示消耗电能的快慢,知道电功率的单位是W。会用电功率的公式P=W/t=UI进行简单的计算。掌握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意义。

过程和方法:观察体验电能表铝盘转动快慢跟用电器电功率的关系,通过科学探究电功率与用电器两端电压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使学生懂得科学就在我们身边;通过有关社会实践活动,渗透新课程标准中“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及科学·技术·社会(STS)教育。形成节约用电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

深刻理解电功率的定义,学习用探究实验研究电功率问题。区分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 【教学难点】

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的区分及实践意义。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简易家庭电路示教板:接有电能表,一个保险盒,一个开关,一个15W电灯泡和一个100W的电灯泡(包括灯座),一个插座;学生用稳压电源,直流电流表、电压表、导线若干、开关、额定电压为2.5V的小灯泡一个。节能型电灯一只(功率16w)。教学课件等。

学生准备:观察家庭中常用的灯泡上面的数据;复习有关机械功率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让学生观察(或课件展示、实物投影)手中的2个灯泡(其中一个是100W的,另一个是15W的),看上面有哪些数据?你能从中发现什么?(PZ220-100,220是什么意思?100是什么意思?)

由学生讨论交流:15度(度:生活中常用的说法)和100度是代表了什么?

先让学生猜想:如果接入电路将会怎样?

(此时大部分学生会知道100W的比15W的灯亮,此时应引导学生的思路:为什么100度的灯泡亮?做功的快慢即消耗电能的快慢) 2.实验演示:分别将15W和100W的灯泡接在电路中。 注意提醒学生:要观察灯泡的亮度(通过观察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自信心),更要观察电能表铝盘转动的快慢。 谈话与引导:电能表铝盘转动的快慢跟什么有关系?(说明了什么?)

(引导得出:电能表铝盘走的快慢不同,表示用电器消耗的电能的快慢不一样)

3.谈话导入课题:可见只有做功的多少还不行,还有做功的快慢。那么我们应如何表示不同用电器的做功快慢呢? 板书:

2、电功率

二、学习新知:

(一)电功率

1.通过讨论和让学生对比第一册学过的机械功率的知识,引导学生得出电功率的知识:

投影:电功率是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启发:如果来比较不同用电器做功的快慢呢?

(应引导学生得出:可以让时间相等,看做功多少;或者让其做功相等,看消耗时间的多少;只要说出大体意思即可,关键是让学生真正理解。)

得出:电功率是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或所消耗的电能)

(特别要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单位时间?在课堂中应启发学生自己说出来)

2.投影:电功率的定义公式:P=W/t 注意:要让学生深刻理解此公式的意义。

谈话:我们上一节学习的电功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引导学生推导电功率的另一个公式:P=UI。

3.投影展示:电功率的单位:瓦(W) 千瓦(kW) 要求:应明确他们之间的进率 4.解决导入本课时的问题:

告诉学生:PZ220-100中的100就是电功率是100W,它的意义是此灯泡在1s内消耗的电能是100J(前提:在220V的电压下)。

谈话:正是因为100W的灯泡比15W的灯泡在相同的时间内消耗的电能多,所以转化为内能(光能)的能量也就多,这就是为什么100W的灯泡比15W的灯泡亮的原因。(解决学生生活中的问题,实质:能量的转化) 5.谈话:这两个公式各有什么用途呢? 如学生不能回答应让学生进行讨论交流。

引导学生得出:P=W/t和P=UI各有其用途,当知道P、W、t中任意两个时,可以求出另一个(此时应指出: 这样我们可以求出电功率,只要知道W和t即可,而W是可以用电能表来测量的,t可以用秒表来测量,让学生知道在生活中就可以测量,也为下一环节进行电能的节约的讨论做好准备);对于P=UI也是这样,此时应让学生掌握:这又是一种测量电功率的方法,为最后一个环节:实验探究(电灯功率与电压的关系)做好准备。 6.投影:

例题(做一做):一个1kW的用电器当工作1h时消耗的电能是多少?

(此处不用课本上例题,用意在于为下一部分进行节约电能的讨论做好准备,而关于电功率的计算第四节将有专门的计算课)

学生板演,教师巡回指导。

引导学生:这个结果3.6×106J正好是1kW·h电能,告诉学生知道:除了用标准的国际单位以外,还可以直接用kW、h和kW·h来直接运算,这样在数值比较大时更方便。 7.结合现实生活让学生口算一些生活中电能计算的题目,提高学生兴趣,为转入下一部分做铺垫,如100W的灯泡工作多长时间消耗一度电。

8.讨论(交流与合作):如何来节约电能?

投影展示:根据W=Pt这个计算公式,请同学们交流一下: 如何才能节约电能(减小电功W的值)? 9.布置课外的调查报告:投影展示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要求同学们观察(或调查)在学校发现过哪些浪费电能的现象,你(或你班)在学习与生活中是如何节约电能的?你对我校(或我班)如何进一步节约电能有何意见或建议,请课下继续交流讨论,写出调查报告或意见建议书(汇总后将择优提交学校有关部门)。

10、简要回顾一下前面的内容,引入下一部分内容。

(二)实验探究:额定功率

1.投影展示:你想过吗:物理就在我们身边。

在用电高峰时,电压较低,这时电灯会怎样?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或有什么想法呢?(启发学生讨论、思考) 2.猜想与假设:

你的猜想:你认为当电压变化(变大或变小)时电功率如何变化呢?你的依据是什么? 3.制定计划、设计实验:

如何来验证我们的猜想呢?(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此处应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交流讨论)

最后由学生描述自己设计的实验思路和方法(应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去说出思路,让每个学生都要明白设计这个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4.展示教师的实验思路:

(如学生已说出,最好,如果没有说出,应引导学生理解这个思路;但同时也应让学生理解:这不是唯一的方法,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可以用别的方法,这只是教师设计的思路) 5.进行实验,收集证据

(应告诉学生:实验所用的小灯泡正常工作电压是2.5V) 投影出示实验表格:

提示学生:将有关实验数据记录在如下的表格中。灯泡两端的电压(v)

经过灯泡的电流(A) 小灯泡的功率(w) 发光程度

1.5v

2.5v

3v

上一篇:村级财务审计情况汇报下一篇:学习传承红船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