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

2022-12-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

通报2016年上半年商务运行情况

7月19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在举行的例行发布会上表示,2016年上半年,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达5802.8亿元,同比增长58.7%。

一、关于市场运行情况

上半年,我国消费市场实现稳步增长,1—6月,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5.6万亿元,同比增长10.3%。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网络零售及部分实体业态保持较快增长。1—6月,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26.6%,累计增速连续两个月加快;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进一步提升至11.6%,较去年全年高0.8个百分点。实体业态中,购物中心、便利店、超市销售增速相对较快,增速分别达到7.5%、7.3%和6.8%。

二是农村和中西部地区增速领先。乡村消费增长继续快于城镇,上半年乡村消费品零售额达到2.2万亿元,同比增长11.0%,高于城镇增速0.8个百分点,保持着自2013年以来快于城镇的态势。

三是汽车市场销售出现明显回升。受消费升级换代和1.6升及以下购置税减半等政策影响,1—6月,限额以上单位汽车销售额同比增长7.7%,增速较上年同期加快2.4个百分点。上半年全国汽车销量累计同比增长8.1%,其中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销量同比增长17.9%;运动型多用途车(SUV)销量同比增长44.3%;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126.9%。

四是服务消费市场不断扩大。1—6月,全国餐饮收入同比增长11.2%,其中限额以上单位增长6.6%,较上年同期加快0.3个百分点。餐饮企业积极探索转型发展,大众化餐饮、在线餐饮外卖广受欢迎。文化娱乐消费继续保持景气状态。上半年全国电影票房收入累计达到246亿元,同比上涨21%。旅游市场需求旺盛,上半年我国民航运送旅客2.3亿人次,同比增长12.5%。

五是生活必需品价格小幅回落。1—6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2.1%,涨幅较上年同期扩大0.8个百分点。年初价格明显上涨的猪肉、蔬菜类,近期价格增速放缓或明显回落。

二、关于对外贸易情况

据海关统计,1—6月,我国进出口111335亿元,同比下降3.3%。其中,出口64027亿元,下降2.1%;进口47307亿元,下降4.7%。总体上看,我国外贸回稳向好的态势没有改变,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民营企业仍然是出口主力军。1—6月,民营企业占全国外贸出口的46.7%,比去年同期提高了2.6个百分点。

二是对部分“一带一路”相关等国家和地区出口好于总体水平。1—6月,我国对印度、泰国、俄罗斯出口分别增长1.8%、2.9%和10%;对日本、欧盟出口分别下降6.1%和4.4%,好于平均水平。

三是大型成套和高附加值產品出口保持正增长。1—6月,大型成套设备出口增长3%,通信设备、集成电路等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分别增长10%、2.9%。

四是新型外贸商业模式进出口增长较快。跨境电商贸易、市场采购贸易、外贸综合服务企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正成为新的外贸增长点。

五是部分大宗商品进口数量保持增长。1—6月,原油、铁矿砂、铜精矿等10种大宗商品量增价跌,数量增长2.3%~38.7%,价格下降9.0%~35.8%,合计减少付汇526.5亿美元,有利于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三、关于吸收外资情况

全国吸收外资总体保持增长。1—6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3402家,比去年同期增长12.5%;实际使用外资金额4417.6亿元(折合694.2亿美元),同比增长5.1%(未含银行、证券、保险领域数据)。

高技术服务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吸收外资双增长,高技术服务业增幅较大。1—6月,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3107.9亿元(折合489.4亿美元),同比增长8%,在全国总量中的比重为70.4%。其中,高技术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537.4亿元(折合84.7亿美元),同比增长99.7%。在高技术服务业中,信息技术服务、数字内容及相关服务、研发与设计服务实际使用外资涨幅较高,同比分别增长305.9%、67.9%和34.9%。

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1248.5亿元(折合195.3亿美元),同比下降2.8%,在全国总量中的比重为28.3%。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314.7亿元(折合49.2亿美元),同比增长6.2%。在高技术制造业中,医药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增幅较高,同比增长分别为107.8%和74.9%。

主要来源地投资保持稳定增长。1—6月,前10位国家/地区(以实际投入外资金额计)实际投入外资总额4177.3亿元(折合656.5亿美元),占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的94.6%,同比增长5.7%。其中,美国、英国、德国增幅分别为142.6%、114.3%和97.6%,增长较快的行业主要为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以及制造业等。同期,东盟对华实际投入外资金额208.8亿元(折合32.7亿美元),同比增长1.3%,欧盟28国对华实际投入外资金额357.6亿元(折合56.4亿美元),同比增长42.5%。“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对华实际投入外资金额214.2亿元(折合33.6亿美元),同比下降7.7%。

西部地区吸收外资增幅较高,东部地区保持稳定,中部地区降幅较大。1—6月,西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329.1亿元(折合51.3亿美元),同比增长29.5%;东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3853.2亿元(折合605.9亿美元),同比增长7%。中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235.3亿元(折合37亿美元),同比下降32.6%。长江经济带区域实际使用外资1967.8亿元(折合305.8亿美元),同比增长8.3%。

新设立及增资的大型企业数量较多。1—6月,新设立投资总额超过1亿美元的大型外商投资企业380余家,增资超过1亿美元的企业210余家。投资额较大的企业所属行业既有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及电池、飞机零部件、集成电路和芯片等研发生产的制造业,也包括医疗、养老、电子商务、云计算、物联网技术研发及应用等服务业。

通过外资并购方式实际使用外资继续增长。1—6月,以并购方式设立外商投资企业674家,实际使用外资金额921.7亿元(折合140.1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5.2%和14.2%,占比分别为5%和20.9%。

四、关于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情况

对外直接投资。1—6月,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55个国家和地区的4797家境外企业进行了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实现投资5802.8亿元(折合888.6亿美元,同比增长58.7%)。

对外承包工程。1—6月,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营业额4313.3亿元(折合660.5亿美元),同比下降2.2%,新签合同额6510.1亿元(折合996.9亿美元),同比增长15%。

对外劳务合作。1—6月,我国对外劳务合作派出各类劳务人员22.3万人,较去年同期减少4.1万人。截至6月末,我国在外各类劳务人员99.1万人,较去年同期减少2.4万人。

1—6月,我国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主要呈现以下特點:

一是对外投资合作总体保持快速增长。1—6月,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55个国家和地区的4797家境外企业进行了非金融类直接投资,投资额累计888.6亿美元,同比增长58.7%。

二是对外投资行业分布格局进一步优化,对制造业投资增长迅速。1—6月,我国对外投资主要流向商务服务业、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采矿业,分别占上半年投资总额的24.6%、19.8%、16.4%和4.7%。对制造业投资额达175.9亿美元,同比增长245.6%,其中流向装备制造业120.4亿美元,是去年同期的5.4倍,占制造业对外投资的68.4%;对文教美工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造纸和纸制品业、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医药制造业等领域的投资均实现4倍以上高速增长,国际产能合作呈现良好势头。

三是在“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承包工程业务快速增长。1—6月,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相关的61个国家新签对外承包工程项目合同3080份,新签合同额514.5亿美元,同比增长37%,占同期我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的51.6%。

四是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市对外投资活跃。1—6月,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市对外投资301.2亿美元,是去年同期的2.2倍,占全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33.9%,占地方对外投资的37.3%。

五、关于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情况

服务贸易情况。今年以来,我国服务进出口继续保持快速发展态势。1—5月,服务进出口总额达20782.8亿元,同比增长22.7%。其中,我国服务出口7318.4亿元,同比增长8.6%;服务进口13464.4亿元,同比增长31.9%。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进出口规模快速扩大。1—5月,我国服务贸易占对外贸易的比重为18.5%,较去年同期提升了3.2个百分点。

二是服务出口结构继续优化。1—5月,计算机服务出口65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0.4%;技术服务出口376亿元,同比增长23.9%。此外,金融、广告和信息等服务出口增速均超过20%。

三是服务进口高速增长。1—5月,我国服务进口增速超过30%,其中旅行(含旅游)服务进口达880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3.4%,是带动服务进口的主要因素。

初步预计,今年上半年我国服务进出口额约2.5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超过20%。

服务外包情况。1—6月,我国企业签订服务外包合同金额5069.9亿元人民币,执行金额3056.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9.6%和13%。其中,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金额3582.1亿元,执行金额1961.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5.2%和9.7%。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离岸服务外包发包市场格局稳定。1—6月,我国承接美国、中国香港、欧盟、日本和韩国的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金额分别为419.4亿元、335.1亿元、320.8亿元、157.5亿元和122.5亿元,合计占我国离岸服务外包执行总额约70%。

二是业务流程外包占比提高。1—6月,我国企业承接离岸信息技术外包、业务流程外包和知识流程外包执行金额分别为934.9亿元、320.2亿元和706.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5%、26.9%和6%,占比分别为47.7%、16.3%和36%。

三是“一带一路”市场新签合同额快速增长。1—6月,我国企业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新签服务外包合同金额625.1亿元,同比增长33.5%,主要业务包括软件研发和技术服务、供应链管理服务和工程设计。其中,与东南亚国家新签服务外包合同金额491亿元,同比增长83.6%;与中东欧国家新签合同金额14.1亿元,同比增长53.7%。新加坡、捷克市场规模大、增速快,分别是东南亚和中东欧地区最有市场潜力的国家。

四是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市业务规模稳定。1—6月,长江经济带沿线11个省市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金额1459.3亿元,执行金额116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6%和3.8%;整体业务规模约占全国的60%,保持为我国服务外包产业集聚程度最高地区。

六、关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推进情况

经过两个多月积极推进,广东东莞市、上海浦东新区等12个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地区的实施方案完成报备,标志着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工作全面启动。各地试点实施方案充分体现了中发13号文关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市场配置资源新机制、经济运行管理新模式、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国际竞争合作新优势”的工作目标,细化落实“六个探索”,推出了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

在探索开放型经济运行管理新模式方面,试点地区积极推进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开放促进体制、涉外管理体制和公共服务体制,以法治化推进试点工作。

在探索形成各类开发区(园区)协同开放新机制方面,试点地区普遍对各类园区先行先试政策进行整合,创新园区发展体制机制,释放改革试点的“集成效应”。

在探索推进国际投资合作新方式方面,各试点地区积极推进外商投资项目“简放服”改革,改革招商引资工作机制,推进境外投资便利化,探索国际产能合作新路径。

在探索建立质量效益导向型外贸促进新体系方面,各试点地区重点加强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培育外贸自主品牌和海外营销体系,形成加工贸易、边境贸易、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

在探索金融服务开放型经济新举措方面,一些试点地区推动建立区域性金融风险预测预警平台。一些试点地区着力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创新发展特色金融产品与服务,推广内保外贷模式、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促进跨境融资便利,探索形成“请进来、走出去”金融支持新体系。

在探索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方面,各试点地区突出各自在“四大板块”、“三大战略”中的特色、定位与作用,通过产业、园区、平台、智库等共建共享,完善经贸、科技、人文等交流促进机制,形成双向开放新格局。

在明确试点任务和改革举措的同时,各试点地区都建立了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体制,确保试点工作有序推进,相关协调保障、责任分工、评估检查、时间进度、任务分解正在落实。下一步,商务部将会同发展改革委指导试点地区将实施方案逐项落实到位、力争早见成效。

第2篇:同安区2012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今年上半年,我区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抓早抓紧抓实各项任务,总体上看,上半年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运行趋势,主要经济指标呈小幅增长态势。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地区生产总产值完成83.38亿元,比增7.5%。

财政总收入完成17.73亿元,比增9.3%;区级财政收入完成8.34亿元,比增1.6%。

规模以上(500万以上)工业产值完成187.49亿元,比增7.9%。

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5.42亿元,比增1.5%。其中,工业投资完成12.17亿元,比增9.7%。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8.97亿元,比增7.2%。

合同利用外资4.27亿美元,比增215.0%;实际利用外资1.5亿美元,比增40.3%。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收入17425元,增长12.0%。

农民人均现金收入7223元,比增18.5%。

二、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工业生产增速趋缓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受出口下滑、资金偏紧、成本增加等因素影响,产值增速明显减缓。从有利因素看,一是规模较大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强,累计产值前20名企业实现产值76.07亿元,比增11.9%。二是部分老企业加快结构优化、产业升级,12家企业产值增幅超过100%。

从不利因素看,一是规上企业增产缓慢,136家实现增产的规上企业,净增产值29.1亿元;减产企业达149家,占全部规上企业的52.3%,净减产值20.0亿元。二是受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工业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内需不旺、生产经营成本压力持续增加等因素综合影响,企业面临压力逐步增大,企业经济效益下降,增产动力明显削弱,累计产值前20名企业中有6家产值下降,亏损企业数从去年的68家增加至84家,且亏损额继续扩大。三是中小企业减产、停产问题突出。我区工业多为中小型企业,受到要素成本上升和产品价格下降的双重挤压,以及融资难、结构性用工短缺、经济效益下滑等诸多生产经营问题的影响,一批中小微型企业面临减产、停产等问题,上半年停产企业数达6家。

(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降

1-6月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呈“前高后低”走势,同比增长1.5%,其中:工业完成投资12.17亿元,比增9.7%;房地产业完成投资17.2亿元,比降15.3%。

从有利因素看,省、市级重点项目建设较快,超序时进度完成,全区23个项目(省级10个、市级13个)总投资533亿元,全年计划投资146.6亿元,1~6月已开工在建21个,项目开工率91.3%,其中8个省级重点项目和6个市级重点项目超序时进度,完成投资情况明显好于去年同期。

从不利因素看,一是宏观调控持续,部分工业项目资金难以落实,影响项目建设进度,基建投资项目受原材料、人工成本、运费上涨较快影响,导致开工不足、完成进度偏慢。二是原有重大项目投资峰值已过,6個投资额10亿元以上基础设施项目中,同安工业集中区、同集海域综合整治工程、东海火炬科技园等项目对固投的支撑作用减弱。三是重大项目开工不足,缺乏新增大项目支撑,43个重点项目中还有12个项目尚未开工。四是房地产投资回落明显,去年房地产投资完成51个亿,占全年全部固投的34%,今年房地产投资完成额不到30个亿,降幅明显。

(三)合同利用外资大幅增长

1-6月新批设立外资项目13个,增资项目7个,累计投资总额6.47亿美元,合同利用外资4.27亿美元,比增215.0%;实际利用外资1.50亿美元,比增40.3%。合同利用外资完成数、完成比例、增幅、实际利用外资增幅显著主要得益于一批优质项目落户和一批存量企业看好我区投资环境,加快战略转型、产业升级和增资扩产。

(四)三产发展势头趋好

旅游市场持续升温,1-6月全区共接待游客240.9万人次,同比增长21.1%,旅游总收入5.65亿元,同比增长14.7%。乡村旅游和自驾游为我区旅游的主要特点。

消费品市场平稳增长,上半年消费品零售总额28.97亿元,同比增长7.2%。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6.6个百分点;限额以上企业销售总额58.27亿元,同比增长14.3%。增速减缓主要因素是:我区3家企业在经营中遇到资金问题,营业额大幅下降,减少我区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4.6个百分点。

房地产市场交易回升速度加快,降幅收窄。1-6月全区房地产投资17.15亿元,同比下降15.3%,商品房施工面积459.6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其中住宅348.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1.4%。商品房销售面积23.2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5.3%,其中住宅15.7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8.9%。商品房销售额14.55亿元,下降15%,其中住宅11.38亿元,同比下降14%。1-6月住宅均价7220元/平方米,同比上涨5.9%(去年同期为6815/平方米)。

(五)财税增收难度加大

1-6月,实现财政总收入17.73亿元,完成年初预算的47.34%,同比增收1.51亿元,增长9.3%。其中:区级财政收入8.34亿元,完成年初预算45.6%,同比增收1292万元,增长1.6%;中央“四税”收入8.04亿元,完成年初预算的52.6%,同比增收1.76亿元,增长28.1%;上划市级收入1.35亿元,完成年初预算的34.3%,同比减收3841万元,减少22.2%。受制于区内外向型企业占比大、房地产业持续低迷以及固定资产投资抵扣进项税额、个税起征点调高、房产税和土地使用税暂缓增收等结构性和政策性减税因素的综合影响,区级财政收入仅增长1.6%。由于财政减收增支因素增多,民生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管建、社会保障等需要增加投入,已有的刚性支出需要保障,且今年我区处于还贷高峰期,财政资金压力很大。

三、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财政收支压力大。财政收入增收后劲不足,融资难,而征地拆迁、各项重点工程、民生工程等刚性支出较大,财政收支压力显现。

(二)企业经营难度加大。受人民币汇率上升、贸易壁垒、国外市场变化等影响,企业出口增长乏力,出口交货值仅增长3.2%,外需市场对企业的拉动力减弱。由于用工成本提高、原材料价格上升等因素,压缩企业利润空间,加大经营风险,使得企业不敢接大单、接长单,制约生产意愿和产能发挥。

(三)经济发展难度加大。从发展规律看,一方面,基数越来越大,增长速度逐渐走低是无法回避的事实。另一方面,我区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动性强的大项目储备还不够多;工业用地紧张,存量可开发利用的工业用地有限。

(四)产业结构调整相对缓慢。第三产业仍以房地产业和传统商贸业为主,现代服务业(酒店项目、综合体项目、总部项目、旅游项目等)比重不高。

四、下阶段工作思路建议

(一)着力抓好同安新城建设,培育新增长点。主动对接市委、市政府推进岛内外一体化发展、组团式推进岛外规划建设的重大举措,推动同安滨海新城区建设。

(二)着力抓好财税工作。一是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进一步完善和开拓财政改革及增收节支措施,以“项目推进”为总抓手,强化资金调度,大力保障土地报批、征地拆迁及重点项目建设资金。对项目资金,区别轻重缓急,优先保证省、市重点工程的建设资金需要。确保重点项目的顺利推进。二是强化财源培育。要高度关注我区纳税特大户、纳税大户的生产经营及纳税情况,积极采取措施及时解决上述企业生产经营中出现的难题,扶持企业健康稳定发展,确保我区优质税源的发展壮大。对新建企业项目要加大促建、促产和跟踪服务力度,开发新税源。三是加强税收征管。对重点行业和关键税种的税源进行监控和分析,全面把握税源动向,实行税收精细化管理,确保合理税源应收尽收。四是加强政银工作,努力扩大信贷规模,参与组建同安农银村镇银行。强化地方融资平台建设,成立同安城投公司等新的融资主体,做好基建项目贷款。五是加大土地“招拍挂”力度,保障建设资金需求、促进投资增长。强化“三维”招商,引導社会投资。

(三)着力抓好工业发展。一是抓好工业项目投建投产。强化跟踪服务,落实责任分工和项目责任主体,加快推进工业在建项目的建设,促进基本建成企业项目早日投产、达产。二是加强对工业经济运行的监测分析,对重点工业项目的分类指导,深化企业服务,引导企业适应形势变化需要,调整发展战略、争取最大效益,确保全区工业能积极应对国内外市场变化,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四)着力抓好第三产业。一是抓好旅游业。重点推进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园开园和大轮山—梅山文化旅游景区建设,提升旅游发展档次。加快整合优化旅游资源,举办第二届“海峡两岸温泉文化旅游节”,打造同安特色“旅游购物节”,进一步拓展温泉、乡村、生态等休闲旅游项目。二是打造专业物流基地。重点发展工业、商贸等物流领域,积极引进大型物流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三是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依托旧城改造及新建城区载体,推进钟楼片区等核心圈建设,促进大商场、大超市尽快落地建设,加快推动现代服务业项目建设。

(五)继续抓好招商。一是加大招商项目储备。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并举,进一步强化招商选资。工业立足引进大项目、高科技项目、高税收项目,加大总部工业企业的招商力度,争取重点在谈项目;三产立足引进商业综合体、旅游综合体及五星级酒店,依托同安新城以及汀溪、竹坝、莲花等优势资源,联系对接一批带动力强的优质项目落户。二是加大招商跟踪力度。做好在谈项目的对接,促进在谈项目转签约,同时做好用地、环评、审批、资金、市场等要素协调,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参考文献:

[1]同安统计年鉴,2011.

[2]同安统计月报,2012-06.

作者:李碧森

第3篇:2006年上半年海南省货币信贷运行情况分析

摘要:2006年上半年,海南省金融机构在加强防范信贷风险的基础上,加大信贷对地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信贷运行总体良好。本文概括了2006年上半年海南省信贷运行中突出特征,重点分析信贷运行中值得关注的问题和现象,并提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货币信贷;运行情况

2006年上半年,海南省金融机构货币信贷运行总体良好,各项存贷款增速稳步上升,现金回笼增加,人民币贷款总体利率水平走高。金融机构在加强金融风险防范的同时,加大信贷对地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保持金融健康平稳发展,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金融环境。

一、海南省货币信贷概况及其主要特征

(一)各项存款增速稳步上升,新增存款短期化较强

截至2006年6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434.2亿元,同比增长17.3%,增速比上年同期高9.3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132.2亿元,同比多增89.1亿元。其中,人民币存款余额同比增长18.4%,增速比上年同期高7.8个百分点,为2004年4月以来最高(见图1)。

1.企业存款是各项存款增速稳步上升的主要拉动力。上半年,储蓄存款除4月份外,增速呈逐月下降态势;而企业存款自1月以来,呈快速增长势头,并连续4个月保持高位增长,是拉动各项存款增速稳步上升的主要动力。

2.从期限看,新增存款短期化趋势较强。上半年,储蓄存款和企事业单位存款中活期存款新增103.2亿元,占各项存款增量的74.9%,而定期存款新增17.9亿元,仅占各项存款增量的13.0%。而且受2季度大量企业协议存款到期转为活期存款、企业流动资金需求旺盛的综合影响,企业活期存款比年初增加56.6亿元。

3.分机构看,邮政储汇局和农村信用社存款增量占比上升。上半年,邮政储汇局和农村信用社吸储能力进一步加强,两者存款增量分别占金融机构存款增量的12.6%和6.7%,皆比1季度末上升0.7个百分点;而四大商业银行存款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存款增量占金融机构各项存款增量的比分别为70.9%和14.8%,分别比1季度末下降2.4和9.0个百分点。

(二)各项贷款增速持续快速上升

2006年以来,金融机构加大了信贷投放力度,各项贷款增速持续快速上升。截至6月末,海南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074.7亿元,同比增长18.5%,增速比上年同期高7.6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78.4亿元,同比多增70.1亿元。其中,人民币贷款同比增长19.8%,增速比上年同期高8.5个百分点,为2003年10月以来最高(见图2)。

1.新增贷款期限结构呈中长期化。上半年,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的新增量占全部贷款增量的26.6%,比1季度末下降37.6个百分点;中长期贷款新增占全部贷款增量的73.5%,比1季度末上升37.7个百分点。中长期贷款增量较多的主要原因是: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同比增长16.6%;国内贷款占固定资产投资的财务资金来源比重28.8%,比上年末高1.1个百分点。

2.商业银行贷款投放力度加大。2006年以来,四大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加大了信贷投放力度,改变了上年政策性银行信贷投放“一支独秀”的局面,两者的贷款增量分别占金融机构贷款增量的36.4%和33.3%,比上年末分别提高10和16.7个百分点。

3.从信贷投向看,贷款增量主要投向基本建设贷款和工业短期贷款。上半年受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升和新开工项目增长较快的综合影响,海南省基本建设贷款新增33.1亿元,占各项贷款增量的43.2%,高居首位;工业短期贷款新增10.1亿元,占各项贷款增量的13.2%。

4.个人消费信贷增长乏力。自2005年以来,个人消费信贷增长首次出现下降情况。截至2006年6月末,个人消费贷款同比下降0.47%,比上年同期回落24.6个百分点,比年初减少4.9亿元。在个人消费信贷中,个人中长期消费信贷比年初减少5.5亿元。受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上调、“国六条”以及“国十五条”等对房地产新一轮调控的综合影响,海南省金融机构5月和6月个人中长期消费贷款余额环比分别减少2.9亿元和3.8亿元。

(三)外汇存款波动性较大,外汇贷款继续稳步增长

截至6月末,海南省金融机构外汇存款余额42868万美元,同比下降10.5%,比年初减少6551万美元,同比少减3806万美元;外汇贷款余额154789万美元,同比增长13.3%,比年初增加3705万美元,同比多增9592万美元。

1.外汇存款呈较大波动的特征。从外汇存款月度增加量看,1-4月逐月增加,而后两个月连续下降,其中,6月份环比减少5251万美元;从外汇存款同比增长看,只有3月份增速为正,其余的月份都是负增长,且月度波动较大。这说明,海南省外汇存款总量较小,干扰因素效果明显,波动率较大,稳定性较弱。

2.新增外汇存款呈现短期化特征。从贷款结构看,与同期新增人民币贷款结构相反,新增外汇贷款呈现明显的短期化特征。6月末,海南省金融机构新增短期外汇贷款2538万美元,占全部新增外汇贷款的68.50%,部分缓解了市场流动资金紧缺压力。

(四)商业银行贷款占比继续扩大,贷款利率总体水平小幅下降,而农村信用社贷款占比小幅上升,贷款利率总体水平走高

由于银行体系流动性较强及贷款利差相对稳定和风险控制等因素的影响,商业银行贷款仍然重点投向重点行业、重点项目和重点客户,并继续实行优惠让利政策,导致利率下浮贷款占比继续扩大,尽管2006年4月27日人民银行提高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但人民币贷款总体利率水平仍然小幅下降。

2季度,海南省农信社贷款利率水平比1季度走高0.29个百分点。上半年,农信社未出现利率下浮贷款,执行基准利率贷款占2季度新发放贷款的0.2%,比上季度下降了0.4个百分点。利率上浮贷款占比99.8%,比上季度提高了0.4个百分点,其中,利率上浮1.5,2的贷款占比比上季度提高6.2个百分点。

(五)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大幅回落,房地产贷款余额平稳增长

受国务院出台的“国六条”和“国十五条”等一系列调控措施影响,上半年海南省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大幅回落,销售行情趋淡,房价大幅上扬。截至6月末,海南省房地产开发共完成投资38.7亿元,同比增长19.3%,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24.2个百分点。房地产施工面积为764.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9.8%;房屋竣工面积48.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0.9%。房屋销售面积92.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9.7%,其中住宅销售面积85.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0.1%;房屋销售额30.7亿元,同比增长21.2%。房屋销售平均价格(房屋销售额/房屋销售面积)为3316元/平方米,同比增长39.0%,远高于全国70个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增幅(5.8%)。

上半年海南省房地产金融继续保持平稳增长趋势,但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出现负增长。截至6月末,海南省房地产各项贷款余额131.6亿元,比上月增长1.6%,比1月份增长6.9%。其中,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35.2亿元,占房地产各项贷款余额的26.7%。个人购房贷款业务在各项房地产贷款中居于主导地位,占房地产各项贷款余额的73.2%。

二、当前海南省货币信贷运行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贷款增速加快,增量较多

截至6月末,人民币贷款同比增长19.8%,为2003年10月以来的最高,贷款新增量为2005年全年增量的73.3%。贷款增速加快、增量较多的主要原因是:一是银行体系资金相对充裕和内部考核压力,部分行为了提高资金收益率,出于受“早投放、早受益”等考虑,倾向于上半年特别是1季度投放;二是随着海南省经济从恢复性增长向加速增长转变,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加快,贷款的有效需求持续上升。在目前海南省间接融资渠道不顺畅的情况下,经济发展需要银行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支持经济快速发展。但必须看到,由于地区经济发展差异、金融生态环境不佳、商业银行自身经营管理水平不高等综合因素,使海南省在全国信贷资源分配中处于弱势,贷款可持续快速增长的基础条件需要进一步夯实和完善。因此,在贷款保持较高速度增长的同时,商业银行应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原则,遵循谨慎经营原则,努力把握信贷投放进度,着力调整信贷结构,注意防范信贷风险。

(二)股份制商业银行存贷比较高,资金来源相对紧张

截至2006年6月末,股份制商业银行人民币存贷比74.2%,新增存贷比为125.3%,比上年末分别提高8.2和60.8个百分点。这说明:一是股份制商业银行加大了信贷投放力度,上半年贷款新增25.5亿元,占海南省贷款新增的33.3%,比上年末提高16.7个百分点。二是由于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吸存方面的弱势,资金来源相对于使用显示出不足。2006年以来,股份制商业银行出现了通过增加签发银行承兑汇票来融资的情况。1-6月股份制商业银行累计签发银行承兑汇票11.5亿元,占金融机构签发量的71.2%。一方面,股份制商业银行更频繁地利用票据买卖进行头寸调节,加剧了信贷波动,另一方面,股份制商业银行在系统内配置信贷资金也使得区域信贷总量指标不能真实反映金融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

(三)个人消费信贷增长乏力,结构单一

海南省城市化水平较低,部分居民、农民收入水平不高,制约了社会的信贷能力。加上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导致大多数人储蓄意愿强烈,居民对未来养老、医疗保险等预期支出的不确定性都严重抑制了消费需求。同时,由于汽车消费信贷不断收缩,住房信贷占消费贷款份额近90%,而近年国家不断出台对房地产的宏观调控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投机性和投资性购房需求,借款人提前还款增加,贷款需求减少。而基层行权限上收、消费信贷风险激励机制不健全等因素导致银行业务人员缺乏业务拓展的积极性,银行信贷服务还不能适应消费对象和消费市场多样化的信贷需求,使得消费贷款增长乏力的状况得不到有效解决。截至6月末,海南省个人消费贷款

比年初减少4.9亿元,同比下降0.5%,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24.6个百分点。

(四)票据融资业务快速发展

随着票据业务的发展,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中贴现贷款所占比重逐年增加。在当前票据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折射出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一是转贴现业务是银行之间融通资金的一种方式,而非商业银行直接向企业发放的短期贷款。按现行的金融统计制度,商业银行转贴现融资以转入和转出轧差后的净值反映在贷款总量中。但这并不是实体经济获取贷款资金的真实反映,其真实的含义是银行间的“同业往来”。如从外地转入票据,则表现为贷款增加;转出票据,则表现为贷款减少。二是票据融资业务过快增长可能出现的信用风险和道德风险。一方面,在当前信贷资金供求格局和政策环境下,企业挪用流动资金用于长期项目建设比较普遍,票据融资过快增长容易会加大银行垫款的风险;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在考核压力和利益驱动下,可能导致票据业务的非理性扩张,甚至出现恶意竞争局面,违规行为和金融犯罪发生的概率提高。[1]三是票据融资的稳定性值得关注。由于票据融资流动性较强,银行倾向于通过调控票据融资来调整信贷结构,在实施信贷调控政策时,银行可以通过以较低成本的代价调整票据贴现进度和额度来满足信贷调控需求或年初进行大量的贴现等低风险业务以增加收入,年末前收回以减少拨备等操作,导致某行或地区信贷变化的波动性,不利于实际反映金融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也影响央行对真实信贷投放的判断。如受调控影响,6月份海南省票据融资余额环比减少了7.4亿元。

三、完善海南省货币信贷运行情况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资产负债管理,积极拓宽资金来源

与四大商业银行相比,股份制商业银行因为经营网点少,吸储存在先天弱势,而与此同时,股份制商业银行不断加大了信贷投放力度,所以加强资产负债管理、合理配置资产和负债以及积极拓宽资金来源是股份制商业银行急需解决的问题。一是在加大对地方经济发展信贷支持力度时,股份制商业银行要统筹规划资金来源与运用,遵循资金成本收益对称原则,加强资产负债管理,合理配置资金;二是开展具有特色的存款营销活动,与重点企业建立起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三是在严格成本收益的基础上,通过同业拆借来融通资金,满足短期资金使用;四是在控制风险的条件下,通过稳定地签发银行承兑票据等途径来筹措资金。

(二)加强对消费信贷的政策引导

2006年以来,海南省消费信贷业务出现了不断收缩的趋势,不利于贯彻实施强化内需、改善人民生活、建设和谐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此,应该加强对消费信贷的政策引导,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大力开办消费信贷业务。一是及时收集并向金融机构提供有关消费发展的信息,鼓励金融机构研究消费信贷市场,在继续加大对住房、汽车消费贷款投放的同时,加大对耐用消费品、住房装修等工业品消费的信贷投放,并不断创新消费信贷品种,开办二手房、二手车等贷款。二是加强对农村信用社的业务指导,鼓励农村信用社开办适应农村消费特点的信贷品种,帮助其制定系统的操作管理办法,对在增加农村消费贷款时出现资金不足等情况,可制定相关办法,增加再贷款和引导邮政储蓄资金回流农村。三是加强对助学贷款的政策扶持,通过协调银校合作、建立担保风险基金、实行财政贴息等方式调动金融机构的贷款积极性。

(三)建立、健全票据业务风险防范制度

在引导金融机构将票据业务发展与信贷政策、产业政策紧密结合的同时,切实防范票据业务风险。当前海南省票据业务发展较快,票据融资余额在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中占比逐步扩大,但票据贴现在支持企业流动资金需求的同时,自身也存在信用风险和道德风险。因此,商业银行应严格执行监管部门的各项规定,规范票据市场业务发展,促进票据市场健康发展;要继续完善票据业务的内部管理,建立票据贴现、转贴现各个环节的内控和监管制度,务必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办理票据贴现,保证票据贴现健康发展,充分发挥作用,按照市场化的原则完善贴现利率形成机制;对跨区域的票据,应严格审查其合法性、要素的完备性,在合理的利率水平下交易。[2]

(四)加强房地产信贷管理,防范贷款风险

近期,为稳定住房价格,规范市场秩序,国务院公布的“国六条”、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九部门的“国十五条”,提出切实调整住房供应结构,有区别地适度调整住房消费信贷政策等具体的调控措施。各商业银行要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有关政策措施,配合各部门做好房地产市场的供需双向调节,防范房地产信贷风险。一是严格按照贷款审批制度发放房地产开发贷款。严格合作方准入审查和个人客户的选择,加强信贷审查,把好个人住房贷款合作方和合作楼盘的信贷准入关。对外地购房者,特别要防范借款人的投机购房行为,对认定为优质的客户,则在首付比例及利率方面给予一定优惠。二是进一步完善个人信用评价制度,确定适当的个人信用评价标准和评定工作程序。目前信贷人员大多采用判断法,往往凭借经验和个人的偏好进行判断,没有明确的标准,大大增加了贷款的风险。因此,迫切需要探讨利用个人住房信贷相关应用系统和定期统计分析、及时进行风险提示等手段进行管理。

参考文献:

[1] 卢龙,孔波.银行票据业务风险防范对策[J].西南金融2004,(7).

[2] 郑盛科.银行票据业务风险的防范措施[J].南方金融,2004,(12).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作者:曹协和 韩 芳 陈 波

第4篇: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

下谷坪土家族乡2011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上半年来,乡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把“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保生态、保落实”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在求实效上下功夫,全乡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上半年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是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大幅增长。 2011年,全乡农林牧渔业总值计划指标为4100.5万元,上半年已经完成2450万元,占年计划的59.7%,同比增长51%;

二是固定资产投资时间过半任务过半。全年固定资产投入计划3000元,1-6月固定资产投入已完成2300万元,占年计划76.67%。

三是基础设施建设成绩显卓。截至目前,全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360万元。其中:修建太和山村三十六把刀公路建设投资100万元,打通景区建设,目前在修建之中;投资260万元修建相思岭村通达公路;投资800万元修建石门洞电站,已投资到位资金100万元;投资800万元恢复土地复垦,已投资完成200万元;

四是财政收入有望完成计划。财政收入指标380万元,上半年预计可完成149.97万元,完成计划的40%。其中国税完成116.77万元,完成计划的36.5%,地税完成33.2万元,完成计划55.3%。

五是招商引资有新进展。招商引资6500万元,到位370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计划指标4078元,上半年完成2122元,同比增长19.6%,占年计划52.03%。

六是粮食生产形势良好。由于国家对粮食种植综合直补,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有了很大提高,种粮面积略有回升趋势。今年夏收播种面积5834亩,比去年增加26亩;薯类3400亩,同比增加60亩;

七是蔬菜生产平稳增长。蔬菜播种面积670亩,同比增加45亩。

八是畜牧业发展势头良好。猪存栏达6310头,同比增加347头,能繁母猪387头,同比增加23头;出栏肉用家禽661只,同比增加29只;禽肉产量1.2吨,同比增加0.1吨。

二、上半年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资金,基础设施建设速度缓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

2.地理位置偏远,项目争取办事难度大,影响了时间和进度,使圆满完成预期目标的难度增大 。

三、 下半年主要工作打算

1.下半年重点工作目标

实现生产总值4100.5万元,同比增长8.8%。 实现固定资产投入7000万元(考虑“双神线”改造项目年内不会启

动因素)。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4078元,同比增长371元,增加8.8%。

2.下半年重点工作措施

在建项目抓进度,积极做好服务保障工作,上下链接,确保在建项目年底前投产;签约项目抓开工、报批等各种前期手续;在谈项目抓签约;与项目方保持密切联系,为其提供优惠条件,促使其尽快签约。

3.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紧密依靠太和山旅游名村等项目带动,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筑巢引凤,把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经济优势。

下谷坪土家族乡统计站

2010年6月28日

第5篇: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

今年以来,我县各地认真贯彻中央、盛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切实抓好中央、省委、市委“一号文件”的落实,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以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为中心,以调整农业农村经济结构为重点,深入实施农业农村“十大工程”,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民知识化、城乡一体化,全县农村经济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上半年,我县农业总产值达33023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7%,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2033元,同比增长9.3%。

一、粮食生产得到重视,效益农业成果显著。

(一)落实各项政策措施,保障粮食生产安全。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盛市有关发展粮食生产的会议精神,制订了《关于全县早稻生产的指导意见》,加强督促,狠抓早稻面积的落实,全县早稻播种面积1.9万亩,比去年增加了0.2万亩。落实政策措施,对粮油复种面积20亩以上种植大户,除省补贴资金外,县配套补助5元/亩,已发放资金总额184896元,涉及24个乡镇,452户,共12326.4亩。

(二)在确保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前提下,继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效益农业,取得显著成果:①春粮生产,全县春粮面积6.79万亩,比上年减11%,其中小麦播种面积5.9万亩面积比上年减少0.7万亩,亩产178公斤,单产增14公斤。②畜禽生产。畜牧业保持稳步增长态势。总产值12705万元,全县肉类总产量9839吨,禽蛋产量1738吨。生猪存栏16.1万头,出栏9.7万头,家禽存栏`145万羽,出栏141万羽。③蔬菜生产。全县蔬菜播种面积约计6万亩,比去年增加0.5万亩,其中大棚蔬菜5600亩,蔬菜总产值5924万元。④特产经济。乌牛早茶叶总产量379.1吨,产值7582万元。水果喜获丰收,其中杨梅产量1.3万吨,产值4000万元。枇杷产量0.3万吨,产值1000万元。⑤渔业生产。上半年水产品总产量750吨,同期增长2.7%,其中养殖产量548吨,捕捞产量202吨,总产值112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8%,稻田养鱼面积9.4万亩,比上年同期增加0.6万亩。

二、抓特色农业,农业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1、打造特色优势农产品基地。围绕畜牧、蔬菜、茶叶、水果、田鱼等五大支柱产业,重点抓好“四大优势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①是打造温州市最主要的绿色蔬菜供给基地。②是打造温州市最大的畜禽生产基地。③是打造浙江省最大的稻田养鱼基地。④是打造浙江省最具特色的名优特产基地。上半年新增蔬菜基地3000亩,优势特产基地8500亩,其中乌牛早茶叶基地2000亩、名优水果东魁杨梅5500亩,水蜜桃和蜜梨等1000亩,建立水果丰产示范园1000亩。此外,渠口乡1400亩市级蔬菜后备基地正在申报中。

2、扶持培育农业产业化经营市场主体。①是大力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实施“扶持十大龙头企业”行动,在资金、技术、信息方面给予帮助,积极扶强、扶大、扶优。上半年共确认农业企业128家,农技服务站2家。②是继续发展订单农业,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稳定的购销关系。今年签订粮食订单1万亩,蔬菜订单0.3万亩,生猪订单3万头。③是加快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上半年我县新发展了7家专业合作社,涉及畜禽、水果特产、药材等方面。到目前为止,全县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3家,其中专业合作社20家,协会3家。

三、全面启动“万名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农业科技信息服务进一步加强。

为了切实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的领导,成立了由县委副书记任组长的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领导小组,县政府已安排15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培训经费,目前已培训总人数达3141人,其中:“专业农民”技能培训1105人,“转业农民”就业技能培训850人,“务工农民”岗位技能培训946人,预备劳动力培训240人。目前已完成培训计划的40.8%。积极开展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不断提高农业科技水平。

(一)是加快优良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和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引进金早-

47、Ⅱ优培

九、协优9308等高产优质早晚稻田新品种,在西岙、陡门两乡示范推广有机大米栽培面积200亩,在五尺、鲤溪等乡镇示范推广糯玉米600亩,计划在乌牛、瓯北引试稻鸭共育技术等。开展田鱼干加工技术研究,进行新产品研制,并引进一批加工机械,继续抓好田鱼提纯选育工作,引进1.1万尾光刺倒巴鱼试养,共组织向楠溪江投放了10万尾香鱼苗。引进茶叶加工机械37台,微型耕作机1台,粮食加工机械检测化验设备1台套,添置保鲜冷库2座,容积达100立方米。

(二)是开展科技交流活动。组织农业干部、农业企业和种养大户等150多人赴温州参加2004中国(温州)科技交易会,组织各乡镇的分管领导、畜牧兽医干部、畜禽养殖大户、饲养生产厂家及有关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等20余人参观了今年3月份在杭州举行的2004畜牧业暨饲料工业(杭州)展览会,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经验,工作汇报《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

(三)是加强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向广大农业企业和农民提供急需的各类实用技术和市场信息。组织开展送科技服务活动,共接受咨询达200多人次,解决疑难问题40多起,分发科技图书1200多本,糯玉米种子1000多包,农药、兽药20箱,共计价值15000多元。进一步加强农技110服务,农技110台接受来电来访159人次。

四、大力实施“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和“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

今年是全省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和“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的第二年,按照盛市提出的工作要求,我县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各项工作正在有序落实之中。

(一)是村庄整治建设全面推进。按照基本达到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生活富裕和文化繁荣的农村新社区建设的要求,以改路、改水、改厕、改线和垃圾集中处理、违章建筑拆除、村庄绿化为主要内容,上半年已有41个村启动开展村庄环境整治,占全面任务数的60%,完成整治村6个,启动主要景观线整治3.2公里,完成规划编制9个村。

(二)是加快示范村建设步伐。我县几个市级示范村加大工作力度,加快旧村改造进程,各项工作正在有序地开展。乌牛镇王宅村旧村改造第三期已开始拆迁;上塘镇下堡村有关旧村改造方案已经批准,拆迁协议已签订,现正在旧房拆迁;桥下镇六岙村的第一期也已签订了拆迁协议;瓯北镇前牌等村拆除了8000多平方米的违章建筑,优化了村庄布局,保护了土地资源;桥头镇坦头村和乌牛镇码道村均组织党员干部及群众到我市其他县(市)进行考察学习。今年计划启动的7个市级示范村,已经全部启动。至目前,投入建设资金1722万元,其中县财政投入210万。

(三)是下山移民稳步推进。今年计划实施下山脱贫1730户,6525人,计划投入资金9458万元。到目前,已经落实23个下山移民点(小区),共370户,1100人完成下山移民搬迁任务,投入3100元资金,改善下山移民点(小区)的基础设施。

五、加快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绿化造林进展良好。

全县开工建设农田水利项目280余处,新增灌溉面积0.21万亩,改善灌溉面积4.11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45万亩,新增旱涝保收面积0.63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4平方公里。治理河道5.1公里,完成总投资2255多万元。新建、改建乡村供饮水工程26处,新增日供水能力0.23万吨,解决了1.3万人的饮水困难。春季造林成绩显著:全县完成迹地更新3582亩,景观林3100亩,四旁植树20万株,林木育苗180亩。结合楠溪江旅游开发、青山白色治理、村庄示范整治工作,完成了15公里的沿江防护林带的建设任务。

六、农村政策得到进一步贯彻落实

(一)进一步规范完善村账乡代理工作。开展瓯北、上塘、桥头等乡镇的村级银行户头整顿,从2月份开始至今,组织县人民银行及有关乡镇对乱开户进行了集中整顿,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做好会计电算化的升级等维护工作,邀请市专家到全县38个乡镇进行了业务指导,确保财务电算化的正常运行。做好县网络监控中心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

(二)是切实加强农民负担管理。我县今年被市里列入农民负担重点监管县,工作形势严峻。我们从年初就对该工作进行了重点部署,与各乡镇和县涉农收费部门签订了农民负担责任书,明确违反责任追究制度。同时要求物价部门认真做好督查,及时反馈工作信息。

(三)是积极开展完善土地二轮承包工作。我县目前仍有13个乡镇的21个村未开展二轮承包工作,根据省市的要求,6月底前要全部完成,任务非常艰巨。为此,县里成立了完善土地二轮承包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了多次部署会议。6月4日,召开了由有关乡镇的一把手参加的工作推进会,对二轮土地承包工作做了部署,明确下步工作重点和责任。我们根据省市要求,重新修订了农业承包合同范本、委托书、登记表,制定了土地二轮承包工作流程等指导性的材料,规范乡镇对该项工作的管理。同时,成立了3个工作督导小组,分别对相关乡镇开展定期督促和指导,推动乡镇完善二轮土地承包工作的力度。

总的来看,我县农业和农村形势良好,但是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和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

一、县区域经济发展极不平衡。沿江经济发展迅速,山区发展缓慢,1990年至2003年沿江6镇工业总产值年增长37.8%,所占比重由1990年的54%上升到2003年的97%,财政收入占全县的97%,山区32个乡镇财政收入仅占全县的3%,这种差距仍然在逐步拉大,山区经济发展的缓慢,已经严重影响全面发展奔小康的步伐。

二、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制约因素有增无减。

1、化肥、农药、农用物资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幅度大,比去年同期普遍上涨10-30%,农业生产成本增加。

2、山区交通不方便,增加了农产品销售成本,如梗豆,从枫林运至温州每斤0.2元,运费每斤0.06元,运输费用占30%,有的种植西瓜农户因价格低而运输费用高无法销售出去。

3、农村劳动力就业难,由于山区农民文化素质差、技术水平低、信息闭塞,给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带来困难。

4、农业资金投入不足,目前乡镇财政严重赤字,县级财政投入农业仅占很少的部分,制约了农业的发展能力。另外,农村用地、农业贷款难和电、水等生产资料的供应不足都严重制约了农业的增效、农民的增收。

三、农村建设步履艰难。由于山区集体经济增收困难,财政用于农村公共设施建设资金有限,村庄整治和环境建设步伐缓慢。土地指标的控制,严重制约了农村示范村建设的顺利开展。

四、二轮土地承包政策的落实、农民的社会保障和农村定销户的处理等问题的解决难度仍然很大。

第6篇: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

×今年以来,我县各地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切实抓好中央、省委、市委“一号文件”的落实,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以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为中心,以调整农业农村经济结构为重点,深入实施农业农村“十大工程”,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民知识化、城乡一体化,全县农村经济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上半年,我县农业总产值达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元,同比增长。

一、粮食生产得到重视,效益农业成果显著。

(一)落实各项政策措施,保障粮食生产安全。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有关发展粮食生产的会议精神,制订了《关于全县早稻生产的指导意见》,加强督促,狠抓早稻面积的落实,全县早稻播种面积万亩,比去年增加了万亩。落实政策措施,对粮油复种面积亩以上种植大户,除省补贴资金外,县配套补助元亩,已发放资金总额元,涉及个乡镇,户,共亩。

(二)在确保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前提下,继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效益农业,取得显著成果:①春粮生产,全县春粮面积万亩,比上年减,其中小麦播种面积万亩面积比上年减少万亩,亩产公斤公斤原创:,单产增公斤公斤。②畜禽生产。畜牧业保持稳步增长态势。总产值万元,全县肉类总产量吨,禽蛋产量吨。生猪存栏万头,出栏万头,家禽存栏万羽,出栏万羽。③蔬菜生产。全县蔬菜播种面积约计万亩,比去年增加万亩,其中大棚蔬菜亩,蔬菜总产值万元。④特产经济。乌牛早茶叶总产量吨,产值万元。水果喜获丰收,其中杨梅产量万吨,产值万元。枇杷产量万吨,产值万元。⑤渔业生产。上半年水产品总产量吨,同期增长,其中养殖产量吨,捕捞产量吨,总产值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稻田养鱼面积万亩,比上年同期增加万亩。

二、抓特色农业,农业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⒈打造特色优势农产品基地。围绕畜牧、蔬菜、茶叶、水果、田鱼等五大支柱产业,重点抓好“四大优势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①是打造温州市最主要的绿色蔬菜供给基地。②是打造温州市最大的畜禽生产基地。③是打造浙江省最大的稻田养鱼基地。④是打造浙江省最具特色的名优特产基地。上半年新增蔬菜基地亩,优势特产基地亩,其中乌牛早茶叶基地亩、名优水果东魁杨梅亩,水蜜桃和蜜梨等亩,建立水果丰产示范园亩。此外,渠口乡亩市级蔬菜后备基地正在申报中。

⒉扶持培育农业产业化经营市场主体。①是大力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实施“扶持十大龙头企业”行动,在资金、技术、信息方面给予帮助,积极扶强、扶大、扶优。上半年共确认农业企业家,农技服务站家。②是继续发展订单农业,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稳定的购销关系。今年签订粮食订单万亩,蔬菜订单万亩,生猪订单万头。③是加快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上半年我县新发展了家专业合作社,涉及畜禽、水果特产、药材等方面。到目前为止,全县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家,其中专业合作社家,协会家。

三、全面启动“万名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农业科技信息服务进一步加强。

为了切实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的领导,成立了由县委副书记任组长的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领导小组,县政府已安排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培训经费,目前已培训总人数达人,其中:“专业农民”技能培训人,“转业农民”就业技能培训人,“务工农民”岗位技能培训人,预备劳动力培训人。目前已完成培训计划的。积极开展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不断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原创:

(一)是加快优良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和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引进金早⒎Ⅱ优培

九、协优等高产优质早晚稻田新品种,在西岙、陡门两乡示范推广有机大米栽培面积亩,在五尺、鲤溪等乡镇示范推广糯玉米亩,计划在乌牛、瓯北引试稻鸭共育技术等。开展田鱼干加工技术研究,进行新产品研制,并引进一批加工机械,继续抓好田鱼提纯选育工作,引进万尾光刺倒巴鱼试养,共组织向楠溪江投放了万尾香鱼苗。引进茶叶加工机械台,微型耕作机台,粮食加工机械检测化验设备台套,添置保鲜冷库座,容积达立方米立方米。

(二)是开展科技交流活动。组织农业干部、农业企业和种养大户等多人赴温州参加中国(温州)科技交易会,组织各乡镇的分管领导、畜牧兽医干部、畜禽养殖大户、饲养生产厂家及有关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等余人参观了今年月份在杭州举行的畜牧业暨饲料工业(杭州)展览会,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经验。

(三)是加强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向广大农业企业和农民提供急需的各类实用技术和市场信息。组织开展送科技服务活动,共接受咨询达多人次,解决疑难问题多起,分发科技图书多本,糯玉米种子多包,农药、兽药箱,共计价值多元。进一步加强农技服务,农技台接受来电来访人次。

四、大力实施“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和“欠发

第7篇:雷池乡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

雷池乡2013年1~3季度经济运行情况

一、农业经济:结构优化 地位提升

主要表现在:一是规模化经营趋势明显。全乡共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协会11家,通过转让、承包、开发冬闲田、低洼田、滩涂、荒地等形式经营土地3600余亩,主要从事棉花、水稻、小麦、高粱等农作物种植;二是大型农机具推广迅速。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截止今年6月份,我乡农户购置各类农机具200多台套,其中插秧机30台、收割机55台、旋耕机33台、大型拖拉机19台,争取国家政策性补贴150多万元;三是粮食作物面积不断扩大。由于棉花等传统经济作物种植成本高、价格波动大等原因,今年我乡棉花种植面积减少5734亩,小麦、水稻、高梁等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不断扩大,其中种植单季稻5.05万亩,小麦6.58万亩;四是水产品养殖扩规上档。受近几年渔业市场利好因素影响,今年开春以来我乡套口、西联、青草湖等村新开挖改造鱼池1300多亩。雷江村的望江县小龙虾养殖专业合作社也投资近百万元扩建了三河片500亩小龙虾繁育养殖试验示范基地。

二、工业经济:标杆拉高 推动发展

1、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增长。1-9月,全乡完成工业总产值6.6亿元,同比增长35%,占全年计划66%。

2、规模企业数量增加,发展质量不断提高

为发挥我乡工业经济的传统优势,进一步拉高标杆,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1638”计划,实现工业强乡的工作目标,今年我乡拟新增华威油脂、正丰再生资源有限公司、深圳得莱斯集团移动板房等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其中移动板房项目,总投资达1.26亿元。这些新兴企业的投产,年内可实现产值0.74万元。到今年年底,全乡10家规上企业年内可望实现工业总产值10.8亿元。

三、三产服务业:异军突起 增势强劲

2012年全乡有14824人在外务工,创造劳务经济总量达

2.67亿元。今年我乡农村劳动力转移力度不断加大,农民增收的渠道逐渐增多,除外出打工外,在当地非农产业就业的人员也越来越多,农民收入有了明显提高,劳务经济增速明显。服务业投入在去年实现高位增长的基础上,今年的增势依然强劲,增幅达11%,其中餐饮住宿业3家,较大规模批发零售业18家,物流业发展迅速,社会消费品市场持续活跃。

四、固定资产投资:重点突出 增效明显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企业技改投资不断加大。1-9月,全乡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78亿元,其中工业投资3.4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83%。其中技改投资3200万元,占工业投资总额的32%;二是政府民生投入有增无减。至今年9月份,我乡共投资600余万元,用于总干渠清淤、向阳闸升级改造、西联圩堤坝加固、农村道路建设等重点民生工程,有利地促进了乡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〇一三年九月二十二日

第8篇:2013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2013年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汇报

年初以来,全县上下深入贯彻十八大精神,紧扣循环发展、富民强县主题,坚持两个优先,实施两个优化,突出项目建设,狠抓作风转变,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县域城镇化进程,在整体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形势下,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了平稳增长。

一、一季度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上半年,经济保持平稳运行的发展态势,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同比增长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完成 亿元,同比增长 %;全旗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 亿元,同比增长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元,同比增长 %;农民人均现金收入 元,同比增长 %;财政总收入完成 亿元,同比增长 %。从全旗主要经济指标看,虽然各项指标保持平稳增长,但与全年目标仍有很大差距。

二、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工业经济增长乏力。

一是企业生产经营不够正常。由于受产品价格下降、原材料供应不足等因素影响,矿山企业除大湾银矿外大多处于停产状态;新型建材、医药化工产业发展虽然相对平稳,但由于春节长假和维护稳定原因,存在节令性和阶段性停产;汽车装配产业困难重重,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实力不够强劲,资金短缺严重制约企业发展。二是规模以上企业产能增长空间狭小。2013年上半年,我县30户规上企业中16户企业上报的产量大幅超过企业设计生产2 能力,如果不能实施技改扩能,企业产值上报已无增长空间。三是工业企业后劲不足。当年实施的产业项目偏少,竣工投产后能够转化为规模企业的更少。年初已经申报了药树茶厂和好表现涂料厂2户规模企业,另有茅坪和西营服装厂年内可望申报,但这些企业都属于产值小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对全县工业经济的支撑和拉动能力不够明显。

2、项目建设推进缓慢。

全年100个重点项目,年度计划总投资43亿元,但一季度在建的仅有67个,未开工项目33个。其中8个市级重点项目年度投资任务13.7亿元,预计一季度可完成投资1.5亿元,仅占年度任务的11%。硫精砂制备、光伏电站不能按时开工,碧辉豪庭、河街综合改造没有实质性进展,汉江白河电站项目推进缓慢。同时,项目统计入库不够及时,一季度新开工项目办理统计入库手续的仅有14个,严重影响固定资产投资的准确上报。

3、服务业持续增长难度较大。随着家电下乡政策的取消、干部作风转变及狠杀三公消费五股歪风等环境的影响,我县大多零售企业零售额出现大幅度下滑,住宿餐饮行业处于低迷。县内金龙酒店、珠江国际酒店、天池酒店等几家大型酒店经营收入同比下降50%以上,白河宾馆和海源酒店仅住宿对外营业,餐饮部已停业;天池酒店和金龙宾馆餐饮部处于半停业状态,客房入住率不足50%。

4、部分经济指标逻辑匹配性不强。我县一季度预计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速达到40%,但是用电、税收等相关印证指标却没有相应的增长,与GDP核算的诸多相关指标均与目标任务有一定差距,如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大幅下降,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公路客货运周转量、工业建筑业用电量、部分行业营业税都没有达到预期目标。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二季度是扎实推进全县重点工作、顺利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关键时期,为确保实现时间任务双过半进而推动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的顺利实现,建议:

1、一企一策推进工业经济。坚持按照加速生产、提升潜能、促进投产、达产达效的要求,积极协调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确保满负荷生产。一是采取“一企一策”的办法,抽调懂经济、会经营、善管理的人员组建企业促产达效服务工作组,对停产半停产企业加大协调扶持力度,积极解决企业原料供应、经营管理、产品外销、环境保障、矛盾纠纷等问题,切实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二是各经济主管部门要指导企业围绕市上下达的考核任务,将目标任务分解到月,责任落实到人,并指导企业按照“业一套表”的要求做好月报各项工作。三是想方设法指导企业扩能技改,高度重视工业项目的策划、包装、引进工作,切实为工业经济持续增长奠定坚实基础。四是千方百计协调和帮助神达、俊达汽车制造企业正常生产。

2、强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认真做好重大项目建设的跟踪服务工作,严格落实项目建设部门责任,进一步细化目标,分解任务,抓住关键,重点突破,全力加速推进白河电站、国道改线、县城防洪堤、河街综合改造、白河高中等重大建设项目的建设进度。对未开工和进展较慢的项目,要深入分析原因,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实行倒排工期制。继续加大对项目建设的督促检查力度,促进工作落实,确保项目建设按期推进。要高度重视项目统计入库工作,必须按照项目统计入库的要求,尽快组织开工,签订合同,落实开工照片,及时办理统计入库的各项手续,确保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的持续上报。

3、积极培育“三上”企业。2012年,在全县各级各部门的积极努力下,我县限上企业个数增加至31家,但在全市仍处后位,仅高于镇坪和宁陕,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因此,要坚持把培育规模以上工业、资质以上建筑和房地产业、限额以上流通企业作为当前促进经济增长的直接手段,落实任务,抓实抓好。要加大培育资质以上建筑业和房地产开发企业力度,并指导企业做好联网直报工作。继续坚持把培育限额以上流通企业视同为完成招商引资任务,认真对全县住宿餐饮主营收入200万元以上、零售500万元以上、批发2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开展梳理,对具备条件的要主动申报,基本具备的促其上水平,争取4月份预报4家以上的限额以上企业,全年新增完成15家以上限上企业,争取省市评估优势。

4、切实解决企业融资问题。针对当前企业融资困难的现状,建议落实兑现金融机构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考核奖励,进一步调动金融机构的积极性。同时,迅速召开一季度银企座谈会,搭建融资平台,帮助企业加强财务管理,完善准贷手续,积极探索解决企业融资担保、抵押等问题,切实保证企业发展的正常资金需求。

5、高度重视招商引资工作。充分发挥我县高速通车后的交通区位优势,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引进高新技术、高新产业型工业项目,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政策措施。坚持密切配合,上下联动,认真筹备好西洽会,切实做好招商引资协调服务工作,积极抓好已签约项目的跟踪落实,最大限度确保意向项目的签约成功率。

第9篇:上半年钢铁行业经济运行情况

今年以来,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钢铁行业产量持续增长,钢材价格先扬后抑,钢厂和社会库存高位运行,企业盈利状况逐月下滑,市场供需陷入失衡状态,钢铁行业仍未走出低谷。

一、钢铁工业运行情况

(一)产量创历史最高水平。1-6月,全国累计生产粗钢3.9亿吨,同比增长7.4%,增速较去年同期提高5.6个百分点。前6个月,粗钢日均产量215.4万吨,相当于年产粗钢

7.86亿吨水平。其中,2月份达到历史最高的220.8万吨,3-6月份虽有回落,但仍保持在210万吨以上较高水平。分省区看,1-6月,河北、江苏两省粗钢产量同比分别增长6.8%和13.2%,两省合计新增产量占全国2694万吨增量的42.4%,另有山西、辽宁、河南和云南等省增产也在100万吨以上。分企业类型看,1-6月,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粗钢产量同比增长

5.5%,低于全国平均增幅2个百分点,但仍有60%的增产来自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

(二)钢材价格低位运行。1-6月,国内钢材市场整体表现低迷。随着粗钢产能大幅释放,市场供需陷入失衡状态,钢材价格步入下降通道,目前已弱势下跌4个多月。截止7月26日,钢材价格指数降到100.48点,低于年初6.6点。钢铁工业协会重点统计的八个钢材品种价格比年初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平均跌幅5.7%。分品种来看,占我国钢材产量比重较大的建筑用线材、螺纹钢价格跌幅分别达4.9%和6.7%,中厚板和热轧卷板价格跌幅分别达5.7%和9.7%。

(三)钢材出口增长较快。国内钢材市场供需失衡刺激企业出口。1-6月,我国累计出口钢材3069万吨,同比增长12.6%;进口钢材683万吨,下降1.8%,进口钢坯和钢锭32万吨,增长50%。将坯材折合粗钢,累计净出口2506万吨,同比增长17.3%,占我国粗钢产量的6.4%。从出口价格看,1-6月出口棒线材均价624.3美元/吨,同比下降18%;板材835.2美元/吨,同比下降2.8%。

(四)钢厂及社会库存高位运行。市场供需矛盾向流通领域蔓延,国内钢材库存延续上年末增长态势。3月15日达到历史最高的2252万吨,比上年最高点增加351万吨,其中建筑钢材库存1432万吨,占库存总量的63.6%。之后,随着季节性消费增加,库存逐渐回落,7月26日降至1540万吨。市场供大于求也推高钢厂库存,3月中旬重点企业钢材库存创历史记录,达到1451万吨,同比增长29.7%,6月下旬降至1268万吨,仍比年初增长29.9%,比去年同期增长11.4%。

(五)钢厂盈利水平逐月下滑。上半年,冶金行业实现利润736.9亿元,同比增长13.7%,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实现利润454.4亿元,同比增长22.7%。1-5月份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的盈利状况远不如行业总体水平,并呈逐月下降态势,尽管实现利润增长34%,但也仅有28亿元,销售利润率为0.19%。5月当月,86家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仅实现利润

1.5亿元,连续5个月环比下滑,其中34家亏损,亏损面高达40%。

(六)钢铁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明显回落。1-6月,钢铁行业固定资产投资3035亿元,同比增长4.3%,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投资2356亿元,同比增长3.3%,比去年同期回落6.1个百分点;黑色金属矿采选投资679亿元,同比增长7.8%,增速大幅回落15个百分点。

二、钢铁工业运行新情况和新特点

(一)全国钢铁产能仍在持续扩大

1-5月,河北、山东、江苏、辽宁、山西等钢铁产能排名前5位省份的钢铁投资占全国比重为48%。除山西外,其他四省的投资仍保持较大规模,其中山东增幅57%。据Mysteel网站调查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国共有31座高炉在建或建成投产,总容积4.03万立方米,设计产能3800万吨。

(二)行业负债率高企,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度上升

1-5月,大中型钢铁企业资产总额4.3万亿元,同比增长4.3%;负债总额3万亿元,同比增长6.5%;资产负债率69.4%,提高1.4个百分点。融资难、融资成本高是近年来钢铁企业普遍遇到的问题。2013年6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确定严禁对产能严重过剩行业违规建设项目提供新增授信。当前,银行现金流量不足,信贷规模收紧,钢铁企业获得银行贷款的难度进一步加大,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直接融资成本大幅上升。各地钢企普遍反映,资金链绷得较紧,个别企业已出现因资金链断裂而停产的情况。

(三)钢铁企业环保压力进一步加大

钢铁行业是大气污染治理的重点行业之一。钢铁工业污染物排放新标准大幅收紧了颗粒物和二氧化硫等排放限值,并对环境敏感地区规定了更为严格的水和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目前,相当一部分钢铁企业不能满足环保新标准要求,企业尚需加大环保投入,生产经营成本进一步上升。部分城市钢厂也面临日益紧迫的环保搬迁压力。

(四)钢材市场供需矛盾加剧,企业无意减产

目前,钢铁行业市场供需失衡。一方面钢材价格持续下跌,企业生产经营艰难,甚至亏损,另一方面产能快速释放,企业减产意愿不足。究其原因,企业主要担心市场份额流失,防止银行停贷风险,迫于地方保增长压力,企业权衡边际效益等因素。从全行业看,几乎没有主动减产的企业,产能的不断攀升造成钢材市场持续低迷。

(五)铁矿石价格降幅远低于钢材价格降幅

7月19日,进口铁矿石价格指数为447.09点,比年初微降2.8%,折合吨钢铁矿石成本仅下降66元人民币,而各钢材品种平均每吨下降237元,其中螺纹钢下降255元、热轧卷板下降403元、冷轧薄板下降202元。进口矿石价格降幅远低于同期钢材价格降幅,企业生产成本仍处高位,经营效益仍难好转。

三、钢铁行业下半年走势预判

国内宏观经济增速放缓,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回落。近期银行“钱荒”引发金融市场震荡,资金紧张对房地产投资以及基础设施建设产生的影响将会持续较长一段时间,再加上

7、8月份为传统需求淡季,短期内钢铁行业需求状况难以得到有效改善。同时,国内钢铁产能持续释放,在钢铁企业尚有边际利润的情况下,企业减产动力不足,粗钢日产量难以回到200万吨以下,钢厂库存仍将处于较高水平,加剧了产能过剩矛盾。在高产量、低需求的双重因素叠加下,钢材价格仍将低位运行,企业盈利能力、行业生产经营状况难以明显改善。

四、下步工作对策措施

为了保障钢铁工业平稳运行,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把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作为钢铁工业结构调整的工作重点。配合制定和实施《化解产能过剩矛盾总体方案》及有关综合性的政策措施;进一步贯彻落实《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保障各项目标和任务的顺利实施;稳步推进钢铁行业规范管理工作,为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推动钢铁行业上下游合作,推广应用高性能钢材,促进钢材升级换代;加强铁矿石资源保障,支持中国铁矿石现货交易平台建设;支持企业技术改造、节能减排、淘汰落后,推动钢铁行业结构调整

上一篇:话题学英语下一篇:如何提升创新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