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生目标的文章

2022-11-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关于人生目标的文章

会计教育目标:人才与人生的思考

摘要:会计教育目标的界定、定位是国内外高等院校会计教育的热点和难点之一。会计教育目标的定位,关系到会计专业培养方案的设计、教育理念的确立、教学方法的选择等问题。文章从教育、教育目标的简要梳理入手,分析和反思了具有代表性的会计教育目标观点,认为会计教育目标不应仅仅定位为培养“会计人才”,还应关注“会计人生”的培养,由此带来会计教育理念的更新、教育内容与教育方法的调整与完善。

关键词:会计教育 会计教育目标 人生价值

一、引言

教育作为立国之本,是古今中外各国无不关注的焦点之一。虽然人们对教育、教育目标的认识千差万别,但提高受教育者素质是所有教育家的共识。

在教育思维方面,我国古代重要著作《中庸》中早有“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论断。美国有教育家认为:“教育就是帮助学生学会自己思考,作出独立的判断,并作为一个负责的公民参加工作”(罗伯特·赫钦斯,1980)。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也指出:“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手段的目的。”陶行知更强调:“真的教育必须造就能思考,能建设的人”“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为此,郭沫若为陶行知的墓碑写下了如下对联:“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在教育性质方面,顾明远主张:“教育的本质就是生命教育”“生命教育不是一种教育模式问题,而是教育理念的问题。我们要通过生命教育来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方法,使我们的孩子幸福生活,健康成长”(顾明远,2013)。西方有学者认为:“教育就是对自己的和他人的生活的意义执著地、不懈地追求……教师通过讲述、读写以及倾听自己的和他的生命的故事来跨越文化障碍,发现自己的潜能和他的正直、誠实,加深对自己以及他人的生活经历的理,从而更好地认识自我、认识他人,带领着大家一起超自我”(LindaTorp、 SaraSage,2004)。

在教育与训练的关系方面,肖川认为:“教育区别于训练在于教育必定包含精神的因素,有着人格的陶融和心灵的憧憬,最高明的单纯的技能训练也只能将人制造成最有效率的工具”(肖川,2010),《德国教师教育指南》更是一针见血地总结道:“拙劣的教师教授真理,优秀的教师教人发现真理。”

不难看出,教育的宗旨在于培养人的综合素质,而不是简单地将人培养成某种工具,因为人不是机器,而是具有独立的尊严、人格、思想、价值判断及行为选择的主体,更是构成人类社会的主体,大学生更应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和品德修养,具备较强的价值判断、独立思考、创造思维的能力。遗憾的是,时至今日,“工具论”仍然是教育目标、会计教育目标的主流,值得我们反省、深思。

二、教育目标

由于视角不同,国内外关于教育目标的观点也不尽相同,主要包括以下七类观点:

(一)环境适应论。美国教育家杜威在其《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中,批评了那些把人作为手段作为工具的教育目标,主张“教育之外无目的”。英国著名教育家纽曼认为:“大学教育的艺术是一种社会生活的艺术,大学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适应这个世界。它既不把学生限定于特定的专业,也不创造或培养天才”(纽曼,2001)。

(二)综合素质论。柏林大学自1810年成立后,一直秉承“由科学而达致修养”的教育理念,认为大学是修养的机构,教育目标是通识性、全面性修养与心智的训练,而不是职业性、实用性教育(陈洪捷,2006)。

(三)和谐发展论。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培养人的和谐、全面发展。“所谓和谐的教育,就是如何把人的活动的两种职能配合起来,使两者得到平衡:一种职能就是认识和理解客观世界,另一种职能就人的自我表现,自己的内在本质的表现,自己的世界观、观点、信念、性格在积极的劳动中和创造中,以及在集体成员的相互关系中表现和显示”(苏霍姆林斯基,1978)。

(四)价值教育论。英国除了专业教育外,更强调价值教育。其价值教育包含了道德教育和公民教育在内的概念,涉及的主题包括:品格教育与道德发展,宗教教育与精神发展,个人和社会发展,文化发展等。主要指精神的、道德的、社会的和文化的教育。包括:道德价值、政治价值、宗教价值、科学价值、审美价值、环境价值、健康价值、经济价值等方面。英国于1993年成立了“价值教育缓解社会难题中心”(The Centre for Alleviating social problems through Values Education,CAVE),其宗旨在于通过促进价值教育研究,鼓励学者、家长、教师通过价值教育缓解暴力犯罪、药物滥用、种族主义、未婚怀孕等社会难题,提升人们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邱琳,2010)。

(五)生存育人论。主张教育要进行现代人的生存预制、从人的生存论意义上引导人“止于至善” (吴亚林,2009)。

(六)培养真人论。认为教育目标的本真内涵就是培养真人,真人就是得到充分尊重、自由发展并具有高尚价值和生活情趣的人。培养不同类型的人才(如工科人才、文科人才、理科人才、医科人才等)虽然可以满足不同的社会需要,但人的发展片面化了,人被当作了“器”。教育的终极价值应该是人的全面发展,而不是制造器皿和工具(曾崟,2006)。

(七)培养人生论。认为“人才论”把受教育者培养成别人的工具,而不是为了他自己的人生。“能力”只是实现良好人生的手段,而现在的教育是将手段当成了目的。教育的根本之道是让每个人都有美满人生,自己享受人生并帮助别人享受人生,使全社会快乐总量极大化,而不仅仅是教授谋生的技能,教育目的应从“人才”上升到“人生”(茅于轼,2011)。

三、会计教育目标

我国关于会计教育目标的讨论,一直是会计教育中的热门话题之一。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是素质教育、终身学习能力的教育:“如今的教育重在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而不是仅仅让学生记住一些课本知识和规章制度。再进一步,大学教育应当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阎达五、刘汝军,1998)。“教育和培养学生有助于其将来从事会计职业以及接受会计职业终身教育的知识和技能(肖华、李建发,1999)。

从总体上看,在我国会计学专业培养目标仍然将“人才”作为目标的落脚点。即:中专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有较强实践能力的中等财务会计人才;大专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等全面发展,具有独立从事会计管理工作能力的高级会计专门人才;大学培养能在企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经济管理部门、学校、研究机构从事实际会计工作和本专业教学、研究工作的德才兼备的高级专门人才;硕士研究生侧重于教学和科研能力的培养(李心合,1998)。时至今日,这一培养目标的界定并没有根本改变,例如,某211、985综合类研究型大学表述为:“培养具有一定的经济理论和良好的会计理论基础,有较高外语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的人才。”某211大学的表述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基础扎实、知识面宽、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富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具备会计学、管理学、经济学与法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在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及科研机构从事会计管理及会计教学、科研工作的应用型、融通性、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级专门人才。”某财经大学将其界定为:“培养基础扎实、人格健全、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专门人才。”

在此基础上,有学者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探究和发展,认为应树立“分阶段、分层次确定教育目标”的观念,转变教育理念。其中“分阶段”是区分不同学历阶段、树立不同的培养目标;“分层次”是对同一学历阶段、对不同学生确立不同的培养目标,设计了立体的会计学专业培养目标体系。认为专科(包括高职)阶段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以培养技能性人才为主;本科教育应区分精英教育和大众教育两个层次,对于大众教育应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硕士研究生教育应区分应用型教育和研究型教育两个层次,对于应用型人才应是高级应用型人才;博士研究生教育應培养研究型人才(刘永泽、孙光国,2004)。

与上述观点类似,有学者主张,应借鉴日、美会计教育的经验,将我国会计教育目标定位为:大、中专主要培养从事实务操作的专才,大学本科、硕士、博士和博士后应培养通才。大学本科教育应以实务为主,兼顾科研;硕士研究生会计教育以实务、科研为主,培养应用型和学术型人才;博士及博士后会计教育以科研为主,培养学术型人才(罗素清,2005)。或定位于“高素质的应用型会计人才”,即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广,能满足会计职业界需要的会计专业人才(张晓亮,2010)。

从西方有关会计教育目标定位方面来看,经历了通才、实用人才(专门人才)、全面发展人才的演变。20世纪末美国研究型大学的本科生教育又确立了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陈何芳等,2007)。而早在1990年,美国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AECC)在其发表的第1号公告《会计教育的目标》中就明确指出:“学校会计教学的目的不在于训练学生在毕业时即成为一个专业人员,而在于培养他们未来成为一个专业人员应有的素质,会计教育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打好终生学习的基础。”1991年该委员会发表的第2号公报中,进一步明确了反对将大学会计教育与职业培训、技能培训挂钩的技能型培养目标,认为,允许大学四年级的学生在最后一个学期加会计职业考试的做法,往往会扰乱正常会计课程的学习效果,无法完成会计课程规划的目标,造成大学会计教育功能无法完全实现。最近美国会计本科教育目标的主要内容包括:专业胜任能力、有效的沟通技能、道德规范、商科知识、批判性思维、有效的决策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商业课程的整合能力、全球性的眼光及团队技能。在美国,会计教育目标随时代发展而快速变化:20世纪20年代以培养职业会计师为主;20世纪 90年代美国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AECC)倡导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21世纪美国商学院联盟(AACSB)提倡教育目标的多样化;2002年起会计师州委员会全国协会(NASBA)的教育委员会强调培养具备职业道德的会计人员,教育目标逐步呈现出多元化特点(陈文涛,2009)。

值得我们关注的是,2002年10月,哈佛大学文理学院院长科比正式宣布启动新的本科生课程改革,将本科生教育目标定位于培养反思性的、经过良好训练的、有知识的、严谨的、 有社会责任感的、独立的创造性的思想家(陈何芳等,2007)。

四、会计教育目标的反思

纵观国内外会计教育目标定位方面,从知识、能力、品德的培养,到专门人才、应用型人才、研究型人才或思想性人才,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上体现了教育目标的“人才观”,经历了专业、技能、能力、职业、人才等认识阶段,其中引发了通用、品德、素质、创新、人生等教育理念的思考。对此我们可以总结为以下五组对应观点:

(一)专业观与通用观。会计学专业作为应用型专业,具有独特的思维方式和专门的专业方法,强调会计教育的专业性质无可厚非。在我国计划经济时期,会计专业的设置依据行业、部门的性质设置得非常详细、狭窄,这种专业观的优点是贴近专业乃至行业特点,专业性强、操作性强,适应当时变化小、变化慢的客观环境,这一格局一直持续到1993年“两则两制”的会计改革。1992年我国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政治、社会、经济、法律、科技、文化、教育等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学生由国家包分配逐渐过渡到市场化的自主择业,所学非所干、所学非所用的现象愈加突出,由此我们考虑借鉴西方高校教育目标,提出宽口径、厚基础、通用化的培养目标,呈现出适应性强、专业基础扎实等优点,拓展了会计教育的视野,是我国会计教育中的重大进步。但通用化不能代替专业化,我们应该是掌握主干专业理论与知识基础上的通用化,而不是泯灭专业基础上的通用化,“应培养成通才基础上的专才 , 亦即基础扎实、知识面广的会计专门人才”(王光远、陈汉文、林志毅,1999)。否则“专业”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二)技能观与品德观。毫无疑问,会计专业是应用型、技能性的专业,掌握必要、基本的专业技能是会计专业培养中的基本要求。随着企业环境、交易事项以及会计准则等复杂化的加剧,尤其是注册会计师考试、学生就业的压力,使得我们不得不重视会计中的技术问题。但技能只代表技术操作能力,只有在品德的陪伴或约束下,高超的技能才能发挥出正能量。拥有高超武功而缺乏武德的人,很可能成为一个危害社会的人。因此,古今中外的会计教育中都强调品德教育,但我国会计教育中的品德教育大多停留在培养目标中的“德、智、体、美”的文字中,实际会计教育中更加强调的是技能,而对于品德教育仍显得比较薄弱。

(三)能力观与素质观。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以及复杂环境的瞬息万变,使得各类人才培养除了专业技能外,更加重视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等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并强化人文素质、心理素质、品德素质等方面的教育。能力观强调的仍然是个体本身所具有的“硬实力”,如果没有各种素质的“软实力”配合,则难以有效发挥“硬实力”的效用。人文素质不仅有助于塑造人的良好气质,也有助于各类文化的融合与借鉴,有助于企业并购后的文化融合,更有利于培养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品质。心理素质与品德素质的重要性已引起人们的充分重视,然而贯彻、应用得不尽如人意。

(四)职业观与创新观。会计作为一种职业,在社会中具有较高的就业率,很多高校的会计专业教育中,将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作为其核心能力。不可否认,职业能力是学生就业中非常重要的基础能力,用人单位也非常看重学生的实习经历、实务操作能力。但实务工作中,企业的经营发展环境、交易事项等千变万化,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职业观,不利于学生适应千变万化的环境、提升业务质量、发展职业层级,因而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树立创新观。遗憾的是,目前的会计教育仍然表现为职业教育强盛、创新教育薄弱的格局。

(五)人才观与人生观。众所周知,人才观是目前公认的会计教育目标,这一目标融合了专业观、技能观、能力观、职业观等目标的内涵,对于提高会计教育水平和会计人员综合素质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支持和保障作用。“人才”作为有才能、才学的人,通常指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人。《辞海》中概括为“有才识学问的人;德才兼备的人。”中共中央、国务院2010年6月6日印发《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将人才定义为“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无论人才指的是经营人才、管理人才、技术人才还是技能人才,将人才从多少角度、多少层次进行分类,其教育对象的落脚点都是将受教育者看作教育工作的“产品”“工具”。而受教育者作为独立个体的“人”,既是生物人、经济人,更是社会人,有追求自身价值与幸福的权利,掌握相关专业技能、作为合格乃至优秀“产品”步入社会后,其专业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综合素养既是谋生的手段,也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手段和途径。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合格、优秀的“人才”是服务于精彩、幸福“人生”的手段。同样,培养会计人才也应服务于丰满、净化人生之目的。

上述会计教育目标的观点及认识,并非相互孤立、相互矛盾,而是相互联系的一个整体。具体如图1所示:

五、会计教育目标的定位

会计教育目标的演进,体现了人们对会计教育环境认识的深化以及会计教育宗旨的理解。综合上述分析,我们认为,大学会计教育目标应体现“独立”“自由”“批判”等大学精神,以“人才培养”为手段,以“人生价值”为宗旨,将其定位为:“培养具有健全人格、服务于人生价值最大化的会计人才。”这一目标定位包含了会计教育中的职业需求、技能与能力要求、品德与人文素质、创新与思辨思维等理念,在具体实施中需要并引起以下方面的配合及定位。

(一)更新教育理念。在将会计专业视为应用型专业、会计教育是技能教育背景下,会计教育中出现了重会计轻管理、重操作轻原理、重规则轻质疑、重簿记轻报告、重现在轻历史、重西方轻本土、重个体轻系统、重本体轻环境、重技巧轻育人等教育理念的误区,应强化后果、强化解惑、强化原理、强化动态、强化质疑、强化德育等会计教育理念(栾甫贵,2013)。而将人生价值融入会计教育目标后,应树立和强化人性、人格、人本、尊严等理念。

(二)调整教育内容。教育理念的更新需要教育内容的配合与落实。除了借鉴西方会计教育内容,设置“会计伦理(道德)”课程外,建议在会计学专业课程教学中,增加“人生”方面的教育引导,将人生、人生价值以及相关理念渗透到教学内容中。例如,“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的会计等式隐含的资源与人生价值的关系,等式左方的资源可以代表人所拥有的金钱、地位,等式右方代表人生中的价值,负债代表对社会、对他人有损害的负价值,所有者权益代表正价值。有关交易事项的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都是人生价值这四个方面的体现,等等。

(三)丰富教育方法。传授、讲授、讨论、案例等教育教学方法,主要是针对专业知识的方法。而将人生价值引入会计教育目标后,除了专业教育教学方法外,有必要引入行为主义教育方法与人本主义教育方法。行为主义教育是指通过人的行为与外界事物关联、刺激的内在联系,强化其耦合的方法,即引导、强化个体与环境的关系认知、识别,选择相关行为。会计中诚信与造假是明显的个体选择,各种会计职业判断都是个体与环境耦合性的判断。人本主义教育是以人为本、关注人生的教育方法。其主要思路是:通过对人的情感、需要方面的研究,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提倡尊重人的个性和差异性,从尊重人的个性出发,强调师生之间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建构,重视学生价值观及人格的形成。会计作为与金钱、权力、权利打交道的职业,在當今社会环境下更加需要引入行为主义、人本主义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以最大限度地提升会计专业教育质量。J

参考文献:

[1]陈何芳等.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教育培养目标的演进[J].外国教育研究,2007,(5).

[2]陈洪捷.德国古典大学观及其对中国的影响(修订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陈文涛.论美国会计本科教育目标[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9,(6).

[4]顾明远.教育的本质是生命教育[J].基础教育论坛,2013,(12).

[5]纽曼.大学的理想[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6]李心和.论会计教育目标[J].会计研究,1998,(3).

[7]LindaTorp,SaraSage.基于问题的学让学习变得轻松而有趣[M].北京:中国工业出版社,2004.

[8]刘永泽,孙光国.我国会计教育及会计教育研究的现状与对策[J].会计研究,2004,(2).

[9]栾甫贵.论会计教育理念[J].会计研究,2013,(4).

[10]罗伯特·赫钦斯.现代西方资产阶级教育思想流派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11]罗素清.日、美会计教育目标及其启示[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5,(1).

[12]邱琳.英国学校价值教育研究[D].武汉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

[13]苏霍姆林斯基.关于和谐教育的几点想法[J].国民教育,1978,(9).

[14]肖川.教育是什么[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0,(1).

[15]肖华,李建发.大学本科会计教育目标及教学方法创新[J].财会通讯,1999,(10).

[16]王光远,陈汉文,林志毅.会计教育目标之我见[J].会计研究,1999,(9).

[17]吴亚林.价值与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18]阎达五,刘汝军.美国会计教育改革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J].财会月刊,1998,(1).

[19]张晓亮.英美高校本科会计教育对我国会计教育的启示[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3).

[20]曾崟.教育目标的伦理管理研究[D].中南大学博士论文,2006.

[21]应益华.互联网时代会计目标及职能重构与本科会计人才培养探索[J].商业会计,2016,(04).

作者:栾甫贵

第2篇:关于人生的文章

人生咏叹调

欣闻刘老同窗世纪之约,感同身受,以辞贺之。

少年之志,凌云之志。百侣曾游,峥嵘岁月,豪情满怀,意气风发,挥斥方遒。少年懵懂,众里寻她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瓓珊处。少年,初生牛犊,雏鹰试飞,虎踞山林,蛟龙入海。

青年,野马狂飙,纵横驰骋,借天地之灵气,揽三山五岳于怀中,旷达恣肆,锋芒毕露。风雨来袭,东奔西突,折戟沉沙,壮志难酬。 人到中年,如日中天,光彩夺目,如星灿烂,熠熠生辉。心智成熟,厚积薄发,厚德载物。尽人伦之责,养老育幼,不辞辛劳;尽职业之责,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尽师友之责,诚实为人,诚信处事;尽国家之责,哺育幼苗,成就栋梁。然为生计奔波,为斗米折腰,使我不得开心颜。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美好中略带忧伤。百年修炼,终成正果。仗剑以观天下,舍我其谁?人生轮回不过百年,沧海之一粟,时光之一瞬。肉体不存,精神岂能焉附?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松涛阵阵,古朴之风韵;月光皎皎,通灵之浪漫;桃李芬芳,心血之馈赠。来去匆匆,捧一抔厚土将身体掩埋,把想说的留给后来者 。

未名于二零一一年十一月十一日于曲阳

第3篇:关于人生的文章

如花般万紫千红,人生亦有千种姿态,万种风骚。而在人生傲然屹立的天地中,我们常常被那些对善与奉献、爱与关怀情有独钟的灵魂感动得泪眼迷蒙。

红尘万丈,回首追忆。我听到在时光的深处,有一个深沉的声音在低低吟诵:“吾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好一个“独爱”!纵然是弱水三千,我亦只爱一瓢饮。周敦颐对莲矢志不渝的深情,实际上是对自己洁净灵魂的坚贞捍卫。在那个媚俗易浊的世界中,他始终保持着人格的独立和精神的超脱。他对超行的情有独钟让我看到了他的姿态。如莲般,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可远观而不可亵玩也。

历史的风尘轻轻掸去,我看到的是一张饱经沧桑的脸,我看到他眼中的慈祥与温情,那如溪般流动的眼神里,是爱在潺潺流淌。对穷人情有独钟的特丽莎嬷嬷,为世界上所有生活在穷病交加中的人们,领取了诺贝尔和平奖。她厌弃的是红尘中的浮华与虚伪,钟爱的是像阳光一样拯救爱与温暖。我看到,她的姿态,如一朵清丽脱俗的星尾,那圣洁的光芒,甚至可以灼伤上帝的眼。

蝴蝶在眼前轻盈地飞过,在中国的西安幻化为一个传说,英国一个名叫金铃的女护士,远离家乡,在西安开办起中国第一所临终儿童关怀中心。她爱孩子,更爱那些一出生就被命运判了死刑的被父母遗弃的绝症患儿。她说:“每一个孩子都是上帝的恩赐,都应该得到爱与关怀。”这个虔诚的基督教徒坚持着让每一个生命都有尊严地离去。“蝴蝶之家”是幼小的孩子们对人世最初和最后的家乡。金铃说:“蝴蝶代表着重生,愿所有的孩子的灵魂,都能在此得到升华。”我看到,她的姿态,是一丛鲜艳瑰丽的蝴蝶花,花的灵魂,是那只翩翩飞舞的蝶。

人文关怀的光芒不散,我看到的是杭州图书馆馆长——褚树青。这个无条件地为一切人——无论是高级知识分子还是卑微的拓荒者——营造一个属于知识的殿堂,不管那些对书有圣洁向往的“卑微者”的质疑漫骂。他所钟爱的是平等、博爱与奉献。他的姿态,是一棵万年青,在人世中,指点善与爱的方向。

人生的姿态是每个人情有独钟的选择。无论是“香港大学之宝”的袁苏妹,还是师魂灿烂的“赵世术”,都选择了奉献与关怀。人生的价值隐藏于姿态之下,情有独钟是一种选择。那么你呢?你情有独钟的人生姿态,有何种风采?

第4篇:关于人生感悟的文章:人生如茶

作者/宋凌君

相传有一个屡屡失意的年轻人,慕名来到千年古刹普济寺,抱怨自己命运不济,心灰意冷,请求大师指点迷津。大师释圆并没有立即反应,而是沏了两杯“铁观音”茶。第一杯用的是温水沏泡。茶叶虽是茗茶,但经久不闻茶香,无法人口。第二杯,同样的茶叶,用沸水反复浇注,清香扑鼻,沁人心脾。直到这时,释圆才解释道:施主请看,同是铁观音,为什么茶味迥异?用水不同,则茶叶的沉浮就不一样。温水沏茶,茶叶漂浮水上,怎会散发清香?沸水沏茶,反复几次,茶叶沉沉浮浮,才释放出四溢芳香。一席话,说得年轻人茅塞顿开,回去后发奋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终于事业有成。

沏茶的水可能是热的、温的,甚至是冷的。水温的变化决定了茶的味道。这即是饮茶的艺术,又是生活的艺术,更是人生的艺术。同理,水的不同形态变化,也象征了不同的人生状态。假如一个人对生活和人生的温度是o℃以下,那么他的状态就是冰。他的整个人生世界也就不过双脚站立的狭隘之地。假如一个人对生活和人生抱着平常的心态,那么他就是一掬常态下的水。他能奔流人海。假如一个人对生活和人生是100℃的炽热,那么他就会变成水蒸气,化作云雾飞翔。他不仅拥有大地,还能拥有天空。他的世界广阔而高远。

人生如同沏茶。水温够了茶自香,水温不够难人味。那么如何提升人生的水温呢?

信念坚定是动力。人生之旅,举步维艰。酸甜苦辣、喜怒哀乐都在所难免。我们应像河水一样,虽然路径弯弯曲曲,但流淌向前的目标始终不变。遇见小石块冲过去,遇见大石头,迂回绕个弯,另辟一条路。挫折和苦难对于强者来说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来说则是万丈深渊。(范文网 )战胜它,需要我们积蓄力量,清除羁绊,把挫折当成成长的动力,把失败作为开拓的起点。任何时候,不消极、不悲观、不抛弃、不放弃,坚定信念。相信:挫折和苦难都是暂时的。在尚未付出努力之前,每一个人的水都不可能是沸腾的,也都不可能沏出散发诱人香味的茶来。当你执著地坚持把那一壶水加热到足够高时,就能摆脱失意,享受成功的快乐。正如孟子所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努力勤奋是捷径。假如将捷径理解为一蹦而就的话,成功是没有捷径可走的;假如将捷径理解为达到成功最短的距离,那么,捷径一定是勤奋,即脚踏实地的奋斗和扎扎实实的努力。经过困苦的煎熬,岁月的浸泡,人生的那杯茶才能够清香四溢。这是对勤劳的肯定,这是就付出的回报。就像具有传奇色彩的美国前国务卿赖斯,从一个备受歧视的黑人妇女成为享誉全球的外交家,是因为比别人付出了更多的辛劳。要想肚别人优秀,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勤奋与成功昃相辅相成的。踏实做人,努力奋斗,收获的必将是灿烂的未来。

增强实力是硬道理。如果自己的能力水平不够,达不到应有的层次,要想事事成功,人生圆满,自然很难。我们要做一条容纳百川、奔腾不息的河。使自己的能量之水与流动的知识长河相连,保持其活力和动力。“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知识也有保质期,能力素质尚需不断发展提高,才能与时俱进。否则就像一潭死水终会走向腐化。提高实力的最有效方法就是与时俱进的理念,不断更新的知识储备,趔硬的基本功,非同一般的本领。

水温够了茶自香,功夫到了自然成。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实现质变。人生如茶!

作者单位:辽宁省朝阳市第四中学

第5篇:有关于人生励志的文章

人生就像蜿蜒波折的小路,这一路上果实飘香、蝴蝶飘动、绿景围绕。

但很多人往往都不过足的去享受这方面,

更多的还是去了另外一个层面,

哎,为什么都这样?

到底是人去创造社会,休会社会呢?

仍是社会去发明跟规则人?

每个人都为了寻求 理想,扭曲了自己真正想要的幻想。

举例:为什么明星都嫁富豪?不嫁农夫?岂非农夫本身身材、面孔、素质等等等等都不如富豪?

人都太贪心了,甚至于连这个高等的动物自身,也有猜不透摸不透自己到底想要什么的时候。。。

我也行将被含混。。。

我信任许多人在这个时候也有过像我一样的反思,

但终极还是墨守了这个所谓的社会规矩。

其实,幸福真的离我们很近。我们只有稍稍这么尽力,青春励志,就能得到。完整不必过的这么累。。。

其实,我们能够生活的更好。我们只要都不强势的去驯服、去向市核心发展,平平庸淡其实就可以过的开心。。。

实在,咱们都错了。

生涯本不应当是这样。

人生本不应该是这样。

马云在看了路遥<<人生>>后学到了良多,这货色不适说一下就行的,你得自己缓缓领会.

别人的理解只是一种对自我经历的领悟,你本人阅历过一些后才会真正懂得.否则,我今天讲了,你也记住了,但碰到事件后又不懂了.....

人生是充斥抵触的......

左拉说过:未曾苦过永夜的人不足以语人生.

马云有4字真言道破天机:"永不废弃!"手来轻易做起来难啊!

人生之路就是与苦难抗争的路

答:在电驴中搜寻-------经管励志合集。相信你要的东西里面都有,一共包括两百多本励志书籍,我也常常看,推举给各位须要这本书的友人,相信你会从中清楚很多情理,学到很多常识。

第6篇:关于思考人生的文章:鞋

●徐泽

人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再穷也要穿上一双新鞋,以便走好地狱和天堂的路。

鞋的产生与自然环境,与人类的智慧密不可分。远古时代,土地高低不平,气候严寒酷暑,人类本能地要保护自己的双脚,简单包扎脚的兽皮、树叶等,便成为了人类最早的鞋。古人以草为屐,皮为履,后唐马周始以麻为之,即鞋也。鞋最基本的定义,就是穿在脚上走路的东西。

人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再穷也要穿上一双新鞋,以便走好地狱和天堂的路。

人生下来就必须穿鞋,但穿什么样的鞋,人一生能穿多少双鞋活多大岁数,都是有定数的。不管伟人还是平民,谁的一生又能离得开鞋呢?就是在云朵中行走的仙人也总要回归大地;鞋不伟大也不卑微,但只要生存在这个世界上,谁就一生也离不开它。.

鞋的式样和款式有很多,单从材料做成的鞋就有好几种,有皮鞋、胶鞋、布鞋、麻鞋、草鞋等等。而我最熟悉的就是布鞋了,它的手工制作过程我清清楚楚。鞋子有鞋底和鞋帮两部分,最重要的还是鞋底,鞋底不厚扎得不牢穿的时间就不长。要有好的鞋底,就必须先糊浆纸,这里所说的浆纸就不是纸了,而是一种破布。家里的衣服破得不能再补了,就用剪刀把衣服沿缝口剪开,好的结实的布留下做补钉,实在烂得没法用的布才用来糊浆纸。糊浆纸必须在一个上好的晴天,将门板卸下来平放在地上能晒到阳光的地方,再烧一锅开水放人干面调成面糊。一层碎布一层面糊贴在门板上,一般要贴三四层,也有贴七八层的。一般要在太阳下晒八九天,直到干透了为止。晚上关门门板照样上起来,上面五颜六色的布只当是一道风景或屏风,家家户户都这样,一点也不会让人笑话。

做鞋必须先有鞋样子,千层底要一针一线纳起来,那细细的钢针全凭手劲穿过千层底往往很困难,还必须用顶针,没有顶针时就要在中指上缠一块布。当一双鞋底纳下来,那粗硬的布条上就全是针眼儿。每当针扎进鞋底有些涩时还必须将针头放在头发上光一光,这样才会轻松快捷。每扎一针,都必须把线捏紧,一天扎几百针,拉线的手都被捏成血印儿,时间一长,长成老茧就不疼了。鞋底的针脚线眼就像田野的秧苗,横竖成行,又像将军排兵布阵,整整齐齐,也像一位古典诗人,每一行里都溶进了人间温馨与慈爱。

我小时候在农村长大,穿的都是布鞋,是方口的,黑色的。有一根带,有嵌纽。穿起来很舒服。但时间长了才知道土。后来外婆又给我做了松紧口的布鞋,才感到洋气一点。但松紧口的布鞋有些热不透气,在夏天穿时间长了就臭脚,但还是比城里卖的球鞋(运动鞋)要好得多。

看到父母和哥哥妹妹夏天都穿上了塑料凉鞋,我也提出要买一双,父亲要我语文算术两门都必须考98分的成绩才给我买。

从此我好好学习,为的就是一双塑料凉鞋,甚至在城里的“东风商场”都选好了款式。那时塑料凉鞋很金贵,放在玻璃柜台里,(范文网 )不付钱是不能抚摸的。价格是3元8毛9分。那是30年前了,一斤猪肉才卖5毛6分钱,父亲一个月的工资才32元,母亲27元,在当时应该是很高的价格了。

我期末考完试,成绩单子出来了,算术99分,语文97分,两门加起来正好是每门98分,由于当初有约定,父亲也不好反悔耍赖,只有给我买塑料凉鞋。塑料凉鞋买回来了,由于有些大,前面需垫了棉花才能穿,每当脱了鞋,脚指头上就沾满了棉絮,需用手扯掉。穿了两年后,脚长大了,才将棉花拿掉,那个舒服劲啊,是今天的小孩无法理解的。那时解放军也穿塑料凉鞋,且款式还跟我是一模一样的,你说我该不该高兴。我曾穿着这样的凉鞋跳忠字舞,我有一根宽皮带,为了好看,我就系在黄衣服外边,跳舞跳得忘形时,裤子也掉了下来,但我不为所动,一直将舞跳完。为此老师还表扬了我。

那时家家都穷,我对来之不易的塑料凉鞋是十分爱惜的。记得有一次放学时正好下雨了,我又没带伞,就在雨中奔跑,想早一点到家,我怕弄坏了塑料凉鞋,就把它脱下来,高高举过头顶,光着脚巴在水中奔跑着,路边的积水溅起一米多高的水花,在雨水中奔跑,别提有多高兴了。到家时才知脚板被碎玻璃划破了一道一寸多长的小口子,母亲把我的脚抱在怀里,心疼地哭了,我却像没事儿一样。

但有一次,这双塑料凉鞋又让我经历一次失而复得的恐惧与惊喜。记得我看完乡村电影回来,天已全黑透了,在经过一条灌溉渠时,我的一只塑料凉鞋深陷在泥水里再也找不到了,我只好将剩下的一只塑料凉鞋藏在衣服里,光着脚提心吊胆地走回了家。第二天早晨还是被父亲发现了,父亲二话没说,用自行车载着我就奔向灌溉渠,卷起裤筒,不管不顾就下到一米多深的水里探寻着,父亲的衣服全湿透了,秋水也有些凉了,父亲的白发和芦苇在飘扬,一只水鸟贴着水面飞向了远方。大约摸了半个多小时,凉鞋终于被父亲摸到了,美中不足是断了一根带子。但父亲说用橡皮筋连着,还照样好穿,我就是穿着这双断了一根带子的塑料凉鞋上完了小学,渡过了我艰辛苦涩美好温馨的童年时光。

我长大参加工作后,日子好过了,不知穿过多少双皮鞋运动鞋,但都没有外婆做的布鞋“养脚”,再也没有了那无忧无虑的幸福时光,有时幻想,如果让我重回故土,还能穿着布鞋在洒满阳光的乡间泥土路上走一走,那该多好。它让我如见到慈祥的外婆和清贫油灯下温暖的光辉。每当想着心里就暖暖的,忘却了许多人生的痛苦和忧伤。

进了城有了钱,我许多鞋只穿了一半时辰就因为不时尚而被抛弃掉了,也有的被放在窗台上风吹雨淋,和无边的岁月一起苍老。

有一次父亲来城里看我,见那么多双还能穿的鞋被丢弃就有些心疼,就从中挑了一双白色的旅游鞋坚持要留着自己穿。鞋有些大,父亲穿着不太合脚,就将鞋头填上棉花,鞋带紧了又紧才勉强能穿。但终归不太跟脚,有一次上楼时不小心摔倒在水泥楼梯台阶上,膝盖上的皮都摔破了。

在穿鞋的问题上,我的女儿比我还不懂事,也总不让我省心。她一有钱总是喜欢买鞋,家里的鞋柜里放着她买的各种各样的鞋,都快成为鞋城和鞋的展览中心了。有的鞋一次也没穿过就落满了灰尘,我见了不免有些心疼。时光和岁月还真的能改变一个人,想不到女

第7篇:哈佛大学关于人生目标的调查

调查的对象是一群智力、学历、环境等条件差不多的年轻人。

调查结果发现:27%的人没有目标;60%的人目标模糊;10%的人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3%的人有清晰且长期的目标。

哈佛大学还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关于目标对人生影响的跟踪调查。调查对象是一群智力、学历、环境等条件差不多的年轻人。调查结果发现:

27%的人没有目标;

60%的人目标模糊;

10%的人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

3%的人有清晰且长期的目标。

经过25年的跟踪研究,结果发现他们的生活状况及分布现象有一定规律:

3%有清晰且长期目标的人,他们大都成了社会各界的顶尖成功人士,其中不乏白手创业者、行业领袖、社会精英;

10%有清晰但目标比较短期的人,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成为各行业的不可或缺的专业人士,如律师、医生、工程师、高级主管等;

60%的目标模糊的人,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他们能安稳地生活与工作,但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成绩;

剩下的那27%的没有目标的人,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他们的生活过得都不如意,常常失业,并且抱怨他人,抱怨社会,抱怨世界。

调查者因此得出结论:目标对人生有巨大的导向性作用。

25年的跟踪研究结果显示,他们的状况及分布现象十分有意思。

那些3%有清晰且长期目标的人,25年来几乎都不曾更改过自己的人生目标。

25年来他们都朝着同一方向不懈地努力,25年后,他们几乎都成了社会各界的顶尖成功人士。

他们中不乏白手创业者、行业领袖、社会精英。

那些10%有清晰短期目标者,大都在社会的中上层。

他们的共同特点是,短期目标不断被达成,状态稳步上升,成为各行各业的不可或缺的专业人士,如医生、律师、工程师、高级主管,等等。

而那些占60%的模糊目标者,几乎都在社会的中下层面,他们能安稳地工作,但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成绩。

剩下的27%是那些25年来都没有目标的人群,他们几乎都在社会的最底层。 他们都过得不如意,常常失业,靠社会救济,并且常常都在抱怨他人,抱怨社会,抱怨世界。

其实,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成功发展的渴望。

如果你能发掘它,便能找到成功的方向,找到一种支持你不懈努力的持久力量。

然而,正如西方的那句谚语所说,“如果你不知道你要到哪儿去,那通常你哪儿也去不了”。

为成功制定一份书面计划

有的人将成功界定在良好的教育背景和先天的环境条件上。

虽然这些也是事业发展的基础之一,但远远不能带来真正的成功。

成功的事业还需要准确的、文字性的计划。

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制定自我发展的行动计划,对于个人的发展来说必不可少。

什么左右你10年后的“价值等级”

哈佛大学对大学毕业生进入职场的收入变化进行了长期的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形成文字性计划的重要作用毋庸置疑。

83%的人对职业发展没有设定过目标。

他们的收入在这里作为参考基数。

14%的人对职业发展有清晰的目标,但没有书面记录下来。

他们的工资是前者的3倍。

3%的人对职业发展有清晰的目标,并书面记录下来。

他们的收入平均是第一类人工资收入的10倍。

从离开校园到职场人生,10年也许只是弹指一挥间。

然而,10年过去,当同窗好友再一次相聚时,在职场的地平在线,一个无可回避的现实是:昔日朝夕相处、平起平坐的同学,有了明显的“社会价值等级”。

造成这种等级区分的,当然有机遇、关系以及与之相对应的环境,但是,一个更为重要的因素却是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

刚刚步入社会,谁都面临着这样的问题:毕业后,我可以干什么呢?做销售、做管理„„似乎做什么都可以。

那么今后的人生路到底应该怎么走呢?缺乏一个明确的规划。

大学毕业即在一家知名公司做助理工作的王军,5年间,不因周围公司高薪相聘的诱惑所动,一心一意钻研公司业务。

5年后便被公司聘任为总经理,而且,做得非常成功。

今年32岁的张洁,参加工作的第二年就被公司提拔为客户经理。

出入有车,手下统领着一班人马,隔三差五去美国总部“取经”,可谓春风得意。

然而,10年过去,张小姐却因没有及时给自己“充电”,而被无情的“后来者”挤出了客户经理的宝座。

学财务专业的陈冬,死活都不愿从事财务工作。

通过咨询职业指导师,她认识到自己是一个对空间敏感的人,每天都需要富有创造性。

后来,通过自己的努力,在索尼找到了一份工作,满足了她天生的创造性和表达需要。

不久,她终于找到了最适合自己飞翔的天空—面向海外的公共关系主管。 缺乏设计的人生是打折的人生

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准确评价个人的特点和强项,评估个人目标与现状的差距,发现新的职业机遇,突破生活的网格线,重新认识自身的价值并使其增值。职业生涯规划是包装人生、创造个人价值的艺术。

没有经过策划的择业与职业发展是盲目的,没有经过设计的人生是打折的人生。

曾在里根政府担任过财政部长、白宫办公厅主任的唐纳德?托?里甘,在谈及他的成功人生时,常常对人讲起这样一个故事:有三个人同时到了天堂,天使圣彼得只有供一个新来者住的地方,于是就说他只让那个从事最古老职业的人来住。

其中一人站出来说:“我想我就是,因为我是外科医生,众所周知,上帝在6天中创造世界后就创造了人,上帝还用亚当的肋骨创造了女人—这就用了外科手术。

”他还没来得及向前挪一步,第二个人就站出来说:“稍等一会儿,我是工程师,在创造人之前的那6天里,万物一片混乱,上帝只好连着6天6夜工作去消除混乱,这就用了工程技术。

”圣彼得还未及作答,第三个人站出来说:“得了,我是谋划家,要是没有我,上帝上哪儿找所有这些混乱?”圣彼得想了想,最后把地方让给了第三个人。

这个故事表明了一个精于设计、后发制人的道理。

其实,规划人生是一种运筹帷幄的艺术,是对自己所要达到的人生目标设定最佳的路径,以最少的代价换取最大的成功的一种精心设计与安排。

它将宏伟的目标与现实的条件紧密结合起来,是沟通天才的构想和现实途径的桥梁。

然而,为人生确定方向是困难的。

但这是我们自己的事情,不要将其推向父母、老师和社会。

不要为别人的愿望和期待活着。

要改变自己的一些习惯,让生活有一些新的样式,也是困难的。

但这恰恰是值得我们努力追求的目标!古罗马哲学家塞内卡有句名言:“如果我不知道要驶向哪个港口,就没有任何风向适合我。

”只有当我们知道人生的目标时,才能把所有的力量和资源集中在这个方向上。

因此,为了成功,我建议你一定要为自己设计一份书面的生涯发展计划。 当然,这件看似容易的事情,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所以真正成功的人也总不是所有的人。

管理好你自己的人生

为自己设计一份书面的生涯发展计划,是为了更好地管理好自己的人生。 怎么管理好你自己?管理大师德鲁克说,你要问自己5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我的长处是什么?你应该向周围的人寻求回馈并加以分析,发现自己真正的长处,然后努力完善自己的长处。

同时找到那些妨碍自己发挥的地方改掉它。

第二个问题:我做事的方式是什么?比如你是擅长团队合作,还是习惯单打独斗等。

不在于如何回答,而在于回答问题后采取的相应行动。

第三个问题:我的价值观是什么?人和企业都有自己的经营价值观,如果两者冲突,你就难以发挥绩效,不是谁对谁错的问题。

之后你才能回答第四个问题:我该去哪里工作?或者,你至少知道你不该去哪里工作,知道自己将以怎样的方式做一项新工作。

最后回答第五个问题:我该贡献什么?要考虑三方面因素:一是形势的要求;二是基于自己的长处、做事方式和价值观,怎样能做出最大贡献;三是什么样的结果影响深远。

认识你自己之后,要付诸相应的行动,才是管理你自己。

感悟:

不以金钱为动力的目标才能走得更远,为学术理想奋斗才会更接近真正的成功!

大学要学会利用好资源,学会自学!

上一篇:保安员基本常识下一篇:高三数学复习解三角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