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2011年工作目标考评办法的通知(精选7篇)
中共**市**县委办公室 **市**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2011年工作目标考评办法的通知
各乡镇党委、政府,各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县级各部门党委(党组):
《**市**县2011工作目标考评办法》已经县委、县政府审定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中共**市**县委办公室
**市**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1年9月6日
-1-**市**县2011工作目标考评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市**县目标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和县委、县政府要求,结合2011年目标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对乡镇、街道和县级各部门、省市驻县单位完成2011年工作目标情况的考评。
第三条
考评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由县目标办牵头,会同县级有关部门组织实施。
第二章 考评内容
第四条 综合目标:包括县委县政府下达的工作目标完成情况,领导班子创“四好”或“五好”及领导干部工作情况;党政领导班子及成员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
第五条 单项目标:包括工业发展目标,农业发展目标,招商引资目标,重点项目建设推进目标,交通建设目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目标。
第三章 考评方式
第六条 考评分组。根据目标责任单位的不同特点,将目标责任单位划分为乡镇、街道、党群工作部门、经济工作部门、非经济工作部门和省市驻县单位六个组进行考核评定(考评单位分-2-组名单见附件)。
第七条 单位自查。目标责任单位对照县委、县政府下达的工作目标,依据考评办法和考核实施细则进行逐项自查,写出主要工作目标和单项工作目标完成情况自查报告报县委、县政府,同时抄送县委县政府督查督办室。
第八条 现场考评。县目标管理领导小组在各目标责任单位自查的基础上,组织考评组对各单位进行现场考核。
第九条 听取综合汇报。考评组将听取被考评单位综合汇报,主要包括2011主要工作目标、单项工作目标完成情况、乡镇(街道)创“五好党委”、县级部门创“四好领导班子”、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情况和“一把手”抓党建工作情况。
第十条 民主测评。考评组对科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的工作情况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民主测评和个别座谈。
第十一条 现场查验。根据汇报和平时掌握情况,考评组检查、核实、查证报表及相关数据、资料,重点检查特色工作目标、重点工作目标和单项工作目标完成情况。
第十二条 相关目标考评。县级有关主管部门对乡镇(街道)和县级部门综合目标中涉及本部门主管工作目标的,根据平时掌握情况向县目标办提出目标建议分值,作为该项工作目标考评计分的参考依据。
第十三条 实行目标运行过程监管。对目标责任单位承担的
-3-重点工作目标、单项工作目标实行分阶段考评,将“开门红”和“双过半”目标完成情况纳入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以“倒扣分”的办法计入目标考核,具体扣分以每次通报情况为准(一般每次扣分不超过0.5分,对个别完成阶段性目标任务特别差的每次可扣0.5—1.0分)。
第十四条 单项目标考核。由县目标管理领导小组牵头,由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县目标办、县级主管部门负责人任副组长,组成考评组,实施集中考评,具体工作由各单项目标主管部门承办。县级主管部门依据考评办法(由主管部门会同县目标办制定),根据单位自查、平时监控和抽查情况,提出考评结果初步方案,提交县目标管理领导小组审核后提请县委、县政府审定。
第十五条 综合测评。在基本目标分以外设置2分量化测评,县四大班子领导对各乡镇(街道)、县级部门工作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乡镇(街道)、县级部门之间进行双向互评,将测评结果纳入综合考评体系。
第十六条 汇总审核。现场考评结束后,县目标管理领导小组组织各考评组汇总,形成全县目标考评结果报告,报县目标考评领导小组审核后,提请县委、县政府审定。
第十七条 考评结果公示。考评结果经县委、县政府审定后,通过党政公众网、张贴公示等形式在全县范围内公示一周。
第四章 考评计分
第十八条 目标考核得分的构成。目标考评最终考核得分由“目标基本分”+“超目标加分+获奖加分+创新工作加分+市委市政府考核双倍加分+综合工作排位加分”+“综合组测评得分”-“未完成目标扣分+倒扣分+市委市政府考核双倍扣分+综合工作排位扣分”组成。
第十九条
超目标任务加分。凡纳入统计范围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以统计法定数据为准,主要经济目标超额完成按比例加分,加分控制在该项目标分值的10%以内;其余目标以主管部门提供并经考评组查实的数据为准。
第二十条 表彰奖励加分。除达标奖、组织奖、发行奖以外,各目标责任单位当年获得中共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国家部委局,市委、市政府和省级部门奖励的,综合工作分别加3.0分、2.0分、1.0分,单项工作分别加2.0分、1.5分、0.5分;表彰目标责任单位挂靠部门、内设机构的,综合工作分别加2.0分、1.0分、0.5分,单项工作分别加1.0分、0.5分、0.25分。同项工作获多级表彰的,按最高级别获奖加分。
第二十一条 创新工作加分。各目标责任单位工作经验当年受到中共中央、国务院领导,省委、省政府和国家部委局主要领导,市委、市政府和省级部门主要领导肯定批示(书面),作为经验推广学习的,分别加2.0分、1.5分、1.0分。工作经验(包括召开现场会)被全国、全省、全市参观学习的,分别加2.0分、-5-1.5分、1.0分。同一内容受到多级领导批示(或参观学习)的,按最高级别加分。各目标责任单位创新工作加分不超过8.0分。
第二十二条 市委市政府考核双倍加分。凡承担市委、市政府下达目标任务的县级责任部门、乡镇和街道,考核时县委、县政府被市委、市政府加分的,相应地对部门、乡镇和街道给予双倍加分。
第二十三条 综合工作排位加分。承担市委、市政府考核县委、县政府的工业、农业、招商引资、交通、重点项目建设、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等主要工作目标任务的县级目标责任单位,当全市考核获一等奖排名第一的加3.0分,排名第二的加2.0分,排名第三的加1.0分,其他考核指标得分排在全市前三名,分别加1.5分、1.0分、0.5分。各目标责任单位综合业务工作在全市同行业中获一等奖(排名第一的)加1.0分。
第二十四条 未完成目标任务扣分。纳入目标管理的可量化指标完成80%以下的该项计零分,完成80%以上的按比例计分。不可量化目标根据未完成情况给予扣分。
为了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中央部门预算绩效目标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 《国务院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 ( 国发 〔2014〕45号) 等有关规定,我们制定了 《中央部门预算绩效目标管理办法》。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附件: 中央部门预算绩效目标管理办法
财政部
2015 年 5 月 21 日
附件:中央部门预算绩效目标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进一步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提高中央部门预算绩效目标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有效性,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 《国务院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 ( 国发 〔2014〕45号) 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绩效目标是指财政预算资金计划在一定期限内达到的产出和效果。
绩效目标是建设项目库、编制部门预算、实施绩效监控、开展绩效评价等的重要基础和依据。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绩效目标:
( 一) 按照预算支出的范围和内容划分,包括基本支出绩效目标、项目支出绩效目标和部门 ( 单位) 整体支出绩效目标。
基本支出绩效目标,是指中央部门预算中安排的基本支出在一定期限内对本部门 ( 单位) 正常运转的预期保障程度。一般不单独设定,而是纳入部门 ( 单位) 整体支出绩效目标统筹考虑。
项目支出绩效目标是指中央部门依据部门职责和事业发展要求,设立并通过预算安排的项目支出在一定期限内预期达到的产出和效果。
部门 ( 单位) 整体支出绩效目标是指中央部门及其所属单位按照确定的职责,利用全部部门预算资金在一定期限内预期达到的总体产出和效果。
( 二) 按照时效性划分,包括中长期绩效目标和年度绩效目标。
中长期绩效目标是指中央部门预算资金在跨度多年的计划期内预期达到的产出和效果。年度绩效目标是指中央部门预算资金在一个预算年度内预期达到的产出和效果。
第四条绩效目标管理是指财政部和中央部门及其所属单位以绩效目标为对象,以绩效目标的设定、审核、批复等为主要内容所开展的预算管理活动。
第五条财政部和中央部门及其所属单位是绩效目标管理的主体。
第六条绩效目标管理的对象是纳入中央部门预算管理的全部资金。
第二章绩效目标的设定
第七条绩效目标设定是指中央部门或其所属单位按照部门预算管理和绩效目标管理的要求, 编制绩效目标并向财政部或中央部门报送绩效目标的过程。
绩效目标是部门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未按要求设定绩效目标的项目支出,不得纳入项目库管理,也不得申请部门预算资金。
第八条按照 “谁申请资金,谁设定目标” 的原则,绩效目标由中央部门及其所属单位设定。
项目支出绩效目标,在该项目纳入中央部门项目库之前编制,并按要求随同中央部门项目库提交财政部; 部门 ( 单位) 整体支出绩效目标, 在申报部门预算时编制,并按要求提交财政部。
第九条绩效目标要能清晰反映预算资金的预期产出和效果,并以相应的绩效指标予以细化、 量化描述。主要包括:
( 一) 预期产出,是指预算资金在一定期限内预期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情况;
( 二) 预期效果,是指上述产出可能对经济、 社会、环境等带来的影响情况,以及服务对象或项目受益人对该项产出和影响的满意程度等。
第十条绩效指标是绩效目标的细化和量化描述,主要包括产出指标、效益指标和满意度指标等。
( 一) 产出指标是对预期产出的描述,包括数量指标、质量指标、时效指标、成本指标等。
( 二) 效益指标是对预期效果的描述,包括经济效益指标、社会效益指标、生态效益指标、 可持续影响指标等。
( 三) 满意度指标是反映服务对象或项目受益人的认可程度的指标。
第十一条绩效标准是设定绩效指标时所依据或参考的标准。一般包括:
( 一) 历史标准,是指同类 指标的历 史数据等;
( 二) 行业标准,是指国家公布的行业指标数据等;
( 三) 计划标准,是指预先制定的目标、计划、预算、定额等数据;
( 四) 财政部认可的其他标准。
第十二条绩效目标设定的依据包括:
( 一) 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 二) 部门职能、中长期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计划或项目规划;
( 三) 中央部门中期财政规划;
( 四) 财政部中期和年度预算管理要求;
( 五) 相关历史 数据、行业标准、计划标准等;
( 六) 符合财政部要求的其他依据。
第十三条设定的绩效目标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 一) 指向明确。绩效目标要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部门职能及事业发展规划等要求,并与相应的预算支出内容、范围、方向、效果等紧密相关。
( 二) 细化量化。绩效目标应当从数量、质量、成本、时效以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可持续影响、满意度等方面进行细化,尽量进行定量表述。不能以量化形式表述的,可采用定性表述,但应具有可衡量性。
( 三) 合理可行。设定绩效目标时要经过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符合客观实际,能够在一定期限内如期实现。
( 四) 相应匹配。绩效目标要与计划期内的任务数或计划数相对应,与预算确定的投资额或资金量相匹配。
第十四条绩效目标申报表是所设定绩效目标的表现形式。其中,项目支出绩效目标涉及内容的相关信息,纳入项目文本中,通过提取信息的方式以确定格式 ( 详见附1) 生成; 部门 ( 单位) 整体支出绩效目标,按照确定格式和内容 ( 详见附2) 填报,纳入部门预算编报说明中。
第十五条绩效目标设定的方法包括:
( 一) 项目支出绩效目标的设定 。
1. 对项目的功能进行梳理,包括资金性质、 预期投入、支出范围、实施内容、工作任务、受益对象等,明确项目的功能特性。
2. 依据项目的功能特性,预计项目实施在一定时期内所要达到的总体产出和效果,确定项目所要实现的总体目标,并以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表述。
3. 对项目支出总体目标进行细化分解,从中概括、提炼出最能反映总体目标预期实现程度的关键性指标,并将其确定为相应的绩效指标。
4. 通过收集相关基准数据,确定绩效标准, 并结合项目预期进展、预计投入等情况,确定绩效指标的具体数值。
( 二) 部门 ( 单位) 整体支出 绩效目标 的设定。
1. 对部门 ( 单位) 的职能进行梳理,确定部门 ( 单位) 的各项具体工作职责。
2. 结合部门 ( 单位) 中长期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明确年度主要工作任务,预计部门 ( 单位) 在本年度内履职所要达到的总体产出和效果,将其确定为部门 ( 单位) 总体目标,并以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表述。
3. 依据部门 ( 单位) 总体目标,结合部门 ( 单位) 的各项具体工作职责和工作任务,确定每项工作任务预计要达到的产出和效果,从中概括、提炼出最能反映工作任务预期实现程度的关键性指标,并将其确定为相应的绩效指标。
4. 通过收集相关基准数据,确定绩效标准, 并结合年度预算安排等情况,确定绩效指标的具体数值。
第十六条绩效目标设定程序为:
( 一) 基层单位设定绩效目标。申请预算资金的基层单位按照要求设定绩效目标,随同本单位预算提交上级单位; 根据上级单位审核意见, 对绩效目标进行修改完善,按程序逐级上报。
( 二) 中央部门设定绩效目标。中央部门按要求设定本级支出绩效目标,审核、汇总所属单位绩效目标,提交财政部; 根据财政部审核意见对绩效目标进行修改完善,按程序提交财政部。
第三章绩效目标的审核
第十七条绩效目标审核是指财政部或中央部门对相关部门或单位报送的绩效目标进行审查核实,并将审核意见反馈相关单位,指导其修改完善绩效目标的过程。
第十八条按照 “谁分配资金,谁审核目标”的原则,绩效目标由财政部或中央部门按照预算管理级次进行审核。根据工作需要,绩效目标可委托第三方予以审核。
第十九条绩效目标审核是部门预算审核的有机组成部分。绩效目标不符合要求的,财政部或中央部门应要求报送单位及时修改、完善。审核符合要求后,方可进入项目库,并进入下一步预算编审流程。
第二十条中央部门对所属单位报送的项目支出绩效目标和单位整体支出绩效目标进行审核。
有预算分配权的部门应对预算部门提交的有关项目支出绩效目标进行审核,并据此提出资金分配建议。经审核的项目支出绩效目标,报财政部备案。
第二十一条财政部根据部门预算审核的范围和内容,对中央部门报送的项目支出绩效目标和部门 ( 单位) 整体支出绩效目标进行审核。对经有预算分配权的部门审核后的横向分配项目的绩效目标,财政部可根据需要进行再审核。
第二十二条绩效目标审核的主要内容:
( 一) 完整性审核。绩效目标的内容是否完整,绩效目标是否明确、清晰。
( 二) 相关性审核。绩效目标的设定与部门职能、事业发展规划是否相关,是否对申报的绩效目标设定了相关联的绩效指标,绩效指标是否细化、量化。
( 三) 适当性审核。资金规模与绩效目标之间是否匹配,在既定资金规模下,绩效目标是否过高或过低; 或者要完成既定绩效目标,资金规模是否过大或过小。
( 四) 可行性审核。绩效目标是否经过充分论证和合理测算; 所采取的措施是否切实可行, 并能确保绩效目标如期实现。综合考虑成本效益, 是否有必要安排财政资金。
第二十三条对一般性项目,由财政部或中央部门结合部门预算管理流程进行审核,提出审核意见。
对社会关注程度高、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关系重大民生领域或专业技术复杂的重点项目,财政部或中央部门可根据需要将其委托给第三方,组织相关部门、专家学者、科研院所、 中介机构、社会公众代表等共同参与审核,提出审核意见。
第二十四条对项目支出绩效目标的审核, 采用 “项目支出绩效目标审核表” ( 详见附3) 。 其中,对一般性项目,采取定性审核的方式; 对重点项目,采取定性审核和定量审核相结合的方式。
部门 ( 单位) 整体支出绩效目标的审核,可参考项目支出绩效目标的审核工具,提出审核意见。
第二十五条项目支出绩效目标审核结果分为 “优”、 “良”、 “中”、 “差”四个等级,作为项目预算安排的重要参考因素。
审核结果为 “优”的,直接进入下一步预算安排流程; 审核结果为 “良”的,可与相关部门或单位进行协商,直接对其绩效目标进行完善后, 进入下一步预算安排流程; 审核结果 为 “中” 的,由相关部门或单位对其绩效目标进行修改完善,按程序重新报送审核; 审核结果为 “差” 的,不得进入下一步预算安排流程。
第二十六条绩效目标审核程序如下:
( 一) 中央部门及其所属单位审核。中央部门及其所属单位对下级单位报送的绩效目标进行审核,提出审核意见并反馈给下级单位。下级单位根据审核意见对相关绩效目标进行修改完善, 重新提交上级单位审核,审核通过后按程序报送财政部。
( 二) 财政部审核。财政部对中央部门报送的绩效目标进行审核,提出审核意见并反馈给中央部门。中央部门根据财政部审核意见对相关绩效目标进行修改完善,重新报送财政部审核。财政部根据绩效目标审核情况提出预算安排意见, 随预算资金一并下达中央部门。
第四章绩效目标的批复、调整与应用
第二十七条按照 “谁批复预算,谁批复目标”的原则,财政部和中央部门在批复年初部门预算或调整预算时,一并批复绩效目标。原则上, 中央部门整体支出绩效目标、纳入绩效评价范围的项目支出绩效目标和一级项目绩效目标,由财政部批复; 中央部门所属单位整体支出绩效目标和二级项目绩效目标,由中央部门或所属单位按预算管理级次批复。
第二十八条绩效目标确定后,一般不予调整。预算执行中因特殊原因确需调整的,应按照绩效目标管理要求和预算调整流程报批。
第二十九条中央部门及所属单位应按照批复的绩效目标组织预算执行,并根据设定的绩效目标开展绩效监控、绩效自评和绩效评价。
( 一) 绩效监控。预算执行中,中央部门及所属单位应对资金运行状况和绩效目标预期实现程度开展绩效监控,及时发现并纠正绩效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力保绩效目标如期实现。
( 二) 绩效自评。预算执行结束后,资金使用单位应对照确定的绩效目标开展绩效自评,分别填写 “项目支出绩效自评表”( 详见附4) 和 “部门 ( 单位) 整体支出绩效自评表” ( 详见附5) ,形成相应的自评 结果, 作为部门 ( 单位 ) 预、决算的组成内容和以后年度预算申请、安排的重要基础。
( 三) 绩效评价。财政部或中央部门要有针对地选择部分重点项目或部门 ( 单位) ,在资金使用单位绩效自评的基础上,开展项目支出或部门 ( 单位) 整体支出绩效评价,并对部分重大专项资金或财政政策开展中期绩效评价试点,形成相应的评价结果。
第三十条中央部门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要求,逐步将有关绩效目标随同部门预算予以公开。
第五章附则
第三十一条各部门可根据本办法,结合实际制定本部门具体绩效目标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 报财政部备案。
第三十二条此前关于中央部门预算绩效目标管理的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适用本办法。
第三十三条本办法由财政部负责解释 。
第三十四条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
附1 - 1: 项目支出绩效目标申报表 ( 生成表) ( 略)
附1 - 2: 项目支出绩效目标申报表内容说明 ( 略)
附2 - 1: 部门 ( 单位) 整体支出绩效目标申报表 ( 略)
附2 - 2: 部门 ( 单位) 整体支出绩效目标申报表填报说明 ( 略)
附3 - 1: 项目支出绩效目标审核表 ( 一般性项目) ( 略)
附3 - 2: 项目支出绩效目标审核表 ( 重点项目) ( 略)
附3 - 3: 项目支出绩效目标审核表填报说明 ( 略)
附4: 项目支出绩效自评表 ( 略)
附5: 部门 ( 单位) 整体支出绩效自评表 ( 略)
附6: 中央部门预算绩效目标管理流程图
为贯彻落实《教育督导条例》(国务院令第624号)要求,建设一支高水平、专业化、适应教育督导工作新形势的督学队伍,特制定《督学管理暂行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督学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强化国家教育督导,加强督学队伍建设,促进督学管理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提高教育督导工作质量和水平,保障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根据《教育督导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督学是受教育督导机构指派实施教育督导工作的人员,包括专职督学和兼职督学。
第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教育督导机构对所任命或聘任的督学实施管理。
第二章 聘 任
第四条 专职督学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和程序任命,兼职督学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督导机构根据教育督导工作需要聘任,并颁发聘书和督学证。
第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教育督导机构应配齐督学,建立督学动态更替和补充机制。国家督学数量由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根据国家教育督导工作需要确定。省级、市级、县级督学数量由本级人民政府或教育督导机构根据本区域内督导工作需要确定。
第六条 督学除符合《教育督导条例》第二章第七条的任职条件外,还应适应改革发展和教育督导工作需要,达到下列工作要求:
(一)热爱教育督导工作,能够深入一线、深入学校、深入师生开展教育督导工作。
(二)熟悉教育督导业务,掌握必要的检查指导、评估验收以及监测方面专业知识和技术。
(三)能够保证教育督导工作时间。
第七条 聘任程序:
(一)推荐:相关单位按要求向聘任单位推荐参聘人员。
(二)审核:聘任单位对参聘人员按程序进行审查、遴选。
(三)公示:聘任单位将拟聘督学人员名单向社会公示,公示期不得少于7个工作日。
(四)公布:聘任单位向督学颁发聘书,聘任结果向上级教育督导机构报备并向社会公布。
第八条 兼职督学每届任期3年,续聘一般不得超过3届。
第三章 责 权
第九条 督学按照《教育督导条例》规定开展教育督导工作。
第十条 督学受教育督导机构指派,履行以下职责:
(一)对政府及有关部门履行教育职责情况进行督导。
(二)对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情况实施督导。
(三)对师生或群众反映的教育热点、难点等重大问题实施督导。
(四)对严重影响或损害师生安全、合法权益、教育教学秩序等的突发事件,及时督促处理并第一时间报告上级教育督导部门。
(五)每次完成督导任务后,及时向本级教育督导机构报告督导情况,提交督导报告。
(六)完成本级人民政府及教育督导机构交办的其他工作事项。
第十一条 督学受教育督导机构指派,实施教育督导时可行使以下权力:
(一)就督导事项有关问题进入相关部门和学校开展调查。
(二)查阅、复制与督导事项有关的文件、材料。
(三)要求被督导单位就督导事项有关问题作出说明。
(四)采取约谈有关负责人等方式督促问题整改落实。
(五)对被督导单位的整改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二条 教育督导机构负责为兼职督学开展教育督导工作提供经费保障。
第十三条 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应积极支持督学晋升职级或职称,为督学开展工作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
第十四条 督学开展教育督导工作,须向被督导单位出示督学证。
第四章 监 管
第十五条 各级教育督导机构对督学工作进行管理,主要包括:
(一)实施督导时遵守有关规定情况。
(二)督导报告撰写并向教育督导机构提交情况。
(三)督导意见反馈和督促整改情况。
(四)按要求接受培训情况。
第十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教育督导机构对本级督学进行登记管理,动态掌握督学相关信息。
第十七条 督学与被督导对象的关系可能影响客观公正实施教育督导的,督学应当回避。
第十八条 督学应主动公开联系方式和督导事项等,方便社会了解督导工作情况,广泛接受社会监督。
第十九条 各级教育督导机构受理对督学不当行为的举报,经查实后依照有关规定处理。对督学违法违规等受到处分的,及时向上级教育督导机构报告。
第五章 培 训
第二十条 各级教育督导机构按照职责负责组织督学的岗前及在岗培训,新聘督学上岗前应接受培训。
第二十一条 督学培训可采取集中培训、网络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督学每年参加集中培训时间累积应不少于40学时。
第二十二条 培训主要内容包括:
(一)教育法律、法规、方针、政策、规章、制度和相关文件。
(二)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管理、学校管理、应急处理与安全防范等相关理论和知识。
(三)评估与监测理论、问卷与量表等工具开发在教育督导工作中的应用。
(四)督导实施、督导规程和报告撰写等业务知识。
(五)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六)教育督导实践案例。
第二十三条 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负责指导全国督学培训工作及组织相关培训,地方各级教育督导机构负责本区域督学培训工作的组织实施。
第二十四条 各级教育督导机构建立本级督学培训档案,对参加培训的种类、内容和时间等情况进行记录备案。
第六章 考 核
第二十五条 督学考核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一) 督导工作完成情况。包括实施督导、督导报告、督促整改、任务完成和工作总结等情况。
(二) 参加培训情况。包括参加集中培训和自主学习等情况。
(三) 廉洁自律情况。包括遵守廉政规定、遵守工作纪律和工作作风等情况。
第二十六条 各级教育督导机构负责本级督学年度考核和任期考核。对专职督学、兼职督学进行分类考核,并结合本地实际制订具体考核标准,采取个人自评和督导部门考核相结合方式对督学进行考核,对考核优秀的督学按相应规定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十七条 各级教育督导机构对督学考核后形成书面意见告知本人及所在单位并存档备案,作为对其使用、培养、聘任、续聘、解聘的重要依据。
第二十八条 督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教育督导机构给予解聘:
(一)无正当理由不参加教育督导工作的。
(二)弄虚作假,徇私舞弊,影响督导结果公平公正的。
(三)滥用职权,打击报复,干扰被督导单位正常工作的。
(四)受到行政处分、刑事处罚的。
(五)年度考核不合格的。
第二十九 条 督学不能正常履行职责须书面请辞,聘任单位于30日内批准并向社会公布。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条 各地教育督导机构可根据本办法,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实施细则或本地督学管理办法,并报上一级教育督导机构备案。
中共广兴镇委员会
关于印发《2011年度铁路护路联防工作目标》的通知
铁路沿线各村,镇属相关部门:
现将《2011年度铁路护路联防工作目标》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进行细化分解,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广兴镇委员会
2011年4月22日
2011年度铁路护路联防工作目标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区铁路护路联防工作会议精神,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深入推进平安铁道线暨“五无”平安铁路示范村(社)创建活动,加强和改进铁路沿线社会管理,维护铁路沿线社会稳定和铁路安全畅通,为建党90周年大庆和促进全镇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创造持续良好的铁路治安环境,特对铁路沿线各村和镇属相关部门下达铁路护路联防工作目标。
一、强化铁路护路联防工作责任,维护沿线社会稳定
1、把铁路护路联防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目标管理,党政领导亲自抓,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制定创建平安铁路线工作意见或方案,完善群防群治护路联防工作机制,进一步落实铁路护路联防领导责任、部门责任和单位责任,逐级签订责任书,把护路联防工作目标层层分解到铁路沿线村(社),严格督查考核,逗硬奖惩。
2、完善路地联打联防联治工作制度,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议,通报工作情况,研究社情民意,分析治安形势,针对问题,落实措施,进一步形成齐抓共管的整体合力,加强涉路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的组织领导和工作网络建设,完善信息预警机制,制定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预案。坚持每月一次排查制度,落实调处责任,及时妥善处理涉路矛盾纠纷,防止冲击阻断铁路、拦截列车等事件的发生。
二、坚持“严打”整治,保持铁路治安秩序良好
1、积极开展铁路治安专项整治活动,打击盗窃铁路运输物资、拆盗、破坏铁路设施和危及铁路运输的各类犯罪活动,防止发生因货盗、拆盗等治安问题引发铁路重大事故,杜绝哄抢铁路运输物资的群体性事件,防止发生在全国、全省、全区有重大影响的恶性案件,防止发生危及行车安全的案(事)件,因治安问题造成的货赔损失下降。
2、坚持滚动排查、滚动治理铁路沿线混乱区段和突出治安问题,建立台帐,制定方案,落实措施,及时督治,确保暴露出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周边地区治安状况明显改善,群众满意率提高。
3、加强铁路治安管理,扎实开展铁路沿线废旧金属收购站点清理整治,规范管理,巩固整治成果。铁路沿线无非法废旧金属收购站点。严格民爆物品专项清查管理,净化铁路治安环境。
三、深入开展平安铁路创建,确保铁路长治久安
1、深化平安铁道线暨“五无”平安铁路示范村(社)创建活动,进一步落实村组护路责任,完善日常管理、督导检查等工作机制,辖区段铁路继续保持全省平安铁道线,铁路沿线各村实现无“无货盗案件、无拆盗案件、无路外伤亡事故、无大牲畜上道肇事事件、无摆放路障事件”工作目标。以中央综治委护路办部署开展的创建平安铁路示范县(市、区)活动为契机,扎实推进平安铁道线创建活动。
2、有效整合护路联防资源,加强群防群治护路队伍管理,构建
起以路地公安民警、群防群治护路安全承包责任人为主要巡防力量,村组义务巡逻队等其他群防群治队伍为补充的护路整体联动防控体系,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做到线上有人巡、点上有人守、面上有人管。
3、充分发挥村“两委”以及治保会、联防队等群防群治组织在平安铁道线创建中的积极作用,多种形式动员广大群众参与创建活动。
四、强化爱路护路宣传教育,减少路外伤亡事故
1、充分发挥综治、护路、公安、教育、团委、妇联、铁路等部门的积极作用,形成整体合力,加大爱路护路宣传教育力度,深入开展争创“爱路护路示范学校”和争当“铁道小卫士、小哨兵”活动,落实对“五残”人员、大牲畜放牧户、铁路沿线村民、中小学生、外来流动人口和可能危害铁路安全的重点人员的宣传教育和管理责任措施,增强防护意识,消除安全隐患,实现路外伤亡事故明显下降的目标。
2、紧紧抓住综治宣传月、法制宣传等契机,精心筹划,组织开展集中宣传活动,大力营造“铁路安全、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铁路沿线有固定性宣传标语或专栏、板报。沿线村民、中小学生对创建平安铁道线和“五无”示范村知晓率达90%以上。坚持每月报送《铁路治安情况统计表》和工作信息。及时总结工作经验,推广典型做法。
五、加强护路办自身建设,严格护路联防经费管理
1、加强对镇护路办为重点的护路组织的自身建设,努力提高各级护路干部的整体素质,健全完善教育培训、暗防督查、定期考核等工作制度,加强群防群治护路安全承包责任人管理,加强调查研究,创新工作机制,促进护路联防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知
发布部门: 交通部 发布文号: 交财发[2007]36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交通厅(局、委),天津市市政公路管理局、上海市市政工程管理局,部属各单位,部管社团:
为加强交通预算项目的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促进交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部根据财政部有关预算支出绩效考评的规定,结合交通行业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交通预算项目绩效考评管理试点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并选择部分项目进行试点,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推开。
执行本办法中如有问题,请及时向部财务司反映。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 二00七年七月九日
附件:交通预算项目绩效考评管理试点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交通预算项目的管理,提高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促进交通行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财政部预算支出绩效考评的有关规定,结合交通行业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纳入交通部部门预算管理的资金项目,其他项目可参照执行。
第三条 交通预算项目绩效考评(以下简称“绩效考评”),是指为改进项目管理和预算资金管理,运用一定的考核方法、量化指标及评价标准,对交通预算项目预期计划目标的实现程度及其经济性、效益性、效果性和可持续性所进行的综合性考核与评价。
第四条 绩效考评原则:
(一)依法考评的原则;
(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分类考评的原则;
(三)客观、公正的原则;
(四)科学规范、简明实用的原则;
(五)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结合的原则。
第五条 绩效考评依据:
(一)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及相关部委的行政规章;
(二)与项目相关的发展规划、项目管理的相关文件、资料等。
第六条 绩效考评工作经费:
资金数额较大、社会效益明显的本部门或跨部门的重大项目绩效考评工作经费从项目经费中按一定比例提取,具体比例由交通部商财政部确定;
一般项目绩效考评工作经费由绩效考评实施单位自行承担,纳入单位年度预算。
第七条 保密义务:
考评单位和受托考评机构的考评人员对绩效考评项目的涉密信息负有保密义务。
第二章 绩效考评的组织与实施
第八条 绩效考评的组织实施:
交通预算项目的绩效考评工作由交通部统一领导、分级组织实施;属于中央预算资金安排由地方单位管理的交通预算项目,原则上由省级交通主管部门组织实施;属于交通部直属单位管理的交通预算项目,原则上由部属一级单位组织实施;对交通部直接管理的交通预算项目、特定项目或专项资金,交通部根据工作需要,可直接组织实施。
第九条 交通部的主要职责:
(一)依据财政部的统一规定和要求,制定绩效考评规章制度,指导、监督、检查绩效考评工作;
(二)确定预算年度交通行业项目绩效考评的重点、目标和工作计划,并监督实施;直接组织专家(考评人员)对特定项目或专项资金进行绩效考评;
(三)明确预算年度项目绩效考评报告(包括自评报告和考评报告)的具体内容、指标、格式及编制办法;
(四)制订项目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定期发布考评指标的标准值;
(五)组织项目考评人员的培训,建立、维护交通预算项目考评专家库;
(六)建立和维护交通预算项目绩效考评信息系统,完善交通预算项目绩效考评的基础管理工作;
(七)建立绩效考评结果信息反馈机制和激励机制。
第十条 省级交通主管部门和部属一级单位的主要职责:
(一)依据财政部、交通部的统一规定和要求,结合本地区、本系统和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地区、本系统和本单位交通预算项目绩效考评实施细则,组织、指导、监督、检查本地区、本系统和本单位交通预算项目绩效考评工作;
(二)根据交通部预算年度确定的项目绩效考评重点、目标和工作计划,制定本地区、本系统和本单位预算年度交通项目绩效考评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三)对财政部、交通部直接组织或委托中介机构考评的项目,负责审核、报送项目单位的自评报告;
(四)结合本地区、本系统和本单位交通预算项目特点,补充完善考评指标体系,确定考评指标的标准值,并报交通部备案;
(五)组织本地区、本系统和本单位绩效考评人员的培训,负责向交通部推荐绩效考评专家;
(六)建立和维护本地区、本系统和本单位交通预算项目绩效考评信息系统,完善项目绩效考评的基础管理工作,负责向交通部报送本地区项目绩效考评信息资料;
(七)建立项目绩效考评结果信息反馈机制和激励机制。
第十一条 项目单位的主要职责:
(一)按照上级主管部门(单位)绩效考评工作的要求,编制本单位项目自评工作计划,并具体组织实施;
(二)对本单位的项目开展自评工作,编写项目绩效自评报告,报送上级主管部门(单位);
(三)积极配合上级主管部门(单位)或其委托的中介机构开展项目绩效考评工作;
(四)落实项目绩效考评反馈意见,努力提高项目管理水平。
第三章 绩效考评的基本程序
第十二条 绩效考评工作程序一般分为准备、实施、总结反馈三个阶段。
第十三条 绩效考评的准备阶段:
(一)交通部根据绩效目标及预算管理的要求确定考评对象,下达绩效考评通知,明确考评目的、内容、任务、依据、考评时间、考评的具体实施者等。
(二)省级交通主管部门和部属一级单位拟定年度项目绩效考评工作总体方案,报交通部备案。
(三)项目单位根据年度项目绩效考评工作总体方案和项目绩效考评通知,拟定自评工作方案,报上级主管部门(单位)备案后具体实施。
第十四条 项目绩效考评的实施阶段:
(一)项目单位自评:项目单位按照本办法和项目绩效考评通知要求,调查、收集、整理、分析项目的有关资料,对项目实施、运营(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绩效评价,编报《交通预算项目绩效自评报告》。
(二)项目绩效考评:考评单位直接组织考评或委托中介机构进行考评。根据项目绩效考评通知要求,对项目单位提供的《交通预算项目绩效自评报告》以及涉及项目管理的相关文件资料进行审核,提出考评意见,编报《交通预算项目绩效考评报告》。
第十五条 总结反馈阶段:
考评单位对项目单位自评、考评单位组织考评的过程与结果进行总结,并将考评结果及相关信息反馈给项目单位,提出改进措施、要求和工作建议。
考评单位应对项目单位落实考评意见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四章 考评内容和考评指标
第十六条 项目绩效考评内容主要是项目立项预期目标的完成情况,包括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管理效率及项目本身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和可持续性等相关内容。
第十七条 交通预算项目绩效考评指标主要包括项目实施内容绩效指标、项目功能绩效指标、资金管理绩效指标、经济效益绩效指标、公共(或社会)效益指标以及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的其他考评指标。
(一)项目实施内容绩效指标,主要包括实施内容完成量、完成质量、完成进度和完成的及时性等项指标。
(二)项目功能绩效指标,主要包括项目的用途、配套能力以及项目达标(产)程度等项指标。
(三)项目资金管理绩效指标,主要包括资金使用的安全性、规范性、有效性以及配套资金的筹措能力等项指标。
(四)项目经济绩效指标,主要包括投入产出效益(成本费用效益)、直接经济效益、持续经济效益以及间接经济效益(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等项指标。
(五)项目公共(或社会)绩效指标,主要包括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可持续性影响、使用价值、扶贫减灾、劳动就业以及协调发展等项指标。
第十八条 根据项目的不同类型、考评的重点和管理要求,项目考评可设置不同的特性指标。基建项目考评指标应当与批准的可研报告、初步设计等文件中相关指标相互衔接一致。具体项目考评的指标和方案,由考评单位或其委托的中介机构组织有关专家,在现场调研的基础上,根据本办法规定予以明确。
第十九条 项目考评指标的分值及其权重根据不同的项目特点以及考评工作的具体要求确定。只具有公共绩效,不具有经济效益的项目,在具体实施考评时,需对分值和权重进行调整。
第二十条 交通预算项目绩效考评通用指标由交通部根据不同项目类型和特点另行制定。
第五章 绩效考评方法
第二十一条 绩效考评形式分现场考评和非现场考评。
(一)现场考评是指考评人员到现场采取勘察、问询、复核等方式,对考评项目的有关情况进行核实,并对所掌握的有关信息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分析和评价。
(二)非现场考评是指考评人员根据项目单位提交的项目绩效自评报告和其他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提出考评意见。
第二十二条 项目绩效考评方法主要包括比较法、因素分析法、公众评价法、成本效益分析法等。
(一)比较法。指通过对绩效目标与绩效结果、历史情况和考评期情况、不同单位和地区同类支出等指标的比较,综合分析考评绩效目标完成情况的考评方法。
(二)因素分析法。指通过分析影响目标、结果及成本等内外因素,综合分析考评绩效目标完成情况的考评方法。
(三)公众评价法。指对无法直接用指标计量其效果的支出,通过专家评估、公众问卷及抽样调查,对各项绩效考评内容完成情况进行打分,并根据分值考评绩效目标完成情况的考评方法。
(四)成本效益分析法。指将一定时期内的支出与效益进行对比分析,来考评绩效目标完成情况的考评方法。
(五)交通部确定的其他考评方法。
第六章 绩效考评结果的应用
第二十三条 省级交通主管部门和部属一级单位对预算年度绩效考评的实施情况和上年度项目绩效考评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年度总结,并报交通部核备。
第二十四条 各单位应当根据绩效目标和绩效考评结果,及时调整和优化本单位以后年度预算支出的方向和结构,不断改进内部管理,合理配置资源,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
第二十五条 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和部属单位应根据绩效考评中发现的具体问题,及时提出改进和加强交通预算项目管理的意见,并督促有关单位落实;对绩效考评中发现的共性问题,要认真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找出项目管理中的薄弱环节,通过制订相关的管理制度加以改进、规范。
第二十六条 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和有关部属一级单位应将绩效考评结果作为以后年度编制和安排预算的重要参考依据。
第二十七条 为提高交通预算项目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应建立绩效考评信息发布制度,将绩效考评的结果在一定范围内公布。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八条 省级交通主管部门和部属一级单位可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由交通部负责解释。
2017年是商业有限公司的开元之年,更是深化国有企业体制改革,建立完善现代企业经营运作机制的开局之年,根据商业有限公司今年工作总体安排部署,结合各公司实际情况,现将2017年商业系统经济、党建及中心工作目标和考评办法通知如下,望认真贯彻落实,确保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一、经济工作责任目标(各公司经理为第一责任人):
全年完成总销售2.2亿元,完成入库税金120万元,职工社保金征缴额不低于220万元;消防安全、食品安全工作落实到位;扶贫攻坚和其他中心工作圆满完成。具体目标任务分解情况见附表。
二、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工作目标(各公司支部书记为第一责任人、经理为直接责任人):
(一)按照县纪委和公司党委要求,突出主体责任,严格执行“一岗双责”,落实“两个责任”,严明党的纪律和政治规矩,继续保持高压态势,加强纪检监察力度,积极化解问题矛盾,坚持德规相济,强化执纪问责,确保商业发展大局稳定,不断取得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新成效。
(二)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工作实行责任追究和一票否决制。若因企业管理混乱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或因公司财务混乱出现严重违法违纪现象的,除对有关责任人给予从严从重处理外,对公司班子成员和所有行政人员的当每人每月工资标准一律下降300—500元,并给予相应处分。
(三)强化纪检监督作用,夯实管党治党责任,提升遵纪守法意识,严查基层“微权腐败”,对职工群众反映的矛盾问题,坚决一查到底,决不姑息迁就,对形成违法违纪案件的,一律交上级纪检部门和司法部门依法从严追究其法律责任。
(四)进一步严明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着力解决目前党员职工制度、思想失之于宽、失之于严、失之于软的问题,坚持以严的标准要求党员职工、以严的措施管理党员职工,以严的纪律约束党员职工,使商业广大党员职工,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形成尊崇制度、遵守制度、捍卫制度的良好氛围。
三、党建工作目标(各公司支部书记为第一责任人):
(一)中心工作目标: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县委、县政府工作会议精神为重点,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工作,实行责任追究制度。积极创建“五星”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全面完成各项工作目标任务创造廉洁健康、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
(二)“三会一课”要做到有安排、有内容、有记录;培养和发展新党员要按照组织程序要求严格把关。精神文明建设、党务企务公开、消防安全、信息工作、平安建设、信访稳定、计划生育、党费交纳、老干部和其他中心工作按要求圆满完成。
四、商业有限公司及司属企业改制工作(各公司经理为第一责任人):
(一)借助中央省市县推进国企改革的机遇,动真格、硬碰硬、实打实,对商业系统进行全面改革,理顺国有资本管理体制,有效盘活国有资产,妥善解决遗留问题,不做“夹生饭”、不留后遗症。各公司一把手要亲力亲为、靠前指挥,坚持抓思路、抓调研、抓推进、抓落实,以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稳定中的问题,用改革带动和推动工作。
(二)各公司要密切配合商业局改制工作的开展,做好改制工作政策、目的的正能量宣传发动,做好企业改制前的资产、人事稳定,做好企业改制遗留问题的矛盾处理。
(三)开展对局属企业的人事及经济运营情况摸底调查,掌握一手信息资料,为深化企业改制做好基础工作,局属各公司要密切配合局摸底调查,确保提供人事、资产、经济数据清晰准确,真实有效。
五、扶贫攻坚工作目标
(一)按时缴纳扶贫救助资金,积极参与扶贫攻坚工作,要把扶贫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去看待和完成,转变作风,做到贫困户识别零差错、贫困户退出零差错、扶贫资金使用零差错,真正使贫困户享受到政策扶持,确保2017年完成第二批帮扶9户贫困户33人实现脱贫目标。
(二)各公司班子成员和党员干部按照“一对一”帮扶任务,确定帮扶目标(贫困户),每年联系不少于12次,确保对口帮扶的贫困户在2018年底前全部完成脱贫任务。
六、食品安全工作
重点抓好食品公司屠宰场的经营管理和定点屠宰工作,确保全年生猪肉制品不出现任何食品安全事故。
七、考评办法
(一)实行考核和评议相结合的办法,经济目标100分,党建及中心工作目标100分。年终按照考评结果,由商业有限公司研究确定奖惩办法。
(二)总销售收入:以统计报表为准。
(三)入库税金:以会计单据为依据认定。
(四)上解人员工资:以局财务认定数为准。
(五)社会保障工作:以社保中心收款凭证为准。
(六)增收及减亏指标:以年终会计决算为准。
(七)人均创利税计算公式:
(入库税金+年利润)/年末职工人数(人事报表数)。
(八)对党建及业务中心工作的考评,以文件、会议记录、原始资料和县职能部门考评等为计分依据。
(九)对于当年公司的减亏增效和投资项目,根据年终实际完成情况和投资到位金额,另行研究酌情加分。
(十)对于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经局党委研究,给予单独进行表彰奖励。
(十一)对违反县定否决体系内容之一的,取消考评资格。
为进一步完善和加强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绩效管理,建立健全绩效评价制度,根据近年来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绩效评价工作实施情况,我部重新修订了《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绩效评价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根据本通知有关规定,我部颁布的《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绩效评价办法》(财农〔2011〕333号)即行废止。
附件: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绩效评价办法
财 政 部
2013年1月6日
附件:
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绩效评价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和加强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绩效管理,建立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财政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管理相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绩效评价(以下简称“绩效评价”),是指财政(务)部门运用一定的评价方法、量化指标和评价标准,对中央财政安排的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绩效目标实现程度进行综合性的衡量和评价。
第三条 绩效评价遵循的原则:
(一)客观、公正、科学、规范原则。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要求,采用科学、规范的评价程序和操作方案,准确、全面、系统地衡量资金项目的绩效情况;
(二)有利于推动支农资金整合原则。绩效评价的内容、评价指标以及计分权重设计等方面,应当充分体现支农资金整合的要求;
(三)权责统一原则。绩效评价应当有利于促进资金分配、管理、使用权的行使,与承担相应责任相统一;
(四)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绩效评价在对评价内容确定量化测定分值的基础上,结合项目实施效果和管理工作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评价。
第二章 绩效评价的组织实施
第四条 绩效评价工作由财政部统一组织,分级实施。
根据需要,可邀请有关部门、专家或委托中介机构参与绩效评价工作,同时加强对参与评价的组织或个人管理。参与评价的组织或个人要对所做结论的真实性负责。
第五条 财政部的主要工作职责:
(一)制定和修订完善中央财政绩效评价办法;
(二)统一组织实施绩效评价工作;
(三)对省级财政(务)部门(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农业部直属垦区,下同)工作层面进行绩效评价;
(四)建立完善奖惩机制,根据绩效评价结果,落实相关奖惩措施;
(五)加强对省级财政(务)部门绩效评价工作指导。
第六条 省级财政(务)部门的主要工作职责:
(一)制定和修订完善省级绩效评价实施细则;
(二)组织实施对项目县的绩效评价工作;
(三)指导和督促项目县做好绩效评价相关工作;
(四)根据对项目县绩效评价结果,落实奖惩措施;
(五)向财政部报送省级对项目县的绩效评价结果;
(六)对绩效评价中发现的问题认真研究并及时整改;
(七)及时向财政部反馈绩效评价经验总结等相关信息。
第七条 绩效评价的工作程序:
(一)财政部对省级财政(务)部门的绩效评价:
财政部于每年4月底前对省级财政(务)部门上一年度工作情况开展绩效评价。省级财政(务)部门要按照财政部有关要求,积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及时将绩效评价所需材料报财政部。
(二)省级财政(务)部门对项目县的绩效评价:
省级财政(务)部门可根据本地实际,自行安排对项目县开展绩效评价的时间,但最迟应在每年9月30日前,将省级对项目县上一年度资金项目绩效评价工作情况及结果以正式文件报财政部备案。
第八条 省级财政(务)部门应在职责范围内,按要求切实组织开展对项目县的绩效评价工作,不断提高绩效评价的严肃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坚决防止走马观花、弄虚作假等行为。省级财政(务)部门对项目县绩效评价结果的真实性负责,在绩效评价过程中有违规违纪行为的,一经查实,财政部将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处理,并在全国范围内通报批评。
第三章 绩效评价的依据和内容
第九条 绩效评价的依据:
(一)国家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各级财政部门制定的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管理规章制度;
(二)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项目实施方案、资金申请文件、资金拨付文件、项目实施和资金使用情况总结等有关文件资料;
(三)财政部关于以优势主导产业发展规划为平台整合相关支农资金的要求、各地制定的资金整合方案;
(四)国家有关部门公布的统计数据、财政部门反映资金管理和项目实施效益的有关文件数据;
(五)县级以上财政部门的有关批复文件、检查结论,财政部驻当地监察专员办事处出具的有关检查结果,审计部门出具的有关审计报告以及委托中介机构出具的有关项目评审或竣工验收报告、考评意见等;
(六)其他相关资料。
第十条 财政部对省级工作层面绩效评价的主要内容(附1略)。
(一)实施方案制定(主要评价实施方案内容、实施方案报送以及对项目县实施方案审核批复情况);
(二)支农资金整合(主要评价整合资金总规模、省级整合资金规模以及整合资金渠道情况);
(三)资金项目管理(主要评价管理制度建设、资金拨付进度、管理机制创新、管理工作开展及绩效评价组织实施情况);
(四)组织保障工作(主要评价组织协调机制、与部门密切配合、政策信息宣传以及总结报送情况);
(五)违规违纪行为(主要是对被监察、审计、财政监督机构等查出,或被媒体曝光、群众举报等并经查实的违规违纪行为进行处理)。
第十一条 省级财政(务)部门对项目县开展绩效评价,除上述工作层面的评价内容外,还应对以下内容进行评价:
(一)项目完成情况(主要评价完成程度、完成质量、检查验收情况);
(二)项目实施效果(主要评价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其他效益情况)。
省级财政(务)部门对项目县绩效评价的具体指标和量化标准,在本办法框架内由各地参考附2(略)自行确定。
第四章 绩效评价方法与结果运用
第十二条 中央财政对省级财政(务)部门绩效评价实行百分制,计分采用量化指标,满分为100分(具体评价量化指标附1略)。根据得分的不同情况将评价结果划分为四个等级:总分在90分以上(含90分)为优秀,80—89分(含80分)为良好,60—79分(含60分)为合格,60分以下为不合格。
第十三条 绩效评价结果是对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管理使用的综合评价,将作为资金分配和资金管理的重要依据。
中央财政在分配资金时,对绩效评价结果较好的省份,将予以适当的奖励。
省级财政(务)部门在分配资金时,应当结合本地实际,合理运用绩效评价结果。
第十四条 财政部对绩效评价结果以适当方式向各地进行通报。
第十五条 各级财政部门应当根据绩效评价结果,及时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完善资金、项目管理制度和程序,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六条 各省级财政(务)部门应当参照本办法,制定绩效评价实施细则,并报财政部备案。
【关于印发2011年工作目标考评办法的通知】推荐阅读:
关于印发2011年党风廉政建设目标管理考核标准的通知07-23
关于印发 医院2011年纪检监察和纠风工作总结的通知09-14
关于印发《2012年党建工作要点》的通知10-12
关于印发《吴江市2008年公共卫生工作意见》的通知10-15
关于印发《股份有限公司国有股权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