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的工作目标和计划(共5篇)
未来五年我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稳定作为第一责任,人民幸福作为第一目标。大力实施“生态立乡,产业兴乡,和谐建乡”的发展战略,紧紧围绕“转方式,调结构,强基础,惠民生,抓项目,促发展”的工作思路,抢抓机遇,扎实苦干,开拓创新,团结奋进,力争用五年时间打造一个山青水秀,人民幸福,和谐稳定的太阳坪。
发展目标:
——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到2017年,全乡实现GDP总值
2.16亿元,年均增长12﹪;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亿元,年均增长10%;财政总收入达到317万元,年均增长20%;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376元,年均增长8﹪。确保经济实力进入全县第一梯队。
——社会民生持续改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率80﹪以上。学前教育、九年义务教育、职业教育成果得到完全巩固,入学率分别达到80%、98%、6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98%,新型农村养老保险面90%以上,落实农村危房改造项目每年50户以上。解决好老百姓就学、就医、就业、养老、住房等关心的重点难点问题。
——基础建设更加完备。集镇实现提质扩容,新增住房200套,集镇人口达到1000人以上;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团寨道路硬化率,人畜安全饮水覆盖面分别提高20%。因高速路修建损毁的路系、水系恢复率达100%。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夯实发展的基石。
——其他事业蓬勃发展。人口自然增长率年均控制在9‰以内,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不断加强,森林覆盖率提高到80%,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国有土地和矿产资源,控制水土流失,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全力抓好“五个一”项目建设。
(一)建好一个中心集镇。
(二)搞好一个新农村示范带。
(三)规划一片生态农业休闲区。
(四)培育壮大一批特色农业。
(一)总体思路
在新起点上,面对新形势,必须有新举措,不能被动接受青岛的辐射,不能甘当青岛的“晚辈”,要在传统优势的基础上再造竞争优势,要争做青岛的“同辈兄弟”,这就需要紧紧咬住《山东半岛城市群总体规划》中对烟台的定位——“形成与济南、青岛三足鼎立的特大城市发展态势”不放松,以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为主体和总抓手,以建设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为支撑,以着力打造好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为重点,以加快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开发建设为补充,要在迅速膨胀人口规模的基础上,坚持“环湾建新城、品牌树形象、协同谋发展,全力打造成山东省第三个省域中心城市”将是新时期加快烟台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选择。
——环湾建新城。烟台“好中之不足”的最根本原因是中心城市发展滞后,而解决中心城市发展滞后问题,老城区的改造难以有大的突破,建设新城区是一条捷径。针对目前莱山区“有区无城”以及莱山区与牟平区存在“空白带”的客观现实,建议环绕东部海湾加快建设滨海新城区:紧贴滨海路,北起烟台大学,南至烟威高速公路,西至观海路,东至养马岛,拉起滨海新城区建设的总体框架,按上海外滩“模式”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打造以发展现代服务业、高等教育、市区行政中心、休闲业为重点的现代化滨海新城区(在这个新城区内规划一座“大学城”)。通过建设滨海新城区,将沿整条滨海路的城区连成一片,体现出“海围城绕,城围湾转,城岛相映,山、城、海、岛融为一体”的现代化滨海城市新景观,以此作为高标准、大跨度提升烟台形象的重要举措,同时还可以实现莱山区与牟平区的有机对接。
——品牌树形象。一个城市只有通过打造品牌、具有鲜明特色之后才会被广泛认同和铭记,因此在城市建设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都要有品牌意识,着力打造品牌,并在打造品牌过程中赋予其浓郁的地方文化创意,通过文化孕育品牌,通过品牌体现特色,透过特色展示文化、提升形象。
——协同谋发展。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整体而言,通过体制和机制创新,统筹协调好经济建设与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等各个方面的关系;从产业层次而言,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注重拉长产业链条;从行业层次而言,不同企业之间大力开展专业化分工与协作,发展产业集群,提高产业的集聚效应;从发展外向型经济而言,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行,着力“走出去”;从区域关系而言,对外与周边城市谋求共建产业联盟,变竞争为协作共赢,对内强化城市功能分区,填补区与区之间的“空白带”,促进区与区之间的融合;从城乡关系而言,着力建设城乡一体的公共服务体系,以此为纽带加快构筑“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二)城市定位
众所周知,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不平衡在很大程度上是生产要素流动所导致的“极化效应”,哪个区域的聚集功能强,生产要素就更多地流到哪里。烟台要想在东北亚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山东半岛城市群、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的分工与协作中从容应对且更多地发挥作用,必须加快培植具有强大集聚功能的“内核”——中心城市的肩上;同时为更好地应对来自青岛、大连、威海等周边城市加快发展对烟台生产要素流动所带来的挑战,也必须加快发展壮大中心城市;巩固传统优势、营造新的比较优势,也必须切实解决中心城市滞后的问题。因此,明确中心城市的定位、加快中心城市“极化”步伐将是新时期促进烟台又好又快发展的重中之重。
笔者认为,对烟台中心城市的定位可作如下考虑:要把烟台中心城市打造成经济发达、人民富裕、生态文明、环境友好的“现代化国际性港口城市、滨海休闲旅游度假目的地城市、国际葡萄酒城、国际会展城”,充分展现最佳魅力城市、文明城市、港口城市、滨海现代化城市和最适人居城市的特色;成为山东省第三个具有跨省际辐射和带动影响的省域中心城市(与青岛、济南“平起平坐”并三足鼎立构成山东半岛城市群中的“金三角”)、环渤海经济圈中的次中心城市、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中的中心城市、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的核心城市、黄渤海咽喉地带的海陆交通枢纽城市、中国面向东北亚经济圈对外开放的首要窗口城市。
——现代化国际性港口城市。凭借烟台优越的建港条件,只要高标准建设好烟台西港区及烟台港的扩建,搞好配套的物流园区和疏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将烟台辖区的各个地方港“合而为一”,随着烟大铁路轮渡的发展以及中韩铁路轮渡的开通,完全可以在黄渤海交汇处形成一个以西港区为中心的大型港口群;从烟台西港-芝罘港-牟平港依港建城,拉开特大城市的城区框架,将使现代化港口城市名副其实。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好保税港区的作用,同时加强港口与铁路之间的“港铁联盟”、港口与航运之间的“港航联盟”、港口与内陆城市之间的“港陆联盟”等的建设,借助“黄渤海交汇”的威名,“现代化国际性港口城市”的目标将成为现实。
——滨海休闲旅游度假目的地城市。凭借烟台优越的地理环境、较为深厚的文化底蕴、最适宜居住休闲的气候环境、密度最大的高尔夫场地以及“最适人居城市、最佳魅力城市、文明城市”的品牌效应,伴随着“休闲时代”的到来,只要大力倡导休闲文化,加快休闲产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大力发展“体验经济”,让更多的外国人、外地人在烟台能安心地住上几天、玩上几天,这一目标就能达到。
——国际葡萄酒城。凭借100余年张裕葡萄酒的悠久历史,只要广泛提倡人人喝葡萄酒,宴请外地客人首推葡萄酒,进一步做足、做好葡萄酒的文章,烟台作为国际葡萄酒城将是名副其实。
——国际会展城。凭借优越的地理环境和众多外资企业的有利条件,今后只要加大国际联络以及与国际组织的合作力度,同时搞好与“国际展览中心”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相应的会展服务,这一目标也比较容易实现。
——省域中心城市。根据《烟台市“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山东半岛城市群区域规划》,要把“烟台建设成200万人以上的特大城市,形成与济南、青岛三足鼎立的特大城市态势”。如能实现这一目标,届时以烟台的中心城市为中心,东联威海市及所属的荣成、文登,南联莱阳、海阳,西联蓬莱、龙口、招远、莱州(其中威海为大城市,其他县级市均为经济强市、中等城市,这些城市均与烟台相距不远,属于1小时“生活圈”范围),完全可以形成由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梯次组合而成的烟台都市圈,其经济总量规模和人口基本上可与青岛都市圈(由青岛、日照及周边县级市构成)相媲美,届时烟台都市圈中的特大城市既然与济南、青岛三足鼎立,其必然成为山东省的第三个省域中心城市,且由烟台的地理位置所决定(扼守黄渤海咽喉,用最短的路径连接山东和辽宁,沟通东北、环渤海及长江三角洲三大经济区),这个省域中心城市必然具有跨省际辐射和带动功能。目前看,实现这一城市定位的关健是城区人口要迅速扩张至200万人,任务虽相当艰巨,但只要能够实现这一目标,伴随着新城区建设和城市品味的提升,省域中心城市这一目标定位完全可以达到。
——环渤海经济圈中的次中心城市。运用相对优势理论来分析,烟台在环渤海经济圈中的地位,比不上青岛、大连,更无法与天津比,但在山东境内除了青岛,就属烟台了,所以烟台在环渤海经济圈中不可能成为中心城市,更不可能属于核心城市,只能属于在天津、青岛、大连之后的第二层次的城市或次中心城市。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中的中心城市。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中,规划以青岛为龙头,烟台不可能成为核心城市或龙头城市,然而烟台具有丰富的海洋资源,资源丰富度比青岛大,且在地理位置上处于中心地带,可以发展成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中心城市。
——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的核心城市。烟台的高端农业比青岛强,高端制造业中的机械制造比青岛强,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与青岛差不多,高端服务业比青岛有一定差距,总体上比青岛略胜一筹,只要经过努力,烟台完全可以成为山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的核心城市,同时由于机械制造优势突出,可以成为先进制造业的核心城市。
(三)产业定位
产业定位需要对现有产业进行分类排队,区分哪些需要进一步巩固提高、哪些需要重点培植、哪些需要新上、哪些需要淘汰。根据烟台的资源优势、产业基础以及与周边城市协同发展的客观要求,同时考虑蓝色经济区、高端产业集聚区建设以及发展先进制造业的现实需求,笔者认为产业定位应坚持如下思路:巩固提高3大特色产业,重点培育5大主导产业和7大新经济增长点,扶持新上1个支持产业,酌情淘汰一批加工贸易类的低端产业。
——3大特色产业:黄金、食品、生态高效农业。黄金产业全国首屈一指;食品加工业天下无敌(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数量居全国地级市首位);以烟台苹果、莱阳梨、大樱桃、梭子蟹、海参、鲍鱼为代表的农渔产品国内外久负盛名,果业、玉米制种、海洋渔业特色突出,优势明显。
——5大主导产业:机械制造、电子信息、休闲产业(包含旅游、体验经济等)、居民住宅业、生产服务业。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确立并加快培植主导产业是关键,但烟台有关规划中除了说要“做大做强四个支柱产业、积极发展三个潜力产业、突出发展六大产品群”外,没有明确到底培植哪些主导产业。笔者认为,在新一轮结构调整中对此应予以明确。这五大产业既具有资源禀赋优势,又有竞争优势,还有产业基础,且需求收入弹性大、生产率上升率高、产业关联度大,完全符合主导产业的基准。
——7大新经济增长点:生物制药、海洋化工、新能源、海洋矿产、新材料、会展业、动漫产业。这7个产业虽然对其他产业的关联带动作用小,但有突出的资源优势,多为高技术产业,成长性好,附加值高,尽管目前的总量较小,但未来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且多数是蓝色经济区建设需要重点发展的产业。
——1大支持产业:冶金工业。针对烟台未来汽车、造船等机械制造需要大量钢材的客观现实,把冶金工业作为机械制造产业的支持产业加快发展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烟台有良好的沿海港口运输条件,并有山东省组建钢铁总公司并向沿海地区扩张的机遇,发展冶金工业大有作为,并会有力推动整个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的建设。
对照蓝色经济区以临港、涉海、可持续发展的海洋经济的要求,上述产业均符合蓝色经济区建设的要求;对照高端产业是高技术产业以及高附加值、高关联、低耗、低污染的要求,上述产业除黄金和食品属特色产业外,都属于高端产业。
(四)品牌定位
应着力打造好城市品牌和城市名片外,还要重点培育农业品牌、工业品牌、旅游品牌、文化品牌等。
——城市品牌和城市名片。城市品牌可从以下挑选并进一步锤炼:“最佳魅力城市”、“最适人居城市”、“国际葡萄酒城”、“人间仙境·休闲之都”、“人间仙境·葡萄酒城”、“山海风情·人间仙境·休闲之都”、“温泉之都”、“黄金之都”、“水果之都”、“海产品之都”、“神仙文化之都”等(在不同场合运用不同的品牌,发挥不同品牌的魅力,笔者认为,在对外宣传方面“人间仙境·休闲之都”或“山海风情·人间仙境·休闲之都”,具有融合性、地域性的特点,对外界很有吸引力,是需要重点打造的城市文化品牌)。最能代表烟台历史文化、地域特征、自然景观和城市环境的景点是烟台山景区(包括烟台山、滨海广场及周边建筑),建议以烟台山为后背景,通过整治其前面的滨海广场和特色文化街区,借助滨海广场西南方向的雄伟高大建筑群和东南方向波澜壮阔的海面,组合成一幅立体综合画面,这幅综合画面最能体现烟台“韵味”和城市风采,应该是向外宣传推介烟台时首选的“城市名片”。
——农业品牌。除已有知名品牌—“烟台苹果”、“莱阳梨”、“龙口粉丝”外,建议大力宣传“烟台大樱桃”、“烟台葡萄”、“莱州梭子蟹”、“烟台海参”、“烟台鲍鱼”等。
——工业品牌。各个领域着力推出一些名优产品和自主品牌,品牌命名要更多体现出烟台特色,并通过脍炙人口的广告文化予以体现,让人回味无穷、久久不能忘怀并能趋之若鹜。对优势产业以推进产业集聚为目标注重培育“集群品牌”或争创“基地品牌”,如“莱州玉雕”、“全国××产品生产基地”、“全国××示范基地”等。
——旅游品牌。要发挥“碧海、蓝天、红瓦、绿树、金沙滩”的优势,大造来烟台“吹海风、喝美酒、做神仙”带有休闲娱乐色彩的舆论声势,让游客充分体验“山与海的情怀”、“高尔夫王国”、“潇洒乐园”、“万米黄金海岸”、“十里金海滩”等的魅力。
——文化品牌。除继续弘扬光大葡萄酒文化外,应重点围绕昆嵛山的道教文化大做文章,真正叫响“全真始祖、道教名山”的品牌,并加大对昆嵛山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使其成为旅游热点;建议把“蓬莱和平颂”改为“蓬莱映象”,与此相呼应打造《梦幻长岛》大型实景剧(长岛的“渔家乐”很红火,晚上再观看《梦幻长岛》一定很有市场);精心摄制《魅力烟台》专题片以及电影《烟台山的沧桑》、《八仙过海》等特色“文化名片”。另外,山东文化界费了很大力气在全国塑造了一个“胶东大嫚”形象(高高的个子,胖乎乎的身材,大大的眼睛,长长的辫子),应该是烟台姑娘真实形象的写照,应充分利用好这一品牌效应;另外,还要叫响“地雷战的故乡”、“海上仙山”、“八仙过海”、“海上丝绸之路”等等。
应重点强化的措施和政策建议
(一)全力加快中心城市建设,提升综合竞争力
烟台的城市建设要以有效解决目前“大市区”与“小城区”的矛盾为重点,除了“环湾建新城”外,建议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与改善旅游基础设施相结合起来,加快城区“亮点”工程建设;二是借扩大内需之机,以拆除棚户区、改善居民居住条件为重点进行老城区改造;三是加快推进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港城功能;四是强化城市功能分区,优化空间布局;五是通过推行农民住房的楼房化改革、出台相应的外地人购房政策、规划建设“大学城”等措施加速中心城市人口膨胀速度。
(二)大刀阔斧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
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必须痛下决心、大刀阔斧调整产业结构。建议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借金融危机淘汰以加工贸易类为重点的低端产业;二是在着力加强汽车、造船等支柱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本地有比较优势或能够拉长产业链的先进制造业,如石油钻井装备、食品机械、黄金机械及风能发电装备等;三是围绕龙头企业以拉长优势产业链条为宗旨大力发展相关配套产业;四是采取免收门票、景点“串联”等方式下决定解决“过境游”的困境;五是以支撑发展、增强服务功能为中心,以强化载体建设、促进生产服务业为重点,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六是产业激励政策应重点面向主导产业和新经济增长点;七是充分利用各类园区,以优势产业集聚为宗旨推动产业布局调整。
(三)以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契机,推进全面改革
应充分发挥农村经济基础较好的优势,以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契机,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尤其要在改革方面积极探索新路径。建议在以下几个方面大做文章:一是探索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新路径;二是推动农民住房楼房化改革;三是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体系一体化改革;四是以扩大各类保险覆盖面为重点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五是以提高利用外资质量为重点调整外经贸政策;六是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为重点完善金融政策;七是以破解产业层面的关键技术、共性技术以及技术创新示范为重点完善自主创新的激励政策。
参考文献
[1].朱孔来,李建伟.对烟台中心城市建设及城市经济发展的思考[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8.1.
[2].朱孔来,李秀萍.烟台市与山东其他区域中心城市竞争力比较分析[J].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06.3.
——万林小学2012年上期工作总结
一学期的工作就要结束了,回顾本学期的工作,我校全体师生在教育局及片区教研室正确领导下,围绕“教师发展年”,以‚践行‘三静’思想,推动教育科学发展‛为总体目标,以‚正风纪,树形象,抓质量,促发展,努力提升射洪教育核心发展力‛为工作思路,以‚全面提升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重要抓手。认真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和学校的工作目标,扎实工作,锐意进取,现将一学期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抓好政治思想工作,着力推进科学发展
1、坚持‚用干净思想育高尚人,用清静思想育智慧人,用平静思想育幸福人‛的教育思想,引导校长构建科学的办学理念,端正办学思想,丰富办学内涵,明确办学目标,创‚三静‛校园(即‚干净校园讲卫生、清静校园讲秩序、平静校园讲安全‛),提升学校办学品位;大力开展高质量的读书学习以及教育科研活动,引领教师树立与时俱进的价值观、教学观和育人观,做‚三静‛教师,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大力开展学校特色创建活动,培育办学特色,着力打造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享受公平教育、优质教育以及更适合的特色教育环境,育‚三静‛学生,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2、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度,不断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按教研室要求每月召开一次批评和自我批评总结会,并制定学校领导干部及其他教师的行为规范要求,以党员的表率影响其他教职工。按照上级统一部署,围绕‚筑堡垒、当先锋、上水平、创品牌‛的主题,创新活动载体,突出实践特色,切实抓好创先争优活动。
3.全面推进依法治校进程。坚持依法行政、依法治校、依法治教。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扎实推进‚法律进校园‛活动。进一步完善教职工大会和校务公开制度,加大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力度,大力提升依法治校水平。
二、抓好素质教育工作,着力规范办学行为。
1、抓好幼儿教育。不断培养幼儿的兴趣,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并注重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使其养成良好的习惯。学校还逐步实现对幼儿教育的统一考核、评估,建立可行的管理办法。
2、切实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坚持‚育人第一‛的思想,大力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争当‚四好少年‛等主题活动,结合重大节日如‚三八节‛、‚植树节‛、‚学雷锋活动月‛、‚六一‛节,组织开展有意义的活动,让孩子们健康快乐发展。
3.继续强化体育艺术教育。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深入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本期,我们重点抓了校园艺术节中的校园集体舞训练。学校花大力气,组织人员对校园集体舞进行编排,练习,争取能在市上甚至省上获得较好名次。
三、实施“人才强教工程”,着力增强发展活力
1、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努力培养领导干部四种精神:追求卓越精神、具有学术人文精神和求实精神以及团队精神。本期,我们学校领导干部每人阅读教育理论专著一本以上,订阅了教育专业刊物三种以上,每月至少对一篇管理方面的论文进行摘抄或结合工作实际写心得体会,同时学校领导达到了逢会必备的要求。
2、加强教师队伍及师德师风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深入开展师德主题教育,全面提升教师师德素养,坚持做到‚三个一‛(每周一次政治学习,每月一次检查考核,6月上旬进行了一次展评)。完善师德监督、激励和约束机制,进一步加强教师职业责任、职业纪律、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切实增强广大教师的政治意识、法制意识和责任意识。继续实行师德责任追究制和师德一票否决制,广泛开展师德师风承诺活动和学生评教、社会评教活动,大力规范教师从教行为。
3.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学校领导干部除搞好自身工作外,还随时深入课堂听课,认真评课、导课,促进教师钻实教材,真正为上课而备课,精心设计练习,努力提高课堂效率。本期,我推门听课达45余节。学校选派薄弱学科的年轻教师到成都、太和一小、太和四小等名校听课,要求他们带着问题去学习,必须按照‚与指导教师同步(独立备)备课——听课——反思对比找差距——合作学习得收益——上汇报课‛这一流程来操作。学校要对外出学习教师回校后教学进行跟踪检查,让外出学习的收获在本校生根发芽,并带动其他教师的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师的自身业务水平。充
四、实施“科研兴教工程”,着力提高教育质量
1.积极构建高效课堂。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整治‘三类’课堂,打造‘三效’课堂‛活动为载体,加强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方式与方法改革。2.抓实教学常规管理。落实‚六认真‛推行三个对比学习:A、校内;B、片内;C、县内;努力抓好备课及上课质量的提升。认真修订完善教学管理制度,规范教学过程管理,做到‚备课求实,上课求精,批改求细,考试求严,辅导求活,实验求真‛,切实提高教学实效和教学质量。
3.着力提高研训能力,广泛开展教育科研。以校本教研,跨校联合教研,集体备课等活动的开展,全方位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以开阔眼界,拓展思维,提升整体素质和业务能力。我们聘请了遂宁市高升实验小学名师、骨干到学校进行上示范课(语文数学各一节)、专题理论讲座,现场交流。平时还组织老师观看教学光碟、上合格课、中青年教师赛课等交流互动活动。强力推进打造 ‚三效课堂‛,提高课堂效益,促进了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五、抓好党风廉政建设,着力维护学校形象
1.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切实抓好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完善党风廉政责任制,继续深入开展‚廉政文化进校园,廉洁教育进课堂、进家庭‛活动完善行风评议制度和监督体系,树立学校良好社会形象。
2.切实加强财务后勤管理。进一步加强学校财务工作,严格执行预算、收费、项目资金等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坚持教育收费公示制度,期末向教职工报一次帐,每月进行校务公开。严格规范服务性收费和代收费,严禁乱收费、搭车收费等违规行为。规范后勤人员管理,提高后勤服务质量。坚持每月召开一次后勤从业人员培训会。继续抓好伙食团、小卖部安全、质量、价格的监管工作。
3、花大力气整治校园环境,净化、绿化、美化校园。
六、抓实安全教育,保证校园时时平安
1.全力以赴抓实安全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进一步完善安全管理机制,落实安全责任制,重点突出安全教育培训和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坚决杜绝安全责任事故发生。将校园各处区域安排相关人员负责,并落实责任奖惩,切实做到齐抓共管,不留死角。以完善和演练应急预案为抓手,建立健全各类应急管理机制。加强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防控体系建设,落实禁毒防邪工作,推进‚平安校园‛建设,加强部门联动,深化‚警校共育‛,扎实开展以治理校园周边环境为主体的专项整治,净化校园周边环境。建立完善学校公共卫生安全监测机制,继续抓好学校卫生防疫与健康教育,强化学校食品饮水卫生安全,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保障师生健康安全。进一步健全门卫、值班、巡逻等方面的内部安全管理工作制度。进一步落实小学低年级学生、幼儿上下学接送的交接制度,严格学生外出登记请销假制度,强化夜间和节假日的值班、领导干部值班制度。
一、系统经济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2007年——全系统汇总实现购进25426万元,占计划的204.4%,比计划增长154.57%;实现销售29651万元,占计划的172.08%,比计划增长111.40%;上缴税费11万元,占计划的110%。
2008年——全系统企业实现购进总额16879.17万元,占计划的140.66%,实现销售总额20168.87万元,占计划的132.69%;利润5万元,实现上缴纳税10万元的成效。
2009年——全系统实现购进总额13500万元,占计划的102.30%;实现销售总额17000万元占计划的101.7%,实现利润6万元;缴纳税11万元。
2010年——全系统实现购进总额15049.70万元,超计划3.64%。实现销售总额18405.4万元,比计划增0.07%,实现利润5.2万元,超计划0.2万元;纳税7.39万元。
2007年--2010年实现的购进、销售指标中含有純农业性质和餐饮、资产租赁经营等业务指标。
2011年1-9月,全系统实现商品销售7000万元;其中,组织购储化肥50000吨,供应各品种化肥达45000吨,稳定了全县农资市场需求。
二、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情况
2007年——发展专合组织6个,规范建设合作社25个,专合组织达到236个;全县专合组织实现产值254632万元,入会入社农户人均纯收入达到4130元,比上年增收213元。
2008年——发展专合组织20个,规范建设合作社45个。
全县发展各类专合组织已达254个,加入专合组织的农户总数达81955户(有1户农户加入多个组织),联系带动农户总数达285800户。专合组织实现销售总产值27.85亿元,入社(会)农户人均纯收入达到5150元,比上年增收1020元。
2009年——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20个,指导规范建设合作社30个,在工商注册的有46个,清理名不副实的合作组织20个;全县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已达264个,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的农户83468户,联系带动农户289600户。专合组织实现总产值突破27亿元,农户人均纯收入达5600元,比上年人均纯收入高出500元。
2010年——发展专业合作社23个,规范建设10个,清理了名不副实的合作组织10个,全县专业合作社已达277个,入社入会农户83608户,带动农户292150户,销售总额突破30亿元,合作社社员人均纯收入达6000元,比上年增收700元,比一般农户收入高出500以上。
2011年——新发展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9个、指导帮助规范建设10个、清理注销6个,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总数达300个;作经济组织有社(会)员104009户、带动农户304600户。上半年,组织推销农产品49.3万吨,实现销售总额15.83亿元,比上年同期销售14.64亿
元,同比增长8.13%。
三、工作开展与举措
在县第十六届人民政府和“十一.五”期间,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的总体要求和市县《政府工作报告》经济社会重大部署,以深入开展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更新供销合作社发展理念,围绕新农村建设,制定了“十一.五”工作规划,实施加快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深化供销社体制机制改革上有所突破、新农村流通服务网络工程建设有所突破的“一加快、两突破”的发展目标,明确了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构建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供销社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措施。
(一)狠抓农民专合组织发展建设。
2007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国务院《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管理条例》正式实施。按照县委、县政府江委发[2003]64号、江委发[2008]20号和江委办[2010]11号支持和推进农民专合组织发展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农业“六大支柱”产业发展,着重抓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条例》的贯彻实施,积极引导发展农民专合组织,推进农业产业经济发展。
1、加强专合组织发展建设领导。按照县委、县政府赋予供销社管理、指导、服务的工作职能,供销社自身改革发展方向和任务,坚持把发展专合组织作为合作事业发展的基础这一 “核心社务”狠抓落实。县联社设立了专业合作社管理服务办公室,落实了1名副职领导和2名干部主抓日常工作开展。
2、积极宣传贯彻《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条例》,引导农民专合组织健康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出台后,我们采取广播、电视、宣传车、标语、板报、“百村党建富民行动”、《行风热线》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发展与建设的政策法规,并将省政府文件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管理条例》编入《文件法规汇编》印发到各乡镇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县专合办还积极组织参与“科技、知识、文化三下乡活动”和“科技赶场”。通过广泛宣传讲解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发展与建设的政策法规、基础理论和科技文化知识,使各级干部和广大农民对发展与建设专业合作社的认识不断提高,观念得到增强。
3、着力整顿规范,提高办社质量。在宣传贯彻法和条例中,本着“发展、巩固、提高质量”的要求,着力开展了整顿规范,提高办社质量工作。针对前些年专合组织发展缺乏规范性要求,实行先建设后规范的办法,导致专合组织多数是由县科协、乡镇科协登记,而不具备法人地位的情况,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条例》的规定要求,结合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对全县已建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进行了全面清理整顿,将那些名不副实、图有虚名的专合组织依法进行注销或予以撤销,清理注销名不副实的专合组织46个。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总数达300个;其中,在工商登记注册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108个、社区服务社12个,专业合作社组建的公司5个,在民政、科协登记注册的协会型合作经济组织175个。
4、围绕产业大力发展合作社,推进特色产业发展。我们紧紧围绕特色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目标,把粮食、生猪、蚕桑、中药村、小家禽和优质水果等种养项目作为发展专业合作社的重点,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规定和要求,本着“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积极引导扶持有带动力和影响力的业主、经纪人领办和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形成了我县以种养殖为主涵盖了粮油、食用菌、蔬菜、水果、中药材种植,生猪、小畜禽、水产、蚕桑养殖、观光农业、农副产品加工、营销、信息、农机技术服务以及土地流转等多领域的优势特色产业。全县有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组织33个,小家禽畜专业合作组织等46个,食用菌、蔬菜专业合作组织76个,水果专业合作组织36个,药材专合组织12个,手工挂面专业合作组织5个,竹草编制品专业合作组织
8个,蚕业专业合作组织16个,农机、植保服务专业合作组织4个,社区综合服务社12个,观光农业、农副产品加工、营销以及土地流转等51个。通过农民专合组织发展产业,社(会)员农户达104009户,同时,通过产业发展带动农户达304600户。
5、积极创新专合组织发展模式,加强专合组织建设。通过不断探索和努力创新发展模式,我县专合组织建设与发展,由过去单一的技术服务型发展为“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基地+农户”、“支部+协会+农户”、“农村能人+协会+农户”、“专合组织+种植(养殖)专业户+农户”等多种运作模式,形成了“龙头企业带动型”、“专业大户带动型”、“经纪人带动型”、“股份合作型”、“技术服务型”、“支部+合作社(协会)型”等多种组织形式特点。如XX县天府鹰山水果专业合作社以社员中的7名党员组成,经县委组织部批准成立了隶属于县供销社党委管理的“XX县天府鹰山水果专业合作社党支部”,加强了合作社组织发展建设。同时,以基层供销社办社区综合服务社的模式,与农民合作建立村级社区综合服务社9个,创新了合作组织发展模式。
6、积极引导创建示范合作社。为促进全县农民专合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在专合组织创新发展模式建设中,积极引导创建示范合作社。选择“登记合法、制度健全、管理严谨、运作规范、品牌意识强、带动作用大、经济效益好”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推荐为省、市、县级“示范社”,给予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并取得明显成效。一大批专业合作社、协会获得国家、省级、市级先进或模范殊荣。XX县天府鹰山水果、欣旺水果、绿白水果、锦洋竹草编制品专业合作社被纳入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千社千品”富农工程专业合作社;XX县天府鹰山水果、玉屏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百梨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富祥中药材专业合作社、龙泉山石垭中药材专业合作社、朝隆生猪专业合作社、祥福肉鸽养殖专业合作社、宝源蚕业专业合作社等8个社被确立为省级示范专业社。8个省级示范专业社有社员4830户,2010年实现产值2.3亿元,社员人均收入8860元,较一般农户增收3260元;XX县锦洋竹草编制品专业合作社、远成兔业专业合作社、觉惠手工挂面专业合作社和鸿发农机专业合作社被确立为市级示范专业社,5个市级示范专业社有社员2506户,2010年实现产值0.54亿元,人均收入8350元,较一般农户增收2750元;县级示范专业社有15个,有社员6478户、产值1.3亿元,人均收入7480元,较一般农户增收1880元。通过示范社的建设,达到以点带面,基本形成了“建一个专合组织,兴一个产业,活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的发展模式,促进了粮经作物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7、引导建立标准化生产基地,推进规模化种养。结合近年来国家支农惠农政策力度不断加大,与农业、畜牧、技局等部门紧密配合,大力支持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标准化生产,建立标准化产业生产基地。到目前已在南华、东北、通济、兴隆、永太、南山、仓山、永安等乡镇建立了“优质肉猪标准化生产基地”,2010年全县出栏达生猪164万余头,名列全国前列;小家畜养殖产业在南华、坭金建立了“绿色优质肉兔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2个,XX县远成兔业专业合作社的肉兔养殖已达年出栏40万只规模,全县出栏小家禽已达3000余万只;在玉兴、兴隆、南山等乡镇建立了“食用菌标准化生产基地”,在龙台、南华、凯江等乡镇形成了蔬菜产业基地,玉兴和新隆镇以食用菌产业发展成为农业支柱产业的大镇;在南华镇建立了“早熟梨出品生产基地”、“天府鹰山红杏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形成了以基地为核心的优质水果产业基地和山地鸡、猪养殖,观光休闲生态园区综合开发;在合兴乡建立了“丹参资源圃”,在石泉乡建立了“优质无公害丹参基地”,荣获“四川省优势特色效益农业丹参基地”称号,在集凤镇建立了“优质无公害白芍基地”,中药材专合组织基地建设形成了集凤、石泉、富兴、合兴等山区为主的丹参、白芍、02号药、03号药、菊花、桔梗等7万亩山区特色经济产业,从而推进了规模化种养和标准化生产,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通过基地项目建设推进了特优经济产业发展。合作社涌现出了一批实力较强、影响力较大、较为规范的“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农民专合组织。年产值(销售)收入在100——500万元的有69个,500——1000万元的有16个,1000——5000万元的有26个,5000万元以上的有10个。2010年实现销售总额近30亿元,实现入社入会农户人均纯收入近6000元,连续五年实现人均年收入500元速度递增。2011年上半年,实现销售总额15.83亿元,比上年同期销售14.64亿元,同比增长8.13%,预计全年实现销售总额可达32亿元。
8、积极推进“农超对接”,创建品牌优势,提升专合组织知名度。通过“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基地+农户”、“支部+协会+农户”、“农村能人+协会+农户”、“专合组织+种植(养殖)专业户+农户”等多种组织发展模式,推进产业基地发展,实现了农民专业合作社与涉农企业、城市超市商场“农超对接”,将农民专业合作社产品直接与涉农加工经营企业、城市超市产销对接经营发展,创建品牌优势,提升专合组织知名度。如富兴镇观碑村绿野红薯专业合作社、龙泉山石垭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南华镇天府鹰山水果专业合作社、欣旺水果专业合作社、远成兔业专业合作社在省市都很具影响力,其产品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我县农民专合组织、涉农企业连续四次参与德阳市农业博览会展示、展销特优农产品获得成功。今年9月末,在德阳第四届国际农博会上,我县17家专合社和8家涉农龙头企业组成的XX展示展销团展示名优特产品86个,展销名优产品280个,23家专合社、涉农龙头企业的的40个产品被评为名优农产品,22个企业的38个产品被评为“消费者喜爱产品”,提高了XX专合组织的社会知名度。
(二)深化供销社体制机制改革。
继供销社2000年全面实施“三减”改制企业重组发展的基础,紧紧抓住农村第二轮经济体制改革为方向,以“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为工作重点,进一步加大了供销社体制机制改革力度。
1、推进供销社综合改革。2008年初,按照总社《关于印发县级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试点2008年工作安排的通知》(供销厅合字〔2008〕10号),XX供销社列为综合改革试点县的要求,县联社制定了《关于实施县级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试点方案》并经县政府批准启动实施了综合改革。通过综合改革,进一步推进基层供销社管理权与经营权“两权分离”制度,强化了社有资产管理,将资产使用效益纳入了管理人员经济目标任务考核并与工资挂钩,确保了社有资产保值增值。上半年适时调整了永太、集凤、冯店、万福、广福5个基层供销合作社和龙台、永兴、回龙社区综合服务社的管理机制,精简了管理机构。基层社由原来的26名管理人员,减少到12名管理人员,强化了县联社直接领导管理职能。
2、深化棉麻公司改制。XX县棉麻总公司原有仓山、广福、万福、冯店轧花厂、XX棉针织厂、永兴宽幅织布厂和龙台油脂厂7个核算企业。2000年第一轮改制,XX棉针织厂、永兴宽幅织布厂和龙台油脂厂依法破产。仓山、广福、万福、冯店轧花厂停止棉花加工生产,实施了企业改制,多数职工解除劳动关系作了下岗安置处理,4个厂和总公司留下97人承担保管国储棉的工作任务,2006年底,县棉麻总公司完成国储棉调销任务。2007年初,进行第二次改制。到年底,对4个厂和总公司原留用的97人全部解除劳动关系,完成全面改制。同时,2009年底,清退了县联社机关借用下属企业和聘用的7名人员。
3、加快了系统改制、破产企业遗留问题处理步伐。2000年,全系统实施改制以来,职工安置、移交社保管理、改制企业债务等遗留问题长期困扰着企业改革发展。2008年,在一手抓抗震救灾恢复重建工作,一手抓遗留问题处理、促改革发展,开创工作新局面,加强了处遗工作领导和破坚工作力度。特别是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帮助下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县联社筹集资金343万元,妥善处理解决了棉麻、土产、农资公司和凯江供销社改制、破产企业207名下岗职工安置和110名离退休人员移交社保部门管理等遗留问题。今年8月,县联社经与市农行协商,妥善处理了永太、集凤供销社改制前用固定资产抵押向农行贷款拖欠几百万元贷款本息债务问题,最大利好的保住了两个基层社的社有资产。通过处理遗留问题,积极消除了困扰企业改革发展的障碍和阻力。
(三)开展抗震救灾、恢复重建,推进“新网工程”发展。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5·12”地震灾害,给全县供销系统企业、代管的城镇集体商业企业生产营业设施造成了大面积不同程度的损伤,严重影响到商品安全和正常经营。全系统有22个企业和单位受灾,损伤房屋1820处(间),面积44199平方米。地震发生后,县联社组织系统企业和职工积极响应党和政府抢险救灾、恢复重建号召,不等不靠及时投入抢险救灾、减灾,及早地恢复了正常经营。在恢复重建中推进了“新网工程”建设。
1、积极组织抗震救灾。5月13日,县供销社紧急响应县委、县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指令,召开机关干部抗震救灾动员会议,启动救灾预案,成立了系统抗震救灾工作领导小组,将机关全体干部分设4个工作组由班子主要领导带领,下到企业组织指导开展抗灾自救。一是积极组织开展自救减灾。在震后3日内,对35处严重损伤已成危房的房屋采取了排险、撤除人员和商品,设置警戒、专人监护等应急措施;震后10内,对1000余处中轻度损伤的房屋设施采取了防倒、防雨措施和维修加固措施,永太、冯店社冒雨组织转运化肥3000余吨,保证了商品安全,积极减少灾害对商品、财产的二次损害。5月18日,全系统恢复了160个网点的农资供应;龙台、永兴社区服务社及时抢修自来水供水管网5公里,尽快地恢复了场镇供水。二是积极完成组织救灾物资。地震发生后,群众为搭建避震篷急需大量三色布。在三色布非常紧张的情况下,5月16日,县抗震救灾指挥部的指令我社组织购进三色布。通过谭亚西同志联系,达州厂家调剂给我县28吨三色布;县社副主任游志强、带领王昌泉同志与县纪委、县检察院、县财政局同志两次赶赴达州市采购调运,顺利完成了县委、县政府委派的采购任务,解决了抗震救灾之急需,并及时地分发全县各乡镇。同时,两次受县政府指令运送三色布到重灾区绵竹市金花镇,用实际行动有力地支援了抗震救灾工作。三是积极组织农资供应,支持农业恢复生产。地震发生时,正值农村双抢用肥高峰。地震发生后,周边厂家停产,货源十分紧张。为确保双抢所需,县社一面发动企业职工奋起抗震救灾,一面抓农资商品组织确保双抢供应。通过紧急联系省农资公司从绵阳永兴镇调运回尿素400吨;又积极自组购进化肥2100吨;6月,在县社组织下,永太、冯店、广福等社积极与川化厂合作组织开展“抗震救灾尿素直销农民”活动,为我县16个乡镇农民直销优质尿素320吨,缓解了供求矛盾。仅上半年,组织销售农业生产资料2219万元,供应化肥17558吨,农药280吨、农膜134吨。
四是组织干部职工献爱心。“5·12”汶川地震给绵竹、什邡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5月13日上午,面对兄弟市县人民群众遭受灾害,生活发生困难,发动系统干部职工向绵竹、什邡重灾区献爱心。15日,富康、农友农资和利宝再生资源公司分别为绵竹、什邡重灾区捐赠价值20000元、15000元的食品、饮用水等急救之物;凤翔竹草编制品有限公司积极组织员工加班加点生产价值10000余元的优质草帽1500顶、优质竹扇1000把,捐赠给受灾群众;集凤集体商业总店发动职工捐款3010元,县联社机关干部捐款1220元,党委所属党支部的40名党员交纳一次性特殊党费3570元,用于支援灾区抗震救灾,表达了XX供销人对受灾群众的深情慰问。
2、抓恢复重建,发展“新网工程”。按照县委、县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统一部署,县联社组织系统制定了恢复重建规划。规划的总体思路以深化基层供销社改革发展,大力发展“新网工程”,扩展系统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重点构建农资连锁配送经营网络,改造基层社和农村集体商业现有生活资料经营网点,提高服务功能为目标,实施了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一是加强国家重点支持项目建设。我社获国家重点支持建设的灾后重建项目有:县联社办公大楼室外楼梯顶部和大楼墙体维修加固工程和集风、冯店、广福三个“农产品市场” 维修加固工程项目。政府投入资金7.194629万元,于2008年12月底完成了县联社办公大楼室外楼梯顶部和大楼墙体维修加固工程任务;2011年3月完成集风、冯店、广福三个“农产品市场” 维修加固工程任务,经审计及结算并投入了使用。二是抓好自主维修重建受损房屋营业设施任务。全系统基层社、社区综合服务社和农村集体商业总店房屋营业设施多为中轻度下受损,点多面广,维修任务重,投资压力大。为了克服资金困难,发动企业自筹、以承租人投资抵租等方式筹集资金230万元,于震后当年底完成中轻度受损房屋营业设施维修加固,恢复系统营业房屋设施1800处(间),恢复农村(农资服务体系为主)经营网点285个,近快地恢复了农资服务体系基础。
(四)发展“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构建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通过实施 “一加快、两突破”发展目标,特别是通过深化供销社体制机制改革,处置改制、破产企业遗留问题,积极消除了困扰企业改革发展的障碍和阻力,为发展奠定了稳定基础。从2007年来,围绕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7)1号)精神,坚持“以农为本”、扎根农村、为“三农”服务,在服务中谋求发展的理念思路,通过“开门开放”办社,推行社有资源与社会资源融合,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了供销社“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构建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1、大力发展“新网工程”,构建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以永太、冯店供销社和富康农资公司农业生产资料经营业务为主,通过连锁经营机制,大力发展了农业生产资料连锁经营服务体系。结合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改造扩建了4个县级农资流通服务配送中心和2个重要乡镇配送中心站,形成全县南中北三大片区配送服务中心;巩固发展建村级农资连锁放心店达250个,其中“庄稼医院”达180个。
2、积极发展村级社区综合服务社。以省市新农村仓山示范片建设为契机,发动基层社积极主动参与建设,推进基层供销社服务体系发展。2010年以来,以永太、冯店供销社、富康农资公司为主,先后在仓山片区的偏偏店村和永太片区的观音村、柏木村、清福村、黄鹿镇五龙村、铜音村、虹桥村、沙河村和青市乡的青峰村建立发展村级社区综合服务社9个,恢复性发展了供销社农村服务阵地。
3、积极资源优势引领主办专业合作社。2010年,集凤供销社发挥其原中药材加工厂的加工设备、仓储设施和中药材加工技术、品牌经营优势和当地产业优势,发起120余户农户、生产面积500余亩,组建了系统第一家直属农民专业合作社--XX县“苦中康”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形成了组织生产、加工、经营一条龙规模化发展。今年初,以永太供销社主领办组建起“XX县星科植保专业合作社”。
通过发展“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系统现有
县公司2个、基层供销合作社5个、镇级社区综合服务社3个、村级社区综合服务社9个,有连锁经营网点264个。形成了以农业生产资料供应服务体系。
(五)积极招商引资。
在招商引资工作中,充分利用了系统企业、专业合作社资产、资源优势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完成了引资任务。2007年引进成都市业主何树忠投资400万元永兴超市商场;2008年引进仁寿县业主万友明投资300万元在南华镇组建欣旺水果专业合作社,建立2000余亩水果基地;2009年引进成都市业主万鸿投入500万元,在原坭金生态园建立优质肉兔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2010年引进重庆市涪陵区业主廖云华到XX县南山、辑庆、合兴、永安等乡镇承包120余亩土地,计划投资500万元建德阳市XX县4万只商品种鸭基地;同时,成都市业主万鸿又增投入504万元发展肉兔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2011年上半年涪陵区业主廖云华又增投入600万元发展商品种鸭基地。至此,我社共已完成招商引资2804万元。这些引进项目发展顺利良好,为我县农业产业经济发展起到积极推进作用。
(六)认真抓联镇帮乡帮村、“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和农村督导工作。
2007年以来,我社先后联系青市乡、回龙镇、合兴乡、帮扶青市村、盘山村,“挂包帮”永安镇金竹村、永兴镇金山寺村,督导凯江、东北、回龙、通济、悦来、永兴、回龙、民主、白果、积金、永兴、石笋、白果、民主、继光、双龙等乡镇农村工作。在联帮挂工作中,确定了两名副局以上干部负责联镇帮乡工作和农村督导日常工作,坚持了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经常到联系镇乡协助工作,密切同镇乡的联系帮扶,竭尽全力给予政策指导、资金、物资扶持,为抗旱、抗震救灾、发展农村经济出谋划策,为贫困家庭、贫困学生给予对口扶持。一是结合乡镇、村社资源,指导帮扶联系乡镇、村社制定发展规划,通过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帮扶。先后帮扶青市乡组建水稻制种协会、盘山村水果种植、金竹村生猪和生姜专业合作社,走上“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发展路子。二是在帮扶尽力给予政策指导、资金、物资扶持支援,先后支助青市村化肥2吨、回龙镇救灾尿素肥5吨、通济镇救灾尿素肥5吨、天府鹰山水果专业合作社尿素肥5吨、合兴乡农民碳氨肥5吨;为永安镇金竹村争取整治塘堰项目补助资金4万元、支助生猪和生姜专业合作社10000元。三是先后帮扶贫困母亲2名、贫困学生、重病儿童3名、困难农户3户,资助现金5400元。
(七)认真抓系统经营管理与服务建设。
在围绕县第十六届人民政府和“十一.五”期间,实施加快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深化供销社体制机制改革上有所突破、新农村流通服务网络工程建设有所突破的“一加快、两突破”的发展目标任务,认真抓系统经营管理与服务工作落到实处,保证目标任务完成。
1、坚持加强县联社机关建设,不断改进服务和工作作风,提高行政效能。一是在机关建设中,重点抓了实践“三个代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党组织创先争优活动开展。通过学习活动开展,转变了供销社工作理念和作风。特别是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县联社领导班子和机关干部深入基层开展“四深入四问计”调查研究,认真分析、查找与科学发展要求不适应、不符合的突出问题,围绕加强改进服务和工作作风,提高行政效能,推进科学改革发展等方面,为贯彻国务院国发[2009]40号文件,深化供销社体制机制改革发展与基层干部群众形成了共识,为改革发展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二是坚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建立惩防体系。县联社党委、社务委员会成立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领导小组,按照党纪、政纪相关制度规定,结合系统经济管理工作,制定了《XX县供销社系统工作管理若干规定》(江供委[2009]6号),建立惩防体系和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机制,切实抓了反腐倡廉制度的贯彻落实,加快形成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充分发挥制度在惩治和预防腐败、职务犯罪中的根本作用。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中,狠抓班子作风建设,坚持执行了重大决策由县联社党委、主任办公会议集体研究决定,增强了班子民主意识;同时,坚持执行了班子成员的述廉、评廉、考廉工作,狠抓班子作风建设。三是强力推进勤政、务实、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机关建设。在建设中,积极开展了党组织创先进、党员争优秀活动,围绕推进机关服务和工作作风进步,严格执行了“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继续实施了领导成员与股室人员挂钩联系指导服务基层社工作责任制和机关工作目标考核管理,狠抓了行政效能建设,塑造供销社新形象。四是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与政务公开工作。结合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作风建设,在深化县基供销社体制机制改革中,进一步完善了县、基供销社社企“两权分离”(“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制度建设,建立了基层社、社区综合服务社理事会出资人制度和理事会核算管理制、工作目标责任制,认真推进了“依法行政”。围绕农村经济发展动态,供销社工作进展等政务及时公开,加强了“行政效能监察”。
2、积极组织开展为农服务活动。结合供销社面向 “三农”服务的特点作用和经营服务理念,长期坚持开展了“惠民利民”为农服务活动。特别是在开展“党组织创先进、党员争优秀”活动中,组织系统企业积极响应参与县委、县政府开展“百名干部下基层、千名技术人员到田间”和“十万吨农资到农户”活动号召,推进了活动开展,取得实效。一是在全系统推行农资服务 “两放心”、“三到户”、“公开承诺”服务制。二是组织180个“庄稼医院”和“庄稼医生”开展“庄稼医生”分植物品种测土“配方”售肥、诊病虫害“配方”售药等用肥药技术服务;同时,组织了系统100名“庄稼医院医生”和懂农资技术的经营服务人员巡回到田间指导服务。仅今年来,开展技术咨询指导服6000余人次,印发农资技术资料10000份,配方施肥、用药推广面积5000亩;组织送肥药到村到户销售达35000余吨。
3、积极抓项目建设与上级社对接沟通工作,为基层提供服务。一是继去年12月,组织冯店供销社申报四川省“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项目”,争取到‘庄稼医院’建设升级改造项目”补助资金24万元(川财建[2010]372号,2011年1月10日收到正式文件);同时,冯店供销社申报国家总社、财政部2011“XX县农资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升级改造项目”获得补助资金50万元。二是结合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新网工程”建设,目前申报了永太供销合作社2012年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项目 “发展改造提升农村社区综合服务社”8个和庄稼医院”37个两个项目。三是配合县财政局争取到2010四川省支持XX县欣旺水果专业合作社“省级示范社规范化建设”政策资金30万元(川财农[2010]197号),XX县富祥中药材专业合作社“省级示范社规范化建设”补助资金20万元(川财农[2010]249号)今年3月到位。
4、认真抓好系统信访、维稳、安全工作。针对供销社系统改制后,下岗职工多、历史遗留问题等不稳定因素多的情况,对信访、维稳、安全工作极为高度重视。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任组长的维护社会稳定、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信访、维稳、安全工作目标、职责,实行领导干部和机关干部一岗双责,积极做好矛盾化解、信访处理和维维护稳定;同时,加强了节假、双休日领导干部带班值班,确保了系统稳定无事故。
5、按照建设“美好家园,推进XX经济发展”的长远要求,坚持了党政一把手抓环境保护、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积极组织机关干部参与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并发动系统农资经营企业开展测土“配方”售肥、诊病虫害“配方”售药的“绿色服务工程”。
同时,积极完成了县委、县政府和上级社交办的其它工作。
今后工作目标任务
一、工作目标总体方向
在今后五年中,以国务院《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为指针,围绕市委、市政府“一、三、五、八”发展战略和县委、县政府“工业强县、农业立县、三产活县、开放兴县的总体取向,以“富民兴社”为根本,全面贯彻落实实践科学发展观,按照全县45个乡镇和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以优化配置企业人、财、物资源为手段,进一步加大发展农民专合组织、发展“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简称“新网工程”)为标志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农村社区综合服务社,推进新农村建设,不断提高服务“三农”的水平和质量,使供销社在改革发展中不断提升实力和形象。
二、发展目标任务
(一)发展农民专合组织。利用基层供销社、社区综合服务社市场经营资源优势,选择本地区农业产业特点与农民群众紧密相结合,采取领办、引办等形式组建专业合作社100个,全县农民专合组织达到400个。
(二)进一步发展农业社会化系列化服务体系。发挥系统资源优势,积极推进“新网工程”农资系列化服务体系建设。以富康农资公司和5个基层供销社、3个乡镇社区综合服务社和10个城镇集体商业总店为主体整合现有资源与社会资源融合,发展农资、日用消费品、农产品、废旧物资再利用收购连锁配送和文化、科技、信息服务的村级社区综合服务社200个,全系统服务网点达到500个。
(三)经济指标
按照供销总社2010年执行新统计报表制度,统计指标中的购销不含純农业性质和餐饮、资产租赁经营等业务指标,购销指标中只含工、副食、日用消费品、生产资料、农产品、废旧物资收购加工等,故购销任务指标较前五年作了下调。
1、2011年---实现购进7200万元、销售10200万元;
2、2012年---实现购进8000万元、销售11000万元;
3、2013年---实现购进9000万元、销售11500万元;
4、2014年---实现购进10000万元、销售12000万元;
5、2015年---实现购进11000万元、销售13500万元。
利润和税费实现年10%递增。
三、工作举措
1、一如继往地加强系统党员干部政治思想和业务技能学习教育,不断增进新形势下的工作能力。
2、加强系统上下党风廉政、反腐败、依法行政、政务公开和行政效能建设,强力推进勤政、务实、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机关建设。
3、继续推行“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实施领导成员与股室人员挂钩联系指导服务基层社、工作责任制和机关工作目标考核管理。
4、继续开展“技术人员到田间和农资到农户”,进一步推进党组织创先进、党员争优秀活动开展,确保工作目标任务完成。
在上级卫生主管部门的组织、带领下,按照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关工作要求,结合以“持续改进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为主题的“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继续推进“三好一满意”等活动,以人民群众满意为目标,着力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提高医疗质量,改善服务态度,优化服务环境,规范服务行为,保障医疗安全,改进医德医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现将201x-201x年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工作完成情况
(一)重点学科建设情况:
201x年10月我院疼痛科被昆明市卫生局评为昆明市第一周期县级临床重点专科。近三年来,医院重视人才培养,注重梯队建设,派出科室骨干医师到昆明市第四人民医院进修学习,不断的提升诊疗水平。
201x年上半年我院继续开展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射频热凝术、臭氧髓核消融术、脊神经后支射频热凝术,完成微创手术1x例,收治住院患者588人,完成重点专科目标责任书的质量指标:专科开放床位42张,床位使用率≥95%,平均住院日≤1x天,床位周转次数≥19次/年。
(二)提升患者满意度工作情况:
1.开展预约诊疗工作:2014年开展预约诊疗工作,全年
预约人数283人;201x年全年预约人数231人;201x年至今预约人数174人;
2.开展临床路径工作:我院自20xx年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试点至今,目前已有10个病种进入临床路径管理,201x年进入路径管理病例766例;2014年入路径管理病例794例;201x年入路径管理病例696例;201x年至今入路径管理病例234例。
3.实行惠民政策,为贫困患者减免费用等措施:201x年减免费用12.48万元;2014年减免费用14.3万元;201x年减免费用1x.6万元;201x年至今减免费用14.1万元。
4.开展下乡支农工作:2012年我院由党委牵头,成立了“五华区医院专家进社区志愿服务小组”,定期或不定期派专家走进社区、下到乡镇为群众免费义诊,发放宣传资料、健教处方、免费赠药。深受当地群众欢迎。201x年至今我院派出300余名医师,完成500余次下乡工作,发放各类宣传资料及健教处方100余万份。
5.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情况:
以我院为中心建立与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省市级三级医院建立双向转诊,实行分级诊疗,逐步形成一个有序的双向转诊网络。201x年向上级医院转诊46人,接受下级医院转诊20人次;2014年向上级医院转诊43人,接受下级医院转诊32人次;201x年向上级医院转诊51人,接受下级医院转诊38人次;201x年上半年共向上级医院转诊46人次,接受下级医院转诊82人次。
6.医疗保障完成情况:
在上级卫生主管部门的领导及安排下我院积极配合并组织实施区内重大活动的卫生保障和突发事件的医疗救护工作。201x年我院共完成医疗保障工作58起,出动医护人员361人次,48车次;2014年我院共完成医疗保障工作55起,出动医护人员21x人次,51车次;201x年我院共完成医疗保障工作63起,出动医护人员324人次,88车次;201x年上半年我院共完成医疗保障工作42起,出动医护人员1x8人次,26车次,圆满完成上级卫生主管部门安排的各项保障和救护任务。
7.继续推进优质护理服务
医院编制床位250张实际开放床位数240张,全院病房总数71间,通过示范病房验收67间五个病区。按昆明市卫计委的要求,医院在外科、内一科、内二科、妇产科、疼痛科五个病区,统一在固定位置悬挂了“优质护理示范病区”标牌,便于群众督促我院的优质护理服务工作。目前,我院优质护理病房覆盖率为94%。上半年病人及家属的满意度均达99.6%。
8.取消药品加成,让利于民
根据《昆明市城市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试点工作方案》(昆卫?201x?1x 号)文件精神的要求,我院自201x年4月1x日起医院取消药品加成(中药饮除外),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预计201x全年为患者减免药费400万元。201x年1月至今全院门诊患者药比68.1x%(含慢病开药),住院
患者药比31.87%,全院基药使用占比34.22%,患者看病贵的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
(三)工作指标完成情况
20xx年至今,门诊、住院患者收治情况均呈增长状态,201x年总诊疗人次214295人,住院人数8084人,出院人数7880人,手术人次638人,人均住院天数9.34天,人均住院住院费用4985.32元;门诊人数2062xx人,门诊处方数1478928张,人均门诊费用179.89元。2014年总诊疗人次26521x人,住院人数9094人,出院人数9017人,手术人次xxx5人;人均住院天数8.73天,人均住院住院费用51x4.12元;门诊人数256121人,门诊处方数181xxx张,人均门诊费用200.75元。201x年总诊疗人次270600人,住院人数9184人,出院人数9146人,手术人次1049人;人均住院天数8.5天,人均住院住院费用5036.79元;门诊人数26141x人,门诊处方数172525张,人均门诊费用209.1x元。201x年至今总诊疗人次175978人,住院人数5739人,出院人数5760人,手术人次xx83人,人均住院天数8.7天,人均住院费用4790.68元,门诊处方数xxx220张。
(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工作
1.新进人员培训:201x年派出新进人员4人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201x年预计派出7人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2.专科进修培训:每年派均医护人员参加省外、省内长、短期学习、培训,201x年派出147人,经费43.5万元,占
医院全年总支出经费的0.46%;2014年派出181人,经费29.5万元,占医院全年总支出经费的0.31%;201x年派出xx8人,经费31万元,占医院全年总支出经费的0.26%。
3.接受乡镇卫生院及社区医师进修:201x年学习共30余人次。
(五)信息化建设工作
几年来,在区卫计局的领导下,区人民医院逐步建立了以电子病历为核心,集成了医学影像、医学检验、医嘱管理、药品管理、财务管理、设备物资管理、病案管理、医保结算等业务为一体的医院管理信息系统。
(1)更好的体现了人性化理念,提高了医院的服务水平。区人民医院的信息化管理模式,是基于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流程升级,更加注重人性化理念,更加注重提高病人的就医感受。移动护理系统,除杜绝了查对错误,更提高了工作效率,让护士有更多的时间与病人沟通交流,提升了病人的满意度。
(2)更好的体现了规范化理念,提高了医院的医护质量。医生站、护士站系统、PACS、LIS、桌面管理、电子病历、合理用药、质量控制、移动护理、临床路径、处方点评、传染病上报等信息系统的缺陷提醒、危机控制、督导反馈、过程追溯、输液核查、检验核查功能,把医院各项业务工作流程全部纳入了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实现了闭环管理、过程控制、过失追溯,大大降到了差错的发生率,提高了医院的医护质量。
篇二:今后五年的工作思路和发展目标
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稳定作为第一责任,人民幸福作为第一目标。大力实施“生态立乡,产业兴乡,和谐建乡”的发展战略,紧紧围绕“转方式,调结构,强基础,惠民生,抓项目,促发展”的工作思路,抢抓机遇,扎实苦干,开拓创新,团结奋进,力争用五年时间打造一个山青水秀,人民幸福,和谐稳定的太阳坪。
发展目标:
——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到2017年,全乡实现GDP总值
2.1x亿元,年均增长12﹪;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亿元,年均增长10%;财政总收入达到317万元,年均增长20%;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376元,年均增长8﹪。确保经济实力进入全县第一梯队。
——社会民生持续改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率80﹪以上。学前教育、九年义务教育、职业教育成果得到完全巩固,入学率分别达到80%、98%、6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98%,新型农村养老保险面90%以上,落实农村危房改造项目每年50户以上。解决好老百姓就学、就医、就业、养老、住房等关心的重点难点问题。
——基础建设更加完备。集镇实现提质扩容,新增住房200套,集镇人口达到1000人以上;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团寨道路硬化率,人畜安全饮水覆盖面分别提高20%。因高速路修建损毁的路系、水系恢复率达100%。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夯实发展的基石。
——其他事业蓬勃发展。人口自然增长率年均控制在9‰以内,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不断加强,森林覆盖率提高到80%,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国有土地和矿产资源,控制水土流失,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全力抓好“五个一”项目建设。
(一)建好一个中心集镇。
(二)搞好一个新农村示范带。
(三)规划一片生态农业休闲区。
(四)培育壮大一批特色农业。
(五)争取一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篇三:今后五年工作计划
今后5年注定是从江发展史上最具影响力的5年,是彻底改变成千上万从江人乃至子孙后代命运的5年,也是为从江大转型、大发展、大跨越奠定坚实基础的5年。历史把这一深刻变革的伟大使命交给了我们,组织把这一事关一方兴衰的重任交给了我们,全乡一万多人民群众一万多双期盼的眼睛在盯着我们,何去何从?我们必须时刻牢记时代使命,牢记组织重托,牢记人民的期盼,以昂扬奋进、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向组织、向人民、向历史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一、激情奋进,理性务实,勇于担当从江发展的历史使命
未来五年从江的发展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我们既要满怀激情,又要理性务实;既要志存高远,又要脚踏实地;既要顶层规划,又要稳打稳扎。只有这样才能既干正确的事,又正确的干事,才能担当起万兴发展的历史使命。
一要找准优势,精准定位。万兴的优势有三:一是山体优势,万兴的山是离特大中心城市最近的山;二是土地优势,万兴的土地素来是优质种养基地的最佳区域;三是生态优势,万兴有5万亩森林资源,是休闲之都和国际车城的最佳生态区。为此,我们必须在准确把握自身资源优势的基础上,按区委区政府的定位分工,努力建设移民万兴、生态万兴、田园万兴。
二要审时度势,抢抓机遇。当前万兴发展面临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这绝非一句空话:一是区委政府已确定我乡为整乡移民示范区;二是我乡交通路网建设即将有大的突破,第二绕城高速、洛带—五凤快速通道、成安渝高速、同安—万兴新建通道、地铁4号线等均已提上议事日程或启动建设;三是龙泉山生态功能区建设即将启动;四是垃圾场环保提升工程特别是发电项目已启动,生态大环境有望得到较大改善;五是城乡要素自由流动改革已全面启动;六是天府新区和成都国际汽车城对我乡带动辐射作用显著增强;七是区主要领导高度重视,亲自联系万兴,组团帮扶重点倾斜等,都给万兴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好的题材,我们没有任何妄自菲薄、自悲自叹、自惭自弃的借口,只有振奋精神、抢抓良机、乘势快上的责任。
三要理清思路,智慧发展。在充分把握万兴优势、定位和历史机遇的基础上,乡党委确立的今后5年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市委工作会精神,紧紧围绕区委“两个带头”的奋斗目标,按区委“十二五”规划纲要对万兴的总体定位,坚持走绿色发展,智慧增长之路,避短扬长,化劣为优,突出“富民、惠民、移民、安民”,用好用活5万亩山体森林和2万亩耕地资源,推动传统低效农业向安全有机农业的快速转变,加快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彻底转变,着力推动统筹城乡改革、富民产业发展、保障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稳定等重点工作取得新突破,努力把万兴建设成统筹城乡发展的先行区,生态本底建设的核心区,现代田园龙泉的示范区,国际汽车新城的服务区。
四要咬定目标,稳打稳扎。今后5年万兴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基本完成整乡生态移民,1.1万人全部下山进城;全面推进生态功能区建设,森林覆盖率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为生态旅游综合开发、实现转型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全面推进农业产业提升工程,具备条件的区域基本全面建成安全有机农业基地;大力推进税源基地建设,财政实力快速提升,5年内财政收入达到5000万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快速增长,确保达到1万元以上。
二、脚踏实地,破难求进,务实开创开局之年的崭新格局
20xx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今后5年发展的奠基之年,做好今年工作事关今后5年的发展全局。为此,我们必须紧紧抓住移民、富民、惠民、安民4大重点工作,只争朝夕,脚踏实地,破难求进,确保20xx年各项工作取得新突破。
20xx年全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工作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5亿元,增长9%;农业增加值达到1.6亿元,增长
6%;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实现1.2个亿;工商税收入库实现2000万元以上,工商税收区级实得部分达1200万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066元,净增1000元以上;启动生态移民农民变市民400户1x00人以上;加快推进“一生三民”创业工程,积极打造大兰村9.6平方公里生态旅游项目。农村土地流转1万亩以上,引进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个以上,培育特色农产品品牌2个以上;继续加大场镇建设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力度;进一步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健康有序发展;完成民生工程20件。
(一)坚定不移抓移民,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的彻底转变 今年重点抓好5项工作:
一是全面启动大石、大湾实践,紧紧抓住垃圾场三期建设和大石大湾土地综合整治项目通过省级审批的契机,协调推动珠峰伟业等企业,抓紧启动大石大湾生态移民工作,年内力争完成青苗、房屋清算和补偿等前期工作,投入资金2亿元以上。
二是全力以赴抓好其他4个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报批工作,在已通过市级审批的基础上,千方百计加大对省级相关部门的汇报、协调、争取力度,务求年内通过省级审批,为在5年内全面完成万兴整乡生态移民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是创新思维,积极学习借鉴丽阳实践、洪安实践等先进经验,探索制定依靠村集体股份合作移民、移民城市居民以产
权换进城的互助移民以及贫困移民、灾害移民、打工移民、读书移民等新方式,把建制移民与个体移民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和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共同加速生态移民进程。
四是抓好已进城移民的就业、就学、社保、养老、解难等方面的服务工作,健全服务机构和人员,乡上确定专人负责移民服务,每个小区设立服务联络处和联络员2名,并加强资金保障,确保有人服务,有钱服务,有地方服务,让移民充分感受到党委、政府的人文关爱。
五是继续抓好移民招商工作,优中选优,全面加快移民进程。
(二)毫不放松抓富民,让老百姓的腰包尽快鼓起来
在抓移民的同时,我们绝不能丝毫放松群众的增收致富工作,要开动脑筋、开阔视野、开拓天地、开辟财源,实实在在让老百姓得到实惠,重点抓好3方面工作:
【今后的工作目标和计划】推荐阅读:
乡镇2003-2012年工作总结及今后五年工作计划10-11
对今后教学工作的建议07-11
我公司在今后的工作中11-03
关于今后校友工作10-07
学生会今后工作设想07-18
今后妇联工作意见建议12-06
新教师工作总结今后努力方向09-09
四、今后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10-30
校长讲话稿:对学校今后工作的几点思考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