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工作经验交流

2023-02-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教育教学工作经验交流

“成功者经验”:教师教学工作中经验型知识的储备特征

【摘要】教师掌握经验知识作为其教学决策和行动的依据,这其中经验型知识是一种实践取向的知识。本研究使用“关键事件法”(CIT)对119名师范生在专业实习工作中所获得的经验型知识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教师所接触的经验型知识具有对象附着性、情境依赖性和内容针对性。经验型知识储备特征在内容上表现为“成功者经验”,在实践活动中具有“情境偏差”的特征。教师无论是在专业成长还是职业发展中,所获得的经验型知识应该全面,“成功”与“不成功”的经验都是必不可少的。从教师专业发展来看,应加大对教师“反思性教研”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教师教学专业发展 幸存者经验 情境偏差 关键事件法 知识共享

【基金项目】2018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教育社会学视角下的教师专业资本形成和影响因素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18YJC880065);2020年河北省高等學校科学研究计划:基础教育协同化虚拟性均衡发展理论与实证研究(SQ201057);2020年廊坊市教育科学规划基础教育重点专项课题:廊坊市中小学英语教师教育政策话语的教学表达研究(JCJY202001)。

建构主义知识观强调“对话、协商”在个人知识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巴特勒(Butler,2004)认为教师学习教学的过程以及教师专业知识的建构是一种社会性的交往和对话活动,教师的知识、信念、态度和技巧是在与同伴的互动的社会文化情境中形成的。知识分享是教师专业发展重要手段,对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2017年《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要求提升教师能力素质,重点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发挥教学名师和优秀教师示范引领,鼓励青年教师参与教学团队。鼓励教学专业知识从优秀教师向其他教师分享,再到教师教学专业知识共享。这一理念会进一步促进教师实践知识的专业知识共享。

一、研究问题提出

“知识共享”是个人分享给其他人或者组织以相关的信息、观念、建议和专业技术(Bartol,2002)。对于教师来说,向他人或群体分享自己专业相关的信息、观念、建议和专业技术,不但可以使他人获益也可以引起分享者的专业反思。Hendriks认为知识分享是知识拥有者通过交流将知识传达给其他专业人员,在这个过程中个体间对知识进行了协商,并对同一主题的知识进行了重构,形成新的认知。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知识拥有者和知识需求者的互动交流,这种互动交流不仅限于演讲、著作等单向的信息传播方式,也可以呈现为一种沟通、协商、观察、讨论等更加直观的方式。

在国家或者社会层面教师群体通常用来指整个的教师队伍,通常泛指从事教书育人工作的从业者。从学校层面来看,教师群体指取得教师从业资格且在正式学校内部从事教学工作的人所构成的群体组织。通常以学科组、教研组等方式存在。教师个体专业发展与教师群体专业发展紧密相关,因此在学校中就形成了各种以学段或者专业为凝聚点的教师专业共同体。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导致职业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在学校中也导致了不同专业教师之间形成专业知识壁垒。虽然随着社会发展以及职业分工的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造成不同学科教师之间在专业知识上的差异不断加大,但是教学工作者始终面对的教学对象是活生生的人,且始终以促进人的发展作为教学工作的理想目标。因此,从教师的教学实践角度来看,教学工作的专业性不能因为学科知识的专业化而成为教师教学专业知识发展的壁垒。通过中国知网中的关键词检索发现,近年来对教师实践知识、教师专业教学知识、教师专业教学知识共享对教师专业发展产生影响的研究已经引起了部分研究者的关注。

从具体研究来看,研究者多从知识共享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应然状态入手,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建议。原晓慧(2011)在其学位论文中对河南省200所中学教师的实践性知识的共享机制进行了实证研究,提出应从共享文化、共享制度和共享技术三个维度来构建教师实践性知识共享机制。成晓娟(2012)在其学位论文中从人口因素变量在教师知识共享方面的差异角度对浙江省部分中小学教师知识共享意愿的影响移速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结论认为应从个体规范、文化环境、组织结构和技术四个维度来提高教师知识共享意愿。这两个研究与巴尔托(Bartol,2012)等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吴桐(2017)对陕西省H市H区中学英语教师的实践性知识通过网络共享的现状进行了实证研究,并认为利用网络共享可以有效加强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发展。本研究中,知识共享是教师专业发展中一个实际存在且有效的方式。教师专业知识主要指教师在教学工作实践中所积累下来的依赖教学情境的经验型知识。据此,本研究提出两个研究问题:

(1)当前教师专业群体的经验性“知识共享”呈现怎样的特征?

(2)对教师专业发展有什么样的影响?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选取119名在中小学进行教育实习的本科生(男生4人,女生115人)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的研究对象均为一所地方本科师范院校的师范专业毕业生。该地方师范院校以应用型师范专业作为培养特色,并注重学生的师范专业能力发展,以培养具备“首岗胜任”的师范毕业生为培养目标。75名研究对象均已完成在公办中小学进行为期16周的实习工作,其中73名在初中(60%),25人在高中(20%),21人在小学(10%),平均年龄为21.7岁。

三、研究结果和结论

每一位教师都渴望从自身或者他人的经验中汲取有益的知识,以便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发现,97.73%的实习生认为在实习中学科专业知识有了较大的提升。实习生普遍认为实习中所获得的“成功”经验对他们未来的教育教学工作有很大的助益和指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学科素养、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三个方面。

“能通过英语学科基础课程的学习,获得了系统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熟练的适应英语教学需求的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

“使用英语进行流畅、准确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96.59%的实习生认为获得了宝贵的英语教学实践经验,并对未来从事英语教学工作充满信心,因为习得的都是能够达成教学成功的有效经验,这些经验能对他们的职业产生积极的帮助。

“通过英语教学的见习和实践,掌握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的正确使用方法”。

“很多老师使用这种方法获得了教学成功。看着这些老师们在课堂中使用各种教学手段,学生积极配合,学习成绩增长,我觉得是最大的收获,这些经验应该对我们未来的工作大有用处。”

96.59%的实习生认为从英语教育教学实践中,获得了能够成功综合运用学科知识和相关科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学科教学问题的经验和知识。

“这些经验知识很宝贵,这些是老师们在课堂上应用过的、验证过的,可以参考。这样的经验能够对我未来的教学实践特别有帮助,我至少能够指导怎么做是对的,是能够达到‘成功’的经验”。

从结果来看,实习生普遍认为在实习中获得了对其未来教学职业发展能够产生积极影响的经验。这些经验为实习生未来从事教学工作带来了信心,因为这些经验都描述了“成功”的教学经验,至少是有“效果”的教学实践经验。

四、讨论

经验型知识是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工作方式的教师们所具有实践取向的知识,这种知识具有很强的对象附着性、情境依赖性、内容针对性。首先,教学中的经验型知识,是教师从自身课堂教学实践工作中总结概括出来的知识,与特定教学对象所展现出来的稳定特征有关。教师所在学校的招生涵盖了一个以学校为教育中心的社区、行政或者地域范围,这一区域内的居民会在生活方式上具有一定的独特表现特征。这就使得该校教师所面对的教学对象具有一定的社会行为共性。其次,教师所任职学校的整体情境也对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人际交往风格、处理问题方式产生影响。同事间教学信息和教学经验分享的频率较大,比较容易形成统一的风格,也会对具有特定情境特征的教学问题处理效率较高。再次,同一学校中教师所面对的教学问题,也具有一定的共同性并形成丰富的实践经验,容易针对特定教学内容形成稳定有效的教学经验。

教师必须掌握如何以自身的知识经验作为其教学决策和行动的依据(李·S·舒尔曼,2014:160)。然而我们在研究中发现,针对教师教学实践相关的经验多数是以“成功者”的角色来进行叙述。职前教师在进入工作情境前的实习活动中确实走进了具体教学情境中,也切身体验了教师们的真实实践工作。然而这些“经验型”知识,呈现了一种完整的“故事脉络”,似乎是以“问题发现—寻求方法—方法应用和尝试—解决(有效)”的故事脉络在进行讲述。实习生也确实感受到了学科素养、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三个方面都得到了提升。但是反思中我们不难发现,经验型知识的呈现又具有“对象附着性、情境依赖性、内容针对性三个特性。这就使得之前教师所获得的“经验型知识”虽然丰富生动,但始终却是“别人的”知识。这样的教学相关的“经验型知识”展现出了“幸存者感悟”和“情境偏差”的特点。我们在这里并不是认为具有积极特征的教学经验不能分享给职前教师,反而认为,一些“失败者感悟”也应该纳入到“经验型知识”的分享中来。这在临床心理学的实践活动中也是经常使用的方式。因此我们认为“幸存者”和“失败者”都应该是教师教学专业成长中必要的“经验型”知识,应该是教师专业发展中必须的部分。

如何增强教师的教学研究(Teaching-Oriented Research)能力非常必要,这种研究能力主要指向“反思性实践”,这种反思意味着教师能够依据所获得的情境性经验做出分析,并能够挖掘其中的合理内核,并应用到自己所处教学情境中去。

参考文献:

[1]Bartol K. M, Srivastava A. Social capital: Prospects for a new concept [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02,27:17-40.

[2]Butler D. M, Bosch F. A, Volberda H. W. Managing organizational knowledge integration in the emerging multimedia complex [J]. 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 1999, 36 (3): 379-398.

[3]Donald Sch?n: The reflective practitioner: how professionals think in action[M].London: Temple Smith,1983.

[4]李·S·舒尔曼(2014):实践智慧:论教学、学习与学会教学(王艳玲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5]吴桐.初中英语教师实践性知识共享与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性研究[D].导师:樊桂芳.西安外国语大学,2017.

[6]原晓慧.教师实践性知识共享研究[D].导师:刘黎明.河南大学,2011.

[7]詹姆斯·S·科尔曼.社会理论的基础[M]. 邓方,译.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

张琦(1994年5月11日-),女,汉族,河北廊坊人,中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

胡君红(1998年8月10日-),女,汉族,陕西咸阳人,廊坊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大四学生,研究方向:英语教学法。

安慧慧(1999年3月15日-),女,汉族,河北邯郸人,廊坊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大三学生,研究方向:英语教学法。

赵晓慧(1999年6月7日-),女,汉族,河北邢台人,廊坊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大三学生,研究方向:英语教学法。

门博良(1981年7月13日-),男,汉族,河北省石家庄人,廊坊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英语系讲师,硕士研究生,廊坊市教育局兼职教研员,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论,教师教育,教師专业发展研究。

作者:张琦 胡君红 安慧慧 赵晓慧 门博良

第2篇:高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基本经验探析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始终与社会进步和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相伴同行,取得了很大成绩,积累了丰富经验。认真梳理和深入总结这些经验,对于做好今后的高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对于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是干部队伍建设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高校干部队伍是党的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干部培训是全国干部培训的重要方面。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推动高校干部培训工作深入开展,已经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本文结合改革开放以来高校干部培训工作的实践,总结了6个方面的基本经验。

一、坚持高校干部培训工作服务于教育事业发展的方针,围绕高等教育事业发展需要确定高校干部培训目标

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党始终把高校干部培训作为关系党的教育事业全局的战略性、基础性工作来抓,高度重视高校干部培训工作。1980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干部教育工作的意见》,提出“为了建设一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具有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的干部队伍,以适应四化建设和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要求,有计划地重新教育干部,是一项紧迫的任务”。以这个文件为起点,我国高校干部培训逐渐向正规化、制度化发展。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状况发生了巨大变化,与之相应,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环境、承担的任务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对高校领导干部不断提出新要求。30年来,我们党始终坚持干部培训工作服务于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方针,紧紧围绕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新任务、对高校干部提出的新要求确定培训主题和目标。在教育工作重新走上正轨以后,邓小平同志提出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三个面向”反映了时代对教育的要求,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指针。其后,《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更明确确立了“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依靠教育”的方针。80年代的高校干部培训以提高干部适应改革和发展高等教育事业所需要的理论与技能水平为重点,突出对于高校改革的探索。这一时期高校干部培训的目标,是为80年代高等教育事业持续发展提供干部保证,并为以后继续推进高等教育改革进行思想动员。

进入90年代,中国社会改革和发展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科教兴国成为国家发展战略。这一时期,中组部、原国家教委党组、教育部党组先后制定了《关于“九五”期间加强高等学校干部培训工作的意见》和《关于高等学校干部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明确提出:高校干部培训工作要以学习贯彻邓小平理论、认清科教兴国的历史使命为重点,以培养干部具备“新的眼界、新的观念、新的知识结构和更高的领导管理能力”为目标。

进入新世纪,高等教育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教育事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成了最新最迫切的要求,从整体上“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育系统干部队伍”被确认为高校干部大规模培训的目标。

回顾改革开放的历史可以发现,高校干部教育培训始终与社会的进步和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相伴同行,有力地促进了高校干部素质和能力的提高,为坚持党对高校的领导,保证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坚持分级分类管理体制,完善高校干部培训体系

教育部作为主管部门,从80年代始先后颁布了《关于高等学校干部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全国教育系统干部培训“十一五”规划》等多个专门文件,着力加强高校干部培训的制度建设,逐渐理顺了高校干部培训的管理体制,即教育部作为高校干部培训的指导部门负责制定全国性的培训规划和政策协调、业务指导、监督检查和信息服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部门负责制定本地区的培训规划、执行调训计划,组织、协调、实施本地区的高校干部培训。这一套体制的中心理念就是贯彻分级分类管理原则,它规定教育部直属高校和进入“211工程”的普通本科高校领导干部主要由教育部调训到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中央党校培训;其他高校的领导干部主要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主管部门负责培训。

改革开放以来,在高校干部培训机构建设方面取得了两大突出成绩:一是形成了一个以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和全国7个大区教育管理干部培训中心为主体,辅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高校干部培训中心的对高校中高层管理干部实施培训的网络。在90年代中后期,随着高校由中央和省级政府举办、以省级政府统筹为主的管理体制确立起来,各省陆续建立了高校干部培训中心。二是较好地发挥了高校党校在基层干部培训中的作用。改革开放初期,高校党校主要培训学生中的入党积极分子。进入90年代,高校党校开始将干部理论教育纳入培训范围。高校党校在干部培训中的最大特点和突出优势就是随时能够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或某一阶段工作重点举行专题培训,培训形式和内容更加灵活、贴近实际。

高校党校与全国性或地区性教育干部培训机构之间合理拉开了培训干部的层次,形成了良性互补,实现了对高校干部培训的全覆盖、无空白。

三、坚持全员培训、按需施教,实现培训形式的灵活多样

高校干部层次不同,类型多样,都需要接受培训。《全国教育干部培训“十五”规划》对各个层次的高校干部培训提出了明确要求,如高校校级领导干部任期内至少需脱产培训1次、中青年后备干部需要参加3个月脱产培训、其他干部也要参加各种专门业务培训、知识更新培训,变换岗位的还要接受相应的上岗培训。

培训要取得实效就必须从培训对象的实际出发来设计:一是根据时代特点及时调整培训的内容目标。在80年代初期,高校干部培训以普及管理专业知识、树立教育管理的职业理念为主。90年代中期以后,高校干部培训主要是帮助干部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关于教育的思想,促进理论联系实际。二是根据干部的不同类型进行分门别类的培训。例如,对高校中高层领导干部的培训应以强调“转化”为主,适宜采用短期的专题式培训;对于高校青年干部的培训应以夯实基础为主,适宜采用中长期的课程式培训。

改革开放以来,从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出发,高校干部培训逐步形成了以需求为目标,计划调训、自主择训、竞争参训相结合的灵活多样格局。从长期实践来看,高校干部培训管理部门按照计划抽调干部参加统一集中的脱产学习仍然是最经常的培训形式之一。在统一集中培训中也总结出了行之有效的几种形式:一是长班与短班相结合,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二是“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三是境内培训与境外培训相结合。这些都在实践中收到良好效果。

四、坚持理论教育、知识教育、作风教育并重,将治校能力培养贯穿高校干部教育培训全过程

理论教育是干部培训的重点。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的重要园地,干部的理论修养和水平十分重要。邓小平同志强调指出:“学校应该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政治方向要正确,理论教育必不可少。高校各个时期的干部培训规划都注意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指导干部培训,通过兴办各种理论教育专题培训班推动干部学习。在新时期开展的“三讲”教育、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以及正在兴起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等多个全国性的集中教育活动中,高校干部始终走在前面,切实提高了理论素养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取得了良好效果。

知识教育是干部培训的基础。高校是知识的高地、创新的平台。高校干部学习业务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比较其他系统的干部来说更重要。除了掌握本岗位的工作技能外,高校干部还必须进一步优化知识结构,尽可能地了解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熟悉本校主要学科的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等。新时期对高校干部这一特殊培训诉求的认识是逐步深化的。例如“九五”期间有关加强全国高校干部培训工作文件在培训内容方面还只限于一般意义上的理论培训,到《全国教育干部培训“十五”规划》出台时,在继续强调学习基本理论之外,还要求干部学习科技、历史、文艺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作为与“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精通本行业务”并列的培训目标。

作风教育是干部培训的关键。高校干部能否保持和发扬我们党的优良作风,关系到高校干部的形象,关系到高校干部的领导力。从实践来看,组织高校干部到基层尤其是老少边穷地区挂职锻炼,对于改变干部的观念、提高干部认识、改进干部作风,有着突出的效果。

高校管理工作面临着特别复杂的情况,高校干部培训要从单一的政治素质培训向“能力本位”培训转型,这一点已成为业内的共识。新近出台的教育系统干部“十一五”培训规划,已经将培养高校干部具备以科学发展观促进高校改革发展全局的能力,作为重中之重来强调。

五、坚持学用结合,统筹考虑高校干部的教育培训与选拔、使用和管理

干部培训是干部工作中的一个承前启后的环节。培训要产生实效,既需要干部本人努力,也需要干部主管部门的有力支持,就是要把学习和运用理论指导实践情况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先培训、后上岗”和在职定期进修制度,坚持培训与使用相结合的干部工作原则。

新时期高校干部培训一直秉承“育人是用人的基础”的良好传统。1980年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干部教育工作的意见》强调培训情况要与使用挂钩,注重从培训中发现人才、推荐人才、使用人才;之后的干部培训“九五”、“十五”、“十一五”规划等多个文件,都对培训与使用相结合作了充分强调,进一步明确提出要坚持“培训和使用结合。逐步建立干部任职资格培训制度和在职定期进修的制度。干部参加培训、学习和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情况,要作为干部选拔和使用的重要依据”。

不仅主管部门再三重申,而且一些高校也通过制定相应内部管理规定来保证落实:有的高校实施了干部培训记录卡制度,按照处级以上干部“5年3个月”的培训时间要求进行检查;有的高校把选送干部参加高层次的培训或到境外培训作为对优秀干部的激励措施,使干部将参加培训作为一件有满足感的事情来对待;有的高校规定在提拔干部时,将在同等条件下培训经历更完备者作为岗位第一人选;有的高校则在干部年度考核述职时,要求干部考核要同时“述学”。

六、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推动高校干部教育培训的发展创新

高校干部培训作为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要善于随着新形势的发展而改进,以扩大适用面,增强实效性。

改革开放初期,高校干部培训处于初创阶段,培训的内容和班次存在大而化之的问题,培训方式也比较单一。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末,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步伐加快,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需求日益迫切。这一时期高校干部培训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取得了许多新进展:形成了高校干部培训的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管理体制;初步建成了一个以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为中心的高校干部培训的全国性培训机构网络;设置了更加贴近高校干部需要的培训班次和学制体系,特别是培训内容呈现出富于包容、着眼发展的新气象。

进入新世纪,在党中央提出“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要求的背景下,高校干部培训从形式到内容都更加丰富。首先,许多新的培训理念如素质教育、终身教育都被大胆地引入了在职干部培训中。其次,自主选学、境外培训等新形式蔚然成风,案例式、体验式、模拟式等新型教学方法得到普遍应用。再次,培训内容的五大模块基本成型,包括: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主的政治理论教育,以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法规为主的政策法规教育,以现代教育科学理论为主的业务知识教育,以科技、历史、文学艺术等基本知识为主的文化素养教育,以履行具体岗位职责必备的知识和技能为主的技能训练。

新时期高校干部培训变革的整体趋势是:培训方向由学科本位向素质本位发展,培训目标由解决一时的干部“本领恐慌”问题到建立长期有效的干部培训制度发展,培训层次由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培训模式由封闭式向开放式发展,培训主体由教师中心向学员中心发展。探究改革开放以来高校干部培训从无到有、从不完善到完善的动力来源,正是坚持了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创新。

以上这些经验既是改革开放以来高校干部培训工作的实践总结,也是今后干部培训工作中值得借鉴的重要原则。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新一轮大规模培训干部的热潮中,高校干部培训将有更大的发展,将以自己富有特色的实践,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干部教育培训之路。■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

[责任编辑:包和春]

作者:程天权

第3篇:陕西省教育审计工作经验交流会在商洛召开 张新民出席

2012年7月14日至15日,陕西省教育审计工作经验交流会在商洛市商南县召开,会议在全面总结上半年全省教育审计工作的基础上,交流了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经验和做法,建立了全省教育审计工作片会制度,研究部署了下半年全省教育审计工作。陕西省教育厅总会计师张新民、陕西省审计厅教育科技审计处处长刘省哲出席会议并讲话。部分在陕部属高校审计处处长、省属普通高校分管审计工作的校领导、审计处长;民办普通高校分管审计工作的校领导、审计部门负责同志共116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陕西省教育厅审计处处长杨盛涛主持。

张新民在充分肯定上半年以来陕西高校内审工作取得成绩的基础上,全面总结了教育内审工作的基本经验和具体做法,深入分析了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并就年内各项内审工作任务进行了总体安排和具体部署:一要进一步加强领导,落实内审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的有关规定和要求;二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有效开展财务收支、建筑工程项目、效益审计等各项审计工作;三要进一步强化监督,促进学校完成审计存在问题的有关整改工作;四要进一步加强交流,认真落实片会制度,加强审计人员培训,积极开展审计工作研究,促进全省教育内审工作全面协调发展。

刘省哲围绕高校资产负债及财务收支审计情况,对陕西省高校教育审计工作提出了诸多建议和要求。杨盛涛对建立全省教育审计工作片会制度作了安排部署。

会上,商洛学院院长张景书致辞,并介绍了该院近几年来重视和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取得的显著成绩。随后,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大学等高校分别从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审计、经济责任审计与绩效审计、内部审计规范化建设、高校科研经费审计等方面作了大会经验交流发言。

来源:審计处

第4篇:教育教学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以“草根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交流材料

为有效地落实素质教育,进一步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促进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和专业发展,走“科研兴校”之路,以“校本”为依托,从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入手,从提高教师问题意识和能力开始。我校开展了“草根课题”研究工

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此项工作的想法和做法做一简单汇报:

一、问题的提出

思路:教育教学质量←教师素质←专业发展(个体→整体)←校本培训←提高能力←解决问题←提出问题。

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也是每个校长首要关注的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每个学校的核心工作,它是一个庞大、科学的系统工程,也是办学的立足之本。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关键在于教师,教师是学校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因此,教师的素质不断提升,特别是教师的专业发展就尤为重要。藉于此,我们从提升个体专业素质,从而提升整体素质着手,以校本培训为依托,以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切入,提高教师问题意识,培养教师课题意识,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进一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以“小课题”研究为突破口,发展教师,发展学生,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

(一)提高教师问题意识和能力。

(二)培养教师课题意识和能力。

(三)培养教师读书习惯,提高理论水平。

(四)培养反思习惯和能力。

(五)培养善于归纳和总结的能力。

(六)培养善于尝试、敢于创新的能力。

由于每个教师个性不同、兴趣不同、学识差异,从而导致教师的个体差异性。这一点,任何学校都不可避免。有相当一部分教师问题意识差,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不了问题。有的存在问题的模糊性,也就是提炼、整合不出问题,更谈不上解决问题。通过小课题研究,帮助教师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所从事教育工作和学科教学的质量。同样,没有问题意识就不可能有课题意识,更谈不上“课题”的能力。由于我校几年来虽然承担了省级课题“小班化教学研究”及市级课题“激励教育”的研究,但参与的教师还是一小部分,大多数教师没有课题研究的阅历、实践及经验。通过小课题的研究,培养每个教师的课题意识,培养教师课题的研究方法、流程,为今后承担大型课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在“小课题”研究过程中,难免教师要寻求“理论”的支撑,来破解“问题”和困惑,这样教师就会阅读书籍,查阅文献,上网征集材料,就自然而然地培养了教师的读书习惯,也学会了怎样去读书。另外,小课题研究过程中,要对研究过程进行分析、总结、梳理、记录、报告、撰写成果展示,这些都要用书面语言表达出来,从一个侧面也就提高了教师反思及语言表达能力。

三、组织实施

为真正落实好“草根课题”的实施工作,学校从积极引导、全员参与、简洁实效、评价多元、资源共享五个方面进行。

(一)积极引导

为保证“草根课题”的实施,学校积极引导,制定了《石家园街小学草根课题三年规划》、《石家园街小学草根课题实施方案》、《石家园街小学草根课题评价方案》。同时,为了教师更方便进行研究,为每位教师印制了《草根小课题研究手册》,使教师有的放矢。同时,成立了领导小组和评价小组,前期进行了专题培训,使每个教师提高认识、掌握方法。进行组内研究,对过程进行分析、判断、矫正。同时,学校为每位教师提供书籍、影像资料及研究过程中所需资金,为“小课题研究”的开展打下良好基础。

(二)全员参与

在“问题就是课题、反思就是研究、创新就是发展、成长就是成果”的总体思路指导下,按照“小步子、低台阶、快节奏、求实效”的原则,要求45岁以下的教师,针对所教年级、所教学科,从学校实际出发,结合个人兴趣与个性特点进行选题,进行研究,但必须有“可能性”。全员参与,各个尝试。

(三)简洁实效

“草根式”小课题研究,是教师自我研究,其目的就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此,学校在教师实施过程中,提出“宽立项、强过程、重发展”的思路。

1.宽立项。即选题就立项,但刚性要求就是“可能性”和“实效性”。要求每个教师都从个人实际出发,罗列问题、筛选问题、确定问题。立项内容来源三个方面:(1)失意问题。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遭遇的挫折、困惑和不足之处确立选题,如:周君老师的《如何应对小学生英语两极分化》、裴艳荣老师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李玲老师的《小学中年级语文预习习惯指导的培养》、王淑敏老师的《课外阅读与课本知识的关系》等,都是从困惑、挫折中提炼、确定的。(2)得意选题。就是教师在自己做的最好的方面寻求新的增长点从而选题,如李莎莎老师的《肢体语言在课堂中的

有效运用》、赵金英老师的《数学日记对数学教学的推动性》、吕凤荣老师的《开放阅读,自由写作的实践》等。这种实践运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效果好,成效高,但没有形成成果,从而延伸出“课题”,来形成经验和理论。(3)创新选题,就是在别人没有涉及的领域,进行大胆提炼,如贾艳清老师的《提高纠错本的有效性研究》、梁艳新老师的《游戏教学在小学语文课

堂的有效性研究》等。他们凭借自身优势,以及在对教育教学规律把握的基础上,创新教法,形成理论和成果。

2.强过程。每个教师在组织实施和研究过程中,都能立足于个人,着眼于解决问题,以行为为研究的核心,采用有效方法和途径,边实践边研究,边研究边实践,反复修正。同时做好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及时填写《研究手册》,撰写叙事、随笔、反思等,并科学、及时地反哺到教育教学中去。

3.重发展。“小课题”研究的目的就是促进教师的发展,从而推进学生的发展。经过一年半多的努力,取得了明显效果。小课题研究改善了教师的工作习惯,使教师学会了读书,学会反思工作中的问题,并积极寻求方法去解决,教育教学成绩明显提高。XX老师通过《古诗教学中进行有效性创设的探究》,已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代表我区参加市举行的古诗文研讨情境课,深受好评。XXX老师“纠错本有效性研究”和XXX的“数学日记研究”,使两位教师教学成绩大幅提高。XX老师经过“大量阅读、自由写作”的研究,一年来,有39名学生的作品在《XX晚报》、《XX电视报》发表,有43篇作品在《读写指南》刊登。另外,每个教师在各自小课题领域都有突破,这里就不一一赘述。

(四)评价多元

“草根课题研究”因为其自身特点,不是为了构建理论,也不是要打破某种模式,而是为了使教师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来发展自己、发展学生。因此,在对评价上采用多元评价的方式,坚持“放低”评价标准,采用激励评价为主,“全程评价”与“重点评价”相结合,“能力评价”与“态度评价”相结合。具体实行有两种:一种是按精神需求,教师互评,相互促进、互相提高。一种是按考核要求,学校进行评价。按研究的综合情况进行打分,分优、良、中,以3:5:2的比例,分别记

5、

3、2分,计入教师学期末的考核成绩。

(五)资源共享

“草根课题”的研究推动了教师个人的发展,每个人的课题都有一定的成果,专业水平都有提高,真正目的是促进教师队伍的整体发展。我们采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办法,将每学年近50个课题的成果收集,以《××小课题研究的收获与反思》命名,编辑成册,要求明确研究的成功之处、运作方式及方法,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老师们人手一册,相互交流,相互学习。有直接拿来使用的,有借鉴的使用。对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课题成果相互借鉴,把现成的经验直接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之中。

四、不足

(一)对于小课题研究,缺乏专业性指导,对成果的鉴定及推广力度不足,规范性、科学性、系统性、体系性欠缺,没有形成独特的“草根课题”文化。

(二)对于小课题资料的搜集整理不完善,成果展示单薄、不丰富,没有立体感。

(三)《研究手册》设计有“束缚”之感,应进一步改进、丰富。

(四)小课题研究要想真正起到以点带面,真正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起到极大的推进作用,还要下大力气,做科学分析,深挖掘,大投入。

(五)组织建设有待完善。目前课题研究是以校长亲自抓,教导处具体实施的运行模式,教科室和教育科研委员会还是有待于完善。

我们的“小课题研究”走过了近两年的历程。老师们重读书、勤研究,把小课题研究作为自己的工作行为、思维方式。他们以极大的科研激情,认真的研究态度,投身于“草根课题”的研究中去,去体会过程的快乐、收获成果的幸福。一个人的高度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有向上的姿态。我想:把每一个小课题做好,做出成效,又能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这样一定能提升教师专业水平,一定会促进学校的发展。这正是我校“草根课题”研究的初衷和最终目的。

第5篇:教育教学工作经验交流发言稿

今天,能在这里和大家分享自己的工作心得,我感到非常的荣幸。回顾自己的教学历程,可以说有喜有忧,有苦有乐,有花有果,每一天的工作都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故事,每一天都是一个崭新的开始。 我的班级是一个班级人数众多,学生的成绩参差不齐,相差很远。要想把这样一个班级弄好,可以说困难重重。所幸的是班级的所有的任课老师每一个人都尽心尽责,认真负责,才使得班级逐渐走向正轨,并散发出自己的活力。因此,在这里,我代表我们班的每一个学生,感谢学校校长对我们的关怀,感谢所有的任课老师对班级里的每一个学生倾注的浓浓的教诲和关爱。其实,一个团结的教育团队对一个健康向上的班级至关重要。我相信,在我们每一位老师通力合作下,我们的班级一定会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目标,是一个人成功的动力。有目标才有接近成功的可能。一个班级也是这样,在新的一年里,在保证目前取得的成绩的基础上,我们要努力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实现更高的目标。人无目的轻飘飘。但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付出更多的汗水和辛劳。新的学期,我们只有脚踏实地的工作,解决好班级里的每一件小事,关心关注班级里的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去实现目标的勇气,充满实现目标的动力,具备实现目标的能力,我们班级这艘船才能更快更好的航行在阳光大道上。

在新的一学期里我们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去解决,比如:班级的人数很多,怎样让每一个学生能安全、高效、有收获的度过这个学年并

成长为更加优秀的人才?由于学生人数多,基础差,学生的成绩肯定是良莠不齐的。怎样在保证优秀学生的学习成绩不下降的情况下,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让他们有明显的进步和提高,从而提高班级的整体实力?这是摆在我们任课老师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个别学生学习成绩偏科,某些学科成绩非常突出,而某些学科却很糟糕。这些学生确实存在着学习成绩能突飞猛进的可能性,怎样能转化他们的思想,切实让他们能全面的提高?这也是需要我们认真对待的问题。新的学期是充满挑战的,我们需要耐心、细心的去解决每一件有关于学生的事情,不放过每一个细节;真心的去关注、关心身边的每一个学生,同时,做好自己的本质工作,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认真的批改每一篇作业。就像果农一样,用心去对待自己的每一位学生、每一天工作,终会得到丰厚的回报。

大树不会一天长成,成绩不可一蹴而就。但我相信有我们班每一位老师的通力合作,通过耐心细致的培养,我们一定会取得比现在更加优异的成绩。

谢谢大家的聆听和分享。

第6篇: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教育教学管理工作

经验交流

饶洋镇石南小学

2011年5月

饶洋镇石南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

经验交流材料

本学期,我校遵照镇中心小学的工作部署,大力加强对学生晨读的督促和检查,加强管理,重抓落实,树立良好的校风、学风,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早晨的记忆力是一天里最好的时段,所以晨读是事半功倍的!但是晨读贵在坚持,并且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把学生组织起来,指定专人负责,认真晨读,教师抽一定的时间检查学生的晨读情况。等晨读的风气形成了,教师的检查时间就可以相对减少。只有我们加强管理,靠毅力,靠恒心,晨读一定会形成风气的。

我校为了加强学生养成良好的晨读习惯,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学期初,在教师会、学生会上提出对学生晨读的具体要求并进行具体实施。

1.晨读小组以班为单位,由各班主任具体安排晨读工作,各自然村的邻居同学自然在一起晨读。全校学生共分成16个晨读小组,每个小组均设有小组长,负责管理学生晨读的出勤、读书情况。班主任经常调查落实情况,每周一小结,且在教师会上汇报。

2.加强对学生的读背书的督促,对于背书较快较好的同学分别在

- 12 -

第7篇:教学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让教师幸福成长,让学生快乐学习

——盐码头小学教学质量提升探索

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主题,提升质量是学校工作的永恒的主题,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学校的立足之本。盐码头小学在“让学生快乐成长,让教师幸福工作,创窗口示范学校”办学目标下,致力于将每一位教师带动到教育教学改革中,团结合作,共同提高,做幸福的教师,同时,倾力打造学科团队,充分发挥集体力量,抓质量,重过程,努力提高教学学质量。

一、建人文校园,做幸福教师

一直以来,盐码头小学对教师坚持人文管理,针对不同教师的不同需求,有序和谐地进行不同层次的管理,以促进每一位教师的全面发展。学校坚持在道德上引导人,在思想上教育人,在业务上锤炼人,在生活上关心人,积极为营造教师发展的空间,搭建实施才华的舞台。

1、规范管理,教育民主。学校在管理过程中,没有以强化规章制度来规范约束教师,而是把对老师的要求变为教师自身的实际需要,让教师明白:工作需要热情,态度决定高度。学校制定规章制度时,学校没有主观臆断,而是结合学校工作实际,特别是针对教师工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建议,拿方案,集思广益,用民主的方式确定。人人都是制定者,人人也都是落实者,以此淡化培训管理的行政行为,激活教师追求目标的心理动因,最大限度的调动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

2、搭建平台,让教师成功在岗位。学校建立了科学的评价机制,创造条件,搭建平台,让教师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实现自我价值,体验职业成就感。

外派学习。近年来,学校派出教师到重庆、成都、绵阳、德阳、乐山等地参加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美术、班主任、少先队辅导员等多学科培训,并坚持实施“外出学习教师汇报制度”。外派教师回校后,准备汇报材料,向全体教师交流汇报。外派学习对盐小的学科教学教研工作起到了很好促进作用。

提炼骨干教师教学特色。业务精良,教育教学理念先进,教学经验丰富,已经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的优秀骨干教师是学校的财富,学校一方面制定名优教师培养规划,一方面为各级骨干教师搭建学习、交流平台,让他们体验成就感。一是定期召开骨干教师会。每学期定时召开骨干教师座谈会,肯定工作效果,进行教育教学经验交流及个人成果展示。二是提要求,给担子。学校要求每位骨干教师拟定成长三年规划,有计划地发展自我;每期承担一定量的公开课示范课,每期至少撰写一篇较高质量的论文参评;主动参加课题研究。三是开展教师结对活动。学校根据名优教师培养规划,建立教师“对子”。通过学习交流、同台献艺等方式,使更多的教师成为为各级骨干教师。骨干教师每月听结对教师的课至少一节,和结对教师一起研究,指导结对教师教学;结对教师每月至少听一次骨干教师的课,寻找差距,改进教学方法,迅速让自己成长为成熟教师或优秀教师。

通过积极有效的措施建设人文校园,提升师生的幸福感、成就感,

2

近年来,师资队伍迅速成长。截至目前,学校拥有省级骨干教师1名,市级骨干教师3名,区级骨干教师5名;2011——2012年市区级教科研论文评选中,12名教师分获一二三等奖;3名教师被评为2011年市教科所学情测试优秀阅卷教师;2012年区习作评语及板书设计比赛中,学校教师获得一等奖。

二、倾力打造学科团队,充分发挥团队力量

1、行政团队“捆绑”抓教学。管理出质量,管理提升质量。学校行政都担任一个班的语文或数学学科的教学工作,同时每个行政实行“捆绑”制度,即一个行政蹲点管理一个年级,做到分工不分家。分管年级行政对分管年级实行跟踪管理,与年级教师及班级教师同甘共苦,一起钻研教材,研讨教法、学法,一起学习提高。行政经常性深入课堂听课,每月不得少于六节,课后,及时与上课教师交换意见。及时为分管年级的教学质量提升出谋划策、排忧解难。

2、新型学科团队深入校本研修。建设新型学科团队,通过校本研修提升学科团队日常研究活动的质量,实现不同层面教师的发展需求,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养。学校教师按照学科性质,组建了语文、数学、英语、艺体四个学科团队(语文、数学团队再按照年段分成三个小团队)。各个学科团队日常情况下各自开展自主研修活动建设,进行学习、备课、反思、交流等。每期学校层面集体性的校本研修活动,以课堂教学为载体,重点开展“四课”活动。

首先,实施“集体尝试课”执教活动。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教师个人独立准备一节能代表自身水平的最佳课。然后在学科团队中进

3

行全面听评课,相互提出意见、建议,准备进行整改。

其次,进行“回头反思课”自查活动。在“尝试课”的基础上,学校组织骨干教师对年轻教师的授课进行听评课,之后,让青年老师结合听评课意见,进行剖析,重新进行教学设计并上课,以促进青年教师业务素质再提高。

第三,推出“观摩研讨课”学评活动。经过“集体尝试课”的评比筛选,学校选出课堂授课优秀教师代表各学科团队进行第二轮听评课。学校邀请区教研室教研员到校进行听课点评,让全体老师在更高的层次上理解如何将新课程的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的实际行动上。

最后,开展“创新示范课”观摩活动。这是学校最高层次的示范课,在经过前几轮听评课之后,推出优秀教师执教“创新示范课”。并邀请教研员进行总结讲评。

这一活动,打破了年级和学科的界线,从理念和实践如何有机结合这一角度,为各学科老师开启了一扇教研之门。

三、落实常规,注重细节

1、抓好备课。备课是上好课的关键,学校要求教师依照课程标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恰当选择教学方式和方法,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备课分为日常自行备课和每周一次集体备课,无论哪种备课,都不得一味照抄或照搬,都必须认真思考,细致调整、修改。同时,教导处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检查记载,对不认真现象及时提醒,坚决予以纠正。

2、抓好上课。上课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提高教育教学质

4

量的关键,学校“捆绑”行政经常性地“敲门听课”,促使教师做好课堂组织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3、抓好作业批改。学校加强对教师的作业批改的检查与考评。教导处定期抽查各年级各学科,尤其是调考年级的作业本,及时了解各年级的作业布臵和批改情况,并适时调控。

4、抓好调考年级研讨会。学校非常重视调考年级的教学管理,学校每学期定期召开调考年级教师会,群策群力,查找问题,并加以解决。

四、科研领航,指导教学

学校一直注重向科研要管理质量,向科研要教学质量。学校以教育科研为载体,实施“科研兴校”工程,学校行政同教师一起参加课题研究,通过科研活动,教师提高了教育理论水平,解决了教学工作汇总的实际问题,有效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五、以生为本,让学生快乐成长

1、努力建设“书香校园”。为进一步做好“书香校园”建设工作,今年我校又开展了课题研究,围绕课题研究,我们加强了对教师的读书要求,对每个教师提出了规定任务。学校图书室有几万册,供全校师生借阅,每间教室设有小书柜,每周有一次专门的阅读课。学校正努力引导师生形成“读好书、好读书”的良好习惯,并努力形成一种常态。

2、积极开展学科活动。每学年,语文、数学、英语学科根据年级学生的特点,由教导处组织实施适合学生的学科活动,如语文学科

5

的朗读比赛、书写比赛、演讲比赛、作文竞赛,数学学科的计算能力比赛、思维训练比赛,英语学科的单词竞赛等。

3、重视艺术、科学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制订了艺术教育、科学教育中长期规划,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以课堂教学为实施艺术教育的主渠道,落实课程标准、深化教学改革,努力提高艺术教学质量;加强硬件建设,学校有专门的教学设备设施;结合学校实际,广泛开展各种兴趣小组活动,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科学活动,为学生的健康、活泼、主动发展搭建平台。近年来,学校在艺术、科学教育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

4、积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学校在开足开齐体育课的同时,还进一步加强体育工作。一是由音乐教师和体育教师一起创编韵律操三套,每天大课间活动时,全体师生一起活动,让学校生气勃勃。二是加大了体育运动队和体育兴趣小组的训练和培养工作,学校每年组织开展校运会,组织乒乓球队参加市上比赛等。

通过全校教职工的共同努力,学校近年来在教育教学方面取得一些成绩,获得了区教育教学质量评估一等奖、市教科所小学教学质量评估二等奖等。虽然学校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深知,追求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道路永无重点,我们会向着更高的目标,努力前进。

第8篇:教学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立足校本教研,促进学校发展

——xxx小学教学教研工作经验材料

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主题,提升质量是学校工作的永恒的主题,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学校的立足之本。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新的教育形势给教育者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校本教研工作中,我校努力促进教师知识结构更新与优化及专业技能的提高,充分发掘各种资源,完善制度,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加强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一、搭建平台,人文管理

一直以来,我校对教师坚持人文管理,针对不同教师的不同需求,有序和谐地进行不同层次的管理,以促进每一位教师的全面发展。学校坚持在道德上引导人,在思想上教育人,在业务上锤炼人,在生活上关心人,积极营造教师发展的空间,搭建实施才华的舞台。

1、规范管理,教育民主。学校在制定规章制度时注重结合学校工作实际,特别是针对教师工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建议,拿方案,集思广益,用民主的方式确定。人人都是制定者,人人也都是落实者,以此淡化培训管理的行政行为,激活教师追求目标的心理动因,最大限度的调动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搭建平台,让教师成功在岗位。学校建立了科学的评价机制,创造条件,搭建平台,让教师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实现自我价值,体验职业成就感。

(1)外派学习。近年来,学校多次派出教师到东莞、佛山、深圳等

1

地参加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美术、班主任、少先队辅导员等多学科培训,并坚持实施“外出学习教师汇报制度”。外派教师回校后,准备汇报材料,向全体教师交流汇报。外派学习对我校的学科教学教研工作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2)提炼骨干教师教学特色。教师的业务水平代表了学校的软件实力,优秀骨干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他们业务精良,教育教学理念先进,教学经验丰富,是学校最宝贵的财富,我校重视为各级骨干教师搭建学习、交流的平台,让他们体验成就感。一是定期召开骨干教师会。每学期定时召开骨干教师座谈会,肯定工作效果,进行教育教学经验交流及个人成果展示。二是提要求,给担子。学校要求每位骨干教师每期承担一定量的公开课示范课,每学期至少撰写一篇较高质量的教育教学论文;主动参加课题研究。

通过积极有效的措施,我们把校园建设成人文校园,极大地提升了师生的幸福感、成就感,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更加强,工作起来更加积极主动。

二、倾力打造学科团队,充分发挥团队力量

1、行政团队“捆绑”抓教学。管理出质量,管理提升质量。学校行政都担任一个班的语文或数学、英语学科的教学工作,同时每个行政实行“捆绑”制度,即一个行政蹲点管理一个年级,做到分工不分家。分管年级行政对分管年级实行跟踪管理,与年级教师及班级教师同甘共苦,一起钻研教材,研讨教法、学法,一起学习提高。行政经常性深入课堂听课,每学期不得少于15节,课后,及时与上课教

2

师交换意见。及时为分管年级的教学质量提升出谋划策、排忧解难。

2、新型学科团队深入校本研修。建设新型学科团队,通过校本研修提升学科团队日常研究活动的质量,实现不同层面教师的发展需求,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养。学校教师按照学科性质,组建了语文、数学、英语、艺体四个学科团队,设立了各自的QQ群、微信群,各个学科团队日常情况下各自开展自主研修活动建设,进行学习、备课、反思、交流等。

三、落实常规,注重细节

1、抓好备课。备课是上好课的关键,学校要求教师依照课程标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恰当选择教学方式和方法,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备课分为日常自行备课和每周一次集体备课,无论哪种备课,都不得一味照抄或照搬,都必须认真思考,细致调整、修改。同时,教导处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检查,对不认真现象及时提醒,坚决予以纠正。

2、抓好上课。上课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学校“捆绑”行政经常性地“敲门听课”或巡堂,促使教师做好课堂组织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3、抓好作业批改。学校加强对教师的作业批改的检查与考评。教导处定期抽查各年级各学科的学生作业本,及时了解各年级的作业布置和批改情况,并适时调控。

4、抓好六年级研讨会。学校非常重视六年级的教学管理,学校每学期定期召开六年级教师会,群策群力,查找问题,并加以解决。

四、科研领航,指导教学

3

学校一直注重向科研要管理质量,向科研要教学质量。学校以教育科研为载体,实施“科研兴校”工程,学校行政同教师一起参加课题研究,通过科研活动,教师提高了教育理论水平,解决了教学工作汇总的实际问题,有效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五、以生为本,让学生快乐成长

1、努力建设“书香校园”。为进一步做好“书香校园”建设工作,今年我校又开展了课题研究,围绕课题研究,我们加强了对教师的读书要求,对每个教师提出了规定任务。学校图书室有10万多册图书,供全校师生借阅,每间教室设有图书角,每周有一次专门的阅读课。学校正努力引导师生形成“读好书、好读书”的良好习惯,并努力形成一种常态。

2、积极开展学科活动。每学年,语文、数学、英语学科根据年级学生的特点,由教导处组织实施适合学生的学科活动,如语文学科的朗读比赛、书写比赛、演讲比赛、作文竞赛,数学学科的计算能力比赛、思维训练比赛,英语学科的单词竞赛等。

3、积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学校在开足开齐体育课的同时,还进一步加强体育工作。一是成立了篮球、乒乓球、跳绳等兴趣小组,每天大课间活动时,全体师生一起活动,让学校生气勃勃。二是加大了体育运动队和体育兴趣小组的训练和培养工作,学校每年组织开展校运会,组织乒乓球比赛等。

通过全校教职工的共同努力,学校近年来在教育教学方面取得一些成绩,获得了县小学教学质量进步奖、县小学教学质量优秀一等奖

4

等。虽然学校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深知,追求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道路永无重点,我们会向着更高的目标,努力前进。

第9篇:法制教育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法律进校园及开展法治教育工作经验总结

近三年来,我校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紧密结合实际,坚持不懈地开展“法律进校园”法制教育活动,取得了初步的成效。通过教育,广大青少年学生法律素质有了明显提高,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进一步形成,教学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广大师生依法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自觉性明显增强,有力推动了我校的依法治教工作。具体做法如下: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对法制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

这些年来,我们有些家长由于生活环境的改变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头脑里渐渐滋长了安于现状、追求享乐的思想,艰苦奋斗的观念淡薄了,不注意言传身教,不严格要求自己,对子女也带来了消极负面影响。面对这种情况,我校高度重视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工作,把这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不断加大了工作力度。一是建立健全法制教育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制,确保了对我市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由分管领导亲自挂帅,有关部门参加,并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及时研究和解决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中出现的重大问题。二是制定一系列有关青少年法制教育的规章制度,形成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法制教育环境。三是不断加大青少年学生法制思想渗透,设立法制咨询办公室,有专门教师为学生答疑,解决心理和精神上各种疑惑。

三、转变教育方式,丰富教育手段,增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的及时性、针对性和科学性

通过多年来的实践和总结,我们感到,对于中小学生的法制教育,仅靠单纯的说教和条文灌输效果十分有限,甚至还会在学生当中产生厌烦上法制课的心理,因此,我们要求在对中小学生的法制教育工作当中,必须在形式上贴近、适合他们的心理和生理特点,采取“法制教育与思加强法制教育 牢树法制观念

培养遵纪守法时代新公民

1 想品德教育相结合;条文灌输与诱导形象教育相结合;法制教育与校园文化相结合”等方法,经过不断探索和实践,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一是采取以正面教育为主,反面教育为辅的方法。青少年学生模仿力强,凡事不管好坏,都想试一试,他们的思想尚未定型,还不能以较为成熟的思想方式和判断能力来分辨是非曲直,因此,我们坚持以时代主弦律和遵纪守法的先进典型教育学生,用正面的事例占据学生的思想领域。比如:开展“法制宣传手抄报”比赛、“做遵纪守法好学生”演讲比赛、编排法制文艺小品、学生带法回家、国旗下誓言等活动,达到了于教寓乐的目的。在运用反面事例教育学生时,我们尽量不把违法犯罪的经过和手段详细暴露给学生,面是重点落在警示学生前车之鉴,后事之师,提高他们的防御能力。这些生动、直观、形式多样的法制教育手段,既激发了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又增强了他们明辨是非,自觉抵御不良社会影响以及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

二是采取以一科为主,多科渗透的方法。在学科教学的普法活动中,我们除了要求政治教师、班主任利用政治课、班会、团队会以思想政治教材、《中小学生法律知识读本》为主,结合《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开展法制教育,让法制教育进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系统地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知识外,还要求其他学科的教师必须承担对学生法制教育的义务,充分利用其他学科的教材优势有意识地提取法律信息,收到了意想不到、潜移默化的特殊效果。例如:历史学科中有世界各国法制史和重大犯罪案,学生可以学到世界各国的历次革命一旦成功,都无不非常重视立法,特别是宪法的制定,可以学到法律对于维护

2 国家独立和长治久安的意义;从地理学科和生物学科中,学生可以学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是多么的重要,通过立法保护环境、防止污染是人类生存和幸福所必需等等,有针对性地把法制教育渗透进去。 开展多种形式法制教育,成效显著。

近一年来,我在开展法制教育活动中,立足于提高学生的法制素质,围绕学校工作中心,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宣传法制教育力度,概括起来为“一学二讲二活动”。

一学:即组织学生学习有关法规,如订阅《青少年法制教育辅导读本》、《法规汇编》、《中小学生安全须知》、《自我防范安全常识》做到人手一份。有针对性地组织学习贯彻《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搜集印发新时期英模人物的先进事迹材料,进行学习,正面教育,重在引导,激励上进。

二讲:一是通过每学期我开展两堂法律教育讲座,让师生接受法律教育。二是发挥学科教育主渠道作用。如政治课结合《刑法》、《宪法》、

3 《义务教育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末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末成年人犯罪法》等,地理课结合《矿业法》、《环境保护法》等,生物课结合《野生动物保护法》、《森林法》等,对学生进行遵纪守法教育,增强法制观念。此外,引导班主任在班级有意识地举办主题班、团会,辩论会,如“民主与法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吗?”、“纪律与成才”等,帮助学生澄清是非,提高认识。

二项活动:(1)利用黑板报、墙报开展宣传法律教育活动。学校黑板报每学期安排两期出版“法律知识专刊”,内容主要有“法制教育常识”、“法律知识问答”等。还印发有关材料,各班级黑板报予以刊载、出版。其次,学生广播站配合普法活动,及时播送法规条文,加大宣传力度。在校园的显要处,张挂大幅宣传标语,使师生耳濡目染,增强了法制意识。(2)举行“法律知识普查”。“法律知识普查”是检验学生是否有较强的法制观念,是否有掌握一般法制知识的一种有效措施。每学年我们都要进行一次普查,在深入学习、宣传的基础上,采取“知识竞赛”、“测验”等形式,进行摸底透视,及时发现问题,注意补缺补漏。

一、以教师培训序列为基础,将教师参加普法学习纳入教师继续教育内容,通过组织专题讲座、听法制报告会。按学校统一布置的自学提纲自学、召开研讨会、经验交流会、参加普法知识竞赛、进行普法考试等形式,开展以普及教育法律法规为中心内容的法制教育活动,提高教师的法律知识、法制意识和法制教育水平,为加强学生法制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4 第

二、以家长培训序列为先导。主要是依托家长学校、家长座谈会等开展教育活动。如通过专题讲座、组织讨论、经验交流等形式,使家长了解教育政策,懂得教育法规,重点是了解《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有关内容,提高家长主动配合学校教育子女的能力。

坚持每年寒暑假,向学生家长印发《致学生家长的一封公开信》,向家长提出假期中如何引导孩子遵纪守法,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各项要求,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协调一致。学校每学期请家长评教,进一步促进教师的行为规范的好转。确保教育质量、教育过程的健康发展。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和教育,教他们学法、懂法,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

四、第四,开展军、警、校共建,强化校园法制教育。我校与武装部、派出所开展警校共建工作,请他们参与到学校的法制教育中来,充分发挥他们的自身优势,把中小学的法制教育纳入他们的职责范围,让政法干警与教师一样,走上讲台,走到学生中间,通过讲授生动的案例,以案释法。通过讲座,把法律、道德教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学法、懂法、用法、守法,提高他们的认识能力,让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学会辨别美丑、美恶,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开展校园周边环境的治理,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组织学生广泛参与社会宣传活动。通过学校与社会的互动,促进社会环境与学校教育同步协调。每年4月,我校都要组织法制教育月活动,团总支宣传守法、守纪、严格要求,做祖国好公民,班主任利用班会时间对学生进行学校法制教育,加强学生法制观念,每周一国旗下讲话具体内容安排学法、知法、守法、法制宣传。每年“6·26”禁毒日让学生观看禁毒图片展、进行“珍爱生命,拒绝毒品”签名仪式并且写出观后感。

结合学校采取预防在校学生旷课、逃学,游荡在社会上,减少和杜绝辍学学生的措施,防止他们过早地流入社会,染上不良习气,将导致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5 总之,我校在过去法制教育工作中,尽管我们做了很多工作,但是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同时我们也衷心的希望上级有关部门能够给予我们更多的支持,加大对学校周边环境的整治力度。共同教育好学生,让学生有一个和谐、安定、舒适的学习环境。不断增强未成年人的法制观念,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为教育事业作出我们德育工作者应有的贡献。

在全校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我校法治建设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先后获得“依法治校示范校”、“平安学校”等荣誉。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校法治建设工作与领导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依法治教工作水平与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以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总体规划为目标,以创建“依法治校示范校”活动为载体,以法制队伍建设为根本,加大力度,进一步提高教育管理水平,为宣汉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出一份力。

宣汉县凤鸣乡中心校 2017.9.6 6

上一篇:银行业市场十大乱象下一篇:黑龙江省公务员考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