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培训与教师成长

2022-09-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校本培训与教师成长

校本培训农村教师的成长捷径

一、指导思想

教师是一所学校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他的知识背景、个人素养是教学工作的直接保证,要想使一所学校充满生机和希望,对教师的全面培训是不能缺少的,这也是可持续发展的物质保障;英国教育部门规定,每五年,教师必须接受一次不低于半年的脱产培训,从而保证教师的学习力的增加。

农村学校的教师直到现在还停滞在学历培训上,长期以来因为资金和条件问题,很少有老师参加过专为增强学习力的培训,一些短期的专题培训往往流于形式;根据小学教师的工作特点来看,并不需要一些很高深的理论培训,只要在读、写、说上不断提高就可以了,管理者明确了这个思想,校本培训是基本能够满足的;关键是学校管理者的能否意识到并重视的实施它。

我校两年来在教师培训上做了不少的有益尝试,实践证明是正确和有效的,因此在下个学期,应在低起点的基础上坚持以往的做法,并不断开拓新的培训内容和形式。

二、实施措施

(一)关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表达的准确性上,我们利用举行说课的培训和比赛的方式给予提高,说课比赛严格按照正规要求进行,随时抽课、独立备课,并邀请外校的业务领导和骨干来做评委,赛后给予点评和指导,并按照比赛结果,根据具体情况,按学科挑选出30%的参赛人员进行上课,决定“校级教学能手”人员;建议大家学习有关说课知识,不断加强自身知识的积累,养成认真、独立、创新备课的习惯,只有这样才能在比赛时领先于别人。以往举行的教师演讲比赛、教师辩论赛我们要继续坚持,演讲比赛要脱稿,评分标准要不断提高,不仅在语言上准确、标准,在个人仪态上也要加强要求,注重演讲者的感染力和穿透力的效果;辩论赛依然按照自由接对的方式进行,但命题的难度会有所增加,知识面会更宽泛,材料的组织也会更难,更具有挑战性;例会前“教师五分钟个人观点阐述”要把它变成一个练语言、表学识、促思考的校本培训的特色项目,给有思想的、有成长欲望的老师提供一个平台;希望大家挑战自己,给自己一个机会,要求阐述者选题能结合实际工作,简练精辟、观点鲜明具有启发性,改变以往选题宽泛、理论性较强的问题;并筹备全体中、青年教师的论坛,期待大家对一个问题表述自己的观点,选题将涉及时政、教学、家庭教育、热点话题;争取做到让大家有话可说、有思想可以表达,但要求大家要语言简练准确、论据有说服力,努力把它打造成青年教师迅速成长的促进器。

(二)写作水平的提高也是培训的一个重点,教师的征文比赛我们已经成功举办三次,征文质量明显有所提高,抄袭现象已经杜绝,这个学期我们会根据大家要求给出至少两个选题,选题会紧密结合工作和生活,评比主要看大家表述方式、选材角度、思考深度,而且会增加奖励幅度和人数,希望更多的老师能用心工作、用心生活,不断练笔,使自己的文章优秀起来;每周一篇的教育随笔和每周两篇的教学反思长期坚持,形成常规,这也是教研室文件要求的,随笔可以写班级工作、后进生的转化、师生之间的教育故事、也可写家庭生活、琐事反思、孩子成长,形式和内容不作严格要求,但必须在每周一8点以前上传到“教育在线”——沙集小学教师随笔专贴上,教科室将严格统计并即使给予评比通报;写作可以养成我们的思考和反思的习惯,语文教师的写作指导能力也必然会得到提高,促使语文教师在写作指导上由以往的“裁判员”向“教练员”回归。补充数学教师感性不足理性有余的缺憾。但大家要明白,写的前提是做,只有做的精彩,才能写的精彩,没有实践的支撑、创新的做法,要想写出好文章是不可能的;本学期我们还要专门组织人员把一些优秀的论文、随笔向有关教育媒体推荐,积累投稿经验,争取有更多的文章发表,不断以写促思、以思促做,努力提高我们的科研能力,从而达到改变我们行走方式的最终目的。在适当时候我们会邀请有关专家或有写作经验的教师给我们作学术报告,指导大家怎样写随笔,在技巧和理念上及时给予引导。

(三)在教师读书上,要继续坚持《给教师的建议》集体阅读,周三、周四下午第二节、第三节语文、数学老师分别集体轮流阅读方式不变,但阅读者必须把自己所读章节,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和教学经历给予分析和解读,发表自己的见解,这就要求阅读者要提前阅读,做好准备,最大限度的表达自己的理解并争取共鸣。希望所有参加研读的同志,结合自己的学科和教学每周写出一篇专题读后感;坚持把这固定的教师阅读时间当作学校发展性的传统,海门市东州小学周日下午两小时教师集体学习,已经坚持了十多年了,效果非常明显,希望能成为我们的榜样。希望能以此来保重大家学习力的增加;并不断提高理论水平,指导我们的实际工作;也为我们的随笔写作提供知识底蕴;大家可以利用空闲时间把我们以前集体阅读的《班主任兵法》《教海漫记》再拿过来细细品读,仔细研究,争取有更大的收获;《给教师的建议》读完后准备再读郑杰校长的《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 ,这也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它比较有贴近现在的教育,能给我们很多有益的提示,有兴趣的老师可以找来先了解一下;另外,我们每位老师都按照学校要求,根据自己的需要订阅了杂志,希望大家相互鼓励、相互交换认真阅读,随时了解新的教育信息,并把一些有价值的信息及时打印张贴在办公室的信息张贴栏上;使我们的信息量达到最优、最大,学期中我们将举行读书笔记、读书心得评比和展览,学期结束将评出“读书积极分子”奖励数目可观的“购书卷”。

四、增加上网阅读、跟贴时间,获取更多的教育信息,除了“教育在线”以外“凤凰语文”“第一线教师论坛”“成长论坛”等一些教育论坛大家多浏览、多看贴、多跟贴,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不断吸收、提高自己的学科能力和教学技巧。

附行事例:

■二月份:

1.制定本学期个人成长、学习计划

2.每周三、五下午,集体阅读《给教师的建议》,并写出读书笔记。

3.在教育在线上开“人生因读书而丰盈——沙集小学教师读书笔记“专贴及时上传教师读书笔记。

4.文字输入和编辑提高培训。

5.“教师论坛”——教育理论和实践该怎样融合

■三月份:

1.教师第四届征文比赛。

2.教师说课比赛(选出优胜者上课)

3.继续集体阅读《给教师的建议》并举行总结会,举行《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展览,并结集。

4.做《给教师101条新建议》阅读动员。

5.教师文字输入比赛

■四月份:

1.教师优秀随笔评选

2.个人申报校级“课题”,为高一级申报作好准备。

3.集体阅读《给教师101条新建议》并写好读书笔记

4.举行教师演讲比赛(1、我的学生我的爱2、我与学生共同成长)

■五月份:

1.读书交流会(给教师的101条新建议)。

2.我的观点——教师辩论赛(正方:增加阅读量可以改变“后进生”反方:增加阅读量不可以改变后进生)

3.讲座“一线教师如何写教育随笔”(为谁写写什么怎么写)

4.个人讲座(选两三位老师 从一个观点面向全体教师做依次专题讲座)

■六月份:

1.教师随笔结集并展示

2.读书笔记汇编(读书心得交流会)

3.座谈会(总结个人成长经历 推选表现优秀的教师)

4.评选“读书积极分子”,兑现奖励

5.撰写“沙集小学教师校本培训总结”(并印发调查问卷,了解参与者的意见,不断矫正决策)

[作者简介]

马军,男,小学高级教师。现任江苏睢宁县沙集小学校长,睢宁县首届名校长。所在学校先后被评为“县教育先进集体”“徐州市十佳文化校园”。

作者:马 军

第2篇:试论校本研训与教师专业成长

摘要:集“培训”和“教研”于一体的校本研训,是社会新时期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改善课堂教学质量和打造特色学校的重要途径。开展以校为本的研训是时代所需,更是人文所求。文章从研训是提高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然选择入手,以我校开展研训过程为例,对研训的内容、模式、途径和评价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并对不足之处进行了点评。旨在通过校本研训提高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保障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校本研训;教师专业成长;主体

以校为本,开展校本研修、校本培训、自主学习、教师反思等途径都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助推器。对于强化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塑造学校形象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校本研训发展的态势及效益日益凸显,内容和形式也日渐丰富多样。积极开展以校为本的继续教育,以教研带动培训,以培训反作用教研,集培训的普遍性和教研的针对性于一体,形成提高教师专业化的长效机制。

以校为本实现教师专业发展

学习型社会和终身学习理念,从上世纪60年代就被教育界普遍认同。自从教育部教研室提出“以校为本”新型教育发展模式后,新一轮的教学体制改革便如火如荼进行。随着社会信息化数字的不断深化和改革,原有教育模式和制度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

新时代新动态,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教育行业正发生翻天覆地更替。时代和社会给教师提出了新的标准和压力,而教师的专业成长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兴衰、教育的成败。以校为本,集培训、教研、科研为一体的研训模式是时代所需,更是人文所需。积极打造适合本校的研究模式和培训模式,对于提高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塑造学校品牌效益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建立健全实施细则

校本研训,通过研训一体化的新型模式将强调针对性的教研工作和注重普遍性的培训工作合二为一。实施过程中注意教研和培训的相互作用,既要强调研训的同一性,更要看中研训的针对性,把研训的工作重心放在如何提高教师的专业化上。因此,我校在准备阶段投入大量精力,积极研究行之有效的校本研训实施方案,明确研训路线、重难点把握、模式进程、后勤保障及评价导向。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设置特训目标,采用形式多样、投入小见效快、评估全面的实施细则,科学组织、保障有力,搭建富含本校韵味,凸显本校特色的研训之路。

结合我校情况,教研组最终确立了以课程、学校、教学法为中心的校本模式,组织开展课堂观摩、小组合作学习教研、学科抱团学习、跨年级交叉点评和团体反思总结等活动,积极打造教师学者、教学者、交往者、决策者及示范者的主体地位。研训进程中体现教师的主体需求,重视教师、学生、学校和社会之间的协同合作,把教育做实、做细、做到位,让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领会校本研训的精髓,把研究与行动合二为一。从而打造一支整体素质过硬、教学质量优异、学校特色明显的团队。

体系方面:校本研训着重强调教育主体的主动性和教育理论的实践性,因此我校制定了“全校参与,全员研训”的实施方针,组织全体任职教师对实施方案和细则进行充分分析和研讨。成立“以校为本,研训一体”教学研究制度,研训结合,做到研中有训,训中有研,研训一体化,明确重点、难点,保障研训内容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先进性。制定实施“三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把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化组织。阶段后期进行认证总结和反思,依托现有条件和资源,对下一阶段研训计划进行丰富和修正,明确阶段性目标、任务、项目等。通过开展研训活动,构建并完善适合我校发展的研修制度,探索并形成一套具有特色的研修制度、模式,创特色名校,研修名校。

实践方面:研训各个阶段,呼吁全体教师参与制定研训内容及形式,充分体现民主化、人性化。分层管理,分层培训、完善制度、拓宽渠道、注重交流,激发教师校本研训的热情,并积极主动地投身到研训活动中;校方积极构建“教学、培训、教研一体化教师专业成长实施策略”新型模式,紧紧围绕专题研讨式、课题研讨式、专题培训式、师徒竞赛式等四大模式展开工作;在教研中力求改变单一的课堂教学的培训形式、改变单一的理论学习和理论学习形式、改变单一的局限性培训形式、改变单一的集体统一课程培训、改变单一的教学职训课时培训。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教学研究能力的方法、模式,建立高效的教学研究制度。

评价方面:科学合理的评价能保证研训持续健康的发展。校本研训的对象是教师,评价的标准必须建立在科学合理、民主发展的基础上,建立多元的合理的标准。为了体现科学性和合理性,我校对教师的评价分为教师自我评价和教研组研训积分评价两种评分制度。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研训档案袋,记录着研训的点点滴滴,大到成长规划、研训总结,小到课堂教训、研讨发言。自我评价能帮助教师清晰地看到自己的发展历程,不断地充实自我,寻找成就感和幸福感。相比之下,學分管理评价就显得科学和严谨。在原有继续教育学分管理登记的基础上,我校引进了学生问卷评价、教师互评、专家点评和学术专评等新型评价标准,将教学研究权限下放在非管理层,把研训普通化,建立起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让评价阳光透明,充满祥和气息。并给予一定的物质、精神奖励,教师品尝到小有成就,就会迸发活力,获得职业价值的认同感。

多方协同合作,提高教师地位

“校本研训要立足于学校的实际,以教学质量为核心,真真切切地融入每一节课,踏踏实实地落实于每一项日常工作。既重培训又重训后反思,既重课堂教学又重课例研讨,既重形式化又重生活化,既重统一标准又重教师差异,让每一教师都在愉悦中成长,在平实中自然地提升”,从根本上要求在研训过程中要充分保障教师的主体地位。为此,我校从社会、校方、教师自身三个层面进行努力,切实保证教师的主体地位。

社会层面:树立科学合乎现实的教育理念。巩固教师的社会地位,革新课程,构建一体化教师教育体系和保障机制。

校方层面:我校在研训过程中牢牢把握“三个坚持”:始终坚持“教师专业发展环境是基础,机制是保障,行为是途径”的发展理念;始终坚持把教师作为研训主体,强调全体参与;始终坚持把教师面临的具体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努力为每位教师的角色进行定位,从教师的驱动出发,根据教师的需求和层次,设定目标和侧重点。通过纵向对比、横向学习等方式,吸取上级部门及周边学校的研训精华,以名师讲坛、抱团学习、组队研习、交叉评价等培训方式促进教师发展,多渠道多层面地激发教师自我提高的需求。实实在在地帮助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水平,把教师完成研训情况纳入年终考评范围。

教师层面:剑不砺不足以催坚,师不研不足以兴教。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并不是一朝而成、一蹴而就的短期任务。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更、知识结构的不断完善……从根本上注定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传承性、多变性和复杂性。因此,教师在校本研寻过程中,应有明确的教学发展目标,重视原有教学模式和研训教学模式的融合,在实践中获得自我升华,在成长中争做研训第一人。及时总结,积极反思,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融入新的教育理念,通过自我思考、自助阅读、创办主题活动等方式促进自我的专业发展,以校本研训为契机,培养教师反思习惯,注重理论修养,更要注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经验的升华,从而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实现职业自我价值,在校训阶段实施过程中,根据校方大纲要求,制定出一条符合自己的路子,把校本研训做得更实、更精、更细。

第一,善于自我反思、自我评价。求真务实、讲究实效是开展校本研训的基础和前提。在研训过程中,教师要一改往日“任务式”“应对式”“走过场”的消极心态,变被动为主动。要敢于面对自己的薄弱环节,勤于实践,善于反思,勇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正视自己。我校对教师反思阶段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教前反思具有前瞻性、教学中具有监控性、教学后具有批判性。实践证明,教学与反思相结合能帮助教师获得理性的升华和情感上的愉悦,体会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第二,加强协作分享。研训活动是一项长期的、复杂多变的工作。教师在研训实践中要结合实际情况摸索出一条符合自己的研训模式,也要加强同事之间、年级之间、学科之间和师生之间的协作合作。倾诉研训疑惑,分享经验成果,共同成长。沟通交流能寻求捷径,避免走弯路、协作发展能扬长避短,增强凝聚力、分享成绩能获得成就感、荣誉感,激发教师研训的内在动力,积极主动地投入研训工作中。

第三,注重落实。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把研训内容转化为教学实践技能,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是研训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课堂、建立新型的平等、互信、合作的师生关系。因此,教师应注重教育研训和教育实践相结合,做到在教学实践中潜心研习;在自主学习中深入思考;在二次培训中总结升华;在反思中快乐成长。

结束语

通过为期3年的研训活动,教师个体的专业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全员参与的教研实验已得到了充分的肯定;不仅丰实了教学科研的实践能力,更加强了学校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促进了学校师生的可持续发展。但是,校本研训不是一项任务,我们应该将它常态化、人文化、可持续化,逐步形成一套民主科学、严謹有序的理论体系。

参考文献

[1]王福华.新时期“研训一体”模式的发展之路[J].成人教育.2013(12).

[2]解国祥.当代美国中小学教师培训的特点及其启示[J].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 2013(12).

[3]周丽霞.“研训一体”教师培训模式的实践探索[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3(06).

[4]张涛.研训一体体制下的教研工作[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2012(03).

[5]张杰.实现研训一体须培养和提高研训教师的问题意识[J].中小学教师培训. 2012(09).

[6]王建德.以课例研究为载体构建教、研、训一体的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模式[J].中小学教师培训. 2012(09).

(作者单位:广西南宁市秀田小学)

作者:韦艳蓉

第3篇:校本研训一体化与教师的专业成长

摘要: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校本培训与校本研究已成为各学校推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手段,“研训一体化”也成为实施校本培训与校本研究的专有名词。研训为何要一体化,如何实现研训一体化,研训一体化怎样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这是各学校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正不断探索的课题。本文将结合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博才学校研训一体化的具体操作与实施情况,对上述三个问题进行全面阐述。

关键词:校本培训;校本研究;研训一体化;教师专业成长

一、校本培训与校本研究

1.校本培训

(1)培训与校本培训。“培训”一词源于企业,是企业为了提高经营业绩和经营效率,对员工进行的相关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如产品生产流程培训、产品质量监督培训、经营策略培训、售后服务培训等。“校本培训”是源于学校发展的需要,由学校发起和规划的,旨在满足学校每个教师工作需要的校内培训活动。(郑金洲语)其内容主要涉及学科专业知识培训、教育教学理论培训、文学艺术等综合素养培训及课题研究培训等。

(2)校本培训的历史与现状。校本培训产生以前,对教师的专业培训主要有学历教育、脱产进修、在职进修等。但随着教育实践的发展以及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风起云涌,教育专家和一线教师纷纷发现,这种传统的培训形式已不能适应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其培训的内容总是滞后于教育教学的发展,而且缺乏针对性,不能帮助教师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校本培训正式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如上海,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广泛实施“青蓝工程”带教制度,有效利用校本资源进行校内培训,在全国各地引起了强烈的影响。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校本培训”作为深化学校改革、引领学校发展的新名词日益深入广大学校及教师的心中,学校领导逐渐意识到利用校内教师资源,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实践,大量开展针对教育教学实际情况的培训,不仅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更有利于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与办学水平。

因此,校本培训的核心因素被专家们界定为三点:在学校中,基于学校,为了学校。与此同时,“专业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也成为校本培训的专有名词。

2.校本研究

(1)课题研究与校本研究。课题研究是基于问题而进行的深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各级机构、各个领域、各行各业都需要解决一些实际存在的问题,因此课题研究具有普遍性及广泛性。最初的课题研究一般由正规的科研机构主持,在专业人士科学细致的调查与论证的基础上,作出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结论,以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或提供解决问题的看法与思路。校本研究由课题研究延伸而来,它将问题意识引入学校,要求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针对自己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自主地进行探索与研究,以提高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与正规的课题研究比较,校本研究具有自身的特点:首先,它是一种行动研究,是教师通过教育教学的实践边思考边研究的过程;其次,它的研究程序也不如正规的课题研究那么复杂,甚至不必经过太规范的科学论证;再次,校本研究一般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侧重于问题的解决,而不是理论的构建;最后,校本研究的人员是从事教育教学的教师,因此,它的研究方向是用实践指导实践,走的是实践之路,对理论的要求不如正规的课题研究那么高。

(2)校本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校本研究也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它的兴起与校本培训一样,与教育改革紧密相关。传统的教育教学研究走的是专家引领下的理论联系实际之路。这种以专家为主体、教师为参与者的研究方式往往为教育教学的理论构建提供了很好的模式,但不能真正帮助一线教师解决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教师也因缺乏参与的积极主动性不能对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思考。

我国于1985的《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中提出了“科研兴校,特色立校”的口号,教育教学研究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策略引起各级学校行政领导及教育教学业务部门的高度重视。以校为本,联系学校及实际情况、发展现状及发展需要,依托各地市区教研室及相关教育教学科研机构广泛开展具有针对性、实效性的研究,成为新时期各学校办学的新思路。

3.校本培训与校本研究之间的关系

校本培训与校本研究曾各自为政,两者融为一体即“研训一体化”是2003年课程改革后,它是各级各类学校以及教育教学科研机构先后提出的教育科研新思路。

所谓“研训一体化”,其实质是校本培训与校本研究的内容与着力点为同一个目标与方向,即研究的问题从教育教学实际中来,培训也针对研究的问题而展开,使研究过程成为培训过程,让参与研究与培训的教育教学工作者通过体验与实践,获得真正的收获与成长。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博才学校在近几年的校本培训与校本研究实践中,总结出了适合学校校情的独特的校本培训与校本研究机制,其基本模式如下图:

二、校本研训一体化的实施策略

1.以校本研究为前提

校本培训的内容有如何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专业知识素养、课堂教学技能、经验总结能力等诸多方面,如果培训只注重理论的输入,那么,培训内容便因缺乏针对性与实效性,很容易使教师产生拒绝与排斥心理。

鼓励教师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入手,重点探索与研究一个问题,在研究中,教师会发现自己在教育教学理论、经验、方式方法等方面的不足,从而产生需要学习的心理,对校本培训也就有了需求。因此,学校实施研训一体化策略,以校本研究为前提,很有必要。

(1)“问题意识”引起“研究动机”。提到研究,很多教师存在畏怯心理,认为研究是专家所做的事情,一线教师要做研究,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都达不到要求,很难做出成效。

开展校本研究,培养教师的“问题意识”是最重要的。其实,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每每会遇到一些迷惑或困难,鼓励教师将这些迷惑与困难清晰地呈现出来,对其进行细致梳理,想想什么问题是有价值的问题,如果解决了,会给自己的教育教学带来突破,以此问题作为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经常思考与研究的对象,便产生了“研究动机”。

问题的提出是多向度的,如本校近几年在教育教学中便提出如下问题进行研究:管理方面——“IS9000质量体系认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研究”“实施目标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研究”;心理教育方面——“小学生人际交往能力课题研究”“健康生活阳光少年课题研究”;校本教材开发方面——“改革工艺美术教材提高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研究”“以篮球为特色的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BC长廊——小学生英语模拟专题学习网站研究”“小学科学课程多样化研究”“小学科学网络课程资源开发研究”“小学数学资源库的建设与开发研究”;学科教学方面的——“小学语文习作个性化研究”“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课题研究”,等等。

(2)“自主思考”促进“研究行动”。在教育教学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不困难,困难的是提出问题以后如何做。

一般教师的思维方式是发现问题后求教于人或书本,如果没有现成的答案,也就就此打住。“既然别人都不知道,不能解决,自己不知道,也就不足为奇了。”这其中的症结在于教师缺乏主动对问题进行思考与研究的意识。以“小学语文习作个性化研究”为例,该课题要解决的是广大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遇到的一个普遍问题:学生的作文千篇一律,内容单调雷同的现象较严重。

如何避免学生在作文时无病呻呤,缺乏真情实感的现象,让学生进行个性化表达呢?很多语文教师都对此感到苦恼,但真正围绕此问题展开研究,积极主动思考的却很少。要对此问题进行研究,教师必须认真思考:学生习作内容雷同的根源何在?哪些专家和教师对此问题进行过专题研究,取得了什么成果?要取得新的突破,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如此深入思考,教师便有了积极的研究行动。

2.以校本培训为手段

以问题意识为驱动,促进教师的研究行动后,教师在研究过程中会遇到一系列有待解决的问题。

如上所述“小学语文习作个性化研究”中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对教师进行培训。由此可见,在校本研训一体化机制中,校本培训成为校本研究必不可少的手段。

(1)培训针对实际问题展开。校本培训为校本研究服务,使校本培训的内容主要围绕在研究过程中遇到的瓶颈问题而展开,这种培训一定要具备极强的针对性,能够产生实际的效果,在培训中教师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与参与者。仍以“小学语文习作个性化研究”为例,在研究之初,教师至少应接受一次“国内外小学作文教学研究状况”的培训,只有在全面了解别人已取得的成果的基础上,才能在借鉴的同时有意识地进行创造,否则,很有可能重复别人做过的事情。本校语文教师在研究此课题时,认真学习了“丁永宽的读写结合”“快速作文”“新概念作文”等相关作文研究的理念。

(2)经验共享是培训的主渠道。校本研究基于学校教育教学实际问题而展开,这种问题具有学校独特的个性,一般无现成的经验可借鉴,它主要依赖于教师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进行探索,及时反思与总结,将点滴的经验累积起来。因此,对校本研究进程中每一问题的解决,其最佳途径应当是教师之间经验共享。教师个体将在探索与研究中发现的规律、方法和提炼的经验贡献出来,让全体教师分享,等于“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我们互相交换,便有了不同的思想”。

个体思想的荟萃,集体思想的凝结,教师互相成为施训者与受训者,互相学习,互相启迪,对研究的问题便有了深度认识。像本校每年给一年级教师开展的“如何让一年级孩子迅速适应寄宿制生活”的培训,都是请上一届执教一年级的老师传授经验,各位老师的“金点子”会聚在一起,帮助新上任的一年级老师较好地解决一年级孩子刚入校不能适应学校生活的问题。

(3)适时介入专家引领。校本研究中,教师的经验共享一般停留在实际操作的层面,对于为什么要这样做,如何做会更科学合理,这样做有什么依据,教师往往缺乏深层次的认识。如果教师长期停留在经验总结的水平,不能将认识提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对问题的解决便会留于浅表。

因此,校本培训在适当的时候,需要专家引领。学校校本研究的专家引领人员应首先从学校业务主管部门,即省市区教科院聘请,还有地市的师范大学教科院专家以及其他知名的专家、学者、名师等。学校校本研究的专家引领应扩展其范围,聘请的人员不只有专家,还应当有学者、名师;他们的研究领域不只是有关教育的,还可以是哲学、文学、心理学等人文学科或其他自然学科等方面的,这样有利于开阔教师的视野,使教师思考和研究的角度多样化。

如本校就先后聘请过心理学专家高清玲教授、梁怀茂教授,语文教学专家杨再隋教授,作家王跃文、汤素兰、诗人李少白等给教师进行培训。

3.研训一体,滚动循环

研后训,训后研,研训一体,滚动循环,这是校本研训一体的基本流程。校本培训和校本研究沿着此流程不断地呈螺旋式上升。

(1)在培训中产生新问题。校本研究中的每一次校本培训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往往是一个问题解决了,另一个问题又随之而来。校本培训既是对前段校本研究的概括与总结,又是对下一步校本研究的指引。只有在培训与研究中不断地产生新问题,研究才能深入进行下去,取得实质性进展,培训也才会愈来愈有深度。

以“一年级新生如何适应我校寄宿制生活”为例,教师通过初次培训懂得基本的操作方法后,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依然会面临很多具体的新问题。如如何让一年级孩子建立班级常规?这个问题细化下去,又有了新的问题:如何让一年级孩子在课堂上迅速安静下来?如此在问题的一步一步引导下,教师对一年级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便进入较深层次的研究。

(2)在研究中加强反思与提炼。校本研究能深入开展下去的保证是每次校本培训总结的经验。教师在研究中如果只顾行动,而不加强对教育教学实际的反思和在反思中提炼,教师的研究是没有方向的。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反思,在校本培训中学习同事的经验,与此同时,也总结与提炼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其研究才可能继续进行下去。

校本研究中教师的反思与提炼是最宝贵的,它使校本培训的内容更显丰富、具体与生动,也使研究的实效性更强。单就“一年级新生如何适应我校寄宿制生活”而言,教师们总结的经验便有“课堂常规口诀”“有趣的课间游戏”“快乐的周日活动”“参观我们的新学校”“大手牵小手人际交往”,等等。

三、研训一体化与教师的专业成长

1.研训一体,丰富教师学科专业知识素养

校本研究提倡教师自主学习、自主思考、自主实践。研训一体的校本培训更注重教师之间的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教师在研究与培训中,通常会感觉自身专业素养的匮乏,从而产生加强专业知识学习的欲望,因此,研训一体能促进良好自学风尚的形成。

以本校所做的“构建自主生成式校本培训机制促进教师与学校同步发展”研究为例,在研训一体的实验中,有7位教师先后参加了在职研究生学习,22位英语教师及6位计算机教师参加了本学科的技能培训,8位语文教师参加了区教研室的岗位培训,更多的教师通过案例研讨、经验分享、网络交流等形式,加强了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了专业知识素养。

2.研训一体,增强教师教育教学理论水平

教师在校本研究中发现问题、钻研问题,当发现对某个问题的认识以常规经验不能理解透彻,不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时,教师便会感受到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是多么重要。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小学数学四年级的教科书中有关于物体平移位置的概念。一个没有高等数学理论知识的教师根本弄不懂这种物体的平移与帮助学生建立数的概念有什么联系。因为这种平移位置的练习看上去实在太简单,学生不用老师教也会做。如果执教教师有高等数学的理论基础便知道,该平移位置的知识设计其实就是为将来要学习到的坐标轴的概念进行形象铺垫。

了解到这一意图,教师在指导学生练习时,就不会简单地认为教学生将物体从一个位置移到另一个位置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会深入一层,教学生找到物体平移后位置对应点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建立简单的抽象联系,培养学生的数理逻辑思维。

由此可见,只要教师在教学中提出“平移位置”知识设计意图何在的疑问,然后围绕问题寻找答案,教师便会主动寻求理论知识的学习。日常校本研究就是通过这样自主设疑、解疑的方式一步一步增强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的。

3.研训一体,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研训一体的校本培训与研究机制从专业引领、同伴互助、自主学习三个维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其校本研究所采用的诸多形式,如名师课例观摩、微格教学、案例分析、专题研讨、同课异构、教育叙事、教学反思等,都有利于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从本校实施研训一体的研训机制来看,凡是积极参加校本培训与校本研究的教师,都成了学校的学科带头人与骨干教师,他们的教育教学技能受到全校乃到全区教师的认可。

4.研训一体,整体提升教师队伍综合素质

(1)教师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及培养教师综合素质的途径。教师的综合素质是指教师除具备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外,还应当具备文学、哲学、艺术、历史、地理、自然科学等多方面的综合知识以及组织管理能力、团结协作能力、为人处事能力等。

培养教师的综合素质,学校可以开展各种综合培训,也可以举行相关竞赛活动,以活动促进教师的广泛学习。时代的发展需要教师成为综合型教师,教师资格考试制度的实施使社会各行各业的人才都有可能通过考试成为教师,这些都向广大在职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必须有意识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研训一体如何整体提升教师综合素质?研训一体机制中的专题研讨一般以团队形式进行,如集体备课,以教研组或学科组为单位,组内教师共聚一堂,就某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商讨,出谋划策。这种集体研讨能很好地增强团队凝聚力,培养团队教师团结协作精神。

研训一体机制中的学科整合教学研讨活动,有利于促进教师对不同学科知识的学习,如音乐与美术、音乐与语文等学科的整合,便要求教师熟知基本的音乐常识。研训一体机制的最大特点是校内教师资源的共享。

各学科教师及各具特长的教师可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如心理教师可以给全体教师做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美术、音乐教师可以开展关于艺术欣赏与艺术教育的讲座,体育与卫生老师可以教老师健身之道,计算机教师可以进行计算机考级培训……由此可见,教师的综合素质在研训一体中不断得到提高。

大量研训一体的实践证明:校本研究与校本培训融为一体,真正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 郑金洲.校本研究指导[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 白芸.质的研究指导[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3] 陈瑶.课堂观察指导[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4] 傅道春.新课程实施中教师行为的变化[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作者单位: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博才学校)

作者:刘大梅

第4篇:立足校本培训 促进教师成长

光丰小学校本培训工作经验介绍

加强校本培训是时代的要求,是素质教育改革的需要。校本培训的根本目的,是树立教师现代教育观念,提高教师在基础教育中贯彻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几年来,我们光丰小学的领导与教师们在上级教育部门的统一部署下,用自己的真心、真爱、真诚书写着一部属于自己的奋斗史。在校本培训工作中,我们努力探索,积极实践,摸索出了具有我校特色的培训之路。

一、健全组织,确保校本培训得以实施

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多年来我们深感教师队伍素质的薄弱。如何大面积地提高现有师资水平刻不容缓,人才的分配、引入的不切实际,只有开展针对性的校本培训工作或许是一条非常好的出路。为此我们从教师学习培训、校本教研、教研科研一体化、“请进来,走出去”等多方面着手进行培训尝试,取得了一些积累。回顾我们的培训工作,大家一致认为校本培训要立足于学校实际、学校的发展,为此我们制定了校本培训的近期安排和长远规划,专门成立了培训领导小组,建立了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开放型管理体系。校长室----教研处,教导处---各学科教研组。主要培训以学科组组成。内容有师德培训、教改教研专题培训、教科研素养培训、新教师培训、心理健康培训等,同时为了更有效的对教师进行培训:我们还组成了:校长室——教研处,教导处——教师组的管理体系。培训内容有:师德培训、新教师培训、教师专业培训、教育科研培训等。新教师组(参加工作3年以内的教师)培训重点是学习、尝试、讨论、提高,厚积才能薄发。青年组教师(工作3年以上,15年以内的教师),培训的重点:学习、实践、专题研讨、交流、形成个性和自己的教学特色。中老年组教师,自身努力自主成长,培训重点:学习、专题研究、指导、传授。在组织保障的同时做到五落实:即计划、内容、时间、地点、检查落实到位。管理体系的建立为保证我校校本培训的正常、有序地开展奠定了基础。学校通过创设多种活动,开展专题研讨,努力为教师搭建了展示自我的平台,并积极鼓励教师去实践去成功,并在具体的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以教育理论培训、校本教研、教育专题、教育科研培训为主体,以师德培训、心理健康、现代教育技术开发和应用及其他培训为辅导的培训新路子。

二、以成长为本,开展实效性的培训学习。

我校现有教师36人,3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共有48人,新教师10人 ,占学校总数的70%。我校教师年龄结构已逐步趋向年轻化,年轻教师素质好,有精力、有活力,观念新,思想新易于接受,但也存在着没有经验,没有特色等问题,需要专家引领,需要同伴互助,合作交流,展示自我,体现自我价值的平台。相反中老年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班级管理和教育经验,但面对新事物不易于接受,容易出现畏难、逃避的情况,有些教师的观念陈旧,方法单一,与学生沟通不畅,他们也需要引领,交流和不断地适应。在培训中,我们以成长为本,使教师确立正确的学习观,引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终身与书籍为友”的理念。具体培训时,我们努力营造了一种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教师们的学习热情,鼓励大家学习。通过师徒结对,做好对新教师的“传、帮、带”的个性指导,缩短了新教师的准备期和适应期,促进了新教师的快速成长,同时促进了中老年教师的自身成长。

1、加强学习,共同提高。

在理论学习中,做到“三层次、三必须、两有、一检查”即:学习形式上分三个层次:每月一次全校教育理论讲座,一次教研组学习,每周一次个人自学;在学习内容做到三个必须:必须是先进的教育思想,必须是科学的教育理论,必须要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在学习管理上实行两有一查,有学习记录(摘录卡),有学习体会,每月检查一次,年终进行考核。

具体是:要求每位教师,每位教师每学期读一本教育理念书籍和学习各种教育教学的杂志、业务书籍,做好名句、佳句、教育教学的经验和新信息摘录,每周向年级组、教研组交流自己的感悟心得,吸取他人经验。

2、结对学习。

师徒结对学习,在具体结对活动中,新、老教师共同议好本学期的学习专题,每周师徒通过自己学习阅读、交流学习体会,老教师对新教师作出学习辅导,并指导如何运用于自身教学,促进双方的共同提高。

3、读书沙龙。 开展专题读书沙龙活动,通过确定教育教学专题,引导教师们去学习,然后开展讨论交流,形成共同认识,促进自身的提高。

4、主题讨论。

每学期我们确定新课程教学的主题研讨,如“新课程理念下教学行为转变”、“有效地教学方式的选取”、“怎样的课才是好课”、“如何反思与评价”、“解决问题的策略”等,主题研讨通过学习——反思——实践——总结——交流展示全程进行,主题研究为教师们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教学打下基础,也推进了课改顺利进行。

另外我们进行了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教育小故事、教育叙述、微格视频等主题研究,通过多种方式的研究培训,教师素质得到提升。

三、以校为本,提高教学研究的质量。

校本教研是开展校本活动的起点和基础,是整合校本培训、校本管理和校本课程的中心和纽带。为了提高校本教研的质量,我们从保障制度,专业引领、开展活动入手,切实做好校本教研工作。

1、制度引领

健全校本教研制度,规范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

①建立学校领导目标管理、分工合作制度。学校领导宏观调控制定校本教研计划,落实活动目标及方案。同时学校领导分工合作,深入教研活动,指导校本教研。

②健全教导处组织、协调制度。教导处规范各学科的教研活动,要求各学科组、备课组、问题研究组不但要有教研活动计划,而且要认真记录每一次活动情况。对各组的教研活动情况每学期都组织评比。并每周组织一次校本教研活动,形成校本教研的长效机制。

③建立教研组研究实验制度。各学科组、备课组、开展教育理论学习,各组坚持每周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专题研究,围绕重点专题研究开展听课、观摩教研活动。

④建立教师学习反思制度。学校通过四级校本教研网络,及时掌握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的情况,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的同时,要坚持做到“五个一”:即每期读一本教育教学著作,确定一个教学研究课题,完成一份成功教案,一份精彩的课堂教学,撰写一篇以上教研论文。并坚持进行自我反思,写课堂随笔。

⑤外出学习汇报制度。我们要求每位外出学习的教师回校后要在教研组例会上详细汇报学习的内容及感受、收获,还要整理上交听课笔记,并结合学习到的新理念和教学新方法上一堂展示汇报课。这种制度的实行,大大提高了教师外出学习的效果,一人外出听课学习,全教研组都有收获,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⑥读书摘记制度。我们要求全体教师按照年龄、教龄的不同,每学期完成50张-100张不等的读书摘记卡。摘记的内容可以是有关新课程改革的最新理论、理念,也可以是有关课改操作时一些细节问题的处理;也可以是围绕自己开展研究的课题或教学中遇到的某一常见的问题,有意识地进行选择相关材料进行摘记,为课题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积累素材。摘记卡在教研组中定期进行交流,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享,促进广大教师共同进步。

⑦一课三“思”制度。此次课程改革是全新的实践,学校要求大家做到一课三“思”:课前构思,课中运思,课后反思。“课前构思”就是在课堂实施前要精心设计课堂运作的方案,坚持不构思不进课堂;“课中运思”就是在实施过程要继续进行动态的思考,随时调整原来的方案,注重随机生成的东西;“课后反思”就是实施后,回过来再思考,再评价先前方案的优劣,并及时写下反思。

2、专业引领

新课程的实施不能没有专业的引领。专业引领的实质是教学理论对教学实践的指导,是两者之间的对话、互动。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没有专业引领的教学只能是低水平的重复。同时,我们认为新课程改革大背景下的教师培训应该和以往进行的教师学历培训有所区别,要十分注重培训的针对性。因此,我们学校对教师的专业引领从以下方面入手:

(1)向专家学习

课改之初,按照不培训不上岗的要求,我们组织所有教师参加了课程改革的通识培训,每学期初又组织相关教师认真参加了学科培训。所有教师都参加了《课程改革与学习主题构建》培训。0

5、06年,所有教师分两批参加了农村教师素质提升培训。同时,我们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多次选派教师去参加北师大、华东师大、浙大成教院、南京师大等著名院校的专题研讨培训活动,及时了解新课程改革的最新动态和前沿理念。我们又先后选派教师去上海、杭州、温州、义乌、永康等地为配合新课程改革而举办的专题教学研讨活动,让广大教师领略了特级教师的课堂教学风采。在走出去的同时,我们还每学期邀请教研员、特级教师、教科所专家、省市级教坛新秀来校做专题讲座、上示范课。这样,让所有教师既学到了理论,又领略了理论实践有机结合的示范,这对我们农村教师的理论提升、规律的探索、经验的总结都是十分有益的。

(2)向同事学习

“它山之石”的确“可以攻玉”,然身边之“石”,也未尝不可。在走出去学习名师风范的同时,积极开展同事间的互相学习,大大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3、教研引领

校本研训主要立足于把老师的培训学习和工作实际结合起来,让教师把培训学到的理论、名师的做法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进行尝试运用,即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立足于实践的校本培训,形式也是多样的:

 课堂展示。

课堂展示,作为一种最常见的校本教研活动,我们要求做到“三定”,即活动时间固定,每周都要开展教研活动,先听展示研讨课,再集中说课、评课;其次,活动内容规定,按期初制定的计划开展;再次,活动定中心发言人。由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轮流当活动中心发言人,主持该次的评课活动,作详细的点评,将新课程理念落实到具体的教学环节指导中,使评课不再流于形式。如:

A、上汇报课。外出培训的教师必须根据所学的内容,结合自己的教学在教研组内作一详细的专题汇报,并上一节相关的公开课。上课前,先阐述自己教学设计的意图,课后由教研组组织听课教师集体评议交流。

B、同上一堂课

每周由两至三位教师选取同一篇课文或同一个内容上课,相同的教学内容,截然不同的教学风格和方式,呈现出不同的教学氛围和效果。我校语文教研组开展了《桥》、《西门豹》等,数学组开展了《分一分》等一系列同上一堂课活动。“同上一堂课”的开展促使教师更深入地钻研教材,更精心地设计教案,因为谁也惟恐落后,同时,也有利于教师间地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C、上主题课

各个教研组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主题,开展教学研讨活动。写作指导课、口语交际课,一直被认为语文教学的难题,我校语文教研组就针对这个教学盲点,决定专门把作文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定为本学期语文研讨课的指定内容。几次活动开展下来,课堂也由最初的粗糙逐渐呈现精彩,老师们由担心、害怕,逐渐表现出期待、跃跃欲试。作文指导课精彩了,学生思维的火花被点燃,创作的欲望被激起,学生爱上了作文,还有的甚至能在课堂上即兴创作出富有童趣的儿童诗,如《假如》、《谁和谁好》、《我看见了风》都发表在《书画集报》、《金华晚报》和《婺州作文报》上。

另外,我们还开展了集体备课、教学论坛、教学设计、案例研究、课例分析、教育叙事等活动,为教师提供更多学习、交流、展示的机会,使教师在交流碰撞中得到成长。

(四)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校本培训应以课题研究作为载体与支持,以科研为先导,从宏观上把握学校教学方向,以校本培训为基础,从微观上深入教学领域,使课题研究与教师培训相得益彰。通过课题的选题和分析、实践与探索、总结与思考的实践,积累了一些经验。我们首先以《更新观念,充分尝试,提高质量》、《农村小学建构性活动教学的实践与研究》省级课题作为支撑,通过理论学习,实践尝试、专家引领,再次实践,培训一大批教科研的教师,其科研成果均已获得市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接着在这批骨干教师的带领下,全面开展课题研究,几年来我们共申报课题40余项,其中省级2项,市级8项,区级课题30余项,做到校校有课题,各学科有课题,大部分教师参与课题的研究。课题研究中,我们积极培训教师课题研究的相关知识,并对如何研究、如何结题、撰写课题报告作了专门指导。研究中,教师们都能将课题研究与自身的教学实践相结合,在不断实践、反思中提升自我。课题研究成绩斐然:八项课题获市级奖,二项课题获区一等奖,七项课题获区二等奖,十五项课题获区三等奖。通过研究、实践,教师们科研意识强了,独立研究的能力提高了,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五、多种形式,促进教师的不断发展。

1、师德培训:以德立身,以身立教,淡薄名利,乐于奉献是对教师的要求。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事业的需要,是教书育人的需要。师德培训也是我们培训的一项经常性工作。每年暑期我们都能按照局的要求,开展一周的培训。培训从制订计划——具体实施——反思、交流——总结撰写心得体会全程进行。平时每周又安排一次师德教育,通过学习培训,教师的职业道德有了提升。

2、心里健康培训:近几年我们每年都安排教师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通过专业培训和自学考试,40多位中青年教师取得了心理健康的合格证学校积极鼓励心理健康教师持证上岗,努力提高了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水平。

3、校际培训:每学期我们都会与上级教育部门和科研部门联系,经常邀请专家、学者来校作专题讨论,邀请名师来校上课指导,传经送宝,对教师进行业务培训;我们也经常派出骨干教师前往山区学校及其他兄弟学校送教,同时我们也经常派出骨干老师外出学习培训以及参加上级教育部门的各种比赛、竞赛活动。06学年我镇派6位老师参加区教坛新秀评比,有5位老师获得了“区教坛新秀”的光荣称号。通过校际培训,教师的业务素质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

4、以活动促培训:每学期我们学校都会结合本校实际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师德演讲、专题演讲、我的教学小故事、如何当好班主任、各种小报的设计、展示、交流活动等。在这些活动中,我们尽可能兼顾各位老师的特长与优势,为他们提供展现自我的舞台,让教师们练兵,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在校本培训的实践中,我们清楚认识到,在传承中要勇于革新,在革新中不忘传承,才能使我们的培训工作有效,使教师得到更好的学习和帮助。在以后的培训中,我们应进一步更新培训理念,为教师搭建更多适合教师发展的平台,鼓励教师参与培训,参与实践,我们校本培训的明天将会更加灿烂。

第5篇:重校本培训促教师专业成长

白房小学历来重视教师培训工作,为进一步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搭建相互学习的平台,白房小学组织开展了“人人上好一堂公开课”活动。

此次活动得到教师们的积极响应,大家都倾尽全力,不厌其烦,精心准备,巧妙构思,设计出符合新教育理念的教学思路。一堂堂令人满意的公开课,充分展示了教师们各自的教学特色和风采。每节课后,教导处还认真组织“2+2”评课活动,即听课教师要提出2条优点和2条缺点,且不能重复;授课教师听取了听课教师的意见后,要撰写一篇课后反思文章。

4月27日,此项活动已经圆满结束,当天下午放学后召开了总结会。

第6篇:让校本培训成为教师成长之路

根据《楚雄市教育局关于2010—2011学年中小学教师履职晋级培训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楚教字[2010]153号精神和《楚雄市〈评好课:新理念新方法〉》培训方案要求,新村镇中心小学于2011年4月2日组织全体教师,在中心完小多媒体教室举行《评好课:新理念新方法》培训启动仪式。会上,周校长对校本培训工作作了明确要求:一是要提高认识;二是要研读教材;三是要注重反思;四是要善于实践;五是要完善材料。高副校长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培训方案》,对教师的读书笔记、观课记录、评课稿、评课实践中感到棘手的问题、教学反思、心得体会等具体业务作了安排部署;并组织学习《观课议课的几点思考》的课件材料。教科室主任王思平组织学习《教师“观课议课”有效性的探讨》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讨》的课件材料。通过集中培训,广大教师对《评好课:新理念新方法》的教材有了整体感知,并认识到了评课对于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在学校的重视和全体教师的积极参与下,我校的校本培训一定会对教育教学工作产生深刻影响,必将成为推动我校教育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中心完小赵太贵)

第7篇:盐池小学:艺术校本培训 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学习是最佳的投资,培训是最大的福利。盐池小学教师校本(艺术)培训全面启动。 我校是东宝区的一所百年老校,又是一所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焕发着强烈现代艺术气息的学校。作为区农村示范学校:盐小要在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中求生存;在加强学校艺术专业特色建设中求发展。就要把教师培训和加强教育,科研,充分发挥教师潜能,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近年来我校艺术教研组通过校本培训,力争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创新型教师队伍做了初步尝试。

培训由我校的启明星团队的廖文军主任负责,本次培训主要是以学习横笛为主,共分6个小组,每个小组设有一名组长,组长带领本小组成员学习,培训课上,盐池小学的老师们都能积极参加,并认真学习和练习。

我们要以这次培训为契机,找准自己前进的标杆,在今后工作中向智慧型发展,在教学上朝科研型努力,做一个勤学习、勤实践、善总结的教育工作者。“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成功需要更多的前期准备。这次的学习正是一种准备,就像南极的企鹅将要上岸时,它会猛地扎进海里,奋力沉潜。这种沉潜是为了积聚上岸的力量。为了下一代的未来,让我们不断前行吧。

我们将继续努力,为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而奋斗!

第8篇:创新校本教研培训  加快教师专业成长

内容提要:

本文阐述玉州区教研室以 “解放思想、赶超跨越”大讨论为动力,实践广西精神,运用有效教育(MS—EEPO)理念,整合工作职能,创建了把教学、研究、培训结合起来的教研训一体化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方式,探索教师继续教育校本教研培训方式方法,进行系统、梯级、综合、专题、学科的培训,加快教师专业成长。并创新运用运用“网络互动式”管理、“集群共进式”推进、“螺旋向上式”发展的“三式”管理法,强化校本培训,提高培训质量。

主题词:

创新 教育 校本培训 教师专业

2011年以来,玉州区教研室以 “解放思想、赶超跨越”大讨论为楔机,努力实践广西精神,增强改革与服务意识,以推进有效教育(MS—EEPO)教育科研项目实验为抓手,不断探索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方法,创建了把教学、研究、培训结合起来的教研训一体化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方式,有效地提高全区在职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与发展。

一 、加强组织领导,发挥主导作用。

1.整合工作职能。我区把全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纳入教育教学工作计划,领导重视,由陈健萍副主任分管领导专人负责。区教研室承担全区中小学教育教学的调研、教研、科研、指导和培训的职能,坚持面向全体教师,按需施教,着眼提高,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地开展,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中小学教师队伍。指导教师进行新课型、新评价、新备课、新学习方式的探索研究,举办各种形式比赛课、研讨课、展示课的观摩活动。教研室根据继续教育培训的目的、内容来确定培训活动的重点和形式,把教学、研究、培训融为一体,克服了传统教师教育重复培训、分割培训的弊端,提高了教师培训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2.组织业务学习。我室定期召开各研究室负责人的继续教育培训工作会议,进行常规学习和工作交流,建立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协调的工作机制。组织了骨干教研员参加玉林市“新课程问题教学法”学习班、玉林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新教材培训等,认真学习《课堂观察》、《有效教育探究丛书》等,在学习中不断提高业务素质,提高教研员的继续教育整体水平。去年,我室共有6位教研员被聘为玉林市继续教师培训团讲师,他们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教研训一体化工作经验,形成了比较雄厚的教师继续教育力量。

3.深入听课调研。区教研室全体领导和教研员深入全区中小学、幼儿园听课、调研、座谈和指导,了解学校教师的教学水平实际情况,找出存在问题、落实改进措施,帮助教师更新教育教学方法,贯彻课改理念,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特别对薄弱学校和教师进行指导,促进教师队伍素质均衡发展。深入仁东、南江、名山等农村学校和城乡结合部学校听课。并发挥“毓秀班”骨干教师的作用,着力提高城乡教师整体素质,促进城乡师资力量均衡发展。

二、科学分类培训,增强培训实效。

1.系统培训。首先是邀请孟照彬教授及有效教育总部的咨询培训专家对区级实验教师进行系统培训。其次是以区教研员为主,对实验骨干教师、镇(街道)辅导员进行二级培训。三是各实验校以骨干教师为主,对教师进行全员校本培训。强调被培训者的参与和体验,培训班既有针对校长、教务主任等行政领导的;也有专门培训骨干教师的“毓秀”班、“求实”班、学科骨干培训班等;对地方咨询专家培养对象的培养,也由实验之初的38人发展到现在的144人。其中30多人获教育厅聘任为省级专家,受委派到全区12个基础教育学校教育改革试点县区协助孟教授开展咨询培训工作。2012年3月,广西基础教育科对我区中小学校的领导及部分骨干教师进行了培训,韦科长详细陈述了义务教育的核心思想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孟教授对我区中小学学校的领导进行管理的培训,对我区部分骨干教师进行五轮考核,并于6月份考核合格后发放有效教育地方咨询培训专家证书。

2.梯级培训。我区按照教、研、训一体化的思路,采取“骨干先行,全员参与,梯队跟进”的方法培养有效教育实验队伍。 我区对5个 “毓秀班”定期进行有教育教训,提高有效教育实验能力。其次以“毓秀班”成员为滚轴,在全区开展第二级有效教育培训活动。再次由“毓秀班”成员培养的骨干,在学校单元组、学校团队中开展第三级培训活动,带动全区教师积极参与教科研实践,使教师队伍得到均衡发展。

3.专题培训。我区采用专题讲座、头脑风暴、课例分析、个案研究、沙龙研究、体验模拟等形式进行有效教育培训,方式多样,精彩纷呈。我区以课例分析为基本形式,以有效教育课例为载体,教研员与教师进行听课研讨,研训结合,共同提高。培训形式的多样化,使有效教育研讨活动都成为智慧交流的平台,让教师们有所进步、有所感悟、有所收获,增强了有效教育培训的效果。2012年3月23日~3月31日,玉州区举行了小学习作教学培训暨比赛研讨活动,全区各个小学四、五、六年级的语文教师,历时一个多星期。这种培训方法突破了以往作文教学难,学生写文章无从下笔的困境,让教师轻松教学,学生愉快学习,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

4.综合培训。我区把专题内容培训和综合内容培训结合起来,把有效教育培训与课改培训结合起来,不断丰富培训的内容。在每次专项培训前,先培植有效教育课例,共同探讨培训的内容,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如在推进课型方式时,教研员先到各校听课,选择有代表性的课型,对授课教师进行评课,改进完善后,再在全区教师培训活动上展示。在选择培训内容时,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特别是对教师进行有效教育培训时,首先对让教师掌握学习方式的操作方法,其次将学习方式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再次将学习方式与课型方式结合起来,共同推进,最后将学习方式、课型方式、评价方式与学科教学结合起来,让教师掌握有效教育基本操作方法,能将课型方式、评价方式、学习方式融会贯通,综合运用,使教师从有形的境界进入形神兼备的境界。

5.学科培训。我区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部门的举办的学科培训,提高教师的思想觉悟和业务素质。我区规定中学校本教研活动时间,让学校每周坚持政治和业务学习,学习《教育法》《教师法》《教师职业道德》及各项教育法规,还可以集中学科教师进行教学研讨活动,提高教师的整体水平。2012年春,我区分别举办了物理、化学、数学、英语、思想品德、地理、历史等学科平台互动课型及要素组合等课型的培训活动,进一步巩固和强化教师对平台互动方式课型的理解与运用,掌握平台互动课型方式操作理念与方法,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我区举办了2012年初中毕业班复习培训暨讲课比赛研讨活动,我区教师充分利用有效教育的理念和操作要领,探讨和交流毕业班复习的教育教学智慧和经验,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复习效率。

三、运用“三式”办法,加强培训管理。

我区在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运用“网络互动式”管理、“集群共进式”推进、“螺旋向上式”发展的“三式”管理法,加强教师管理工作,提高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质量。

1.“网络互动式”管理。该区构建教育科研实验学校管理的基本框架:全区成立总课题领导小组、实验组;校际团队以子课题参与研究,各成员学校以二级子课题参与研究;各校教师以三级子课题参与研究。区教研室负统领总课题研究,每位教研员分别承担不同校际团队的联络员角色,指导子课题组开展教研活动。各个校际团队、各成员校、各校教师参与相应级别课题的研究活动,从而组成上下互通、各方互动的教研网络。各级研究团队总结科研经验,每年定期召开经验交流会,实现资源共享。

2.“集群共进式”推进。在推进教研训一体化工作中,构建“上下互动,内外结合;研训一体,校际联动”的工作格局,主要通过“以校为本、校际联动、专业引领、全面推进”四个环节推进教研训活动。各位教研员深入相应的校际团队,不断总结教研训活动情况,举办经验交流会,提高全区教研训工作水平。该区坚持以强弱结合、城乡结合为主要原则,全区共组建了11个小学校际团队和6个中学校际团队,其中有强强联合、强弱联合、城乡联合等多种形式。该区许多教研训一体化活动均由校际团队组织举办,每个团队的成员学校轮流承担活动组织者的角色。各个校际团队还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教研训活动的重点和方向,发挥各校优势,开展相应的教研训一体化活动,互相听课调研,取长补短,互相帮扶,共同提高科研水平。

3.“螺旋向上式”发展。该区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把课题研究与平时教学结合起来,通过“自学反思”、“群体互动”、“实践验证”三个环节,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自我反思主要根据自己在教研训一化活动中的收获进行总结和思考,撰写教后记、教学日记、随笔、教育叙事、反思案例或论文等。群体互动主要是教师们形成不同级别的主题研究报告,在学校单元组、校际团队或玉州级教研活动中进行交流,通过同伴互助或专家引领等形式,提高教研训工作水平。实践验证主要是通过教师互听互评、集体研讨等形式反思教学效果,及时解剖教学中的问题,并重构教学设计,进行二次排序,再次实践验证培训效果。

四、强化校本培训,扩大培训效果。

我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教研与培训主要以教育教学课例为载体,研教结合,富有特色。我区各中小学利用校本教研活动为创设教师间交流切磋、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科研平台。有的学校校长亲自主持,并对校本教研培训活动的方案进行研讨,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各校都根据自身实际制订校本校教研活动方案,议程安排科学合理,合乎校情,活动形式灵活多样,并且落实到位,顺利实施。如九中采用了“讨论→互评→补充→拓展”的形式,把主动权交给了现场的教师。城西二中通过采取“听课→评课→小组讨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研讨,有的学校通过“教师上课——自我反思——分组讨论——汇报交流”等活动流程,有的学校采取了“沙龙式”的研讨方式,选择学校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研讨,引发了教师们的深度思考,出现了一个思维碰撞、智慧交流的精彩场面。我区各校校本教研培训活动主题鲜明,教师参与积极广泛,各校校本主题鲜明,研讨主题的生成来自教师的教育教学内容,对于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有很大的帮助。各校组织协调能力强,能够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积极参与教研活动。教学科研氛围浓厚。教师评价要点部分比较中肯到位,对于优秀的地方,给予充分的肯定,以科学诚恳的态度,对研讨项目进行充分的讨论,以求解决问题。教师能紧紧围绕各校确定的校本教研主题展开学习、研究、讨论,参与面极为广泛,发言积极踊跃而有深度。

五、培训成效显著,教育质量提高。

我区认真做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我区把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把有效教育培训同教师继续教育相结合,强化科学管理,提高教师整体水平,有效地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开创培训新特色。据初步统计,2011年教师参加讲课(录像课)比赛获市级以上奖励27人次。自治区级以上奖励12人次:其中讲课比赛一等奖6人次,二等奖1人次;录像课获一等奖4人次,三等奖1人次。2011年,我区“实施有效教育,打造毓秀工程---有效教育(MS—EEPO)方式在玉州教育改革中的创新实践”获2011年第二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实践优秀奖。《有效教育实践探究》于2011年2月由广西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我区搭建区内外交流平台,一批教研员和学校骨干教师到南宁、防城港、象州等十二个县进行有效教育培训。2011年11月,“全国有效教育广西改革试点经验成果展示汇报会”在玉州区召开,有效教育得到了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等领导、专家600多人高度评价。2012年1月,《人民教育》第1期以《期待以久的变革》为主题,全面报道了玉州区有效教育的做法与成效,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2012年3月,广西基础教育学校教学改革研修基地、MS-EEPO咨询培训玉州分部落户玉州,玉州有效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今后,我们将扩大“解放思想、赶超跨越”大讨论成果,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发挥玉州区作为广西基础教育学校教学改革研修基地、MS-EEPO咨询培训玉州分部的作用,提高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工作水平,为提高玉州教育质量做出新贡献。

第9篇:立足校本教研,注重培训实效,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邓绍志

【摘要】校本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构建学习型学校的关键措施,我校围绕校本研究的激励机制、平台构建、方法探讨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实践,有效的促进了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学校整体工作的推进。

【主题词】校本教学研究教师专业化成长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实施校本培训的目的是什么?简而言之,就是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一所学校的成功,来自于教师的能力和他们的精神,而这种能力与精神并非全部来自职前培养,学校的现实环境才是培植、巩固和不断发展它们的重要场所。在这种背景下,重新发现教师,重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特征,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取向,已成为教师教育实践的主流话题。在六年的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我校立足校本教研,注重培训实效,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我们的做法是营造学习氛围,构建学习平台,提供学习舞台。

一、运用激励机制,营造学习氛围

良好的校本教研学习氛围源于教师的交往与参与,运用激励机制,建立教师之间横向的交流与分享,才能形成共同提高的团队意识,才能激发教师主动学习的内在动机与愿望。我们运用目标激励、需要激励、榜样成果激励等外部诱因,致力于营造科研兴校、科研强校的学习氛围。

1.目标激励——引导每个教师充分理解并认同学校的发展目标,把学校愿景与个人愿景有机统一起来。我们围绕学校的整体目标,全面认真地分析各年级、科组、专业特点,归纳总结其普遍性,从上至下构成一个具有有机联系的目标体系,同时制定出有效的实施计划、信息反馈系统和检查评估制度,从德、能、勤、绩、责五个方面制定考核标准,实行量化积分考核。通过责任目标激励全体教师在校本教研中不断汲取新技术、新知识,在坚持不懈的学习中,创造自我,发展自我,促进专业化成长。

2.需要激励——我们将校本教研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结合起来,让学习成为教师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学习型组织的根本特点表现为实现全员学习和终身学习。而许多教师把学习看作工作之外的负担,将工与学割裂开来。学校的任务是引导教师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强化教师在校本教研中的主体地位,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样校本教研才有生命力,才有发展后劲。我们将中高级职称的条件细化成表格印发给教师,指导教师对照条件制订个人职称晋升计划,促进了学校愿景与个人愿景的完美结合。2003——2007年我校位教师申报中高级职称,40人晋升为中级职称,20人晋升为高级职称。2005年我们制定了《骨干教师评定管理条例》,随即进行了富有实效的骨干教师的评选、管理工作,培养了校、镇、区、市四梯队骨干教师38人,占总人数的34.5%。

3.成果激励——用校本教研中各方面的典型和教师的教科研成果激励教师实现自我发展,自我创造,自我超越。我们制定了《华光中学教育教学奖励方案》,设立了贡献奖、教学成绩奖励、岗位奖、综合考核奖等项目。我们通过组织举办教学论坛,评选教科研优秀论文、优秀资源;通过优质课比赛,评选教学能手;通过教科研成果展,评选学者型教师;通过开

第1页

展责任目标考核,评选先进工作者„„运用激励机制,营造了浓烈的校本教研学习氛围,创设了“我在学,你在学,他在学”的良好环境。几年来,教师在学术报刊上发表论文、作品15篇,论文获省三等奖以上42篇(全国一等奖16篇),课例获区一等奖以上4个(其中全国一等奖2个),教学设计、课件获区一等奖以上27个。

二、构建学习平台,促进教师成长

构建三级学习平台,致力于改善教师的思维品质,发展共同愿景,是促进教师成长建设的重要举措。学校应把“学习化”作为校本教研教师管理的强化手段,引导教师实现由职业型向事业型、应试型向育人型、单一型向复合型、经验型向科研型的转变。唯有注重团队学习机制的建设,才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型组织。

第一,充分发挥学校教学处在校本教研中的导向作用。我们建立健全了校本教研领导机构,教学处负责履行构建教师终身学习体系,制订系列学习制度与考核评价制度,督促校本教研的具体实施。

第二,充分发挥学科教研组在校本教研中的主阵地作用。构建学科教研组学习平台,抓好学科教研组长队伍建设是关键。学科组长是校本教研的中坚力量,是教师学习最直接的组织者、管理者、指导者、示范者。学科组长只有站在更高的层面上把握学校的办学思想,才能带领教师创造性地学习和工作,才能真正落实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各项措施。我们的做法是制定责任目标、坚持培训制度、组织典型示范。制定责任目标即制订学科组长月工作、学期工作责任目标,以规范学科组长工作行为;坚持培训制度即一月组织一次教研学科组长培训,让学科组长做抓实校本教研的明白人;组织典型示范即坚持问题为本的校本教研方向,提供在问题中学习、在环境中解决问题、在问题中提炼问题的范例。从而更新全员观念,改善全员心智模式,净化全员精神世界,提升全员教科研品位。

第三,充分发挥教师在校本教研中的主体作用,我们着眼于解决教师的“三个格”——重视新老师“入格”培养,中青年教师“上格”提升,全体教师的“合格”保证,我们要求教师在校本教研中做到五个坚持——坚持师德规范的学习,明确师德规范,提高师德修养;坚持教育理论与教育改革方向的学习,积极参与教改科研;坚持教育教学实际案例的学习,真正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坚持教师之间相互交流的学习,借石攻玉,形成教师个体的风格特长;坚持结合学生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的学习,以学生为本,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保证措施是建立教师校本教研个人档案及考核评价制度。构建三级学习平台,铺设了校本教研的旅程——问题·设计·行动·反思,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

三、抓实七个结合,为教师成长提供舞台

校本教师专业化成长强调教师专业化发展要以校为本,以校为中心,以校为基础,要在学校真实的情景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我们采取抓实七个结合的方式,为教师专业化成长提供了条件和舞台。

培训与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相结合。校本教研是教改科研的集散地和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主战场,是联系教育理念与现实之间的桥梁。引导教师结合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开展有效地学习,学习与工作之间才能形成良性循环,才能在实质上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为此我们理顺了“根据工作需要开展校本教研,根据校本教研进程组织学习培训,根据教研成果评价学习效果”的工作思路。鼓励教师理论联系实际,大胆接受新理论,应用新技术,进行实验创新,出成果,出经验,出论文。近几年来,学校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推行了“交流式”的集体备课,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上学期期末,学校组织部分家

长、学生、教师就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情况做了深入的调研,发现学生中存在“完成作业就算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较为严重,在充分论证基础上,试行了“教学一体”的教学改革,创新备课模式。新的备课模式可概括为“提前备课、轮流主备、集体研讨,优化学案,师生共用”。具体内容分为三部分:课前自主预习,课堂主动参与,课后自觉巩固。备课具体过程为:(1)、寒暑假备课。寒暑假各人了解学生,疏通教材,从纵横二方面把握知识体系;

(2)、主备教师备课。备课组长开学初确定主备教师和审核人;主备教师提前一周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程序,将“自主学习方案”草稿交备课组长审核;(3)、备课组备课。组长初审“自主学习方案”后至少提前二天将“自主学习方案”草稿发给全体组员:由备课组长召集组员集体审稿,提出修改意见;主备教师按集体审稿的意见将“自主学习方案”修改后交审核人审查,再由备课组长将审核后的“自主学习方案”交分管领导审定,制成正式文本;(4)课前备课。上课前一天将“自主学习方案”发至学生,任课教师对“自主学习方案”再行阅读理解和补充;即进行课前备课,使自主学习方案具有个性特色。(5)课后备课。第二天师生共用“自主学习方案”实施课堂教学,课后教师在“自主学习方案”的有关栏目或空白处填写“课后记”,用于下次集中备课时小组交流。这是一个不断打磨,不断提升的过程,经验得以积累,教训和问题便成了复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则在“自主学习方案”相关栏目或空白处填写学习心得等。从试行近一个学期的情况来看,在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及提高教师整体水平方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师德培训与业务培训相结合。学校不仅重视教师的业务培训学习,还特别注重加强师德培训教育。一是通过每月一次政治理论学习和教育理论学习,让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师观;二是及时向教师传输社会变革和教育改革发展的形势,让教师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强化自觉主动工作,讲奉献、比贡献的师德意识;三是开展专题师德师风教育活动,通过案例培训,让教师进一步明确师德规范,树立以学生为本,真心关爱学生的师德风尚。正是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师德培训活动,造就了华光中学师德高尚、师风优良的教师队伍,学校虽地处农村,虽然学校条件较差,待遇不高,但教师能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工作勤奋努力,开拓创新,一直以来,教师中无违法现象和不良言行。

集中培训和分散培训学习学习相结合。学校坚持定期校本培训学习和教研制度。通识性培训学习内容,由学校统一组织进行培训学习,如先后统一组织了三轮计算机技术应用培训(操作基础、课件制作、主页制作技术)、说课、案例教学,“自主学习方案”研究,怎样听评课,如何进行教学反思等培训学习。规定学科教研组每周半天的教研时间,集中研究实际问题,交流教学经验。根据学科专业需要和教师个人发展需要的培训学习由教研组分散组织和教师个人自学,学校加强督导与考评。这样把共性问题与个性问题结合起来,互为补充,既有学校统一要求,又有各教研组和教师自我需求,有效推动了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校内培训与校外访问相结合。学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为教师提供多渠道的对外交流学习的平台,让教师及时了解“外面的世界”,把握最新的教育信息。几年来,学校先后组织教师到省外学习达61人(次)。为让教师接受新课改信息,我们在我市课改前的2001年就组织了全体科组长和骨干教师到深圳南山中学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实地学习;为构建我校自主学习课堂模式,200

5、2006年先后两次派行政、科组长、骨干教师共21人到江苏梅岭中学、洋思中学、东庐中学考察学习。学校聘请省、市、区有关专家、学者到校为教师举行培训讲座达15次。

交流提高与督察考评相结合。学校结合说课、案例教学、自主学习课堂结构模式研究等教研活动,以组为单位,开展研究课交流,每周一节主题研究课。教研组组织教学设计、听评课、教学反思与教学再设计等活动,为教师提供相互交流、学习和研究的平台。同时,每

学期都认真贯彻学校、级组、备课组、个人四级课堂教学调查,及时反馈意见,重点抓好备课组和个人的教学调查工作。每学期进行的教学处、级组、科组三级课堂教学抽查都在100节以上,课后听课负责人与每位教师就其课堂教学交流、研究,和上课教师一起感受上课的“乐趣”,共同探讨遇到的困难。改变了过去视导单一的评价功能。“抽查听课”活动结束后,召开教师大会进行研讨性总结。

示范引路与教学评优相结合。学校充分发挥各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示范指导作用,一是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结对指导青年教师,学校对指导工作进行考核,作为发放津贴的依据之一,二是按照教研活动的整体进程安排,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均承担有相应的教研任务,每学期必上一次示范课。同时,为了激励教师培训学习和教研工作,学校每学期均要举行课堂教学评优大赛,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综合评价,促进了一批教师的成长。

常规培训学习和课题研究相结合。学校要提升办学层次,必须重视科研工作。几年来,我们本着“科研要解决实际问题,科研要提升学校定位”的思想,加大了课题研究管理的力度,从课题的立项到具体的研究过程都有专人跟踪,激发了教师科研热情,增强了教师科研意识,学校课题研究从无到有,从低级别高层次,从走过场到注重实效,始终呈现一种不断提升的态势。现经审批立项的校级课题有20多项,区市级课题6项,省级课题2项。其中中学教育学会十五规课题“优质语文教学研究”通过了总课题组的结题验收,并被为课题研究的一等奖。

着眼义教特色,抓实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探索,我们才刚刚起步,许多新的课题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坚信,在校本教研这片沃土上,勤耕不辍,定会硕果满枝。

上一篇:八年级上语文复习提纲下一篇:工地扬尘治理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