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培训及教研计划(精选7篇)
(2009-----2010年第一学期)
一、目标要求
以新教育理念为指导,以课程改革实验研究为重点,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目的,以改革课堂教学为突破口,以解决教学改革和实验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为立足点,以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为着眼点,以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切入点,以促进学校、师生共同发展为增长点,通过学校教育教学科研活动及培训,以满足学校和教师的发展目标与需求,满足学校课程和整体规划的需要,深入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促进教师知识全面更新以及教学能力的提高、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师角色的转变,全面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二、组织机构
(一)领导小组:
组 长:江树军
成 员:聂李所、刘晓燕、于建海、张慧娟
(二)培训者队伍:
木井西校区全体教师
三、内容、方式及要求
1、致力于寄宿制学校课题研究
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活动,在研究中以新一轮课程改革、学科新课程标准为指导,创设生动、开放的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充分发展的空间,加强实践活动,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每个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科学素养等方面都得到发展。课堂教学以此为指导,不断总结。
2、新课程标准与新教材的培训
新教材的实验已取得阶段性成绩,本年度将进行边实验边培训的方法,在实验中总结,在培训中升华,让实验教师逐步成长,让全体教师对新教材、新教法有更深的认识,教育理念有大的转变。重点是对新教师的培训,以自学为主,教研组长要把好关,新上岗教师三年内(含三年)的教师学期末写学习体会一篇。
3、加强校本交流
教学反思是一种通过提高教师水平并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要求教师多听课、多开课、多研课,积极对自己、对他人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反思,撰写反思报告,并进行交流。
4、加强评价方法的研讨
组织全体教师参与对教师和学生评价方法的研讨,寻求切实可行的评价方
法。
5、注重经验的积累与推广
要求每位教师通过阅读、观看、实践、反思等各个途径后,要及时撰写论文或经验总结(每学期至少一篇),并通过教师座谈或学科活动进行交流,以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四、校本培训的主要措施及安排
1、加强学习,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① 深入学习教育教学改革的新理论、新思想、新方法,利用每周四开展校本教研活动,运用远程教育资源,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
②狠抓校本培训,重点发挥骨干教师、老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提倡年青教师与有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主动结为师徒对,每双周五一个小时进行集体学习培训。
③教学教研处将争取到我乡优秀教师到我校进行教学教研指导活动,与老师们共同交流教学教研的体会。
④深入学习领会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深刻领会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爱岗敬业,认真备课上课,认真完成教学常规任务,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2、建立和完善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扎实推进素质教育,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①教学教研处将逐步完善和健全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加强对教研组、备课组的管理、指导和评价工作,充分发挥群体的力量。要从教学的现实问题出发确定研究课题,努力提高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加强教师备课,提倡互帮互学互研,开展说课、听课、评课等各种形式的观摩研讨活动,教师每学期上1-2节有研究主题的研讨课,听课评课不少于10节,不断提高整体教学教研水平。每期表彰一定数目的优秀的学科教师。
②以课题研究为平台,以校本教研活动为载体,扎实组织本校示范课、研讨、反思课。骨干教师上示范课、成熟教师上研讨课、年轻教师和任新学科教师上反思课。人人参与,普遍提高。尤其要着力总结老教师的教学特色经验,整理相关成果,成为培养新教师的宝贵资源。落实课题研究常态管理,各课题组认真清理各级课题实施情况,按计划完成各步骤的研究,能结题的课题及时组织结题;严格按课题档案目录完善档案。严格课题研究考核,纳入教师个人考核。
③将教研制度作为一项基本的制度确定下来,本学期,准备好几节上档次的研讨课,要虚心向外校优秀教师学习教学艺术,搞好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相关学科组教师要积极准备和参与。
④以丰富多彩的教育科研活动为载体,全面提升教师的教育科研实践能力,推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及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广泛开展以“优质课、优秀教学设计评比、优秀论文、优秀案例、优秀反思交流、优秀课件、精彩说课、优秀校本教研活动、优秀教师教学展示、典型课例教法比较”等为主要形式的各类教研活动。积极组织参加教研室部组织的教学研究活动,力争上档次,出成果、展丰采。
3、进一步抓好远程教育资源的学习和利用,努力提高我校教师整合资源服务教学的能力。
各学科组织基于远程教育资源的教研活动每月不少于1次。每期教师应用远程教育资源上课不少于5课时,09年要在利用资源培训上狠下功夫。要使全体教师都熟练的应用远程教育资源进行教学。在内容上要将远教资源上课的“教案、记载、文件夹三统一”和利用远教资源培训学习落实情况纳入检查范围。
4、继续以“综合实践活动课”和“校本课程”为切入点,深化对课程建设的研究和开发。
推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校本课程建设步伐,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力加强文学艺术、体育教育、语言文字工作,把综合素质评价工作落到实处,把学校体育工作作为全民健身运动的重点,切实提高青少年健康素质;
5、以科技创新活动为平台,并统筹成立科技创新课外兴趣组,力争多出好成果。
要把科技创新活动的辅导纳入平时教学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音、体、美、书法教学中要把指导排练节目和创作作品作为重点内容,为学校艺术节和全乡艺术早作筹备。巩固和提高艺术课的开课率和教学质量。
一、确立共同愿景, 为教师专业共同体激活内在动力
教师专业共同体的建构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 它需要建立在教师的共同愿景之上。共同愿景是教师共同体中每个成员真心向往并愿意为之奋斗的目标, 是推动共同体行动的内在动力。有了共同愿景, 共同体成员才有可能精神振奋并不断递进自己成长和超越的内驱力。共同愿景的建立应在尊重共同体成员的个人愿景的基础之上, 努力追寻全体成员的共同价值目标。我校历史教研组共有骨干教师5人, 其中青年教师2人, 是一支富有朝气与潜力的团队。首先, 我们设计调查问卷, 从教师的“专业发展的归因方面、专业发展的重视程度、专业发展的研修途径、专业发展的需求情况”四大方面进行了专门的调查分析, 了解到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着较大的困惑, 渴望既快乐又有效的专业培训, 按需求的高低、急需发展的能力排序为教学设计能力、课件制作能力, 说课———听课———评课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学习培训方式的选择排序为师徒式、示范式、交流互动式、点菜式;近期发展目标定位排序为骨干教师、名教师、职称晋升。在此基础上, 我们不断挖掘教师个人愿景, 尊重个人愿景, 引导个人愿景, 使个人愿景逐渐靠近教研组愿景并与之融合, 逐渐形成了“快乐教学, 快乐研修, 与学生共成长”的共同的愿景。这共同的愿景激励着组内教师身心愉快地投入到每天的工作和学习中。通过充分发挥潜能, 不断创造新的成果, 使教研组成了教师努力工作、乐于奉献、体现人生价值的组织, 成了学生乐于学习、充满生机、寄予期望的组织。
二、深入读书活动, 为教师专业共同体注入源头活水
教师专业共同体首先应是一个学习的共同体, 教师的专业阅读是专业发展共同体形成的必要基础, 是导引教师行动与话语的方向。共同体的所有行动目的, 都应该是促进成员的教学理念与行动的成熟, 强调以读书实现教师有效积累, 补充教育理论知识, 改善自身知识结构, 构建专业成长平台, 打造成长主要途径。我们创设了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首先, 我们倡导教师全员共读, 组内所有教师每学期至少读一本教育理论书籍, 并写好读书心得;其次我们在骨干教师内开展图书漂流, 漂流的书籍涉及面广, 有教育理论方面的、有历史专业的, 更有人文方面的, 如《给教师的100各建议》《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等;再次, 我们定期组织教师开展读书交流活动, 如“闻书香、品书味、话书韵”“一句话读书感言征集活动”等。大量而有深度的阅读, 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源头活水, 积淀了丰富的理论知识。
三、丰富研究活动, 为教师专业共同体创设多样平台
教师专业共同体还是一个研究的共同体。在具体的实践中, 我们把课堂作为载体, 带领教师经历各种各样的课堂实践活动, 让教师在不同的课堂磨炼中感悟研究的魅力, 加速专业的提升。
1. 深层磨课
深层磨课是指教师与教研组其他成员围绕实践课不断地切磋、商讨、设计、实践、反思、修改、再设计、再实践、再总结的循环过程, 目的是通过“磨”达到“合”———教与学的融合、理念与实践的融合。磨课的着眼点是让教师感受到对一节课从备课到课后总结全过程的精细研究应该是怎样的, 体会教学中的问题是如何产生的又是如何解决的。磨课的重点是磨教学设计, 关键是看教学行为的改善, 落脚点是教学效果的体现。磨课可以是多层次、多方式的, 我们教研组主要以多人磨同一堂课与一人循环磨一节课的形式。
2. 同课异构
同课异构是指教研组内不同的教师围绕同一个课题展开课堂研究。我们的活动模式为“听两节不同设计的展示课、教研组长组织的组内交流、分管行政的组织的大组交流、专家点评”四个环节。每一次活动前, 我们都要求每一位教师对下次的活动展示课提前预习、提前思考, 承担活动课的年级备课组更要认真思考, 对展示的课做好充分的预设。通过这样的实施, 我们发现, 由于是同课异构, 研究素材比较丰富、对比比较明显, 容易引发教师的思考, 为教师深入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平台。通过尝试, 我们感到这样的活动模式对教师理性思考课堂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能较大程度地激励教师共同交流、共同成长。
3. 深度会谈
深度会谈是指教研组内成员围绕一个共同的话题开放地、深刻地相互交流与探讨, 以寻求对某一个问题的共同看法或对某一件事情的共同解决方案。它是一个开放的发散过程, 要求每位成员把深藏于心的看法自由表达出来, 同时把支持自己意见的前提假设和条件摆在众人面前, 以便接受大家的提问或向别人提问。我们要求在会谈中, 资深教师要现身说法, 奉献丰富经验;教学领导要深入一线, 提供专业支持;青年教师要敞开心扉, 大胆发表观点。通过深度会谈, 建立教研组成员间真诚的人际关系, 大家彼此信任, 互相视为伙伴, 互相丰富着彼此的思想。
四、采用分层推进, 为教师专业共同体汇聚强大合力
教师研究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因此, 我们提出了“长板先行、短板跟进、新手出新、整体提升”的分层推进策略。我们对教研组内的教师作四个层次的研究要求:
长板先行———我们把学校的科研骨干作为长板对象, 这些教师大约占到整个教研组的30%左右。我们对这类对象提出的具体研究要求是: (1) 每学期至少精读2本教育书籍, 每本书写出2篇1 000字以上的读书心得在校园网交流。 (2) 定期主持教研组内的教师共同体的系列研讨活动。 (3) 能自己针对自己教育实践中的问题独立提炼小课题, 完整而规范地做小课题研究, 在学校科研活动中起到引领与示范作用。
短板跟进———我们把学校的教科研能力欠缺的教师作为短板对象, 这些教师大约占到我校的10%左右。我们对这类对象提出的具体研究要求是: (1) 读书。一学期精读1本教育书籍, 每学期写出1篇1 000字以上的读书心得在校园网交流。 (2) 参与学科组的磨课活动, 每学期听结对教师的课30节, 每个月向教研组开一堂成熟的课, 并记录自己的研课经历, 促使自己在研课中成长。 (3) 参与教研组的研究活动, 不需要做完整的课题研究。
新手出新———我们把一至三年的新教师作为新手对象, 目前我组有新教师2名。我们对这类对象提出的具体研究要求是 (1) 读书。一学期精读2本教育书籍, 每本书写出1篇1 000字以上的读书心得在校园网交流。 (2) 参与学校组织的新教师共同体活动,
游戏是游戏者主动控制 (而不是被人或物控制) 的活动。作为游戏者, 婴儿在游戏中要能够主动地控制游戏的情景, 即使是在家长参与的亲子游戏中也不例外。亲子游戏虽然最初由家长发起, 但是只有当婴儿能够对家长作出反应时, 游戏才真正开始。因此, 即使是在最初的亲子游戏中, 婴儿也并不是完全被动的游戏者, 家长也要尊重婴儿游戏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亲子游戏中, 家长应以婴儿的反应为导引, 绝不是以家长的刺激为导引, 这是家长在和婴儿游戏时需要切记的一个重要原则。那么家长在亲子游戏中应如何做呢?
一、家长应注重婴儿亲子游戏
很多在工作上忙碌、在事业上打拼的家长, 忽视了亲子游戏, 更忽视了自己与婴儿亲情的交流和思想的沟通, 无暇顾及婴儿的心理、行为的发展和学习、生活习惯的养成。他们与婴儿的交流愈发稀少, 婴儿对家长的认同甚至亲情都会疏远, 这实在是一件危险的事情。许多研究表明, 家长亲自和婴儿玩亲子游戏不仅能增进亲子感情, 而且在婴儿发展的黄金期起到重要的作用。在亲子游戏中, 婴儿的口语、智能、体能、感官等能力都得到了有序的发展, 而且开发了婴儿本身的潜能。所以, 家长要特别注重婴儿亲子游戏。
二、家长在亲子游戏中应模仿婴儿的动作
亲子游戏始于成人对婴儿行为的模仿。因此, 从模仿婴儿开始, 是成人和婴儿互动、游戏的最好的办法。成人模仿婴儿能够做出的动作, 正是在对婴儿作出适宜的反馈和强化, 具有帮助婴儿“练习”的作用。如当婴儿在玩“吐舌头”游戏时, 家长微笑地模仿他们吐舌头, 婴儿会高兴地再次吐舌头。
1. 家长在亲子游戏中应追随婴儿的兴趣
亲子游戏虽然是“教导”婴儿的一种重要的途径, 但是这种“教导”必须符合婴儿的兴趣。因为在3岁之前, 婴儿学习的特点是“儿童是按照他们自己的大纲进行学习”, 他们按照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从周围环境中吸取自己所感兴趣的东西“决定自己的教学大纲”,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做的只是与他们的兴趣相符的事情”, 他们按照自己的学习速度与方式前进, 而不受家长的教学大纲的影响。如亲子游戏“躲猫猫”, 婴儿看见家长时, 他们会轻轻地走到门后面或椅子后面等, 一会儿出现, 一会儿消失, 重复出现, 并模仿猫猫叫, 家长追随着婴儿做这些动作, 婴儿玩得特别开心。通过“躲猫猫”游戏, 婴儿学会了轻轻走等动作技能。
家长如果认为婴儿需要玩一些“有意义的”或有教育性的 (确切地说是可以获得学业知识技能) 的“游戏”才是适当的, 那么家长往往就会按照自己的“教学大纲”, 从游戏开始到结束不断地“教导”婴儿, 向婴儿灌输各种知识和技能。这种做法不仅是
参与学科组的磨课活动, 每学期听师傅的课30节, 每学期向学校开两堂成熟的课, 并记录自己的研课经历, 促使自己快速成长。 (3) 跟着师傅做小课题研究, 提供一些课题研究的过程资料。
整体提升———我们把教研组内的一般教师作为“整体提升”的对象, 我们对他们提出的具体科研要求是: (1) 读书。一学期精读1本教育书籍, 每学期写出1篇1 000字以上的读书心得在校园网交流。 (2) 认真参与学科组的磨课活动, 每学期至少向学科组开一堂成熟的课, 并记录自己的研课经历, 促使自己快速成长。不适宜的, 也是相当危险的, 不仅完全把游戏变成枯燥无味的工作, 而且可能影响亲子关系的质量。因为, 这种做法一方面可能会让婴儿从小感受和体验到来自家长的压力, 因而产生紧张而导致焦虑的累积;另一方面, 如果婴儿做得“不够好”, 未达到家长预期的反应的话, 也可能使家长认为“这孩子不够聪明”而对孩子感到失望。
所以, 家长在婴儿的互动中, 必须尊重婴儿, 追随婴儿的反应, 而不是把自己的愿望和兴趣强加给婴儿。在亲子游戏中, 家长和婴儿的互动应着重于彼此间情感和快乐的分享, 经验 (包括游戏经验) 的分享只是其自然合理的“副产品”。
2. 家长应了解婴儿的动作发展水平和特点
家长和婴儿游戏时, 必须了解婴儿身心发展的水平和特点以及能力的限制, 才能保证婴儿游戏的安全和适宜。同时, 家长应当有规律地为婴儿提供强度适宜的刺激, 根据婴儿的反应, 调整自己刺激的强度和速度, 作出适宜的反应。如亲子游戏“猫捉老鼠”家长和婴儿一起玩“猫捉老鼠”游戏, 这个游戏里跑和追的动作技能很多, 家长应根据婴儿跑步的强度和速度调整, 以适合婴儿的强度和速度。
3. 家长在亲子游戏中应注意婴儿的安全, 并鼓励婴儿
亲子游戏中家长首先要注意婴儿的安全, 其次鼓励婴儿勇敢地参与游戏, 当婴儿和家长游戏后, 家长应给予拥抱或亲吻的类似奖励, 这样婴儿会乐此不疲地玩下去, 甚至达到创新的目的。同时, 游戏一个方面可以给婴儿充分的机会发展自主的性格和健全的意志, 另一方面又受各种规则的限制, 使之与德育心理互相联系、互相渗透。在婴儿能够坚持游戏时, 家长应及时给予适当的鼓励, 使幼儿鼓起勇气勇往直前。由此, 做事认真、坚持到底的品格很自然地渗透到婴儿身上。同时, 家长也从中受到启发, 提升了科学育儿观。
三、家长在亲子游戏中培养婴儿的各种能力
在亲子游戏中, 家长和婴儿有较多的身体接触、视线交流以及无拘无束的笑, 这种亲子之间平等的玩伴关系, 使亲子游戏不仅有益于亲子之间的情感交流, 密切亲子关系, 还更有利于培养婴儿的认知、语言、个性、情感、创造等能力, 更能促进婴儿游戏本身的发展。因此, 在亲子游戏中, 家长和婴儿共同合作, 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亲子游戏活动, 有益于婴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在家长的陪伴下, 不仅提高了婴儿游戏的坚持性和注意力, 更给家庭创造了温馨的发展空间。
(淮安市深圳路小学幼儿园)
(3) 能根据学校推荐的小课题, 在身边骨干的带领下逐渐地做课题研究, 积累丰富的过程资料, 力争进入“长板”队伍。
校本教研是指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对教学进行诊断、研究和分析,经过反复的摸索与实践,把新的教育理念变为教师的行为,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的新的推进策略。
1.校本教研提高了教学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校本教研在新课标的引领下,改革教学研究的形式和方法,灵活运用案例分析、问题解决、调查研究、实践探索、区域交流等多种教研活动方式,用以提高教学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校本教研采用了新的教研方式。新的教研方式,不是限制与束缚,更不是包办代替,而是鼓励教师个性化教学,一改过去那种用过多的条条框框去“规范”教师的做法。
3.校本教研与培养学习化组织的对接。学习化组织最大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三句话:其一,它是全体成员能全身心投入并持续增长学习力(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学习能力)的组织;其二,它是能让全体成员活出生命意义的组织;其三,它是能通过学习创造自我,创造未来的组织。而推行校本教研,正是培育学习化组织的有效途径。
4.校本教研需要建立能够真正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考评制度。建立以“全员参与”为重要目标的制度保障体系,是改革的方向与重点。为此,要建立起校本教研的导向机制、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建立一种能够真正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考评制度,用以确保校本教研的正常、有效的实施。
5.校本教研有利于加强教师与领导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学校领导与教师一起,以一种积极互动的方式,与课改同行,与教师一同享受专业成长的幸福。体现为学校领导深入教学第一线,及时发现教学工作和教师专业化成长中的实际问题,倾听教师的呼声,了解教师教学中的实际困难,及时提供专业咨询、信息服务与技术帮助等。同时结合听课、评课,与教师展开对话,了解教师的所思、所想、所疑、所惑,共同切磋,干群相长。
二、校本教研的实现途径
校本教研是事关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长远大计。当前迫切需要推进以下工作,其主要途径如下:
1.强化全体教师的“教师即研究者”的意识。一是做反思性实践者。教育活动的实践性和教育对象的丰富多彩性决定着教师教学工作的复杂性、不确定性、独特性和价值冲突性,而这些复杂的、不确定的、独特的和价值冲突的情境存在于任何已经产生的理论和技术之外,因此教师既不能把这种情境作为一个工具性问题,更不能奢望应用他头脑里已储存好的专业知识来解决它。所以教学过程本身就是研究过程,反思实践本身更有研究的韵味。二是以校为本的研究者。有专家认为,教师以何种心态理解生活,他将以何种方式对待教学。随着新课程改革和管理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教育开始以前所未有的态势高度关注人的个性张扬和人的创新精神激发,理论和实践的张力也促使校外研究人员和教师研究更加关注具体的、复杂的学校实践,这一切都使得教师做为校本的研究者成为可能。三是行动研究者与叙事研究者。行动研究主要指情境的参与者基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与专家、学者或组织中的成员协力合作,以问题为研究主题,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系统研究。教育叙事研究的基本特征是作为研究者的教师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教育的理解和解释。
2.将校本教研提高到创建学习化组织的高度。21世纪是全面进入信息社会与知识经济时代的世纪,是强调“把人作为发展的中心”的世纪,是强调构建“学习社会”的世纪,因此“学习化组织”也就应运而生。校本研究不再把外出学习当作唯一的学习方式,而是积极倡导学校即研究中心,教室即研究室,教师即研究者。鉴此,才能使学校具备研究的职能和能力,形成自我发展、自我提升、自我创新的内在机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的学习化组织。
3.加大校本课程开发的力度。校本课程开发是一种新型的课程开发策略,它强调的是课程开发、管理的主体,不限定课程开发的内容,因此可以跨学科开发校本课程,也可以在某一学科领域内开发校本课程。譬如: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既要突出“语文”特点,又要彰显“校本”重点,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自身的学科优势,构建多元化的语文课程体系。其主要表现在课程目标的多向性、课程内容的综合性、课程资源的丰富性等三个方面。推而广之,构建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是时代发展对教育提出的新挑战,也是课程结构自身不断优化以及校本教研不断深入的必然结果。
4.开垦“师本教研”沃土。许多教师在教研上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虽然不能说与这种那种教研方法无关,但是最根本的还是得益于“师本教研”。源于教育教学,一要潜心于教材的研究。教材是教师赖以施教的依据。对教材研究的程度,直接影响着对教材的传授。二要热衷于学生的研究。学生是教师工作的对象,对学生的了解是教师有效工作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观察,学会交谈,学会提问,学会调侃,学会个体跟踪研究,学会关心等。三要留心于教育信息的研究。即从阅读思考中研究、提取、确立。教育改革一日千里,岂容我们抱守残缺。学会阅读,学会聆听,从而获得最新的教育信息,这是一切研究的首要的大前提。
5.大力倡导参与式研讨。即在参与式的氛围中,使教师亲身体会主动、合作、探究学习的喜悦和困惑,以达到自身观念、态度、行为上的改变,并能将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运用于自己工作的培训活动。这种方式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学习热情、已有经验和发展潜力,使他们真正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譬如:我校了开展了一次以研读河北衡水中学素质教育如何促进高考成绩提高为主题的“参与式研讨(头脑风暴)”活动,经过了“个人头脑风暴”、“分组头脑风暴”,最后集体交流,各组的发言者借助多媒体上台作精彩的陈述,赢得了一阵阵由衷的掌声。整个过程,研讨氛围热烈、轻松,实现了人人参与、人人研讨的预期目标。这是一次平等的对话、心灵的交流、思想的碰撞、理念的升华。
6.实施专题性研训。反思很多不见效果的教研活动,既有教研活动忽视了教师是根本,急功近利、舍本逐末趋向的原因,也和教研活动目标不明确、目标不集中有关。因此,教研、师培必须结合起来,要将教研内容专题化、微格化,针对当前突出存在或急需解决的问题展开,一次甚至几次解决一个问题。
7.推进微型课题研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青年校长的一封信》中指出:“如果你想让教育工作给教师带来乐趣,使每天上课不致成为一种枯燥而单调的义务和程序,那您就要引导每一个教师都走上从事教育科研这条路。”课题研讨也是培训,而且是克服教师职业倦怠、促进教师进一步成长发展的必由之路。任何一所学校都必须坚定“开展教科研必须依靠全体教师,必须有利于提高全体教师”的指导思想。鉴此,“微型课题”研究就成为了充分体现这一指导思想的最有效载体之一。它是一种“贴身式”的研究,它可以在看似无问题的“教育惯性”中发现问题,也可以在问题成堆时聚焦某一问题。它以自己为对象,为自己而研究;以行动为引领,为行动而研究;以经历为载体,为经历而研究;以表达为需要,为表达而研究。很显然,这样一种短、平、快的研究形态应当是教师专业发展和应对新课程的“快乐便桥”。
8.突出案例法研究。案例研究可简单地界定为一种运用案例进行教学研究的方法。在过程中,案例作为被剖析的对象,教师们共同直接参与对案例的分析、讨论、评价、寻求对策等工作。它多采用讨论法,为教师提供一个良好的宽松的创造环境,使大家有较大的自由度、较多的展现自己的机会。它的着眼点在于培养教师的反思精神,发展对自身教学实践进行批判的技能,使之掌握对教学进行自我分析和反思的方法。更重要的是,通过案例研究获得的知识是内化的知识,是“做中学”获得自己理解的能驾驭的知识,它能立即被用到类似的实践情景中去解决处理类似的疑难问题。
9.用问卷调查引领教学反思。有学者指出,课堂是对学生的“应对”,是倾听学生有声无声的语言。如何形成一种“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学习方式”,怎样在教室里构建相互交往、共同成长的师生关系,必须借助问卷调查来引领。学生问卷的回答着实能让教师温馨、鼓舞,也难免让一些老师尴尬、懊恼。然而,无论是那种情形,都会促进老师的自我拷问,自我内心对话,掀起自我情感的涟漪,使老师心里亮堂起来而更加自觉地及时地调整教学策略,促进自己不断成长。
10.建立新型的管理方式。即必须构建有助于激发教师的主体性、积极性、创造性的新型的管理方式。其核心是赋予自主权,以人为本。譬如:全员制定自我发展计划,变以往公开课“指派式”为“自荐式”,积极开展校际交流,成立跨区域“达标校”“教研联合体”,教师预约专家或邀请同行作深入式听课或观摩,等等。与此同时,依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原理,将校本教研作为“继续学习”内容与职称评定、评聘分开等改革相挂钩,通过强化利益动机,推动制度落实。
11.启用教师博客。博客,中文的意思是“网络日志”。教师博客是教育博客中的一种,是各年段各学科的教师利用互联网新兴的“零壁垒”的博客技术,以文字、多媒体等方式,将自己日常的生活感悟、教学心得、教学设计、课堂实录、课件等上传发表,超越传统时空局限(课堂范畴、讲课时间等),促进教师隐性知识显性化,且让社会可以共享知识和思想。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我们的工作又将在忙碌中充实着,在喜悦中收获着,请一起努力,写一份计划吧。计划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各教研组校本培训计划(模板),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组校本培训计划
一、指导思想
我校校本培训工作以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为依据,以市县校本培训工作计划为指导,坚持校本培训、校本教研双轨发展,努力营造教师专业发展良好氛围,不断提升教师专业水平,促进课程改革的深化与发展,从而进一步提升我校整体办学水平。学期伊始,我校语文组持续加大对温州常规教学工作的推进,深入落实《XXXX小学教学新常规(20xx年)》,协助学校、教务处完善教学管理,夯力基础,规范常规,优化教育教学行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语文组将认真解读、贯彻、落实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和工作思路,明确目标,理清思路,设计切实可行的措施,有研究、有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力求把教学常规精神贯彻给每一位教师,做到人人熟知教学常规要点,人人秉承常规精神,切实有效地落实常规教学工作。语文组将不偏不倚地、扎扎实实地做好日常教学,做好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以及对学生学业及时评价。
二、总体目标
1.工作目标:建设具有高度凝聚力和战斗力的优秀教师团队,有效发挥综合组的优势,努力做到目标清晰化,过程措施精细化,成果效益最大化。
2.培养目标:注重教师的教学措施和方法的研究,使学生乐学善学,培养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小主人。
三、具体目标
1.充分发挥教研组的教研功能,提高学科教师的教研能力和业务水平,杜绝不合格课。
2.在学校总体工作思路和工作计划的基础上,发挥各学科特点,有个性有特色地开展工作,争创亮点,达到效果最大化。
3.抓好团队精神文明建设,把教研组建设成为规范化、个性化的教研组。
四、主要工作思路
为贯彻落实《温州市小学教学新常规(20xx年)》精神,遵循小学教育基本规律和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结合课程标准精神和我市小学语文教学实际,我校语文组教师将努力做好教学常规工作,继续加大对语文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考试与评价,课后反思等基本内容的教学常规管理。
五、主要工作与措施
(一)加大课改力度,贯彻教学常规
1.继续组织语文组全体老师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深入领会其精神,重视学习语文教学新理念。充分利用业务学习时间,组织全体语文老师学习各类教育刊物中有关语文教学的新做法、新思路,要求结合本校存在的问题,有重点的组织学习。依据新课标,评价师生教与学。
2.抓好教学常规,将素质教育要求落实到学科教学中,抓好教学常规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也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保证。抓常规要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抓学生的学习习惯为重点,抓学生的能力培养和抓良好的性格形成为重点。
3.抓好课题研究,深化教学改革。目前我校课题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要更上一层楼,就要重视课题的管理,重视研究过程,将课题研究与培养青年教师结合起来,真正使课题研究成为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
4.积极开展新课程改革研究。制定好学校课程方案、学科课程实施计划,落实拓展性课程建设工作。以学科核心能力为切入点,以探究学习、小组学习、合作学习、优化作业等项目为载体,抓好各学科课堂变革研究,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5.紧扣“学为中心”宗旨,紧紧围绕“学习设计、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三方面内容,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促进“有效学习”课堂变革的深度实施。
(二)扎实推进教学教研常规工作,增强教研工作的实效性。
1.坚持周前备课。教案的备写要规范化,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具准备,教学过程,作业设计等要素要齐全,教学设计要以学生活动为主体。教案的设计要结合本班实际和教师个人特点设计切实可行。
2.做好课堂教学指导,强化质量意识。课堂教学是落实课改的主渠道,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本学期将严把课堂教学质量观,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作为我组教师的重点工作。教师要提前进课堂,严禁教师无准备上课,无教案上课,努力克服课堂教学的随意性。注重课堂教学的过程管理,继续实行推门听课对教师们的教学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督、检查和指导,努力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3.严把作业质量关,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对于作业的设计、布置、批改,力求做到“四精四必”,即“精选、精练、精批、精讲”。严格控制作业量及作业时间,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调动学习积极性。作业批改要及时、认真、细致、规范,不允许错批、漏批、学生代批的现象发生。对学困生的作业要尽量做到面批面改,及时辅导,以增强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成绩。
(三)优化课堂教学全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研、培结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加强语文教师队伍建设。
1.把教师对教材教法的理解运用程度仍然作为教研工作的重点之一。认真组织教师进一步解读新课标,学习新教材,全面熟悉新教材的特点,以便更好得用好新教材。并立足于课堂教学实践,探索新课程下的课堂教育教学规律。在学习、探索、研究、反思、交流、实践中,把课程改革的精神扎扎实实地落实到具体的课堂教学中。
2.立足课堂,改革教法,设计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成为学校课堂学习的主人,自由发展,形成能力。拓宽学生的视野,努力使学生能够从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尽可能地接受不同领域的知识,鼓励学生博览群书,多方位、多角度收集料,获取信息。注重学法指导,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结合教学实际,指导学生自学感悟,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但特别要注意学生的差异。
3.做好校本培训工作,提高语文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和科研能力。利用教师之间在课程实施等教学活动上的专业切磋,有效地开展培训。多渠道提高我校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最终在校内形成人人想学、自觉好学、终身学习的学习氛围。课题研究作为我们数学教研组的一个亮点,通过课题研究,使教师从“研究型”向“专家型”转化。
4.加强教师的培养,为教师的发展创造环境,为其提供学习、培训的机会和展示的平台,在教师中进行“一帮一”的拜师活动,通过“传、帮、带”的方式,一方面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另一方面使教师尽快成长我组的学科带头人。
5.开展听课、评课的研讨活动,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0节。教师之间通过互相听课、评课,取长补短,加强教学研讨交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
6.鼓励本组教师多参加校内外的教学教研活动和教师间的学习,做好学习笔记和听课笔记。通过教研活动促进教师的反思,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7.开展教研组活动。以“集体备课、课例研讨、反思交流”等为形式,活化教研组活动,加强教育教学资源共享,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最终促使教学质量的提高。开展主题教研活动。以“有效学习”为主题,开展语文、数学、综合学科的主题教研活动,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学习方式的改变,提升学习效益。
(四)强化校本培训工作
1.加强教育理论学习。督导好教师的自身学习,通过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来更新观念,促进全体教师不断提高对现代教育思想的认识,要求每一位教师经常翻阅教育杂志,细心研读教育专著,潜心研究一个教学问题,感悟一种教学方法,做到有所体验,有所收获。在“有效教学实验”的基础上,感悟一种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做到有所体验,有所收获。
2.抓好三类教师的发展。为每位新教师安排一位专业能力较强的校骨干教师为其指导师,加强在教学常规、教科研能力、班级管理等方面的指导。抓好骨干教师的发展,确定各学科有发展前途的青年教师作为校骨干教师培养对象,作重点培养。同时抓好中、老年教师的后续发展。
3.开展主题教本培训活动。以“教科研、德育、心理健康、信息技术、教学技能”为主题的校本培训活动,辅之以“先进教师经验交流会、教学评价改革研讨会”,不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六、教研活动安排:
周次
时间
主要工作
1.制定新学期教学教研方案。
2.教师制定个人教学计划。
3.教师制定个人发展计划。
4.组织教师开展部编教材网络学习。
5.召开教研组会议。
6.教务处工作布置。
7.语文组第一次会议——解读新常规,布置常规任务。
8.拟订校本研训计划。
9.教师网络选课。
1.听取个别教师随堂课。
2.召开教研组会议。
3.语文组第二次会议——组内制定教研活动计划,反馈教学常规情况,并认真讨论、整改。
4.上传各类资料。
1.语文组第一次集体备课。
2.组内第一次集体磨课。
3.六年级集体备课、磨课、评课。
试教者:
磨课成员:
4.随机听取随堂课
1.语文组第二次集体备课。
2.组内第二次集体磨课。
四年级集体备课、磨课、评课
试教者:
磨课成员:
5.随机听取随堂课
国庆节放假
1.六年级展示课
执教者:
主评人员:
2.四年级展示课
执教者:
主评人员:
3.五年级集体备课、磨课、评课
试教者:
磨课成员:
6.随机听取随堂课
1.五年级展示课
执教者:
主评人员:
2.三年级集体备课、磨课、评课
试教者:
磨课成员:
3.随机听取随堂课
1.三年级公开课
执教者:
主评人员:
2.随机听取随堂课
3.二年级集体备课、磨课、评课
试教者:
磨课成员:
组织开展学生期中学业评价
1.二年级公开课
执教者:
主评成员:
2.随机听取随堂课
3.一年级集体备课、磨课、评课
试教者:
磨课成员:
1.一年级公开课
执教者:
主评成员:
2.随机听取随堂课
1.学习有关教学新理念的文章。
2.随机听取随堂课
3.语文组集体备课
4.小学期末“项目学评”(分项等级评价)
1.组内老师专题座谈会
2.随机听取随堂课
3.语文组集体备课
1.随机听取随堂课
1.随机听取随堂课
1.随机听取随堂课
1.完成工作手册
2.整理教案
学期教研活动总结
数学组校本培训计划
我们组的教师将继续围着着“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引领学、教、评一致性”这个主题努力践行,团结协作,全身心投入教学,积极参加各项教科研活动,业务学习,不断地更新教育理念。通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我们都能对新改革的课程有所把握,能及时吸收教学改革的前沿信息,勇于探索课堂教学改革,积极参加各级教研活动,开展教学研究,我们将一如既往,现将本学期的小组计划如下。
一、工作目标
1.加强教研组的合作精神,增强教研组的凝聚力。让本组教师成为一支思想素质、业务素质过硬,成适应新课标要求的小团队。
2.严把教学质量,以课题促进研究,以评价提高质量,使学生在成绩、能力以及为人处世等方面都有较大的提高。
3.开展业务学习活动,在全组形成教研之风、互学之风、创新教育之风,共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二、工作措施:
(一)立足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以新的理念指导课堂教学,以提高课堂效率为目的、以自主教育为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标,搞好本组教育教学工作。提倡每一位教师上完每一节课,及时对所上的课进行教后分析和反思。教学质量提高不是简单的时间堆砌,而是教和学双方智慧的结晶。本学期教研组将协同教研室深入课堂进行一系列的教学研究活动。
1.开展组内每学期磨课、开课活动,每年段老师精心备课、磨课、上课——听课老师认真听评,相互探讨,取长补短。认真撰写教学反思。
2.加强管理,落实常规
(1)加强组内听课和评课,使教学研究日常化、集体智慧最大化。本学期,要围绕“和美课堂”展开研讨活动,具体内容包括:教学设计、说课评点、课堂实践、评课研讨、案例分析。
(2)根据本年级学生特点,形成:“学会倾听,善于表达、敢于质疑、勤于实践”总体教育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素养、发展兴趣,激发26兴趣。落实“会听、会思、会说、会辩、会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运用各种手段和方式,调动学生各种感官,把学生学习的最佳状态带入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让课堂激情燃烧。
(3)根据教育教学的需要,结合学校要求,在教务处的领导下加强备、教、改、导、考、评、析的教学常规管理与检查。对每位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逐一检查、监督、及时反馈、具体指导,对教师的教学进度的安排,单元检测的组织等工作进行检查,使本组教学工作有条不紊,注重实效,各项教学工作全面提高。同时,根据学校的总体安排,结合学校的创建实际,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教研、教改、比赛等活动,认真准备,争取取得最佳的成绩。
(二)抓住校本教研,努力提高教科研水平。
1.抓实研究的进程,做到数学组研究课题要按研究计划有序地开展活动。即每次活动有重点、有布置、有准备、有反馈、有理论学习和探讨、有教学实践和总结、有评价反思和资料积累,网上及时跟帖。努力做到以课题研究带动平时的教学实践,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把教改实践的经验及时加以总结、交流和完善。
2.平时的教学研究中,对取得一定的成功经验,其中凡是能促进每个学生发展的有效方法、策略和途径,及时做到学习推广和资源共享,结合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突出问题、热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切实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促进数学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拓宽活动空间,促进学生主动参与
1.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利用课外的实践活动,促进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网络教研及校本研修计划
保亭县南茂中心小学
(2013-2014第一学期)
新的学期,新的开始。为了适应新时期新课标教学教研和校本教研的要求,我校结合保亭教育局九大工程的工作,继续加强网络教研及校本研修的工作。工作计划如:
一、指导思想
根据保亭教育局新修订的《工程一网络教研及校本研修工程实施方案》和《保亭县中小学校校本研修管理评价量表考核办法》文件精神,我校网络教研及校本研修工作将进一步完善。在网络教研中存在多数参训教师被动参与、部分教师对网络技术的使用不够熟练、部分学校领导对网络教研和校本研修重视度不够的现象,必须结合我校教研实际和教育技术水平,全面推进网络教研等校本研修工作,广泛地开展教学研究,加强研修,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二、机制保障
1、以教研组活动的方式集中学习保亭县教育局关于新修订的《工程一网络教研及校本研修工程实施方案》和《保亭县中小学校校本研修管理评价量表考核办法》。
2、通过专题讲座形式,向教师介绍网络教研的有关内容和实施方法,明确校本网络教研的任务、方法和目标。
3、网络教研技术员对全校教师进一步加强培训学习,让全体教师能熟 1
练网络教研及校本研修的各方面业务工作。
三、组织机构及责职
1、领导小组:
组 长:林秋萍
副组长:谭海珍
成员:丁瑜、吴文丽、杨日邦
网络技术指导:王华强
2、领导小组职责:
①组织老师进一步深入学习《工程一网络教研及校本研修工程实施
方案》和《保亭县中小学校校本研修管理评价量表考核办法》。
②组织全校教师进行培训和业务学习。
③定期评比优秀博客、优秀课件、优秀案例、优秀论文、优秀博文等,总结学校网络教研阶段性成果和经验。
④完善学校教育信息化环境,加强教育技术投入和硬件建设。
3、网络技术指导职责:
①完善学校现有信息技术手段,改进网络教研硬件环境。
②负责网络教研技术培训和各学科教学的技术指导。
③继续加强网络教研平台的维护及更新,提供网络教育技术支持。
四、校本研修与网络教研的目标
1、不断更新教育理念,着力提高教师业务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结合教学实情,直面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关注问题本身,关注提高
教师解决问题的能力,构建高效课堂,突出教育教学问题解决与专业发展的有机统一。
3、不断丰富校园文化,构建学习型的教师队伍。
4、充分发挥网络研修的引领作用,促进教师间的零距离交流与互动,积极开展在线研讨活动,通过网络研讨促进研修,提升教学教研能力,促进自我成长与自我发展。
5、以博客为平台,实现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网络共享,学会分享。
6、通过网络汇集优秀教学设计、优质课的视频资料,学会管理和使用网络资源。
五、校本研修与网络教研的要求系统
(一)校本研修的要求:
1.教师个人自主研修
要求全体教师每学期每人至少写2至4篇读书心得和4至6篇高质量的教学反思(教学论文或教学案例)。
2.集体备课
各科教研组定期举行,有制度、有主题、有记录,每次活动有核心发言人。一学期至少3次。
3.主题教研
(1)高效课堂教学:有方案,每学期每科组至少开展3次高效课堂教学活动。
(2)其他活动:教研组开展教研领域的竞赛、讲座等活动,即定时间、定内容、定执教者;有计划、有记录、有反思。
4.“师带徒,徒促师”结对方案
(1)高级教师带小
一、小二,高年级教师带低年级教师,特长教师带无特长教师,形成结对子。
(2)徒弟每2周至少听师傅1节课,师傅每4周至少听徒弟1节课,有听课评议。
(3)每学期徒弟至少上2节汇报课,师傅至少上1节公开课。有汇报课、公开课教案及相关材料。
5.小课题研究
“朗读教学改革”课题
(二)网络教研的要求
1、组织管理
(1)、保证学校主页与学科组主页正常链接,学校主页与科任教师博客相链接。(王华强负责)
(2)、学校信息发布和审核平台健全。学校大事、通告信息、文件通知、教研动态、其他材料等上传发布及时。(王华强负责)
(3)、学校定期检查、指导教师对平台的使用管理,有检查指导记录,并把结果网上公布。(领导小组负责)
(4)、学校主页资源丰富且经常更新,每周至少更新一次,原创资源占50%以上。(王华强负责)
(5)、管理学校主页,并对相对相关评论或提问给予回复,对网页进行有效维护和管理。(王华强负责)
2、教学教研资料发布
(1)、科组网页或科任教师博客上要有备课资料、教学设计、课件、试卷、教学反思。
3、在线研讨
积极参加省、县组织的在线研讨,参与发表评论在20次以上。
4、教师参与面及网络活跃
王家厂镇中心小学
课程改革的成败关键在教师,只有教师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行为,进一步提高自身业务水平,课程改革这一宏伟工程才能得以顺利实施。我校以“校本培训、教学研究、教育科研”三位一体的研究机制,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为使学校校本研训工作进一步落实,特制定本制度。
一、校本研训的意义
学校是教师职业生涯的重要场所,是教师成长的摇篮。学校理应为教师的自我实现、专业发展而服务。根据教师的教学实践,开展校本研训活动是全面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校本研训包含三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必须以学校发展为本”,强调必须从学校实际出发,围绕学校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研训工作,为学校的教育发展服务。第二层含义是:“必须以教师发展为本”,必须确立教师在校本研训中的主体地位。让教师成为研究的主人,通过校本研训来培养教师、提高教师素质,为教师的自我发展、价值实现服务。第三层含义是:“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本”,教育是培养人、发展人的事业,校本研训要研究学生,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尤其要解决学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疑难问题,要有针对性,讲求实效性,反对形式主义。
二、校本研训的具体规范
1.学习提高———努力做好校本培训工作
(1)培训工作日常化。我们把校本培训当作学校常规工作来抓,与平时的教研活动、业务学习相结合;与青年教师的培养相结合;规定每周五晚上为全体教师的雷打不动的业务学习时间,使校本培训工作制度化、日常化。
(2)培训内容广泛性。培训内容力求做到全面、丰富、详实。具体有课程通识培训、各科课程标准的学习、实验教材培训、教科研培训、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等。如仅数学学科就包括数学教学理论选讲、学习理论与小学数学教学、数学教育科研、数学课堂教学、特级教师教学思想、数学思想方法、案例研究与写作、数学教育展望等专题,力求教师对当前的数学教育改革与研究有一个比较全面系统的了解。
(3)培训形式多样化。在校本培训中,我们力求做到形式多样,贴近教师工作实际。具体有专家讲座、案例分析、反思教学、参与式讨论等研讨形式,在培训效果上体现了“新、活、实”三个字:内容新──新课程理念,新课程标准的目标、教学方式和新型的师生关系;方法活──采用专家讲座、案例分析、反思教学、参与式讨论等研讨形式;效果实──备课时要想到、教学中要做到、课后要反思到。
2.反思交流———积极开展多形式的教研活动
(1)教研行为自主化
制度上保证:学校规定每周三为语文学科教研日,周二为数学与其他学科教研日。教研活动中要求做到“三个有”,即有主题、有中心发言、有活动记录。组织上到位:教研组是开展校本教研的中间力量与基本组织。我校非常重视教研组的建设,根据学校实际分成3个教研组,其中包括语文教研组、数学教研组再加综合教研组。明确各教研组长的职责,加强对教研组的指导与考评。行为上跟进:要求教师主动参与各类教研活动,主动与同事交流实验中的成功与失败。广大教师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由“被动研究”变为“主动研究”,学校教研氛围日渐浓厚。
(2)教研主题专题化
在开展教研活动时,我们要求事先定好计划、确立研究主题,做到“两个结合”。一与课题研究相结合。即要求学校各级教研活动要与课题研究相结合,要与课改实验中遇到的问题相结合。二是与校本培训相结合。根据培训主题、培训内容开展教研活动,如课程通识培训、实验教材培训等。
(3)教研内容系列化
我们认为开展系列的主题教研,有助于教师更加深入系统地研究问题。为了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我校提出上好“三课”的做法。即老教师、优秀教师给青年教师上好示范课,青年教师上好汇报课,课题研究上好研讨课。
(4)教研形式多样化
从教研性质上分有注重操作的参与式研讨、同课异构的比较式研讨(师徒上对比课)、自我申报的沙龙式研讨、提高层次的课题式研讨、诸多学科的交叉式研讨(音美等综合科教学研讨)、多渠道多反馈的交流式研讨等。具体组织形式有课堂观摩、说课评课(实话实说)、主题沙龙、课题研究、观点展示(头脑风暴)、热点评说、读书交流等。
(5)教研科研一体化
我们认为教研科研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而服务,为了实现学校、教师、学生三者的最大发展而服务。为了提高教研科研的实效,我们的做法是教研活动科研化、科研活动教研化。学校教导处、教研组经常协同组织开展教研活动。
3.协作交流———大力开展集体备课制
积极探索备课制度改革,试行集体备课制,总体思路是“分块备课、集体评议、个人修改、注重反思”16个字。即教师先分块备课,然后是教研组集体评议,在此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实际修改,课后必须要有反思。这样既加强了教师之间的学习交流,做到资源共享,同时又减轻了老师的工作负担,提高了备课实效。
4.专业引领———搭建教师学习对话的平台
没有专业引领的研究活动,教师的研究很难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或者至少耗费比较多的时间。除了教师个人的学习钻研之外,还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给教师提供学习机会。
(1)校内:开展新老教师传帮带活动。一是采用新老挂钩师徒结对的方式,要求教龄未满6年的教师必须拜一名老教师为师,全面学习老教师的优秀经验和敬业精神。二是成立校学科指导组,校长任学科指导组组长,教导主任任副组长,全面负责各学科的教学指导工作。学校实行“推门听课制”,要求学科指导组成员每期听课不少于10节,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5节,并定期汇报交流教学情况。形成大家都深入课堂,研究教学的良好氛围。
(2)校外:走出去请进来。走出去,一是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外出学习,尤其是青年教师在政策上要给予倾斜,让他们接受高层次、全方位的系统培训,促使他
们尽快成长。二是给青年教师搭建一个展示锻炼的舞台,让他们在一些大型研讨会上展露风采等。请进来,邀请本县内其他学校优秀教师来校上示范课、办讲座。
5.资源整合———教研、科研、培训一体化
(1)整合资源。教研、科研、培训三者并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有机的整合。要把教研、科研、培训统一纳入校本教研的范畴,统一规划,统一实施。
(2)突出“校本”二字。即校本研训要结合学校、教师、学生的实际开展工作。
6.激励保障———发挥学校服务导向功能
(1)组织到位。将学校形成一个校长亲自抓、教导主任负责抓、教研组具体落实的管理网络。
(2)制度到位。学校制定出各项教学常规制度(候课制)、听课评课制度、教师外出学习汇报制等,从制度上保证并激励了教师参加校本教研活动,提高活动质量。
(3)人员到位。一是实施教研活动组长负责制、学校领导联系制。即各教研组的活动由组长负责,学校领导各联系一个教研组,指导并参与各个组的教研活动。二是学科指导组成员要深入课堂、研究教学,全面负责各学科的教学指导工作。
(4)经费到位。为了提高校本教研的成效,学校在经费上予以大力支持,做到四个保证:保证教研经费、保证课题研究经费、保证外出学习经费、保证校内奖励经费。
校本教研, 是新课程改革实验中极为有效的推进策略。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朱慕菊指出, 以校为本的教研, 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 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 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 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 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 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发展, 是保证新课程改革实验向纵深发展的新的推进策略。
概括地讲, 校本教研, 就是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 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从学校的实际出发, 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
有关专家认为, 所谓校本教研, 就是教师为了改进自己的教学, 在自己的教室里发现了某个教学问题, 并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以追踪或汲取他人的经验解决问题。也有人把这称为“为了教学”、“在教学中”、“通过教学”。
“为了教学”, 是指校本教研的主要目的不在于验证某个教学理论, 而在于“改进”、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提升教学效率, 实现教学价值。
“在教学中”, 是指校本教研主要是研究教学之内的问题而不是教学之外的问题; 是研究自己教室里发生的教学问题而不是别人的问题; 是研究现实的教学问题而不是某种教学理论假设。
“通过教学”, 是指校本教研就是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发现和解决问题, 而不是让教师将自己的日常教学工作放在一边, 到另外的地方做研究。
所以, 校本课程的主要特点可归纳如下:
1.教师为主体
教师即研究者, 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教师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 发现问题, 确立问题, 并以此作为自己校本教研的课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是参与者, 又是旁观的研究者。对出现的具体问题进行研究, 在实践中试验, 解决实际问题, 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
2.教学中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
校本教研中所要研究的对象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具体教学问题。教师作为研究者, 研究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也就是研究自己的问题, 是最有体会的研究者。
3.教育教学情境中生成的教学研究
校本教研是在教育教学情境中生成的教学研究。不是专业的学术性研究。而是基于学校, 为了学校的教育质量, 以教师为主体, 以学校教学中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实践性研究活动。
二
校本教研本身是一项崭新的科研活动, 它与一般科研不同的是, 在校本教研中, 校长是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的第一责任人, 是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的身体力行者, 专家是顾问或指导者, 校本教研的落实归根结底要靠教研组支撑。因为学科教研组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基层组织, 它虽然不是一级行政组织, 但在教学工作的组织和管理方面, 起着很大作用。教研组长是组内的核心人物, 传统的教研组长比较多地承担组织、协调职能。作为一门学科的教研组长, 要根据期初制订的教研组计划, 带领教师自觉履行教研组工作职责, 认真组织本组教师进行各项教研活动, 组织教师在初期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好教学计划、补差计划、选好教研课, 出各单元练习卷, 集体备课、听课、评课, 期末做好复习计划、期末考试后组织集体阅卷、掌握评分标准、考试的质量分析等。为了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 教研组长的协调作用当然是必不可少的。教研组长要关心组员的思想、工作、生活情况, 经常听取组员的意见, 主动做好组员的思想工作, 及时向领导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 成为学校领导联系教师的重要纽带, 起到桥梁作用。在这种以问题研究为核心的校本教研中, 教研组长是各项研究活动中平等的首席, 作为平等的首席, 教研组长应找准角色定位, 努力发挥在为校本教研中的作用。
1.积极参与校本教研活动
教师是校本教研的主体, 作为学校学科教研组的组长, 首先应是校本教研的积极参与者, 要率先对教研组内对自己的教学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做自我反思, 与本学科老师一同探讨教学实践中共同存在的问题, 及其解决问题的相关策略, 不断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 促进全体教研组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教研教改能力。
2.促进教研活动的反思
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始终贯穿研究过程之中。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集体的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是开展校本教研和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三种基本力量。反 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往往是教学水平的提高关键, 反思也是校本教研的重要形式之一。教师一般是通过反思教学预设、反思教学过程、反思教学结果, 丰富教学策略, 自主经营课堂, 改进教育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进而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如每堂课结束后及时填写教案簿后面的“反思”, 每周坚持撰写一至两篇的教育教学反思或行动研究, 及时总结教学经验, 分析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但是由于受传统教研观念的影响, 教师的自我反思还没有形成习惯, 需要教研组长及时的、善意的提示和帮助, 促进教研组成员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逐步养成反思习惯。因此, 教研组长便承担着校本教研中教师自我反思促进者的重要角色。
3.组织校本教研活动
任何一级组织都需要一个能把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把大家的智慧发挥出来的组织者。教研组作为校本教研中的基本单位, 学校的一级行政组织, 它的核心职责就是搞好学科的教育教学工作, 抓好教育教学中存在问题的研究。要搞好问题的研究, 教研组必须开展各种形式的研讨活动。这些研讨活动的开展, 离不开教研组长的有效组织。教研组研讨活动开展的效果、质量如何, 与教研组长的组织工作密切相关, 教研组长便成为开展研讨活动自然的组织者。
4.引领校本教学教研
在研究中, 教研组长对教学研究的引领作用非常重要。教研组长通过组织引导, 开展研讨活动, 引领同学科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 引领同学科教师把握课程理念, 引领同学科教师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 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等。没有组织引导的教研活动将是一盘散沙, 难以发挥巨大力量, 学校的整体教研教学水平也很难有大的提高。理论是一切行动的先导, 没有理论支撑的教学是软弱无力的。例如从一堂课的教学设计到试教到被推翻或修正, 从再试教、再修改到新一轮的试教, 数易其稿、屡改屡试, 再通过理论学习加以指导, 到最后定稿时, 积累的文字材料能够上万字。这样的循环往复, 意味着教师在这样的学习和研究情境中, 可以朝着理想的教学境界一步一步地迈进。在实践中学习理论知识是最有效的。教研组长要坚持引领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 引领教师把握课程理念, 引领教师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等。于是, 教研组长就是学校教研组开展校本教研的引领者。
校本教研的关键在于“研”, 组长在校本教研中的作用至关重要, 年级和学校的引领也必不可少。要让校本教研真正起到促进教师和学校的发展, 作为距离校本教研活动最近的一位参与、组织、领导者, 教研组长一定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不断学习、思考、转变观念, 才能提高教研组活动的实效性, 最终提高学校教学质量。
摘要:校本教研, 是新课程改革实验中极为有效的推进策略。是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 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从学校的实际出发, 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教育教学研究。学科教研组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基层组织, 它虽然不是一级行政组织, 但在教学工作的组织和管理方面, 具有很大作用。教研组长是组内的核心人物。在这种以问题研究为核心的校本教研中, 教研组长应找准角色定位, 努力发展, 推进校本教研。
关键词:校本课程活动,教研组长,校本教研活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校本教研.新华出版社, 2003.
[2]李玉冰.新课改下校本教研学科教研组长的角色定位与重塑策略.
【校本培训及教研计划】推荐阅读:
校本教研及校本培训制度06-17
校本培训及业务学习06-18
校本研修及培训活动总结09-22
初中校本培训个人计划09-17
小学校本培训个人计划10-11
个人年度校本培训计划07-24
校本培训工作计划的07-27
新教师校本培训计划表09-06
教师个人校本培训工作计划11-02
光彩小学教师校本培训计划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