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研训培训心得(推荐9篇)
这一学期虽短,匆匆过去,于我校的校本研训工作则是忙碌而充实的。目前我校教科室的工作主要分成两大板块:教师的科研培训工作和拓展课程开发工作。主要目标是为了提升教师的综合教育教学能力。拓展性课程开发则是指向学校整理的课程建设。这学期我校校本研训活动首度和课程开发工作合体,在研修中带动课程发开,认真落实市区科研、教研、培训部门的总体部署和要求,以三单五环教研为研究模式,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深化学校课程建设,积极开展教育科研活动,不断反思探索,寻求自我超越,从而促进教师队伍的建设。
一、规划先行,结合教师评价,为校本研训工作积蓄力量。
1、提前敲定期初预安排,简化程序,细化活动。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研修是提高学校教师队伍素质的有效途径,也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学期的研修工作如何开展,好且有序的开始非常重要。期初,教师服务中心2在张校长的带领下,快速确定了本学期的研修核心:基于学情、关注核心素养的导学任务实践与研究。同时调整了校本研训活动材料提交方式和校园网上传要求,化繁入简,通过简化程序,为校本研训活动瘦身,是活动组织者们更能意识到校本研训活动的实际需求。这些活动都在期初教研组长会议中布置落实,并和组长们敲定了悦享讲坛的活动细节和教研节活动的初步设想。
2、换思路学做经费预算,从实际预设,提供后勤保障。
为保证校本研训工作顺利实施,保证教研活动效果。期初,教师发展中心2在张校长的带领下,对校本教研的各项工作相关经费进行预估,按要求落实经费,并将校本研训费用纳入年度预算。以往我们都是期末再总结,期初做预算没接触过,科室里的两个人结合往年工作经验,向企业管理取经,就像做企划,对各类各项活动都做了充分预计,最终拿出了基于实际的预算金额,得到了校长室的批准。虽然预算对两个文科教师确有难度,但我们最终还是做到了。
3、初步实行学分制研修评价,量化考核,实现弹性管理。
在教师研修评价形式上,我们科室着手推行学分制研修,将研修活动以学分制的形式进行管理,尝试在研修组织方面进行改革,充分实现弹性自由,教师有自主进行个性化研修的选择权。教师在校可以参加各类活动,比如教研组活动、教研节活动,与此相对应的还有一些学习成果,包括教师专业发展手册、博客、读书心得等,能对专业发展产生促进作用的点点滴滴,均能获得相应学分。同时,伴随着学校教师评价考核系统升级,学分制研修评价与教师个人学期目标考核挂钩,真正做到激起自主参与校本研修动力。
二、调整赛制,纳入拓展课程,为校本研训工作注入活力。
1、“赛晒”联合,改变研修模式。
本届教研节在上一届活动“三单五环教研”的基础上,将以往四届活动基于基础性课程的赛课活动延伸至拓展性课程,以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四大基础性课程为代表,继续深入“三单五环教研”开展团队赛课活动。而拓展性课程则以音乐、美术、体育、心理等学科为代表开展“晒”课展示活动,以说课程开发故事、课例展示和说课程开发反思为活动程序,教师们3人组合参加活动。
2、基础之行,笑看累累硕果。
5月9日至10日,教研节第一板块:基础性课程的团队赛课活动拉开序幕。第一轮是数学与科学学科的捆绑赛课活动,第二轮是英语与语文学科的`捆绑赛课活动,7支团队,21位教师参与说单、试单、评单活动。课堂上,学生讨论你来我往,教师引导简明扼要,师生互动精彩丛生。老师们都感受到了自主课堂带来的教学生机,点评时,不仅有主评老师,还有后面的X团队个个附评,1+X点评引发反思热潮,活动现场热闹非凡,获得了专家的一致好评。科学和英语团队还参加了区团队赛课活动,并荣获佳绩:均荣获团队奖一等奖;个人奖一等奖4人,二等奖2人。
3、拓展之行,乐赏情趣横生。
6月7日,拓展性课程团队“晒”课展示活动开始,温州教育教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室x和x老师的莅临指导。上午和下午的活动分别围绕着“如何让拓展性课程更有意义”和“如何让拓展性课程更有实效”主题展开。老师们分别做了展示和交流,最后陈素平老师和张作仁老师给予了专家指导,并指出:教研活动的较真才会带来思维方式的变化,拓展性课程的价值追求在于丰富学习方式,让选择性教育思想落地,使有意思的拓展性课程变得更有意义。
通过这样有层次设计的校本研训活动,教师收获满满,体会到了基础性课程和拓展性课程作为学校课程当以一种课程融合的模式建立并开展,更深层次的认识到:学生就是要站在学校的“正中央”,这样的生本理念才能真正挖掘出学校校本研训发展的价值。
三、多管齐下,丰富悦享讲坛,为校本研训工作夯实效果。
1、鼓励并支持开展教研组微信论坛,为校本研修“减负”“加码”。
每一学期学校活动很多,教研组长作为骨干经常兼任其他工作,老师们也在各种活动中疲于奔命,要真正静下心来去参与一次活动很难。由此,我们想到利用微信平台,让教研组长发布主题,组员有针对性的参与讨论。参与时间并不一定要统一,却贵在能时时发言;老师们不在同一空间,却贵在能人人参与。材料不用一人一份,却贵在多人共享。微信带给我们通讯便利的同时,也为老师们的研修提供了平台。这样的交流虽然不多见、不常见,但却胜在有实效,也不累人。既是减负,又是加码,真是校本研训一大利器。
2、悦享讲坛带入丰富多元的交流体验。
悦享讲坛是我校团队建设的一个环境轻松,气氛热烈,学术味浓的教师分享活动,它的形式有点类似与央视的电视公开课节目《开讲啦》,他们通过演讲嘉宾分享他们对于生活和生命的感悟,给予中国青年现实的讨论和心灵的滋养,而我们泽通过教师活动分享进行有思考、有疑问、有价值观、有锋芒的思想碰撞。本学期,我校共举行悦享讲坛5次,领域覆盖了评价、摄影、阅读、数学、课程等,都是教师喜欢而又贴近教学实际的交流主题。
湾龙区实验小学xxxx学年第一学期校本论坛活动一览表
序号时间主题负责人(团队)
13月7日《一年级段期末考核的那些事儿》低段语文组
24月18日《基于本土文化的课程开发与建设》《我们的竹编课程》
35月16日《瞬间的艺术》
45月30日《数学美之旅》
56月13日《书香远行》
3、行动研究带动教学思考。
正是在这样浓厚的研究氛围中和学校领导的支持下,全校老师积极进入课堂实践,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以课题驱动的方式带动我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开学初,我校申报了6个课题,全部立项,其中科学组《基于拓学单的小学科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和王校长的《学校整体深化课程改革――学校拓展性课程》是市级立项。论文更是处处开花,本学期我校参加区级论文评比达20篇,内容覆盖10个领域,获奖高达17篇,获奖率达到85%,并有三篇论文在市级获奖,2篇一等奖,1篇二等奖。
在学校领导支持下,全体老师的配合下,我校这一学期收获颇丰。其中市、区、校级经验交流16人次、区级以上公开课9人次,基本功获奖7人次,论文获奖人数达18人次,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2.5%。
四、团队捆绑,打造精品课程,校本研训与课程开发携手并进。
1、扎实开展拓展性课程开发与建设工作。期初,科室鼓励教师自由组合开发合作共同体,共同开发精品课程。本学期xx老师负责的5项精品课程均荣获区级精品课程,一等奖2项,二等1项,三等2项,成绩喜人。
2、拓展性课程建设经验交流。为带动更多教师开展精品课程建设,我们开展了专题学习会,xx老师介绍了《我们的竹编课程》,邵微微老师做了经验介绍《基于本土文化的课程开发与建设》。
3、拓展性课程晒课活动。教研节开展了晒课活动,音乐、美术、体育、心理健康组共12位老师参与拓展课课程展示活动。活动方式多样,谈课程开发的事,课例展示,谈课程建设的思考。
4、课程整合研讨活动。本学期,学校多次开展课程整合研讨活动,还承办了主题为“基于核心素养的主题教学”的小学课程整合第三次研讨活动。xx老师的课例展示,演绎着充满智慧、趣味、扎实的课堂,让我们对课程间如何整合也有了自己更多的思考。朱xx老师的经验交流得到了区与会领导、老师的好评。她们撰写的案例分别荣获区一等、二等。xx老师的思想品德与地方课程整合的课例在区优质课评比中荣获二等奖。
青铜峡市四中:汤莹丽
在市委、政府各级领导的鼎力支持下,我们教育系统第二批校长、骨干教师赴清华大学培训学习在7月13日顺利成行,经过近十天充实而认真的培训学习,各位学员收获颇丰,有感于开阔了眼界,提升了境界,鼓舞了精神,提供了方法。许多学员在结业典礼上表达了对培训学习的敬意和感谢,真诚的心声道出了:外出培训学习是一股强劲的东风,将新教育观念,新教学方法,新教育目标都吹进了我们青铜峡市教育事业的大花园,起到了对教师事业和师德的引领、激励作用。我作为本次培训学员之一,每天都在学习收获中思考,培训结束后,要把外出培训学习的内容和精神,用讲座和展示交流的形式传播给本校教师,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让全校教师学习思考借鉴,与此同时,抓住契机,创新校本研训,从根本上把握教师的关注、教师的困惑、教师的要求等问题,更好地解决教师自身发展问题和学校发展问题。
学校要坚持走校本研训一体化的道路,围绕“聚焦课堂,关注质量,规范管理,促进发展”的校本研训思路,以教研组特色建设为抓手,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为核心,以促进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提高为目标,立足课堂,认真开展研问题、研方法、研经验,训课标教材、训教学技能、训理论知识的“三研三训”系列校本活动,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有效的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此结合外出培训学习内容对校本研训做如下规划、思考和安排:
一、细化校本研训管理,保障校本研训的力度 1.高度重视。
校本研训对师资队伍建设、课堂教学问题的回应举足轻重,学校要高度 重视校本研训工作,成立由校长、教务主任、教研组长、总务主任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小组成员从专业培训、问题研讨、场地保障等方面进行不同的分工。每学年都根据教师专业技能的薄弱点、课堂教学的困惑处着手,设计层层递进的系列研训计划,定期开展校本研训活动,收集整理每一次的活动资料,任务层层落实。
2.条件保证。
为保障每一次的研训活动有秩序,我们要定时间、定场地、定专题。为保障校本研训中有内容、有资料,我们要再订阅专业报刊以及音像资料。除了《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宁夏教育》、《人民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小学数学教育教学》、《 教育教学论坛》等都是我校每年必备的刊物,一些学科的名师课堂教学视频光盘、专家专题报告视频光盘,也要多购置。为满足教师研训需要,为教研组办公室装机通网,加大督促每个教师的手提办公电脑的使用效率,把每个教研组办公室都变成电子备课室,确保电脑运行正常,网速正常,为校本研训活动的开展提供一切物化保障。
3.制度建设。
学校把校本研训作为一件重要的任务来抓,制定了校本研训规章制度,建立健全校本研训实施、考核、奖惩与管理制度,并将教师参与校本研训纳入每月教师绩效考核中。同时制定教科研工作管理制度、备课制度、上课制度、学习制度、考勤制度、课题研究制度、青年教师培养制度、资料上交制度等,为校本研训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有力的保障。
4.阵地建设。
教研组是学校开展校本研训的阵地,教研组的组建、建设直接关乎校本研训的质量。因此,我校始终关注教研组这个阵地的建设,首先选拔教学骨 干承担教研组长,其次,向各学科教研组提出了提高自身专业能力,并能够引领指导组内其他教师的要求,健全教研组开展教研活动规章制度,每学年评选优秀教研组,促使各教研组工作规范有序。
二、丰富校本研训内容,提高校本研训的实效性
学校积极开发校本培训素材,倡导多元化研训,从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到教学基本功训练,从教科研知识培训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题探讨等等,特别关注培训素材多元化。
1.将理论学习引入到校本培训中。
以课标培训为例:课标是教师教学的依据,教材是教学的依托,组织教师进行新课标学习研讨活动和教材回头学活动,作为校本培训的主打调。为了促使教师对《课标(2011版)》的解读、理解、应用的能力,以教研组为单位认真组织教师开展研读“2011版新课标”活动。首先收看专家对新课标的分析,其次由教研组长组织沙龙活动,教师们对“2011版新课标”进行质疑、解读、理解,使每一位教师理清新版课标的变化,准确把握各学段教学目标,之后,教师撰写课标学习体会进行交流。再次,学校还组织“课标知识口口清竞赛”,通过以上系列活动,促使教师真正熟知新课标的内涵,并贯彻落实于教学实践。
以学习各学科专业理论书籍为例:健全教师理论学习制度,并将集中学习与自主相结合。学校每学年或外请相关教研员或由本校教学骨干进行专题讲座,组织教师切实有效的学习专业理论,并就专题学习进行讨论交流。此外,要求教师自主学习教学类书籍,并撰写读书心得,沉淀心境,提升理论修养,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每位教师每周完成一篇教育叙事,每学年都完成一本读书随笔和校本研训学习笔记。2.将教学问题引入到校本研究中。
把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引入到校本研讨中,组织研讨活动大家共同分析、诊断、探究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问题的提出主要来源于三条渠道:其一,教师自行提出的在教学实际中感到困惑,难以解决的问题;其二,教师在上研讨课时,由听课教师对照所学理论,反观课堂所发现的问题;其三,学校领导、教导处在平时听课中发现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研究,既巩固了理论知识,又解决了实际问题,起到了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教研能力的作用。
3.将一线经验引入到校本交流中。
在校本培训中,特别关注将教学一线的经验引入到培训课堂,使教师们不仅知道“是怎样做的”,而且知道站在理论的高度理解“为什么这样做”。经验实例的来源主要也是三个渠道:其一,教师自己教学中感到成功的地方;其二,学习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其三,学校领导,教务处在平时听课中发现、总结、提炼的好的教学经验。
4.将展示交流评比引入到校本评赛中。
教导处针对每月教师“备、批、讲、辅”工作的检查中发现的亮点、问题在培训会上做专题交流,对优秀教案进行展示。教师之间对“备、批、讲、辅”工作也开展相互查阅、交流活动,保证教学“六认真”工作的质量。
三、丰富校本研训的形式,增强校本研训的凝聚力
学校将校本研训主动权交给中层教科研管理者,交给教师们,倡导校本研训形式多样化。通过多渠道研训活动,引领教师在“专业引领、骨干带动、同伴互助、自我反思、自主发展”的策略下,实现专业化成长。
1.引领式。我校各级各类各学科的骨干教师较多,根据学校安排承担公 开课,充分发挥他们的辐射、带动作用,使其他教师在“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上学有榜样。
2、分享式。学校非常支持教师参加各类外出研训活动,为教师创造各种外出观摩学习的机会,凡是区、市、县研训部门组织的各种活动,都选派教师尽可能去参加。教师外出学习是要带任务的,回校后要求写学习汇报材料,并利用校本培训时间对全员教师进行培训,形成了“一人学习,多人受益”的分享式效应。
3.交互式。为了发挥教师的个性特长,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学校采用展示交流的形式强化教师积雪基本功能力培训。三字一画、普通话、多媒体操作、课件制作、电子白板使用等,都是校本培训的内容。培训以集中集体辅导和自学自练自悟相结合,学校每学期一次对他们练功情况进行考核验收,校内形成“博采众长,优势互补”的浓厚大练兵氛围,真正实现各教研组间的“携手共建共赢”活动,提高了教师的专业基本功水平。
4.自学式。提倡教师要积极主动进行自主学习,教育教学专题理论、学科知识、名师课堂视频、教育教学信息操作技能等等,每学期组织教师召开一次“自主学习成果沙龙交流会”。交流会上,教师将自己的学习心得、精彩摘录、视频片段等成果向同伴推荐,学校组成评委,评选出优秀成果,促使教师比学赶帮超的自主学习氛围。
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摸索,用心发现并及时分析整理一些反思、案例、故事等,利用教研组这块平台,进行“一对多”、“层对层”的交流,实现思维碰撞,在互动中学习、借鉴、提升,实现同伴互助的和谐发展。
四、拓宽校本研训思路,强化校本研训的目的 学校围绕“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这个目的,拓宽校本研训思路,咬定青山不放松。1.互助中提升教师的备课能力。
在校本教研中,集体备课研究是“家常菜”。尤其是同年级同学科的教师能采取“互助式教研”方式,把反思与研究相结合,把课堂教学与日常教研相结合,加强共同协作与探讨,优化教学设计,有针对性的进行听评课,第二次备课再次完善。在集体备课活动中,每组老师都能认真按照“集体备课、集思广益——分头做课、共同评议——反思总结、内化吸收”的步骤进行,促进教师在设计——实践——反思——再设计中提高教学设计的专业能力。2.在实践中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要想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就应当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在教和研中走出自己的一路风采,求得教育质量的稳步提高。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是进行课题研究,这是一种促进教师自身发展的专业之路。每学年学校都要求各教研组以课题为龙头,从“三小”入手,即:小现象、小策略、小故事开展课题研究,做到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开学期初,学校都召开课题会。会上,各组宣布课题组成员调整情况,各教研组针对课题研究做了经验介绍,并对本学期课题研究工作做布置,同时提出本学期的课题研究计划,明确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方向。不论是区级立项课题,还是校级课题,在学校的督促下积极研究,在教学过程中落实,在总结反思中提升。3.在历练中提升教师教学操作能力。
学校以“三课”活动为依托,在逐年的校本研训活动中开展“学-研-讲-评-改”的系列活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在课堂,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主阵地亦在课堂。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骨干教师公开课、青年教师汇报课、中老年教师传经课、名师骨干引领课等,以教学为中心,教研为手段,优化课堂教学,向四十分钟要质量。努力实现“研、训、教”一体化,实现校级“人人一课”,推出一批“精彩一课”。积极引导教师把功夫用到课堂教学上,努力做到教学思想、课堂结构、教学方法、课堂环境、教学行为“五优化”。
借着外出学习的东风,以管理为基础,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为生命,与时俱进,以不断创新的进取心,创新夯实校本研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
本学期,我任教二(2)班的数学。作为新教师,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我积累了一些经验,也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但还需要继续提升自我能力。所以我要继续认认真真学习理论知识,勤勤恳恳实践,注重自身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使自己真正成长为一个合格的教师,在不断的总结与实践中使自己更加成熟。
二、本学期研训目标:
1.通过多途径的学习,积极参与各级部门开展的培训学习,深入了解数学教学最前沿的信息,把握本学段数学教学特征,根据实际情况结合运用到课堂实践中。
2.结合校、教科室和语文教研组开展的教科研计划,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不迟到、不早退,认真做好研训笔记,及时反思,不断总结。
3.做好师徒结对工作,多与有经验的老师交流。认真备课、上课、评课、反思、磨课,做好笔记,反思总结。
4.研读各年级段教材,寻求对教材解读、教学设计等方面有新的突破和积累。
5.阅读相关教育理论书籍,与实践相结合,促进自身发展。
三、具体措施:
1.积极参与各种研训活动,做好笔记,及时反思,总结经验。
2.虚心请教指导师及其他教师,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式,定期做自我总结。
3.潜心研读各年级段数学教材,寻求对教材解读、教学设计等方面有新的突破和积累,并在实践中进行操练。
响水镇金江学校 徐宋英
一、校本研训指导思想
以提高自己实施教育教学或岗位工作能力,以研训为宗旨,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先进性与实效性相结合的原则,坚持以校为本,立足教育教学实际,聚焦课改,关注课改质量,关注自己的成长,以教研组和课堂(或岗位)为阵地,有序、高效地开展研训工作,促进自身专业成长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促进自身的成长,在最短时间内适应三年级的教学要求,特制定个人发展计划如下:
一、自我分析
本人现任三年级语文教学工作。在第一轮继续教育中获得了继续教育岗位、培训合格证、普通话水平测试合格,计算机等级证书和在新课程考试中取得了合格成绩。在教育中所任学科,学生考试成绩良好,转化一批后进生。可是本人在教学中仍保留许多传流教学模式和教学观念,缺少创新精神、离教师专业化发展要求还有差距。因此、本人认为当前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二是科学知识的充实和扩展.是教学理论水平的提高,三是教学方式的改革与创新。
二、发展目标:
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式,充实拓展学科知识,掌握现代信息术,提高实施新教材的能力,尽快适应课程改革需要。
三、发展计划:
1、加强理论和业务学习,以自主学习为主要形式,专研教材,并做好学习记录。
2、本学期自主选读教育教学专著至少1本,积极撰写一定量的读书笔记,并在教研组内进行交流与总结,浓厚学习氛围。
3、在教学中注重总结与反思,以反思教育、教学实践为基本内容,以相关理论为指导和依据,学会行动研究、教学案例分析、教学反思等,从而丰富自身的教育教学经验。
4、以学科教研组为基本组织,开展随堂听、评课活动。积极利用学校教学网资源,采取集体与个人形式,认真进行集体备课。在各种活动中,让教师切磋反思,切实提高驾驭课堂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
5、以校级和区级骨干为榜样,加强师德修养。以体验性活动为载体开展师德培训,自觉学习相关理论材料和事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观,在体验性活动中净化心灵、树立理想,爱岗敬业、乐于奉献,为学生的成长做出榜样。
6、充分实现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有选择地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利用校园网互帮互学,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尽可能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服务教育教学。
三、采取措施
1、积极参加省、县、校级组织的有关“师德师风教育”和“课程新理念”学习的各种培训。
2、根据学科培训要求,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学会提出问题,做到带着问题学和带着问题教相结合,体现研讨、答疑和点拔思路的特点。
3、每次参加学习做到准时到达会场,认真听讲,做好听课记录,课后多读多思,对有关要点熟读成诵。
为了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科研素养和科研水平,切实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做到教科研训一体化,推进学校内涵发展,特制定本年度校本研修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围绕“培育骨干、提升整体、推进均衡”思路,以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为核心,以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不断拓展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路,不断创新教师队伍建设的机制,切实形成教师全员参与的学习型组织,让各个层面的教师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在不同领域里获得提高,全面促进我校师资队伍建设的优化发展。
二、研训目标
1.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为重点,实施教师职称学历提升、师资培训和教师梯队发展计划。鼓励青年教师,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学历,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师德高尚、教育观念新、创新意识强,具有较高教育水平和科研能力、较强实践能力的教师团队。
2.通过立足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推动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制作和使用多媒体课件、白板等进行教学的技能。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势,查找所需资料,互相学习和交流。认真组织开展2018年度的 “一师一优课”系列活动。
4.结合学校各级课题的研究开展,加强学校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进一步激活教师参与研修的主体意识,逐步建立教学、教研、科研、培训一体化的新型教学研究风气,使教师真正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组织者、引导者和示范者。
5.进一步深化集体备课制度,进行教案的改革与创新,强化二备成果,提高实效。
6.注重教学反思,要引导教师学会反思,找出“备课”和“教学行为”的不和谐之处,分析原因,寻找解决方案,促使教师学会在自身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研训内容
根据培训课程化原则,校本培训分设五个课程类别,具体内容及学时认定如下:
(一)师德课程
1.课程目标:提高师德修养
2.课程内容:以提高师德修养为目的,包括师德规范、职业道德、公民守则、法律法规、专业标准、知识竞赛等。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相关文件精神,组织教师集中学习《教师管理制度汇编》,规范师德建设,遵守职业道德;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普法知识”,引导教师掌握法律知识、树立法治意识、养成守法习惯,做到依法从教。
3.课程实施:开展集中培训,对文件精神进行学习与深度解读;聘请法律人事进行专题讲座,解读相关法律知识,对一些常见案例进行分析剖析,提高法律意识;通过小组互动、个人自学、案例分析、实践运用等形式,在日常工作中,发挥正面引领和先进示范示范,积极参加县级(校级)师德标兵等评选,发现身边德、能、勤、绩先进典型,创新性的开展各类有主题的师德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
4.培训考核:每参加1次培训获1学时。签到表与研修记录同步查验,两者皆有为1学时。由项目负责人(张业慧)验证,签字确认。
5.课程预设学时:5学时。6.课程预设时间:6月份
(二)理论课程
1.课程目标:更新理念、强化认识、统一思想。
2.课程内容:包括教育理念、课程原理、认知理论、课程目标等。3.课程实施:开展全员阅读、分层阅读、深度阅读、分享阅读等。学校组织好每两周一次的学习活动,全体教师认真研读并写好读书笔记。邀请专家开展专项讲座、菜单式培训以及校内骨干教师学习分享讲座。
4.培训考核:每参加1次校级培训获1学时。签到表与研修记录同步查验,两者皆有为1学时。完成1次读书心得征文活动为3 学时。由项目负责人(李海涛、李军枢、高金行)验证,签字确认。
5.课程预设学时:10-18学时 6.课程预设时间:
6、9月份
(三)实践体验课程
1.课程目标: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为目的。
2.课程内容:包括各类公开课(含研讨课、汇报课、实验课)、教研活动、观课评课、课题研究、校级交流活动、师徒结对、骨干浸润培训等。
3.课程实施:一是以课例(案例)研究为载体,让全校教师不断获得专业发展,教师在实践中历练获得成长。二是通过备课组活动、公开课、共同体活动等途径开展互动研究,以促进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
4.培训考核:备课组活动中每承担1次主备获1学时,最高5学时;承担一次公开课获3学时,最高6学时;参加观课议课(包括备课组、教研组活动)每次获1学时;参加课题研究每次获1学时。由项目负责人(谢凤美、孙同波、王学钦)验证,签字确认。
5.课程预设学时:15-20学时
6.课程预设时间:6、9、10、11、12月份
(四)知识技能课程
1.课程目标:提升学科素养和专业技能为目的。
2.课程内容:包括教学基本功(含写作、朗诵、三字一话等)、专业素养竞赛、学科知识、专家培训等。
3.课程实施:组织教师进行基本功的教学培训和比赛,不断提升教师的自身能力;做好学校各种学习培训的团队建设,及时进行信息分享、问题研讨、经验交流等;依托备课组集体活动,结合学校工作实际与社团课程等的开展需要,进行丰富多彩的基本功培训,比如书画、舞蹈、模拟上课、讲故事等,对教师的基本功开展培训;邀请专家对教师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提升专业素养;做好青年教师每年度的素养大赛培训。
4.培训考核:参加校内组织知识技能等评比活动每次获1学时,在校级以上素养大赛活动中获奖获3学时。由项目负责人(胡雪飞)验证,签字确认。
5.课程预设学时:3—6学时 6.课程预设时间:9——11月份
(五)信息素养提升课程 1.课程目标:提升教育技术。
2.课程内容:包括软件应用、课件制作、微课录制、未来教室和电子白板应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等。
3.课程实施:根据学科对信息技术运用的需要,重点开展视频、音频下载以及剪辑现场操作培训;对一些常用软件进行推荐与操作培训;一体机操作培训;对“互联网+”信息发展作拓展式介绍等。
4.培训考核:每参加1次培训为1学时(签到表与研修记录同步查验);完成一个课程中音频或视频剪辑作品,获2学时.由项目负责人(谢凤美)验证,签字确认。
5.课程预设学时:3-6学时 6.课程预设时间:9月份
四、研训的方式和途径
1.自主学习:要求每位教师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学习,树立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提高理论素养。
2.专题学习:结合教学实际,针对学校校本研修存在的问题,学校将借助网络进行专题学习。
3.广泛开展教师相互听课活动,以评促研。学校将每周的星期三定为教学开放周,要求教师相互听课、评课,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
4.强化集体备课:利用集体备课活动时间进行教案改革,在语文、数学、外语科目内以教研组为单位,实行集体备课,研讨教学课堂、教学评价及现代教育技术运用情况。综合学科做好集体备课的改进。
5.观摩教学过程:积极组织教学竞赛活动,以赛代训。
6.促使教师养成学习与反思的习惯:上课后要注重反思,形成总结性材料,在教研组内交流。
7.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做好与上海长宁现代教育培训中心的项目合作,采用浸润式培训,不断提升教师素养。
五、研训管理的主要措施: 1.成立校本培训领导小组。对教师队伍建设实行目标管理,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成立以校长为首的师资队伍领导小组,真抓实干,将有关目标任务具体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教育、教学双管齐下,分管校长明确任务,树立典型,带动全局。根据学校实际,运用多种方法,将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与教育现代化管理结合起来,切实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2.构建校本培训管理网络,明确各人职责。项目负责人需认真及时登记“学校校本培训年度汇总表”、“校本培训签到表”、负责好新闻撰写、报道上传、资料积累以及验证工作。
3.建立、健全校本培训档案,内容包括:校本培训的规划、培训活动材料、教师个人档案认定材料等。把教师参加培训情况作为教师作为教师职称评定、职务提升、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
4.培训人员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培训前应制定培训计划,培训计划应包括培训的目标、措施、时间、具体内容等。
5.建立考核和奖惩制度,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实施过程监控、结果考核。教师每次研修活动,必须严格考勤,不得无故缺席、迟到、早退。及时填好研修手册记录、“教师校本培训记录表”,经项目负责人考核确认后才能获得相关学时。
六、研训材料要求及责任人
(一)过程性材料
1.2018年研训计划(王学钦)。
2.每次研训的方案(各责任人)、系统内上传(王学钦)。
3.每次研训照片(要有会标:马庄小学XX主题研训字样)(王学钦)。4.每次研训的签到薄(谢凤美)。5.每次研训的课件或讲稿(各责任人)。6.每次研训的教师学习笔记(各教师)。7.每次研训的教师学习心得(各教师)。8.研训的其他方面材料(王学钦)。
(二)终结性材料
所有纸质材料用A4纸打印按研训顺序,装订成册,于12月15日前交教师发展中心(王学钦)。
观音寺镇马庄小学校本研修领导小组
组
长:张业慧 副组长:王学钦、谢凤美
组
员:鲍家平、石永城、严厚军、孙同波、胡雪飞
1.承担的主要任务: 全面负责学校教师继续教育的规划、实施、管理和总结工作。
2.负责校本培训方案的制定,实施和考核工作。
3.整理、留存有关继续教育的资料,考核成绩,建立培训档案等。
一、注重校本研训,推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为了本次校本研训项目《桥下镇中心幼儿园如何有效开展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建构活动》更好的开展,我们加强了园本培训的管理,我们由汪园长对我们的教研活动进行管理监督,有效落实培训任务。考核机制如下:
1、组建校本研训领导小组。
2、寻找问题,通过教师研训需求调查,确定研训主题。
3、查找资料,制定方案。
4、本项目由园长亲自牵头带领,教研组组织实施,全体教师具体参与实施。
5、通过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主研修途径,采用请进学习、集体备课、主题研讨、经验交流、读书分享、现场观摩等形式,让教师在阅读、实践、反思中提升专业能力。
(二)、为了确保每次培训的实效性,幼儿园建立了严格的培训考勤制度,实行教师培训签到制。每次集中培训都签到,不许代签并由专人负责管理。考核机制如下:
1、出勤:每位教师出勤率必须达到85%以上。
2、考核:未出勤不得分,培训过程态度不端正适当扣分,作业未及时完成扣1分
3、奖励学分:主讲一次加1分,课题、论文、案例获县二等奖以上加1分,县级以上公开课一次加1分,累计加分。(学年末,如果个别老师因特殊情况未能达到24学分校本培训的,学校可以酌情考虑以奖励学分进行替换。)学年累计分数按照排名,取前10%的老师为幼儿园“教科研先进个人”,并在幼儿园学期末绩效考核中加1分。
(三)、为了提升教师们的素养,加强学习研训,一是我们组织教师一同学习了《解放聪明的笨小孩》;二是同时开展了阅读分享活动;三是教师参加省教师培训管理平台的培训,不断提升教师的新理念。
(四)、进一步强化教师备课规范化,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过程中交流自己的困惑和想法,针对困惑,通过集体商讨解决取得一定成效。
二、组织专业知识学习,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1、本学年我们园本培训围绕研训项目采用教师们同伴互助、研讨的形式进行建构活动的开展和研讨,从班级实际情况出发,针对孩子和班级的操作情况和教师对孩子把握以及各班区域创设进行研讨,这种互学互助的形式对每位教师(尤其是新教师)是非常好的学习形式。
2、开展不同形式的教研活动,活跃教研活动氛围:由于教师职业是一份高度紧张的工作,本学期开展了一些促教师专业发展和丰富业余生活活动,如:幼儿园自主活动的开展、手工烘焙等。
3、优质课评比:为了鼓励教师认真做好教学工作,积极投入教学改革、探索教学规律,促进教师教学交流,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管理水平,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通过优质课的开展促进教师之间互相学习。
4、专家引领:建构活动的创设是我园本年度的园本研训主题,本次研训我们请来了教师发展中心的单琼赟单老师为我们开展讲座,更好的帮助我们老师提升对孩子参与活动时的把握和评价。
三、下学期工作方向
1、结合本园实际,提高全体教师科研意识。
2、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科研反思能力,鼓励教师多渠道交流,多写论文。
3、注重集体备课实效,认真落实备课展示活动,克服职业倦怠。
为全面贯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改进和加强教研工作,建立以解决学校课程实施中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以促进学生健康、主动地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为宗旨的校本教研制度,规范学校教研工作,营造良好的教研文化,充分发挥学校的学习化组织功能,推动课程改革目标的全面落实,特制定本制度。
一、组织管理制度
(一)、以校为本的教研组织管理机构由校长、分管副校长、教科室、各备课组及相关人员组成,实行塔式管理,分层负责。
(二)、目标责任制度
1、校长和分管副校长的责任:
(1)负责领导、部署和指导学校的校本教研工作;
(2)为拟订校本教研方案指明方向,对校本教研的重大事项做出决策;(3)指导、检查有关部门制订相关的制度和方法;(4)深入教研组参加教研,检查指导教研工作;(5)为校本教研工作提供政策和经费保障;
(6)校长和分管校长,每学年开讲座或作报告2次;每学年参与教研活动20次。(7)审阅、审批各种教研(训)制度、方案、计划、报告等;
(8)做到“三个必须”(科组教研活动必须到位,重大实验课题必须亲自参与主持,校本研训必须亲自实施引领)“五个善于”(善于听、善于思、善于写、善于说、善于评)。
2、教科室的责任
(1)根据学校要求和部署,制订学校学年(学期)教研工作计划、制度;
(2)指导各科组开展教研课题、专题的申报,组织学术委员会及时评审、公示和立项,并实行全程管理和指导;
(3)根据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制订教师岗位培训规划;制订并适时修订学校校本教研和培训方案,并落实方案的实施;
(4)深入教学教研第一线,参与科组教研活动,从中发现普遍性问题,并引导教师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5)建立和完善教师业务档案、培训档案,规范档案管理,为教师职称评聘、晋升,评优提供可靠的凭据;
(6)建立、完善学校研训档案和学科教研组研训档案;
(7)组织教师参加校内外培训、学术交流研讨等活动,做好外派人员的登记,并督促教师及时送交学习交流体会材料;
(8)收集教学案例、教学反思和专题讲座材料、优秀教案、优秀说课稿优秀教学论文等,为学术委员会汇编学校教学研究成果集提供支持;(9)与教导处加强合作,定期对学校教学教研工作进行检查和总结及时向有关领导和全体教师反馈,提出改进措施。
(10)协助教导处组织开展全校性教学开放周等大型教研活动;
3、教研组长责任:
(1)组织教师讨论并制订科组工作计划,撰写科组工作总结;工作计划要于每学期开学第二周星期一一式两份送教科室备案;工作总结于学期结束前一周星期五送教科室备案;(2)组织教师按时参加学校和科组政治、业务学习;组织并主持教师研读课程标准、研究教材和学生,开展教学研究,组织校级公开课、研究课、示范课的观摩和评议;指导本学科课题组开展工作;(3)组织教师研究提出教学中问题,确定科组研究课题,进行申报并有效开展研究;(4)组织教师参加校内外举办的学科教学竞赛;组织教师开展学生课外兴趣小组指导(辅导)活动。
(5)组织本组教师参加校本培训及其考核,开展学习汇报交流。(6)组织教师开展校际学科交流;
(7)组织并主持以科组为单位的教研活动并做好考勤登记和活动记录;
(8)关心扶持青年教师的成长,在学校教学主管部门的领导下,指导本学科拜师制的实施,以传帮带的形式培养青年(新进)教师;
(9)贯彻落实教导处和教科室的教学工作计划,安排、协调、督促、检查本组成员的工作;
(10)学期结束前一周将科组活动记录本和科组工作总结送教科室存档。
4、专任教师的责任:
(1)按规定参加全校性的集中培训和以科组为单位的业务学习及备 课组的集体备课活动。
(2)每位教师要做到五个一要求,即读一本教育名著,写一篇教研论文,写一篇教学案例,每一备课组有一个课题,至少上一节公开课。
(3)外出参加学术会议、学科研讨会、专业培训、教育和学科教学交流等的教师,要提交书面体会或在一定范围内公开交流反馈,并将学习体会一式两份交教科处存档(其中一份存入教师个人专业成长档案,作为登记学分的凭据)。
(4)参加学科教学(或说课)竞赛获奖的教师,要及时提交教案或说课稿2份,1份送交教科处存档,另一份与获奖证书复印件一起存入教师个人专业成长档案。(5)教师如因故不能参加科组和备课组活动应履行请假手续,各部门行政领导因公不能参加科组和备课组活动也应该履行请假手续,否则当缺勤论处。
二、教研活动制度
1、任务:各学科教研组长负责主持本组教师参加各种业务学习和专题研究;
2、内容:备课、说课、听课、评课;教学基本功培训与交流;师徒结对、优秀教师教学展示、学科教学问题会诊、教学新星献课、课改沙龙、课题实验、学科竞赛辅导、教师调教支持;教育理论和文件学习等;
3、时间:严格按照学校规定的科组活动时间进行;
4、地点:科组办公室、相关教室等;
5、工作规范:
(1)每学期开学第二周星期一(即学校工作计划出台后第二周的星期一),各组长将本科组(含备课组)工作计划一式两份,分别送交教导处和教科处;
(2)教研活动做到“五有”:有着重研究的问题;有专题研究中心发言人;有活动过 2 程详细记录,有教研活动情况反馈,有教研成果交流展示。(3)严格执行科组活动本人签到制度;(4)每学期结束前一周的周一,各组长必须将科组活动记录本和科组工作总结送教科室作为活动过程凭证并存档。
6、检查与评价
1)参加教研组活动是教师工作的基本内容之一,教研活动的评价实行绩效评优奖励。
2)教研组的每次活动都要记录在册(包括活动时间、参加人员、活动内容、活动过程等),每学期结束前一周的周一上午,请各教研组长将本组的活动记录送交教科室作为评比优秀教研组的依据;
星城镇东马小学校本研训工作总结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二日
一直以来,我校坚持以课程改革为中心,强化教师队伍建设,以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为基点,紧紧围绕“专家治校、名师执教、科研兴教、信息强校”的发展战略,立足本校实际,认真开展学校校本研训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学校基本情况
东马小学位于雷锋大道与金星大道的交汇处,地理位置优越。2008年9月,由区委、区政府、经开区牵头,星城镇党委、政府共同投资4000多万元新建的东马小学投入使用。新校环境优美,布局合理,设施完善,是目前全区办学条件较好、办学标准较高、办学规模较大的一所公办小学。学校占地面积29000余平方米,总建筑面积共13000余平方米,能容纳1350名学生就读。各功能室配套齐全,每个教室都配备了多媒体教学系统。目前,学校现有教师64人,教学班级25个,学生1336人。
近两年,在上级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先后被评为“区和谐校园”、“区绿色学校”、“区模范职工小家”、“市花园式单位”、“市安全文明校园”、“市A级食堂”、“省三星级红领巾示范校”等荣誉称号。
二、指导思想
我校立足本校实际,以课堂研究为核心,始终坚持“以研带教、以研带管、研训一体”的工作思路,充分挖掘内部潜能并整合外部优质资源,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转变干部管理职能,构建 1
学校校本研训体系;以教学常规管理、课堂研讨、课题研究等为载体,致力于创建自我诊断、自我培训、自我发展的研训共同体,实现教师与学校的共同发展。
三、成立机构,建章立制,确保研训顺利进行 为了确保校本研训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学校成立了以龙义红校长为组长,副校长王长望、教导主任沈莎为副组长,教研组长、骨干教师为成员的校本研训领导小组,发挥校本研训引领和保障作用。
同时,学校还制订了《东马小学校本教研管理制度》、《东马小学校本研训学习制度》、《东马小学校本培训制度》、《东马小学校本研训考核制度》、《东马小学校本研训表彰制度》等一系列制度,把校本研训与教育教学工作的考核、评先评优挂钩,以“教、研、训”相结合的模式,切实抓好校本培训工作,努力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四、具体工作做法
1、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彰显学校管理细节。
一是学校在不断实践的基础上制订完善了《星城镇东马小学教师目标管理奖励制度》、《东马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东马小学教学评估制度》等一系列教学常规制度。从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辅导、测试等方面,加强对教师的日常管理,每个环节都有明确的要求。使我们的教学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积极推进学校管理规范化、制度化。
二是建立了教学常规月检制度,每月月底由教导处牵头,组织教研组长对老师们的常规资料进行一次全面的普查,作好详细的记载,并将检查的情况在教师周前会上向老师们反馈,及时总结。坚持推门听课制度,每周推门听课3节,由教导处组织相关人员走进教师的“常态课”,及时了解教学情况,检查常规落实情况。
三是坚持课堂教学常规抽查制度,每天由一名值日行政对当天老师们的课堂教学常规进行了检查,从上课铃响开始,要求教师必须提前1~3分钟进入教室,提示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课中有无违反教学常规的现象,及教师是否准时下课等情况,都如实记录,在每周的教师周前会上将检查的情况进行反馈通报。
2、以教研活动为依托,展开校本教研。
一是我们的教研活动立足于人人参与,全员提高。为了改进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我们组织了集体备课活动,特别是在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中,老师们共同参与备课、研讨,从教材难点、重点的把握,从教学方法的应用到学生学法的研讨,点点滴滴,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上课的教师积极准备,虚心听取建议;评课的教师们踊跃发言,不伪饰、不做作,真心地帮助上课者。每学期学校开出校内教研活动课10节,同年级组的教师都能踊跃参加,课后由执教教师说课、同年级组的教师评课,教导主任总结的形式,有力的推动了我校的课堂教学工作。在2010年的教师教学竞赛中,熊貌、刘平老师所执教的课均获县一等奖;龙雅老师所执教的《平安回家》获市二等奖。其中沈莎老师被评为“望城区第五届名教师”和“长沙市优秀小学语文教师”。
二是学校十分重视结对帮扶活动,制订了师徒结对的具体方
案及计划,采取以老带新、以强带弱,促进年青教师迅速成长和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我们根据每个教师的特长与薄弱点进行组合,成立互助小组,共同提高。如教学经验方面由经验足的老教师、理念新的骨干老师帮青年教师;课件的制作、网络的使用由青年教师帮老教师。老师们的虚心学习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我校的老教师也能熟练地制作课件,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三是鼓励教师及时总结反思,积极撰写经验论文。我校把教学反思纳入常规要求,教师课后都能认真撰写教学反思,及时总结和发现课堂教学的得与失,让教师真正成为教学和教研的主人。仅2010年,我校共有2篇论文获省级以上奖励,12篇获市级奖励,2篇教学设计获区级奖励。
3、注重各类培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一是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培训、观摩。今年暑假、上课期间,我校选派多名骨干教师参加学科岗位和班主任等专业培训,然后由这些参培教师分学科对全体教师进行第二轮培训,进一步深化了培训的内涵和意义。
二是积极开展校本培训,切实提高教师素质。学校为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组织了以课件制作、多媒体教学系统使用、教师基本功训练及班主任经验交流等为主要内容的校本培训。通过一系列切合实际的校本培训,逐步提高教师自身的理论水平。
三是学校每学期定期邀请教育专家来校传经送宝,进行具体的指导。同时,以教导处牵头,分教研组组织教师们进行新课程新理念的业务学习,为老师们的理念更新和素质提升搭建平台。
4、以名师工作室为龙头,深入开展课题研究。
指导思想:
以教师在竞争与协调合作中的业务学习积极性、业务能力提升的内在需求为第一推动力,凝心聚力,乘势而上,遵照市教育局“走内涵发展之路”的指示,以“规范、调整、创新、提升”为主题,贯彻落实我校“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人才资源建设为关键”的工作思路,以“精细化管理”为抓手,强化内部管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广大中青年教师的成长营造发展进步的空间,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坚持以“低起点、小坡度、分层次、严要求”的原则为工作指针,更进一步到位地渗透教科研机构和机制对各年级、各学科、各层次教师的教学引导和督导作用,让常规教研有氛围有实效,让课题研究出成果,为学校教学质量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为打造“规模大校、质量强校”提供动力保障。
主要工作思路和几项重点工作:
1、分教研组的常规教研会,要保证“两周一次”规律化,全期总次数要保证在8次以上。因各年级的其他会议而被冲击掉的`“教研会”要尽快“补开”。否则,教研组的活动日益松散的同时,教研组的作用也日渐衰退。
2、赛课对老师的业务水平锤炼作用明显,赛课活动要经常化、多样化,且不以评奖为单一目的。将一人对某堂课的反复“磨课”改进作为教研课之一种推出来;并推出多范围、多层次的公开课――将其纳入教研组长的工作月常规职责之中去。
3、加强和推动各学科对新课程、新高考这“两新”的研究。学科内的“两新研究”要出深度成果,要有专题研讨会。
4、弥补因各种客观原因被忽略和放弃的“对辖区初中的教学联络与指导”。以活动、办教研杂志两
5、课题研究方面:①再接再厉,投入大量的精细化工作,让省级课题《高中语文化学学科信息化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以优秀成果的方式顺利结题。②尽早申办新的省级或市级课题,保证下一届浏阳市教研成果评优有胡萝卜项目可看。③ 让三个以上的教研组有自己的校内课题,并直接联系当前教学的难点问题。
6、校本课程开发方面:精心选题,精心指导和组织,一年内出版两册新的、能付诸一线教学使用的校本课程。
7、巩固提升“教研博客圈”成果,坚持吸纳新圈友扩大圈子,本着开放、搞活、“圈内有圈”的专业化方向,让教研博客圈在圈内产生更专业化的新议题、新“小圈子”,让博客教研走向真正的深入交流。
8、着眼于“文化影响力”,按照市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的要求,大力提升教师团队的普通话水平,组织校内普通话专业培训,对教师普通话提出更严格的达标要求,并奖励普通话水平的提升者。
9、努力构建校园“学习型组织”,促、查、评各位老师的业务业务学习笔记、教育教学反思,倡导系统地学习吸收和整理某一方向(主题)下的专题式业务学习笔记,对好的“教学案例”、“教育故事”、“教学反思”、“深度评课”进行征集评奖。
10、师徒结对培养,始终是青年教师培养的最佳途径,要继续开展。但要改进操作方式。可以“青蓝工程”或“教师成长工作室”来命名,且不强迫完成一刀切的“师徒双方任务”,而是由结对双方自愿选择培养的主要方式、应砀工作量的多寡、结对培养后青年教师成长的成果展示的形式,等等,让真正有志于此的“师徒”得到真正的互助与共同提高,并从中收获自我成就感,享受到学校的认可与表彰。
11、“闭关锁国”埋头于校内,越来越局限于自己的可怜经验与“习惯成自然”的东西,创新的惰性与日俱增,无助于开阔视野、了解时势、见识先进、超越自我。要提供条件、创造机会让各种层次、各种范围的教师获得目的明确的外出听课、学习的机会,并推动外出学习后的反思总结,让老师们从心态上、理念上、教育教学行为上诸方面开阔眼界,改变认识,提高素质。
12、规范“师训档案”的记录,以此促进教师走向受培和自主学习、同伴互助等形式相结合的有实效的“师训”。
【校本研训培训心得】推荐阅读:
校本研训学习心得体会06-14
校本研训感想07-18
校本研训个人计划07-01
小学校本研训总结10-18
小学语文校本研训总结07-05
校本研训工作有关规定12-18
小学校本研训工作计划12-05
学校校本研训工作总结12-08
实验校本研训工作实施方案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