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银行资产负债

2022-10-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简述银行资产负债

简述高校内部控制在固定资产管理中的实践与应用

摘 要: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中国的高等院校数量如雨后春笋般增加。每个高校的资产都是一个不小的数字,但高校资产的管理工作一直存在许多问题,尤其是对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由于其涉及范围广泛,管理工作一直都是十分困难的。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需要学校领导牵头,促使每个部门相互合作,尽职尽责地完成固定资产登记和管理工作。本文将对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内部控制在固定资产管理中的实践与应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校、内部控制、固定资产管理

前言:为了更好地做好中国高等教育工作,国家会给予高等院校各种经费支持,用于采购设备,校园建设,来为学子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出更高质量的人才,为国家输送源源不断的人才资源。然而,由于高校固定资产的相关管理制度不健全,常常造成高校固定资产的流失,造成学生学习环境越来越差。所以做好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高校固定资产及管理的概述

在高校里,使用的专业设备如果价值大于800,一般的设备价值大于200元的,且使用时间超过一年的资产都能够划分到高校固定资产中来。对于一座高校而言,固定资产是其为学生提供良好学习环境的重要保证,可见对高校固定资产实行有效的管理是有多么重要了。

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是非常复杂的,虽然高校早已对资产管理制定了相关措施,并且历经多次改革,取得了部分成果,但是,要真正系统做好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显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管理意识,科学管理理念淡薄

高校的固定资产一般有两个重要的来源,一是政府的计划拨款和无偿划分,二是社会人士的无偿捐赠,这些固定资产的成本往往都不在学校核算范围之内,导致很多管理人员认为这就不是学校资产,无需进行管理,就容易丢失和损坏。另外,这些不被核算的资产往往被人遗忘,造成部分资产的闲置或者重复购置,出现资源利用不恰当或者经费浪费的现象。就算有人进行管理也只是简单的管理,缺乏科学管理的理念,没有对固定资产进行实时记录,做不到资产的时刻跟踪。

(二)管理体系落后

固定资产主体的多元化是其一大重要特征,高校的内部控制机构往往做不到面面俱到。只重视显而易见的固定资产,而忽视那些使用率不高的资产管理,每年一次的财务清查往往间隔时间太长,一年之间的资产情况往往并无细致记录。这样就容易造成部分资产的丢失。财务部门应该将财产核算的任务具体下发到不同分类资产管理下的具体职能部门负责,比如图书馆图书、科研仪器、公共座椅等分布在高校不同地方的资产交由具体的部门统计,由具体部门统计后再上报财务部门核算。

(三)各职能部门之间缺乏协作能力

资产管理的概念中包含许多内容,包括资产的购置计划和批准到采购和验收,再到这些资产投入到使用,直到资产报废,这些过程中不止包含一个职能部门的工作,而牵涉到多个职能部门,由于这些部门之间大多缺乏交流,导致从资产的预购环节就已经出现问题。比如资产购置时往往图一时方便,就盲目采购,造成十分严重的资产重复购置的现象。甚至有些学校只是为了使用经费而使用经费,利用剩余的经费去采购一些本不需要或还没到报废年限的资产替代产品,这是对经费的严重滥用。而这些现象出现最直接的原因就是高校内缺乏有效的责任监管措施,导致某些人有恃无恐,甚至借购买资产之名来徇私舞弊,中饱私囊。缺乏监管下的固定资产,常常被遗弃在角落,无人问津,这些都是各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导致资产监管不力的结果。

(四)固定资产入账不及时

我国对于高等教育是十分重视的,经常拨专款支持高等教育。随着科技的发展,高科技逐渐融入到教育教学之中,高校对相关高科技教学设备的大量采购,都是为了提升高校的教学质量。但是大多数教学设备等固定资产在购买后往往因为手续的繁琐不能及时得到相关票据,导致资产不能及时入账。另外某些人员认为有些少量固定资产比起那些庞大的固定资产采购是微不足道的,因为怕麻烦的手续就不对这些固定资产进行上报,殊不知,积少成多,造成大量高校资产成为漏网之鱼。甚至某些入账人员责任意识不够,不及时进行入账等级工作,这些都让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更加复杂。

(五)固定资产被转移

由于我国高校发展速度较快,内部控制制度在多数高校中未能完善,导致在固定资产管理出现严重的资产转移现象。因工作需要,高校内部常出现人员调动的现象,有些责任意识淡薄的工作人员忽视学校的规章制度,没有认真完成调动前的善后工作,资产移交等相关问题没有及时处理好就已经走马上任。这样就导致高校中出现大量查无依据的固定资产。这样不负责任的做法,让后面的清查工作也困难重重,这些资产就容易出现重复入账和缺乏管理的问题,造成高校大量财力和人力的浪费。

三、完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

由于高校的固定资产主要靠内部来监管,所以在高校固定资产流失严重的现状下,完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

高校固定资产的流失与高校内部管理人员管理意识不高密切相关,高校有关领导必须加强督促,召开学习大会强调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并将管理任务分配给每一个管理人员,同时制定相应的考核制度,对那些管理意识仍然淡薄的人员发出警告,严重者给予开除等处罚。只有管理者本身的管理意识提高了,才能有效监管相关资产,保证固定资产不出现流失现象。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提升上去了,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必然越来越顺利,高校的办学环境就会越来越好。

(二)设置统一的内部管理机构

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必须遵循统一领导的原则,在此原则指导下建立一个专门的管理机构,建立高校资产数据库,将管理人员信息和固定资产入库,并建立一一对应关系,便于有效监管。在实际管理中,坚持谁破坏就谁赔偿,谁丢失谁赔偿的理念,严格追责,这样才能实现对固定资产的有力控制。在资产管理方面应该制定严格又行之有效的流程制度,既简短又有效,明确每个流程中的人员职责,哪个流程出了问题就找哪些人员的麻烦。同时划分清楚每个内部管理人员的管理范围,更能让管理人员明确自己的工作内容,工作起来目的性更强。分工明确的工作让人感觉井井有条,同时保证每个流程人员之间的互相交流,资产清查和管理起来就更加方便,也能让固定资产在监督下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健全内部管理中的考核体系

高校中的大型实验设备往往花费巨大,对这些资产进行监督的同时也要建立起相应的管理考核机制,可以考虑利用数据库关联来完成考核。在资产管理中的维护流程人员应该及时对一些大型设备资产进行定期维护,对其使用效率做出评估,并在仪器使用前应告知使用人员相关注意事项,实现设备的长久使用。当然,不仅仅要对资产管理的这一个环节设置考核,要对所有流程内的管理人员设置考核目标,并对完成目标情况在数据庫中进行实时记录。考核人员要对年度资产管理报告进行审核,对管理的具体环节进行审查,以确保管理工作效果的真实有效。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为了增强固定资产管理能力,必须实施内部控制制度。针对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再制定监管制度确保措施的实施到位,相信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能力能够逐渐增强,对资产的控制能力也会逐渐增强,从而真正实现高校内部控制对固定资产的管理。

参考文献:

[1]龙翼.湖南工业大学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16.

[2]汤健.固定资产风险管理审计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4.

[3]郭红艳.基于内部控制理论的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固定资产管理研究[D].燕山大学,2013.

作者简介:

薛峰,山西国际商务职业学院。

作者:薛峰

第2篇:简述我国商业银行营销环境与策略

摘 要:从营销战略环境来看,我国商业银行与国外(国外独资)银行相比,产品营销战略过于肤浅,在营销方面看,理念、战略、手段、组织管理组织、国际标准营销程度等方面相对薄弱。现阶段商业银行在与国外银行营销竞争的战略中应以实际适用战略为主。以市场细分化为基础,注重市场营销组合战略的灵活选择,同时加强金融品牌营销,加强银行品牌形象,营销战略选择,目标市场细分化。

关键词:商业银行; 营销环境; 营销策略

引言

1我国商业银行营业销售现状

现阶段我国银行的商业银行营销行业是依托国内金融市场。,先为市场导入自身优势资源,可国内用户推销国有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和以及简单的服务,即可足够达到可以要求,由此产生一系列商业行为足以实现国有商业银行的利润最大化。现如今我国国有银行业在曾经旧的有中国特色体制(计划经济)发展而来,他是产业的相对来说后滞。国有行业在经营关键、经营机制和经营战略,商业技术运用等方面还是黑欧美发达国家的银行业有着一定的区别差距。从短期来看 商业银行的短板压力,也有助于提高促进国有银行的管理水平发展。进而提高国有inherent在国际金融市场下银行业的竞争实力。

2 简述我国商业银行营销环境

2.1深化金融改革

当前经济环境进入了一个调整阶段对我国金融体系改革也是一个促进,高利率自由化市场行为逐步加速,多个不同环境资本市场发展跃进中,金融产品自主价格范围也得到进一步扩大。由此金融改革是银行业发展的重大提升。银行业市场竞争的加速将给商业银行的短期发展带来压力,但将有助于提高商业银行的管理水平,提高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与此同时,为中小商业银行的发展创造了新机遇,中小商业银行凸显出灵活,快速反应特点,进而与大型商业银行差距逐渐缩小。

2.2时代创新

目前国内和国际形势复杂,错中交替。国家正处于从投资到消费升级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中国提出了2025年中国发展的战略规划,“大众创新、大众创业、创新驱动”。工业现代化和创新是时代的核心。这是创新性第一次被视为国家战略。因此,国家非常重视产业创新。在当前的信息时代走向依托大数据的时代,商业银行数据,数据和优势,不断改进的数据处理能力,以通过研究和技术发展和创新,从而助长了高经济价值主要数据。

2.3高科技研发

当前国内商业银行拥有强大的金融背景和雄厚的资金基础,但受到国内政策 法规的长期影响,很难灵活发展优化已有成果。随着电子信息技术和自动化等技术的发展,商业银行可以跨越地理边界突破限制,通过网络迅速传播其金融活动。与此同时,使用各种高科技终端设备也可以帮助商业银行节省人力资本,发展银行子公司,发展社区银行业务,发展业务等等多种类繁多,增加银行产品规模。

3促进我国商业银行营销发展的战略

我国商业银行起步较晚,规模扩张速度过快,处于封闭发展环境,发展水平不高,整体竞争力低,产品多样性不足。围绕4P,提出我国商业银行的详细营销战略。

3.1 产品的战略。

传统银行的金融产品,从设计到研发,再到推广运行,都没有充分考虑到国有用户的实际需求,而现代营销理念无法得以运作。由此商业银行必须以客户为导向,满足客户的差异化和个性化的财务需求,创新产品设计,提高客户的经验,激发客户在制定营销策略时的购买欲望。降低利率,商业银行的发展方向是减少商业银行利润的杠杆,完善市场,拥有更大的细分市场。产品研发模式是现代金融产品研发的一种模式。产品开发模型允许商业银行根据不同的营销场景和客户需求推出个性化的金融产品,帮助客户创造个性化的感觉,提高他们对产品的忠诚度。商业银行必须加快产品模块技术的研发,不断引入产品模块,降低产品研发成本,提高利润。例如,必须大力发展银行的中间支付和结算业务、信用卡业务、代理业务等。这些业务使银行能够产生佣金收入,而不考虑利率的重要性。中介活动的大规模发展不仅能给银行带来许多利润,而且还能避免利率变动带来的银行风险和损失。

3.2决定价格政策

利率的自由化市场行为使商业银行在定价方面有更大的自主权。金融产品的价格主要包括两种类型的存款和贷款价格来获得银行利润。其中,存款价格的固定意味着银行在一定程度上根据中央银行的基准利率独立提高利率,并吸引投资者的储蓄。如果存款利率上升,银行就会向储户支付更多的利息,从而降低收入,同时银行也会引入更多的储户,从而增加利润。同样,银行贷款的利率也可以提高。如果银行贷款利息增加的同时,高昂的费用减少,客户的银行贷款增加银行贷款,但价格下降,否则将最终若无法收回的贷款的利润损失,从而更大银行循环。商业银行必须采取差异化和动态的定价策略。差异化策略是根据客户的财务需求强度合理地确定价格水平,并形成差异化的价格体系。商业银行实行区别定价的分类基础上的各种要素,例如风险程度客户、层次、担保、信用度、资产配置等诸多因素,为了更好地调整各阶段的价格供应的金融资产,以发展新客户、巩固老客户和支持关联客户。动态价格策略为客户在不同的营销周期中动态调整价格体系。在产品推广的早期阶段,应适当降低价格,稳定价格,并定期提高价格。动态价格策略有助于提高金融产品的环境适应性。

3.3渠道战略。

营销策略中营销渠道是构成良好运营的主要因素,良好的营销渠道成倍增加营销效果。在银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商业银行必须积极实施社区和集团战略。社区的戰略是将营销渠道下沉,将中小企业和社区公民的金融活动扩展到社会的客户之外,并接管长期被忽视的金融市场。目前,社区银行业务的发展是一条新的道路。随着自主高科技终端设备的持续使用,社区银行的发展越来越多。联合营销策略是一种战略,旨在整合商业银行现有的销售渠道,实现信息共享,降低流通和使用信息的成本,并促进向客户提供咨询和销售服务。目前,商业银行在细分销售渠道方面存在严重问题。信用卡、贷款记录和销售渠道,电话营销和微信营销,都是单独管理的,不同渠道的信息分离,不仅提高了营销的整体成本,而且不利于信息共享。整合营销策略,为不同销售渠道的整合服务提供统一的服务,收集和整理顾客的消费取向,风险取向,个人兴趣,交易记录等信息,判断顾客对产品的忠诚度,实行能动性的营销。

3.4促销战略。

信息化时代,商业银行的促销战略多种多样,金融产品类型和自身实际选择适当的促销方式。商业银行整体上来讲,“互动促销”战略就是借互联网、微型信、论坛、讲座等多样的方式和把故事及时向银行顾客宣传后制作的新产品信息收集整理顾客的意见建议,及时反馈顾客反馈意见,增进双方的交流。互动促销战略,通过一次深入的市场调研,掌握客户需求信息,通过交流互动,提高顾客忠诚度。集体促销是指采取共同采购的方式,由客户主动帮助银行发展客户的销售方式。集体促销是目前各行各业普遍采用的一种促销方式,共同采购已成为热门词。商业银行在满足一定购买集团后,应享受减免手续费、下调利率等优惠,并尽快建立可以转换成销售会员、提高营销效果的共同购买渠道。

结束语:

在国内、国际经济环境复杂、竞争激烈的新背景下,我们商业银行的营销工作应该继续努力,特别是在顾客趋势、产品革新、品牌营销、位置追踪服务市场、市场营销等方面必须下功夫才能更好地将我国推向商业银行市场。

参考文献:

[1]胡朝举. 中国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环境变迁及营销运行机理创新[J]. 上海金融, 2010(7):92-95.

[2]张文权. 我国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环境分析及发展对策[J]. 北方经济, 2009(22):54-56.

[3]杨长汉. 买方市场环境下商业银行的营销策略[J]. 财经界, 2012(2):113-113.

作者:刘思含

第3篇: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度量理论简述及思考

【摘要】信用风险一直是中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最重要风险, 文章讨论了中国商业银行信用管理的现状,描述并评析了度量信用风险的各种理论方法和模型,最后对提升中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度量水平进行了一些思考。

【关键词】信用风险 内部评级 外部评级 债项评级 KMV模型

一、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简介和现状

银行信用风险的是债务人或交易对手未能履行合同所规定的义务,影响金融产品价值,从而给债权人或金融产品持有人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现代市场经济是建立在信用的基础上,信用体系在维持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因此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防范至关重要。纵观我国商业银行发展历史,由于起步晚,信用管理体系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信用风险度量技术落后,信用管理的信息系统落后,法律和监管体系落后。

二、信用风险度量的方法和评价

站在监管者的角度来看,信用风险度量可以分为内部评级和外部评级。其中商业银行的内部评级又可以分为客户评级和债项评级两个方面。

(一)外部评级

标准普尔的排名主要参考发行人的违约可能性,而穆迪排名往往反映有关具体债务产品的预期损失,即违约概率(PD)×预期损失(EAD)。评级机构有自己多年积累的评价标准,分析因素通常包括企业历史回顾(企业竞争力)、管理及其政策的质量、业务基础、监管行为、市场、运行、成本控制和财务分析。值得注意的是发行人的信用等级不仅仅是当前状况的简要说明,更要预测长期发展趋势,因此外部评级还应把经济周期的因素考虑进去,根据随经济波动信用等级的变化概率,绘制信用等级变化的跃迁矩阵,计算经济周期效应修正信用评级。

(二)内部评级

1.客户信用评级是商业银行对客户偿债意愿的计量和评价,反映客户违约风险的大小,客户信用评级经历了从专家判断法到信用评分模型再到违约概率模型的三个发展阶段。专家判断是依靠信贷专家的自身知识、技能和丰富的经验来综合评定信用风险,其缺点是过于主观,且实际操作中常会因为专家意见不同而失去意义。信用评分模型是观察借款人的特征变量计算出一个得分来代表债务人的信用风险,这些变量包括收入、资产、年龄、职业、财务状况等历史数据,其缺点是评分结果无法给出违约概率的准确数值。违约概率模型是现代革命性的管理模式,各种模型成出不穷,例如Z-score模型、RISKCALC模型、KMV的CREDIT MONITOR模型、KPMG风险中性定价模型、死亡率模型和神经网络模型。其中KMV模型使用比较广泛,此模型是把企业与银行的借贷关系视为期权买卖关系,运用莫顿的期权定价技术,最终通过计算违约概率和违约距离的数值来测定违约风险。

2.债项评级是对交易的特定风险进行计量和评级,反映客户违约后的债项损失大小。测评因素包括抵押、优先性、产品类别、地区、行业等。银行一般计算两个指标,一是违约风险暴露(EAD),即债务人违约时预期表内项目和表外项目的风险暴露总额,包括已使用的授信余额、应收未收利息、未使用授信额度的预期提取数量。另一个是违约损失率(LGD),即损失占违约风险暴露的百分比,计算方式有市场价值法和回收现金流法。

三、提高我国银行信用风险度量水平的几点建议

在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下,我国商业银行势必要面对世界各国银行的市场竞争,当前各大银行正在着手实施巴塞尔协议Ⅲ,监管要求越发苛刻,因此我们还要进一步提升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度量的水平。

对于银行,要灵活运用各种信用风险度量方法,管理层根据银行自身特点,针对不同类别的客户使用不同的信用度量方法可以更加准确地识别风险。加强对银行风险管理人员的培训,跟进学习并且研究一些国际最新的风险度量方法,始终走在风险控制的前沿。对于监管者,要加强严格信息披露机制建设,保证信息收集和传递的通畅。建立完善全社会征信体系和银行业违约概率数据库,为风险度量研究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构建一套完整的法律制度,不仅能更好的指导银行业识别度量信用风险,更能提升整个社会的信用水平。

(责任编辑:陈岑)

作者:王明晖

第4篇:简述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业务内容

答: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是指其投放基础货币,产生负债的业务。负债业务包括货币发行、代理国库、集中存款准备金等内容。资产业务是指其运用货币资金的业务。资产业务主要包括再贴现业务、贷款业务、证券买卖业务。

第5篇:交通银行简述

交通银行始建于1908年,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现代商业银行。1987年,交通银行重新组建,成为新中国第一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2004年起,交通银行先后完成了"财务重组--引进外资--公开上市"改革三部曲,于2005年6月在香港联交所成功挂牌上市,成为第一家完成财务重组的国有控股银行、第一家引进国际战略投资者的大型商业银行和第一家在境外公开上市的内地商业银行。2006年,交通银行成为"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唯一商业银行全球合作伙伴。2007年5月,交通银行成功回归A股市场。2011年,交行连续3年跻身《财富》杂志世界500强榜单,排名第397位,较上年提升43位;在《银行家》杂志全球1000家银行一级资本排名中位列第35位,较上年提升14位,2010年税前利润排名全球银行第24位;在《

交通银行是唯一一家总部设在上海的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目前,交行境内外员工约8.7万人,在境内设有137家分行、2648家网点;在境外设有11家分行及代表处,分布于纽约、东京、香港、新加坡、首尔、澳门、法兰克福、胡志明、伦敦、悉尼、台北。交通银行业务范围现已涵盖银行、基金、保险、证券、租赁、信托等多个领域,旗下拥有交银保险、交银国际、交银金融租赁3家全资子公司,控股交银施罗德基金、交银国际信托、交银康联保险、大邑交银兴民村镇银行、新疆石河子村镇银行,并作为第一大股东参股江苏常熟农商行。

交通银行凭借一流的经营管理水平荣获国内外多项荣誉和奖项:《银行家》2010年"最佳财富管理银行"和"最具研究能力银行",《欧洲货币》"2010年最佳现金管理银行";《亚洲银行家》"2009银行及企业现金服务成就奖",《财资》"2009年中国最具成长性现金管理银行",《欧洲货币》2008年度 "中国最佳私人财富管理银行",世界品牌实验室2007年度中国三大银行类品牌等。

交通银行现已成为一家具有百年历史、现代体制、成长性好、全球展业、综合经营的大银行,一家在市场上具有领先优势和重要影响的金融机构。作为中国

最具竞争力的大型银行之一,交通银行正向着"走国际化、综合化道路,建设以财富管理为特色的一流公众持股银行集团"的战略目标阔步迈进。

职位描述:

(1)办理各类会计结算业务,确保银行本外币会计结算工作顺利开展,做好柜面的服务和各类银行金融产品的营销工作;

(2)开立各类帐户,做好帐户维护,确保帐户资料准确、完整;

(3)管理相关凭证、印章等,确保专人保管;

(4)执行现金管理制度和反洗钱有关规定,确保各项业务正常运行;

(5)根据服务的相关礼仪和规范,做好日常工作中的客户服务工作。

职位要求:

(1)应届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本科生25周岁以下,硕士研究生28周岁以下;金融、经济、会计、市场营销、计算机、法律等相关专业毕业,主课成绩优异;

(2)CET-4(425分以上)及以上水平,具备一定经济、金融理论知识基础,综合分析判断及文字表达能力;

(3)有会计、银行从业资格证等相关资格证书者优先;

(4)获校级以上奖励、担任过院校学生会或各种团体的干部者优先;

(5)身体健康,形象气质好;品行端正,无任何违规违纪行为和不良记录;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和自律性,性格开朗,做事认真负责;具备较强的服务意识和客户沟通能力;符合交通银行亲属回避规定。

第6篇:手机银行(WAP)银行业务简述

手机银行(WAP)

业务简述

手机银行(WAP)是指工行依托移动通信运营商的网络,基于WAP技术,为手机客户提供的账户查询、转账、缴费付款、消费支付等金融服务的电子银行业务。工行在原有手机银行(WAP)基础上,基于WAP2.0技术,推出了手机银行(WAP)3G版。工行手机银行(WAP)业务具有随身便捷、申请简便、功能丰富、安全可靠等特点,主要涵盖了以下内容:

(一)账户管理

为您提供余额查询、当日明细查询、历史明细查询、注册卡维护、账户挂失、默认账户设置等功能。注册卡维护是您自助添加、删除手机银行(WAP)注册卡/账户的功能。默认账户功能是为了方便您操作,将多张注册卡/账户中常用的一张指定为默认的账户。

(二)转账汇款

为您提供工行汇款、跨行汇款、手机号汇款、定活转账、通知存款等功能。手机号汇款是提供通过输入收款人手机号,向已开通手机银行(WAP)的客户默认账户,进行本异地账户转账汇款的功能。 通知存款是提供将理财金账户卡或灵通卡内的活期子账户的资金,转存为通知存款的功能。外币转账是提供向指定账户进行本异地账户外币转账汇款的功能。

(三)缴费业务

您可以缴纳电话费、手机费、公共事业费、公益捐款、物业费等各种费用。不同地区的客户还可以享受到各地不同的特色缴费服务。您还可以通过“我的缴费项目”和“我的缴费项目信息维护”进行个人缴费项目的缴费、查询、增删操作。您更可以在缴费业务功能下进行委托代扣协议的签订、查询、撤销。

(四)手机股市

您可以通过手机银行(WAP)查询上证、深证的股票信息,并且在“定制我的股票”中输入股票代码定制或删除自己关心的股票,还可以通过“第三方存管”功能进行银行转证券公司、证券公司转银行和相关查询交易,此外还可以链接到券商WAP站点页面进行股票交易。

(五)基金业务

为您提供根据基金公司、基金类型、基金代码及自选基金为条件,查询出某只基金详细信息(包括:基金代码、名称、类型、净值、历史净值等),并可将重点关注基金的设置为自选基金的功能。还可以快速便利地进行基金申购、认购、赎回、撤单、余额及历史明细查询等操作,功能全面,应有尽有。

(六)国债业务

为您提供储蓄国债(凭证式)和记账式国债的交易。您可以对储蓄国债(凭证式)进行查询信息、购买、兑付、查询国债余额的操作。您还可以对记账式国债进行查询国债相关信息、开立托管账户、购买、卖出、交易余额及明细查询的操作。

(七)外汇业务

为您提供根据基本盘、交叉盘、所用盘及自选汇率等条件,查询外汇的实时交易汇率,根据即时外汇汇率,进行外汇买卖交易或设立外汇委托交易(包括获利委托、止损委托、双向委托、追加委托)以及账户余额、交易明细查询的功能。

(八)贵金属业务

为您提供查询人民币纸黄金的实时价格,根据即时人民币纸黄金价格,进行纸黄金买卖交易或设立纸黄金委托交易(包括获利委托、止损委托、双向委托)以及品牌金积存的余额和账户信息查询的功能。

(九)银期转账

您可以通过手机银行(WAP)进行转账操作后,实现投资者银行结算账户与期货公司保证金账户的实时划转,期货公司根据其银行期货保证金账户的变动情况,实时调整期货投资者在期货公司的资金账户余额,为期货交易提供资金结算便利。

(十)信用卡

为您提供查询信用卡的余额信息、交易明细,并向本人工商银行信用卡归还账户透支人民币欠款、外币透支欠款的功能。同时支持信用卡分期付款功能。

(十一)客户服务

为您提供余额变动提醒定制/查询/修改/取消、主菜单定制、自助缴服务费、权限管理、修改登录/支付密码、注销手机银行(WAP)、设置客户预留信息、对账单等功能。

另外,您还可以通过手机银行(WAP)实时了解包括存贷款利率、基金净值、股市行情、汇市行情、黄金行情等在内各类金融信息。

适用对象

具有随时随地使用银行服务、及时掌握账户信息和相关咨询需求的个人客户。

特色优势

1. 随身使用。工行手机银行(WAP)为您提供7×24小时全天候的服务,只要随身携带可以上网的手机,无论何时,您身在何处,均可轻松管理账户、打理财务、缴纳费用,一切尽在“掌”握。

2. 申请简便。工行手机银行(WAP)申请便捷,您可以通过工行网站、手机网站、个人网上银行三种方式进行自助注册,也可随时到工行营业网点办理正式注册手续,简单方便(自助注册客户仅可办理账户信息查询和公共信息查询业务)。注册后,既能够使用基于WAP1.2技术的手机银行(WAP),也可以使用基于WAP2.0技术的手机银行(WAP)3G版。

3. 功能丰富。工行手机银行(WAP)为您提供转账汇款、缴费、手机股市、基金、外汇买卖等金融服务,使您能够随手掌握市场动向,时时积累财富。

4. 安全可靠。工行手机银行(WAP)的资金转出功能有严格限制,必须要您本人到柜台去办理签订协议,才能转账、缴费、支付。同时,工行还采取静态密码、电子银行口令卡等多种手段确保您资金与信息的安全。

开办条件

1. 在工行开立工银财富卡、理财金账户、牡丹灵通卡、牡丹信用卡和活期存折等且信誉良好的客户。

2. 持有合作移动通信运营商提供号码的手机,手机支持WAP上网。

开通流程

自助注册:

1. 您可以登录工行WAP手机网站(wap.icbc.com.cn)自助注册;

2. 您可以访问工行网站()自助注册手机银行;

3. 您可以通过登录工行个人网上银行自助开通手机银行。

柜面注册:

您可以持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及银行卡到工行营业网点,填写《中国工商银行电子银行个人客户注册申请表》,办理注册手续。

服务渠道与时间

通过手机上网访问工行手机网址wap.icbc.com.cn,即可登录工行手机银行(WAP)。

税费标准

由于手机登录网络而产生的数据业务费,请参考服务运营商公告的收费标准。

手机银行收费标准>>

操作指南

注意事项

1. 在申请手机银行(WAP)前,请您先确认您的手机是否能够正常上网,如果不能正常上网,请咨询当地电信运营商或手机厂商,也可参见工行网站热点解答进行解决。

2. 对于黄金、外汇等即时交易请在十秒之内完成,如超时有可能造成交易失败。

3. 移动客户使用我行手机银行(WAP)时,需将手机上网模式设置为cmwap模式。

4. 中国移动用户登录不用再输入卡号,只需输入密码即可登录。

5. 已是工行U盾证书的客户,如希望开通手机银行(WAP),可通过柜面注册单独申请口令卡,原U盾证书的使用不受影响。

常见问题

1. 使用手机银行(WAP)安全吗?

手机银行(WAP)采用最先进的加密手段,时刻保障您的信息安全。通过手机号和银行账号绑定,以及使用电子银行口令卡进行身份认证,灵活控制对外支付。

2. 我到网点申请开通手机银行(WAP)的时候,是否必须选择电子银行口令卡作为认证介质?

为充分保障客户资金安全,您到网点申请开通手机银行(WAP)的时候,必须选择电子银行口令卡作为认证介质,如果您是工行个人网上银行口令卡客户,注册后,可共用一张口令卡。

风险提示

1. 因手机型号限制、电信运营商网络故障、手机上网设置引起的问题,均有可能会影响到您正常登录和使用工行手机银行(WAP)。

2. 因手机号码、登录密码、支付密码泄露等引起的问题,均有可能造成手机银行账户信息的丢失和资金损失。

名词解释

1. WAP:(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无线应用协议)是无线终端设备上网的一种协议,是通过HTTP方式承载的一种通讯协议。

2. GPRS:是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的英文简称,简单来说,就是一种手机上网的接入方法。手机开通GPRS服务后,可以通过该手机进行网上活动,当然,这也包括在使用工行的手机银行(WAP)。

3. 登录密码:是指您用于登录手机银行(WAP)时使用的密码。您首次使用手机银行(WAP)的登录密码是在注册时预留的密码。

4. 支付密码:是您在手机银行(WAP)办理对外转账汇款、消费支付、在线缴费、注册卡维护等业务时使用的密码。支付密码包括动态密码和客户自设的静态密码两种类型。

5. 约转账户和收款人:约转账户是您在没有开通对外转账权限时,在柜面预留的能向其转账的他人账户。收款人是在开通对外转账权限时,为方便您多次向同一他人账户转账而建立的收款人记录,在进行转账时可以从您的收款人名册中查找相应的收款人,而省去您再次手工输入收款账号和收款人姓名的步骤。

6. 收款人:收款人是客户在开通外转权限时,为方便客户多次向同一他人账户转账而建立的收款人记录,在进行转账时可以从客户的收款人名册中查找相应的收款人,而省去客户再次手工输入收款账号和收款人姓名的步骤。手机银行(WAP)中我的收款人分工行收款人、跨行收款人和手机号汇款收款人三种。

第7篇:行政管理社会调查论文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论文行政管理社会实践论文:简述加强企业的行政管理

简述加强企业的行政管理

摘要:企业行政工作涉及到企业内部上上下下和方方面面的沟通和协调。行政管理在企业中主要有管理、协调、服务二大功能;其中管理是主干.协调是核心,服务是根本。因此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行政管理新体制,从而推动和保证企业的计划、生产、财务、营销等的顺利、有效进行和相互之间的协调沟通,加强和改进企业行政管理。

关键词:行政管理 管理效率

1 企业行政管理的特点

1.1 企业的行政管理是为经济效益服务的

企业的行政管理如果不利于充分利用和合理调配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技术等资源,不利于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利于开源节流,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加快企业的发展,那也是没有价值的。简言之,企业行政管理服务于企业的根本目的,即通过为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而谋取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

1.2 企业行政管理注重内容和实质

通常,企业的行政管理往往根据公司实际需要,对行政管理的诸多制度、程序、环节、形式、图表、文件等进行剪裁和调整,使之变得精练、实用、简洁、便利、省时、省钱。

1.3 企业行政管理要讲究实效

虽然我们不能说要直接用企业经济效益来衡量具体的行政管理行为,也就是说,不能直接对某个具体的行政行为问“你这种做法能为企业赚多少钱”。但是,企业的行政管理还是比较直接地与企业的经济效益相联系。企业行政管理的着眼点在于充分挖掘和最大限度地利用公司的各种资源,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开源节流,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加快企业发展。

1.4 企业行政管理具有很强的灵活性

企业的行政管理往往根据公司实际发展需要经常进行变革、增删、剪裁、变通,因而带有很强的灵活性,比较能符合时代的发展和公司实际。

2 企业行政管理对企业发展的作用

2.1 有助于增强企业的适应能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得到迅速发展,综合国力和竞争实力大大加强。企业要想更好地贯彻落实这些战略思想和战略任务,并以此为指导来促进他们获得更好的发展,就必须通过企业行政管理来实现,也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更好地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换言之,企业行政管理有助于增强企业的适应能力。

2.2 有助于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除了经济实力以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为企业的科技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而在一定意义上讲,企业的科技竞争力体现为能否紧密结合时代要求进行学习。企业行政管理在企业发展中发挥着服务和保障的作用。

2.3 有助于保证企业健康发展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它们会碰到一些困难,其职工也会存在思想上和实践中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是企业健康发展的不利因素。同时,目前我国处于从传统计划

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时期,政企不分的现象依然存在。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需要同一些政府管理部门打交道,以争取项目和资金。而企业行政管理的任务就是努力同政府部门打交道,为企业争取良好的外部环境。通过各种途径解决企业职工思想上的和实践中的难题,帮助企业走出困境,为企业发展取得良好的内部环境。

2.4 有助于保证企业实现生存发展目标

一般来说,企业行政管理通过开展如下工作发挥作用:一是计划工作,即确定管理内容的目标和决定如何达到这些目标;二是组织工作,即企业行政管理人员必须明确工作的内容,并将其按性质分类,逐级建立自上而下的责权关系,保证行政管理渠道的畅通无阻;三是指挥工作,即采取具体措施,调动和协调企业行政管理人员按要求完成各项工作;四是控制工作,即对指挥工作的各项措施进行监测、控制与调整。

3 选择合适的企业行政管理模式

为了解决企业行政管理现存的一些问题,有必要在考虑企业的实际需要和企业行政管理的特点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企业行政管理模式。企业行政管理必须时刻着眼于为企业的经济利益服务,这要求企业行政管理部门甘当幕后英雄。企业行政管理的理想境界应该是“润物细无声”。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应该像一部自动化程度很高的机器,这头原料进去,那头成品出来;其中的许许多多曲曲折折,都消化在行政体系之内,切忌为自己评功摆好,四处张扬,特别是不能把自身变成“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官府衙门。还必须强化企业行政管理部门的企业管理职能。社会上许多企业都设有企业管理部,但由于很大一部分企业管理职能往往还保留在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企管口”和“行政口”二者的职能往往发生重叠和冲突。在此情况下,企业管理部实际上只起到了一个类似“法规处”的作用,在管理制度的执行上并无权威;而行政管理部门又被削弱了管理职能,沦为“总务处”。为了避免这种互相重叠和冲突造成的互相削弱,“行政口”与“企管口”必须合而为一,要将一般企业的“企业管理部”的职能注入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强化其企业管理职能。

4 提高企业行政管理效率

4.1 对不同的行政管理层次提出不同的重点和要求。上层行政机关的主要活动,是规划、决策、控制、沟通等全局性工作,追求的是社会总体效率。重点要从领导方式、决策程序、组织结构、信息反馈、协调监督等方面改进工作,提高效率。

4.2 建立健全企业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和认真执行行政部门的各项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度、工作程序以及一系列规范化表格、图表等,从而建立起行政部门的法治秩序。提高行政效率,必须加强行政管理法规的建设,健全必要的工作制度,以法律和规章制度的形式促进行政效率的提高。

4.3 加强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

4.3.1 能够使企业更好地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得到迅速发展,综合国力和竞争实力大大加强。为促进中国更快更好地发展,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重大战略思想和战略任务被提出,这不但是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而且对于企业的发展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4.3.2 能够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除了经济实力以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为企业的科技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而在一定意义上来说,

企业的科技竞争力体现为能否紧密结合时代要求进行学习。

4.3.3 能够保证企业平稳、有序地健康发展 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之中,企业在发展中会碰到一些困难,企业的职工也会存在思想和实际上的一些问题,这些因素,都是不利于企业稳定、健康发展的因素。同时,企业也需要同一些政府管理部门打交道,以争取项目和资金。而企业行政管理的任务,就是要努力同政府部们打交道以为企业争取良好的外部环境,并且通过各种途径解决企业职工面临的思想和实际困难以及企业的困境,为企业发展取得良好的内部环境。

4.3.4 引入科学的企业管理方法 引入科学的企业管理方法如目标管理、绩效评估、成本核算等。当前企业行政效率在管理方法上陈旧僵化,仅注重行政规章和行政命令,无法调动行政官员的积极性。通过将企业管理讲求投入和产出、讲求成本核算的精神引入企业行政管理之中,可以提高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的责任感,同时还可以科学地衡量管理人员的工作业绩,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5 结论

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企业的各项工作的开展。行政管理工作涉及面广,综合性强,行政管理人员要有丰富的理论水平、业务水平,必须把学习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并紧密同工作结合起来,这样企业的行政管理工作才能杂而不乱,有序的进行。

第8篇: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

第一章、 资产管理

1.1. 资产管理理论

(一) 真实票据理论

一、 理论背景:真实票据论是在18世纪英国银行管理经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二、 基本观点:

1. 短期商业周转贷款:银行贷款的资金主要来自于流动性很强的活期存款,因此为应付存款人难以预料的提存,就一定要保持资金的高度流动性,所以贷款应该是短期的、工商企业周转性贷款。 2. 3. 自偿性:贷款必须以商业行为为基础,以真实的票据为抵押,这些票据到期后会形成资金自动偿还,因此也叫做自偿性贷款理论。

不发放不动产抵押贷款和消费贷款、长期设备贷款等,即使发放也必须限定在银行的自由资本和现有储蓄存款的范围内。

三、 优点:

1. 2. 3. 1. 2. 3. 第一次明确了商业银行稳健经营和资金配置的重要原则。 强调了资金运用受制于资金来源的性质和结构。

强调了银行应该保持资金的高度流动性,确保经营安全。

未考虑到短期存款的沉淀部分和长期存款比重的上升,忽略了银行资金来源的潜力,配置太多的资金在盈利性较低的短期商业贷款上,降低了盈利性。

资金运用限定在狭窄的范围内,不利于经济的长期发展和银行发展、分散风险。 真实票据为抵押的商业贷款自偿性是相对的,易受经济周期波动影响,有违约风险。

四、 缺点:

(二) 资产转换性理论

一、 理论背景:20世纪提出,一战以后,西方迅速恢复经济,国家大量发行公债,银行也逐步把资金部分转移到购买政府债券上去了。

二、 基本观点:

1. 2. 银行保持流动性的关键不在于贷款期限的长短,而在于银行持有的资产的变现能力。

在保持银行流动性的基础上,可以拓宽资产运用的范围,商业银行的资产不一定局限于自偿性贷款,可以讲一部分分布在需要款项时可以立即出售的证券资产上。

三、 优点:突破了商业贷款管理理论对银行资产运用的狭窄局限,使得银行在注重流动性的同时资产范围显著扩大,业务经营更加灵活多样。

四、 缺点:没有考虑到经济景气状况的影响。

1. 2. 一旦出现萧条,证券行市大跌,人们竞相抛售证券的时候,银行会受到损失。 片面的强调证券转手,一定程度上忽略了证券的真实资产质量。

(三) 预期收入理论

一、 理论背景:1940s二战后,随着美国经济恢复和发展,股利消费的经济政策对生产企业的设备更新提出要求,中长期贷款需求增长很快,而且贷款回收前景好。

二、 基本理论:

1. 2. 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状态从根本上来讲取决于贷款的按期还本付息,不再与贷款的自偿性和资产的可转换性,而在于借款人未来的预期收入。

贷款期限并非一个绝对的控制因素,只要贷款的偿还有未来的现金流保障,银行按照贷款的期限进行组合,使得资金的回流呈现可以控制的规律性,同样可以保证流动性。

三、 优点:

1. 2. 依据借款人的预期收入来判断资金运用的方向,突破了传统的资产管理理论根据资产的期限、自偿性和可转换性来决定资金运用的做法。

为银行拓宽了盈利性的新的业务提供了理论依据,使得银行开始向长期性经济活动大量渗透,促进资产业务的多样化。

四、 缺点:

1. 2. 银行将资产经营建立在对借款人未来收入的预测基础上,缺乏可靠性。

尤其在长期放款和投资中,不确定性增加,借款人的经营状况可能发生变化,未来的偿付能力可能小于预期。

1.2. 资产管理方法

一、 资金集中法:不论银行的资金来源如何,将各种资金集中,按照资产流动性的不同配置到不同资产上去,同时尽量考虑盈利性的需要,尽可能降低高流动性资产。

二、 资金分配法:

1. 2. 原理:按照资金来源的流动性强弱来确定资金的分配顺序和数量,使得各种资金来源的周转率与相应的资产期限相适应,做到银行资产与负债的偿还期保持高度的对称关系。 负债流动性的划分标准: 1) 2) 资金来源的周转率

对其法定准备金率的高低:周转速度快,法定准备金率高,资金稳定性就较弱,那么这类资金就分配给流动性较强的资产项目。

三、 线性规划法

1. 2. 定义:直接利用运筹学方法解决资产分配问题的管理科学方法,解决在一些变量受到约束时,现行函数值如何取得最优的问题。 四个步骤: 1) 2) 3) 4) 建立模型目标函数。

选择模型中的变量建立函数式。 确立约束条件。

在股东财富最大化的前提下求该目标函数的最佳资产组合解。

第二章、 负债管理理论

一、 理论背景: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金融创新中发展起来的理论,西方各国对商业银行实行严格的利率管制,以及直接融资的发展,使得银行面临资金来源紧缺和流动性的巨大压力,不得不从货币市场引进资金来保证资产流动性的要求。

二、 基本理论:

1. 2. 负债管理的核心:负债不是既定的,而是可以由银行主动扩张的,资金的来源是可以控制的,而不是像资产管理理论中认为资金来源是银行经营管理的外生变量。

银行的流动性不仅可以通过加强资产管理来获得,也可通过负债管理,即向外主动借款来保持流动性。

三、 负债管理方法:

1. 2. 储备头寸负债管理:以增加短期负债向银行有计划的提供流动性的管理方式。 贷款头寸的负债管理: 1) 2)

四、 优点:

1. 2. 商业银行负债管理开创了保持商业银行流动性的新途径,进一步扩大了商业银行业务规模和范围。

银行的流动性和盈利性的矛盾得到协调,使传统的流动性为先的经营理念变为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并重,增强了银行的主动性和灵活性,提高了银行的资产盈利水平。

五、 缺点:

1. 2. 3. 提高了银行的融资成本。

因为金融市场的变幻莫测而增加了经营风险。 忽视自由资本的补充,不利于银行稳健经营。 通过不同利率从市场上借入资金来扩大银行贷款。

通过增加银行负债的平均期限以减少存款的可变性,从而降低银行负债的不确定性。

第三章、 资产负债联合管理理论

3.1. 总论

一、 理论背景:

1. 2. 3. 负债管理思想被商业银行普遍接受之后,出现了金融创新的浪潮,利率限制实际上被突破。 西方各国纷纷取消利率管制,金融自由化浪潮兴起,市场利率波动大,风险扩大。

利率风险是使银行开始把目标转向如何通过协调负债和资产的关系来保持净利息正差额和控制正的自由资本净额。

二、 基本思想:

1. 2. 该理论认为商业银行应根据资产负债的内在联系,对其持有的资产负债类型 、数量及其组合进行综合性协调和管理,实现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统一和均衡。 商业银行负债管理的方法主要是缺口管理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法。 1) 2) 缺口管理是指根据期限或者利率等指标,将资产和负债分成不同的类型,然后对同一类型的资产和负债之间的差额进行分析,实现合理的搭配。

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指通过一系列资产负债比例指标来对商业银行的资产和负债进行监督和

管理。

3.2. 融资缺口管理

一、 资金缺口管理指商业银行管理者根据利率的变化预测,积极调整资产负债结构,扩大或缩小利率敏感性差额,从而保证银行收益的稳定或增长。

二、 银行调整资产负债结构所运用的工具主要是银行在短期内有自动控制权的资产和负债,如联邦资金、回购协议、大额定期存单、可变利率放款等。

三、 资金缺口管理法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是目前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中应用广泛的管理利率风险的方法之一。它分为两种: 1. 2. 保守性的,即努力是银行的利率敏感性资产和利率敏感性负债的差额接近于0,从而把利率风险降到最低线,保持银行收益的稳定性。

主动型的,即银行根据利率预测,在利率的周期性变化中积极调整资产负债结构,扩大或缩小利率敏感性差额,从而获得更大的收益。主动型差额管理的结果不仅取决于利率变化的方向,同时也取决于未来利率的不确定性。

四、 资金缺口管理方法不同于其他管理方法,他认为决定资产负债内在联系的关键因素是利率,主张把管理的重点放在根据不同利率特点确定的差额上,并根据利率周期的变化,及时的调整各种利率类型资产和负债的规模组合,从而使资金缺口管理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

五、 资金缺口管理方法的缺陷主要有:

1. 2. 3. 4. 在确定利率敏感性资产和负债的时间标准问题是,银行选取多长时间作为规定利率敏感性的标准,这在商业银行实际业务经营中十分重要,但也难以确定。 银行能否预测利率变化的方向、大小和范围。

银行能否灵活的调整资产负债结构受到很多因素的限制,银行不一定能够及时调整差额。 银行的利率风险和信用风险难以权衡,利率风险的降低很有可能带来更大的信用风险。

六、 综上所述,资金缺口管理虽然并不完美,但却更接近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的实际,它能够抓住沟通资产与负债的联系的关键因素-利率,以部分带动全部,根据市场情况的变化,采取积极有效地经营措施,使资金缺口管理更富有灵活性、准备性和严密性。

(一) 利率敏感性资产与负债

一、 利率敏感性资产与负债也称浮动利率或可变利率资产与负债,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根据协议按市场利率重新定价的资产或负债。

二、 可变利率主要有同业拆借利率、国库券利率、银行优惠贷款利率和可转让定期存单利率等,从广义上看还应该包括其未来现金流会随着市场利率而改变的各项资金项目。

三、 利率敏感性资产用可供选择的货币市场基准利率作为定价基础,加上风险、期限等溢价。对确定为利率敏感性资产的项目,重新定价的频度由各银行自行掌握,如半年一次或每季度一次。

四、 利率敏感性资产与利率敏感性负债之间的差额被称为融资缺口。敏感性比率是融资缺口的另一种表达,他是利率敏感性资产和利率敏感性负债的比例关系。 1. 融资性缺口有零缺口、正缺口和负缺口三种状态, 1) 2) 3) 2.

当融资性缺口为0时,敏感性比率为1 当融资性缺口为正时,敏感性比率大于1 当融资性缺口为负时,敏感性比率小于1 当正缺口时,利率敏感性资产大于利率敏感性负债,处于利率敞口的该部分资金使得银行在利

率下降时受损,在利率上升时获利。 3. 4. 当银行资金处于零缺口时,利率敏感性资产等于利率敏感性负债,利率风险处于免疫状态 当负缺口时,利率敏感性资产小于利率敏感性负债,利率敞口的该部分资金使得银行在利率上升时受损,在利率下降时获利。

五、 如果银行有能力预测市场利率波动的情况,并且预测是准确的,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人员完全可以主动利用利率敏感性资产与利率敏感性负债的配置组合技术,在不同阶段运用不同的缺口策略,获取更高的收益率。若果银行难以准确预测利率走势,采取零缺口资金配置策略显得更为安全,因为在利率敏感性资产与利率敏感性负债配平的状态下,无论利率上升或者下降,银行的收益都是稳定的。

3.3. 资产负债比例管理

一、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综合管理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由于利率自由化,市场利率波动频繁,风险扩大,单一的资产管理和负债管理已不再适应商业银行经营的要求,资产负债管理理论应运而生。

二、 该理论认为商业银行应根据资产负债的内在联系,对其持有的资产负债类型、数量及其组合进行综合性协调和管理,实现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统一和均衡。

三、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方法主要是缺口管理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法。

1. 2. 前者是指根据期限或利率等指标,将资产和负债分成不同的类型,然后对同一类型的资产和负债之间的差额进行分析,实现合理的搭配。

后者是指通过一系列资产负债比例指标来对商业银行的资产和负债进行监控和管理。

第9篇: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概述

雷红波

资产负债管理是商业银行为了在可接受的风险水平下实现既定盈利目标,通过前瞻性地选择业务发展方向与策略,对资产负债组合的规模、期限、结构进行主动管理的过程。下文从发展历程、管理内容、管理模式等方面对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进行了综合阐述。

一、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发展历程

1988年以前,我国商业银行主要采用计划经济模式管理资产负债。1988年,我国采取了收紧银根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各商业银行出现不同程度的支付困难,少数银行甚至出现现金支付困难。经历此次风波,资产负债管理逐渐受到重视,成为银行经营管理重要组成部分。

1994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下发《关于对商业银行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通知》,建立了以资本充足率、存贷比、中长期贷款比例、资产流动性比例、备付金比例、单项贷款比例、拆借资金比例、股东贷款比例、贷款质量9项指标为内容的非现场监管体系,标志着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模式在我国商业银行全面实施。

1995年5月10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资本充足率、存贷比、资产流动性比例、单项贷款比例等指标被纳入,成为重要的资产负债管理工具。

1996年,中国人民银行又下发了《关于印发商业银行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监控、监测指标和考核办法的通知》,将监管指标分为监控指标与监测指标,其中监控指标作为对商业银行的硬性要求,监测指标作为指导要求,进一步完善了比例指标体系。

1998年开始,中国人民银行不再对商业银行信贷规模实行指令性控制,各商业银行可在财政部和央行宏观经济政策指导下自主放款,这标志着我国商业银行向主动资产负债管理迈出关键的一步。

2000年,为逐步与国际接轨,我国监管当局开始按照巴塞尔协议规定,引入风险加权资产和资本充足率管理模式。

2004年3月,银监会颁布《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积极推进商业银行资本管理。

2009年9月,银监会颁布《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指引》,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方法、技术和监管程序等作了详细的规定;设置存贷比、流动性比例、流动性缺口率、核心负债依存度、最大十户存款比例和最大十户同业拆入比例等一系列流动性风险监管指标。

2011年4月,银监会发布了《中国银监会关于中国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的指导意见》,

1 / 6

明确了将实施的资本充足率、杠杆率、流动性、贷款损失准备等四大监管工具。

2012年6月,银监会正式发布了《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分别对监管资本要求、资本充足率计算、资本定义、信用风险加权资产计量、市场风险加权资产计量、操作风险加权资产计量、商业银行内部资本充足评估程序、资本充足率监督检查和信息披露等进行了规范,明确了我行商业银行实施新资本监管标准的基本要求和时间安排,同时废止《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

2014年2月,银监会颁布《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试行)》,将流动性风险指标分为监管指标和监测工具,同时废止《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指引》。其中,监管指标包括流动性覆盖率、存贷比、流动性比例,监测工具包括资产负债期限错配、融资来源多元化和稳定程度、无变现障碍资产、重要币种流动性风险以及市场流动性等相关指标。

2014年9月,为抑制商业银行月末尤其是季末存款冲时点现象,缓解季末市场流动性压力,银监会、财政部、人民银行联合发布《关于加强商业银行存款偏离度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将存款偏离度指标纳入商业银行监管体系。

2015年6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修正案(草案)》,删除了余额存贷比不得超过75%的规定,将存贷比由法定监控指标转为流动性监测指标。

经过二十多年的变革与完善,我国商业银行逐步形成一套以资本管理、流动性风险管理、利率风险管理、汇率风险管理等为主要内容的资产负债管理体系。

二、资产负债管理内容

资产负债管理的含义较广,站在不同角度,其含义也有所不同。为满足监管要求,并确保银行经营安全性、流动性,实现盈利性,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主要涉及四方面内容:资本管理、流动性管理、利率风险管理、汇率风险管理。尽管信用风险管理广义上也属于资产负债管理范畴,但其更倾向于信贷管理。

(一)资本管理

银行资本是银行从事经营活动必须注入的资金,用来吸收银行的经营亏损,缓冲意外损失,维持正常经营,为银行的注册、组织营业以及吸入存款前的经营提供启动资金。因此,银行资本的基本含义与一般企业无异,是指资产负债表中资产与负债的差额,通常称为账面资本。但银行作为经营信用的金融企业,必须接受严格监管。从保护存款人利益、增强银行体系安全性等监管角度考虑,监管者提出监管资本概念,由在计算资本充足率时银行资产负债表中满足资本计入标准的构成要素所组成。对于银行而言,资本是有成本的,银行经营者为促进风险、资本、收益相匹配,指导业务发展,又从内部管理角度提出的经济资本概念。

监管资本是监管当局规定的银行必须持有的与其业务总体风险水平相匹配的资本。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借鉴了巴塞尔Ⅱ和巴塞尔Ⅲ等国际监管标准,结合国内银行业实际,建立了分层次的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包括:最低资本要求,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分别为5%、6%和8%;储备资本要求和逆周期资本要求,包括2.5%的储备资本要求和0~2.5%的逆周期资本要求;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资本要求,为1%;

2 / 6

以及针对特殊资产组合的特别资本要求和针对单家银行的特定资本要求,即第二支柱资本要求。该办法实施后,系统重要性银行与非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分别不得低于11.5%和10.5%。

监管资本要求是商业银行必须满足的,但资本是稀缺资源,其最低成本是出资者最低要求收益率,即资本所有者所要求的最低风险收益率,反映了风险与收益之间的匹配关系。为完善内部资本充足率评估,促进风险、资本、收益相匹配,建立健全以资本和资本回报指导业务发展的经营机制,商业银行经营中提出了经济资本管理,通过差异化的资本配置策略,优化提升资本使用效率,实现经济价值增加值最大化。经济资本管理涵盖资本预算、分配、计量、监控、报告、评价等在内的全过程管理,可从机构、业务条线、客户、产品等多维度开展,涉及经济资本占用(Economic Capital,简称EC)、风险调整综合收益水平(Risk Adjusted Profit)、经济资本成本(Economic Capital Cost)、风险调整资本收益率或经济资本回报率(Risk Adjusted Return On Capital,简称RAROC)和经济价值增加值(Economic Value Added,简称EVA)等量化指标。

在资本约束下,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规模及资产配置将受到影响。因此,资本管理的作用就在于通过资本配置和管理促进资产负债优化配置和风险控制,为商业银行及股东带来较高的经济价值增加值。

(二)流动性风险管理

流动性是指资产变现的难易程度。可以想象,当银行因暂时的流行性资金不足,不能满足客户的转账或提现需求,不得不暂时关闭自动提款机,或告知客户改日提款,客户会做出何种反应。如果银行信用受到怀疑,就可能出现挤兑危机,在这种情况下,一旦银行没有充足的现金储备,就会危及其生存,并进一步将风险传染至其他银行,甚至波及整个金融体系。因此,银行作为负债率最高的、经营信用的金融机构,流动性对其至关重要,流动性风险管理也成为了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试行)》将流动性风险定义为“商业银行无法以合理成本及时获得充足资金,用于偿付到期债务、履行其他支付义务和满足正常业务开展的其他资金需求的风险”,要求商业银行对流动性风险实施限额管理,根据业务规模、性质、复杂程度、流动性风险偏好和外部市场发展变化情况,设定流动性风险限额,包括但不限于现金流缺口限额、负债集中度限额、集团内部交易和融资限额;并提出流动性覆盖率(合格优质流动性资产与未来30天现金净流出量的比例)不低于100%以及流动性比例(流动性资产余额与流动性负债的比例)不低于25%的要求;同时将流动性缺口、流动性缺口率、核心负债比例、同业市场负债比例、最大十户存款比例、最大十家同业融入比例、超额备付金率、重要币种的流动性覆盖率、存贷比共九项指标纳入流动性风险监测参考指标。

流动性缺口是指资产和负债在其期限结构的每一时点的差值。缺口存在于期限结构的每个时点,这就产生了流动性风险缺口暴露,该风险由银行不能及时筹集资金或融资成本过高所导致的。各个时点的流动性缺口规模并非一成不变,而会随着新项目进入资产和负债持续

3 / 6

变化。站在当前时点看,未来某一特定时间范围内的流动性缺口也各不相同,可能一个月期呈现负缺口(流动性不足),而三个月期却呈现正缺口(流动性充裕)。因此,除了资产和负债需要在数量和期限上相匹配,商业银行还必须以循环滚动方式筹措资金。同时,筹措到多余资金也必须以循环持续的方式进行投资。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核心任务便成为动态、持续协调好流动性供求关系,避免当流动性不足时银行不能立即取得所需的流动资金而造成支付危机,或因过多的流动性供给而降低银行的盈利能力。因此,银行在流动性管理过程中,除了满足外部监管要求和内部流动性需求外,还必须在流动性与盈利性之间做出权衡。

(三)利率风险管理

用于计算金融产品现值的贴现因子是其期限结构中每一时间点的现行市场利率,市场利率变动的不确定性给商业银行造成了损失的可能性,即利率风险。巴塞尔委员会将利率风险定义为:利率变化使商业银行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或实际成本与预期成本发生背离,使其实际收益低于预期收益,或实际成本高于预期成本,从而使商业银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从本质上看,利率风险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由于利率变动导致资产负债价值变动的风险;另一类是期权性风险,这类风险存在于像赋有可提前还款条款的贷款等产品中。巴塞尔委员会将利率风险细分为四类:重新定价风险、基差风险、收益率曲线风险和期权性风险,前三类均直接由利率变动导致。其中:

重新定价风险是最主要的利率风险,产生于银行资产负债重新定价周期(对浮动利率而言)/到期日(对固定利率而言)的不匹配。重新定价风险又称为缺口风险或错配风险。通常把某一时间段内利率敏感性资产和利率敏感性负债之间的差额称为重新定价缺口或利率敏感性缺口。只要该缺口不为零,则利率变动时,银行则会面临利率风险。

基差风险(Basis Risk)在国内也称基准风险。当一般利率水平的变化引起不同种类金融工具的利率发生不同幅度变动时,银行就会面临基差风险。即使银行资产和负债的重新定价时间相同,但是只要存款利率与贷款利率的调整幅度不完全一致,银行就会面临此类风险。

收益率曲线风险是由于收益曲线形态发生变化(曲率或斜率发生改变)而对不同期限资产负债产生不同影响,从而对银行净利息收入和资产内在价值造成的不利影响。基于免疫模型的资产负债管理策略仅能对冲收益率曲线平行移动带来的风险,且无法对抗收益率曲线形态变化带来的风险。

期权性风险也称为选择权风险,是指利率变化时,银行客户行使隐含在银行资产负债中的期权给银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如客户在利息下降时以“借新还旧”方式转借较低利率的贷款并提前偿还未到期贷款。

尽管并非所有的利率变化都会对银行造成负面影响,但这种不确定性却带来损失的可能性。因此,利率风险管理需要通过对资产负债规模、期限、结构的配置,使净利息收入保持稳定。

(四)汇率风险管理

4 / 6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及我国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国内商业银行均或主动或被动持有外币资产与负债,形成外汇暴露。由于存在未抵补的净头寸,汇率的变动将使之“暴露”在可能好的或坏的结果之前,从而面临着不利或有利结果的可能性,产生汇率风险。

汇率风险管理就是要通过对外币资产负债的合理配置以及借助金融衍生工具,预防、规避、转移或消除外汇业务中的风险,从而减少或避免可能的经济损失。由于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外汇风险敞口相对较小,缺乏专业人才支持,汇率风险一般集中在商业银行总行统一管理,以实现规模效益。

三、资产负债管理模式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致力于实现资产与负债规模、期限、结构上匹配与均衡,按照流动性是实现安全性的必要手段、安全性是实现盈利性的根本基础、盈利性是保持流动性与安全性的最终目的的基本思路,以资本为约束合理配置资产负债,实现银行经营管理最终目标。

(一)以经济资本为约束优化资产业务结构

在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下,商业银行资产业务的发展必将受到资本的约束。而资本占用取决于各项业务和产品本身的风险,不同的业务、产品所对应的风险权重是不同的,即便资产规模总量、期限结构相同,不同业务结构的资产对应的资本占用却不尽相同,从而带来收益上的差异。商业银行一方面要建立资本制约机制,以资本约束风险资产的增长,从而控制经济资本的增长,有效控制银行的总体风险,使经济资本与监管资本保持协调平衡,确保资本充足率水平达到监管要求;另一方面要转变传统的只注重账面利润而忽视经济资本占用的经营理念,将经济资本占用、EVA、RAROC纳入绩效考核、以及应用到贷款定价与授信审批管理中,通过资本配置促使分支机构优化资产结构,确保风险、资本、收益相匹配,实现股东价值回报最大化。

(二)以主动负债为补充保障流动性安全

多数银行分支机构都存在重资产轻负债现象,尤其在存贷比限制取消后,这种潜在理念会进一步加大商业银行整体流动性风险管理难度。因此,商业银行需要加强对负债业务的主动管理。一方面优先发展一般性客户存款,努力吸收逐利性较低、业务粘性较强的存款,通过结算、现金管理、代发工资等业务增加活期存款沉淀,保持客户存款占负债的比重基本稳定;另一方面要从目标规模、定价水平、期限结构、叙做时机等方面加强对大额存单、协议存款、表内理财、同业负债、央行借款和发行债券等主动负债的管理,保障流动性安全,以合理成本实现业务发展。

(三)以FTP定价为工具集中管理利率风险

利率市场化必然加剧市场利率波动,商业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也进一步加大。若银行分支机构都以外部市场为交易对手,通过调整资产负债规模、期限、结构对冲利率风险,不仅会造成大量人力资源浪费,还可能因为业务规模小导致无法找到交易对手或交易成本过高。因此,只有将利率风险集中起来才便于对冲管理,将内部资金集中起来才能产生规模效益。这就需要借助内部资金转移(FTP)模式,由商业银行总行根据业务性质对分行每笔资产和负

5 / 6

债业务分别厘定FTP价格,总行归集全行的利率风险进行统一管理,如通过利率衍生工具进行对冲。

FTP衡量的是资金价格,由市场决定。由于市场是统

一、一致和有效的,因此FTP定价必须保持统一性,不因地区、机构、条线不同而存在差异。需要指出的是,即便通过FTP可将分行利率风险集中到总行统一管理,但这并意味着分行不存在利率风险。如果分行存在严重期限错配,即便资产与负债总量相等,仍面临巨大利率风险。例如,负债久期仅为6个月,而资产久期为2年,即便存贷款收益率曲线均平行上升25BP,银行也会遭受损失。

(四)以综合计划为手段均衡发展资产负债

存贷比限制取消后,商业银行为避免分支机构资产增长过快导致资本不足或流动性风险,可通过下达业务计划的方式促进资产负债综合平衡发展,包括资本限额、存贷款新增计划等。为指标分支机构调整存贷款业务结构,还可下达分条线存贷款计划。

6 / 6

上一篇:就业局局长述职报告下一篇:学校卫生各类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