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一江一河”背景下苏州河滨水沿岸的景观空间设计初探——以嘉定南四块景观方案为例

2022-11-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1. 引言

黄浦江从淀山湖到吴淞口全长113km, 平均宽度300-770m, 苏州河全长125km, 上海境内长度约为53.1km, 其中有23.8km流经上海市中心城区, 平均宽度40-50m。黄浦江和苏州河沿岸滨水区历来是上海城市空间发展演进的缩影 (张目, 2012;程雪松, 单焊, 2016) 。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从2002-2012年的“大开发”阶段进人新一阶段的“大开放”阶段, 沿线货运码头搬迁, 运输功能调整, 游憩类功能增加, 运输污染全面减少, 基础开发向功能开发转变 (张松, 2015) , 45km的滨江岸线贯通优化了驳岸的亲水设计, 增加了滨河空间的绿化比例, 也考虑了部分节点的生态修复;苏州河综合治理已经完成前三期, 水质和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得到改善。

2. 上海“一江一河”政策对嘉定区的指导和要求

2017年黄浦江两岸45公里贯通, 2018年初, 根据市委、市政府的指示要求, 市规土局组织开展了新一轮提升黄浦江、苏州河沿岸的系列规划工作。2019年将大力推动苏州河两岸公共空间贯通12公里, 2020年苏州河42公里岸线将基本贯通。苏州河的愿景是成为多元功能复合的活力城区、尺度宜人有温度的人文城区和生态效益最大化的绿色城区。

“一江一河”提出创新活力、休闲网络、魅力水岸、蓝绿轴带、旅游品牌五大行动内容, 嘉定区苏州河河滨地区需要推进落实以下建设工作:

3. 嘉定“南四块”景观方案解析

3.1 项目背景

3.1.1 基地介绍

“南四块”位于嘉青生态廊道的起始点, 是嘉定通向主城区的门户枢纽, 属于外环绿地及苏州河生态走廊的交汇点, 是附属于苏州河畔的重要空间。基地北至金沙江路, 南至苏州河, 西至外环高速, 东至西浜河, 沿苏州河岸线长600m, 总规划面积约36万平方米, 规划建筑用地面积约5万平方米, 绿地面积约23万平方米。基地内有保存较完整的废弃厂房、水塔等工业遗迹, 周边以居住用地为主, 与临空一号公园隔河相望。

通过“生态之源、工业记忆、智慧引擎、活力极核”四大战略, 上位规划将其定位为“苏河绿湾, 嘉南智谷”。

3.1.2 现状问题

1.滨水空间受现状建筑阻隔较多, 腹地较窄, 且被围墙阻断, 缺少足够的开放空间节点, 一是不利于缓解交通流线的压力, 二是不利于人们驻足观赏, 可达性低。

2.受东侧西浜及西侧外环阻断, 滨水岸线形成断头路, 造成滨水开放空间连续性差。

3.河岸是硬质垂直驳岸, 在满足防汛要求的同时, 对美观性的呈现较低。

3.2 本次方案的规划策略

3.2.1 联动四周边界

基地跟四周环境被道路、高速、河道分隔开, 呈现出生硬分割、距离无机的状态, 通过联动边界策略, 使二者成为多样渗透、融合有机的场地关系。

以基地现有肌理为设计本底, 打造滨水沿岸、外环高速两大生态界面, 金沙江路界面为城市活力界面, 引入外环高速及苏州河滨水生态辐射及外部行人的活动, 选取场地内部活力热点, 将之塑造成为活动空间, 再将这些活动空间通过人的行为路径进行串联, 从而构筑出整个基地的空间骨架。

3.2.2 多样空间设计

传统的滨水岸空间模式为高差、生硬的硬质驳岸。通过多样空间的设计, 在场地内部, 突破现有地形限制, 通过地形高差起伏营造出河滨观景台、制高点观景区、绿丘高地、森林草坪、溪谷、湿地等各具特色的景观空间, 勾勒出濒临苏州河岸的滨水门户空间及贯穿场地南北的趣味绿丘溪谷空间两种景观格局。

3.2.3 贯通人行体验

滨水岸线规划跨西浜河、跨苏州河人行桥的形式实现苏州河“全线贯通、两岸联通”, 在场地内部构建多层次的慢行系统, 通过活力滨水步道、自行车道、慢行步道三个层级, 将基地内规划的18个特色景点进行串联, 实现整个场地的贯通人行体验。

3.2.4 构建生态系统

通过塑造场地内河河底的地形, 构建成台阶式的分阶段生态净水系统, 由深水区、植物净化区Ⅰ (取水预处理与蓄水) 、植物净化区Ⅱ (初步净化) 、植物净化区Ⅲ (水体富氧化) 、最后成为景观净水, 再由出水口引至苏州河。在不同的分阶内, 分别搭配浮水植物、挺水植物、沉水植物等不同的植物, 达到各个阶段的净化作用。

构建海绵体系, 整个场地内的海绵体系系统分为:生态草沟、下凹式绿地、雨水湿地三种模式, 分布在道路侧边、绿地内部、雨水花园三个位置。

3.2.5 重塑场地记忆

场地内现存的工业厂房会被拆除, 通过设计手法对这些材料进行再利用:混凝土砌块构筑景墙、挡土墙, 厂房拆除的砖块用作地坪铺装、记忆景观小品, 玻璃碎片用于景墙装饰、艺术马赛克等方式, 延续工业记忆及重塑场所精神。

3.3 规划方案介绍

3.3.1 功能分区

总体布局采用“一带一谷四片区”的规划格局:

一带:滨水乐之带, 即沿苏州河畔的滨水岸线带, 是苏州河全线贯通的重要实现手段。

一谷:场地内贯穿南北的河溪之谷。上位规划基地内有一条从北至东南向的内河, 并在东南角引入苏州河。

四片区:位于基地西侧临近外环高速的林之丘, 主要是隔离外部过境交通对基地内的干扰;位于场地中部为人们活动提供场所的云之港, 主要由运动场地及儿童游乐场所组成;位于基地东侧靠近西浜河的花之甸, 由品种繁多的草花地被组合形成;滨水岸线与规划内河夹带出的生态湿地雨之园, 由几块生态湿地道组成。

3.3.2 18景点

通过对场地的未来使用人群进行分析, 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再对使用人群的年龄及使用特点进行分类, 可以分为:

根据不同使用人群的使用需求, 场地按照三种大类别, 规划出18个特色景点, 充分提升场地的活力及趣味性。它们分为游憩休闲景点:活力水岸、滨河观景台、滨河演绎广场、滨水步道、绿色剧场、水花园;生态绿色景点:绿丘观景台、森林氧吧、高地草坪、森林溪谷、四季花丘、丘林花涧、溪涧湿地;运动活力景点:记忆花园、跑道花园、儿童游戏园、企业花园、溪涧活动场地。

4. 结语

黄浦江及苏州河是上海重要的生态廊道及重要发展空间, 研究和探索“一江一河”沿岸地区的滨水空间建设是上海新一轮城市发展开发的重要议题。通过各区的滨水岸线贯通行动计划予以实施, 在土地和空间资源有限的约束条件下, 根据现状用地情况, 结合上位规划定位, 通过景观规划策略的融入以期实现滨河岸线景观空间的防洪防汛、生态交互、空间开发等复合功能。

摘要:黄浦江和苏州河是上海的母亲河, 这两条河流在上海近代城市的演变过程中占据了至关重要的地位。2018年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局编制了《黄浦江、苏州河沿岸地区建设规划》, “一江一河”是为了实现“上海2035”总规要求的重要规划手段及依据。为将上海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滨水区”, 本文通过分析具体案例, 探讨“一江一河”沿岸的景观空间如何发挥其生态及空间价值的最大化。

关键词:滨水沿岸,景观空间,设计,一江一河

参考文献

[1] 干靓, 邓雪湲, 郭光普.高密度城区滨水生态空间规划管控与建设指引研究——以上海市黄浦江和苏州河沿岸地区为例[J].城市规划学刊, 2018, (5) :63-70.

[2] 程雪松, 单烨.从自然滩地到城市开放空间—黄浦江、苏州河滨水景观空间发展概要[J].中国园林, 2016 (8) :111-116.

[3] 顾西西, 姜允芳.城市河流绿色廊道的空间可达性分析—以上海市苏州河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 2016 (2) :70-76

[4] 张目. 1843年以来黄浦江滨水空间变迁与产业发展机制的关系——基于城市滨水空间的双重组织机制研究[J].城市规划学刊, 2012 (5) :11-20.

[5] 张松.上海黄浦江两岸再开发地区的工业遗产保护与再生[J].城市规划学刊, 2015 (2) :102-109.

上一篇:如何提高课外作业的有效性下一篇:医院全成本核算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