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高校信息化服务

2022-12-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在高校教育事业发展进程中, 信息化建设发挥的作用是不可小觑的, 其有效迎合了新时代的发展需求, 同时也满足了现代学生求知欲的差异性, 获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过往高校信息化服务建设水平难以迎合时代发展需求, 在应用过程中暴露出很多缺陷, 而合理应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 是优化高校整体教育教学效果、提升服务深度的有效措施之一。

一、传统高校信息服务模式的不足

在2012年我国建设教育信息化试点以来, 智慧校园基本建设健全、信息化教育模式已得到广泛应用、教育教学资源共享效率明显提升、教育支持服务得到长效发展, 但在信息化服务也暴露出很多不足[1]。

(1) 服务与管理模式与教育教学需求不符, 一些高校的信息化服务建设尽管满足了学校的顶层设计标准, 但未能整体满足广大师生群体的多样化需求, 现存的服务模式与高校师生所期许的状况之间还存在一定距离。

(2) 规划与服务设计缺乏深度性, 短期规划始终占据主导地位, 系统更新升级缺乏规划, 部分信息化服务平台的建设仅为应对当下高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系统功能缺乏拓展性伴随着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进程, 系统每一次升级翻新过程中均会耗损大量人力、财力资源。

(3) 信息化项目定位缺乏精确度、实用性偏低, 高校信息化服务系统建设前期, 没有充分解读用户的主观需求与既往使用习惯, 直接影响系统的实用性, 系统中很多信息资源长期闲置, 将会造成信息化服务水平整体偏低。

二、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在高校信息化服务中的应用

(一) 教学模式

以往高校传统教学中, 学生的中心地位尚未确立, 师生之间缺乏有效地互动性。而为迎合现代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 高校传统教学模式作出改革势在必行。而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在高效教学模式改革中的应用, 有效地建设了智慧校园, 并完善了相应功能 (见图1所示) [2]。电子设备的合理引用为智慧课堂的建设提供了有效支撑, 建设了智能化的教学模式——智慧课堂。智慧课堂有效地将课程教学细化为课前准备、课中教学与课后巩固三个不同阶段, 建设了功能强大的智能技术平台, 从根本上扭转了传统教学模式中师生“你问我答”的单一化互动模式, 能协助师生以社交软件为载体, 冲破时间、空间等因素的限制, 进行互动交流。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的支撑下, 学生在课下能探究课堂中存在疑虑的知识, 更为便捷的总结知识点, 同时也能协助教师及时获得来自学生的反馈信息, 有针对性的优化教学方案, 最大限度的迎合学生差异性的发展需求。另外, 教师应用“智慧课堂”还能结合课程教学中的知识点为学生提供最新、最全面的试题, 进一步检测学生对课程知识的学习效果, 同时也能协助学生查缺补漏, 树立自我检测、自我反思、自我优化的主观意识。

(二) 学生管理

为学生服务是高校建设与发展的宗旨, 高校具有学生数目庞大、学生来源地广泛及就学时间相对较长等特征, 这在无形中增加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 而正是因为这种大数据下的信息化服务元素, 为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入应用创造了便利条件[3]。从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角度分析, 高校学生属于一类性质特殊的信息资源, 合理安排该类资源, 并整体提升他们的生活与学习效率, 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重难点。例如, 每年的新生报到中, 应积极应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融合技术, 结合教师的需求, 对新生提供的个人信息进行分类整理, 科学安排学生的宿舍、班级等, 培养学生对高校的归属感, 同时为其后续学习与生活活动创造便捷条件。

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支撑下, 建设了功能相对完善化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为提升高校人事处业务处理工作效率而开发的一款管理软件, 功能以管理学生信息为主, 整体任务是实现学生信息关系的系统化、科学化与智能化, 主要任务是通过采用计算机设备实现对学生各种信息的日常管理, 例如查询、修改、增加与删除等, 且还考虑了学生选课情况, 针对以上多样化需求设计了功能相对强大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

(三) 师资力量

师资力量是影响高校教育与管理水平的关键因素, 因此高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工作是后续几年中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4]。合理应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 能实现对高校现有师资队伍的有效完善, 筛选出优秀、合格的教师, 同时结合课程发展需求加强教师能力的培养, 为师资队伍完善目标的实现提供技术支撑。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1)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技术平台能够结合课程教学需求, 根据教师的技术水平、年龄、教龄等因素, 为不同课程的教学配置优秀教师, 保证教师资源配置的合理性, 促进高校资源利用率的最大化。

(2) 加强教师技能水平的培训, 具体是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平台的支撑下, 有针对性的检索培训课程。高校教师可以结合自身发展需求有针对性的、随时进行学习活动, 不断提升业务技能水平。与此同时, 还能够应用该智能化平台进行课后教学工作, 例如批改作业、采集学生的反馈信息等, 这能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

(四) 学业机制

对于高校学生而言, 并不是每一门课程均能达到优良等级, 部分学生可能会出现挂科情况, 教师怎样整体提升学生的学业成绩, 实现预期教学目标, 这是高校教学中的重难点。而以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建设的新型学业机制在推行期间, 为以上问题的处理创造了契机, 学生的学业成绩不再简单是一个分数, 高校会结合差异性的评分规则整体评估, 在该项工作开展之前, 教师可应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整体分析学生各门学科考试成绩、学习时长、出勤情况等[5]。教师也可以结合分析结果, 及时为学生提供建议, 并调整后续课程教学方案, 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业成绩。

三、高校信息化服务的发展趋势

首先, 以数据信息为驱动力, 为高校教育管理决策提供更为可靠的凭据, 这主要是因为大数据技术具有预测事物客观发展规律的功能, 有利于提升教育管理政策的科学水平。其次, 拓展信息技术应用的深度性, 为高校教育模式改革提供技术支撑。最后, 促进跨专业的信息融合进程, 整体完善高校教育服务的供给形式。

四、结束语

现代社会对人才质量提出的要求不断提升, 高校信息化已是其后续发展进程中的主要路线, 怎样实现高校信息化并提升信息化服务水平, 是国内众多高校面对的共同问题。为解除以上问题, 高校管理人员需树立与时俱进的观念, 加强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 特别是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 在高校教育、管理等过程中, 淋漓尽致的呈现出技术优势, 协助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

摘要: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 为高校信息化服务建设创造了崭新机遇,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也积极践行融合发展的路线。文章在阐述传统高校信息服务模式存在不足基础上, 分析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在高校教学模式、学生管理、师资与学业机制建设等信息化服务方面的应用情况, 并较为科学的预测高校信息化服务未来发展趋向。

关键词:高校,信息化服务,大数据,人工智能

参考文献

[1] 刘革平, 钟剑, 谢涛.基于流程驱动的高校智慧校园基础架构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 2019 (4) :23-28+35.

[2] 张丽娜.大数据时代高校后勤服务信息化跟进探析[J].科教文汇 (中旬刊) , 2019 (3) :19-20.

[3] 罗红娜.大数据环境下高校信息化教学模式研究[J].科教文汇 (上旬刊) , 2018 (12) :27-28.

[4] 熊颖.大数据推动高职信息化管理的路径探讨[J].信息与电脑 (理论版) , 2018 (21) :136-137.

[5] 高利军.大数据背景下以云会计为基础的高校全面预算管理框架构建研究[J].经贸实践, 2018 (21) :86.

上一篇: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发展的优势与不足下一篇:试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溱潼会船节的开发现状